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堂氛围(共12篇)
教学课堂氛围 篇1
一、轻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前提条件
1、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
长期以来, 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和课堂教学, 学生一般不被允许发出信号, 他们要听从教师的指令, 允许做什么, 不允许做什么。在教学中, 教师更要求自己的行为和要求被学生接受和执行, 一旦遭到拒绝会倾向于用各种方式包括消极的方式达到目的。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地位难以得到保证, 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关系难以建立。
为了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 教师要转换其角色。在教学过程中, 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方活动, 要使之有效地进行, 就要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和依赖感尤其是学习上的信任感, 师生之间互相理解, 人际关系和谐。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旧思想,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热爱学生, 重视其内心的需要, 满足他们在特定年龄层需要被重视被肯定的愿望。
3、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只有建立起师生之间沟通的绿色通道, 才会有教与学之间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 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帮助者, 要吃透大纲、教材, 把握重点、难点,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 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 他们既是信息的发送者, 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与学生保持单向交往, 教学效果较差, 所以要把教师的“一言堂”改为“众言堂”。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 同时也允许学生之间的交往。当然最佳的交往模式是多方位的, 即从教师到学生, 从学生到教师, 从学生到学生, 从个体到群体, 从群体到个体, 从个体到个体, 从群体到群体等。小组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比较有利的模式, 但并不排斥其它活动形式。
二、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
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所抱的不同态度和不同体验。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较大影响, 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亲其师, 信其道”, 教师把对学生的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 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 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 这就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增添他们的勇气, 鼓起他们的自信。反之, 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 学生会由厌恶教师进而厌恶学习, 即使是难度不大或者很有趣味的教育内容, 也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缺乏情感交流和支持是当前师生互动中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这固然有外部客观环境, 如长期传统文化的影响, 但教师自身对积极情感支持作用的重视不够和不善于利用情感支持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整天忙于日常的教学, 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似乎成了一种奢侈的享受。曾有学生在贺卡中写道:“希望老师多笑, 多与我们交流。”教师要正确表露自己的情感, 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 通过以情感情, 以情染情, 优化学生的心境。教师不能把消极的情绪带进课堂, 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 都要尽力克制和调控, 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心态出现在课堂上, 那么学生也会以愉快、轻松自信的情绪听讲,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三、师生双方特别是教师在互动中保持关注也是构建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
现在由于我校和我所任的课的班级较多, 有时候为了完成教学进度, 我们往往会忽视一些基础很差的学生, 比如在叫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经常只会选基础好的学生, 因为这样会比较容易节省时间。而那些基础梢差的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被提问的机会, 长此以往, 他们会觉得自己不是课堂的主人, 而象一个被老师遗忘的旁观者。
对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 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关爱和鼓励, 多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课堂上多给他们开口的机会, 提高他们说英语的勇气。对因基础或是心理障碍造成口语表达较差的学生, 可以适当降低要求, 让他们从简单的英语习题说起, 由易到难;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应及时肯定和表扬, 使他们获得成就感, 产生上进的动力。
教师对一些学习上比较困难、从不或很少提问的学生, 要充分予以关注, 分析和了解其原因, 不能漠视和忽视。如果漠视这些后进生, 不仅会打击他们的主动性和进取心, 还会引起他们对老师的不满和对班级的排斥, 他们变得既不愿意与教师交流, 也不愿和别的同学交流。教育心理学认为, 学习后进生同样有进取心, 让他们获得某一种成功, 设法满足他们的成功欲, 不仅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 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 还可以激起他们对更大成功的追求, 并由此引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这种积极肯定的态度, 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 使学生减少胆怯心理, 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去。
制约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 但是在课堂教学中, 如果我们重视并善于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 那么就能充分发挥这一教学策略的有效作用, 就有利于我们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课堂氛围 篇2
作为教师总是不敢把课堂放给学生,总是怕学生脱离课堂胡侃八侃,于是就给学生穿上救生圈,并在指定的池塘里游泳,有时甚至想给学生再加上些东西。
要想让课堂上的氛围变得活泼,首先就让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没有预习学生就没有充足的底气,课堂上就无话可谈。同时,老师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老师不仅要吃透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做到深入浅出,还要利用好现代的多媒体教学。力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他们听、读、写、思。
