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要与生活结合(共8篇)
数学教学要与生活结合 篇1
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数学离不开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 使学生在掌握数学内容的同时形成对自己素质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因此, 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帮助学生熟悉生活, 丰富学生的积累和体验;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来自生活的各种信息。要积极采取有效方略, 促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 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亲自获得体验;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 能主动寻找其实际背景, 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着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知识、原理、思想和方法合理、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 运用多种方式, 帮助学生“熟悉”生活
“熟悉”生活, 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 要运用多种方式, 帮助学生“熟悉”来自生活的各种信息。
1. 情境体验。
创设优化的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 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如低年级教学“认识人民币”这部分内容时, 可以创设“购物超市”的情境, 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亲身体验, 使学生懂得如何根据自己兴趣或某种需要购买商品;如何根据需付的钱选择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如何向顾客“找零钱”;如何向顾客进行“购物指导”。学生身临其境, 扮演情境中的主人公, 充分发挥了主动性和创造性。
2. 媒体显示。
教学中可以借助现代媒体展现生活、显示事物形象, 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和回忆想象等方式加深对生活信息的理解。如“出租车如何计费”的问题学生并不太理解, 可以借助电脑显示里程表、计费器的工作情况:计费器显示的钱数在一定的范围内始终停留在起步价上, 而超过规定的里程后, 增加的钱数随着增加的里程数的变化而变化。水表的变化、电表的变化情况都可以通过电脑显示, 学生在熟悉生活、认识事物的基础上建立表象、丰富积累, 解决实际问题时才会得心应手。
(二) 挖掘现实生活素材, 巩固新知
数学知识需要得以巩固, 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应用。教学中, 如果能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或实践, 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在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培养。
比如, 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 在课前准备了某两届奥运会中国队夺奖牌的情况, 课上让学生自己编题, 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学生兴趣盎然, 编出了不少分数应用题, 如“前两届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夺得32枚金牌, 其中女运动员夺得的金牌数占5/8, 女运动员夺得金牌多少枚?”另外, 还组织学生进行预测:今年中国能夺得多少枚金牌?这是一道学生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题目, 使他们感觉到不是在解应用题, 而是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不仅锻炼了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 而且还使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三) 让学生初步解决简单而实际的问题
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即让学生在观察中学数学, 在实践中学数学, 在猜测中学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学数学,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用生活理念构建小学数学教学就要将传统课堂内教学活动向课外延伸, 创设真实的生活环境, 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使他们在生活中学习, 在学习中生活, 不断获取现代社会生活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数学来源平生活,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教学时, 教师可以适当设置一些灵活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 初步学会综合利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探索数学规律, 学会数学思考。如在学习过三步计算应用题后拓展练习时提供学生这样一组信息:去年暑假学校团队组织夏令营活动, 报名参加的同学和老师共有215人, 可租的车有两种, 一辆大客车可坐40人, 每天租金500元, 一辆中巴可坐20人, 每天租金300元。请每个同学设计租车方案, 比一比哪一种方案最合理, 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的练习既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意识, 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鼓励学生把课本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
过去的数学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课本上经过数学处理的问题。学生只要按照学过的解题方法, 一步一步地去解决就可以了, 但一碰到实际生活问题往往显得不知所措, 一筹莫展。特别是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一堆数据符号前, 自然而然产生一种乏味厌学的情绪。长此以往, 学生有可能产生一种对数学的恐惧感。因此,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为了学生日后的和谐发展, 完全有必要让学生用数学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 把丰富多彩的生活展现在课堂。
如学生认识了三解形的特征后, 可以在教学中展现一把松散的椅子, 让学生商讨怎样修理?为什么?并把修理的过程画成一个简单的平面图, 让学生感受到实际生活中处处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教轴对称图形后, 带领学生走出校门, 到马路旁, 让他们自己观察,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十分投入, 有的说“房子”、有的说“汽车”……他们把日常生活中每天看见的有关的物体一一找了出来。学生的这种自觉参与, 大大丰富了他们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同时也让他们深深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离得是那么近!
