现金流量分析指标(精选9篇)
现金流量分析指标 篇1
摘要:传统的财务状况分析是以杜邦分析体系为参照设计的财务指标体系, 构建财务指标体系的财务数据皆来源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却很少考虑现金流量因素的影响, 因而传统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存在的局限性会造成财务分析不准确。引入现金流量指标可以弥补原有财务指标体系的不足, 提高整个指标体系的敏感性及财务状况分析的准确性。
财务分析既是内部经营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 也是企业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及政府等部门根据各自需要对企业有关情况进行的分析。财务分析不仅可以正确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活动、全面反映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 还可以预测企业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真实、准确的财务分析对于企业经营者及外部投资者等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等核算资料为基础, 对企业财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的研究和评价, 以揭示企业过去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财务状况及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更好地帮助企业规划未来, 优化投资决策。
一、传统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缺陷及局限性
传统的财务指标体系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盈利能力方面包括销售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3个指标;偿债能力方面包括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和已获利息保障倍数3个指标;营运能力方面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3个指标;发展能力方面包括销售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和净资产增长率3个指标, 总共12个财务指标。在这常用的12个指标中, 与净利润直接相关的指标有5个, 分别为销售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已获利息保障倍数、净利润增长率, 与净利润间接相关的指标有净资产增长率, 二者合计占指标总数量的一半。这也就是说, 在传统的财务评价体系中, 净利润的大小和变化, 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很大。但是, 净利润是在遵循一定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前提下, 按照权责发生制计算出来的经营成果。尤其在新的会计准则出台后, 企业在具体会计政策, 如:八大资产减值准备、收入成本确认原则、金融资产分类等的选用上有了更大的自主权, 也就有了更多的操纵利润的手段, 而一旦净利润受到操纵或得到粉饰, 在传统财务指标体系下得到的分析结果就会给使用者提供错误的信息, 从而对使用者形成误导。
二、引入现金流量指标分析, 革除传统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缺陷
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 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 表明企业获得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为收付实现制, 是将权责发生制下的盈利信息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现金流量信息, 便于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净利润的质量。通过现金流量表, 报表使用者能够了解现金流量的影响因素, 评价企业的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和周转能力, 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 为其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首先, 选择几个重要的现金流量指标加入传统的财务指标体系中, 与原有的指标一起构成新的财务指标体系, 使新的财务指标体系更全面、更合理。
有关现金流量的指标很多, 本文选择了现金回笼比率、现金到期负债比率、现金负债总额比率、现金购销比、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增长率这5个重要的指标加入传统的财务指标体系, 就构成了新的财务指标体系。选择这5个指标的理由及指标的释义如下:
现金回笼比率:现金回笼比率是指企业一定会计期间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占当期销售收入的百分比。该指标所涉及的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可直接从现金流量表中获取, 销售收入可直接从利润表中获取, 其计算公式如下:
现金回笼比率={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销售收入}100%
现金回笼比率反映企业当期销售的收现能力, 能够反映出企业的盈利质量。
在盈利能力中增加该指标可以弥补传统指标体系只能反映企业盈利能力而不能反映盈利质量的缺陷。理论上讲, 如不存在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 该指标应小于等于1, 但现实经济生活中这种现象很少见, 企业的现金回笼比率与其销售政策密切相关, 如果企业给客户一定的赊销账期或提前收取货款都会使得该指标大于1, 而为了加快流通速度的票据背书转让又会使得该指标远远小于1。所以分析该指标时应考虑行业的特点和企业自身的销售政策、结算方式等因素来综合分析, 不能仅根据其数值的大小来判断其优劣。
现金到期负债比率:现金到期负债比率是指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当期期末流动负债的比值。该指标所涉及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可直接从现金流量表中获取, 流动负债可直接从资产负债表中获取。其计算公式如下:
现金到期负债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100%
现金到期负债比率反映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即企业不依靠外力的自身的独立的短期偿债能力, 到期负债一般应包括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等。在偿债能力分析中增加该指标可以提高传统指标体系反映的企业偿债能力的准确性, 因为传统的指标体系只能反映出速动资产的偿债能力, 但企业真正的、即时的偿债来源只能是现金, 而速动资产里可能包含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流动性较差的流动资产。一般认为, 该指标越高, 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该指标越低, 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弱。
现金负债总额比率:现金负债总额比率是指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当期期末负债总额的比值。该指标所涉及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可直接从现金流量表中获取, 负债总额可直接从资产负债表中获取。其计算公式如下:
现金负债总额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负债总额}100%
现金负债总额比率反映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偿还全部债务的能力, 即企业不依靠外力的自身的独立的长期偿债能力。在偿债能力分析中增加该指标可以提高传统指标体系反映的企业偿债能力的准确性, 因为传统的指标体系只能反映出资产的负债程度和短期偿债能力, 但不能反映出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 但企业的债务往往既有短期债务, 又有长期债务, 长期债务虽然在未来到期, 对企业不会形成迫切的压力, 但企业在任一时点所需面对的不仅仅是到期的债务, 长期债务给当期带来的资金成本的压力, 对可预计的未来各年的还本付息的现金需求的压力。一般认为, 该指标越高, 说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该指标越低, 说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弱。
现金购销比:现金购销比是指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当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而支付的现金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的比值。该指标所涉及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而支付的现金和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皆可直接从现金流量表中获取。其计算公式如下:
现金购销比={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100%
现金购销比是考察企业运营效率的一项重要指标, 具有信用风险早期预警的功能, 该指标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购销活动是否平衡。在营运能力分析中增加该指标可以弥补传统指标体系只能反映企业的营运周转能力而不能反映其购销的周转是否能达到平衡的缺陷。一般认为, 该指标小于1, 说明企业运营正常, 购销两旺, 且销售收回的现金能够满足购销支付现金的需要;该指标大于1, 说明企业运营不正常, 可能出现销售规模萎缩、市场占有率下降等情况, 销售收回的现金不能够满足购销支付现金的需要, 从而可能导致企业出现信用风险。
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增长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增长率是指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增长额与上年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的绝对值的比率。该指标所涉及的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增长额是指企业本年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与上年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的差额, 可以通过本期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和上年同期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计算得出, 上年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可直接从上年同期现金流量表中获取。其计算公式如下:
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增长率={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一上年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上年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100%
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增长率反映与上年相比, 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的增减变动情况, 是分析企业成长状况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 该指标可衡量企业未来发展潜力。在发展能力评价中增加该指标可以弥补传统指标体系只能反映企业的规模、销售及盈利能力的发展潜力, 而不能反映其未来的发展是否可以实现良性循环的缺陷。一般认为, 该指标大于O, 表明企业本年的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有所增长, 指标值越高, 表明增长速度越快, 企业市场前景越好;该指标小于O, 表明企业本年的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有所下降, 指标值越低, 表明下降速度越快, 企业市场前景越差。该指标不同行业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在分析该指标时, 应参考企业以前年度水平和行业水平来综合评价。