教学课堂氛围 篇3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氛围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容易获得“低耗高效”的课堂教学综合效应。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生物教学如何调控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一、课前演讲,调控学科氛围
上课铃响后,学生的注意力往往还停留在课间的追逐、游戏和交谈中,这时,教师必须想办法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一堂课才能拉开成功的序幕。笔者经常在一堂课正式上课前三分钟内,按学生学号的先后顺序,让学生上台发表事前准备好的与生物学科相关的演讲。通过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营造了具有生物学科特点的浓厚氛围,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二、设置悬念,调控求知氛围
悬念在心理学上是指人们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实践证明,处于困惑中的人对答案的求知是最为强烈的。悬念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唤起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如在学习完《昆虫的内激素》后,老师特意引入这样一个故事: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他把一只雌天蚕蛾扣在一只沙笼中,并将沙笼放在一个被丛林包围着的黑屋里,尽管风啸雨骤,还是诱得40多只雄天蚕蛾穿过风雨前来相会。第二天夜晚,法布尔又在雌蛾周围喷洒了樟脑和汽油,仍未能阻止雄蛾的到来。他还特别发现有一种雄天蚕蛾,不管风吹雨打,总会从10千米外飞来寻找雌天蚕蛾。讲完故事后,教师有意识地设置悬念:雌天蚕娥靠什么“魅力”吸引雄天蚕蛾前来“友好访问”?它到底分泌出具有何种功能的物质?此物质在农业生产上有何应用?问题一提出,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一番思考、讨论后,学生纷纷举手,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三、扮演角色,调控互动氛围
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这也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比如学完遗传知识后,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约翰和大卫是一直在核电厂工作,约翰的儿子患有血友病,该病由位于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大卫的女儿患有侏需症,该病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约翰和大卫本人及其妻子、父母从未患过这种病,现在他们向法院上诉要求核电厂赔偿。请问:约翰和大卫两人中,谁胜诉的可能性较大?请说明理由。为解决好这个问题,老师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扮演原告约翰、原告大卫、被告核电厂和法官,然后请学生按各自扮演的角色先进行小组讨论,接着进行模拟法庭审理,先由原告、被告代表各自陈述理由,再由法官代表进行裁决。若对裁决不服,双方可继续上诉……
这样使学生在互动的愉悦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参与了教学活动,真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各抒己见,调控思辨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组织学生对学习内容展开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使学生的认知得到补充完善,不仅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他们的思辨能力。如在复习“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专题时,教师向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粮食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提高粮食产量是解决目前全世界粮食短缺,造福人类的大事。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如何提高温室中番薯的产量。问题一提出,学生便马上进入积极思考的状态中。学生讨论得十分热烈,提出了许多想法,通过思考辨别、补充完善,形成了各种可行的方案,将课堂教学气氛推到了高潮。
五、语言渲染,营造情感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自己强烈的情感感染学生,从而打开学生情感的门扉。如在学习“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课题时,教师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植被破坏带来的严重后果,接着让学生阅读课本并结合生活实际开展讨论,提高学生对森林在环境保护中重要作用的认识。然后教师展示一个动态画面,精心组织教学语言来调控教学氛围:“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人间景色多美妙,风调雨顺靠森林。由此可见,森林在保护和改善环境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大量进行植树造林,爱护校园中的一草一木,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如美好!”教师一番话使学生深受感染,引进强烈的共鸣。
营造教学氛围,共建高效课堂 篇4
一、共创师生和谐课堂
管建刚老师在《一线教师》这本书中写到“课堂,有节制的笑” 时,让我与之产生共鸣,管老师说“:课堂可以有笑声,应该有笑声, 但,这笑声,跟‘取笑’无关,跟‘嬉笑’无关,笑,应该是会心的笑,节制地笑,不是没完没了的笑,恨不得一堂课笑完拉倒的笑。”我希望课堂是有声音的课堂,鸦雀无声的以教师为独角戏的课堂已经过时了,课堂上发出的这些声音是学生心声的真实表达,会心一笑会让课堂学习气氛更加融洽,共创师生和谐课堂,从而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记得我在上《幸福在哪里》这一篇课文时,当我在采用疑问导入时,问道:“孩子们,你们觉得幸福是什么?”学生的答案精彩纷呈,其中几个经常上网的孩子一下子就想到那句:“幸福是猫吃鱼, 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我说:“这句话真有意思,你们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看法吗?”这时候,孩子的积极性更高了,有一个孩子是这么说的,他说:“幸福很简单,猫每天能吃鱼,狗每天能吃到喜欢的肉,是一件既简单又幸福的事,而奥特曼打大怪兽太吃力太累了,打小怪兽比较简单容易,所以幸福是简单而又快乐的。”这样的回答展现了孩子独特的活跃的思维能力,这样的回答也让学生会心一笑,这是一种赞美的语言,也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本堂课开了一个好头。
二、善于激励点燃学生
正如管老师所说的:“善于激励的老师,能够焕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于干枯中找到一汪清澈的泉涌;能够点燃起学生内在的精神火种,于困境中获得超越的勇气和力量;能够给学生心中镌刻入奔腾的蓝图,于失败中想见成功的喜悦和美好。”可见,激励在教学当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运用得好的话,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一线老师,激励学生是一种教育成效更显著的方式,当然要看学生是什么类型的,对于学困生,鼓励要多于批评。在本学期的学期末考试即将来临之际,我看到在复习阶段,这些学困生吃力的学习复习时,会出现头晕肚子痛等现象。我反思自己,平时对他们是否太苛刻严厉了点,对他们的要求是否过高了点,让这几个学困生对学习产生了恐惧心理。于是,我转变了方式,化批评为鼓励, 在考试前一天,我来到了班级那几个学困生旁边,一一对他们吩咐考试要注意的事项,同时鼓励他们如果能考到及格线上来,我就把网上买的奖品奖励给他们,这几个学困生是钉子户,但是老师的鼓励加上奖品的诱惑,学生立马打起精神来继续复习,我也期待能有奇迹的发生。到了考试成绩出来后,学生倪××竟然考了64分,这让我意想不到,学生接到成绩单的时候,眼眶也红了。于此也让我坚信,讲究教育策略,给点鼓励,学生也能更有信心地学习。
三、“玩”中求解,激发兴趣
创设激情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篇5
全
峰
随着现代知识体系的不断扩展和素质教育的大力普及,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更好的实施新课标,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深思的问题。这里我结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实践经验,谈几点初浅的认识。
