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安民警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

2024-08-06

论公安民警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共8篇)

论公安民警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 篇1

论公安民警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

摘要:理想与信念贯穿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国家的振兴,民族的兴旺,人心的凝聚,都有赖于坚定的政治理想与信念。人民警察是保卫国家和人民安全的一支重要力量,担负着打击敌人,保护人民,惩罚犯罪,服务四化的神圣职责。因此,作为国家政权支柱一部分的人民警察,必须要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与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只有这样,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答复其保卫人民和国家安全的责任。

关键词:人民警察 理想信念 问题 措施

正文

一、理想信念教育的涵义与功能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到岛屿与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生命是一个不断超越极限的过程,风雨过后,眼前会是鸥翔鱼游的水天一色;登上山顶,看见的便是积翠如云的山色空蒙。这一切的实现,都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基础。理想信念是人生目的的体现,是人生发展的内在动力。它对一个人的今后的道路是非常有影响的, 邓小平曾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这个理想”。

什么是理想信念呢?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先将理想与信念分开来谈概念。在一定意义上讲,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确立人生价值取向的最高准则。”

“理想标志着人与奋斗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指向未来的,为人们的行动指明方向的。理想信念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同时理想也是社会与国家历史共同见证的发展过程。它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强大,和更加精彩的国家奋斗发展史。”

公安民警的最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是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思想,只有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才能保持公安民警的先进性,才能让公安民警保持一份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一颗对人民群众爱护的心。才能指引公安民警在不间断的工作中提供源源不断的功力,找到人生奋斗的目标,完成人生与主业的价值,最终实现属于自己的中国梦。

二、公安民警理想信念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及原因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公安这只纪律部队的广大中公安民警,从总体上讲,是能够高扬共产主义理想的风帆,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并努力为之不懈奋斗的。但也要清醒看到,目前中国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公安肩负的历史任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上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必然会对广大公安民警产生深刻影响,少数意志薄弱的民警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的还十分严重。如,有的思想空虚,精神不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甚至消极颓废,沉醉于吃喝玩乐,迷恋于歌厅酒楼;有的只讲“信钱”不讲“信仰”,只要“实惠”不要“主义”,不是为共产主义奋斗,而是为个人利益奋斗,不讲大局,不顾全局;有的对社会主义前途丧失信心,千方百计给自己找“退路”,留“后路”;有的宗旨观念淡漠,严重脱离群众,失职渎职,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欺上瞒下,不择手段追逐个人名利;有的革命意志衰退,晚节不保,利用职权为亲属子女捞取好处;有的完全背弃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党和政府、人民群众离心离德,私欲膨胀,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还有及少数领导干部利欲熏心,品行低劣,千方百计谋官、保官,买官卖官,甚至搞“山头”主义和小圈子等等。

出现这些问题,从主观上讲是忽视理论学习、放弃世界观改造的结果,从客观上讲,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因素有关:

(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导致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在多样的价值观、人生观面前,在形形色色的人生哲学、社会思潮面前,由于缺乏必要的评价、引导,一些缺乏马克思主义鉴别力的民警和党员干部的价值选择出现困惑,产生误区,人生观转向、道德观混乱、是非观模糊、价值观扭曲,正确的理想信念淡化、动摇甚至丧失。

(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导致价值观念向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倾斜。少数民警和党员领导干部由于缺乏清醒的政治头脑,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迷失了方向,价值观念在拜金主义影响下发生倾斜,把对共产主义信念的追求,变为对金钱和个人利益的追求,最终庸俗化为“一切向钱看”,奉行“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政治政治有挣就治”的信条。

(三)西方对中国实施“西化”和“分化”图谋的消极作用。由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严重挫折,国际上的敌对势力加紧在思想、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对我施加影响,妄图瓦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推翻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特别是通过各种渠道和传媒加强其“价值观”的渗透,向广大党员干部推销西方的个人主义、金钱祟拜和追求享乐等价值观念,企图用他们的价值观来改变我们的价值观。不少公安民警因此受到严重影响。少数民警及领导干部面对西方“和平演变”中国的图谋,丧失了应有的政治警惕性,甚至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西方腐朽落后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四)一段时间放松和忽视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是导致理想信念动摇的重要因素。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在教育。一段时间,在思想政治教育上,一方面,理论与实际脱节,理论滞后于实践。许多人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理解还停留在传统的教科书上,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变化缺乏深入的理论思考,面对各种错误思潮,缺乏应有的鉴别力。另一方面,对民警特别是对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措施,联系实际不够,针对性、实效性不强,使正确的理想信念难以牢固地树立起来。事实表明,忽视和放松对民警以及干部的教育管理所带来的危害和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三、增强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做到政治上先进,思想上过硬。政治上先进,思想上过硬就是要求公安民警要坚定理想信念,严肃组织纪律,坚持民主集中制。具体地说,就是要有政治上的清醒、成熟和坚定。即坚持坚定的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遵守政治纪律,提高政治鉴别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关键时刻不迷失方向,能够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通过强化对党的基本理论学习,把思想统一到确保党对公安工作绝对领导的政治要求上来。当前,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面临诸多新的挑战和新的任务,如何确保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如何进一步增强广大民警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执法理念,如何保持公安队伍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确保政治合格,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公安工作才能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只有坚持党的宗旨,才能做到执法为民;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始终不渝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我们要从保持队伍永不变色的政治高度,切实增强抓紧抓好政治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我们可以通过开展重温人民警察誓词、重温入党誓词、重温红色经典,集体上党课,组织学习,开展讨论、思想交流等,逐步提高全体民警的政治思想觉悟。

