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阅读氛围

2024-06-05

营造阅读氛围(精选12篇)

营造阅读氛围 篇1

现代的中学生在课余时间大多被影视、网络等传媒紧紧吸引住了, 很少主动进行课外阅读, 阅读量少面窄, 特别是初中生, 除了能阅读到语文课本上的文章, 课外的大量有益读物很少能阅读到, 其中包括四大名著、鲁迅全集等等这些文学作品, 于是, 学生的语文素养难提高, 学习成绩无法进步, 写作文时难以下笔、没材料可写等等问题就出现了。针对这些问题, 语文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办法, 营造班级阅读氛围,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从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目的。

一、教师导读,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 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关键。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 就能很好地让他们开展阅读了。如何做呢?语文老师可以在每节课前抽出3-5分钟, 选出名著名篇的精彩片断, 绘声绘色地像说书先生那样说给学生听, 热情地向他们推介这些书籍。所介绍的书范围要广, 古今中外, 无所不包, 诸如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 现代的《平凡的世界》、《花季、雨季》, 外国的《堂吉·诃德》、《战争与和平》等等。教师在推介时要有介绍、有点评, 指出阅读这些书籍的好处与精彩感受, 从而感染学生、启发学生, 这样一来, 就会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充分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促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些书籍找来阅读。

二、创设平台, 提供学生阅读便利

语文老师通过导读, 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后, 紧接着就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平台, 让学生方便及时地找到相应的书籍来阅读, 为此, 可以开设以下平台:

办课室图书角。在课室里设置一个图书角, 由语文科代表和学习委员专门负责, 图书角里的书可以让学生们从家里带来, 也可以班级的名义到学校图书馆里借来, 保证每两周一换。每天下午及晚修上课前40分钟开放图书角, 全班同学可以一边阅读一边交流。这样, 在班里就会很快形成浓郁的读书风气。教师再适当地要求学生写写读书笔记, 摘抄一些精彩片断, 说明随时要抽查。学生大多都积极又主动, 会做得很好, 还能很快地把这些精彩语句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到图书馆阅读。为了促进学生感受到浓郁的阅读氛围, 语文教师每周可安排两节课的时间, 带领全班学生到学校图书馆进行阅读, 并且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 明确每位学生的阅读量, 让学生在做好读书笔记的同时, 上交一份读书心得。经过这样的安排, 学生们在图书馆里就能读到自己喜欢的书籍, 体验到阅读的快乐, 写出来的读书心得也反映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三、开展竞赛,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开展竞赛”是青少年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活动之一,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老师可以适当开展一些学生喜欢的竞赛活动, 让学生在快乐中进行阅读, 在快乐中学好语文。

佳句积累竞赛:在课室后面的黑板报上开设佳句专栏, 由每天的两位值日生分别写上自己认为最好的一句话:如“心动不如行动,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见贤思齐, 见不贤而内自省”等等, 同时, 全班学生人手一本佳句集, 每天都要把值日生所写的佳句摘抄下来。当全班每一位同学都值日完毕写了佳句后, 由大家一起投票评选, 根据得票的多少, 评选出最佳十句, 并奖励这些学生每人操行分5分, 接着进入下一轮竞赛。这样,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促使他们在阅读中精读名人佳句, 关注精彩文段, 另外, 学生们由于每天都能摘抄到两个佳句, 时间一长, 积少成多, 就为写作收集到了很多好素材。

故事演讲比赛:中小学生很喜欢听故事, 更喜欢自己讲故事,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和习惯, 语文老师可以在每天早读课前5分钟, 安排一位学生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或读一篇好文章) , 全班同学以学号先后为顺序轮流来开展这项活动。在班里, 每位同学都是评委, 都给讲故事者打分, 满分为10分, 同学们认为讲故事者能得多少分就打多少分, 之后, 语文科代表收集好分数, 回去输入电脑, 算出全班同学所打分的总平均分, 等全班每位学生都参加了这项活动后, 就按得分高低评出前10名, 分别奖励操行分5分。这样的竞赛, 不但激发了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而且有效地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每周辩论大赛:辩论赛不但能锻炼到学生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而且能促使他们在赛前准备时进行大量的阅读。语文老师可以把每周的班会课开成辩论会:如“晚自修讨论学习问题利还是弊”、“中学生常上网好吗”、“环保与经济, 孰先孰后?”、“如何看待伊拉克驻军问题”等等广泛的话题, 都可以成为开展辩论会的主题, 在召开辩论会的前一周, 老师先明确辩论大赛的正方和反方, 让他们自行查找资料, 收集论据。学生们为了能在辩论会上一显身手, 都会很积极地查找相关书籍进行阅读。这样的每周班会, 就能通过辩论大赛的方式, 成功开展。

四、办手抄报, 推进学生阅读实践

办手抄报是增强阅读效果、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

办报初期, 语文老师可先传授一些办报的知识, 然后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 每个小组四人, 并推荐一名有能力、责任心强的学生为组长、组织领导本组活动、让小组成员展开竞争, 做到既有分工, 又有合作。每个成员利用课余时间, 可以将学校、家庭及社会上最新发生的事及时采访、写出文章, 形成报纸;也可以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 办成专刊:如环境保护、体育健身、学习方法、同学友谊等等。手抄报集读、摘、采、编、写、画和版式设计于一体, 每个月出版一期, 可先在班里的墙报上进行展出, 然后选送其中的精品到学校宣传专栏展览。在办报过程中, 学生们调查采访、查找资料, 撰写文章、设计版面、抄写出版, 可以充分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合作的好处、实践成功的喜悦。

综上所述, 阐述了如何营造班级阅读氛围,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营造阅读氛围 篇2

1.编写责任教育校本课程。阅读是帮助一个人成长的有效方式。在书香校园、书香班级建设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的基础上,学校尝试以阅读这种师生最常见的方式来推进责任教育。学校首先确立了校本阅读的课程目标:

(1)在阅读中品味责任、感悟责任、理解责任,让责任的内涵在学生的心灵中显影、定格,让责任教育在学生的心灵中留下美丽的痕迹。

(2)在阅读中感受汉语言的美丽与神奇,让学生受到语言的滋养、情感的濡染、智慧的启迪和文化的熏陶,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3)通过开展责任主题阅读活动,深化责任教育,丰富学生的阅读生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此基础上,团队教师搭建起责任教育主题阅读校本教材的框架,力求使所选的文本形成一定的体系。根据责任教育的几个维度,在“对人(自己、他人)负责、对自然负责、对社会(家庭、集体、国家)负责”几个层面上,确定以下几个主题:环保主题:呵护绿色(自然);感恩主题:亲情爱心(家庭);诚信主题:一诺千金(他人);勤奋主题:成功之路(自己);爱国主题:赤子之心(祖国)。

教材的编排呈阶梯状上升:低年级以童话类的短篇文章为主,中高年级则以主题性整本书阅读为主。各种体裁的经典读物都纳入到校本教材的体系中,形成有内在关联的、各年段有机衔接和融合的阶梯阅读内容。经过集体钻研,几易其稿,责任教育阅读校本教材《幸福的种子》正式推出了。

营造阅读氛围 篇3

关键词:课外阅读营造氛围培养习惯

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英国作家萨克莱说: “播种思想,收割行动;播种行动,收割习惯;播种习惯,收割人格;播种人格,收割命运。”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习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的培养在于教育,在于影响,在于引导。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人自身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小学阶段就是要重视强化学生的阅读意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让阅读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如何营造浓郁的课外阅读氛围,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呢?

一、“监控促读”。循序渐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如何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呢?这一直是摆在语文老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每一个孩子并不是生来就喜欢阅读的,即使部分孩子喜欢阅读,也不一定能自动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因此,良好习惯的养成一般先要借助于“他说”。

为了促进课外阅读活动有效开展,在起始阶段,老师可以让学生准备课外阅读记录本。保证学生每天有半个小时的课外阅读时间。刚开始。老师需要先在学校集中作一些必要的课外阅读指导及相关要求措施,同时倡导家长配合督促孩子将每天的阅读时间和内容记录下来,以便及时了解、抽查和展示交流。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认真做,认真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创造性做。慢慢地,习惯成自然,绝大多数学生可以不用家长天天“监督敦促”,而是由自己管理自己,从“他律”走向“自律”。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每周3.5小时,每月15小时,每年180多小时,天长日久,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学生的课外阅读意识逐渐增强了,阅读行为逐步落实了,阅读习惯也就悄然地养成了,很多学生甚至能达到“三更有梦书当枕”的境界。可见,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就不简单,简单的招术天天练就能成为奇招。让书籍伴随生活,让阅读融入生活,同学们不仅在学校里在学习中有书籍相伴,而且在校外在生活中也有书籍相伴,即使在旅行的行囊中。在睡觉的床头,甚至在卫生间,也有书籍的位置,做到“书不离身,手不释卷”。

二、“师生同读”,兴味盎然

历史使人明智,哲学使人深邃,文学使人儒雅,科学使人严谨。读书是一种对话,是一种吸纳,是一种沟通,只有勤读多思,才能明睿通达。和谐的氛围会极大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老师学而不厌,学生便有可能孜孜不倦。刚开始,老师利用课外阅读活动课时间统一指导课外阅读的内容、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每周星期二下午学校安排一节课外阅读指导分享课,在这个特殊的时段里,学校会播放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环境的音乐,有时是轻音乐,有时是古琴,有时是排箫……在曼妙的音乐声中,学生们拿起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或轻声吟诵,或潜心默读。教师也融入其中,翻开自己喜欢的一本书有滋有味地读起来(注:教师读书不是给学生做样子的,而是自己真正需要阅读,喜欢阅读,享受阅读并陶醉其中,还要参与学生的阅读活动与阅读交流之中)。老师带头交流自己读书的心得,出口成章,滔滔不绝;老师带头展示阅读成果,满腹经纶,纵横捭阖。“亲其师,信其道。”学生知道自己的老师那么喜爱读书,那么善于读书,自然也会耳濡目染,不甘落后。师生共读,同享阅读收获,共享课外阅读成果,真可谓“兴味盎然,乐此不疲”。

三、“书籍漂流”,与书为伴

教给学生多种获得课外书籍的方法,鼓励学生相互借阅,让自己手里的书在教室里像漂流瓶一样漂流。到期末再进行统计:你的书在多少个同学的手中漂流过?漂流最多的书,它的主人会感到很自豪,书的“小主人”也会得到相应的奖励,使其能更有兴致地投入到下一轮的阅读活动中。我们还鼓励学生“无事乱翻书”。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于丹教授曾有一个观点:“人的阅读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有用的阅读。一种是无用的,一种是为知识的阅读,另外一种是为生命的阅读。”我们应当重视阅读的目的性,但无目的的阅读也应该有它的位置。有目的的阅读通常是为解决具体问题,或者是为知识为生存的阅读,是带有一定功种性的。无目的的阅读往往是悦性怡情的阅读,如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性阅读等,虽然不能解决具体问题,但能在阅读中让人生变得丰富,人格变得高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种阅读是为生命的阅读。“无事乱翻书”就是这种没有明确目的的阅读,这是一种阅读的境界,在学习之余,习惯性地随手拿起一本书刊、一张报纸或漫不经心或饶有兴致地去读,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让阅读与我们相伴,让我们与书籍相伴。

四、“亲子共读”,其乐融融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畅谈儿童阅读时指出:“每个家庭都应营造很好的读书氛围,使孩子在阅读过程当中,让那种感觉,那种气息,那种善良,那种美好,那种细节,伴随孩子长大。”我们利用家长会、家校联系等方式。引导家长理解和支持课外阅读行为,倡导家长为学生创建优良的读书环境,做到“四个一”——为学生提供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为学生挑选一批可读更强的书,每天陪学生读一会儿书。每周召开一次家庭读书交流会。由于家长的阅读能力常常高于学生。所以不仅能给孩子示范和指引,还能营造热爱学习、积极向上、健康生活的家庭氛围。让家长在亲子共读的基础上,慢慢放手让孩子独立阅读,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只要努力实践探索,乐于在课外阅读方面加强研究,我们必定能收获“教学相长”的双重喜悦:有了课外阅读浓郁氛围的营造和熏陶,就有利于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孕育和培养;有了课外阅读的滋养和润泽,我们生命的空间和长度就能拓宽延展,我们的生活质量就能优化和提高!

