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理想教育的结合(共9篇)
数学与理想教育的结合 篇1
理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是由人所设定, 指人们希望达到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向往的奋斗前景.存在是现在式的, 而理想是属于未来式的, 或过去的, 范畴很广, 可以指特定的事物, 也可以是抽象的一个理念, 所谓理想的事物, 是以人对现在的认识为参照的.
现今社会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普遍重视学生“学习成绩”, 把“考上好大学”作为孩子成功成才的标准, 而忽视了学生人生奋斗目标确立的重要性.学习活动繁重, 枯燥, 竞争激烈, 如没有前进动力与灯塔的指引, 便会感到困难重重, 倍感迷茫、痛苦与无奈.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理想教育内容渗透其中, 使学生在发展数学能力的同时, 树立理想意识, 并在生活中成为理想的实践者和倡导者.
一、在数学中渗透理想教育
1. 挖掘榜样力量, 引导学生构建理想.
讲到圆周率时, 就会提到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祖冲之他个人刻苦钻研, 不迷信古人, 不畏惧守旧势力, 不怕斗争, 不避艰难, 才能取得杰出成就.他对数学十分感兴趣, 有着强烈的愿望去作深入的研究.同时我们熟悉的还有数学家华罗庚, 他的理想是:立志自学数学, 在数学天地里遨游, 为数学事业作贡献.当然, 国外的也不少, 我们高中学的二项式定理, 就是数学家高斯发现的.高斯是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 被誉为历史上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和阿基米德、牛顿并列, 同享盛名.高斯的成就遍及数学的各个领域, 在数论、非欧几何、微分几何、超几何级数、复变函数论以及椭圆函数论等方面均有开创性贡献.通过对科学家的认识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
2. 诱发求知需要, 启迪学生萌发理想.
讲到二次函数问题时, 就与导弹的飞行轨迹相联系起来, 使学生认识到, 使用现代武器, 知识很重要, 因此, 问学生:“学习重不重要啊?”学生都说重要, “那怎么办, ”学生个个摩拳擦掌, 有的说要这样, 有的说要那样, 总之都是立志要好好学习.抓住时机进行理想教育.布置作业, 让每个人写下自己的理想.
二、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渗透理想教育
21世纪要求人们相互合作, 合作可以增加竞争中的优势.科学技术的重大课题, 复杂综合的社会问题也需要多学科多行业的合作, 需要依靠集体智慧才能完成.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学生应具备合作精神、集体观念、全局意识, 学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摒弃个人主义、利已主义思想, 实现全面发展.21世纪人才竞争更加激烈.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四个现代化, 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一定要大力提高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素质.学生是民族的未来, 国家的希望.
在讲到九年级教材时, 有仰角、俯角内容, 就要学生到国旗台去实践操作, 我记得当时全部学生分成小组, 小组成员缺一不可, 合作好, 就测量快.趁此机会, 问学生, “相互合作重不重要.”学生都说重要.在实践中让他们自己去感悟.
三、在数学实践课中渗透理想教育
广大学生渴望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 社会实践活动则是在学校与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使学生不仅了解到社会对他们的要求, 而且使他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学习、锻炼的机会, 从而满足他们自身发展的要求.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现状, 从而树立起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不少学生往往是以局外人、旁观者的眼光来观察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使他们了解我国的国情, 看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特别是他们亲身参加了一些生产劳动以后, 不再是旁观者, 而是以参与者的眼光来观察、分析现状, 把树立理想与实践统一起来, 从而促进他们更自觉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为今后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实现美好的理想作好充分的准备.
总之, 在中学生中加强理想教育, 具有及其重要的现实和深远的意义.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责无旁贷地切实把握时代特征,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规律, 积极开展有特色、有实效的理想教育, 努力培养和造就具有远大理想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和光荣义务.
参考文献
[1]魏书生著, 班主任工作漫谈.桂林:漓江出版社, 2002.4.
[2]王光明, 数学教学效率论 (理论篇) [M].天津:新蕾出版社, 2006.
[3]陈昌平等译[美]A格劳斯主编, 数学教与学研究手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4.
数学与理想教育的结合 篇2
经济与道德完美结合是新世纪的理想追求
经济与道德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两个车轮,它们之间存在着互动性与一致性.要解决当前经济增长与道德滑坡的“二律背反”问题,需要正确处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加强道德建设的`关系,实现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的有机结合.
