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快乐氛围

2024-09-29

营造快乐氛围(精选12篇)

营造快乐氛围 篇1

在新的教学改革中, 音乐教学呼唤创新。所谓创新课就是推陈出新, 营造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 精心构建教学新思路, 妙用科学的创新法, 去激活创造性思维, 让学生播撒创新的种子。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提供创新的成长土壤

小学生创新精神生长的土壤, 是以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课堂教学环境。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 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经验也告诉我们:心情舒畅、乐观开朗的情绪使人浮想联翩, 思维活跃。因为, 创设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能使学生感到心理的自由和安全。教师要充分信任和尊重学生, 鼓励支持和理解学生, 哪怕是一个欣赏的眼神, 一丝宽容的微笑, 一句指导的话语, 孩子都会感到安全和有信心。只有让学生感到师生之间是平等的, 他们才能主动地学习新知识, 他们的创新精神才会伴随着积极主动的探求新知的活动而发展起来。

二、激活创造性思维, 播撒创新的种子

1. 通过创造性的节奏练习, 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课程标准指出, “要引导学生进行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例如, 在《金扁担》一课的节奏训练时, 我只给出了节奏卡片, 让学生自由创作, 用多种形式表现这条节奏。学生有的轻敲桌面;有的拍手跺脚;有的边读节奏边画三角;还有的同学用自编的儿歌的形式画拍子朗读, 节奏准确, 句子押韵上口,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还不断传来一阵阵爽朗的笑声。这样鼓励学生自由奔放地想象, 使简单的音乐节奏充满了生气, 学生的创造潜能也得到了释放。

2. 通过曲、词的创编, 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

求异思维是开放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因此, 在教学中鼓励求异思维, 有利于创新思维养成。例如, 我在教一年级《洗手绢》这首歌时, 学生学会了正确演唱这首歌曲后, 我不失机会地问:“你在家中还能帮妈妈做些什么?”学生有的说帮妈妈做饭, 有的说帮妈妈做菜, 有的说帮妈妈扫地等。我又问:“能不能把这首歌曲中帮妈妈洗手绢变成做别的事情呢?”“你能不能把歌词改一改, 创作自己的音乐?”经过引导后, 各组学生都活跃欲试。最后每小组都创编出了自己作品, 其中, 有一段内容是这样的, “红太阳, 白云彩, 妈妈扫地我也来, 唰唰唰唰唰唰, 真呀真干净!”学生唱着自己编的歌词, 感到十分愉快和自豪, 也深刻体会到了自己创造的成功与喜悦。

3. 通过歌曲律动的创编, 进行小品表演

用身体动作、语言表达等形式表现歌曲的内容、背景及寓意, 对学生进行情商培养, 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好动、好模仿是孩子的天性, 充分利用这一特点, 培养学生想象力, 挖掘学生创造潜能是良好的渠道。在学习《卖报歌》时, 我没有先教学生唱歌, 而是利用影片《闪闪红星》中潘冬子的苦难童年去感染他们, 让他们讲从老一辈那里听到的解放前儿童生活状况的故事。同时, 通过演小品剧的形式让他们去感受解放前报童的苦难生活。

首先, 把学生分成组, 讨论怎么扮演报童的一天, 组长是导演, 负责安排本组成员扮演的角色, 各组通过讨论分析后, 我播放歌曲《卖报歌》的录音, 学生分组表演。扮演报童的学生听到歌中唱到“饥饿寒冷只有我知道”时, 蹲到地上呜呜地“哭”起来, 口里还念叨着“今天一份报也没卖出去, 我吃什么呀?”扮演路上行走的先生、小姐们满脸傲气, 表现出鄙视报童的神态, 当报童问他们买不买报纸时, 他们粗鲁地说:“去去去, 讨厌”“不买, 不买”等。各组都表演得很投入。表演之后再来唱这首歌, 他们把自己感情就完全融入歌曲中, 把报童“走不好, 滑一跤, 满身泥水惹人笑”的委屈心情和盼望光明会来到的心情都唱了出来。

4. 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每一节课的开始, 我都会让学生欣赏一首动听的乐曲, 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课轻松愉快的氛围, 为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打基础。例如, 欣赏《骑竹马》时, 我首先让学生自己欣赏一遍, 然后通过讲解加上学生丰富的想象, 使孩子的脑海中出现自己小时候拿根竹棍当马骑的情景, 接着我又启示他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你从哪里感觉到小竹马在奔跑?你能边欣赏边用动作来模仿乐曲中的场面吗?”讨论时他们各抒己见, 许多学生边听边学起来, 如形象的马蹄声、扬鞭策马的动作……他们都做得非常认真。就这样在丰富的想象中, 学生体会到了创造的快乐。

三、实践中体会自我, 收获创新的果实

学生的创新, 只有在活动实践中才能得以表现和发展。把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外部活动, 是促进学生深入思维的过程。教学中能让学生操作的, 我都让他们去实践去体会, 从而表现自我, 彰显个性, 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中我还注意课内外、校内外的联系, 拓展音乐实践活动的空间, 充分利用生活中的音乐教育资源,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 让学生创作自己喜欢的歌曲;编写音乐小报等, 充分展现他们的审美体验, 在欢快中赏析自己的创造艺术成果。

总之, 音乐教师应该让师生真正地“动”起来, 冲破传统的相对静止呆板的教与学, 不断研究创新教法, 运用科学手段, 为孩子们创设自由、快乐、和谐的学习空间, 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去播撒创新的种子。

