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理想教育

2024-09-29

职业理想教育(共12篇)

职业理想教育 篇1

行医既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职业, 又是一个需要学习博大精深的科学知识、掌握日新月异的新技术的职业, 同时医学关注健康、生命至上的社会属性需要从医者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水平, 这些都对对医务工作者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让医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 真正成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务工作者, 是我们医学教育工作者的根本职责。

一医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 理想对于青年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理想是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 没有理想, 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 就没有生活。德国戏剧家、诗人歌德认为, 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要确定一个伟大的目标, 并决心实现它。

理想提供人生前进的动力。理想是悬在人生之路上的明灯, 指引人前行。作家高尔基曾说, 当大自然剥夺了人类用四肢爬行的能力时, 又给了他一根拐杖, 这就是理想!

理想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理想会给予一个人向善的力量, 同时也会赋予其拒恶的勇气, 人的一生, 难免有坎坷, 有挫折, 有各种各样的诱惑, 胸怀远大理想的人, 不会自暴自弃、随波逐流, 也不会在利益与诱惑面前, 放弃自尊。

(二) 医学生职业理想教育是体现医学职业精神的要求

医学生的职业理想, 就是个人渴望达到的医学职业境界, 是对未来职业活动和职业成就的超前反映。医学生个人的职业理想, 与社会需求的医学职业精神密切相关, 具体表现在对生命的敬畏和人类健康的珍重, 就是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 关注病人的健康, 重视病人的权利、人格, 维护病人的利益与幸福, 在专业上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在医疗临床实践中尊重客观事实与医学规律, 依据循证医学方法进行科学试验的开拓创新, 在操作规范指导下进行医学临床防治疾病实践, 防止差错事故, 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 为人类健康服务。引导医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职业境界的憧憬和追求, 就是在未来从事职业过程中所追求的贡献以及自我价值的体现。

(三) 现代医学发展要求医生必须有理想信念的力量支撑

当下, 自然科学属性领域均取得了日新月异的进步, 各种新技术、新发现、新疗法等层出不穷, 让人目不暇接, 仅一个《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 每年增加的文献量就达40万余篇, 这就要求从医人员必须终生坚持学习、艰苦探索。

随着人类的进步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 其社会科学的属性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发展, 现代医学更加强调社会、经济和心理因素对生理的影响以及人们内外环境、心身的统一, 从而使医学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 两者互相渗透和促进。敬畏生命、珍重健康的价值理念充分体现了其人与人互相关怀的人文属性, 人们对生命权、健康权、知情权等的追求, 给医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生命系统的复杂和奥妙无穷, 注定了医学的复杂和困难。作为医学的实践者, 医生被赋予了极高的要求, 他们既要具备丰富的医学科学知识, 掌握高超的医疗技术, 还要有高尚的人格品质, 除此之外, 医生的价值理念还要与人们的期望和社会的需求吻合, 只能在奉献、服务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医生往往是在被患者认可的情况下, 才能获得精神的满足, 这对个性张扬的年轻人无疑是个挑战, 也难免会让医生遭受更多的误解、挫折。

二医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 大医精诚的理念

我国古代孙思邈著述的《大医精诚》, 被誉为是“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 其思想精髓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医乃仁术, 医者必须具有仁爱之心。孙思邈说:“人命至重, 有贵千金, 一方济之, 德逾于此”, 又说“夫二仪之内, 阴阳之中, 唯人最贵”, 还说“凡大医治病, 必先安神定志, 无欲无求, 先发大慈恻隐之心, 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医务工作者要做“苍生大医”, “广施善术”。

医者对患者要一视同仁, 必须具有“志存救济”、“一心赴救”、“普同一等”的崇高思想境界。“上以疗君亲之疾, 下以救贫贱之厄”。“若有疾厄来求救者, 不得问其贵贱贫富, 长幼妍媸, 怨亲善友, 华夷愚智, 普同一等, 皆如至亲。”

医者要有勇于担当, 不计个人得失的气魄, 恪守“淡泊明志”的道德理想。医者“不得瞻前顾后, 自虑凶吉, 护惜身命”、“不得持已所长, 专心经略财物”、“不得以佊法规, 处以珍贵之药, 令彼难求, 自炫功能”。

医者必须勤学不倦, 虚怀若谷, 力求达到医术医德的完美统一。“凡欲为大医, 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 必须“涉猎群书”,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不得道听途说, 而言医道已了”。务须刻苦学习, 精研医理, 勤求古训, 博采众长, 努力探求至精至微之医理, 掌握至纯至熟之医术。

医者必须注重自身修养, 尊重同道。孙思邈指出:“夫大医之体, 欲得澄神内视, 望之俨然, 宽裕汪汪, 不皎不昧。”对待患者, “其有患疮痍下痢, 臭秽不可瞻视, 人所恶见者, 但发惭愧凄冷忧恤之意, 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 对待同道, 则不得“道说是非, 议论人物, 炫耀声名, 訾毁诸医, 自矜已德。偶然治差一病, 则昂头戴面, 而有自许之貌, 谓天下无双, 此医之膏肓也。”这种注重自身修养爱护病人尊重同道的精神, 堪为后世医者之行为准则[2]。

(二) 医师和医学生誓言

医师的誓言就是医师对自身行为规范的承诺, 更多的是基于社会公认的医学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认可和追求。西方医学的奠基人、被后人尊称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人希波克拉底提出的《希波克拉底誓言》, 明确了医生对病人、对社会的责任及医生行为规范, 两千多年来, 其基本精神一直被视为医生行为规范被广泛接受, 直到今日, 在很多国家的医学生入学时还要学习该誓言, 很多医生就业时还必须按此誓言庄严宣誓。1984年, 世界医学会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日内瓦宣言》, 它制定了国际医务人员道德规范, 明确指出病人的健康是医务人员首要关心的、具有头等重要地位的问题, 医务人员应坚持医学事业光荣而崇高的传统职业道德, 其基本精神与《希波克拉底誓言》一脉相承。在1988年的英国爱丁堡召开的世界医学教育大会上, 通过了《爱丁堡宣言》, 该宣言指出:“病人理当指望把医生培养成为一个专心的倾听者, 仔细的观察者, 敏锐的交谈者和有效的临床医生, 而不再满足于仅仅治疗某些疾病。”2002年, 《新世纪的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发表, 为当代医师提出了21世纪医学职业道德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 到目前为止, 已有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在内的36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个国际医学组织认可和签署了该宣言。中国医师协会于2005年正式签署该宣言, 加入推行《医师宣言》的活动, 中国的医师承诺的誓言包括了平等仁爱、患者至上、真诚守信、精进审慎、廉洁公正、终生学习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高度凝练了医师的职业精神和要求。1991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司以文件的形式颁布了《医学生誓言》, 它是在充分吸收了国际上公认的几个誓言内涵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的国情而制订的, 它既是对医学生的要求, 更是对他们未来成为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精神要求。

三医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 引导医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1培养学生具有清晰的职业意识和正确的自我认知

治病救人、救死扶伤, 对生命奥妙的探究、对疑难杂症的攻克、对生命的敬畏、对病人的关爱、对社会的责任等等, 决定了从医是一个高标准严要求的职业。另外, 在普通人心目中, 医生和医学往往被一厢情愿地理想化, 求生的本能使得病人总是希望医生能为他做到药到病除、起死回生。医学也是个与环保类似的工作, 投入大, 见效慢, 学习的过程中, 付出的辛苦就比别人多, 五年的时间已经比一般大学多出了25%的时间成本, 之后从初出茅庐到独当一面又是一个漫长的熬的过程, 病人是随时都会出现的, 工作的时间和强度往往也不固定。因此医生这个行业, 所得的收入往往与各种付出不成正比。对于把医生作为谋生行业而不是人生理想的人来说, 当医生所挣的钱也许永远低于自己的预期。医学生必须对此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同时对自我的兴趣、能力、特长、对未来的期望等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自我的理想必须建立在社会的职业理想之上, 将二者结合起来, 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学有所成, 也才能做到全面发展, 最终才能真正在服务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

2培养学生具有恒心和坚强的毅力

医学事业的发展历史悠久, 日新月异, 涵盖范围广, 信息量与日俱增。医学人文素质的提升, 需要全方位的历练积累, 医学生的学习任务艰苦而繁重, 2007年颁发的教学计划, 临床医学的学生需要学习的功课近100门, 还要参与大量的实践活动, 需要医学生有恒心和坚强的毅力来完成学习任务。而等你毕业进入职场, 又发现所有学到的知识还不够用, 面对病人还不能做到得心应手, 还要再学习, 再研究, 也就是医生必须终身学习, 必须一生都刻苦钻研。

3培养学生具备无私的奉献精神

没有一个病人是按照医生上下班的作息时间来生病的, 也没有病人是按照教科书上的描述来生病的, 医生在付出休息时间、付出超出常人的精力、体力来工作的同时, 还要对病人付出关爱, 给予人文关怀, 在筋疲力尽的工作之余, 还要对各种各样需求的病人及其家属做出耐心细致的解释、再解释, 医生在尽了最大努力之后, 依然会招来抱怨、辱骂、打击。所有看病难、看病贵的矛头都指向医院、指向医生, 医生既要面临职业带来的风险, 还要承担巨大的社会压力, 崇高的职业理想, 对职业的热爱就是强大支撑。

4培养学生具备不断完善道德的追求

一个好医生, 首先是个具备很高道德修养水平的人, 这种道德修养是需要不断修炼而来的, 一方面, 追求幸福、享受快乐是每一个人的本能和权力, 医生当然也不例外, 按照传统儒家文化的观点, 一个人有了很高的修养境界, 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内心的快乐。另一方面, 医学面临的许多现实常常充满了情理、伦理的矛盾, 充斥着物质、名声、荣誉等等诱惑, 还要常常面临生离死别的悲情和爱莫能助的绝望, 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强大的内心世界, 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品质, 做到这点, 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培养这种修炼道德的勇气。

