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课堂氛围

2024-06-20

良好课堂氛围(共12篇)

良好课堂氛围 篇1

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就是课堂, 良好的课堂氛围会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是非常重要的。在高中英语教学中, 我积极实践, 认真总结, 认为以下几方面因素的结合有利于良好氛围的营造。

首先, 需要正确把握高中生的心理。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还不健全, 他们渴望被老师和同学们认可和尊重, 但是又害怕因为问题回答错误而被老师和同学们“嘲笑”。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所以, 在课堂上, 教师应该多些鼓励性的语言, 尽量避免批评和过激性的话语。比如, 在课堂上有些学生因为心里紧张往往不敢用英语回答问题, 我从不表现出厌烦和责怪的脸色, 而是反复鼓励他们。学生在得到鼓励之后就会减轻难为情的心理压力, 进而大胆表达。

对于一些调皮的、喜欢说能话的学生, 我们尽量也不去打击他们那份喜欢自我展示的童真, 这其实是个优点, 只是没有用对地方。我们可以在课下找他们谈话, 但是首先要鼓励他们上课积极配合老师回答问题 (给学生找个台阶下, 不至于使师生关系一下子矛盾化, 而且也会使他们能听进去接下来的话语) , 然后再指出他们的错误——上课回答的问题偏离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他们可以在课下积极地做好预习, 这样回答问题的时候才会比较切题。这样既可以给他们指出错误所在, 又可以鼓励他们积极的预习,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对于一些不爱说话, 性格内向的学生, 我们更应该多点关心和鼓励。苏霍姆林斯基说:“老师要善于在每个学生面前, 甚至在最平庸的, 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 为他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 使他能在这个领域达到顶点, 显示自己, 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 从人的尊严感的源泉中汲取力量, 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 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老师的关心和鼓励对打开这些学生紧闭的心扉并引领他们改变内向的性格所起的作用, 绝不能低估。

其次, 老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老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甚至更多的水。老师如果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 就难以驾驭整个课堂, 更不要说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了。老师应该凭着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精心准备每一堂课, 并且能够充分准备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可能会提出老师意想不到的问题, 老师如果专业知识不够丰富, 就很难随机应变, 甚至会由于无法应对而造成讲课思路被打乱, 这样何谈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课堂上询问老师的每一个问题都想得到老师的答复, 老师也要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更加崇拜老师, 进而更喜欢听这位老师的课, 由此营造出的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而且和谐。学生询问的问题再简单, 老师也要面带微笑地给他们解决。切记一点:告诉学生怎么样去解决就可以了, 千万不要说“这么简单怎么不会呀”等类似的话语。有时候一句不恰当的话, 可能会彻底伤害一个学生。而且, 这个学生可能会把他对这位老师的不满情绪讲给别的学生听, 这种不满情绪也会传播, 到最后形成学生对这位老师不好的认识, 这样的话, 久而久之也不利于好的课堂氛围的形成。

在爱岗敬业方面, 不需要谈什么样的大道理, 只要老师注意做好一些细节问题, 就足以显示出一位老师的师德水平。比如, 如果没什么重要的事情的话, 上课不迟到, 不缺课。最好每次都能提前几分钟去教室, 上课开始前用英语与学生互致问候。再比如, 及时并认真地批改作业, 对学生的作业多批“good”“very good”以示鼓励。这些细节是非常重要的, 它们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也会使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加分, 增加学生对老师的好感, 进而增加他们对这位老师课堂的喜爱。

再次, 要为人师表, 注意自己的师德修养, 仪表仪态。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神学家、精神病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教师职业的本质特性就是影响人的心灵, 提升人的道德境界。”教师的一言一行, 穿着打扮都会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试想, 一位老师如果穿着过于花里胡哨, 或者非常邋遢, 即使课讲得再好, 学生也会多少分心到教师的穿着上, 而无法全心地学习。而且, 这样也容易使学生之间窃窃私语, 议论老师的穿着打扮。上课的时候也不要有太多无关课堂内容的语言, 学生会随着老师的话题思绪飘到很远的地方, 而当老师再次把话题转到课本上的时候, 学生的思绪却收不回来, 这样的课堂效率肯定会降低, 也不利于好的课堂气氛的形成。

另外, 教师也要学会处理自己的心理问题。只有心理正常的老师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因为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所以, 教师要学会处理自己的心理问题, 比如职业倦怠, 教师的付出与收入之间的反差, 日常生活中的小摩擦所产生的不愉快的情绪或者与个别学生所产生的不愉快等, 别让自己的心理问题影响上课时候的情绪。情绪会传染, 这样也会使学生听课的心情受到影响, 进而影响好的课堂氛围的营造。

总之, 好的课堂氛围需要老师用“心”去营造, 而且一旦形成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就要持之以恒地去维护。因为一两件小事就可以使之功亏一篑。

良好课堂氛围 篇2

很多学生都抱怨数学课枯燥乏味,除了教师讲例题,就是学生做作业;很多教师也认为语文课容易营造课堂氛围,而数学课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笔者认为,只要抓住了学生心理和把握住教材内容,要创设良好的数学课堂氛围并非难事。下面就如何营造数学课堂氛围,谈谈我个人的见解,与同行商榷。

一、用诙谐幽默的语言逗乐,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天真活泼是每一个少年儿童的天性,适时地用一些调侃的、风趣的话逗学生乐,课堂气氛会顿时活跃起来。例如,在学生练习用计算器计算小数乘法后,我对学生们说:“从现在起,你们27位同学就是老师的27个„计算器‟,下面,请我的„计算器‟们帮我完成练习三的第七题,看哪个„计算器‟算得又快又准。”多数学生立即进入兴奋状态开始做题,我又笑着对几个慢条斯理的学生说:“哎哟,有几个„计算器‟好像没电了,赶快„装上电池‟让它工作呀!”这样,全班同学都进入了紧张激烈的计算当中,不用说,他们都抢着给老师当一回漂亮的计算器。很快,一串串答案蜂拥而至,我听出有两个学生的答案有错,我又说:“哎呀,好像有两个„计算器‟出问题了,计算有误,你们再做一遍,帮我检查哪些„计算器‟坏了,好吗?”立即,同学们又开始计算起来。一转眼,有两个学生先后腼腆地望着我笑:“老师,是我把小数点点错了。”“老师,我没有四舍五入。”就这样,我和学生们一边开着玩笑,一边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真的是其乐无穷呀。

