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2024-07-19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精选12篇)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篇1

理想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为:理想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即人生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信念一词的解释为:信念是意志行为的基础,是个体动机目标与其整体长远目标相互的统一,没有信念人们就不会有意志,就不会有积极主动的行为。从字面上看,理想信念一词是由“理想”和“信念”两个词形成的复合性的概念,但是它的内涵绝不是两个词含义的简单叠加。习主席把人的生命元素“钙”引入了政治生活领域,他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精神上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建设者,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将决定中国梦能否实现,所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对于当代大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共中央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有针对性、分层次的理想信念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1.在入学教育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

作为刚入校的学生,绝大多数人满怀期待,他们的心声是“我什么都不知道,但是我什么都想知道”。如果在这个时期将入学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把社会需要与学生个人发展相结合,把新生的好奇、新鲜与责任感、使命感培养相结合,让学生在迈入大学之初就弄清楚自己是谁,家长和老师的期盼是什么,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在他人心目中的定位是什么,有助于学生在大学生活刚刚开始的时候就摆正自己的位置,然后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顺利地完成大学学业。

1.1解除迷茫,适应大学环境。

在高中,大学是指引学生前行的一盏明灯,进了大学,有些人反而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刚刚踏进大学校园的大学新生,像是走进一个目标盲区,有松懈感、失落感,加上高中阶段“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巨大压力得以释放,从而失去奋斗的目标,再也无法保持原有的求知热情。面对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还会出现一些适应上的难题。进入大学后需要做什么,能够做什么,想要做什么,面对这些问题,无法回答。有个学生在毕业的时候把宿舍里的书本全部卖给收废品的后说了这样一句话:“三年中我用一麻袋的钱来上学,毕业后卖书的钱刚好够我买一个麻袋装走大学的行李。”这句话看来有些夸张,却在当前大学中真实存在,值得深思。在入学教育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告诉学生大学不是天堂,更不是“只玩不学”的地方,大学生的学习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补充专业外的知识;既要学研究方法,又要学实验、技术操作;既要学做事,更要学做人;通过大学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成为那样的人。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学生弄清楚这些问题,找到方向,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融入大学生活。

1.2找准定位,确立学习目标。

朱熹说:“百学须先立志。”诸葛亮说:“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两句话告诉我们同一个道理:明确目标才是成功的关键。走进大学后,书本上的知识不再是学习的唯一选择,社团、实践、同学……处处留心皆学问;跨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就表明已经有半个身子踏进社会,原来两点一线的生活变得丰富起来;每天充斥在耳边的不再是熟悉的乡音,取而代之的是夹杂着各种口音的普通话;高中时,品学兼优常常是老师眼里的好孩子,在大学成绩平平但会跳会唱一样出类拔萃。当代大学生,如果对自己的未来人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那就无从谈及家庭、社会使命。所以,在入学初期,通过理想教育帮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找到兴趣所在,当原先的优势条件在新的环境中不再那么突出的时候,自己该如何合理定位;通过大学的学习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每个人根据自身的实际确定大学的目标,明确努力的方向;通过信念教育让学生明白理想与信念两者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信念是理想之基,理想是信念之魂。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支配人的行动最持久的精神动力。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是保证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没有坦途,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有来自于外界的原因,也有来自于自身的原因,只有坚定信念,在任何时候都不轻言放弃,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1.3明确使命,立志成人成才。

大学生是拥有现代科学知识的人才群体,肩上担负的不仅仅是一个家庭和亲人的希望和嘱托,还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使命。虽然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西方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给处在理想信念形成时期的大学生带来巨大的考验。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客观要求,是引导大学生抵制错误思潮、坚定理想信念的现实需要。在入学教育中,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大学生弄清楚为什么学、学什么的问题;弄清楚未来走什么路、做什么人的问题。大学生只有明确自身的责任,才能带着目标、带着使命去学习、去实践。把自身的成长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结合,用理想信念的汗水浇灌成长、成才之花。

2.入学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有机结合的途径

中共中央16号文件指出:当前,有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所以,在大学生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面对“95后”大学生,应针对他们的特点,理想信念教育要结合鲜活的实例,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每一个大学生亲身的参与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高校要抓住新生入学这一关键时期,适时、适当地导入理想信念教育,采取多种方式和方法,注重教育结果的时效性,增强教育过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大学生自觉地把坚定理想信念贯穿到整个大学生活中。

2.1制作一张“理想卡片”。

对于刚入学的新生,如单纯采用枯燥说教的方式,描绘未来美好场景,那么,理想信念教育必然显得很抽象、很苍白。老师的苦口婆心在他们眼里是高谈阔论,起不到效果。95后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一些人在家长的倍加呵护中长大,体现出优越感强、自我为中心、人际交往能力缺乏的特点,面对困难和挫折的韧劲不够,但同时,他们对外部环境却有较高的要求。在近两年的招生中家长和学生过多地关注学校的住宿条件就是例证,甚至还出现学生报到后发现宿舍条件不好直接办理退学手续的极端案例,原本比较直接的“理想目标”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显然已经难以发挥作用。在新生的入学教育中,可以组织一堂“谈理想信念”的主题班会,随机抽取一些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班主任或者辅导员作为组织者只给予肯定,不发表好与不好、对与不对的看法。事先在同专业的学长中挑选一名成绩、能力都较突出的同学现身说法,让学生对未来的大学生活充满期待。然后给每位学生发事先准备好的纸张(最好是各种颜色的彩纸或者便利贴),要求每位学生都写下自己的理想或者大学目标,并附上保证达成目标的宣言。制作完成后,放进班级理想箱封存,由班主任或者辅导员保管,也可以统一贴在班级操行记录台账每人相对应的那一页。制作“未来的名片”和此活动达到的效果是一样的,就笔者三年的实施看,效果很明显。在个别学生偏离“轨道”的时候,从这个理想卡片入手开始谈话,比单纯的说教更高效。

2.2坚持一堂“主题班会”。

制作理想卡片(我未来的名片)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开端,主题班会要坚持开展,应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理想信念教育主题班会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结合学校学生活动主题和内容;二是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三是结合一些特殊节日;四是结合学生特定的时期。例如,新生入学军训时,学校经常会组织学校层面的国防知识竞赛,由班级先组织一次选拔,这就是一次生动的理想信念教育。再例如,根据苏教学字〔2011〕13号《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高校大学生中开展“身边榜样,前行力量”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的精神,各高校每年都会开展此项活动,此活动的意义就在于以身边榜样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找准“身边榜样”所体现出来的“热爱祖国、志存高远、勤奋好学、爱岗敬业”等优秀品质,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使大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注重大学生身边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使选树典型的过程转变为大学生自觉学习、主动宣传、努力争做典型的“助梦、圆梦”过程,各个班级组织推荐榜样的过程是一次可亲、可敬、可学的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在大一注重与适应教育相结合,大二注重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大三、大四注重与岗位教育、就业教育相结合。主题班会时间除了一些特殊的节日外,可以放在每学期的开学或者期末。主题班会,总结和展望必不可少,还可以适时地拿出理想卡片(我未来的名片)进行对照,发挥,促进、监督的作用,让无形的关注激发学生身上的无限潜力,朝着理想坚实地迈进。

2.3建立一个“微平台”。

“无网不在”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的真实写照,知识都在网络上、思想都在微博上、朋友都在微信(QQ)上、购物都在淘宝上。同时,网络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既为多渠道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便利,又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给当代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提升,“百度一下,你就知道”这是学生的口头禅,这使得学生习惯被动接受,缺乏积极主动的思考。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的选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这种多样性的选择下学生很容易迷失方向,随波逐流。对于各个高校而言,要按照中共中央16号文件中指出的: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为一体的主题网站与网页,与学生加强线上的沟通与互动,及时解决大学生中的实际问题,努力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网络模式。在新生入学前,各个学校的BBS、新生群、贴吧等为新生答疑解惑,给新生尽快地了解和适应新环境提供了便捷。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要把网络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重要的一环。各个班级建立起班级的微信公众号,设置理想信念专题,由班级的团支部负责,经常性地开展一些活动,如“晒晒我的理想”、“理想信念大家谈”等,开展活动时要强调全员参与,可以尝试在班级分小组,或者以宿舍为单位,对于表现突出的给予精神奖励,每个月或者每个学期评比“理想信念之星”,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班主任、辅导员老师要充分利用自媒体时代的优势资源,精准关注、精准引导,化解大学生成长中的困惑,满足大学生在坚定理想信念过程中的现实需求,大道理讲透,小道理讲深,从细小处入手,到宏观上落实,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让学生认识到坚定的理想信念对于自身从“校园人”向“社会人”角色成功转变的重要意义。同时要抓住学生重视个性培养和自我设计,看重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理,通过这个平台打破老师对理想信念知识的垄断与权威,在平等的基础上敞开接纳、倾听与诉说,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