作 者:何传军 蔡周文 作者单位: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长沙,410006 刊 名: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COLLEGES OF SHANXI 年,卷(期):2002 14(4) 分类号:B82-053 关键词:经济 道德 互动性 一致性 “二律背反”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结合的实现研究 篇3
关键词:数学史;数学教育;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11-0041-03
数学史强大的教育功能逐渐被大家认识和接受,新课程在选修模块中也加入了数学史的内容,但在现行的教育背景下如何实现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结合则研究得并不深入。实现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结合首当其冲的问题是在数学教育中如何选择数学史内容。
一、中学数学史教育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
既然是把数学史内容用于中学教学就必须考虑中学生的特点和它在中学教学中的作用。所以内容的选择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针对性。我们需要明确中学数学史的内容是针对中学教学需要的,不是进行史学研究或考查。到底是杨辉三角还是贾宪三角都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它的特征与二项式展开系数之间的关系。学习它们的目的不是进行史学研究,而是能引起学生兴趣,能启发学生思维,能增进学生认识。
第二,连贯性。这种连贯性不是说所选的数学史材料要按时间的顺序展现给学生,而是说在某一体系的介绍时保持一定的完整性。比如说初中阶段介绍负数的产生,无理数的发现,高中阶段再加上复数的应用,整个数域的扩充就保持了连贯性[1]。
第三,目的性。数学史与中学数学教育的结合首先要明确一个观点,不能为教历史而教历史,基本历史常识固然是需要的,但更高的层面应该是为数学教学而教历史。数学史与中学数学教育的结合不仅仅是告诉学生一些有趣的故事,增加一些学习的花絮,而是实实在在的要促进学生兴趣的培养,能力的提高。
在这种前提下,学生本身数学知识水平就显得有些重要了,数学史的内容不是简简单单的文字呈现的故事,而应该是有数学味道,学生能体会到的数学内容。大数学家的发明创造再简洁、再严密、再完美,中学生的知识层面制约了他们对这些数学内涵和魅力的欣赏。所以那些紧扣教材的,学生真正可以理解的内容就显得尤为宝贵了。在这些材料上的挖掘也许比讲讲那些对中学生来说高深的数学定理的名字,加上几句十分美好的感叹要有用得多。只有学生在对数学史内容的学习中遇到和数学家相似的困惑,才能理解数学家创造的精髓所在,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数学史教学的目的可以说才真正的达到了。
二、数学史与中学数学教育的结合方式探讨
具体到中学教学的实践,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结合可以从课堂和课外两个方面来实现:
1.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在课内的结合。
数学史与数学教学最直接的结合是在课堂上,这种结合方式的最大优势在于教师的引导,教师自己对数学史的理解和感悟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教师高屋建瓴的数学理解、数学观点必将给学生醍醐灌顶之感。具体来说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学史作为引入背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情景的创设对整堂课的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课堂情景的创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史知识为课堂情景的创设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一个古算术题,一段科学家的故事,都可能创造出充满趣味,引人入胜的课堂。
(2)在课堂上展示。中学阶段生物、地理等课堂上展示的图片模型总是那么让人难忘和充满期待,数学课堂则显得枯燥很多。事实上,数学课堂上数学家的图片、邮票等实物的展示同样能使学生印象深刻[1],不要一成不变的认为数学课堂不需要“花哨”的包装,一张纸、一支笔就够了,生动形象、能引起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包装是任何学科都需要的。
(3)直接与教学内容结合。数学史与教学内容的直接结合是一种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结合方式。这种方式的核心在于内容的选择,怎样的数学史内容与怎样的现行教学内容结合能相得益彰、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我们应该仔细斟酌的。
①比较古今算法的异同。
有些数学问题古代已有算法,随着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新的更简便的算法,所以古代算法就鲜为人知了,虽然这些算法看上去不及现代算法简单、易懂,但先辈们处理这些问题的指导思想、思维方法恰是一个智慧的宝库,值得研究和学习,从中汲取有益的养分。而且古代算法大都是中学生知识范围以内的,他们的能力可以研究和理解的,这些研究对他们提高学习兴趣,训练思维,以及更进一步了解古代文明也是有帮助的。解方程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解答应用题大都用列方程的方法。在方程的理论尚未出现之前,人们又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呢?“盈不足术”是我国古代解应用题的一种别开生面的方法。《九章算术》专门有一章“盈不足”对它的各种类型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在学习列方程、解方程时结合对这种古代算法的了解是十分有益的。
②不同地点的人对某一数学问题的研究比较。
不同地点的人对同一数学问题的研究方式清晰的反映不同地区数学研究特点的异同,无论是中国的重算轻理还是古希腊的思辨风格都可以在古代数学问题的研究中体现出来。比如勾股定理,世界上很多文明古国都对勾股定理的发现和研究做过贡献。
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就专设“勾股章”,正式提出勾股定理:“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即弦”。魏刘徽在注释勾股章时曾用“以盈补需,出入相补”的方法做过证明,可惜插图失落,后经清朝李湟复原,使刘徽的文字注解与图形结合,“勾自乘为朱方,股自乘为青方,令出入相补,各从其类”。运用出入相补原理简洁的证明了勾股定理。
《几何原本》是西方最古老的数学巨著,它与《九章算术》交相辉映,成为现代数学的主要源流。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卷1中证明了勾股定理,这一证明过程是平面几何的经典内容,二千多年来世界各国的教科书都以不同的形式介绍了它。
比较欧几里得的证明和刘徽、赵爽的证明,从数学思想来说,欧几里得的证明是立足于分割图形、合同变换等综合手段,与刘徽的思想是相通的。但欧氏的证明是建立在欧氏几何逻辑演绎的基础上的,而刘徽、赵爽的证明简洁巧妙,朴素的“出入相补”思想闪烁着古人的智慧,两种方法风格迥异,各有千秋。同时也鲜明的体现了中西方古代数学的特点。[3]
这样的例子在数学史中还有很多,它们对于学生领悟中西数学的特点和差异是很有帮助的。
2.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在课外的结合。
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在课堂之外的结合是多样化的、丰富多彩的。实施这种方式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1)读书交流活动。数学史课外书籍的阅读和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利用寒暑假或者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提出任务,要求学生按自己的喜好阅读数学史书籍、故事,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
