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的和谐建构(共8篇)
英语课堂的和谐建构 篇1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英语教学提出新的要求, 要求构建英语高效课堂,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与效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文章对新课改模式下英语高效课堂和谐建构进行相关研究。
一、现阶段英语课堂教学的情况与不足
(1) 教学模式较为落后, 缺乏创造性。有的英语教师教学方法过于传统, 不能灵活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 不能把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无法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使用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 缺乏创造性。例如, 有的教师直接把学习内容写在黑板上, 直接讲述, 然后叫学生回答。这样, 不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 英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比如把教学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 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进行自学。
(2) 教学内容细碎化, 缺乏整体性。英语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整体过程, 应该把各种英语知识串联起来, 形成完整的教学任务链。在英语教学中, 有的教师只是将某一个单元的课时进行细碎化整合, 无法将各种知识进行有机调整, 无法形成完整的整体教学。这样, 限制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掌握, 无法适应新课改模式下的教学要求, 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3) 过度看重口语教学, 忽视语法与词汇教学。一些教师认为英语教学应该看重口语练习, 忽视语法教学与词汇教学。诚然,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 过去以语法与词汇教学为主要内容的英语课堂模式逐渐丢弃。但是, 词汇与语法是语言运用的基础, 如果教学不到位, 很难开展英语口语教学。因此, 教师还是需要适当注重词汇与语法的教学, 同时不要因为注重口语教学的流畅性, 而忽视口语教学中出现的错误。
二、构建新课改模式下英语高效课堂的策略
(1) 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 在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的同时, 转换自身教学角色。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不断加强与学生的课堂交流, 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利用真心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最为活跃的学习动机, 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初中阶段英语教学是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为主, 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所以, 教师要研究学生的特点, 不断更新自身知识面, 语言表达尽量幽默风趣, 了解学生对哪些知识面感兴趣, 以亲切诚恳的态度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与态度, 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英语学习热情的投入。这就需要教师加强自身责任心与耐心, 在自己工作中投入巨大的热情与精力, 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
(2) 提倡自主合作学习方式,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新课改十分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倡导学生之间积极互动, 让学生明白合作探究学习的重要性。因此,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与合作。其一, 做好小组分组, 同时也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性。例如, 教师要对学生逐个建立学习档案, 了解每个学生学习上的差异性。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特点, 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布置学习任务, 分工合作进行学习。有的同学语法较好, 就帮助语法不太好的同学, 使他得到进步;有的同学口语表达能力较好, 就带领小组成员练习口语。这样, 小组成员自主互助, 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其二,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互动式学习课堂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踊跃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 展现独特的个性。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根据教学内容, 布置学习任务, 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特点进行合作式探究学习。每个小组把学习内容、独特想法等写成学习笔记, 互相传阅, 互相学习。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 让每个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张扬自己个性, 肯定自我价值。
(3) 运用现代教学工具进行英语教学。当今是一个网络发达的时代, 多媒体教学可以丰富英语课堂。尤其是教师讲解听力与阅读理解时, 使用多媒体教学会让学习内容变得十分生动。学生更容易接受声音与文字图像相结合的立体教学, 教师可以按照教学内容自行编辑与制作适合学生学习的多媒体材料。教学材料的丰富性可以打破教材单一性,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也有深刻的影响。英语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素养。值得注意的是, 过多的视觉材料会让有些学生不爱看书本材料, 精力集中于教师提供的视频资料。所以, 教师运用视频材料时, 也需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把握尺度。
三、结束语
总之, 高效英语课堂的构建是一项综合性工作, 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心血。因此, 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明确自身教学不足之处, 根据具体情况, 给出相应对策, 丰富教学内容, 创新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推动英语教学进一步发展, 从而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英语能力。
摘要:针对现阶段英语课堂教学的情况与不足, 从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倡自主合作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运用现代教学工具进行英语教学三个方面, 研究构建新课改模式下英语高效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英语教学,高效课堂,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哲杭.英语高效课堂的预设与生成[J].当代教育论坛, 2012 (05) .
