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氛围

2024-07-26

课堂教学氛围(共12篇)

课堂教学氛围 篇1

一、轻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前提条件

1、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

长期以来, 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和课堂教学, 学生一般不被允许发出信号, 他们要听从教师的指令, 允许做什么, 不允许做什么。在教学中, 教师更要求自己的行为和要求被学生接受和执行, 一旦遭到拒绝会倾向于用各种方式包括消极的方式达到目的。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地位难以得到保证, 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关系难以建立。

为了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 教师要转换其角色。在教学过程中, 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方活动, 要使之有效地进行, 就要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和依赖感尤其是学习上的信任感, 师生之间互相理解, 人际关系和谐。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旧思想,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热爱学生, 重视其内心的需要, 满足他们在特定年龄层需要被重视被肯定的愿望。

3、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只有建立起师生之间沟通的绿色通道, 才会有教与学之间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 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帮助者, 要吃透大纲、教材, 把握重点、难点,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 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 他们既是信息的发送者, 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与学生保持单向交往, 教学效果较差, 所以要把教师的“一言堂”改为“众言堂”。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 同时也允许学生之间的交往。当然最佳的交往模式是多方位的, 即从教师到学生, 从学生到教师, 从学生到学生, 从个体到群体, 从群体到个体, 从个体到个体, 从群体到群体等。小组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比较有利的模式, 但并不排斥其它活动形式。

二、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

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所抱的不同态度和不同体验。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较大影响, 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亲其师, 信其道”, 教师把对学生的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 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 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 这就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增添他们的勇气, 鼓起他们的自信。反之, 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 学生会由厌恶教师进而厌恶学习, 即使是难度不大或者很有趣味的教育内容, 也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缺乏情感交流和支持是当前师生互动中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这固然有外部客观环境, 如长期传统文化的影响, 但教师自身对积极情感支持作用的重视不够和不善于利用情感支持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整天忙于日常的教学, 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似乎成了一种奢侈的享受。曾有学生在贺卡中写道:“希望老师多笑, 多与我们交流。”教师要正确表露自己的情感, 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 通过以情感情, 以情染情, 优化学生的心境。教师不能把消极的情绪带进课堂, 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 都要尽力克制和调控, 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心态出现在课堂上, 那么学生也会以愉快、轻松自信的情绪听讲,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三、师生双方特别是教师在互动中保持关注也是构建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

现在由于我校和我所任的课的班级较多, 有时候为了完成教学进度, 我们往往会忽视一些基础很差的学生, 比如在叫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经常只会选基础好的学生, 因为这样会比较容易节省时间。而那些基础梢差的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被提问的机会, 长此以往, 他们会觉得自己不是课堂的主人, 而象一个被老师遗忘的旁观者。

对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 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关爱和鼓励, 多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课堂上多给他们开口的机会, 提高他们说英语的勇气。对因基础或是心理障碍造成口语表达较差的学生, 可以适当降低要求, 让他们从简单的英语习题说起, 由易到难;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应及时肯定和表扬, 使他们获得成就感, 产生上进的动力。

教师对一些学习上比较困难、从不或很少提问的学生, 要充分予以关注, 分析和了解其原因, 不能漠视和忽视。如果漠视这些后进生, 不仅会打击他们的主动性和进取心, 还会引起他们对老师的不满和对班级的排斥, 他们变得既不愿意与教师交流, 也不愿和别的同学交流。教育心理学认为, 学习后进生同样有进取心, 让他们获得某一种成功, 设法满足他们的成功欲, 不仅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 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 还可以激起他们对更大成功的追求, 并由此引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这种积极肯定的态度, 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 使学生减少胆怯心理, 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去。

制约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 但是在课堂教学中, 如果我们重视并善于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 那么就能充分发挥这一教学策略的有效作用, 就有利于我们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氛围 篇2

作为教师总是不敢把课堂放给学生,总是怕学生脱离课堂胡侃八侃,于是就给学生穿上救生圈,并在指定的池塘里游泳,有时甚至想给学生再加上些东西。

要想让课堂上的氛围变得活泼,首先就让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没有预习学生就没有充足的底气,课堂上就无话可谈。同时,老师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老师不仅要吃透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做到深入浅出,还要利用好现代的多媒体教学。力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他们听、读、写、思。