数学教学要与生活结合 篇2
整治农村环境要与发展生态经济相结合
近年来,衢州市柯城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中,依托钱塘江上游生态资源优势,从欠发达地区的实际出发,从农民群众最关心、受益最直接和政府力所能及的环境综合整治入手,以村庄环境保洁长效管理为重点,把环境整治与发展生态经济、打造生态经济产业带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 者:俞顺虎 作者单位:中共衢州柯城区委刊 名:政策t望英文刊名:ZHENGCE LIAOWANG年,卷(期):“”(3)分类号:X3关键词:
生物课堂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篇3
关键词:生物教学;关注生活;学习兴趣
一、教学关注生活,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往往表现出莫大的兴趣。生活化的教学符合现代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符合他们的兴趣,也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生物学知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新课,可以使他们对生物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学习“动物社会行为中的信息交流”时,可从既简单又生活化的问题引入:当你不小心把白糖撒到地上了,会发生什么现象?“会有一群蚂蚁出现……”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紧扣了课题。紧跟教师的思路思考:蚂蚁是怎样互相传递这个信息的……
源自生活的例子,能紧紧地牵着学生的“鼻子”,可利用创设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迅速引发思考。例如在教学“尿的形成和排出”时,设计一些讨论问题:为什么我们应该多喝开水?人体几天不排尿可以吗?为什么患肾病的人大多会有全身浮肿的现象?在讨论中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知识不够,从而积极投入知识的学习中;同时也在尝试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牢固地掌握知识。
二、教学关注生活,能提高学生健康意识
中学生处于身体的发育成长阶段,不仅需要关注自身的健康,也应该关注他人,关注家庭及其他社会成员的健康,因而培养他们的健康意识更为重要。他们养成的生活习惯与方式直接影响到他们现在与未来的健康,引导学生关注生活,需要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如“传染病”一章,根据生活中常见的传染病,将肺炎、角膜炎、足藓等引入,介绍有关疾病的常识。结合课本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引导学生搞好环境和个人卫生,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对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症多作介绍,提高学生预防疾病关注健康的意识。
加强预防不良习惯引起的疾病。青少年时期,骨骼里有机物含量超过1/3,这样骨骼的弹性大,易变形,如果长期不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势,就会出现脊柱弯曲等。再如介绍吸烟、饮酒的危害,并及时教育学生不吸烟、不喝酒,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系统的教育,可以加强学生对有关知识的认识,促进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避免疾病的发生,利于其增强体质。
在讲授生殖与发育知识时,不要避而不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通过收集有关资料,利用课件展示,避免尴尬。解决学生很多难以启齿、难以直接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查寻自身青春期发育过程中疑惑的问题,懂得青春期出现的正常的生理现象,学会男女之间应如何互相尊重,正常交往。
三、教学关注热点,能引领学生关心社会问题
生物学作为一门和社会息息相关的现代学科,如果将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闻热点融入课堂教学中,不仅能让教学把握时代脉搏,还会创设出新颖的问题情境。如基因工程、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人体健康、食品安全、器官移植、试管婴儿、克隆等一系列社会热点问题,都能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激情,让学生学会对重大社会问题进行理性思考。
关注环境污染的问题,如教学“空气质量与健康”时,利用资料分析并进行讨论,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大气中的污染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会引起包括肺癌在内的呼吸道疾病,并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引起其他系统疾病,使人们的发病率上升。关注废电池污染,介绍废电池中重金属污染的严重性,让学生针对家里的手机废电池,钟表、遥控器的电池怎样处理展开讨论,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
四、教学回归生活,能教会学生学以致用
教育只有融入生活中,才具有生命活力。“学以致用”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如果学生不会将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合理应用于生活实际,而只会“纸上谈兵”那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因此,让生物学教学向社会和生活实践延伸,拉近学生的“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距离。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素材,拓宽理论联系实际的知识。如“学习呼吸作用”的知识时,根据当地盛产金柑的实际,增加金柑保鲜和贮藏的原理介绍。教学时多联系农村生活实际的科学知识,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可增加学生对农村实际的了解,培养学生为农村发展作贡献的情感意识。在学习“合理膳食”一节时,我们针对大多数学生存在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让学生写出近日自己的一日三餐,对照各项指标来评价自己的营养状况。布置学生为家人设计一份营养搭配合理、经济实惠,又能体现家庭特色的食谱。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在不知不觉中,合理膳食的观点已潜入学生脑海。通过与学生探讨交流,让学生学会营养膳食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注意创设现实生活情境,让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只要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不断摸索,寓教于乐,在教学中时时处处融入浓郁的生活气息,就会使生物课堂教学独具魅力,焕发出生命的光彩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卢文祥.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生物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任长松.走向新课程:给教师的18条建议.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
数学教学要与生活结合 篇4
