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2024-09-02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共13篇)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篇1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建构主义是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教育理论的主导.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建构,学习语言就是建构个人知识.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入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促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变革以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作 者:孙菲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育学院 刊 名:内江科技 英文刊名:NEIJIANG KEJI 年,卷(期):2008 29(1) 分类号:H3 关键词:建构主义   大学英语   课堂教学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篇2

高职教育中的英语教学现状包括以下几点: (1) 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不扎实, 英语基础更是薄弱; (2) 教师质量良莠不齐, 教师的教学任务量也大, 势必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3) 专业英语学习较少, 高职院校的专业要根据社会的需求来设置, 必然需要增加对专业英语的学习。

二、建构主义理论的内涵

建构主义理论是当今我国教学改革的重要理论之一,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的意义是: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通过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获得新知识。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学习者的学习是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 肯定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认为学习者的学习是动态的, 教师的教学不能简单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 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 发挥教师的导向和组织者的作用。建构主义教学观还指出, 学习者要主动与周围环境沟通, 获得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的作用是促进学生新旧知识的结合, 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1. 加强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 提高学习主动性

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 尤其是有一定数量的高职高专学生是从中专升入高职院校的, 他们的英语学习基础差, 不自信, 独立思考能力差, 更不愿意积极地学习英语。

而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自身经验知识的基础, 注重个体差异。《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规定经过108~220学时的教学,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 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打下基础。所以, 加强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 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这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有耐心、毅力去面对大量基础较差的学生, 使他们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提高教师自身的基本职业素质, 除了要有敬业精神, 还要深刻了解高职高专英语的教学目的、方法手段等。为了适应高职教育的“高技型”这一特点, 还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了解实用的相关业务知识, 使英语教学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

此外, 还要在观念上以建构主义为指导, 使高职院校教师认识到, 英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3. 增加专业英语学习

高职教育的特点是“高技型”, 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建构主义理论也强调学习的环境, 这里的环境, 不仅指学生学习的环境还指学生的专业环境。

学生专业环境的创造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 教师可以将专业知识与课堂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 例如教师在教授商务英语中“合同”这一内容时, 可以拿出一份真实的英文合同, 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 让学生讨论英文合同的内容要求、格式、语言风格等, 然后进行交流,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 还可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同时, 院校可以通过邀请专业人士开展讲座、提供实习机会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使学生把掌握的英语知识和专业知识转变为实用能力。

四、总结

笔者认为就高职院校的英语教育而言, 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 大力巩固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知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加强专业英语的学习, 最终使学生所学的英语知识和专业知识实用化, 促进学生的实际交流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结合。

参考文献

杜文贤, 何艳东.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6 (3) .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篇3

1.历史情境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历史学科的过去性常常使学生感觉比较陌生,缺乏趣味性、直观性,加之传统错误观点认为历史课就是死记硬背,导致学生缺乏兴趣,对历史学习的重要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学习历史的难度认识也不够。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应力争做到教学设计科学化、教学过程心理学化、教学方法艺术化,在课堂上将历史讲出有“情”的生动,有“思”的扩展,有“理”的智慧,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学氛围的情境化。而教学氛围的情境化包括设置认知情境和设置情感情境。在历史课教学中设置认知情境可以再现历史场面,让学生在浓厚的历史氛围中知人论事、学习历史原理,运用历史基本规律自主地理解历史知识、建构意义,有助于他们在学习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性。同时,历史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育因素设置情感情境,营造情感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和情感共鸣。

2.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设计协作学习环境的目的是为了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整个协作学习过程均由教师组织引导,讨论的问题皆由教师提出。学习环境的设计通常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学习的主题事先已知,二是学习的主题事先未知。多数的协作学习是属于第一种情况,但是第二种情况在教学实践中也会经常遇到。在此情况下,事先只确定了一个目标,通过集体的评议、交流来促进全班的学习,而具体的评议内容即学习主题事先并不清楚。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应该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互动过程。认识主体之间的交流、研讨和整合有助于彼此取长补短,共同建构起科学、变通而系统的知识表征。同时,认识主体在合作互动中思维明晰化不仅有利于自我评价和自我思维过程,还有利于认识主体间达成对某个问题的共识,并共同分享问题解决的成果。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开发和利用合作互动这个重要教育资源,以促成学生在认知结构上的互惠互利,并根据个体归属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人格的不断完善。

3.信息资源环境设计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情境”创设更直观反映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的特点,再现生动的历史场景。近年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历史教学,已经越来越普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处理好历史教学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有利于在历史教学中创设历史的情境,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声音、图像、动画的综合使用,极大地发挥多媒体的整体优越性,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真实体验,如再现“开国大典”壮观的场景、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辛、各大战役战争场面等等,大大拉近了学生与学习对象之間的距离。教师是否能尽快熟练恰当地掌握运用现代化的教学仪器和设备已成为衡量一个教师技能的重要方面。

可以说,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信息技术为历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

4.课外学习环境设计

就狭义而言,历史学科的学习环境指的是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的历史课堂;就广义而言,历史学习的环境应扩大到整个校园,如图书室、资料室等,还可以进一步扩大到整个社会,如书店、图书馆、博物馆、历史古迹等场所,即开放性的课外学习环境。在这个大历史学习环境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推崇创新、自主探索的观念和意识。图书馆是进行历史活动课最合适的场所,也是建构主义所谓“问题定向学习”的场所。学习者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是:确定是否存在某一问题,创设一种精确的问题陈述,识别为理解问题所必需的信息,确定可用于收集信息的资源,产生可能的解答。小组调查是历史“问题定向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让学生围绕某个历史课题定计划,然后在图书馆里翻阅资料,论证自己的观点。这种教学环境能鼓励学习者获取多样化的观点并对这些观点加以分析、综合,以形成更为高级的观点,进而促进认知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篇4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次革命。在美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科学教育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将建构主义理论作为教育的指导思想。而在我国,著名学者陈琦和刘瑞德在《当代教育心理学》这本书中也指出:“在教育心理学中正发生着一场革命,人们对它叫法不一,但更多地把它称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由此,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用于指导实际教学已经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热潮。本文拟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浅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所谓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传统的强调单向灌输的学习理论不同,强调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所谓“意义建构”,是对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直白地说,意义建构就是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而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点:

