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性课堂氛围策略

2024-10-09

激励性课堂氛围策略(共10篇)

激励性课堂氛围策略 篇1

一堂成功有效率的课,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一个关键因素。如何才能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呢?笔者结合自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来谈谈体会。

一、营造氛围, 平等对话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使用“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的想法吗”“能与我一起分享下看法吗”这些激励式和引导式的语言, 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是与他进行平等的交流。

如执教《詹天佑》这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之情, 我引导学生充分去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并让他们想一想, 哪些句子让你的心灵为之一动, 漾起阵阵波纹?并引导学生按“当我读到_______这个句子时, 我感受到非常 (愤怒、担心、高兴……) ”练习表达。

当学生读完后,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师:同学们, 读到此, 你们的心情平静吗?能说一说哪些语句让你心灵受到震撼, 涌起了波涛呢?

生:“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这一句话让我感到愤怒!

师:这句话为什么让你感到愤怒呢?你能说说吗?是呀, 落后就要挨打, 这是历史给我们的一个教训, 那就让我们记住这一点。

师:来, 还有谁想说, 哪一句话又让你心不平静了。

生:“1905年, 清政府任命詹天佑……”

师:是呀, 詹天佑接受了这个任务, 不仅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

生:詹天佑必须下定决心完成这项工程。

师:意味着詹天佑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是吗?但是詹天佑有没有犹豫?有没有放弃?有没有动摇?从哪看出来的?

生:我从“詹天佑不怕困难, 也不怕嘲笑, 毅然接受了任务, 马上开始勘测线路。”这句话中体会出来的。

师:是的, 詹天佑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 常遇到很多困难, 但他总是想, 读———

出示: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师:同学们, 怀揣着这个坚定的信念, 凭着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 詹天佑用自己杰出的才能与智慧, 经过不断实践与大胆的创新, 带领他的工程人员历经磨难, 终于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更难能可贵的是京张铁路提前两年就竣工。现在就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一起来感受这一伟大的奇迹。

课堂不再是“说教式”的教学, 而是把权利还给了学生, 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在这样的课堂当中, 师生之间平等对话, 平等交流, 可以说他们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在这样的课堂中,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使他们真正成为知识的探索者, 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二、允许插嘴, 张扬个性

对于课堂上爱插嘴的学生, 教师都特别的反感、头痛, 认为这样干扰了教学的进程。实际上学生插嘴是投入学习, 是认真听讲的一种表现, 是他们急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与见解。如果教师能善待这种现象, 课堂中允许学生适当插嘴, 对于课堂教学, 无疑是锦上添花。

如执教《田忌赛马》这一课, 在学习完二次赛马后, 为了让学生体会孙膑的智慧, 我问道:同样的马, 为什么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转败为胜了?大部分学生都说出了我想要的答案。就在此时, 有一位学 生却举起 手来说道 :“我认为 这样比赛 不公平!”我忙问道:“老师很想知道你的理由是什么?”这位学生听后, 很自信地说:“当前各种比赛场合, 特别是奥运会上, 所提倡的口号就是‘公平、公正’, 我想这样做就与奥运精神相违背了!”瞬间, 许多学生也表示赞成。我就灵机一动, 说道:“现在奥运赛场上, 不仅仅靠实力, 更重要的还要靠智慧, 如羽毛球团体比赛等就是靠教练员们的智慧呀!”听我这么一说, 学生们都心服口服, 表示赞成。这样的课堂插嘴不但激活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更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放手课堂, 鼓励探究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但并不是主讲者。小学高年级学生已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 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利, 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让他们自己“跳起来摘果子”。

如执教《新型玻璃》一课时, 当教完课文的第1自然段后, 我在多媒体上显现了学习的方法和步骤, 并设计了一个表格, 要求学生分别找出新型玻璃的名称、特点和作用。最后每个小组为一个研发单位, 在一个新型玻璃展销会上, 推荐本单位一名“推销员”来介绍自己的产品, 重点说明特点和用途。

以上的这节课堂, 我大大减少了教师的讲, 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时间, 充分激活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特别是课堂结束时, 让学生充当角色在“展销会”当“推销员”, 更是把课堂气氛引入高潮。学生在相互交流之间得出结论, 不仅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 而且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四、善待差错, 因势利导

在教学中, 难免出现“卡壳”“走调”现象, “卡壳”、“走调”实际上也是有价值的, 而且是一种良好的教学资源, 教师要去赏识, 并对学生进行点拨, 引导学生学会探索, 那么“错误”将成为教学的亮点。

例如, 在执教《一夜的工作》这篇文章, 当读到“他是多么劳苦, 多么简朴!”……这句话时:

生: (举手说道) 老师, 我发现课文中把“俭朴”这个词错写成“简朴”了!

师:是吗?我们虽然在以前只学过“俭朴“这个词, 但文中这个词是真的写错了吗?两个词读音一样, 只是一个字的区别, 那么它们意思一样吗?