引入现金流量指标分析方法, 覆盖了三张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虽然仍是围绕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但是由于传统的财务指标体系因其所选取指标的会计基础皆是权责发生制, 存在固有的局限性, 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敏感性差, 指标反映的结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与企业的实际状况形成了错位, 在传统的财务指标体系中增加现金流量指标可以弥补原有财务指标体系的不足, 提高整个指标体系的敏感性, 在企业的经营状况、资金状况发生改变时立即获得预警信息, 及时反映可能出现的风险, 从而提高财务分析的准确性。
现金流量分析指标 篇2
现金流量表分析是指对现金流量表上的有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从而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偿债能力和经营成果,以便发现企业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状况,为企业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现金流量表分析的方法很多,和其他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大致相同,主要有:结构百分比分析法、变动趋势分析法和财务比率分析法。其中:结构百分比分析法在于帮助报表使用者、投资者了解和掌握企业现金流入量的主要来源和现金流量的主要去向,进一步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的形成过程、变动过程及其变动原因;变动趋势分析法则通过现金流量的趋势分析,使报表使用者、投资者可以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过程及其变动原因i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财务比率分析法主要是通过计算现金流量表中不同类但具有一定的依存关系的两个项目的比例,来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结构关系,反映企业资产的流动状况、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以此考虑企业现金流量所能满足生产经营、投资与偿债需要的程序,在现金流量表分析中具有更广泛,更深
远的意义。现金流量表的财务比率分析是各种分析方法中最简便而揭示能力最强的方法,与其他分析方法相比,财务比率分析的突出特点在于能将现金流量表同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有机地联系起来,对那些不能直接对比的财务报表不同性质的项目进行计算分析,以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了综合分析,评价企业各个财务会计报表项目的内在关系及其数值对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影响程序,就必须使用财务比率分析
法。
现金流量表的财务比率分析主要从流动性、偿债能力、资本支出能力和获利能力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流动性比率分析
流动性比率分析是现金流量表财务比率分析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是衡量企业资产变现能力的高低。其分析比率主要有:现金流动比率、现金速动比率和流动负债现金比率
1、现金流动比率
现金流动比率主要衡量企业流动资产的质量
现金+现金等价物(或短期投资、应收票据)
现金流动比率
=-------------------
流动资产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或短期投资、应收票据)=现金期末余额+银行存款期末余额+其他货币资金期末余额+短期投资期末余额+应收票据期末款
现金流动比率越高,企业流动资产变现损失越少,对短期债权来说越安全。但现金流动比率过高,则说明企业现金存在闲置,这必然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现金流动比率一般应为1.5~2。
2、现金速动比率
企业的存货由于变现能力很弱,单纯按照现金流动比率还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支付能力和资产的变现能力。现金速动比率则能弥补现金流动比率的不足。现金速动比率一般在0.9~1.1为宜。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
余额
现金速动比率=
流动资产
-存货
公式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可以通过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来确定,而“流动资产”、“存货”、的数额则来自资产负债表中的“流动资产合计”项目和“存货项目”的期末数。
3、流动负债现金比率
流动负债现金比率是现金速动比率的进一步分析,该比率越高,表明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有保
障。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期末余额
流动负债现金比率=-
流动负债
+或有负债
公式中的或有负债包括对外担保可能形成的负债、商业承兑汇票贴现等。(二)偿债能力比率分析
现金流量表的偿债能力比率分析,利于债权人掌握能否按期取得利息,到期收回本金;投资者能否把握有利的投资机会,创造更多的利润;经营者能否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增
强债权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
反映现金流量表的偿债能力比率主要有:到期债务本息支付比率,短期债务现金流量比率及己获现金利息保险倍数。
1、到期债务本息支付比率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到期债务本息支出比率:------
(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借款到期利息支出)
公式中的“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及借款到期利息支出”来自于现金流量表中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一栏。分母剔除了其他现金来源的偿债情况,便于反映企业持续经营再举债能力。当到期债务本息支付比率小于1时,则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不足以偿付到期债务本息。
2、短期债务现金流量比率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短期债务现金流量比率
=---
流动负债+或有负债-定额负债
公式中的定额负债指暂时可以延期支付的款项,主要包括历年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结余、预提费用等。只有当短期债务现金流量比率大于或等于1时,债权人的全部流动负债才有现金保障。
3、已获现金利息保障倍数 已获现金利息保障倍数=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现金利息费用+所得税付现-----------------------现金利息费用
公式中的现金利息费用和所得税付现两项金额均已在现金流量表中得到揭示。(三)资本支出能力的分析
资本支出能力的分析是在对企业现金流量表中的投资活动的现金支出及对长期资产进行处置的现金流入的基础上
进行揭示的。资本支出能力的分析主要包括投资活动融资比率和现金再投资比率两部分。l、投资活动融资比率
投资活动融资比率主要用以衡量企业全部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的资金来源。其计算公式为: 现金再投资比率=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现金股利
-------------------------(固定资产净值+长期投资+在建工程+无形资户+递延资产)+〔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投资活动融资比率原则上应为o.2~o.5,如果大于1,企业现金的流动性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2、现金再投资比率 投资活动融资比率=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7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现金再投资比率的分子为保留在企业内部供再投资的现金净流量,分母为总资产减去流动负债,一般认为,该比率达到7.5%~11.5%为理想水平。(四)获利能力分析
现金流量表获利能力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权责发生制下主观估计、判断等人为因素对利润的影响。现金流量表获利能力分析一般包括利润变现比率、资本金现金流量比率、总资产现金报酬率和现金流量投资利润比率四个部分。
1、利润变现比率=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
利润变现比率显示了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利润间的差异程度,它可以有效地防范企业人为操作帐面利润,造成虚盈实亏的可能性。
2、资本金现金流量比率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实收资本期末余额+实收资本期初金额)/2
资本金现金流量比率反映了企业对所有者的回报能力,这一比率越高,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回报能力越强。
3、总资产现金报酬率=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期末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2
这一指标,综合反映了企业资产的利用效果,旨在衡量企业创造现金的能力。
4、现金流量投资利润比率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应付利润或应付股利贷方发生额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应付利润或应付股利期初余额+应付润或应付股利的期末余
额)/2
一般而言,现金流量投资利润比率越高,所有者获得投资利润的保障系数越大。
(五)现金流量表的财务比率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1、对现金流量表中现金等价物的确认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变现、价值变动风险小。
现金流量分析指标 篇3
关键词:财务危机;预警;现金流;指标体系
一、现金流指标在财务预警中的优越性
洪森(2002)认为,现金流量指标比传统应计制下的利润指标更重要。会计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条件下的资金运动。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的倒闭不完全取决于盈利水平。换句话说,以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原则为基础,所核算的资金运动和会计盈利,不能真实地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风险。企业能否维持,不是取决于盈利水平的高低,而是取决于现金流量的大小。现金流是财务预警的对象和内容,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金流能更好地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
在国外破产倒闭的企业中有85%的企业是盈利情况非常好的企业。这些企业虽有大量的流动资产,但现金支付能力却很差,甚至无力偿债,最终破产清算。传统的根据资产负债表确定的流动比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流动性,但却有很大的局限性。其主要表现为:作为流动资产主要部分的存货并不能很快变为可偿债的现金;存货用成本计价而不能反映变现净值;流动资产中的待摊费用并不能转变为现金。从偿债能力的角度看,毫无疑问,现金流量指标比传统的权责发生制下的指标更具有说服力。
(二)现金流有助于评价企业的财务弹性
财务弹性是指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也叫财务适应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现金流量和支付现金需要的比较。当企业的现金流量超过支付现金的需要,有剩余的现金时,企业适应性就强。因此,通常用经营现金流量与支付要求(指投资需求或承诺支付等)进行比较来衡量企业的财务弹性。通过现金流量信息可以了解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能力,而这一信息从传统的权责发生制下的指标是无法获得的。