一、提倡学生参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和教材一直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在实际教学的各个阶段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都是由教师一手操办,学生完全听从教师的安排。而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也都是紧紧围绕着教材来进行,教材也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教育的核心。而利用建构主义指导教学改变了这种状况,将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变成了以学生为重,打破了教师在教学中的权威性地位和以教材为核心的教条主义,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力突出来,这样也就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采用“神舟七号”成功发射的新闻报道,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合作、民族精神、国际竞争等多角度分析飞船发射成功的原因,以及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青少年学生有何启示;采用“全球卷入金融危机”的背景材料,引导学生从国家和青少年两方面谈谈如何应对危机;通过展示“苏州市民认捐花白鲢”保护母亲湖的新闻报道,让学生结合科学发展观及成长在社会的相关内容进行逐层分析;利用荣获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苏州市民韩惠民三十多年如一日地照顾瘫痪在床的初恋情人的事迹,引导学生从诚信的角度加以分析等。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不再是单向地接受知识,而在建构知识体系中,由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在其中只是起着一个引导的作用。

二、在情境中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知识点,体验成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式的教学,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提高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出不同的教学情境,对知识点进行多角度的阐释,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多角度的理解,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结合视频、声频、电影等手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将抽象难懂的知识点变得有趣、生动、便于理解。如在讲解“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一节课的时候,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概念学生往往会缺乏一个具体、清晰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全国人大召开期间的背景图片,或者是播放一段人大代表参政议政的视频。这样,学生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概念就会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布置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同时探讨一系列问题:人民代表大会是什么性质的国家机关?它是如何产生的?它和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相互关系如何?人民代表与人民关系怎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项什么制度?这项制度怎样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这样逐层推进,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当今社会强调的就是团结协作的精神,这种精神投射到教育中就表现为合作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普遍重视合作式的教学,由于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点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因此,这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合作教学能让学生通过协商合作,从不同的侧面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的理解,每位学生的思维和智慧被大家共享,进而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例如,在“树立法制观念”一课的“学会依法维权”部分,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小组、分角色进行讨论表演:用几百元买一双冒牌的李宁运动鞋,结果穿了不到一周就出现鞋底断裂的质量问题,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呢?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他们设计了很多的情形,如:有的提出找商家理论要求退货,并要求一定的精神赔偿;有的提出自认倒霉,反正找商家一定会赖账,找了也没有用;还有的提出要打12135,请求消费者协会进行调节,或者是向有关工商部门举报等等。通过这个活动,学生最后自己总结出了作为一名合法公民正确维护自己权益的途径。而在活动中,学生都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意见,主动参与,虽然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条理不够清晰、思路不够拓展,但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

四、结束语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篇5

周文冠

[情景再现]

呼唤有智慧的教育,培养有创造力的学生,已成为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如何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能力,彰显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力始终是教育领域中备受瞩目的核心命题,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本人在教学之余喜欢研究教学理论,通过学习了解到建构主义理论就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操作模式。

建构主义是指我们通过反思我们的经验,建构我们对所生活的世界的理解。其中心内容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引导者。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但是,怎样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历史教学呢?

[问题解决] 2007年12月笔者在学校上了一堂《开辟新航路》的公开课。本文中的案例即是这节课的重要片断。

上课开始,我宣布:请大家欣赏一部由同学们自编自演的短剧,欣赏的同时想一想新航路的开辟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本:(教室桌椅环形摆放,以中间为舞台,以投影屏幕为幕布。)人物表:哥伦布、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四位大臣、旁白 第一幕:西班牙王宫 第一场

1485年 大

臣:传哥伦布觐见

哥伦布:(上,行礼)尊敬的女王陛下,我是哥伦布,来自意大利。本人有着丰富的航海经验,曾经为葡萄牙效力,但是他们实在太不重视人才了,唉,这些往事就不必提了。最近,我想有一本书已引起了您的注意。伊莎贝拉女王:你指的是《马可·波罗行记》吗?

哥:是的,尊敬的女王,您不仅具有绝伦的美貌,更拥有聪慧的才智。我仔细研究了《马可·波罗行记》并确信书中所描写的遍地黄金,满野香料的东方并不是虚构的。您瞧,葡萄牙不正从东方整船整船地运来黄金和香料吗。黄金是一件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能支配所想要的一切,有了黄金甚至可以把灵魂送入天堂。

伊:是呀!黄金!多么美妙的东西,我们缺的正是它,有了它国家就会飞快地运转起来,西班牙将成为最强大的国家。可是,陆路已被讨人厌的土耳其人控制住了,想要获得东方的黄金谈何容易。

哥:女王陛下请放心,根据我的航海经验,地球是圆的,所以向西航行同样可以到达东方。我相信这条新航路会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全世界最有价值的金色航道,而您将是这条航路的拥有者。

伊:这确实充满诱惑,我会加以考虑的。第二场

西班牙王宫

1492年

旁白:从1485年哥伦布一直在努力寻求西班牙王室对他西航计划的赞助,直到1492年他终于梦想成真。

伊:好吧!我已下定决心支持你的计划,说吧你都需要些什么?

