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生,我的教育理想

2024-09-26

教育人生,我的教育理想(精选15篇)

教育人生,我的教育理想 篇1

教育人生,我的教育理想

所谓“一流之教师,则必有一流之理想,纵非风流人物,而欲求真求善,也必有一流之理想”。当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注定了我们要“教育人生”。

我的教育理想就是教育人生,什么是教育人生?教育人生就是不同于教书匠的一种教学态度、教学认知和教学实践,就是通过教育不仅影响着自己的一生,也引导着学生的一生,这种影响的施加是双向的、平等的,是通过鼓励鼓舞、通过交流沟通、通过互学互助走进学生内心实现的,达到教师能够享受教育、学生能够启迪人生的目的。“教育人生”要求教师不再把教育仅仅作为一门职业、一个手段、一项工作、一件事情,而是当作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来对待、来体验、来充实、来完善。

“教育人生”要求教师传授的不仅仅是本领、技艺、方法,而更重要的是激励、唤醒、鼓舞。

“教育人生”要求教师在散布阳光雨露到别人心里的同时,先得自己心中充满阳光,先得让自己享受教育、享受生活、享受人生。“教育人生”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激情,需要生命的灵动;需要拥有希望、拥抱幸福、拥护梦想。

当然,教师也是普罗大众,不是高高在上的神仙和圣贤,也会有倦怠的时候,也会出现一些错误,也会偶尔有些脾气。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地调整状态、重新出发,需要具备发现快乐、感受幸福的能力。

此刻,站在这里,我内心诚惶诚恐,我不敢说:我是学生喜爱、家长满意、学校认同的教师!我的耳边萦绕着一串串的问号:你是一位学生喜爱的教师吗?你是否实践着自己的教育理想?你能否能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此刻,站在这里,我知道这些问号我远远没有将其划成句号,我仍然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离自己的教育理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自信,自己有着一份发自内心的微笑、有着一个敢于担当的责任心、有着一种自强进取的实践能力,正是有了这份自信、有了这份真诚、有了这份态度,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就自己的教育理想——教育人生,一定能够做“学生喜爱、家长满意、学校认同”的教师。此刻,站在这里,我宣誓: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授课,踏踏实实、认真负责地走好我的教育历程。我要走进学生中间,和他们一起徜徉于学习的海洋,一起采撷智慧的火花,我要快乐着孩子的快乐,烦恼着孩子的烦恼,幸福着孩子的幸福。我要在学习借鉴中品味快乐,在品味快乐中不断学习,努力成为学习的好手;然后在不断学习中不断实践,在不断实践中不断反思,思考教学成败,思考创新教法;接着在不断反思中不断总结,在不断总结中不断提炼;最后在不断总结中不断交流,在不断交流中不断升华。我相信通过这样的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总结和提高,我一定能够实现自己教育人生的教学理想。

谢谢大家!

教育人生,我的教育理想 篇2

古今中外许多卓有成就的人, 都源于他们胸怀崇高而远大的理想。周恩来青年时就怀有“为中华之崛起”的理想;马丁·路德·金崇尚“自由平等民主正义”的理想;李白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莱特兄弟渴望飞上蓝天。可以说, 是理想成就了这些伟人。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没有理想, 就没有坚定的方向, 没有坚定的方向, 就没有真正的生活”。邓小平同志提出新时代“四有”新人时, 就把“有理想”放在首位。

然而, 在现实中有多少人有自己明确而崇高的人生理想, 又有多少人在为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努力奋斗?尤其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浮躁时代, 不乏有人迷失人生理想, 甚至丧失做人的基本原则。

正因为如此, 加强学生的理想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

1 当前中学生理想教育现状令人堪忧

中学阶段, 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 是学生身心发展最快也是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往往在自我和叛逆中却又依赖和盲从, 在激情和冲动中却又胆怯和脆弱。他们对未来充满向往好奇却又迷惘无奈。成长的烦恼、学习的压力时时侵扰着他们日渐丰富的心灵。此时, 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 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帮助学生及时建立自己正确而明晰的人生理想, 并鼓励他们为着理想奋勇前进, 都是十分重要的。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研究所“0”点调查课题组的专家调查表明, 有62%以上的人, 人生理想是在中学时期形成的。

然而, 我们的理想教育状况又如何呢?

首先, 家庭教育重功利而轻性情, 人生理想教育有所缺失。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往往停留在读书升学, 找好工作, 出人头地上, 而缺少对孩子远大崇高理想的教育和心理的引导。因此, 不少孩子的人生理想显得自私而狭隘。

更令人堪忧的是, 大批民工带着他们的孩子 (不少民工有两三个孩子) 进入城市。受生存环境的制约, 很多民工一旦把孩子送到学校, 就万事大吉, 一切顺其自然, 根本不会正确的引导孩子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

其次, 学校教育过分重视智育而轻视理想信念教育。“升学率”往往成了评价教育的关键词, 学生的人生理想教育从根本上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其三, 社会的价值引导使中学生无所适从。市场经济发展, 城市化进程加快, 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影响着学生人生理想的形成。金钱、权势、贪污、腐败、色情、凶杀等负面信息时刻抵消着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正面教育。面对现实社会, 正处在成长时期的中学生常常会矛盾重重, 无所适从。

基于此, 我对中学生人生理想教育做了一些粗浅的探索。

2 学生理想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学生刚升入初中时, 我做了关于人生理想的学生调查, 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可见, 初一学生的人生理想呈现出以下特点:

(1) 约三分之二的学生已经有了或初步有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但是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有不少学生对自己的人生理想并不明确。

(2) 学生的理想总是美好的, 但往往是建立在对自己的实际情况缺乏理性分析的基础之上的。

(3) 学生的理想有短期的, 也有长远的, 有明确的, 也有模糊的。但多数学生的理想基于家庭的教育 (如父母的期望、亲人的意愿等) 、学校教育 (如教师的宣讲、同学间互相感染等) 和社会环境影响而建立的, 缺乏学生的主体性。

进入初二下期, 我再次对学生的人生理想进行了调查, 其结果如下:

可见初二学生与初一相比, 在人生理想上有很大的变化。

一是虽仍然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人生理想, 但有理想的人数明显增多。

二是学生的人生理想呈现多元化, 具体化, 也更具有主体性。

三是学生人生理想的现实成分明显增加, 而更加高远的具有责任担当的社会属性的人生理想却很少。

但总体上讲, 初中学生的人生理想具有肤浅性, 从众性和不定性, 受学习成绩和家庭、社会的影响较大, 学生理想缺失的现象较严重。

加强学生的理想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用智慧的火种点亮学生理想的灯塔, 是教师不可旁贷的重要责任。

3 开展形式多样的理想教育活动

3.1 充分发挥教师的干预作用

对学生进行人生理想教育, 教师的作用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 教师要有意识地, 从不同的角度, 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的人生理想, 并帮助他们建立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的坚强信念。

(1) 进行关于理想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 既可以了解学生, 又可以给理想教育营造氛围。生在参与活动的时候或多或少会对自己的未来人生做一些思考, 这有助于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

