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和谐氛围分析

2024-06-19

语文课堂和谐氛围分析(精选10篇)

语文课堂和谐氛围分析 篇1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 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柏拉图认为协调就是美, 反之就是不美。“和谐”是一种美, 是民主、平等、安全的心理境界, 是人人有话可说、言无不尽, 人人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人人求同存异、和勉共进的教学境界。在和谐的气氛里, 人人如在夏日里饮过甘露醴泉, 全身心轻松舒畅, 神清气爽。审美心理学认为, 美的感受越深, 内心越快乐, 越容易接受外来事物。因此,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必须转变观念, 努力创设和谐、民主的环境, 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 欣赏语文的美。和谐的语文课堂追求的应是师与生、人与文、导与放、思与悟等方面的平衡、统一, 打造一种自然、开放、创新的语文课堂。这样的课堂, 才能充分发挥育人的作用, 培养高素质的学生。

一、建立亲和、融洽的师生关系, 创设和谐的语文教学环境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创共生的过程, 师生同属于课程的构成因素。教师应与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 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促进者, 新课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不但要结合自己的学识大胆地表明自己独到的见解, 还要给学生提供充分活动的舞台, 使语文教学变得开放、多元、创新, 充满活力。现代阅读观也认为: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 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 构建平等的教学平台, 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 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 对权威、尊严的威胁, 应以自然的坦率代替做作的尊严, 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 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善于利用教材, 创设教学环境, 以自己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 指导学生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情感与课文交融在一起, 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 受到审美教育, 受到人伦情怀的熏陶, 与作者、教师同悲同喜、同歌同泣, 从而实现作者情、师生情的和谐共振, 在美与智的融合中形成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寻求和谐、生成、开放的课堂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和谐、民主课堂的构建首先要注意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设计要立足于实际, 从学生真实的问题和经验出发, 而不是从教材或从教师假想的问题和经验出发。因此, 关键在于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矛盾, 从而引发有效学习活动, 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思。构建和谐课堂要求学生也参与到教学设计当中, 学生作为和谐课堂教学设计的主体, 有权对教学设计提出自己的见解, 学生也应在教学设计中受到应有的尊重。

此外, 在教学设计上要做到动态设计。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设计以书本知识为本, 从教师的主观判断或教学经验出发, 侧重于教学活动程序的选择、教学方法的确定等, 教学活动只能依据预设的程序依次展开, 教学陷于呆板化和模式化的境地, 师生的创造力得不到有效的发挥。打造小学语文和谐课堂要求教学设计要从传统的静态设计转向动态设计, 教师只有在教学情境中及时对教学进行感知、操作和调整, 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体知识的生成与发展, 才能真正使和谐课堂的基本理念得到落实。

三、实践和谐多元的教学方法和过程

语文教学方法和过程应该是一个多样统一的和谐整体。教学内容决定着很多差异性的存在, 也决定了在实际教学中不可能总是依靠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教学因素的多样性, 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开展教学活动不可能一堂课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 往往需要几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比如, 小组合作法、自学法、讲授法、质疑法、练习法、讨论法等多种教法的综合运用。当然,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必须表现为协调一致才具有实际意义。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得”与“习得”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过程。“学得”重课内、主要面对教材世界, 以“指导”“训练”的方式, 有计划、步骤地培养学生学习技能。把学生“习得”延伸, 面对生活世界, 以“感悟”“积淀”的方式, 在更广范围里去感知美、发现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语文学习过程是通过学生联系自身生活进行感悟, 让大语文观念深入人心, 注重语文和人生的关系。

四、倡导和谐、积极、合作、共享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堂应该是活跃的思想交流场所, 是表达和表现自己的场所。善于让别人理解自己, 也善于理解别人, 善于帮助别人, 也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 既是未来融入社会的需要, 也是成长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 就是一种快乐, 一种美的享受。合作学习作为一个新型的学习方式, 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 就是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 它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 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 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当然, 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 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 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 看起来非常热闹, 实际学生交流得怎样?这时老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 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 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在学习中合作和共享, 是学习心理的一种需要, 如能得到满足, 将使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愉悦、甜美。

平等、合作、流畅、丰富, 是语文课堂教学和谐美的主旋律。我们不可能每堂课都做好, 但是, 如果我们不仅把它们看作是一种教育理念, 还当作是一种美的境界的追求, 一定能逐步地做得更好, 身心陶醉于其间。要真正实现语文课堂的和谐、民主教学, 教师只有不断致力于语文教学的探索, 才能推动语文教学活动更加顺利健康地发展, 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语文课堂氛围如何营造轻松和谐 篇2

关键词:语文课堂;氛围;激趣

一、宽松和谐激趣法

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营造宽松和 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师生 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 合作,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 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活 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进入 语文学习,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

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 关系,并将在师生沟通时起到重要作用。同一问题,由 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素养、心理状况等等的不 同,得出的答案可能是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的,这 就是创造力的表现,也正是我们要悉心呵护和着 意培养的。教师要放下唯师是从的尊严,尊重学生 的人格和个性,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教学相长的 师生关系,多给学生展开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多给 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和自由;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营造方法

学生与众不同 的想法,特别是与老师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敢于 不屈从于教师,不迷信于权威,不盲从于教材,敢说“我认为”。学生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 间,尽情地自由参与自由表达,往往能产生一种宽松、新奇、愉悦的心理体验,学习兴趣高涨,从而诱 发潜在的创造智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展现语文 课堂的无限活力。