哥:(展开计划书)我需要罗盘针、航海图以指引我们去寻找您的黄金;三艘多桅帆船把我们载向目的地,火炮为我们保驾护航,这些物质与我的技术完美结合不仅能给我们的国家带来财富,也能将上帝和陛下仁慈的光芒引向世界,照亮黑暗。

伊:这可至少要200万马拉维德。不过我会尽我的全力支持你。果真如你所言能到达东方,我会封你为所占殖民地的永久总督和海军大将,并赐你致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书。同时也希望再次见到你的时候,有大批的香料和黄金与你为伴。

旁白:领率船队,1492.8.3—1493.3.15哥伦布进行了他人生中第一次西航,发现了美洲新大陆。第二幕

1493.3.15 西班牙王宫宴会大厅

伊:(兴奋期盼)我的勇士欢迎你的归来,你为我们的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你是我们的英雄。

大臣们:(低声,嫉妒、不满)这样就能成为英雄吗?这种小事我们也能办到。哥:(不慌不忙,拿起桌上一个熟鸡蛋)谁能把它竖在桌上? 大臣们:(纷纷尝试均失败)

哥:(拿起鸡蛋把它的一端敲破,鸡蛋竖起来了)瞧。大臣:(哗然)这太容易了。

哥:(自信地)可我是第一个这样做的人,如果不是我,你们谁也不会这样做。

伊:(高声)你们不要吵了,还是让我们看看他的成果吧!亲爱的勇士,你都带回了些什么? 哥:(尴尬)我给您带来了玉米、西红柿、烟草等物产,还有十个印第安人,请您一一过目。伊:真是些不错的东西,但是你许诺的整箱整箱的黄金呢?

哥:(窘迫)很不幸,我的女皇陛下,我猜想我到达的是印度最贫瘠的地方。我只带回了少量的黄金。请您放心,下次我一定会满载黄金而归的。

旁白:哥伦布此后又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三次西航。直到哥伦布1506年逝世,他还不知道他先后四次航海远征过的地方,不是印度,而是发现了一个新的美洲世界。“剧本”的作者是扮演哥伦布、西班牙女王、旁白的三个同学写的。我想正像建构主义所强调的,学习就是意义建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建构学生自己的意义,而不仅是再现他人的意义。“剧本”交给学生写作之后,我并没有过多的直接干预,而是尽可能地间接支持,比如给他们提供网络和资料等。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写剧本,才会真正建构起自己的知识结构。

一天后,剧本就交到我手上,但剧本的历史主题并不明确,没有达到突显课程知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提高课堂效率的初衷。但内心的失望并没有影响到我对学生的信心。因为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知识的理解,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因此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但是,这并不是主张彻底的相对主义,并不意味着任何建构都是合理的。个体的建构活动要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进行,而且必须与学习共同体的建构相结合,否则很难达到对事物的合理解释。于是我向学生仔细讲解了话剧在整个课堂的作用和任务,也把对他们的信心和担忧告诉了他们。他们在两天的时间里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借阅图书和咨询教师等渠道写出了出色的剧本,新剧本保持了初稿的学生思维风格又突出了课程的重点知识。同时全班同学一起行动起来,准备了服装道具,排练了剧本,熟悉了场地,尤其是把教室布置成了舞台,环形摆放的桌椅中间就成了话剧的表演舞台。当看到公开课前一天晚上的彩排时,我的心踏实了,也感到欣慰了。

不料,公开课前发生了意外,作为道具的鸡蛋被同学不小心捏破了,危急时刻,一个同学冲出教室跑到食堂买了一个鸡蛋。当这位运动会上的百米冠军,功课却经常不及格的同学气喘吁吁的赶在上课前拿着一个鸡蛋跑进教室时,他赢得了在场所有同学和老师的敬佩和感动的掌声。这是这次公开课的一个意外又珍贵的收获,就像一段精彩的前奏,把整堂课带入了一种积极,热烈的氛围。在这次公开课中学生成了真正学习的主人,探索知识的主人,解决问题的主人,体验生活的主人,建构意义的主人。

公开课上,剧组同学们的精彩表演赢得了同学和老师的阵阵笑声和掌声,同学们惟妙惟肖的表演才能和热烈的课堂气氛是文字无法描述的。我暗自庆幸自己的“放任”和“推诿”,这是对所有演员同学的一次锻炼,也是我对建构主义理论应用历史教学一次成功的尝试。

[思考延伸] 通过这几次试验,我进一步理解了建构主义有几条导向性原则,即主动性、情境性、合作性、体验性原则。

1.主动性原则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重建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这个案例就特别注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自愿地组建剧组,自己收集资料、整合资料、自编自导自演。教师给予学习不是细致的直接指导,而是更多的间接支持,比如给予学生信任和责任感。比如提供机会和舞台,使学生在困难中激发潜能不断成长。

2.情境性原则 建构主义认为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情境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意义建构的氛围和情绪。这个案例中,课前的短剧,把同学们瞬间带入历史时空,仿佛走入奢华的西班牙王宫去感受15世纪末西班牙风情,去感受一个寻梦人艰辛的心路历程。同时作为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话剧比较容易地使学生把话剧和已经知道的哥伦布等新航路开辟的知识和语文课上的剧本写作知识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而“联系”与“思考”正是意义构建的关键。于是学生不是被迫地而是欣喜地迫切地进入课堂情境,后面的学习作为一种自然而然的活动自然地推进,并通过学生主动探讨和参加而顺利地展开。

3.合作性原则

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它认为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本案例中,剧组成员在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支持中共同完成了这次紧迫的任务。在学生相互合作中,加强了彼此的信息交流,加深了对已有概念的理解和拥有,同时使学生发现了各自性格中的弱点,于是学习成为了学生形成合作技能、合作人格并超越完善自己的过程。

4.体验性原则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篇6

【摘要】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学生个体经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强调学生知识的获得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积极主动的构建知识。建构主义理论对高中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其提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倡导使用情景式教学法,寻求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

【关键词】建构主义;高中语文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理论解读

建构主义理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该理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每个人对世界的理解看法是有差异性的,差异性来源于个人的经验。建构主义视野下的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仅取决于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个体的经验背景。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背景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强调教学应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学习观强调学生的学习是对知识的分析、综合、转换、应用的过程,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去构建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建构主义理论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启示

(一)树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多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思维能动性容易被限制。建构主义则强调学生主体的理念,要求老师备课前要好好地备学生,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自主或协作来解决问题。

(二)运用情景式教学法

建构主义倡导把语文教学放到实际情景中去,提高学生的兴趣,巩固所学知识。老师要尽可能地在教室创设相关的情景或意境来进行教学,让学生不断利用已有的经验去认知、理解新知识,不断调整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

