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绿化的基本原则(共6篇)
乡村绿化的基本原则 篇1
乡村绿化已逐步得到各级政府和农村基层组织的重视, 从总体上讲, 必须注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让农民切身感受到绿化在改善生态、改善村庄面貌、提高生产生活条件、致富奔小康等方面的益处, 让农民成为绿化的主导力量, 保证乡村绿化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坚持生态建设, 突出社会效益的原则
以改善生态为出发点, 在尊重自然、保护现有植被的基础上, 通过科学规划与系统的绿化建设, 结合自然条件, 有效地防风固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削减噪音, 完善由乡村田野、自然植被和自然山水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切不可盲目模仿城市绿化方式, 违背生态发展规律, 盲目引进外地树种, 追求名贵花木, 其结果是投入大、效果差, 挫伤了农民绿化的积极性。必须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 实现“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乡村生态格局。使乡村空气更加清新、河流更加清澈、林木更加茂密、植被更加葱郁, 形成充满生机的、生态的自然风光, 也正是乡村的特色与魅力所在。
二、坚持因地制宜, 注重经济效益原则
在改善生态、美化乡村家园的同时, 还要注重绿化的经济效益, 使绿化成为帮助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一要紧密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与资源, 全面保护和系统利用已有的树木与植被, 要优先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 形成具有地域特色与文化的生态环境。二要把绿化与农林经济发展相结合, 用材林主要以速生杨、柳树、泡桐等速生树种为主, 经济林以山楂、梨树、红枣、核桃、板栗、柿子、沙棘、花椒等优质乡土树种为主。如栽植群众喜爱的桃、李、杏树, 寒富苹果以及花椒、核桃、女贞、银杏、玉兰、紫薇等树种, 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乡村绿化不但要成为农民的绿色银行, 还要形成浓郁的地域文化与特色, 提升乡村的品质与魅力, 吸引城市居民到乡村休闲度假, 增加农民收入。
三、坚持科学规划, 突出“空间特征”的原则
乡村绿化工程包括庭院绿化、村庄绿化、路渠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等内容, 通过科学规划, 充分体现浓郁乡土文化的空间特征, 丰富乡村绿化空间层次与景观。在村庄的外部空间, 通过系统的林网建设, 使农田与林网交相辉映, 形成独特的田野风光与绿色走廊。村庄绿化可在村头建设以乔木为主体的绿地或林地, 形成与外界的过渡空间, 同时也展示乡村特色与文化。村内可根据村庄的综合布局及自然地形地貌, 以乔木为主体, 以落叶和常绿树相结合, 形成村内绿色骨架体系。村内的活动场所、道路、宅旁与水旁, 采用乔、灌、花、草的合理搭配, 形成多层次、错落有序、亲切宜人的绿色空间。庭院是村民居所的个性与风貌体现, 以绿化为主、硬化为辅, 以果树和乔木为主适当选种灌木和花卉, 硬化部分应用生态砖精心拼铺。庭院围墙应空透并以藤蔓植物攀爬, 形成垂直绿化, 构成富有个性的家园。
四、坚持别具一格, 突出“乡土特色”的原则
乡村绿化应突出乡土特色, 体现独具魅力、别具一格的乡村风光和风土人情。因此, 不可盲目套搬城市绿化模式, 要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 体现乡村的田园风情和自然风光。可选种苹果、梨、桃、李、杏、樱桃、葡萄、猕猴桃、枣等果树, 既可观叶又能赏果。同时, 利用瓜果蔬菜进行辅助绿化, 进一步体现乡村特征。有条件的村镇可将院墙、仓房选用藤蔓植物进行垂直空间绿化, 既生态美观, 又利于房屋的夏季隔热, 可谓一举多得。
乡村绿化的基本原则 篇2
一、绿化原则
2、分类指导,因村而宜的原则。依据我县区位、经济状况,我县村庄绿化分为三大类,即(一)园林型:指经济状况较好,处于城市周边或交通干线上,要达到村内有园,村外有林,村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绿化效果;(二)林果型:指经济状况一般,适应种植林果的村庄,要体现街道大树成行,庭院花果飘香,村周林果满山的效果;(三)生态型:指经济状况较差,地理偏辟的山区、丘陵区,以营造生态林、防护林为重点,体现村内随处有绿,村周林木遍地的效果。