二、赞扬欣赏激趣法

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老 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 自己、肯定自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清代学者 颜元也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这都是 讲赞扬欣赏的激励效用。 赞赏是廉价的,也是无价的。同学的掌声,老 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 源泉。课堂上笔者采用多种表扬方式:或用赞许的 口吻——“你说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 象力真丰富!”;或用亲切的动作——拍拍肩膀,轻 轻一点头,微微一笑?6?8?6?8每节课笔者尽量多赞赏 学生,不光赞赏一个两个,而是赞赏一群一批,甚 至全班;不是虚伪的应付的,而是真真切切实实在 在的。有了赞赏这一“添加剂”,学生在学习中就能 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课堂气氛活 跃,学习效果好。可以说,赞赏出创造力,赞赏出学 习兴趣,赞赏出进步的学生,赞赏出有特点的学 生。通过赞赏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 激发了创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养成 起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赏识学生对知识的 掌握及能力的提高,又要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及 方法上的优良行为,还要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 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 教育工作者:“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 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三、认真倾听激趣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是老师掌握着“话语霸 权”,学生只能当作一个个容器,等着老师往里灌 东西,可结果,园丁的辛勤,往往扼杀了学生的天 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变成 了统一模式铸造的标准件。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多 倾听学生的发言。笔者认为,学生“讲”教师‘听”。 有三大好处:一是通过“听”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 解学生。笔者通过“听”常常被学生天马行空的想 象力、独到深刻的见解、幽默睿智的语言所折服。 二是通过“听”可以真正使教师领悟“教学相长”的 真谛。三是通过学生“讲”教师“听”,可以锻炼学 生。学生越说越会说,越说越想说,越说越自信,课 堂成了他们发挥的舞台,这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 兴趣,焕发出课堂的活力。世界 教科文组织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 不会学习的人。而这种学生多讲、老师多昕的教学 模式正是“授之与渔”“操练捕鱼”的有效途径。在 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是学生做主角,极大地调动 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兴趣,使学生的学习 状态保持活跃和热烈,使语文课堂呈现无穷的活 力与魅力。

四、平等评学激趣法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 具有最高裁定权,却忽视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实 质上也漠视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一种表现,尤其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营造方法

当学生的自觉意识得到高度强化,内在的进取热情已得到激发,教师就可以把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权交还给他们,激发其活跃的主体意识,感受班集 体内平等、和谐、信赖的自由氛围。. 笔者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经常把诸如抄写默写背诵等客观作业交给学生自检瓦评,取长补 短。学生在评改时,既能感受到老师的信任,也感 受到当一回老师的快乐,还把知识又复习了一遍, 一举三得。 作文评改是语文教师的重荷,而往往教师批得辛辛苦苦,学生一看了之,真正的高耗低效。对 于作文的评改,笔者经常“放纵”,具体的做法为:将本次作文评分标准板书在黑板上,先由学生独 立评改一篇作文,要求有勾画有旁批有总评有分 数并有签名,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补充,目的是 多多学习他人的作文写法及评法,最后由各组推荐出一两篇优秀作文或评文,借助实物投影仪师 生一起复评,选出最佳作文或评文。当热烈真诚的 掌声伴着笑声在教室里回荡,所有同学都陶醉在 这严肃又活泼、平等与信任的气氛中,眼神中闪烁着主动参与评改的自豪感。这样不仅让笔者从繁 重的作文评改中解脱出来,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 写作兴趣,让以往死气沉沉的作文评讲课变得活 力四射,每周六的作文评讲课也成了同学们的周末礼物——开心一刻,收获无限。

语文课堂和谐氛围分析 篇3

语文课上创设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多种方式:教学中补充作者身世、交代写作背景、教师精彩的范读、精心组织优美的教学语言、运用充满情感的语调、面带微笑让人如沐春风……总之, 一切能形成和谐氛围的方法都可以运用。

一、与时俱进, 更新观念

曾经的课堂教学中, 我们会看到这样的场景:老师在前面讲得津津有味, 学生在下面却听得昏昏欲睡。新课程标准的颁布, 教师的教学观念要主动更新, 应充分领会到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着它的教学过程既要教书还要育人, 明确我们的教育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是主体。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读书、思考、感悟,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还要为学生的自主认识和发展创造各种有利条件。

教师的观念与时俱进, 才会从主观上寻求创设体现师生和谐关系的语文课堂的方法, 才能使语文教学在良好氛围中进行。我们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 灵活的课堂, 精彩的课堂。

二、精心预设, 注重生成

叶澜教授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 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地展开学习, 而是要求教师有教学方案的设计, 并在教学方案中预先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 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教师在备课时要广泛深入地钻研教材, 在明确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 对新授知识要前后贯通。还要备学生, 要对过程多做假设, 多模拟一些情境, 多考虑一些可能发生的情况。还要备教法, 要施行分层教学, 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只有精心预设了, 教师在课堂上才能从容不迫地面对学生, 胸有成竹地与学生进行对话, 也才有可能收获更多未曾预约的精彩。

课堂上如果生成了一些事先没有预设到的,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将问题解决, 这不但能使教学过程流畅, 还能提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而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必须用生动的教学语言恰如其分地引导和启发学生,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身的教学愉悦感, 提升教学效果。

三、真诚沟通, 营造和谐

卡耐基说:“人类的性情中最强烈的是渴望受人认同的情绪。”教师应真心欣赏学生, 及时肯定, 营造师生和谐的心境。尤其是对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 教师更要多鼓励关怀。

师生间用真诚、信赖建立的情感是创设和谐课堂氛围的金钥匙。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就要求教师心里装着学生, 蹲下来和学生近距离接触, 和学生交朋友。学习上要一视同仁, 不偏爱优生, 不放弃差生。课堂上, 教师要善于跟学生交流, 学生想发言并跃跃欲试时, 马上给他送去信任和鼓励的目光;学生开小差时, 用无声的动作、善意的笑容提醒他, 让他心领神会。当师生情感相通时, 我们的课堂将会产生强大的共振效应。当学生盼望着教师走进课堂, 用情感在课堂上与老师交流, 这样的课堂怎么会不和谐呢?