3.结语

苏格拉底曾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著名探险家约翰·戈达德说:“凡是我能做的,我都想尝试。”他凭借坚定的理想信念,用了44年的时间实现自己在15岁那年写下的127个愿望中的106个。大学,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这个阶段对大多数人而言,是最后一次系统的学习知识,在这个阶段如果没有了理想信念,就会觉得好多事都做不了,那这辈子可能什么也做不成。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一个人对自身发展的期望,拥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塑造自身。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各高校要充分重视新生入学这一时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的理想信念教育让学生确立起自己的理想信念,然后将这个理想信念升华,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到一起。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要建立长效机制,注重连续性和长期性相统一,把入学教育作为起点,贯穿整个大学阶段。当他们踏上社会时,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思想的不断成熟,最终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成就自己的人生。

摘要:在生活的海洋里,理想如同导航的灯塔,指引着人们朝着奋斗的目标前行;信念如同航船上的帆,为前进提供强大的、不竭的动力。在新生入学之初,要着眼于可行的、有效的教育方式帮助大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坚定信念。当代大学生只有树立远大而又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认清自己的前途,认准前进的方向,把握大学时光,在正确的道路上健康成长、成才。

关键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理想信念教育

参考文献

[1]胡晓敏.新媒体视野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研究[J].高教与经济,2011(3).

[2]庄美燕.“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科教导刊,2013(1).

[3]刘祥松,陈兰.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J].职业时空,2007(1).

[4]程耿.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探索[J].高等函授学报,2009(1).

[5]胡添勇,粟晓瑜,李岱.浅析大学生入学教育与职业教育、理想教育的有机契合[J].高教论坛,2013(1).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篇2

再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源于自己对工作的倦怠,感觉自己每天在做着重复的事情,似乎进入了工作的倦怠期,热情淡去,烦恼倍增。感觉像是撑船,沿着同一条水道,从这个渡口到那个渡口,只是所载的人不同而已。而《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写给“教育者”的书,它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他道出了教育成功的前提,也点明了许多人失败的根源。如一剂良药,为我的教育导航,给予我工作的动力。

该书的作者为肖川博士,作为教育学领域的青年学者,肖川博士在他的研究领域内建树颇多,他的文章朴实、优美、新锐、独到。这本书收入了他近十年所写的教育随笔50余篇。

“与经典为友”、“教育的意蕴”、“教育给了我们什么”、“审视教育目标”、“教育的灵魂”、“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完美的教学”、“教育的期待”、“有所执著”……那一个个直抵人心的话题,说出了我们的心理话。书中许多经典的表述,让人感到思想力量的强大。

此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对教育世界中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学理上的解释,并发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底蕴,从而得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效果,使读者在学习和掌握教育理论的同时,领略到文章的理趣、情趣、与文趣,既有助于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又有助于教师们确立对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帮助教师生成教育的智慧和提升对生活的热爱。读书的过程是与读者对话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无时无刻感受到肖川博士那质朴与豪放、灵性与率真、睿智与宽厚集与一身的学者风范,还有他那颗对教育事业无限无限热爱的赤子之心。在这里,我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诗意教育,也渴望着自己去发现、去体味教育中那如诗如画的意境。

我相信,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依据书中的教育理念,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会发现,其实现实中的很多问题会随着阅读、交流与沟通迎刃而解,进而树立起自己的教育理想与信念。虽然梦和理想,理想和现实之间还有距离。但读了这些文字,你会憧憬着幸福的教育生活,心灵沐浴在思想圣洁的光辉中,自由地舞蹈。

“三生教育”心得体会

“三生教育”的概念是学校德育范畴的概念,其包括“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态教育”。“生命教育”,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珍爱生命,关心自己和家人”;“生活教育”,提倡“珍视生活,关心他人和集体”;“生态教育”,强调“珍惜生态,关心社会和自然”。以“三生教育”为学校德育的抓手,以“三生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将学校的德育工作涵盖在“三生教育”之中,将学生的教育,师德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统筹在“三生教育”概念中,有针对性、有效地开展德育活动,打造出学校的德育品牌。

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确立正确的生活观,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幸福生活的教育。通过生活教育,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让学生理解生活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等组成的复合体;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活追求;教育学生学会正确的生活比较和生活选择,理解生活的真谛,能够处理好收入与消费、学习与休闲、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理想信念教育与人人皆可成才 篇3

只有理想信念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少年,“人人皆可成才”才有可能实现。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年轻的辅导员和少先队员接受的信息量远远超出了我们这一代老辅导员的想象。在做青少年工作时,常有词不达意、力不从心之感。思想政治工作者给人的印象是:说起话来坐而论道、语重心长、滔滔不绝、忧国忧民、慷慨陈词,总给人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之空洞感。假话、大话、空话、套话、官话连篇,时尚八股盛行,遇到问题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学文件强调思想灌输,其效果是雨过地皮湿,仅解决表层问题,工作流于形式。究其原因是: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低,手段陈旧、滞后,跟不上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要求。

许多人问我,怎样与青少年对话与沟通?其实我也面临着相同的困惑,总感到不能用青少年的语言与其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在外边说的话,不能拿到家里与孩子和家人交流,非常苦恼!这是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每当人们问及我怎样做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时,我就回答说,这个问题你回家问问孩子就找到答案了。我们通常讲的大道理,在青少年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书本和宣传文件有脱离实际的内容,且撰文语句较长,段落繁多,大小标题繁杂,内容交叉重复,令人记不住。本来用很简洁的标题或者三五个字就能点出来,偏要写成长长的句子,或拼出四六句对仗凑字数。甚至是写成一个小自然段做标题,使读者一看就烦,倒胃口。说的与做的有差距。这是青少年不愿意听空洞的说教的诸多原因之一。如果像对待儿女家人一样的与青少年拉家常,说真话,就能让青少年和你说说心里话。

传统思想教育方法亟待更新

在小学生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时,领誓人高呼: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新队员高呼:时刻准备着!其实,此时的少年儿童并不理解共产主义是什么。

初一的中学生虽然名义上还是少先队员,但已不像小学生那样全班整齐地佩戴红领巾了,少先队活动也相对少了,很少听到高呼“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这样的口号。继后的施教,是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到了高中则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上大学时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到了大学则是检查宿舍卫生,使大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学会关心自己并与别人相处。从小到大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倒错式的。

正确的理想信念教育顺序,应按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理解能力因人而异。

小学进行合群教育,即热爱集体的教育,如检查卫生等群体活动,使大家通过打扫卫生,增强班级集体荣誉感。

中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高中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大学进行共产主义启蒙教育。只有这样我们的理想信念教育才能符合实际、符合逻辑,才能被青少年在不同的年龄段逐一理解和接受。

理想信念教育与不同年龄之比较表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学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工作方法。

近年来,贴近群众,走群众路线提的少了。我们要发扬党的走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与青少年成为知心朋友。转变倒错式的理想信念教育体系,让思想政治工作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初期启蒙的理想信念教育看得见、摸得着。还要发挥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身教重于言教,团结带领广大青少年共同开拓理想信念教育的正向延展。

将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置于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之中,这是我多年积累并付诸实践的工作体会。我创编的《唱跳笑教学法》在北京亚运会、北京奥运会上被广为采用。让人们唱起来、跳起来、笑起来,让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逐渐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针对思想政治工作手段以说教式为主体、方法陈旧、手段滞后的现象,我首先想到的是,让施教对象“活”起来,先从学会唱、跳、笑做起。

唱:唱歌使人精神爽朗,歌从心出,调节生活,给人以信心和自尊。爱唱歌的人都很自信,在歌声中倾诉衷肠,并给人带来幸福和欢乐。其显著的启迪是:凡爱唱歌的大都是快乐的人。

跳:跳舞使人身体矫健、性格豁达,凡能在众人面前手舞足蹈的人,大都是很帅气、很有驾驭能力的人。体育运动大体属于手舞足蹈之范畴。磨炼人们的意志品质和更快、更高、更强的向上精神。

笑:微笑使人心情愉悦,轻松自然,便于融入。微笑是打开心扉的一把钥匙,要想与人沟通,先会与人微笑。微笑可以化解许多矛盾,让人平和相处。

思想政治工作要简洁、高效,把有意义的事情办得有意思、有情趣

我认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将学习领会的最新理论、时事政治、各类文件、讲话、规划、纲要、政策、条例融会贯通,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处理。上边千条线,下边一针穿,用最简洁、最朴实的语言讲给大家听。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工作,择出要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宣讲和讨论。讨论时,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想不清楚时,就以后再说,发言不搞人人过关。