营造快乐氛围 篇2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快乐、高效”的教学理念,快乐是最大的亮点,高效是最终的目的。现在的初中生比较爱发扬自己的个性,但是学习上要求他们自主合作,需要老师的悉心引导。对于自主、合作,每个老师都要自己的理解。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如何进行合理调控,使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达到轻松愉快--这个课堂教学的最佳的境界?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和程度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在动力才是产生有效学习的关键。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不是靠老师的说服教育和家长的严厉训斥就能够达成的。教师应该以“我的课堂我主宰”、“我为我学而快乐”精神为指引,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启发学生智慧,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创设教学情境,让课堂充满乐趣。

每节课,在导入新课时,根据课文教育目的,有计划地设置优美的环境,使学生一进入课堂就产生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致。环境对学生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作用,同时也直接影响师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秩序。

如要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先播放学生熟悉的歌曲《天堂》,使学生的心绪随着美妙的歌曲飞入青青的草原、碧蓝的湖水,为随后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准备状态。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只有培养兴趣,才能变苦学为乐学,进而优化教学过程。愉快教学的最佳效果与良好的课堂气氛分不开。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借助于故事、表演、幽默谜语等趣味手段加上机智、诙谐的语言,造成轻松愉快的气氛,引人发笑而给人以启迪。或者可以组织学生将课文内容自编成课本剧来表演,那样就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自然就会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个教师各种素质的综合体现。俗话说“千个师傅千个法”。作为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新颖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肯定就会深深地吸引学生,使学生愿听、乐学。

实践证明,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它能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使学生的兴趣大增,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一文时,通过录音再造形象,在学生面前再现一幅美丽的中国山水画,在思想上产生共鸣。

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也应做到快慢适度,抑扬顿挫,有时像澎湃的大海,有时像和煦的春风,同时配合肢体语言,自然就能带给学生以无穷美感。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兴趣,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如在上《春》一文时,教师用高超巧妙的朗读技巧,使同学们陶醉其中,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四、快乐地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现代社会中,不会合作的.人是无法生存的。交流与合作是现代人必备的能力。合作学习能满足个体与他人交往的需要,在这种交往中学生不仅会看到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力量,又能感受人与人之间达成的融合、沟通的快乐。教师在分组的时候,可以按成绩梯次分组,这样有利于优差生的相互配合相互学习。把学习做成活动来进行,学生往往会很乐意,对问题的理解会变得轻松。有学生谈到这种在活动中的学习让他们好像想起了幼儿园的游戏时光,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当然,为了达到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教师在课堂的引导和调控方面都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但是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既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又要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好语文,学会运用语文。

如何营造快乐的教学氛围 篇3

关键词:快乐氛围;教学观念;课堂氛围

快乐是人的心理需要,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思想比较单纯,快乐的学习氛围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使学生积极地在教学活动当中探索。所以,本文就如何给学生营造快乐的教学氛围进行简单介绍,以期能够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以往的单一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如: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从已知的教学环境中,找到探究知识的乐趣,并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感受到知识的应用价值。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紧抓学生该阶段的特点,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活动,真正使学生快乐地成长和学习。

其次,教师要让课堂充满爱,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老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学会尊重和宽容学生,与学生成为朋友。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不允许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提升教师魅力,使学生打心底里“佩服”教师,并以教师为榜样,进而得到健康的发展。

而且,我们非常清楚,十个手指都不一样,更何况来自不同家庭,拥有不同性格的学生了,他们每个人都各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采取一刀切,不能没有“区别”地对待每个学生,我们要肯定学生的优点,又要指出学生的缺点,使学生都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营造的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学习是一种生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情感、价值都被忽略了,导致学生看到的都是学习的苦涩。所以,除上述之外,教师还要用微笑和幽默,营造和谐快乐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逐渐发现学习知识的乐趣和学习的价值。

参考文献:

王欣.如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J].学周刊,2011(11).

积极营造氛围打造快乐语文校园 篇4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是有生命的东西, 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生活即教育就是要不断适应新的生活, 接受新的教育。”这一思想对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我们率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有效而快乐的探索, 真正把我们的校园打造成了一个快乐的语文天地。

一、在校园中营造读书氛围,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所有受教育的人都能最大程度地享受幸福的生活。享受幸福生活的人必须具有创造同等程度幸福的素质, 这样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一个人人文素养的高低。判定一个人、一个民族的人文素养高低的标准是看这个人、这个民族是不是会读书、爱读书。读书不仅是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 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生存方式, 是通往幸福的路。小学语文教学在阅读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担负着非常重要的指引作用。

我们通过各种渠道, 尽可能地利用学生身边可以利用的软环境 (教师、家长、伙伴) 促进阅读活动的开展, 以达到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的目的, 最大可能地培养出爱读书、会读书的人。

为了使小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我们从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入手, 让学生找到通向阅读的兴奋点——活动, 以激发其阅读兴趣。