(二) 激励医学生追求崇高的从医境界

医学作为人类最崇高的职业之一, 要求从医者具备很高的思想境界水平, 在医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中, 应当激励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历练提升自己的从医境界。

1对医术的追求永无止境

人类对生命科学的研究脚步从未停止, 对健康的渴望、对生命的敬畏对医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伴随而来的新技术、新发现、新经验层出不穷, 日新月异。同时, 社会的人文属性也在发展变化, 人的精神活动也随之变化, 病人、病情也在发生变化, 医生永远不能停留在已有的水平上, 对医术的追求永无止境是每一个医师应有的境界。

2患者至上、守护健康、敬畏生命

以患者的利益为重, 时刻把患者安危放在心上, 尊重患者的隐私, 遵从生命至上的理念, 我国著名医学家张孝骞教授提出的从医必须做到“戒、慎、恐、惧”四个字, 就是我们医师的思想境界。

3勇于奉献、胸怀坦荡、担当责任

医生的职业, 是服务人民群众的职业, 是需要奉献的职业, 我们面对的病人无关贫富贵贱, 吴阶平的“医学技术回归医学人文关怀”, 钟南山“一切从病人出发”, 裘法祖“在服务中学习”, 吴孟超“仁德济世”等等, 一个个医学大家正是在践行服务、奉献的理念中变得崇高和伟大。人类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总有其局限性, 在诊疗中一定会面临风险, 出现差错或不当在所难免, 这就要求医生要有担当责任、纠正错误或差错的勇气, 没有了这样的思想境界, 对差错遮遮掩掩、推脱责任, 对一个医生来说是很危险的[3]。

4哲学修养

学习哲学能使人头脑更聪明, 自古以来, 医学与哲学形影相随, 难舍难分, 哲学可以给医生明晰病情, 科学决策, 正确处理医学与伦理、社会、法律等问题提供有效的辩证思维方法, 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医生最需要辩证法, 也最容易懂辩证法”, 这一点, 在吴阶平院士的经历中表现得最充分, 也是获益最深的, 他在学医初期就学习了《实践论》、《矛盾论》, 以后又不断地深入学习思考, 吴院士一生经历了许多特殊的时期, 面对复杂的局面能应付自如, 出色完成了各项特殊的医疗任务, 与他结合实践学哲学、用哲学是分不开的[4]。哲学修养的境界, 还有助于面对高风险、高压力、高强度劳动的医生, 正确面对压力, 调整情绪, 从中享受到快乐和幸福。

(三) 医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载体

1大力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

医学职业理想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尤为重要。在实际的工作中, 我院紧密结合医学教育的规律和特点, 逐步探索出一套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德育教育的模式, 打造了一批学生乐于参与并、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 并将其作为长效机制长期开展,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围绕做一个“有理想、有榜样、有目标、有行动”的医学生这一主题开办学生讲坛, 由学生自行组织具体演讲内容和形式, 自己主办讲坛;开展专业外语讲课比赛, 让学生以讲课的形式展示其医学专业外语的水平,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 提高学习专业外语的积极性;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活动, 给学生提供了解医院, 接触病人, 了解社会的实践平台;开展读书活动, 不断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同时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开展主题演讲比赛、文体兴趣小组活动;开展“四个一”活动, 即各班学生做到每节课向老师问一声好、送上一杯热茶和一张消毒湿巾、提供一本学生点名册, 培养学生尊敬师长, 遵守课堂纪律的良好风气;开办系列讲座, 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2大力开展榜样教育

医学的职业和医学教育的特点, 决定了榜样教育在医学教育中, 有着其特殊的重要作用, 我们在探索实践过程中, 围绕“学习实践白求恩精神, 争当优秀医学生”这一主题, 注重引导学生寻找榜样、学习榜样, 向医界名家学习、向身边的老师专家学习、向周围的同学学习, 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模仿。按照人类学习的客观规律来看, 模仿是生物进化的源泉, 是社会学的主要形式之一,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认为, 榜样教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动作的模拟到语言的掌握, 从态度的习得到人格的形成, 均可以通过对榜样的观察和模仿加以完成, 医学最终是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 并在实践中检验其效果的探索过程, 其知识的获得, 医学专业技能的提升, 更离不开模仿。

经验传授。中国的传统教育历来强调身教重于言传, 医学伴随人类文明发展至今, 积累了广博而精深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 一个医生的成长, 不但需要书本上的理论知识, 还要有专业技能的运用, 更需要把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运用于临床与科研的思维能力, 这其中, 老师或前辈的经验传承不可或缺, 对医学生的行为习惯、临床思维、医德医风的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用榜样感染和激发医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医学生在选择学医时, 对医学这一职业的认识通常只停留在表面, 或者是家长的意愿, 而我国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 决定了医学生很难有再次选择的机会, 大多数学生都是在学习生活过程中, 受到师长人格魅力的影响、亲身经历了救死扶伤的历程以后, 逐步树立起了崇高的职业理想, 并为之奋斗终身。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医学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分类越来越精细, 医学的实践过程, 就是一个团队互相配合、互相学习的过程, 在医学生的医德教育中, 这种团队协作配合的意识和能力培养, 要贯穿始终。

参考文献

[1]罗家伦.中国人的品格[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2010:33-34.

[2]张之南.治学与从业:一名协和老医生的体会[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7:7-11.

[3]冯正中、秦泗河.医生的境界[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8:1-6.

[4]董炳琨.一个好医生的成长——吴阶平生平[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1:11-28.

职业理想教育 篇2

理想是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德国戏剧家、诗人歌德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要确定一个伟大的目标,并决心实现它。

理想提供人生前进的动力。理想是悬在人生之路上的明灯,指引人前行。作家高尔基曾说,当大自然剥夺了人类用四肢爬行的能力时,又给了他一根拐杖,这就是理想!

(二)医学生职业理想教育是体现医学职业精神的要求

医学生的职业理想,就是个人渴望达到的医学职业境界,是对未来职业活动和职业成就的超前反映。医学生个人的职业理想,与社会需求的医学职业精神密切相关,具体表现在对生命的敬畏和人类健康的珍重,就是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关注病人的健康,重视病人的权利、人格,维护病人的利益与幸福,在专业上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医疗临床实践中尊重客观事实与医学规律,依据循证医学方法进行科学试验的开拓创新,在操作规范指导下进行医学临床防治疾病实践,防止差错事故,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为人类健康服务。引导医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职业境界的憧憬和追求,就是在未来从事职业过程中所追求的贡献以及自我价值的体现。

(三)现代医学发展要求医生必须有理想信念的力量支撑

当下,自然科学属性领域均取得了日新月异的进步,各种新技术、新发现、新疗法等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仅一个《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每年增加的文献量就达40万余篇,这就要求从医人员必须终生坚持学习、艰苦探索。

随着人类的进步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其社会科学的属性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发展,现代医学更加强调社会、经济和心理因素对生理的影响以及人们内外环境、心身的统一,从而使医学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两者互相渗透和促进。敬畏生命、珍重健康的价值理念充分体现了其人与人互相关怀的人文属性,人们对生命权、健康权、知情权等的追求,给医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职业理想教育 篇3

关键词:高职高专 职业理想教育 途径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经济,把学生的就业率放在第一位的教育。高职高专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备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能力的技术型人才。高职高专院校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坚持把“以人为本”当做育人的理念,不断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教育。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核心是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具备高超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人才。为了提升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成效,本文提出了行之有效的途径和建议。

一、途径一:加强“两课”教育

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理想教育是以“两课”教育为基础的,通过“两课”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念,是学生树立正确职业理想的关键。

当前,很多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观念并不成熟,在价值选择中存在着很多不足,对自己学习、生活和职业选择并不明确,这对其以后的择业和发展起到很大的阻碍。因此,“两课”教育就必须承担起强化学生职业理想和信念的重要任务,通过“两课”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拥护党的政策和方针;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明确自己的职业理想,敢于独立就业和创业;使学生能够形成群众思想,面向基层,为基层群众服务,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培养实事求是、真诚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勇敢地追寻新的世界,敢于创新。“两课”教育为学生日后健康向上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道德基础。

“两课”教学的重点是:第一,对学生进行前途信念的教育,使学生能够对未来就业充满信心,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和挫折感,不因在高职高专院校学习而对未来就业失去信心。学生应该认识到,虽然自己读的是高职高专院校,但只要自己不断地奋斗,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后在工作中也会取得优异的成绩,学生要树立为实现祖国的现代化和社会主义事业勇于献身的信念。第二,要培养学生的群众思想,认识到现在享受的成果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使学生认识到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坚持把群众放在第一位,树立“劳动第一,劳动光荣”的思想观念。第三,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学生应该明白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有的职业都是在为社会服务。第四,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地应对就业压力,正确地看待社会竞争,树立良好的心态,健康地成长和学习。

二、途径二:加强专业教学

高职高专教育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教育,它的特点就是侧重于培养学生关于某一职业的生产、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高职高专教育的目的就是打造具备高水平素质的学生。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是分析社会某一职业所需要的技能和素质,将它们融合在教学中,编排出满足从事这项职业的技能教学内容,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能力考评,进一步确立符合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高职高专毕业生应该具备的技能,最终组织教学,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技术教学也是培养学生职业理想的教育方式。