(2)中学阶段班级板报、学校宣传栏等场所都是进行数学史熏陶和教育的良好阵地。发挥学生积极性,定期办数学史专题板报,并进行年级评比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数学史知识小竞赛。以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的形式组织小组间,或班级间的数学史知识小竞赛可以在学校营造学习数学史了解数学史的良好氛围,对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4)学生数学史报告会。可以选定某一题目,比如中国古代数学成就,微积分产生的背景和历史意义等,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小组选出代表代表本组发言,其它小组同学可以提问。上海娄山中学的向红艳老师已经做了这样的尝试,以中国现代数学家的奋斗历程为中心内容,选择华罗庚、陈景润、苏步青、杨乐、陈省身、丘成桐这6位数学家,学生分6组搜集材料,谈他们的生平、贡献,还请了华东师范大学的张奠宙教授来观摩,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后张奠宙教授做了这样的评价:“他们(学生)的语言行动,贴近学生,比老师正面阐述更有亲和力.我尤其欣赏向老师的系列数学史的设想。数学史寓于数学课之中,其教育潜力十分巨大……可以相信,数学史教学不仅不会影响数学学习的成绩,相反,将会起到正面的推动作用。”[2]
(5)专家数学报告。高等院校与中学教育的结合一直是我国教育的薄弱环节,高校中的优秀教师、数学家、数学史家、数学教育家如果能走进中学的课堂,走近中学生,那对中学生来说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事实上,像上面提到的张奠宙教授一样,很多有识的学者已经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浙江师范大学数理学院教授张维忠博士曾到浙江台州市路桥中学,为高三部分学生开了一个讲座《神奇的数》,他引经据典,带领学生漫步在美妙的数的王国,使学生充分领略了数学的风光美景,讲得十分精彩,而学生首次见识到课本以外这么神奇的数学内容,无不感到新鲜异常,听得异常投人,表现出强烈的兴趣。[2] 这样的报告可能终生难忘,对学生改善对数学学科的认识,提高学习兴趣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哲,张维忠.中小学数学课程中数学史的呈现方式[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4):422.
[2]向红艳.一节有关数学史的课[J].数学教学,2003,(9):46.
[3]郁组权著.中国古算解趣[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0:138~141:216~218.
[4]王青建.数学史:从书斋到课堂[J].自然科学史研究,2004,2:152.
[5]苏英俊,汪晓勤.略论数学史对数学教育的意义[J].数学通讯,2005,(1):1.
数学与理想教育的结合 篇4
1.在入学教育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
作为刚入校的学生,绝大多数人满怀期待,他们的心声是“我什么都不知道,但是我什么都想知道”。如果在这个时期将入学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把社会需要与学生个人发展相结合,把新生的好奇、新鲜与责任感、使命感培养相结合,让学生在迈入大学之初就弄清楚自己是谁,家长和老师的期盼是什么,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在他人心目中的定位是什么,有助于学生在大学生活刚刚开始的时候就摆正自己的位置,然后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顺利地完成大学学业。
1.1解除迷茫,适应大学环境。
在高中,大学是指引学生前行的一盏明灯,进了大学,有些人反而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刚刚踏进大学校园的大学新生,像是走进一个目标盲区,有松懈感、失落感,加上高中阶段“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巨大压力得以释放,从而失去奋斗的目标,再也无法保持原有的求知热情。面对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还会出现一些适应上的难题。进入大学后需要做什么,能够做什么,想要做什么,面对这些问题,无法回答。有个学生在毕业的时候把宿舍里的书本全部卖给收废品的后说了这样一句话:“三年中我用一麻袋的钱来上学,毕业后卖书的钱刚好够我买一个麻袋装走大学的行李。”这句话看来有些夸张,却在当前大学中真实存在,值得深思。在入学教育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告诉学生大学不是天堂,更不是“只玩不学”的地方,大学生的学习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补充专业外的知识;既要学研究方法,又要学实验、技术操作;既要学做事,更要学做人;通过大学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成为那样的人。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学生弄清楚这些问题,找到方向,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融入大学生活。
1.2找准定位,确立学习目标。
朱熹说:“百学须先立志。”诸葛亮说:“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两句话告诉我们同一个道理:明确目标才是成功的关键。走进大学后,书本上的知识不再是学习的唯一选择,社团、实践、同学……处处留心皆学问;跨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就表明已经有半个身子踏进社会,原来两点一线的生活变得丰富起来;每天充斥在耳边的不再是熟悉的乡音,取而代之的是夹杂着各种口音的普通话;高中时,品学兼优常常是老师眼里的好孩子,在大学成绩平平但会跳会唱一样出类拔萃。当代大学生,如果对自己的未来人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那就无从谈及家庭、社会使命。所以,在入学初期,通过理想教育帮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找到兴趣所在,当原先的优势条件在新的环境中不再那么突出的时候,自己该如何合理定位;通过大学的学习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每个人根据自身的实际确定大学的目标,明确努力的方向;通过信念教育让学生明白理想与信念两者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信念是理想之基,理想是信念之魂。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支配人的行动最持久的精神动力。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是保证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没有坦途,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有来自于外界的原因,也有来自于自身的原因,只有坚定信念,在任何时候都不轻言放弃,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1.3明确使命,立志成人成才。
大学生是拥有现代科学知识的人才群体,肩上担负的不仅仅是一个家庭和亲人的希望和嘱托,还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使命。虽然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西方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给处在理想信念形成时期的大学生带来巨大的考验。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客观要求,是引导大学生抵制错误思潮、坚定理想信念的现实需要。在入学教育中,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大学生弄清楚为什么学、学什么的问题;弄清楚未来走什么路、做什么人的问题。大学生只有明确自身的责任,才能带着目标、带着使命去学习、去实践。把自身的成长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结合,用理想信念的汗水浇灌成长、成才之花。
2.入学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有机结合的途径
中共中央16号文件指出:当前,有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所以,在大学生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面对“95后”大学生,应针对他们的特点,理想信念教育要结合鲜活的实例,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每一个大学生亲身的参与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高校要抓住新生入学这一关键时期,适时、适当地导入理想信念教育,采取多种方式和方法,注重教育结果的时效性,增强教育过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大学生自觉地把坚定理想信念贯穿到整个大学生活中。
2.1制作一张“理想卡片”。
