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氛围

2024-09-04

课堂氛围(通用12篇)

课堂氛围 篇1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与学生相处时间较长, 学生对其教法比较熟悉, 因而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容易产生“又跟以前差不多”的想法, 既不觉得新鲜, 也不感到厌烦, 只是平静地坐在那儿等待。这种平静状态是一种不积极的心理状态, 此时学生的思维质量不高, 对教学内容虽能接受, 但印象不深。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营造课堂氛围, 打破这种平静状态。

那么, 语文教师如何为学生营造一种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 来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呢?

一、教学手段要丰富多样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 要特别重视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 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在生动形象的表象基础上进行。例如, 放一段美妙动人的音乐, 挂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 给一个惟妙惟肖的模型, 做一个栩栩如生的课件;或让学生配乐朗读, 展开联想与想象, 口头描述, 引导学生目看文字、耳听音响, 口述佳境、心游四方。这样, 枯燥的文字生动了, 抽象的知识形象了, 简单的道理也变得有血有肉了, 在学生心中激发了感情, 形成了一系列具体的表象运动;既而引导学生调动所有感官, 情不自禁地去感受、思考、想象, 进而在对教学内容的理性感悟中生发美感。

二、教学语言须生动优美

在语文课堂上, 教师的语言要优美生动, 使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中, 受到教育和感染。语言要生动优美, 除了词汇丰富, 还要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让贴切的比喻、精当的设问、适时的反复, 这样伴随着语言的知识像清泉之水汩汩地流入学生的心田;注意句式变化:单句、复句、长短句, 以及陈述句、判断句、疑问句等, 即使是陈述句也要注意推敲其语序;注意讲究和谐的节奏, 有抑扬起伏, 要根据教学目的, 或舒缓徐慢, 或高亢激奋, 停顿间歇, 有时一泻千里, 牵动学生思绪, 扣击学生心弦, 使学生产生共鸣, 受到强烈感染。例如, 学习辛弃疾的《破阵子》时, 读到军中用餐, 演奏军乐, 检阅军队及战马奔驰, 弯弓射箭时, 语速要转快, 感情要强烈豪迈, 要表达出词人幻想中了却心愿时的快慰, 当读到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时, 语速则要缓慢, 感情要低沉, 要表达词人回到现实时壮志难酬的愤慨, 这样语速适宜, 形成教学的高潮。

三、设疑新颖激发情趣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加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 激发思维,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自主学习意识。因此, 课堂提问要讲究发问方式, 改变提问角度, 使问题提得巧, 发人深思, 提得新颖, 能激发情趣, 切忌问题提得平平淡淡, 老调重弹。例如, 在讲《苏州园林》时, 可以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 “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美在山水, 苏州美在园林, 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 美在何处呢?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苏州园林》, 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样设疑导入, 既创设了问题的情境,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 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重视非语言表达

辅助语言表达的非语言表达, 分为实物演练表达和教态表达, 这里说的是教态表达。一个手势、眼神, 一副表情, 如果恰到好处, 其作用和效果会非常显著。国外一位心理学家在一系列实验的基础上得出这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可见非语言表达不容忽视。

五、审美因素应充分挖掘

语文教学活动好比带领学生寻幽探美, 要用深情浸润教材, 在审美情感的催化下潜入教材深处, 探得其中的意蕴和境界, 将自己的情感与教材的思想性、艺术性融合在一起, 用教师自己的灵魂碰撞学生的灵魂, 激发起审美的热情。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鼓励学生去发现教材中的美: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优美的语言、鲜活的形象、巧妙的构思、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风光、使人奋发的人生哲理。张志公在《漫谈语文教学》中就这样说:“许多课文是文学作品, 学生念了, 无疑会受到文学艺术的感染和熏陶。”因此, 教师应充分挖掘文学艺术诸多美的因素。

六、多种鼓励措施不容忽视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有效的作用。”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应采用多种鼓励措施, 促使学生大胆提问, 勇于发言。对学生的发言多肯定、多表扬, 并给予具体指导。鼓励学生讨论, 在讨论中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意见, 不以一家之言强加于学生, 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见解, 使他们产生成功的欢乐和愉快的心情。这样他们不再把学习看成一种强制性的枯燥无味的事情, 而是把学习看成是一种既紧张又愉快的求知增能的活动, 从而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总之, 做到了以上几点, 就会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气氛。这种气氛贯串于课堂始终, 影响感染着课堂里的每一个人, 教师精神振奋, 学生思维活跃。这样就打破了那种平静状态, 为最佳教学效果的取得奠定了基础。

摘要:课堂氛围是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心理背景, 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课堂氛围具有不同的教学实际效果。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 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课堂氛围,教学手段,教学语言,教学效果

课堂氛围 篇2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师生双边的交往程度和合作水平的差异,会造成不同的课堂氛围,或欢乐,或沉闷,或高昂,或压抑等,它制约着学生和教师学与教学的情绪,并对学习动机、态度、效果产生影响。形成良好课堂氛围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教师是否有积极饱满的教学情绪,这是创造课堂氛围的首要条件。同时,教师能否以妥善、新颖的教学设计,去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乐趣,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角色”,也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积极情绪,也就难以建立欢快的情绪气氛。

实践证明,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对良好课堂氛围构建具有决定作用。教学的导入,以语文课为例,谈以下几方面入手点:

1.从玩入手。爱玩是孩子的天怀,有些课的导入,如能配合新课内容设计游戏,从玩入手,右以很快唤起学生热烈、高昂的欢快情绪。此方法多动用于低年级。如教学《小猴子下山》一主果,让小学生戴上饰按书上内容进行表演,在表演中让学生准确表现出“扛”、“捧”、“抱”的几个动作,通过表演,学生在玩乐中把语言文字化为具体可感的.情景,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2.从七入手。教师巧妙的解题,往往可以引人入胜,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致,从而为整堂课带来积极情绪。如讲《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可设计这样问题:①这课主要围绕题目的哪一个字写的?②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③它向认借尾巴,借到了没有?这样围绕一个“借”字,层层深入追问,用意巧妙,恰到好处。

3.从奇入手。奇异的事物容易激起学生的求和欲望,产生浓厚的探求兴趣。教师若能从教学内容出发,提出奇异处作为导入新课的着手点,可以使课堂教学增添情趣。如讲《蓝树叶》一课,教师出示课题后问学生:“①树叶本来呈绿色的,怎么会有蓝树叶呢?②这些树叶是怎么变成蓝色的呢?”这时学生好奇心理促使他们急切地想知道变成蓝树叶的原因,从而激发了阅读的欲望。

4.从趣入手。“趣”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心境充满愉快,这无疑会唤起投入学习的积极情绪。如讲《小猫种鱼》一课,教师板书课题后问学生:“小朋友,你们看了这个题目有什么想法?”学生纷纷说:“菜是可以种出来,鱼怎么可以种呢?”有的说:“庄稼是种得长起来,鱼怎么种得起来?我觉得很有趣。”教师接着说:“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那就好好读读《小猫种鱼》这篇课文吧?”教师短短的几句话,就像磁石一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化课堂 创设氛围 篇3

然而,长期以来,在具体的中职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往往只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的教学,而忽略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中职生对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要性也认识不足,导致出现当前中职学校口语交际教学低效甚至缺失的局面。下面,笔者就当前中职学校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及策略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以求证于方家。

一、中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现状

1.中职生对口语交际能力的认识不足

当前中职学校的大多数学生只重视专业基本功训练和动作能力培养,以为专业课过关了,文化课则可有可无,特别是对口语交际训练的理解,还停留在低级层面,他们没有认识到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2.中职生口语交际能力差

多年来,由于普通高中的持续扩招和社会对职高生的偏见,中职生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很多学生难以达到初中毕业生应该达到的语文水平,他们中很多人的口语组织能力欠佳,语言表达或缺乏条理,或抓不住中心,或词不达意。

中职生大多来自农村,受生活环境、民族风俗、语言习惯、教育条件等影响,在口语交际中长期使用方言,没有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说起普通话来,带有很浓的方言色彩,或出现语音缺陷,或出现语法错误,在口语表达上较普遍地存在着自卑感和羞怯感。在公开场合或与陌生人讲话时,一些学生往往词不达意、语无伦次,甚至有的不敢与人对视,或未语脸先红,更有甚者手脚发抖。这些口语交际能力方面的欠缺严重制约着中职生毕业后的进一步发展。

二、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策略

口语交际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中职学校的语文课程中,言语性和工具性比普通高中的语文教学要求更显著一些,这就要求中职语文教师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口语交际课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语文教师在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转变学生思想观念,激发口语表达热情

要加强口语交际能力训练,首先要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激发学生参与口语训练的兴趣。当前多数中职生只重视专业课而轻视文化课,认为语文课只是走走过场,可有可无,口语交际能力训练更是无关紧要。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告诉学生,语文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能力的,中职生毕业后就要走向社会,面临就业,用语准确、能够清晰表达思想是他们现在完成学业和将来立足于社会所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

培养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智力、提高读写能力的需要。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对中职生今后择业就业、促进社会交往、实现人际沟通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忠厚木讷、少言寡语已不是现代人的长处,而能言善辩才更受社会的欢迎。使学生认识到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转变其思想观念,从而提高其学习口语的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收到实效。为此,在新生入学时,我们可以讲一些职场就业的故事,或者组织学生观看一些求职面试的视频,让学生认识到口语表达能力在他们将来就业时的重要性,让学生觉得口语表达训练是他们求职、面试的需要。只有他们的认识到位,才能激起他们说话的勇气与激情,才会让他们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真正主动地参与到口语表达训练之中。

2.转变教师的角色,优化课堂活动设计

要加强口语交际能力训练,最关键的是教师要转变角色。教师应逐渐摒弃“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把主动权留给学生,教师应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平等的交流者。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大胆实行民主教学,教学中多采用讨论法等灵活多样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甚至大胆争论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乐于学,学得好,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口语交际训练尤其需要教师营造开放民主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办法来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办法一:课前五分钟才艺展示。把每天的语文课开课前五分钟留给学生,让学生将平时通过课外阅读搜集整理的诗词散文、经典台词、笑话妙谈、成语故事等在班里做精彩表演。通过每天的才艺展示活动,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办法二:朗读文本。朗读是眼、口、耳、脑并用的学习形式,朗读的过程是把文章里的书面的无声语言转化为口头有声语言的过程,是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的基本方法。朗读对于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力,增强对语言的记忆,有效地积累语言,促进口语的发展,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具有特殊的功能。语文版中职《基础模块》课本中选取的多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都是非常适合朗读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有助于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办法三:复述课文。复述课文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课文中学过的主要语句,将课文的内容有条理、有重点地表述出来,这也是进行口语训练的一种重要方法和途径。通过复述训练,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培养他们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的能力,达到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办法四:分组讨论。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合作学习,大家彼此交流自主学习的经验心得,在同意和反对、肯定和补充、质疑和回答中,把传统的教师单向传授或师生双向交流变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这样的方式能培养学生对答如流、随机应变、识别大局、兼顾某一话题的口语交际能力。