在成人的理解层面上, 阅读是一种外静内动的活动, 外在呈现的是静止的状态, 情感的波澜是在内心翻涌的。我们改变传统“素读”的形式, 创设了多种活泼的、符合儿童兴趣取向的活动, 以承载儿童幸福阅读的任务。我们可以充分了解儿童所需, 听一听他们的声音, 共同策划一些可行性强的阅读活动, 以激发阅读兴趣, 使阅读真正达到自主。比如书签制作比赛, 这个过程的活动性比较强, 学生非常喜欢。为了达到承载阅读的任务, 我们巧妙地提出丰富活动内容的要求, 不但从美术的角度对书签制作提出要求, 还要求学生在书签上书写名人名言, 或者是文学作品的精彩片段、古诗词名句等。为了较好地完成比赛的任务, 制作出符合要求的作品, 学生必须进行前期的阅读和寻找, 通过这样的积累和内化, 教师要求阅读的痕迹已经被淡化了, 阅读成为了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 所伴随的是获得自我满足的体验。这种感受理所当然是有幸福感的, 尤其是完成了作品, 并在一定范围内获得他人认可时, 幸福感应当更加强烈。再比如手抄报展评、读书摘抄卡设计评比、诗文诵读会等这些融合了艺术与文学因素的活动, 无一不是充满了灵性和趣味。我们又把这一系列与阅读相关的活动有机串联成了一个节日沙龙, 那就是“读书节”。“读书节”已经成为我们学校具有独创性的传统活动, 并且以节日的方式延续下去。

我们开展了多样的读书活动, 鼓励教师阅读教育经典, 在阅读中聆听大师的声音, 触摸教育的温度, 感受教育的真爱, 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不断吸纳、不断积累, 丰厚自己的同时也让学生变得丰厚。我们建立起了师生共读的体系, 并逐步形成习惯。在师生共同阅读活动中, 我们还建立了大小先生同上读书课的系列活动, 在这样的活动中, 有教师给学生上阅读指导课, 也有孩子给老师、给同学讲读书故事、读书经历, 教师和学生互为学习资源, 学生和学生互为学习资源。

二、在校园中营造写作氛围, 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作文不仅仅是人们表情达意、书面交际不可缺少的工具, 更是十分重要的生命状态和生活行为, 它与人的心灵、情感有着最朴实、最隐秘而且最紧密的联系。自主表达是习作教学的最高境界, 也是习作教学的终极目标。所以作文教学应该营造宽松的写作氛围, 培植自由表达的土壤, 淡化习作在孩子心目中的“课程”意识, 让学生想写、能写、会写、好写,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走向人文性和人格化的作文教学理想, 以一种最合适的教学姿态, 使“快乐写作”真正得以实现。我们提出了“在快乐表达中放飞儿童灵性”的习作教学课题, 提出并践行着让学生有话可以说、有生活可以写、生活即习作内容、习作写生活的思路。

孩子们已有的语言储备是沉寂的, 它只是一种内在的存在, 要使之成为学生可以用来表达的载体, 就必须激活它。活动无疑是最好的激活方式。于是我们设计了一系列轻松、愉快, 甚至走出围墙圈囿的开放性活动。比如捡一捡——到秋天的野外捡拾落叶;贴一贴——选择、构思、修剪、粘贴一幅叶画;念一念——大声吟诵描写秋天的古诗;唱一唱——哼唱有关秋天事物或特征的歌曲等。

我们分年级开展了关于习作生活化的课题研究, 研究的范畴和终极目的都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习作的源泉, 用笔表达真实可感的生活, 使习作教学扎根生活。近年来, 我校的习作教学研究正生动蓬勃地发展着, 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些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快乐地完成了, 这既是学生习作素材的提供, 更是学生自我素材的生活化积累, 有了生活, 原本丰富但沉睡着的语言便苏醒了, 便有了依着的坚实土壤。

以下就是我们习作课堂的一个侧影。

习作题目:萝卜甜甜 (古老的印花美丽的布……)

精彩片段

师:同学们, 你们觉得在今天的展销会上, 我们家乡有哪些产品值得介绍?

生:西亭脆饼、银杏茶、如皋萝卜条、白蒲茶干、蓝印花布……

师:是的, 这些都是我们家乡的特产, 而且很具有代表性。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小组, 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和组员分享。

学生会纷纷离开座位, 寻找合作伙伴。教室里热情洋溢。

……

师:各小组应该都已经做好产品介绍的准备了吧?准备用怎样的方式步入你的展台, 来一个“俏丽”的亮相呢?

生1: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产品是“银杏茶”, 所以, 我们首先要进行茶艺表演。 (生拿出了水壶)

师:太好了, 大家可以一饱眼福了! (全班掌声雷动)

生2:我们要向大家介绍的是西亭脆饼。瞧, 我们首先会请大家品尝品尝, 一吃方知味道好呀! (该小组成员都手拿托盘)

生3:我们介绍的是如皋萝卜条, 我们不但会请大家品尝, 还将现场表演淹渍过程。

师:真了不起呀!好, 我们拭目以待!

生4:老师、同学们, 不看不知道, 一看吓一跳啊!我们的“布衣模特儿队”马上就要向大家走来了!他们穿的或戴的、背的、围的可都是我们家乡的蓝印花布啊!

教室里一片沸腾。

三、在校园中营造活动氛围,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言栖居于大地之上, 离开了广袤的大地滋养, 语言终将失去生命的活力。因此, 我们为学生的语言发展提供了宽广开放的境界和领域, 使他们在与自然、社会、信息世界的对话和沟通中, 丰富感知, 激发情思, 产生“视觉经验的词语化”, 用充满生命意蕴的语言“状桃花之鲜”, “尽杨柳之貌”, “逐黄莺之声”……

为了让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提升, 对语言产生初步的审美情趣, 我们把他们领进了多姿多彩的自然生活世界中, 沐浴朝霞雨露, 聆听天籁。我们充分地利用和社区共建的契机, 把与学校一墙之隔的公园建设成为最生动、最美丽的语文课堂。我们还与市内的文艺类馆群联系, 使他们也成为学生语言学习的丰富资源。学校的“风筝节”、“江海文化节”、“家乡有条美丽的河”等系列校本语文综合性活动就是在这些开放的课堂中诞生的。