思想政治工作者不说大话、空话、套话、官话、假话,与人交谈时要讲实情、说真话,用群众的语言做群众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者写文章要简洁、清晰。标题越短越好,五至八个字最好,不要把大标题变成短文,把小标题变成自然段。一张纸能写清楚的事情,不要写成两张纸。节约时间、节约文字、节约纸张,反对浪费,提倡无纸化办公。能当面谈的事情,不用电话叙述。能不写的文字就不写,能不出的文件就不出。时下在这方面的耗时耗材是惊人的。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勤俭节约,不讲排场。开会、外出、采购、组织活动都要进行成本核算,要在可控成本范围内开展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成为改革开放的践行者,勇于接受新事物,研究新问题,做改革体制、对外开放的领航人。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加强学习,不断的补充学识,参加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使自己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为共产主义事业不断地求索。

要想实现人人皆可成才先要做到人人皆尽其才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全党同志和全社会都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敢为事业用人才,让各类人才都拥有广阔的创业平台、发展空间,使每个人都成为对祖国、对人民、对民族的有用之才,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青年英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这表明了理想信念教育与人人皆可成才的关系。

nlc202309030411

培养人才、向党输送新鲜血液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保持无产阶级政治本色的关键,是保证党和国家千秋万代、后继有人的战略资源,党的政治主张应在年轻的党员干部中扎根和付诸实践。

将理想信念编成歌曲 延展思想政治工作方式

我从1987年至今,为宣传不同时期党的主张,为青少年和广大市民写了几十首歌曲、乐曲,用以强化宣传和鼓舞士气,为实现理想而快乐地工作和幸福地生活。在歌曲创作中,我体会到了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艰辛与收获。选两首近作,讲述我是怎样将思想政治工作融于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当中并潜移默化地开展宣传工作的。

我是这样让人们微笑面对的。

高唱《微笑北京》宣传北京奥运精神,讴歌奥运志愿者

2005年春,我从团中央系统调回北京团市委参与筹备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创作了北京奥运会志愿者主题歌《微笑北京》。这首歌在奥运志愿者和北京各大公园中传唱。歌曲被北京丰台五小等学校编成手语,当课间操音乐传唱开来。

此歌搭载嫦娥一号卫星绕月飞行,对宣传北京奥运会起到了积极的影响,提升了奥运志愿者的国际形象。

歌词的核心句是:

来吧,朋友,

朋友们来吧,

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

高唱《青藏铁路长又长》讴歌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民族大团结

2006年7月青藏铁路通车,正值我赴西藏为少先队辅导员授课,见证了青藏高原飞奔列车这一激动人心的壮观场面。那百公里时速的列车,在高山流云中疾驰而过,让我浮想联翩,夜不能寐。我连唱带写,折腾了大半夜,终于在早上六点完成了词曲创作,并立刻将歌片复印,教西藏辅导员们演唱。这首藏族歌曲一直是我教全国辅导员“唱跳笑”教学法的主打歌曲。我从台上讲到台下,从室内讲到室外,从高山讲到草原,由辅导员排成的一列列小火车纵横驰骋地开起来,创造性思维一缕缕的在脑海中升腾,顿时,课堂的气氛瞬间沸腾起来……

歌词唱道:

一列火车长又长啊,

北京发车到西藏啊,

一列火车长又长啊,

带来幸福和吉祥啊。

回顾多年来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做辅导员和歌曲创作的过程,将琐碎的记忆用歌曲创作串烧在一起,就变成了一幅很有时代色彩的小型音乐画卷。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将我们要追求的崇高理想,通过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有理想才能有才干,这是我毕生的求索,亦是人人皆可成才的有益尝试。

高校体育素质与理想信念教育思考 篇4

1、体育教育与大学生理想教育的关系

人们有了正确的理想和目标才能有对前途的追求, 就会产生动力, 促使人们去刻苦学习勤奋锻炼、积极实践。体育在高校教育培养育人的系统工程中, 发挥它自有的实践优势, 对大学生进行之有效的理想教育。

首先, 体育教育中大学生能够自我发现和形成他们个人理想。当前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锻炼和各种活动实践过程中, 需求不断的攻克本身生理、心理、精神方面的困难与压力, 经过坚持不断的锻炼、模仿、体验和通过科学有效的练习手段和方法, 一步一步地提高本身锻炼效果和运动成果也正是在这种具体的行动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对本身体质状况体能心理承受力, 实践活动力以及潜在的爆发力等方面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 加强了大学生面对客观社会现实, 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能力, 并指导他们脚踏实地面对人生的转折时期, 开拓进取不断地实现确定的人生目标, 不断地树立阶段性的理想目标, 在面对社会现实进行体育运动和锻炼时大学生科学地认识到客观世界的规律。 大学生在确立人生阶段目标时, 既不能眼光短浅, 也不能极端地脱离实际, 这样则能够减少大学生人生的坎坷和挫折的同时还能够加强大学生的生活信心和勇气。

其次, 体育运动实践中大学生能够自我挑战和树立大学生终身理想。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 多培养一些体育意识, 以学生受欢迎的专项体育课来取代基础体育课。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 专项体育课被正式确定为高等学校体育课的一种类型。 但究竟是从大学一年级开始上还是二年级以上为好。本人认为大学生一年级就应该上专项体育课, 在目前情况下, 高等学校体育课难以争取较多课时,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教学指导大纲》也只规定一年级为必修课, 二、三年级为选修课。若两年体育必修课均上专项课, 学生最多也只能选择两个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 如果一年级上基础体育课, 二年级上专项体育课, 那么学生就只有一个选择, 没有再挑选的余地。根据学生原始成绩与考核成绩相比值, 并把他们纳入体育成绩评定是刻不容缓的。根据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新方向, 对学校的体育教学提出了健康教育, 体育目标向多元化、科学化、课内外化、整体结构化发展的原则, 为了使学校体育教学能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发展,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当前大学生都富有理想和抱负, 他们年轻气盛, 勇敢进取、敢于创新、在丰富多彩的体育实践中, 经过自助锻炼和克服困难, 不断地突破自己身体心理状况和以往取得的运动成果, 不断地探索挖掘自身潜能, 不断创造新的运动成果, 他们把自己身心调整到一种更为理想的状态。

2、培养大学生正确体育意识的重要性

首先, 目前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或者理想信念教育, 很大程度上滞留在单纯的理论说教和灌输层面, 主要表现在片面强调理论学习而忽视了理论的实践过程, 学生由于缺少充分的实践过程, 即使已经形成的理想信念, 也肯定缺少现实意义上的稳定基础, 而高校体育教育通过多渠道组织和开展生动、科学、多姿多彩的体育活动项目, 来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 将体育学科的理论教育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客观的体育运动的实践活动中去, 学生在亲自体验实践过程中主动学习和体会, 自主选择、自主扬弃, 从而使理论教育更能够潜移默化, 根深蒂固。

其次, 要加强大学生体育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当前体育教学形式主要利用场地、器材、设施、师资、媒体等现成的客观条件, 面向大学生开展有益于身心发展的体育活动, 来引导学生在运动和身体锻炼过程中改良学习态度, 培养学习态度, 体验到运动的内涵, 深切感悟到世界的物质性和客观性, 在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对本身进行科学的训练和优良习惯的养成, 本身的锻炼形式、过程、成果等都需要在客观条件下科学的支配。

第三, 在群体运动项目中强化大学生的集体凝聚力。群体体育运动项目, 大球类如排球赛, 足球赛, 篮球赛, 集体舞, 接力赛等, 需要众人参与讲究整体效果, 大学生在积极参加, 亲自体验的过程中既要发扬本身优势, 克服困难奋力拼搏, 发挥他们的最大潜能和最佳水平。又要充分意识到自己和其他队员以及集体三者之间, 客观存在着的关系。

3、对大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的意义

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改革开放的顺利发展, 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务必正确把握这一政治方向, 确立坚定社会主义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 高校体育教育可以通过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历史事实以及本身特有的实践功能, 理直气壮地对当前大学生队伍进行正确的理想信念教育。

首先, 体育教育以丰富多彩的实践中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和信念。 体育通过科学有序地面向大学生展开丰富多彩而且有意义的体育实践活动, 来激发大学生运动兴趣, 引导大学生主动地接受锻炼, 养成顽强的意志品质和敢于面对困难的斗志, 勇敢挑战自我, 敢于超越自我的奋斗精神, 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加强社交意识和社交能力, 懂得体会胜利的喜悦和珍爱自己与他人的运动成果, 养成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加深对自身的感知和客观评价, 坚定对人生和社会的信心, 在运动旋律中确切地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和充实, 正确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和含义, 从而使他们更加爱护生命。