办法五:口头作文。在课堂上让学生经过短时间的构思,用口头语言顺畅完整地叙述一件事情,说明一种事物、阐明一个道理,来培养学生敏捷思维,快速遣词造句并组织成文,运用语音语调等表情达意的能力。

总之,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融入到每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之中,根据中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现状,有计划、有步骤、有选择地设计口语交际训练。

3.创设敢说的氛围,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由于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胆小、害羞,没有当众大胆、清楚表达的习惯。因此,教师应把创设良好的语言氛围、培养和训练学生敢于表达放在首位。而要真正解放学生的嘴巴,保护学生口语交际的自尊心、自信心至关重要。

首先,要在课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认识并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思维与说话方式,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要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把“相信人人能成功进行口语交际”的期望传达给每个学生。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一起聊天、讨论,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式的交流。

其次,要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关系,营造一个轻松的、积极的口语交际环境。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显然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因素。如果一个学生在说话时,其他学生冷眼旁观、窃窃私语,那么有几个学生能顺利、轻松地完成口语交际呢?所以要鼓励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既要学会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要学会倾听、补充和帮助,让融洽与合作的阳光照耀每个学生的心灵。

再次,教师还应多创设情境,让学生实地表演,以激发其口语交际的兴趣。如在教学中可模拟招聘会,让学生分别扮演招聘人员和应聘人员,体味应聘人员是如何进行自我介绍和竞职演讲的,在交际时如何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气,如何在招聘人员面前恰当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从而实现打动招聘人员的目的,促使学生由不想说、不敢说变为想说、敢说、会说。也可以模拟采访、模仿作报道,还可以进行诗意盎然的朗诵会、唇枪舌剑般的辩论会,甚至也可以说相声、演小品等等,努力使口语交际教学的形式灵活多样。这样,学生学有所乐、口有所练,极大地提高了进行口语交际的参与热情,从而为自己今后的求职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4.重视普通话训练,培养讲普通话的习惯

普通话是人与人之间互动交流的最直接手段,普通话表达是否明确、顺畅,发音是否标准,直接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接受能力,影响着关系的协调和事务的办理。作为将要从事基层服务行业的中职生,普通话训练至关重要。因此,中职校要大力培养中职学生讲普通话的意识,通过黑板报、标语、网络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增强中职学生讲普通话的意识,要求学生在课堂内外、校园内外必须用普通话交谈。经过一段时间的潜移默化,学生讲普通话的意识会不断增强,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一定会形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语文教师可以在一些专业中设置口语课程,如幼师专业,要求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应取得普通话考试二级乙等以上证书。如旅游专业,也可增设口语课,让学生在学校能得到更好的普通话训练。

小学语文课堂氛围初探 篇4

一、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 是激发 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

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 师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 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合作, 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 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 学生才能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 以最佳状态进入语文学习, 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 创造力才能得到开发, 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教师要放下唯师是从的尊严,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 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多给学生展开想象的时间和空间, 多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和自由;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营造方法。

二、激发创造热情, 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养成起着 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既要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能力的提高, 又要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及方法上的优良行为, 还要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教师要多倾听学生的发言。我认为, 学生“讲”教师‘听”, 有三大好处:一是通过“听”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通过“听”常常被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独到深刻的见解、幽默睿智的语言所折服。二是通过“听”可以真 正使教师领悟“教学相长”的真谛。三是通过学生“讲”教师“听”, 可以锻炼学生。学生越说越会说, 越说越想说, 越说越自信, 课堂成了他们发挥的舞台, 这更激发了他们学习兴趣, 焕发出课堂的活力。如在教课文《雪》时, 让学生找出喜欢的句子, 先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然后在全班交流, 一学生说:“我喜欢‘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 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 七八个一齐来塑雷罗汉’, 这写出了小孩天真活泼、充满生机的情景, 尤其是‘呵’字非常的形象、传神、有趣。还有那‘紫芽姜一般的小手’, 很好玩。”当我一问到什么是“呵”时, 大多数同学拢着两手呵气, 一时课堂笑声一片, 活力迸发。

三、良好的教学艺术是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 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

有魅力的教师会对学生的注意力具有无形的控制作用, 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 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 焕发课堂活力, 教师有一副自然大方亲切随和的教态, 一身时尚端庄搭配得当的衣着, 一手龙飞凤舞刚柔相济的书法, 一口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普通话, 一段声情并茂慷慨激昂的朗诵, 一句委婉动听相得益彰的轻唱, 会感染学生, 使其受到熏陶;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 充满微笑地去授课, 这是一种简单易行, 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 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 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 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 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 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在语文教学活动, 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 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 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效率, 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 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 此时, 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