课外阅读两极氛围的营造 篇4

家庭氛围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的耳濡目染、父母的身体力行给以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 尤其是生活在这一个具有浓郁民主与平等思想社会中的孩子, 他们更容易受到家庭与父母的影响。人们常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从理论上来讲, 这根起跑线不在幼儿园, 不在小学, 更不在中学、大学, 而恰恰在家庭、在父母。著名学人于丹在谈及自己今天的成就的时候, 每每都会说到当年的家庭的书香之气给予自己的熏陶, 都会说到当年的父母的博览群书给予自己的示范。所以讲, 我们今天要激发学生较好地进行课外阅读, 就必须重视家庭这块阵地。

学校氛围

班级是学生学校学习生活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组织形式,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有怎样的班级就有怎样的学生, 班级充盈着一种浓郁的阅读氛围, 从这一班级中走出的学生就会是爱好书籍、喜欢阅读、崇尚知识的, 因此在班级中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就显得尤为必要。班级阅读氛围的营造具有很多的方法与途径, 实践中笔者在开展今日我演讲、阅读心得秀、我炫阅读美、阅读笔记展等活动中突出范本激励法的运用。

范本教育是营造与优化班级阅读氛围、保证与提高阅读效果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笔者有如下的实践与感悟:

教师范本:教育中常言:“身教胜于言教。”先哲孔子亦云:“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教师在课外阅读活动中要主动成为学生的“范本”, 教师阅读的“范本”一旦在学生中确立, 接下来的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往往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范本确立主要做好三件事:第一是告知, 就是将自己一段时间内的阅读计划与书目告知学生, 让学生成为自己阅读的监督者与检查者, 这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换,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从事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从事课外阅读的主动性;第二是分享, 就是教师在阅读中及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 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 阅读中笔者的阅读笔记坚持亲自手写, 杜绝电脑录入打印, 定期将自己的阅读交由学生传阅与检查, 阅读仅是手段, 运用才是目的, 在阅读中, 笔者时有感触与灵感, 就及时写一些小的随笔类的文章, 文章一旦形成, 就让学生成为这些文章的第一读者, 同时要求同学们针对文章提出不同的意见, 这时候的学生可以说一个个是兴高采烈、摩拳擦掌、乐此不疲, 从中学生自然明白了“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写作道理, 更重要的是他们深刻而形象化地领悟到课外阅读之于作文写作必要性与实用性, 这让他们自感再没有理由拒绝课外阅读。

营造和谐班级氛围 篇5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的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 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及科学的管理方法。从事班主任工作,使我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艰辛与劳苦,但使我更加难以忘怀的,是成功的喜悦以及甘为人师的幸福。现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来谈一谈本学期班主任工作的一些体会。

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是每一位班主任都熟知的道理。“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

本学期我所带领的是七年级的新生,为了尽快地使自己对新生产生真诚的师爱,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们接触、交往。我是这样做的:

一、利用课间找他们聊天。如开学初,我为他们介绍学校的历史,校园的风光,课室的教学设施等等,让大家消除对新环境的陌生感。

二、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想办法帮助解决。如新生对初中的学习生活不适应,我给他们介绍一些读书的方法,给他们鼓励,告诉他们一定能行。

三、在他们出现思想问题时,找他们谈心,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如班里有一位女同学在校服上乱涂乱写,我找该女生到走廊谈心,经了解是喜欢上了隔壁班的一位男生,所以才在校服上表露心声,并且她说心里很烦恼。此时我教育她,在这个年龄阶段应该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我还告诉她早恋的弊端,她答应我,会断了不该有的念头,并把校服上的字迹清理干净,以后好好学习。

除了做好以上几点工作的同时,我与他们的家长保持联系,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在我们共同努力下,学生对陌生环境的焦虑和不安很快被新奇和欢乐所取代,逐渐的喜欢这个集体并安心开始学习。

另外班主任还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各种活动,既做组织者,又做普通一员,让学生感到班主任不但“可敬”而且“可亲”。如在元旦合唱比赛期间,我和学生共同挑选歌曲,利用自习课共同练歌,与排演节目的同学商量如何把节目做得更精彩。这样,很快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又如在他们入校后的每一次学校安排的大清洁活动,我都与学生一起努力完成,每次我都加入都学生队伍中,担当起表率的作用。通过这样的举动,师生情感加深了,也使他们感受到新集体的温暖,增强了新集体的凝聚力。和谐的班级氛围,让整个班级充满气息和活力。

课外阅读两极氛围的营造 篇6

家庭氛围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耳濡目染、父母的身体力行给以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生活在这一个具有浓郁民主与平等思想社会中的孩子,他们更容易受到家庭与父母的影响。人们常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理论上来讲,这根起跑线不在幼儿园,不在小学,更不在中学、大学,而恰恰在家庭、在父母。著名学人于丹在谈及自己今天的成就的时候,每每都会说到当年的家庭的书香之气给予自己的熏陶,都会说到当年的父母的博览群书给予自己的示范。所以讲,我们今天要激发学生较好地进行课外阅读,就必须重视家庭这块阵地。

学校氛围

班级是学生学校学习生活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组织形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有怎样的班级就有怎样的学生,班级充盈着一种浓郁的阅读氛围,从这一班级中走出的学生就会是爱好书籍、喜欢阅读、崇尚知识的,因此在班级中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就显得尤为必要。班级阅读氛围的营造具有很多的方法与途径,实践中笔者在开展今日我演讲、阅读心得秀、我炫阅读美、阅读笔记展等活动中突出范本激励法的运用。

