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定位

2024-10-16

出版定位(精选9篇)

出版定位 篇1

近年, “女性阅读”成为国内出版界的一个关注热点, 专门为女性读者量身打造的“女性读物”也不断增多, “女性阅读市场”渐趋成为图书市场日益分化下最具活力的一块子市场, “她阅读”时代来临了。社会对女性素质要求的提高和女性在经济上的独立, 女性自我意识不断增强, 女性阅读的目的也从获取精神愉悦而更多地转向提高自身素质, 这是女生出版物兴盛的内在原因。面对这一市场需求, 针对女性自身素质和魅力提升等方面的图书选题大量增加, 女性畅销图书不断涌现。女性出版市场也从潜在的、分散的、粗放的状态慢慢转变为现实的、集中的、专业化的状态。

一、女性出版物与女性阅读特征

所谓女性出版物, 指以女性作为目标读者群, 内容和形式设计针对女性特征和需求的图书、期刊以及数字出版物等。该类出版物主要面向女性受众群, 女性特有的文化需求、阅读心理等方面的特征决定了女性出版物的出版特征和营销手段不同与男性出版物。女性图书的出版模式包括四种:一是女性情感心理类图书, 如《爱必须自尊》《动什么别动感情》等;二是女性时尚潮流类图书, 如《妻子是什么》《气质DIY——魅力女人时尚手册》等;三是女性职场素质提升类图书, 如, 《我的品牌——女性成功的8个步骤》《周一清晨的女性领导课》等;四是女性家庭实用指导类图书, 如《妈咪俱乐部:生儿育女这回事》《图解瑜伽美人》等。与男性阅读行为相比, 女性阅读特征可总结为以下方面:

首先, 女性对阅读有较强的依赖性。当今社会, 相对柔弱的天性和同等的社会发展的需求, 女性比男性更渴望从出版物中获取知识, 也更具有阅读的兴趣和动力。据北京开卷信息公司公布的《2006年中国六城市图书零售市场读者调查报告》显示:女性阅读率2006年首次超过男性, 男女阅读比为12:13, 另外, 52.67%女性认为阅读是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6.63%的女性认为“较为重要”, 认为“可有可无”的仅占7.49%, 表示“完全不需要”的只有0.8%, 女性图书市场不容忽视。

其次, 女性读者更忠实于品牌。女性会相互传达彼此的购买、阅读信息, 评价出图书的质量, 评价出版社的品位, 不断比较和筛选图书, 并最终忠实于自己满意的出版物、出版社, 成为这些品牌的忠实拥护者。

再次, 女性阅读的实用趋向明显。社会发展的多元化趋势, 恋爱、婚姻、职业发展等问题也趋于多样化, 女性在多元化的变化中更加重视对自己在社会、生活、职业中角色的定位与思考。以女性杂志为例, 在知识性、信息量、趣味性和价格这四个影响读者购的主要因素中, 女性读者最看重知识性, 为31.5%;看重趣味性的居其次, 占21.7%;看重价格的排在第三, 占16.1%;看重信息量占15.6%。1由此说明, 女性在阅读消费中, 十分重视出版物的实用价值。这是因为女性比男性更愿意寻求社会信息帮助, 更加依赖于媒体的引导, 这就为编辑出版人提供了更多的选题空间。

最后, 女性在图书消费中具有感性化倾向。现代女性在家庭生活中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因此她们的阅读类型倾向于文学类、休闲类、生活保健类图书。传统女性阅读很关注自身的生存状态和社会新闻动态, 以提高女性自身的社会意识, 增强“自尊、自立、自强、自信”的意识。当下, 女性阅读虽不排除功利性目的, 但更追求一种轻松、愉悦的阅读2。

二、女性与男性阅读消费行为比较

在出版业较发达的国家, 女性读者数量高于男性读者, 以性别划分出版物的策划行为普遍存在。实际上, 我国历史上早有以性别区分出版物的例子, 唐宋时期, 我国就已出现专门针对女性阅读的图书, 如《女诫》《闺训千字文》《女论语》《女儿经》等。从目前市场来看, 我国女性出版开始进入繁荣期, 女性生活、女性励志、女性职场、女性心理、女性美容、女性健康等方面的图书出版迅速增加, 女性阅读市场越来越趋于细分, 整体呈现出专业化出版的趋势。无论是女性图书的选题创意、编辑策划还是装帧设计、发行推广, 应围绕女性读者的购买行为特征, 有针对性地优化出版发行营销推广各环节, 才能更好地满足女性读者的阅读需求, 获求更大的市场空间, 女性与男性相比较, 在阅读消费行为上存在诸多差异, 表现为:

第一, 女性购书的时间多和渠道广。据《中国图书商报》关于“女性购书时间”的调查显示:女性1个月左右购买一次图书的居多, 占到20%;2个月和半个月购买一次的相差不大, 分别为18.67%和14.67%;从不购买与1星期买一次的同样稀少, 分别为2.67%和5.33%;一年以上购买一次的为9.37%, 这一比例高于男性。3值得一提的是, 现在很多女性读者喜欢在网络上购书, 既不要去书店逛耽误时间, 而且网上的低折扣也是吸引女性读者选择网上买书的主要原因。

第二, 影响女性购买图书的因素多。随着媒介的增多, 通讯手段的发达, 使得信息繁杂, 相比男性, 很多女性倾向于朋友的推荐, 由此可见, “口碑效应”也表现在图书销售中, 特别是面向女性读者。另外, 腰封和图书内容简介也是影响女性读者购买图书的重要因素, 其作用不可忽视。与男性相比, 出版单位名气和销售员的推荐并不是影响女性读者购买的有力因素。

第三, 女性比男性更关注传统纸质阅读。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除了传统的图书、杂志、报纸、电视等媒体形式, 互联网、手机、电子阅读器等多媒体的出现, 极大丰富了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呈现持续走低的态势, 2005年首次低于50%, 比1999年则下降了12.7%。与图书阅读率相反, 我国国民的网上阅读率从1999年的3.7%增加到2005年的27.8%。与男性不同的是, 女性更多地依靠传统的纸质媒介获取阅读的满足, 因为通过阅读纸质出版物, 女性可以获得内心的肯定和安全感。从这方面看, 女性读者群是中国传统出版业的一个救星。4

三、女性出版物的品牌营销策略

尽管出版物与一般的商品和服务不同, 它为人们提供的是精神食粮, 但被裹挟进滚滚商流中的出版业, 也无法回避品牌战略的力量。因此, 女性图书营销策略一方面要符合市场规律, 以女性读者的需求为导向和出发点, 一切营销策略都要围绕女性读者展开;另一方面要符合传播规律, 传播过程必然要通过一定的媒介和渠道才能完成, 因此要利用各种出版媒介资源和出版传播渠道, 传播一致的女性图书品牌。如果对营销投入过分谨慎, 没有科学的分析预测机制, 使得很多很好的产品淹没在大量新书堆里, 那就难以产生销售量, 造成巨大的浪费。

(一) 品牌的经营与延伸

品牌营销重在品牌的定位, 女性出版物的品牌营销之道, 首先在于内容的定位, 即在服务女性生活的基础上增强其文化内涵。针对当前女性的心理和社会行为特征, 在剖析时代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经济背景的前提下, 探析女性阅读心理需求与阅读消费特征。