一、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浓厚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以他们的学习兴趣为转移,当学生对某学科知识产生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由此可见,要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前提。
二、构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和谐课堂教学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融洽的师生情感可以调动师生双方的情绪,焕发教师“教”的激情和学生“学”的热情,营造出和谐的教学氛围。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就必须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创设民主与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在这样的教学环境里,学生消除了胆怯和依赖心理,他们便可以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己,使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当然,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越巩固。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焕发出课堂的生命力。做到师生互动,融为一体。
三、掌握课程理念,转变教学观念
现代教学论认为,所谓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地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会形成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新课程标准理念可以归纳成简要的36个字:“增强兴趣、自信----面向全体学生----起点低、目标实----探究之中发展----渗透德育、人文----科学评价导向。”例如在新教材上试验课时,要求先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试验兴趣,再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互相评价,最后小结。但是新课程为什么这样要求?这样要求有什么依据?有什么好处?怎样自觉变为教师的教学意识?这些更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新教材实验教学给学生时间去试验自己的新想法,留有出错耽误的时间,使学生有时间做沉思默想,还有时间用来相互讨论。这样使实验跟探究学习融合起来,不但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还使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兴趣和探究兴趣更持久,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表面上学生多花些时间,实际上有了学生参与,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四、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化学课程与许多学科相互渗透,内容复杂。基于此,对于各个层次的学生,应该如何恰当地选择、处理和传递教学信息,进行高效率、最优化地教学呢?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出发,活用教材,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1、精心设计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性高,能主动地投入学习。同时,由于所学问题的开放性,方法的多样性,结果的唯一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都能获得一份成功的乐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我在教“酸碱盐”时,结合一些生活小窍门设计教学情境:剖鱼时不小心弄破了鱼胆,如何除去鱼胆的苦味?再如:在教“合金”时问学生:古时宝剑“干将”“削铁如泥”果真如此吗?在教“活性炭”时问学生:你能找到一种使任何有毒气体都失去毒性的解毒剂吗?
2、引导学生联系实际
在教学中我结合课本的内容,联系生产实际,指导学生解决身边的问题。如在学活性炭时,我问学生:我市糖厂在制糖时,红糖是怎样变成白糖的?学生一听非常感兴趣。然后我告诉学生,工人们往红糖水里加一些物质,经过搅拌和过滤,可以得到无色的糖液,再减压蒸发水分,红糖就变成晶莹的白糖了,加入的是哪一种物质,起什么作用?
3、趣味引导式教学
化学中有许多原理比较深奥、难以理解,如果采用传统的直接讲授方法,学生必定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若在教学中讲述一些有趣的见闻、运用一些形象的比喻及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使深奥的理论浅显化、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必然也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讲物质由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时,我用就像建筑物是由砖和瓦砌成一样来比喻。在讲分子间有间隔时,我用等体积的黄豆和小米混合体积小于两体积之和来类比。
4、指导学生善于联想
联想出智慧。化学教学中要及时指导学生学会联想,善于联想,善于反思,这样,才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成果。例如,化学肥料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联想如何给甘蔗合理施肥。如讲到硬水的软化时,想到水壶为什么易起水垢;讲到浓硫酸的强腐蚀性时,想到皮肤沾了浓硫酸时,应该怎么处理。讲到二氧化碳的制法时,想到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还可以制取和收集哪些气体等。
5、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简化记忆。
比较是确定现实现象异同的一种思维过程。从比较中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突出矛盾的特殊性。比较又是概括的前提,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确定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把这些事物联合为一组进行概括。在教学中,应用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简化记忆。还可以编一些口诀帮助理解记忆。如化合价口诀。地壳中元素含量口诀:氧硅(养龟)铝铁钙(盖)等。
6、组织有效地复习。
(1)及时复习。教师要抓好新课前的复习提问。提问的目的首先是减少学生的遗忘,巩固学生的记忆,其次对新课扫平道路。学生平时不复习,临考前“开夜车”和“加班加点”是不符合记忆规律的。
(2)分散复习。教学中要利用一切机会抓好平时的复习、阶段复习、期末复习。(3)注意复习方法。复习要避免机械重复。每次复习都应给以新的信息,提出新的理解要求,激起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五、发挥化学学科课堂教学特色。
1、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强化实验课的教学对于培养创新型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的教学大纲中,实验教学内容设置体现出多验证、少创新、多定性、少定量等特点,因此实验过程中学生很少主动思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我在进行实验教学时,特别注重综合性的实验。力求满足学生实验技能全面培养的需要,适合学生能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这样,使学生对实验技术有了更深入的掌握。在确保实验效果的同时也提高了实验的复杂程度,强化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经过综合实验训练后,实验技能显著提高。
2、从现象到本质,逐步深入,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化学理论知识的获得,无不是在观察现象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才得到的。在教学过程中先预设实验现象,再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最后把理论知识完整的展现给学生,这样的效果较好。