3、统筹考虑,重点突出的原则。村庄绿化内容包含五方面,即村道绿化、街巷绿化、村周绿化、公共场地绿化、农家庭院绿化。设计施工要兼顾五个方面,但重点是村内外街道和村周绿化,按工程量划分是:村内外道路占工程量的50%,村周绿化占工程量的30%,庭院和公共场地占工程量的20%。设计施工中要做好两个衔接,一是紧邻村之间通道绿化衔接,公共绿地共享;二是村庄绿化中原有林木与新栽树木之间的衔接,要较好地体现整体性。
4、主体明确,专业施工的原则。村庄绿化的实施主体是有绿化任务的村民委员会,它是村庄绿化的组织者、享有者、管护者。因此各乡村必须积极组织协调,聘请有关工队进行设计。绿化施工依设计进行。要尽可能采取专业化施工的方式,栽植抚育一年后由上级林业部门验收,兑现补助资金。所栽树木、绿地由实施村做好长期的管护工作。
二、目标要求
总体要求是:村庄主要进出村道路全部绿化,村内主要街巷绿化框架基本形成,公共绿地及休闲活动场所初具规模,村民院落绿荫覆盖,村委、学校等公共场所整体实现绿化,努力达到以下目标要求。
1、庭院绿化,尽量选择长寿高大的乔木树种和经济林树种。
2、进出村道路两侧必须配置一行以上高大乔木,常青树种可营造小景点,或在乔木内侧点缀栽植。
3、村中街巷绿化要在两侧或者单侧栽植行道树,树种主要以长寿高大乔木为主,并适当配置花灌木。
4、村内学校、村委、街心等公共场所绿化可以栽植长寿高大乔木片林,也可以配置以花灌木为主的小景点或绿化小品,提高绿化档次。
5、环村林带绿化原则上沿路渠、河滩地、边缘地、空隙地营造林带或片林。平川区限定在200米范围内,山区、丘陵区为第一层山脊线内。
6、村外村内所有空闲地,必须全部绿化,面积较大的营造片林,面积较小的可岛状栽植高大乔木,也可营造小景点。
7、平川区村庄绿化率和新村林木绿化率要求达到30%以上,山区、丘陵区和旧村林木绿化率要求达到25%以上。
三、技术指标
1、苗木指标:进出村路、村街道绿化苗木不小于2.5厘米,针叶乔木要求树高1.0米、冠幅0.4米以上并带好母土,核桃、枣、杏树等经济树苗木为两年生的嫁接苗,灌木树种为两年生,株高0.5米以上或头数为五头左右。树冠完整、匀称,根系完好,无损伤。
2、整地栽植标准:乔木树坑规格为0.7米×0.7米×0.7米,灌木树坑规格为0.5米×0.5米×0.5米,村内街道、进出村路、单位绿化乔木换土要求为1米×1米×1米,花灌木换土为0.6×米×0.6米×0.6米,草坪换土要求为0.6米厚,并对土壤改良。在保证不窝根的前提下,做到栽植整齐,苗木要扶正踩实。单位绿化要注重树木搭配的艺术效果。
3、管护要求:及时松土、除草、浇水,修理树盘,防治病虫害,促进其快速生长,使其早日成景出效。
四、设计、施工和验收
村庄绿化以省市县资金为基准,按资金标准进行设计。设计项目包含设计施工图,工程量及预算。村庄绿化施工采用专业施工的制度,由林业部门监督,实施村发包招标,招标后严格按设计施工。村庄绿化要严格按设计标准,由市县两级林业部门组织验收,成活保存率大于85%。具体标准执行市林业局的验收方案。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全力推进。按照“市指导、县负责、乡主抓、村落实”的原则,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搞好协调,把村庄绿化各项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林业部门要结合实际,按照年度任务搞好规划设计、技术指导、工程督导和组织验收。
(二)完善制度,强化管护。要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集体管护、承包管护、专人管护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管护机制,通过明确职能、细化责任,使管护责任真正落到实处,所实施的村都要制定村规民约,确保村庄绿化成果。
乡村绿化的基本原则 篇3
河西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受地域和气候的限制, 乡村公路绿化树种选择受到一定的限制, 品种相对较为单一, 由于观赏价值低、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结合不够, 不仅形成不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 造成景观类型单调, 生态功能单一, 绿化特色不突出, 而且又易产生管理困难、病虫害发生严重等诸多问题。道路行道树是乡镇的绿带, 以“线”的形式联系着乡镇的“点”和“面”, 构成完整的乡镇绿地系统, 道路绿化又是乡镇建设的脸面, 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反映, 加强乡镇道路绿化建设, 对改善生态环境、美化乡镇景观、增进居民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绿化树种的选择对确保绿化的效果、质量和利用年限都至关重要, 针对乡镇路域环境的特殊性及河西地区的气候特点, 在进行绿化树种的选择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树种选择原则