品牌经营是为了提高出版图书的附加值, 依靠知名度扩大影响力来实现盈利。在国外出版市场上, 2008年美国出版了7311种女性小说, 销售额为13.7亿美元。统计数据显示, 消费这些小说的性别百分比是:90.5%为女性, 9.5%为男性, 读者平均年龄是44.9岁。原因是美国家庭主妇阶层已经非常成熟, 很多美国女性不再参与到职场中, 而是在家相夫教子或是做社会公益事业。相比之下, 我国每年出版女性图书500至700种之间, 总码洋3至5亿人民币左右, 读者以30岁以下为主, 差距比较明显。诞生于2006年的“悦读纪”只专注于女性阅读领域, 已经成为中国首个且影响力最大的女性阅读专业出版品牌, 成功策划出以“穿越小说”为代表的品牌系列图书, 图书的销售量均已超过30万册。“悦读纪”的长远目标是做国内女性阅读领域第一出版品牌, 致力于打造女性品牌作家群和女性文化消费领域综合性的出版传媒集团。博集天卷、中国妇女等出版机构也在女性图书的策划出版方面不断探索, 我国的女性阅读市场大有所为。

在市场经济中, 女性图书表现为一种符号化的文化商品, 需要维护好自己的产品, 进行品牌经营和品牌增值, 进而扩展到行业间的后续产品, 这样才能让读者对图书的品牌忠诚。品牌延伸是指在已经确立品牌地位的基础上, 将原有品牌运用到新的产品或服务中, 从而期望减少新产品进入市场的风险, 以更少的营销成本获得最大的市场回报。例如, 2005年从韩国引进的畅销书《浪漫满屋》, 随“身”携带的各种营销文本达到十余种之多, 比如塔罗牌、海报、年历、精美书签、漫画插图等。女性图书的品牌延伸也是公共关系的一种体现, 即所谓的活动营销, 将图书产品归结为一种话题, 在策划的图书中挖掘社会公共话题。例如, 作家毕淑敏的心理小说《拯救乳房》, 使得社会普遍关注的女性健康问题, 有心理专业话题成功转化为社会公共话题, 图书销量也大幅地提高。与男性相比较, 女性对美的追求更加细腻, 女性出版物应更加重视细节表现, 如封面、封底的设计、插图、色彩、版式、装帧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等。不同的出版物有不同的风格, 但设计风格都应与出版物定位保持统一, 这关系到女性读者对出版物的忠实度。

(二) 媒介的整合与双赢

坚持把营销做在销售之前, 女性图书的编辑应该大胆地走出去, 更多地去与一些媒体、相关机构联系洽谈合作, 进行品牌的互动、资源的整合、作者的共享, 最终达到“双赢”。5纸质媒介、影视媒介和网络媒介相比, 不同的媒介资源有不同的优势。如果打破彼此互不往来、独立运作的局面, 透过跨媒体的合作将增加原有产品的竞争力并拓展其生存空间, 使得传播效果更加丰富和立体化。

女性图书与其他纸质媒介。在出版业面临激烈竞争的时代, 女性图书应善于在营销细节上寻求创新。图书的价值与女性的心理、生活、命运以及生理等方面密切关联, 尽管我们已经处于网络时代, 而女性心理的静谧与陶醉更多地依靠传统的纸质读物获取。在出版业越来越重视出版物的目标定位的情况下, 女性杂志拥有着广泛的女性读者群体, 女性图书在女性杂志上做广告, 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上文提到的“悦读纪”, 已和国内《时尚》期刊正式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并得到《悦己》《北京青年报》《精品购物指南》等国内一线女性报刊的长期合作。刊登在女性杂志上的图书广告无论是直接的书评、作者采访还是作者根据主题写的文章, 都可以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女性图书与网络媒介。近年来, 互联网作为新媒体象征的天然优势在女性阅读市场中的传播作用体现得十分明显。女性本来就偏向感性的思维特点, 她们更容易成为世俗化、娱乐化的受众, 更接受读图的轻松和愉悦。网络不受时空限制, 声音、画面、文字俱全, 尤其是自主性、互动性, 把阅读和写作融为一体, 有利于女性读者充分把握出版物的特征和作用, 增强对出版物的感性认识。网络在女性图书营销中将发挥越来越强大的作用, 探讨女性图书网上营销模式, 首先, 应建立完善出版机构自己的网站, 目前, 全国的出版机构只有三分之二建立了独立域名网站;其次, 出版机构加强与网络书店合作, 尝试建立女性网络书店, 并与门户网站的读书频道合作, 如新浪读书女人馆;再次, 投放网络广告, 发布网络书评, 除将传统媒体发布的书评发布到网络上外, 要吸引读者撰写, 发布书评。这种来自草根阶层的书评更有助于图书的宣传和销售。6

女性图书与影视媒介。女性做为图书和影视媒介的重要受众群体, 许多女性在看过电影、电视剧后依然感觉不尽兴, 便购买相关的图书及音像制品作为补充。因此, 借助影视这一特殊的媒体资源, 影视出版物己经成为出版业谋求发展的重要思路。女作家王海鸰的长篇小说《中国式离婚》《新结婚时代》触及女性读者关注的婚恋问题, 根据该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也吸引了诸多女性受众, 图书也持续热销。2008年, 女性图书品牌“悦读纪”也尝试进军影视领域, 与湖南卫视和天娱传媒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全面负责“超女快男”的艺人图书项目。女性图书与影视媒介的合作是一种双赢, 出版业抓住影视同期出版物的制作, 在宣传造势上就不必花费太大的力气, 而且收效甚好;影视公司与出版社合作, 就可以轻松地挖掘到优秀的影视脚本。

出版物的双重属性体现在, 其既是精神产品又是商品。作为一种精神产品, 出版人要尊重新时代女性的生存环境、审美意识和心理期待, 准确定位女性出版物。作为一种商业产品, 出版机构要利用自身的媒介资源和传播渠道, 树立和维护女性出版物的品牌形象, 在传播形式、传播内容、营销策略上下功夫, 真正为广大女性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第四次国民阅读调查报告[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6

[2]吴燕.大众“悦读”与出版的后现代转型[J].南京: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8 (2) .

[3]中华读书报.2007年03月09日.第4版

[4]曲小月.时尚杂志给女性图书运作的有益启示.http://www.pep.com.cn/cbck

[5]舒永平等.新媒体与互动广告传播[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

[6]侯开.女性阅读金牌领跑.北京:中国民营书业[J], 2008 (9) .

[7]刘颖.专家谈图书营销创新策略.科技与出版[J], 2007 (8) .