3、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
针对化学课程内容抽象、繁琐的特点,传统的黑板式教学法已难以满足现代化学教学的需要。而多媒体教学能使难于理解的知识通过图象、图表、文字、数据与动画演示结合融为一体,直观地表现出来,能显著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1)利用多媒体,巧妙引入新课
万事开头难,一堂课也是这样的,如果教师能够在引课的时候吸引学生,那么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当我们感觉单纯凭借语言的描述很难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的时候,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手段,带领学生步入知识的海洋。
(3)应用多媒体演示实验现象,提高实验的可视性
如关于原子构成的内容,十分抽象,教师难以讲授清楚,而学生通过观看二维、三维的彩色图片,就可以轻易地理解有关的复杂问题。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实验以其真实性、直观性,给学生第一手感性材料,任何模拟、说明、比喻、描述,都必须在实验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由于以往的教学都是教师在前面演示,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看得清楚,若让学生轮流到前面观察又很浪费时间,为了提高演示效果,便于全体学生观察,我改用化学投影仪来配合完成上述实验过程。学生在屏幕上看到了一个放大了几十倍的实验……。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达到预期的目的。有的实验时间长,不易马上见到实验效果,如铁生锈的实验,若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时,需很长时间,不可取,如果改用多媒体计算机演示其实验过程,几分钟即可,这样变抽象的内容为直观现象,学生看得一清二楚,增强了演示效果。同时,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这种新颖的方法,能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注意,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4)运用多媒体省时、省力提高了学习效率.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化学教学,给学生带来了勃勃生机,它通过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方式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静为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确保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同步进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挖掘潜力,让多媒体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课堂教学氛围的构建 篇6
一、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的前提和条件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生成的前提和条件是建立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解除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霸主地位,由教师为本位转向以学生为本位,使师生之间的权威关系转变为以学生自控为主,教师协助、促进为辅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把“教”与“学”当作师生之间、朋友之间互动交往的过程,互相倾听。并且以平等的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展开讨论、对话、交流,在参与的过程中实施对学生学习的指导,让学生真正体会和感受到教师可亲、可敬,更可以信赖,从而提高学习热情。其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内心的发展要求,顺其自然,因势利导,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要把学生看作是探索知识、学习活动的主人,在主观上承认学生有聪慧的一面,独创的一面,探究的一面,不要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者,要善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悉心呵护学生的独立见解,允许学生说错、做错,以及异心天开的想法。绝不挖苦、讽刺、冷言低调对待说错、做错的学生,只有这样,学生的心理才感到安全,心情才舒畅,思维才不受约束,才能放开思维的闸门,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于求异和创新,不畏惧教师的权威,也才能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学习知识,创新知识。最后是教师要加大情感的投入,抛开不愉快的心情,面带微笑,精神饱满的走进课堂,走进学生。
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是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的关键和保障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应创设更多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因而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的关键和保障是建立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基础之上。
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学生是学习、发展和自我教育的主体,是教育教学最基本的最活跃的“细胞”,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研究教材的知识结构,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促进学生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其次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在“导”、“引”、“点 ”,当你站在讲台上,要时刻不忘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不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使学生望而生畏,要以平等对话、合作关系,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教学规律,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教师只能成为配角,教学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任何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既离不开学生,也离不开教师,因而在凸现学生主体的同时,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表情的变化,捕捉其思想动态,或“旁敲侧击”,或指点迷津,当鼓励时就鼓励,该讲解处就理直气壮地讲,尤其是学生未知领域,同时要为学生个性的彰显,思想的解放,营造充足的心理空间,让学生在多元解读中,洞察人生,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净化灵魂。
三、合理的教学方式、方法是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的途径和手段
教学课堂氛围 篇7
1 把握好讲课节奏,使学生处于最佳学习状态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适度的精神压力和焦虑情绪下学习效果最佳。教育和教学的艺术在于把握适宜的紧张度,过慢的讲课进度和语言节奏会使学生精神过于松弛,懒散倦怠,甚至昏昏欲睡;相反,讲课节奏过快,会使学生精神压力过大,情绪压抑,甚至丧失信心。因此,适合学生心理状态和能力水平的适度紧张的教学,是促使学生高效学习的前提。