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 的主体, 学习的主人

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 又是学习的主体, 当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时, 学习情绪高涨, 专心致志, 课堂气氛热烈而愉悦;在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不同的收获, 既提出共同要求, 也提出个别要求。如在课堂作业的配置与处理上, 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 并通过当堂批改或讲评, 及时满足学生急于知道作业正确与否的迫切心理需求, 开阔学生思路, 使那些解题中”别出心裁”的学生得到赞誉, 这样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形成一种乐于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在课堂上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摒弃以往把语文课堂变成教师居高临下向学生施舍知识的场所, 摒弃家长制、霸道者的教风, 要代之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去真诚关心学生, 爱护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学生才能喜欢语文, 学好语文。

总之,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积极性, 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努力的工作方向。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课堂氛围至关重要, 如何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语文教学效力。

如何调动课堂教学氛围 篇5

1.故错迷惑:这种错并非真错,而是在特定的场合下故意错的语言技巧,是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的教学艺术。《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知识性文章,“我把人类的好朋友地球带来了,(指着被污染的地球)同学们都发现今天地球不高兴了,是的,他病了。大家想不想为他治病啊?显然,“带到教室”、“治病”这一连串“错”言“误”语不仅给人以新鲜感,而且形象生动地强调地球和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同样需要关心和保护,突出要加强环境保护这一中心。

2.打破常规:故意违背事理,在“逆反”情境下带学生品味课文,也会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太阳》这篇课文,如果他把最后一个太阳也射下来,那么会发生什么?从而引导学生自己去看课文,从中找答案,并且充分发挥想象力。

课堂氛围 篇6

摘 要:构建思想品德课堂良好的情感氛围,开创课堂的生命长廊,需要教师从多层面考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更需要教师的悟性、创造性劳动的积累。否则,很容易使课堂气氛超过必要限度,导致主次不分,主题不明,所以说,教学模式可以推陈出新,但最基本的课堂驾驭能力应该是永葆长青的。

关键词:创设;课堂;情感氛围;优化课堂;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059-01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情感氛围是指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思想品德教师依据教材而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思想品德学习内容,促进其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情感氛围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关注。

一、激发兴趣,感受成功

针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特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充分注意运用不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夸美缪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条件之一”。这就要我们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借助于多媒体、投影、录音等教学辅助用具,设置巧妙的悬念、组织竞赛、动手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创设情境,采取自主探究的方式,行之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达到快乐学的境界。心理学家认为:人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和失败在学生的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绪。所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教师对传递知识的准备,对传递途径方法的处理,应成为课堂情感氛围调控的重要环节。教学中教师除了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外,还要适应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二、尊重学生,树立自信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指出:教育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领域――即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之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有自信心。伽利略也曾说过:“人不可只被教,重要的是帮助他发现自己。”而发现自己的关键在于情感的调控和兴趣的培养,教师通过情感控制帮助学生确立目标和接受失败,帮助他们建立自尊、树立自信,从而以一定的心理优势投入学习活动。现代教育观念提倡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发展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与此同时更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尊重学生的生存方式,尊重学生独有的文化,将学生看作有尊严、动态成长的独立个体。课堂是一个传播知识的地方,但学生在这里期望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更多的来自教师的真诚的爱,和在学习中给予的点滴关怀与支持。对学生要有爱心,要爱护每一个学生。因为只有爱,才能使学生感到温暖,才能使学生消除戒备心理,才能使师生之间没有隔阂,情感更为融洽;因为只有爱,才能消除学生压抑的心理,才能为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因此教师的教学应该充满激情,通过充满激情的教学以影响和带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让学生在情感、态度、认知、行为上产生积极的反应,进而让学生爱学、乐学、主动学。

对在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机智处理课堂出现的偶发事件是优化课堂生态环境不可缺少的手段。在处理偶发事件时,教师要遵循以下要求: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不要激化矛盾;“冷处理”为主;切忌造成师生情绪上的对立;宽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为他们的学习创造安全感。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公正地评价,带给学生如沐春风般的心情氛围,使效果达到事半功倍。

三、自主学习,张扬个性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三者之中,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和前提。个人的自主学习对于思想品德学习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新的科学研究发现,大脑细胞的成长和发展不仅仅取决于先天的遗传因素,也不仅仅取决于后天环境的影响,它还受制于自身——一种随机的自我的成长和发展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应该在各个环节上体现人的本性,张扬人的个性,努力促进学生的成长。从而促进乐观向上的课堂情感氛围氛围的营造。

四、合作探究,营造和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学生的学习资源,把学生的差异看作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尽可能通过学生自身的合作、探究等获取知识。合作学习的课堂,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认知感受与情感流露,是教师、学生、学习内容与环境之间的全新整合,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情感与情感的交流,是思想品德学习生长与发展状态的优化。学生有差异,那么教师在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时就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也应体现着这些不同层次的铺垫,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参与的机会,多点探究空间,多点实现自我的满足。当课堂教学进入到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时,学生之间的人际沟通会形成多方面的信息互动,众多的信息供每一个学习个体参考、选择和学习。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建构起新的知识,同时原有的知识经验又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并由此产生新的疑问。这时,教师应适时介入,或以平等的态度陈述看法,或以简洁的提问因势利导,以自己对文本的感受和认识,引导学生在个体多元解读的基础上,正确理解文本,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这样,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就形成了平等对话、信息多方交流、师生互助、师生与文本互动的格局,新型的师生平等关系也就构成了愉快、轻松、民主、自由的情感氛围。

总之,构建思想品德课堂良好的情感氛围,开创课堂的生命长廊,需要教师从多层面考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更需要教师的悟性、创造性劳动的积累。否则,很容易使课堂气氛超过必要限度,导致主次不分,主题不明,所以说,教学模式可以推陈出新,但最基本的课堂驾驭能力应该是永葆长青的。