精准定位 构筑特色化出版模式 篇2

2003年,原新闻出版总署实施了主题出版工程,之后,“主题出版”这一词汇开始走入大众视野,并在出版领域不断升温。十三年来,主题出版逐渐成为出版市场最为强劲的经济增长点。河北人民出版社作为一家地方出版社,借助政策优势,凝聚优秀作者,创新内容和表现形式,踩准节点节奏,在主题出版方面精准定位,推陈出新,一直精品不断,构筑了极具特色的主题出版模式。

一、独辟蹊径,领袖人物主题出版别具一格

近十年来,河北人民出版社策划出版了一大批主题出版物,其中别具一格的领袖人物类图书选题赢得了许多读者的关注。包括《毛泽东传》《毛泽东诗词鉴赏》《毛泽东研究事典》《谈判大师周恩来》《我眼中的毛泽东》《中共一大代表丛书》《共和国传奇英雄丛书》《世纪风流——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等,累计发行几百万册。这些书稿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伟人的故事,让伟人的形象更加具体生动,离普通读者更近。这类传记堪称独辟蹊径的主题出版,其中一部分被出版界誉为“毛系列”,而这一出版主题一直延续至今。2015年河北人民出版社重磅推出的《毛泽东与中国抗战》,以毛泽东在中国抗战14年的实践活动和理论著述为线索,记述了毛泽东在抗战中的不凡经历及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党和人民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和作出的伟大贡献。书中既有对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概括和总结,也有对其党建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探讨和研究,较为全面再现了毛泽东在抗战中所表现出的革命精神、思想风范和高尚品格。更是将“毛系列”完善得丰盈立体。

2016年初,为配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这一全党的重要政治任务,也为了学习落实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知之深 爱之切》一书。《知之深 爱之切》一书收录了习近平同志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在正定工作期间的讲话、文章、书信等共37篇,大多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该书还附录了习近平同志离开正定后撰写的三篇回忆文章,以及当年《人民日报》等报刊刊登的三篇新闻通讯,全书约14万字。《知之深 爱之切》彰显了习近平同志坚定忠诚的政治品格、真挚深厚的为民情怀、勇于担当的改革精神、强烈鲜明的问题导向和从严管党治党的坚定态度,从中可以清晰感受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思想体系早年的认识来源和实践根基,成为河北乃至全国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重要辅助材料。截至目前,该书发行已经超过百万册。这部著作也将成为河北人民出版社政治人物传记的又一成功范例。

二、图文并重,历史文化主题出版闪光

在自媒体背景下,碎片化阅读不知不觉中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的阅读时间,许多读者喜欢轻松的浅阅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这是一个“读图时代”。面对这种读者情况,出版人也需要调整思路,寻找新的图书选题模式。为顺畅对接深浅阅读,应对读者的“读图”需求,河北人民出版社融合历史文化主题,推出了一系列图文书,将厚重的史料文化融于图片之中,有意识地引导读者进入深阅读。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为纪念新中国60华诞,河北人民出版社在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支持下策划编辑出版了大型工具书《图文共和国年轮》一书。该书以时为经,以事为纬,以历史编年的笔法记述共和国近60年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全书共六卷,800余万字,2000余幅图片,是一部全面反映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及社会发展变化的大型工具书。该书被列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种重点图书”和承担国家出版基金自助项目,同时获得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2010)。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真实地记述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光辉历程,河北人民出版社策划编辑出版了《图文中国共产党纪事》一书。全书上限起于1919年5月,下限止于2011年3月。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日志、大事纪要和历史图片资料三部分。该书被列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承担国家出版基金自助项目。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河北人民出版社组织出版了《图文中国共产党抗战纪事》一书,该书被列为承担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三、解读政策,反腐强国主题图书畅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伟大复兴中国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一系列精神政策出台。为发挥喉舌作用,响应中央政策,河北人民出版社经过反复论证,精心策划,陆续出版了一系列解读中央政策的丛书和单行本图书,都引起了较大反响。“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重大问题研究丛书”,入选了2013年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主题出版重点选题及承担“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经济强国梦——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战略研究》一书入选2014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题出版项目及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的“我最喜爱的河北十佳图书”。反腐主题读物《镜鉴——中国古代俭奢事典》和《楷模——老一代革命家勤俭典例叙事诗》,以历史资料为内容,以提倡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为主题,受到许多读者的喜爱,单本发行超过35000册。

2015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在政策解读以及反腐题材领域又有新的突破。一是策划出版了反腐主题图书《中国反腐倡廉道路》,该书努力从古今中外的廉政建设中汲取营养和经验,从而寻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建设的时代性、实践性和应对性。二是策划了《中国怎样成为经济强国》一书,该书提出了我国建成经济强国的发展战略和制度保障: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金融改革助力经济发展、推动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四、地域特色,抗战主题出版反响热烈

晋察冀边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华北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边区行政委员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抗日民主政权,并得到国民政府行政院与军事委员会的正式批准,被中共中央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在华北平原这片热土上,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抗战英雄故事。

出于“让史料说话”、教育青少年铭记抗日战争历史的考量,河北人民出版社近年来先后推出了抗战主题图书《华北抗日战争史》(第一部)《冀中一日》等。这两部书均被列为“纪念一战、二战主题书展书目”。《冀中一日》还入选中宣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种经典抗战图书”。

2015年,在花费了数年时间策划整理之后,河北人民出版社推出了颇为厚重的大型史料图书《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料汇编》《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史料汇编》,以姊妹篇的形式作为对那段令人铭心刻骨的历史的缅怀和纪念。两部图书入选中宣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重点选题”。

此外,河北人民出版社还承担了《中华大典·宗教典》的编纂工作。单行本图书《历史文化认同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获得了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2015),同时被列为承担“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2016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在主题出版领域继往开来,继续推出精品。深刻揭示了改革开放启动的过程、总结了改革开放启动基本经验的《改革开放启动史》即将出版;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的《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全面小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选题《百年大师中国梦》已经完成编写工作;入选中宣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5年主题出版重点选题的“我们的价值观”解读丛书姊妹篇《爱国主义七日谈》也即将完稿。这些主题出版都将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创新,突出亮点,以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作者单位系河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定位 篇3

由于相关科学知识的系统性与严谨性, 加之现代医疗科学的细分化, 大众化、科普化的音像制品在选题策划、创作空间上受到很大制约。成功的医学音像制品要想在令观众目不暇接的音像销售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 必须付出更多的创造性劳动, 认真研究观众、读者的心理, 提炼现代医学音像制品的创作要素, 使科教片结构更严谨, 审美情趣更高, 同时加强其科学性、知识性及实用性, 以迅速提高市场占有率、市场销售额, 扩大医学科技成果和现代医学教育知识的传播。

目前, 国内的医学音像制品出版不尽如人意, 一是题材陈旧, 二是表现手法单一老套、三是不符合大众需求。现在的医学音像制品在满足观众知识信息及审美要求两方面的需求上不能有效结合, 同时和市场操作方面也是有一定的脱节和冲突, 造成目前市场上产品题材老化、产品积压, 销路不好;一些低俗化的产品却占领市场, 题材和展现形式不符合规律或是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 是现行医学音像制品市场的一个现象。

在市场调查中, 我们发现医学音像制品的观众分为专业观众和普通观众, 专业观众指对所讲述的知识有较深了解的观众, 他们的欣赏带有目的性, 与大多数观众欣赏节目时的闲适、放松的心态是不一样的。当然, 医学音像制品虽然有较明确的服务对象, 但不能仅限于少数专业观众, 更主要的是面向大众普及医学知识。目前医学音像制品的实际状况却远未达到观众要求, 一方面, 一些制品对科学性非常重视, 但题材和节目内容时间长, 信息过杂, 忽视了大脑、感官刺激的时限性。这也时医学音像制品出版也在市场销售上遇到的发展瓶颈。

目前, 医学音像选题策划特别要强调“快”、“新”、“立体化”, 也就是时效性, 快速的了解市场和受众群的需求, 快速的抢占市场先机持续占领市场, 有效地缩短出版周期这已是大家的共识;选题题材新颖, 能够抓住广大观众和读者的眼球;选题出版策划的立体化定位, 能从实用性、科学性、市场的可持续操纵性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定位策划, 以达到定位准确、实际可行的效果。

所以, 医学音像制品在出版时, 要注重选题的合理性、拍摄编辑等展现方式的科学有效性, 本文提出了医学音像制品选题出版的立体化定位研究, 从选题出版的市场化、产业化、整体化、精细化、个性化、品牌化、快速化、持续化等等立体全方位的定位方面研究, 力求在医学音像制品选题策划、出版营销方面探讨出一种符合市场、符合观众、符合读者需求的全方位、立体化的选题定位模式, 为将来医学音像制品的出版提供有力的定位理论支持。