范本教育是营造与优化班级阅读氛围、保证与提高阅读效果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笔者有如下的实践与感悟:

教师范本:教育中常言:“身教胜于言教。”先哲孔子亦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课外阅读活动中要主动成为学生的“范本”,教师阅读的“范本”一旦在学生中确立,接下来的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往往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范本确立主要做好三件事:第一是告知,就是将自己一段时间内的阅读计划与书目告知学生,让学生成为自己阅读的监督者与检查者,这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从事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从事课外阅读的主动性;第二是分享,就是教师在阅读中及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阅读中笔者的阅读笔记坚持亲自手写,杜绝电脑录入打印,定期将自己的阅读交由学生传阅与检查,阅读仅是手段,运用才是目的,在阅读中,笔者时有感触与灵感,就及时写一些小的随笔类的文章,文章一旦形成,就让学生成为这些文章的第一读者,同时要求同学们针对文章提出不同的意见,这时候的学生可以说一个个是兴高采烈、摩拳擦掌、乐此不疲,从中学生自然明白了“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写作道理,更重要的是他们深刻而形象化地领悟到课外阅读之于作文写作必要性与实用性,这让他们自感再没有理由拒绝课外阅读。

学生范本:典型引路,榜样示范,是我们教育中的一种常用方法,这是新课程理念学生即资源在教育实际中的生动体现,更是教育中同伴互学互促、共同成长的有效形式,这其实就是一种范本在教育中的成功运用。因这种范本所具有的鲜活性、真实性、亲近性和可触摸性,因而它在教育中是极具效果的。第一要树立范本。课外阅读要求的是班级全体同学,事实上我们心里明白,不同的学生在阅读活动的表现是不会同步一致的,阅读对他们各自产生影响也会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就要善于发现阅读活动的好典型,让他成为其他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一个学习范本,成为班级教育中的一种“班本资源”,有的同学读书笔记做得好、有的同学读书心得写得好、有的同学读书演讲说得好,针对不同的好的典型,教师及时在活动中树立起各种类型的范本,一是表扬先进、二是提供样板、三是引领团队,形成人人争当范本,个个赶超范本的阅读局面。第二要完善范本。范本一旦确立,并非万事大吉,正如前面所言,范本并非是一个全面均好的范本,因此在范本教育中教师要运用相关策略,鼓励、帮助范本实现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不仅要善读,更要善记、善思、善写、善讲,形成富有个人特点的综合能力。第三要规范范本。要知道范本是用来供学生们学习与效仿的,所以范本运用与管理一定要规范,运用范本教育要讲究范本的公信力,任何一个范本都要是真实的、学生的、身边的、班级的,因范本具有如此的亲密性、可触性、亲和性,学生们自然会更容易、更愿意去学习与效仿,阅读活动就容易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喜人局面。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氛围的营造 篇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电脑等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电子世界光怪陆离,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各种娱乐设施占据了孩子们的生活。有人说:这一代的孩子太浮躁了。的确,在这样具有冲击力的环境中,不要说是孩子,甚至大人也缺少静心思考的空间。特级教师窦桂梅曾说过:读书是高档的营养品,是品牌的抗衰剂。读书不能改变人的形象,但可以改变人的气象。在这样的历史时刻,课外阅读的推广就显得非常重要。北宋时期大文学家欧阳修曾说过:“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让孩子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课外阅读要达到一定的量。

要想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课外阅读,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尤为重要。“要成事,先造势”,这“势”就是一种“氛围”,有了氛围,学生就会不知不觉地愿意接受,走进课外阅读的新天地。

古代育子成功的典型事例——“孟母三迁”昭示着生活环境对于一个孩子成长起到的重要作用。的确如此,一个中国的娃娃走进美国不需一年就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而一个健全的儿童离开人群与狼为伴,始终适应不了人类的生活。要想引领孩子们走向课外阅读的世界,快速地融入到课外阅读中,真正地爱上课外阅读,营造书香的氛围必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书籍之花遍地开

现在每个家庭的生活水平都呈上升趋势,很多家长舍得花百十元钱带孩子吃顿洋快餐,却不愿意花十几元给孩子买本书的现象是比比皆是。更新家长的观念,可为孩子课外阅读之路扫清障碍。定期开展“晒晒我的小书柜”活动,让孩子们与家长一起动手拍摄自己家的书柜,让孩子们作为评委,评选出“书香家庭”,很好地促进了家长购书的热情,让孩子们在欣赏别人家书柜的同时,感受到书籍给自己带来的幸福,为孩子们营造了家庭书香的氛围。

班级图书角的建设,教师、学生齐贡献,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图书,实现资源共享。图书角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那浓浓的化不开的书香溢满教室。同时,我还开展“好书大漂流”活动,每周一是固定的图书漂流日。这一天,每个孩子将用手中的书从其他孩子手中交换自己心仪的图书。这一活动给孩子带去了扑鼻的书香。到处可见图书,到处可闻书香,到处可听书声,遍地开放的书籍之花绚丽多姿。

二、榜样引领力无穷

启事在教诲,成事在榜样。一个榜样胜过书上二十条教诲。威·亚历山大曾告诉我们:命令只能指挥人,榜样却能吸引人。教师在孩子们心中占据着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全被孩子们收在了心里。

一个爱读书的教师,一个书不离手的教师,虽不说一句话,不道一个字,但对孩子们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深刻的、长远的。我的手中、包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换一本书,或名著,或散文,或游记……课间提前来到教室,我也会坐在一隅捧一本书静静地阅读着。时间一长,我欣喜地发现自己阅读时,孩子们戏耍吵闹的声音竟然变小了。