良好的课堂氛围 篇3

外部表现

1.发言积极。教师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思维距离和思维空间,但学生的发言依然很积极。发言的学生要广泛,发言中即要有循规蹈矩的规范答案,也要有奇思妙想的意外收获,还可以是离题的高谈阔论,几个错误的答案也在情理之中。一时的众说不一,或几个学生不举手的脱口而出,这种氛围是教师可以随时调整的。

2.静态学生少。课堂活动除发言外,还有动笔、动手、阅读、观看、聆听等。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表现为:离群索居的学生少,大多数学生都随着教师的要求动笔、动手,认真阅读,细心观察,凝神聆听,不会有学生不知所措,无所事事。

3.注意力集中。听讲时,多数学生注视教师的眼、脸、嘴或手,表明正被教师所吸引。一旦教师提出另一个问题或要求时,学生们会以较快的速度完成注意力的转移。

4.合作性强。学生从独立学习变换为小组协作等共同学习形式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伙伴,并一次分配好合作的方式。合作学习时,不以尖子生为中心,可以有秩序地各抒己见。

5.成则喜,败不馁。当课堂上解决了一道难题时,不仅与之相关的学生会感到高兴,其他的学生也有明显的喜悦色彩,比如有的情不自禁地呼喊,有的会鼓掌等。即使有的学生回答错误,甚至引起大家的一片哄笑,但并不会影响课堂上继续思考,争相发言的气氛。

内心体验

1.安全感。学生不担心坐姿不正会受到批评,不担心回答错误会受到指责,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上。

2.自信心。学生们相信在教师的帮助下,困难都会得到解决,而且可以学到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对问题的思考和答案可以不是唯一的,但自己的答案可能是对的,甚至是最好的。

3.主动性。学生在学习中主动钻研,为自己争取机会,表现自己,发展自己。

4.乐观。喜欢学校,喜欢教师,愿意学习,尽管遇到一些困难,可以成绩不是太好,但是每一点进步,都会得到表扬,受到肯定和鼓励,即使出现小小的差错,也不悲观,改了就行。

5.自由。学生可以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会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宽松的氛围使学生思维活跃,自由的空间使学生想像飞扬。

营造教学氛围,共建高效课堂 篇4

一、共创师生和谐课堂

管建刚老师在《一线教师》这本书中写到“课堂,有节制的笑” 时,让我与之产生共鸣,管老师说“:课堂可以有笑声,应该有笑声, 但,这笑声,跟‘取笑’无关,跟‘嬉笑’无关,笑,应该是会心的笑,节制地笑,不是没完没了的笑,恨不得一堂课笑完拉倒的笑。”我希望课堂是有声音的课堂,鸦雀无声的以教师为独角戏的课堂已经过时了,课堂上发出的这些声音是学生心声的真实表达,会心一笑会让课堂学习气氛更加融洽,共创师生和谐课堂,从而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记得我在上《幸福在哪里》这一篇课文时,当我在采用疑问导入时,问道:“孩子们,你们觉得幸福是什么?”学生的答案精彩纷呈,其中几个经常上网的孩子一下子就想到那句:“幸福是猫吃鱼, 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我说:“这句话真有意思,你们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看法吗?”这时候,孩子的积极性更高了,有一个孩子是这么说的,他说:“幸福很简单,猫每天能吃鱼,狗每天能吃到喜欢的肉,是一件既简单又幸福的事,而奥特曼打大怪兽太吃力太累了,打小怪兽比较简单容易,所以幸福是简单而又快乐的。”这样的回答展现了孩子独特的活跃的思维能力,这样的回答也让学生会心一笑,这是一种赞美的语言,也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本堂课开了一个好头。

二、善于激励点燃学生

正如管老师所说的:“善于激励的老师,能够焕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于干枯中找到一汪清澈的泉涌;能够点燃起学生内在的精神火种,于困境中获得超越的勇气和力量;能够给学生心中镌刻入奔腾的蓝图,于失败中想见成功的喜悦和美好。”可见,激励在教学当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运用得好的话,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一线老师,激励学生是一种教育成效更显著的方式,当然要看学生是什么类型的,对于学困生,鼓励要多于批评。在本学期的学期末考试即将来临之际,我看到在复习阶段,这些学困生吃力的学习复习时,会出现头晕肚子痛等现象。我反思自己,平时对他们是否太苛刻严厉了点,对他们的要求是否过高了点,让这几个学困生对学习产生了恐惧心理。于是,我转变了方式,化批评为鼓励, 在考试前一天,我来到了班级那几个学困生旁边,一一对他们吩咐考试要注意的事项,同时鼓励他们如果能考到及格线上来,我就把网上买的奖品奖励给他们,这几个学困生是钉子户,但是老师的鼓励加上奖品的诱惑,学生立马打起精神来继续复习,我也期待能有奇迹的发生。到了考试成绩出来后,学生倪××竟然考了64分,这让我意想不到,学生接到成绩单的时候,眼眶也红了。于此也让我坚信,讲究教育策略,给点鼓励,学生也能更有信心地学习。