对于刚入学的新生,如单纯采用枯燥说教的方式,描绘未来美好场景,那么,理想信念教育必然显得很抽象、很苍白。老师的苦口婆心在他们眼里是高谈阔论,起不到效果。95后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一些人在家长的倍加呵护中长大,体现出优越感强、自我为中心、人际交往能力缺乏的特点,面对困难和挫折的韧劲不够,但同时,他们对外部环境却有较高的要求。在近两年的招生中家长和学生过多地关注学校的住宿条件就是例证,甚至还出现学生报到后发现宿舍条件不好直接办理退学手续的极端案例,原本比较直接的“理想目标”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显然已经难以发挥作用。在新生的入学教育中,可以组织一堂“谈理想信念”的主题班会,随机抽取一些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班主任或者辅导员作为组织者只给予肯定,不发表好与不好、对与不对的看法。事先在同专业的学长中挑选一名成绩、能力都较突出的同学现身说法,让学生对未来的大学生活充满期待。然后给每位学生发事先准备好的纸张(最好是各种颜色的彩纸或者便利贴),要求每位学生都写下自己的理想或者大学目标,并附上保证达成目标的宣言。制作完成后,放进班级理想箱封存,由班主任或者辅导员保管,也可以统一贴在班级操行记录台账每人相对应的那一页。制作“未来的名片”和此活动达到的效果是一样的,就笔者三年的实施看,效果很明显。在个别学生偏离“轨道”的时候,从这个理想卡片入手开始谈话,比单纯的说教更高效。
2.2坚持一堂“主题班会”。
制作理想卡片(我未来的名片)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开端,主题班会要坚持开展,应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理想信念教育主题班会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结合学校学生活动主题和内容;二是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三是结合一些特殊节日;四是结合学生特定的时期。例如,新生入学军训时,学校经常会组织学校层面的国防知识竞赛,由班级先组织一次选拔,这就是一次生动的理想信念教育。再例如,根据苏教学字〔2011〕13号《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高校大学生中开展“身边榜样,前行力量”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的精神,各高校每年都会开展此项活动,此活动的意义就在于以身边榜样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找准“身边榜样”所体现出来的“热爱祖国、志存高远、勤奋好学、爱岗敬业”等优秀品质,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使大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注重大学生身边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使选树典型的过程转变为大学生自觉学习、主动宣传、努力争做典型的“助梦、圆梦”过程,各个班级组织推荐榜样的过程是一次可亲、可敬、可学的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在大一注重与适应教育相结合,大二注重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大三、大四注重与岗位教育、就业教育相结合。主题班会时间除了一些特殊的节日外,可以放在每学期的开学或者期末。主题班会,总结和展望必不可少,还可以适时地拿出理想卡片(我未来的名片)进行对照,发挥,促进、监督的作用,让无形的关注激发学生身上的无限潜力,朝着理想坚实地迈进。
2.3建立一个“微平台”。
“无网不在”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的真实写照,知识都在网络上、思想都在微博上、朋友都在微信(QQ)上、购物都在淘宝上。同时,网络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既为多渠道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便利,又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给当代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提升,“百度一下,你就知道”这是学生的口头禅,这使得学生习惯被动接受,缺乏积极主动的思考。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的选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这种多样性的选择下学生很容易迷失方向,随波逐流。对于各个高校而言,要按照中共中央16号文件中指出的: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为一体的主题网站与网页,与学生加强线上的沟通与互动,及时解决大学生中的实际问题,努力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网络模式。在新生入学前,各个学校的BBS、新生群、贴吧等为新生答疑解惑,给新生尽快地了解和适应新环境提供了便捷。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要把网络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重要的一环。各个班级建立起班级的微信公众号,设置理想信念专题,由班级的团支部负责,经常性地开展一些活动,如“晒晒我的理想”、“理想信念大家谈”等,开展活动时要强调全员参与,可以尝试在班级分小组,或者以宿舍为单位,对于表现突出的给予精神奖励,每个月或者每个学期评比“理想信念之星”,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班主任、辅导员老师要充分利用自媒体时代的优势资源,精准关注、精准引导,化解大学生成长中的困惑,满足大学生在坚定理想信念过程中的现实需求,大道理讲透,小道理讲深,从细小处入手,到宏观上落实,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让学生认识到坚定的理想信念对于自身从“校园人”向“社会人”角色成功转变的重要意义。同时要抓住学生重视个性培养和自我设计,看重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理,通过这个平台打破老师对理想信念知识的垄断与权威,在平等的基础上敞开接纳、倾听与诉说,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
3.结语
苏格拉底曾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著名探险家约翰·戈达德说:“凡是我能做的,我都想尝试。”他凭借坚定的理想信念,用了44年的时间实现自己在15岁那年写下的127个愿望中的106个。大学,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这个阶段对大多数人而言,是最后一次系统的学习知识,在这个阶段如果没有了理想信念,就会觉得好多事都做不了,那这辈子可能什么也做不成。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一个人对自身发展的期望,拥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塑造自身。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各高校要充分重视新生入学这一时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的理想信念教育让学生确立起自己的理想信念,然后将这个理想信念升华,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到一起。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要建立长效机制,注重连续性和长期性相统一,把入学教育作为起点,贯穿整个大学阶段。当他们踏上社会时,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思想的不断成熟,最终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成就自己的人生。
摘要:在生活的海洋里,理想如同导航的灯塔,指引着人们朝着奋斗的目标前行;信念如同航船上的帆,为前进提供强大的、不竭的动力。在新生入学之初,要着眼于可行的、有效的教育方式帮助大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坚定信念。当代大学生只有树立远大而又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认清自己的前途,认准前进的方向,把握大学时光,在正确的道路上健康成长、成才。
关键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理想信念教育
参考文献
[1]胡晓敏.新媒体视野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研究[J].高教与经济,2011(3).