㈠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土壤疏松、水肥条件较好的地方栽植风景绿化树种, 而在土壤黏重、水肥较差的地方栽植耐瘠薄的树种。选树种时要注意从本地生长良好的乡土树种中选择, 这些树种适应性强, 易成活、成材, 能早日发挥效益。适当考虑已引种驯化成功的外地优良树种, 以本地区典型树种结构为基本模式, 做到因地选树、因树选地、适地适树, 提高成活率, 确保当年成林、成景, 尽快发挥效益。
㈡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的原则乡村公路绿化树种选择在考虑绿化、美化功能的同时, 要尽量考虑到它的经济效益。可以根据土、肥等的立地条件, 在适地适树的基础上选择速生的杨树、云杉或连翘、白蜡等经济树种, 以在达到绿化美化的同时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 鼓励群众承包、租赁、购买路林, 增强群众绿化积极性, 同时也减少了政府管护的难度。
㈢树种综合功能强的原则选用根系发达, 覆盖效果较好, 具有较强的抗旱、抗寒、耐盐碱、耐瘠薄、抗病虫害能力, 兼具庇荫、防尘, 见效快、易管理、造价低、生命周期长的树种。例如馒头柳、垂榆、圆冠榆等。
二、树种分类选择原则
㈠乔木选择原则选择干形端直、树冠较大、枝叶茂密、根系发达、固土作用强、耐水耐淹、生长健壮、高生长和直径生长快, 树木寿命长, 能长期、稳定地发挥防护效益, 树形美观, 有观赏价值和美化作用的树种, 形成道路绿化的骨架。推荐树种有杨树、柳树、香花槐、馒头柳、国槐、白蜡、圆冠榆、樟子松、云杉等。
㈡灌木选择原则选择抗逆性强, 移栽成活率高, 栽培容易、繁殖简单, 生长快、寿命长, 耐修剪或不需多修剪, 抗旱抗寒性强, 对烟尘、废气有较强的耐性与抗性, 对不良气候与土壤条件的适应性强, 耐瘠薄, 病虫少, 兼具绿化、美化功能的树种。推荐树种有刺玫、榆叶梅、连翘、丁香、连翘、棣棠花等。
㈢经济林树种的选择原则一是抗病虫力强、成活率高、生长旺盛;二是树木寿命长、树姿端正, 树形优美, 冠大、荫浓, 花香果艳, 叶色具有季相变化;三是耐修剪, 愈合力强, 通过修剪能够抬高或压低树冠, 从而避免对车辆、行人的影响;四是果柄牢固, 挂果期较长, 尽量减少落果对路面和行人的污染。推荐树种有库尔勒香梨、连翘、白蜡等。
三、配置原则及方法
㈠配置原则
第一, 整体优先原则。树种配置要把握好它们与乡镇整体建设风格的关系, 使道路绿化与乡镇建设自然和谐, 充分考虑所处地带的自然植被类型、景观格局和特征特色, 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 适当增加植物配置的艺术性、趣味性, 使之具有人性化和亲近感。
第二, 生态优先的原则。在树种的选择、搭配上必须最大限度地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质量为出发点, 也应该尽量多地选择和使用乡土树种, 创造出稳定的绿化结构;充分应用生态位原理和植物他感作用, 合理配置植物, 只有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才能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
第三, 可持续发展原则。绿化不但要改善乡镇环境, 美化乡容镇貌, 而且要求见效快和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性, 所以道路绿化树种选择时应当考虑慢性树种与速生树种的比例, 必须遵循其自然发展规律, 以速生、长寿为主, 同时配以部分慢生树种, 切忌单纯追求美化效果, 做到合理布局、科学搭配, 使各树种和谐共存, 稳定发展。
第四, 树种多样、乔灌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疏密有度、错落有致、乔灌配置合理的植物群落, 以深根性乔木为主, 灌木适当补充。
㈡配置方法
第一, 乔灌混交配置。选择带状混交和自然式种植方式。混交类型主要可采用乔灌混交型, 选择高大乔木和低矮灌木进行混交, 高大乔木具有更有效的防风、隔离噪音、遮荫等防护和醒目作用, 由乔木、灌木组成的树种结构从时间上可以达到有序, 空间上可以做到有层次, 系统上也比较稳定, 并在实现地面覆盖的同时, 促进高大乔木的生长, 以尽快实现防护效应和景观功能。
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建设工作情况 篇4