(三)探寻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理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然后进行小组教学,老师抛出或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让小组间的学生通过合作,去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全方位解读知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原有经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这也要求高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尊重、理解学生对于问题解答的多元性,要不断去引导、启发学生对于问题的多元解读,不能一味地以自己的讲解为标准,扼杀学生的思维多元性。这在材料作文教学和文学类文本讲授中体现较为明显,一段材料的主题可以有多种,一篇小说或散文的主旨也不可能就一个,学生的解读往往会呈现多元化,这时老师就不能只按自己的标准去讲解,必须尊重学生,让他们来阐释自己得出相应解读的理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创设情景,运用情景式教学

建构主义提倡情景式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去不断理解、认知新知识。高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就要创设相应的情景,为学生不断构建新知识做好保障。例如在讲授话剧《雷雨》时,可采用情景式教学,让学生提前熟悉该话剧的台词,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组自己选取学生来扮演话剧中的人物。由此创设的情景学生就能较快地理解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重重矛盾的集中爆发,来理解作者想要揭露和批判封建家庭制度和资产阶级的腐朽。教师还要对小组的表演进行点评,指出表演的优点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小组表演时其他小组要仔细观摩,通过对比学习来加深认识,不断构建新知识。

(三)创建学习小组,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式学习

建构主义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相互间的协作,让学生通过合作去发现、解决问题。例如在讲授小说单元时,可以让学生分成学习研究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去查阅小说的相关知识,弄清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主题、手法艺术等相关知识,然后结合单元具体的小说,去分析该小说的三要素,去探究该小说的主题,去分析该小说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教师在讲课时,让各学习研究小组依次展示小组对于该小说的前期探究,老师进行点评,然后再补充相应的知识。

建构主义倡导的知识观、学生观和学习观对于高中语文教学启发较大,在具体教学中如能较好地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运用情景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式学习,增强交流与互动,将取得很好的教?W效果。

参考文献

[1]谭顶良.高等教育心理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2]巨瑛梅、刘旭东.当代国外教育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3]欧阳靖.高中语文教学中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2.[4]王永杰.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教育研究,2014(8).[5]晋冬梅.浅谈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实践,2014(6).作者简介:覃金福,1985年生,湖北来凤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鲍忠荣,1975年生,云南禄丰人,大学本科学历,讲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杨营洲,1990年生,河南周口人,大学本科学历,助教,高中语文教学;张航,女,1990年生,吉林长春人,大学本科学历,助教,研究方向:高中英语教学。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篇7

一研究教育心理学, 为建构实践做好铺垫

新课程强调“为了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价值重心必须由学科内容本位转向个体生命本位, 意味着教师不再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 培养应试高手, 而是要培养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人。

1. 研究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特征

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年龄在14~15岁, 正是少年后期和青春期。其心理特征首先表现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模仿性。基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它所展现在学生面前的首先是形形色色的物态和千变万化的现象, 在观察演示实验和直观教具时, 既能看到事物的全貌, 又能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 注意力的分配和转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所以, 在感知上已经具备了学习化学的良好开端条件。记忆特征方面, 机械记忆逐渐为意义记忆所代替, 抽象记忆还不如形象记忆, 教师需要对他们按照记忆规律进行科学的训练。化学既是实验科学又是理论科学, 学生要掌握这些理性知识必须通过思维。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经验型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他们在学习活动、理解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仍然需要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的支持。这些心理特征的了解将支持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因材施教。

2. 关注中学生化学学习过程

人的学习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再到实践中去的。中学生学习化学主要是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认识过程,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教材为依据的一种复杂的有规律的特殊认识过程。教师要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获得有效发展。对过程的了解将成为教师选择合适教学方式的心理依据。

3. 自行开展改进教学实践的研究活动

中学生学习化学涉及的能力方方面面, 如总是不能在课堂上得到培养和发展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它的内因:众所周知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 此时特别关注自身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很可能某位学生上课发言没有得到正确的评价就会引起其心理上的自责和波动, 其他同学由于害怕出错不敢回答问题, 在化学语言能力的培养方面可能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 了解教育研究方法, 改进教学实践活动能培养更全面发展的新公民。

二使用建构主义教学方法进行科学教育

当前关于自然科学教学的一些建构主义方法都涉及探索日常科学问题, 帮助学生学习科学原理的活动, 以及科学的社会环境, 因为大部分学生对于展现日常生活问题的科学活动的兴趣要远远大于抽象理论的讨论, 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创设情境, 其基本特征如下图:

师生的活动可概括如下表:

总之, 在化学教学中, 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设计探究性的学习过程, 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进行学习。创设和谐的教学协作环境, 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重视学生个体与其化学学习环境的作用。

三建立引导和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建构的学习环境

《科学素质纲要》提出开展未成年人课外科技活动, 引导未成年人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发挥未成年人在家庭和社区科普宣传中对成年人的独特影响作用。所以结合化学科目的特点, 笔者指导学生开展了第二课堂和课外活动。

1. 化学课外活动小组

化学课外活动小组根据内容分为:化学实验活动小组——配制汽水、叶脉书签制作、废水处理、土壤酸碱度测定;直观教具制作小组——净水器、元素周期表等。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提高了他们的操作能力, 更激发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加深巩固了所学的化学知识, 培养了他们独立设计实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培养了他们探索科学奥秘、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2. 化学课外阅读小组