其次, 体育教育能以生动的史实教育大学生。经过对大学生进行体育发展史的教育时, 向他们充分展现中国体育在封建的旧中国到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艰难曲折的发展史, 在旧中国体育教育和新中国体育教育的比较之下, 使大学生充分意识到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 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从而自觉地服从和拥护党的领导, 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爱国热情, 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和为之奋斗终生的决心。

第三, 体育教育能以高尚的精神鼓舞大学生。体育教育能充分利用教学师资和宣传媒体, 向大学生传播和展示中国运动员在世界体坛团结合作, 奋力拼搏, 勇创佳绩的感人事迹, 让他们看到奥林匹克会场升起的五星红旗的英姿, 听到会场上空响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大学生灵魂深处引起震撼和鼓舞, 他们深刻体会到中国国力的强大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从而从心灵深处感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激发他们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 坚定他们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并最终坚定他们的正确的理想信念。

第四,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对策。明确中心、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但教学实践表明, 教研室建设、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抓住这三个方面也就抓住了中心。因为教研室集教学、科研、管理于一体, 工作状况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 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如何将教师的精力引导到教学上来, 将学生学习积极胜激发起来, 是教学管理的难点。体育课部 (教研室) 要加强对教师事业心、责任感的教育和培养, 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的榜样作用。 同时要实行教师教学工作承诺制及其管理办法, 即以什么样的教学风貌投入教学以及达到什么样的实际效果, 应让教师做出承诺。

综上所述, 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系统中的一个的重要环节, 对当前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具有现实实践意义。体育教育作为新形势下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 将有利地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发展过程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目标的实现。

摘要: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紧迫, 体育教育成为实现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在完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时, 在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途径上, 体育教育也将有力地服务于这一主题。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教育,理想教育

参考文献

[1]董红印.试论大学生体育教学与理想教育的关系[J].魅力中国, 2014, (21) .

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 篇5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与经典为友》这一篇。“教育的道理,其实都是些大道理、朴素的道理,都是些家常话”。道不远人,大道至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成才先成人,性格决定命运,好习惯成就好人生。这都是教育中简单朴实的追求。但是现在我们为了花样翻新,搞革新,搞模式,搞突破,搞新理念,古老的智慧不是疾风暴雨般的浇注就能心领神会的,也不是简单的诵记就可以得其真传的,他需要反复的咀嚼、不断的玩味、再三地琢磨,需要“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的功夫。有的人研究出某个“模式”,还动用手中权利,让大家跟着观摩、学习,回去后实践个性。一段时间后不了了之。比如,前段时间安徽某学校自创“餐桌式座位”,学生上课面对面。教室里学生面对面坐,学生时不时互相讨论、老师拿着课本“全班绕”。学校对外称这是“生态课堂”,类似于美式的自由教学,这是课程改革的实验。但是一线的教师却称这样做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低年级的学生本来自控力就差,天性本来就好动,这样‘餐桌式座位’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课堂效率大打折扣。小学生对这种座位方式并不适用。

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记得我刚上班的时候是在一所中学。有一个学期学校领导领着部分中层领导去某地参观,回来后也发动大家都重新编排座位。以小组为单位,学生面对面就坐。当时我教了两个班。除了我任班主任那个班没有那样调整座位外,全年级17个班都改成了“餐桌式座位”。但是,那种方法只用了一个月,大家就全部回到了原来的排座位方式。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篇6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2012 年 11 月 29 日,习近平同志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2013 年 3 月 17 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进一步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2]中国梦高度升华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既是中华民族的“复兴梦”,也是全国人民的“幸福梦”。“中国梦”的提出,赋予了大学生人生目标和精神支撑,在大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亮起了一盏指路明灯。

一、“中国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之间的内在契合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3]可以看出,“中国梦”实现的本质要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一致。

理想是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信念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和左右人们活动的精神动力,使人们在追求理想信念过程中产生无穷动力和坚韧意志。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最根本问题在于没有找到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契合点,没有将社会理想与个人价值很好统一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阐述,体现出社会理想对个人理想和个人价值的重视和肯定,揭示了“中国梦”与大學生个人理想信念之间存在着内在契合性,使大学生能在理想信念问题上做到知行合一。

首先,“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的梦,体现了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蕴含着个人与祖国和民族之间深刻的关系。国家好、民族好、个人才会好。“中国梦”为每个大学生实现个人理想提供了广阔空间。祖国强大,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才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空间,才能使大学生个人理想最终得以实现。“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也将是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

其次,大学生是“中国梦”的实践主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直接影响着党和国家的事业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成败。因此,必须通过价值观的引导,把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引导到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来。以中国精神为引领,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实践,

使大学生成为“中国梦”的践行者。“中国梦”所体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与每一个大学生所应具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内在一致的,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实现个人价值,把个人理想的实现与“中国梦”结合起来,以个人理想的实现来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二、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理想信念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构建他们的精神支柱,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使他们肩负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对于回应各种严峻的挑战,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深远意义。[4]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社会新变化给当代的大学生带了诸多方面的挑战和冲击,改变了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转变了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理想、生活追求和职业选择。因此,理想信念教育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大课题。

从当前的情况看,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总体上是积极、健康的。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认识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的,愿意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崇高性,也是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主流。他们在对个人理想的追求过程中形成了求真务实的理念,注重实干、积极进取、追求实效,往往通过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来实现自身理想的追求和向往。但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各种错误文化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不断的冲击和影响,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各种信息大量涌入校园,一些反动的,错误的和愚昧的东西搀杂其间,当代大学生要保持思想上的纯洁和政治上的坚定面临着许多新的考验。少数大学生的思想中,已经滋生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的稗草,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理想危机。某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消极现象。

对于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个人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社会转型对价值观念产生巨大的冲击。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当代大学生面临的竞争、学习、经济、就业以及情感等方面的压力逐渐加大,这使得他们在有些时候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把握自己,对人生目标模糊,缺少生活动力。由于没有正确的理想信念,他们不敢面对生活、情感、学习、就业等方面的困难和压力,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缺乏正确的认识、足够的勇气、必胜的信心、顽强的毅力,以及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产生了灰心丧气、消沉动摇、生活态度消极的现象。第二,“良莠不齐”信息环境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出生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他们的成长与互联网息息相关。网络对于高校青年的认知、思维、情感、态度、意志、动机、价值观等的塑造作用是十分明显的,网络不仅改变了他们的观念、思想和表达方式,同时也给他们搭建了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快捷的平台。一方面给他们传递了大量有益的信息,另一方面也对他们造成了负面信息的密集轰炸,放大着社会的丑恶,诱导着他们对社会、人性的错误认识。第三,学校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不强。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但是理想信念教育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不紧,理想信念教育目标与现实脱离,注重课堂灌输,忽视社会实践。

三、以“中国梦”为着力点引领、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努力奋斗,更需要广大青年大学生勇于担当。因此我们要以“中国梦”为契机,引领、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确立并巩固青年一代崇高的理想信念。

首先,在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促进大学生个人理想信念与“中国梦”相统一。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在思想理念、目标方向、发展精神、价值取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注重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工作;另一方面,我们要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的内在需求,使大学生自觉地接受理想信念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引导教育学生,在面对多种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的时候做出正确判断,自觉地按照正确的要求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教育他们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性追求,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与他们的成长成才结合起来,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不断的实现自身的价值。

其次,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在改革开放中走向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锻炼环节,也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在新形势下,大学生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业务水平,更必须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有组织或自发地运用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开展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密切相关的各种应用性、综合性、导向性的实践活动:通过参加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通过开展“三下乡”、“进社区”等社会实践,让学生体验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更好地理解、看待问题,认识社会的能力;通过技能竞赛、科技创新和科研立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举办艺术节、知识讲座、读书活动、征文比赛、演讲等形式,辅之以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勤工助学等各种社会实践,使他们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化对自身潜能的认识,在自我教育中成长为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才,在多样化的道德理念和价值观的认识分析中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从而提升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