[2]庄美燕.“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科教导刊,2013(1).
[3]刘祥松,陈兰.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J].职业时空,2007(1).
[4]程耿.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探索[J].高等函授学报,2009(1).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篇5
1、用思想提升教育的品质的含义。
“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教育需要思想,需要有思想的学者去解释教育现象,揭示教育真谛,预见教育的未来;需要有教育思想的行政领导,去制定教育政策,用思想推动教育改革,需要有思想的校长,用思想凝聚人心、管理学校,取创生新的教学模式。教育作为一种关涉人的精神世界的活动,因而思想便有了双重含义:一是用思想武装我们的行为;二是用思想陶养学子的心灵。
2、与经典为友的含义。
教育的智慧大多是古老的智慧,经典比时尚更为真实。因此,我们在思考教育问题时,要多一点历史意识,少一点理智的虚妄,在改革中不急于求成,通过点点滴滴的浸染、涵养,经年累月的尝试、摸索、积累、深化,将古老的智慧转化成教师的信念、行为,只有这样,我们对教育的理解才会更细致、深入。
3、教育即解放的含义。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提出了“教育即解放”的口号。教育即解放,是指教育要拒绝灌输,因为灌输的核心是强制和服从,而不是创造和自主。
教育的真正使命是:把人从互相敌视、互相防范中解放出来,从心灵永无宁日的战争中解放出来,从狭隘的功利和世俗中解放出来,把人从依附、盲从和定势中解放出来,把人从习俗、传统、群体压力以及本能欲望中解放出来。其侧重点是致力于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4、教育的力量之含义。
没有任何一国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是贫穷的,也没有任何一国愚昧无知的人民是不贫穷 的。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国库的殷实、城堡的坚固、公共设施的华丽,而是取决于公民的素养,即人民所受的教育、人们的学识、开明和品格的高下。
(1)教育是国民经济的增长点;
(2)教育对于个人的价值至关重要;
(3)良好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良好的教育能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嫰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
5、良好的教育的含义。
(1)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情,莫过于受到良好的教育。个人的自由,群体的和谐,社会的公正、人类的幸福与尊严,全系于良好的教育。
(2)在教育中,用心营造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是良好教育的保障。
(3)让年轻一代在人性的光辉里,拥有一个关怀的人生,是良好教育达成扥目的。
(4)对活动保持持久的投入,拓展心灵疆域,培养良好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是良好教育的重要因素。
6、如何理解“关注师生校园生活质量”的含义。
师生校园生活质量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衡量:身心愉悦的程度;内心充实的程度;成就感。学生校园生活的核心内容就是他们的精神生活,因而影响学生校园生活质量的因素有:师生关系、课业负担、成就感、自由度、受到关注与重视的程度、教育活动的吸引力等。提高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主要是通过提高课堂生活质量来实现,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
力。
7、教育情境的特征。
(1)教育情境作为影响学生的一种现实力量,必须充满对人的价值的理解和尊崇。
(2)用心呵护和极力弘扬批判性的思考力是教育情境的灵魂。
(3)内在于教育情境的教师和学生都应是诗意的存在者。
8、负担过重何以导致肤浅。
(1)负担过重,会导致一个人忙忙碌碌,疲于应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深化、细化所获得的知识;
(2)负担过重不利于儿童情感的发展。游戏是儿童与世界打交道的最佳方式,负担过重会淡化、扭曲,甚至剥夺儿童以游戏的精神理解和把握世界。
(3)闲暇是一个人自由发展的空间。没有闲暇,就没有自由发展,没有自由发展,就没有对世界深刻、独到的感悟、体认、理解和把握。
(4)负担过重会导致学生智慧潜能的过早、过度的开发,使智慧潜能得不到应有的滋养、生发,而导致平庸、肤浅,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9、教育的灵魂是什么?