生物化学作为医学专业基础课程,讨论的是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联系,代谢和分子生物学等。一些大分子的功能常需要分子的特殊结构来说明,然而对于这些大分子特殊空间的结构教师不容易在课堂上讲清楚,因为这些空间结构需要想象,某些基团或原子的空间位置常会使学生困惑不已,所以学生会觉得生物化学非常难学。另外,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习生物化学课程的学生人数也大幅增加,但学生整体素质下降明显。如何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已成为目前生物化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生物化学的课程特点,教师在原有传统教学基础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
1. 传统教学的优点和缺陷
1.1 传统教学的优点。
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情况的把握,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创新。
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在给学生教授知识的同时,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讲授时可以根据学生认知的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方法作出相应的调整,从而做到因人施教。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也是对教学内容的再加工、再理解、再发挥、再创造的过程。
1.2 传统教学的缺陷。
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利于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1]。
在传统教学中,很多需要现场演示或需要试验的教学内
2. 在生物化学课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2.1 多媒体教学幻灯片信息量大大超过纯粹板书的内容,且生动形象,可以在课堂的短时间内引入大量的相关知识供学生了解。
生物化学信息量大,内容抽象、复杂、深奥、枯燥。如关于脂肪分解代谢过程中脂肪酸β氧化的内容,教师要求学生掌握全部的分解代谢过程,包括每一反应步骤及能量变化,并且要求学生对分解过程中的能量释放会准确计算,而这些内容仅在一次课(2学时)内完成,教师讲课难度很大。教师通过文字、彩色图片、动画、视频等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将其加以表现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会得到强化,可及时消化吸收课堂知识。
2.2 一些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酶的作用机制等以动画形式很直观地表现出来,那些抽象的概念变得很简单,学生一目了然。
如关于蛋白质空间构象的内容,十分抽象,传统方法难以讲授清楚,而学生通过观看二维、三维的彩色图片,就可以轻易地理解有关的复杂问题,进而掌握蛋白质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结构等有关概念。又如关于DNA复制,教科书和板书式教学均无法良好地表现这一连续的多步骤动态过程。教师将DNA复制的详细过程制作成多个图片来展现,将全过程制作成动画加以播放,借助这些媒体素材,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附以讲解答疑,学生就可以清晰明了地掌握全部内容。
2.3 节约了大量的板书时间,使重点和知识点更为突出,提高了教学效率。
有了多媒体,教师就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板书代谢过程的反应式,可以更有效地、更有层次地安排授课内容。例如,糖代谢一章,教师可以重点讲述糖的分解代谢,并把糖的分解代谢途径中糖酵解和糖的有氧氧化过程讲透,对糖的合成代谢、糖异生等简略地讲授,而对磷酸戊糖途径的过程可以不讲,把它作为阅读内容,只讲其产物和生理意义,这样能大大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和学生的学习压力。学生通过对重点代谢过程的学习,完全可以形成对糖类代谢规律的深刻认识。
3.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动静结合、声情融汇、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能够使学生快速获取新知识。但传统教学并非一无是处,它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对于有些教学内容,教师利用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具———黑板来完成,效果要远远高于多媒体教学。所以目前多媒体教学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教师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才能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3.1 注意掌握讲课的速度。
课件教学容量大、速度快、易操作、课堂教学效率高。然而若画面的切换太快,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速度,像电视或电影画面那样一闪而过,不容学生细看和思索,将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课件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放慢语速,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活动时间,确保学生理解和把握相关的知识内容。
3.2 多媒体教学应有生动、富有表情、表现力的讲课方式。
先进的教学手段不应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板书、语言描绘、手势比划、模型展示、实物演示、师生情感交流等传统做法仍然是十分有效的。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做“图片讲解员”,要努力积累综合文化底蕴,苦练课堂讲授基本功,提高在课堂中的主讲地位和表现力。
3.3 在课件难以表达时,注意使用板书。
在准备好的课件不能很好地说明问题,学生课堂信息反馈显示对这个问题仍不明白时,教师可以使用板书边说边写表达某个问题。另外,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有时会有突然而至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能激发出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借助板书这种灵感就可以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示。好的板书有提纲契领的作用,有体现教师风格的作用,有无形感化的作用。
3.4 实验教学不能用多媒体教学代替。
实验使学生通过观察、研究来获得知识,真实再现变化过程,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操作过程与操作技巧。所以通过实验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必要也不应该用多媒体模拟代替。教师用多媒体模拟一些不易观察、有危险性、无法或没有条件实现的实验,才会有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效果。
3.5 注重教育的主体性。