一、主要内容和创新探讨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是, 当前国内医学音像制品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将在本文内容上作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找出影响当前医学音像出版的制约因素。另外一个重点内容是结合现代出版业、音像制品、大众心理和欣赏口味的发展特点, 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的相关理论, 探讨如何使医学音像出版能够在市场竞争上占据优势, 把握住广大消费者的需求路线。

创新在于, 本文提出了医学音像制品在选题出版上如何通过立体化的定位, 进行研究和分析, 以一种崭新的形式探讨在现行的社会, 医学音像制品出版工作如何根据市场竞争、消费者需求变化, 从市场化、产业化、整体化、精细化、个性化、品牌化、快速化、持续化等等立体全方位的定位方面研究, 提出医学音像出版的立体化定位研究理论。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本文将采用案例分析法, 市场调查法, 在分析具体的案例和市场调查材料的基础上, 通过逐步分析、层层剖析的过程, 力求将存在问题分析透彻。在理论和方法提出的阶段, 将实事求是, 采取辩证分析, 从市场学、消费心理学、产品细分学等方面入手, 逐步提出自己的研究理论并印证自己的创新成果。

解放军卫生音像出版社自1988年成立以来, 以服务部队、服务社会大众为宗旨, 牢固树立“强化精品意识, 实施精品战略、创造精品工程”的经营理念, 先后出版发行了500多种音像制品, 有力促进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向发展。特别是继《保健百科》系列片纳入国家重点出版选题、《肿瘤高新技术——靶向治疗》、《中医美容——综合减肥》、《血液透析》等一系作品分别荣获全国科技影视学术一、二、三等奖之后, 不满足已有的成绩和荣誉, 更加注重在创新上下功夫, 走出了一条提高双向效益的新路子:

一是创新选题。在选题上, 以人为本, 树立科学发展观, 把中华民民族源远流长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科学, 从既满足国内需求, 又瞄准国际市场, 构建原创精品群;

二是创新制作。对一些技术性强的专业制品的制作, 出版社改变过去传统的单一式光盘制作, 实施书、盘结合, 从而更有利于读者的学习观摩与理解掌握。

后改制时代大学出版社定位思考 篇4

关键词:后改制时代;大学出版社;管理模式;出版方向;人力资源

2009年4月,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动经营型新闻出版单位转制,重塑市场主体,要求“所有地方和高等院校经营性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2009年底前完成转制”。大学出版社改制后,高校和出版社及其员工在思想观念和工作运行机制等方面与出版管理部门既定的规划目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出版社自身管理结构的变化以及人力资源的管理等一系列矛盾逐步显现,所有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与大学出版社的定位密切相关。笔者就此谈点拙见,以求教同仁。

一、大学出版社管理模式定位

传统的大学出版社多为简单化、条块分割式管理模式,具体表现在:责权利不明晰,政企不分,封闭呆滞,优不胜、劣不汰。同时,大学出版社依赖大学母体的行政管理色彩浓重,无法适应市场经济下的竞争机制。因此,改制后的大学出版社管理模式的定位显得非常迫切。

《意见》明确指出,“已经完成转制的新闻出版单位要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尽快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大学出版社向来实行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模式难以为继。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范军认为,“大学出版社的改革,创新新体制只是基础,建立管理新机制才是关键”。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对大学出版社而言,一要建立由学校资产管理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和社长组成的组织机构,二是各机构明确各自的管理职能,权责分明、协调运营、有效制衡;三要建立适应“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运行机制。

校方作为出资人对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要求,完善出版社法人治理结构,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新型企业制度。这种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等等。

大学出版社的这种管理模式与改制前相比较,有以下比较明显的特点(绝不是形式上的、次要方面的,而是实质性的、主要方面的):

第一,通过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学校以其出资额承担有限责任,大学出版社依法支配其法人财产,从而改变以往政企不分,学校直接经营管理出版社,承担无限责任,出版社则全面依赖于学校的状况。

第二,通过建立起由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构成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从而改变以往大学出版社领导体制上权利不明、责任不清,要么“一元化”领导缺少监督制约,要么相互扯皮摩擦、内耗过大的状况。同时,以法律条文形式制约校方对出版社的过多干预。

第三,改制后的大学出版社遵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以生产经营为主要职责,有明确的盈利目标。发展是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管理是发展的依据和保障,其中有效的成本管理则是根本。按照市场竞争的要求,形成适宜的出版社组织形式和科学的成本管理制度。此外,作为管理层应该明确一点,降低成本不是一味地减少成本,而是实施成本控制的有效运作,取得经济效益的最佳配置,以达到提高大学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目标。由此也便于改变以往作为学校行政体系附属物、小而全、内部管理落后的状况。

二、大学出版社出版方向定位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的创始人丹尼尔·科伊特·基尔曼有一句名言:“于大学而言,推进知识发展并且将知识不仅在那些可以每天聆听讲座的人中间传播——而且在更大更宽范围的人们中间传播,这是它最高尚的职责之一。”②大学办出版社的宗旨非常明确,就是充分利用大学母体和兄弟院校巨大的知识资源信息库,建立起“教学科研——图书出版”之间良性互动,在师生群体之间建立起通畅的供需联系,从而提高大学出版社的出书成功率,赢得丰厚市场利润。与此同时,“教学科研——图书出版”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了所属大学名望和品牌,也为大学母体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撑和无形的精神支撑。

但是,随着大学出版社改制的逐步深入,大学出版社的授权经营进一步加强了大学母体对其在经营效益上的要求,这与当前我国图书整体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大学出版社面临的压力相矛盾。于是倒逼出版社的经营者转变思路,另辟生财之道,带领出版社逐步形成了以高校教材、学术著作为主体,以人文社科读物和助学读物为两翼的图书结构。对于出版社来说,既有坚实的主体出版又有丰满双翼的图书结构是最好的,但实践证明,要做到两者兼顾很难,搞不好就是“肥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

第一,市场最讲求个性差异,是有个性创造的产品场所,只有个性化特色鲜明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保立足之地。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随着高等学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力第一资源结合点功能的进一步强化,适应人类生活发展和社会生产发展的各种应用性学科应运而生,学科专业分化越来越细,这给大学出版社提供了一个有着多方面需求并且在不断发展着的广阔图书市场。在这一背景下,大学出版社不仅有原本就非常熟悉的领域可以纵横驰骋,还有此前并不十分熟悉的“蓝海”可供开发。无论是为了满足高校教学、科研需要,还是为了优秀教材和经典学术著作中广阔而长期的重版市场,大学出版社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