三、“玩”中求解,激发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营造课堂氛围 篇5

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良好氛围的前提

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较强的人文特征,教学中,教师不能违背语文的学科特性。教师要营造宽松愉悦、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来体现语文的人文性特征。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是平等的,师生之间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以形成团结一致、共同发展的良好势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乃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基石、师生沟通心灵的桥梁。曾记得《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中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一段话:“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学生对此感到疑惑不解。此时此刻,我便想到了《西游记》中各位大仙的兵器,并以此来激起学生的兴趣。我说道:“难道托尔斯泰的眼睛能像太上老君的宝葫芦、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的金角一样能把世界上的物质吸进去?”学生齐声否定后,我又问:“我的眼睛能把语文书吸进去吗?”学生答:“不能。”笔者一本正经地说:“我说我能!我能通过眼睛把这本书的内容记到我的脑海中去。所谓‘吸进去’就是指将知识记入脑海中。”我接着再以好差两生的评价让学生领会了什么是“放出准确无误的频波”。最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学生自己概括对该句话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创造力才能得到开发,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教师要放下“唯师是从”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多给学生展开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多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和自由。教师要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方法,要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特别是与老师不同的意见。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不屈从于教师,不迷信于权威,不盲从于教材,敢说“我认为”。只有教师彻底放开学生的手脚,为他们搭建自由表达、自由活动的舞台,让他们尽情的想象,尽情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其学习效果才能达到最佳,课堂氛围才能良好。

二、动手操作是调动课堂气氛的抓手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教育家短短的一句话道出了实践操作的强大力量。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很有必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意识。如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浓厚的读书氛围,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布置教室。学生通过想象、查阅资料、合作、动手操作,在很短的时间内使我们的教师变得书香四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的动手能力,而且锻炼了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活灵活现地再现故事人物,这样,扮演角色的学生在其他学生眼前就成了演员,其他学生就成为了观众,全体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会很自然地进入到教材描写的情境之中。在这种情境中,扮演角色的学生会感觉自己成为了课文中的人物,会将课文中描写的人物的喜怒哀乐通过自己的真情实感展现出来,使其他学生深受感染。此时,学生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成了真正的主角。由传统的“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角色”,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内心体验。例如,教学《晏子使楚》一文后,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要求学生选择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来进行角色扮演,并且将此人物的说话语气想象出来,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演:机智勇敢的晏子、傲慢自大的楚王、其他士兵。小学生本来就很喜欢表演,于是为了将角色扮演好,就一定会对课文内容进行仔细阅读,进而对人物心理和说话的语气及其神态等进行揣摩,这在无形中也会使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可见,故事情境的有效创设不仅可以使全体学生从喜闻乐见中更直接地了解课文内容,而且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才能。

三、多媒体技术是营造课堂氛围的助手

多媒体技术融声形于一体,在辅助教学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可以将教学内容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给学生以生动形象之感觉,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很强的优势,但是教师切忌泛滥使用多媒体,也就是说多媒体的使用要适时、适事。如在教学《芦花荡》一课时,首先,我播放了《小兵张嘎》的片尾曲,并加上旁白;同学们,刚才大家听到的插曲出自哪部电视剧?(学生回答)故事中小主人公主要活动的地点是哪里?(学生回答)同时,我适当配以旁白:白洋淀里淀水浩渺,苇田无边,水道纵横,足有两三千条,极为壮观,是旅游爱好者观光游玩的一大景点。可就在60年前,这里曾是抗战大舞台,演绎过无数个英雄传奇,今天我们就顺着孙犁的《芦花荡》去结识一位老当益壮、让敌人闻风丧胆的传奇英雄。然后,我板书课题:《芦花荡》,并紧接着播放配乐配、范读课文等,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新鲜的视听感受。