多媒体课件教学要明确教师的主导功能和学生的主体功能,努力建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注重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探索性学习。课件的形成需根据学生的现状和生物化学课程的特点,要符合学生在生物化学课程学习过程中认知活动的规律性,因而教师要对课件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2]。课件制作应注重简洁,勿浮躁,以免影响学生的注意力。课件仅仅是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一种辅助或补充,要充分考虑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学生和多媒体是教学过程的三个实体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效果,使生物化学的教学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3]。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生物化学教学的需要,也是学校其他许多课程的理想教学方式。同时,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责任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在专业知识、计算机技术、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以不断适应多媒体教学的需要;还要进行教材与教学内容的研究,掌握宽广深厚的生物化学理论,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历史和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更要进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了解学生学习的基础、学习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不断调整教学方式,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孙京秋.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利弊分析[J].信息技术, 2005, 8.
[2]陶萍, 杨静.试谈生物化学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优点与使用原则[J].卫生职业教育, 2005, 20.
数学教学要与生活结合 篇5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现状;社会需求
一、引言
英语是在中等职业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专业课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国际间交流合作的增多,社会对于英语专业型人才的需要日益增多。而现阶段,中职学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低,英语教学面临着较大的难题。因此,对中职英语教学的研究在现阶段尤为重要。
二、中职英语教学现状
1.相关设备不完善
中等职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对于英语这类基础课程的重视度不高,教课重点往往在专业课上。对于英语教学所涉及的现代化教学设备配备不足甚至部分学校并没有配置。由于缺少坚硬的设备做后盾,使得英语的教学方式老化,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就跟不上去。
2.教师教学观念落后
由于中职院校更加的注重公共课,而对基础课的重视不高,导致教师的教学观念存在错误倾向,不重视英语的考核。教学质量不高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教学观念的落后,应试教育以及成绩决定学生好坏的片面思想根深蒂固,使得教师只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培养。部分中职院校的英语教师本身的英语素质不高,业务水平不精,对英语的教学方法过于片面,使得教学质量不高。
3.学生对英语的认识不够
中职院校的学生对文化课的兴趣不高,因此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有些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没有太大的用途,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为教师教学带来困难。有的学生虽然认识到了英语的重要性,但基础薄弱,又不知从哪里着手学习,久而久之,对英语的兴趣减少,敬畏感增多,这些因素都对学生学习英语造成阻碍,也为教师进行英语教学造成了困难。
三、加强中职英语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方法
1.健全中职英语教学设备
当今社会要求中职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听、说、读、写能力。中职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需要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职学校及时更新英语教学设备,给学生提供英语教学用具,并在教室等方面进行文化熏染性布置,给予学生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对英语文化全方面的了解。在听力以及阅读设备当中花费资源,做到及时更新和维护。不断锻炼学生的听力和阅读,增强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学校在教育学生英语的同时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社会事实进行对学生的锻炼,让其对社会实事进行书面表达,锻炼其书写能力。学生的英语知识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学生才能更好的在社会上生存。
2.改善教学方法
中职学校应大力支持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方式体现束缚性,英语学习更加注重自由的学习氛围。教师要迎合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做到与时俱进。教学模式的改善更加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其在不断的学习当中得以进步。社会的发展需要外语人才,学校改变教学策略,针对社会需要,针对性锻炼学生的英语技能,使其更加適应社会的发展。
学校在改善教学方法方面不仅仅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还要与外校之间随时进行沟通。通过英语教学方式的交流和改进,不断增加对学生有益的教学模式,改掉阻碍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通过与学生及家长的交流,依据其反馈意见,教师不断对自身的教学特点做出改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越来越容易接受英语。
3.培养中职学生的英语兴趣
在英语学习当中,中职学生对英语兴趣的增加非常重要。中职英语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处于尴尬的地位,因其枯燥、乏味而使很多学生丧失对英语的兴趣。一些学校不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使得中职学生的英语成绩普遍不高。学校针对这一现象应该做出应对措施。在课堂当中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除此之外,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兴趣,中职学校应该积极举办英语兴趣大赛、英语角等一系列英语课外活动。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英语技能,还锻炼了学生的自我组织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使其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四、结束语
英语教育在教育课改当中属于重点部分。中职英语作为学生学习英语正在打基础的部分,需要正确态度来学习英语。中职学生通过对英语的学习,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锻炼了自身阳光开朗的个性,使自身在社会的发展当中走出更远的道路。期望通过本文对中职英语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的讨论,以及提出的相关建议,为中职英语教学提出中肯建议,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加专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晓冰.浅谈中职英语教学与服装专业相结合[J].科技创新导报,2014,02(32):165-166.