(三)现金流量有助于评价上市公司未来获取现金的能力,为投资者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提供信息企业的现金流量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这三个方面可以反映一定时期内企业现金流量的总体情况,以及企业的经营状况。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反映了在不依靠外部融资的情况下企业通过自身经营活动获得现金的能力;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反映了企业在投资活动中所发生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则代表了企业筹集资金及筹资成本的有关情况。通过对现金流指标分析可以得出企业未来获取或支付现金的能力,从而帮助投资者分析企业未来股价的走势、股利的分配,以及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为投资决策提供实用信息。
二、现金流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
当前,对于如何建立一套比较科学合理的现金流指标评价体系,我国学者还没有达成共识,而且在目前已有的现金流指标中到底哪些指标在预测企业财务危机中能起到较好的预警作用,也没有实证。笔者认为,从现金流的角度预测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应构建能反映企业整体财务状况的现金流指标体系,从企业的偿债能力、财务弹性、获现能力、现金流量结构和企业规模几个方面来选择关键性现金流指标。
(一)财务弹性分析指标
适者生存乃是自然界生存的规律。在市场经济下,企业若不能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必然会陷入重重危机之中,最终被市场所淘汰。所谓财务弹性就是指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经营现金流量和支付要求之间的比较。支付要求可以是投资需求、承诺支付等。当经营现金流量超过需要,有剩余的现金,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能力和生存能力就强。财务弹性包括以下几个指标:
(1)资本购置比率,即: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资本支出。其中,“资本支出”是指公司为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发生的支出。该指标反映企业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维持和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能力。比率越大,说明企业支付资本支出的能力越强,资金自给率越高,当比率达到1时,说明企业可以靠自身经营来满足扩充所需的资金;若比率小于1,则说明企业是靠外部融资来补充扩充所需的资金。
(2)全部现金流量比率,即: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筹资现金流出+投资现金流出)。其中,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主要是偿还债务、分配股利、利润和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投资现金流出包括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以及进行其他投资所需支付的现金。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金流指标,可以衡量由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满足投资和筹资现金需求的程度。
(3)再投资现金比率,即: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固定资产+长期证券投资+其他资产+营运资金)。其中,长期证券投资包括长期债券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营运资金指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该指标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用于重置资产和维持经营的能力,体现了企业的再投资能力。国外学者认为,该指标的理想水平为7%~11%较为合理。
(二)获现能力分析指标
现金流在企业资产循环周转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从长期看,一个企业若要生存发展就必须源源不断地从经营活动中获取现金来满足其正常经营活动的各项开支,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才是企业偿还债务的基础和根本保障。通常用经营现金净流入与投资资源的比值来反映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获现能力指标弥补了根据损益表分析公司获利能力指标的不足,具有鲜明的客观性。主要包含以下指标:
(1)销售现金比率,即:经营现金净流量/主营业务收入。该指标反映每元销售得到的现金多少,既可反映公司生产的商品在市场上的畅销程度,又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公司管理层的经营能力。该指标的比率越大越好,类似于权责发生制下的主营业务利润率。
(2)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即:经营现金净流量/普通股股数。该指标反映公司最大分派现金股利的能力。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若超过该指标比值,说明需要借款分红。
(3)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即:经营现金净流量/全部资产。该指标说明公司全部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该指标比值越大越好,通过与同业平均水平或历史同期水平比较,可评价上市公司获取现金能力的强弱和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4)股东权益获现率,即: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股东权益。该指标反映企业净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
(三)反映企业规模指标
严格意义上,反映企业规模指标并非现金流指标。国外学者在研究中发现企业规模是预测其陷入财务危机的重要因素。Ohlson(1980)用多元逻辑回归方法分析了1970年-1976年间破产的105家公司和2058家公司组成的非配对样本,发现利用公司规模、当前的变现能力进行财务危机的预测准确率达到96.12%。Chen和Lee(1993)利用生存分析法(survivalanalysis)研究了20世纪80年代的石油天然气行业,研究样本包括1980年-1988年间的75家企业,结果表明,流动性比率、营业现金流、开采成功率、企业历史和规模对企业能否存活影响巨大。(作者单位: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财控部)
参考文献:
[1]蔡红艳,韩立岩1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判定模型研究[J]1审计研究,2003,(1)1
对现金流量表指标的分析研究 篇4
现金流量是指企业或项目一定时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如果把现金看作是企业日常运作中的“血液”,那么现金流量表就好比是企业的“验血报告”。经济越快速发展,现金流量对在企业生存发展和经营管理中的影响就越大。在日益尊崇“现金至尊”的现代理财环境中,现金流量表分析对信息使用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1]。因为现金流量不仅可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状况,而且能预测出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现代财务管理的一大转变就是对现金流量的重视。从理论上看,在现金流量表分析中,最能体现现金流量表编制的目的是获现能力分析与偿债能力分析。原因在于:
(1)通过获现能力与偿债能力分析,可以对其他问题作出初步判断。
一般来说,如果企业的获现能力强,则盈利质量高;同时,也会有较多的现金用于资本支出,满足投资机会需要,以及应付临时性支出;反之,则盈利质量低。企业偿债能力与财务弹性也有较大的相关性,若企业偿债能力强,资产流动性大,则财务弹性大;反之,则财务弹性小。
(2)通过现金流量表,还能进一步分析企业的成长能力等其它状况。
通过现金流量表分析不仅能反映企业盈利能力、财务弹性,还能获得更全面的信息,如企业的发展潜力、市场销售状况等。
由此可见,现金流量表分析中,最重要的是获现能力、偿债能力分析,其次是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财务弹性分析。
下面,本文从企业现金流量的来源和运用角度出发,从获现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质量、成长能力、财务弹性五个方面,对现金流量表进行指标分析。
1 获现能力分析
获取现金的能力,是指经营现金净流入与投入资源的比值,投入资源可以是销售收入、总资产、净营运资金、净资产或普通股股数等。获现能力分析指标,包括销售现金比率、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资产现金流量回报率、资本金现金流量比率、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折旧摊销影响系数、现金净流量增长率、现金流人流出比率等。
获现能力分析指标中具代表性的指标,主要有以下几项:
(1)销售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销售额
该比率反映每元销售得到的净现金,即销售收入的货款回收率,既可从一个方面反映公司生产商品的市场畅销与否,又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公司管理层的经营能力。其数值越大越好。
(2)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普通股股数
该指标反映流通在外的每股普通股的资金流量,它通常高于每股收益,但不能替代每股收益。因为现金流量没有减去折扣。它能反映企业最大的分派股利能力,超过此限度就要贷款分红。
(3)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营业现金净流量/全部资产
该指标反映企业每一元资产所能获得的现金流量,比率高说明资产利用效率好,比率低表明资产利用效率低。该比值越大越好,可与同业平均水平或历史同期水平比较,评价上市公司获取现金能力的强弱和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2 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通过举债来弥补自有资金的不足。但是举债是以能偿债为前提的,如果企业到期不能还本付息,则生产经营就会陷入困境,以至危及企业生存。在正常经营情况下,企业当期经营活动所获得的现金收入,首先要满足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些支出,如购买原材料与商品、支付职工工资、缴纳税费,然后才用于偿还债务,所以真正能用于偿还债务的是现金流量。
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首先应看企业当期取得的现金在满足了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现金支出后,是否还足够用于偿还到期债务的本息;如果不能偿还债务,必须向外举债,说明企业经营陷入财务困境。因此,对企业投资者来说,通过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可测定企业的偿债能力,有利于其作出决策;对债权人来讲,偿债能力的强弱是他们作出贷款决策的基本依据和决定性条件。而用现金流量和债务进行比较,可以较好地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
偿债能力分析中需注意的一点是:现金流量净增加额并非越大越好。若现金净增加额太大,则可能是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吸收现有的资产,使资产过多地停留在盈利能力较低的现金上,从而降低了企业的获利能力。[2]
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包括现金比率(也叫即付比率)、现金流量比率、流动资产现金比率、全部债务现金流量比率、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
偿债能力分析指标中具代表性的指标,主要有以下几项:
(1)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债务本金+现金利息支出)
该指标旨在衡量本期内到期的债务本金以及相关利息可由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支付的程度,分母中债务本金及利息支出的数值取自“筹资活动现金流量”。若比值小于1,说明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不足以支付本期到期的债务本息,企业必须通过加大筹资力度进行弥补;若大于1,则说明足够于支付。