二、提出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好数学课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是非常普遍的,如果教师能适时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新问题,就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时,可以这样引入:先出示几道小数加减法的口算题让学生口算,然后问问他们会小数的加减运算了吗,学生们会齐声回答“会计算了”,紧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单元主题图——市场购物,让学生说一说图中有哪些需要用小数解决的问题,并让学生逐一列出算式——小数乘法算式(我班学生素质普遍较高,能独立列出算式),然后引导学生发现用以前的小数加减法已经不能解决以上问题了,最后教师及时勉励并激趣,“你们遇到难题了吧,别怕,有我在,只要我把小数乘法的笔算方法教给你们,以上问题你们就会迎刃而解了,而且还能解决生活中更多的难题呢。同学们,有信心吗?”同学们大声高呼:“有!”这时,趁着学生们高涨的士气,教师立即进入例1的教学,学生也体验到学以至用的现实意义,课堂气氛一下就轻松活跃起来。无庸质疑,这样的效果与教师直接交代任务“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小数的乘法”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三、巧妙处理“小插曲”,让课堂真正活跃起来

我在教学完《图形的平移》后,让学生自己练习画平移后的图形,我下座位逐一检查时,发现有一个学生画错了,把图形旋转了90度,他左右看了看,旁边的好几个同学也正望着他,他顿时意识到全班只有他一人出错,很不好意思,课堂气氛出现僵局,我立即笑着对全班学生说:“某某同学画的是我们明天就要学习的《图形的旋转》,看来你们很喜欢旋转呀,明天我叫你们旋转时,可要小心别把头转晕了哟。”就在师生轻松的一笑中,那位出错的学生已经自觉地改正了错题。从他们那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上,我分明感到了他们如释重负的轻松愉悦和对明天充满的自信。果然,在第二天画旋转后的图形时,全班同学居然没有一人出错!这,就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结果;这,就是教师最大的享受!我认为,教学的成功与否,不在于最后的教学成绩或考核分数,而在于课堂上师生是否经历了轻松愉悦的活动过程,并让学生们学有所获。

四、明确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异同,创设轻松明朗的课堂氛围

这要求教师对所教内容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能找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异同。例如,我在出示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这一课题时,学生们都抢着说“老师,我们以前学过轴对称图形了”“老师,我会认轴对称图形”“老师,我们还会画轴对称图形”。我立即顺势引导:“对,我们以前就会判断轴对称图形了,不仅会画对称轴,而且还会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今天,我们同样要完成以上几项任务,不同的是,今天的图形比以往的可要稍微难一点哟,你们怕不怕?”全班学生一齐高呼“不怕”。课堂就在这样轻松明朗的氛围中拉开了序幕,教学效果当然就不言而喻了。

五、把握教学目标,走出营造课堂气氛的误区

我曾观摩过这样一节公开课: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的发生。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们做着一个又一个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学生们的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课堂气氛可谓热闹非凡,然而游戏主题却是“同学们,你们猜老师的哪个拳头里握着粉笔头?”“你们猜这两位同学划石头剪子布谁会赢呀?”“你们猜我从盒子里摸出的是红色球还是黄色球呀?”每一次猜对的学生都欢呼雀跃,不亦乐乎,老师也因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而沾沾自喜。但是,一节课下来,学生们除了感受赢家的欢喜就一无所获了,听课的教师也一脸茫然。这个例子深刻地反映了个别教师不明确教学目标,哗众取宠,只重形式而不重实效,华而不实,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凡此种种,都是营造课堂气氛的误区,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引以为鉴。

创设良好的数学课堂氛围 篇3

创设自然情境有助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的每一堂课,可能都显现出一种自然的情境。名师课堂强调知识生成的自然性,强调让学生在自然的情境下学习知识、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必须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发展特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从而能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体验知识的发现和形成过程,激发起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自然状态下达成知识目标。

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实际创设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进入新知识的探究。

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方法并学会学习。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决定了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必须融入到具体的学科教学中去,结合具体实际的情境,而不能就方法讲方法。笔者在教学四年级“节约一滴水”时,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解决“1个漏水的水龙头1年大约浪费多少水”“全校同学每人节约一滴水会有多少”等问题,学生不但能在合作探究的实践情境中发现问题,也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思路,最终在团队协作中解决问题。

以合作交流促进学生情商发展

合作交流是巩固知识的一种良好的手段,也是促进学生情商发展的重要过程。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既应当重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同时也应注重师生与教材、环境这些客体要素之间的交流互动。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新型课堂的基本要求。课堂上,教师变“教”为“导”,学生变“接受学习”为“我要学习”,教师的作用从“知识的授予者”,变成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

学生作为正在积极发展中的“社会人”,交往、合作互动对其个性的发展以及精神情感的满足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加强对话、加强合作,既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又集思广益,相互学习,扬长避短,在不断地求异、发散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挫折体验有助学生真正提高能力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可能总是很快取得成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而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教师应注意调节学生的情绪,帮助学生培养相信自我、敢于挑战、学会忍耐、抵抗挫折的能力。课堂中,笔者会有意识地设置障碍,让学生认识逆境发生的起因,鼓励学生自己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正确认识逆境,从而锻炼应对困难的能力。

在课堂上创造机会让学生战胜困难,可以让他们体验到成就感。在困难中体验成功,有助于保护学生的创新热情和进取精神。教师应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最微小的进步,及时激励,这种鼓励的正面作用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明白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的责任。有了这些情感和信念,学生就多了一份学习的动力,会逐步成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主体。

营造良好氛围, 实现高效课堂 篇4

一、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活跃语文课堂

对于语文教师而言, 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是为了将语文的人文性特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从地位上来讲, 教师、学生是平等的, 教师与学生间要相互尊重, 相互帮助,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以《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的讲解为例子, 教师由谈话导入, 引出本节课要学的内容。

教师:同学们, 你们知道树叶的颜色有哪几种?学生:各种答案, 自由回答。教师:既然同学们见过这么多颜色的树叶, 那我们就来看看这些颜色的树叶。随后, 教师借助多媒体来将各种各样的树叶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教师继续问:你们是否见过蓝色的树叶呢?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蓝色的树叶。本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 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 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 我们都要学习雷锋精神。为了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本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在分析林园园的行为时, 教师要让每位学生来谈谈林园园的行为是否正确, 当你们遇到这种情况时, 你们会怎么做?通过让学生自主交流, 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就变得活跃起来, 此时大部分学生都愿意表述自身的看法, 并勇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运用实践活动, 调动语文课堂氛围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 教师要借助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如果语文教学活动与实践活动相脱离, 那么整个教学活动就会显得死气沉沉,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不可能提高。鉴于此, 教师要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在课堂活动中, 还要借助查阅资料等方式来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 此种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是非常喜欢动手参与课堂教学的, 是非常喜欢自己探索新知识的。聪明的教师不会忽视这一点。