[2]杨磊.浅谈新时期中职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教育[J].才智,2015,01(14):120.
语文教学要与生活息息相关 篇6
一、把生活的源头活水引入课堂
“生活有多么广阔, 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的确,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能在生活中得到历练。
教育心理学家张梅玲教授认为, 课堂教学要把握好三个环节:课前参与以体验性教育为主, 课中探索以探索性教育为主, 课后延伸以实践性教育为主。这三个环节, 无一不是围绕着生活展开的。有位教师在教学《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时这样导入:“同学们平时说话、做事的原则是什么?”一个学生说:“说之前要想一想是否合适, 做之前要想想后果再做。”另一个学生说:“要想想能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接着,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们说话、做事其实都是由“心”统管着的, 做人的原则决定着言语行为的方式, 为接下来教学生认识闻一多先生的爱国救国精神作了铺垫。这个开头就是体验式的,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 自然而然进入新课的学习:看看闻一多先生是怎么说的和做的。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思路, 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哑铃, 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连接两个“圆球”的部分。学生受此启发, 大多能找到过渡段, 从而梳理了文章的思路。这是探索式的教学。教师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 引导学生学会新知。这课结束前, 让学生说说自己最钦佩闻一多先生的什么精神, 为什么?这是实践性教育, 把课堂所学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行为方式。
二、搭梯架桥, 把学生引入课文深处
有些课文跟学生的生活相隔遥远, 学生感到有隔膜, 不易理解, 这需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寻找切入口。在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课时, 有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耳聋、哑巴、目盲、肢残, 这四样, 如果你必须选择一样的话, 你会选择哪个?”学生大多选择了哑巴, 理由是哑巴了还可以跟人书面交流, 其他都不受影响。教师接着问:“那如果你是刘翔, 会不会选择肢残?”学生答:“不会!”教师问:“如果你是画家, 会不会选择目盲?”学生答:“不会!”教师又问:“如果你是音乐家, 会不会选择耳聋?”学生答:“不会!”
教师顺势引导:“就有一位音乐家, 命运跟他开了一个极其残酷的玩笑, 在他26岁时, 耳朵聋了。他非但没有停止音乐创作, 反而创作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 他就是贝多芬。谁来介绍一下贝多芬?”学生回答完之后, 教师问:“如果现在你有一个机会去贝多芬家里拜访他, 你最想了解什么?”学生有的答长相, 有的说生活、工作情况, 有的说想了解贝多芬的内心, 教师大都给予了肯定。随后, 通读课文感知内容, 请学生概括所了解到的贝多芬是怎样的一个人, 要说出依据。师生合作, 归纳出贝多芬的形象:独立而坚强, 骄傲而沉郁, 追求自由, 献身音乐。
然后, 教师让学生找到文中描写贝多芬肖像的句子, 用波浪线画下来。当读到“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 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时, 教师问:“这是吗?”学生纷纷回答不是。当读到“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时, 教师又问:“这是吗?”学生又回答不是。教师说:“那么, 文章中对贝多芬的肖像描写, 其实就是‘两肩极宽阔, 脸上呈现出悲剧, 眼睛略带灰色, 火一样蓬勃的头发, 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 略带方形的下颏’, 就完了?”学生面面相觑, 感到不对劲, 但说不出什么。教师见时机成熟, 就让学生把书翻到课后习题二, 画出题干中的“传神”二字, 告诉学生, 肖像描写不是为了描写外貌, 而是为了表现人物的精神性格, 即“神”。最好的描写就是“以形传神, 形神兼备”, 学生不认为是描写的语句, 恰恰表现了贝多芬作为音乐巨人的精气神。