(2)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
该指标也称为超速动比率,判断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能否产生足够现金流量以偿还到期债务,反映流动负债所能得到的现金保障程度。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属当期流量,而流动负债是表示将来须于一年内偿付的债务,也就是说该指标是基于假设“当期的现金净流量是对未来期现金流量的估计”。现金流量比率与偿债能力呈反比,即比率偏低,说明企业依靠现金偿还债务的压力较大;若较高,则说明企业能轻松地依靠现金偿债。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越强,但过高,就可能是企业没有很好利用现金资源。另一方面,该指标太低,则意味着企业可能出现支付危机,而一个正常运作的企业不是通过长期对外融资来弥补企业的短期流动负债的。
(3)现金利息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现金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现金利息支出
该指标根据传统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中利息杠杆比率变化而来,将借款含非现金项目的经营利润改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这样分子分母均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为衡量基础,表明经营活动流入的现金是因支付利息所引起的现金流出的倍数,这一比率与同业水平相比,可反映企业变现能力及支付约定利息的能力。现金利息保障倍数同企业的偿债能力呈正比,若该比率越大,那么企业的偿债能力就越强;反之,则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弱。
3 盈利质量分析
盈利质量分析,是指根据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资本支出等之间的关系,揭示企业保持现有经营水平,创造未来盈利能力的一种分析方法。
盈利质量分析指标,包括盈利现金比率、营业利润实现比率、销售收现比率、营运指数、现金流入结构比率、现金流量偏离标准比率。
盈利质量分析指标中具代表性的指标,主要有以下几项:
(1)盈利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这一比率反映企业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之间的比率关系。在一般情况下,比率越大,企业盈利质量就越高。如果比率小于1,说明本期净利中存在尚未实现现金的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企业盈利,也可能发生现金短缺,严重时会导致企业破产。在分析时,还应结合企业的折旧政策,分析其对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影响。
(2)营运指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经营所得现金
经营所得现金,是指经营净收益与非付现费用之和。营运指数大于或等于1,说明企业盈利的收现能力较强,盈利品质较好;若小于1,则说明会计利润可能受到人为操纵或存在大量应收账款,盈利品质较差、有虚盈实亏的可能性,必须进一步分析会计方法或会计估计的影响。
4 成长能力分析
成长能力分析,主要是分析企业能否筹集现金满足企业发展的资本支出需要。
成长能力分析指标,包括现金再投资比率、投资适当比率、现金投资成长率、经营或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增长率、现金流出结构比率及经营、融资与投资比率。
成长能力分析指标中具代表性的指标,主要是:
现金再投资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现金股利)/(固定资产总额+投资+其他资产+营运资金)
该指标可以评估上市公司成长的潜力。该指标越高,表示企业可用于再投资在各项资产的现金越多。一般而言,该指标达到8%~10%,即被认为比较理想。应该注意的是,要分析企业的成长潜力,还要结合其它情况综合考虑,该指标仅仅说明企业成长的现金流量保障程度。
5 财务弹性分析
财务弹性分析,是指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现金流量和支付现金需要的比较,现金流量超过需要,有剩余的现金,企业适应各种环境和资金需求的灵活性就强,抗风险能力就大。因此,财务弹性衡量是用经营现金流量与支付要求进行比较,支付要求可以是投资需求或承诺支付等。
财务弹性分析指标,包括现金满足投资比率,购货付现比率、现金股利支付率、现金股利保障倍数、外部融资比率、自由现金流量增长率。
财务弹性分析指标中具代表性的指标,主要有以下几项:
(1)现金股利支付率=金股利或分配的利润/经营现金净流量
该指标反映本期经营现金净流量与现金股利(或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之间的关系,比率越低,企业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就越强。传统的股利支付率(应付股利?/?净利润,假设不考虑优先股)反映的是支付股利与净利润的关系,而按现金净流量反映的股利支付率更能体现支付股利的现金来源及其可靠程度。
(2)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每股现金股利
该指标的比率越大,说明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越强;若该比率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说明企业不景气,可能没有现金维持当前的股利水平,或者要靠借债才能维持。
6 小结
综上所述,全面了解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现金流动状况及其他信息,将本企业的现金流量表分析指标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标准比率,或本企业历史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为财务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为企业管理者决策提供充分、有效的依据。
在运用上述指标分析方法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时,还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不要拘泥于以上有限的财务分析指标。
也就是还可以根据公司管理层的需要适当改编现金流量表,设计更具说服力的指标,获取其他更有意义的信息。
(2)全面、完整、充分地掌握信息。
不仅要充分理解报表上的信息,还要重视企业重大会计事项的揭示以及注册会计师对公司报表的评价报告,甚至还要考虑国家宏观政策、国际国内政治气候等方面的影响[3];不仅要分析现金流量表,还要将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各种报表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管理业绩和经营活动中存在的成绩和问题。
(3)特定分析与全面评价相结合。
报表使用者应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选择特定项目进行重点分析,并将全面分析结论和重点分析的结论相互照应,以保证分析结果的科学有效。
参考文献
[1]郑兴华:《浅谈现金流量表的指标分析》[J];《财会研究》2007(2):28-29。
[2]李秉成、田笑丰、曹芳:《现金流量表分析指标体系研究》[J];《会计研究》2003(10):25-29。
现金流量分析指标 篇5
关键词: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分析,决策
在进行现金流量表的指标分析前, 我们要了解为什么要进行现金流量表的指标分析。
一、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作用
一个正常经营的企业, 在创造利润的同时, 还应创造现金收益, 通过对现金流入来源分析, 就可以对创造现金能力作出评价, 并可对企业未来获取现金能力作出预测。现金流量表所揭示的现金流量信息可以从现金角度对企业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作出更可靠、更稳健的评价。企业的净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算出来的, 而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通过对现金流量和净利润的比较分析, 可以对收益的质量作出评价。因此, 对现金流量中所揭示的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信息, 可以结合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信息和企业净收益进行具体分析, 从而对企业的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作出评价。
二、现金流量表的分析
单纯的项目现金流量表中现金流量一般由初始现金流量、营业现金流量和终结点现金流量三部分组成。了解他们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更透彻的分析现金流量表。
(一) 初始现金流量
初始现金流量是指开始投资时发生的现金流量, 一般表现为现金流出并冠以负号表示具体包括:
1、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房屋、建筑物的构建支出, 机器设备的购进价、运杂费、安装费及途中保险费等。
2、净流动资金垫支。包括项目建成前为项目运营准备的流动资产购置支出, 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应收款项、应付款项等。为此, 净流动资金是指流动资产增加额和流动负债增加额的差额, 通常称为净流动资金垫支。
3、土地等不计价资产的机会成本。
4、其他投资费用。这通常指与项目建设关系不大的费用支出。
(二) 营业现金流量
营业现金流量是指投资项目投入使用后, 其寿命周期内由于生产经营而带来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
营业现金流量=年现金收入-支出
营业现金流量=息税后利润+折旧
营业现金流量是企业投资项目的最主要的现金流, 也是分析现金流量表的主要参考部分。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营业现金流量做保证, 企业的现金流迟早要枯竭。同时, 营业现金流量最能体现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和未来发展前景。因此, 如何能够使企业营业现金流量达到最大, 是企业投资决策过程中重点把握的关键。
(三) 终结点现金流量
终结现金流量是指项目经济寿命终结时发生的现金流量, 一般表现为现金的流入量, 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或变价收入、原来垫支在各种流动资产上的资金的收回、停止使用的土地的变价收入等。
从现金的来源来看可以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通过对这三者的分析可以清楚直观的看出企业在过去一段时间的经营成果, 对决策者规划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经营方向和现金去向提供科学依据。
1、当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时, 表明该企业处于产品初创期。在这个阶段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形成生产能力, 开拓市场, 其资金来源只有靠举债、融资等筹资活动。
2、当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时, 可以判断企业处于高速发展期。这时产品迅速占领市场, 销售呈现快速上升趋势, 表现为经营活动中大量货币资金回笼, 同时为了扩大市场份额, 企业仍需要大量追加投资, 而仅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可能无法满足所需投资, 必须筹集必要的外部资金作为补充。
3、当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时, 表明企业进入产品成熟期。在这个阶段产品销售市场稳定, 已进入投资回收期, 但很多外部资金需要偿还, 以保持企业良好的资信程度。
4、当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时, 可以认为企业处于衰退期。这个时期的特征是:市场萎缩, 产品销售的市场占有率下降,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于流出, 同时企业为了应付债务不得不大规模收回投资以弥补现金的不足。
三、现金流量的比率分析
(一) 现金实现比率
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利润
该比率反映了净利润中有多少是以现金形式实现的。一般来讲, 该比率越大, 企业盈利质量越强。如果该比率为1, 意味着盈余的质量比较高。若该比率<1, 说明企业本期净利润中存在未实现的现金收入, 即使盈利, 也可能发生现金短缺, 严重时亦可导致亏损。分析时可参考应收账款, 若本期增幅较大, 需及时改进相关政策, 确保应收款按时回收, 消除潜在风险。这一比率有时也叫做盈余质量比率。