第二,依托高校,集大学的地缘和人缘优势,构建起一个具有文化积累丰厚、创新意识浓烈的图书出版良性循环系统,是大学出版社发展的主道。大学出版社要突破地域限制,广泛聚集优秀的人脉资源,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图书。譬如,在牛津、剑桥等世界一流大学里,出版社可以继学校的科研、教学之后,成为代表大学学术成就,弘扬学术风范的“第三势力”。在剑桥大学出版社,每一种选题列选时,都要由学术委员会的专家来论证,这不仅保证了出版物整体上的高品质、高质量,而且保证了每一种出版物在相关领域都堪称是最优秀、最上乘的产品。我们的大学出版社也可以借鉴此做法,不一定每个选题都经过学术委员会的评定,但至少可以做到出版社需要重点开发的选题和有获奖或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品牌图书,请相关学术专家来加以评定,以此确保图书的品牌和质量。

nlc202309040908

三、大学出版社人力资源开发定位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05〕14号)和《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新出办〔2006〕616号)以及《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印发<高校出版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教社科〔2007〕5号)等文件精神,稳妥处理好出版社人员的安置问题,确保职工的切身利益是改制后工作的关键所在。大学出版社要在后改制时代平稳和可持续性发展,第一要务就是建立起一个与之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第一,打造一支高素质、有创新能力的编辑团队,是大学出版社发展的基础。大学出版要改变的是与薪酬体系、分配制度相关联的生产思路。变“编辑制造”为“编辑创造”。传统的编辑工作,相当于制造业的来料加工,作者提供什么样的书稿,出版社就出版什么样的书,编辑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不够。这样的状况远远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后改制时代的大学出版社需要我们的编辑必须具备强烈的主人翁意识、高水准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积极寻求能带给出版社更大更好发展的选题方向与选题结构。

第二,改变长久以来形成的事业和聘用身份的差异化对待,实行聘用员工与转制前在编员工同工、同酬、同待遇,全员参与定编定岗。大学出版社的每一个人都要转换心态,从观念中的“事业身份”转变到实实在在的“企业身份”。要建立一套新的、利于企业发展的、按照岗位标准制定的薪酬和绩效考核体系。实行竞聘上岗,以岗取酬,岗变薪变,严格控制行政管理岗位比例,充实一线岗位的实力,加大一线岗位的薪酬提取,根据工作实绩对职工进行分配,真正实现多创利、多获益的良性激励机制。

第三,大学出版社要做大做强必须要有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和谐的企业文化。处理好后改制时代出版社“人”的问题,是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顺利发展的核心,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方针,以先进的理念吸引人才,以广阔的发展平台留住人才,以和谐的文化感动人才,以现代的激励机制鼓励人才。对于大学出版社来说,依靠大学母体的文化实力和品牌,适度挖掘社会出版社的“熟手”,依靠传帮带、培训齐驱的办法养育“新手”,现在很多出版社也在不断琢磨类似大学教育的“导师制”培养模式,培养自己出版社的“新手”。此外,有能力者需要更好更大的平台,就会寻找机会,因此,企业文化营造得好、有上升趋势的出版社,就会成为有能力者寻找的重点。这样就可形成和谐文化吸引人、提升人,人才促进出版社科学发展的良性循环。

总之,大学出版社的特色和使命永远应该定位在学术为本、教育立社的宗旨上,应鲜明地走体现文化、展示文化、传承文化的文化强社、文化兴社、文化慧社之路,从而使真正高质量、高品位的学术著作和优秀教材能够不断涌现,走进更多阅读人的视野,实现精神物质两个效益双丰收的目标。

(谈菁,安徽大学出版社副社长)

注释:

① 范军.略谈大学出版社转制的几个问题[J].大学出版,2009(2):18~19.

② 甄云霞.美国大学出版社概述[J].出版参考,2012(10月下):10~11.

出版定位 篇5

1全媒体出版的科学内涵及意义

所谓全媒体出版, 就是图书不仅以纸质图书的形式进行出版, 而且还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设备同步出版, 并且多种阅读载体能够同时发布。随着全媒体出版观念的出现, 人们阅读图书的方式发生了显著的改变, 逐渐由原先的以纸质书籍为主转向为纸质书籍、电子书籍和网络书籍共存的多元化阅读方式。从目前行业发展情况来看, 尽管全媒体出版还未进入比较成熟的运作和盈利模式, 但是它显示出未来图书出版业的发展趋势。全媒体出版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 可以满足受众多元化需求的出版模式, 能够让阅读者突破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限制, 在内容、呈现方式上更加丰富多彩, 它的出现和发展, 势必会引领传统出版行业发生深刻的、 显著的变革, 在此背景下, 传统图书编辑的角色亟需转变, 编辑理念也亟需创新和完善。

2图书编辑理念创新思路

图书编辑理念是指在图书编辑工作中所持有的一种思维方式。在编辑工作中, 图书编辑理念就如同其“灵魂”, 成为对编辑活动本质和规律的意识升华和理性认知。在全媒体出版语境之下, 图书编辑理念必须是创新的、互动的、立体的。

1) 创新理念。随着数字技术在图书出版业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 图书编辑亟需树立起创新理念, 不断学习新的出版技术和管理方法, 摒弃落后的理念和技术, 及时更新和创新自己的知识, 以适应数字化变革的新形势, 保障出版工作推陈出新、持续稳定发展。

在具体的日常工作中, 图书编辑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不拘泥于现状, 敢于突破常规、 打破僵局, 及时进行反思, 在确定选题, 评价稿件等方面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客观的判断, 不断发现和推广优秀的文化作品。同时, 图书编辑在工作过程中还应该密切关注出版行业的发展特征, 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和信息储备, 了解各种新技术、新思想, 运用新理念和新思维开阔自己的视野, 从而提高自己的编辑创新能力。

2) 互动理念。网络信息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催生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互动平台。 同时, 在图书出版行业中, 互动化理念也应运而生。 图书编辑要树立起互动理念, 就要在平常的选题策划以及宣传营销中多关注受众, 并与受众构建良性互动关系, 以真正满足受众的阅读需求。

图书编辑可以积极利用手机定制与网络互动这两种方式, 与受众建立起紧密的互动关系。例如, 目前国外有大量出版商已开始御用CAT软件对客户销售记录、信息和兴趣进行筛选和分析, 通过收集用户及潜在用户反馈的基本信息和资料, 按照客户的特征、偏好来确定信息传送方式,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有效率。再如, 出版社可以通过网络互动平台构建与读者的互动关系, 让读者通过微博、BBS随时写下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同时也让读者更加方便地获取图书信息;同时, 还可以构建作者与读者沟通交流平台, 让作者了解到自身作品所得到的真实反馈;此外, 编辑还可以借助网络互动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 实时获取有用的信息, 为更好地进行图书策划提供科学支持。

3) 立体理念。在编辑工作中, 选题策划是最基础, 同时也是最核心的部分, 对图书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选题策划要求编辑要拥有创新意识和市场意识, 同时, 全媒体出版语境之下, 选题策划过程中, 编辑还需具备立体化理念。立体化理念要求选题策划不能只局限于纸质图书这一种媒介, 还要放眼于全媒体。在具体工作中, 对同一选题内容, 可以借助不同的媒介表达, 策划选题时, 要养成立体开发的思路, 在提高纸质图书策划的基础上, 积极地拓展和应用网络、手机、影视联动等出版模式, 以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需求。

3图书编辑角色转型

长期以来, 人们对图书编辑角色的定位, 一直离不开“助产士”“杂家”及“批评家”等角色形象, 但是在全媒体出版行业趋势不断增强的背景下, 未来的图书编辑, 将会成为信息资源的整合者、选择者以及创意产业策划者。

1) 信息资源的整合者。传统出版理念中, 图书编辑能够对丰富、多元化的信息内容进行有效整合, 在全媒体出版时代, 这种优势将会得到延续和发展。但是这种角色转换又与既往的定位有所区别, 编辑工作的重心不再是文案加工, 而是更加偏向于内容、资源的整合、开发和策划, 而编辑的角色也将向着“编辑”“导演”等方向转变。