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兴趣的保障

学生只有对教学内容充满兴趣,才能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课堂氛围才能积极活跃。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如教学《芦花荡》一课时,我结合问题情境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我出示了两个问题:老头子最后与两个女孩儿告别时说了些什么话?老头子会因为这次失误而改变性格吗?学生看到问题兴趣便油然而生。紧接着,我让学生在事先分好的小组里展开讨论、进行探究。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讨论得有声有色。这种活动给了学生自由学习、合作学习的空间,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小组内尽情想象、尽情表达,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五、结语

课堂教学氛围 篇6

【关键词】 语文课堂 课堂氛围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2)11-028-01

在教学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和保持,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因素决定等的。如何营造和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天性好玩、贪玩,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教师将学与游戏结合,学生对喜欢的东西学得就快,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

教师在课堂创设游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教学中我常采用的游戏有以下几种:①找朋友。教师用卡片制作成相对的正反义词、汉字组合、拼音的生母与韵母等,让学生拿着其中一张去找另一张。②逛超市。教师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标有汉字的商标、广告和自制的卡片放在桌子上,学生分组去柜台逛,比比谁的收获多。③猜猜猜。让学生看动作猜词语,看口型猜字母,讲故事猜谜语等。

二、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学文绘画活动,把学到的知识画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充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教学艺术促成课堂气氛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入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

四、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五、多媒体辅助激发课堂气氛

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调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九寨沟》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九寨沟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九寨沟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九寨沟的自然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情趣和学习兴趣。

总之,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有效的互动活动,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取得最大化的效果。而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持久,营造和保持良好的课堂气氛显得尤为重要。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方法还有很多,如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多表扬少批评、变化教学环节、给每个学生以同样的表现机会……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去发现和总结,相信这样的教学能把孩子们引入学习的自由天地,让他们快乐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创设灵动氛围,优化课堂教学 篇7

一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

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是学生带着课本和自己的初步理解与感受走向教师, 向老师求教;而不应是老师带着准备好的对课文的理解走向学生, 把结果讲解给学生听, 要让学生和文本直接对话。

第一, 给学生提供独立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给学生以真正阅读的权利, 在一定范围内尊重学生的阅读选择。因为我们的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背景, 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对文本的解读也就不一样。

第二, 在教学过程中, 要指导学法, 要为学生“怎样学习”导向, 指导学生如何与文本对话。我们备课时首先要分析学情, 备学法;预习设计要有利于学生预习习惯的形成;课堂讲解要学法示范, 并重视指导自悟和总结学法;联系设计要有助于学生运用、迁移、巩固学法。

第三, 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教师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 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 做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 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 为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另作设计等。

二注重以思维训练为核心的启发式教育

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语言的运用就是思维的运用。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加强启发诱导的设计, 在探究性学习中, 老师应培养学生质疑、析疑、辨疑, 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闪现智慧的火花。

1. 找准文本切入点, 为激活学生思维提供帮助

一篇文章总是表达一个比较集中的感情或哲理。基于此, 教师在备课时一定使大脑和心灵钻入课文的气韵精髓里去, 打捞出文本机理的关键, 最终使课文的语言像网袋的网眼, 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就是网袋的提绳。提绳一握, 全文清晰。

2. 要有敏锐的洞察、果断的把握学生思维流向的教学机智

如在讲解一篇林清玄的《不知有花》时, 笔者提问:“作者羡慕的仅仅是山中妇人身处山野美景之中吗?”答:“作者所羡慕的是山中妇人那份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宽容与豁达。”一位学生脱口而出标准答案, 怎么办?此时就无法一步步按预设的教案分析下去了, 笔者想到了刚学过的《记承天寺夜游》。提问:“这个妇人怎么会做到与自然相亲相容而不自知呢?联系你学过的文章思考思考。”学生马上联想到《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名句——“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我两人者耳。”经过讨论明确, 是一种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心态使人物我两忘, 与自然冥合, 至此学生不仅明确了答案, 而且还联系并深化了学过的知识, 思维被激活了。

三创设灵动氛围, 促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 我们要创设一个支持性宽容的交互平台。在这个平台上, 老师作为学习的参与者, 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讨论, 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1. 鼓励学生发言, 营造宽松氛围

特别是在上公开课或借班上课时, 学生们难免紧张, 老师要注意用亲切的话语不断鼓励, 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2. 利用多媒体辅助, 创设学习情境