(二) 覆盖比率
覆盖比率尤其适用于分子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而不是利润的情况, 因为利息、支付的租金和类似的固定费用都必须通过现金进行支付。镜头营活动的现金必须是税前的。当妃子采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而非利润时, 该比率通常会上升。这是因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往往要比净利润的金额大。
(三) 成长能力比率
成长能力比率可用来测知公司扩展经营的能力。我们知道偿债能力比率 (此文不做表述) 在一定意义上也可用来测知公司扩展经营的能力。因为安全性乃是收益性、成长性的基础, 公司偿债能力比率的指标合理, 财务结构才健全, 才有可能扩展经营, 否则, 如果偿债能力弱, 则很难想象公司有余力去扩展经营。至于举债经营比率、固定资产对长期负债比率, 则更是公司外部的成长性比率指标。公司举债经营比率高, 一方面也说明信誉高, 债权人乐于向它投资, 公司靠举债获得更多资金扩展经营。而如果固定资产对长期负债比率高, 也表明其尚有余力借入更多的长期债务用于扩展经营。
在财务分析中, 比率分析用途最广, 但也有局限性, 突出表现在:比率分析属于静态分析, 对于预测未来并非绝对合理可靠;不同企业使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同, 这使得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分析不同企业的现金状况存在一定的困难;现金流量表在制定的过程中, 各种资料在提供、制定与使用阶段是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使得进行现金流量表分析得出的结果不可靠。可见, 在运用比率分析时:
一是要注意将各种比率有机联系起来进行全面分析, 不可单独地看某种或各种比率, 否则便难以准确地判断公司的整体情况;
二是要注意审查公司的性质和的实际情况, 而不单单是着眼于财务报表;
三是要注意结合差额分析, 这样才能对公司的历史、现状和将来有一个详尽的分析、了解, 达到财务分析的目的。
四、现金流量指标分析的意义
(一) 有利于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由于一个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包含了项目投资各个不同时期的现金流量, 因而便于企业选用一定的折现率 (资金成本率或贴现率) 对各个不同时期的现金流量折现, 以真实反映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
(二) 有利于客观评价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
由于在计算现金流量时所用的数字都是现金的世纪收付数额, 因而它排除了在利润核算中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例如, 按规定销售收入的确认以销售行为是否发生为标准, 但有一部分销售收入在当期却不能全部收回:有如, 利润形成数额的大小, 在一定程度上会受企业选用的存货计价方法以及折旧方法的影响, 而现金流量却不考虑与现金收入、现金支出无关的项目, 所以, 它能比较客观的反映项目的投资效益。
(三) 现金流量能反映项目投资的全部效益
现金流量包括的内容比较完整, 既包括项目投资期的现金支出, 也包括项目使用期和项目废弃时的全部现金收支数, 因而它所反映的项目投资效益比较完整。
五、结束语
本文在对现金流量分析使用了三个模块的内容, 其中比率分析方法用途最为广泛。读者可以结合更多的分析方法, 如比率分析中的现金流量比率、现金到期债务比率、现金负债总额比率等等对现金流量表进行更详细、系统的分析, 如此可以更准确的了解企业以前各期现金的流入、流出及结余情况, 正确评价企业当前及未来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 发现企业在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 正确评价企业当期及以前各期所取得的利润的质量, 科学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 从而为其科学决策提供充分的、有效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沈小凤, 张家伦.财务管理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2:35
现金流量分析指标 篇6
现金流量表是指在每月或者每季等固定时期内对企业现金变动状况的反应,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企业一定时期内的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因素以及筹资、投资、经营活动的影响程度。企业经营管理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其所反映的财务信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财务报告中的利润表、资产负债表所反应的财务信息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经营发展的需求,现金流量表能够更加客观、灵活的反应企业财务状态,进而对企业运转情况做出判断,现金流量表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由于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不能反映现金流入的方向以及产生的原因,因此,凭借简单分析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不能对财务状况发生变动的原因进行良好的诠释。而现金流量表根据由于筹资、投资、经营等不同活动性质,对现金流量表进行了细分,而且按照现金流入和流出方向细分以上现金流量表,在一定水平上反映了企业现金的来源以及去处,即反应了企业现金活动的方向以及现金产生的原因。
(二)财务会计收益是利润表体现的净利润情况,其计算基础为权责发生制,计算原则为配比原则和历史成本原则。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结合所反映的信息可以评价企业近期的经营业绩,但是,在实际运营中,由于企业在近期内部分利润无法变现等原因,虽然企业有很好的业绩,但是仍有可能会陷入财务危机,而现金流量表可以反映出实际利润与利润表所反应的净利润差异产生的原因,通过原因的分析,有效的减少由于利润表所反映的状况使企业陷入资金风险的可能性。
(三)企业在某一固定时期的利润表所反映的财务状况,并不能说明其很强的偿债能力和股利支付能力,即利润表反映的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并不能代表企业就有很强的偿债能力和股利支付能力,利润表反映财务状况不好的企业,可能有足够的现金进行偿债和支付。现金流量表所传递的财务状态,能够分析出偿债能力和股利支付能力,是对财务状况一种更加客观的评价。
二、现金流量表所反映的主要财务指标及其分析
(一)盈利能力指标及其分析
1. 盈利现金比率
盈利现金比率=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其中,现金流量净额=现金流入-现金流出。一般而言,企业的盈利能力与盈利现金比率呈正比,当盈利现金比率小于1时,则预示企业有应收账款科目,在此情况下,即便企业盈利状态良好,仍有可能陷入缺少现金的状态,甚至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危机。
2. 销售现金比率
销售现金比率是指企业出售一单位的产品所产生的净现金值。此比值和企业单位出售额所得到的净现金值呈正比。该比率值反映了企业生产和销售产品的状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企业管理者的经营能力的一种反应。
3. 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
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现金流量净额-优先股股利值/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数。该比值和企业的盈利能力呈正比,透过该指标不仅可以了解企业流通在外的普通股盈利能力,而且可以了解企业在能力范围内可派发的最大股利。
(二)偿债能力指标及其分析
1. 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
通过该比值可以分析出企业现金支付到期债务的状态。其临界值为1,如果临界值大于1,则说明企业目前的现金收入可以完全支付本期的债务;否则,企业需要筹资偿还本期债务。
2. 现金流量比率
该指标可以分析出企业现金流量能否完全偿付到期债务,该比值与企业的偿债能力负向相关,该比值较高,代表企业的偿债能力很强,但是,假如该比值非常高,则揭示了企业资源——现金没有能够得到充分合理的配置。
3. 现金利息保障倍数
现金利息保障倍数=企业经营过程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现金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现金利息支出。该比值揭示了企业的变现能力和支付利息能力。同时,该指标与企业的偿债能力呈现正比例相关。
(三)现金流动性指标及其分析
通过对该指标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现金支付债务、股利的能力,同时也是对企业现金周转速度的反映。在现金流动性程度的判断中,现金回收率、现金流动比率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比值。
1. 现金回收率
该比值即能够估算企业损失的程度,也能够分析出企业资产创现能力。该比值与企业发生损失呈负向相关关系,即现金回收率的比值越高,则代表企业已存在的损失越小,否则较大。
2. 现金流动比率
通过该指标可以看出企业现金在流动资产中所占的份额。该比值与企业的水平呈正向相关关系,比值较高,则代表企业具有很强的变现实力,假如该比值非常高,则揭示可能由于企业决策的失误造成企业资金的闲置。
(四)成长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的成长潜力,但是,公司的盈利指标不好,并不能说明公司没有成长的潜力。公司成长潜力的分析离不开现金再投资的分析,一般而言,该比值越高,则代表公司二次投资中有更多的现金,且其与企业的成长能力呈正比,该比值比较理想的范围在8%-10%。
三、现金流量表的粉饰与识别
(一)现金流量表的粉饰
现金流量表在企业经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现金流量表的粉饰手段复杂化,其常见的现金流量表的粉饰手段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1)凭借关联方交易进行粉饰。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凭借关联方的虚假交易,虚假的抬高企业的收益以及业务;为了提高企业发展中流入的现金流量,甚至与关联方进行大额款项往来,亦或在其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中动手脚。(2)虚构经济业务进行粉饰。在保持财务报表平衡的基础上,有些企业虚增经营性现金收入与流出,减少企业成本。(3)应付款项暂不支付。为了虚增现金流入,通过延缓应付工资、应付供应商货款、应付金融机构利息的支付。
(二)现金流量表的识别
1. 重点分析上市企业前期以及当期报告中的会计报表附注以及重要事宜。
通过会计报表附注可以分析企业是否存在凭借应收票据贴现而筹资的现象;通过对重要事项的关联交易可以揭示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出售应收账款的行为。
2. 加强对由于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的分析。
在企业现金流量结构以及生产周期的基础上,强化分析由于筹资活动以及投资活动而产生的现金流出的数额,以避免在关联交易中把现金流出转化为筹资活动以及投资活动现金流出的形式。
3. 加强对间接编制现金流量表附注的解析。
此分析可以通过净利润得出企业的现金流量,进而查出两者产生差异的原因。上市公司在其生产过程中,并不是现金净流量越多越好,现金净流量高于利润有可能是虚增收入导致。
4. 重视现金流量表中的收到的与筹资以及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对收到的此现金,若金额巨大,应该视为异常现象,进而进行特殊处理。
四、结语
本研究在现金流量表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现金流量表所反映的重要财务指标以及其粉饰性财务报表的问题、识别方法,在理论上丰富了现金流量表的相关专业知识,在实践中,有利于引起企业经营管理者对现金流量表的重视,充分发挥现金流量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作用。
摘要:作为财务报表重要组成部分的现金流量表,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企业的财务状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现金流量表的粉饰现象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本文首先界定了它的概念,强调了其作用;然后分析了其所反映的重要财务指标;最后,分析了现金流量表的粉饰问题。
关键词:现金流量表,财务指标分析,粉饰及其识别
参考文献
[1]代利刚.现金流量表所反映的财务指标及其分析[J].经济论丛,2014(10).