2) 信息资源的选择者。数字化技术引领了信息爆炸, 在未来图书出版行业, 编辑也将成为多元化信息和资源的选择者, 承担着筛选、过滤、选择和传播信息的职业责任和使命, 从而成为信息资源的选择者。

图书编辑信息资源选择者角色, 一方面体现在其发现信息的能力上, 能够筛选出对出版有价值、 对受众有吸引力的内容, 另一方面还体现在其编辑信息的能力上, 能够将无序化的信息产品生产加工为有序化的信息产品。

3) 创意产业策划者。在信息和知识大爆炸的今天, 图书编辑的工作范畴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组稿、审稿以及编辑加工等方面, 而是开始向着创意产业策划等新方向拓展。全媒体出版理念以及语境将赋予图书编辑更加广阔的创意发展空间, 使编辑创造力在纸质图书策划以及网络媒体营销等多个领域得到充分体现。

4结束语

在全媒体出版时代临近的背景下, 图书编辑要重新审视自身的角色定位, 不断地转变自身的图书编辑思维, 引创意产业策划浪潮, 推动图书出版业向着更加科学化、高水平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泓.我国出版业转制背景下图书编辑创新能力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1.

[2]周文炯.试论图书编辑的发展与创新[J].新闻研究导刊, 2015 (2) :80.

出版定位 篇6

传统出版时代, 印刷品一直是传统图书馆收藏的主要信息载体, 由此决定了图书馆的社会地位与作用、服务方式、组织结构、人员、经费以及馆舍等。换言之, “馆藏、馆员、馆舍”这三个要素都是以印刷品为基础和中心的。而数字出版时代, 传统图书馆逐渐发展为数字图书馆, 即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形成的跨区域、跨国家的信息空间、信息系统, 许多方面均发生了巨大变化, 例如, 搜索引擎为检索人员查询资料提供了新的可选择的途径, 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光盘、联机、书本式刊物等检索手段为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 成为目前数字图书馆检索人员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数字出版时代的高校图书馆处于快速变化之中, 面临馆藏发展、技术服务、读者工作等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 需要重新思考高校图书馆的使命和宗旨, 重新设计图书馆工作流程和组织结构, 重新教育和培训图书馆员, 其中, 尤为重要的是重新定位图书馆员的角色。

二、数字出版时代高校图书馆员角色定位

(一) 过滤和中介角色。随着出版物的日益增多和信息交流渠道的不断扩大, 图书馆承载的信息量日益增长, 用户检索到有利用价值的文献和信息也越来越艰难。为了使用户不受无关信息的干扰, 图书馆员的责任就是在信息利用传递到用户之前“过滤”一遍, 再在适当的时候把适当的信息传递给需要它的用户。这一“过滤”行为能够为用户节省大量的宝贵时间, 是高校图书馆员对师生用户的一种“过滤”服务。在某种意义上, “过滤”角色作用也可以称之为“中介”角色, “中介”角色不仅在理论上得到认可, 而且也成为高校图书馆员重要的实践角色。

(二) 助手和顾问角色。高校图书馆员助手和顾问角色在图书馆界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可, 近年来不断强调助手和顾问作用的原因有:第一, 拥有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高校图书馆员, 知道哪些学科有哪些资源, 某一学科的资源应该怎么检索, 在知识储备上可以成为用户的助手。第二, 网络的普及和应用、检索界面的逐步改善等, 使图书馆员的中介作用开始下降, 逐渐从代替用户检索这样的中介, 开始成为辅助检索、提供检索经验和建议的顾问。

(三) 引导和教育角色。高校图书馆的引导和教育功能在数字出版时代越来越明显。引导和教育的内容包括:对传统的图书馆利用指导、书目指导数据库检索技巧和经验的讲授、解释和说明复杂的书目检索方法、帮助用户制定多种数据库的检索策略等, 引导和教育的方式以培训、举办讲座等为主。无论何种内容何种方式, 从根本上看, 高校图书馆员都是在传授知识, 帮助用户获取所需信息并进一步提高用户发现、辨别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从而间接提高用户的学习和研究能力。

三、数字出版时代高校图书馆员应具备的素质

(一) 树立“以师生为本”的服务理念。高校图书馆是以师生为本的服务机构, 数字出版时代,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日益凸显。从服务手段看, 传统手工工作如编目、上架、登记、借阅、归还等越来越自动化、智能化;从服务对象看, 高校图书馆以教师和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图书管理员应该把教师和学生的图书资料需求作为自己工作的中心, 将师生视为朋友, 热情地为师生提供一流的服务。能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为师生服务的重要性, 转变观念, 全心全意地以师生为本, 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二) 具备较强的数字出版传媒专业素质。高校图书馆员必须具备数字出版传媒的专业素质。据CNNIC调查显示, 手机超过台式机, 首次成为中国青少年第一位的上网工具, 学生的阅读习惯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对数字图书馆中的图书馆员的素质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第一, 熟悉高校图书馆传统工作流程。在图书馆的检索工作中, 一个合格的高校图书馆馆员必须掌握图书馆学、分类学、目录学、计量学、情报学、文献信息学、计算机学与检索参考咨询工作等专业知识和必备检索技巧, 熟悉图书编目、上架、借阅等整个运转流程, 做到基础扎实、业务规范。

第二, 熟悉数字图书馆全文检索的查询。熟悉图书馆传统工作流程, 还应在平时工作中掌握网上各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网上各学科网址的搜集, 及时掌握网络检索引擎动态方面的研究。只有精通和了解网络资源, 才能更好、更有效地选择利用各种检索、引擎进行检索, 更好地承担起数字图书馆的检索咨询工作, 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第三, 要有较高的综合知识和能力。不但具有较高的图书馆学专业水平和较强的计算机知识, 又有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综合能力, 具有较高的综合知识和能力。

第四, 要有收集、整理、处理、采购数字出版物的能力。不断增加高校图书馆藏书量, 满足师生的阅读需求是高校图书管理员应有的职责。国内外已经出版了许多数字化的出版物, 如中国知网的电子期刊、超星数字图书馆等, 海量的数字出版物是数字时代图书馆员的工作对象之一。

(三) 注重提高自身外语水平。高校的师生面对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的形势, 迫切要掌握国外最新科学研究成果, 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数字出版时代, 及时获取国际前沿的研究成果和信息已成趋势, 图书馆作为高校重要的科研场所和服务机构, 须有效地帮助师生检索相关学科的最新外文资料, 提供国外先进的情报信息, 将各学科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电子学术期刊进行收集、整理, 为师生检索提供服务。因此, 高校图书馆员提高外文水平已迫在眉睫。

总之, 数字出版传媒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流媒体技术、存储技术、显示技术等高新技术基础上, 融合并超越了传统出版内容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出版传媒产业。随着数字出版的兴起和数字出版物的大量出现, 对高校图书馆员的素质要求随之也在发生着变化。数字出版时代的图书管理人员应该是集图书信息收集者、管理者、组织者、信息传播者、软件维护者、能力培养和技能教育者为一身的通才。这是数字化图书馆发展和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需要。

摘要:数字出版时代, 高校图书馆面临馆藏发展、技术服务、读者工作等挑战, 需要对图书馆员进行新的角色定位。新形势下图书馆员应充当过滤和中介角色、助手和顾问角色、引导和教育角色, 根据新的角色定位来提高自身素质。

关键词:数字出版时代,高校图书馆员,角色定位,素质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姣.数字时代大学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探究[J].学周刊, 2014 (02) :229

[2]李沂秋.数字时代图书馆员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教育信息化, 2006 (09) :28-29

