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理论(共12篇)
分层教学理论 篇1
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程度不同, 各人的认知结构和对语言的敏感程度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不同, 外语学习的方法以及投入的精力各异, 导致了学生学习外语能力和程度的差别。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认识结构、学习能力, 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过程, 因材施教, 因“才”施教, 这种根据学生程度不同, 把他们分成若干个不同层次进行教学的组织方式, 叫做分层次教学。
1 国内外分层教学开展情况
1868年, 美国教育家、圣路易斯公立小学校长哈利斯 (William T.Harris) 首先创立了“活动分团制”。“活动分团制”又称“弹性进度制 (flexible system) ”, 其核心是教师根据授课后的测验结果, 把学生按学力分成甲、乙、丙三个层次, 集中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1]由此, 以能力为基础的分班 (组) 教学宣告诞生。
分层教学法首先在英语阅读课展开, 方法一般有两种, 一是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把全班学生分为快、中、慢三个阅读小组, 另外一种方法是把全年级的学生打乱, 根据他们的阅读能力水平重新编成快班、普通班和慢班。[2]以此为基础, 美国教育界也做了诸多实证研究, 从实践的角度证明了分层教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并将英语阅读分层教学推广到诸如科学、数学等其他学科。
在我国, 分层教学法可以追溯到孔子的“因材施教”。现代的分层教学法则是在“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理念指导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其具体分层操作包括根据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或学生某一科目的学习能力重新编班, 即同质班;另一种方法是在异质班里按学生学习能力分成若干同质小组。同质班由于牵涉面过大, 操作难度也较大, 并非十分普及。而异质班内分层教学相对来说易于操作, 又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这种方法得到较高程度的认可, 在多个学科领域实施。
2 中学英语课分层次教学的优点
分层教学法之所以能够得到国内外外语教育界的认可, 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是有助于班级良好学习气氛的形成。通过分层次教学善于提问的不再只是优生, 后进生也善于积极提问, 不甘落后。同时, 分层次教学中竞争机制的引进, 使学生在年段、班级中所属的组别一直处于动态调整中, 有利于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极大地推动整个班级进一步发展。其次, 有助于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多层次教学中, 由于实施了因材实教, 语言材料的选择完全以学生的能力和接受力为中心, 学生都能找到激励自己、表现自己的学习氛围, 有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 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多层次教学符合语言学习规律, 循序渐进地掌握语言知识。每个学生在练好基本功, 打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 掌握一定的适合个体特征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从而使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增强。最后, 有助于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 达到教学相长。由于教师充分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信任感, 师生之间为达成共同目标互相配合, 从而达到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
3 中学英语课如何实行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要立足于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教学对象、教学过程的研究, 以目标分类为基础, 最终达到共同的教学目的, 它所牵涉的问题比较复杂, 对此, 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 备学生。“要教育学生, 首先要了解学生。”在实行分层次教学之前, 首先遇到的就是编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深入观察了解每一个学生, 根据他们的考试成绩和综合分析结果, 把一个基础参差不齐的班级编成好、中、差三个小组。当然, 这三个组的成员不是固定不变的, 每个学期要进行1-2次的升级考试, 考试成绩合格的学生升入上一级, 考试不合格的也可能退到下一级, 这种公平竞争的“上下岗”制, 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学生的积极性, 使优生有一种被“下岗”的危机感, 而差生有一种竞争“上岗”的拼搏感。这种竞争机制的引进, 无形中给班级良好学习气氛的形成带来促进作用。
2) 备课、上课。根据好、中、差三组学生的不同特点, 教师就得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备课、上课。其具体方法可以从中等生出发, 兼顾优生和差生, 做到瞻前顾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针对同一个知识点, 可根据不同层次知识水平的学生设置出不同的课堂作业。课堂上不仅仅是优生的天地, 中、差生也可挺自信地回答老师所提问的问题, 敢于积极发言, 久而久之, 差生与优生之间的距离在潜移默化中靠近了, 教学也就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3) 课后作业, 课后辅导。课堂上分层次上课, 课后作业也应该有所针对性。不要让差生在难题中兜圈子, 但要有一定的份量;也不要让优生在简单题中浪费精力, 给他们适当的难度。针对此, 课后作业可以适当安排一些有选择性的题目。例如可以给出15道难易不等的题目, 让学生选择10道题来做, 这样, 给他们一个选择的余地, 好生不会觉得太简单, 差生不会觉得太难, 恰到好处地处理课后作业。至于课后辅导, 以辅优补差为主, 利用中间力量, 推动两边的发展。对于优生, 教师鼓励他们掌握好书本知识的同时, 多看一些课外参考书 (特别有关课文内容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 , 扩大阅读量。对于差生, 可采取重新起步的方法抓好入门阶段的学习, 差生的基础逐步打牢了, 学习积极性提高了, 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因势利导, 加快教学进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考试命题。考试是一种反馈手段,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能否达到教师的既定目标?是不是用同一标准来考查学生?为此教师在考试命题时就应注意好、中、差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 分别出难、中、易三种不同类型的题目。其具体做法可以这样:一般试题分为两部分 (必做题和选做题) , 基础知识组成必做题, 占60%, 选做题分两种:比较基础的和考核学生能力的灵活性比较强的综合试题。
中国的教育已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如何更好地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水平, 培养真正全面发展的, 具有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和自学语言能力的学生, 分层次教学不防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闫少华.美国分层教学的演变及其对中国教育的启示[J].中国教育教学研究, 2010 (5) .
[2]Clayes, Stanley A, David C, etal.Contexts for Composition[M].5th ed.Prentice-Hall, 1979.
分层教学理论 篇2
基于分层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探究
“分层教学”是在班级制授课条件下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程度而施教的一种教学策略.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考察了中外运用分层教育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基本情况,总结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分层教育的基本思想,并概括出实施分层教育应把握的关键环节.
