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人的理想与生存

2024-06-06

出版人的理想与生存(通用5篇)

出版人的理想与生存 篇1

1新媒体时代出版业的发展态势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已经不是人们心目中的陌生词,而是人们的老朋友。相对于传统媒体的信息量小,更新速度慢等不足,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冲击着人们的大脑,似乎正是一场“头脑风暴”。新媒体的发展让人们能够更加方便快捷的获取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的质量却着实让人担忧。

1.1新媒体的出现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的发展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两微一端”1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互联网、 移动通讯和手持智能终端为基础的新媒体技术的应运而生,将大众引入了“人人拥有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出现以及表现出的传播模式的双向互动性、传播途径的便捷开放性、传播特点的虚拟平等性等特点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时下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的方式。”[1]新媒体传播的双向互动性和便捷开放性已经影响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新媒体大军。新媒体时代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和潮流,新媒体的发展会蒸蒸日上。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和发展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1.2新媒体出版的特点

互联网的出现,深深地影响了新媒体的发展。 互联网的共享性特点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互联网的即时性使新媒体的信息更新速度更快。相比传统的出版模式,新媒体的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满足了现代人的阅读和猎奇需求,因此受到广大年轻人的喜爱。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新媒体已经不再只是年轻人的专属,大部分的人也都变成了新媒体的忠实粉丝。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人们接触了更多的信息,多媒体的双向互动性和方便快捷性让人们随时随地都能了解和接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也让世界各地的人解到了自己的信息,方便了人们的沟通和联系。新媒体的各种特点刚好弥补了传统出版业的弊端。

1.3新媒体的劣势

在新媒体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快餐式阅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快餐式阅读” 是一种无目的的随意性的浏览,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往往会放弃自己思维的辅助,让阅读成为填充大脑中暂时空白的消遣。虽然这种阅读在外表看起来让人耳目一新,但是这终究只是一种视觉的冲击, 当我们阅读完之后,他们不过就是曾今存在过的一些烟云,当时的绚丽已经无影无踪了。长此以往, 不仅人们的思考能力会退化,甚至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也会退化。在这种浮光掠影式的阅读中,需要人们克服浮躁,认真筛选自己所需的信息,从认真的阅读和思考中汲取营养、获取知识。而传统出版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们的浮躁,让人们可以平心静气地进行阅读和思考。

2新媒体时代传统出版业的生存状况

新媒体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传统媒体的发展,面对席卷而来的数字化浪潮,传统出版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读者群的迅速缩小,信息的涵盖面少,更新速度慢,这些都是传统出版业面临的问题。

2.1读者群迅速缩小

由于新媒体的方便性、快捷性,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接收和发送信息,这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办事效率,人们自然更愿意选择新媒体作为获取信息的手段。“新闻网站取代了报纸;网上字典取代了纸质字典;各种专业知识分享网站,一点一滴取代了各种专业图书的市场……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是电子书取代纸质书,而是更有效率的数字服务取代了原来的纸服务。”[2]高效率的新媒体将人们的信息接收速度带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自然,人们会更青睐于新媒体。传统出版业相对于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传统出版业不能满足人们对快节奏生活方式的要求,不能满足人们对速度和效率的追求,所以更多的人选择了新媒体。传统出版业若能借助自身的人才和资源优势一定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2信息涵盖面少

因为新媒体的即时性和快捷性,所以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人们会接触到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两微一端”的发展,让人们能够更加迅速地分享自己身边的信息。于是,各方面的事情都成了新闻,都能暂时填补人们大脑的空白。而传统出版业的信息更新速度慢,且数量有限,不能够涵盖信息的方方面面,这就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人各有需,人们可以在互联网随时了解到自己需要的任何信息,这一点有效弥补了传统出版业的不足,但是,也有效地占据了传统出版业的位置。新媒体通过互动能够实现消费者之间信息的“按需消费”和 “各取所需”。新媒体的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了巨大的索求空间。传统出版业应该立足并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信息过剩的年代,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的阅读资源。