我们认为, 在把语言审美的信号传达给学生前, 我们首先得用诗人般纯粹的情感去审视世界, 凝望文字, 率先放飞自己的天真和烂漫, 愉悦自己的内心, 唯有如此方能使孩子被语言所愉悦。所以我们针对老师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工作, 尤其是学校的教师主题阅读活动已成为学校的主题文化建设之一。我们要求每学期每位语文教师必须阅读一本名家散文或小说, 并撰写读书心得、读书笔记, 写至少两篇习作范例, 和学生进行一次郊游互动交流。因为我们知道, 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 才能使我们的校园真正成为师生幸福的精神家园。

营造快乐氛围 篇5

第一阶段小结

许超峰 石 拓 张方方

营造轻松快乐的数学课堂学习氛围,一直是我们做教师的愿望,我们在这条路上也不断的学习、进步。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课堂参与积极性高。因此,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

现将第一阶段研究情况作如下小结:

一、研究过程

1、走进学生,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情绪渲染时讲授素养之一,它极大程度上决定学生课堂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就必须要倾注自己的“爱”,多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多与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心理动向,帮助学生分析、认识各种学习上的问题,形成师生互爱,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更有利于教学。

2、小组竞争,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

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为了激发各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我们可以设置一些合理的评价机制。首先,把评价落实到小组及个人,并及时评选出优胜小组及优秀小组长,建立激励措施,让每个学生都要充满激情,组员们也都为着共同的集体荣誉奋斗,他们懂得了自己要尽力为“组”争光。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评价方式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堂上要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这样做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建立激励措施,让每个学生都要充满激情,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其次,多方位的评价方式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也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对待学生的学习,不应该只看他有没有掌握,要看重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有没有努力,是否有一种端正的学习的态度,是否对待难题能做到有耐心,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全和潜能的激发。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全面健康的发展。

4、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学习最好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课堂是老师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参与意识的重要场所。因此,教师应牢牢把握好这块阵地,想尽办法使课堂激情四射、学生情趣盎然。这样,学生因为课堂的精彩纷呈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才能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为此,我们可以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手中如果有了精心设计的“激起千层之浪”的块块之“石”,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和积极的竞争意识,就能把课堂教学带入高潮迭起的境界,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情境与教学方法,这样能使学生兴趣陡增,思维闸门顿开,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为高效课堂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为只有轻松愉悦的环境,才能使学生精神焕发、个性张扬,才能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所以,教师要重视形成轻松愉悦的高效课堂气氛,它是高效课堂取得成功的前提。

二、研究效果

通过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为营造轻松快乐的数学课堂氛围打下坚实的基础,小组间的竞争机制,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习积极性大增。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不仅合理肯定了小组的成绩,也肯定了每一位学生的努力,使得学生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自信心提高了。良好的教学情境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良好的课堂气氛又添一分景色。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存在的问题

因为习惯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们不善于观察、不善于思考,对于发现的问题,也不能大胆的说出来。在我们的教学研究中,只是调动了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学困生的交流还是很有限,需要我们再下功夫、再接再厉。

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研究中,我们需要再利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让他们在一个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茁壮成长!

“营造轻松快乐的数学课堂氛围的探究”

第一阶段小结

课题名称:营造轻松快乐的数学课堂氛围的探究 课题负责人:石拓

积极营造氛围 打造快乐英语课堂 篇6

一、巧用音乐营造快乐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使学生对一门学科产生兴趣的最好方法就是使学生感到它值得学习。”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注意力往往带有很强的情绪性和无意性,易被新鲜多变的事物所吸引,而生活离不开音乐,适时适当的在课前或课中加入美妙的音乐,引导学生学习演唱适当的英文歌曲,有助于扩大学生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学习生活的体验和感受,提高学生鉴赏、审美、表现以及创造的能力。可见音乐在一个人学习中的巨大魅力——它能使复杂简单化、抽象具体化、烦琐趣味化。实践证明,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音乐,可以大大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使学生精神饱满, 在感到松弛愉快的同时,产生兴奋情绪,使他们的学习具有活泼性、生动性和主动性,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妙用音乐营造学习氛围,成就英语精彩课堂

1.在课前热身中运用音乐

一般各种版本的英语教材,大多设有结合课文内容的Chant,或者可根据实际情况创编出适合学生的chant应用于课堂教学,这些内容往往简单易学,琅琅上口,深受学生的喜爱。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授内容,便给它们配以动作、声音、节奏,让语言训练与动作、音乐相结合,使学生学得轻松学的愉快。比如,在巩固复习动词walk、jump、run等词语时,将单词连成chant的形式, Walk、walk、walk,I like to Walk. Run、run、run,I like to run. Jump、jump、jump,I like to jump.再加以传神的动作表情,在《We’ll rock you》的音乐节奏声中,师生共同完成活动,轻松的达到了复习巩固的目的,活跃了课堂气氛,更体现了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

2.在情景教学中运用音乐

现代教学,不只停步在过去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而应适应孩子们聽觉敏锐、善于模仿的心理特征,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录音机、电视机、计算机等辅助工具进行英语教学,把音乐歌曲与听力内容有机地结合, 利用情景和设置情景进行教学,避免了英语课上听力内容的单调乏味。例如,在 教授Animals时,将事先准备好的带有猫、狗、牛等动物声音的歌曲片段在课堂上放录音,学生们有声有色地模仿这些不同动物的叫声,而当歌词中出现相应的单词读音时,他们又兴致勃勃地大声跟读“cat”,“dog”,“cow”,课堂上响起了“喵喵” 、“汪汪” 、“哞哞”等动物叫声和英语单词的朗读声,伴随而来的是一片欢笑声,整个教室洋溢着愉快的气氛。这无疑引起学生极浓的兴趣,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声音和形象相结合,语言和情景相交融,使学生仿佛进入了语言活动的真实情景,收到了很好的临场效果。