三、恰当使用多媒体技术,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尽管多媒体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但是小学语文教师不能随便运用多媒体, 而是要恰当使用多媒体,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我们以“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的讲解为例。教师借助多媒体将泼水节的图片、视频等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让学生感受泼水节的魅力。教师配乐播放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图片, 同时要简单地介绍傣族这一少数民族。傣族位于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 每到傣历的六、七月份, 凤凰花盛开, 傣族男男女女都会穿上盛装, 端着清水, 互相泼洒, 欢度泼水节。根据傣族的习俗, 泼水表示了他们彼此之间最真挚的祝福。身上的水越多, 意味着收到的祝福也就越多。当学生观看完泼水节的相关图片与视频之后, 教师可以留出一定的时间来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想。

当学生谈论完自身的想法之后, 教师就引出本节课要学的内容, 与学生一起回顾1961年的那场泼水节, 并且教师提问:傣族人民每年都会过泼水节, 为什么1961年的那场泼水节令他们至今难忘呢?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文, 从课文中找到这一问题的答案。通过运用多媒体, 教师顺其自然地引出了本节课要学的内容, 同时使内容生活化, 让学生觉得语文知识不再那么枯燥无味, 另外, 语文课堂的氛围也活跃起来,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很有帮助的。

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 教师常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这种单一、落后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没有受到老师的尊重。老师并不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仅仅关注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将“教”放在首位, 忽视了学生的“学”, 因此在课堂上总会出现某些学生窃窃私语, 甚至有的学生偷偷睡觉等现象。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给学生留下足够多的机会去主动探索知识,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我们以“小柳树和小枣树”这篇课文的讲解为例, 在导入环节, 教师将小柳树、小枣树印出来, 让学生认识这两位新朋友。随后, 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柳、枣这两个生字的写法。当老师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之后, 提出了以下问题, 让学生主动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问题1:课文中出现了哪些生字?请同学们找出来。问题2:课文词语中像“弯弯曲曲”“又细又长”这种类型的词语, 你还能说出几个吗?问题3:细心的同学可能发现了, 这些词语中有一个字是红色的, 对了, 这是这节课中我们不仅要认识, 更要学会写的生字。请同学们打开书看到这页, 仔细观察田字格中上下结构的字是怎么写的?通过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2 篇5

活 跃 课 堂 气 氛 的 教 学 策 略

教师: 薛红芳

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充满着创造和激情

作为一名教师,课堂就是我们的舞台,我们老师好比导演,学生就是演员 如何让我们的舞台精彩起来也就成为了每一位老师追求的一大目标

一、课堂氛围的概念及其类型

(一)课堂氛围的概念

课堂氛围是指课堂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教与学活动而形成的某种占优势的综合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心境、情感体验、对待教学活动的态度和行为的综合反映。[1]在一定的条件下,课堂氛围会形成某种占优势的稳定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会受到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二)课堂氛围的类型。

课堂氛围分为三种主要类型:积极的课堂氛围、消极的课堂氛围、对抗的课堂氛围。

积极的课堂氛围是一种理想的课堂氛围。处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的师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课堂发言踊跃,课堂纪律良好,学生时刻注意听取教师的讲授或同学的发言,并紧张而深刻地思考。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关系融洽,师生双方都有饱满的热情、默契的配合。课堂里听不到教师的呵斥,看不到僵局和苦恼的阴影,有的是教师适时的提醒、适当的点拨、积极的引导,学生产生了满意、愉快、羡慕、互助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课堂氛围宽松而不涣散,严谨而不紧张。总之,积极的课堂氛围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统一。

消极的课堂氛围是一种被动的带有明显缺陷的课堂氛围。在消极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淡如水”,常常出现的情况是:教师无精打采地讲,学生不假思索、木然接受;教师滔滔不绝,累得口干舌燥,学生却启而不发,大有消极怠工之势;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学生害怕参与教学活动,每当教师提问学生,学生有紧张害怕、不知所措的感觉。置身于这样沉闷、被动的课堂氛围中,教学效果与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对抗的课堂氛围是一种失控的混乱的课堂氛围。这种课堂氛围主要表现为:师生之间关系紧张,大部分学生不信任教师;教师驾驭管理课堂和调动学生积极性能力较差;相当一部分学生讨厌上课,注意力分散,各行其是,轻视教师的存在,甚至制造混乱局面;正常的教学活动难以开展,教与学的任务常常不能完成;师生把教与学视为一种精神负担。

二、课堂氛围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气氛既热烈紧张、又轻松团结,师生之间关系融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畅所欲言,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基本状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良好的课堂氛围还可以激发师生的教学积极性。总之,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教师的最佳心理状态和学生的最佳心理状态相吻合,激发了师生各自充分发挥潜能,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目标。

相反,消极的或对抗的课堂氛围会使师生态度消极、关系疏远或对抗,使学生情绪低落、思维反应迟钝、注意力转移、甚至会出现学生破坏纪律或制造混乱的行为。这些必然严重制约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正常的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教学效果差。

与教学过程如影随形的课堂氛围不仅影响着教学的过程,还影响着教学的结果。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作为课堂氛围的创设者和维护者,我们应努力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之成为传授知识、培养情趣、启迪智慧、提高觉悟的催化剂。

三、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充满着创造和激情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氛围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也就是说,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就必须充分展现教学艺术的魅力。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知识、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在影响课堂氛围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4]一个能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巧妙把握教师语言艺术、善于用良好的情绪情感感染学生、同时又善于处理课堂问题的教师,显然是更容易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来的。

1、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导入和授课时所运用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这样才能形成引人入胜而又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教师精心组织课堂教学,通常有一下策略:一方面,巧设导语。巧妙的课堂导语是创设良好课堂氛围的重要环节。[导入课时要激发兴趣,课堂导入好像一场戏剧的序幕,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诱发生最佳的学习状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创设最佳的教学情景。我在导入课堂时,有时播放一段音乐,有时从游戏开始,总之用不同的形式吸引学生,给学生一种好奇、新颖的感觉。使学生带着好奇心,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进入课堂。所以授课时设计一个精彩的导语,往往是一堂具有良好课堂氛围的开端。于是,一堂课便在愉快的氛围中揭开了序幕。另一方面,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氛围的重要保证。“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正如天天吃同一样菜会腻一样,教学方法如果一成不变,学生也会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还有自身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游戏化教学。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教师通过巧设导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等手段来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必将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创造一个条件。