三、从生活中汲取最鲜活的教学资源
生活每天都是新的, 只要留意, 总能发现其中对教学有用的东西。抓住刚刚发生的事件, 及时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 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下面是某位教师的亲身经历:教导处组织学生评教。偶然中, 他发现有学生给他评了一个55分。课堂上, 简单说明事实后, 让学生说一句话劝慰劝慰他。学生有的说:“老师, 既然大多数人评的都是优, 您又何必太在意那个不及格的分数呢?”有的说:“那么多的‘优’足以说明您是我们的好老师, 一个55或许只是恶作剧。”接下来, 他让学生思考:“老师会不会真正为那个不及格的分数而郁闷?当你受到不公正评价时, 你会怎样?”学生讨论的结果是:要相信, “乌鸦的翅膀遮不住太阳的光辉”。遭遇不公正评价要泰然处之, 坦然面对。
数学教学要与生活结合 篇7
一、教材解读
从教材主题图及例题情景可以看出,人教版三下“小数的初步认识”的重点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解释某个具体小数的含义;借助丰富的生活经验(如“人民币单位”“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初步感知“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学生在一下“认识人民币”单元中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一位小数,再加上他们平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他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因此,学生的生活经验成了学习这节课的基础。
二、教学过程
[片段一]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的认识。课前老师布置你们去调查收集生活中的小数,你们都收集到了哪些小数,能举例说说吗?(根据学生举例,教师适当板书)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张超市广告纸,上面用小数介绍了很多商品的价格。(让学生观察,教师补充板书)
[片段二]
1.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师(多媒体课件出示一条线段):假如这条线段的长度是1米,请同学们来估计一下,这根蓝色小棒有多长。
生:3分米。
生:10厘米。
生:1分米。
学生作出回答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小棒的长度占了这样的1份)
师:现在你知道它有多长了吗?
学生肯定地回答:1分米、10厘米、0.1米、米。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就是1米的十分之一,也就是米)
师板书:
师:那么小数点右边第一位的1表示什么?(1分米)
师:1分米既可以用小数0.1米表示,又可以用分数米表示,那么有这样的三份呢,可以怎么表示?为什么?
师:同学们,余下的这条线段又可以怎么表示?为什么?
2.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师:如果有一根小棒它的长度只有1厘米,还可以怎么表示,你是怎么想的?
多媒体课件演示:把其中的1分米再平均分成10份,让学生想象1米里面有这样的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怎么表示?
师板书:
师:小数点右边第二位的1表示什么?(1厘米)
师:既然,那么5厘米还可以怎么表示?
师:33厘米呢,还可以怎么表示?[片段三]
师:在表示长度时,我们既可以用几米几厘米来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分数来表示。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商品的价格,它们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表示吗?
师:铅笔每支5角,除了用0.5元表示,还可以怎么表示?
生:元。
师:你是怎么想的?
多媒体课件演示:1元等于10角,把1元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元的十分之一,也就是元。5角就是有这样的5份,也就是5个元,所以是元。
师:6分还可以怎么表示?