[2]刘灵芝,李海松.如何利用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财务状况[J].商业会计,2014(08).
[3]周瑞平.论现金流量管理及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11).
[4]任晓红.现金流量表所反映的财务指标及其分析[J].财经界,2011(10).
现金流量分析指标 篇7
关键词:现金流,财务预警,指标,利弊,构建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和信贷压缩的形势下, 我国企业的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内部市场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 从目前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分析, 大部分公司的应收账款激增, 账龄有所延长, 坏账准备率也有一定的上升, 这对我国企业的后续经营产生了一定的风险。以上的种种现象都引起了实务界和理论界对企业财务危机的热烈探讨, 笔者认为, 企业的财务危机本质上是企业现金流的循环被打破, 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持续经营, 最终导致了破产、整顿、重组等现象。因此, 笔者认为, 探讨企业财务危机和现金流的整合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一、财务危机和现金流的关系研究
笔者认为二者的关系可以从现金流的方向、数量、流程和时间等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 从现金流的方向分析, 现金流的流入和流出方向体现出了公司的竞争力和未来战略方向等, 企业的流入来源等可以反映出企业的竞争力构成和未来的市场趋势, 流出则可以反映出企业经营战略和未来现金流入的能力等, 这些都和企业的财务危机有较大的关系。其次, 从现金流的数量分析, 可以用企业现金利润数量来分析现金盈利能力和危机风险大小等。企业的盈利包括了现金盈利和非现金盈利两个部分, 其中现金盈利的数量可以总结出企业市场议价能力和市场地位, 这对于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也是企业危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再次, 从现金的流程分析, 这是分析企业内部现金管理能力和运营能力的重要体现, 企业内部的现金流流程包括了多个部门和岗位, 这需要企业内部的制度和管理等加以保障, 才能够更好地保证资金的安全和使用的合理性等, 很多企业的财务危机发生也是因现金的浪费和挪用等造成的, 这就表明现金流的组织过程非常重要。最后, 现金流的时间是否匹配也是企业财务危机是否会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企业的投资和销售等与实际可以产生现金效益之间有一定的时间差, 其中企业的日常经营还需要支付大量的工资、原材料采购支出、其他制造成本等, 这就对企业的财务承压能力提出了较大的要求。
二、现金流指标融入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优劣势分析
现金流指标在财务预警系统中的运用有各种各样的优势和劣势, 总体而言, 现金流指标的运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也有一定的不足, 需要对此加以关注。
(一) 现金流指标融入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优势分析
1. 现金流有助于反映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 不易被操控。
企业利润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编制, 这种编制方法和收付实现制编制的现金流量表有较大的差别, 有些企业账面利润非常多, 但是实际控制的现金利润很少, 甚至有些企业是采用应收账款这一账目进行盈利的调整, 盈利指标失真现象严重。
2. 现金流有利于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
金融危机再次让大家认识到了盈利性破产的现实性, 很多企业虽然有较多的账面利润, 但是实际的偿付能力较差, 而现金流在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方面有较为重要的意义。相对于传统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指标, 现金流指标可以通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流动负债的比值反映出企业偿付短期债务的能力, 而通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负债总额的比值也可以反映出企业的真实偿债能力等。
3. 现金流有利于反映出企业的适应能力和未来获取现金能力等。
市场环境是不断变化的, 而且这种变化往往对企业的经营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企业的现金能否充分对企业是否能够及时适应环境的变化以进行必要的产能扩张计划、战略转型等有重要的影响。另外, 企业的现金包括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这三个部分可以反映出企业现金流量的总体情况, 这些具体的信息都可以反映出企业获取现金和支付现金的能力, 预测未来的现金收付, 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决策的依据。
(二) 现金流指标融入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劣势分析
现金流指标用于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也并非十全十美, 过分重视现金流的效果也不太现实。因此对现金流指标的运用要合理适当。现金流指标用于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劣势主要表现在现金本身的一些局限上, 例如过分重视现金的作用则可能会过于短视, 忽视了长期的战略意义, 另外很多的现金项目也仅仅是列示数值, 并没有显示出具体的结构和组成等, 容易降低研究的效果。很多企业以牺牲客户的长远利益为代价换取现金的短期流入, 这自然不利于企业长期的发展, 如果仅仅是考虑现金因素则无法对这些现象进行及时的关注, 可能不会及时发现企业的客户基础和经营假设等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同时很多企业在一次交易中使用了股票进行资产置换、发放股票股利、将负债转化为权益等, 这些行为都不会对现金产生影响, 但是实际上这些活动都会对企业的后续经营产生较大的影响, 可能企业的主营业务也会发生变化, 这样的变动都无法从现金流量指标中发现。
三、现金流指标融入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指标设计探讨
根据现金流融入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意义分析, 其主要是在偿债能力、财务弹性、获现能力等几个方面有较大的意义, 笔者也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 偿债能力指标的构建
充分利用杠杆进行发展是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方式, 但是负债也是导致企业产生财务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将现金流融入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中首先要构建好偿债能力指标。它包括5个指标:经营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平均流动负债) 、经营现金负债比率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平均总负债) 、现金利息保障倍数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实际支付利息+实际支付的现金支出总和与实际支付利息比值) 、经营现金和到期债务比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和本期到期的债务比值) 等。经营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和经营现金负债比率反映的是企业用经营现金流量偿付债务的能力, 反映了企业承受流动债务总额和债务总额的能力;现金利息保障倍数反映了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对企业的利息保障能力, 它比利息费用保障倍数更加稳健, 而且支付利息也将减少企业的经营性现金;经营现金和到期债务的比率反映了企业可以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 这是企业财务状况恶化与否的重要标志。
(二) 财务弹性指标的构建
财务弹性是企业财务适应能力的指标, 它是指企业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 这种支付要求可以包括固定资产的投资、对外投资、现金股利支出、原材料采购支出等。当经营现金流量超过了支付的需要, 就表明企业的现金剩余较多, 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较强, 发展的可能性也较大, 后续的空间可能会更大。这方面的指标主要有3个:现金再投资比率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资本支出的比率, 其中资本支出包含了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资产投资、对外投资等) 、全部现金流量比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非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 、现金流量适合比率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同期资金需求, 其中资金需求包括了同期资本支出、存货净投资额、现金股利、营运资金等的总和) 。这些指标都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比较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投资、筹资需求的拟合程度。
(三) 获现能力指标的构建
获现能力其实也是企业现金收益能力的重要体现, 它表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获取现金的能力。从长远分析, 企业要生存发展就需要从经营活动中获取现金从而满足其自身经营活动的需要, 这种分析一般是借鉴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设置, 通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和投资的资源比值反映出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获现能力和盈利能力指标的互补可以提升财务分析的效果和客观性。它包括4个指标:销售现金比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主营业务收入) 、总资产现金比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资产总额) 、净资产现金比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净资产) 、每股现金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总股数) , 可以将这些指标与同行业企业和历史数据相对比, 从而对企业的整体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四) 结构指标的构建
企业的现金活动包括了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等, 因此分析现金的结构指标意义重大。结构指标一般包括:经营现金流入流出结构比 (经营现金流入量/经营现金流出量)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结构比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现金总流入量)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结构比 (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出量/现金总流出) 。不同活动产生的现金比重大小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 特别是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这是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 也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关键所在, 对其的结构占比和内部支撑能力的分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也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的财务风险。Z
参考文献
[1].刘广华.小议如何解决金融危机对企业经营性现金流的影响[J].价值工程, 2010, (3) .