参考文献:

[1] 徐建成著.《课堂教学新视野》,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课堂氛围 篇7

一、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现代教学理论研究表明,课堂教学有两条主线:一条是知识交流主线,一条是情感交流主线,情感交流主线其实是指师生之间那种平等、民主、友好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构建和谐课堂环境的基础,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俄国伟大的思想家别林斯基说:“爱是教学的工具与媒介。”信任孩子是教学成功的保证,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总是用自己真挚的情感去换取学生对自己的好感,课上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眼神、热情的赞语激励学生,课下与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谈心。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他们的心情会特别的好,自然师生情感也就融洽了,学生也就快乐了。

二、激励每一个学生

大量事实证明,赏识孩子、激励孩子是发挥孩子无限潜能的保障,爱因斯坦母亲的伟大之处,就是她始终没有放弃爱因斯坦,对他抱有热切期望。激励是一种信任,激励是一种友善,人们只有在激励中才容易改正错误,小孩子更是愿意听好话。我们的学生年龄小,他们的好胜心强,渴望得到教师的欣赏与表扬,当教师表扬他的时候,他会心情愉快;当教师批评他的时候,他会心情沮丧。据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位心理学研究者证明,一个人在没有激励的条件下,他只能发挥20%~30%的才能;当受到激励的时候,他就能发挥80%的才能。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总是对学生充满了信心,认为他们都是可塑之才,他们都有美好前程,所以,当他们有了点滴进步时,我会这样激励他们“:孩子,你的努力我看到了。”“你好聪明!”“老师很喜欢你的认真。”当学生有错误时,我也不一棍子打死,而是用微笑鼓励他们:“你会成为一个好孩子的。”“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会做好的。”等等。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教师是爱他们的,就会在教师的激励下快乐起来。

课堂氛围 篇8

一、师生情绪的调整

首先,教师上课前,就要迅速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无论在课前教师的情绪处于喜怒哀乐何种状态,一旦上课的铃声响起,就要把一切不良的情绪抛到一边,代之以积极、饱满、平和的情绪进入角色,步入语文课堂。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一个声情并茂的好演员,根据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调整自己的情绪,借助自己的肢体、面部表情、语言的轻重缓急等,带领学生透过文字进入文本情境,恰如其分地领会文本的主旨内涵和感情。

其次,对学生情绪的调整。教师在平时与学生相处时,就要做到尊重学生,努力和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这样就可以消除学生因为害怕紧张而使整个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沉闷、拘谨。学生对老师越信任,就会越发想表现自己,越想得到老师的青睐,这样整个课堂氛围就会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学生在此过程中也会主动地获取更多的知识,培养更多的能力,进而大大提升教学的效率。此外,教师还要管理好课间十分钟,带领学生做适当的活动,避免学生之间发生冲突。以便上课时学生能迅速投入到学习的状态,而不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适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以便促进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品味快乐。

1. 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对学生进行诱导和启发,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要擅长在学生情绪发生微妙变化的瞬间,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设置问题情境。如教学《永生的眼睛》,我在课前用课件出示一幅简洁的风景画,请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待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后,我引导:“是啊,多美的画面啊!这么美的景色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说是用眼睛看到的。我再引导:“说得真好。我们能看到,盲女孩安静能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么?她是多么想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啊,你们能不能帮她想个办法让她看见这个美丽的世界呢?”这样层层设问,就让学生懂得,对眼角膜的了解不是老师的主观要求,而是学生实际生活的需要,是学习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兴致高涨地调动已有经验来解决当前的问题。

2. 多感官浸染。

(1)联想和想象。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描写自然风光的名篇佳作。然而,这些美好的事物,单凭由视觉观察到的文字和画面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大脑的想象和联想。比如教学杨万里的《小荷》一诗,我在带领学生品读文字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视觉上,眼前仿佛出现一幅栩栩如生的夏日小荷初露图,感受荷的形态美和色彩美;在嗅觉上,不如让学生深深呼吸,仿佛闻到荷花的清芬;在触觉上,让学生伸出手,仿佛感受到了荷叶的光滑,花瓣的细腻。此时学生感觉自己也变成了一枝头顶蜻蜓的荷花,在清池里摇曳多姿。

(2)多媒体呈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在讲授《圆明园的毁灭》时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比如:在讲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时,为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的布局结构,我用多媒体播放圆明园的空中俯瞰图和平面展示图,学生就比较容易地理解了圆明园规模宏大的布局景观。讲授圆明园的建筑风格时,我让学生熟读课文后概括出圆明园的中式建筑和西洋景观各具风采大而美的特点,然后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它的建筑美景: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风景名胜“平湖秋月”、“武陵春色”,诗人笔下的“蓬莱瑶台”,以及异域风情的西洋建筑的画图,使学生在视觉上真切地感受到圆明园被称之为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真是名不虚传。接着画面设置问题:想想为什么说圆明园“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然后继续播放配乐课文关于圆明园珍贵的历史文物段落,多媒体课件上展示圆明园历代珍藏的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等,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呈现出来的强大的视觉冲击,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激动自豪的情绪中,对知识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

三、教学节奏的掌控

教师按照预先的教学设计按部就班地进行课堂教学时,也要注意课堂节奏的掌控。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门艺术。课堂节奏的掌控主要包括教学密度、难度的安排,热场、冷场、突发事件的把握等。