3.在听力训练中运用音乐

对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来说,理解听力材料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除了教学手段单一之外,听力材料相对信息量较大,朗读速度快,造成学生难以把握语言材料。如果给录音材料配上一些与主题内容相得益彰的乐曲,情况就大为不同。例如,在教授天气的教学内容时,可以选用电视台天气预报的音乐,熟悉、美妙的音乐加上同学们活跃的思维,使他们轻而易举地掌握了一些cold、hot、sunny、rainy、 temperature等与天气有关的关键词。在音乐的伴奏下,他们也能逐渐地运用已学知识描述当天的天气状况,做到学以致用。

4.在游戏环节中运用音乐

游戏是学生非常喜爱的、教师很乐于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形式多样活泼,在不经意的游戏中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而音乐能使游戏环节完成的更为完美。如单词接龙、“Go! Stop!”等游戏,可以选用旋律优美、欢快的乐曲,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在欢乐的气氛中完成词汇复习任务。

5.在学生练习时运用音乐

在学生练习环节,也可以利用不同的乐曲来帮忙,如在要求学生练习表演对话或朗读课文时,可配上一段内容较贴切的乐曲,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口语交际情境。在完成笔试习题时,可加入一段轻音乐,有助于帮助学生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在自由讨论或练习的喧嚣过后,又可引入一段“话外曲”,用清晰、生动的音乐片段示意学生停止讨论,从而有效的帮助教师组织课堂,引入下一个教学内容,让学生进入一种舒适、自然的氛围,给学生以美的感受。

三、善用音乐营造活动氛围,拓展学生综合能力

营造快乐氛围 篇7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专攻于解决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就如何提高教育方式的改进,教学质量增进的方法,有实际的例子又有理论的指导,它没有拘泥于某个具体技巧的推行和炫耀,而在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开放式地启迪和渗透,让读者在结合自己的实际过程中自己总结具体的方式方法。在研究他的每个论断时,我都会对照自己,看自己做得怎么样,同时反思和总结我从教22年所走过的路。可谓眼开心明,触类旁通。

苏霍姆林斯基回忆在“快乐学校”进行识字教学的往事,认为儿童应该生活在美、游戏、童话、音乐、幻想、创造的世界里。当儿童迈步踏上认识的阶梯的第一级时,他的自我感觉如何,他的心情如何,都影响着他今后怎样走过通往知识的整个道路。我觉得这就是认知的兴趣,我们老师为了让学生对我们所教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在努力着,从每一节课的导言,从课堂的环节设计,我们都是那么的精心,孩子们最初的学习兴趣有了,但我们有没有注意到随着年级的增高,随着知识的加深,这种兴趣会减弱,甚至没有了。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会说,孩子压力过大,各种课外补习班掠夺了他们全部的业余时间,也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现象我们扭转不了,中国的国情和现实决定着在选拔人才时只能使用考试择优,这也使得我们上面提到的小学生所处的状况在近一时期不会改变。但对于我们的小学教员,怎样在这种现实的教育形式和要求下,教育好我们的学生,这值得我们共同思考和研究。我个人认为小学阶段孩子对于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而让孩子初步形成正确的意识品质和良好的人格品质,让学生正确树立为什么而读书的观念更是重中之重。如果你调查现在的孩子为了什么而读书,他们会说,为了以后能过上好生活,或是为了能出人头地。没有孩子能说出如周恩来所言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当然这和每个人所处的时代、环境和社会需求的不同有关。但做为社会主义国家培养要求是固定的,学生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德、智、体全面发展,而把德放在首位,也鲜明地告诉我们,德育在学生的成长和培养中有多么的重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在对学生系统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更重视对学生良好品质、学习习惯的培养。去年我刚刚送走一个毕业班,在毕业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记得临毕业考试前期学生都在争分夺秒地复习时,我班被推荐参加全国班队会地评选,我毅然接受了这项任务,因为我深知一次成功的班队会,一个准备充分的班级活动会给学生很好的锻炼机会,不但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同时也能使思想品德方面受到良好的熏陶,为今后正确人生观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教育学生,在你人生的道路上会遇到许多这样的事,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选择,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如果一个人总是把个人利益看得很重,只能和整个社会道德要求背离,最终被身边的人所抛弃,被社会所不容。实践证明我是正确的,不但班会开得很成功,学生的毕业考试成绩也丝毫没受到影响,相反班会所倡导的精神激励着学生学习更加努力、刻苦。

我一直教育学生懂得生活在群体中,要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遇到冲突把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送走了六年毕业班,又接了一个新一年,要说六年学生懂事了、成熟了,可以用道理教育他们,而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又应该如何去做呢?大家都知道,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老师在他们心中的位置是可想而知的,每个孩子也都想让老师喜欢他,而对老师说的话言听既从。所以利用这样的心理我会在他们面前说:“老师喜欢爱学习的孩子,也更喜欢团结同学,关心班级,有爱心的孩子。”就是这样简单的话,在孩子身上就会有很大的反应,哪个孩子有了关心集体和他人的事例,我就会在班级提出表扬,树立典型,慢慢的学生学会了相互谦让,遇事会为对方考虑,多在自身找不足。用这样的激励方式既让他们在意自己的学习,又留心身边其他的事情,总之,重视教育过程中的心理体验是培养具有主体精神、积极个性、良好德性和健全人格的人的最好方式。