再次,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理想信念教育的外部环境和氛围。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又具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精神、传统、作风的综合体现,内在的教育导向、潜移默化的功能,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传递文化知识、陶冶高尚情操、活跃课余生活、疏导消极情绪等方面,是其他形式的教育难以替代的。当前,互联网等外部环境存在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相适应的诸多问题,致使理想信念教育出现产出小于投入的尴尬局面,这是非常不利于高校青年的成长的。大学不仅仅是研究和传授科学的殿堂,更是一个教育新人成长的世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文化、优秀民族文化为主体,提倡高品位、高格调的文化内容和形式,提升校園文化的层次,坚决抵制消极、庸俗、低下、颓废、腐朽的文化侵入校园;要根据学生成长的规律,体现不同层次和特点,广泛开展大家喜闻乐见、生动活泼、健康高雅的文化活动;要将“中国梦”的时代内涵展现在校园网、校园海报、宣传橱窗、宣传横幅中,利用丰富详实的图片资料和优美的文字表述,通过健康的信息传递,提升校园文化品质[6]。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文明健康的情操和审美意识,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有利条件、奠定扎实基础。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大学生走向社会、服务人民的行动指南和精神支撑。我们必须引导大学生深入理解“中国梦,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投身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将自己的青春与祖国的繁荣紧密相连。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1

[2]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3-18

[3][4]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人民日报,2004-10-15

[5]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11-18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篇7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所谓理想信念, 是指人们对一种生活、一种理想、一种理论或一项事业坚信无疑, 执著追求, 并为之努力奋斗、百折不挠的思想和精神, 它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 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当前,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是全党及全国各族人们共同向往的美好蓝图, 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 将中国梦思想融入大学理想信念教育意义重大。

一、中国梦的实现与理想信念教育具有内在契合性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宗旨是一致的, 本质内涵是一脉相承的。

首先,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本质要求是一致的。中国梦提法亲切, 易于理解传播, 它的提出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和创新, 是理想信念教育话语体系的重要发展, 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双重需求。意识形态工作一定意义上是争取人的工作。个人梦想可能千差万别, 但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 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同德、群策群力, 怀揣梦想、追逐梦想, 形成推动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继续奋斗, 青年之梦将托起中国之梦。

其次, 中国梦的实现主体是大学生。中国梦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主题, 中国梦的实现在于青年。2013年“五四”青年节期间, 习近平在与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谈到中国梦时指出:“中国梦是我们的, 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以人为本是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的基本原则。中国梦不能脱离个人梦想, 而要体现对人的主体需要的契合与满足。这里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 其基本内涵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成长成才规律, 引导和服务学生把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民族梦想紧密结合, 实现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以学生为本, 必须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 将宏大的中国梦化为若干层面的梦想, 并进一步细化成贴近个体实际的梦想。

最后, 中国梦与大学生的个人梦想主体需要相吻合。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 民族复兴, 人民幸福, 社会和谐, 具体而言就是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 全社会的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 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 而从其价值维度讲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对大学生群体而言, 中国梦是“成才梦”、“创业梦”、“报国梦”, 具体到每一个人, 可能各不相同, 可能是文学艺术的造诣, 可能是创造能力的提升, 可能是内心善念的满足, 也可能是报国豪情的迸发。但中国梦一定会激励青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实现青年成长成才的愿望。

二、中国梦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把他们培养成有坚定理想信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直是高校乃至全社会的责任。当前在社会主义经济大潮的冲击和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念的侵蚀下, 部分大学生出现理想模糊等现象。将中国梦思想融入当前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体系,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 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

1. 主流健康向上, 积极要求进取。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大多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较高, 积极主动地拥护和支持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他们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统一起来, 明白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只有每个人为美好梦想而奋斗, 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他们关心国家大事, 对社会上所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非常关注, 理性看待国家改革发展面临的各种困难, 对政治理论问题的认识基本端正。他们认真学习, 积极进取, 在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 摆正自己的位置,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也希望通过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贡献力量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和人生价值。

2. 部分消极懈怠, 理想信念淡化。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 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大量涌入, 渗透和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灵, 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出现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偏离、享乐主义滋长等问题。同时由于大学生自身地方文化的差异、家庭生活环境的熏陶及个人其他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呈现出独立性, 自主性, 差异性, 最终造成理想信念的多元化和多样性。

(二) 中国梦思想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梦, 是千百年来人民共同向往的美好蓝图, 有丰富的思想内涵、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广大人民群众, 特别是对青年大学生群体具有显著的引导、凝聚和激励作用。

1. 使大学生明确奋斗目标。

人生是一个不断奋斗的过程, 明确而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大学生的人生历程有强有力的导向作用。大学生只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人生事业才会有正确的前进方向, 才能创造人生事业的辉煌。而梦想是激励人们前行的精神动力, 当一种梦想能够将整个民族的期盼与追求都凝聚起来的时候, 这种梦想就有了共同愿景的深刻内涵, 就有了动员全民族为之坚毅持守、慷慨趋赴的强大感召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人民的理想和追求, 是一个鼓舞人心的目标和前景。中国梦蕴含小康的憧憬复兴的理念, 崇高和伟大, “两个一百年”的目标近在眼前, 清晰而具体。将实现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相融合入之后, 将使他们的人生奋斗目标更明确, 不断地激发动力, 展示才华, 贡献力量。

2. 使大学生坚定前进方向。

青年时期是理想信念形成的重要时期, 也是立志的关键阶段。古人云:有志者, 事竟成。大量事实告诉人们, 那些在事业上取得伟大成就、对人类发展具有重大贡献的人, 都是在青年时期就立下鸿鹄之志, 并为之坚持不懈, 努力奋斗。纵观近代中国历史发展, 在中华民族历经内忧外患、濒临绝境之时, “挽救国家民族危亡”实则就是当时人们的“中国梦”。这个梦激励着国人奋起抗争, 不懈努力, 表达出浓烈的家国情怀。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之上,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是当代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学生只有把个人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宏伟事业中, 把“个人梦”和“中国梦”相结合, 真正意识到肩负的历史重任时, 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自身成才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把个人的奋斗志向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使理想信念之花结出成长成才之果。

3. 使大学生提升抗挫能力。

理想变为现实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 往往会遭遇波澜和坎坷, 远大理想的实现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但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理想, 经过艰难曲折的锤炼, 必定会焕发出更耀眼的真理之光。从历史的比较来看, 经过9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 党带领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都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 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当代大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感召下, 只有树立必胜的信念, 坚持科学的态度, 在面对东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的侵蚀时, 在遭遇人生奋斗的过程中的逆境时, 方能处低谷而力争, 受磨难而奋进, 变压力为动力。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克服“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的苦楚, 坚持“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干劲, 实现“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

三、中国梦思想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 将中国梦思想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增强实效性、针对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 夯实思政理论课堂主阵地

思政理论课堂是进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 也是培养当代青年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阵地。做好中国梦的融入工作, 全面把握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和实践体系,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阐释的那样:实现中国梦, 必须走中国道路, 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我们要从整体上把握中国梦思想的内涵与外延, 课堂教学在方向上要坚定不移, 在内容上与时俱进, 在形式上大胆创新, 不断加入时代的新元素以保持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帮助大学生深刻了解中国梦的历史与现实背景, 认真掌握中国梦的相关理论知识, 充分体会中国梦的时代内涵与价值追求, 并在现在和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努力践行, 这样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才会收到实效。

(二) 营造社会外部环境好氛围

中国梦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需要深厚的现实基础, 不可能“平地起高楼”。因为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也是一项基础工程, 既需要学校教育的整体引导, 又需要家庭教育的日积月累, 更需要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合力支持。新时期,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工程来抓, 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中国梦的融入工作需要与以往工作彼此融通, 相互助力。创造良好的理想信念教育的社会环境, 需要发挥社会正能量的积极引导作用, 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大力宣传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 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消除一切向钱看、唯利是图等功利性影响, 着力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引领大学生认知中国梦、认同中国梦、践行中国梦。

(三) 拓展理想信念教育新渠道

中国梦提法亲切, 易于理解传播, 体现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个人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我们在推进中国梦和理想信念教育的融合中, 要将中国梦的内涵、精神实质贯穿教育始终, 并重点做好中国梦与个人成长的结合点这篇大文章, 根据大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 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 有的放矢, 解决好学生的专业学习与人文素养、职业定位与发展方向、社会责任与使命意识等问题。在横向要素集成中, 注重抓好校园文化的熏染感染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实际感知等环节, 充分利用好QQ、微博、微信等新兴网络平台, 努力实现网上与网下相结合、虚拟与现实相统一, 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精神境界的养成, 将中国梦思想内化为学生精神世界的信仰与追求。

中国梦有十分贴近于青年大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实际的主题教育内容, 中国梦的实现要靠青年的努力奋斗、艰苦奋斗。通过将中国梦思想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一定会激励青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实现青年成长成才的美好愿望。

参考文献

[1]张耀灿, 郑永廷, 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2]王金岭.大学生共同理想教育的实效性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 2012.

[3]张瑜, 杨增岽.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 2009 (2) .