高职高专学校的教师在学生职业理想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适合自己的职业,帮助学生确立就业目标,之后再对学生进行专业培训。高职高专的教育目的是面向社会和人民,服务于生产一线,为社会输送专业的技术型人才。它和其他类型的院校是不一样的,重视的不是理论性和学科性的教育,专业的技术型人才要具备的不仅是某一职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具备某一职业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应该具备把技术意图和工程图纸转化为实际产品的能力,在生产中能够进行现场操作以及技术指导,善于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所以,这对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一般教师的素质,还应该拥有丰富的实际生产操作经验,不仅是一位教师,还是一位工程师。教师应该强化学生的文化知识,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文化知识和道德素养、专业知识和实践培训同时进行,扩展学生多方面的才能,增强学生多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

三、途径三:开展党团活动

高职高专院校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教育,坚持落实“以人为本”和“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党团活动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教育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之一。党团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以共产主义思想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明确适当的职业目标。党团活动应该以职业理想为中心,开展多种形式活动。

定期举办以党团活动为主体的班会,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教学的重要途径

班会的主要内容要结合党的方针和政策,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思想教育,开展主体明确、思想性强、意义重大的党团活动。

举办多种形式的读书会、报告会、座谈会、创业会和歌唱会等活动

要定期举办各式各样的学生集体活动,这些活动要充分结合职业理想教育的目的,使学生能够在娱乐中接受知识的熏陶,更有利于学生接受职业理想教育。

四、途径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职业理想教育是一个把学生打造成具备科学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信念的漫长过程。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职业道德信念,只依靠学校的理论知识教学是不可行的,必须要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反省。所以,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要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完善。学校要秉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知行合一,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

1.实地参观考察

高职高专院校要定期组织学生去企业进行实地培训,在实际的工作和生产中能够紧密接触生产第一线。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实习过程,能够不断地感受到劳动者的风采,在这种工作氛围中,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工作的感性认识。

2.开设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机会

校企合作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主要方式之一,只有把知识、实践和技能结合起来,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才会实现。通过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和实训,使学生获得了强化技能、增强实践性教学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教学的内容和实际生产相融合,而且还能使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不断地增强对工作和劳动的热情,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对职业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在学校和校外企业进行合作的前提下,高职高专院校还可以组织广泛的“三下乡”活动,深入社会开展公益实践活动,这对学生职业理想的形成无疑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晓东.高等职业教育的跨世纪走势[J].职教论坛, 1998(8).

[2]张圣勤.五年制高职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J].上海机电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

[3]周济.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4(21).

中职生职业理想教育的对策探讨 篇4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理想教育,对策

职业理想表现为我们对于个人未来所从事职业的向往与追求。它是人们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下, 对自己未来从事的专业、工作部门、工作种类与发展目标所做出的想象和设计。[1]

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围绕着学生的择业与就业进行的, 中职生只有树立职业理想, 确立奋斗目标, 才能将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学习和技能学习, 为将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化大生产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 也明确将“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确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 形成符合社会和个人实际情况的就业观, 提高自我就业能力, 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一个德育目标。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迫切性

与同年龄段的普通高级中学学生相比,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具备一定的特殊性。中等职业学校生源主要是在中考中失利以及由于自身学习成绩较差而无望被普通高级中学录取的初中毕业学生。他们中大多数文化知识的底子薄弱, 并且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 所以在中职学习阶段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部分学生由于一直未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导致他们在校期间纪律意识涣散, 经常性地违反课堂纪律和校纪校规, 难以管理。还有相当多的中职生选择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并非自愿, 对自己所读的专业不了解, 或者了解不多, 因此思想不稳定, 以致逃课现象时有发生, 一碰到困难就退缩, 三心二意, 要转专业。[2]而15~20岁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各项能力都处于成长的关键期, 若不能利用好这一时期实现自己的发展, 将对这一批学生的成长不利。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开设了如“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课程, 除此之外, 还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团队活动以及素质拓展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培养方式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思考“我想做什么”“我要怎么做”, 从而树立科学合理的职业理想, 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但不可否认的是, 中职生职业理想教育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首先, 学生在入学选择专业时比较盲目, 对所学专业的理解程度不够, 自然也无法使自己的职业兴趣与所选择的专业相契合, 因而学习积极性不高, 相应地也影响了职业理想教育的实效。其次, 在职业理想教育的方式上仍然以灌输为主, 引导为辅, 对于学生的自主性与实践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学生在确立职业理想时所表现出的功利性和脱离自身实际等问题不能做到及时指正, 使得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上出现偏差, 难以实现。最后, 金钱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对中职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确立科学的职业理想产生了误导作用。

德国生物学家巴斯德认为立志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工作随着志向走, 成功随着工作来。那么我们就应该更好地把握中职教育阶段, 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 引导他们确定合理的近期目标、阶段目标和长远目标, 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 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路径探讨

在中职教育阶段, 如果能够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开展职业理想教育, 引导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地确立职业理想, 对未来事业的成功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 提高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效

目前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只是单一地依靠教师口头讲授, 以一些简单的案例为支撑, 教学成果并不显著。因此, 教育者应当创新地、综合地、灵活地运用讲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经验交流法、实习实践法等方法, 根据实际教学中产生的问题,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并且能够从学生的个性出发, 因材施教。

教学内容方面, 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 发挥新兴媒体的优势, 不断充实课堂教学内容, 增加教学信息量,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 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 在学生的德育内容中加入心理教育、人格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等内容, 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使他们能够正确地分析判断自己的行为, 从而内化规范自己的行为。[3]

课堂以外还可以辅助性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咨询, 通过面对面谈话或者新型自媒体等交流渠道, 对学生进行个体或者团体的辅导咨询, 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 引导他们树立科学合理的职业理想, 完善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

2.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是职业理想教育的主体, 同时也是职业理想的主人。因此, 职业理想教育的成效往往取决于学生的接受程度。我们在帮助学生确立职业理想的时候, 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进而主动接受教育, 并将教育的内容融入自己的行动。

中职生所表现出来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性比其他任何类别的学生都要突出, 这也决定了他们在个性特点和心理需求上的差别。在教育过程中, 要让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地进行社会需求分析、就业状况分析、家庭情况分析、自身条件分析 (包括能力、性格、兴趣等) , 自主地选择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再让他们学会将这一目标细化为近期目标、阶段目标和长远目标, 逐步实现。

针对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的特点, 可以让教师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为他们量身定制一些较容易实现的目标, 使他们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和对自身的认可,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更好地主动接受教育、主动约束行为、主动实现发展, 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

3. 重视职业素质教育

中职教育是一种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的教育模式, 在教育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职业素质不仅包括专业素质, 还应当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法律素质。所以首先要使学生了解职业素质的含义及组成, 并且要着重强调职业素养对于职业理想实现的重要意义, 引起学生重视。在注重培养学生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灵活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 要加强对学生的爱岗敬业的精神、团队协作的精神、追求真理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的培养。开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劳动法常识”“心理健康教育”和“哲学与人生”等基础性课程, 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哲学常识和哲学思维, 以及一颗敢于迎难而上的强大内心。其次, 广泛开展学生的自我认知教育, 让学生较全面地认识自己, 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气质、职业性格和职业能力, 定期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 以便全面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 树立科学的职业理想。[4]

4. 注重实训、实习课程的作用

在中职教育阶段, 学校开设了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实训课程, 这类课程一方面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 另一方面也是在模拟未来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 让学生提前进入工作状态, 体验职业乐趣。学生应尽量地高效利用实践课程这一机会, 在提升自己专业素质的同时, 对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和职业理想适时地进行调整, 使两者的契合度以及两者与学生自身条件的相关度更高。

中等职业学校在毕业前夕都会组织学生进行毕业实习, 作为即将进入职场预备劳动者, 这一阶段利于学生打破自己在校期间形成的对工作内容、工作报酬、工作环境以及福利待遇等不切实际的幻想。只有通过亲身体验, 才能对社会和职场有更加真实、深刻的认识, 才能树立科学的职业理想, 制订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实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全面考察的过程, 发现和弥补自己在各方面存在的不足, 为将来顺利进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5. 打造职业理想教育的系统模式

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教育, 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 家庭教育是基础, 社会教育是重要条件。[5]只有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教育优势, 协调好各方的力量, 形成系统, 才能使职业理想教育达到最佳效果。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作为中职生职业理想教育的中坚力量, 要不断地转变教育观念, 创新教育方法, 坚持以学生为本, 对学生实施科学的引导。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的专业水平也应当加强, 不仅要选择具备相关专业学习背景的教师, 还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 这也是实现职业理想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家长也应当倾注更多精力关心子女的成长, 积极配合学校进行教育, 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去影响子女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大众媒体也应当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对于中职生未来就业领域的杰出代表进行报道, 肯定这些领域内职业的社会价值, 让学生更加坚定自己的专业选择和职业理想。

随着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增加, 公众对于中职生这一群体也逐渐摒弃偏见, 政策支持和社会认可为中职生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学校、家庭、社会都应当对中职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帮助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作为未来高素质劳动队伍的预备军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中职生应当理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客观地评估自身的条件, 正视和弥补自己的不足, 树立切合实际的职业理想, 并将它落实到学习和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王燕凤.中职生职业理想教育基本路径探析[J].中等职业教育, 2011 (10) :15—17.

[2]蓝日强.谈中职生的职业理想教育[J].文教资料, 2006 (01) .

[3]孙洁.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 2014.

[4]胡彦伟.论中职生的职业理想教育[J].现代商贸工业, 2011 (24) .