如在教授《沁园春·雪》时, 恰当地运用了多媒体, 配乐朗诵、配画赏析……有效地创设情境, 将教材以及教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学生的距离拉近, 使他们产生共鸣。

3. 师生共同板书, 活跃学生思维

笔者在上《社戏》时候曾采用过这样的办法, 抓住最后一句中的关键词语“好”字作为板书的骨架。先讨论:文中十几个“好”围在我那个巨大的“好”字周围, 形成独特的板书, 接下来的师生互动对话, 随意选择其中的几个“好”一起琢磨文本, 尽情想象, 抽象的“好”立刻具体生动起来, 最后归纳出“童心”、“童趣”两个词语, 表达了对“社戏”之美的深刻认识, 板书是凌乱的, 思维却是活跃的。

综上所述, 智慧灵动的课堂应在老师的引导下, 强化自主阅读意识, 把课堂成为学生思维训练的场所, 老师更要创设灵动轻松的氛围, 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 帮助学生获得适应时代发展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促使其成为焕发智慧光芒、追求创新发展的人才。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 它是一个由师与生、教与学相辅相成的系统。我们应树立起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促进者的新教师角色理念。充分创设灵动活泼的氛围, 优化课堂教学, 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为学生获得终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打好基础。

关键词:自主,指导,训练,激活,灵动

参考文献

课堂氛围决定语文教学成败 篇8

一、力求创设悬念

灌输式教育是以往教师惯用的教学方式, 教师唱独角戏, 缺少师生互动,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 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 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 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 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 自觉地去思考,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 组织讨论学习, 课堂气氛活跃, 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二、调整教学心态至最佳

教师教学的心态, 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情绪, 它是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反映, 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 要保持教学时最佳的心理状态。

首先, 课前准备要充分。课前准备充分是教师形成教学最佳心态的重要条件, 也是教师获得课堂教学自信心的基础。

其次, 进行教学要投入。教师一旦走上讲台, 就要心无杂念, 快速进入角色, 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用教学激情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用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充分得体地运用手势、动作、表情、神态等体态语言,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感染学生的情绪, 与学生一道分享数学知识高尚的情趣。

三、与其说教不如让学生动手

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 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 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的过程会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 效果会更好。

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 是学生的直观学习, 把书本内容生动化, 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 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比如, 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 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 增加了记忆, 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充满情趣的活动课。

四、不要轻视游戏的作用

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 而且小学生对游戏比较敏感。教育家陶行知就曾表示: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学生有了兴味, 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因此, 学与游戏结合, 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还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 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当然, 利用游戏教学法,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权衡选择, 用生动活泼的形式, 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 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五、抛弃简单粗暴的提问方式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之一。如果我们总是用命令式的语气进行生硬的提问, 或对学生的提问作出生硬的回答, 教师就显得缺乏亲和力, 学生在情感上就会与教师拉开距离。在这种课堂氛围下, 交际能力、语文素养是无法形成的, 更不用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了。

总之, 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有效互动, 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取得最大化的效果。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 注意力不持久, 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显得尤为重要。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方法有很多, 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去发现和总结。

摘要: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优化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 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氛围,兴趣

参考文献

[1]钱霞, 注意各个教学环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 2009 (05) .

营造课堂氛围方法谈 篇9

那么, 语文教师如何为学生营造一种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 来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呢?

一、教学手段要丰富多样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 要特别重视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 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在生动形象的表象基础上进行。例如, 放一段美妙动人的音乐, 挂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 给一个惟妙惟肖的模型, 做一个栩栩如生的课件;或让学生配乐朗读, 展开联想与想象, 口头描述, 引导学生目看文字、耳听音响, 口述佳境、心游四方。这样, 枯燥的文字生动了, 抽象的知识形象了, 简单的道理也变得有血有肉了, 在学生心中激发了感情, 形成了一系列具体的表象运动;既而引导学生调动所有感官, 情不自禁地去感受、思考、想象, 进而在对教学内容的理性感悟中生发美感。