老师不但要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完善自身的精华,更要想办法帮助他们去其糟粕,学会分辩是非,学会与人共享。教师的工作只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降低德育工作起点和重心。同时不忘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使自己工作的办法富有时代特色,就会是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同时也能培养出我们社会主义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如何营造高中生物快乐的课堂氛围 篇8

一、故事导入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

生物知识大多数都比较枯燥,但是只要教师用心去挖掘,完全可以使生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高中生物教材中提到了30多位科学家,可以说每个生物科学的新发现都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在生物课堂上适度地导入这些故事,不仅可以让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如讲“色盲”时向学生介绍道尔顿发现色盲的经过;讲光合作用之谜时引入卡门等科学家的故事;讲遗传规律引入“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故事;讲DNA的结构导入沃森和克里克的故事;讲“诱变育种”时介绍神舟六号、神舟七号飞船的发射情况;讲“杂交育种”时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这些故事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也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这些小故事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懂得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脚踏实地、坚忍不拔、持之以恒、开拓进取,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游戏实验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

生物教学中既要注重师生的合作,还要注重生生合作。高中生物阶段,因为知识深度增加了,知识面拓宽了,所以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若适当采用游戏实验将学生置于一种自然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可以有助于学生掌握难点知识。例如,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一难点内容。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等位基因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可利用人类10对单基因控制的性状,即有耳垂和无耳垂;发际有美人尖和无美人尖;拇指可向背面弯曲和不能向背面弯曲;食指比无名指长与比无名指短;左右手嵌合时右手拇指在上与左手拇指在上;双眼皮与单眼皮;有酒窝与无酒窝;正常足与扁平足;色觉正常与色盲;皮肤病与皮肤正常等进行游戏实验。在课堂上采用不同性状的组合方式,请具有相应性状的学生站立,否则坐下。如有耳垂者站立,无耳垂者坐下;有美人尖者站立,无美人尖者坐下……以此类推。最后,在实验到第七、八对相对性状时,全班站立的只剩下1人,说明这位学生在全班中的唯一性。而采用另一种不同的性状组合,最后剩下的又是另外1人,也说明他在全班学生中的唯一性。然后,教师适时地和学生一起计算这10对单基因性状的自由组合方式有多少种,最后得出210=1024种(假设不连锁)的答案。学生恍然大悟:采用不同性状组合后剩下的总是不同的人。从而认识了生物的多样性和特异性,进一步理解了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为知识的灵活应用奠定了基础。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认识了人类的一些单基因性状,兴致盎然地参与整个游戏活动,气氛异常热烈。

三、幽默的语言带动快乐的课堂氛围

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能积极地感染学生,使自己的教学变得轻松,这样学生也可以学得愉快。一位教育家说:“教育家第一位的是幽默。”对很多概念和理论缺乏趣味,使许多教师变得无趣。其实风趣的材料和幽默的语言能使教师的课堂变得有趣,还能使教师的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注意语言的技巧,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教学语言进行精心的设计安排,力求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探讨和解决问题,使创新意识不断增强。例如,我们了解到有些男孩之所以会吸烟是因为他们好奇。为此我们不能斥责他们,这样会扼杀他们观察事物的好奇心,我们可以在讲解细胞癌变时,运用讲反话的方式对学生说道:“抽烟是有好处的,一是烟草有着大量的营养;二是抽烟还可以成为医学上的专家。因为吸烟的人会经常得病,久病成医嘛,所以没准能成为医学上的专家呢。”通过这种方式将“斥责”之情化为劝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营造快乐氛围 篇9

一、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现代教学理论研究表明,课堂教学有两条主线:一条是知识交流主线,一条是情感交流主线,情感交流主线其实是指师生之间那种平等、民主、友好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构建和谐课堂环境的基础,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俄国伟大的思想家别林斯基说:“爱是教学的工具与媒介。”信任孩子是教学成功的保证,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总是用自己真挚的情感去换取学生对自己的好感,课上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眼神、热情的赞语激励学生,课下与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谈心。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他们的心情会特别的好,自然师生情感也就融洽了,学生也就快乐了。

二、激励每一个学生

大量事实证明,赏识孩子、激励孩子是发挥孩子无限潜能的保障,爱因斯坦母亲的伟大之处,就是她始终没有放弃爱因斯坦,对他抱有热切期望。激励是一种信任,激励是一种友善,人们只有在激励中才容易改正错误,小孩子更是愿意听好话。我们的学生年龄小,他们的好胜心强,渴望得到教师的欣赏与表扬,当教师表扬他的时候,他会心情愉快;当教师批评他的时候,他会心情沮丧。据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位心理学研究者证明,一个人在没有激励的条件下,他只能发挥20%~30%的才能;当受到激励的时候,他就能发挥80%的才能。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总是对学生充满了信心,认为他们都是可塑之才,他们都有美好前程,所以,当他们有了点滴进步时,我会这样激励他们“:孩子,你的努力我看到了。”“你好聪明!”“老师很喜欢你的认真。”当学生有错误时,我也不一棍子打死,而是用微笑鼓励他们:“你会成为一个好孩子的。”“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会做好的。”等等。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教师是爱他们的,就会在教师的激励下快乐起来。