职业理想教育 篇5

摘要:免费师范生是未来农村教师的生力军,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其职业理想的生成状况,直接关系到能否把免费师范生培养成为扎根基础教育一线的优秀人民教师和教育家。本文从体验式教育入手,着重探讨了通过实践环节促成免费师范生树立职业理想、生成职业情感、内化职业价值认同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字:职业理想免费师范生体验式教育

一 免费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的价值意蕴

任何一项国家政策能够达到战略性目的,思想教育工作一定不可或缺甚至至关重要。只有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才能使目标明确,计划合理,行动坚定。2007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五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在教育部直属的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建立相应的制度。这个具有示范性的举措,就是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敬的事业,就是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是要提倡‘教育家办学’,是要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国家期待能培养出真正理解教育、真正领悟教育、真正热爱教育并勇于为了探索纯粹的教育,人性化的教育而奋斗终身、赢得广大人民认可的一批又一批值得敬仰的“教育家”。优秀的教师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优秀的学生奔赴社会干出一番优秀的事业,一番优秀的事业带来可观的收入。只有按这样的逻辑,中国广大农村的家长们才会认为读书有用,才会心甘情愿的支持教育。想要达此目标,培养能够扎根基层的“教育家”就是核心,培养优秀的人才思想教育工作又是核心,而思想教育的核心正是确定免费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确定免费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引导他们

志存高远,心怀国家,心系教育,扎根基层。

关于免费师范生的职业理想教育,2011年温家宝总理在首届免费师范生毕业典礼上的“让更多优秀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可谓高度概括。首先“下得去、留得住”是希望免费师范生自愿深入广大农村,到农村中小学进行任教,并且能够长期或终身在此任教,为国家的义务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该通知指出:师范毕业生要履行国家义务,服务中小学教育。鼓励和引导师范院校毕业生长期从教、终身从教。鼓励和支持师范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可以说从政策上明确规定了免费师范生的就业去向,更是赋予免费师范生的任务和责任。而“干得好”是指免费师范生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尽善尽美,通过自己所学专业,为学生传授精确的专业知识和受益终身的人生知识,振兴中国义务教育事业。农村中小学的学生们迫切需要受过4年良好师范教育的免费师范生:现在农村中小学的学生大部分为留守儿童,他们严重缺失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自认而然的承担了双重责任。责任的加重就需要受过系统学习,综合训练有素的教师担当他们的老师,培养塑造他们的人格,而免费师范生就是首选,更是核心选择。然而师范学校这部分的教育采取空洞的说教的方式,使得思想无法深入传达给免费师范生。

然而,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免费师范生虽然反感空洞的说教、老套的故事、久远的榜样,但对于崇高、奋斗、奉献并未心存鄙夷。所以,蕴含着人类优秀品质与永恒价值的事物,只要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无不震撼其心灵,启迪其心智。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

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由学生的经验系统切入,积极构建体验式的教育模式,将职业价值观教育由“书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把日常价值引导中学生接受、认可的价值观付诸实践,使其在实践体验中孕育情感,磨炼意志,明白道理,养成品质,化为德行。

二、体验式教育的内涵与功能

体验式学习的思想与特征早在先秦时期的孔子教育思想中就有较为充分的体现,与我们现在所说的体验式学习有许多相同之处。总的说体验式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境界,其依据主体性的基本原则,创设适合学生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一系列设计的环境或社会实践场所环境,使学生在不断适应这一环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情感、方法、能力等一体化的真实体验,进而改善自身的心态与行为,实践出真知,体验式教育的功能有以下几点:

1.道德能力职业化

所谓道德能力职业化包括两方面:一是指道德主体面临德育问题时能够鉴别是非善恶,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并付诸行动的能力;二是依据道德标准对他人或环境实施道德感化、道德教育的能力。因此可以看出环境对于职业道德的培养。实施体验式教育可以帮助免费师范生在实践中得出“真知”,在实践过程中,教学环境是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都难以全部满足学生,教育对象是农村中小学生-——一个特殊群体:渴望知识,渴求关爱。此时,大学生们扮演的角色不仅是师范学生,还是中小学教师,更是他们的大哥哥大姐[1]

姐。他们以教师的身份要求自己做个道德健康的个体,以当代大学生的身份发现道德新见解,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关怀学生们的生活,从中体会到教室的使命。这就是体验式教育的道德能力职业化。

2.责任感的深刻化

国家明确规定免费师范生的去向。扎根基层,可以说是免费师范生的责任。即便如此,大部分师范生还是不愿意去发展落后的中小学任教。通过体验式教育,提供深入基层的条件,让他们亲身经历,感受朴素真诚的农村孩子对知识的极度渴望、感受已扎根基层的优秀教师的尽职尽责,这些鲜活的生命对师范生心灵及思想的触碰比说教来的刻骨铭心。不仅如此,在体验过程中,他们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包括专业知识体系,讲课能力,思想高度等有及时的认识,以便在日后的学习中,查漏补缺,努力做一个教学能力强,个人人格魅力大的优秀“教育家”,增强师范生教师责任感。从思想上深刻意识到农村中小学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教育工作者得重要性。

三、基于职业理想生成的免费师范生体验式教育策略

免费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不能仅靠说教引导,更要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将理论学习化为实际的行动,使学生“闻其声、践其行”。平时,我们应多组织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让学生真切感触社会,让学生到社会舞台和实际的岗位上感受和体验职业价值。正如胡塞尔所说:“当我们一起生活,面对面地谈话,互相握手致意,在爱和恨中、在思考和活动中、在辩论中互相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经常处在那种人格主义的态度。”

我们要培养免费师范生对农村、农村教育积极的态度与感情,使师范生愿意扎根基层并尽职尽责。我认为完全可以借助“体验式教育”

来达到此目标,来培养师范生们的“农村感”。体验过程中组织学习,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请村长作报告,让同学们了解“农村整体经济发展”的过程,让同学们利用寒暑假当村官体验“村官”生活;专访学校校长,了解学校财政收入、分配及师资情况;向优秀中小学教师学习,倾听她们的故事;走进当地村民,了解家长对于教育的诸多看法;亲近孩子们,掌握她们对于学习的看法。深入到农村的每一个角色后,师范生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农村”,了解“农村生活”,了解“农村教育”。

免费师范生实习时间短而集中,实习基地缺乏,实习过程疏于管理,忽视师范生对于“农村感”的培养。因此,体验式教育应该从大一抓起,由学校定期组织实习。在时间与经验的积累中逐步培养其师范生的“农村感”。有了深厚而稳固的农村情结,和国家政策的帮助,我认为,淳朴的农村将成为免费师范生自愿扎根的地方。

参考文献

皇帝的理想职业 篇6

最广为人知的要数南唐的李后主了。他填词真是一把好手,放在当代,怎么也是流行歌曲创作巨匠,版税多多,可他偏偏只能去做南唐皇帝,文弱伤感的词人气质严重影响了这个历史上最为政治化的职业,错位而治,亡国殆身,“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便成为必然的结局了。

随之而来的就是南梁的萧衍,如其所愿做个老和尚也罢了,倒能落个青灯古佛终老一生,说不定也能成就一代高僧,遗憾的是他也是个皇帝,四次舍身出家依然不得善终,最后只能被活活饿死宫中。

和李后主命运相近的,还有北宋的徽钦二宗,父子两人画得好画,写得好字,若在艺术道路上钻研创新,说不定能与苏黄米蔡有得一比,然而因为职务行为,被掳到金国,悲惨地在烧红的铁板上跳舞。

上面几位皇帝的“换位游戏”好赖还是附庸风雅,下面三位皇帝就让人啼笑皆非甚至嗤之以鼻了。南齐帝国在只有24年的寿命中却搞出来7任皇帝,其中还有三任暴君和一任无厘头,第六任皇帝萧宝卷热衷于体验的角色是小贩,于是在宫里设立了很多小卖部,让他众多嫔妃当起了市场管理员,让官员和宫女假扮成买者和卖者,他自己呢,竟然选择坐在船上卖肉。

而明朝的正德皇帝,则是一个前卫的行为艺术家。身为皇帝,却有一颗不羁的心,海阔天空爱自由,对于国家和个人,都是悲剧。正德一生都在和儒家官僚体制抗争,屡斗屡败。他不住皇宫,自己设计建造超现代主义风格的豹房居住;他不屑龙椅,自封将军、护国公、太师,不断加官,以至再封下去,就要自己篡自己的皇位了。

明朝还出了一个怪胎——朱由校。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小时候由于他制作的小板凳过于丑陋而被老师嗤笑的故事吧,明朝的这位天启皇帝,和爱因斯坦正好相反,动手能力极强,整天猫在皇宫做木匠活,做家具美轮美奂,巧夺天工,政事则交给他手下的太监去乱处理,他自己只能很郁闷地做了很多年的差劲皇帝。

虽然任何人都有权利为自己理想中的职业奋斗,可惜的是皇帝这种职业太特殊,皇帝不务正业对于国家百姓来说就是灾祸。然而单纯讥笑或蔑视这些皇帝的“不做自己”心态也未免过于简单。其实,如果精心分析我们的头脑和内心世界,怀有“不做自己”冲动的大有人在。门阀贵族,总想尝尝平民百姓粗茶淡饭的安然滋味,于是就有那么多微服私访的折子戏流传于世;升斗小民则梦想着南面称王一呼百应,于是就有了阿Q常挂在嘴边的“我手持钢鞭将你打”;就连如今的电脑游戏,也有了代入式角色的设定,因为这可以吸引更多的当代人趋之若鹜。那么你呢?学生时代是否曾梦想着早点步入社会,赚取自己想要的生活?而真正工作以后,又觉得现实的工作与理想相差甚远,是否又在回想学生时代的纯朴与进取,然后或是遗憾、或是甜蜜地嫣然一笑呢?