二、教学语言须生动优美

在语文课堂上, 教师的语言要优美生动, 使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中, 受到教育和感染。语言要生动优美, 除了词汇丰富, 还要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让贴切的比喻、精当的设问、适时的反复, 这样伴随着语言的知识像清泉之水汩汩地流入学生的心田;注意句式变化:单句、复句、长短句, 以及陈述句、判断句、疑问句等, 即使是陈述句也要注意推敲其语序;注意讲究和谐的节奏, 有抑扬起伏, 要根据教学目的, 或舒缓徐慢, 或高亢激奋, 停顿间歇, 有时一泻千里, 牵动学生思绪, 扣击学生心弦, 使学生产生共鸣, 受到强烈感染。例如, 学习辛弃疾的《破阵子》时, 读到军中用餐, 演奏军乐, 检阅军队及战马奔驰, 弯弓射箭时, 语速要转快, 感情要强烈豪迈, 要表达出词人幻想中了却心愿时的快慰, 当读到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时, 语速则要缓慢, 感情要低沉, 要表达词人回到现实时壮志难酬的愤慨, 这样语速适宜, 形成教学的高潮。

三、设疑新颖激发情趣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加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 激发思维,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自主学习意识。因此, 课堂提问要讲究发问方式, 改变提问角度, 使问题提得巧, 发人深思, 提得新颖, 能激发情趣, 切忌问题提得平平淡淡, 老调重弹。例如, 在讲《苏州园林》时, 可以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 “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美在山水, 苏州美在园林, 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 美在何处呢?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苏州园林》, 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样设疑导入, 既创设了问题的情境,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 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重视非语言表达

辅助语言表达的非语言表达, 分为实物演练表达和教态表达, 这里说的是教态表达。一个手势、眼神, 一副表情, 如果恰到好处, 其作用和效果会非常显著。国外一位心理学家在一系列实验的基础上得出这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可见非语言表达不容忽视。

五、审美因素应充分挖掘

语文教学活动好比带领学生寻幽探美, 要用深情浸润教材, 在审美情感的催化下潜入教材深处, 探得其中的意蕴和境界, 将自己的情感与教材的思想性、艺术性融合在一起, 用教师自己的灵魂碰撞学生的灵魂, 激发起审美的热情。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鼓励学生去发现教材中的美: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优美的语言、鲜活的形象、巧妙的构思、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风光、使人奋发的人生哲理。张志公在《漫谈语文教学》中就这样说:“许多课文是文学作品, 学生念了, 无疑会受到文学艺术的感染和熏陶。”因此, 教师应充分挖掘文学艺术诸多美的因素。

六、多种鼓励措施不容忽视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有效的作用。”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应采用多种鼓励措施, 促使学生大胆提问, 勇于发言。对学生的发言多肯定、多表扬, 并给予具体指导。鼓励学生讨论, 在讨论中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意见, 不以一家之言强加于学生, 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见解, 使他们产生成功的欢乐和愉快的心情。这样他们不再把学习看成一种强制性的枯燥无味的事情, 而是把学习看成是一种既紧张又愉快的求知增能的活动, 从而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总之, 做到了以上几点, 就会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气氛。这种气氛贯串于课堂始终, 影响感染着课堂里的每一个人, 教师精神振奋, 学生思维活跃。这样就打破了那种平静状态, 为最佳教学效果的取得奠定了基础。

摘要:课堂氛围是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心理背景, 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课堂氛围具有不同的教学实际效果。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 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语文课堂氛围初探 篇10

一、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 是激发 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

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 师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 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合作, 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 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 学生才能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 以最佳状态进入语文学习, 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 创造力才能得到开发, 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教师要放下唯师是从的尊严,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 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多给学生展开想象的时间和空间, 多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和自由;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营造方法。

二、激发创造热情, 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养成起着 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既要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能力的提高, 又要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及方法上的优良行为, 还要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教师要多倾听学生的发言。我认为, 学生“讲”教师‘听”, 有三大好处:一是通过“听”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通过“听”常常被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独到深刻的见解、幽默睿智的语言所折服。二是通过“听”可以真 正使教师领悟“教学相长”的真谛。三是通过学生“讲”教师“听”, 可以锻炼学生。学生越说越会说, 越说越想说, 越说越自信, 课堂成了他们发挥的舞台, 这更激发了他们学习兴趣, 焕发出课堂的活力。如在教课文《雪》时, 让学生找出喜欢的句子, 先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然后在全班交流, 一学生说:“我喜欢‘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 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 七八个一齐来塑雷罗汉’, 这写出了小孩天真活泼、充满生机的情景, 尤其是‘呵’字非常的形象、传神、有趣。还有那‘紫芽姜一般的小手’, 很好玩。”当我一问到什么是“呵”时, 大多数同学拢着两手呵气, 一时课堂笑声一片, 活力迸发。

三、良好的教学艺术是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 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