四、意识培养, 追求和谐

据心理学家认可的数据表明:学生上课时, 专注地听老师讲解, 不作笔记, 也不作回答, 教者传出的信息有百分之五十左右可以被学生吸收;倘若学生边听边记边思考回答, 被吸收的有效信息可达百分之七十左右。上课时,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引导学生像海绵一样主动去吸收知识, 改变凡事等老师讲的习惯;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自己发现问题, 自己寻求答案。

平时的教学中,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说, 乐于说, 笔者经常将问题分解给不同层次的学生, 以鼓励为主, 消除学生怕答错题而挨批评的心理障碍, 让大多数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遇到不同意见时, 鼓励学生争论, 培养其努力阐述自己观点, 采纳他人正确意见的良好风气。时间一长, 不仅培养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 更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 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也在积极竞争的课堂气氛中提高了。

五、借助课外, 丰富课内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 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发展个性、展现才能。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比如在教学初一第一单元时笔者组织了整个年级的手抄报比赛, 并把优秀的作品在学校橱窗张贴, 极大地激发了初一新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春日融融的日子里, 将作文课堂移到室外, 让学生在校园里寻找春天的踪迹, 细心观察后所写的文章质量明显提升……一系列的活动, 让学生感觉语文课上起来还是很轻松、很愉快的, 他们就愿意上, 喜欢上, 对于自己喜欢的课和喜欢的老师, 课堂上怎么还会出现不和谐的音符呢?

成功的语文教师要善于创设积极主动、美好和谐的课堂氛围, 去“唤醒沉睡的潜能, 开启幽闭的心智, 放飞囚禁的情愫”, 把学生的思想真正呈现出来, 使师生能共同获得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这样, 我们的教学便会取得更大的成效, 学生也会快乐成长成才。

语文课堂和谐氛围分析 篇4

一、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因此,教师就要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新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是学科对象的主动、自觉的求知者和探索者。教学中我们应该提倡“童言无忌”,提倡学生“思维无禁区”,让学生畅想欲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创设宽松和谐平等民主氛围,让学生想象驰骋,感情激荡,思路纵横,乃至异想天开,自然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引发创造的潜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大胆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发言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其次,精心设计好导语。一堂课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一席好的导语尤为关键。据说魏书生上课前,先让学生猜一猜今天上哪篇课文,为的是激发一下学生兴趣。

二、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营造教学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旧观念,摆脱权威者与控制者的角色,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与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教学中来,建立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保护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和自尊。每一节课中,教师都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强、好胜、不甘落后、自尊的心理特点,激励他们进步,特别是对少数有不同程度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倍加关注,让他们在宽松、民主的交流气氛中逐步成长起来。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信心。学生的独创见解,哪怕是不尽完美、甚至是微不足道的见解,教师都要给予应有的肯定,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在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点拨、启迪,并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温和的表情、宽容的态度来调控评价过程,使学生从中受到鼓舞,并经常用“对”“很好”“精彩”“聪明”“能干”“勇敢”等激励性语言来适时肯定和表扬学生在学习中的成功与进步,将暗含鼓励、期待的信息微妙地传递给学生,使他们以愉快、高涨的情绪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去,去点燃他们创新的火花。这种宽松、民主的交流气氛,不但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健康人格心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敢于思考,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使学生在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健康的人格心理,并且在学习全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势态。

三、课堂语言趣味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语言的趣味性是语文教师语言艺术的展示,折射出语文教师的学识水平与人格魅力。趣味性语言好比做菜放盐。枯燥生硬的语言如同一道忘却放盐的菜,不管其价值多昂贵,营养多丰富,却是淡而无味,味同嚼蜡。一节课40分钟,对于生性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是难耐的。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只有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的呆板和枯燥,让学生在无聊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乐趣。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和语言挖掘能力,只有生动形象、简洁准确、通俗易懂的语言,才能吸引学生,引起他们的兴趣。知识讲述得成功与否,并不在于教师讲的有多么高深,有多么华美,而是看如何将复杂的东西变得通俗易懂,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只有在知识通俗易懂的前提下,才能进一步让课堂具有趣味性。

四、倡导合作

(一)注重引导学生主体参与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认为:活动是人的特性,自由自在的活动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由此可知:活动是主体性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的主体性是在具体的中生成和发展的。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组织一系列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和主体发展的活动。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我矫正,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创设问题情境,允许学生标新立异等等。通过吸引学生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合作。