2 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只有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引导学生思维,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适当加入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直观形象的媒体画面、生动活泼的课堂讨论、贴近生活的动手实践等,使整节课趣味盎然,轻松愉快。另外,要善于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要启发学生,但不要硬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学生,但不施加压力;指明学习途径,但不代替他们达成结论。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思维与教师同步,学生课堂气氛充满生机,课堂效率得到较大程度提升。
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一定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即在论证观点的过程中适当举些说服力强的例子,或引用一些数据,使学生从事实中得出结论。这样既促进了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避免学生因听不懂而产生厌学情绪。
3 多与学生交流,从情感上赢得学生的认同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会发现,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对于学者型的教师来说,和谐而又有深度的沟通,能较好地实现师生互动;对于平易近人型的教师,课堂气氛比较放松,学生发言积极踊跃;如果是幽默型的教师,则课堂欢声笑语一片,学生很容易把精力集中到课堂上。与此同时还有一些教师备课很充分,但并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师生之间不能形成良好互动,究其原因,首先是教师在情感上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同,因而教师的教学行为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也就达不到调节、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因此,学生只有在情感上接受了教师,教师才能把握住他们的情绪变化和特点,从而根据实际情况调节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4 提倡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自信心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基础。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质疑问难,既是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学习的生动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大力解放学生的头脑、嘴巴,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提出的问题没有太大价值,教师也应循循善诱,多一些鼓励,以激发他们大胆质疑问难的热情。
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课堂上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缓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压力,使他们经常从老师的赞赏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每个学生都渴望表现自己、期望他人尊重自己,克服了缺乏自信心这一心理障碍后,他们自然会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课堂气氛也就不知不觉地活跃起来。
教学课堂氛围 篇8
一、师生情绪的调整
首先,教师上课前,就要迅速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无论在课前教师的情绪处于喜怒哀乐何种状态,一旦上课的铃声响起,就要把一切不良的情绪抛到一边,代之以积极、饱满、平和的情绪进入角色,步入语文课堂。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一个声情并茂的好演员,根据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调整自己的情绪,借助自己的肢体、面部表情、语言的轻重缓急等,带领学生透过文字进入文本情境,恰如其分地领会文本的主旨内涵和感情。
其次,对学生情绪的调整。教师在平时与学生相处时,就要做到尊重学生,努力和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这样就可以消除学生因为害怕紧张而使整个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沉闷、拘谨。学生对老师越信任,就会越发想表现自己,越想得到老师的青睐,这样整个课堂氛围就会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学生在此过程中也会主动地获取更多的知识,培养更多的能力,进而大大提升教学的效率。此外,教师还要管理好课间十分钟,带领学生做适当的活动,避免学生之间发生冲突。以便上课时学生能迅速投入到学习的状态,而不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适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以便促进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品味快乐。
1. 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对学生进行诱导和启发,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要擅长在学生情绪发生微妙变化的瞬间,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设置问题情境。如教学《永生的眼睛》,我在课前用课件出示一幅简洁的风景画,请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待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后,我引导:“是啊,多美的画面啊!这么美的景色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说是用眼睛看到的。我再引导:“说得真好。我们能看到,盲女孩安静能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么?她是多么想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啊,你们能不能帮她想个办法让她看见这个美丽的世界呢?”这样层层设问,就让学生懂得,对眼角膜的了解不是老师的主观要求,而是学生实际生活的需要,是学习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兴致高涨地调动已有经验来解决当前的问题。
2. 多感官浸染。
(1)联想和想象。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描写自然风光的名篇佳作。然而,这些美好的事物,单凭由视觉观察到的文字和画面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大脑的想象和联想。比如教学杨万里的《小荷》一诗,我在带领学生品读文字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视觉上,眼前仿佛出现一幅栩栩如生的夏日小荷初露图,感受荷的形态美和色彩美;在嗅觉上,不如让学生深深呼吸,仿佛闻到荷花的清芬;在触觉上,让学生伸出手,仿佛感受到了荷叶的光滑,花瓣的细腻。此时学生感觉自己也变成了一枝头顶蜻蜓的荷花,在清池里摇曳多姿。
(2)多媒体呈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在讲授《圆明园的毁灭》时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比如:在讲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时,为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的布局结构,我用多媒体播放圆明园的空中俯瞰图和平面展示图,学生就比较容易地理解了圆明园规模宏大的布局景观。讲授圆明园的建筑风格时,我让学生熟读课文后概括出圆明园的中式建筑和西洋景观各具风采大而美的特点,然后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它的建筑美景: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风景名胜“平湖秋月”、“武陵春色”,诗人笔下的“蓬莱瑶台”,以及异域风情的西洋建筑的画图,使学生在视觉上真切地感受到圆明园被称之为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真是名不虚传。接着画面设置问题:想想为什么说圆明园“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然后继续播放配乐课文关于圆明园珍贵的历史文物段落,多媒体课件上展示圆明园历代珍藏的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等,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呈现出来的强大的视觉冲击,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激动自豪的情绪中,对知识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