2、把握教师的语言艺术。教师语言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之一。首先,语言要有激情。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见,富有激情的语言才能感人。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这样才能产生一种强烈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到黑板上、教师身上和教学内容上,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其次,语言要讲究声调美,做到抑扬顿挫。教师课堂语言强调语音美。讲课声音要洪亮,穿透力要强,声调要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使学生感到悦耳、仿佛置身于美妙的音乐世界中。语言要有幽默感和趣味性。语言还要有启发性和激励性。课堂语言启发性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使其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激励性则可使每一个接近教师的学生都能感到一种信念的力量浸透在自己心里,从而促使其更积极地去汲取知识。教师课堂语言的“快乐指数”高,课堂氛围就会轻松愉快。

3、用良好的情绪、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人的情绪、情感具有相互感染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其情绪、情感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教师也不例外,但关键是不能让这种不好的情绪影响教学。因此,在上课前,老师应该想办法不要把自己内心的烦恼带进课堂。教师应把良好的情绪贯穿课堂教学过程的始终,让自己的好心情去感染、激发学生的好心情,以共同创设和谐愉悦、自主宽松的课堂氛围。[9]

同时教师必须增加情感投入。应给知识、信息附加情感色彩,倾注自己积极的情感,实行情感式教学,以自身的情感体验去感染和打动学生,师生的情感共鸣是课堂氛围的重要变量,教师的良好情绪和积极情感有助于良好课堂氛围的形成。

4、善于处理课堂问题。课堂问题是指任何一种干扰课堂教学活动发挥有效作用的行为,每个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会或多或少地碰到各种各样的课堂问题。课堂问题处理得好就会很快息事宁人、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处理得不好就会使问题复杂化,使课堂紧张的气氛进一步升级,甚至使教学活动无法进行下去。有的教师因为学生很小的违纪言行就会大发雷霆,轻则唠叨没完、讽刺、挖苦,重则罚站、面壁;有的甚至摔粉笔、摔教案、踢讲桌等;还有个别教师动手打学生或将学生驱逐出教室。这样做不但会使课堂问题复杂化,可能还会引起其他学生的不满,使教师在整个班级的形象大打折扣,使以后的教学更难开展。在处理课堂问题时,教师要懂得呵护学生的自尊心,要能做到换位思考,对学生要有包容的心理和谅解的胸怀,并要有矫正的策略。教师还可以运用风趣、诙谐机智的语言来化解课堂上的一些突发事件,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使课堂恢复正常的秩序和良好的氛围,保证教学取得最好的效果。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1.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新知。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更要理解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教学时,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诱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内化,同时体验到探究知识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2、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心态。任何学习过程都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学习心态是直接影响其学习效率和课堂氛围的重要因素。[13]在不同的学习心态下,学生学习的表现与效果截然不同,当学生处于最佳状态时,学习情绪高涨、专心致志地听课,课堂氛围热烈而愉悦。当学生的学习心态欠佳时,思想走神、做小动作的现象常常发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心态,自觉激发学生保持其最佳状态,有意识消除不良的学习心态。首先,教师应从学生非言语行为中了解其心理状态,即从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表情、目光、动作、姿势等方面,观察、了解其心理状态。其次,教师应满腔激情地激发学生产生和保持最佳学习心态。例如,教师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性的话,一个亲切而信任的目光,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愉快感、责任感,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再次,教师应不断消除和克服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不良学习心态。分析产生不良学习心态的原因,同时消除师生双方在情感、动机、注意等方面的心理障碍。教师通过这些努力,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融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形成和保持积极主动的良好学习心态。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中的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影响课堂氛围。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优化课堂氛围的重要条件之一。[14]良好的师生关系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在平日里逐渐培养起来的,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1、师生民主平等。

一、把微笑带进课堂,让甜美的微笑装点你的面容

学习,是一项繁重的脑力劳动,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并不是一件轻松事。因此,要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应该带上甜美的微笑走进教室,让微笑感染每一个学生,带给他们一个好心情。

在教学过程,教师还可以用微笑来代替语言。比如,对于发言较好的同学,微笑是对他的赞赏;对于想发言而又不敢说的同学,微笑是对他的鼓励;对发言不够好的同学,微笑是对他的安慰。

二、用亲切的话语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学生大多怕老师,对老师存在胆怯的心理,课堂上不敢大胆发言,畅所欲言。新课改,特别是在我们卓越的课堂,学生成了课堂的中心,老师成了组织者、促进者,因此,老师应该把话语说得亲切些,和蔼些,富有感染力,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让学生乐于亲近你。这样,学生就能克服胆怯心理,敢于大胆发言了,课堂才会成为他们的乐园。

2、建立一定的教师威信。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具有一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16]它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氛围的重要因素。教师威信是教师综合素质内化后的外显,通常要经过长时间的历练才可能树立起来。教师威信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师高尚的道德与思想品质,二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拥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

实践证明:有威信的教师让学生感到心悦诚服、亲切而不失威严,对其所授知识及其思想观点深信不疑;让学生感到安全,敢于提出问题,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其表扬让学生感到骄傲与自豪,使学生产生更大的信心与激情;对其批评,学生也会欣然接受,并将其作为鞭策自己的动力。相反,对于缺乏威信的老师,很多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轻视、不信任,有的学生甚至会在课堂上故意捣乱、影响他人学习,干扰教师工作,破坏课堂纪律。

教师威信是一种人格魅力,它一旦形成将会极大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崇高的威信影响全体学生,给全体学生以积极的情绪体验,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3、学会赏识学生。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尤其是处在身心发育阶段的中学生,其自尊心尤为强烈,他们的内心都有渴望被人赏识的愿望。在教学中,不少教师常常忽略了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习惯于“我教你学”。这种居高临下的“权威”氛围会让学生倍感压抑和“逆反”。[18]如果教师能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对话交流,对学生给予信任和鼓励,如“你说得真好!”、“你回答得很精彩!”,那么这些激励的话语作用于学生的心里,就会使其产生一种愉快的情绪,同时学生也会更快地亲近老师、亲近课堂,积极地进入学习状态。这样,课堂氛围自然也就好了。此外,建立积极的教师期望也是教师赏识学生的一个表现。教师对学生有期望,说明教师善于发现、懂得赏识学生的学习潜能,相信学生具备更高层次的学习能力。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则会使学生越来越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通过一些特定的行为来向学生传达他们的期望信息,坚信“只要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形成适度的高期望。[19]教师对学生有积极的期望,学生在内心深处能够感觉到老师是重视自己的,自然对老师也就有了好感,师生关系也就更加亲近了。