(生同桌讨论)

生:我认为作者没有写错, 虽然相差一个字, 但意思不一样。“简朴”是简单朴素的意思, 不单指生活方面, 还指设备条件等, 而“俭朴”中只有生活朴素的意思。

生:如果我们联系上下文, 就很容易看出文中不仅写了周总理在生活方面节俭朴素, 而且工作的办公条件也极其简单, 所以, 我认为“简朴”这个词没有错, 用在这里最合适。

师:是呀, 看来作者用词是匠心独运呀。遣词造句如此准确, 我们怎能马虎对待呢?让我们再以敬佩的语气来读读这一句。

一个词语的“写错”, 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学生在探究中迸发了思维的火花, 从简单写“错”词中揭开了文章的深刻含义。

五、巧抓意外, 即时生成

教学意外, 是指超出教师预想之外的动态教学资源。很多教师常认为是由于自己课“做”得不圆满, 或是学生“捣乱”的结果, 所以, 他们不容许学生出错, 当课堂中出现意外时, 部分老师采取的对策是视而不见, 甚至是漠然处之;也有的教师为了表示对学生的尊重, 礼貌性地回避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其实, 正是这种“意外”使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促成了学生“欲望”的喷发。面对这种“意外”, 我们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根据这种即时生成的资源, 对自己先前设计的教学目标及策略及时恰当做个调整, 把这种有价值的观点作为教学的契机, 抓住有利时机, 因势利导, 调整或改变预先的教学设计, 引发深入探究, 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和创造力, 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营造英语课堂创新氛围的策略 篇2

一、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

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的能力,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

为了渲染英语课堂气氛,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情感充沛的语调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适当变化的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善于使用微笑教学,并辅之以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中,可以使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自然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以使学生增强听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学会用英语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从而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二、巧设创新探索机会

素质教育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教育,学生需要获得能够继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科学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天赋能力。教师应使教学灵活多变,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多样化,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稳定长久。只有教学的内容、形式、思维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样化,才能实现灵活的教学,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使教学语言在力求准确清晰的同时,讲究生动、形象、文雅、风趣,要富有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兴趣。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思维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力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处理,对于同一教学内容,也可以从不同的思维角度,以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讲述和探讨,启发引导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

主体性的课堂教学要求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进行多边活动。师生间平行、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能使课堂更自由开放,更富有情境性,更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主动参与,锐意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上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和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创新教学设计

新课程重要的转变是教与学的方式,教师要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促进者、平等交流者,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课堂要成为学生的天地和创新的摇篮。当然强调学生主体并不是课堂上让学生自由学习,学习活动毕竟是教师组织指导下进行的,是一种高效的活动,因此一节成功课离不开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教师要以探究活动为主线,努力贴近学生生活,尊重学生已有经验。一开始通过一张图片、一则新闻、一个故事、一首歌曲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并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进而组织学生探究,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培养学生科学学习英语的态度和方法。只有精心准备一堂课,才能使整堂课中学生思维活跃,创新的火花不时被点燃,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很好体现。

以上的三大突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气氛民主,学生的读、讨论、口语交流积极主动,音乐听觉、视觉的刺激,调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调动了学生的感观,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喜爱之情。(2)努力触动学生的心灵,让课堂充满理智的挑战、问题的情境、知识的构建,由单纯的传授转变为双方的参与。(3)教学目标明确,每个环节都围绕目标,学生的自由触动学生的心情,调控学生的情绪,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引导学生向课堂纵深发展。(4)示范性、导向性的作用。对新课程理念的体现,由形式到实效,教学手段的多样,学生学习方法的体现,教师教态的和谐性,师生间和谐平等的互动,教师主动走近学生,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具有完整性。(5)学生心灵的自由。英语课的娱乐是一种享受,创设的情境很恰当地渲染了课堂氛围。(6)英语的人文性在课堂中恰当地把握。

四、教师要以自己的积极情感感染学生

教师的情绪、情感具有感染性。教师本身的情感状态,可以产生共鸣,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上海特级教师于漪说:“作为一个教师,教学时总是不能板着面孔进课堂,板着面孔进课堂,一进去就跟学生拉了一个很大的距离,学生一看到你就望而生畏,感情上就有了距离,教师上课应当和颜悦色,使学生感到可亲可敬。优秀教师的经验说明教师的情感有助于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

现代教学评价理论评价课堂教学氛围的一个最重要的显性指标,是观察并判断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由师生共同产生的“情感流”的饱满程度,从“情感流”的流向、流量、相互激发而引起的共振频波、幅波等表现加以评判。而从“情感流”的产生机制、激发机制、强化机制以及对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程度等内在要素来分析,教师无疑居于“情感流”的焦点位置。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教师对自身激情的调控能力成为课堂教学氛围的先决条件。教师应该充分调动自己情绪的感染力,给知识、信息附加情感色彩,使课堂气氛轻松、和谐、愉快,达到情感交融,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研究和实践中不断摸索、积累、借鉴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强化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稳定的自身情绪调控操作方法,并努力向艺术层次发展。需要指出的是,教师是活生生的社会人,生活中的各种因素都会给自身情绪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教师自身情绪的调控显然已超出了有限的课堂教学范围。

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课堂气氛也受班级集体人际关系状况的制约。班级集体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师生关系和学生关系。师生关系融洽,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学生尊重、敬仰教师,这往往会形成积极、健康、活跃的课堂气氛。反之,则会造成消极、冷漠、沉闷的课堂气氛。例如,如果教师只对出类拔萃的学生感兴趣,表现出厚爱,而冷落了成绩差的学生,那么就会造成成绩偏好的学生自以为是,骄傲自满,成绩差的学生灰心丧气,感到自卑,慢慢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对学习失去信心。一旦学生与教师产生了对立情绪,教师的教学就显得无能为力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热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要因为学生的成绩优劣,性别、出身等的不同而产生亲疏和偏向。提问题或组织课堂活动,机会要尽量均等,尤其要注意多给那些自卑感强的“差生”有表现的机会,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如果每个学生经常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关心和尊重,便会激发出健康的情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从学生间关系看,也有类似的情况。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容易使课堂形成互相尊重、体谅、友好的风气。同学之间如果不和睦,矛盾重重,四分五裂,课堂上就容易出现嘲讽、攻击、紧张等不健康气氛。所以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要注意发扬同学之间的团结、互助、友爱的精神,使全班的人际关系健康和谐,同学们在欢乐愉快的课堂气氛中生活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庆宗.英语教学法(英文版).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2] 刘舒生.教学法大全.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0.