营造快乐氛围 篇10

一、根据适切的课程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强扭的瓜不甜”,历史和经验已经无数次证明了如果不是学生发自内心的、主动的学习,结果只会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在“要我学”的情绪状态下,学生只是被动地完成学习,容易产生消极倦怠情绪;在“我要学”的情绪状态下,学生有学习的渴望和强烈的学习动机,在学习上有主动性和持久性,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如何才能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呢?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才是关键。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学生在有兴趣的情况下会主动思考,才会有高效率的学习。从我的观察调查中得知,学生在玩电脑游戏时,会非常自觉地学习安装方法和使用方法,思想高度集中,遇到困难,还会主动向同伴求教,并积极利用各种途径寻找游戏攻略,充满了高涨的热情和认真的态度。究其原因,就是“喜欢”。同样,一些在主课上学习落后的学生,却可能就是个“游戏高手”,他们在主课学习上的落后往往就是因为缺乏学习的兴趣。

信息科技的特点就是发展迅速,教材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滞后性,无法做到与时俱进,也难怪许多学生不感兴趣。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课程目标,结合学生的需要和生活来重新设计项目活动,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乐学、善学,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形成发自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例如,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由计算机病毒引起的各种问题,所以我们重组了信息采集和网络安全两个单元,设计了实用性强的项目活动:“计算机诊疗室”。活动以预防计算机病毒为主要内容,从搜集最新的计算机病毒的相关资料、判断计算机症状、初步确定计算机中毒情况到制定处理方案、实施并复查,其中涉及了信息查找、收集、整理的方法和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整个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悟,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预防计算机病毒、提高安全使用网络、计算机的意识,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网络畅游的道德规范。事实证明,学生在这堂课上的参与愿望和学习热情非常高,不仅积极动脑动手,还开展了积极的讨论。更有不少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带回家中,尝试为家庭电脑“望闻问切”。

二、合理设计梯度作业,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

学生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他们各具个性和特点,在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上存在着差异。如果教师在设计课堂作业时,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规律,强制要求所有学生“一步登天”,可能会让许多学生望而生畏,从而打消了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信息科技学科没有回家作业,所有的内容包括授课、练习、交流、作业等都在课上完成。因此,课堂作业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设计合适的梯度,让学生举手就能摘到附近的苹果,然后再跳一跳够得着高一点的苹果,如此循序渐进,才能让所有学生都有所收获,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我相信,只要坚持营造快乐课堂的理念,多从学生的学习、多研究、多思考,就一定会让学生学得更快乐、更轻松,真正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大限度的收获和发展。

如何营造高中生物快乐的课堂氛围 篇11

一、故事导入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

生物知识大多数都比较枯燥,但是只要教师用心去挖掘,完全可以使生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高中生物教材中提到了30多位科学家,可以说每个生物科学的新发现都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在生物课堂上适度地导入这些故事,不仅可以让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如讲“色盲”时向学生介绍道尔顿发现色盲的经过;讲光合作用之谜时引入卡门等科学家的故事;讲遗传规律引入“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故事;讲DNA的结构导入沃森和克里克的故事;讲“诱变育种”时介绍神舟六号、神舟七号飞船的发射情况;讲“杂交育种”时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这些故事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也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这些小故事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懂得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脚踏实地、坚忍不拔、持之以恒、开拓进取,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游戏实验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

生物教学中既要注重师生的合作,还要注重生生合作。高中生物阶段,因为知识深度增加了,知识面拓宽了,所以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若适当采用游戏实验将学生置于一种自然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可以有助于学生掌握难点知识。例如,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一难点内容。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等位基因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可利用人类10对单基因控制的性状,即有耳垂和无耳垂;发际有美人尖和无美人尖;拇指可向背面弯曲和不能向背面弯曲;食指比无名指长与比无名指短;左右手嵌合时右手拇指在上与左手拇指在上;双眼皮与单眼皮;有酒窝与无酒窝;正常足与扁平足;色觉正常与色盲;皮肤病与皮肤正常等进行游戏实验。在课堂上采用不同性状的组合方式,请具有相应性状的学生站立,否则坐下。如有耳垂者站立,无耳垂者坐下;有美人尖者站立,无美人尖者坐下……以此类推。最后,在实验到第七、八对相对性状时,全班站立的只剩下1人,说明这位学生在全班中的唯一性。而采用另一种不同的性状组合,最后剩下的又是另外1人,也说明他在全班学生中的唯一性。然后,教师适时地和学生一起计算这10对单基因性状的自由组合方式有多少种,最后得出210=1024种(假设不连锁)的答案。学生恍然大悟:采用不同性状组合后剩下的总是不同的人。从而认识了生物的多样性和特异性,进一步理解了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为知识的灵活应用奠定了基础。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认识了人类的一些单基因性状,兴致盎然地参与整个游戏活动,气氛异常热烈。

三、幽默的语言带动快乐的课堂氛围

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能积极地感染学生,使自己的教学变得轻松,这样学生也可以学得愉快。一位教育家说:“教育家第一位的是幽默。”对很多概念和理论缺乏趣味,使许多教师变得无趣。其实风趣的材料和幽默的语言能使教师的课堂变得有趣,还能使教师的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注意语言的技巧,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教学语言进行精心的设计安排,力求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探讨和解决问题,使创新意识不断增强。例如,我们了解到有些男孩之所以会吸烟是因为他们好奇。为此我们不能斥责他们,这样会扼杀他们观察事物的好奇心,我们可以在讲解细胞癌变时,运用讲反话的方式对学生说道:“抽烟是有好处的,一是烟草有着大量的营养;二是抽烟还可以成为医学上的专家。因为吸烟的人会经常得病,久病成医嘛,所以没准能成为医学上的专家呢。”通过这种方式将“斥责”之情化为劝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营造氛围激励创新 篇12