作 者:丁得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机电工程分院,江苏,徐州,221011刊 名:职业教育研究英文刊名: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年,卷(期):“”(12)分类号:G71关键词:分层理论 分层教育 分层教学 教学实践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篇3
关键词:数学学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一、分层施教的理论基础
在国内,分层教学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其思想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孔子关于“因材施教”的思想。孔子明确提出自己的主张“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在国外,赞可夫提出了教学有五条教学原则: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教学过程的原则;使全体学生(包括差生)都能得到发展的原则。还有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他认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方法包括“在研究该班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使教学任务具体化;根据具体学习情况的需要,选择最合理的教学形式和方法等。”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发现学习”。“分层施教,整体提高”的思想也符合布鲁纳的观点。
二、分层施教的遵循原则
1.学生分层原则
学生分层主要参考学生成绩、学习状况和学生分层自愿。我们首先按学生成绩对所有学生进行排序,分出理论上的ABC三层,然后每个学生填写分层自愿,并说出其理由,我们将理论分层与学生自愿不相符的学生征求原科任课教师意见,进行必要调整。通过权衡,对不能按自愿给予调整的学生,及时耐心地做好其思想工作。
2.分层教学动机
分层教学就是及时让学生清楚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各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施以不同的教学方式,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且与其基础相适应的教育,获得相同的发展权利,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
3.教师配备原则
分层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的快慢班办学理念,即用最优秀的老师教最好的学生,最差的老师教最差的学生。三个层次的学生得到的教育应该是平等的,他们在数学上求进步的要求应该得到平等的满足。
4.动态管理原则
学生所在层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的学习状况在不断发生变化,学生的思想也在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应该对学生实施动态管理。
三、教学目标的分层和教师的课堂策略
1.教学目标分层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们首先考虑的是教学目标必须以教学大纲为根据,以教材为依托,基本目标不得低于教学大纲,但一般也不超出大纲要求;其次,在制定教学目标的同时,明确各层学生的相应位置,以便为他们安排适当的学习内容和发展方向。
2.教学内容分层
课堂教学分层,这个环节的关键是教师和学习小组的活动。课堂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分出层次。教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设疑、分层提问,把对每一层学生的要求定位在相应的层次上。课上要通过学习小组内讨论,消化所学内容,并把学生中的疑难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及时答疑。这样通过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各层学生都能得到最大收获。课堂教学中既重视对学生的普遍要求,又要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课堂教学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环节,又有因材施教的“分”环节。
3.技能训练和作业的分层
我们将习题也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课前准备题、基础题、提高题,其中提高题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又分为变式题和拓展题。
分层教学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分层教学无疑对老师提高了要求。教师不再只是传递信息,针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和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都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创造性地应用知识技能来为学生服务。
四、教学评价的分层
所谓评价分层,就是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不同的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因此,评价要着眼于过程、着眼于鼓励,更要着眼于发展,让各类学生在发展中感受成功的乐趣。评价目标要多元化,评价方法要多样化。这里,仅从常见的提问、练习、考核谈谈如何做到分层评价。
1.提问评价
即评价各类学生认知活动和展现思维的直接形式,能对分层问题正确解疑的学生,都应给予及时鼓励,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激励学生对成功的追求。织梦好,好织梦。
2.练习评价
这是当堂评价各类学生认知水平和表现数学能力的具体方式。能对分层练习上一个档次正确解答的学生,都应给予充分肯定,促进他们提高数学学习的水平,焕发学生对成功的进取。
3.考核评价
这是阶段評价各类学生认知结果和检验数学水平的主要方式。如考试应该分基础卷和能力卷,或试卷分为A,B卷,让学生有多次成功的机会,对分层考核在一个类型的学生,都应给予调动积极性的祝贺,使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
通过对以上分层策略的初步研究,在本学期中打算开始实施,并对学生进行跟踪观察,以考察分析分层教学的可行性,修正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案,检验分层教学实验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M].吴文侃,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分层教学理论 篇4
一、“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
“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 而学生是有差异的, 所以, 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 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区别对待, 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二、“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1、心理学研究依据。
人的认识, 总是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由具体到抽象, 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 数学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 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
2、教育教学理论依据。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 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 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 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 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 逐步提高, 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普通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1、创造良好的环境。
无论任何方案, 免不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 而实施分层次教学, 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条件。有良好的师生关系, 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2、学生层次化——学生自愿, 因能划类, 依类分层。
在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 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 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 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 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 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 即能掌握课文内容, 独立完成练习, 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 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 即能掌握课文内容, 独立完成习题, 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 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的难点, 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
3、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1) 教学目标层次化。分清学生层次后, 要以“面向全体, 兼顾两头”为原则, 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 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 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 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 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2) 课堂教学层次化。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 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 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 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3) 布置作业层次化。在教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 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 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一刀切, 往往使A组学生吃不消, C组学生吃不饱。为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 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 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 (课后练习) , B层以基础性为主, 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 (课后习题) , 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 (课后复习题) 各半。
四、“分层次教学”的效果
1、学生分层是通过学生学生自我评估完成的, 完全由学生自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 这样既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保护了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 又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感到轻松自如, 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 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 并特别重视对后进生的教学力度。由于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符合学生的实际, 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由于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 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五、“分层次教学”的启示
分层次教学的目标, 预习、课堂、作业、考核、辅导等层次化固然重要, 但还有一些表面上看不见的因素影响着分层次教学的实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注重成绩水平, 轻视能力培养; (2) 层次分得过死, 加重两极分化; (3) 只重视部分优生, 忽视全体学生; (4) 学生层次分明, 教师教法单一; (5) 缺乏思想引导, 学生心理负担过重; (6) 教学分层与考查不配套。对这些不利因素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克服。此外, 课后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与家长密切配合, 与班主任的协调, 教师的责任心, 教态, 语言, 作风, 人格等都会对分层次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进行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中值得注意。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分层次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教师工作量更大.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 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 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正确地运用“分层次教学”, 可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 自觉性更强, 学习兴趣更浓厚, 达到缩小两极分化, 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新的操作难度大的工作, 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探讨与改进。
摘要:分层教学在教学效果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研究中对分层教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但关键之处还是如何实施。
分层教学理论 篇5
【关键词】分层教学差异物理作业布置教学反馈信息课堂教学学生作业训练技能实践能力批阅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说到底就是为了人的发展,使人向更高的智慧发展,向更强的能力发展,以实现人类社会更高的文明。而人,没有一个是完全相同,也正由于人的个性、差异性才构成世界的丰富多彩、生机勃勃。故课改提出了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展"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反对一刀切,一律化,承认学生在发展中存在差异,坚决惯彻现代的教育理念:"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有差异的发展,获得有差异的成就"。分层教学就是为了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的一种教学策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各展其能,各扬其长,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发现每一位学生都存在着差异:
1、知识基础差异:主要指语文、数学基础差,影响到学生阅读能力和计算能力;
2、智力差异:主要是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差异;
3、情感差异:主要是学生学习态度、兴趣爱好和情感意识等认知心理层面的差异。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就需要我们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发展相适应,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前进。
作业是课程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是教学过程中最具活力的活动内容。物理作业是学生获得物理知识、形成能力、经历物理学习过程和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作业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检验教学效果。因此,作业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如何才能严把"作业"关,最大地发挥"作业"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呢?