(2) 组织关于理想的主题班会。在主题班会上, 我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理想, 讲述有关理想引领人生的故事, 传唱理想歌曲, 观看励志影片等, 使学生明白从小树立远大人生理想的重要意义, 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理想。

(3) 把理想教育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中学各学科教材都有人生理想教育的有利因素。教学时有意识地挖掘这些因素, 加强关于人生理想引导和教育, 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4) 开展关于理想的征文活动。组织学生通过征文书写自己的人生理想, 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树立美好的理想, 朝着自己的远大目标努力奋斗。

(5) 召开关于理想的故事会。让学生搜集名人故事, 从他们的故事中得到启发。如匡衡、司马迁、比尔盖茨、诺贝尔、科比、周杰伦等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 都可以让学生受到有益的启示。

(6) 坚持与学生单独交流。通过交流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和心理等方面的情况。同时也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了解自己, 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

(7) 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对学生随时保持一种欣赏的态度。让学生经常得到“没问题, 我能行”的积极心理暗示, 使他们能够对自己的理想充满信心。

3.2 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干预

(1) 利用好家长会这一阵地。与家长们共同探讨学生理想教育问题, 把学校教师对学生的教育通报给家长, 有意识引导家长配合学校教育。从而, 有效地促进理想教育工作。

(2) 做好有针对性的家访。每到一个家庭, 都真心诚意的与家长进行沟通, 敦促家长们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尤其要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 做一个有志向的人。实践证明这样的家访是有成效的。

(3) 建立家校联系机制。如通过《家校联系本》、腾讯QQ、手机等工具与家长保持经常地联系, 保证家校信息通畅, 促使家长与学校一起点亮学生理想的灯塔。

3.3 发挥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鲜活的榜样指引学生树立正确而远大的人生理想, 是理想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是学生身边的榜样。每当学校或班上涌现出优秀的同学, 就把他们的事迹拿来宣传, 或者请这些优秀学生到班上现身说法。让学生真切地受到教育, 鼓起信心和勇气, 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是从书中寻找榜样。开展读书活动, 学生都读励志书籍, 寻找学习的榜样, 并定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和作品展示。学生在书中找到了学习的榜样, 受到了教育和影响。

三是从生活中寻找榜样。生活是教育的最大舞台。来源于生活的榜样给予学生的教育是最深刻、最有效的。要求学生收集身边的亲人、朋友、邻居中通过艰苦奋斗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故事。组织专题班会, 互相交流, 让学生从这些人的故事中获益, 从而坚定他们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信念。

总之, 作为教师, 我们应不遗余力地用教育的智慧去点亮学生理想的灯塔, 让学生带着美好的人生理想, 在人生的征途中扬帆远航。因为:“理想是石, 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 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 照亮前行的路。理想是路, 引你走向黎明。”

摘要:中学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理想的重要阶段, 但目前中学生的人生理想存在粗浅、从众、脱离实际, 甚至缺失人生理想的问题。而学校、家庭和社会又常常忽视学生的理想教育。本文拟就学生的理想教育进行探索, 以期帮助学生及时树立正确而远大的人生理想, 并鼓励学生为着理想勇敢前进。

用信念点燃追求教育理想的人生 篇3

走进南京十三中,伴着《十三中赋》的淡淡墨香,信步于绿树掩映的林荫小道,一种浓得化不开的书卷气息扑面而来。到过十三中的人无不感慨,这是一个读书治学的好地方。“在大树下读书”已成为南京市标杆性读书活动,《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报》等都曾报道过十三中师生的校园读书生活,在教育界引起较大反响。屠桂芳校长正是这一活动的策划者、推动者、参与者。

学校怎样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创造优良的教育氛围和条件,这是屠校长常常思考的问题,而引导和激励孩子们读书是他选择的路径之一。在他的眼里,喜欢读书的孩子会求真向善。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读书好,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屠校长倾注了大量心血。

为了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十三中精心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的课程体系。经典研读、特长写作、演讲辩论、戏剧欣赏与表演、微电影创作等49门精品校本课程;大唐文学社、戏剧社、湖畔诗社、经典夜读小组、启明星读书社、模联社、辩论社等社团;玄武湖中秋月光诗会、戏剧节、古诗词吟诵节、英语歌曲全班唱、文学大师故乡行、名家行踪访问行等读书实践活动应运而生。

为了引领师生读书,屠校长自己带头读书。不管工作有多忙碌,他都坚持每周至少阅读一本教学杂志,每月至少阅读一本教学理论著作,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及时把握教改动态,积极探索素质教育规律。因为好读书,他非常善于用故事、用事实、用信念述说一个个教育的哲理,成了学生、教师及家长口中的“教育故事大王”,他的讲话有着读书人的特质,始终给师生以激励和启迪。

为了鼓励师生读书,屠校长十分重视校园图书资源建设,从书香校园建设、图书馆管理,到教室图书角的使用、流动图书的传阅,他都非常关注。学校不仅经常发书给教师和学生阅读,定期组织师生去书店选购图书,还鼓励师生出版自己的著作,每年都有十名左右的读写特长生出版自己的专辑。书,成了十三中校园最丰富的资源,也是最受师生欢迎、使用频率最高的资源。

用行动带动行动,与教师共同进步

在屠校长看来,成就学生,发展学校,首先要培养教师。十三中拥有一支勇于担当、勤于超越、乐于奉献的教师团队,其教学业务、管理水平、敬业精神一直为家长称道、同行认可和社会公认,每门学科都有在省市有一定影响力的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等领军人物,拥有硕士学位教师86人、博士学位教师2人。2014年学校成为南京市首批教师培训基地学校,2015年成为南京市首批校长培训基地学校。

为了打造教师成长共同体,屠校长带头走进课堂、参与教研、融入教师,尊重和保护教师的专业自主,营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重视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等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学习型组织,搭建丰富多样的专业学习与研修成果的交流平台,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倡导教师研究方式的多样化,包括磨课、研题、读书沙龙、反思日记、教育叙事交流、课例开发、微型课题等,引导教师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式,自己教育自己。

在屠校长的心中,培养教师首先是培养其进取意识、敬业品格、踏实作风,因此,他总是致力于凝炼师生共同价值追求。无论是学校大会还是年级组、教研组小会,老师们交流得更多的关键词是责任和荣誉。

屠校长在全校倡议:“人人有课题,成为研究课题的行家;人人搞科研,成为科研的能手;人人有理性思考,成为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勇于教育实践、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通过成立学校教师发展专家委员会、开设智慧论坛、开展师徒结对等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等方法,给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外在路径,引领教师牢固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思想,坚持把行动拿出来研究,把研究的成果付之于行动,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近年来,十三中教师独立主持国家级、省级课题三十余项,每年在国家级、省级专业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各类专著5部以上。

课堂是师生成长的平台,也是教学研究的实验室。屠校长十分重视课堂建设,学校定期开展校内公开课、展示课活动,每学期均举办课堂教学大赛和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