几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把软环境建设作为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长抓不懈。并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一些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如区城建局、环保局率先实现的“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简化了办事程序,缩短了办事时限。同时,有关部门还不断加大查处“涉软”案件的力度,起到了警示和教育作用。总的看,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区投资环境是好的,绝大多数投资者和工商企业是满意的。但冷静地分析当前形势,客观地估价我区软环境建设,应该看到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同先进城区比,差距较大。有一些“顽疾”还没有得到整治,主要表现是:
执法观念陈旧,习惯沿用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势和管理模式,总是研究怎么管,怎么卡,管住卡住才有水平,才算懂业务,不研究怎么放、怎么变,好多政策没用好、用活、用足。还有的公务人员“不作为”,衙门作风时有表现;有的部门“官、管“意识严重,只管理不服务;有的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生硬。更有甚者在执收执罚过程中,野蛮执法,对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百般刁难等等;有的部门“小团体”利益严重。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有的执收执罚部门把管理服务等同于罚款、收费。遇到有利可图的执法任务争着上,使企业叫苦不迭,遇到事关全区利益,但部门无利可图的,能推则推;有的村干部权力比区里还要大,有项目不向上汇报,达不到个人利益,想法把项目谈黄了,跑到其它地区。还有承诺“不兑现”问题。只知道“承诺”不知道“践诺”,开个大会把承诺书一念,或把责任状一递就算完成任务了,用“说了就算做了,汇报就算干了”的思路指导工作;有的为政不廉,以权谋私,还有个别公职人员徇私枉法,把公务当特权,用胆大手黑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什么钱都敢要,什么饭都敢吃,只要是前来办事或投资的,都要先揩点儿油,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就乱办、胡办,个人得的那点所谓“好处”,换取的却是地方经济利益严重流失和对政府形象的损坏。以上这些问题虽然是极个别的,但影响极坏,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经济发展规律表明,生产要素总是向发展环境好的地方流动和聚集,也就是说好的环境就是一种无形资产,是可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发达城市和先进地区的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反之,经济发展就会逐渐萧条,不断丧失发展的机遇和空间。我们的经济发展正在同世界接轨,竞争越来越激烈。软环境建设对于各地来说,是一场不见硝烟的生死之争,在这场竞争中,如果我们不掌握主动权,就会被淘汰出局。目前,城区间的竞争态势,客观上已对我区形成了“四面夹击”的强大压力,我们要在竞争中赢得主动,在座的全体机关干部就必须同心协力,在软环境建设上抢抓先机,营造一流环境,来广纳人才,吸引企业,吸纳资金,促进发展。
乡村绿化及病虫害防治 篇5
1.1 加强乡村的绿化建设, 是实现乡村自然、区域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加强乡村的绿化建设, 建设良好的乡村生态环境,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是先进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构筑乡村生态文明,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 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建设环境优美、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的新农村, 是提高人民生活、工作质量的根本所在。保障乡村生态安全, 走生态化的发展道路, 加快乡村城市化进程, 是对生态环境提出的更高要求, 加快实现乡村绿化建设目标是乡村经济和人口, 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1.2 利用乡村有限的规划绿地资源, 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让人们认识自然, 感受植物, 培养人与树木花草的亲近感, 提高人们的绿化意识、生态意识和参与意识, 形成人人动手参与绿化、美化家园的浓郁人文氛围。乡村绿化要坚持以人为本, 建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