[2]王翠梅.新形势下的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分析[J].吉林教育, 2015 (02) .
[3]寇巧丽, 姚斌.浅析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 2013 (11) .
英语课堂的和谐建构 篇2
注重心理健康,建构和谐课堂
当今社会,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新课程标准”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程中”.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当学生能在一个快乐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时,就一定会产生健康的心理;反之亦然.语文是人的精神家园.她让学生徜徉在优美的语言文字之间,以情悟情,以心契心.在这种情境的教学中,学生快乐着,教师快乐着.要使课堂气氛和谐宽松,教师就要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快乐洒满课堂.语文是一幅幅阿娜多姿、色彩明艳的画;是一首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歌.在传承“母语”的过程中,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进行心理教育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新课标” 的基本要求.
作 者:孙会琼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景园小学,黑龙江大庆,163000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633 关键词:心理健康 和谐课堂解读阅读教学 建构和谐课堂 篇3
一、构建和谐课堂,体现人文精神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通过文字与作者进行交流,这种交流没有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只要学生用心进行体会,就能和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能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就能放松地在书海中畅游,用心体会作者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在这种民主的关系中,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对阅读进行体会和感悟。
(一)利用教室的整体环境
在和谐的小学语文课堂上,不仅要求有轻松的学习气氛,对教室的环境也有要求,一个干净、整洁、布置内容丰富的教室能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形成好的学习风气。在教室布置上可以通过黑板报展示学生的书法作品和优秀作文等,这些布置不仅能让学生有视觉上的美感,还要从内容上对学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二)关注学生的阅读情绪
在对学生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之后,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绪,对于学生产生的消极情绪教师要及时进行干涉,使他们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情绪的关注时,教师要考虑到如何使学生在阅读时产生积极情绪,促进阅读的进一步提高。还要考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消极因素时,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指导。在实际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引用历史上的名人在阅读学习中的故事,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二、挖掘文本内蕴,提高阅读效率
在新的教育形式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要活动者。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的作用,通过对文字的积极解读,来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和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把自己融入到文章本身中,把自己作为故事的主角进行体会。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值得学生认真体会阅读的文章,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阅读时,对他们进行必要地指导,使学生能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同时,通过阅读能力和阅读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有意识地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充分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蕴含的情感。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中为什么有两个“鸟的天堂”,这两个的含义是否相同?通过这两个问题对学生进行思维的激发,使他们对这就话进行深入分析,从而理解:第一个“鸟的天堂”是引用别人说的话,是对大榕树的特殊称呼;第二个鸟的天堂,指那棵大榕树是鸟儿生活的乐园,是作者亲眼所见的,不需要加引号。又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教师提出疑问:邱少云是怎样牺牲的?在烈火中他为什么能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不动?根据这些问题,使学生深入文章,把自己放到邱少云的位置来深入思考,获得对文章的深刻体会。利用疑问来引导学生对文本包涵的深刻含义进行体会,这种做法要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效果要好得多,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培养阅读质疑,促进多维思考