2.3更新速度慢

传统出版业的低速度和低效率是阻挡其发展的一大弊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有时需要随时了解到各种信息,传统出版业不能及时满足消费者的这种需求。而新媒体的出现,则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平台,只要在互联网上输入自己所需的信息,网络就能立刻给出反馈,传统出版业做不到。 传统出版业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去发展自己,那么必将会被历史淘汰,若能与新媒体相互融合,双方互相取长补短将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3新媒体时代传统出版业的应对思路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首当其冲的就是传统出版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传统出版业如何挽救自己岌岌可危的地位,如何应对新媒体的强势来袭?高品质的内容资源、经营模式的改变,与新媒体的融合等将是传统出版业的未来出路。

3.1高品质的内容资源

在当下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与其出很多的书,倒不如,提高书的质量。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出版业,其核心竞争力并不在量的多少,而在于质的优劣。只有传统出版业的认真和不懈的追求, 才能提供高品质的阅读资源,只有坚持出高品质的资源,自然会拉拢到忠实的读者群体。所以,传统出版业应该坚持质量为上的原则,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内容资源。另外,传统出版业还具有新媒体不具备的资源和人才优势。传统出版业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一路走来,传统出版业积淀下来很多文化和科技资源,以及各个领域的高端人才,在这个人才和资源的聚集地上,如果传统出版业能够借助这一优势,并将这个优势发扬光大,那么,传统出版业就会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实现涅槃而不是化为灰烬。 传统出版业应该站在时代的制高点,满足消费者的求实心理,为消费者提供大量的优质资源而努力。

3.2新媒体融合发展

传统出版与新媒体的融合是出版业实现转型升级,做强做大的根本。出版业肩负着文化传承、传播的使命,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载体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如果出版业还只满足于生产单一的纸本图书,将很难担负起出版业的传统使命。所以传统出版业应该树立起自信,一方面从人才建设、体制机制创新上为融合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从产品、技术、平台、服务等方面与新媒体融合,来应对新媒体的冲击和挑战。

当前,我们不需要去讨论传统出版业在新媒体时代下能否坚持下去,我们应该时刻对我们悠久的传统出版业保持信心,在新媒体时代,相信传统出版业能够转型成功,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更方便快捷的服务。相信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会看到传统出版业在新媒体时代的潮流下能够与数字出版相辅相成,传统出版业也因此能长久地发展下去。

摘要: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发展也是日新月异,而传统出版业却举步维艰,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传统出版业应该朝着什么样的道路发展,怎样发展,是困扰传统出版业的一个极大的难题。文章从新媒体时代出版业的发展态势、生存状况以及应对思路三个方面来分析传统出版的生存与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传统出版业,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范益民.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失范教育的法治化思考[J].学术探究,2016(1):53-58.

[2]李海昕.对传统期刊发展数字出版的一些思考[J].行业观察,2015(19):10-11.

独立出版对纸媒生存的意义 篇2

现在我的工作就是天天和书相处,比较特别一点的是,我接触的文学类、小说类书籍,或者说是传统的纸媒行业比较少。我们书店是专门售卖独立杂志的(小众杂志),这样的书店类型在国外很多,有专门卖摄影书的、漫画书的、二手书的,也与很多像無早这样卖独立杂志的书店。可能也是因为书店的特殊性,我更多会从独立出版或者小众出版这个角度来看它对于纸媒生存的意义。

前段时间我邀请了两位好朋友——Nelson和Shin到书店做了一次分享会。这个分享会的主题是“一个人的杂志”,他们两位都是新加坡人,分别创办了《LOST》和《Encounters》两本独立杂志,并且主创只有他们自己。我觉得这个话题非常有意思,于是围绕它做了一次交流。这次的交流也让我对独立杂志和纸媒有了更深度的见解和看法。加之今年接触了很多新加坡的独立杂志创作团队,我想具体从分析这几本杂志来跟大家交流一下我的一些浅薄的看法。