有些学生对化学书刊和有关化学的电视节目有浓厚的兴趣, 他们自发地收集资料扩展自己的化学知识。

3. 开展“我是小小志愿者”活动

学习《爱护水资源》课题时, 学生们自发制订了家庭节水措施并制成小资料, 在社区中普及节水爱水知识, 以未成年人的角度影响了很多成年人的观念;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 使学生对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理解更加深刻, 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作出自己的积极的小小贡献。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篇8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线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1-065-1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我国当前推行素质教育、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它作为对传统认识论的一场革命性挑战,从多重视点对传统认识论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形成关于认知和学习的新论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含义(即什么是学习)与学习方法(即如何进行学习)。学习的含义:学习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自己主动建构意义(真正的理解)的过程,其中,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的四大要素。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要求;协作发生于学习的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科学地组织;会话是协作的重要环节和表现,发生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进行交流与共享;意义建构是学习的最终目标,对所学知识真正理解,并与原有认知结构相融合,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学习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把教师的帮助与学生的主动建构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创设真实、丰富、复杂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意义建构;组织协作与会话,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共同发展。学生不是用接受,而是用发现或探索的方法建构知识的意义;主动地、积极地建构意义;把当前的学习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相联系,并对这一联系进行认真思考。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线描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真正的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学生自主地建构意义。我在线描教学中自觉地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以《家乡的老房子》为例,做了如下的尝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1.丰富教学资源,增加学生经验。学生自主建构意义是以原有的知识结构为依据的,而原有认知结构来源于生活经验,我用丰富教学资源的途径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自主建构新知识提供有利条件,具体做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课前布置学生认真观察家乡的老房子,搞清楚家乡老房子的形状、材质、特点,在感知的过程中加深体验。第二,在课堂上,我把精心准备的多媒体课件展示家乡老房子的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分析,进一步认识家乡的老房子的特点,是临河而建,错落有致,粉墙黛瓦,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使用砖、瓦、木材质,加深对家乡老房子的认识。第三,师生共同欣赏画家笔下的家乡老房子,向学生指出,画家以独特的构思,用生花的妙笔,向我们展示了家乡老房子的美妙图案,引起学生的神往。第四,我用线描的表现形式现场作画,画了一幅家乡的老房子,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我问学生:画家画的家乡老房子好不好?学生说好。老师画的家乡老房子好不好?学生说好。你们想不想画家乡的老房子?学生说想画。线描画用墨笔画在画纸上,有哪几种线条,怎样用线条构图,如何表现近景、远景,如何表现坚硬厚重,如何表现柔软恬淡?一连串的发问,创设了问题情境,引发了学生认知的冲突,激发了学生积极思维,迫切希望老师告诉他们怎样做才能创作一幅好的线描画。

3.实施针对性指导,提高学生技能。在感知实物获得经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创作线描画的技法,提高他们的技能。通过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疏密、轻重、刚柔、疾徐、浓淡的变化以及线条之间的关系,表现物体的质感、量感、动感、厚重感、美感。分四步进行:第一步,构图,用简洁的直线勾勒物体的外形,注意比例和透视,主要关注整体;第二步,明确基本结构,重点画特点部分,景物要有取舍,主要关注局部;第三步,深入刻画,主要关注细节;第四步,调适完成,注意点线面的搭配,黑白灰的搭配,使画面更美观。

4.组织学生会话,实现交流共享。在学生感知事物获得经验、老师指导技法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会话,让他们充分交流,真正理解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疏密、轻重、刚柔、疾徐、浓淡的含义,整体、局部、细节指的是什么,整体结构、墙面、门窗、瓦片如何表现,透视、层次、浓淡、远近、疏密如何体现,直线、曲线、长线、短线、折线、粗线、细线如何搭配。学生通过讨论,加深了理解,用已有的认知结构积极建构新知识,同时,热烈的讨论,思维的碰撞,知识的共享,增强了学生的智慧,为接下来的自由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自由创作,发展学生认知结构。学生对家乡老房子的感知不同,因而获得的经验也不同,让学生自由创作自己心目中的老房子,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创作线描作品,引起他们的心理共鸣,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被激发出来了。他们勾画老房子的轮廓,理清房子的结构,刻画细节,创作出形态各异的老房子。当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时,为自己的成果而激动不已,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幸福的体验挥之不去。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篇9

1概述

长期以来受传统体育教学思想的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中的教学目标比较单一,注重运动技能传授,对学生的主体性关注不够,从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个胜和情感的培养,而且单纯从运动技能掌握的规律目:来安排教学过程的教学也忽视了大学生学习兴趣和私(极性,降低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本文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视角对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体育锻炼的意识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当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齐齐哈尔医学院2008级在校大学生100人,其中男生50人,女生50人。

2.2研3%方法

本义运用文献资料法、现场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实去等研究力一法对建构义学习理论对大学生体育兴趣与体育意识进行了分析研究。

3结果与分析

3.1教学实验设计

运用对比实验法,将实验又象随机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在教学中严格控制实验过程,实验运用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教学(教师引人教学情境一提出问题一分组协商-师生司论一分组练习一比较评价一完善技术一售核),对照组运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实验组和对照班组均为同一教师上课,实验时间12周。

3.2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主体意识的分析

建够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进行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自主支封勾知识的过程,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探索和主动发现,让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体育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巨建构主义认为体育教学就是要努力营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建构他们自己的门只,这币冲学习环境包括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同学间和师生间的协作。体育教学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一与。

由表1我们可以看到,在建够主义学习理论体育教学模式下,实验班的学生参与锻炼、词论叻作等时间占了63乡洲浦,刊照班的课堂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学生练习上,使课堂枯燥无味,学生主动积极性总体不高,在互动与交流的次数看,实验班师生及生生的互动明显高照班。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形成了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主体意识,扣破了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思想在课堂得到了充乡州本现。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怕上体育课和最不爱上体育课的现象,充分体现了高校体育教学坚持“健康第一”。促进育体与育人相结合的思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学生体育兴趣的分析

建沟主义理论学习观注重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建构主义要求教师利用各种资源积极仓设更为丰富的教学场景(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体育场地器材的作用,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任务清境。在真实的情境中,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具有更多想象空间的教学,让学生感受自己是生活在真实的运动世界中。