主体性道德人格,即独立、理性、自为、自由的道德人格,换句话说,就是处变不惊、清醒从容、有所执着、敢于担待的道德人格,就是教育的灵魂。
10、谈谈对“教育就是服务”的理解。
(1)教育要在制度、目标、措施和方法层面上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真正做到“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能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2)将“教育就是服务”落实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尽可能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让学生更多地体会到被人关注、被人爱护的温暖和幸福,更多地体验到自由探索与成功的欢乐与自豪。
(3)真正良好的教育一定是最具服务精神的教育。
11、简析创新教育与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前提条件,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志。创新教育与个人自由全面发展在精神实质上是潜相交通、互为因果的。创新教育只有以个性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为依凭、为底蕴,才能防止将创新教育窄化、浅化和庸俗化。
12、“古典的心情对待学习”的含义。
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都具有益人心智、怡人性情、变化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有道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真正的学习是人深层的精神需要,“所有的思都是诗”。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滋润,也是内省与自察。阅读中会一次又一次地感动,在感动之后深切地洞悉生活的真谛,读书的过程就是一个“物我的回响交流”的过程。
13、教师的专业成熟及其途径。
教师的专业成熟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专业眼光---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整体、和谐的眼光看待教育性活动;
(2)专业品质----基于教育理想与信念,体现与日常的细微的行为之中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3)专业技能----课堂监控、演示讲解、练习指导方面的技能。
教师专业成熟的途径:
(1)教师学历的提升。文化素养、教育追求、教育智慧三大素养同步发展。
(2)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
(3)校本培训。
(4)参与教育实验。
以上四方面的途径都离不开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自主发展。
14、教师的“六个学会“的含义。
学会等待---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从容的心态对待工作;
学会分享---学会倾听、欣赏别人
学会宽容----胸襟开阔、气度恢宏
学会选择----学会选择教育内容、教育时机、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学会合作-----学会与校长、、同事、家长、学生合作
学会创新----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
15、教学要达到怎样的目标?
(1)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个性
(2)切入并丰富学生的经验系统
(3)帮助学生建构人类知识的完整图景
(4)提高学生的需要层次
16、对完美的教学的理解。
完美的教学条件有二:深刻与真诚。
深刻,意味着能给学生匠心独运,别有洞天之感,能唤起学生的惊异感知和想象力,能使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真诚,意味着师生之间坦诚率直,无矫揉造作、故作姿态之感,有着自然、真切与和谐之美。
深刻与真诚体现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之中,体现于教学氛围的营造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之中,让学生有喜出望外的感觉。
17、关于闲暇教育的理解。
“人唯独在闲暇时才有幸福可言,恰当地利用闲暇是一生做自由人的基础”(亚里斯多德)。
理性的顿悟,灵性的开发,需要闲适;心灵的舒展,视届的敞亮,也需要闲适;创意,往往在闲适轻松时翩然而至;情趣,也每每在闲适从容中一展风采。留一份闲适给自己,享受生命的从容与韵律;留一份闲适给自己,聆听心灵的悸动和低语。闲暇是一个人自由发展的空间。
数学与理想教育的结合 篇6
一、数学教学资料学习结合德育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抓住德育因素适时、适量地进行渗透。用数学史上的光辉成就,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的重大贡献,了解中华民族祖先所创造的价值,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例如,在学习“圆”的时候,可以向学生介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的有关事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在教学“元、角、分”时,可教育学生人民币代表着国家的尊严,我们应该爱护人民币。
二、数学内容教学结合德育教育
小学数学内容教学结合德育教育,一是转化,把数学知识化抽象为具体。例如,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拼拼摆摆,动脑思考,自然地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和圆的周长以及圆柱、圆锥的体积公式,从中领会知识。二是对比,在教学时通过对不同的算式、图形、解题思路进行对比,可使学生从中发现规律,进行比较。例如,在“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产量依靠科学技术逐年增长。通过对比,不仅可以使学生清楚地看到生产的迅速发展,还可以了解到科学技术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进而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学生加深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三是联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例如,在教学“比例尺”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要求学生找一张中国地图量一量北京和台北之间的图上距离,然后算出实际距离。再结合海峡两岸的局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实践活动结合德育教育
在课内,教师不仅要寓德育教育于数学过程,还应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分析资料,从中受到教育。如在教学“统计表”一课时,可以把“节约用水”的德育因素隐藏在统计表中。通过观察统计表,计算统计表中的数据,让学生发现用水的浪费,并深刻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浪费水资源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同时有许多地区因为缺水而生存环境极其恶劣。节约用水应该从你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这样的一个贴近生活的练习设计,使学生的情感发生了碰撞,有力地进行了德育教育。
四、数学训练结合德育教育
通过严格训练,使学生形成对待任何工作都认真负责的态度,养成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的优良品德。例如,在进行计算能力训练时,教师先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在计算时要求学生自觉进行检查,做错及时纠正,自觉分析错误原因,防止再错,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端正学习态度,培养独立思考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寻找理想与现实的结合点 篇7