总结这几本杂志的内容,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选题的新颖和独特。首先来说说《LOST》这本杂志,乍一看是与旅行有关的,以为又是烂大街的游记,然后内容却完全不一样。作者Nelson收集来自五湖四海的故事,围绕旅行与自我发现。你看到的是真实的故事和不同背景的人们内心深处的思考和顿悟。《LOST》坚信旅行的意义不在于华丽的酒店和名胜景点,而在于把自己彻底融入一个陌生的周遭去体会那种不适,并从中领悟。强调一种“不舒适”的旅行经历,让这本杂志的吸引力瞬间增加。另一本杂志《Encounters》由原味创作工作室(Original Studio)发行,是一本来自新加坡的双语独立刊物。主编Shin收录创意文化生活和人生独特经验,探索创意活动背后的构思、记录不同人物的故事,也在日常生活和旅行中收集美丽的片段与事物。每一期《Encounters》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并根据主题更改内容与设计,希望在每一期都带给读者全新的惊喜、全新的邂逅。最后我要提到的一本杂志叫《Science of the Secondary》,至今已经出版了苹果、杯子、时钟和门窗四个主题。主创聚焦被人们日常忽略的静物和行为习惯,去发掘和研究这些微小的事物,并从中发掘出无穷的乐趣和科学。

在我看来,独立杂志有别于普通杂志最突出的就是选题的新颖独特,他们通常会研究一些主流杂志不会去涉及的话题。这很自然地成为我购买这些杂志的原因之一。在讨论“独立出版对于纸媒生存意义”这个话题的时候,我首先会问自己,为什么会去购买纸质的独立出版物?刚才提到的很重要的一点“选题”,很自然地我会联想到内容上面,有价值的内容,或者是永续性上,独立出版物自然更胜一筹。因为出版的灵活性和自由性,主创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做出一本值得读者珍藏的出版物。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需要考虑的,就是为什么坚持纸媒?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时代,优秀的纸媒会继续甚至更好地生存,而部分传统纸媒将会慢慢被淘汰。当今社会咨讯的获得越来越容易,部分靠时效性和咨讯为基础的纸媒将渐渐被网络替代,但是优质的、小众的纸媒会生存下来。这个时代,读者的兴趣划分越来越私人化和兴趣化,传统的杂志内容已经无法满足个性化的市场需求。纸质出版一个很大的优势是保存优质的内容。网络或者自媒体的膨胀,使我们阅读到的内容质量大大降低,即使有优质的内容也不易保存,阅读体验很差,会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对高质量的小众杂志的需求呼之欲出。其次,纸张的表达是自由的。从设计、装帧到纸张的选择,这些形式都是创作者意识表达的一部分。电子阅读器或者网络无法代替的便是纸张的再创作可能性。小众杂志可以更好地利用纸张的这一特性,愿意花更高的成本来达到纸质阅读的完美体验。或者可以说,纸媒让独立出版成为作品。立体的呈现,是电子阅读无法实现的,读者可以亲手翻到而产生购买的冲动。小众杂志不再以广告为盈利模式,而是凭借内容取胜,颠覆传统纸媒的概念,让读者重新燃起对纸质出版物的购买欲望。

出版人的理想与生存 篇3

关键词:数字出版时代,传统出版社,生存之路

文丨徐健

数字传播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和传播手段的演进, 极大地拓展了出版的生存空间, 从而催生了一个新的数字出版时代。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07~200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发布:2007年,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超过360亿元;预计到2008年底,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将达到530亿元, 今后还将以较快的速度逐年递增。我国传统书报刊的整体收入2007年是990.08亿元, 出版社数字出版物的销售收入虽然在逐年增加, 甚至已成为少数出版社销售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但目前大多数出版社销售收入的主要来源还是纸质出版物。数字出版是出版业面临的一场新兴技术革命, 也是出版业发展进程中新的里程碑。它既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严峻的挑战, 也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1 创新观念, 实现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互动发展

目前, 对数字新技术的接受程度和应用水平, 图书出版要低于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领域, 一些大的出版机构在数字出版方面有所举动, 大多数图书出版社处于一种观望和迷惘态度, 极大地制约着数字出版业的发展。究其原因, 一是认为投入太大, 而且一时产生不了效益, 或产生的效益不大, 在经济上不合算;二是大多数出版社靠书号资源的有限供给和教材教辅带来的利润足够养活自己, 尽管已经感受到了数字出版的冲击和压力, 但这种压力还不足以让他们产生主动转型的决心, 改革的心态不是那么急迫, 自觉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数字出版缺乏现实动力;三是没有相应的技术和人才作支撑;四是发展数字出版的外部环境还不够优化, 市场亟待规范, 如侵权盗版问题和版式文件技术标准不统一的问题等。