从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精选有针对性的作业,到认真逐一批改作业,再到发现学生的认知差异实施个别辅导,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馈──矫正──改进的循环过程。
在教学实践中,一般把练习与作业分多个层次:基础性练习、提高性练习和创新性练习。
例如:凸透镜成像教学中,把根据焦距――物距判断出凸透镜能成什么像作为基础性练习;将根据凸透镜成像情况,求出焦距范围作为提高性练习;将凸透镜成像与社会中的一些应用和根据现象判断出规律作为创新性练习。如:判断一块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的几种方法;说出测量凸透镜焦距的几种方法。又如在"蒸发现象"的教学中,将生活中存在的物态变化中区分出属于蒸发现象的作为基础性练习;将"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应用问题作为提高性练习;将结合影响蒸发的几个因素就植树造林与保护水资源的关系写一篇调查研究报告,并能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与植被分布之间的关系;开展大西北与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间的关系作为创新性练习。前者是义务教育中的基本要求,三个组必须全做。后二者要求a组全做,b组学生可选择部分做,这样对他们提出质量较高的要求,促进他们不断进取。对达到基础要求的学生应逐步提高要求,教学中可及时反馈、调整、对没有达到基础要求的学生应补缺、矫正,力求人人有所得,争取全部达标。又如"机械效率"一节布置如下作业:一个工人用滑轮组提升20xxn的铁块,所用拉力为600n,绳子的自由端4s内拉下4m,不考虑绳重和摩擦,求:
1.
(1)有用功和总功率;
(2)机械效率。
2.
(1)另一个工人用该滑轮组提升1500n的铁块时,所用拉力为多大?
(2)提升2500n的铁块时,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
3.若仍用该滑轮组将20xxn的铁块浸没水中匀速提升4m(不计水的阻力,铁块的密度为7.9x103kg/m3),则拉力做了多少功?其中学困生完成第一问,主要让他们分清有用功、总功、有用功率、总功率,再用公式解答,以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中等生完成第二问,要求他们不仅能够领会前一问的知识点,还要考虑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明白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由于物体重力发生了变化已经改变了,并能够通过前一问推出额外功,巩固已学知识。优等生完成第三问,要求他们不仅要找出前两问中的解题关键,还要考虑浮力对物体的影响,求出滑轮组下端所受的力,再根据额外功不变求出动滑轮的重,然后完成本题。这样针对每个学生个体存在的学习差异,让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都能完成各自的作业,既保证了优等生的提高,又兼顾了学困生转化,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作业得到提高。通过两年的尝试,我所任课班级的学习成绩和学生的参与程度有很大的提高。
分层布置作业使各类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促进了班级的良好学习风气,也使得班级中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获得发展能力,张扬个性,拓展空间,挖掘思维的良性发展,就如爱因斯坦所说:"学校所规定的作业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要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在其中的物理规律及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的状况,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让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想,使学生真正成为物理学习的主人,促使全体学生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物理作业呼唤新思路《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专辑》06期
[2]新课程下物理作业的创新设计《教育科学研究》期
[3]新课标下物理作业的创新设计《物理教学》年11期
[4]课外作业设置新思路《教学与管理:小学版》08期
[5]新课程理念下物理作业的设计和改进《宁夏教育》04期
分层教学理论 篇6
【关键词】分层教学 初中英语 教学策略
一、前言
每个人的学习能力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且每位学生的学习天赋不一样,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不能因为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较差而对学生进行批评,这样不仅会导致学生对学习英语失去兴趣和热情,甚至会令学生的自信心受到严重的打击。充分利用分层教学理论,能够全面考虑学生学习速度、学习能力之间存在的差异,帮助优秀的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帮助落后的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不断进步,提高全班学生的英语成绩。
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理论的重要性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英语基础知识水平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分析所得的结果,对学习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和分组,然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让全体学生的英语水平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这就是分层教学理论的应用成果,同时也是正确评价和对待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是对于英语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避免学生出现负面的消极情绪。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理论,更是尊重学生的体现之一。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初中学生全面发展,符合我国教育行业改革过程中呼吁的“以学生为教学工作主体”这一教学原则。
三、初中英语教学应用分层教学理论的有效策略
在初中英语的教学工作中,应用分层教学理论能够有效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成效,同时也能够保护学生的学习情绪,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分层教学理论应用的有效策略,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工作,同时还需要贯穿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例如课前准备工作、教学计划的制定、课后与学生的沟通、接收学生的反馈意见等,才能够充分体现分层教学理论的作用和重要性:
1.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教学计划和方法。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要综合教师的英语能力水平以及课堂的知识点进行安排和计划,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对应的教学计划和方法,同时还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帮助不同的学生掌握适合他们学习能力的基础英语知识和沟通技巧。在这种备课方式中,教师不仅能够严格遵循教学工作的统一标准,同时还可以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打好坚实的英语基础,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指导学生科学选择合适自身学习能力的学习目标。
2.设计问题层次化。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难度过高,英语基础知识过于薄弱的学生难以回答问题,但如果教师提出问题的难度过低,英语能力较高的学生难免会感到无趣和枯燥。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的时候要充分体现层次化,让全班同学都能够有课堂表现的机会,体会到成功的满足感,提高全班同学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和满足感。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可以采取组合问题的方式,举个例子,教师向学生提问:“Who is your favorite people?Why?”提出这一问题后,可以要求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完整问答这两个问题,要求他们思维清晰、言语间有条理,但对于英语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只需要他们准确回答其要点,但要求他们语句通顺、语法正确。这一提问方法能够有效增强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英语自信心。
3.课后作业难度层次化。和分层设计课堂问题难度的原理相同,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要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合理设计课后作业的难度水平。但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可以把难度适中的题目作为课后作业,然后把难度较大的题目作为额外的附加题,让学生在完成课外作业的基础上,还可以向高难度挑战,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英语水平。