教室文化建设时,我让每一块墙壁说话。“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我读书奉行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些名言警句不断地影响着孩子们,激励着孩子们。一有时间,我也给他们讲名人爱读书的故事。《鲁迅嚼辣椒驱寒》、《施洋搓脚夜读》、《车胤囊萤照读》等故事学生讲起来是眉飞色舞。当然,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不定期地召开家长会,让家长学习育子经验,让家长明白读书的重要性,明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此电视前的家长少了。孩子作业时,家长捧着一本书,或者拿着一份报纸阅读着,这一镜头深深地刻在了孩子们的心中。每个月评比一批“家长读书小大人”,这不仅督促着家长,更有益于孩子,盈盈的书香氛围萦绕着孩子们。

三、社会资源为我用

身边的读书资源不容忽视,利用得好,可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更大空间的读书氛围,有利于孩子们在书籍的浩瀚海洋中纵横驰骋。整合身边的读书资源,主要指的是把图书馆、新华书店等书籍主阵地的资源为己所用。这需要做好家长工作,给家长布置作业,让每个家长每周末用半天时间带孩子们到书籍主阵地感受书香的氛围。采用积分制,一学期下来对表现出色的家长,颁发奖状作为激励。我还不定期地到书店拍下孩子们动人的读书时光,一幅幅与书同乐的照片被张贴在班级的墙上。孩子们被这浓浓的书香包围着,感受着这美妙的书之氛围。对着照片,孩子们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自己独特的读书感受,听得大家两眼放光,沉浸在迷人的书香氛围中。

营造阅读氛围 篇8

一、优化图书馆的环境, 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更舒心的环境

图书馆的环境优化是营造更好的图书馆阅读文化氛围中最基础的一项工作, 只有有了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 安静舒心的环境, 才能使在图书馆中的师生能够安安静静的读书, 认认真真的思考。图书馆的环境建设既要注重馆内环境建设, 也要注重馆外环境的建设。对于馆内环境, 首先整体上要注意保持馆内环境干净卫生, 摆放一些盆栽的花草植物;同时图书馆内的书架要排列整齐, 书架间要有合适的间距, 同时放置适当数量的梯子, 方便师生取阅书架上的图书;阅览室的座椅要摆放整齐, 同时可以摆放一些沙发或者是其他类的座椅, 一方面可以方便那些学习时间长了的人做适当的休息, 另一方面, 也可以让广大师生自由选择座位, 有效缓解图书馆座位有限的困局;图书馆要保持灯光柔和明亮, 整体布局合理。对于图书馆外, 要做好绿化, 使图书馆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协调, 整体呈现一种大方开放的格局。保持图书馆良好的馆舍风貌, 一种良好有序的环境会吸引并影响处在这种环境中的人, 而人是图书馆阅读文化氛围营造中最具活力的部分, 环境于人, 人于文化, 首先做好图书馆的环境优化不仅可以给处在图书馆中的师生一种舒心的感觉, 提高阅读学习的效率, 同时能够有效利用图书馆的空间, 使图书馆有限的空间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成为一个高校阅读文化建设的核心, 有效的辐射整个高校。

二、利用各方面的资源, 尽最大的可能不断扩充图书馆的图书资源

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文化氛围的营造最重要的依托就是图书馆所拥有的大量的图书资料, 一所高校中师生文化内涵的提升也是由他们平时所阅读、学习的书籍所决定的。因此, 高校图书馆应该尽最大的能力, 不管是接受校友和相关单位捐赠书籍, 还是通过和学校相关部门协调购买大量的书籍, 从而提高高校图书馆中能为师生所用的图书所有量。同时在图书资料的收集上要严格把关, 不仅要有多种类的图书, 更要有深度够的图书。各学科专业的图书资料可以满足相关专业的师生深入学习专业知识, 了解专业学科的前沿信息;各种政治、哲学、文学类书籍可以帮助广大师生拓宽视野,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在各种图书资源的配比结构上, 不仅要有传统的纸质图书, 还要有各种电子图书、音像资料, 各种数据库等。传统的纸质图书当然是很好的传播知识的介质, 但是高校图书馆引进各种数据库, 可以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的资源, 同时可以让广大师生通过有效的筛选及时获得所需的资料。大量的图书资源是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的坚实壁垒。只有好书的数量足够多, 不同兴趣、不同专业的师生才能找到自己想读的书、自己应该读的书, 这样, 只有人人都读书, 读好书, 才能营造一种好的阅读文化氛围, 才能更好地建设图书馆的阅读文化。

三、高校图书馆要经常组织相关活动, 巩固加强图书馆的阅读文化氛围营造的工作成果

读书不是死读书, 要有交流、有学习才能学以致用, 图书馆不仅是一个图书情报中心, 更是广大读者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地方。高校图书馆要利用图书馆中的报告厅、研讨室等地方经常组织一些活动, 包括图书馆的宣传月活动、学术讲座、研讨会等。通过这些活动, 及时地了解读者所需, 向读者传播先进的理念, 真正地将图书馆与广大师生联系起来, 让广大师生能够听、能够说, 将自己学到的与他人分享, 同时在分享和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 让他们真正地融进图书馆, 融进图书馆的阅读文化氛围营造的队伍中来。

四、健全图书馆的管理机制, 助力图书馆阅读文化氛围的营造

良好的阅读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长效管理机制, 图书馆要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工作准则, 奖惩机制, 规范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行为, 使图书馆工作人员能够尽责去维护图书馆的秩序, 做到用语礼貌, 行为得体, 方法得当, 能够在服务广大师生的同时享受工作。同时建立图书馆员工的培训机制, 随着现代社会高校中学校数字图书馆的建立, 高校图书馆员早已不再是整理书架, 值班解答疑问那么简单了, 他们需要熟练掌握各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能够熟练使用图书馆的各种数字资源, 在服务师生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也要注意引进各种现代化的设备, 如图书跟踪系统、自助借还书系统、自习室的座位管理系统。管理是一件充满魅力的东西, 通过有效的管理, 可以在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间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 充分调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使他们尽职尽责地去工作, 去自觉地维护图书馆良好的阅读文化氛围, 进而影响到图书馆中的师生, 通过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共同努力, 图书馆工作人员与广大师生的有效交流, 在图书馆中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文化氛围。