随着新课标的提出,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脱出来,他们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使他们具备一定的语感,对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教材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培养思维的不断发展。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时,学生提出疑问:如果鲁肃事先全盘告诉周瑜,诸葛亮的借箭计划会成功吗?为什么鲁肃不会告诉周瑜呢?对于这个问题的提出,由于学生都进行了阅读,对文章有了一定的理解,纷纷谈出自己的看法。学生由于思考的方面不同,说出的见解也不同,通过倾听学生不同的理解,能促使学生多方面分析和考虑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针对学生每一个方面的思考,教师都要对学生表示肯定,使他们能更积极地进行思考,同时由于在倾听过程中能学到其他学生的思维方式,所以对学生多维思维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四、重视课外积累,拓展阅读视野
语文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具备长期性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对语文教材中的知识进行积累,还要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拓展他们的视野。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已经不是学习的唯一要求了,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具备和形成各种能力。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教师要让学生具备选择对自己有益的读物进行阅读,提高自己的知识面,对事物的见解能提高一个层次。如何选择课文读物,是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教师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哪些书对自己的阅读能力有提高的作用,哪些书只是为了单纯的娱乐。例如,有的学生只对漫画书感兴趣,这时教师就要对学生的阅读选择进行干预,使他们选择内容健康的漫画书,而对一些含有暴力倾向的漫画书要舍弃,同时还要选择一些文字优美,内容积极健康的读物,使他们能在阅读中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阅读教学是使学生和文本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使学生体会到文字中蕴含作者的真实情感,能使学生和作者达到情感的交流。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要用自己对学生的关心和爱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轻松,能使他们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不断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谐的课堂不仅能让师生之间的交流更顺畅,还能促使学生对教师谈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在这种氛围中,教师对学生的理解更好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的进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解读阅读教学,建构和谐课堂 篇4
一、构建和谐课堂, 体现人文精神
新的课堂理念认为, 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活动, 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过程, 教学中, 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研究学生在课堂上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的学习活动, 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 让学生树立参与学习的信心。
1. 利用教室的整体环境。
要构建和谐课堂, 首先要突出教室环境的美与和谐, 充分发挥环境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熏陶作用。如充分利用黑板报, 举办抄写、贴纸、绘图等活动, 展示学生喜爱的故事、童话、图形, 让学生对其中的故事童话产生浓厚的兴趣, 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2. 关注学生的阅读情绪。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 就应该鼓励他们主动阅读, 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以便让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慢慢来, 老师相信你能读好!”“你是最棒的, 相信自己!”“你敢于站起来回答问题就是了不起的进步!”“相信你能行!”“你会读好的!”“你读得真甜美!”这些激励性的语言应充满课堂。教师的激励能让学生敢于阅读, 敢于发言, 学生没有了紧张、畏惧心理, 自然而然地就把精力投入到阅读学习中, 同时, 学生能感受到阅读学习是一件很舒服和愉快的事情, 这就能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愿望, 充分体现人文精神。
二、挖掘文本内蕴, 提高阅读效果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 融入角色, 体会课文的情感, 从而与文章的主人公产生心灵的共鸣。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上, 专家们也多次强调教科书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教学资源, 语文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因此, 教师应注重用好教科书, 注重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挖掘文本的内蕴, 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 认真地读, 充分地读, 用心地读, 用心去感悟。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 可以提问:邱少云是怎样牺牲的?在烈火中他为什么能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不动?借助问题, 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内容, 从描写邱少云外表的句子和插图想象:烈火熊熊, 浓烟滚滚, 邱少云怒目圆睁, 咬紧牙关, 顽强地坚持着, 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也没有挪动一寸地方, 没有发出一声呻吟, 通过这些, 来体会邱少云当时的内心活动。这样做, 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高了阅读效率, 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加强对文本的理解, 把握、吃透文本, 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文本, 抓住重点难点, 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语文能力。