(二)将理想信念与职业发展结合起来。努力钻研业务知识,做到工作能力强,为民服务实公安民警要有扎实强硬的职业本领,在任何时候讲都不为过。尤其是作为国家的暴力行政机构,需要拥有一支忠于党和人民,又具备较强职业本领且在岗位职业技能上特别专精的党员队伍。只有这样,我们才对得住“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这句名言。如何提高自身的职业本领,我觉得只有加强学习并勤于实践。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扎实的业务理论知识,对业务工作一知半解,面对群众提出的要求就无法解决,危急关头就会茫然失措,维护社会治安和稳定大局就成了一句空话。在努力掌握业务理论的同时,要加强理论联系实践。公安工作的实践性很强,在实际工作当中,工作经验往往占据一半的比例,青年民警要多向老同志请教,多总结工作经验、多改进工作环节,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自身职业技能。尤其是当前特别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积极投入到创先争优活动中去,努力争当优秀人民警察,体现自身能力和价值。

在具体工作实践中,要努力体现“执法为民”的思想,真正做到在日常生活中竭诚服务群众。公安民警为群众多送一份温暖,群众对党和政府就多一份感情;公安民警多尽一份职责,就为党和政府多增一份光彩。公安民警辛勤耕耘在基层一线,天天与老百姓打交道,只有日积月累、深入持久地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做实事,才能真正赢得群众、收获民心。我们应该立足本职,从群众最需要解决的小事办起,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小处做起,侦破小案件、调解小纠纷、消除小隐患、平息小信访、解决小难题,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以一件件个案的解决、“小案”的侦破,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把每一起案件的办理、每一件事件的处理,都作为情系百姓、执法为民的具体实践,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每一件事情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阳光。

总结

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公安机关的基本政治要求,要把崇高的理想信念与公安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把追求崇高的理想信念转化努力完成公安工作的动力,转化为执法执勤和为民服务的动力,努力实现公安机安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社会长治久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打击违法犯罪三大职能。

论公安民警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 篇2

关键词:公安民警,身体素质,途径

一、我市民警体质现状

(一) 目前基层公安民警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

据调查和每年轮训轮期培训班体质测试显示, 32%的民警处于患病或亚健康状况, 警察身体形态偏胖或偏瘦;身体机能指标超出医学正常范围;运动素质较低, 并随年龄增长下降较快;警察应对应激条件能力不足, 对健康和体能训练知识了解甚少;公安民警身体健康问题, 严重影响了公安工作的正常开展, 也严重影响公安民警的生活质量, 最终导致民警平均寿命下降。

(二) 体育锻炼方式不科学

通过对我市公安民警的问卷调查发现, 长期坚持锻炼的、有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人数较少, 锻炼手段单一, 基本上都根据自身对某一运动项目的喜好, 民警锻炼项目缺乏全面性, 导致民警的锻炼方式不科学, 锻炼效果不明显, 不合理的锻炼方式, 违反人体运动规律, 锻炼中还经常造成各种运动损伤, 让民警对体育运动散失信心, 反而导致民警得不偿失。

二、民警体质不乐观的成因分析

(一) 民警工作量大、作息不规律

警察职业特点就是在高强度、工作时间长, 各种复杂、艰苦的工作环境下, 挑战的是民警的脑力、体力、技力、心力等各方面综合能力。基层民警工作要求“一专多能”, 内容杂、压力大、任务重, 不但要精通办案, 还会调解各种矛盾, 甚至还要拥有一些技能, 以满足不同情况的群众报警的需要。民警加班已经是家常便饭, 休息和锻炼时间被无限制的压缩, 导致身体各系统紊乱, 内分泌失调, 身体机能下降。

(二) 健康意识淡薄

他们认为体育锻炼不足以成为他们牺牲时间的理由, 睡觉、看电视是最好的调整、休息方式。没有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也没有形成锻炼的规划, 锻炼的随意性太多, 没有形成健康的意识。认为吃好、睡好, 身体自然会好, 他们不知有时的“吃好, 睡好”反而对身体不利。谈薄的健康意识, 导致民警形成了不好的习惯, 最终会导致民警体质下降, 从而致使民警的战斗力也下降。

(三)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身体棒全靠养, 要健康就必须要从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开始, 只有健康地生活, 才是出色工作的前提。有些民警完成一项任务后, 为了补偿前几天吃泡面的胃, 出去大吃大喝一顿。很多年轻人, 认为自己还年轻, 身体一直很棒不需要参加体育锻炼, 经常吃夜宵、喝酒到凌晨。这样做不但自己的胃受不了, 睡眠时间也没有得到保证。

(四) 锻炼缺乏科学指导

科学体能锻炼是一门系统化的学科, 在训练中不但使他们掌握训练方法, 还要因人而导, 根据不同的人群确定不同的运动项目、运动时间、运动周期等内容, 还要根据训练效果及时调整训练方案,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但在民警的运动过程中, 基本上没有专业的指导人员, 民警只根据自己感觉来判定自己的运动效果。从而导致有些民警参与运动后, 反而感觉体质下降。

三、多措并举, 改善民警体质

(一) 注重劳逸结合, 提高工作效率

只有适当的休息好了, 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下工作, 才能事半功倍。民警在休息时可以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科学体育锻炼不仅不会浪费时间, 而且让民警清晰的头脑, 以保证充沛的精力在追捕嫌疑人时“跑得起, 追得上, 抓得住, 破得了案”。

(二) 科学指导, 形成正确的锻炼方法

要想取得成绩, 离不开科学的指导, 科学的指导会让锻炼者“事半功倍”。专门性的人才, 不但要掌握人身运动规律, 还必须懂得灵活地运用锻炼的综合知识, 因人、因时、因效果、因目标等进行科学指导, 科学制定运动处方, 保证每个参与锻炼的民警都取得良好的运动效果, 从而促进更多的民警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以提高民警的整体素质。

(三) 更新思想, 主动参加锻炼

转变传统的体能训练理念, 改变以往为了通过体能测试、为了考核, 突击性的参加体育运动, 要让民警在运动中看到效果、找到乐趣。效果是评价锻炼的最好指标, 也是促进民警继续参加锻炼的良好动力。同时主动参加体育锻炼也能缓解压力, 使身心愉悦, 就能在工作中表现更加突出, 取得的成绩也会更加优异。