4.对学生表现评价层次化。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价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层次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根据这些标准合理、科学地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除了口头上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外,对于学生进行笔试结果也可以采取层次化评价的方式,期末成绩和期中成绩可以根据学生的平时小测验成绩和大考的成绩进行不同比例的组成,最终所得结果作为学生的测试成绩,让学生能够在日常课堂表现和考试过程中都能够表现良好,激发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积极性,帮助每位学生学有所成,获益良多。
四、结语
在初中英语教学工作中应用分层教学理论,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教学工作主体”的教学原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分层教学理论在我国教学行业的应用时间尚浅,但是所获得的成功例子和经验却十分可观,教师在应用这一教学理论的时候,必须要严格遵循客观对待的分层原则,同时还需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合理计划教学工作的安排和内容,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合理的评价,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满足感。
参考文献:
[1]冯瑶.分层教学理论对初中英语教学策略的影响[J].好家长.2016(21).
[2]张晓芬.分层教学理论对初中英语教学策略的影响研究[J].校园英语.2016(06).
分层教学理论 篇7
当前高职英语教学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 强调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 关注个体, 尊重个体差异。但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往往容易忽视这点, 认为学生之间存在差异顺理成章, 让每个学生都成才是不可能的, 如果因为个体差异而改变整个教法会对大多数学生不利。教师在所教课的每个班级中都需要面对学生个别差异悬殊的情况, 大多数教师进行的是拉平和补短教育, 难以开展创新教学, 且难以挖掘学生不同的潜能, 难以让每个学生在其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剥夺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这一点在中国目前的各级教育体制中尤为突出。美国心理学家B.S.Bloom上世纪70年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 (Mastery Learning) 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 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 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由此可见,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 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特征和教学改革的要求了。
针对高职生源的特点, 为解决学生英语参差不齐的现状, 在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 采用分层次英语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分层教学, 就是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条件及实际出发, 通过班级组织与教学形式的变化, 创设“因材施教, 分类指导”的环境。教师通过分层组织教学、改革教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共同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我院决定在2007年开始, 对每届学生实施英语分层教学的教改实验, 并向学院申请了研究课题。
2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 (constructivism) 也称结构主义, 是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提出者皮亚杰 (J.Piaget) 认为, 个体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 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以发展。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构建知识系统的过程。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不是只是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 而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的知识过程, 他要在主动改造和重建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信息的意义。不同层次的学生“原有经验和基础”大不相同, 因而他们建构新知识的能力和速度也不可同日而语。多元智力理论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 提示我们, 外语学习和教学方法是多元的, 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原有知识、经验以及构建能力都有很大的区别, 必须根据他们不同的原有水平去实施不同的建构新知识体系的方法, 才能有效地帮助他们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3 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操作
3.1 学生水平分层
我院的英语分层教学是针对大学二年级学生, 以学生参加全国高等院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的成绩为依据, 将考试通过的学生与考试未通过的学生分开, 开设不同的课程。这样从一定程度上, 将英语基础在同一等级或者比较接近的学生分在同一层次。从每位学生实际出发, 着眼于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与提高, 能够切实进行因材施教, 调动每位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从而达到高职教育面向实际能力培养的目的。
3.2 教学设置与教学目标分层
原本我院对大二学生不再开设英语课程, 经过学生水平分层后, 开设每周三节的英语课程。通过B级考试的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英语学习, 在知识和能力培养方面拓宽和加深, 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目标是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未通过B级考试的学生进行B级考试辅导为主线, 掌握好基本知识结构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鼓励学生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作适当拓展。目标是能够加强他们英语学习的基础, 顺利通过B级考试。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比较模块化的教学, 遵照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学生的理念, 突出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转变教师的主导角色, 以学生为中心, 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3.3 教学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分层
在分层次教学过程中, 鉴于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不同,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 主要体现在课堂内容、课堂提问和作业内容的设置上。以我院为例, 具体做法是:对通过B级的学生有意识多增加练习, 以四级为目标, 提出明确的任务, 让他们更多地进行独立学习, 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为日后的英语四级做准备;对B级考试未通过的学生, 则实行基础教学, 要求学生逐步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从语法、词汇、阅读方面进行多题量的强化, 要求他们通过一年的英语学习, 能够顺利通过英语B级考试。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 让各层学生都能各得其所, 积极引发各层学生的学习动机,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3.4 分层教学效果评价
1) 我院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进行分层次教学后, 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效果得到了提高。调查数据显示, 78.3%的学生认为实行分层教学后, 教师的讲授内容更加符合他们的实际需要, 47.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成绩比以往有了很大提高, 而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有所增强, 不再像以往那样, 处于焦虑和畏缩的状态, 而是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英语甚至开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这部分的学生大多是B级考试未通过、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每年举行两次的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等级考试中, B级考试的通过率我院08级和09级始终保持在83%以上。在2010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高职高专组 (D类) 比赛中我院获得了一等奖一名;在安徽省高职高专英语口语大赛中我院学生也取得了优秀奖的好成绩。
2) 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热情有了较大的提高