屠校长一直坚守在课堂教学第一线,他与老师们一起投身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改革中,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他勤于探索,注重积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数学教育与教学的思想。从对问题解决的兴趣的研究,到对传统教学的数学思维批判和优化,再到对现代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以及对数学自主课堂及催生高品质思维的深层次思考,他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越来越深刻,认识越来越透彻。《谈数学解题中的转化》《重视学习主体的数学阅读》《聚焦课堂:实现从权力到影响力的管理》等60多篇有关数学教学的论文相继发表,其中13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有2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他的数学课堂教学,注重“引发”与“唤醒”,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注重思维过程的优化,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注重学科能力和学习效能的不断提高,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走出了一条“自主学习、渐次提高”的教学实践之路,课堂教学深受学生好评。其成功的经验也多次应邀在省市教学研讨活动中进行展示或作交流,其中在江苏省教研室组织的江苏省第九屇中学数学教学高级论坛上所作的“课堂·教师·生长”报告,充分展现了他对课堂改革的思考与实践。他开设的“数学思想方法”校本选修课程,着力于提高数学素养、发展思维品质、培养理性精神,成了学校的热门课程。

屠校长每年坚持听课100多节,坚持参加数学组的集体备课活动。他指导徒弟也首先立足课堂,带头示范、跟踪听课、研教跟进、资源共享,把他对课堂教学的思考和理解毫无保留地言传身教给教师。他常常鼓励被指导教师,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不是靠灵气或特质,靠的是勤于钻研,日积月累,不断超越自己,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靠的是有自我的专业追求,体现在行动上就是拥有专业探索的精神。在屠校长的带领下,十三中老师用心最多的是自己的课堂,最值得自豪的也是自己的课堂教学。

靠执着实现理想,推动学校持续发展

“当一个人的思想内化成为一种品格,这个人的思想境界就到达了自由王国;而当一位教师将追求教育理想和专业成长当做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个人的师德才会焕发出五彩的光芒。”这既是屠校长的职业价值追求,也是他自己教育人生的写照。熟悉屠校长的人,都能从他善良的笑容里看到强烈的事业心和职业的自豪感,从他忙碌的身影里感受到改革的信心和创新的精神。

“学生的成长是我的责任,教师的发展是我的幸福。教育最终是为了提高人的生命质量。”这是南京市名校长“陶行知奖”获得者屠桂芳的教育理想。为了实现这样的理想,他勤勤恳恳地工作,认认真真地做事,善于在工作难点、热点中寻找亮点,择善而为,敢为人先,把对教育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办学的行为中,不断完善“升级版”的精致化管理思想和模式。为了实现这样的理想,他努力做一名“学研型”的教师和学校管理者。他坚信:科研可以改变教师的工作,让教育更具有专业的引领;科研可以改变教师的成长,让教育更具有智慧的挑战;科研可以改变育人的方式,让教育更具有人文的光辉;科研可以改变学校的办学路径,让教育更具有科学的保障。

“人的心在哪儿,收获就在哪儿。”十三中师生的进步和学校的发展正是屠桂芳校长追求教育理想人生的映射。

(杨维风,南京市第十三中学,210008)

教育人生,我的教育理想 篇4

书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情操,根据中国关工委、教育部关工委《关于2012年开展全国青少年“中华魂”(理想点亮人生)主题教育的通知》(中关工委[2011]24号)文件精神和中心校《关于开展“中华魂”(理想点亮人生)主题教育读书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我校在2012年将在广大学生中深入开展 “中华魂”(理想点亮人生)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为了使这项活动有声有色,取得实效,下面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如下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通过“理想点亮人生”主题教育读书活动,使青少年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振兴中华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只有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活动时间

“理想点亮人生”主题教育读书活动:2012年3月—2012年10月

三、参与对象

我校一至六年级学生。

四、活动内容

1.参加主题教育的各班要组织青少年认真阅读《理想点亮人生》小学生活动读本。

2.各班统一安排开展各种活动,努力做到形式丰富多彩,可以组织参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歌咏比赛、书法比赛、摄影比赛、主题队会等活动。

五、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本通知下发—2012年4月15日前):宣传发动、拟定计划、订购和发放读本,各班级制定具体活动计划。

第二阶段(2012年4月20前):举行“中华魂”(理想点亮人生)主题教育启动仪式;

第三阶段2012年6月15日前,学校组织开展阅读、辅导、知识竞赛,绘画、演讲、征文红歌等比赛活动。

第四阶段(2012年10月30日前):对活动进行总结、评选表彰大会。

六、奖励办法

1.设置读书活动先进班集体、先进个人,读书活动比赛一、二、三等奖。

2.条件许可情况下,组织部分获奖者分别上级举办的中华魂”(理想点亮人生)读书活动总结表彰大会。

七、组织领导

为加强“中华魂”(理想点亮人生)主题教育工作的领导,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如下:

组长:和银强

副组长:和万明

组员:各班班主任

我的教育理想 篇5

六岁那年,一个爱做梦的我,蹦蹦跳跳地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地方。我喜欢唱歌,喜欢画画,更喜欢我的幼儿园老师,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爱的力量是神奇的,它可以不断地挖掘,好似泉涌。因此我的理想是要当一名幼儿园老师,毫不吝惜地将我的爱播洒给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沐浴在爱的泉水中,愉快地学习、生活。我的格言:“用爱撒播阳光;用真诚待孩子。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蜡烛,教师是孩子的引航,教师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更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然而幼儿教师是孩子最重要的的启蒙老师。记得爱尔维修曾经说过:“人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非凡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即使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当也会成为不平凡人。” 所以,我希望成为幼儿园老师,为了祖国的更加美好而贡献一份力量。并且,我还要当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具备一名幼儿教师的基本素养和品质

首先,幼儿教师要有宽容,仁爱之心,幼儿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需要我们细心地呵护。由于幼儿能力和经验有限,他们经常会犯一些低级的错误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有一颗宽容仁慈之心,要心平气和地接受幼儿的错误。

其次,教师要活泼开朗并且快乐常溢于言表,幼儿年龄小他们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别人情绪的影响,特别是容易受到教师的情绪的影响。

第三,教师要有耐心,要沉得住气。有些老师喜欢在小朋友不听话时,会冲着孩子大吼大叫,这种发火将会使得我们的“发火相”深深地印在小朋友们的脑海里,使得小朋友们觉得老师真可怕,会让小朋友长时间处于心理不安、恐惧的状态。

第四,要有责任心。幼儿教师要有责任心,时刻关注孩子是否来上课了,是否学会了,孩子在什么地方,只有这样才能教出负责人的孩子来。

第五、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我们老师应该努力发现每个幼儿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闪光点,让每个幼儿都经常有受到表扬和奖励的机会。

最后,最重要的是理解和沟通。不管是家长和老师还是孩子和老师等等。如果一个老师对沟通技能方法的掌握非常好,与孩子示来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紧密相联。