生:元。
三、教学反思
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的教学设计意图十分明显,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握学习起点
学生在学习“元、角、分“知识中已经接触过小数,而且也已经初步了解整数和分数的概念和结构。同时,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师课前布置学生调查生活中的小数,并从中得出研究的素材,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使每个知识点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另外,学生的生活又为其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对小数的理解和认识。因此,用好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握其学习起点,能更好地为课堂服务。同时,当学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就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数学学习的意义,这种体会的深浅程度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明确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教师做得非常细,也非常准确。这节课难以把握的一个地方在于如何处理好与“小数的意义”这节课的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没有跨越雷池半步。如借助具体的情况让学生进行表达,在表达中感受到有些量可以用小数表示。
(三注重从生活中提炼
减税要与投资消费结合 篇8
目前实行减税政策的阻力主要是担心减税会使财政赤字扩大,而且担心减税与提高“两个比重”(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的目标背道而驰,会降低财政收入在GDP中的比重。但是,评价一项政策,主要应看它是否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而不能受某一个经验比重的束缚,所谓“两个比重”的合理区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也是可以做出调整的。对这个问题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决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那样将会束缚我们的宏观调控,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从长期看,应逐步提高“两个比重”,但从短期看,则应以宏观调控的需要为目的,必要时也可以降低“两个比重”。
下面将从企业、居民两个方面探讨一下现阶段扩大需求遇到的困境和减税对扩大投资与消费的作用,并提出几个对经济发展作用最大且与增加需求挂钩的减税建议,作为国债政策淡出的替代政策。
减税政策应与消费信贷相结合
当前,总体经济中存在诸多制约需求的因素,其中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居民消费出现断层。即一般性消费品在城镇家庭已基本饱和,而农村家庭由于收入水平较低,尚不具备消费条件。目前,城市居民消费已开始向住房、汽车等更高级的消费升级,而这次消费升级与80年代的老三大件、新三大件的升级相比,级差要大得多,因而积累期也要长得多。于是就出现了市场需求断层的现象。解决这一矛盾,对扩大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从各种政策建议中看,发展消费信贷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也已为美、英等发达国家的实践所证明。然而在实践中,并没有如经济学家所预想的出现消费信贷火爆的场面。究竟是什么原因?从各媒体的报道看,经济学家们将原因归于缺乏信用体系,银行贷款缺乏安全感。我们认为,缺乏信用体系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从美国人消费信贷的心理分析便可找出个中原因。近几年美国居民总储蓄为负值,这让中国人很难理解,难道美国人就没有意外之需吗?事实上,美国人也同样需要储蓄,他们一方面拥有大量存款,一方面又在大量贷款消费。原因就在于美国政府对消费贷款利息允许抵扣个人所得税,虽然消费贷款的利率高于存款利率,但将消费贷款利息抵扣个人所得税后,贷款消费对个人来说就是很划算的事了。这实际上是政府的一项鼓励消费的政策。而我国在实行消费信贷时没有这种税收优惠政策相应配合,自然起不到刺激消费的目的。因此,建议国家尽快研究出台消费贷款利息允许抵扣个人所得税的政策,使扩大内需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其实,国内也有这方面的成功实例,如上海市就对个人住房信贷实行了抵扣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对上海房地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实行消费信贷抵扣个人所得税的政策时,我们有4点建议:1、允许抵扣个人所得税的消费信贷必须是针对大件商品的买方信贷,即在购买行为发生时申请的贷款,而不是针对所有个人贷款;2、允许抵扣个人所得税的消费信贷所针对的大件商品(如汽车、住房、教育等)必须由政府有关部门规定,以便对社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起到引导和调控作用;3、消费信贷利息无须全部抵扣个人所得税,抵扣比例以保证贷款利率等于或略低于存款利率即可,从而将减税限制在最小范围内;4、在实施此项政策的同时,应相应提高高收入者所得税税率,以平衡减税带来的税收下降,同时也能强化这项政策对消费的刺激作用。
减税政策应配合企业的投资需求
为了鼓励企业不断扩大再生产,不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政府应当利用经济杠杆进行引导。国家目前在这方面已经有所行动,如对使用国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的投资就已经允许部分抵扣企业所得税。我们认为,在鼓励企业投资方面还应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一是应扩大允许抵扣企业所得税的范围,对企业所有固定资产投资都应按一定比例允许抵扣企业所得税,包括基建项目和技改项目,包括购置国产设备和进口设备。二是应提高企业设备折旧率,其实质也是一种变相减税,目的是适应技术进步加速的要求,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风险,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促进产业的整体升级。目前国家规定,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折旧年限为10年。我们认为,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如果是通用设备,10年折旧期尚可,而如果是专用设备,10年就显得太长了,产品早就更新换代了,折旧期应当缩短为5年~8年。