分层教学使得教师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课堂教学目标, 更加精确地选择教学内容, 更加恰当地运用课堂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 又要关心个体差异, 这促使教师要更认真地对待课教学的各个环节, 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 更加透彻第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 教研室的各位老师能够运用集体智慧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特点的英语教学方法。分层教学将班级学生加以细化, 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和课堂实际教学技巧都有极大受益。教师的教学水平也都在分层教学的实施中得到提高。
4 分层教学的缺陷及其对策
1) 分层教育使得师资不足的问题得以显现。
就我院实际情况来看, 分层次教学实行过后, 班级更多了, 导致师资的不足, 英语教师周课时几乎都在24节左右, 教师工作量变大, 也会对教学质量有所影响。
2) 班级人数较多, 课堂上学生的实际练习时间较少。
由于学院现有师资力量有限, 英语分层教学难以做到按系别和专业进行细分。为节省师资, 只有控制分层教学班级数量, 并合并一些班级, 导致班型较大, 这样, 学生在课堂上的用口语练习的机会就会很有限, 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口语训练机会。另外, 如果学生课下没有较高学习的主动性, 不能做到及时复习和预习, 学习效果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另外, 由于我院分层教学针对的是大学二年级学生, 高职类院校二年级学生的专业课开始增多, 课后没有较多的时间分配给英语学习, 只能靠课上的时间学习。因此, 在实施分层教学中为了避免上述的缺陷, 就要尽量保证足够的师资力量, 充分发挥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潜能, 最理想的状态是能够做到以系为单位, 在相关专业间实施小范围的分层教学, 这样有利于全学院的教学管理和计划安排, 也能进一步保证分层次教学的质量。
3) 不同分层教学班级的教材内容选择要慎重。
在我院的分层教学实践中, 由于不同系别、不同专业的学生差异较大, 我们发觉如果使用同一套教材, 对某些班级的学生来说有些偏难, 如我院的电脑艺术系专业;而对有些班级又偏简单, 如编辑与校对专业。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精心挑选适合各专业需求的英语教材。我院从2008年开始, 在印刷工程系学生中新开了《印刷英语》这门课, 这套教材就是专门为该专业学生挑选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 适当增加和删减部分内容, 保持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觉得学有所得, 学有所用。
5 结束语
尽管英语分层教学存在许多问题, 但它给因材施教提供了很多方便, 也较好地保证了外语教学效果, 同时科学合理地利用了教师资源。今后我们要继续认真研究分层教学, 切实找出解决分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对策, 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发挥优势, 使分层教学体现出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Rod Ellis.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2]李光.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分层教学理论 篇8
关键词:分层教学理论,初中英语教学,教学策略,影响研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持续推进,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到挑战和质疑, 尤其是强调素质教育的当下课堂实践中, 如何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成为重中之重。其中英语作为世界通用的第一大语言, 其在社会交往以及国际交流的过程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英语学科在初中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受到重视, 英语教师也想通过自身的教学模式创新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以及期望通过新型学习模式的尝试改变当下学生学习英语的被动地位和消极状态。分层教学理论作为优秀的教学策略之一, 正是因其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注重以学生个体发展为本, 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全面发展的完美统一而在近几年来备受青睐。
一、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现状评析
就目前而言, 当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刻板以及僵化的特点, 英语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均主要以灌输语法知识以及识记单词、词组为主而缺乏对学生个性的探究, 进而形成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具体而言,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 教师的授课内容并不会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而是采取同一教学内容、同一教学难度、同一教学进度、同一教学目标以及同一评价标准的“五个同一”教学模式, 进而使得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局限, 学习热情大大消退, 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一般望而却步, 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加之英语教师的备课工作也不那么充分和生动有趣, 进而导致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通常课堂气氛较为死气沉沉。与此同时, 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只关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对于学习态度以及个性发展的关注度相对不高。
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植入分层教学理论的有效途径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植入分层教学方法的基础。英语的学习是一个相对复杂和艰苦的过程, 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积极性的引导和推动, 学习一般也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 英语教师在英语的课堂教学中应首先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而培养学生的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手段, 所以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 应尽量选取那些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 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之后再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分层训练和教学。例如英语老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训练的时候, 一般在选择阅读和写作素材的时候, 应该善于选取那些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或者文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经验的积累以及自己对阅读文章的分析与理解, 进而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和写作角度。同时在进行阅读材料分配以及写作训练的时候, 老师也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进行相关阅读素材和写作材料的分类, 将所有的材料根据难易程度分为A、B、C三类, 并将不同难易程度的材料分别分配给与学生学习能力强弱相匹配的学生进行阅读和训练。
2.因材施教是初中英语教学植入分层教学方法的关键。通常而言, 每位学生肯定会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在学习中具体表现为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学习基础以及认知水平程度不一, 而且由于学生的智力发育水平参差不齐, 所以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高低之分, 智力水平的发育也有快慢之分, 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理论十分重要, 英语老师在分层教学理论的指导之下,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个体差异, 对同一层次的学生采用同样的教学模式,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模式, 只有这样才是因材施教, 才能为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使得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教育资源, 获得与个体成长阶段相符合的知识储备数量, 才能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英语教师的教学工作。