初中英语课堂氛围构建策略探析 篇3

1. 鼓励学生发音、模仿并和学生进行互动, 不断提高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听、说、读、写是英语教学的四部分,而“说”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目的,通过“说”和别人用英语进行交流。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时发音不太准确,此时,为了避免受到别人的嘲笑,他们都不愿开口讲英语,最终导致了哑巴英语。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模仿英语发音。同时为了提高学生模仿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基础较好和基础较差的学生分成一组,然后每组准备一个录音机,先让他们听地道的英语发音,然后进行模仿英语发音的腔调并用录音机录下来进行对比和播放,找到自身发音的不足,比如让学生模仿 “Well begun is half done.”每组选出发音最标准的学生进行比赛,获胜的一组教师可以奖励相应的礼品,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这个小活动使课堂氛围更加融洽。和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小游戏,如学习boy、girl、man、woman等单词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当成教具,指着一名女同学问:“Is this a boy?”然后学生回答:“No, she isn’t.”女生指着自己问:“Am I a man?”学生(大笑)回答:“No, you aren’ t.”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情景创设,学生体会到了轻松快乐之感,也体验到了英语学习的乐趣。

2.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脑对于学生并不陌生,学生的部分时间会在网页浏览中度过。因此,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英语知识立体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并活跃课题氛围。比如,在讲解关于食物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事先在网上收集食物资料,并制成幻灯片,等上课时先让学生猜食物的名称,然后用英文将其名称标注出来, 学生会在讨论中逐渐融入课堂教学,比如某位同学说 “我喜欢面条。”然后教师提问,这句话该怎么用英语表述,让学生自己思考,最后教师将“I’d like some noo- dles.”呈现在大屏幕上,学生茅塞顿开。此外,还可以利用插图、卡片活跃课堂氛围。比如学习句型“I a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时,主要学习的句型是 “主语+be动词+形容词的比较级+than+sb.”,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相似的图片,然后让学生进行仔细观察,找出图片中的不同之处并进行造句或者编一段话。在编对话的过程中,学生复习了以前学过的各种知识。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对话,让学生画出其中描述的画面,这同样也是一种对语言运用的训练。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强化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真正做到知识和兴趣的结合,活跃课堂氛围。

3. 课堂提问具有灵活性和新颖性

只有使课堂提问具有灵活性和新颖性,才会让学生感到兴趣盎然,思维活跃。课堂提问要灵活,做到暗问和明问、曲问与直问相结合。对于提出的英语问题,学生如果不能回答,教师要及时进行点拨和引导;如果学生给出的答案不够精确和缜密,教师要及时进行诱导。为了提高提问的效果,教师可以采取激趣式和反馈式的提问方式。其中,激趣式提问就是在提问中设置一些悬念或者说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反馈式提问方式主要用于学生的课后复习中,针对需要复习的知识,提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和变式问题, 从而暴露学生在学习中和知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4. 结束语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氛围营造策略 篇4

关键词:语文课堂;营造氛围;兴趣;尊重;评价

营造民主、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课堂上才能焕发语文的活力,学生才会愿学、乐学,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小学语文氛围营造策略。

一、注重兴趣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内趋力。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全方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才能让学生走近语文。教师一般采用以下方法来激发兴趣。一是精心设计课前导入,或讲故事、或猜测谜语,或创设悬念,让每一课导语有新意,学生有美的享受。二是注重课中游戏。利用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的特点,在课堂中及时组织有趣的语文游戏,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積极性,又能提高学习效率。三是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像、动画形式,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之门,让知识性和娱乐性完美结合,引导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做语学习的主人。

二、充分尊重学生

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前提是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更需要师生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与合作,搭建平等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以最佳状态进入语文学习。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充分认识当时社会的黑

暗,掌握童话特点,走进作者内心世界,在学生整体读文后,我让学生大胆发表见解和看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哪怕是有一定偏颇的见解,然后组织全班学生围绕“小女孩真的幸福吗?”这个问题进行感悟、汇报,给学生思考、想象与创作的空间,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有了更多发表意见的机会和自由,对文本的感悟与理解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三、评价方式多元

每个学生都渴望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赏识。评价不是目的,而是促使学生积极向上的有效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语文多元评价有利于学生自信心和评价能力的提升,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因此,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把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进行自评与互评,制定多样化和层次化的评价标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大潜能。

参考文献:

段双利.浅谈如何营造宽松的小学语文课堂氛围[J].学周刊A版,2015(05).