教学密度,要做到疏密有致。教学难度,则要有高有低,知识的呈现要有梯度。要照顾不同层面的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求知的机会,都能有所收获。

在面对热场和冷场时,教师则要处理得当。开场要火热,妙趣横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之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的状态。中场宜静,使学生能够沉静下来,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探究。而沉静过后则应该是火热,此时学生们能够将自己思考所得踊跃地表达出来,整个课堂应该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场面。这样的由热到冷再到热的课堂节奏调控,符合学生的心理实际,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而对于课堂中的突发事件,教师则要做到随机应变,运用自己的机智和幽默,巧妙地将突发事件与课堂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尴尬困窘化为无形。教师这样的应激表现,必然会赢得学生热烈的掌声和发自内心的尊崇。

营造艺术氛围打造高效课堂 篇9

一.要善于引导想象

中学生的思维最活跃, 想象力最丰富, 他们求知欲强, 喜欢标新立异。课要上得有趣, 引导学生想象课文内容也是一种办法。即:力求把单调的文字符号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 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出来。

一般情况下, 我引导学生将文字变成图画有这样三步要求:勾勒出形态, 染上色彩, 使画面动起来、让画面更鲜艳、更逼真。以《荷塘月色》两句“层层的叶子中间, 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为例。教这篇文章的时候, 我说:“这是一篇景物描写极成功的散文, 我们应该认真品味, 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有的同学闭上了眼睛, 一般情况下, 闭眼的效果要好得多。

1.勾勒形态

请同学们先在脑子里放映荷塘的轮廓、荷叶的形状、荷花的姿态。

2.染上色彩

请把黑白电视变成彩电, 看谁脑子里画面更鲜艳美丽。学生们说脑子里出现了嫩绿的荷叶, 粉红色的荷花, 碧清的流水。

3.使画面更细致、更逼真

同学们还可以在大脑中放几个特写镜头:月下的荷花白而光亮;白花“点缀”在“层层的叶子中间”, 在绿丛中隐约闪烁;荷花是“袅娜”、“羞涩”而且是白而亮的, 其神态与色泽都与刚出浴的美人相似。

不只写景的文章、诗词也能变成图象放出来, 状物的、写人的都可以引导学生这样做。用特写镜头再现祥林嫂含泪、失神、绝望的眼睛, 那青黄、木刻似的脸。形态色彩越逼真, 学生受到的教育就越深刻。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要多和学生商量

语文课怎么上更符合学生的实际, 我经过和学生商量, 确定了语文课的五个步骤:“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具体到某一个步骤我也经常和学生商量, 听取学生的意见。如: 《过秦论》这篇课文, 定向时, 是确定四项任务, 还是三项, 五项或更多, 先进同学完成几项任务, 后进同学完成几项, 三言两语, 七嘴八舌, 一两分钟时间, 使我由拿不准主意变得了解了学生的需要, 学生们也明确了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学生自学、讨论时, 我也参加某个讨论组, 商量哪些问题是难点, 有没有必要答疑。这样到课堂第四个步骤时, 我就做到了心中有数, 第五步自测哪几道重点题, 我也常和学生商量。在师生商量的过程中,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也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增强了学生做课堂主人的责任感、义务感。

三.改变课堂教学结构

(一) 把课堂的某一部分交给学生,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下放导语权。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 要求学生设计本课导入语。在学生激情的引导下, 同学们已把目光聚焦到这篇课文上来, 接着, 教师乘势上课。

2.下放提问权。把提问权交给学生, 是开启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可以先让学生充分熟悉教材, 再让学生提问, 这样, 他们提的问题往往会有针对性。

(二) 把整个课堂交给学生, 锻炼他们驾驭一节课的能力, 以此提升组织及逻辑思维能力。

我常想, 上课时, 只解放学生的耳朵, 却堵住他们的嘴, 捆住他们的手, 由教师唱独角戏, 实在是费力不讨好。尽可能让学生说, 让学生读, 让学生写, 这样做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让能力较强的有特长的学生主讲他们喜欢的课文, 为了上好课, 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意愿, 大显身手, 包括对教具的使用。无比的热情、极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 使上课的学生全力以赴, 因而, 走上讲台时, 教态自然, 语言流畅, 俨然一位“小老师”, 教学气氛十分活跃, 一节课不仅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锻炼他们的各方面能力, 真正在乐学中提升能力。

如何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篇10

为了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愿学、乐学, 我在多年的课改实践中作了以下三方面的探究:

一、宽松和谐激趣法

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并将在师生沟通时起到重要作用。在讲授《列夫·托尔斯泰》一文时, 学生对文中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这对珠宝有魔力, 有磁性, 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 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无法理解, 我就引用同学们正在看的《西游记》激起兴趣:“难道托尔斯泰的眼睛能像太上老君的宝葫芦、像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的金角一样能把世界上的物质吸进去?”得到齐声否定后, 我又问:“我的眼睛能把语文书吸进去吗?”学生答:“不能。”我一本正经地说:“我说我能!我能通过眼睛把这本书的内容记到我的脑海中去。”望着我“抓起”“塞入”的手势, 同学们会心大笑。接着再让学生领会了什么是“放出准确无误的频波”, 最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要学生自己概括对该句话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直至铃声响起还意犹未尽。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 创造力才能得到开发, 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语文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语文的魅力在于此, 语文课堂的活力也在于此。同一问题, 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素养、心理状况等等的不同, 得出的答案可能是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的, 这就是创造力的表现, 也正是我们要悉心呵护和着意培养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 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多给学生展开想象的时间和空间, 多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和自由;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营造方法的灵活运用。