3.植入分层教学方法的目标是实现学生的整体进步和个性完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秉持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以学生为本, 尤其是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那些学习能力强、智力水平高的学生尤其关爱和照顾, 对于那些学习存在障碍和困难的学生更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激发他们的潜能, 促进全班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整体进步。因此,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 尤其是在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中, 英语老师要在兼顾每位学生原有学习基础之上进行全班学习能力和学习经验的整体提高, 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对某些学生尤为关爱, 而对某些学生不闻不问, 以牺牲部分学生为代价求得另一部分学生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所谓分层教学理论, 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智力水平以及非智力因素等基础上, 将全班的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 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符合其发展状态的教学计划和目标, 采取分层教学以及分层评价的教学模式。分层教学理论适用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的过程, 尤其是英语教师完全根据学生的能力、智力以及非智力因素等将学生进行区别并对其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而这并不代表对学生区别对待, 而是在将班级授课、小组教学以及个别教学最优结合的基础之上对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完善。
参考文献
分层教学理论 篇9
一、“分层次教学”的主要理论依据
1.“因材施教”理论。
早在两千多年前, 我国的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因材施教”的理论, 这可以看作是分层教学的前身。“因材施教”就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 或采取不同的措施, 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2.“掌握学习”理论。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 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3.“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的“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强调指出, 在传授容易理解的新教材、进行书面练习和实验时采用个别教学最好。在必须采用不同深度的新教材或练习演算时, 可进行不同方案的临时分组;差生做容易的题目, 优生做稍难的题目。
二、普通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1. 思想动员。
分层次教学是成绩差异的分层, 而不是人格的分层。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 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讲清道理。
2. 学生层次化。
在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 结合学生的选择, 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教学要求, 可将学生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为基础成绩组, B层次为中等成绩组, C层次为优秀成绩组。在编排座位时, 最好四个人 (1个A层、2个B层、1个C层) 为一个学习小组, 便于讨论、辅导、交流、提高、竞赛, 体现群体中的“优势互补”。
3. 备课层次化。
分层次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分清学生层次后, 要以“面向全体, 兼顾两头”为原则, 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 合理地制订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 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 可分五个层次: (1) 识记; (2) 领会; (3) 简单应用; (4) 简单综合应用; (5) 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 (1) ~ (3) ;B组学生达到 (1) ~ (4) ;C组学生达到 (1) ~ (5) 。
4. 教学层次化。
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逐步上升的规律。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教师应将简单的问题留给A层的学生, 适中的问题机会让给B层学生, 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C层的学生回答。这样, 每个层次的学生均能参与课堂活动, 便于激活课堂。
课堂练习的设计也要有层次性。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设计基本练习题, 以模仿为主, 与教材中的例题接近;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 设计一些稍有变化的、比教学内容稍有发展的题目;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 设计综合性练习, 以灵活运用为主。
5. 布置作业层次化。
布置课后作业, 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 (课后练习) , B层以基础性为主, 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 (课后习题) , 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 (课后复习题和创新提高题) 各半。
6. 分层辅导。
在课外的辅导方面可采用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的办法进行学习辅导, 即通过“对口扶贫”的方式进行辅导。教师可以在课外直接对C组的同学进行辅导, B组的同学由C组的同学进行辅导, A组的同学由B组的同学进行辅导, 这样, 可以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 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7. 检测层次化。
对于单元检测, 要以课本习题为主, 依据教学目标, 把测试题分为基础题和分层题。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 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 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
8. 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如对A层采用表扬评价, 寻找其闪光点, 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 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对B层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 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 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C层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 坚持高标准, 严要求, 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 不断超越自己。
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 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正确运用“分层次教学”。通过分层教学, 可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 自觉性更强, 学习兴趣更浓厚, 达到缩小两极分化, 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当然,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新的、操作难度大的工作, 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探讨与改进。
参考文献
分层教学理论 篇10
一、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 浅其浅, 益其益, 尊其尊”, 即主张“因材施教, 因人而异”的教育思想。分层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它将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辅导、同伴帮助、个人自学等多种教学法形式相结合, 充分使用教学评价, 保证教学始终以评定作为衡量的标准, 较好地解决了统一教学与学生个别差异性的矛盾。
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以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让学生“能飞的飞, 能跑的跑, 能走的走, 不能走的拉一把”。对不同的学生, 用不同的“成功”标准;坚持每位学生都要发展, 但不求一样发展;每位学生都要提高, 但不是同步提高;每位学生都要合格, 但不必相同规格。笔者认为这就是分层教学的理论支撑。
二、传统教学对象的差异分析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 要充分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需要, 找出学生学习差异的原因, 在此基层上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层, 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调查表明, 影响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成绩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1. 学习基础差异
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经济条件好, 接触电脑早, 有的学生还参加过计算机领域相关知识的专门培训, 有较好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而有的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较少, 学习起点存在差异。