一、倾注爱心, 创设师生平等的课堂氛围

罗素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 无论品格还是智慧, 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小学生年纪小, 脸皮薄, 自尊心强, 思维较稚嫩, 潜意识里有创新意识, 但只是创新意识的幼芽, 难免与错误一起出现。这就得靠教师正确看待, 细心呵护创新的幼芽, 以慈爱宽容之心启发学生拓展思路, 发挥创新潜能。把自己当成小学生的知心朋友, 而不是高高在上、无所不知的严师。一个赞许的眼神、微笑, 一个鼓励的抚摸、拥抱, 一朵小小的红花印章都会让学生倍感亲切, 在这样平等、融洽的课堂氛围中, 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问。

二、减轻学生的压力, 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

竞争太强烈, 小学生承受不了, 势必影响其创新意识的萌发。课堂上, 教师应尽量避免“我来考考你们”、“看看谁做得又快又好”等刺激性语言。学生一听这样的语言, 心情就会紧张起来, 这时思维只会呈单一、直线型状态, 紧张激烈的竞争不允许他们过多的思考。因此, 紧张的氛围不利于学生多向思维和逆向思维, 也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发展。记得有一次听二年级数学活动课便出现过类似的情形。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小树上原来有2只鸟, 后来又飞来了2只, 树上共有多少只鸟?”随后便一声令下:“快做, 看谁先做出来!”一只只小手很快举起, 答案都是“树上共有4只鸟。”老师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谁知道学生的答案是这样简单唯一。教师只得改口说大家慢慢想, 有没有不同的答案。沉思半晌后, 一个同学小心翼翼地说:“老师, 我说树上共有2只鸟。可以吗?”老师高兴地连声说“可以, ”“能说说为什么吗?”那学生说:“树那么小, 原来的鸟被后来的鸟吓跑了。”这下可热闹了, 学生们得到了启发, 有的说:“后来的2只也跟着跑了”, 有的说:“还有一只胆大的没跑, 共有3只”……新奇的答案一个接一个。如果老师一开始就这么宽松, 哪至于学生思维这时候才活跃起来, 新奇的答案姗姗来迟呢?

三、容忍学生出错, 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中, 教师起着引导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如果什么问题都给学生解答清楚, 每个问题都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思路转, 那学生就会处于被动, 很难培养创新意识。因此, 应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空间,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进行多向思维, 并鼓励学生质疑, 无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 不能批评指责, 对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学生应给予表扬, 创设一种言者无过、善言有功的民主课堂氛围。这样学生才会开动脑筋, 积极、大胆地去想象、去创新。在一年级小朋友认识了6以内的数后, 笔者让他们练习将自己桌上写有0、1、2、3、4、5、6的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小朋友们个个动手, 便出现了两种排法:

(1) 0、1、2、3、4、5、6

(2) 6、5、4、3、2、1、0

第 (2) 种排法显然不符合解题要求。但笔者没有批评那学生, 而是觉得他能由“从小到大”, 联想到“从大到小”也是难能可贵的。虽然答非所问, 但他别出心裁地排列出了另一种顺序, 这就显示了创新的潜能。事实上, 只有丰富的想象力、奇异的思维才会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因此, 笔者对这小朋友予以肯定, 并让他说说自己的排法与第 (1) 种排法的不同之处, 然后让学生们知道, 如果老师只要求按顺序排列, 这两种排法都是对的, 让学生们懂得答题要弄清要求后多开动脑筋, 想想一道题这样做可以, 那样做行不行。这样, 因势利导, 既不伤那位小朋友的自尊心, 又启迪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保护了儿童心灵中萌发的创新意识的幼芽。民主的课堂氛围, 使小朋友消除了自卑、畏惧心理, 大家敢想敢问, 思维活跃, 创新意识得到较好的培养。

四、讲究提问和评价艺术, 创设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

提问语言不可生硬、呆板, 而要有启发性, 让学生有跃跃欲试的回答问题的激情。如指名学生上台操作, 教师板着脸, 扫视学生后说××你上来, 被点名的学生便会觉得突然, 一时不知上台去做什么, 思维受到了压抑。如果改成教师说:“谁会做啊?××同学你来做给同学们看看好吗?”肯定这学生很乐意上台去露一手, 或许还会有即兴创作。学生答完题或操作完毕, 教师的评价语言也应带有启发性和鼓励性, 不可过激。对做得好的说“你真聪明, 聪明极了!”这学生得意忘形之后会迷失方向, 不利于思维的发展。对做错了的或做不出的学生不要失望, 可以从内心去爱护他, 比如说“你别急, 好好想想, 我相信你会想出来的, 想好了告诉老师好吗?”学生听了老师这句话, 会消除自卑心理, 增强自信心, 积极开动脑筋, 去思考未知的问题, 这样便为学生扫除了创新的心理障碍。

当然, 营造平等、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的方法和策略不只是以上几个方面, 只要教师按照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不断学习和研究、创新和发展, 就一定能找到更多, 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平等、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文章仅从倾注爱心、减轻压力、容忍出错、提问评价等方面对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氛围,创新,平等,宽松,民主,和谐

参考文献

[1]仇国政.丹东教育文选[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2.

[2]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3]井有铃.浅谈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小学数学教育, 2002, (5) .

[4]赵顺天.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方法[J].小学数学教育.2001, (4) .

上一篇:职业理想教育下一篇:农村中学美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