1.3 要高度重视乡村绿化建设, 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来抓, 加强养护管理的机制创新和城市化管理模式, 乡村绿化要与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 增加绿化投入, 与治理脏乱差、美化环境结合起来, 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工作条件。加强绿化宣传教育工作, 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绿化意识、环境意识和参与认识。
1.4 把科学技术的应用贯穿到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大力推广两项抗旱保成活适应技术:一是生根粉在植树造林中的应用, 二是保水剂在造林技术上的应用。依靠科技进步, 提高林业经营水平, 加大科技兴林力度, 积极推进林业新科技, 推进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1.5 乡村绿化征占地问题需要制定的相应政策。
建议省政府出台明确职责分工政策。乡村绿化征占地工作应由各级政府负责, 各级政府负责解决辖区内乡村绿化占地问题。制定补偿政策。对于乡村绿化占地、遮地而影响粮食产量影响农民收入的问题, 确实是涉及到老百姓利益的现实问题, 也一直是乡村绿化工作开展的难点, 建议制定切实可行的乡村绿化占地补助政策, 保障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对于确实占用农民计划内耕地的, 要出台相应补助办法;对于遮地所导致耕地减产的也要标准制定资金补偿标准。
1.6 制定老百姓投工投劳参与乡村绿化的政策。
乡村绿化既然是和新农村建设一样, 目的是改善农民人居生活环境, 老百姓就要投工投劳参与建设。要采取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融资等多种途径筹集乡村绿化建设资金, 加大资金投入, 营造多元化的乡村绿化建设投资机制, 力争乡村巷道和周边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实现同步增长。形成全民参与、社会共建乡村绿化的良好局面。为保护绿化建设成果, 做到强化管理, 政府参与严格加强执法监管力度, 确保林业绿化建设成果不受破坏。
2 乡村绿化的病虫害防治
影响绿化树木质量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 树木的自然通风条件是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而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必须要求科学合理的树形。5月下旬以后, 树木正值新梢生长和分化时期, 此期是树木生长的重要阶段, 管理好了树木会逐渐丰茂, 管理差了树叶会发黄干枯直至树木死亡。因此, 树木的病虫害防治对绿化树木的生长茂盛尤为重要。
2.1 科学防治病虫害
对于树木病虫害的防治, 首先应通过栽培措施促壮树体, 在提高树体抗病性的基础上进行喷药防护, 预防病菌的侵入。一些钻蛀害虫, 它们影响主梢生长或主干形成, 或使主干扭曲, 顶梢丛生, 降低木材利用价值, 甚至引起整株枯死。还有常见的刺吸害虫, 可引起枝叶萎缩和枯黄, 或形成瘿瘤, 严重影响树木生长, 甚至造成枯死。有些害虫还可传播病毒病害, 其中很多是重要的检疫对象。对已经发生病害的树木, 应根据发生的范围、程度和受害器官、部位, 分别采取人工摘、刮、挖、剪、诱捕和浇灌、喷施药剂等手段进行控制和消灭病害。
对于在树枝干、叶表面危害时的害虫采取喷药防治, 易触杀而致死, 一旦害虫蛀入危害, 防治比较困难或无效。所以, 害虫应在卷叶或潜入叶内之前防治;蛀干害虫要在未蛀入前或刚蛀入时防治。
2.2 科学选用农药
有效的防治和杀死病虫需要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即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用药时要注意全面均匀, 叶背面更要全面着药, 根据施药部位准确用药。