初中数学课堂氛围的营造策略 篇5

1.教师的赏识是实现良好氛围的心灵鸡汤

在初中数学课堂氛围的营造中, 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赏识的目光, 给予学生关爱和鼓励的眼神, 就像强大的力量作用于学生心里, 成为学生愉快学习的动力, 激励学生勇敢前行。

比如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 教师出示这样一道题: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探究四边形的内角和。

教师原本设想学生会画出一条对角线, 分成两个三角形进而求出结果。可是, 有学生却画出两条对角线, 形成了图1。

虽然这样也能够求出想要的结果, 却显得比较笨拙。此时教师先肯定这名学生的方案, 并引导性地指出:如果取点是四边形内任意一点, 并连接这点与四边形四个顶点呢?如果点在四边形的边上呢?学生按提示做出了图2。

接着教师又引导学生:如果把点放在四边形的角的顶点上呢?这时学生恍然大悟, 很快得出了用对角线分割出两个三角形的方案, 得出四边形内角和的结果就是360度。在这里, 正是教师采用赏识策略, 才能够有效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给予学生学习的动力, 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

2.创设问题情境是实现良好氛围的催化剂

数学课常常被认为是枯燥和乏味, 缺少生动和激情的。而作为初中数学教师, 要想实现良好的课堂氛围, 可以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来赋予数学课堂更多的人文关怀。

比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的时候, 如果只是单纯地教授知识, 课堂就显得沉闷。为了给课堂营造良好的氛围, 教师精心设计了如下环节:大家知道中国篮球运动员姚明, 他曾效力于美国著名的火箭队, 这只球队曾经取得了20 场连胜的骄人战绩。作为队中的主力, 在第十二场对阵公牛队的比赛中, 姚明独得12分, 请同学们用方程计算一下姚明在没有获得3 分球的情况下, 投中了多少个2 分球。在之前对阵勇士队的比赛中, 姚明发挥出色独得36 分, 请同学们用方程计算一下姚明本场比赛中进了多少个2 分球, 进了几个罚球。通过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 不仅激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更给乏味的数学课堂增添了几分趣味。

创设教学情境, 不仅给初中数学课堂增加了人文内涵, 无形中扩展了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 而且改善了数学课堂的学习氛围。同时, 问题情境的创设, 把学生带进了现实生活中, 实现了数学知识和实际应用的有效结合, 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学会应用数学知识。

3.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良好氛围的前提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就是“教”和“学”的关系, 教师饶有趣味地提出问题,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和教师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共同学习, 共同提高。

在学习“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时, 教师提出:我们学校操场上有一个升旗用的旗杆, 你们可想过这个旗杆有多高呢?有什么方法来测量它的高度呢?有学生回答:站上旗杆顶上用尺子量。教师笑着说:那你需要练就多么高深的功夫才能做到?学生纷纷大笑, 这无形中拉进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可见, 教师的态度和所采取的教学策略, 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师生之间的关系。只有通过教师的不懈努力, 营造良好师生关系的氛围, 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 才能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护和班级的正能量。

4.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是实现良好氛围的内在动力

要让学生自发地建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要调动学生主人翁意识,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这是实现良好课堂氛围的内在动力。

在学习三角形知识的时候,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特意设置了活动环节,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制作三角形。让学生用长度分别是15 厘米、10 厘米、7 厘米的三条边去搭建一个三角形, 并让学生思考如果把最短的7 厘米这条边减去2 厘米, 先猜想一下能不能用这三条边围成一个三角形。并由学生动手实际操作, 看看结果有没有形成一个三角形。如果形成三角形, 它的三个边必须要满足什么条件?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 亲自体会三角形三条边的内在规律和特点。这样的尝试, 再一次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通过小组的讨论和动手研究, 最后能够形成统一的认识。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 教师并没有对三角形三条边的特点进行讲解, 而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 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再通过交流探讨, 最终达成共识。教学实践证明, 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组织课堂教学, 能够让学生获得主人翁的认同感, 进而主动地参与课堂氛围的营建。

体育教学课堂氛围的调控策略 篇6

在体育教学中, 学生在课堂上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 这种压力得不到释放或消除, 会造成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 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紧张。在这种状况下, 教师教学得不到学生反馈, 心情不舒畅, 会影响授课的热情;学生则会出现逃课、不愿上体育课的现象。

相反, 活跃的体育课堂氛围, 学生上课情绪、情感高涨, 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融洽, 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生理学角度分析, 融洽的体育课堂气氛, 有助于提高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新鲜感神经兴奋, 学生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心跳加快, 使得体内血糖上升, 肌力增加, 体力充沛、精力旺盛。教师在教学中, 教学组织更加有效, 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练习, 更加保证了练习的质量, 提高了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 是否具有良好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 是体育课教学效果优劣、师生教学过程是否顺利的关键。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 对调控体育教学课堂氛围进行了探索。

一、示范引领, 传递良好氛围

小学是学生的人格塑造阶段, 体育教师在传授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 也要塑造学生的人格。教师的仪表、情感和教态等, 对学生的道德修养以及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 体育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完善自我形象, 用优秀的人格魅力去影响身边的学生。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体育教师的言传身教对教学氛围的影响更加明显。学生对教师的各种行为及其活动表现, 有着探究、追随、模仿的心理。因此, 合理、巧妙、优美、艺术地运用体态语, 能激荡学生的情感, 产生感情共鸣。例如, 在严寒季节, 教师不畏严寒、泰然自若的精神风貌, 会直接激励学生。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各种动作的示范和演示, 更能让学生佩服, 从而增强学生做好练习的信心和勇气。反之, 如果教师精神萎靡不振、动作马虎, 学生也会精神委顿。值得一提的是, 体育课中学生对教师的注意和效仿, 是在不由自主中进行的。这种模仿效应, 是由教师的特殊地位决定的。所以, 体育教师切忌把腿或手漫不经心地颠动, 眼神左顾右盼等, 以免引起学生效仿。