(四) 组织部门重视, 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局党委和政工部门多加重视, 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和比赛, 尽量满足每个民警的运动爱好, 让每个民警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广泛开展系列全民健身活动, 以推动公安系统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和警务技能的提高, 更利于以后工作的协作交流。

(五) 奖惩分明, 以考促训

将民警的体能情况列为考核的内容, 民警的主要工作就是制止犯罪, 维护社会稳定。将民警的体质情况纳入年终考核、评奖评优、提拔晋升的重要指标。对取得优异成绩的民警加以奖赏, 对运动能力欠缺的民警给予关爱。让每个民警都积极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不但要让民警拥有强壮的体魄, 更要让民警找到运动的乐意, 培养广大民警拥有积极向上的精神。

参考文献

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研究 篇3

关键词学生 理想信念教育 实效性

理想信念是指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的体现,它指引着人生的方向,是激励人们前进的强大动力。其内涵主要包括社会理想信念、道德理想信念、生活理想信念、职业理想信念等方面。理想信念指引着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方向,并激励学生不断朝这个方向不懈努力,是决定学生能否成才的关键因素。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在教育实效上还存在种种问题,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值得关注。

一、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我们一直高度重视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将其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并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与物力,同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效果不令人满意,在当代学生中存在着缺乏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淡化和功利化、知行不一等多方面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虽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教育显然应负主要的责任。

1.没有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没有把学生当成主体

以生为本的观点已成为社会的共识,但不少人还未真正把其内化为自己的教育理念,没有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在教育中突出表现为不把学生的需要与特点当成教育的出发点,不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从而使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2.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

理想信念由社会理想信念、道德理想信念、生活理想信念、职业理想信念等几个方面组成,并构成一个由高到低的层级体系。在我国,社会理想信念是指应树立科学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表现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终身;道德理想信念应是为人生达到真、善、美的境界而不懈努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生活理想信念指应确立正确的人生观、爱情观、友情观、苦乐观和形成积极健康、奋发有为的生活态度;职业理想信念指应对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具有务实理性的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长期以来,我们的教材和教育内容从小学开始就把重点放到了社会理想信念层面,没有从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现实生活环境,以及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学生最关心的生活理想、职业规划、个人修养、爱情婚姻等方面的内容关注不多,这就使学生对现行的理想信念教育难以真正认同和接受,教育也就难以取得实效。

3.教育途径和方法上创新性不足

表现为以理论教学为主,较少运用情境体验、活动教学等方式;以显性的专门教育为主,对包含在各学科及学校各种文化活动中的隐性教育重视不够;以课堂教育为主,社会实践活动不足等。其结果是只注重机械的精神传导,忽略了学生的实践活动,而“思想政治教育是精神传导运动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实践活动是它的‘硬壳,‘精神传导运动是它的‘硬核”[1]。

4.缺少科学的评估机制

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如何不是靠学生的卷面考试分数来说明的,而当前我国还主要使用笔试的方法来考察学生的理想信念情况及学习成绩,这只能考察其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能真正检测学生的理想信念情况,也不能说明相关教育的实际效果。

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标准

要提高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我们首先要确立关于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基本标准,这些标准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和方向,有助于促进社会进步

包含两层含义:其一,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应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大方向,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如应对学生加强公平、民主、正义、和平、仁爱、诚信、社会公德、社会责任感、环境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因为这些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要求,代表了人类社会向着更高阶段文明水平发展的共同方向。学生只有树立了这些正确的理想与信念并付诸行动,才会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力量。其二,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应符合国家的发展要求和方向,有利于促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任何一个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反映了国家的主流思想观点和核心价值观。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自然应大力宣扬马列主义理论,并结合中国国情对学生系统地进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中国梦内涵、中国国情的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明了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很多,改革发展的任务异常繁重,使学生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自己的指导,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不懈努力,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断求索。同时,中国又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应植根于中国本土,不断继承、创新传统文化。

2.符合学生的特点与需要

学生正处在走向成熟的时期,他们具有较为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精神,但这个时期又是一个问题和矛盾冲突特别多的时期,如认知、情感、行为之间,理想与现实之间,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之间都常常产生冲突,学习、生活、情感、工作等各方面也都面临着种种问题,而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不成熟,情绪情感还不够稳定。当代学生的自我意识更为强烈,个性更为张扬,思想更为活跃,更加推崇民主自由和社会公平,同时深受互联网的影响,更追求时尚与非主流文化。这一切都决定了对青少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必须符合其特点与需要。

3.有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这是我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终极目标。首先,理想信念教育要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观点,理想信念教育应使学生不但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而且还要确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仰,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和道德修养,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实现全面发展。其次,理想信念教育要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与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程度地接受和内化教育的内容,并树立符合自己实际的理想。再次,理想信念教育要能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包括促进学生心理各要素的和谐发展、身体与心理的和谐发展、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等等。最后,理想信念教育要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从心理学视角看,理想信念是人的个性心理倾向性的重要内容,处于人格的最高层次,引领着人生的方向,只有有了正确而坚定的理想信念,人才会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4.符合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特点与规律

理想信念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而思想政治教育又有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只有遵循这些规律,才能收到良好的实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与规律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政治性、科学性、实践性、情境性等,即在内容上必须坚持政治优先的原则,只有把政治性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首位,才能保证教育的正确方向;在教育的理念、内容、方法上必须具有科学性,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在教育的途径和方式上只有贯彻实践性,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育过程中只有突出情境性,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才能充分发挥情感的动力作用,从而使学生实现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统一。

三、提高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策略

1.真正把学生当成教育的主体

要提高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关键在于提高学生对于教育者传递的教育信息的接受程度。正如接受美学所强调的那样,衡量文学家和艺术家成功的关键在于其作品被接受的程度如何,理想信念教育成功的关键也同样在于要被受教育者所接受。在教育中存在着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的理念早已成为了人们的共识。解释学、现象学、交往理论、建构主义等理论都强调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平等交流,强调在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的主体间性关系,解释学还特别强调理解,并把理解看作是双方“视野融合”的过程。在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教师作为教的主体,他的教只是作为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外因而存在;学生作为学的主体,他的学是决定教育成效的内因。也即是说,学生对教师的教育内容选择多少、认可多少,最终内化多少,决定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实际效果。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中要真正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需要出发,注意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同时,教育者要把学生当成与自己一样平等的主体,向他们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与他们分享自己的人生体验与智慧,实现与学生精神视界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2.教育内容要具有针对性