[4]李自臻.“中国梦”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升华[J].中国职工教育, 2013 (12) .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篇8

多元文化即在一个社会、国家或民族中所有存在的多种文化的总称。多元文化自20世纪20年代出现后, 在现代理论、后现代理论的推动下, 其内涵不断扩大, 到目前已意指人类群体之间价值规范、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上的差异。多元文化是一国文化多元性的客观事实, 是当今各国业已存在的文化现实。

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是教育者把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政治主张、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 通过一定的方式途径传递给受教育者, 使之成为受教育者共同的思想基础和价值追求的教育活动。具体来说, 我国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多元文化对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产生的挑战

多元文化给我国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 主要表现在:

第一, 对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对象的影响。多元文化使社会价值观、道德标准和行为方式多样化, 致使有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缺乏集体主义观念;有些大学生奉行“金钱至上”的原则, 只顾追求感官享受, 不思进取, 缺乏创造, 生活缺乏目标;还有的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等问题, 特别是个别大学生盲从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念。大学生思想观念所受到的这些冲击, 增加了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难度, 给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挑战。

第二, 对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挑战。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具有一定的阶级性。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要弘扬主旋律,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多元文化的存在特别是西方社会思潮的涌入, 削弱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对当代大学生的感召力。而西方的政治理念、价值追求和生活方式却受到了部分大学生的欢迎和拥护。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对大学生影响力的弱化给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挑战。

第三, 对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方法的挑战。各高校在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中过多的强调教师的权威, 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课堂大多是“一个老师, 一张嘴”式“满堂灌”教学形式。不区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搞“一刀切”。在讲授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时, 过于突出正面教育, 忽视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的结合。受多元文化影响,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道德标准和行为方式日趋多元化, 他们更多的要求民主参与和平等对话, 不再无条件地听从老师单方面正能量的灌输, 这对传统的“教师权威”、方法单一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挑战。

第四, 对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网络载体的挑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 各种新兴网络媒体不断涌现, 大学生的日常校园生活越来越多的依赖网络, 但是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还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易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尤其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假借互联网向我国输出西方文化和价值观, 一些腐朽的、反动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通过新兴网络媒体在影响着当下的大学生。由此可见, 多元文化对以网络为代表的理想信念教育新阵地发出了挑战。

三、应对多元文化挑战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多元文化给我国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面对挑战, 各高校根据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进行了积极应对。

第一、科学鉴别各种社会思潮, 以马克思主义引领各种社会思潮。针对多元文化给大学生思想观念带来的冲击, 各高校应摒弃“堵”、“封杀”的做法, 而采取“疏导”和“价值观辨析”的方法, 对各种社会思潮的价值主张进行客观的辨析, 在辨析过程中各高校应“因势利导”, 突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使大学生自愿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并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言行。

第二、挖掘高校理想信念教育课程资源, 丰富理想信念教育内容。面对多元文化对传统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提出的挑战, 各高校应尝试从社会生活中寻找课程资源, 把大学生自身的成长经验当成课程资源, 善于利用网络课程和学术资源, 教育者自身的专业成长等方面来挖掘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课程资源, 丰富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 增强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吸引力。

第三、注重发挥实践育人功能, 创新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方法。理想信念教育不能仅靠“课堂内”的理论教育, 这不仅起不到预期的效果, 反而会使受教育者产生反感情绪和逆反心理。因此, 高校理想信念教育除了要做好“课堂内”的事情外, 应把更多的功夫用在“课堂外”, 发挥实践育人的功能。注重节日等象征性符号和大学生自发组织的礼仪庆典、娱乐休闲及其他活动在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

第四, 提升校园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抢占网络理想信念教育新阵地。网络既为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 同时也沦为了各种思潮与主流意识形态反复争夺的阵地。面对各种社会思潮利用网络不断冲击当下的主流意识, 各高校一要积极关注校园网络舆论, 提升网络舆论研判能力, 及时掌握分析大学生的网络思想动态。二要掌握校园网络舆论的话语权, 提升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根据大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主动发布权威性的正面引导信息, 坚决抵制不良思潮的传播, 使网络成为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载体、新平台。

参考文献

[1]韩家炳.多元文化、文化多元主义、多元文化主义辨析——以美国为例.史林, 2006 (5) .

[2]倪海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所面临的问题与思考.沈阳干部学刊, 2007 (2) , 9 (1) .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篇9

1 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存在的主要问题对高职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的调查显示, 高

职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主流是好的, 多数学生对马列主义信仰比较坚定, 对党和政府比较信任。但也存在着各种不容忽视的问题, 不少学生缺乏理想信念, 对一些重大问题认识模糊或错误, 认为马列主义是虚的东西, 不值得去学习和领会, 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虽有一定的接触, 但不能理解其精神实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停留在表面上, 理解上存在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 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繁荣不能正确看待, 对共产主义丧失信心;不能正确看待党内存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等, 对党的感情麻木, 对党的执政能力持怀疑态度;对我国政治体制缺乏正确认识, 对西方的所谓“民主”存在一种向往和崇拜现象;政治取向上功利性倾向比较严重, 金钱观、利益观较强, 入党动机趋向务实;个人主义思想泛滥, 道德理想观念淡漠,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对传统道德表现出冷漠和疏离。

1.2 原因分析当代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许多的问题, 原因是多方面的,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 社会转型带来的后果过去, 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形成

了独特的教育方式, 也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传统的教育内容方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而与之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理想信念教育模式还没有完全建立, 市场经济使高职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追求产生动摇, 经济全球化削弱了国家和民族意识, 使高职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受到严重挑战, 再加上西方文化的渗透, 一些腐朽的思想、价值观念乘虚而入, 改变了一些高职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1.2.2 对市场经济的误解一些高职大学生对市场经济缺乏正

确认识, 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 认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引用市场经济的一些方法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是在补资本主义的课、将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归功于引用了资本主义的做法, 对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正确性提出质疑。

1.2.3 大众传媒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

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获取信息的欲望和手段都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大众传媒作为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手段, 无疑会对人造成直接地或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 特别是对高职学生, 影响更为显著。前些年, 我国的许多媒体, 在对西方文化的引入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宣传中没有进行批判地选择, 其中不乏糟粕成份, 这些对于一个人生观、价值观均未完全定型的高职学生来说, 极具诱惑力, 再加上这些误导在全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崇洋的环境, 这就是更加容易造成高职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信仰的形成出现偏差。

1.2.4 家庭教育的失误客观地讲, 现代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培养

是非常重视的, 但由于溺爱心理, 很多家长多重物质追求而轻思想意识培养, 重技能培训而轻理想道德教育, 致使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存在逆反心理, 对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极大影响。

2 加强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思考

切实加强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2.1 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思想来教育学生, 要把它们与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

要从实际出发, 对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 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分析, 教会学生用马列主义的立场与方法正确认识和看待这些社会问题, 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 这样才能更好地抵制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 清除拜金主义, 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澄清在社会主义问题上的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 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2.2 转变教育观念, 发展咨询教育。

长期以来, 我们习惯把理想信念看作是单方面的工作, 以老师或教育者来对学生实施教育。学生则以受教育者的身份被动、消极把接受教育, 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 严重脱离了学生的思想实际, 造成学生对所教内容漠不关心, 对教育者不信任。而咨询教育则是把老师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 老师作为专家, 为学生提供服务, 学生要求服务是个人主动行为, 他就能够坦诚把自己的思想、看法与老师进行广泛地交流和探讨。这种做法既发挥了理想信念教育中高职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同时也比较符合高职学生思想活跃, 独立性强的特点,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来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2.3 充分发挥学校全员育人的功能。

提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就是要在学校形成一种全员育人的氛围, 培养一种育人育好人的特定环境, 使学生置身于此环境下, 能感受到一种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精神气氛, 而在实际工作中, 这一点还做得很不够。高职院校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义建设事业培养多少合格的人才,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全员育人, 全方位育人功能的发挥程度。因此, 要搞好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 就必须把全校各方面力量调动起来, 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以形成“合力”。

2.4 探索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途径与方法。

要运用现代传播工具和手段改进理想信念教育方法, 努力拓展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如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党、团和班级活动, 在不知不觉中实施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可以组织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身临其境, 来理解、吸收、消化理论知识, 从而使之转化为内在的思想观念;可以通过加强网络建设把严肃的宣传主题以生动形象、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 精心设计内容, 讲求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 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广泛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了解高职学生思想动态, 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 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2.5 要关心学生, 理解学生。

高职学生在学生和生活中面临着许多的压力, 如:生活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心理压力, 有时还要面临社会岐视压力。作为学校和学校的教职员工, 要关心他们, 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心理方面遇到的困难, 尤其对那些家庭贫困的学生更应伸出温暖之手, 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对那些违纪学生, 要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进行教育引导, 不能方法简单、态度粗鲁, 要让他们充分感觉到领导、老师、同学的关怀和友爱, 这样就容易得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同, 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才有了其生存的空间和土壤。

2.6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 其内在的教育导向, 潜移默化的功能是其他形式的教育难以替代的, 而校园文化建设又能为高职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提供生存的土壤和升华的优良环境。所以,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建立政治方向明确, 学术氛围健康, 道德风气高尚的校园文化环境, 对加强和改进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更为重要。

摘要:理想信念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 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地, 如何加强和改进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神圣而不可推卸的任务。本文从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入手, 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提出了如何加强和改进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加强,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对策

参考文献

[1]“以德治国”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杜菊辉.2002年12月.