三、培养阅读质疑能力, 促进多维思考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 我们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 突出语感、质疑和应用能力培养的阅读课教学模式。
目前, 质疑问难、合作探究的阅读教学模式占着重要的地位。如教学《草船借箭》, 在学习“知悉对方”时, 有学生质疑:如果鲁肃事先全盘告诉周瑜, 诸葛亮的借箭计划会成功吗?为什么鲁肃不会告诉周瑜呢?针对这个问题, 同学们认真思考之后, 有了不同的答案:鲁肃是个老实忠厚之人;鲁肃想试试诸葛亮的本事;鲁肃两边都不得罪, 告诉了周瑜, 但不全说;鲁肃对周瑜的做法有成见;鲁肃和诸葛亮是最要好的朋友, 他当然不会出卖诸葛亮……这样就引发了学生的多维思考, 反映出了学生的个性化观点。
教师要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 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 借以探求新知, 发展智力, 激发其课堂学习的兴趣。《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 父亲为了解救儿子, 夜以继日地挖了38个小时, 这一情节能使学生对父亲产生敬佩之情, 敬佩其坚强、坚持、坚守的精神———不论发生了什么,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但有的学生提出质疑:假如父亲挖了38小时之后, 结果抱到手里的是个没有救活的儿子, 他还了不起吗?假如这位父亲在挖的过程中, 房屋又塌了下来, 自己真的永远和他的儿子在一起了, 那该如何体会父亲的了不起呢?……各种假设, 各种结局, 学生从生疑、质疑、释疑中感知到了父亲对孩子深沉的强烈的爱, 促进了学生的多维思考。
四、重视课外积累, 拓展阅读视野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积累, 不仅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阅读积累, 还要在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 适当地引导学生收集资料, 阅读文章, 推荐读物, 以拓展学习内容,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因此, 教师应通过教材教会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 激励他们广泛涉猎课外读物, 以达到拓展阅读视野、积累语言知识的目的。
生态视野下英语活力课堂建构 篇5
【摘要】本文拟从生态学中和谐平衡基本特征阐述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借鉴导向作用,旨在阐述对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推动作用。引导资源优化配置、相互竞争和激励创新等能彰显学生的学习个体活力,活化课堂教学情境。
【关键词】生态 初中英语 和谐 互动
生态学强调个体竞相发展对建构和谐平衡生态系统具有基本核心作用。以课堂教学为内在系统,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感知、自由互动交流和自我提升信心的良好情境背景下主动理解感知,不仅能够让学生的学习秉质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健康发展,更能够使得课堂教学更具有活力。围绕学生能动发展需要来优化教学策略,不仅能够使得他们的激情更为高涨,更利于使得英语课堂教学更具有情境和趣味,便于学生接受。
一、探寻教材资源闪光点,创设自由上进情境
教材作为学生英语学习的例子,本身就是一座充满诱惑和丰富的宝藏。鼓励学生在英语教材资源的引导下主动学习和自由探究,不仅能够利于他们发现教材中生命活力,更能够使得他们的积极向上活力得以激发。从教材的鲜明导向中探寻活力闪光点,更是对英语学习的丰富和延伸。
教师可从教材的特征出发,多为学生营造与文本学习内容相似的情境,让他们在接近真实语言学习环境中主动表达和自由探究。充分发挥资源的引导生成作用,可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能力来质疑和探究。发挥教室、道具、多媒体等资源作用,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让他们能有更为宽松和和谐的学习情境。一方面,调动学生的多种语言学习感官思维,引导他们不断阅读审视、挖掘提炼、拓展丰富学习内容,找出教材的精彩之处;另一方面,发挥自我主动思考探索的作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形成争先恐后的学习态度,将课堂学习变为他们奋进向上的乐园。
探寻教材中富有活力的内涵,能够让学生将自主学习探究变为一种内在学习发展的需求。例如,在译林版八年级下册的Unit2 Travelling的“Reading A Welcome to Hong Kong”的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围绕“Hong Kong is a wonderful place”来搜集相关素材。可要求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素材资源带入课堂,通过展示香港的美丽风土人情来让学生对阅读学习内容有整体认知感悟。在此基础上,可建议学生围绕“Why do people like to stay at Hong Kong? ”和“How do you introduce Hong Kong for your friends?”来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他们将各自的整体认知感悟转化为主动交流过程,营造自由向上的和谐学习氛围。
二、关注自主竞争公平性,培养良好学习品质
发现学生的个体潜能,就是给他们创设良好的竞争学习情境。让他们在自主竞争过程中形成争先恐后和勇于质疑的顽强学习意志和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自主竞争能使得学生在平等学习条件下不断激活内驱动力,激活英语学习潜能。
这样的竞争,就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主动质疑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和主动争辩,给他们足够自由的学习空间和时间。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实行隐形分层,引导学生在与实力相当同学的自由竞争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小组互动交流和合作探究形式来自由辩论,让他们在彼此竞赛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学习问题和不足,进而解决问题。建立在这样自主竞争下的教学模式运用,一方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在相互比赛过程中感受到跳起来摘果的成功喜悦,将竞争转化为学习的内在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个性特征,多引导平等竞争,让他们有更多学习的空间。