我们在设计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时,应把社会理想信念、道德理想信念、生活理想信念、职业理想信念等各层次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教育内容具有针对性。一方面,我们应对学生进行社会理想信念教育,以及学习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现实与未来等相关问题,这些内容作为理想信念教育中的核心成分,对学生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起着引导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不能把上述内容片面地理解为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全部,教育者必须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道德、生活和职业几方面的理想信念教育。也即是说,要针对学生心理还正处在成熟期的特点,对他们进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使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养成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针对学生自我意识较为强烈的特点,首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肯定他们的独立精神,同时,也要引导他们把自我与他人及社会有机统一起来,克服自我中心的倾向,培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针对学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之间常常产生冲突的特点,引导他们一方面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另一方面要正确地认识和看待现实社会,特别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以及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针对学生特别关心的情感问题,要对他们进行爱情、婚姻等方面的教育,使其具有正确的婚恋观与态度;针对学生马上面临的就业问题,应提供给他们职业选择、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确立理性务实的态度。

3.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教育

在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除了理论灌输之外,还应多种方式同时进行。首先,应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进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教育者应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和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鼓励学生从事社区服务活动、参加勤工助学活动等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刻理解所学到的有关理论知识,并把这些理论知识与自己的情感、意志和行为较好地结合与统一起来。其二,注重在集体中进行教育。柯尔伯格提出了公正团体法,即指通过一个公正的生活共同体的实践活动过程,以达到团体成员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团体成员的道德判断水平、促发道德行为[2]。在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达到个人与集体共同进步的目的。其三,注重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进行教育。教育者要从学生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真正使理想信念教育回归生活。

4.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

除了用纸笔测试的方式去考察学生对理想信念教育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外,还应结合学生的具体行为表现进行考评,而且后者是更主要的方面。首先,在评估的主体上,要打破教师单一主体的局面,实现教师、学生、社会、家庭等多元主体评估的结合。其次,要建立系统、科学的评估体系。要对社会理想信念、道德理想信念、生活理想信念、职业理想信念各方面的内容进一步细化,并分别赋予不同的分值。评估过程中要注意贯彻定性与定量的结合、模糊与准确的结合、短期与长期的结合等原则。

参考文献

[1] 张澍军.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定位与运行特征[J].教育研究,2015(4).

[2] 郭本禹.道德认知发展与道德教育——科尔伯格的理论与实践[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吴建清(1965-),男,重庆奉节人,西华大学保卫处助理研究员。]

论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 篇4

杨康

中国的警察机关,称为“公安机关”,意为维护公共安全的机关。中国的警察,称为“人民警察”,警察的权力来自于人民,他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曾几何时,在传统的执法观念影响下,我们的一些执法部门,往往更多地注重结果,而不太注意过程和细节;往往过于强调法律的刚性和威慑力,而相对忽略法律本身应有的人文关怀。这种威严有余、人情味不足的执法手段,既不符合现代文明的要求,也与现代法制的原则和基本法理相悖。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是一个可喜变化,说明我们的公安执法部门正在积极转变执法观念,正在从过去片面地强调法的执政工具功能,逐渐侧重于强调法的服务功能;正在从过去强调法的专政性、无情性,转向更多地张扬和显现法本身应有的人文关怀。本文从人性化执法的涵义,以及目前对人性化执法认识上的一些误区的分析出发,研究了人性的构成与层次结构、人的欲望、需要及其层次性,提出公安民警应牢记党和人民的期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构建人性化执法环境,同时,应找准公安民警执法的正确角色定位,严格执法,热情服务。

一、人性化执法的内涵

(一)人性化执法的涵义

所谓公安民警的人性化执法,是一种把“人”作为执法活动的核心和最重要的资源,把组织内全体成员作为执法的主体,围绕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公安部门的人力资源,服务于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从而实现公安执法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理论和实践活动的总称。人性化执法有以下三层含义:

(1)人性化执法首先是一种执法管理模式,这种执法管理模式是以“人”为根本,以“人的本性”作为基础来设置的,是指从人的情感、需要、发展的角度来理解,把人的要素放在中心的地位,还“人”本来的价值和尊严,创造出一种能够满足人性的、善的需要的社会环境。运用人的心理因素和情感因素来激发其热情,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执法效率,这是人性化执法的出发点和最基本要求。(2)作为一种执法模式,首先当然是依法办事,“法”就是一种约束,一种将个体的力量约束到一个集体当中去,并为这个集体服务,以产生更大的能量而提高效率。“人性化”意味着一种理解和疏导,通过情感因素营造—种和谐的社会环境,让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可以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量。

(3)人性化执法是一种感性的共享型的执法管理模式,需要执法者用心来同被执法者进行交流,做到彼此了解,并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就公安执法者所从事的工作达成共识。因为执法者是人,被执法者也是人,人与人之间总有一些本性的东西是相通的,所以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其实就是执法者与被执法者平等地进行交流和沟通,共同构建一种认同感使得执法工作顺利开展。

(二)认识上的误区

目前在人性化执法上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这些错误的认识表现为方法与目的的混淆、人性化与自由化的混淆和人性化与人情化的混淆。