读《我的教育理想》有感 篇6

读《我的教育理想》有感

静静地读着朱老师的《我的教育理想》,他心目中“理想的智育,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谈到智育很多人认为就是传授知识,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我们要给智育来个观念上的更新,智育离不开传授知识,但传授知识并不是智育的真正目的,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力和创造能力,为他们今后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智力基础和能力基础。“理想的智育,应该面对个性,没有失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读到这里我思绪万千,心中有无数感慨:我们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吗?我们有没有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诚然,人的天赋、能力和爱好是各不相同的,每个人的表现也是千姿百态的,有的孩子活泼好动,有的孩子内向文静,有的对知识掌握快一点,有的对问题理解得可能就要慢一些,我们不应该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要看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针对每个孩子的实际实施教育,让每一个孩子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这才是真正的教育的成功,也是每个孩子的成功。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当读到“理想的教师”那部分时,我陷入了沉思。文章中有这样几段话:“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读完之后,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叩问自已:我是不是一个理想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我感觉自己还相差甚远,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这种标准来激励自己、要求自己,促进自己。

教育人生,我的教育理想 篇7

我们要成全每一个健全和富有个性的人, “关注生命的差异, 努力去成全所有生命各不相同的发展目标。”我们要等待一个学生的成长。这或许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具备的重要的品质, 那就是, 耐心、敏感、克制, 同时我们还要具备乐观的态度和积极恰当的行动能力, 也就是我们的临场智慧。而现实的我们更多的却是如此的急躁 ( 缺乏耐心) 、麻木 ( 缺乏敏感) , 既容易忽而夸张放肆、不清醒, 又容易忽而丧失信心的沮丧、无所作为的消极。可以说这一些都是教育精髓的失落, 也是我们所要反思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逐渐摸索出倾听、理解、宽容、信任、赞赏、关爱……这些更富人文韵致的教育理念, 以此唤回我们教育最本质的精神。

倾听———感悟心曲的灵光。可以说, 教师注定要成为启迪心智、润泽灵魂、陶冶人性的天使。我们必须以愉悦的心境、健康的言行去影响学生, 与我们的孩子和谐亲密的相处。认真倾听, 是我们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我时常告诫我的孩子们, 要学会认真倾听, 一是要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 二是要认真的倾听同学们所说的。从知识的完备角度上, 倾听是我们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同时, 倾听也是我们萌生感情, 疏导障碍的最佳途径。学生管理属于人文学科范畴, 可以说它涵盖了法规与民主, 理性与情感。对孩子们的教育, 可以说我们缺乏耐心, 没有倾听, 只是一味的批评指责, 孩子们几乎没有申辩的机会, 以致产生抵触情绪。在“粗枝大叶”和“熟视无睹”的背后, 是我们粗糙的灵魂。

理解———磨合情感的润滑剂。理解的前提是倾听, 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是理解的最佳途径。我经常告诫我的孩子们,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己所欲, 慎施于人”。做事情都要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一下, 我们的父母, 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同学……平时我也是时常告诫自己做到这些。做到相互理解共同构建和谐班级、和谐校园, 可以说效果显著。

宽容———开启心结的钥匙。宽容与善待, 与孩子们长久的共处磨合出我一颗宽容的心, 为学生教育营造出宽松、自由、和谐的人文环境, 同样他也是学生管理的落脚点。平时的教育工作, 现在最多的体会少了些许血气方刚, 多了几分宽容理解。总能做到以至善至柔的心灵的小溪化解孩子们心中的坚冰, 努力营造让同学们精神得以解放、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的教育教学氛围。

信任———凝聚人格魅力磁石。充分信任我们的孩子, 站在孩子们的基础上, 这是对科学管理的人文补充。竭力营造一个不用设防、远离怀疑、坦诚相待的人际环境。在班级管理上我给予孩子们更多的自由权, 我始终相信,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 选好班委是第一步。一开始在班里我积极宣传班委, 给班委更多管理班级的权力, 鼓励他们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一开始就在班级树立了“讲正义、讲正气、讲和谐”的氛围, 将那些落后面的东西压在了下面。在班级管理过充分发挥班委的带头作用的同时让孩子们为班级管理积极建言献策, 充分相信他们自己能力, 给予更多的信任。

赞扬———扬起希望的风帆。赞扬如果单靠情感来维系就会显得轻浮而盲目。还必须讲究“真”和“善”。“真”, 赞赏除了情感的真心诚意外, 内容还要针对学生真实的能力、真正的优点, 尽量避免矫揉造作、言过其实或空洞无物的表扬。“善”, 我们的赞赏必须具备导向功能。正所谓“君子成人之美, 而不成人之恶”, 我不决不能不加选择地随意赞赏, 否则, 就会发生导向性错误。必须使赞赏的事物符合人性之美, 符合教育规律, 符合促进和成全师生的发展目标。

关爱———润泽灵魂的甘霖。教师可以说是情感最丰富、最细腻的群体。我们要培养感情, 要学会带着一份“爱”去做事情。那么什么是“爱”呢? 《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的: “爱”就是强烈的、急切的关注。能做到这一点, 的确不容易。很多孩子缺乏的最多的正是我们的关爱。我们要满含热情, 我们要做到心无限天地宽, 关爱的确显得尤为重要。

我的教育人生 篇8

——生于教育

上世纪50年代初,我出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医生,母亲是老师。从小到踏入社会前,我一直生活在学校大院里,受着知识的教育与熏陶,目睹了老师的成就与艰辛,分享着老师的喜悦与忧愁。

由于有父母的呵护,我的童年是甜蜜幸福的。尽管当时父母的收入不高,物资也很匮乏,但在我的记忆里,我孩提时并没有受过什么苦,哪怕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那场历时三年的自然灾害中,虽然日子过得紧一点,吃的是粗粮,而且吃不饱,但父母也没舍得让我吃观音土和树根,我对母亲在雨后去学校后面的山坡上采摘“地菇”的印象非常深刻。长大后,我还曾想过,在那个年代爸爸妈妈肯定为我吃了不少苦,只不过没让我知道罢了。

由于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母亲又是搞教育的,多少懂得一些儿童心理和教育方法,对我的教育方式多为引导教育。在我的记忆中,我从未挨过父母的打,家里没有粗口和粗手。但从小家教很严,父亲不许我在外面惹是生非,母亲则要求我在家听话孝顺。父亲是个典型的严面慈心的人,他平日里表情严肃,从未当面表扬我,但常常背后在母亲面前赞许我。我记得还是上小学三年级的时侯,有一次父亲让我练习写毛笔字,我当时心不在焉,练字也不认真。父亲站在我后面不言语,猛的把毛笔从我手中抽走,墨汁从我手缝里滴滴答答地落在纸上,我眼泪立刻流了出来,等着父亲的训斥。但父亲只是轻声的说了一句:把手洗干净,重新写。母亲是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对我的疼爱常常流露在言语之间,让我感觉特别温暖。我成年之后,母亲依然呼唤我“忠儿”。这一声呼唤体现出母亲骨子里对儿子的爱意。但我现在还清晰地记得母亲在我儿时对我的一句教诲:每天要先完成自己该做的事,然后才能去玩。