二、赞扬欣赏激趣法

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老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 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清代学者颜元也说过:“数子一过, 不如奖子一长。”同学的掌声, 老师的赞扬, 小小的奖品, 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课堂上笔者采用多种表扬方式:或用赞许的口吻———“你说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象力真丰富!”;或用亲切的动作———拍拍肩膀, 轻轻一点头, 微微一笑。每节课尽量多赞赏学生, 不光赞赏一个两个, 而是赞赏一群一批, 甚至全班;不是虚伪的应付的, 而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可以说, 赞赏出创造力, 赞赏出学习兴趣, 赞赏出进步的学生, 赞赏出有特点的学生。通过赞赏融洽了师生关系, 活跃了课堂氛围, 激发了创造热情, 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养成起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教师魅力激趣法

一副自然大方亲切随和的教态, 一身时尚端庄搭配得当的衣着, 一手龙飞凤舞刚柔相济的书法, 一口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普通话, 一段声情并茂慷慨激昂的朗诵, 一句委婉动听相得益彰的轻唱, 都能体现一位教师的魅力, 都会对学生的注意力具有无形的控制作用, 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 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 焕发课堂活力。语文教师要将学生带入美妙的文学殿堂, 最重要的还得用语文的真正学识去感染学生, 使其受到熏陶。或宏论滔滔, 妙语连珠, 或精点略评, 字字珠玑, 让学生如饮甘醇, 定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 对典范的名篇佳作记忆成诵, 而且应形成自己钻研教材的真功夫, 能给学生以艺术熏陶与美的享受, 真正成为学生求知与做人的良师益友。语文教师出色的艺术审美能力与艺术创新能力, 有助于激活课堂气氛, 使课堂充满朝气与生机, 因为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与点拨下, 能够从教材的字里行间发现各种静态美、动态美、形态美、色泽美、韵律美, 能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到教材横生的情趣。不仅如此, 教师匠心独运的板书设计也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熏陶, 从而激发起学习语文的兴趣, 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

提高小课堂氛围策略 篇11

一、小学英语课堂气氛激发策略的作用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枯燥的语言学习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活动教学。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老师就要帮助学生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而应用适当的英语课堂气氛的激发策略可以使学生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让学生在兴趣的带领下,在“玩”中学,在“做”中学。

2.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自制力不强,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因此,教师就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策略以此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3.将知识和技能目标融汇在活动中,在轻松愉陕的语言活动中输入语言,在自然的情况下使学生自觉地输出语言,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唱中学。让学生边做边学,将知识融入具体的实践运用中,甚至是让学生一边完成任务一边学习语言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迎合了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心态,又能从学生的兴趣和实际经验出发,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可谓一举多得。

二、小学英语课堂常用的课堂气氛激发策略

(一)以操练单词为目的的课堂气氛激发策略

1.巧用道具

在教授一些新的单词的时候,老师往往不能每次都想出非常新奇、有意思的单词操练方法,这时就要用到平时最常用到的实物、头饰、卡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realia”,或者简笔画这些直观教具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以及记忆单词。但是如果想要进一步地激发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巧”用这些道具。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绘画的直观手段是一种发展儿童的观察力和发展思维的力量,由于视觉、听觉同时进行,在儿童的意识里就形成了一种在心理学上称为情绪记忆的东西。”教学过程中用简笔画是教师课堂教学上常用的一种印象化教学手段,其简练的线条,配合教师的讲解,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习的印象,提高教学质量。

2.巧用游戏

许多教师经常会使用What's miss-ing游戏,这个游戏可有两种方式。第一种也可叫作“gapfill”,是在一个单词中挖出几个空,让学生回答这个不完整的单词缺了什么字母。第二种是在教授完一连串的单词后(最好是同一类别的单词),然后同时出示这些单词卡片,让学生马上记住这些单词,之后老师迅速藏起一个单词卡片,让学生观察哪一张单词卡片被藏起来了。

3.造句、组词

造句组词这个方法非常简单,例如在教形容词时,我们可以利用英文名开头的第一个字母,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查找形容词,例如:学生围成一圈自我介绍I'm Jessie.I'm jolly.全组同学一起说Oh,jolly Jessie.另外一位同学接着介绍I'm Sherry.I'm short.全组同学一起说Oh,jolly Jessie.Short Sherry.以此类推,学生在游戏中学会各种形容词,即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让学单词变得有趣知性。

4.看口型、猜单词

看口型猜单词其实是informationgap中的一种游戏。教师可以把单词设置在一段语篇或对话中,每一方拥有信息的部分内容,用Shouting/WhisperingDictation的方法互传信息,把所缺单词通过对方的朗读或根据口型填写完整。

(二)以操练句型为目的的课堂气氛激发策略

1.歌曲童谣

英语诗歌童谣节奏感强,容易上口,小学生爱唱好动,如果把诗歌童谣和动作一起结合,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掌握正确的读音、语调、增强学生的语感。