首先,以人为本既不是一种管理方法,也不是一种获利工具,它是社会正义、自由秩序和个人欲望三者之间的平衡发展和相互制约。以人为本在时下的中国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口号,人文关怀、人性化管理也随之成为一种时尚用语。有些单位只是把它当作一句树形象的广告词,很少有人深究其意义,使这一本应反复思考的人类问题沦落为众所周知的宣传故事,被一些人利用来做政治秀。其次,人性化不是放任不管,而是一种更具人性的执法与管理,所谓人性化,是说在严格管理前提下的人性化,而不是无原则的自由化的宽松管理或不管理。人性化管理不是丢弃管理原则,而是“软性管理”。强调人性化执法,就是提醒执法者,注意对人的尊重。人性化执法包含人性自由的要素.但这个自由是有度的而不是无规矩的自由。必须用法律、社会公德和具体的规章制度约束自身行为。

最后,人性化执法不等于人情化执法和自由化执法,而是制度化执法的升华,是人性充分觉醒,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执法过程中,如果沾亲带故徇私情,这样不但会失去人性,也失去人性中必须把握的尺度,使人性化执法向人情化执法转化。

二、执法应正确认识人的本性

1、人性的构成与层次结构

人性是指人区别于动物,人所特有的,通过自己的活动所获得的全部属性的综合,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所具有的全部规定性或者说是一切人普遍具有的各种属性的总和。

人具有两面性,或者说人性具有双重性。人们所处的环境因素,决定着两面性中的哪一面表现更突出,只有当两方面的表现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人类才能实现资源共享,社会才能和谐发展。为此,我们要弄清楚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人性问题,这是因为管理的根本目的,应该是缩小人类永恒的本性与工作环境的要求之间的差距。

人性层次结构的理论主要是指巴特勒关于人性的三个层次的学说。即感觉、嗜欲、情欲和情爱等欲望是人性中的最低层次;自爱和仁爱构成了人性的第二个层次;反省或良心是人性的最高层次。

权力源于拥有或有途径可以获得所需的资源,无论什么样的资源都会导致一个个体或团体对其他个体或团体的依赖。因此,如何组织和管理资源的决策,会直接决定人性的哪个方面得以表现出来。

我们发现在我们的公安民警执法实践中,简单地号召公民遵守法律法规,全身心遵纪守法,并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这是因为良好公民的守法意识需要相应的社会环境条件支持。道德和奉献是一种利他行为,以他人为中心的天性是在特定条件下自然产生的,靠动听的口号不会产生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同情心、理解相信任对于产生高度合作的行为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这些因素不可能制造出来,只能在一个精心构建的人性化的执法的环境中才会自发产生出来。

任何组织中最基本的要素就是人,因此公安民警执法问题的核心应该放在人性积极的一面,而不是效率。我们还须明白,靠监督和压迫是得不到良好的执法效果的。

2、牢记党和人民的期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构建人性化执法环境

(1)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公安民警担负的任务十分艰巨。公安民警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他们能否完成好工作任务,构建人性化执法环境的一个重要条件。为此,党和人民始终对公安民警提出了很高的职业道德要求。

公安民警职业道德的特征。公安民警职业道德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社会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备职业道德的一切共性。但是,公安民警职业道德内在的规定性,又决定了它具有其他职业道德所不具备的特点。概括地说,公安民警职业道德主要有以下四个特征:一是政治性。一般的社会道德与政治也是密切相关的,表现为政治变革和道德的发展相互促进,政治制度和道德体系相互影响等。二是法规性。一般来讲,职业道德与法律、纪律、各种规章制度有很大的不同,职业道德具有自觉的性质,它主要对职业者起一种倡导的作用,告诉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以何种思想、感情、言行去处理各种关系,完成本职工作。三是示范性。公安民警职业道德的示范性,主要是指公安民警遵守职业道德在社会上所起的表率作用,及对其他行业和群众的感染作用。在社会生活中,所有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都会对他人产生一定的影响,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四是自觉性。公安民警职业道德的自觉性体现了强烈的自律精神。公安民警职业道德具有高度的自觉性特征,因为公安民警职业道德是充分反映社会发展要求的道德,是警察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因此也是最具有感召力的道德,最能赢得公安民警内心的认同和接受,也能化为他们的实际行动。

(2)良好的公安民警职业道德是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的集中体现。对公安民警行为有约束力的法律、纪律等规范,属于一种他律性的规范,即不论公安民警对这些规范是否真正愿意遵守,也必须照此去做。而公安民警职业道德则不然,它属于一种自律性的规范,而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只有被广大公安民警真心诚意地接受,并转化为他们的情感和信念时,才能发挥其人性化的作用。因此,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人性化执法的集中体现和具体保障。这种以公安民警内心自觉作为发挥作用基础的道德规范,离不开广大公安民警良心的作用,良心作为人的一种道德内省和自制能力,是道德自律性的最集中和最高的表现。良心形成特定的动机、意图、目的,促使人们去遵守社会规范。公安民警的职业良心是其言行的“检查官”,法律、纪律、政治等规范不管公安民警是否有遵守的动机,只要在行为上没有违反就不能去干涉。而公安民警职业道德必须有公安民警内心的善良愿望,以及自省自律的良心,才能得以遵守,并发挥其作用。从形式上看公安民警职业道德是一种“软件”,作用似乎不大,但实际上,由于它与公安民警的情感、责任心、信念等内在的因素密切相联,因而它一旦被公安民警所接受,就会变成巨大的精神力量,在塑造人格、陶冶情感、净化心灵等方面起到法律、纪律等规范难以起到的作用。

三、执法应重视人的需要

1、人的欲望、需要及其层次

欲望是动物体因感觉缺乏而渴求满足的一种心理现象。人类欲望是人体各种器官官能渴望得到满足而通过相应的生理一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一种现象。心理学家早就认识到,当个人的欲望尤其是像生理需要这样的个人最基本的需要未得到满足时,就会对个人产生压力,而这种压力又常常会大于所有其他可能产生的忧虑和需要。所以,尽管自尊也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之一。但如果安全的需要未能满足,它就会屈居其后,与此对应的另一面也同样重要,一旦某种基本需要得到满足,更高层次的基本需要便会出现.居于个人注意和兴趣的前列,成为第一需要。如此看来,人的需要可能通过一系列不同的阶段表现出来,而你必须先通过一个阶段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所以,各种人群的基本需要可以按照其对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的大小排列出来。较低层次的需要必须先于较高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正如马斯洛所发现的那样,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所有的需要并不是同时排列在一个平面之上。