从表2中对学生体育兴趣的调查结果可知,实验前后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实验前实验班很喜欢和喜欢体育的学生占28.8%,而实验后上升到71.9%,同时原来不喜欢七体育课的学生比例也由27.9%降至9.8%。由此可知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隋景教学可以引起学生的广泛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提高了教学效率。因此,体育教师在上课之前要了解学生当前运动能力、身体素质以及对体育学习的认识和态度,教学内容要在学生原有认知体系的基石上逐渐提升爱迎合学生们的体育兴趣,使其对教学内容有新鲜感,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产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体育教学的启示

4.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体育教师的重新定位

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的体育教学,教师的角色作用和思纬功式必须得以转变。首先教师要由原来的“灌输者,’转变成现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要:根据学习者特征、学习内容和教与学环境的具体隋况,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其次,仓设有利学生意义建钩的学习清境,组织协作学习,因材施教,根据笋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迎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的活跃了课堂气氛。

4.2体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建构主义主张学生在问题解决中进行学习,学生改被动接受知识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运用己学过的知识,发挥自己的仓糙育幼和创新精神。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胜,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耀以见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刊荣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让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体育认知结构,使学生潜在的创新精神得到挖掘,逐渐形成知识的迁移,进而达到知识的仓嘶,使学生的身合健康、个性、能力和清酬导到全面地发展。

结论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篇10

4.1教学模块设计

4.1.1自主学习功能模块设计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为中心,课程知识的组织完全按照章、节为单位循序渐近地展开,知识点问缺乏灵活地衔接.为充分体现学习者的自主性,适合各类学习者群体,系统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自主学习功能模块的设计:

(1)知识点的提炼:首先将课程内容科学地划分为若干个知识点,并建立知识点库,再将知识点与所对应的知识内容建成图文并茂的网页.

(2)知识点关联性:对初学者来说,很难把握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因此必须确定知识的重点以及知识点间的相关性,在相关知识点间建立链接或者索引,使其成为互为联系的有机整体,以便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跳跃式学习.

(3)课程学习模块:在提炼出课程的知识点并确立知识点的关联性后,通过知识点单个录入或者按标准格式批量导入至知识点库,系统自动提取课程的各个知识点形成课程学习模块呈现在学习者面前.此学习模块对课程设计者要求较高,只有熟练掌握课程知识,并在该知识领域具有一定造诣的学者才能准确地提炼出课程知识点,恰当地确立各知识点间的关联性.

4.1.2自适应学习模块设计为满足各类学习者学习需求,系统可以根据初次学习情况与自测数据自动生成指导性学习计划,以便于有目的性地进一步展开学习.系统设计如下:

(1)学习者在学习课程之后,系统自动记录下学习轨迹,对于未展开学习的知识点加以标识.

(2)学习者进行在线测试后,系统除了对所测结果进行评分外,还对所有测试题逐一判断,出错题相对应的知识点作为未掌握知识点,对该知识点的前叙知识继续判断,直到前叙知识为空或者前叙知识点所对应测试题正确为止.算法流程如图1所示.

(3)系统将提取学习过程中未展开学习的知识点与测试过程中出错题相对应的知识点,根据这些知识点自动形成供学习者进一步学习的指导性学习计划.此学习模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不同的学习者将生成不同的指导性学习计划.

4.1.3协作学习模块设计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环境,系统设计了两种协作讨论学习的方式:公共讨论区、小组讨论区.公共讨论区与一般学术论坛相似,系统提供老师与学习者共同讨论与学习的留言区.小组讨论区是按主题进行分块,系统提供学习者分组功能,发起讨论的主题区,供讨论的交流区.老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提出讨论的主题,对学习者进行分组.学习者根据分组情况并进入相关主题进行讨论交流,小组内可设组长,由组长对区内讨论情况进行组织或管理.

4.2答疑模块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将会遇到困难,需要提出问题并得到解决.系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了两种答疑方式:人工答疑与自动答疑.人工答疑是一种支持离线交流的互动平台,学习者可在此平台上提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老师若在线,可以即时与学习者交流答疑,若不在线,可以在老师登录时根据提出的问题给出答案.

自动答疑是一个自适应的知识库系统.系统设计了常见的疑难问题知识库,当学习者提问后,系统会根据所提的问题到疑难问题知识库中进行智能搜索(主要采用的技术有中文词语的切分、全文检索、语义网络匹配、关键词索引等),按照检索内容相关程度的高低,将对该问题的解答呈现给学习者.

4.3测试与评价模块

4.3.1测试模块为了解学习者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为自适应模块提供测试数据依据,系统提供了测试功能.首先建立试题库,然后可由人工组卷或者系统自动生成试卷.人工组卷可以在老师掌握了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后进行人工选择试题生成试卷,这种方式具有针对性,考试结果更能反应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而自动生成试卷是由系统根据学习者选择的题型、题数等参数自动从试题库中提取试题生成试卷,此种方式针对性较弱.

4.3.2评价模块在测试完成后,必须对测试结果进行客观、公正地评分,评价结果作为学习者学习情况改进提供参考,也为自适应生成指导性学习计划提供数据保障,同时为教学管理部门进行教学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5结语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篇11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初中英语教学;内涵;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提出的认知结构学说,该学说源于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研究,集中说明了学习的发生机制、学习者的意义构建,以及影响学习的环境因素,容括了学习观、学生观、知识观等心理学与教育学内涵。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内涵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学生观

建构主义理论的学生观探讨了学生的知识习得性,认为在一切教育中,学生都是以自我经验为原型,建构知识信息的自我理解,即调整与改变原有经验。因此,建构主义否定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原有经验看作知识的生长起点,重视学生的自我理解,主张在教学中淡化教师的知识权威形象,前所未有的强调教学中的学生角色,将学生列为教学的主要构建者,在构建主义理论中,是学生真实构建了自身的学习目标、内容、形式,以及策略,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

(二)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探讨了知识获得的学习过程,首先,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递给学生知识,学生无法不经过自己“同意”被动的接受知识,即不被学生主动接受的知识对学生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学生学习中的知识传递,处于且只能处于学生的建构过程。其次,知识经过学生的“学习”已经改变了原来的面貌,学习是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的选择与加工,是学生经验背景与知识的同化、顺应反应,在学习中,知识的习得不是简单的积累,而是新旧知识的冲突性重组,学习的真正意义是学生自我建构的意义。