(二)关注学习中的有效互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所强调的交流,是基于有效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一方面,实现有效互动与学习、探究的情境密切相关。如果师生处于具有较强的思考性、思想性、趣味性或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语文学习情境之中,学生、教师、教材三者之间的交流就更容易产生碰撞,产生思维的火花,实现有效互动。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创设这种情境。另一方面,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有效互动要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判断和交流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同时,给予学生适当的拔,引导学生反思,从与别人的交流中学会多侧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为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与情绪。这样,学生才能主动认真地去参与,去探索知识的奥妙,体验成功的快乐,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乐之者”。

语文课堂和谐氛围分析 篇5

那么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 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 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做他们真诚的朋友。尤其是对高三的学生来说, 在刚开学时就要了解和亲近他们, 在感情上获得他们的认同, 这是为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重要环节。因为此时他们刚刚进入高三, 面临人生的第一次重大的考验, 在面对即将来临的高考时, 因为担心高一、高二时没有打好基础, 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心境沉重, 情感上也就特别容易孤独。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关心他们, 主动亲近他们, 就能很好地进行有效沟通,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为后来营造良好的、和谐的课堂氛围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也就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做情感铺垫。同时教师还要尽力促进班内同学之间的友谊, 使之尽快找到自己的学习合作伙伴, 使彼此成为各自的新朋友, 这样也就促成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双融洽关系的形成。之所以把这种双融洽关系放在首要位置是因为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看, 如果要使课堂气氛积极向上, 那么学生的情绪状态就要在可控的亢奋中, 也就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心理氛围相融洽, 这样才能形成整体的心理效果, 使师生之间的教与学形成合力, 从而促成高效课堂的形成。

其次, 教师的亲和力是营造和谐课堂的催化剂。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和蔼可亲的教学态度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在走进课堂前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然后充满微笑地去授课, 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 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 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 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自然交流, 而不是那种矫揉造作的、虚假的、职业性的僵化表情。学生在教师洋溢着微笑的课堂氛围中, 就会感到教师的平易近人、可亲可敬。这样自然也就有利于和谐课堂的形成。相反, 如果教师在授课时, 总是板着面孔, 处处想着在学生面前体现“师道尊严”的感觉, 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了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 也就无形中在师生之间形成了一堵墙, 会与有些同学产生情感上的隔膜, 这是课堂教学效果的负能量。其实, 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 而是来自于教师的学问、修养、态度及人格。因此, 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去快乐地、自主地追求知识, 那就要务必使自己走进教室时脸带春风般的微笑, 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再次, 创设有层次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自由的讨论。和谐的课堂气氛并非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古井深潭、微波不兴。相反它是一种和谐共鸣, 是一种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和平共处, 是真正的教学相长。要形成这样一种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平等的争鸣形式, 教师完全有必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 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结合每堂课的具体内容, 以过程与方法为主线, 然后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渗透在其中, 设计出有梯度的问题系列, 引导学生大胆积极地讨论,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促使活跃课堂形式的形成。可能有人会担心这样会使课堂秩序混乱失控。其实大可不必如此, 只要教师有充分的准备, 同时又能有包容之心和民主之风, 用宽容和真诚去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学习问题或学生间彼此的争论现象, 那么就能从容自如。做到既严肃又亲切, 从而使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活泼。当然, 这种围绕能力的目标、情感态度的目标的教学, 不是某一节课所设计的问题就能解决的, 这需要在每一节课中反复地、有机地渗透。现在常见的问题是, 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忽略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此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确立符合学生实际的明确目标, 精心设计出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问题, 使之在学习过程中能感受到收获的愉悦, 这样课堂气氛也就自然和谐起来, 教学效率也就得到会有效提升。

总之, 高效语文课堂的形成及其效果的产生, 需要把和谐课堂的教学渗透到整个教育过程中去, 非一朝一夕之功, 需要长久的坚持不懈。另外, 其因素可以说是涉及到语文教学的所有要素, 因此它是绝非这篇短文所能完成的大课题, 况且由于本人的学识有限, 不可能穷其所因得出其果。如果本文能对方家起抛砖引玉之效即是我莫大的心愿。

摘要:营造好了和谐的语文课堂气氛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才能在课堂教学中,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积极性, 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和谐,课堂氛围,高效,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罗杰斯.学习的自由[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 1984.

[2]汪安圣等.认知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3]欧阳芬.影响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8.

营造和谐氛围 打造和谐课堂 篇6

一、准备别样的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是向别人展示自己的一个重要手段, 自我介绍好不好, 有无新意, 直接关系到你给别人第一印象的好坏及以后交往的顺利与否。学生刚刚从初中升入高中, 对新的环境、新的教师、新的同学都充满了好奇, 都想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解, 和同学进行讨论, 听已毕业的师哥师姐, 在高年级学生处打听。总之, 他们极力想认识新的教师。作为教师, 我们要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特点, 用具有学科特色的又不同于其他教师的自我介绍往往会吸引学生。第一节课有位教师是这样自我介绍的:先在黑板上书写化学方程式:A+B催化剂↓+↑+H2接着, 这位教师说在这个“化学反应”中, 沉淀代表着知识上的沉积, 气体代表着精神上的升华, 水代表着心灵的净化。我们每位学生就是其中的一种物质A或B.而我就是这个过程中的催化剂 (催化剂有正催化剂和负催化剂, 正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 可以缩短反应所需要的时间。负催化剂减慢反应速率, 如果没有特别说明, 一般情况下的催化剂是指正催化剂) , 希望在我们一起合作的过程中, 最好不要用特别说明的催化剂。为了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实现这个化学反应,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这种具有“化学特色”的自我介绍, 让学生感觉到化学的魅力, 让他们对化学充满好奇, 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也拉近了学生与化学学科间的距离, 创造了有利于师生情感沟通的课堂气氛, 也让学生感到了教师的智慧。