2、严格执法,热情服务

(1)严格执法的要求。严格执法是指公安民警基于公正无私的要求,按照国家宪法、法律、法规规定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条件、标准和程序,执行国家法律赋予公安民警的职责和权限,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公安民警要做到严格执法,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牢固树立对法律负责的观念。强调对法律负责与对党和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切实增强依法办事、严格执法的责任心。当前,在执法活动中,要严格禁止用执法权力为地方、部门或者个人谋取私利,禁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扣押”的“三乱”现象。

第二,切实提高公安民警的执法素质。各级公安机关要把提高公安民警的执法素质和执法水平,作为今后公安教育培训的重点内容,而且必须做到执法行为的规范化。各地公安部门要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执法行为规范,防止执法行为的随意性,保障国家权力得到正常而有效地运行。

第三,完善执法监督制约机制。各级公安机关要强化执法活动的内外监督,防止和杜绝权力的滥用,自觉接受各级党委、国家权力机关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并使这种监督制度化、经常化。第四,严禁逼供。公安民警在职务活动中,不得为获取口供而对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施以肉刑、变相肉刑或精神折磨,不得以任何方式非法伤害其身体,侵犯其人身权利,或对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施以任何方式的威胁,或采取诱供、指名问供等错误的方法。严禁逼供,要求公安民警在办案中,要坚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而不轻信口供的原则。

(2)热情服务的要求。热情服务是指公安民警在执法工作中要文明礼貌、感情饱满,尽可能耐心、周到、细致地做好自己本职工作,重视人的本性需要。

热情服务的要求如下:

第一,公安民警要认真履行职责,树立做好本职工作,就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爱岗敬业,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严格治安管理,保护国家、集体的财产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努力完成法律赋予的各项任务。

第二,公安民警要服务于全党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公安机关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无论任何时候都必须使自己的工作紧密围绕全党工作的大局。当前,公安机关要以强有力的打击职能、管理职能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治安环境和生活环境,使经济建设能更快地发展。

第三,加强和改革治安行政管理工作。改进服务措施,文明执法,开展多方面、高质量的便民、利民活动,为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第四,扩大服务领域。在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侵害或处于危难的时候,要积极给予救助和保护,积极参加社会救险和救急活动。

第五,改善服务态度。在工作中与人民群众建立良好的关系,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要用良好的态度、文明的语言、规范的行为,让人民群众有亲切感、信任感。

3、公安民警执法的正确角色定位

新中国的法制建设,曾经走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自从1979年以后,法制建设重新起步,实行了“发展民主,健全法制”的方针,要求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当前,“依法治国”已被载入宪法,正式确立为治国方略,这就如同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一样,必将对中国的未来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实行“依法治国”的情况下,警察必须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警察再不能把自己看成是挥舞着警棍去“管人”的,而应该把自己看作是忠实地执行法律,维护公民权利的人民公仆。就其性质而言,警察机关应定性为维护法律和执行法律的机关。警察既不能自行制定法律,也不能随便更改法律,更不能任意曲解法律,而必须忠实地执行法律。警察的本质就应当是忠诚执法。

坚持和实行“依法治国”,警察必须严格依法办事。首先,要求每个警察都应该模范地遵守法律。只有警察带头遵守法律,才能给公众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反之,如果警察自己不遵守法律,甚至越权行事,那就会损害了法制的尊严。其次,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必须特别注重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警察执法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保护人权。在刑事诉讼中,尤其要强调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权利和诉讼权利,严禁非法拘禁、超期羁押和刑讯逼供。现在,中国警察自觉保护人权的观念已经逐步树立起来,文明执法已成为主流。再次,警察的执法活动必须公开,不允许搞“暗箱操作”。有道是“阳光是最好的清腐剂”,中国的各级警察机关,都在大力推行各项公开办事的制度,将有关的办事程序张贴布告,公之于众。这种做法不仅方便了公众,而且对警察执法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方式。最后,警察的执法活动必须接受监督,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根据《人民警察法》的规定,中国对警察执法设置了五种制约机制:一是在警察机关内部的设立督察机构;二是刑事侦查要接受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三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议会)有权对警察执法活动进行质询;四是新闻媒体经常对警察机关的阴暗面进行曝光,进行舆论监督;五是当事人对警察的行政执法行为不服时,有权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实践证明:加强对警察执法的监督,才能抵制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的蔓延。它既可以有效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可以促进警察队伍的廉政、勤政建设,本身也是对警察的一种爱护。

四、结语

如果说法律之“刚”,体现在严格遵守和执行法律上的话,那么,“柔”则指司法的各个环节、细节,都应当体现出人性、人权和人文关怀,体现出道义和感召力来。而这种执法者在认真遵循法律规定,充分尊重当事人合法权利的前提下,依据正当程序进行的非歧视的、人道的、理性化的执法活动,正是近年来我国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交口称赞和推崇的人性化执法。

当然,我们还需要看到的是,由于各种原因,现实生活距离先进的执法理念总是有较长的一段距离。而这就需要执法部门能够更进一步,能够更多地从实质性的内容和细节入手,努力改变执法条件、手段、方式,切实提高执法水平,逐渐把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切实贯穿到每一个执法环节当中去。只有更多地让人性执法从形式走向实质,从抽象理念走向具体细节,执法才能最为真实而充分演绎“法”与“情”,也才能更为广大民众所认同和拥护;同样,只有当人文关怀的阳光真正照耀到每一个公民,各种社会歧视和冷漠才可能逐渐乃至全面消除,公民的各种权利才可能得到最为全面的尊重和实现,而社会的每一个个人才可能更有尊严和价值地生活着!