出版定位 篇7

一、转企改制后我国高校出版社面临的新环境和新问题

(一)转企改制后原有政策性福利逐渐消失,经营压力变大

我国高校出版社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若对其所获成就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这其中虽然有不少高校出版社是靠着自身的奋发图强、辛苦经营发展壮大起来的,但是其中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主管主办单位对其进行的政策性扶持也是无法忽略的。如国家对高校出版社2009年以前的税收优惠政策及转企之后的所得税免征政策、中小学教材出版和编写的招投标政策、高校扩招政策、高校部分公共课教材的指定出版使用政策、主管主办单位的倾向出版政策等。这些政策性福利曾一度给高校出版社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打下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然而,这种状况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文化市场的逐步放开和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高校出版社原有的政策性福利优势已逐渐不在。以高校出版社最重要利润来源的教材出版为例,伴随中小学教材招投标范围的逐步扩大和大中专教材的进一步放开,高校出版社在教材出版方面的竞争愈加激烈。究其原因,一方面,各高校出版社教材出版的重复性非常严重,学校大多选用自行组织编写的校本教材,教材发行量较少,压缩了各高校出版社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随着大型出版集团和专业教育出版社及民营书商在教材出版方面投入力度的加大,其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优质教材,高校出版社根本无法与其竞争,其结果是生存空间和利润空间进一步变小。此外,由于高校出版社身份比较特殊,作为校办企业,每年还要向所属学校上缴利润,这也使得高校出版社经济负担较大,经营压力巨大。

(二)出版集团化趋势进一步压缩了高校出版社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组建38家大型出版集团。出版集团的出现对高校出版企业的发展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和威胁,进一步压缩了高校出版社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从发展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大多数出版集团的整合都是以地域、行政为纽带建立起来的,这些集团建成后一般会在原有基础上迅速占有、固化和垄断相对固定的市场空间,这就导致出版业出现了市场高度分割的状态。再来看我国高校出版社,其属于国有独资性质,所属大学往往是其唯一的出资机构,这就决定了虽然高校出版社都已完成转制改企,但是难以像其他的出版社那样可以自由地兼并重组,诚然目前也有一些有实力的高校出版社组建了出版集团,但是目前这些高校出版社集团多是只能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如北师大出版集团、广西师大出版集团、陕西师大出版集团等有实力的几家大学社,与中央、地方出版社所走的外延式集团化道路完全不同,其规模也难以与具有内在联络机制的集群竞争优势的大型出版集团相媲美。鉴于高校出版社的体制特征,其在市场中无法打破已经被大型出版集团分割完毕的市场,这就导致其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出版资源和信息共享资源都被严重挤压,面临内忧外患的双重制约,发展形势日益严峻。

另外,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国内许多大型出版集团凭借其资金、技术、内容资源优势纷纷开始涉足数字出版业务,纷纷制定了长期的数字出版发展规划,将其作为未来投资发展的主要领域和利润增长点,数字技术对传统出版流程的冲击越来越大。目前已经设立了专门的数字出版公司的出版企业有中国出版集团、中南传媒出版集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等,其中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中国出版集团还自主研发了属于自己的阅读终端产品,搭建了中国数字出版网、易文网等数字内容服务平台,而浙江出版集团已实现了民“数字出版内容+平台+终端”的整个产业链的贯通。这些对于资金、资源都较弱的高校出版社来说,未来若不能凭借自身优势抓住数字出版机遇,积极融入并创新,未来发展空间还将进一步被压缩。

(三)机制改革、班子建设和经营理念转换任务艰巨

高校出版社转企前享受事业编制待遇,员工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明显不高,普遍缺乏危机意识和责任感,单位的管理机制、班子建设和经营理念多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架内,这些体制机制和经营理念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转企后,虽然绝大多数高校出版社按中央要求进行了一系列适应市场机制的改革,出台了一些措施和办法,但是我们通过对全国二十几家较典型的高校出版社的问卷调查发现,转企近十年后这些出版社仍然无法摆脱体制上的束缚,如这些出版社的一、二把手仍然是由所在学校提拔任命(享有正处级待遇)而不是由出版社内部民主选举产生,这就造成了一、二把手经营主体责任意识不够、危机感不强,同时造成了出版社内部激励不足、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局面;另外转企后虽然遵循“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人事管理制度,但是仍然普遍存在不公平的现象,如“老人”福利待遇、职位晋升、评优等方面较“新人”仍具有先天的优势,而“新人”大多与上述无缘。

因此,目前高校出版社还需要进一步改革,任重道远。

(四)出版全球化带来的压力越来越明显

从全球范围来看,出版业发生了很多重大的变化,如产业集中度提升、兼并重组日趋激烈、国际市场反复被瓜分等。我国加入WTO后,在加强与国际出版的合作和交流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要被卷入这场深刻而广泛的竞争中来,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正以势不可挡的力量改变着出版业的格局。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我国出版政策对国外资本的进一步放开,外国出版业将会凭借雄厚的资本和庞大的规模、成熟的管理运作方式、先进的科技手段以及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进入我国,这就必然对国内出版业造成巨大的市场压力。而高校出版社无论资本规模还是出版资源都相对较小,伴随国内出版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要面对的不仅是来自国际图书市场的竞争,还将面临资本、出版资源和技术力量等多方面的国际市场挑战。这将给高校出版社带来沉重的压力。

二、当前我国高校出版社市场定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剖析

市场定位这个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学者阿尔·赖斯提出的。阿尔·赖斯认为,市场定位的目的是使本企业从战略上进一步明确经营目标和方向,使顾客明显感觉和认识到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和其他同类企业的差别,从而给顾客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为达到这一目的,企业需要在对目标市场上同类产品的竞争状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再依据顾客对该类产品某些特征或属性的关注程度,为本企业产品打造有强烈冲击力的、与众不同的鲜明特征,并将其形象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方式主动地传递给顾客,求得顾客认同。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我国高校出版社转制为企业后,作为市场参与主体,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谋求长足发展,一方面要认清市场形势,另一方面也必须对图书市场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以把握消费者的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那么高校出版社如何进行市场定位呢?根据市场定位的理论,高校出版社市场定位就是在将出版物市场进行细分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细分的结果,结合自身的资源和能力以及出版物市场的竞争状况,选择最适合本出版社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然后根据目标市场打造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产品或服务,以更大程度地争取消费者的认同和购买。

(一)我国高校出版社市场定位的现状

关于我国高校出版社的市场定位情况,我们从各高校出版社网站中的产品介绍和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中可以看到,目前市场定位明确、市场竞争力强的高校出版社还是屈指可数。我国高校出版社的出版范围几乎雷同,都是教材教辅和学术著作,以及少部分的社科图书,至于数字出版则刚开始起步,各高校出版社普遍缺乏远景规划。特别是最后进入市场的十几家出版社,更是毫无市场经验,根本谈不上科学的市场定位。

(二)我国高校出版社市场定位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查询2015年1月1日中国出版社年鉴社出版的《中国出版年鉴2015》可以看到,2014年我国各大高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品种仍然还集中在教材教辅、学术著作、社科类图书出版方面,教材教辅出版仍然是高校出版社最主要的利润源泉。