尽管制约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出版业转型的因素还很多, 但数字化的应用和推广成为我国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随着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 传统出版业的发展必将受到各种新型媒体的不断冲击, 出现服务对象分流, 利润大幅下降的不利局面。如果传统出版社还满足于传统业态, 就会使自己日益边缘化。因此, 传统出版社如何利用好自己的内容资源优势, 以创新的思维积极主动介入数字化竞争进程, 既是形势所然, 也是生存所然。

2 创新内容, 实现“内容为王”

在数字出版的激烈市场竞争中, 技术壁垒对产业发展来说是暂时的, 谁对内容资源拥有更强的整合与拓展能力, 谁就能提供更好更高更专业的个性化服务, 谁才拥有真正的核心竞争能力, 才能掌控市场, 在权益的制衡中占有主动地位。创新内容不仅要求编辑内容全部数字化, 还要使出版社的内部管理、编辑、出版、发行、多载体在线出版等各个方面运营在开放的信息资源平台上, 进行充分的整合与集成, 逐步实现整体数字出版流程。要坚持对核心内容资源的自主开发, 把核心的内容资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样就能掌握终端客户资源。

3 创新产品形态, 实现内容的N次增值

传统出版社不缺少内容, 而是介质单一, 产品形态单一。因此, 必须根据自身的产品特点与终端消费需求情况, 充分挖掘内容优势, 拓展能够提供增值服务的多种衍生产品, 如Web出版、在线互动教学与培训、电子书、RSS订阅、无线阅读检索等数字服务内容, 或者以上不同产品形态的组合, 最大限度地扩大销售面, 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4 创新营销模式, 实现销售的快速增长

任何产业获利生存, 都离不开顺畅的销售渠道, 而建立一个适合自己行业的销售渠道, 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数字出版产品虽然内容上与传统出版物相同, 但它的产品销售渠道与出版社以往的销售渠道截然不同。传统出版社介入数字出版, 在内容创新、优化选题的同时, 需要更新营销观念, 建立崭新的网络渠道来销售数字产品。网上书店是图书在网上销售的窗口, 也是网上营销的重要阵地。要根据产品的特点和读者的需求状况, 选择相应的网上书店, 网上书店包括专业书店和综合书店两种。当前比较知名的综合书店有当当网、互动出版网、卓越网、大洋书城、淘宝网的个人书店以及各大书城的网络书店等。至于专业店, 计算机、英语、通讯、经管、法律、财经等方面都有各自的名店, 如第二书店和华储网在计算机方面比较知名。为减少开支, 节约成本, 也可选择在一些知名IT论坛和社区、博客、邮件 (消息) 群发平台、网络期刊报纸, 宣传推介自己的图书。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狼图腾》一书销售量达220万, 他们营销上的主要经验, 就是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宣传造势。当然, 有条件的出版社也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点, 定期在网上发布自己的图书信息, 但要想更多的人来浏览网点就有一定的难度。增加网点浏览量的招数有提升网点的搜索优化功能, 在论坛或社区中发帖, 在知名网点做链接广告等等。

5 创新管理体制, 实现组织“再造”

体制上的惰性是出版创新的最大难点。目前, 大多数出版社虽然已经改企, 但是老体制的弊端还是存在, 人员能进不能出, 收入能高不能低, 还有很多“禁区”不能冲破。这使得出版社与新型媒体特别IT行业之间的较量不在一个“重量级”上。数字出版要求出版社从管理理念、模式资金运作方式、生产组织形式、营销等进行全方位的数字化流程“再造”, 应用数字信息化的手段实现评估与决策、成本监控与网络数字化按需生产、数字化渠道管理与数字营销服务等新经营模式, 从而提高市场反应能力和经营决策水平, 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因此, 传统出版社必须按照数字化时代新的媒体产业规律重新打造新的组织架构、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