二、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由此看来,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极力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每个学生自身都有自己的优点, 等待教师去发现。教师只有和学生平等相处, 才能注意到学生身上的优点, 有些优点是学习方面的, 有些优点是生活方面的, 还有些待人处事方面的。只有我们教师用心去发现, 才能看到每个学生的可爱之处。当学生对某些问题理解不全面时, 教师要耐心地讲解, 毕竟“教学是慢的艺术”。同时不同的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只有我们在教学中认识到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结合教育教学的规律, 学生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尽可能做到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从而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相互信任的教学氛围。

三、运用生动幽默的课堂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中脑力劳动的效率。”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育方法, 因为语言不同, 就可能相差二十倍。”由此可见, 教师的语言在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化学教师在课堂上用生动幽默的“化学语言”教学或处理课堂上的“不和谐”的现象时, 学生都会容易接受, 更利于营造和谐氛围。如, 在教学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时, 一位教师是这样导入的:“在雨天, 可能有不少学生喜欢冒雨奔驰的那种刺激和淋雨漫步的浪漫。但在重庆, 同学们最好别去享受这种刺激和浪漫, 因为重庆下的是酸雨, 也就是说这里的雨水是一种酸。如果谁喜欢淋雨漫步的话, 就等于在用酸洗澡。那么酸雨是怎么产生的呢?有些什么危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这样贴近生活的导入让学生都活跃了, 并激发了他们学习这节内容的求知欲。在讲必修2中有机物苯这一课时, 我从凯库勒的梦引入, 凯库勒能够从梦中得到启发, 成功地提出重要的结构学说, 并不是偶然的, 这是由于他善于独立思考, 平时总是冥思苦想有关原子、分子的结构等问题, 才会梦其所思。最后, 我跟学生说一句:“看来人得会做梦啊。”学生将这一句话在校园内不断传播, 成为校园流行语, 课堂上如果有学生在睡觉, 我会说看来人得会做梦啊。难怪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曾说:“教育最主要的, 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四、建立合理的课堂评价机制

心理学认为, 人人都有渴求被肯定、被赞扬、被称颂的欲望。当学生进步时, 教师运用赞美之辞, 赞美学生的每一个优点与进步, 哪怕是不起眼的优点和进步。当学生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时, 教师需要仔细的观察和详细的调查之后共同找出问题, 努力帮助学生度过暂时的“难关”。在评价时, 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科学合理地运用各种评价方式。如, 在教学“盐类水解”这一节课时, 我积极引导学生, 让学生自己通过测不同盐溶液的PH来总结盐类水解的规律。总有部分学生的总结不太全面或不太合理, 这时我会采用延迟评价策略, 通过其他学生的总结, 让他们对自己的结论不断修改, 最终得到合理的结论。无论采用哪种评价, 总体的评价原则是鼓励学生的信心, 激发学生的潜能, 让学生在评价中客观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取长补短, 力争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另外,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给学生创造各种“表现”的机会, 让他们将自己最拿手的“戏”展现出来。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想通过展示自己的优势来赢得同伴的尊重和欣赏, 尤其是处于高中时期的学生, 这种内在的表现更加强烈。教师一定要读懂学生, 千方百计地给学生提供机会。

总之, 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运用各种教学策略营造和谐氛围, 打造和谐课堂, 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

摘要:和谐课堂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追求。通过研究发现,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要积极地去追求,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去营造和谐氛围, 就可以打造和谐课堂, 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

创设课堂幽默营造和谐氛围 篇7

1 物理教学幽默的作用

1.1 幽默易懂易物理教学

幽默来源于学生熟悉的, 已有的知识经验、谚语、成语、生活常识或其它科学知识。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幽默语言, 可把抽象难理解的知识与学生易理解、感性化的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往往使人在笑声中就领悟了某个观点, 懂得了某种道理。因而,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一些高雅的幽默, 使教学难点通俗易懂, 让学生在张嘴大笑之余细细咀嚼、品味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如我在讲授”伏安法测电阻”时, 测量大电阻时采用电流表内接法, 测量值偏大;测量小电阻时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测量值偏小时, 我总结为:大 (电阻) 内 (接) 偏高手, 小 (电阻) 老外 (接) , 学生在“哈哈”的笑声中掌握了知识。事实证明, 课堂幽默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更能增强教师的亲和力。

1.2 幽默机智开启学生心智

含蓄而深刻的教学幽默蕴涵着潜在的信息, 耐人寻味, 能引导学生去积极思维, 有助于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 从而开启学生心智, 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知识内化, 也能培养学生的幽默感。因为幽默需要睿智和灵气, 幽默总是和睿智紧密相连;教学的幽默常常能体现教师的教育机智, 特别是在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所表现出来的应变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幽默感、开启学生智慧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我在讲凸透镜成实像时, 像距与物距的变化、像与物大小变化时, 我是采用这样的方法要求学生记:“敌进我退, 敌退我进”, “物远像近像变小, 物近像远像变大”。这样既抓住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1.3 幽默有趣激发学习兴趣