儿时的玩伴基本上都是大院内的教师子弟,与社会联系很少。那时的社会民风也比较正,鲜闻“打家劫舍”之事,社会比较安宁,因而我们受社会负面的影响也小。那时的学习压力远不及现在这样大,作业三下五去二就能做完,似乎玩的时间挺多。那时的娱乐项目也很少,远不及现在这样五花八门,邀上三五好友玩玩躲猫猫或踢踢足球便是开心之事。最让我不能释怀的,是那每天晚饭时刻,端着饭碗在树下看老师和伙伴们下围棋,虽没“废寝”,但常常“忘食”。后来有了电视,娱乐生活一下子有了凝固点,每天晚饭后,全院的孩子早早摆起凳子围坐在唯一的一台九寸黑白电视机旁,收看仅有的一套电视节目,直到“雪花”飘起。

那时候,每个老师承担的工作量还是挺重的,但母亲从未抱怨过,每天在外忙工作,在家忙家务,琐琐碎碎的事都一个人扛着。现在想起母亲当时的情形,感觉母亲真累。母亲最高兴的事是毕业了的学生回校来看她,虽然那时候既无鲜花又无礼品,但学生的一声问候,足以让母亲开怀。我能感觉到,那是母亲由心底里发出的喜悦。

由于年龄小,我没能体会到“四清运动”对学校的冲击,但“文化大革命”对教育的摧残,我是有深刻体会的。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受到冲击,学生都停课“大串联”,红卫兵“闹革命”,校园内大字报满天飞,学生对老师任意地进行人身攻击,甚至挂牌批斗,凡是能与“封资修”挂上边的东西都被砸,似乎“知识越多越反动”。我们家也在那场浩劫中受到了冲击。同时,父亲也因病痛折磨离我们而去。那段时间也是母亲最伤心和最难过的日子。

文化大革命终结了我美好的童年岁月。

磨砺

——特殊教育

1968年末,我离开了校园,由学生身份变成了“知识青年”,奔赴农村广阔天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那年,我16岁。由于图离家近一点,好探视体弱多病的母亲,我选择了“投亲靠友”的政策,只身来到了近郊的一个小山村,开始了三年思想和生活的磨砺过程。由于没有与集体知青在一起,所以没能享受到知青政策,因而对我的安置条件极差,孤身一人住在一个老乡家里的真正意义上的牛棚里,生活完全自理。首先遇到的是精神的磨砺,由于远离母亲和同学,情感极度失落,又无人与你交流,一个人承受着孤独的折磨,只能对着星星述说对母亲的思念。知青的生活对我来说,一切都是新的,农田耕作、烧火做饭、浆衣洗裳和缝补衣被等,我从来都没有做过。因而遇到的困难自然不少,也可以说吃的苦也多。现在想起那段生活,连我自己都不敢想象那三年是怎么挺过来的。岁月如梭,一晃四十几年过去了,但知青那段生活的画面清晰地印在脑海里:牛栏边思家的哭泣;磨破双肩而揭不下的血染的衣服;有一餐没一顿的饥腹;深夜池塘畔唯一的洗衣声;山脊雪地上一串打松果时留下的孤独的脚印。

知青返城的政策实施后,我看到集体户的同学们陆续回城走向了新的工作岗位,心里羡慕极了,同时,失落感也倍增。我是在知青返城工作即将结束时,被母亲所在的教育系统“拾遗”回城的,安排在郊区的一所学校工作。回顾知青生活,像做了一场梦。但这三年的磨砺却使我意志格外坚强,有这三年所吃的苦垫底,后来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就真的不算什么了。我想,这应该算是广阔天地特殊教育的成果吧。

从学校出发,岁月携着我在天地之间划了一个圈,又回到了学校,然而身份变了:由学生变成了老师。

姻缘

——感谢教育

我和太太的相识缘于教育,那时我已是郊区一所学校的公办老师,她当时还是知青,是附近一所乡村小学的民办老师。那时候教育刚刚开始恢复正轨,当时的公社,也就是现在的乡文教组每周都要将所有的公、民办老师集中进行政治学习和培训。在为数不多的“城里人”中,我们相识了,但相互的爱意都在“潜伏”中。直到几年后,我们都相继回城,恋爱关系才逐渐明朗化。我受益于一位老校长的关怀,调回到了母亲身边的一所省重点中学工作,她也知青回城到了一家国营企业工作,后来又辗转调到了与我同一所学校工作。经过了七年的爱情长跑,终于在母亲离世前结成了姻缘。后来添丁加口,有了我们的宝贝儿子,从此便平添了欢乐少了忧愁。

由于我们夫妻俩都是搞教育的,耳濡目染地知晓了一些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因而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保持着高度的同一性,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对儿子的意志品质、行为规范、礼仪素养和学习习惯进行教育和引导,我也通过教育的方式把母亲对我的母训传导给了儿子。儿子的健康成长与成才是我们一直非常欣慰的,孩子成长的每一步脚印都让我们惊喜。他曾获得区十佳学生、区中考状元,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北京大学,四年后又被留校当老师,并被保送本校研究生。我笑称家门口可以挂一牌匾:教师之家。

教育似乎有遗传密码,一个基因繁衍成一个教育世家。

创业

——享受教育

在省重点中学工作的经历告诉我,没有深厚的知识底蕴,是难以在学校立足的,由知青政策回城,只经过大学短期培训的我,在工作上和精神上都感到压力很大。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我抓住了机遇,有幸坐上了头班车,跨进了师范学院的大门,实现了儿时就憧憬的大学梦。四年大学生活,我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我像一块干海绵,极力地去吸取知识的营养。因为我深深地知道知识匮乏的恶果,也看到了国家已拉开重视知识重视人才的序幕。

大学毕业后,毕业生都挤破脑袋想去机关工作,我却主动放弃了人事部门经过挑选并安排的去市直机关工作的机会,要求回到原来的教育战线,继续从事一线的教学工作。后来,市委组织部的同志听说此事,还专门到学校找我了解为何放弃从政的原因,我也不知是由于长期生活在校园里,而对社会有一种惧怕的心理,还是缘于内心里对教育的热爱。我绝没有他们想象的那种高尚的思想觉悟,然而我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知识给了我翅膀,让我在校园里自由翱翔,工作起来也踏实,激情也高涨,事业也顺利。几年光景,便从教学一线走上了学校中层管理岗位。

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顿时改革开放风生水起,南国大潮汹涌澎湃。我是上世纪80年代末挤在南下的人流中来到了深圳,开始了我的特区之路。我当时并没有抱着支援特区建设的崇高思想境界,而是揣着改善家庭生活境遇的愿望来特区的,在改革开放的起点——蛇口立了身安了家。