[2]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张庆奎.2004年12月.

[3]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调查与思考.刘继勇.2005年3月.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篇10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手机等数据源飞速积聚,全球信息数据量出现了爆炸式增长。“大数据”概念随即被提出。大数据,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大数据特点呈现为: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认为:“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

大数据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是大数据的制造者、传播者和分析对象。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教育平台,而且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有效揭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思想动态等。

然而,科技进步也带来消极影响。各种数据充斥在大学生周围,一些非法的、消极的思想观念也随之进入大学生的视野,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对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形成了挑战和冲击。

二、大数据时代:高职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分析

(一)高职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受重视程度不够

在核心价值观视阈下,不少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但由于高职教育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导致部分高职院校片面注重职业教育,把专业技术放在第一位。相较于本科生,高职生更缺乏政治素养和信仰,将自身的目标紧紧地锁定在实用性、技术性层面。

(二)高职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时间相对较短

高职院校学制时间短成为培养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的实际困扰。很多高职院校实行“2+1”的培养模式,学生实际在校时间为两年,大三进入顶岗实习阶段。短短两年的在校时间,对于培养学生党员,教育学生党员,发挥学生党员的作用显得时间短暂。大批的入党积极分子因为考查时间不够,难以发展。发展党员集中在大三顶岗实习后、学生临近毕业前,后续教育成为困扰。

(三)高职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体制不完善

高职学生党员是学生群体中的精英分子,加入党组织后有强烈的自我发展、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愿望。然而,党支部的教育与管理缺乏完善的制度,学生党员培训和教育方式单一,教育形式陈旧,缺乏创新活力,影响了学生党员对于理想信念的追求。

三、大数据时代:高职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

(一)利用大数据平台,形成理想信念教育的舆论氛围

大数据时代生存网络化,决定了教师对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注重网络舆论和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用丰富的、有吸引力的主流价值吸引学生。在理论教育和宣传方面,教师应注重内容充实和方法创新,用大学生党员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增强可读性。同时应通过网络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将各种数据信息有效应用到思想信念引领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于高职学生党员内心深处。

(二)重视理想信念教育,构建分层引导分段教育机制

针对高职学生党员在校的不同阶段,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入学教育阶段,将理想信念教育纳入培养计划,系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二年级,以党的专题知识教育为主,集合党性教育、典型教育,通过实践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课程;三年级,学生党员离开校园,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引导党员扎实工作,平凡的岗位上履行使命。

(三)完善教育制度建设,夯实理想信念教育内容

在高职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注重理论教育的同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关注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帮助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惑。加强国史和国情教育,让学生党员进一步认清自己的责任使命,端正入党动机,明确成才目标,将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有机结合。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悄然来临,给人们生活带来科技便利的同时,也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深刻影响。当前“90后”高职学生党员呈现出新的群体特征,价值观念面临严峻挑战,开展有实效的理想信念教育至关重要。分析了大数据时代高职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新环境,指出当前高职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给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理想信念,高职学生,党员

参考文献

[1]陈文斌,张煜.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践的困境与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68-69.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篇11

在今后一段时期内,“90后”大学生将是高校新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对象。这一代个性鲜明自由的学生对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90后”理想信念教育将成为高校开展新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

一、“90后”大学新生理想信念状况

理想信念是人心灵世界的核心,也是伴随着个体生命历程的精神支柱,体现了个体对生命价值的认识与追求。当前的大学新生多属于“90后”一代,身上带有属于这一时代的特点:个性独立,喜好自主思考与选择;思想早熟,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更善于自我表达,并努力以“准成人”思维思考问题;自信张扬,对未来的成功毫不怀疑;对个人发展有自己的计划,不盲目跟风;注重务实,厌恶形式和空话,更有责任意识。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成长在信息时代的“90后”在思想观念和价值评断上也有一些自我矛盾的表现。

(一)理想信念的主体性

在向大学生活迈进的过程中,“90后”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注重个人的独立性、自主性、选择性和创造性,努力去证明自己作为社会存在个体的独立人格。这种意识的增强是个体在生命历程中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角色的变换及环境的调整而必然发生的,它集中体现了个体塑造自身人格的意志和欲望。

与“80后”相比,“90后”在理想信念上更强调自主意识。“80后”选择专业时多依赖家长意见,缺乏主见,对未来比较迷惘。“90后”则更多从个人兴趣乃至专业发展前景方面考虑,专业选择上更为理性,他们对自己的人生充满自信,对大学的学习生活也充满信心。另一方面,思维上的独立和表现个性的要求,导致“90后”在观念上过于崇尚自我,只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忽略他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这种意识体现在行动上则表现为在个人自由与外部制度纪律出现冲突时,他们会拒绝服从集体,集体意识、协作观念、奉献精神比较淡薄。

(二)理想信念的多样性

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成长起来的“90后”大多享有优越的物质条件和多样的知识渠道,丰富的信息量使“90后”比“80后”在个人理想问题上更突出个体性。他们更关注个体的兴趣和职业发展前景,而不是盲目追逐社会所谓的“热点”专业。这也体现出“90后”价值取向的多样性,而这与社会的多元文化发展和社会思潮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使“90后”对个体的未来能以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在成才目标的设计上,他们不愿遵循过去那种单一的、被动的、固守陈规的成才模式,而是选择多样的、主动的、打破常规的人生规划,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呈现出更多元的一面。这种多元化价值观一方面体现了社会价值观念的极大丰富,另一方面也造成“90后”在价值选择上容易出现困惑和彷徨,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价值评判上经常产生偏差和混淆。

(三)理想信念的务实性

成长在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确立与发展时期的“90后”,目睹了社会价值对个人以合法方式获取财富的承认与肯定。这一观念体现在他们的理想信念上,则表现为在职业考虑与选择上更注重务实性。

和“70后”“80后”不同,“90后”能大方地承认自己对实际利益和物质的追求,表现出对财富获取的积极肯定的价值观。他们抛弃了那些虚幻的、理想化的成才设想,主张脚踏实地,追求社会普遍承认和能带来实际效益的价值定向。他们蔑视那些道貌岸然、言之无物的空话、大话、谎话,更看重一些中肯、深刻的分析和评价。但这种务实意识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则容易在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奉献与索取问题上走向极端乃至对立,在社会利益与个体价值之间找不到平衡。

(四)理想信念的二重性

在从中学生活到大学生活的角色转变过程中,“90后”的个体心理也在慢慢走向成熟与独立。这种心理状态体现在理想信念上,则表现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是每一代人都必然要经历的。其中既反映着外部社会影响的因素,也体现他们自身作为生命个体的成长背景。

在“90后”身上洋溢着强烈的成才意识,对未来发展有着美好的憧憬和幻想。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喜欢从个体意愿出发,忽视现实条件的限制;他们有很强的主见,对成才有独立的见解与追求,但不善于对自身进行反思和自省,容易在社会中迷失价值方向。

二、对“90后”新生理想信念的引导

时代的发展对大学生的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指针。学习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引领“90后”新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90后”新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其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分析、总结和深邃的理论思考而著称。在当前对高校新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要坚持不懈地引导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正确把握多元文化观念的影响,才能使“90后”在面对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时能认清本质,明辨是非。

(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为“90后”新生理想信念教育凝聚力量

从1978年到2008年,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向世人证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建设自由、繁荣、富强、民主的中华文明的核心保障。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思想觉悟和文明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国家在发展道路上的方向和前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针对“90后”的思想特点,正确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前途,教育他们把个人幸福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为复兴中华而努力奋斗。

(三)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90后”新生理想信念教育鼓舞斗志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高校对“90后”的理想信念教育要坚持“两个要”:要以爱好和平、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鼓舞“90后”,使其自觉地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为己任;要坚持以实事求是、务求实效、无私奉献、迎难而上的时代精神激励“90后”,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要自觉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学习和生活,充分发挥个人智慧和创造力,积极投身于社会建设。