五、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将图书馆与外界打通

图书馆归根到底是一个服务机构, 良好的服务才能吸引大量的师生在图书馆中愉快的学习, 服务是一个双向的行为, 真正好的服务是要使服务双方都感到快乐, 要使服务者与被服务者都享受这一过程, 服务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信息的反馈, 所以图书馆这样一个服务机构也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能够有一个畅捷的渠道可以将师生的意见及时的收集反馈上来, 方便图书馆及时改进工作, 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样的沟通渠道不仅包括那些放置在图书馆中的意见箱, 还包括一些网上的快捷渠道, 包括网上的馆长信箱, 网上的读者荐购书系统等。此外, 图书馆还可以与各学院、各教学辅助单位建立沟通, 将各院系资料室与图书馆联动起来, 既可以节约资源, 也可以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更广的图书, 助力校园的阅读文化建设。

六、加大宣传力度, 铸就强大的精神文化

一种精神文化对人才的培养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图书馆要加大宣传力度, 不仅要宣传图书馆新购的书籍资料、数据库等, 更重要的是将图书馆的那些经典名著中、那些书中的人物所代表的人生态度、处世姿态宣传出去, 这时可以建立一个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平台, 每天通过这个微信的平台向广大师生推送一些好的能够启迪思想的文章, 通过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 影响整个高校中的人文氛围。当整个高校中的文化底蕴奠定以后, 广大师生经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后, 就会自觉地去遵循、去模仿、去践行这些高尚的品质、精神。当广大师生都能够去践行这些品质、精神时, 高校的阅读文化氛围营造的工作也就会有质的飞越, 广大师生本身就会成为这种阅读文化的一部分。

七、结束语

图书馆乃至整个高校的阅读文化建设是一个精神文明层面的东西, 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造就的, 因此更需要高校从管理层到教学层, 从老师到学生都充分重视起来, 自觉的去维护高校的阅读文化建设, 去营造更好的阅读文化氛围。无论是环境的建设、资源的配置、活动的举行这些微观层面的东西, 还是管理机制、沟通渠道、宣传力度这些需要宏观调控的东西, 都需要广大师生同心协力, 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 自觉去维护已经形成的优良的阅读文化氛围, 才能使高校图书馆乃至整个高校的阅读文化建设取得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摘要:高校图书馆依靠其拥有的大量藏书吸引了众多读者聚集其中, 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文化氛围通过影响这些读者进而最终决定了一所高校的教育水平, 因此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文化氛围的营造是高校发展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本文结合高校图书馆发展的现状以及拥有的资源, 从多方面探讨如何在高校图书馆中营造更好的阅读文化氛围。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营造氛围

参考文献

[1]张秀芝.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1) .

[2]姜昊.高校图书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角色.[J].华中农业高校学报, 2012, (5) .

营造互动问答的氛围 篇9

班级授课制的产生改变了这一切, 因为随着教育向平民化普及, 班级的学生大幅度增加, 教师再也无法坐在学生中间, 只有站在高高的讲台上才能向学生授课。随着教师地位的抬高,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被拉大, 因而就出现了课堂上教师只管讲, 学生只管听的局面。

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当今课堂所提倡的学习方式, 其中互动问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只有巧妙的问, 才有精彩的答, 两者之间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课堂上, 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传统的课堂问答是从教师的一方开始的, 只有教师会问、善问、巧问, 学生才会妙答、善答、巧答。由此拓展延伸, 学会在课堂或其他场合模仿教师向周围的人发问。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看等于是让学生掌握了求知的有效途径, 学会了求知的方法。

学和问恰是人的两条腿, 勤学必须好问。学前儿童经常向周围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是出于天性, 到了真正的上学求知阶段就不同了。大多数学生失去了好问的天性, 对待学习主要是被动接受, 鲜有主动探究。原因很简单, 有学才有问, 既然厌学, 何来发问?

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都有相似的经历, 课前精心准备的问题上课时学生的反应大多让教师自己始料未及, 大失所望。课堂上除了班里几个所谓的高材生勉强给教师捧场外, 教师课前所设想的活跃气氛难得一见。有时, 公开课上教师为达到事先设定的目标, 人为地营造互动的氛围, 不得不在课下指名道姓地给学生下达任务, 并加以排练, 以期课堂上师生表演成功。其实这些雕虫小技很难骗得了内行, 明眼人一看就不难发现其中的瑕疵, 因为问答双方都出了毛病。

问题的症结究竟出现在哪里呢?

纵观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方式, 多数是问:“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同学请举手?”结果是举手者寥若晨星。因为在学生那一面看来教师的问题在其反面, 他们私下揣摩教师问话的潜台词是:想表现自己的同学就举手, 凡是不愿动脑筋思考问题的人都万事大吉。其实学生们都很聪明:不举手既可以明哲保身避免因答错而遭人耻笑, 同样又可不费吹灰之力地得到正确答案。

对于新时代的教师来说, 教学上的一根筋已很难适应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学。其实, 对这种情况, 我们可以采用逆向思维, 把问题倒过来问, 说成:“不能回答的人请举手。”我曾经在许多被别人看来课堂气氛非常沉闷的班级尝试过这种方式, 你可以在课堂上试试, 效果出人意料得好。究其原因, 第一种问法所传递的信息是:愿意逞能的就举手;第二种问法传递的信息是:谁是班里的笨蛋谁举手。因为在很多情况下派将反而不如激将, 争强好胜, 爱惜名声是青少年的天性, 因此, 一旦问题提出, 多数学生为保脸面, 被逼无奈, 必须对问题作深入思考。这样一来, 学生在课堂发言时, 其答案层出不穷, 五花八门。课堂气氛空前活跃, 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被空前激发出来, 互动问答的条件形成了。