不要随意加大浓度, 避免增强病虫的抗药性。轮换用药, 有机无机农药交替使用。同时还可采用两种以上不同药剂混合使用, 不要连续单一使用同一种药剂。
乡村绿化的基本原则 篇6
1 湟中县区域概况
湟中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地区,湟水流域中上游,属于内陆高原气候,年平均气温0~5℃,降水量350~650 mm,海拔高度2 200~4 400 m,无霜期110~170 d,气候垂直变化明显,相对高差大,热量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全县下辖11个镇、3个乡分布在川、浅、脑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是典型的农业大县。2007年湟中县开始着手进行新农村绿化建设,并取得显著的效果,根据各地区的基础建设水平及民风等方面,从影响农民生产生活的问题入手,统筹道路建设与绿化,并对部分地区的公共活动场所进行了规划与整改。虽然成效显著,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农村主题进行绿化建设后,对后续工作的继续开展重视不足。据调查统计,湟中县所辖375个行政村的道路总长度为1 300 km,目前只有18个村进行道路绿化,所占比例为4.8%,还有相当部分地区的道路有待普及绿化建设。实际工作中,一些村庄周边地区及房屋周围的空地并没用被充分利用。因此,为进一步推进乡村绿化建设,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
2 湟中县乡村绿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新农村建设规划与绿化不匹配
据调查,当地的乡村绿化建设规划涉及范围较小,着重对旧设施的修建,而对环境绿化考虑较少,甚至没有引入详细的布局与规划,与当地的村域民情不协调,实际操作缺乏前瞻性、灵活性、科学性、实用性和人文氛围,有的地方绿化率仍较低,整体效果不突出,布局的统一性和平衡性较差。
2.2 重建设,轻绿化
由于对绿化成效和绿化组织的宣传、管理不深入,大部分村民对区域绿化建设的重要性缺乏清晰、正确的认识,特别是对绿化在改善生活条件、美化生态环境及改变村容村貌等方面的作用知之甚浅。虽然各乡村重视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但却忽视了环境主体的整体绿化,使一些地区仍然固守传统的风貌。如果不能从思想上重视绿化建设工作,那么这项工作在实施中将受到严重的阻碍[3]。
2.3 地域绿化建设发展不均衡
由于各乡村所处地理位置的差异以及长期以来经济、社会、生态发展基础不同,以致实际绿化建设的进度也不均衡,所涉及领域的绿化效果也存在不足,如部分地区绿量不足、绿化功能未完全体现等[4]。究其原因,除了与经济条件有关外,还与管理程度、建设质量、规划效果以及资金与技术的投入力度等因素相关,在实际工作中均应全面考虑。
2.4 大部分村民未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经调查发现,有大部分村民还没有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作为乡村绿化建设的主体,如果村民在思想上存在误区,不重视绿化工作的开展,那么绿化效果则难以得到保障[5]。
3 农村绿化建设的对策
3.1 遵循新农村绿化原则
一是适地适树的原则。适地适树是保障绿化成果的有效途径,即根据不同立地环境条件,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的树种。由于乡土树种对当地的土壤环境条件有相当强的适应性,且保栽保活,因此在实际绿化建设中应因地制宜,选择种植乡土树种,如青海云杉、祁连圆柏、青海小叶杨、丁香、榆叶梅等[2]。二是树种多样性原则。树种多样性是绿化水平的标志,可避免景观平淡无奇及病虫害的发生。不仅要采用针叶常绿树种与阔叶落叶树种的合理搭配,也要采用乔木树种与花灌木的有机结合[6]。三是经济合理原则。每个村的经济基础不同,条件好的地区可选择名贵树种,以提高绿化的档次和水平,凸显绿化效果。四是突出重点原则。要充分结合局域发展实际,绿化工作中突出1~2个重点,可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进行,在有条件的地区可设置大型花坛,合理搭配乔、灌、花,以提升绿化、美化品位。五是不同用途原则。对不同地块的绿化有不同的用途,其功能也有差异。如行道树,宜选择树冠高大、遮阳效果好的树种;小花园宜选用花灌木;庭院以果树为主;农家院则以乔、灌(花卉)、草(草花)相结合;村中空旷地则以乔木、灌木混交方式为主[7]。
3.2 绿化建设突出重点