6 创新人才队伍, 实现向学习型、创新型人才队伍转变

数字出版对出版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出版社能否在数字出版时代不断创新, 紧跟出版产业发展步伐, 人才资源起着决定性作用。一方面要加大对现有人员数字化能力水平的培训力度, 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高层次的数字技术研发人才, 逐步建立一支既懂出版又懂IT技术的专业人才队伍。专业队伍要有两个方面的人才构成, 一是纯技术的, 维护软硬件的环境, 保证软硬件正常运行的专业人才, 二是要有数字出版的专业编辑人才, 他们既掌握某一学科专业知识, 又能熟练运用IT技术。没有上述人才, 出版社将永远处于被动地位, 受制于技术发展商与合作者, 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产品。

7 结语

总之, 数字出版不是对传统出版的修修补补, 而是适应新的媒体生态在发展方向、制度架构、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盈利模式等方面的全方位战略升级。在这重大变革时期, 传统出版社要基于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加快以数字出版整合传统出版的力度, 实现内容核心能力与网络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重塑出版社的新形象, 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新媒体背景下, 随着全球媒体的崛起, 跨国新闻流动日益频繁, 随之而来的相关国际报道引发的争议和冲突也与日俱增[1]。”之所以出现这种社会现象, 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 但从当代信息通信市场的特性角度可以得到较为充足的解释。长期以来,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人类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创新,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新闻的产生、制作和传播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差距, “媒体发展方面的不平等、不平衡和比例失调[2]。”

1新闻自由流动原则的确立

新闻自由流动原则并非从一开始就有, 而是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世界人权宣言》以及《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盟约》等文件都对人们发表意见的权利能到尊重和维护以及人们可以跨国界寻求信息和意见的自由做出了规定。同时, 学界以及实务界也对按照“自由贸易”原则推动新闻的跨国界流动、尊重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在新闻传播方面的平等权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认为国际新闻流动必须要符合自由的精神, 不应该存在任何人为的限制;应该在新闻跨国界流动中采用供求机制, 让市场在该活动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挖掘新闻的商品属性。

第一阶段, 早在19世纪60年代, 在欧洲召开了一次电报通讯国际会议, 会议经过激烈的讨论达成了如下共识: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有不受限制地利用电报通讯设备从事新闻宣传活动的权利, 这种权利不应该受到任何限制和侵犯。然而, 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以及不同国家对该问题的认识水平不同, 章程未能就维护国家利益以及保持各国固有文化传统形成明确意见。20世纪初, 无线电广播通讯逐渐发展, 制定新型新闻协议成为国际社会的议题。1936年, 日内瓦国际会议举行, 包括41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除重申既定的无线电通讯使用权利以及跨国界传播新闻权利之外, 更对新闻内容的政治倾向性的责任认定做出了规定, 完善了新闻自由流动的若干原则。

第二阶段, 新闻自由流动的理论和实践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展而受到影响。二战结束后, 新闻自由流动问题重新走入大家的视野, 美国更是力图将在世界范围内将“新闻自由流动”思想上升到法律层面, 使该原则得到法律的

当代国际新闻流动形式及影响探究

文丨曾莹莹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人类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创新, 当今世界“地球村”的特征更趋明显, 新闻传播之间的国界正在被打破和逾越。在新闻传播国际化的时代语境下, 真正公正合理的国际新闻传播新秩序却并未完全确立, 突出表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在新闻传播的主导权、实际内容、全球无线电频谱和卫星运行轨道的占有率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国际新闻传播不平衡的趋势更加明显。本文拟对国际新闻流动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解决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国际新闻;流动形式;新秩序

参考文献

[1]郭志明.数字出版异军突起数字印刷大有可为[J].印刷杂志, 2009 (06) .

[2]潘基勇.关于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业态融合的思考[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0 (06) .

[3]张立民.传统印刷应对数字印刷的思考与建言[J].数码印刷, 2010 (03) .