2. 学习智力差异
有些学生思维活跃, 接受能力强, 他们能迅速地接受新知识, 表现为信息技术课上老师一点就通。而学困生接受速度相对比较慢, 同一内容老师反复讲解和演示, 他才能勉强完成练习, 学习智力存在差异。
3. 学习态度差异
在对待信息技术课上, 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学习态度:一是主动型。他们对信息技术有浓厚的兴趣, 勤于研究计算机软件硬件, 一心想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二是随意型。他们把信息技术课当成娱乐休闲课, 上课喜欢玩游戏、上网聊天, 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三是被动型。他们本身对信息技术课不感兴趣, 上课仅仅是为考试过关, 教师布置的任务不能及时完成。
4. 学习技能差异
学习技能好的学生学完WORD能举一反三, 在学习EXCEL时, 大部分工具和菜单栏都会使用;而有些学生则要要从零开始。
三、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根据以上差异性, 通过问卷调查和测试, 就能掌握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态度、方式和水平, 为合理的分层提供重要依据。结合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的熟练程度, 笔者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电脑操作熟练, 接受能力与自学能力强, 能够超前学习;B层:各方面表现一般, 能基本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 老师安排什么练习就做什么, 但缺乏学习主动性;C层:对电脑没有兴趣, 接受能力及学习习惯都比较差。这样分层后, 笔者有意将各层次的学生安排在机房的不同位置, 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有利于老师的辅导, 同层次学生之间能互相合作学习。
1. 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则
运用“因材施教”、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现代教育理论来指导“分层教学”, 在分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中, 重点把握五个原则。一是教学目标分层原则。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不同的学习目标, 既要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目标, 又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超过课程要求去自主学习, 使目标层次与各类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让不同起点的学生都有力所能及的目标。例如, 在教学“在WORD文档插入图片”一节时, 笔者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C层:掌握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的步骤, 并能调整大小、位置。B层:除掌握初级目标以外, 还要熟练使用图片工具栏处理图片, 并鼓励学生设置不同的文字格式与图片相搭配。A层:要求学生能从网上下载与文章有关的图片插入到文档中, 并设计图文并茂的版面。通过这三个目标的落实, 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二是教学内容分层原则。为更好地考虑所有学生的个性及知识技能方面的差异, 教师可以针对教材内容, 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B、C层学生, 教学内容立足于课本, 从最基础教起;对于A层学生, 课本教材内容过于浅显, 挖掘不出学生内在的潜能, 需在教学内容上给予充分的补充, 如适当增加信息技术奥赛的相关知识。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升和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三是教学方法分层原则。根据各层次学生的不同特点,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A层学生以“放”为主, “放”中有“扶”,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 教师大胆放手, 多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大胆创新。对B层学生以任务驱动法为主, 加入必要的演示和讲解, 依照教学大纲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 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对C层学生则须耐心讲解示范, 重点教会他们一些常规的简单的方法, 使其逐步具备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并鼓励他们向更高层次递进。四是练习内容分层原则。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 在设计练习时要有难易程度之分,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各取所需, 各有所获”。练习题可分为必做题、选做题, 使学生的练习具有弹性。例如:在学完WORD后, 笔者设计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一是教师提供一个图文混排所需的素材, 并注明操作步骤, 让学生完成作品;二是提供一个内容丰富的素材库, 并提出要求,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素材完成自己作品;三是让学生自己确定一个主题, 然后自己上网查找资料、图片, 自由设计编辑出一份精美的电子报刊。五是教学评价分层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需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C层学生应采用以表扬为主的评价, 善于抓住这些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 如一次大胆的提问、一次主动的探索……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B层学生则采用激励性评价, 多加鼓励, 既揭示其不足又指明其努力的方向, 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层学生应采用竞争性评价, 坚持高标准, 严要求, 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 同时也要满足特长生渴望在同学面前“露一手”的表现欲望, 经常展示他们的优秀作品给全班同学观摩, 让他们充满成就感。实施分层教学实质上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施教方法和内容, 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 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出现两极分化的矛盾, 保护较后进者的学习信心, 使他们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尽快地迎头赶上, 使有潜力的学生不停滞, 鼓励其追求更高的目标。
2. 实施分层教学的方法
一是导学法。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 “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 恰当地组织与引导学生独立或合作地进行学习活动, 使他们能最自然地获取知识、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采取个别化指导的方法, 使优生更优, 而且通过优秀生的积极带动, 可以努力争取达到集体优化;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引入竞争机制, 同时也要非常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寓教于乐。在“导学”中, 教师是关键, 教师在充分分析学生学情的基础上, 进行准确的教学设计, 将整个教学进程置于调控之下。在设计中, 教师主要在教学资源、情境设计、习题设计等方面下足工夫。
二是帮学法。在分层教学中, 针对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教师可以采用“帮学”的手段, 当然也可以让颇有学习心得的其他同学进行互助。在实践中, 我比较喜欢用其他同学互助的“帮学”, 这样教师可以把精力投放到更需要的方面, 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 学生在互帮时, 他们的效率大多高于教师对学生的帮助,
这种情形在操作类的技能培养方面尤其明显, 究其原因, 学生更能理解同伴在学习同样知识时所面临的困境, 能以大家能理解的方式进行帮助和学习。
三是诱学法。所谓“诱学”, 其实就是启发式教学。首先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如上机操作时让他们做一些难易程度适中的练习, 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进而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 树立起他们学好信息技术课的信心。同时, 在“诱学”的过程中, 根据知识的体系结构, 采用启发式教学, 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 在学习中提高主, 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在课堂上都得到提高。
通过几年的实践, 学生无论是在兴趣、信心、认知、学习方法和策略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只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出发点,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 才能有效解决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 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高歌.浅议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J].吉林教育, 2011, (25)
[2]邢秀芳.基于同伴调节的课堂情绪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 2010.