理想是我们人生前进的动力, 理想作为我们人生追求的目标, 人们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要以坚强的毅力、顽强的斗志、勇于拼搏的精神去奋斗。因此, 理想便成了我们前进的动力, 从而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理想是人生希望的最高形态, 是人所有最重大、最持久的希望的结晶与升华, 或为一个家庭美满, 或为仕途坦荡等等。尽管人在生命旅途中会产生失望或遇到挫折, 但是理想总会让我们看到前面的光明, 会激励我们向前奋斗, 战胜挫折和阻碍, 走向成功, 实现人生的价值目标。列夫·托尔斯泰曾说:“理想是指路的灯, 没有理想, 就没有坚定的方向, 就没有生活。”纵览人生, 从平民百姓, 到伟人贤哲, 无一不是带着理想而奋斗的, 小到我们平凡人“一头牛, 两亩地, 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人生理想, 大到如周恩来同志早在少年时期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人生理想。理想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而对于即将走向工作岗位、走向社会的我们尤为重要, 只有带着理想走向社会, 才有可能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二人生自我实现过程包括理想与现实两个基本方面
人生的自我实现包括理想与现实两个方面,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面, 其中“自我实现需要”被界定为“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 也就是一种使他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 (1) , 对于自我实现, 我们要加以完整、客观、公正地理解, 德国辩证法大师黑格尔曾说:“每个人在活着的时候, 都在设法实现自己, 而且也确实在实现自己”, 而革命导师马克思也说过:“人通过克服障碍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2) 对于“人到底要实现什么”我们说是一个理想问题, 而我们更重要的是要怎样去“变革”理想, 怎样去克服一系列问题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的, 因为, 生活中许多人可能都有或宏伟、或实际的理想, 但真正从实际出发去“变革”理想的人却是极少。
在我们的人生当中, 总是存在着“希望什么”与“事实上是什么”, 人的抱负与人的局限, “应有”的状况与“实有”的状况之间的差距与矛盾。这一系列矛盾, 就是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的不同表现形态。“只爱明天, 他永远悬在空间”讲的就是一个人好高骛远, 总是把希望寄予明天、将来, 而忽视了当前的实际情况, 更没有正确认识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我们说明天永远是明天, 如果不能通过自身努力, 再好的“明天”也只是海市蜃楼, 因此, 要正确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 也就是说,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那么这就说明, 我们离不开社会, 理想的实现以现实的可能性为内在依据, 当前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为我们年轻一代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但在实现自己的理想信念过程中, 也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与现实状况的一些冲突。
三在奋斗中实现理想
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一是理想与现实是一对矛盾,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二是理想来源于现实, 是对现实的反映, 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在一定条件下, 理想是可以转化为现实的。人生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其实就是一个理想与现实的问题, 我们要正视人生中的昨天和今天, 因为这是我们赖以实现“明天”的基础和土壤, 同时, 更不可以忽视“明天”, 它是“昨天和今天”的升华, 也是“昨天和今天”的一个发展方向, 但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 并不是所有的“昨天和今天”都会自然而然地发展到“明天”, 这是需要我们当前实实在在的努力和“变革”的, 需要我们为之奋斗, 寻找出理想与现实的契合点。
生活在21世纪的青年们, 占据着社会知识高度, 我们更要结合现实树立一个“跳起来可以摘到桃子”——理想。试想, 如果作为我们这样的即将走向社会的青年都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理想信念, 这样的人生、这样的社会都是难以想象的。
四结束语
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既要着眼于“昨天和今天”, 同时也要落实于“明天”, 真正做到“三天”的无缝对接, 做到理想与现实的有效结合。一方面, 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如以当下的研究生实际来树立一个符合自身且贴近社会实际的理想信念, 用理想信念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另一方面, 也要注意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向社会现实学习, 向生活实践学习, 在广阔的社会天地中陶冶自己的情操, 净化自身的心灵, 用自己的诚实劳动去创造美好的“明天”, 实现人生价值。
摘要: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生活动力, 正确且实际的人生理想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前提和保障。但是, 理想与现实并不是相等的, 而是有一定距离的, 只有正确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才能在人生路上画出一串绚丽多彩的符号。
关键词:人生,理想,现实
参考文献
[1]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7:53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8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60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6卷上)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2]徐权贵.人的全面发展:理想追求与现实关切的统一[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2 (12)
数学与理想教育的结合 篇8
数学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中科院院士王梓坤先生指出:“数学文化具有比数学知识体系更为丰富和深邃的文化内涵, 数学文化对数学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等概念的高度概括”。前苏联数学家辛钦曾经说过:“数学教学可以培养人正直与诚实的品质, 可以培养人的顽强与勇气。”因此, 我们学习数学不仅为了获取知识, 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 接受数学精神、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熏陶, 提高思维能力, 锻炼意志品质, 并把它们迁移到学习、工作和生活各个领域中去。因此,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应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数学的文化价值, 有利于人的素质提高。
一、弘扬数学的“求真”精神, 培养人的智育素质
数学中的“求真”精神主要表现有:数学的真理观、科学的思考方式与独到的启智功能。数学结论千真万确, 不允许存在任何虚伪的成份, 弄虚作假、强辞夺理在数学中没有市场, 因此, 学生经过严格的数学训练后, 使他们养成一种坚定不移而客观公正的品格, 形成一种严格而又精确的思维习惯。数学的思考方式令人对事物的认识理解更为深刻, 通过现象看本质, 为人注入了一种明辩精神, 体现在数学结论的探索过程中。科学家们面对纷繁复杂的数学问题, 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而深入研究。因此要求学生的思维力求清晰明确, 思维力求深入全面, 判断力求准确客观。少年儿童从小得到这样的训练, 终身受用不尽, 从数学教学的目的来看, 学习数学不仅促进了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而且有助于提高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能力, 从而启迪人的智力发展。总之, 在数学艰苦卓绝的发展过程中, 始终没有离开真理光辉的照耀, 求真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十分宝贵的财富, 所以在数学教育中必须将其发扬光大。