学生的自由竞争过程,也是教学不断优化过程。像在八年级下册 Unit 4 A charity show的“Reading Gulliver in Lilliput”教学中,可要求学生通过同桌相互问答的形式,围绕“What do you read from the article?”来主动表达,让他们在质疑问答过程中不断破解自身学习难题。可通过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像“Do you think the small man is lovely?”等运用小组之间抢答形式,不断激发学生主动阅读深思,以强化认知感悟。这样的竞争能让学生勇于自我学习,在实践探究中不断增强主观能动性。
三、注重过程评价导向性,激活内生学习动力
运用形成评价,能让学生在看到自身的进步基础上,更好释放学习激情和活力。关注过程,注重过程的激励,更是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能动性,让学生的学习信心动力倍增。在教学评价中,应该注重把握过程中和激励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感受到教师的鼓舞和支持。按照学生学习能力不同,从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来综合评价学生。多运用表扬话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运用会心的微笑,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肯定;运用赞许的眼神,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多鼓励学生在自我评价基础上,尝试运用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等形式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增强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总之,注重以民主、平等、和谐贯穿英语课堂教学过程,能在体现学生学习主体能动地位和作用基础上,更好激活他们英语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需要来建构良好生态环境,能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基础上,让他们的个体生命价值尊严和积极向上学习活力不断迸发,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英语课堂的和谐建构 篇6
一、教师无私的爱是和谐课堂的灵魂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我们的生活就不会充满阳光。”
有些教师深受学生喜欢, 教学效果突出, 但有些教师的表现就难如人意。究其根源, 最大的秘密就是他们是否拥有广博和深厚的“爱”。
“没有规矩, 无以成方圆。”良好的课堂组织纪律是取得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爱与严要紧密结合、有机统一起来, 才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真正的爱必然体现在严格之中, 爱而不严就会变成溺爱, 变成放任自流, 是出不了教学成效的。在教学中,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 教师不能把情绪带进课堂, 而应把爱心、激情、微笑带进课堂。教师通过言传身教给学生提供活生生的教材, 使自己的言行成为学生的表率。细心了解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帮助、理解学生, 使他们感到教师和蔼可亲, 平易近人, 消除师生之间的代沟。切不可专横武断, 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而引起厌学。一位教师说起一件事使我深有感触:在上课时, 一位叫杨华的同学在座位上坐立不安, 脸涨得通红, 利用学生思考问题的间隙, 我走近他身边, 悄声问其原因, 得知他想上厕所, 有意安排他去办公室取作业本。看似一件小事, 却能体现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 保证了课堂的和谐延续, 也许学生因此感恩教师一辈子。此外, 对于有意破坏课堂纪律厌学的学生, 教师要摸清其思想, 适时、适地、耐心地去做疏导教育工作。对于后进生, 教师应关心帮助他们,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做好其思想转化工作, 要知道转变一个后进生有可能带动一批学生的进步, 对全班教学质量提升至关重要。
教师无私的爱可以影响课堂学习气氛和班级正确舆论导向, 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 让他们自主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可以说, 只有撒满爱的课堂教学才是最成功、最受学生欢迎的教育。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的保障
课堂和谐与否是要靠师生的共同努力来实现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前提条件。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与情感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核心, 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 尊敬老师是学生道德品质的根本, 尊师爱生是师生关系的基础。因此, 要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师生观, 转变传统教育中的“惟师是从”的师生观, 构建教学“双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这种新型关系下, 和谐将成为新课堂的主题, 教师和学生可充分了解和发挥自我发展的潜能, 增强“教”与“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在新型课堂中, 相互了解, 相互信任是成功课堂的有力保障。通过“双主体”意识的唤起, 确保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协作, 为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提供必要的保证条件。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转变角色,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始终以学生发展为起点, 以学生发展为归宿。教师是学生学习环境的营造者, 学习过程的参与者, 问题讨论的合作者, 学生发展方向的指引者, 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在平等、愉快、民主、积极的课堂气氛中, 得到主动有效的发展。
三、倡导合作学习是和谐课堂的有效尝试