有魅力的教师会对学生的注意力具有无形的控制作用, 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 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 焕发课堂活力, 教师有一副自然大方亲切随和的教态, 一身时尚端庄搭配得当的衣着, 一手龙飞凤舞刚柔相济的书法, 一口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普通话, 一段声情并茂慷慨激昂的朗诵, 一句委婉动听相得益彰的轻唱, 会感染学生, 使其受到熏陶;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 充满微笑地去授课, 这是一种简单易行, 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 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 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 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 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 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在语文教学活动, 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 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 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效率, 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 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 此时, 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

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 的主体, 学习的主人

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 又是学习的主体, 当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时, 学习情绪高涨, 专心致志, 课堂气氛热烈而愉悦;在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不同的收获, 既提出共同要求, 也提出个别要求。如在课堂作业的配置与处理上, 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 并通过当堂批改或讲评, 及时满足学生急于知道作业正确与否的迫切心理需求, 开阔学生思路, 使那些解题中”别出心裁”的学生得到赞誉, 这样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形成一种乐于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在课堂上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摒弃以往把语文课堂变成教师居高临下向学生施舍知识的场所, 摒弃家长制、霸道者的教风, 要代之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去真诚关心学生, 爱护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学生才能喜欢语文, 学好语文。

总之,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积极性, 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努力的工作方向。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课堂氛围至关重要, 如何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语文教学效力。

营造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篇11

【关键词】教学质量 综合素养 教学手段 课堂氛围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取代学生地位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壓抑。教师的教学模式是一味灌输课堂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对课堂学习产生厌倦感,毫无兴趣可言。在此形势下,要想使学生既能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就要求教师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口,活跃的课堂气氛,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我来谈谈对如何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看法:

一、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念,认真备课,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教师作为课堂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应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念,认清课堂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的地位和对学生发展所起的作用。认真做好每一堂课的准备工作,规范教案内容,完善备课步骤,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知识的理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个人教案初备。每个教师在备课之前,要提前了解新课标要求和课程资源,初步了解科学学习方法和必需掌握知识的学习情况,结合自己的辅助资源和教学经验,在课堂教学上有个人的初步设想,对教学教案有初步的思路,能较好的导入新课程知识。

2.集体教案探究。语文备课组应该针对课程的每一堂课进行认真分析,这要求备课组的每个教师将自己对课程要求和教学思路有自己的独特见解,通过对每个教师的见解各自发表自己不同看法,集思广益,将集体智慧的作用发挥出来,最后形成一个统一的教案。在此过程中,避免一人主备,其他教师没有自己的见解,机械模仿某一人的教学构思。

3.个人精备。在集体教案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个性和风格,结合及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归纳、提升和再创造,形成科学性、针对性的教学教案,符合个人教学特点和学生学情的课堂教案。

二、快乐导入,活跃课堂教学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们在讲授每一个新知识的初始阶段,如果导入得当,就能直接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课堂活动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我们应运用多种导入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为整节课开好路,使学生快乐地进入学习语文的状态,成为乐于学、善于学的人。如:我在教《海豚救人》一文时,用下面几句话导入新课,引出这节课的内容:“海豚生活在海洋里,它的体型与鱼相似,是一种哺乳动物,那么它怎么会救人呢?它为什么要救人呢?你们想知道吗?”学生不约而同地说:“想。”在学生的学习热情完全被激发起来的时候,我在黑板写下这节课的课文题目题再问学生以下两个问题:① 海豚为什么能够救人?是谁指使的?②海豚是怎么救人的?救的谁?我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整个课堂充满学生相互讨论交流的声音,通过把知识进行归纳,创设有趣的语文问题来引入教材知识,引导学生善动脑、多动口、勤动手的良好行为,把枯燥无味的语文课堂赋予生机活力,让学生苦学变为乐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兴趣。

三、巧妙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1.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可以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和美妙的声音,直观的展现抽象文字所表达的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在多媒体教学中的视频、动态图片与传统教学中的挂图、模型等教具等有机结合起来辅助语文教学,能够更好地营造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一下子就进入到了课文的情境中,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运用激励评价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所谓激励性评价就是使被评价者产生向上的欲望和动力,并获得成功的一种评价手段,是新课改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吝惜给学生褒扬的词语,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享受到尊重。鼓励可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这种自由的空间里可与老师、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成功中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眭亚娟;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J].学周刊.2014(06).