[2].王凤兰.现金流视角下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构建[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10, (8) .
现金流量分析指标 篇8
一、偿债能力分析
1. 现金流量与流动负债比率
现金流量与流动负债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
该比率是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动态指标, 该比率越高, 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偿还到期债务的时效性越好;反之, 则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弱, 有待于进一步改善。与流动比率和, 速动比率相比, 它不受不易变现或容易沉淀的存货, 以及含有潜在坏帐损失风险的应收帐款的影响, 较为客观地反映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具体评价时应结合企业规模、所处生命周期、所在行业等因素进行分析评价, 只要比率接近行业均值就可以认为合理。对于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则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变为现金流量净额。比照短期偿债能力进行分析。
2. 到期债务本息偿付率
到期债务本息偿付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本期到期债务酬金+现金利息支出)
该比率越大, 反映企业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越强, 反之, 该比率越小, 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不足以偿付到期债务, 如果不能通过出售资产等投资活动或是对外筹资解决资金缺口, 企业的持续经营将受到制约, 甚至有破产倒闭的危险。该比率如果大于1, 意味着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在保证偿付到期债务后, 还有剩余用预防性和投机性需求。但过高的比率会增大现金持有的机会成本, 降低资产收益水平。如果该比率如果等于1, 说明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刚好能够满足偿还到期债务的需求, 又能使能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最低。
二、盈利能力分析
1. 经营业务收现比率
经营业务收现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主营业务收入
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作为收付实现制计算的净收益, 旨在考核企业销售产品的实际变现收益水平。该指标值越高, 表明企业销售款的回收速度越快, 或是企业实行偏紧的应收账款管理政策, 坏账损失的风险较小。该指标值越低, 表明企业收帐不力, 不能及时收回货款, 或是企业实行偏松的应收帐款管理政策, 导致应收帐款占用过大, 影响偿债能力。
2. 总资产收现比率
总资产收现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平均资产总额
反映企业运用资产获取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能力, 旨在于衡量企业的实际利用效果。该指标越大, 说明企业资产获取现金流量的能力越强, 无疑有助于提高收益水平和偿债能力。反之, 该指标越低, 表明企业资产获取现金流量的能力越弱, 资产效率较低, 存在着资产闲置和浪费。将企业近期的该指标进行比较, 可以更客观的评价企业的资产利用效果。
3. 营运指数
营运指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
由于企业净利润与现金流量的不一致, 往往会造成企业有较多利润而现金周转很紧张的状况, 这一比率能够避免一方面企业的净利润较多, 而现金严重短缺的局面出现, 又能有效防止因企业操纵利润而给投资者带来的信息误导。该比率越大, 说明企业的收益质量越好。根据该比率构成因素的内在相关性, 其比值在1以上较好。
三、发展能力分析
企业的发展能力是指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和发展速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 企业价值归根结蒂取决于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 取决于企业的销售收入、收益及股利的增长。增强企业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 最终都是为了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 而这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所期望的。通常用于评价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主要有销售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等。同样, 这些指标也是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 因此, 可以引入建立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上的现金流量指标, 从企业的筹资活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三个方面的现金流量净额的增长率来衡量企业的发展能力。
现金流量分析指标 篇9
一、自由现金流量的界定
(一) 自由现金流量的涵义
自从美国学者阿尔弗雷德·拉巴波特 (Alfred Rappaort) 于1986年在其著作《创造股东价值:企业业绩新标准》中提出股东价值分析概念以来, “自由现金流量”的概念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虽然人们明确了未来现金流与折现率是决定企业价值的两个基本变量, 但对未来现金流的内涵却是不清晰的。詹森 (Jensen) 教授在研究代理冲突理论的时候论及自由现金流量概念, 按照他的定义, 所谓自由现金流量就是为所有经内部收益率折现后有净现值的项目支付后剩余的现金流量。一般认为, 自由现金流量是指企业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 除了在库存、厂房、设备、长期股权等类似资产上所需投入外, 企业所能够产生的额外现金流量。即目标企业在履行了所有债务责任 (如偿付债务本息、支付优先股股息等) 并满足了企业再投资需要之后的“现金流量”, 即使这部分现金流量全部支付给普通股股东也不会危及目标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不少学者都对自由现金流量进行了研究。与经营现金流量不同的是, 自由现金流量没有严格的定义, 不同的学者对自由现金流量的理解不尽相同。自由现金流量的名称也众多, 如增量现金流量 (Excess Cash Flow) 、剩余现金流量 (Surplus Cash Flow) 、可分配现金流量 (Distributable Cash Flow) 、可自由使用的现金流量 (Disposable Cash Flow) 等。
因此, 自由现金流量没有严格的定义。简单地讲, 自由现金流量就是企业产生的在满足了再投资需要之后剩余的现金流量。这部分现金流量是在不影响公司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可供分配给企业资本供应者 (债权人和股东) 的最大现金额。
目前, 对自由现金流量概念已达成几个共识: (1) 自由现金流量和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的联系比较密切, 接近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减去必要的资本性现金支出和营运资本现金支出的数值; (2) 自由现金流量概念充分考虑到公司的持续经营或必要的投资增长对现金流量的要求。拥有充足的自由现金流量是公司对债权人实施还本付息和向股东分配现金股利的财务基础, 是公司不断追求的目标; (3) 自由现金流量的“自由”在于它是“剩余”, 企业既可以用来还本付息, 也可以用来向股东分配现金股利, 而不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与持续经营。
(二) 自由现金流量的基本公式
科普兰 (Tom Copeland) 教授 (麦肯锡公司〈McKinsey&Company, Inc.〉的资深领导人之一) 更是比较详尽地阐述了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方法:“自由现金流量等于企业的税后净营业利润 (Net Operating Profitless Adjusted Tax, NOPAT, 即将公司不包括利息收支的营业利润扣除实付所得税税金之后的数额) 加上折旧及摊销等非现金支出, 再减去营运资本的追加和物业厂房设备及其他资产方面的投资。它是公司所产生的税后现金流量总额, 可以提供给公司资本的所有供应者, 包括债权人和股东。
自由现金流量= (税后净营业利润+折旧及摊销) - (资本支出+营运资本增加) =息税前利润加折旧 (EBITDA) -所得税-资本性支出-营运资本净增加=债权人自由现金流量+股东自由现金流量
一般来说, 一个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越大, 表明其内部产生现金的能力就越大, 其可自由运用的内源资金也越多, 企业对外融资的要求也越低, 企业的财务状况越健康。对于任何一个企业, 只有自由现金流量才是用来扩大投资、支付利息、回报投资者的源泉。
二、自由现金流量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一) 自由现金流量有着其他指标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自由现金流量能更合理地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 是新时期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经营现金流量的确也具有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功能, 但是经营现金流量只考虑了过去的现金能力, 而自由现金流量中包含着应该扣除持续经营条件下必要的现金安排部分, 如企业不得不进行生产设备的更新和改造、管理系统的更新以保持足够的竞争力, 这对保持企业生存和持续经营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换言之, 对自由现金流量的审视致力于企业“继往开来”, 不仅考核企业过去的获现能力, 还把未来的创现能力纳入考核之中。可以肯定地说, 目前财务上推崇的许多支付能力评价指标, 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指标都存在“清算假设”前提, 局限性十分明显。