用减税政策鼓励企业加强员工培训
无论是国家的竞争力还是企业的竞争力,关键都是人才的竞争力。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力素质的重要环节,但在职培训也十分重要,而且对企业来说,在职培训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由于多数企业效益不高和职工跳槽现象普遍,许多企业虽然也认识到职工培训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财力或恐怕为他人作嫁,致使企业在职培训工作十分薄弱,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从长远看,不利于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对产业的升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严重影响。应当看到,企业员工的培训决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事情,它关系到全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因此,政府必须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支持的办法就是减税。目前财政允许企业按员工工资总额的1.5%提取企业员工培训费,列入成本,即允许抵扣企业所得税。但这一政策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比例过低,二是有些企业提取培训费后并没有用于职工培训。因此,建议大幅度提高企业员工培训费比率,但只针对实际发生的培训费允许按规定比例抵扣企业所得税,没有发生的不得抵扣,以保证企业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减税政策应与塑造世界名牌相结合
现代市场竞争既有质量的竞争、价格的竞争、服务的竞争,又有品牌的竞争,而且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在许多领域甚至是第一位的。我们从美国企业的融资计划书中可以看到,美国的企业非常重视品牌投资,许多美国企业广告宣传的投入在总投入中几乎占到了一半,这实际上是一种无形资产的投资。这大概是一些美国企业在市场上能够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国许多企业长期以来信奉“好酒不怕巷子深”,在广告宣传上舍不得投入,他们没有看到广告投入的巨大回报,没有看到许多大企业花几千万或者几亿元作广告宣传,在低成本大量促销的同时创造了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元的无形资产价值。应当指出,企业不重视广告宣传也有政府的责任。国家规定企业广告费只允许按销售收入的2%计入成本,其余要从利润中支付,无形中使广告费提高了33%。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产品面临更多外来产品的竞争压力,同时国际贸易环境的改善又为中国产品扩大海外市场提供了良好机遇。要大规模地开拓海外市场,加强广告宣传是重要手段之一。在这方面政府应该助企业一臂之力。建议将企业广告费允许计入成本的比例大幅度提高,或者将企业广告费按照投资对待,全部抵扣企业所得税,为中国企业创造世界名牌提供宽松的条件。
关于减税对国民经济的作用,美国肯尼迪政府1962到1964年实行的政策很值得借鉴。1962年,美国经济处在萧条期,肯尼迪政府为鼓励私人投资而采取了两个步骤:一个是放宽折旧的规定,准许厂商加快折旧;另一个是制定税收上的“投资优惠”,准许企业从应纳所得税额中减去相当于新厂房和设备购置费用7%的数额。1962年后期,肯尼迪总统建议大幅度降低个人和公司所得税率,但国会把这次减税推迟至1964年。这次减税在1964和1965年分几个阶段生效,减税额约占美国财政收入的2%。事实证明,1964年的减税不仅改善了美国的经济状况,实现了高增长、低失业和低通胀,而且使联邦预算由持续赤字变为1965年出现盈余。美国专家在总结减税效果时认为,如果在两年前就实行,本应产生更有益的效果。
总结以上观点和建议,我们不主张泛泛的减税,而主张将减税与投资、消费信贷、职工培训和企业广告费的扩大挂起钩来,使减税对需求的刺激作用落到实处,创造出一种需求扩张的内部动力机制,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快速增长。以上建议尚停留在定性分析的层面,具体实施时还需要详细测算,不能过多地影响财政收入。但减税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应动态来看,既有减收的一面,也有增收的一面,如果政策设计合理,可能使增收部分大于减收部分。在减税的同时还应大幅度减少建设国债的发行,减轻财政负担,从而有利于财政的平衡。
观点提要
尽快研究出台消费贷款利息允许抵扣个人所得税的政策,扩大内需。允许抵扣个人所得税的消费信贷必须是针对大件商品的买方信贷,必须符合政府有关部门规定,消费信贷利息无须全部抵扣个人所得税,相应提高高收入者所得税税率,以平衡减税带来的税收下降。
扩大允许抵扣企业所得税的范围,对企业所有固定资产投资都应按一定比例允许抵扣企业所得税,提高企业设备折旧率,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风险,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促进产业的整体升级。
大幅度提高企业员工培训费比率,但只针对实际发生的培训费允许按规定比例抵扣企业所得税,没有发生的不得抵扣。
【数学教学要与生活结合】推荐阅读:
数学教学与专业结合08-15
数学教学与游戏结合08-15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05-15
数学教学高于生活09-13
联系生活的数学教学06-19
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07-04
联系生活进行数学教学08-20
小学数学教学走进生活09-24
高效数学教学源于生活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