开发民族出版 拓展生存空间 篇4

湖南没有专门的民族出版社,湖南现有的各家出版社也没有专门的民族出版编辑部,因而也就谈不上开发出版具有民族特色的图书板块和图书品牌。我们从2014年2月开始关注这一图书板块和图书品牌的开发出版,经过一年的努力,已迈开了坚实的第一步,一个崭新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图书板块已初具规模。笔者认为,在新技术、新媒体如潮水般涌来,传统出版日益式微的大背景下,开发少数民族出版资源,可能是让传统出版走出困境,走向振兴的办法之一。

一、具有政策支持

2011年10月,国务院批复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规划区域范围包括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交界地区的71个县市区。国土总面积为17.81万平方公里。2010年末,总人口364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53万人,农村人口2792万人。境内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和仡佬族等9个世居少数民族。

我们认为,以武陵山片区3600万人口为出版服务范围,以该片区内11个市州委、市州政府和71个县委、县政府以及吉首大学等20余所高校为依托,以该片区内的民族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为核心内容,开发出版一系列具有鲜明少数民族特色的图书板块和图书品牌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第五章第五节就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四条切实可行的措施。第一,推进特色民族文化品牌传承与保护。加强对片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抢救、整理和展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第二,大力扶持民族文化精品工程。扶持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民族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园区和民族传统体育基地。第三,加强民族文化设施建设和民族文化及自然遗产保护。规划建设武陵山综合图书馆、武陵山大剧院、武陵山博物馆等文化基础设施。第四,发展民族工艺品。同时“规划”还在专栏11“民族文化发展重点”中,明确了特色民族文化品牌保护工程、民族文化精品工程、民族文化设施建设、民族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民族工艺品发展等重点工程。

从以上规划中有关民族文化建设的内容可知,适时开发出版一系列具有鲜明少数民族特色的图书板块,服务于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建设和发展,是具有强有力的国家政策支持与保障的,这应是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出版工作者积极回应和支持国务院实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的重大措施,也应是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出版工作者积极服从和服务于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具体行动。

二、具有资源支撑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第一章“基本情况”第三节“经济社会发展”中提出,“片区民族融和文化开放程度高,内外交流不存在语言文化障碍。在漫长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以土家族、苗族、侗族、仡佬族文化为特色的多民族地域性文化,民俗风情浓郁,民间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从规划中的这一描述可知,片区内民族出版资源极为丰富。但长期以来,由于经济欠发达,又没有专门的出版机构为其提供出版服务,因此,民族出版资源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利用。随着国务院规划的实施,片区内的高校纷纷成立了相应的研究机构,研究整理民族文化资源,可以为出版机构提供源源不断的出版选题。这就为我们打造一系列具有鲜明少数民族特色的图书板块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支撑。从2013年开始,吉首大学计划出版一套“武陵山片区开发研究”丛书。2015年吉首大学计划把有史以来有关武陵山片区开发研究的专著、论文,进行重新包装,结集出版,计划出版10种左右,以后每年出版2-3种。在此基础之上,吉首大学设立了全国第一个也是全国唯一一个生态扶贫博士点,他们受国务院扶贫办委托,正在编写一套全国生态扶贫高校教材,共有16个品种,2015年计划出版3种。2015年,湘西自治州有关部门也紧紧依靠吉首大学的科研力量计划出版一套“湘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丛书,共25种。我们也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与湘西州委、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人取得联系,计划出版一套大型的“湘西文库”,目前,已制订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其他各项准备工作正在一步步地向前推进。以上具体案例充分说明,片区内民族特色文化,是可以整体打造一个个具有鲜明少数民族特色的图书板块和图书品牌的。

三、具有经费保障

武陵山片区内的民族文化特色资源,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利用,除了缺少研究机构和出版机构的对应支持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出版经费的支撑。目前这一问题已得到有效解决。一是国家提供扶贫开发经费的支持。随着国务院《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的实施,对片区内经济支持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而其中一部分经费就明确指定要用于对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出版。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开发、出版经费不足的问题。二是国家提供专项出版经费的支持。我们可以通过对片区内具有重大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项目进行挖掘、整理、包装,然后以重大项目的形式通过出版系统申请国家专项出版基金的资助。同时,我们也加大了对该片区区域内的民族古籍进行研究、整理、包装的力度,通过民委系统申请国家古籍整理专项经费的资助。随后我们也尝试通过民委系统,申请国家少数民族出版基金的资助等。三是地方政府、高校和企业提供出版经费的支持。自从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以来,各级地方党委、政府以及高校、企业对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使许多大的文化工程建设成为可能。如有关省、市、自治区文库以及有关市州文库的出版,就是最好的证明。有些地方文库的开发出版,提出建议已有几十年了,但由于经费缺乏,一直未能得以实施。但近年已进入实质性操作的越来越多,出书规模和品位也在不断上升。就湖南而言,除“湖湘文库”已全面完成出版以外,2013年已启动“邵阳文库”的出版,2014年已启动“湘西文库”的出版。2014年,吉首大学仅为“馆藏刘永济未刊遗稿整理”丛书的出版就提供了218万的经费支持。