(四)用社会主义荣辱观为90后新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价值评判标准

随着知识积累的增长、社会交往面的扩大、社会活动能力的增加,“90后”开始努力用成人的视角和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但因其社会阅历不足,在对外界事物的评断上难免带上一些片面、不成熟的烙印。因此,对“90后”新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要坚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评价标准,引导他们分清荣辱、明辨善恶美丑。在时代发展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在面对利与义、得与失、奉献与索取的冲突时,要坚持社会与个人利益并重。“90后”要从我做起,带动全社会的公德意识和文明意识,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三、“90后”新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

(一)重视“两课”课堂教学效果,打好思想基础

“两课”课堂是高校对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对于教育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要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体现在“两课”的课堂教育内容中,提高教学实效。要结合社会多种力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帮助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二)关注学生组织和社团发展,创造课余提升空间

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是学生在课余生活中根据个人特长、兴趣、爱好而成立的组织,是用来提高自我、实现自我的一种成长途径。其中学生党组织、共青团组织和学生会组织在学生中影响力大、号召力强,对于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具有积极意义。社团以其丰富多样的活动与自由活跃的氛围,让新生内心深处的梦想萌芽,尊重他们的个性意愿,为他们提供一个实现理想的平台。

(三)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良好校风熏陶

校园是大学新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对大学新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空间。校园文化自身所蕴含的育人环境和人文氛围对新生养成优良学风、学到扎实知识、培养创造精神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充分利用校园各种传媒渠道,把握好对校园文化的价值引领,把核心价值体系观念贯穿于报刊、电视台、讲座、展览活动等宣传途径中,强化新生对理想信念的认识和认同,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自觉把专业技能与服务社会结合起来。

(四)注重实践锻炼,深层内化价值行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种价值标准,属于外在的社会规范。只有把它融入到人们的实践中才能起到内在的价值作用。“90后”新生中独生子女所占的比重很大,社会实践对于促进理想教育的内化具有重要作用。要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区互帮互助、爱心家教等来提高新生的动手参与能力,加深他们对社会现实的认识,促进新生把价值标准向价值行为转变。有助于新生确立理想信念,提高对自我能力的认识,达到知与行的有机统一。通过实践环节,他们会意识到理想的实现需要经过一点一滴的奋斗,脚踏实地、循序渐进,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秉公.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理论体系[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篇12

关键词: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对策

众所周知,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任务。当今时代、社会赋予当代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民族精神形成鲜明特点。当代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民族精神形成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客观与主观、社会与个体交互作用的综合化过程, 理想信念教育要确立新的教育思路与方法。

一、当代高职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特点

理想信念是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无理想信念, 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 决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实, 还是庸俗空虚。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是高职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的动力。

1、理想信念形成的自主性与依赖性并存

现有的市场体制、民主政治赋予高职学生自主性与自由性, 改变了过去计划体制、高度统一条件下的依赖状况, 体现了时代性。高职学生学习、生活、择业的自主性大于理想信念形成的自主性。

理想信念与自主性的内在关联, 表明一些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淡漠与自主性缺乏同时存在, 依赖性在开放环境、信息社会、多样多变发展中转化为多样化依赖, 其中受环境、信息影响的程度往往大于高校教育的影响程度。

这一形成性特点要求:帮助高职学生认识理想信念形成的自我使命, 与环境、信息影响形成张力。

2、理想信念形成的比较性与选择性明显

开放社会、多元文化为高职学生提供了多样化比较、选择的客观条件, 教育只是理想信念形成发展的条件之一;高职学生的自主性, 决定了高职学生理想信念形成发展的自主比较与选择, 使理想信念形成发展具有个性化特点, 改变了过去理想信念形成的单一性状况。

这一形成性特点要求:发展综合性、立体式教育, 引导高职学生正确比较、选择。

3、理想信念形成的曲折性与反复性较大

科技发展、信息社会、社会竞争一方面推进社会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使社会呈现复杂多变状况。一些高职学生由于理想信念尚未完全形成, 价值判断标准尚未完全确立, 在自主比较、选择过程中往往犹豫不决、变动不居, 表现为迷茫困惑和反复性、曲折性。

这一形成性特点要求:使高职学生尽可能减少曲折与反复, 缩短形成过程。

4、理想信念形成的具体性与功利性突出

高职学生理想信念形成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眼前到长远的过程, 开始形成生活理想、职业理想, 逐步形成人格理想、政治理想与社会理想, 这是符合形成规律的。

由于社会存在重物质轻精神、重科技轻人文、重眼前轻长远的价值倾向, 许多高职学生受到这种阻抗使理想信念形成处于具体、功利层面而难以升华。这一形成性特点要求:使高职学生清楚意识到理想信念形成的层次性与价值性的正比关系。

二、当代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对策研究

1、深化理想信念 (爱国主义) 现代功能与价值认识

理想信念 (爱国主义) 除传统的导向、保证功能外, 还有预测预防 (机遇与风险需要) 、鉴别选择 (复杂性与多样化需要) 、整合支撑 (信息化与流动性需要) 的现代功能。

2、使高职学生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的理想信念

我国的文化国情:文化的世俗性、社会性与伦理性, 决定理想信念以追求社会理想、民族精神为主导。我国古代就形成了天下为公、大同世界、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社会理想与民族精神, 支撑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

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既是传统文化的继承又是现代的发展。

3、用朋辈实例进行事实论证与引导高职学生

朋辈具有大致相同的经历与客观条件, 朋辈成长的差异, 往往与主观条件差异更直接更明显。

主观条件的核心是目标性与规范性的确立, 即理想信念的形成和道德行为的养成。理想信念和道德行为上的差异, 表现为自发与自觉发展的差异。

4、使高职学生认识到理想信念形成的条件与特点

理想信念 (爱国主义) 形成的基本条件:理想信念 (爱国主义) 作为认识成果, 认识主体一定要与认识对象发生联系、建立责任关系, 并要接受揭示认识对象的正确理论, 这是形成理想信念 (爱国主义) 的基本条件。

理想信念 (爱国主义) 形成的主要特点:内涵与形态的特殊性;生成与发展的不可替代性;功能与价值的不可转让性;创造与积累的稀缺性。

理想信念 (爱国主义) 形成与教育的关系:主导性教育 (或主旋律教育) 是理想信念 (爱国主义) 形成的基础。主导性教育包括:市场体制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国家政治主导;对外开放和多元文化激荡中的民族文化主导;科技发展和社会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本主导;社会多样化和个体特色化发展的核心价值主导。

这表明, 近年来多数青年在思想政治上的进步是明显的。他们在改革开放实践中亲身体验到邓小平理论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个人成长发展的巨大指导作用, 进而认同和接受了这一理论, 表现出明确的思想政治取向。

近年来, 尽管国际形势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 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及高职学生的自身成长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但邓小平理论依然是多数高职学生人生追求的精神支柱。这表明, 爱国主义精神在高职学生中依然最具感召力和凝聚力, 依然是激励广大高职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巨大精神力量。在现实生活中, 爱国主义精神是具体的, 是与祖国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 与维护国家独立统一和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紧密相连的。

虽然部分高职学生在成才目标的价值取向上与党对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有一定差距, 追求这一发展目标的信念有所弱化。分析认为, 成才目标上的价值取向, 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选择和定位往往决定一个高职学生的全部生活, 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历来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四有”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对高职学生整体素质要求的生动概括, 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职学生的要求和期望, 符合当代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四有”是一个有机整体, 相互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不可偏废。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为当代高职学生的人生理念注入了新的要素和新的活力。从总体上看, 高职学生的人生理念与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倡导的价值观是基本一致的, 即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和谐统一。这表明, 以社会本位、集体本位为基本内核, 以充分发挥个人聪明才智、重视个人利益为必要条件, 并能对个体形成道德要求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正在高职学生中逐步形成。

高职学生对道德的认知水平明显提高, 追求高尚, 但自律性依然不强。调查表明, 尽管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时期, 但从道德认知的角度看, 社会主流文化的公德观念在高职学生道德观念的变化中仍居主导地位,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以继承和发扬。多数高职学生在道德认知上与社会的要求基本一致, 普遍具有高尚的道德追求, 向往理想的道德境界。近年党和政府及共青团为提高高职学生道德水平所做的工作, 是有成效的, 应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分析认为, 近年来在高职学生中之所以出现正义感增强而见义勇为减弱, 甚至旁观冷漠的现象, 一方面是由于社会转型过程中价值整合对高职学生形成的负面影响, 导致社会凝聚力下降, 一部分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弱化, 一切以个人利益的得失为标准。

上一篇:阅读写作不分家下一篇:医学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