二、如何在素质教育中开展创新学习
实施创新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 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 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创新精神得到有效培养。
1、强化小组合作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 不但可以使学生形成相互协作, 善于交流的品质, 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相互激励, 相互促进, 思维相互得到启发和补充, 促进对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具体应抓好两点: (1) 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小组的组建直接影响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在组建小组中, 一是应恰当确定小组的人数, 人数过多, 将会影响小组合作的进程, 人数过少不利于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和启发。二是小组的组建应注意不同学力、不同个性学生的合理搭配, 增强小组在学习中的对外竟争实力。三是小组成员应经常进行调换,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机会进行更广泛的接触。 (2) 把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现代教学理论表明;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 合作学习就失去了依据, 学生只有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 才有与伙伴进行合作探索问题的可能性。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一方面要克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倾向, 切忌教师包办代替, 要留给学生合作探索的时间。另一方面, 让小组成员明确学习任务, 在合作学习时既要有中心发言人和组织者, 又要让每个同学都能积极参与, 切忌一两个学生在组内独占话坛, 其余同学当听众, 作陪客。
2、采用探究性的数学学习方式。
数学与理想教育的结合 篇9
(一)认真谋划,及时部署,确保思想认识到位
自理想信念活动开展以来,区工商联党组向区委书记办公会议作了专题汇报,得到区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根据区委领导的要求,在区委统战部的统领下,我们迅速成立了理想信念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理想信念活动实施意见和学习材料。我区在全市各区县中率先召开了理想信念活动动员大会,及时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主席(会长)会议、基层商会工作例会、异地商会工作例会,学习贯彻全国、上海有关会议精神,深入推进理想信念活动。
(二)加强培训,组织征文,提升素质成效明显
先后组织新会员培训班、企业家创二代研修班、非公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者研修班、基层商会工作培训班、宣传信息工作培训班,392位非公经济人士参加培训,专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宣讲,不断提升非公企业家政治素养和管理水平。开展了“非公企业家与中国梦闸北篇”的主题征文活动,开展“什么是闸北非公企业的精神”讨论与征集活动,将征文和讨论等内容汇编成册,使整个活动更有生机,更接地气。
(三)丰富载体,注重实效,着力增强活动特色
分别举办理想信念活动主题交流会、专题恳谈会、专题报告会、现场报告会,360多位非公经济人士参与,一批企业家“现身说法”,畅谈“企业梦”、“个人梦”、“中国梦”的发展愿景。区工商联加强服务全区经济、服务民企力度,今年以来,介绍引进企业已落户27家,注册资金达4.4亿元。组织10多场经贸、政策、法律服务活动,在各基层商会建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站,得到了会员企业的好评。
(四)表彰先进,加强宣传,建立联系交友制度
在理想信念活动中,评选表彰了20位优秀建设者和20位光彩之星,连续编发活动专刊5期,累计各类媒体信息报道30多篇,宣传理想信念活动的各类典型和成功经验。区工商联驻会处级干部在加强与会员联系以外,将全区纳税百强企业中的非公企业和各行业非公领军企业出资人纳入联系范围,由驻会处级干部结对走访交友。
(五)夯实基础,增强活力,深化基层组织建设
区工商联党组走访了各街镇党(工)委,召开换届专题会议,举办换届工作实务培训班,指导各基层商会做好换届工作,保证一大批优秀的非公企业家进入各基层商会领导班子。在党建联谊会理事单位中开展“优秀企业文化角”评比活动和“攻坚克难,共谋发展,奉献企业”主题竞赛活动,使理想信念活动与企业文化建设互通共融。
(六)加强调研,参政议政,促进“两个健康”发展
成立了上海市民营经济研究会闸北区联络委员会,为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开展了闸北区民营经济“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撰写了中期评估报告和民营经济“十二五”规划(修订稿)。为促进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组织工商联领域政协委员议政日活动,企业家就履行好职责,积极建言献策,认真写好政协提案和社情民意开展热烈讨论。
(七)履行责任,回报社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引导非公经济人士感恩回报社会,组织2013年“光彩事业六盘行”帮扶活动。制定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方案并开展评审活动,推动民企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发挥民营经济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区工商联与区政协共同组织百家企业专场招聘活动。
(八)建指导点,强化督导,确保工作成效显现
成立了理想信念活动督导组,重点督查指导舜杰建设等5家企业和北站街道商会理想信念活动开展情况。活动期间,会领导班子成员冒着高温酷暑,分别到红星美凯龙等企业现场督导,引导企业家积极参与理想信念活动,指导企业将理想信念活动与企业经济发展、党建工作、企业文化有机地融为一体。
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我们感受到:非公经济人士的“三信”更加坚定了。非公经济人士的思想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普遍认为:非公有制企业日益壮大,得益于党的富民政策,得益于党和政府关心支持,得益于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只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将“企业梦”、“个人梦”融入“中国梦”,非公有制经济一定能够得到健康发展。一大批民营企业成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龙盛集团等25家民企成为闸北的知名企业,正积极为我区“南高中繁北产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非公经济人士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了。在理想信念活动中,非公经济人士以实际行动履行社会责任。宝矿控股(集团)董事长孙勇坚等一批企业家捐款达510余万元,主动支援西藏、青海等地区建设。我区民营企业参加市、区各类招聘会,推出招聘岗位419个,录用176人。民营企业家积极参与感恩行动,走访了91位老劳模,送上慰问金38.4万元。服务非公经济发展内容进一步深化了。区工商联进一步完善服务企业“五大”平台,举办“利用香港金融平台,助闸北企业‘走出去’圆桌会议”等多场沙龙活动,部分企业达成了投资合作意向,有效增强了非公经济人士对党和政府的信心。民营经济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1到10月,全区民营企业从业人员达区属企业职工总数的67%,缴纳总税超过全区总税收的60%。
【数学与理想教育的结合】推荐阅读: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07-19
读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12-13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与知识学习的结合12-19
与理想的作文09-10
教育人生,我的教育理想09-26
数学教学与专业结合08-15
数学教学与游戏结合08-15
教师的理想与境界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