此外, 体育教师和蔼可亲的面容、富有温暖感的举动以及优美自然的语言等, 都是促成这种宽松、和谐气氛的调色板。在师生的双边活动中, 体育教师的一举一动、一姿一态, 对学生潜藏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和审美意义。

通常, 一节体育课教师热情饱满, 示范动作标准, 活动组织得严谨有序, 这节课的教学氛围一定很不错。

二、多元教学, 提升良好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体育课感兴趣, 课上才能自觉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 才能逐渐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因此, 体育教学方法将影响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 从而影响整体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 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将教材的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 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一) 抛题入境。

根据一节课的内容,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引导学生之间协作、分析、讨论、解决问题。激发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 产生期待心理, 激发学习兴趣, 形成积极学习的良好氛围。例如, 在篮球单元中的传球教学时, 笔者就抛题给学生:怎样才能准确地将球传给同伴, 而又不会被抢去?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思考, 在探索中引出几种不同路线的传球方式 (如反弹球、弧线球) 。再如, 垒球的投掷弧线探索, 可以指导学生探究和改编游戏的内容和方法, 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身心和兴趣。即使创新出来的东西可能不合理, 但最重要的是学生体验了探究的过程, 学会探究的方法, 使之终身受益。

(二) 心理“减负”。

在示范引导的基础上, 降低难度, 从心理上“减负”, 通过改变练习的难度来帮助学生体验动作, 逐渐掌握动作技术。例如, 一年级学生在初学集合排队时会互相拥挤, 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甚至推推搡搡。针对这一现象, 笔者把学生四路纵队分别编成“小鸭子队”“小松鼠队”“小白兔队”“小花猫队”, 并给每位学生都编成号, 这样一来, 学生很开心, 很感兴趣。再集合的时候, 教师就说:“看哪一队的小动物能最先找到自己的家?”学生迅速进入角色, 找到自己的位置。富有情趣的语言和情境的创设, 无形中降低了难度, 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集体竞赛。

因为教学比赛能够营造一种紧张、愉快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主动投入教学活动, 学生之间团结协作, 每一位学生的能量都能得到释放, 热情高涨。比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中枢神经的兴奋性, 使大脑处于良好的机能状态, 有利于学生掌握动作技能, 提高运动成绩。例如, 在田径接力跑教学中, 教师要求学生完成交接棒技术动作, 分组进行接力比赛。类似这种教学比赛, 既能让学生巩固技术环节的动作要领, 同时还能够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 用这个方法来组织活动效果要比单一的练习好得多。因此, 课堂上采用集体竞赛进行身体素质练习, 互相激励, 可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因材施教, 烘托良好氛围

由于每个学生体育的综合能力不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班级授课的形式教学, 很难让每位学生都能达到教学要求。这样一来, 体育综合能力强的学生很轻松就达到教学要求, 而综合能力差的学生完成动作会很慢, 渐渐这部分学生会对体育课失去兴趣和信心, 影响整体的教学氛围, 不利于课程目标的完成。

(一) 自主选择。

新奇的刺激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让学”,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适度地给学生“自主权”和“自由度”, 让他们动脑筋, 边想边练, 在尝试中体验, 在体验中切磋琢磨, 互相交流, 逐渐由不会到会, 由不熟练到熟练, 不断提高运动技能。例如, 练习立定跳远, 可以采用过关和挑战的方法进行练习, 课前多设置几个距离不等的立定跳远场地, 由近及远, 练习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其中一个场地进行练习, 等达到这个场地的要求后, 就可以换到距离再远一点的场地上练习, 这样, 学生的练习就有了目标, 不同学生都可以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喜悦, 而且还可以不断地挑战自我, 既体验克服困难的精神, 又增强自信, 学生练习情绪高涨, 课堂气氛活跃, 教学充满乐趣。

(二) 分层教学。

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 区别对待, 加强个别辅导, 给能力强的学生增加动作难度, 对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予特殊帮助或补课。创建分层、轻松的体育课堂氛围, 需要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例如, 在推铁环活动中, 根据学生掌握动作技术水平的不同, 分成不同的小组, 动作不熟练的小组学生可以直线推, 动作稍好一点的小组学生可以绕简单图形推, 动作技术好的小组学生可以曲线绕过2~3个障碍推。再比如, 耐久跑教学, 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分成甲、乙、丙三个组, 在规定时间甲组比乙组多跑200米、比丙组多跑300~400米。这样设计, 可以极大激发学生锻炼的兴趣, 也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体验, 课堂气氛自然活跃。

四、巧用激励, 营造良好氛围

每个学生都有长处, 需要被人去发现和肯定。对于学生, 教师的肯定意味着是对学生自我价值的肯定。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信心和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更加专注于课堂学习, 有利于快速有效地掌握技术动作和提高运动水平。