三、教学节奏的掌控
教师按照预先的教学设计按部就班地进行课堂教学时,也要注意课堂节奏的掌控。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门艺术。课堂节奏的掌控主要包括教学密度、难度的安排,热场、冷场、突发事件的把握等。
教学密度,要做到疏密有致。教学难度,则要有高有低,知识的呈现要有梯度。要照顾不同层面的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求知的机会,都能有所收获。
在面对热场和冷场时,教师则要处理得当。开场要火热,妙趣横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之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的状态。中场宜静,使学生能够沉静下来,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探究。而沉静过后则应该是火热,此时学生们能够将自己思考所得踊跃地表达出来,整个课堂应该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场面。这样的由热到冷再到热的课堂节奏调控,符合学生的心理实际,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而对于课堂中的突发事件,教师则要做到随机应变,运用自己的机智和幽默,巧妙地将突发事件与课堂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尴尬困窘化为无形。教师这样的应激表现,必然会赢得学生热烈的掌声和发自内心的尊崇。
课堂氛围决定语文教学成败 篇9
一、力求创设悬念
灌输式教育是以往教师惯用的教学方式, 教师唱独角戏, 缺少师生互动,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 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 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 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 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 自觉地去思考,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 组织讨论学习, 课堂气氛活跃, 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二、调整教学心态至最佳
教师教学的心态, 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情绪, 它是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反映, 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 要保持教学时最佳的心理状态。
首先, 课前准备要充分。课前准备充分是教师形成教学最佳心态的重要条件, 也是教师获得课堂教学自信心的基础。
其次, 进行教学要投入。教师一旦走上讲台, 就要心无杂念, 快速进入角色, 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用教学激情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用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充分得体地运用手势、动作、表情、神态等体态语言,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感染学生的情绪, 与学生一道分享数学知识高尚的情趣。
三、与其说教不如让学生动手
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 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 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的过程会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 效果会更好。
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 是学生的直观学习, 把书本内容生动化, 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 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比如, 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 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 增加了记忆, 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充满情趣的活动课。
四、不要轻视游戏的作用
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 而且小学生对游戏比较敏感。教育家陶行知就曾表示: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学生有了兴味, 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因此, 学与游戏结合, 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还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 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当然, 利用游戏教学法,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权衡选择, 用生动活泼的形式, 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 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五、抛弃简单粗暴的提问方式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之一。如果我们总是用命令式的语气进行生硬的提问, 或对学生的提问作出生硬的回答, 教师就显得缺乏亲和力, 学生在情感上就会与教师拉开距离。在这种课堂氛围下, 交际能力、语文素养是无法形成的, 更不用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了。
总之, 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有效互动, 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取得最大化的效果。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 注意力不持久, 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显得尤为重要。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方法有很多, 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去发现和总结。
摘要: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优化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 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氛围,兴趣
参考文献
[1]钱霞, 注意各个教学环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 2009 (05) .
营造语文课堂教学的氛围 篇10
一、彩线串珠——激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好的导语设计就是激趣的过程, 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 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那“一发”就是那一次次精心设计的导语, 它就像色彩斑斓的颗颗珍珠, 教师用激趣这根彩线, 串起颗颗美丽的珍珠, 展现在课堂上, 学生学习的动机就会被激发出来, 学习的兴趣也就产生了。