成功的教学幽默使人精神振奋,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学起来心理愉悦, 主动积极, 丝毫不会觉得学习是负担。如我在讲授绪言课时, 不仅告诉学生什么是物理学, 而且让他们知道物理学是非常有趣和非常有用的, 我对学生说:现代人类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物理。如果没有物理, 人类将会是什么样的呢?生活中坐的轿车、飞机, 住的房子、使用的电器等等都与物理有关。如果没有它们——同学们将回到原始社会, 只能走路上学, 运送货物采用人背马驮, 神州飞船也不能飞向太空, 住的还是土坯房和窑洞, 只能点油灯读书等等, 学生被我生动幽默的话语感染, 精神振奋, 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4 幽默纠错, 融洽师生关系

诙谐幽默是一种特殊的人生态度, 表现出客体的温和与宽厚。一个幽默风趣的人, 一般都乐观、开朗, 遇事比较豁达、大度;而心胸狭隘、锱铢必计的人不可能幽默, 心理阴暗、剑拔弩张的人产生不了幽默。人与人之间有了幽默, 感情就容易沟通, 关系也就更融洽。教学幽默折射出教师的宽容与大度, 折射着教师的善良、有好。从这个意义上看, 教学幽默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当课堂教学中出现一些尴尬和不愉快的场面时, 教师宽容大度地一默, 会让尴尬和不愉快尽早过去, 保证和不愉快的场面, 教师动辄严厉批评, 这无疑会在师生之间形成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对于课堂上的违纪事件, 电闪雷鸣式的批评或许有效, 但学生最乐意接受的还是老师幽默式的批评。如有一天, 天气很冷, 温度极低, 教室里传来学生吵闹的声音, 我快步走到教室, 一个学生将一盆水泼向另一个学生, 这一幕被我看到了。我说:“刚才天宫怒吼, 定会大雨倾盆”。我这一说, 同学们哄堂大笑, 接着该生回到宿舍换了衣服, 课后他两主动承认了错误, 从此后两同学再也不违纪, 而且努力学习, 进步也很快。这样处理既含蓄地批评了违纪的同学, 还不失时机地教了一个成语。

1.5 幽默生效, 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活动是一个紧张的脑力劳动过程, 自始至终要求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但如果教学太枯燥, 学生往往会出现思维迟钝、情绪低落的现象。因此, 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活跃课堂气氛。如有一次上课时, 学生趴着好像要睡觉, 我就这样说:“你们学习压力大, 把人都压倒在桌子上了。”教学幽默具有快捷的弥漫性和情绪感染力, 因而能有效地激活课堂气氛, 而不会成为死水一潭。我们相信, 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可消除学生疲劳、引发学生思考、陶冶学生情感、美化学生心灵, 并让物理课堂妙趣横生。

2 把握物理教学幽默的原则

面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制造一些可令人轻松的幽默。需要指出的是, 教学幽默作为一种课堂教学艺术, 并非随心所欲地制造笑声, 而是要把握个度。幽默要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离题万里不仅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 还将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幽默要尊重学生, 不得有讽刺意味, 那些低级、庸俗的搞笑只会折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而且由于教师的“言传身教”, 会使不少学生沾染上不良语言习惯, 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3 物理教学幽默的常用方法

我们要重视语言艺术, 学会打造物理课堂教学幽默的方法。

3.1 应用谐音

谐音就是利用汉语同音的条件, 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 产生辞趣。谐音构词能让语言诙谐、幽默, 充满活力,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更容易让人记住。如学习电阻时, 老师问学生:“随知道什么是电阻, 什么是电源?”一个学生回答道:“店主 (电阻) 就是商店的老板, 店员 (电源) 就是商店的伙计。”

3.2 巧用移用

移用就是将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 临时拿来描述乙事物。就是故意对词互乱搭配, 以造成不协调。这种修辞上的“张冠李戴”, 幽默之余常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如在课堂上提问的时候, 学生一时回答不上来, 课堂气氛也较紧张, 我就说:“电路不通, 短路了”。在学生的笑声中缓和了气氛。

3.3 巧用修辞

巧用比喻、拟人、夸张、反语、双关等手法, 常常能创造幽默意境。如恰当地应用比喻, 能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具有一“喻”道破“天机”的神奇功效。如课堂上两名学生在打瞌睡, 于是, 我故意揉揉眼睛说:“春风吹得君入睡, 直把教室当寝室。”

3.4 应用反语

反语即说反话, 要求是声东击西, “睁着眼睛说瞎话”, 把真话往反里说, 把反话说绝, 说得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形。如上课时, 有一个学生睁着眼睛睡着了, 我说:“这样可以防小偷。”3.5自我嘲讽有意调侃

自我嘲讽就是教师通过极度夸张的手法来嘲讽自己的某种缺点, 在学生面前主动贬低以体现教师心灵的豁达与纯净, 并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课堂上当发现气氛较沉闷时, 教师也可以根据当时的教学情况, 有意调侃两句。有一天一美女在公交车上, 由于突然刹车, 美女被后面的年轻人撞倒。美女气呼呼地说:“什么德行?”年轻人笑着说:“这不是德行, 是惯性。”几句幽默便使课堂气氛轻松起来, 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 后面的授课便如顺水行舟。

当然, 运用自我嘲讽这一技巧时也要注意一点, 就是对自己的缺点要尽量说得玄乎一点, 要有显而易见的虚幻感, 荒谬感, 如果说得太实, 难免起不到幽默的效果, 而造成对自己的伤害。

总之,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学会创设课堂教学幽默, 营造和谐氛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艺术, 让幽默走进课堂, 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活跃课堂氛围, 碰撞智慧的火花, 提高课堂效率。

摘要: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学会创设课堂教学幽默, 营造和谐氛围。本文通过教学实例说明幽默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并阐述了物理教学中幽默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物理教学,语言,幽默

参考文献

[1]孙宇宏。浅谈幽默教学【J】吉林华侨外国学院学报, 2008 (1) .