四、具有工作基础

我们从2014年2月份开始关注武陵山片区民族特色文化出版的问题,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一个具有鲜明少数民族特色的图书板块已初具规模。我们与吉首大学签订了“湘西史料文献”丛书的出版合同,这一大型丛书,包括“湘西史料钩沉”丛书、“湘西古代地方史志校注”丛书、“湘西实地采风汇编”丛书、“湘西文化研究”丛书等,共100余种。随后双方又签订了“馆藏刘永济未刊遗稿整理”丛书出版计划,共26种。除此之外,我们也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先是与省民委、湘西州民委签订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金石碑刻图录》《湘西苗族“堂根”文化研究》《湘西土家族辞典》等大型图书的出版合同。而后又与通道县签订了“通道建县六十周年”庆典用书共5种的出版合同等。目前正在全力开发的还有“湘西文库”、“湘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名录”丛书等,一个崭新的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特色的图书板块正在逐步形成。

从以上论述可知,在传统出版日益艰难的大背景下,适时调整出版思路,走专业化出版之路,把一类图书做深做透做到极致,不愧是让传统出版走出困境的一种十分明智的选择。

如何才能把民族特色出版做好,笔者认为其主要思路有以下几点:

一是明确定位。即瞄准国家实施武陵山片区开发扶贫攻坚的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紧紧依靠区域内的机关、企业、高校等,使之尽快成为传统出版领域一个新的亮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传统出版注入新的生命力。立足为武陵山片区民族和地域特色文化的开发、整理、出版服务,以及为全省其他地方的民族文化的开发、整理、出版服务,打造一个崭新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图书板块和图书品牌。

二是设置机构。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具有汉、土家、苗、瑶、白、壮、维吾尔等50多个民族。尤其是随着国务院武陵山片区区域开发和扶贫攻坚规划的实施,加强全省民族特色图书板块和图书品牌的开发出版,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应设置一个专门机构为全省的少数民族同胞尤其是为武陵山片区区域开发和扶贫攻坚规划的实施提供出版服务。

三是组建团队。为了把具有民族特色的图书板块和图书品牌开发出版好,除了要设置相应的机构外,最重要的是要组建一个精干的管理、编辑、营销团队,专门从事具有民族特色图书板块和图书品牌的策划、开发、出版、销售工作,这个团队的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和敬业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把这个板块和品牌的图书开发好,出版好,发行好。

苏教版人的理想(十一) 篇5

在《陶校长的演讲》一文中,陶行知先生要求同学们,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有没有进步,进步了多少,以此来激励和鞭策自己。陶行知先生把健康放在第一位,要求同学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点,实在是难能可贵。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对比之下,我们更能深刻感受到陶行知先生对自己学生的关心和爱护,由此也可以体悟到他作为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高尚情操。

编者在编选这篇课文时,选择“演讲”这一重要交流方式为基础。“演讲”是指在群众集会或者重要的会议上就某个问题或某个文件说明道理,发表讲话,一般具有真实性和鼓动性两个特点。真实性是说演讲要贴近生活,语言平实易懂,易于听众接受。鼓动性则是指演讲者要有激情,有感召力,要让听众受到鼓舞或触动。现在,演讲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越来越多的人在接受它,运用它。

演讲者所使用的文稿就是演讲稿。不同主题、场所的演讲稿,其格式略有不同。不过一般的演讲稿的格式还是有规律可循的,通常包括称谓、开场白、正文、结尾几部分。在《陶校长的演讲》一文中,陶行知先生的演讲对象是学生,所以他使用的称呼是“各位同学”。演讲一开始,陶行知先生就明确指出自己演讲的内容——“和大家谈四个问题”,并在演讲的正文部分具体阐述了这四个问题。最后,他激励同学们,希望同学们能做到“每天四问”,不断取得进步。

上一篇:实验探究式教学下一篇:旅游管理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