要实现村容整治,提高绿化、美化效果,就要尽快改善农村生产环境,特别是要搞好绿化规划,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建设。一是公路绿化。湟中县有很多村分布在公路两旁,要高规格完成好苗木栽植,一般一旁1排,株距以3 m为宜,树种以新疆杨、旱柳为主。二是庭院绿化。庭院绿化也是新农村绿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既要体现生态,又要突出美化、香化、经济效果,如栽植苹果、梨树、花椒、丁香等。三是“四旁”绿化。为提高绿化主体的整体效果,不仅应对绿划目标进行合理的布局,还要对设计绿化的区域范围如空闲地、房前屋后、路径旁等,在其周围栽植乔木、花卉树种,达到绿化和美化的双重效果。四是村域绿化。实际开展绿化工作前,应对区域生态进行调查,针对农田、地埂的利用现状,对没有绿化的要规划农田林网或绿化带;村域内未绿化的零星荒山、道路边、河滩地或其他宜林地,都可纳入村域绿化。
3.3 实施保护措施,巩固绿化成果
按照全县进一步加强城乡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的指导思想,以技术为支撑,按照突出特色的原则,坚持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相统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方针,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积极开展绿化美化工作,达到公路、乡(镇)、村庄、荒山绿化连接,展现湟中县城乡山、水、田、河、路的绿色生态美景,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将新农村绿化打造成特色的风景线。一是责任到人,分片包干。实行道路分片包干,落实管护责任制,建档立卡,年终兑现。村主巷道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包栽植、包浇水、包管护)。二是广泛宣传,提高认识。为使村民真正成为绿化建设的受益主体,应深入广泛地宣传相关工作的实施内容,使其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并认识到绿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只有农民从中受益,才能进一步保障绿化建设的效果。因此,应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如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在当地农村广泛宣传乡村绿化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国土绿化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积极引导农民提高对村庄绿化的认识。同时,强调绿化、美化好家园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使整体上形成新农村绿化的良好氛围[8]。
参考文献
[1]赵珍邦,马国力,蔡守佼,等.湟中县乡村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16):235,239.
[2]李晓梅,张建宁.加快农村绿化步伐,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国土绿化,2006(8):7-10.
[3]吴维,代钦奎,唐逸平,等.社会主义新农村绿化建设的探讨[J].林业建设,2009(1):56-58.
[4]吴光学.浮山县新农村绿化树种选择探讨[J].山西林业科技,2009,38(4):56-57.
[5]张旺华,杨清福,张佳宁,等.村屯绿化的问题与对策[J].国土绿化,2006(8):12.
[6]曹兴旺.对北京延庆县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国土绿化,2006(8):17.
[7]兰涛志,刘建新.浅谈新农村村(镇)绿化规划[J].国土绿化,2006(8):13.
【乡村绿化的基本原则】推荐阅读:
乡村绿化及病虫害防治09-27
城市生态绿化建设原则06-05
宛城区乡村医生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合同07-07
解读乡村旅游的乡村性07-30
描写乡村的优秀作文:乡村美景05-12
城市的道路绿化07-27
公路绿化的意义10-01
绿化实干的青春06-02
城市的园林绿化10-17
垂直绿化的应用策略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