(三)建构主义理论的知识观

建构主义理论的知识观探讨了知识的本质,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纯粹的反映客观现实,知识是一种解释系统、假设系统,世界上没有终极知识,只有相对知识,即情境知识,知识必然伴随着具体问题的情境,并随着情境的改变被不断改写。因此,知识不可能存在于学习个体之外,知识虽然需要外在形式去承载,但是知识并不能对每个学习者都产生相同效果,建构主义理论中的知识是情景式知识,即包括学习者的经验情境,也包括知识学习所处的具体环境。

二、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

(一)初中英语的抛锚式教学模式

在建构主义理论学生观指导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为抛锚式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自主进行英语探索学习,“锚”是指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与任务,而教师的作用即是“抛锚”,围绕锚来组织英语教学。因此,在抛锚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为学生开发与提供英语策略,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究、实验,或者合作性学习来解决英语问题,建构基于自我认知的英语学习方式。比如初中英语的词汇教学,应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不是将教学的主动权完全让位于学生,而是在教学手段的创造性中渗透学生学习方式的可选择化,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意识。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锚”是记忆途径的创造,教师创新英语词汇教学的手段包括谜语教学,通过猜谜语的形式让学生自动记忆英语词汇,比如:“What has many keys,but can’t unlock a single door”?答案为“a piano”,谜语浅显易懂,结构分明,且答案为独立词汇,往往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又比如利用游戏学习词汇,教师可模仿幸运52,设计幸运转盘,也可结合图片,让学生玩你演我猜游戏,在不知不觉中记忆词汇。

(二)初中英语的支架式教学模式

在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观指导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为支架式教学模式。支架可以形象的理解为建筑中脚手架,用在初中英语教学领域则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指教师为学生建构英语的学习平台,二是学生建构英语学习的目的性。因此初中英语支架式教学模式主要体现为教师帮助学生建构英语学习任务,促使学习任务架构学习的整个学习过程。比如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教师在阅读前负责提供学生富有教学价值与趣味的英语文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敦促学生设计阅读任务,常见的阅读任务诸如“查字典或通过上下文猜测生词含义”、“标示与文后问题相关的段落信息”、“概括阅读大意与中心思想”、“完成文中的单词填空”等等。带着任务去阅读,即建立起了学习支架,有助于提升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三)初中英语的认知学徒式教学模式

在建构主义理论知识观指导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为认知学徒式教学模式。认知学徒式教学模式中的“学徒”是一种社会职业形式,代表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的学习模式,认知学徒式教学认为英语教学不能脱离应用实际,英语知识的习得应有真实语言环境的支持,因此认知学徒式教学主张在英语教学中体现真实语言经验的活动场所,并使其成为学生的学习共同体。比如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应以对话为中心,突出对语言生成情境的创设,对于传统教室环境的局限,可采用模拟语言环境来实现口语训练的情境创设,相关的措施如故事复述法,即让学生复叙故事或课文内容,故事或课文都具备成熟的英语语汇节奏与氛围,熟练的复述可以增加学生的英语语感。又比如人物演绎法,让学生扮演英语故事或课文中的人物,可配合录音磁带,表演人物对话的语气、神态与行为,通过演绎加深学生情境对话中的语言记忆。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篇12

在平常的英语教学中, 笔者发现, 同样是知识点的讲授, 重复多遍之后, 每个学生掌握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有的掌握的很好并且应用恰当, 而有些同学则根本掌握不了, 究其原因是因为知识是由学习者个人自己构建的, 而不是由他人传递的, 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和储存外界输入的信息, 而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同化、顺应和建构当前所学的新知识, 这就是构建主义理论所倡导的学习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培养高素质的创造型复合型人才有着积极良好的借鉴作用。以下, 笔者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一英语学习中的运用。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体现的学习观和教学观

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习之必须主动的获取知识, 在一定的情景与环境之下, 学习者获取的新知识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分析与整合, 在原有经验之上, 与新的知识进行主动的分析, 从而构建新的认知体系, 这一过程中, 包含了对原有经验的改造与重组。

另外, 其所倡导的教学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主动探索与发现, 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观, 以教师为中心, 在应试制度的前提下, 高考考什么, 老师教什么, 学生就学什么, 过于强调老师的权威性, 在这样的环境和教育模式下学习, 学生丧失了主动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能力, 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机会, 这一观点也就是强调知和学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而非强加。因此, 构建主义教学观就是要给学生努力提供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 使学习者合理构建自己的知识, 教师在此过程中就是一个辅助者, 组织者, 引导者。

二、初高中英语学习主要差异

高一的第一学期是初高中知识衔接的重要阶段, 此时, 如果过渡不好, 就有可能造成英语学习的两极分化现象。高一新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总问的一个问题就是, 为什么初中英语背一背就会打高分, 而高中英语背了就一塌糊涂, 有的高一新生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在英语学习方面出现极度的不适应, 而有的学生就会放弃对英语的学习。究其原因在于初高中学习内容的极度增加与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冲突与矛盾。

初高中英语学习在内容上有很大差别,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详细规定了高中阶段, 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要求, 侧重学生的综合能力, 而初中侧重听说, 对词汇量的要求并不大, 所以就会出现学生所说的初中英语背背就会, 初中英语的考试分数也不会拉开多大差距。高中英语对词汇量的掌握大幅度提高, 单这一方面靠初中学习的方法死记硬背肯定掌握运用的不好。加之高中英语教学进度又快, 课本板块多样话题广泛, 阅读比重加大, 因此高中英语要求学生主动地, 自主的对知识进行分析与整合, 以前的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在新课改的趋势下, 构建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高中英语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高一过渡时期建构主义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具体指导措施

高一时期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思维特点与初中的英语学习有很大不同, 学习环境与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 笔者观察学生怎样学, 老师怎样教, 学生和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如果不能准确定位的话, 素质教育改革的口号知识空谈而已。教育心理学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者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构架体系的学习观与教学观中所强调的教师只是教学的辅助者和指导者的观点, 在高一英语学习的过渡时期, 能起到积极地借鉴作用。