因此, 体育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鼓励学生, 如掌声鼓励和语言鼓励等。教师对学生一次满意的练习、一个满意的动作及时地给予肯定, 都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作用。而这种作用会产生群体效应, 影响其他学生的行为, 这样整个班级的学习热情就会高涨起来。

需要注意的是, 评价学生应将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尤为重要。这部分学生, 对自己的信心本来就不足, 再加上生怕动作做不好, 被老师批评, 被同学取笑, 因此上课的心理压力很大。在课堂上, 教师应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 哪怕是有一点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 学生上课的心理压力渐渐减小, 自信心逐渐恢复, 对体育课逐渐产生兴趣, 并不断发展形成爱好。

活跃初中语文课堂氛围的策略探究 篇7

接下来, 本人将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 从三个方面分别论述初中语文课堂氛围该如何营造, 如有不周详的地方还望各位方家指正。

一、巧妙穿插, 注重兴趣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与课堂内容相关,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成效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课堂上进行的穿插, 可以是课文作品的背景知识、作者简介、小故事、笑话、角色扮演等。总之, 一切与教材相关的内容以丰富的形式呈现都可以使课堂氛围得到活跃。

例如在对文言篇目《马说》进行教学时, 在课堂导入环节先向学生讲述千里马与伯乐的故事, 学生听得入迷, 而后让学生进行字词熟悉与自由朗诵, 并进行男女生朗读比赛,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又如, 结束了《诗词五首》的教学之后, 在课堂上开展与诗词相关的知识竞答, 教师说上句让学生回答下句, 回答得又快又多的便是胜利者。这就激发起了学生的积极性, 活跃了课堂气氛。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得知, 学生最喜欢老师在课堂中加入抢答、角色扮演朗读环节, 讲解相关背景知识与人物故事让他们觉得语文课是生动有趣的。由此可见, 在语文课堂中, 巧妙穿插趣味性内容, 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调动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

二、匠心独运, 关注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因此, 对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是调动课堂气氛的核心。在这个过程中, 以下几点较为重要:

(1) 理想的课堂环境使学生与教学者可以充分互动, 甚至相互辩论, 因此要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众所周知,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 而在非智力因素中, 情感占据着主要地位, 有情感因素参与的课堂才会是积极活跃的。反之, 学生机械学习, 课堂定然如一潭死水, 毫无生机可言。

(2) 以学生为课堂的主角。在课堂教学中, 教学者要注意自己与学生主次关系的定位, 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学者仅仅作为引导者而存在。因此, 可以适当运用“讨论”教学的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能动性, 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成为课堂的主角, 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例如在进行《海燕》一文的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写下心得体会在班级进行交流, 进行了写作训练的同时亦使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参与, 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3) 对学生进行教育应当以鼓励为主, 减少批评。著名心理学家伯利纳在实验中发现, 激励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着积极影响, 较之缺乏激励的学生, 收到激励的学生往往具有更大的学习兴趣, 成绩稳步提升, 而缺乏激励的学生往往具有消极懈怠的情绪, 不想参与学习, 效率低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教学者应当对学生多鼓励, 少批评, 保护学生的想象力与质疑能力, 让学生敢于提出见解, 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

三、自我反思, 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教师作为引导者, 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 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与教学能力水平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关键。在传统应试教育的观念影响下, 教师往往是传播知识的“工具”, 学生也成为了死记知识的机器, 这种情况下的课堂必然是沉闷的, 因此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 语文教师应当养成豁达的人生态度、乐观开朗的性格。能力超强、才华横溢的语文教师凤毛麟角, 每个人的性格亦有所差异, 但性格内向、不善交流的教师, 他的课堂必然难以生动起来。反之, 一个乐观开朗, 言语幽默风趣, 谈吐大方的老师却能更好地调动课堂气氛。由此可见, 教学者应当时时注意提高自身的修养, 养成适合进行教学活动的性格特征, 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 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

(2) 语文教学者还应当时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对现代教育提出了全新的理念,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因材施教, 从教学生知识到教学生学习方法等等, 每一项都是全新的观念。语文教学者只有深入了解这些观念所包含的内涵, 并将自己对它的理解贯彻到语文课堂中, 大胆尝试, 勇于创新, 才能真正优化语文课堂, 实现语文教学的现代化, 使语文课堂焕发生机。

教学者的主要职能不仅仅是教学生以知识, 更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促进学生自身能力与素养的提高。因此教学者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积极关注新的教学理念, 更新教学方式方法, 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准确捕捉, 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达到良好的教学成效。

语文教学想要取得显著效果绝非一日之功, 语文教学者应该循序渐进, 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更新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也是最能决定教学成果的一个环节。教师们应该善于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努力从教师、学生和课堂这三方面的联系着手, 活跃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氛围, 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和默契度。

参考文献

[1]王庆华.初中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策略的探讨[J].阅读与鉴赏:上旬, 2011 (05) .

[2]常任仲.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营造课堂气氛[J].软件·教学, 2013 (07) .