当前, “杜郎口”模式为我们的教育树立了一面旗帜, 通过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效果显著。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 多数在家里处在“小皇帝”的地位, 娇生惯养、我行我素、优越感强, 缺少合作意识, 往往“合”而不“作”。“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 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引导学生学会沟通, 学会倾听, 学会理解和彼此鼓励支持, 学会在交流中分享成功的喜悦, 学会在集体中共同学习和提高。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让学生学会尊重, 帮助别人, 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设计切之有效的教案, 适时变换角色, 参与其中的学习、合作、交流, 做个平等的参与者, 耐心的引导者, 热情的帮助者, 积极的鼓励者, 调动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 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这样, 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提高课堂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率与效率, 优势互补,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 更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和谐课堂的精髓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时期教育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 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获取知识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促成学生主体意识觉醒的前提下, 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和目的并积极自觉、有主见地进行有效学习。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 设计合理的“导学案”, 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好学心理, 让其体会自主学习的成就感, 培养一种终身学习能力。
传统课堂中教师的“讲”占据了极大的空间, 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听”的地位。新课堂要让学生多“讲”, 教师多“听”, 让主动权在学生手中, 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在一次全县地理教学公开课上, 一位教师在讲授《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节时, 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讲解—自己动手—自主探究—自己小结—自主反思, 整个课堂教师讲的时间不到15分钟, 大部分时间放在了学生“拼图游戏”和“学生竞猜比赛”上, 课堂气氛热烈和谐, 教学效果显著。和谐课堂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真正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 对学生学习质量和全面发展大有益处。可以说,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就是和谐课堂的精髓。
五、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 是和谐课堂的延续
教育就是育人, 目的就是实现人的发展。纵观我国当代教育发展的轨迹, 有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就是长期以来对“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这一本体功能关注不够。在实际教学中, 许多老师习惯以“成绩论英雄”, 将时间、精力和爱心放在“尖子生”身上, 忽视其他学生, 造成了对后进生歧视, 使他们得不到适当教育, 这种不良影响也许会伴随学生一生。最近网络上报道的“教师责骂学生不完成作业而造成学生自杀”的事件不是给每一位教师敲响了警钟吗?每位教师不可单凭学生成绩论英雄, 而应更多地关注每位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主动实践、合作探究的过程中, 获得知、情、意、行诸方面协调发展, 在培养适应社会要求所必需的各种基本素质的同时, 根据自身潜能、兴趣、爱好、特长等因素培养出具有鲜活个性的多样化人才, 使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 特长充分展现, 真正做到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英语课堂的和谐建构 篇7
一、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老师并不比学生高一个等级, 老师和学生是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老师在教学活动当中应该是一个“促进者”, 来不断地提升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具体可以表现在这两个方面:一方面, 老师要充分的尊重学生, 同时学生也要尊重老师, 达到师生共同尊重彼此。而且很多的时候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会采取交互式教学的方法, 这就更加要求老师与学生之间要拉近距离, 老师和学生之间不仅仅可以做学生与老师的师生关系, 还可以作为朋友。这样, 学生与老师的感情会越来越好, 那么, 小学阅读教学的质量自然而然地会得到明显的提高。另一方面, 老师与学生之间要相互的进行分享和学习。例如, 老师在教学生一篇文章的时候, 当学生阅读完文章以后, 老师便可以让学生站起来谈谈读了这篇文章以后的感想或者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遇到了哪些问题。老师要换位思考, 把学生遇到的难题进行解决。比如, 当一个学生站起来阅读文章时, 由于学生比较紧张, 把文章读的断断续续。这个时候老师便可以走过去鼓励学生说“不要着急, 慢慢来”。并给学生一个鼓励的眼神。我相信, 这个时候学生一定有太大的压力, 没有压力了学生不会那么的紧张。 当学生读完文章坐下的时候, 老师可以为其鼓掌并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和表扬。这样长此以往学生便会觉得老师亲切, 平易近人, 也会对老师的教学内容充满兴趣, 对老师的教学活动积极的配合。 所以, 师生关系的好坏将会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师生关系的和谐, 必将会提高我国小学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促进我国新课改的快速发展。