4、关心爱护学生。

三、小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

自尊心对每个学生而言,都是非常可贵的,但也是非常脆弱的,它就像一张白纸,一旦你捅破了它,他就会“破罐子破摔”。所以,教师要小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在同学们面前的形象。

如果学生发言不正确,教师千万不能指责他,否则,课堂上也许再也听不到他发言的声音了。如果学生上课违纪,教师最好能用眼神制止他,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最好课后找他单独谈,问清原因。如果学生回答问题虽然不是很准确全面,但不乏独到之处,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果学生有进步,要即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四、对待学生要有一颗真爱之心

学生大多非常敏感,教师是否真的爱他们,他们一眼都看得出来。所以,要想和学生搞好关系,光靠表面功夫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蹲下来,听听他们的心声,和他们做朋友。除了学习上,还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多关爱他们,让他们觉得你是他们可以信赖的人。这样,他们就会放心大胆地表现自己,展示自己。最忌讳的就是教师把坏心情带进教室,动不动就对学生发脾气,没有耐心。这样的课堂,会让学生噤若寒蝉,哪还敢畅所欲言,平等对话呢?

(四)树立良好的班级作风。

树立良好的班级作风,通常有以下做法:

1、保持良好的同学关系。

2、维持和谐有序的课堂纪律。

3.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篇6

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语文课堂气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否融洽,决定着语文教学课堂气氛否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是靠铁的纪律和挥动的教鞭“打”出来的,它依赖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依赖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依赖于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在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权利,努力创设民主气氛,实现民主对话、民主交流,呈现一种协商式、和风细雨式的良好师生关系氛围。教师要树立学生观,因学行教,要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以渊博的知识激发学生,以饱满激情感染学生,以精湛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重塑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崇高形象。只有改善了语文教学中师生不和谐的关系,才能打开学生情感的阀门,形成良好心理氛围,调动其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也才能营造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气氛,实现语文教学改革目标。

二、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营造积极主动活跃的语文课堂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直接动力。在语文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没有“兴趣”作保障,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决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全方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出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气氛,才能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参与合作等学习方式的改变。

(一)以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之火

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要生动形象,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还要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内容,抑扬顿挫的语调,富有美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奕奕的眼神,有声的语言与无声的语言结合为主体语言,声情并茂,“一石激起千重浪”,波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性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沟通,引发学生的探求热情,使学生“感知”、“求知”,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中,忘身于课文所展示的情景。其实,转而思考,我们自己读书时,不也对老师讲课的方法感到乏味无趣吗?

(二)以丰富的想象激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品的意义是读者通过阅读活动发掘出来的,作品未经阅读前,只是向读者提供了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框架,其间匿藏着许多值得思考的“空白”,有待于读者发现、填补、去阐析。而这些“空白”的填补正式读者阅读活动中不可缺的、被激活了的思维元素,从而架起一座沟通作者与读者情感的桥梁,使读者对作品的意义达到了个性鲜明的理解,逐步深入,进而尝到成功的快感,内化为自觉地行为。此时被激活的思维填补了一个个“空白”。

三、教师走下神坛,用商量的方式营造语文课堂交际氛围

(一)改变以往师生问候方式为“闲聊”式

一堂课的开端就像人们见面一样,是通过相互问候来建立交际情感的过程。传统的上课问候形式是:师:“上课!”班长:“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班长:“坐下!”这种公式化的问候形式显得机械、呆板。长期如此,只会使师生用苍白的、毫无生气的语气应付了事。如果在上课开始时结合学生实际和即将要上课的内容与学生进行适当地即兴地“闲聊”几句,对安定学生情绪,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进入课堂情况会大有好处。

(二)教师充满殷切期待的提问方式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之一。如果我们总是用命令式的语气进行生硬的提问(如“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么?”),或对学生的提问作出生硬、相暴的回答(如:“不,你错了,正确的答案究竟是什么?”),教师就显得缺乏亲和力,学生在情感上就会与教师拉开距离,表现出一味地从众与退缩的状态,他们多半会以模式化或机械化的方式来服从与迎合教师的“指令”或“命令”。在这种课堂氛围下,交际能力、语文素养是无法形成的,更不用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了。

因此,教师提出问题时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殷切期待。当学生提出问题或发表意见时,教师的应答应根据班级情况、灵活多样、并具有交际表率作用。另外,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或坐或站,教师大可不必统一要求,一切以能让学生放松心情、消除紧张感为好。

(三)讲究师生互动的形式

1、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努力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勇于参与课堂教学,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教导学生:教师不是万能的,教师也会犯错误;在很多方面,同学们并不比老师差。例如在电脑方面,我就要虚心向你们学习。我们师生之間是互教互学的关系,好学生应当敢于质疑。在这种坦率的学习气氛中,教师非但不会降低自己的威信,反而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敬意。师生之间的关系会更和谐融洽。

2、充分发挥讨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促进学生智慧潜力的开发和激发。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创设让学生有话愿说的情境。对于某一问题,只要能摆出充分证据,完全可以各抒己见、自由发挥。有时学生的讨论超出了教学范围,有时甚至影响了教学进度,也应该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哪怕有些看法在教师看来是幼稚的、荒谬的,我们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

如何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 篇7

一、教师要热爱学生

教师热爱学生就能使学生的情感与教师的情感交融, 因为学生从老师那里得到关心温暖之后, 就会有信任感、充实感、愉悦感。学生从极微小的细节中都能感受到教师的情感信息, 如关心的目光、亲切的手势、和蔼的态度等。这种关爱的信息在学生心理上会激起一波一波的涟漪, 从而回报给老师的是信任, 是期待。学生在对老师信任、期待的情感下, 会信心倍增, 积极向上。有了这样的心理因素作动力, 学习积极性就高涨起来了。另外, 学生由于得到了老师的爱, 自然他们也会热爱老师, 于是“亲其师, 信其道”, 学习上就会积极配合老师, 在课堂中师生的情感自然交融, 而不再是教师的一厢情愿了。

二、教师要注重自身的性情修养

教师与学生的情感要实现交融, 用爱去浇注是其核心, 但是教师的自身修养也很重要。有良好的修养, 教师才能在举手投足, 谈笑风生间透出独有的人格魅力, 这人格魅力与其爱心相得益彰, 学生会更热爱老师。一位知识丰富、精神饱满、气度不凡、风趣幽默的老师, 自然符合学生的审美情趣。那么, 教师的性情修养主要有哪些方面呢?