激励性课堂氛围策略 篇8

一、着眼现实生活, 联系学生实际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背靠的是社会大舞台, 面对的是时代新天地,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一堵围墙隔不断课堂和社会的联系。 现阶段, 学生往往通过媒体、网络等大量吸收信息, 他们的眼界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学生都开阔。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除了从电视上、网络上找供讨论的问题, 更应着眼于身边发生的事, 注重寻找学生身边的热点, 使讨论的问题来源于学生可感知的社会活动及现实生活, 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寻找案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使课堂的内外联系在一起,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 在发展中生活, 有利于增强思想品德课堂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求知欲

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节课开始时, 学生的精神状态便为本节课定下了基调。 一节优质课, 光靠绘声绘色的讲解是不够的, 必须借助更多的辅助工具, 而图片、小品等素材便是很好的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材料。 例如, 在教学“ 平等尊重你我他”这一框题时, 我设计小品《 牛娃》 , 课前让学生对牛娃处处被人嘲笑和侮辱的内容深刻解读, 课上让他们进行情景表演。 学生积极性很高, 表演很投入, 学生把生活中遭受到的不平等现象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 在带给同学们笑声的同时, 也使学生领悟到人与人之间需互相尊重的道理。 因此, 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 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引入新课, 学生听起来情趣倍增, 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主体性, 推进素质教育

当今国际教育崇尚以人为本, 注重学生主体性, 承认学生自主发展的可能性,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我们的教育需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 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 促进学生活泼快乐地成长。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 当然也应是教学情境创设的积极参与者, 不应把教学情境的创设只当作是教师的事, 而让学生只是被动地进入教师所创设好的情境中。 因此, 为形成高效课堂, 要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我积极尝试把课堂交给学生, 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通过备课、讲课、评课, 充当“ 老师”的角色, 体会“ 老师”的辛苦。 比如, 《 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 第一个问题“ 感受身边的变化”, 九 ( 1) 班学生马宁主动要求讲课, 由于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学生周围, 学生比较熟悉, 因此大家的发言非常积极, 再加上马宁同学的语言比较幽默, 课堂气氛很是活跃。 而我在这节课中则充当了导演和评论家, 给予讲课同学恰当的语言鼓励, 使学生的认识很深刻, 讲课欲望与勇气逐渐增加, 教学方面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鼓励自主参与, 提高思维能力

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应当是以建构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为教学宗旨, 突出学生参与, 突出学法指导, 突出启发方式, 突出师生情感交融等。 教师应该紧紧围绕培养学生主体性这个核心, 自觉地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安排较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为学生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在课堂上自主学习、能动学习的组织形式。

教学应是流水, 而不是死潭, 课堂上需要突出学生主体性, 鼓励学生自主参与,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 学习《 我们维护正义》这课时, 学生开始都很茫然, 对这个题目不是非常理解, 于是我就在黑板上写出了一些相关词汇, 如“ 被害人”“ 受伤”等, 细心观察, 发现此时有的学生神情很忧伤, 于是鼓励他们发言, 就“ 我们是否应该忍受别人的欺侮” 为题展开辩论。 因为这些事情学生都经历过, 可能正发生在某些学生身上, 通过分析讨论, 还会起到有针对性心理辅导的作用。 通过启发, 学生的发言很积极, 课堂气氛很活跃, 同时在这样的环节下, 以小见大, 再引入一些社会问题分析, 教学难点便形象地迎刃而解了。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基础教育学科, 作为教师, 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也要在教学中扮演好一个组织者、启发者、引导者、评价者的角色, 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及时、正确地评价他们在学习中所取得的成绩, 力促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与提高!

摘要:目前, 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时期, 主体性的培养既是素质教育的特质, 也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重视和加强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就成为当前基础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自主学习,有效参与,主体性,主动性

参考文献

激励性课堂氛围策略 篇9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学习情境 营造策略

课堂需要激情,课堂需要富有激情的教师,教师的全部激情是为了实现对学生的激励、唤醒和鼓舞,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和谐互动的统一体。

一、巧问设疑,营造“情境氛围”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设立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动的场景,溶入生活、人文等因素,形成一种探索知识的积极氛围。以此来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任何科学知识都会有一个内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任何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新知识总是从旧知识中引申发展而来的。因此,在进行新课时,应将与本课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让学生回忆复习,从中找准与新知有关的问题,把学生引进学习新知识的“最近发展区”。

教学第3课《鼠标陪我玩一玩》,教学内容是学会如何打开和关闭程序,练习鼠标的操作。在上节课中,同学们简单了解了鼠标的各种操作技能,在头脑中已经有一个初步的操作印象,教师在这节课需要适时提问,帮助同学们回忆复习。我对同学们说:“我想把桌面上‘我的电脑’图标放到右下角,谁来帮我?你到底用什么动作呢?”“‘单击’和‘双击’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呢?”“鼠标指针是‘箭头’或是‘沙漏’分别表示什么?”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同学们的头脑中已经对鼠标操作的技能点有了一个十分清晰的脉络,对于新知识的学习也就得心应手了。

二、多重刺激,营造“故事情境”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特点大多还是停留在以感性认识为基础阶段,颜色、声音、动作对其有极大的吸引力。”小学生充满好奇心,对儿童故事和童话特别爱好。三年级学生由于其年龄和心理特点限制,再加上教学目标及具体的教学内空的抽象,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设计有趣的教学故事,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从而体验信息技术教学的乐趣,提高教学的效益。