由于当时广东的普教事业比较差,所以起步的特区教育还比较弱,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不尽人意,我特别怀念内地学生的求学精神和质朴情操,至今情感依然如此。特区的老师身份一般分为代课老师、临聘老师和正编老师,待遇各不相同。只有正编老师才真正能从心理上和待遇上感觉到是“深圳人”。我刚来特区时,在一所企业子弟学校当代课老师,当时心理落差很大,在内地是公办老师,职业有保障,而在特区却一下子处在动荡中,随时有被“炒鱿鱼”的危机。思想上不免质疑当初南下深圳决策的正确性。而且初始的月薪只有三百元,仅比内地工资多一百多元,生活相当拮据。学校的规模也不大,自己承担高中三个年级的单班教学,课时量不多,但备课量挺大。后来,我又慕名前往另外一所享有市重点中学称号的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子弟学校工作,由于这所学校有内部管理的自主权,实行的是临聘老师与正编老师同工同酬的政策,我的月薪一下涨到1400多元,几乎是原来内地工资的十倍,真正体会到了“深圳速度”, 心情格外舒畅,似乎天天都是艳阳天,工作激情也大增。然而所承担的工作量也大,每周要上24节课,除了备课就是上课,吃饭和休息时间较少,更谈不上娱乐时间了,几乎成了“上课机器”。记得有一次,不小心磕破了头,鲜血流满脸颊,自己只用手按住伤口止血,而坚持走进教室上课,为的是表现上进,争取早日转为正编教师的机会。后来,我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了“深圳人”。几年后,我又走上了学校中层管理岗位,重操旧业,但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是全新的。现在,我已走上了学校的领导岗位,责任更大了,视野也更开阔了,对教育真谛的理解也更深刻了。

特区教育的腾飞得益于南北文化的交融,南来北往的老师带来了各地成熟的教育思路和管理经验,在鼓励改革创新的体制下,迸发出教育的内在活力,加上政府财政的大力扶持,特区的教育事业才一步步迈向辉煌。特区各级政府非常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真正把教师当成人人羡慕和向往的职业来打造,特区教师的待遇逐年提高,工资成倍的增长,我的小家也随着深圳的发展而迈进了小康行列,实现了我来特区的初衷。近几年来,深圳又承担了课程改革实验区的重任,学校都在施行新的课程标准,并围绕新课标进行着实验与探索,虽然有值得商榷与完善的地方,但新的航程终于起航了,而我在这航船上。

我感谢教育,因为教育给了我一切,给了我知识,给了我工作,给了我家庭,给了我生活,给了我未来。

回顾我的教育人生,不乏悲欢离合,阴晴圆缺,但一步一步走向成熟,一步一步走向辉煌。而这正是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史在我身上的体现;我们家逐年走向富裕,也正是祖国日益迈向繁荣富强的写照。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体会 篇9

寒假中一直在读朱永新老师的《我的教育理想》这本书,我被他的文字也被他的精神所感动,这是一个把教育当作伟大的使命,并对教育充满思想的人,我的脑子里充满了三个词“激情、自信、追求”,无论是作者本身,还是文字中所传递给我们的理想教师形象都可以用这三个词来囊括。

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从十个方面展现了他的教育理想观,包括理想德育、理想智育、理想体育、理想美育、理想劳技教育以及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相信无论是教师、校长、学生还是父母看了,都会有所启发。

细细读来,其中让我震撼最大的是朱老师对理想的教师的论述。书中说“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虽然其中免不了带有理想化的色彩,但是没有理想的教育就不可能有追求卓越的精神,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和活力。我也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叩问自已:我是不是一个胸怀理想,充

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我发现,我对上述问题的回答缺乏信心,脑中教学中的一幕幕情景浮现出来,它们都是证据。

朱教授在论及“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的时候,他就说到了我们现在的很多老师充当的是“教育警察”和“刽子手”的角色,无限地放大学生的问题,在我们手上,失去了很多诺贝尔获奖者。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才会去赏识他们,激励他们,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读了他的这些论述,想想自己对学生的态度,尤其是对那些问题学生,那些反复犯错误的学生,我有时真的扮演着朱老师所说的那些可怕角色。是的,孩子们有思想、有想法,作为教师要想让学生听话,首先要走进他们,了解他们,与他们交流,谈心,用一颗真诚的爱心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真正了解学生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这样一段话让我很受启发,希望与大家共勉:爱的力量是伟大的。阳光之爱可以熔化冰雪,春风之爱可以萌发草木,雨露之爱可以滋润禾苗„„而师爱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她与母爱、友爱一样是人类最圣洁、最美好的感情。当教师以一颗赤子之心,以师爱的力量去教育他的学生时——对教师而言,“可以激发出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无穷的精力,教师对学生的爱必然使教师趋向学生,缩短他们和学生之间在空间和心理上的距离。”这样的教师什么样的教育任务不能完成呢?——对学生而言,他沐浴着师爱的阳光雨露,感受着师爱的似水柔情,必然“亲其师,信其道,”什么样的教育不能奏效呢?所以,教师在学生面前应是导师,是慈母,是朋友。谁都会犯错误,孩子不是圣人,他们就是在不断改正学习中成长。批评时若能换个角度,试着用爱的春风去吹拂,无论怎样的荆棘都会被吹出浓浓的绿意来的。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心得 篇10

《我的教育理想》作为一部教育哲学作品,没有理论的苍白感,却在诗的语言、散文的笔调中,展现了丰富、充实的内容,充满了哲理的思辨。读着这样的作品,就好像行进在山上,令人目不暇接,久久回味。

“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师,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这里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像一把把锤子重重地捶打在我的心头,脑中教学中的一幕幕情景浮现出来。

合上书,我闭上眼睛。有这么一段话,在脑中挥之不去:“我们的不少教师,没有爱心,不是担任教书育人的角色,而是担任‘教育警察’的任务;不是肯定成绩,而是发现缺点,当孩子们非常非常优秀的时候,教师不去肯定他们,激励他们,而是将他的问题‘放大化’。因此,我觉得我们很多教师扮演的就是一个‘刽子手’的角色。在我们教师的手上,不知道失去多少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知道失去多少鲁迅、郭沫若,不知道失去多少非常优秀的人才。……”

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 篇11

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投入与无私奉献;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轻的心跳昂奋地工作;教育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持久探索。

激情、诗意、机智、活力、恒心的源头活水是崇高理想。教育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目标,更有理性。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富贵的还是贫贱的,聪慧的还是笨拙的;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力的还是情感的。理想因为有了教育而薪火相传,色彩斑斓。

理想的教育是个人潜能的发挥,让每一个学生扬起希望的风帆,让每一个教师领略教育的趣味,让每一个父母享受成功的喜悦。理想的教育是民族利益的福祉,让每个人接受从生到老的全程教育,让每个人体验到地球村的绝景佳色,让每个人生活在宁静与和平的永恒时空。

教育的理想要坚持面向现代化,引入现代观念和技术,领略网络教育的无限风光;教育的理想要坚持面向世界,融入世界教育的大潮,与世界教育的脉搏一起跳动;教育的理想要坚持面向未来,捕捉地球上每个角落的信息,迎接新世纪的晨曦。理想的教育要有舆论支持,营造一个全社会尊师重教、理解和支持教育的氛围。

在新世紀第一缕阳光投来的时候,我们需要教育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只有对未来有忧患意识的民族,才会奋力拼搏,战胜危机,摆脱和超越困境;我们需要教育的自信心和崇高理想,只有对未来有崇高理想的民族,才会消除恐惧,抛却悲观,乐观地拥抱未来。

创建理想学校, 实现教育理想 篇12

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学校是理想学校?它和优质学校有什么不同?优质学校主要从教学质量和办学条件方面衡量, 更多关注社会、家长、教育部门等方面的外部评价;而理想学校应该同时关注师生的内心感受, 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 它是师生非常喜欢、家长非常满意、社会高度认可的学校。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 一所有品位的学校, 一所有目标的学校。在这所学校里, 有一位富有人格魅力、有远大理想的校长, 有一支创新型、有活力的教师队伍, 有一批善于探索、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 有一套面向所有学生、自主高效的课程体系。

那么, 怎样来创建理想的学校呢?