2.Magic bag

Magic bag这个游戏的应用范围很广,只要有实物或者卡片,就可以放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然后告诉学生“Thisis a magic bag.”,然后让一位学生上来摸袋子里的东西,其他的学生猜是什么。可以让学生用“Is it round?Is it red?”这样的句型来操练。或者老师直接从袋子里摸出一样东西,然后问学生“What'sthis?”学生用“This is a pen.”以此训练句型的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巩固单词。

3.任务型教学策略

采访、填表。设计一个表格,上课前将表格发下去,在巩固练习阶段,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表格内容采访前后左右的同学,完成表格的填写,最快填好的小组根据信息表描述。

4.角色扮演Role play

让学生分组、分男女声对话,这样的操练方式虽说简单,但却也是非常有效的方式。让学生根据书上的插图或者挂图,老师加以指引,用重点句型进行操练。这样的练习可以与竞赛相结合,让学生之间比一比,看看哪一组读的最好,这既可以很好地激发课堂气氛,让学生自己主动地读好、读准确英语。教师也可剪切动画片中的片段,让学生根据情境设计对话,并为动画片重新配音,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又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训练学生的语感。

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篇12

首先, 需要正确把握高中生的心理。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还不健全, 他们渴望被老师和同学们认可和尊重, 但是又害怕因为问题回答错误而被老师和同学们“嘲笑”。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所以, 在课堂上, 教师应该多些鼓励性的语言, 尽量避免批评和过激性的话语。比如, 在课堂上有些学生因为心里紧张往往不敢用英语回答问题, 我从不表现出厌烦和责怪的脸色, 而是反复鼓励他们。学生在得到鼓励之后就会减轻难为情的心理压力, 进而大胆表达。

对于一些调皮的、喜欢说能话的学生, 我们尽量也不去打击他们那份喜欢自我展示的童真, 这其实是个优点, 只是没有用对地方。我们可以在课下找他们谈话, 但是首先要鼓励他们上课积极配合老师回答问题 (给学生找个台阶下, 不至于使师生关系一下子矛盾化, 而且也会使他们能听进去接下来的话语) , 然后再指出他们的错误——上课回答的问题偏离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他们可以在课下积极地做好预习, 这样回答问题的时候才会比较切题。这样既可以给他们指出错误所在, 又可以鼓励他们积极的预习,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对于一些不爱说话, 性格内向的学生, 我们更应该多点关心和鼓励。苏霍姆林斯基说:“老师要善于在每个学生面前, 甚至在最平庸的, 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 为他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 使他能在这个领域达到顶点, 显示自己, 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 从人的尊严感的源泉中汲取力量, 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 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老师的关心和鼓励对打开这些学生紧闭的心扉并引领他们改变内向的性格所起的作用, 绝不能低估。

其次, 老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老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甚至更多的水。老师如果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 就难以驾驭整个课堂, 更不要说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了。老师应该凭着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精心准备每一堂课, 并且能够充分准备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可能会提出老师意想不到的问题, 老师如果专业知识不够丰富, 就很难随机应变, 甚至会由于无法应对而造成讲课思路被打乱, 这样何谈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课堂上询问老师的每一个问题都想得到老师的答复, 老师也要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更加崇拜老师, 进而更喜欢听这位老师的课, 由此营造出的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而且和谐。学生询问的问题再简单, 老师也要面带微笑地给他们解决。切记一点:告诉学生怎么样去解决就可以了, 千万不要说“这么简单怎么不会呀”等类似的话语。有时候一句不恰当的话, 可能会彻底伤害一个学生。而且, 这个学生可能会把他对这位老师的不满情绪讲给别的学生听, 这种不满情绪也会传播, 到最后形成学生对这位老师不好的认识, 这样的话, 久而久之也不利于好的课堂氛围的形成。

在爱岗敬业方面, 不需要谈什么样的大道理, 只要老师注意做好一些细节问题, 就足以显示出一位老师的师德水平。比如, 如果没什么重要的事情的话, 上课不迟到, 不缺课。最好每次都能提前几分钟去教室, 上课开始前用英语与学生互致问候。再比如, 及时并认真地批改作业, 对学生的作业多批“good”“very good”以示鼓励。这些细节是非常重要的, 它们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也会使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加分, 增加学生对老师的好感, 进而增加他们对这位老师课堂的喜爱。

再次, 要为人师表, 注意自己的师德修养, 仪表仪态。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神学家、精神病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教师职业的本质特性就是影响人的心灵, 提升人的道德境界。”教师的一言一行, 穿着打扮都会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试想, 一位老师如果穿着过于花里胡哨, 或者非常邋遢, 即使课讲得再好, 学生也会多少分心到教师的穿着上, 而无法全心地学习。而且, 这样也容易使学生之间窃窃私语, 议论老师的穿着打扮。上课的时候也不要有太多无关课堂内容的语言, 学生会随着老师的话题思绪飘到很远的地方, 而当老师再次把话题转到课本上的时候, 学生的思绪却收不回来, 这样的课堂效率肯定会降低, 也不利于好的课堂气氛的形成。

另外, 教师也要学会处理自己的心理问题。只有心理正常的老师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因为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所以, 教师要学会处理自己的心理问题, 比如职业倦怠, 教师的付出与收入之间的反差, 日常生活中的小摩擦所产生的不愉快的情绪或者与个别学生所产生的不愉快等, 别让自己的心理问题影响上课时候的情绪。情绪会传染, 这样也会使学生听课的心情受到影响, 进而影响好的课堂氛围的营造。

上一篇:《云游》下一篇:语言障碍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