下一步就是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向教师提出问题。这个环节较之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更为重要, 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积极主动地在课堂上向教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学生都有惰性, 因此, 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向教师发问的习惯在一开始需要实行一些强制性措施, 在布置新课的预习时, 应该明确向学生下达硬任务:每人每课至少准备十个以上的问题, 前提是凡是课本上有的、作业上有的、别人问过的问题不能再问, 并当堂评优。每节课上凡是学生所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教师一律记录在案, 为学校重大课题提供第一手资料。

有问就有答, 课堂上学生提出的一般问题多数由学生回答, 有一定难度的问题需经学生集体讨论后由教师归纳并达成共识。有时碰到一些学生回答不上来问题也不会难堪, 有老师在一旁助阵呢。如果谁提出的问题难倒老师, 那本堂课的状元非他莫属。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 他的地位是任何学生无法取代的。一堂课要解决哪些问题教师心中是有数的, 但解决问题的方式却是不定的, 课堂上的情形可谓千变万化, 学生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 任你老师的学识如何渊博, 课前准备如何充分, 都无法避免在课堂上被学生难住的情况出现。教师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既要保护学生研究的积极性, 又要向他们展示未来, 用激励性的语言加以评价:“这个问题提得好, 不过现在研究起来有点难度, 将来大学里的老师会告诉你。”绝不能为保全自己的面子训斥学生, 拒绝回答问题。

营造互动问答的良好氛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但无论多么难, 只要我们内心始终装着全体学生, 用民主化、科学化的态度面对,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崭新的互动问答课堂一定会实现。

营造课堂氛围方法谈 篇10

那么, 语文教师如何为学生营造一种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 来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呢?

一、教学手段要丰富多样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 要特别重视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 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在生动形象的表象基础上进行。例如, 放一段美妙动人的音乐, 挂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 给一个惟妙惟肖的模型, 做一个栩栩如生的课件;或让学生配乐朗读, 展开联想与想象, 口头描述, 引导学生目看文字、耳听音响, 口述佳境、心游四方。这样, 枯燥的文字生动了, 抽象的知识形象了, 简单的道理也变得有血有肉了, 在学生心中激发了感情, 形成了一系列具体的表象运动;既而引导学生调动所有感官, 情不自禁地去感受、思考、想象, 进而在对教学内容的理性感悟中生发美感。

二、教学语言须生动优美

在语文课堂上, 教师的语言要优美生动, 使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中, 受到教育和感染。语言要生动优美, 除了词汇丰富, 还要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让贴切的比喻、精当的设问、适时的反复, 这样伴随着语言的知识像清泉之水汩汩地流入学生的心田;注意句式变化:单句、复句、长短句, 以及陈述句、判断句、疑问句等, 即使是陈述句也要注意推敲其语序;注意讲究和谐的节奏, 有抑扬起伏, 要根据教学目的, 或舒缓徐慢, 或高亢激奋, 停顿间歇, 有时一泻千里, 牵动学生思绪, 扣击学生心弦, 使学生产生共鸣, 受到强烈感染。例如, 学习辛弃疾的《破阵子》时, 读到军中用餐, 演奏军乐, 检阅军队及战马奔驰, 弯弓射箭时, 语速要转快, 感情要强烈豪迈, 要表达出词人幻想中了却心愿时的快慰, 当读到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时, 语速则要缓慢, 感情要低沉, 要表达词人回到现实时壮志难酬的愤慨, 这样语速适宜, 形成教学的高潮。

三、设疑新颖激发情趣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加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 激发思维,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自主学习意识。因此, 课堂提问要讲究发问方式, 改变提问角度, 使问题提得巧, 发人深思, 提得新颖, 能激发情趣, 切忌问题提得平平淡淡, 老调重弹。例如, 在讲《苏州园林》时, 可以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 “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美在山水, 苏州美在园林, 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 美在何处呢?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苏州园林》, 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样设疑导入, 既创设了问题的情境,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 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重视非语言表达

辅助语言表达的非语言表达, 分为实物演练表达和教态表达, 这里说的是教态表达。一个手势、眼神, 一副表情, 如果恰到好处, 其作用和效果会非常显著。国外一位心理学家在一系列实验的基础上得出这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可见非语言表达不容忽视。

五、审美因素应充分挖掘

语文教学活动好比带领学生寻幽探美, 要用深情浸润教材, 在审美情感的催化下潜入教材深处, 探得其中的意蕴和境界, 将自己的情感与教材的思想性、艺术性融合在一起, 用教师自己的灵魂碰撞学生的灵魂, 激发起审美的热情。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鼓励学生去发现教材中的美: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优美的语言、鲜活的形象、巧妙的构思、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风光、使人奋发的人生哲理。张志公在《漫谈语文教学》中就这样说:“许多课文是文学作品, 学生念了, 无疑会受到文学艺术的感染和熏陶。”因此, 教师应充分挖掘文学艺术诸多美的因素。

六、多种鼓励措施不容忽视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有效的作用。”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应采用多种鼓励措施, 促使学生大胆提问, 勇于发言。对学生的发言多肯定、多表扬, 并给予具体指导。鼓励学生讨论, 在讨论中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意见, 不以一家之言强加于学生, 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见解, 使他们产生成功的欢乐和愉快的心情。这样他们不再把学习看成一种强制性的枯燥无味的事情, 而是把学习看成是一种既紧张又愉快的求知增能的活动, 从而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总之, 做到了以上几点, 就会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气氛。这种气氛贯串于课堂始终, 影响感染着课堂里的每一个人, 教师精神振奋, 学生思维活跃。这样就打破了那种平静状态, 为最佳教学效果的取得奠定了基础。

摘要:课堂氛围是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心理背景, 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课堂氛围具有不同的教学实际效果。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 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营造书香氛围,开展亲子绘本阅读 篇11

【关键词】方法;生活;习惯

纵观人类的发展史可以发现,图像语言是一种早于文字语言而被人类使用的交流形式,幼儿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也是首先通过图像信息来直观、形象的了解世界。因而,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绘本阅读已经成了幼儿阅读最实在、最流行的阅读时尚。那么什么是绘本?绘本是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来说故事的一门艺术,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故事、表达特定情感、主题的读本,它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对幼儿的影响不可估量。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营造好书香氛围,开展亲子绘本阅读呢?