同时, 自由现金流量的创造力显示了企业的实力。自由现金流量与公司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一致的。股东财富最大化是目前较普遍的公司财务管理目标。而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通常是以公司在维持和提高资本增长能力的前提下, 通过主营业务及其他业务活动获得的可用于向股东分配的收益来衡量的。自由现金流量正是在考虑了公司持续经营对现金流量的要求后, 可用于增长投资、偿还债务和向股东分配的部分。股东财富最大化需要通过对所有者原始投资的不断扩张来实现, 而自由现金流量考虑公司未来发展所必需的资本支出需要, 也是从公司长期发展的角度出发。可以说, 自由现金流量的实现与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是一致的, 自由现金流量的多少更能代表一个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
(二) 自由现金流量在我国的应用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长期以来, 由于资本市场欠发达、资本金注入不足等体制性原因和“拨改贷”、企业之间缺乏平等的竞争环境等政策性原因, 造成了我国企业的高负债率。按照自由现金流量假说, 应对国有企业中管理者的控制有所控制, 以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然而, 实际上却是“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 公司治理层与管理层矛盾层出不穷。
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在理论上是比较完美的, 但理论上所提供的一些计算方法只能够给计算提供思路与概念性的指导。由于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口径与现有财务体制下的现金流量的口径不一致, 其计算涉及到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这增加了计算时的复杂性。这一问题的解决涉及到整个财务体系的改革, 短期内很难做到。另外, 人为地操纵报表也增加了自由现金流量计算范畴的现金流量调成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企业未来经营的变化导致自由现金流量的准确性降低, 比如, 在现金流量表中, 为了迎合分析师的心理, 管理层通常使用各种手段将本来属于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划入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导致财务评估的可靠性降低。
企业未来可能状态的多变性也是预测自由现金流量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例如:陷入财务困难状态的公司。其当前的收益和自由现金流量一般为负, 并很难断定公司何时会走出困境, 而且公司有可能会走向破产。对这类公司估计现金流量十分困难。还有就是涉及并购事项的公司。对涉及并购的公司, 至少要解决两个重要问题:首先, 并购是否会产生协同效应?协同效应的价值是否可估计?如果可单独估计, 应将其单独估计。但这种估计极为主观。其次, 考虑公司管理层变动对公司现金流量和风险的影响, 在敌意并购导致的目标公司管理层大范围离职时, 尤其应注意其影响。上市公司企业本身情况的复杂多变, 也为自由现金流量的合理估计增加了难度。
三、突破自由现金流量固有局限性的办法
(一) 企业本身要提高财务报表的准确度
企业要尽量编制、公布较高的质量财务报表。
经营性现金流量=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费用 (付现性质) -所得税=息税前利润加折旧 (EBITDA) -所得税
自由现金流量=息税前利润加折旧 (EBITDA) -所得税-资本性支出-营运资本净增加
从以上两个公式可以看出, 自由现金流量不同于经营性现金流量, 不仅仅来源于现金流量表, 而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综合体现。因此, 任何一张财务报表的变动都可能引起对自由现金流量的估计误差, 导致企业错误的投资决策, 造成股东不必要的损失。所以企业本身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要将自己的各项收支严格登记入账, 会计部门更要严格遵守会计准则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对财务报表报出的各项数据负责。企业不光要对自己负责, 更要为广大信息使用者负责。
(二) 自由现金流量的预测要结合具体的宏观与微观环境
有效预测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 对企业的历史及其现状进行分析与判断, 建立预测的基础;其次, 对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完成企业预测期财务报表的预测及持续经营的增长趋势的判断;最后, 通过预测期的财务报表, 根据给出的自由现金流量的定义来计算出自由现金流量的预测过程, 关键是企业财务报表的预测。对企业财务报表的预测要全面了解公司背景, 分析企业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要全面了解公司的性质及业务特点, 包括公司的设立、上市情况、主要经营项目、已取得的经营业绩以及业内评价。一般来说, 企业经营的性质对销售收入预测的影响较大。如传统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相对稳定, 且规律性较强, 预测精度较高。新兴产业如计算机、网络企业的销售收入预测非常困难, 基本上无法预测。其次, 根据历史数据资料, 结合宏观经济政策和行业特点分析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一个行业的历史数据关系, 判断其经营业绩能否维持, 今后几年的成长性, 从而对未来若干年有一个基本的界定。同时, 运用比较分析, 分析行业中比较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企业, 明确行业的产业集中度, 了解企业可能占有的市场率。作为企业本身, 自由现金流量的正确估计关系着企业未来的投资决策方向与发展前景。作为信息的外部使用者来说, 了解了公司必要的内、外部信息之后, 才能驾驭自由现金流量这一指标, 更好地为自己的投资决策服务。
(三) 自由现金流量要融合企业投资决策和筹资规划及股利政策
自由现金流量不仅是财务目标的基本变量, 而且也成为连接财务目标与管理过程的桥梁与纽带。换言之, 财务管理过程就是对未来自由现金流量的规模、结构等规划和控制的过程。而且, 也只有通过自由现金流量才能把筹资、投资和股利分配等这些财务核心问题联系起来统筹规划, 而不是孤立地考虑公司筹资、投资和股利分配决策。比如, 具有稳定的经营现金流量和自由现金流量的公司与其他同类公司相比, 更倾向于提高外部资本的比重, 预期以高财务杠杆为特征。因为经营现金流量和自由现金流量越稳定, 发生财务困难的概率就越小, 发生破产和重组的概率也越小, 外部筹资的成本就越小, 从而倾向于外部融资。这样, 财务管理工作就能够行之有效地开展。
(四) 加强对自由现金流量的战略性管理
自由现金流量的战略性管理主要包括企业战略的确定、方案评价标杆的选择、实施控制与反馈。首先, 企业战略不仅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 而且决定企业的大宗项目决策。这两个方面组合在一起, 不仅对企业自由现金流量具有长远的影响, 而且决定了企业价值创造的基本模式, 比如成本优势战略或产品差异化能力会直接影响公司价值, 所以, 战略对企业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其次, 方案评价标杆的选择影响企业战略的决策, 基于自由现金流量的评价指标有利于企业价值创造和战略的选择。最后, 战略的贯彻和决策的实施有赖于反馈和控制, 立足于自由现金流量的控制和反馈才能做到前后呼应, 控制有据, 激励有效。
(五) 审计部门对财务报表的正确披露
首先是对审计后的财务报表进行非正常因素调整, 主要是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调整。将一次性、偶发性, 或以后不再发生的收入或者费用进行剔除, 把企业的评估基准日的利润和现金流量调整到正常状态下的数量, 为企业预期收益的趋势分析打好基础。其次是研究审计后报表的附注和相关揭示, 对在相关报表中揭示的影响企业预期现金流量的非财务因素进行分析, 并在该项分析的基础上, 对企业的现金流量进行调整, 使之能反映企业的正常盈利能力。审计后的财务报表也是信息使用者的一项重要参考标准, 在不能够充分了解企业信息的前提下, 参考会计师事务所披露的意见很重要。
(六) 加强内部控制制度
做到控制权与所有权的明确划分, 各司其职, 各谋其事, 保证自由现金流量被正确地运用到企业的价值评估体系中, 控制过度投资与代理成本过高的发生, 提高管理人员的主观意识和管理素质, 注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总体把握和运用自由现金流量管理与公司治理结构的融合。将自由现金流量指标分解融合到公司治理结构中, 可以进一步明确公司治理结构中各层次的财务职能, 强化公司对财务决策的控制。自由现金流量的产生不是单一层次的任务, 需要公司整体共同协作来完成。通过对自由现金流量产生过程的合理分解, 可以进一步明确各层次的财务目标和职能权限;通过对自由现金流量构成要素的划分, 可以将公司的财务权限进行分配, 实现财务的分层管理。
【现金流量分析指标】推荐阅读:
现金指标08-26
现金流分析06-25
企业现金流质量分析10-12
企业现金流量质量分析07-06
现金流量质量综合分析07-09
分析师现金流预测10-14
现金流量表及其分析07-09
现金流量的作用及分析09-12
现金流量表的应用分析10-31
企业现金管理问题分析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