营造和谐氛围打造高效课堂 篇8

让·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十分重要, 营造一种特殊的教学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这种学习兴趣又能反过来作用于教学氛围, 使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那么, 数学教学氛围的营造策略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展开呢?下面, 笔者就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 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精彩的导入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的前提

俗话说:“好戏看开头。”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 好的导入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开拓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使学生体味思维兴趣, 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恰当的导入, 能很快拨动学生的心弦, 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教学氛围中, 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开辟道路。而不当的导语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或将学生引入旁枝末节的问题中, 以至无法在限定的课时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由此可见, 进行数学课开课导语的技巧探讨, 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是很有意义的。

二、创设情境, 营造积极参与氛围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 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这样便能使学生自主地调动出内部的东西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 从而对问题深入地理解。

1. 创设生活情境, 给学生体验的空间。

情境创设要有“生活味”, 更要有“数学味”, 要紧扣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设计。

2. 创设故事情境, 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数学情境创设必须要有吸引力, 不只在于形式的新颖, 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外在手段所引起的兴趣, 要深化为内在的发展需要, 即学生对数学学习本身产生兴趣。

3. 创设操作情境, 给学生动手的空间。

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充满着观察、分析、操作、模拟、推断、迁移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举动。教师要积极创设操作情境, 让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在操作活动中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 从而获得基础的数学知识和基本的数学技能。

三、巧妙点拨提问, 活跃课堂氛围

思维始于疑问和好奇, 而疑问和好奇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教师善于激疑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 教师要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认知矛盾”, 产生问题, 使学生进入“心欲言而不能”的“问题”境界, 这样学生的探究意识就会孕育而生。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 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 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特别是数学教学, 往往就是在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中完成的。许多问题单靠平铺直叙或一味说教是难以引起学生兴趣的, 但一经提问, 促使学生讨论, 课堂气氛便活跃起来了。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确实存在于教材或教学的实际中, 问题要提得不宽不窄、不大不小、不深不浅, 使学生运用70%的已知, 经过认真思考或热烈争论获得30%的新知, 这才是最佳效果。

四、主张课外延伸, 拓宽氛围空间

教师要学会突破狭小的课堂空间, 把学生的视野引向万花筒般的大千世界。

第一, 把生活引进课堂。数学教学要缩小课堂与生活的距离, 让源头活水流进课堂, 滋润教学的田园, 让数学更贴近学生生活。

第二,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 自编数学小报, 开办数学故事会, 进行课外制作等。

第三, 为学生的广泛学习提供课外场所。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数学问题, 不少学生却感受不到。让学生去参观访问一些企业, 看看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有利于解放学生的空间,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语文课堂和谐氛围分析 篇9

关键词:语文教学;导课方式;延时评价

在此,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两点看法。

一、精彩纷呈的引课能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一个出色的开头就会为整堂课奠定成功的基础。所以每堂课的引课不容小觑,精彩纷呈的引课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引课的方式多种多样,如:谈话激趣,我在教学《我最好的老师》一文时,我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进行谈话引导:我们中国的学生在世界各种竞赛中,笔试成绩往往名列前茅,可动手操作或实践能力却甘拜下风,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走进《我最好的老师》一文,看看他们的教学方式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就出现了,教师只需顺学而导。还有在教学《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时,我则采用故事导入,是说一个老和尚问一个小沙弥:“你进一步是死,退一步则亡,你该怎么做呢?”学生七嘴八舌谈看法。一个哲思故事搭建起师生交流的平台,一种平等的教学氛围产生了。

二、实时的延时评价也能营造宽松、良好的课堂氛围

所谓“延时评价”是指在孩子做出或说出一种想法之后,不急于对他的言行进行评价、做出结论,而是让他们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传统的及时评价看似在为学生指点迷津,实则会对学生的思维形成定势影响,而实时适度地灵活应用延时评价,会给学生留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集思广益,激发创造的灵感。如:在教学《画风》一文时,引导学生了解文中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让学生想想生活中还有那些事物体现风的存在?树叶动、蒲公英飞舞、柳条摇摆、花儿摇头、纸片飞舞……可见延时評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多项思维能力,还有利于创设宽松、和谐的民主课堂氛围,学生可以轻松自在地思考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因素很多,但至关重要的因素则是教师的引领作用。正如罗杰斯说的那样:“课堂气氛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奏效的气氛将首先取决于教师做了什么以及他怎么做。”

(作者单位 贵州省福泉市第三小学)

营造和谐自然的课堂氛围 篇10

我们要怎么改变当前的课堂氛围呢?这也同样是抛给教育事业的一个难题, 怎样才能改变教育环节的这一现状, 这也要求我们针对学生的心里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相关研究, 并对所有教师进行有效的交流, 使其能够在课堂学习上形成师生互动环节。在很长时间的实践过程中, 充分说明了在课堂的教学环节, 只有让老师和同学的关系相处融洽、老师要在完成规定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对其进行深度进行扩展、教学不枯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学环节的发展, 才能满足学生在课堂形成有效的互动机制, 以下我们将分出几点进行详细说明:

1 师生关系的和谐自然是课堂互动的基础

师生关系是教学中一对最重要的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条件。只有让老师和同学的关系相处融洽, 才能促使老师在课堂上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在众多师生中要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并不是相当容易的, 因为每个人在对每件事的认知程度的不同, 这也就导致了对每件事反映也是不同的, 从而形成不同的结果。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因为喜欢哪个老师, 从而喜欢学习其老师所教的课程, 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学习发生偏科。为人师表, 做老师就要像做家长一样, 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的给学生带来了相当深远的影响。所以, 综合上述, 我以为, 要搞好师生关系, 教师就要做到下面几个方面。

1.1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有位著名的教育学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 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他就是全球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这说的就是在教学方面, 教师对学生的情感, 就像种子需要肥沃的土地一样。全球知名的教育心里学家泷泽武久也用自己一生总结的很多实践经验证明:学生只要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那么对他所学的也就失去了思考、从而在心里上对其进行本能的排斥, 也就阻碍了对其进行相关的记忆。教师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个人感情, 关心学生学习的每一天, 对于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兴趣和爱好进行着重培养, 并加以鼓励激励, 充分挖掘出每个学生的才能, 使其在成才的路上不断的进行前进。在课堂上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 使课堂气氛能够变得活跃起来, 使学生在学习上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求知, 并渴望能够学到学好相关知识, 在课堂上能够积极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 使课堂不在处于沉闷的气氛当中。

1.2 教师既是学生的教育者, 又是学生的朋友

讲求民主平等的教育作风。从教育学中我们可以看出, 这一年龄的中学生有以下特点: (1) 自我意识增强、自主要求的增长和对教师及家长依赖性的矛盾; (2) 性意识的萌发、成熟和道德法制观念薄弱的矛盾; (3) 活动能量增大和认识发展水平不适应的矛盾; (4) 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经济未独立的矛盾。

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可以将自己进行幼稚化, 以达到能够和学生贴心交流为目的, 在语言和行动上进行学生化, 在教学所涉及到的互动环节要积极的加入到学生当中, 这样会使学生更加愿意与老师进行互动学习, 从而能大大的减轻因老师的身段对学生所造成的压力, 只要教师把自己的权威性隐藏起来, 达到适用有度, 这样就能在激情四溢的课堂氛围中, 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 提高教学质量。

2 高超的教材组合艺术是促进课堂互动的重要条件

高超的教材组合艺术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还能使其在学习中不感觉疲惫。在以前的教学环节的课堂教学上, 大多数老师只对教材上的基础知识进行讲解, 而没有进行组合式的引导学生趣味教学。要改变这种状况, 我认为, 首先就要对教材重新进行组合, 打破传统一贯制的“教参思路”, 引进“时代活水”, 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抓住课堂的“有效教学时刻”, 找准切入点, 使学生能从一定的已有的知识图式中唤起对新知识的渴望和探求, 从而有效地达到其自动、互动的目的。

2.1 丰富的教学手段是课堂互动的活水

历年来的高考和相关权威机构的调查均显示了学生在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的不足和匮乏, 针对此种现状, 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就成了当务之急, 而传统教学中师生面对面的讲授, 就显得更力不从心。教学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 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据此,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 积极互动, 共同发展的过程, 没有交住, 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已证明,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是他们吸收知识的唯一渠道。电脑、网络等各种媒体的普及和远程教育的发展, 正在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 如果这种模式一成不变, 对学生将会失去吸引力, 课堂教学将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由此可以看出, 只要找准了症结, 抓住了活水的源头, 同样可以使学生焕发出学习的热情, 而作为教师, 只有不断探索, 提高自己, 才能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不断“教学相长”, 才能“教好书、育好人”。

2.2 以学生为主体是课堂互动的核心

联合国21世纪专家委员会提出的四个要求, 即“学会生存, 学会学习, 学会生活, 学会交际。”为我们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提出了严峻的课题。倡导“以老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已是当务之急,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是实现和谐师生关系、达到课堂互动的直接手段。为此, 针对“旅游英语”的教学特点:课文难度不大, 语法知识不深, 我采取了下列教学方式:将课文中的单词讲解给学生, 提出问题, 写在黑板上, 给学生几分钟阅读课文, 找出问题答案, 然后, 几个小组讨论, 最后找学生回答问题, 这样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又能开启学生的思维, 培养了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还请学生到讲台上来, 分别扮演对话中的人物, 既对课文进一步巩固, 又锻炼了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总的来说, 要想改变当前教学环节的课堂沉闷问题, 就要对其实行从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 全面的对学生进行分析, 了解学生的兴趣, 采用学生喜欢的形式进行辅助教学, 在课堂上师生增进感情, 相处其乐融融, 使课堂能够改变以往的沉闷现状, 使其变得活跃起来。正确的对待教学环节上出现的相关问题, 了解学生心里, 尊重学生的人格, 运用新的形式教学方法, 采用新颖的方式进行辅助式的教学, 结合以上情况, 在教学课堂上营造出激情活跃的氛围, 使其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完成教学目的, 收到较好的教学成效。

摘要:自从改革初期以后,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 教育行业也进行了相应的大的改革, 各大职业学校从体制上到教学上都有着明显的进步。各大职业学校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 也存在相应的各种问题。本文作者将对职业学校现在存在的学生学习自主性不高, 教学方法呆板这一现状进行探讨, 并围绕着怎样才能增强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性, 以及怎样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上一篇:早熟品种下一篇:原因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