公安民警纪律教育心得体 篇5

通过上级部署开展的纪律整顿教育活动后,使我深刻领会其中的警示精神.并以此为鉴做到令行即止,依法办事、认真履行职责、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下是我的体会。

一、树立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作为一名党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来自人民,人民警察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因此,我们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增强事业心和责任心兢兢业业地做好工作,杜绝公安机关对群众“冷、硬、横、推”甚至侵犯人民群众利益的现象;杜绝 脸难看、事难办、话难说”的四难现象。

二、严格自律为警清廉。我们的每一位同志都要明确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应当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且切切实实地为这个信仰去奋斗,那么就不可能有为一己私利而违法违纪的行为发生;我们党的吏治清明了,也就不可能有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削尖脑袋向党组织里钻。因为为人民利益舍弃个人利益的“亏本买卖”是只有那些真正的共产党人才会去做的,投机分子是不会那么“傻”的。

三、规范的生活纪律。要把我们的集体建设成一支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队伍,就必须做好对公安机关中每一位成员的约束和管理。这种约束和管理不仅仅在于八小时之内的纪律要求,更要延伸到大家的生活之中。我们一定要将有关内务管理条例、规定落到实处,做到

不出入营业性酒吧、歌舞厅,坚决与黄、赌、毒等社会丑恶活动作斗争。作为一名公安民警,一定要做到***同志所提出的“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四点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才能更好地为祖国的腾飞保驾护航。来源:考试大-公开选拨领导

宋 千 夫

论公安民警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 篇6

一、树立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思维趋向和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密切相关。因此,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来自人民,人民警察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因此,我们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勤政为民、真抓实干,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要求。要增强事业心和责任心兢兢业业地做好工作。杜绝公安机关对群众“冷、硬、横、推”甚至侵犯人民群众利益的现象;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话难说”的四难现象。

二、加强自身的思想纪律建设,严格自律为警清廉。我们的党内、集体内暴露出的违纪分子,无外乎两类人:第一种,原本是好同志,为党、为人民兢兢业业工作过多年,但是由于抵制不住个人私欲的诱惑,走上了远离人民的错误道路。第二种,头脑里从来就没有一点党性,为了掌握权力,表面上积极进步,骗取人民的信任,混入党组织内部,其实是彻头彻尾的败类。如何从党内区分、清除出这些人,如何教育我们的干部、同志不再重蹈违纪分子的覆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的思想武器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神。只要我们的每一位同志都明确了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应当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且切切实实地为这个信仰去奋斗,那么就不可能有为一己私利而违法违纪的行为发生;我们党的吏治清明了,也就不可能有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削尖脑袋向党组织里钻。因为为人民利益舍弃个人利益的“亏本买卖”是只有那些真正的共产党人才会去做的,投机分子是不会那么“傻”的。

论公安民警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 篇7

一、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首先要建立在科学的理论教育基础之上, 只有这样,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理想信念教育中现存的种种问题。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 有利于大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更加科学地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两课”教学中, 教育工作者应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方针,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与命运, 纠正在社会主义问题上的片面认识与错误观点,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 引导大学生对当代世界的发展变化和人类历史命运的走势进行思考, 为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提供理论平台。

高校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阵地, 加强社会主义理论教育是其改革的重点。社会主义理论之所以科学, 是因为这一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坚强后盾, 而马克思主义又是经过了理论与实践反复检验和论证所得出的科学真理, 深刻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理想信念教育中, 我们理应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威力。

二、融社会实践于理想信念教育之中

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 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加强他们对社会现实的了解。当代大学生身上共有的一个弱点就是书本知识多, 社会经验少。随着独生子女的比例逐渐升高, 这种现象会越发严重。有研究证明“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积极的情感体验、高度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是形成远大理想的的重要心理因素, 是理想和信仰结合的必要媒介”。

对于不同状况的理想信念问题, 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 对于理想信念不坚定的同学, 可以组织他们多听一些名人讲坛, 聆听他们的奋斗历程、他们成功背后的喜怒哀乐, 让学生领悟到:只有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 自己的人生才会充实、有意义;理想的实现还需建立在自身艰苦奋斗的基础之上。对于理想信念定位比较的低的同学, 可以让他们参观英雄塑像、到社会基层和贫穷地区义务劳动和挂职锻炼等, 唤起学生对祖国、人民、家乡的无限真情, 让他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或者做一些和自己专业相关的社会调查, 用自己切身体验发现理论的现实基础, 这些都会使学生重新认识自己所学的知识,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进而树立起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

三、引导大学生科学定位个人理想

理想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 理想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及客观必然性, 能正确反映现实与未来的关系。所谓个人理想, 就是指个体在对现实生活各方面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表现出来的具有积极向上的价值选择和创造精神。科学定位个人理想有利于大学生保持一个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科学地设定自己的理想目标, 既不能妄自菲薄, 也不能不切实际。

当代大学生社会经验相对缺乏, 辨别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弱, 在复杂的社会面前显得格外弱小。他们的理想都充满了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期盼, 然而现实总会有丑陋的一面。大学生在定位个人理想时, 要辩证地看待社会现实, 特别是针对社会阴暗一面, 不能置若罔闻、随俗浮沉, 也不能自怨自艾, 更不能用极端行为发泄不满, 相信光明终将战胜邪恶。而基于这样的认识基础上的理想才是科学的。