一、做理想型校长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校长对学校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做理想型校长, 首先要注重学习, 做学习型的校长。要求教师读大量有益的书, 自己先要做到。开会的时候, 不至于絮絮叨叨, 重三叠四, 而是侃侃而谈, 口若悬河, 切中肯棨, 言简意赅。空暇时间能和教师探讨读书之感受, 切磋教育之方法, 讨论教育之现象;要做理想型校长, 其次要有一颗仁爱博大的胸怀。哪位老师犯错了, 不是严加指责, 而是郑重指出, 耐心帮助, 悉心关怀, 给教师一个弥补过错的机会。哪位老师生病了, 校长不应犯官僚主义, 视而不见, 应该送去宽慰的话语, 带去美好的祝福。不是将批评常挂在嘴边, 而是以表扬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不以罚款为准则, 而以奖励为方法, 教师们想干愿干拼命干。让每位教师因工作而美丽, 因工作而快乐;要做理想型校长, 还要精通管理艺术, 不开长会, 不常开会。能带给教师们以阳光, 能带给学生们以快乐, 能带给家长们以信任。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为了教育;最后, 要做理想中的校长, 就要放眼全局, 对学校发展有远景规划, 重视人才的培养, 引领学校不断向前。

二、促理想型教师

一所对学生成长真正负责的学校, 首先, 要承担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责任。只有发展教师, 才能更好地成就学生。本人担任校长期间, 遵循的办学理念之一, 就是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学校首先以岗位培训为契机, 大力提高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水平。通过新课程、新教材等方面的学习培训, 加强教师对新的教育理念、思想的学习、接受, 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改变教学模式;同时, 注重校本教研, 推进专业成长。让教师全员参与、积极投入到教学研究行列, 开展听、评课活动, 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要求教师全体参与评课并提出对公开课的看法, 在讨论中有所收获, 推进专业成长;其次, 学校还必须加大教师外出培训的经费投入, 鼓励教师踊跃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研讨会, 广开见识, 了解当前教育教学动态, 并把好的教学方法与大家共享, 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力争使学校教育走在时代的最前沿;最后, 学校要开展多元化、多层次的教师之间结对子“一帮一”活动, 以老教师带新教师、经验丰富的带刚入行的。通过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集体备课、听评课、写反思一系列活动, 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目的。通过这些方式促使教师成长, 打造一支创新型、有活力的教师队伍。

三、建理想型课堂

课堂是教师的, 更是学生的。理想型课堂, 应该是高效而快乐的, 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 自主探究, 自主学习, 自我实现, 自我愉悦。为此, 我校在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学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大力开展了高效课堂改革, 首先, 创建了“121”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前首先和学生商量, 确立学习目标, 做到目标要明确、具体、恰当、完整;其次, 狠抓学生预习, 由教师提出预习内容, 预习方法和要求, 然后学生自学, 并用双色笔做好预习笔记, 写出收获, 提出问题。课堂上先按学习小组对预习任务进行讨论讲解, 发挥“兵教兵, 兵练兵, 兵强兵”的作用, 共同解决难点。然后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在全班展示, 对知识进行迁移和运用;最后, 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认知、体验、感受进行反思总结, 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检测, 检查反馈教学效果。在整个课堂中, 老师讲解不超过10分钟, 学生自学、合作交流、展示活动不少于20分钟, 当堂检测、总结讲评不少于10分钟。真正把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 把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对学生的尊重, 化成了学生的行动, 满足了学生探究的需要、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承担责任的需要。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落实, 实现了高效、愉悦的课堂价值追求, 带来了课堂“生态”的变化,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益。

四、育理想型学生

素质教育要以人为本, 就是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在, 更要关注学生的未来, 对学生的人生负责。既要关注学生的成绩, 更要塑造学生的品德;既要教会学生知识, 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而我校的另一办学理念, 就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此, 我校大力开展了感恩教育、社会实践、科技创新、体验生活等活动, 旨在通过这些活动, 教会学生懂得感恩, 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活, 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学校的德育教育不应只是干巴枯燥的说教, 而应是通过活动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或做事的准则,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形成良好的个人素质, 变“言语德育”为“活动德育”, 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启迪, 受到教育, 取得收获, 成为人格能力健全的合格人才。

读《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有感 篇13

我们应该是怎样的教师呢?这是我们平时教师经常考虑的问题,通过暑期对《我的教育理想》一书的拜读,我深刻的感到,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以下诸种模式的综合体。

教育是需要理想和信念的事业,“没有理想的教育就不可能具有追求卓越的精神,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和活力”。教育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目标,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理性。

美国学者泽斯纳和乔伊思将历史上各种理论中的教师角色分为五种模型: 一是“出色的雇员”,强调教师在课堂上规范的教学,教师是技术型和经验型的; 二是“初级的教授”,强调优秀的教师必须掌握丰富的学术知识、良好的知识背景和精深的学术背景;

三是“充分发展的个人”,强调教师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注重人格的塑造和培养,认为好的教师是促进个人发展的教师,好的教育是促进个人发展的教育; 四是“革新者”,教师应该是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教师是整个教育、社会改革的源泉所在;

五是“善于思考的专家”,教师应该是一个思想家。

最后,从书中深刻体现了一个好的教师应该胸怀理想,充满诗意,还要善于认识和发现自己。到哪,我们都要自信,甚至是“骄傲”,我们要能够感受到,自信使人自强,适当的“骄傲”使人成功。一个人可以在交往中适当自贬,却不可在内心深处自贬。一个人永远不会超过他追求的目标,同样,一个人也永远不会超过对自己的评价。培养人,就是培养他的自信;摧毁人,就是摧毁他的自信。朱永新教授认为一个人的成功有两个重要前提:一是追求成功,二是相信自己能够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生涯设计就是不断设计发展蓝图,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超越自我的过程是学习、实践和反思的过程,在网上,我几乎每天都抽时间参与话题的讨论,在思维的碰撞和智慧的交锋中使自己的认识得到提升,一个人除了工作和生活,再忙也不能少了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因为这是创造性工作、高效率工作的前提。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篇14

我读了《我的教育理想》一书,细心品味作者的教育理念,对未来的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育的伟大使命是使人们从无知走向成熟。作者书中用精辟的语言勾画了二十一世纪教育理想的灿烂和辉煌,使人们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信心。我心中对教师的形象有了更深的触动。

文章中作者从我心中的理想学校开始,用远大的教育理念深入探寻未来教育理想和理想的教育。教育是一种理想的事业,它是指向未来的。教育借助于理想才能使人类对教育的至高无上的追求变为现实,才能使教育由“此岸世界”跃升至“彼岸世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充分把握处于未来社会中心的教育走向,洞悉未来教育发展的特点,才能使教育得以健康、有序、高效的发展,才能使中国的教育改革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教育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教育。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没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也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为了未来的教育,我们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是,光有满腔的热情和远大的理想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认真思考,什么是教育?教育为了什么?