二、运用恰如的激励性评价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读”对于小学生来说占据了学习内容很大一部分, 我们常常能看到小学生摇头晃脑的在那大声朗读, 为什么会这么注重读书的能力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1. 我们常常听说“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小学生在朗读课文的时候, 读一遍, 还不一定能明白其中的意思, 但是书读的多了, 再经过老师的讲解结合自己的感悟, 慢慢就能理解其中的精髓。2. 小学生经常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犯困, 而读书可以让他们集中注意力, 将注意力集中在课本上, 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3. 大声地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既然读书有这么多的好处,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应该怎样去读呢, 读书也是有很多种技巧的, 它包括朗读、默读、 精读、略读、跳读、品读、参读、研读等, 这么多读书的方法, 如何让学生能领略到其中的精髓呢, 老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始终是处在 “导”位置, 而不是用灌输的方法, 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从而增强他们对于书中人物情感的理解, 提升自己的品德和情怀。在阅读过中, 老师要根据具体书本内容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阅读技巧, 用高超的技巧和激情去感染学生, 在学生读的好的时候要给予一定夸奖性的语言, 对于一时还不能完全掌握技巧的学生, 要循循善诱, 逐步引导, 不要急于求成。鼓励总是比批评有效果, 这样可以充分激起孩子的积极性和建立自信心。让孩子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也能够具备包容他人、积极、乐观的性格。
三、构建以学生为主的探究式合作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 突出语感、质疑和应用能力培养的阅读课教学模式。目前质疑问难, 合作探究的阅读教学模式占着重要的地位。教学《董存瑞炸碉堡》, 在学习到董存瑞正愁找不到东西支撑炸药包的时候, 有的学生就提出解决的办法, 认为董存瑞不一定要牺牲, 有人说要用木棍绑着炸药, 也有人认为情况危急董存瑞必须要这么做, 不然就会导致战败, 在学习到董存瑞牺牲, 中国人民解放军获得胜利后, 有人就提出, 如果当时堡垒没被炸掉怎么办, 不仅牺牲了董存瑞, 还牺牲了更多的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还会获得最后的胜利吗?在教学《草船借鉴》的时候, 周瑜一心为难诸葛亮, 让他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之箭, 谁知诸葛亮不慌不忙地说三天之内就能造好, 让众人为之一惊, 当大家都觉得他不可能完成任务的时候, 他带着十万之箭满载而归, 在这个课文里我们试图提出问题和质疑, 引起学生的讨论, 比如说, 诸葛亮怎么知道一定会起东风呢?如果虚张声势的计谋没有得逞, 敌人不上当怎么办?三天之内没有造出弓箭难道真的要砍头吗?可以让学生充分结合当时的情景去思考, 提出假设、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英语课堂的和谐建构 篇8
关键词:思品课堂教学,情感生态氛围,高效,和谐
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 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 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甚至最勤奋的学生, 尽管他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努力去识记教材, 他也会很快地‘越出轨道’, 丧失理解因果联系的能力。”因此, 一个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就必须重视创新课堂教学, 营造良好的情感生态氛围, 使之成为传授知识、培养情趣、启迪智慧、提高觉悟的催化剂。因为, 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氛围, 是提高思品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前提。
一、巧设问题情境, 激活学生参与意识
为了达到即定的教学目标, 教师要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 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 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 以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因此, 巧妙设计一些恰如其分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可以激活课堂, 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情境教学以兴趣为突破口, 以情感为纽带, 以思维为核心, 因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有独特的作用。教学也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 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融合, 使生活融入教学, 使教学走进生活, 使学生学会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 并针对学生思维的疑点、难点设计问题。可以发动学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 让学生自己设计, 自己表演, 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进而指导学生行为实践, 促进知识内化, 做到知行统一。如:在讲授《难报三春晖》这一课时, 我就巧妙设计了“爸爸/妈妈, 我想对您说”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学生对这一联系自身实际的问题非常感兴趣, 在轻松、愉悦、兴奋的讨论与交流中重温了父母在平凡的生活中为我们的成长所倾注的点点滴滴, 联想起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待父母的一幕幕, 如有的同学曾因母亲的唠叨而心烦, 有的同学因父母管教太严而逆反, 有的同学因父母的残疾而自卑, 有的同学因自己的任性而与父母顶嘴……通过讨论与讲述, 学生深切地感悟到母爱如海洋的浩瀚, 父爱如高山的深远, 纷纷表示要在生活中关心、孝敬他们, 深爱他们, 并把这种爱扩散到尊敬、爱戴邻里乡亲, 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最后一曲《烛光里的妈妈》使本课达到了高潮, 此时, 不仅学生情绪高涨, 课堂气氛活跃, 而且增进了子女对父母的理解, 使学生学会了感恩。这样, 不仅轻松完成了教学任务, 而且使思品课的德育功效得到了无限的张扬、放大与延伸, 使整个课堂教学始终洋溢着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融和情感的体验。