体育舞蹈课堂教学氛围的创设 篇12

一、影响体育舞蹈课堂教学氛围的主要因素

体育课堂教学是体育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以教学方法和手段为载体, 指导学生进行身体练习来实现其任务。体育舞蹈课堂良好教学氛围的实现要根据体育教学任务的各因素进行。从课堂教学的参考者看, 影响体育舞蹈课堂教学氛围的因素包括教师和学生两方面, 同时受到环境的影响, 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外部环境包括场地、器材、气候情况等, 内部环境包括教师的思想品质、教学态度、自身素质、教学手段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动作感知能力、动作协调掌握能力等, 如图所示:

体育舞蹈课堂教学氛围, 具有一定节奏与韵律的变化, 这种变化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完成。体育舞蹈课堂氛围的节奏、韵律必须要有变化, 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并保持所营造的良好气氛。因此, 教师的素质与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是创设课堂良好氛围的主要因素。同时, 教学音乐的选择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二、课堂良好教学氛围的创设

由于体育舞蹈教学不同于其他体育项目的教学, 良好的教学氛围, 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因此, 要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 教师的思想品质

体育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学校体育事业, 其次要用自己美好的情操去感化学生的心灵, 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学生形成一种亲合力, 通过积极的配合, 唤起学生的兴奋感和学习动机, 从思想上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 教师的教学态度

情绪的作用分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体育教师积极的情绪, 可明显地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活动中, 提高活动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每一个细节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学生畏惧新动作做不好时, 教师应用鼓励的语言“不要气馁, 相信自己能做到”, 以信任的眼光手把手地辅导, 鼓励和帮助他们, 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教师要理解学生的自尊心理, 少批评, 多表扬, 给学生精神上的满足, 从情绪上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氛围。

(三) 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的自身素质包括外在的和内在的两个方面。体育舞蹈教学中, 教师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内在素质, 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气氛, 外在表现同样影响课堂气氛。首先, 教师要有健美的外形和充沛的体力, 其本身会形成吸引学生积极学习的一种无形感召力。其次, 教师着装要精干, 体现出青春的精神面貌。最后, 教师要发挥一定的表演能力, 将优美的体育舞蹈动作展示在学生的面前, 让学生感受到美的享受。

(四) 教师的教学手段

1.区别对待, 教法多样

为了有效地进行体育舞蹈教学活动, 教师必须了解教学对象, 并能在多变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正确地感知、理解、学习和掌握动作要领和规律。当学生心理上渴望动作学习时,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教学, 当学生对动作学习出现“饱和”现象时, 教师应改变教学组织形式。例如采用递加循环法, 可多次重复先学的动作, 逐渐熟练, 同时不断加入新异刺激, 提高学习兴趣, 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再者, 由于学生在体育方面的综合素质有差异, 教师如果利用相同的教学方法, 就会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矛盾。针对这种现象, 教师在教学手段上必须有针对性, 可采用分组教学法、“时差法”等, 营造出帮、比、学的教学氛围。

2.结合教材, 内容灵活多样

体育舞蹈教学内容, 要在紧密结合教材的基础上有所选择。避免因动作过难, 学生丧失学习信心, 动作过于简单, 学生没有学习兴趣, 而影响教学效果。所以,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 选择一些有适当难度的大众化动作进行教学, 必要时, 可自己创编一些切合实际的内容进行教学, 从内容上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氛围。

(五) 教学音乐的选择

体育舞蹈是一项与音乐紧密相关的体育运动, 音乐是体育舞蹈的灵魂, 如果体育舞蹈没有音乐配合将不会充分体现其艺术效果与艺术的感染力。体育舞蹈之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 除了练习本身的功效性, 动作的国际标准性外, 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是音乐给体育舞蹈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让体育舞蹈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例如颇具拉美风格的伦巴, 通过浪漫、抒情的音乐, 使大家仿佛看到情深意长的深邃意境。所以, 体育舞蹈教学应选择旋律优美动听的音乐, 使体育舞蹈课堂学习氛围更加浓厚。

参考文献

[1]杨英.体育舞蹈与高校素质教育[J].大理学院学报, 2003, (6) .

[2]杨威, 袁永梅.当代国际标准交际舞教程[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1.

[3]崔熙芳, 王怀玉.体育舞蹈设与高校赛质教育[J].天津师大学报, 1998, (3) .

上一篇:心肾功能下一篇:高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