1. 身心健康。

教师必须要有健康的体魄, 健全的心理。有了健康的身心才能有健康积极的情感。一位充满阳光、精力充沛、积极乐观的教师, 站在讲台上, 无疑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留下的不只是吸引。

2. 个性修养。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言行不仅包含了科学的意义和内容, 而且包含了思想的情感色彩, 只有热爱科学的教学人出现在学生面前, 才能唤起处在个性解放时代的学生的情绪和情感。教师也要有自己的个性, 才能显出自己在教学艺术中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3. 知识涵养。

教师不仅要有精通的专业知识, 还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能够吃透教材, 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才会寓知识的传授于风趣幽默之中, 让知识融合、产生无穷的魅力。

4. 丰富的体验。

作为语文教师, 必须要有丰富的生活体验, 体验不是说所有的风景都要领略, 所有的生活都要经历, 通过书信、电脑、网络、电视及他人的转述等就能获得间接的体验。比如讲《岳阳楼记》, 教师若没有去过岳阳楼, 那么, 对景色的秀美就不会有亲身的领悟, 需要从文学知识的积累中去感悟和领略, 日常的图片、文字等的积累, 都可以提供体验的素材。

三、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感情

有情的语言就如同水清草茂的风景, 让人心情舒畅, 流连忘返。有感情的语言才能展示课文的情感, 才能激活学生的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 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 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智力的发展。”

例如, 我在教学汪曾祺先生的《胡同文化》一文时, 到课文结尾, 有一句:“再见吧, 胡同!”我情不自禁地串引徐志摩在《沙扬娜拉》中的诗句:“道一声‘再见’, 道一声‘再见’, 这一声‘再见’里有蜜甜的忧愁。”我将“蜜甜”和“忧愁”读得轻柔悠长, 若有所思。然后我让学生结合课文来解释这两词的涵义, 结果学生解释得非常好:“蜜甜”者, 现代化都市建筑代替破敝的胡同, 这是时代的进步, 于是, 挥手与昔日作别, 迈步与时俱进, 道不尽“蜜甜”;“忧愁”者, 毕竟胡同是作者居住了多年的地方, 充满着乡情味, 挥手作别之际, 声声“再见”, 诉不尽淡淡的忧思。之后, 我又情韵浓浓地吟诵了一遍:“道一声‘再见’, 道一声‘再见’, 这一声‘再见’里有蜜甜的忧愁。”于是, 学生对作者蕴涵文中的感伤与反思的理解更加形象、清晰, 学生的感悟能力、思维能力和迁移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良好课堂氛围 篇8

1 把握好讲课节奏,使学生处于最佳学习状态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适度的精神压力和焦虑情绪下学习效果最佳。教育和教学的艺术在于把握适宜的紧张度,过慢的讲课进度和语言节奏会使学生精神过于松弛,懒散倦怠,甚至昏昏欲睡;相反,讲课节奏过快,会使学生精神压力过大,情绪压抑,甚至丧失信心。因此,适合学生心理状态和能力水平的适度紧张的教学,是促使学生高效学习的前提。

2 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只有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引导学生思维,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适当加入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直观形象的媒体画面、生动活泼的课堂讨论、贴近生活的动手实践等,使整节课趣味盎然,轻松愉快。另外,要善于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要启发学生,但不要硬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学生,但不施加压力;指明学习途径,但不代替他们达成结论。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思维与教师同步,学生课堂气氛充满生机,课堂效率得到较大程度提升。

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一定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即在论证观点的过程中适当举些说服力强的例子,或引用一些数据,使学生从事实中得出结论。这样既促进了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避免学生因听不懂而产生厌学情绪。

3 多与学生交流,从情感上赢得学生的认同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会发现,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对于学者型的教师来说,和谐而又有深度的沟通,能较好地实现师生互动;对于平易近人型的教师,课堂气氛比较放松,学生发言积极踊跃;如果是幽默型的教师,则课堂欢声笑语一片,学生很容易把精力集中到课堂上。与此同时还有一些教师备课很充分,但并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师生之间不能形成良好互动,究其原因,首先是教师在情感上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同,因而教师的教学行为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也就达不到调节、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因此,学生只有在情感上接受了教师,教师才能把握住他们的情绪变化和特点,从而根据实际情况调节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4 提倡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自信心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基础。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质疑问难,既是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学习的生动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大力解放学生的头脑、嘴巴,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提出的问题没有太大价值,教师也应循循善诱,多一些鼓励,以激发他们大胆质疑问难的热情。

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课堂上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缓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压力,使他们经常从老师的赞赏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每个学生都渴望表现自己、期望他人尊重自己,克服了缺乏自信心这一心理障碍后,他们自然会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课堂气氛也就不知不觉地活跃起来。

如何营造良好的英语课堂氛围 篇9

1. 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

教师上课时应注意仪表, 落落大方并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情感充沛的语调配以丰富的表情和适当变化的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 和颜悦色、略带微笑并辅之以风趣、幽默, 充满悬念的语言, 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感到教师可敬可亲。教师的积极情绪有助于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 教师对自身情绪的调控能力成为能否营造英语课堂教学良好氛围的先决条件。教师应该充分调动自己情感的感染力, 给知识、信息附加情感色彩, 使课堂气氛轻松、和谐、愉快, 达到情感交融, 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2. 课堂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保证最佳活跃课堂学习气氛的前提。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能调节学生的情绪, 驱散学生的疲倦感, 点亮学生的兴趣之灯。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 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 多法配合, 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 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比如, 在课堂导入上, 可以采取复习法、介绍课文背景法或多媒体教学法等等;在讲授单词的时候, 教师可以直接讲授, 也可以采用学生讲解、教师补充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给学生新鲜感,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努力营造这种轻松自然、和谐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

3. 用英语教学, 营造英语语言氛围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英语语言环境, 这就要求老师尽量用英语组织和进行教学, 给学生提供浓厚的英语语言学习氛围。首先是要熟悉使用英语课堂用语, 例如:“Hello!”、“Good morning.”、“Sitdown, please.”、“Listen tome.”等等。经过日积月累, 学生就能听懂了。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任何可以用英语表达的都用英语来表达。如:Look at the blackboard;Are you ready?Listen to the tape等.与此同时, 教师也可以通过创设情景为学生营造学习英语的语言氛围。例如, 举行“英语班会”, 主题可以是播报英语新闻、讲英语故事、教唱英语歌曲等;或者创设班级的“英语角”, 内容有名人名言、异域风情等。这些形式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 也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英语气氛, 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与主动性。