个人理想应该与社会理想紧密联系。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理想指引着个人理想的基本方向, 同时又根植于个人理想中, 个人理想只有升华为社会理想, 才更加深刻, 更加富有意义。人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中, 就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来看, 社会理想理应占主导地位。脱离社会理想的个人理想是不切实际的, 而一旦与社会理想相矛盾, 就会出现理想与现实的反差。这就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在这方面多做工作, 督促他们经常反思个人理想是否偏离社会需要, 是否与社会理想紧密结合。个人理想又不同于个人主义。有些人的个人理想与国家的进步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与成长成才的规律吻合, 有些人的个人理想完全是自私自利, 思想中缺少集体观念, 前者是积极向上的个人理想, 后者就是名副其实的个人主义。由此可见, 引导大学生定位自己的个人理想是没有错的, 关键是帮助他们树立一个什么样的个人理想。我们要指引大学生实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融合与统一, 既符合个人利益, 又能体现个人对国家和集体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同时也应该允许以个人利益为重, 但不损害集体利益的个人主义存在, 在为其创造实现条件的同时, 努力将其引导到更高的思想层次, 最终实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四、加强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校园是一种无声的、特殊的教育课堂, 是重要的育人环境之一。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加强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高校校园作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最重要的环境, 每时每刻都在与学生的身心进行着互动。赋予校园以文化内涵, 环境就能成为“凝固的教材、育人的课堂”, 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熏陶和培养, 有利于大学生审美情趣的形成和提升, 有利于文化知识的渗透和传播,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理想信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校园文化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 我们要善于打破常规的、静止的模式, 赋予它丰富的生命力, 为学生的理想信念的培养提供更为宽阔的空间。

在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过程中, 注重加强大学生群体的主导意识, 调动学生主体的自我意识, 激发学生的首创精神, 发扬学生的聪明才智去创造性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在工作实践中, 应注重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中的主动参与精神。

五、结语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高校要坚定不移地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内容来抓, 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使他们坚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优越性, 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2]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3]徐伯才.必须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5, (1) .

论公安民警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 篇8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 大学生 理想信念教育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10-0021-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艰巨任务,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的高校“思政课”,在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方面势在必行。

一、在教学内容层面上,要突出理论导向作用,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进”工作

(一)引领社会思潮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增强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即时教材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要将最新的理论热点与大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相结合,积极探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契合点,这是增强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关键所在。还要特别关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网络传播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当代大学生都是成长于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他们获取社会信息的主要渠道和休闲娱乐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把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首位,紧密结合引领社会思潮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时代信息这一即时教材,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先进的教学手段,通过网络媒体这个传播社会信息最快和最便捷的渠道在课堂中随时增加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和信息,有效应对新兴媒体以及网络信息带来的消极影响,加强网络舆论引导,主动占领网上思想文化阵地,这是思政课教师现在要面临的现实考验和紧迫任务。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永恒教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体现,是指导思想、社会理想、精神动力和道德规范的集合体,是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的灵魂和指南。将其融入大学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更加有利于培养和造就“四有”新人,进而在与时俱进的思想教育中更加突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随着时代的变迁、环境的变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也发生了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体现了继承性,更体现了时代性,对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具有永恒的基础理论指导作用。在核心价值体系提供的平台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任务才能得以完成,进而不断推进和深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确立职业理想、拓展素质能力、实现人生理想的关键时期,强化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因此,深入推进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不仅是高校“思政课”的紧迫任务,更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当务之急。

二、在教学方法层面上,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大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

(一)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增强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因素

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是增强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因素。“思政课”要想真正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前提保证是“思政课”教师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带头坚守理想和信念。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从而通过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主导,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调动教学两方面积极性,转变“一言堂”的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真诚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不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自我教育者,而且要在日常生活中成为尊重、关心、体贴和激励学生的良师益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典型引路、寓教于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教学发展目标和学生个体发展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从而不断增强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二)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增强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根本途径

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和爱好,是“思政课”增强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根本途径,是教师增强教学实效性的基本策略。其中“兴奋点”教学法就是实践性教学环节常用的有效方法。这是与当前国内和国际形势紧密联系的一种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它要求教师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由学生提出对现实社会、人生态度和当前形势感兴趣的问题,然后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按照“释疑—质疑—解疑”的路径,由师生共同分析、讨论和辩论,共同释疑解惑,最终得出比较满意的答案。特别是在讲授理论性比较强的知识点时,通过“兴奋点”和其他多种实践性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更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使他们在课堂享受和愉悦体验中强化正确理论认知,消除信仰认识误区,并使其真正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以解决,从而坚定其正确的理想信念。另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途径。注重将课堂理想信念教育与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及“三下乡”社会实践、“学习雷锋、善行河北”教育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组织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与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理想信念的魅力,体验为社会作贡献的感受,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还要注重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和重大事件强化教育。特别是针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注重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利用思政课堂进行讲解,把握事件的正确舆论导向,及时消除大学生对突发事件的模糊或错误认识,使之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基本的是非判断能力。

三、在教学对象层面上,要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切实在职业理想和综合素质教育中增强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性

(一)理想信念教育与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相结合

将“思政课”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紧密联系起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综合性的职业理想教育活动,已成为增强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性的紧迫要求。各高校应坚持以学生健康成才、顺利就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度重视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职业生涯教育之中,贯穿于学生整个教育的全过程。大学生面临的最重要的社会问题就是就业,如何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确立正确的职业定位和职业目标,提高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实现人生价值的职业之路,也是“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为此,“思政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通过一些鲜明的教学案例,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任务,做到有的放矢,主动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之中,使学生树立正确而科学的择业观念,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实现“人职匹配”,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二)理想信念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相结合

理想信念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相结合已成为“思政课”教学的必然要求。其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思政课”第一课堂与校园文化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是理想信念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渠道,是增强教育实效性的重要环节,更是拓展学生综合素质的广阔舞台。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本身就是包括理想信念教育在内的“思政课”教学的重要职责。首先,要加强校园思想性文化建设,如通过指导和扶持业余党校、团校、理论学习小组,组织学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之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要充分利用一些容易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重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对学生进行理性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立志成才。第三,要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和观看重大体育竞赛、文化、艺术节,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同时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第四,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宣传栏及网络等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推进思想教育的网络化。总之,在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关键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和主观需求,指导学生在参与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的不断自我感悟、自我探索、自我反省、自我修正、自我完善,并使之变为学生拓展综合素质的自觉行动,从而真正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问题的决定 [N].人民日报,2011-10-18(01).

[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

[3] 黄蓉生.高校应始终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4,(8):57-60 .

[4] 唐桂莲. 对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2):72-73.

上一篇:毕业后朋友分别的语句下一篇:数学四下第二单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