职业理想教育 篇7

目前高校的入学教育内容多为校史校情、校纪校规、专业介绍、法制教育等, 缺少对新生进行较高层次思想方面的教育, 例如职业教育和理想教育等。相关调查显示, 超过六成的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 但接受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人只占极小比例。虽然近几年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也有部分涉及职业规划的内容, 但由于时间短, 内容少, 无法达到理想效果。

如何将职业教育和理想教育有效的渗透到入学教育中, 让学生在大学初始就关注职业规划和理想、目标的管理, 是值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重视的课题之一。

1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理论水平, 深入掌握职业教育和理想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新生入学的初期, 大部分院校都是由辅导员开展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 所以辅导员是实现职业教育和理想教育的重要媒介, 是连接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桥梁。因此, 这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首先应该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 拓宽知识面, 深入地了解和掌握职业教育和理想教育对于大学新生的重要意义, 进而研究处于新生阶段大学生的思想动态, 了解新生的的思想需求, 教育好和引导好新生迈出大学的第一步, 同时帮助他们在大学的初级阶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教育形式多样化, 增强入学教育的吸引力

当前高校开展入学教育的途径基本为军训, 新生大会, 作报告, 开年级或专业小会, 发宣传资料等传统的“填鸭式”的方法灌输理念, 这不仅容易引起当代大学生的反感, 对入学教育内容产生抵触情绪, 也无法让他们较好的吸收入学教育的“精华”, 严重影响入学教育开展的效果。在新的社会形势下, 如何以新颖的手段和创新的形式为入学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这就要求教育者全面了解学生特点。可以通过组织一些较自由的聚会、座谈、聊天、QQ交流、论坛交流等形式向新生们宣传概念, 也可以通过主办主题活动、主题演讲、参观或者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并从中获益;例如在职业教育方面可以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设计大赛, 模拟招聘会等活动, 还可以邀请校外知名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或资深职业经理人与大学新生作经验交流, 让学生“近距离”接触“求职市场”, 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而在理想教育方面, 可以举办一系列如“未来的我”演讲比赛, “我的理想”征文比赛, “理想工作”参观活动等, 同时注重将“榜样效应”和心理辅导纳入其中, 榜样效应即通过不断推荐值得学生学习的正面榜样, 让他们受到熏陶、感染和鼓舞, 进而达到正面教育的目的。心理辅导则是在当大学生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 教会他们如何以理性的观点去看待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继续为理想奋斗。

在教育形式上减少“被动因素”, 注入更多“主动因子”, 将教育强化和学生主动参与相结合, 让他们在实践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肯定自己, 有助于真正发挥入学教育的作用。

3 重视职业教育和理想教育的系统性, 构建完善的入学教育的长效机制

入学教育属于阶段性的短期教育, 缺乏连续性。“这种集中式、短暂性的入学教育, 对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有一定的帮助, 但远远不能让新生真正理解入学教育的实质, 特别是职业教育和理想教育, 不仅只是入学教育中的, 而应该贯穿整个大学生涯。因此, 应该重视职业教育、理想教育在入学教育中的延伸, 根据各个年级不同的心理特点或社会形势, 制定不同的职业教育和理想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突出实践性、互动性和针对性, 通过不断实践检验和完善, 让每一位大学生都能在大学阶段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和人生理想, 培养自身各方面的能力, 增强未来就业的竞争力, 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另外, 在入学教育阶段就应该建立学生个人职业与理想档案, 时刻关注学生的变化, 必要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和心理的引导、调节, 帮助他们顺利的度过大学四年的生活。

4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联动教育模式, 全面支持大学生职业教育和理想教育

职业教育和理想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校园, 而应该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和配合。学校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摇篮, 理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还要做好家庭和学生、社会和学生的中间人, 让学生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 让社会认识当代大学生的优势。当代的大学生多为90后独生子女, 优越的生活条件使得他们对职业和理想较难有深入的理解。所以在入学教育开始前, 学校可以通过寄信或组织新生家长会等方式, 让家长了解大学教育中有关职业教育和理想教育的重要性, 让家长参与其中。给孩子更多成长空间, 随时关注孩子的思想情感, 鼓励和引导他们乐观自信的面对生活, 树立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目标和人生理想。第三, 社会是大学生的校外大课堂, 学校应有效借助社会资源支持学生参加校外实践, 关心了解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职业选择倾向、人生理想等等。学校、家庭、社会结合的教育模式, 有助于形成合力,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生入学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起点, 对每一位大学生都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近年来, 为了顺应新时代的变化, 结合大学新生思想的新特点和新要求, 促使我们在入学教育中加强职业教育和理想教育的力度。在新生入学起就开始职业教育和理想教育理论教学和操作指导, 帮助大学生全面、客观的认识自己,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和人生理想, 同时充分发挥职业导向作用, 制定大学期间的行动和目标, 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 为今后的职场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大学阶段是人生打基础的极为重要的时期, 而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则是大学教育的启蒙课。面对竞争日益激烈, 以人才为第一生产力的社会, 在入学教育中有机的渗透职业教育和理想教育的观念, 有助于大学生进行全面的自我定位,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 同时为自己将来的就业和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入学教育,职业教育,理想教育

参考文献

[1]季宜敬, 何学军, 杨琦.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内容及方式探讨—以南京工业大学的实践为例[J].高校辅导员, 2010 (4) .

[2]鄂倩.浅谈对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教育[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5.

[3]陈洋.大学生入学教育的对策和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6) :153-155.

[4]王子婧, 杨丹.对新时期高校新生辅导员工作的思考[J].教育时空, 2010 (5) :141.

[5]尹汉萍.“90后”大学生特点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17) .

职业理想教育 篇8

一、职业生涯规划嵌入理想信念教育的可能性

理想信念教育是从时代发展,国家的高度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教育学生树立坚定理想抱负,用行动践行信念。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是自我探索,确定职业目标,决策与行动以便寻找属于自己的职业,在这其中就饱含大量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使得理想信念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互补与融合成为可能。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理想信念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理想信念教育目的在于加强大学生思想和内心的修养,通过教育学生自我反省和思考,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行动中不断的完善自我,实现人生价值。职业生涯规划目的在于大学生在校期间,充分的自我认识,挖掘自我潜质和兴趣,树立科学的职业目标,在行动中不断完善目标,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两者的目的性都是让大学生不断的探索未来发展的方向,在学习和实践中知识积累和训练,避免在成长成才中的盲目和被动,目标实质是一致性。

(二)职业生涯规划与理想信念教育功能的互补性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嵌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其功能具有互补性,主要表现出更高意识形态在职业规划中的引领,不单纯的讲述职业范畴,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化职业倾向,由简单的工作向事业规划过渡,避免大学生克服对未来职业定位的恐惧心理,对大学生职业规划定位有很好的缓冲作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嵌入职业生涯规划内容有助于减少其空洞的一面,增强其实效性,丰富理想信念教育的形式,两者在教育功能方面具有互补性。

二、发挥职业生涯规划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嵌入理想信念教育中能够弥补其中的不足和弊端,能更好的发挥着各自的优势,实现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

(一)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明确目标,激活梦想

目标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风向标,大学生目标明确,就容易找准努力方向,目标模糊,可能导致懒散甚至颓废。帮助大学生树立理想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坚定信念实现人生价值,单纯的说教常常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职业生涯规划通过与学生的学习互动中充分了解自我,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帮助他们设立目标,明确目标,激活梦想,积极采取行动实现目标,实现自我价值。

(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学会规划,敢于行动

理想信念教育主要从宏观角度,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践行理想信念,在某种程度上,使得教育的实效性不足。职业生涯规划在职业理想这方面弥补了这一不足,当学生的职业梦想被唤醒,就会督促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制定实现梦想的行动计划,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学生成长就会有不同的收获。职业生涯规划促使大学生敢于规划,敢于行动,为理想信念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激发潜能,实现理想信念

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蹴而就,是需要可持续学习、行动、修正、完善直至良性循环的。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促使大学生更充分认识自我,激发潜能,克服面临的困难,理想与现实能更好的融合,为理想信念的实现提供了必要因素。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教育之本,国家、社会和高校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都寄予厚望,如何更好的发挥理想信念教育的功能,确实值的从业者深入探讨研究,与时俱进,大胆创新,挖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创新模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嵌入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也许就是一次大胆的创新,即符合时代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呼唤,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虽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是本次探索是符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是当前就业形势的需要,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嵌入职业生涯规划是教育模式的有效结合。

摘要: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之一,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关乎大学生的发展路径。本文旨在探索在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嵌入职业生涯规划内容,从嵌入的可能性进行相关阐述,论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想信念教育

参考文献

[1]刘建军.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三观”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04(11)

[2]陈舒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理想信念教育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5(3)

[3]王琴.曲士英.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德育研究,2012(10)

职业理想教育 篇9

1 教学改革是时代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山颖教授讲的教学改革是以姜大源教授倡导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为理论基础的, 是对工作过程系统化这一理论的践行。行动导向教学法突出了“以市场为导向, 以就业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理念, 真正体现了教育的社会化服务功能, 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 岗位需要什么技能, 我们就重点训练学生什么样的技能。

科学发展突飞猛进, 社会变革日新月异, 职业频繁发生变更, 劳动组织随之发生变化,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 学生必须具备独立学习、独立计划、独立实施、独立控制和评价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就需要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体系构建的知识, 然后按照完成任务的流程将知识串起来, 删去很多与完成工作任务不相关的知识, 使学生学会工作流程与方法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只有改变教学方式, 这种能力的培养才能得以实现。