导语的设计要讲究两个“联系”。其一是联系旧知识, 导入新课。如上《阿长与山海经》我们可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美女蛇的故事导入, 从而引出讲故事的长妈妈。长妈妈还有哪些故事?长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带着这些疑问, 教师引导学生自然转入课文的解题环节。其二是联系生活实际。如《端午的鸭蛋》的导语:“端午节除了纪念诗人屈原外, 你们家乡还有什么风俗习惯?”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师生共同营造出了欢快、愉悦的课堂氛围。这样链接后, 学生就能以自己的独特经历和体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风、民俗的艺术魅力了。其三是联系媒体。从报纸、杂志、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体中巧妙地引用时政要闻、焦点或热点问题。由于材料新, 关注度高, 这样的导语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为下一个教学环节作好铺垫。
二、巧借东风——给力
实施新课程以来, 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 给传统的语文教学以巨大的冲击和震撼力, 创建了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 因而成为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它能创设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使课堂丰富而多彩, 使学生爱学、乐学, 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例如, 上《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时, 可借助多媒体, 用地图展示罗布泊的地理位置, 用一张张图片展示它今日触目惊心的惨状, 用形象可感的色彩画面给学生视觉上的强烈冲击,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讨这个曾经的仙湖消逝的种种原因。这样, 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也就迎刃而解了。可以说, 多媒体这个“东风”, 真给力!它强烈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丰富了语文课堂的内容, 为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 提高学习效率, 提供了良好的辅助手段。
三、投石问路——探究
叶圣陶说:“教师之为教, 不在于全盘授予, 而在于相机诱导。”教师需“投石问路”, 巧妙地引导学生, 提出一个个问题, 打开学生的思维大门, 进行有效地探究。
引导的艺术要讲究引而不发, 含而不露, 指而不明。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 用问题引领学生主动思考、理解和感悟。设置问题, 应注意它的层次性, 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探究的欲望, 都能在探索之路上迈步。
例如, 上《月亮上的足迹》, 设计问题一:“宇航员为什么上到月球后先采集月壤?”有的说, 作科学研究用。有的说, 万一发生突发事件, 不至于空手而归。第二个答案说明学生理解的层次更深了一层。在探讨文章的主题时, 我还精心设计了问题二:“人类花费巨资登月, 有意义吗?有什么意义?”问题一抛出, 学生就像炸开了锅, 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两次发问, 问题有梯度, 难度有递增, 学生的探究欲望却更强烈了。教师的相机诱导正是“投石问路”的过程。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留足时间, 给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探究学习的主人。
四、含英咀华——品味
语文教学的课堂就是对语言含英咀华的过程, 是感悟文章的神韵, 探寻藏在字里行间的形象美、色彩美的过程。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说:“真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 像苹果饱含着汁。”因此, 我们要细细品味。
如我上朱自清的《春》时, 在赏析到春花图时, 抓住了“不让”、“赶趟儿”这两个词语, 从拟人修辞手法的角度让学生细细地品味、赏析。“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是一个怎样的状态?是一个争先恐后的状态, 是一个百花争相开放的艳丽图景。而“赶趟儿”也很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桃树、杏树、梨树像是事先约定好了似的, 都在同一个时间里——春天, 竞相开放。如果让学生用一个动词来形容春花的开放状态, 学生们会想到“争”、“抢”。那么, 这几个词语, 哪一个更好呢?“抢”字写出了春花的不让步, 和赶时间, 但“抢”却略含贬义, 而“争”这个词, 既有百花争相开放, 不甘落后的意思, 同时也比“抢”更富有竞争的意识, 词语的感情色也体现着褒奖。同时, 拟人手法的运用, 也把花儿人格化了, 表现了春天到了, 繁花主动接迎的热烈情景。所以, 用百花“争”艳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了。
教学课堂氛围 篇11
【关键词】课堂心里氛围;教师角色;教学效果
新课程中倡导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着、促进者。要完成这一角色的转变,我认为,应该从研究学生心理,努力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入手,从而引导、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如果失去这个基础,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效率就会明显降低。那么,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呢?
一、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课堂气氛是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认知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它既反映了师生关系的性质,又影响着师生关系的发展。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以情感为纽带的,只有师生之间感情融洽,课堂气氛才能和谐、愉快。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与个性,关心每一个学生的体验与发展,要真正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放下知识占有者的架子,走进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共同发展,形成一个师生互教互学的共同体。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我们在平时多了解学生,理解他们,与他们交朋友,得到他们的信任,从而了解到他们的真实想法。得到孩子们的认可后,你就会发现课堂活跃了,有什么问题也愿意和你交流,学生们的积极性提高了。
二、变换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新异、变化的事物容易引起人们的探究愿望,一成不变的事物则使人厌倦。教学过程也是这样,枯燥的教学方法,单调的教学手段,会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注意力分散。
1.开课十分钟,创造一个诱人入戏的序幕。一个精彩的开头,会在短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上。通过故事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一位教师在讲授《分数的基本性质》时,一开始讲了一个小熊分饼的故事,熊哥哥把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给熊弟弟,熊弟弟嫌少,然后又将饼平均分成四份,将其中两份给熊弟弟,还是嫌少,然后将饼平均分成八份,把其中四份给熊弟弟,这时熊弟弟才满意。接着教师出示“1/2=2/4=4/8吗?”大大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2.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心灵潜智。“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适合学生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比如,一位教师在讲授《圆的认识》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运用了启发式教学。上课伊始,教师问:“同学们,你们见到过的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学生齐答是圆形的。接着教师又问:“为什么车轮是圆形的呢?”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们的好奇心一下就激发了出来。他们互相讨论、争辩,最后得出答案:圆形的车轮,车子走得稳。教师继续问:“圆形的车轮为什么会走得很稳呢?”这一下可难倒了学生,大家面面相觑,但此时,教师却抓住这个机会引导他们从实际的车轮中找到答案。这位教师的启发式教育给人的感觉是舒缓的,没有紧张,没有急迫,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切入正题,犹如春风拂面,令人心醉。