4. 以学生为主体, 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英语是一门语言, 语言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 必须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学以致用。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创设真实的课堂语境, 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 弘扬学生的个性, 使英语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富有魅力, 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地, 愉快地学习英语, 使学生成为英语活动的主人。教育家赞可夫说:“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 使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都能自由地呼吸。”因此, 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由交谈, 打开学生的话匣。例如:在教学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时, 让学生大胆地用英语说出自已吃过和见过的各种食物。

创设良好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篇10

一、精心导入, 共鸣中活跃气氛

音乐导入中渲染氛围。音乐是一种极富内涵的艺术语言, 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优美、动人的画卷, 能像磁石般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锻炼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 他们大多都喜欢唱歌、追星、听音乐, 在播放音乐中自然引发他们的兴趣, 因此, 也很容易使我们的课堂气氛显得放松。学生在消除紧张心理的同时得到鼓励, 自信心也随之提高, 他们也就能大胆地在课堂上开口说语文了。在设计导入时, 可选择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歌曲作为开场。借助与课文紧密联系的歌曲作为导入途径, 这种方法能在情感上引起学生共鸣, 又可活跃气氛, 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如我在教学《猴王出世》这篇文章时, 我先播放了《敢问路在何方》这首歌, 由于这首歌大家都耳熟能详, 所以有的同学便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了起来。于是我顺势问道: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电视剧的主题曲吗?生齐声答道:《西游记》, 我又问:你们最喜欢《西游记》里面的谁?为什么?于是, 同学们纷纷讨论起来了。我指名让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引入主题:老师发现大多数同学都喜欢孙悟空, 那么你们知道他是从哪里来的?他又为什么被称为美猴王吗?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猴王出世》。这样, 很快就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 一节轻松愉快的语文课就在这种轻松地导入方式中拉开了帷幕。

二、巧设导语, 激发探究兴趣

巧妙的课堂导入是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重要环节, 可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 使其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 提高学习效率。如教学《白杨礼赞》, 我这样导入:现在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当你置身于茫茫沙漠之中, 或跋涉在荒凉的黄土高原上时, 突然发现了一排倔强挺立的充满生机的白杨树, 这时你的感受会怎样?有一位大作家在黄土高原上看到白杨树的时候, 就用散文来礼赞白杨树。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赏读茅盾的《白杨礼赞》, 看看他在抗日战争的峥嵘岁月中是怎样礼赞白杨树的?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导入, 创设了一种愉悦的情境, 使学生的大脑和整个神经系统处在良好的状态, 有利于他们进入到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三、设置疑问, 激发认知内驱力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疑”是积极思维的表现, 又是探索问题的动力。准确鲜明的设问, 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将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教学要求衔接起来, 使学生饶有兴趣地越过理解障碍, 并由此及彼, 举一反三, 掀起教学高潮。如在教学《小马过河》时, 教师引导学生学完全文后设问:“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尽管学生争相发言, 但很少讲到点子上。这时, 教师通过故事谈话设疑, 巧妙地突破难点:“同学们静下来, 听老师讲个故事, 一个孩子做饭, 一家三口用一碗米, 天天这样。有一次, 家里来了客人, 而这位小朋友仍旧用一碗米。吃着吃着, 饭不够了。这时, 这个小朋友才发现自己错了。请大家谈谈这个孩子不对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不对呢?”这一问, 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认真思索后说:“他少放了米。”“他按老办法办事。”……“那么以烧饭这件事联系到课文, 是不是说明一个道理呢?”学生们恍然大悟, 笑着连连点头称是, 并举出了自己想到的生活中的类似事例。

四、认真倾听, 呈现课堂活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是老师掌握着“话语霸权”, 学生只能当作一个个容器, 等着老师往里灌东西, 可结果, 园丁的辛勤, 往往扼杀了学生的天性,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变成了统一模式铸造的标准件。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多倾听学生的发言。笔者认为, 学生“讲”教师“听”。有三大好处:一是通过“听”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笔者通过“听”常常被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独到深刻的见解、幽默睿智的语言所折服。二是通过“听”可以真正使教师领悟“教学相长”的真谛。三是通过学生“讲”教师“听”, 可以锻炼学生。学生越说越会说, 越说越想说, 越说越自信, 课堂成了他们发挥的舞台, 这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焕发出课堂的活力。譬如在教鲁迅先生的《雪》时, 笔者让学生找出喜欢的句子, 先在学习小组交流, 然后在全班交流, 一学生说:“我喜欢‘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 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 七八个一齐来塑雷罗汉’, 这写出了小孩天真活泼、充满生机的情景, 尤其是‘呵’字非常的形象、传神、有趣。还有那‘紫芽姜一般的小手’, 很好玩。”当笔者一问什么是“呵”时, 大多数同学拢着两手呵气, 一时课堂笑声一片, 活力迸发。又如《两小儿辩日》, 几乎都是学生在疏通文意在争辩。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自主学习和协调学习”的教育观, 由传授知识向学生终生发展延伸。世界教科文组织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而这种学生多讲、老师多听的教学模式正是“授之与渔”“操练捕鱼”的有效途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是学生做主角,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兴趣, 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保持活跃和热烈, 使语文课堂呈现无穷的活力与魅力。

浅谈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篇11

【关键词】营造 氛围 意义

课堂氛围是指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感的相互作用构成的心理环境的综合反映,它直接影响着师生的教学行为,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

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主要策略

1.善于运用表扬

表扬是对学生好的行为给予肯定的评价,并使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扬。适时的表扬常常是氛围的强化剂,因为它总是让学生得到成功与满足的心理体验,从而在形成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例如有些学生害怕回答问题,在一次回答问题正确后得到老师肯定的表扬,可能会改变这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同时也鼓励了班上其它同学的学习热情。

2.无私的师爱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教师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学生亲其师就会信其道,才能效其行。教师对学生越是关心爱,上课时学生就越信赖老师,自然而然产生和老师合作的动机,努力学好老师所教的课程。有的学生说他喜欢那位老师,就能把这位老师教的学科学好, 所以我们经常能感受到学生对班主任的课告别感兴趣这与班主任平时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是分不开的。只有师生相互信任,学生才能感到集体的温暖,和谐的课堂氛围,也就愿学,老师从而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3.关注学生差异,因材施教