分层教学理论 篇11
【关键词】分层教学理论 初中 英语教学 个体差异
一直以来,英语教学都遵循着固定统一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制作教案时往往遵循着固定的格式。目前高中英语教学难度大幅增加,词汇量大,考察量从3000个增至5000个。涉及的课外知识面拓宽,理解难度增加。语法结构纷繁复杂,难以理解和记忆。阅读信息量大,句型难以判断,文章的整体框架结构不易把握。写作也呈现出体裁多样化的趋势。加之许多高中英语教师容易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制约,在教学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教师的教学成果不理想。分层教学理论被引入高中英语各大版块的教学中,已成为辅助教师教学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分层教学理论概述
事实上,分层教学理论的理论基础十分丰富,包括多元智力理论、合作学习理论、成功教育理论以及因材施教理论。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征与思维方式,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不同导致学生在进行不同学科的学习时,学习能力与知识吸收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别,分层教学理论就是教师在详细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分层教学与其他教学模式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案与教学活动中。教师在面对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的班级时,依据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注重大面积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初中英语教学为例,教师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与特点,将多种方法融入到英语课堂教案的设计当中,教案的设计需要与学生的认知过程相统一。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做到难易结合、层次明显,给每一位学生练习的机会,力求所有学生都能通过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英语学习成效。
二、分层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会在课前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将课本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融入到自己的教案中,通过教学活动使其更加生动具体,大部分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眼睛和大脑都被调动起来,对知识点的理解自然也会加深。但也有部分学生的知识吸收速度无法跟上课堂的进度,不能与课堂很好的融合到一起,在参与课堂活动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都不高。这时就需要教师利用一些方法将这些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起来。
其次,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篇目,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学生可以在学习时通过互相交流的方式共同进步。教师也可以设计出不同的教学形式指导学生学习,如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在常规的集体阅读的基础上增加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模仿录音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方式,依照学生阅读时的流利程度选择朗读次数,在反复的阅读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感悟,了解材料大意,增强学习信心。
三、分层教学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影响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能够兼顾到每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特点,通过内容中的教案设计与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开展,使初中英语课堂更具多样性、丰富性与趣味性。在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融入课堂的同时,提高集体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巩固所学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不同形式的的教学活动使每位同学都有练习巩固的机会,有利于学生通过劳逸结合的方式学习英语,更能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激发其开拓创新精神,提高综合能力。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运用分层教学理论指导学生的英语学习时,有利学生在无形之中掌握将问题从易到难逐步攻破的学习方法。分层教学对于基础较差,英语知识吸收能力较低的学生而言,不会感到无从下手,可以逐渐加深问题的难度,不知不觉中就能加强其英语基础知识点的积累,促进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吸收,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与自主学习能力。
3.有利于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目前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常常忽视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出现厌学情绪,教学情况并不乐观。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轻松有趣,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舞教师在此基础上创新教学方式,进而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结语:结合高中英语教学案例和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应用分层教学进行高中英语教学,有助于教师在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因材施教,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与教学效果,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对各模块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此外,分层教学的应用也能加强学生合作意识,培养自我评价能力,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巩固师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状况,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将学生吸引到学习中,帮助学生养成热爱学习与善于学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季书琴.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法研究[J].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8):11-11.
分层教学理论 篇12
近年来,动机激发理论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重视。动机激发理论强调对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培养,是艺术院校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有效理论指导。动机激发理论从源头上解决了舞蹈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彻底转变了以往研究中单纯强调教学模式创新改革,而忽视了从本质上进行分析的研究范式误区。
一、动机激发理论的理论内涵
在本研究中,动机激发理论包括学习动机强化理论和学习动机认识理论两个部分。
1.学习动机强化理论。学习动机强化理论是基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基础上的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人的学习如果受到如老师表扬、家长赞扬等的强化,那么其学习动机将会得到相应的增强。如果学习没有得到强化,则会相应地降低学习动机,甚至会取消学习动机。总而言之,行为主义心理学将学习动机归结为由外部刺激而引起的对行为的冲动力量,通过实施强化,学习者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某种反应性和可重复的力量。在学习过程中,所有的外部手段都能够激发学习动机,引起学习行为。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采取自我强化的方式来提高学习动机。
人本主义心理学同样对动机进行了研究。这个学派认为,动机是人们实现人作为人的全部潜能的倾向,这个观点集中体现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之中。马斯洛将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当较低的层次得到满足以后,会转而向较高的层次跃进,这个过程就是动机的体现。根据这个理论,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丧失了学习动机,很可能是由于其自身的某种缺失型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引起的。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必须在授课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生活情况,帮助他们排除和克服成长道路上的困难。
2.学习动机认知理论。学习动机认知理论关注学习动机的来源分析,其中包含着期望价值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理论等等。期望价值理论是动机心理学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期望价值理论认为,个体完成任务的动机是由他对完成这项任务可能性的个人期待与完成任务后的本身价值大小所决定的。个人认为任务完成的可能性越大,完成任务后所获取的利益越大,个人的动机也就越强烈。成败归因理论是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或原因的判断,也就是寻找引起行为结果的原因。这个原因是双重的,包括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结果所作出的原因分析,会对学习预期产生影响,归因对于学习动机的激发产生直接影响。自我效能理论是指个体对于自身能否顺利完成任务进行主观上的判断。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我效能较高,则会更加积极地面对和解决学习困难,反之则会对学习的积极性产生直接影响。
二、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1.分层教学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学生因学习能力、艺术天赋、智力水平、努力程度等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层次和群体。教师在实施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说,分层教学模式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和要求。
2.分层教学有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动机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教师所采取的动机激发策略也必然是有所区别的。通过实施分层教学,教师在对不同教学对象进行指导的过程中,能够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需求出发,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的难易和快慢关系。特别是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弱程度进行分层,采取不同的动机激发策略,对于学习动机弱的学生实施持续激发,而对学习动机相对较强的学生得到满足感。
三、如何将动机激发理论应用在舞蹈分层教学过程中
1.现阶段舞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现阶段国内大部分艺术院校在运用动机激发理论和实施舞蹈分层教学过程中都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动机激发方面,很多教师对于动机激发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过分强调专业训练和理论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在实施分层教学策略的过程中,很多教师的分层方式不科学,简单地将专业学习成绩作为划分的标准和依据,极大地影响到分层教学的科学性,也给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一定的伤害。
2.对策及建议。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动机激发理论,明确分层教学的主要目的,即通过分层教学来有效实施不同的动机激发策略,彻底转变现阶段分层教学实施策略过程中存在的分层标准科学化水平不高的问题。
二是在实施动机激发策略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动机情况和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激发策略,并注重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保持,进而全面提高舞蹈专业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