现行的教学模式重在教师讲授, 学生聆听, 学生缺乏学习能力及动手能力, 没有学习能力便不能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职业需求, 更体现不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况且, 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知识直接告诉学生, 缺乏自己选择、探索的过程, 缺乏消化吸收的过程, 掌握得快, 忘记得也快。山颖教授讲的行动导向教学法通过市场调查, 准确定位岗位需求, 然后开发适合岗位的课程, 将传统的知识体系进行重组, 按工作情境编排教程。教学过程的实施分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等6步。教师重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索, 动手查阅所需资料, 商定解决问题的计划, 教师可以帮助决策, 学生在实施过程中若有不能解决的困难, 教师可予以指导, 然后教师可组织检查落实每组的实施情况。最后组织评价, 评价可分为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教师若没有找到解决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的问题, 那是我们自己在受苦。”

2 行动导向教学法有别于传统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是知识导向, 知识的传递方式是单向的, 教师演示, 学生模仿, 学习内容以传授间接经验为主, 学生的参与程度较弱, 注重认知教学目标的实现, 其结果往往表现为要学生学, 激励手段以分数为主, 是外在的激励, 质量控制是单一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是行动导向, 知识的传递方式是双向的, 学习内容以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并举, 学生的参与程度很高, 教学目标兼顾了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的共同实现, 其结果往往表现为学生要学。激励是内在的, 是在完成一项任务后通过获得喜悦、满意的心理感受来实现的, 是综合的质量控制。但行动导向教学法并不完全排斥传统的教学方法, 而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许多传统的教学方式, 如探究式学习和解决问题式的学习仍然是行之有效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借鉴了传统教学法的优点, 创新发展了思维导图法、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等,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为学生创造了具有尝试新活动方式的实践空间, 把教师和学生真正从书本中解放出来。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指通过师生共同确定行动来引导的教学组织过程, 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 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的学习方式。其基本特征体现在“完整的行动模式”和“手脑并用”两方面。通过行为的引导使学生的脑、手共同参与学习,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 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团结协作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法一般采用的是跨学科的综合课程模式, 重视案例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学生自我管理式学习。因此, 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 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主持人”与协调者。教师设计、开发合适的学习情境, 用完整的行动模式替代了按照外部规定完成给定任务的部分行动模式, 通过多种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独立获得必需的知识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可以从多种可能的行动方式中选择自己的方式, 而且在行动前要对行为可能产生的结果做出预测, 有意识、有目标地去影响行动的结果。让学生在行动中学,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行动导向教学实质上创造出了教与学、师与生互动的社会交往的仿真情境。

行动导向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习过程中, 每一名学生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 没有旁观者, 只有参与者, 学生能真正感受到学有所用, 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乐于探究、勤于实践、善于合作, 培养了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有责任心的团队精神, 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直接感受与间接知识、实践训练与理论学习、专业能力提高与关键能力发展的紧密结合, 便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感悟未来职业岗位的氛围, 以适应社会需求。行动导向教学法还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提高教学质量。由于行动导向教学法要求教师是行动的引导者、帮助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职业操作的“教练员”、有问必答的“咨询师”、探索创新的“引路人”, 因此, 教师要做好大量准备工作, 以应付学生的各种未知问题, 掌控学生的行动。而这也能激发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及方法, 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提高教学质量。

3 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是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前提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 而目前我们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仍是以“三段式” (基础+专业+就业指导) 为主,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分开进行的。因此, 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最大困难是如何进行一体化教学。在教学管理上,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某种程度上打乱了传统的理论与实训教学分头管理的机制, 对现行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挑战。

3.1 行动导向教学法需要有配套的学习环境

由于各专业实践的特殊性, 许多用人单位考虑到内部管理秩序和工作效率, 一般不愿意让不相关的人员接触自己单位实质性的工作。另外, 由于学校所处地域特殊, 部分专业根本没有可供学生实践的具体用人场所, 这就要求学校提供配套的学习环境, 即“教室+车间”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情境。这种情境教学要求教师既要有较高的教学水平, 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能够模拟实际工作场所的业务活动, 模拟真实的工作流程进行教学, 让学生真正在行动中学习。

3.2 更新观念, 创建新教学管理模式和方法

为实施严格意义上的行动导向专业化教学改革, 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更新观念, 创建一套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具有特色的现代教学管理模式与方法, 确立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目标。在教学领域层面上, 要设置一系列与工作情境相联系的教学课程, 集思广益, 开发出与行动导向教学相适应的新教材;在教学方法层面上, 要建立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体系;在教学评价层面上, 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普遍适用的能力测评体系。

3.3 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行动导向教学改革的核心人物和关键所在, 故教师观念的创新是至关重要的。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时, 教师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并按照职业活动的要求组织好教学内容, 把与活动有关的知识、技能组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 要按学习领域的要求编制好教学计划, 明确教学要求, 安排好教学程序。教学中可使用卡片、多媒体等教学设备, 使学生学习起来直观易懂、轻松高效。在行动中教理论知识, 才能做到理论的适度够用, 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 结语

职业中学学生如何树立职业理想 篇10

现今, 一方面, 企业需要劳动者, 为合格的劳动者发愁, 另一方面是就业者又很多。造成了企业发愁, 就业者也发愁。企业需要的劳动者, 不但要有良好的技术条件, 掌握一门熟练的技术, 同时还要求劳动者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而高尚的职业道德与职务理想是分不开的。

理想是一个美好的字眼, 是指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按其内容可分为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 所谓的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某种职业的向往和追求。

包括从事这种职业所追求的某种质量标准和成就。一个真正有职业理想的人, 必然不怕困难、挫折以致失败, 能勇敢的面对现实, 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去战胜困难, 百折不回, 努力学习、催人奋进, 相反, 没有职业理想、或职业理想不明确的学生, 就会思想上没有奔头, 工作学习就没有劲头, 理想决定着一个人的努力方向, 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活道路及其存在价值。因此, 作为职业理想。它能支配和控制人们的职业行为和职业道德行为, 一个人树立了崇高的职业理想, 就会有更大的自觉性、自觉的在工作和学习中增强主人翁精神和职业责任感, 自觉地用职业道德规范来要求自己, 从而成为有职业道德修养的人。

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 首先要让学生把共同理想和个人的职业理想结合起来。职业劳动, 既是一种客观的社会需要, 又是一种个体的需要。作为社会需要来说, 人们必须在一定的行业中承担一定的职责, 完成规定的任务;从个体需要来说, 为了维持生活每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会产生从事一定的职业劳动, 并取得相应劳动报酬和经济收入的意愿。我们要求学生把共同理想和个人的职业理想结合起来, 充分认识本行业, 本职工作的社会意义, 这样, 个人的职业理想才有正确的方向, 才能体现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一致性。

其次, 要从个人和所处的环境的实际情况出发。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必须充分认识自己的条件, 从实际出发, 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职业, 选能够发挥自己专业的职业, 而不能单纯从兴趣出发, 从某些职业的优厚待遇出发, 要考虑自己能干什么, 是否能干好。职业的动向, 是社会发展需求而出现的。我们不能离开社会需求, 强调个人意愿, 挑三拣四。如果不考虑自身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实际, 单凭主观愿望, 树立职业理想就是空想。

第三, 职业理想要不断的深化发展。职业理想的树立有一个萌芽, 稳定和深化发展的过程。职业理想的萌芽, 可能在儿童时期就开始, 如做医生, 到了青年时期特别是职业高中的学生, 随着专业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对社会的认识不断加深, 开始树立了比较稳定的职业理想。到了成年时期, 对社会、对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职业理想也就更加深化发展。就要求我们要在对自己对社会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来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和环境冲突 篇11

我坚持已确立的职业理想选择!

卓昱,五年前决定和先生迁居到了上海,作为多年从事大学教师工作的她,始终关注着第三方理财机构在中国的发展,自学取得注册金融分析师资格,在做好职业准备的情况下实现成功的转型。四年前,卓昱在一次聚会中遇到了陈先生,当时他正筹备创建一个金融服务公司,按照他的构想公司的性质定位在第三方理财机构,陈先生认为在将来这是一个具有很好市场前景的领域。

卓昱在这次聚会中了解到,陈先生早年取得了人生第一桶金后,一直在寻找投资机会,真是不愧有心人,如今幸运地发现了新的投资机会,于是对金融服务热情十足。在聚会现场,卓昱看到陈先生和周围的朋友在不断的交流,不免留心起来,不断惊叹陈先生对开办金融服务公司的成本推演是如此的精准,对类似流水线般的服务程序的描述如此细致,对行业的发展是相当胸有成竹的,同时也希望同仁多多参与。

此后卓昱多次参加陈先生公司组织的沙龙,其中一次印象最深的主题就是联手建立全国连锁性质的理财机构。参与者多是陈先生来自全国各地的合作伙伴,陈先生希望与朋友们联手将这项事业做大,做向全国。

现场陈先生的演讲很精彩,对金融服务市场的判断也很到位。经过陈先生的演说,与会者普遍认为陈先生的建议是对的,在座的来宾敏锐的感觉到了新的商机,更何况并不需要多少投资便可占据中国内地金融服务领域的半壁江山,日后通过资本市场上市,实现一次完整的投资与回收的资本运作过程,成功转型进入资本市场运作。陈先生的演讲感染了来宾,他们针对创办金融服务企业的细节进行了深入探讨。来看看这些来宾的背景,都是些成功人士,他们拥有令人羡慕的产业或企业集团,有些人还顶着各级人大或政协的头衔。这些都更加证实了他们以往的成就和对地方经济建设的贡献,同时也预示着他们在各个地方上的显赫地位。这些已经取得的成就对于新事业的开创应该是很有帮助的,更何况新的事业又是企业涉足金融领域的良好开端。

聚会之后,出于职业敏感,卓昱始终在关注着这次聚会之后的进展。她一面继续从事金融保险业务,同时也在学习高级理财师专业,在学习了“投资规划、保障规划、退休规划、遗产传承”等综合理财课程后,觉得只做保险业务不能满足客户的综合理财需求,但是一时还没有合适的公司任职,只能继续做保险业务,等待机会。