在教学“画图”软件时,要求同学们在本课时内利用“画图”软件画一画“我的学校”,如果只是简单布置任务,同学们的创作兴趣和创作热情不能被完全激发。于是,我制作了一个Flash小动画,内容是一个外国朋友走到学校门口,产生疑问:“这是什么地方呢?里面的环境真不错!”一个学生迎了出来,想向外国朋友介绍美丽的校园,可是这个学生的英语水平还未达到可以交流的程度,怎么办呢?让同学们想想看,如何向外国朋友介绍学校。这样自然而然地把任务布置下去了。比比看,哪些同学画的校园最美、最有特色?能得到外国朋友的夸奖。此时,心急的同学已经开始说了:“老师,我们快点开始吧,我的手都痒痒啦!”,其他同学也附和着。他们急不可待表情可以反映出他们此时学习兴趣盎然,创作热情高涨。在制作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大屏幕展示几幅学校风景图片,让同学们在作画中参考。在具体的故事情境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了最佳的学习状态,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善于将教学的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和意识心理特征,创造出具体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扮演一定的角色,设身处地地去获取和运用知识技能。在相应角色扮演中,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到故事情境之中,激发了学生对新知的探究兴趣,提高了学习探究能力,从而更大程度地提升了教学效率。

在教学《复制与粘贴》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在“画图”中把一朵美丽的小花复制出许多小花,把画面变成了花园。教师设计的故事情境是这样的:飞来了一只小蜜蜂,在一朵花上跳着舞准备采蜜。它的举动引来了一群蜜蜂,可是小花只有一朵,怎么办?这可急坏了这群蜜蜂,它们嗡嗡地叫着,请求魔术师帮忙。魔术师奋力挥舞着魔棒,可以并没有产生魔力。小蜜蜂们更急了,纷纷向聪明的同学们求助。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有办法帮助这些小蜜蜂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行动起来,通过尝试、探索、交流、总结,掌握了复制、剪切和粘贴等操作方法,帮助了小蜜蜂们一个大忙。成群的蜜蜂在花的世界里尽情地起舞,尽情地采蜜,还向同学们表示感谢呢。同学们熟练地掌握了复制与粘贴的操作方法,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培养了学习的兴趣。

三、通过对比,明确目的,探究方法

信息课的教学是要让学生认识一些知识,学会一些操作上的技能,而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运用是通过最后形成的“成果作品”来体现的。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前期作品”和编辑后的“后期作品”,学生会从中理解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的,从而使学习更有方向性和主动性。

谈课堂激励策略的运用 篇10

一、信任激励法

信任是最重要的激励机制,罗森塔尔效应告诉人们,学生能否持之以恒地学习,与教师的信任程度有密切的关系。信任能最大限度地滋润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更自信,思维反应更快,从而更好地理解教师的讲解。上课时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的提问,教师的一个眼神或一句鼓励的话,如“你能行”“相信你自己”“你可以的”“你真棒”等,学生会情绪高昂,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自主学习能动性会明显提高。课堂上教师的信任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做事胸有成竹,遇事沉着冷静,心理健康。所以,教师的信任在现代课堂至关重要,也是培养学生品德修养的关键因素。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信任学生,用各种信息呈现对学生的信任,而不是冷漠无视。

二、尊重激励法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过,在人的所有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尊重。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研究表明,人只有被尊重才能实现自己的最高需要,所以课堂上的尊重激励十分重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使学生觉得有安全感。学生才会愿意说、乐于说,进而培养思维的发散能力。尊重学生,才能彰显教师的师德,这样的课堂更能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学生才会懂得相互尊重。我们的课堂可能会有特别调皮的学生,他们不懂得尊重别人,不能静下心来听别人说话。教师的一言一行处处饱含尊重,学生也会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受到熏陶,行为慢慢得以纠正。如若不然,学生会与教师期望渐行渐远,背道而驰。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在课堂上始终注意对学生的尊重激励,让学生回答问题时经常说“这个问题请你来回答”,结束后再说一声“请坐下”,一个“请”字,就能“请”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课堂“请”出效率来。

三、帮助激励法

帮助激励侧重于那些中等及中等偏下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一般缺乏自主学习的勇气,遇到困难找不到良策,学习没有积极性,课堂发言不活跃。对这样的学生,教师既要帮他们树立信心,又得帮他们找到克服困难的途径,创造克服困难的条件,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逾越学习障碍,完成学习任务,增加他们在课堂上的知识量。当他们遇到学习困难时,“你可以的”“别泄气,老师帮你”,这样的语言不仅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增强了他们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也培养了学生相互交往、互助互爱的品质。

四、赏识激励法

“士为知己者死”,每个人都需要得到赏识,而小学生更是这样,他们常常把教师的赏识看得很重,很多时候这就是他们学习的动力。小学生年龄小,一切全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当他们得到老师的赏识时,就会觉得自己进步了,能学好,以为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个好学生,从而努力保持自己的好形象,产生自身增值感,增强自身学习动力。历史上很多名人例子告诉我们,名人取得的成功与别人的赏识是分不开的。“世上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我们教师要有发现“千里马”的慧眼,看得见、看得清、看得准,其实每个学生都是“千里马”,是不同方面的“天才”,切忌千篇一律、一刀切,这样很有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这就是“瓦拉赫”效应。

五、榜样激励法

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多用榜样激励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路灯,代表着方向;榜样是核心,凝聚着力量。学生学习具体的典型榜样,往往比接受抽象的学习方法要方便得多,如果活生生的楷模形象就在眼前,学生的内心就会有一种进步的渴望,渴望自己变得更好,因此教师就要保护好学生的上进心,合理激励引导、调控,从而有效激励学生的进步。

上一篇:对台交流下一篇:政策房屋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