一、绘本阅读注重方法,享受亲子阅读

绘本阅读是以图画为主,辅以适当文字的读本,不仅图画精美,吸引儿童眼球,而且图画间的故事情节紧密衔接,引人入胜,特别符合低龄儿童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的阅读蓝本。但是因为小孩不认识什么字,在绘本阅读时总是会遇到一点阅读障碍,因此日常工作生活中,家长的陪读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在阅读《好饿的毛毛虫》这一本书时,家长可以先让孩子自行阅读,等孩子阅读完了,孩子就问了,为什么毛毛虫会凭空消失了呢?众所周知蝴蝶的寿命一般只有一年,它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毛毛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整个过程称为完全变态。但是孩子们的认知水平有限,要向他们讲明这其中的道理,着实要费上一番功夫。这时家长可以拿来适当的道具,扮演毛毛虫不同时期的生命形态,并由孩子按照绘本的顺序来进行导演,家长则用道具分别扮演了卵、幼虫(毛毛虫)、蛹、成虫的四个阶段。孩子虽然不认识什么字,但是经此互动过程后,孩子就会明白了毛毛虫并没有消失,只是化蛹成蝶了而已,而且似乎还有所顿悟了:我要像毛毛虫那样,锤炼好身体,学好本领,争取早日像毛毛虫那样变成美丽的蝴蝶。

绘本阅读是有趣的,家长们在亲子绘本阅读时,如能注重方式方法的运用,那么孩子们将受益无穷,也必将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绘本阅读联系生活,激发阅读兴趣

绘本阅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涉及到文学、科普等,有讲自然环境的,有讲勇敢坚强的,几乎涵盖了幼儿生活、成长的方方面面。偶尔在阅读绘本时,自然就会联系到现实生活,产生移情移景的现象,一旦这种现象得到正面的肯定,鼓励后,也就更能激发起幼儿的阅读兴趣。因此作为家长就很有必要把好绘本这一关了,而好的绘本一定是年龄适应,文化合适,并且内容丰富的!

幼儿对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知识有着极大的关注,譬如与空气相关的科学知识,许多孩子总是会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呼吸着空气,但是为什么我们却感觉不到空气的存在?”针对孩子强烈的求知欲,家长可以为幼儿提供认知探索的环境,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现代科学奥秘的兴趣,引发对科学家的崇敬和敢于大胆创新的热情。在阅读相关科普类的绘本时,家长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实验工具:蜡烛、打火机、一个杯子,分别做了两个小实验,实验内容如下:首先将小蜡烛都固定好,一根点燃在暴露的空气中,另一根点燃后用杯子盖上去,紧接着神奇的现象发生了:第一根蜡烛一直燃烧着,但是第二根蜡烛却很快就息灭了。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会觉得很神奇,小眼睛睁得大大的,甚至会以为是什么魔法。家长就可以顺势而为,对他解释为什么第一根不会灭,而第二根会灭了的,那是因为第一根蜡烛周围都有空气,而杯子里那根蜡烛的空气却越来越来少,所以会熄灭。当孩子得到清晰的解释之后,就会对科学充满好奇。

可见,亲子绘本阅读时,家长如能用简单的方法,将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再现于孩子面前,小孩的触动是很大的,同时也可促使孩子更加有兴趣地去阅读与之相关绘本。

三、绘本阅读持之以恒,培养阅读习惯

幼儿的思维更倾向于具体形象的、表象直观的思维,而绘本阅读就可以让不认字的孩子通过丰富的图画,揣摩其中的意思,明白其中的道理,让孩子因为阅读的简单易懂而满足孩子的喜好和兴趣,以此促使早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提升。因此,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给孩子提供更多元化的阅读体验,更加容易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正因绘本有如此优良的特点,绘本才能让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坐在那阅读着,但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得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就会功亏于溃,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阅读。为此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主”阅读习惯,家长可在孩子房间的一角,放上书架,摆上些内容丰富,适合孩子阅读的各式题材,营造好家庭的阅读氛围。

因此在家里家长可以跟孩子约定,每隔两星期就来一场“演讲”比赛,看看谁能将同一个绘本故事讲得更加栩栩如生,谁就能获得“故事大王”的荣誉称号。孩子是最好胜的,在比赛的激励下,相信孩子每天都会积极主动地准备,每天回到家里后,就认真地做起“作业”来。当孩子在表演中得到鼓励和信心后,他的表演就会更精彩,也会慢慢地养成阅读的习惯。

一个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并不是一促而成的,而是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才能形成。尤其是三至六岁的孩子,缺乏自制能力,家长需要以陪伴的方式,引导孩子坚持不懈地进行绘本的阅读,经过时间的积累,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心关爱职工营造和谐氛围 篇12

与大学生、团员青年、职工代表举行座谈会或谈心会, 了解干部职工真实想法和思想动态, 做好针对性的思想引导工作, 并及时解决合理诉求。

举行各种业务技能和管理素质培训班, 通过“内请外送”的方式, 用高质量的培训提升干部职工的素质和能力。

定期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开展相亲联谊交友活动, 拓展青年交际圈, 为青年人恋爱交友提供平台。

在出台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方案前, 班子成员坚持民主讨论、民主决策, 充分听取职工意见, 使决策更加民主、科学。

暑期施工期间, 领导深入现场, 向坚守在一线的职工送去解暑降温的食品、药品, 确保职工身体健康地投入到安全生产中。

健全职工保障体系, 从制度上坚持职工帮扶和求助, 与此同时, 发动全段力量为特别困难的家庭进行捐款或义务帮扶。

上一篇:创新素养下一篇:企业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