半年后,在陈先生的沙龙上,与会者各自生活的城市中,几乎是同一时间出现了独立第三方理财机构。卓昱真为他们的迅速果断而震撼,也为陈先生的热情所再次感动。据卓昱所知,半年里在十多个大中城市中出现了—个统一品牌的金融服务机构的身影,在当时的第三方理财市场中确实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在陈先生的多次邀请下,同时卓昱觉得这也是自己职业发展的转机,于是加入了陈先生的金和第三方理财公司(虚拟)。卓昱觉得加入这家公司,既可以施展比做保险代理人更综合更专业的理财能力,也能实现自己作为理财专家的梦想,于是在这个平台上加足了马力兢兢业业地为这家公司服务。卓昱越来越感到加入其中的幸运,因为参与者们有着相当不错的资金和人脉实力,他们的财商是不容质疑的,他们的联手将会在全国产生巨大的能量。

因理念不同而选择分道

2007年“疯牛”的股市,各地理财分支机构的业务也有了提升,公司能够正常运营了。卓昱的生活也像是开足了马达,好在有丈夫的鼎力支持,平时卓昱谈客户常常要到晚上八九点才回家,就算是六点下班,也常赶去电台做节目,而周末更要忙做活动或者开客户交流会,卓昱想,自己这一生的职业生涯中,现在终于可以做自己喜爱的工作,靠近自己做理财师的梦想,一定要珍惜光阴,毕竟自己的这个岁数要想战就一番事业,时间是最大的威胁了!

好在“金和”理财公司也在逐渐壮大,一年后陈先生召集全国各地合作者聚会,会议的主题已经不是如何创办金融服务机构,而是围绕着如何开展金融服务以及如何经营好第三方理财机构的核心话题展开,“如何进一步启动和开拓市场?怎样为客户提供可信赖的服务?”已经成为普遍的问题。毕竟各个公司老板经过了一年多的实战运作,关注更多的是解决经营中遇到的实质问题,反映更多的问题是当地理财市场所遭到的冷遇,显然气氛已经不再像一年前那么轻松和富有激情。

会议整整进行了一天,会议结束时结论在卓昱看来似乎依然停留在陈先生一年前的见解:流水线般的服务流程。卓昱唯一听到的新论点是:“目前是金融服务市场的开创早期,市场并不成熟。金融海啸加剧了市场的萎缩”。而在卓昱看来,这个结论似乎并不能回答与会者的疑虑。因为市场的各个阶段都是有机会的,关键在于了解市场后再适度做战术的调整,然而此次会议依旧在强调“流水线般的服务流程”这种针对成熟市场的做法。对于公司的发展是否该调整战略,老总们虽然有了太多的感悟,但依然缺少经营金融服务企业的市场感觉,作为打工者的理财专家卓昱也只能期待奇迹出现。

很快卓昱在公司从业务骨干升职到了“首席理财师”,日子还如以前一样忙,谈客户、培训员工、去电台或媒体做宣传、做客户沙龙会等等,事情越来越做不完,唯一不同的是,她坚持客观中立的第三方理财原则,逐步取得了客户的信任,半年来她的客户中不乏资产9位数的成功者,她也逐渐走上了私人财务规划师的道路。

但是在工作之余,卓昱总是尽力和陈先生沟通自己对理财市场的认识,她希望公司可以有更大更快地发展。但多次的沟通后,卓昱无奈地感到;投资者看到的仅仅是前两年资本市场对投资产品的热烈追捧以及产销两旺的虚假表象:而对第三方金融服务市场的深层涵义理解并不深入透彻,多数人更多地关注丰厚的商业利润而忽略了对客户负责的责任心、服务过程和持续的服务内容。事与愿违,似乎和老板陈先生的思想分歧也越来越大。

在理财实战中,卓昱越来越坚信第三方理财服务原则是“客观中立”,所服务的客户给了她充分的信心,因为他们都是成功者,他们对卓昱客观中立的理财服务的认可是对她职业发展最大的肯定和支持。但是每次和陈先生的沟通结果,都以卓昱“失败”而告终。

卓昱的专业能力早就引起了国际著名金融顾问公司的关注,但她一直抱着在“金和”公司实现理想的愿望。由于和陈先生的分歧越来越大,自己也感到要在“金和”公司做理财专家会屡屡受挫。无奈之下卓昱只能“三十六计中走为上”,向公司提交了辞职书,职业理想的泡泡终于破灭了。

她说,目前金融理财市场初期的种种

浮躁表现,终有一天将会伤害这个新兴的行业。她想就是换了一家公司也不一定会比“金和”公司高明很多,现在自己不如先休息调整一段时间,然后再续理财服务梦想。

职场专家点评卓昱职场规划案例

卓昱女士自从有了明确的职业理想,就持续地进行了金融理财专业系统的职业培训,这是卓昱女士职业发展的必经之途,也走的非常到位,她首先对自己进行了准确的市场定位,也取得了客户的信任。但是她在职业发展途中。没有取得陈先生的理解和支持,至少在她看来是沟通没有达成一致,最终使得事业发展并不顺利。无论对于卓昱还是陈先生来说,都不是“双赢”的结局。也许在职业理想中,他们都距离成功仅仅相差一座沟通的桥梁。

众所周之,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称为人生成功的三大要素,但是这几“商”从重要性来说。其排列顺序是如何呢?卓昱的故事是一段值得回味的职场故事,其实在现实中人们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就是这些“商”的排列组合。智商是人的主观生存能力,是通常所说的“天分”;情商是人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是通常所说的“公共关系处理能力”。是个人魅力的反应,是积累人脉的能力;财商则是人在经济社会中的创造能力,是通常所说的判断和决策能力,是体现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三者是逐级上升的统一体,决定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其中财商被认为是最高境界,是人生成功的关键。

人生追求和人际资源,都包含在职场生涯规划的范围中,其最高目标是整合人际关系,追求财富最大化,实现生活幸福,财商是其规划的总体理论。

男怕入错行!

龙鹏属于那种大器晚成者。相比于同龄人。他总是慢那么一拍。高二体育课上,同学们能把铅球掷出10米,他只能推出一小截。别人开始谈恋爱,他还沉迷于科幻和童话。工作了数年之后才想起回炉深造,接近而立之年才在上海一所大学拿到了金融学硕士学位。

慢一拍有个好处,就是不急不燥。既来之,则安之,待机而动。要是没有这个优点,恐怕他在职业转换中遇到金融危机和家庭变化等挫折,还真会让他摸不着北。

2006年的时候,龙鹏还是一家证券公司的行业分析师,一个月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飞人”,巡回拜访散布于全国各地的上市公司。证券分析师行业更新快,鲜有超过40岁的,看着精力充沛、知识结构更国际化的小辈日趋活跃,龙鹏工作压力倍增,不知不觉开始琢磨起以后的职业发展方向,毕竟自己年龄不小了,不能一直飞来飞去、搜集信息、建模分析、推销观点。

那些年工作接触最多的就是证券部经理或董秘了。他们在大多数的时候讲话是职业性的慢条斯理,避重就轻,龙鹏觉得他的性格倒是和这种工作方式蛮合拍的。而且由于上市公司董秘内部建立了沟通渠道,相互间可以信息共享,所以他们在股票上的投资也是如鱼得水,董秘这种边缘性的高管责任不重,做到退休也没问题,大多数还负责公司收购兼并等资本运作事务,实业投资和个人理财两不误,龙鹏暗定目标,决心找机会做一名出色热情、懂财务懂投资的合格董秘。

人人都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龙鹏也认为“务实者为俊杰,于是采取务实决策,将专业董秘确定为自己将来职业转换的目标。

机会眷顾有心人!

龙鹏虽然暗暗定下了目标,但是苦于没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难以如意。一次拜访一家上市公司时,巧遇同样来自上海的王总,临近上海时,王总突然提出请龙鹏帮忙看一个项目。

原来王总正是一家民营集团的老板。这次项目一家冶炼厂。龙鹏咨询了研究该行业的同事,并了解到该厂在矿区,靠近紧缺的资源,现在出让控股权是因为当地投资人资金不足,股东不团结导致,他觉得,只要做出必要合理的安排,该项目将来会具有一定潜力。因此同意与王总一起去见出让方。

听完项目介绍,王总示意龙鹏发言。龙鹏为压价想从三个方面否定该项目以便于取得更低廉的价格收购。不料再谈到“环保”得第二个问题时被王总打断,王总表态:“该项目我们已有投资意向”。

最后龙鹏粗略地发挥了一通,稀里糊涂的结束了会议。他对王总这种不讲策略,不搞可行性分析就先亮出底牌的粗糙方式很不赞成,对他打断别人讲话的做法很能不习惯。虽然龙鹏意识到与王总的相识是一次职业转换的机会,但对王总的个性和风格不合拍,将来面临职业和工作的冲突,心里不免有些担心。

龙鹏仔细分析后觉得,是自己没有把意图和信息在会前与王总充分沟通。在接下来与地方政府的会谈中,龙鹏提出一套简明扼要的方案,要求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和配套矿山,同时承诺解决就业和环保问题。幸运的是,因为照顾了政府的关切,会谈非常顺利。龙鹏找到了与王总的沟通方式。获得了王总好评,顺利地在新公司任董秘和上市融资办主任。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与龙鹏一同派出的还有财务总监。由于新公司运营时间不长,规章制度不全、人事管理混乱,很快暴露出问题,夜班工人逃岗,设备无人看护,险些酿成生产事故。王总要求龙鹏兼任行政总监,代管人事部和办公室。龙鹏本想着离家在外工作,正好充充电,补充一下董秘需要的知识,以及考完注册会计师考试,没想到竟然企业的吃喝拉撒都要他来打理,这与他以前单纯的工作差异太大了,他经常自言自语,自己还是一个专业性的人才吗?龙鹏又碰到专业性的工作理想与杂乱无章的工作现实的冲突了。