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在2500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这也是现代教育强调的核心理念。每个人因遗传基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不同而形成个体差异,这就决定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方式也不同。传统教学无差异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学生的最大参与作为选择的目的,为学生提拱学习经历,丰富学习经验。采用科学的,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4.教师课前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材

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切忌仓促上阵。教师只有积极对待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才能有效,高效地应对问题。教师课前备课时应注意知识的梯度,精心设计教材。在对教材的处理中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既有一定的知识梯度、难度,又能让学生通地自己的努力能学会撑握。教师自己也能增强教学信心,同时也能挖掘学生的潜在力而达到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的效果。

5.营造积极互动良性竞争的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多边活动。教师营造适度的竞争教学氛围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策略之一。竞争中,课堂氛围紧张而活跃,思维活跃的学生能更加主动积极的配合老师同时也能带动平时不喜欢思考的学生,这样每位学生都能在这种环境中成为课堂的主体,活跃教学气。这种教学气氛最终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效果。

6.教师要提高自我素质,讲究教学艺术

教学是科学也是门艺术,课堂教学只有达到艺术效果,才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老师在教学中,板书要工整美观,布局合理,层次分明,书写规范,唤起学生的美感;应用准确生动简练达意的语言来调节学生情感,调控课堂气氛,创造出轻松愉快、生动活泼、思维活跃的乐学场面;要善于运用肢体语言,即用表情、动作、手势等进一步加深意思的表达;要适时运用幽默,它可以使人产生一种亲切感和轻松感又可以使人产生兴奋感,使学生大脑处于亢奋之中,消除学生的疲劳,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当学生感到听课是一种艺术享受,那么他们就会沉浸在课堂的艺术氛围中,教学也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意义

教学可以分为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教学效果的好坏与这两方面的作用是分不开的,而良好的课堂氛围恰恰对教与学两个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一方面,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老师望着学生一双双充满求知欲望的眼睛,深为学生的求知精神所感动,会更加认真备课,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另一方面,良好 的课堂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被热烈的课堂气氛所感染,受教师屎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授课艺术所吸引,为教师幽默风趣的谈吐、优雅的气质所倾倒。并在课堂上切身感受到知识的奥妙和无穷的力量,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求科学的热情。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气氛既热烈紧张,又轻松团结,师生之间关系融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畅所欲言,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并掌握学生的基本状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良好的课堂氛围还可以让乐学型的学生保持对学习的持续兴趣,进一步挖掘潜力;苦学型和厌学型的学生不断感受到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

总之,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激发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从而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形成良性循环,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是课堂氛围的创设者与经营者,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正确发挥影响力,和学生一起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而努力。

语文课堂如何营造良好的氛围 篇12

一、讲究师生互动的形式, 努力营造民主平等、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充分发挥讨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促进学生智慧潜力的开发。

努力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勇于参与课堂教学, 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也是课堂教学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 使学生身心和谐展, 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每个教师都应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的权利, 树立学生观, 因学行教, 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 以渊博的知识激发学生, 以饱满的激情感染学生, 以精湛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 努力营造民主气氛, 实现民主对话、民主交流。在和谐的气氛中, 重塑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只有改善了师生关系, 才能打开学生情感的阀门, 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 调动其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气氛, 实现语文教学改革目标。

二、巧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 激发学生兴趣, 营造积极主动活跃的语文课堂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直接动力。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没有兴趣作保障, 是绝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气氛, 才能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参与合作等学习方式的改变。我们要以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 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之火, 以丰富的想象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运用多媒体,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尤其是语文课, 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要生动形象, 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 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 还要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抑扬顿挫的语调, 富有美感,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 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奕奕的眼神、有声的语言与无声的语言结合为主体语言, 声情并茂, “一石激起千重浪”, 波动学生的心弦, 引起学生的感性共鸣, 使学生与作者沟通感情, 引发学生的探求热情, 使学生“感知”、“求知”, 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中。尤其是多媒体在辅助教学的活动中, 通过图像、声音、动画、游戏等形式, 给予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新鲜的视听感受, 对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学生来说, 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在语文教学中, 如果能恰当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 就必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 通过创设情境,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开启学生兴趣阀门, 诱发学习兴趣,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多媒体在辅助教学的活动中, 通过图像、声音、动画、游戏等形式, 给予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新鲜的视听感受, 对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学生来说, 有极强的吸引力。在语文教学中, 恰当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 必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的办法, 并不仅限于用多媒体, 还有许多成功方法。总之, 通过创设情境,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开启学生的兴趣阀门, 诱发学习兴趣,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三、构建多元化的语文教学评价模式, 讲究语言评价艺术。

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 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评价不是教学目的, 而是一种教育学生积极向上的手段。评价的结果应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自我评价能力。

首先, 激励语言要具体化、细节化。对于学生的看法, 不能抽象地肯定“你答对了”、“你真行”、“好”之类。尤其具有独创性的见解, 大胆的质疑, 要敢于肯定、鼓励, 一定要指出好在哪里。

其次, 鼓励张扬个性。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课程评价理念, 评价的目的是教育、激励, 并促进学生的发展, 而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评价既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又为教师、为学校提高教学效率服务;评价是为被评价者不断提供动力、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 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 尊重和体现个性的差异, 以促进个体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 实现自身价值。学生个性不同, 在口语表达、朗读、作文中也会体现出来。珍视学生个性的闪光, 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张扬个性, 让学生挥洒自信, 在课堂上抬起头来, 勇敢地表现自我。

最后, 肯定要适度, 要指出努力的方向。也就是说, 不能盲目肯定、激励, 要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科学的正确的估计, 进而明确不足, 找出努力方向。在课堂教学中, 常会遇到答非所问的情况, 老师可以说:“这位同学虽然回答错了, 但提醒了大家应注意读题, 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讨论话题, 让我们同样感谢他。”胆小的同学发言了, 老师赞扬:“你真棒! 能有这么大的进步, 老师真为你感到高兴! 下次声音能大点吗? 让所有的人分享你的精彩发言。”……这样既增强了学生信心, 又找出了存在的问题。

总之,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中的点滴进步, 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也要巧妙地指出不足。只有这样, 才能既传授知识, 又激励学生积极思维, 营造热烈而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 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否融洽, 决定语文教学课堂气氛是否和谐。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能创设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情境, 能为教师顺利进行语文教学创造积极的条件, 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促使他们积极探究知识, 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上一篇:农村生物学教学下一篇:面积分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