(一)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观察高一的学生英语学习状况, 在英语成绩上出类拔萃的学生, 知识面很广, 爱好很多, 要么就爱听英文歌曲并且唱的也好, 要么喜欢阅读英文小说, 或者有的学生爱看英文电影等等, 归根到底都是对英文感兴趣。感兴趣的事情, 学生就会主动去学, 而不是老师对知识的强加, 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的建构新知识和原有经验的整合与分析,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 这一点恰恰与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相吻合。

(二) 课堂上教师要创造适宜的学习情境。

情景教学法正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倡导的教学方法之一, 情境模拟的目的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合理的社会文化背景, 在这样的情境之下, 学生才会主动的建构符合自己的新的知识体系, 这种知识不是教师或者他人强加给学生的, 而是自主的主动的学习, 这样知识才能内化和吸收。在教学设备多元化的今天, 教师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 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更高效。

(三) 鼓励学生交流与合作。

合作学习也符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无论在学习中还是日常生活中, 都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课堂上要合作交流, 课下更应该如此。高一学生课业负担还不是很重, 寒暑假期间, 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感兴趣的学习课题, 以小组的学习模式来共同完成课题, 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锻炼学生的动手查找资料的能力, 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 小组既有分工, 又有合作, 锻炼学生交流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样的寒暑假作业要比几张卷子来的更有意义。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篇13

1.关于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最早提出者可追溯到瑞士的让皮亚杰(Jean Piaget)。后经多位教育心理学家进一步研究,使其得到丰富和完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 学习者通过意义建构来获取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程序和办法,优化完善认知结构,获得自身发展。提倡在老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就成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也就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的理论。

2.文言文教学现状

文言文教学现状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2.1目标单一。即把教学目标只定位在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上,讲究“字字落实”,“句句过关”,甚至“字斟句酌”,对一些令许多学者、专家都感到困惑的文言词语也不放过。

2.2教法僵化。遵循一种固定的程式,介绍了作者、时代背景后,再开始逐句的串讲,讲完后再作点所的“内容分析”,或者来个“中心归纳”。教师是“独霸课堂”、喋喋不休,出现了“媳妇懒,婆婆勤”的现象。

2.3“从本到本”,缺少迁移。以读懂一篇课文为目的,认为课文讲了,文中所有文言句子会翻译了, 教学的目标也就达成了,造成了教师教了“一”学生只知其“一”,却不知“反三”的结果。

我们从这三个方面可以看出,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就是忽视了学生主体性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地建构自制知识结构,因而造成学习兴趣的极其低落,甚至有的学生发出学习文言文有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所以,问题的症结所在,是忽视学生在学习认识中的主体作用,老师与学生的角色的错位导致了上述现象的存在。那么如何从建构学习理论中获取解决问题的思路呢?

3.解决问题的思路及对策

3.1对于学习者来说,先前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主体个人经验的合理化。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先前的知识经验是至关重要的,有些问题他们即使还没有接触过,但一旦接触到这些问题,他们会从有关的经验出发,形成对这些问题的某种合理逻辑的解释。在语文教学中经验也很重要,文言文为什么难学,除了字词不好理解外,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学生没有这个方面的经验,所以无法和学生产生共鸣,因而使他们主观上认为这种东西难理解,那文章自然而然就变得很难理解。为什么《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要称自己是“闲人”呢,作者到底要表达何种思想感情呢?虽然文章就短短几个字,但是要认真的理解还是很困难的。那怎么做才能让学生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呢?于是我从学生的常有的经验入手,我问学生,你对班干部有什么看法?学生就说,很受老师宠爱,学习很好,是大家注目的焦点;不是班干部的学生,心情又是怎样呢?他沉思了一下回答说“有点羡慕”,又有一点“寂寞”。对了,苏试写文章时的心情就有可能如此,自己得不到重用,心理肯定不好受的,怎么办呢?于是就故作潇洒自我解嘲一番,称自己“闲人”。经过这一番解释,学生对这篇文章产生了共鸣,不仅有助于学生较深刻的理解文章主旨,而且这篇文章也不再是冷冰冰的文言文,它与学生们之间的心理距离也一下拉近了。同时也告诉学生们一个道理,文言文跟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它里面有我们古人的喜怒哀乐,这些情感我们现在也在经历着。

3.2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既然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直接传输给学生,因此,学生必须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要根据自己先前的经验来建构新知识的意义,这样,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就显得很重要了。我一般把课文分为三大块,字词,语法,通论,也就是说在上课文之前,我先把这篇课文所涉及到的知識分为这三块,详细的教给学生们,字词,就是里面的重点字词;语法就是课文所涉及到的较难或较重要的语法知识,通论,就是这篇课文里面的有关古代文学常识还有相关的历史背景等,在讲完这些知识点后,学生已经构建相关的知识点,掌握了一定的信息量后,让学生把文章在限定时间内翻译出来,有时抽出课文中的一段,让学生进行断句,通过这样的设定,从客观上形成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经过一段时间这样的学习后,接下来增加难度,让学生自己利用手头的工具或材料,先找出课本中的字词,语法,通论,做在作业本上详细的批改。通过这些手段让学生慢慢培养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从而优势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想模式。

3.3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因此,科学的学习必须通过对话、沟通的方式,大家提出不同看法以刺激个体反省思考,在交互质疑辩证的过程中,以各种不同的方法解释,澄清所生的疑虑,逐步完成知识的建构,形成正式的科学知识。学习就是与自己的对话,与书本的对话,与同学的对话,与老师的对话。文言文学习亦是如此,试着去反驳作者,或试着去证明作者的观点,试着设身处地的去想象作者的感受,从而达到心理共鸣。要学会多方面的“对话”这就是所谓的注重互相学习方式。

4.总结

上一篇:大学生村官怎样当好村两委的助手下一篇:养护工程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