痛定思痛,既然上了这条路,就只能一条道走到黑。龙鹏找了一家同行业公司的管理制度,恶补行业知识,争取做到灵活应变,在试生产期做了一些调整,不以产量为中心,改以技术达标为中心进行考核,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他从上海总部物色了一名人事经理,加上财务总监,三人重新梳理了工资体系和晋升体系,一级管一级,赏罚分明,公司的管理逐步稳定下来。由于2007年有色金属行情火爆,企业发展蒸蒸日上,龙鹏终于走出苦闷摇摆期,离自己的职业理想越来越近了。他盘算着,2009年年底之前也许就可以上市挂牌,自己终于参与打造了一家上市公司。这对以后的职业道路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人算不如天算,2008年金融危机的到来,使股市跳水,产品售价跌去2/3。上市挂牌暂停,而且要命的是公司的盈利大幅下滑,短期内不再具备上市条件。龙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正在这时,妻子怀孕,希望龙鹏尽快回到上海。龙鹏心里七上八下,忍不住向财务总监倾诉苦闷。财务总监向来是老板的亲信,不料却对此充满怨言。原来财务总监外派一年的期限已满,想回上海却被老板拒绝,同病相怜,龙鹏将家中实情也做了吐露。

职业之路,理想为途 篇12

理想, 是每一代年轻人都挥之不去的话题。于祖辈而言, 国难当前, 中华崛起成为共同责任, 而温饱是最迫切的愿望, 脱贫则是最现实的理想;到了父辈, 适逢改革开放初期, 社会责任是最常被谈论的事, 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就成了他们最崇高的职业理想;而当下, 物质充裕、社会繁荣, 我们有了实现真正理想的资本, 于是形形色色职业理想应运而生, 它更多表现为自我价值实现。也正因为职业理想的多样, 选择的多样, 不同年轻人也有了不同的际遇。

要果实还是要花朵?

张斌的经历正是当下许多年轻人的写照。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毕业, 张斌有着让人艳羡的起点。他也以第一名成绩考取了家乡检察院科员职务。

受家庭环境影响, 在张斌心里已种下律师梦种子, 考取公务员纯粹是他司法考试不及格后的美丽意外, 也被他看作是曲线救国的开端。头顶光环, 张斌开始了他的公务员生涯。

这之后, 张斌开始了公务员生活的周而复始:上午十点和下午三点, 广播体操的钟声就会响起, 提醒着办公室的员工是时候锻炼身体了;午饭统一由单位饭堂提供, 饭菜虽谈不上豪华, 但绝对饱肚, 饭后还有免费的益力多和酸奶供应;科里工作清闲, 加班是罕见的事。

工作氛围闲散考验着我们信念。目标坚定者, 加强进修, 勤恳工作, 谋求晋升机会;目标游离者, 着眼当前利益, 甘于原地踏步。张斌显然是后者, 他开始认定自己起初目标的稚嫩, 特别当他结婚生子后, 公务员的稳定收入让他割舍不下。“我曾经也想过像父亲一样成为律师, 维护社会公义。但现在结婚了, 各方面的支出都很大, 即使通过了司法考试, 现在离开了单位, 家人也不一定同意。”张斌说。

爱尔兰诗人叶芝曾说过:“奈何一个人随着年龄增长, 梦想便不再轻盈;他开始用双手掂量生活, 更看重果实而非花朵。”可能从张斌开始备考公务员开始, 他就已经认同“稳定”的价值观。而安逸生活慢慢消磨了他的意志, 在理想和现实间, 张斌的处境如同困兽。

特别当我们步入社会, 结婚甚至有了小孩, 在高房价、高物价压迫下, 理想成了最不值钱的东西, 我们开始为自己的庸碌找借口。理想和现实之间, 是妥协还是不放弃, 或者我们中的大多数会选择前者。

曾经踌躇满志的我们, 为生活奔波劳累, 也渐渐忘记了当初的梦想, 在飘摇的生活中游离。

立足理想, 一步一天空

相对而言, 阿国是幸运的, 他有坚定的职业理想, 尽管过程跌跌撞撞, 但他一直走在记者的道路上, 这一走就是十年。

阿国笑说, 上大学前的自己是典型的“理工男”, 按照常理大学专业也离不开电子信息和计算机类的。但现实往往出乎意料, 阿国高考考砸了, 鬼使神差般被分配到了广东某知名大学新闻专业。“当收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 有种从高处坠入谷底的落寞, ”阿国回忆, “那时我唯一的念头就是, 上大学以后要转专业。”

“上大学以后要转专业”成了阿国大一生活的主基调。但阿国最终没有选择换专业, 原因很简单:通过专业学习, 他发现新闻专业课程很有趣, 很适合他外向的性格, 而学院老师对他作品的肯定, 更加让他开始爱上这位本来即将被抛弃的“情人”。

“记得那是大一下学期电视采编课程, 老师领我们到郊外采风拍摄, ”阿国说到, “我第一次独立完成一段片子的后期制作, 熬了两个通宵, 就像产妇产子, 片子生成后有种虚脱的感觉。”而阿国的第一个“儿子”获得了老师的认可, 因为付出得到了回报, 他开始喜欢上新闻专业, 并将记者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

目标确立让阿国学习和生活有了方向, 大学生活也因此有了主旋律。阿国是“理工男”, 理科强, 文科弱, 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他选修了多个文学院的课程, 还加入了校报采写组;为了制作出更有水平的片子, 他和班上的几个同学, 组成了小型影视工作室;为了加强自己实操能力, 他利用寒暑假参加了多个课外调研活动, 他还在校外找到一份视频制作兼职, 隔三差五地到公司里赶片子, “那期间也翘了不少课。”阿国笑道。

大学四年的积累, 刷亮了阿国的简历, 却并没为他扫除求职道路上的所有阻碍。早前有报道指出, 新闻专业成为近年来大热专业, 不少院校纷纷开设新闻专业。随着新闻院校毕业生人数激增, 媒体不得不将招聘门槛抬高, 而且大多数媒体的一般编采人员数目亦已经接近饱和。在从业人员饱和的背景下就业, 阿国求职困难重重。在大四上学期, 阿国就将简历投到了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电视台等广东主流媒体。和大多数同学一样, 阿国的简历石沉大海, 甚至没收到一个笔试的通知。

家境殷实的阿国就业其实有很多选择:回家跟父亲学做生意, 承继塑料厂的家业;又或者到企业里做宣传, 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但他依然心无旁骛地走着“新闻人”的道路。海投无果, 他选择了先到媒体实习, 等待机会。

“新闻媒体实习生人数之多, 是你没办法想象的, ”阿国介绍, “每个人需要向实习单位交300元实习费用, 一个正职记者就带着几个实习生。”实习生中的大多数, 都是像阿国一样, 希望通过实习留在单位的。但阿国没想过, 这一等就是一年, 这期间, 阿国跑过突发, 也做过如广州亚运会、春运等重大事件, 他的头衔也从“实习记者”变为了“见习记者”但始终没有等来一个正式编制。

退一步或许真的能海阔天空, 阿国也把求职地点从广州转移到了佛山, 并顺利进入了佛山日报。就这样, 阿国走上了正职记者的路, 这一走就是六年。这期间, 遭遇过暴力, 被强行夺走相机, 甚至被打到头破血流;经历过生离死别, 雇主面对工业意外死亡员工的冷漠拷问着人性的良知;在最现实的金钱问题上, 阿国也迷惑过, 身边不乏靠勤劳的双手成功创业致富的朋友, 阿国不免开始有想法, 甚至一度自卑。但当他真的要离开记者行业时, 阿国又割舍不下, “不舍得。我就是喜欢这个身份, 喜欢传统报纸的油墨香味, 喜欢文字传递的正能量。”阿国说。

阿国的职业理想并不是一开始就树立, 而是在专业学习中, 在实践中慢慢形成的。阿国的新闻路可谓荆棘满布, 但正因为坚定的职业理想, 让他闯过一关又一关。

理想并无褒贬

年少时的我们都有着或大或小的梦想, 有的希望长大后能成为科学家, 有的希望成为警察, 有的则希望成为老师。当然, 大多数梦想最终只成为童年轶事。随着年岁增长, 我们越发不敢触碰“理想”这个词, 它仿佛成了我们心上的一道伤痕, 掀开会刺痛, 却又难以遮掩。

理想是什么?理想就是我们自己未来的愿景, 是一个目标。若理想足够坚定, 它会是我们克服困难, 面临抉择时的指南针;若理想游离, 我们最终只会随波逐流, 在这个纸醉金迷的世界里, 在一些光环笼罩下, 迷失自己。

有人觉得, 校园的墙, 束缚了我们的自由。校园的墙, 却又在复杂的环境里, 为我们围起一个单纯安全的天地, 我们可以在校园里释放激情, 挥洒青春, 构筑职业理想。

告别残酷的高考, 迈入大学校园, 我们有了喘息和思考的空间, 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的职业理想。随着社会实践不断深入, 我们可以对职业理想进行调整。最终梦想成真固然好, 但妥协也不代表失败。梦想与现实间落差, 是所有人都要面对的问题。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 最终能否成功往往我们难以左右, 但努力了就没有后悔。

职业无分贵贱, 理想并无褒贬, 轰烈如阿国, 平庸如张斌, 其实都是生活方式选择, 并无对错之分。但若在职业生涯中迷失, 放弃职业梦想追寻, 就会错过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成长机会。

上一篇:表达渠道下一篇:营造快乐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