二、营建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倡导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 即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组织者、制定者和评判者, 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 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动者、支配者, 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能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教师似演员, 高高在上, 照本宣科, 满堂灌, 极大地压抑和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新课程改革却提出了新的教学观, 强调师生的互动关系, 倡导主动、多样化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 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 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 树立师生平等观念, 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 才能创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 营造一个宽松、民主、自由、活泼、和谐而又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教师要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把课堂当成自我磨练、自我展示、自我塑造、自我教育的舞台,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拓学生创新思维, 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根据教材需要, 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辩论赛、知识抢答、小品等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 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投入和创新的热情。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鼓励学生求异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义的是问号, 开发学生的潜能, 必须鼓励学生从质疑开始。”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 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思品课教学中, 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 鼓励学生通过活动自主质疑, 求异思维, 发现问题, 大胆发问, 使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自主探究发展,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传统的学习方式过于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 冷落和贬低发现和探究, 导致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 把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直接传授书本知识, 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 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方式, 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出出来, 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另外, 学生的认知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 学生的这个认识过程的发生、发展是通过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来实现的。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对学生的好奇和求异加以引导和鼓励。没有求异就没有创造, 求异往往创造的开始, 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求异,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提出自己的设想, 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质疑、去创新, 还要善于鼓励学生去动脑、动手、动口, 去思维, 从而培养他们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即对学生的求异思维、甚至突发奇想, 教师要及时点拨, 善于表扬, 学会呵护学生每一个具有新意的冲动和念头, 珍惜和保护他们每一个带有创意的言行, 绝不能一味地求全责备, 更不能冷嘲热讽, 把一个个“天才的创意”扼杀在萌芽之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思品课教学也要与时俱进, 将现代化教学手段, 如图片、录音、录像、投影、电子网络等引入课堂。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 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强等特点, 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 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教学情境, 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
总之, 要构建思品课堂高效、和谐的教学情感生态环境, 有效地激活课堂, 教师需要从多层面考虑, 多种手段综合运用, 需要教师的悟性、创造性劳动的积累, 更需要学生的密切配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友爱、理解信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接受教育, 让教师满怀激情地有效指引, 让思品课变得快乐, 让师生的创新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尽情释放, 成为一种享受, 从而更有效地激发课堂活力, 提高课堂效率, 落实课堂效果, 实现学生、教师个体的全面发展, 也是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复生机与创新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