总之,不论是哪种教学方式,都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他们的潜能,使学生乐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妥善处理课堂中的问题行为,创建和谐课堂
对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问题行为,教师必须研究与利用隐性管理的方法来进行管理。所谓课堂隐性管理是指教师对于课堂中的那些不认真听讲或者违犯了课堂常规的学生,在不影响正常授课的前提下,采取针对违规学生,隐含在教学活动中非公开的管理活动。学生的问题行为包括中性行为和消极课堂行为。中性行为是指不促成又不干扰课堂教学的行为。如发愣不听课,乱写乱画等,如果在课堂上出现了这类中性行为,我们不能大声指责使其成为全班的焦点。可以走到他身边轻轻敲桌子或提问这位同学,如果是在讲较为重要的知识,无法当时给予他提示的,可以在课下进行谈话交流,这样做既不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又使该生保留了面子。对于在课堂上如果出现了喧闹,顶撞老师等消极的课堂行为,应用正确的态度进行制止,而不能采用讽刺、挖苦、威胁等方式进行惩罚,这样只会加剧师生之间的矛盾。教师的自我情绪管理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状态。自我情绪管理能力较强的教师,能够有意识地营造一种和谐、温馨的氛围,使身处其中的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形成满意、乐观、开朗的良好情绪状态,促使其心理健康发展;相反则可能使学生产生压抑、忧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反应,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作为学生的“人格榜样”,教师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尽可能少地使学生被动地陷入消极情绪氛围,并帮助学生营造健康的情绪生活,使得积极向上的情绪成为其生活的主导情绪,促使其心理、行为得以良性发展。
纠正课堂问题行为的方法很多很多,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与课堂环境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运用并加以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课堂管理的目的。
创设灵动氛围,优化课堂教学 篇12
一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
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是学生带着课本和自己的初步理解与感受走向教师, 向老师求教;而不应是老师带着准备好的对课文的理解走向学生, 把结果讲解给学生听, 要让学生和文本直接对话。
第一, 给学生提供独立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给学生以真正阅读的权利, 在一定范围内尊重学生的阅读选择。因为我们的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背景, 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对文本的解读也就不一样。
第二, 在教学过程中, 要指导学法, 要为学生“怎样学习”导向, 指导学生如何与文本对话。我们备课时首先要分析学情, 备学法;预习设计要有利于学生预习习惯的形成;课堂讲解要学法示范, 并重视指导自悟和总结学法;联系设计要有助于学生运用、迁移、巩固学法。
第三, 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教师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 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 做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 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 为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另作设计等。
二注重以思维训练为核心的启发式教育
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语言的运用就是思维的运用。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加强启发诱导的设计, 在探究性学习中, 老师应培养学生质疑、析疑、辨疑, 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闪现智慧的火花。
1. 找准文本切入点, 为激活学生思维提供帮助
一篇文章总是表达一个比较集中的感情或哲理。基于此, 教师在备课时一定使大脑和心灵钻入课文的气韵精髓里去, 打捞出文本机理的关键, 最终使课文的语言像网袋的网眼, 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就是网袋的提绳。提绳一握, 全文清晰。
2. 要有敏锐的洞察、果断的把握学生思维流向的教学机智
如在讲解一篇林清玄的《不知有花》时, 笔者提问:“作者羡慕的仅仅是山中妇人身处山野美景之中吗?”答:“作者所羡慕的是山中妇人那份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宽容与豁达。”一位学生脱口而出标准答案, 怎么办?此时就无法一步步按预设的教案分析下去了, 笔者想到了刚学过的《记承天寺夜游》。提问:“这个妇人怎么会做到与自然相亲相容而不自知呢?联系你学过的文章思考思考。”学生马上联想到《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名句——“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我两人者耳。”经过讨论明确, 是一种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心态使人物我两忘, 与自然冥合, 至此学生不仅明确了答案, 而且还联系并深化了学过的知识, 思维被激活了。
三创设灵动氛围, 促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 我们要创设一个支持性宽容的交互平台。在这个平台上, 老师作为学习的参与者, 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讨论, 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1. 鼓励学生发言, 营造宽松氛围
特别是在上公开课或借班上课时, 学生们难免紧张, 老师要注意用亲切的话语不断鼓励, 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2. 利用多媒体辅助, 创设学习情境
如在教授《沁园春·雪》时, 恰当地运用了多媒体, 配乐朗诵、配画赏析……有效地创设情境, 将教材以及教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学生的距离拉近, 使他们产生共鸣。
3. 师生共同板书, 活跃学生思维
笔者在上《社戏》时候曾采用过这样的办法, 抓住最后一句中的关键词语“好”字作为板书的骨架。先讨论:文中十几个“好”围在我那个巨大的“好”字周围, 形成独特的板书, 接下来的师生互动对话, 随意选择其中的几个“好”一起琢磨文本, 尽情想象, 抽象的“好”立刻具体生动起来, 最后归纳出“童心”、“童趣”两个词语, 表达了对“社戏”之美的深刻认识, 板书是凌乱的, 思维却是活跃的。
综上所述, 智慧灵动的课堂应在老师的引导下, 强化自主阅读意识, 把课堂成为学生思维训练的场所, 老师更要创设灵动轻松的氛围, 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 帮助学生获得适应时代发展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促使其成为焕发智慧光芒、追求创新发展的人才。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 它是一个由师与生、教与学相辅相成的系统。我们应树立起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促进者的新教师角色理念。充分创设灵动活泼的氛围, 优化课堂教学, 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为学生获得终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打好基础。
关键词:自主,指导,训练,激活,灵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