通读全书,我们认为它有如下几个明显特点:第一,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相结合。第二,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实践性与科学性、整体性与开放性的统一。再次又切入对中国德育改革与创新的关注,提出了中国道德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体制等创新的具有较强实践价值的具体构想。第三,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第四,教育热情与教育沉思相结合。

朱永新教授说“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教育家和教书匠,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他们以不教之本为基本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追求的是一种充满灵性与智慧的教育教学。而教书匠往往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灌输作为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的教育教学手段。接受教育的时间越长,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单一,视角更加狭窄,更加缺乏想象力,更加不自信,这难道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吗?我们该如何人保护儿童的想象力与好奇心呢?

我想,或许我们会从中获得一些启示。我觉得像这样的教育才称得上是让人终身受惠的教育。其实这种教育也在进行灌输,但它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它充满着灵性与智慧,能给每个孩子以深深的心灵震撼,又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给每个孩子树立起远大而切实可行的目标。“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教师,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教师,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教师与一个教了一年却又重复了一辈子的教师,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因此,作为一个教师,我觉得应该具有不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做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千万不要成为一个高高在上的教书匠。此乃感触一。

感触之二:师德是教师之魂,完善的思想道德修是驱使教师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教育作贡献的动力。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生式的教师”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与学生的对立关系,教师的作用不再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使用,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教师既是学生的伙伴,又是教学的组织者,诱导者,促进者;教师是“学生式的教师”,学生是“教师式的学生”,相互影响相互探究,相互学习,共同发展。课堂上,不仅仅学习书本上前人创造的知识,也学习师生共同探究,发展,创新的新知识,使学生的认知解决,实用,贴近。教师要学会合作,要善于向别人学习,要学会支持,教师要善于运用支持的策略,使儿童获得更多的探究机会。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让我们携手,更加努力,更加勤奋,充满了爱,充满了知识,充满了对工作的满腔热忱,无愧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做新时代的好教师。

理想——教育 篇15

名人说:“教育是神圣而崇高的, 是育人的事业, 教育的使命是让人从无知走向睿智, 从幼稚走向成熟,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逐步形成自我教育的人格。”其实, 大可不必如此冗杂。教育的“教”, 是“孝”与“文”的结合, 顾名思义, 教育就是在教给学习者“文”的同时教会他们如何“孝”, 如何生活, 如何健康成长, 仅此而已。可是现实中的教育呢?最近听讲座时看到有关近几年高校自杀学生不完全统计的实例, 我的心不禁为之一震:“他们的爸妈该怎么办?原来那个温馨的家会怎样?白发人送黑发人又是怎样的一种悲怆?生在大学, 都已过了高考的‘梦魇’, 进入了人生的象牙塔, 为什么还会这样?”归根到底, 问题还是在目前教育本身。从小学到大学, 我们经历的教育都只是强调对知识的掌握, 学终的文凭证书高于一切, 从来都没有考虑过学生的想法, 完全忽略了对学生自我意识、家庭意识以及社会意识的培养。百事孝为先, 教育也是如此。教育中的“孝”不仅仅是指孝敬父母、孝敬师长, 关键在于对受教育者自我认可的培养。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出发, 分析教育的目标应该指学生个人创造性的培养, 培养他们成为积极愉快、适应时代变化、心理健康的人。是的, 受教育者只有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 认识到自己对于父母, 对于教师同学以及社会的意义与价值, 发现社会中的真善美, 他们才会尽力去完善自己, 更多地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孝敬父母, 尊老爱幼, 快乐地生活, 健康地成长, 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真正的教育是对人的灵魂的教育, 而非理智知识的堆积。”学生学习、接受教育都是对自我需求的一种满足, 对自我潜能的一种发掘与培养。因此, 我们未来的教育者在教育实践中应该注重对学生个性以及个人意识的培养。

此外, 我们也不可忽视生活之于教育的作用以及教育之于生活的影响, 此便是“文”的含义, 它出于文而胜于文。源源不断地给学生传授知识,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仅仅是教育中最基本的一个方面。“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我们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自我导向学习的能力, 让他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寻找学习的素材, 在生活中实践, 而后回归生活, 享受生活的乐趣。教育即生活, 生活即教育, 这是教育界亘古不变的真理。如果没有教育, 生活就会像丢失了航向的夜行航船一样, 只会陷入一片混沌, 彷徨不知所以;而没有了生活做支撑, 所谓的教育也只能是陈词滥调, 缺少源头活水, 毫无意义。所以,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 我们应该将教育跟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给学生提供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的学习成长环境, 让他们快乐成长。这是新的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新要求。

作为未来的教育者, 首先我们应该爱学生, 尊重学生, 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具备的。教育如若没有感情, 没有爱, 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 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 没有爱, 也就没有教育。爱, 是教育力量的源泉, 也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有了爱, 教师才会顾及到每一个学生心中最敏感的角落, 才会发现潜藏在学生身上闪光的个性, 才会对学生推心置腹、设身处地地考虑, 才会培育出一个个前途不可限量的个体, 进而赢得学生的信任, 更加有力地开展自己的工作。播撒爱的种子, 才能收获更多的信任, “亲其师, 信其道”, 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其次, 教师应该有激情, 有责任心。作为教师, 我们在给学生传递知识和文明的时候, 用的不仅仅是口头传授, 还有肢体语言。如果我们没有激情, 就不能感染学生, 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生动自己的课堂;如果没有激情, 就不会细致入微地去关注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如果没有激情, 就不会有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识。激情是所有这些责任心的源泉。有了激情, 才会有源源不竭的动力, 点燃自己, 照亮那一张张天真无邪的笑脸, 不畏挫折困难, 持之以恒地追逐自己的梦想。

对新时代的教师而言, 最关键的也是最宝贵的当属个性与创新了。“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这里的“身正”指教师要有自己独特健康的个性。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 教师宽容、自信、刚强、自我创新的品质时时刻刻感染着学生, 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以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面对社会。朱永新教授说:“教育家和教书匠, 一个最大的区别, 就是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因此, 要想成为优秀的教师, 我们就应该有自我创新的意识, 创造出自己的品牌和旗帜, 形成自己的风格和体系。进而在教学过程中, 影响学生,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让他们跳出桎梏思想的牢笼。

作为未来的教育者, 只要找到了理想这把万能钥匙所对应的锁孔, 我们日后的追求才会具有更加实际的可操作性。理想始终是天空中的一颗启明星, 有点遥不可及, 但是中国有一句老话:“法乎其上, 得乎其中;法乎其中, 得乎其下。”理想远大了, 目标也自然会高, 这样我们就不会懈怠, 不会困惑。教育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目标, 教育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理性。虽然我深知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 要实现以上所说的这些绝非易事, 但我相信:“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 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哪怕所谓的“成功”只是对自己曾经的努力的认可。

上一篇:个人两学一做问题清单下一篇:应急救护培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