我国高校出版社在市场定位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出版范围大部分局限于教材和教辅。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历年数据来看,我国大部分高校出版社的出版范围都局限于教材和教辅、学术著作,但是其中绝大部分又都是教材出版,学术著做出版和其他图书所占比重太小,出版范围太窄,利润过于依赖教材,不利于出版社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此外我国还有许多高校出版社由于经营手段落后,策划能力不足或市场意识太差,导致没有能力策划好的选题,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而主要依靠作者自费出书或科研经费出书维持生存,生存和发展压力异常巨大。

(2)市场特色不突出,缺乏品牌意识。我国许多高校出版社虽然出书品种也不少,但是很少能够形成品牌,特色产品的缺乏不利于形成固定的消费群体,这就要求出版社要了解受众的特点及受众的消费需求,加强市场调研能力,在此基础上打造特色出版产品,创建自己的出版品牌。

(3)市场意识淡薄,经营理念落后。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校出版社刚刚完成转制,大部分高校出版社市场意识还比较淡薄,经营观念和经营手段较为落后,缺乏科学的理念对其经营进行指导,这就决定了其市场竞争能力较差。

(4)优秀的编辑和营销人才普遍的缺乏。随着图书市场竞争的激烈发展,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出版社急需拥有更多优秀的编辑和营销人才,需要建立自己优秀的编辑团队和销售团队,但是大多数高校出版社由于体制和激励机制方面的原因,无法招聘到一流的编辑和营销人才。人才的匮乏进一步制约了高校出版社的发展。

三、新时期我国高校出版社市场定位的策略选择

(一)差异化发展战略

根据分众传播理论,出版传播需要根据受众的不同特点和信息需求进行。而根据市场细分理论,出版传播要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生产小众化的产品。依据这两个理论,差异化战略应是高校出版社进行市场定位的首选战略。具体来说,我国高校出版社的差异化战略,就是要在细分图书市场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目标市场,并为这一目标市场的消费者提供差异化的出版产品和出版服务。如外研社以英语学习为其主要目标市场,其出版的《许国璋英语》《新概念英语》等,至今没有任何一家出版社能与其匹敌。

(二)品牌战略

品牌战略是差异化战略的进一步深化,体现了准确的市场定位。为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培养消费者的忠诚度,我国高校出版社要在差异化战略的基础上注意打造自己的品牌,培育自己的品牌出版物或品牌出版物系列,以增加重复购买。

高校出版社在实施品牌战略时,可以具体采取以下策略:(1)可以依托大学品牌,借助主办高校优势专业打造自有品牌。如武汉大学出版社借助武汉大学测绘专业强项,打造了全国独一无二的测绘品牌,取得了非常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打造品牌产品。可以集中力量做好一种或一类出版物,在此领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如清华大学出版社紧紧抓住计算机类教材,倾力打造,最终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先者。(3)打造作者品牌。一个好的作者本身就是具有无穷潜力的品牌,出版物的作者是出版社最重要的资源,其本身就是对图书质量最有力的承诺和保证。同时,多产的名作者往往又会形成一系列的品牌图书,可以实现品牌的系列化、持续化发展。成功运用作者品牌的高校出版社有很多,如外研社出版的《许国璋英语》一版再版。

(三)数字化战略

目前,数字化出版已成中国出版业的新增长点。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从2006年开始到2013年,我国电子图书的收入增长年均为78.16%。而到了2014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收入已达到3387.7亿元,比2013年增长33.36%,数字出版产业收入在新闻出版产业收入的总比由2013年的13.9%提升至17.1%。因此,高校出版社实施数字化发展战略已是势在必行。

目前,高校出版社在实施数字化战略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鉴于高校出版社大多为资源、技术、人才等都较弱的中小出版社,在实施该战略时要注意借鉴大型出版社或出版集团的成功经验,同时在发展数字出版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可利用自身优势与网站或网络公司合作打造自己的数字出版平台,开发数字出版产品;(2)应注意加强自身建设,积累内容资源,并按体系制作成电子文本资料。

(四)国际化战略

出版国际化战略也是差异化战略的具体体现,它是与数字化战略相互促进的战略。随着出版全球化的推进,我国高校出版社要积极参与国际出版市场的合作与竞争,一方面要尽可能把国内优秀的出版物推向国际市场,另一方面要积极为国内读者引进国外优秀的出版作品,以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获得高额的经济效益。

高校出版社实施国际化战略时,通常可采取如下措施:(1)根据市场调研情况和国内受众需求,在对图书市场精确细分的基础上,以购买版权的方式积极引进国外优秀作品。这方面比较成功的如外研社的《新概念英语》、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外版计算机教材等。(2)根据自身出版资源情况开展积极的版权输出,要因地制宜地对拟输出的图书品种进行适当改造,使之更加适应引进国的读者习惯。(3)要善于利用各种国际性的图书博览会,积极开展图书的版权引进和输出工作。(4)还可以借助网络出版积极开展国际出版合作,开拓国内外数字出版市场。

四、结语

转企改制后高校出版社市场生存压力日益加大,为进一步确立市场主体地位,不仅需要继续进行体制、制度、机制等方面的改革,还要开展内容创新,探索建立有效的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任务非常艰巨,而要达到这些目标,高校出版社就必须首先进行正确的市场定位,在市场定位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改革和突破。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上述市场定位策略时,高校出版社一定要结合自身条件进行,可几种战略并行,也可集中精力发展一种战略,待该种战略实施成功后再进行其他战略。

参考文献

[1]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规划发展司.2013年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

[2]王金龙.大学出版社的品牌经营战略[J].出版参考,2012(33):24-24.

[3]柯慧.大学出版社的数字出版运营平台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出版定位 篇8

1责任编辑在图书出版过程中的角色定位

1.1在选题策划的过程中如市场调研员

图书是一种精神产品,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商品。通过图书的传播和流通能够完成现有产品向商品转换的整个过程。在这一阶段,图书的转换过程适用于一般商品的市场法则。因此图书的出版还要求责任编辑在选题和开发设计中,需要面向市场, 牢固树立市场选题,明确选题思路,同时了解到读者内心的需求,科学地分析和预测市场的脉搏。这些发展情况与市场的调研员相同,其中的责任还需要针对相关的项目搜集资料,并且就产品开发和市场销售而言,需要了解到图书出版的重要策划方案。由此可见,责任编辑在图书的选题和策划过程中,相比市场调研人员,更需要详细了解到读者的需求,这样才能够选择出符合群众需求的图书选题内容[1]。

1.2在组稿和审稿阶段如谈判专家

在图书的组稿和审稿过程中,责任编辑还需要约请到合适的作者。审稿则是需要仔细、深度地研究作者提供的稿件,并且提出相关的审稿意见,最终和作者相协调,决定稿件的取舍。由此可见,图书的组稿和审稿并不是简单的任务性的工作,还需要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知识,责任编辑可以通过与有经验的编辑人员共同完成。责编在选择稿件时, 为避免和作者产生一定的争议,不仅需要具有专业的审稿眼光,还需要具有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适当的时候要用合理的语言平复作者的内心,用巧妙的沟通技巧化解与作者产生的争执,保证作者以平和的心态接受稿件的取舍,因此在这项工作中责编还需要像谈判专家一样[2]。

1.3在编辑加工整理阶段如行业专家

做好编辑加工整理工作是保证图书内容质量的前提,也是图书出版的重要环节之一。编辑加工是在审稿的基础上,按照出版要求对稿件内容进行检查、处理图表、润饰文字、统一体例,使稿件的内容更完善,体例更严谨,材料更准确,语言文字更通达,逻辑更严密,防止出现原则性错误,这些不仅检验责任编辑对出版业务知识的掌握水平,更要求责编详细了解稿件内容,以及检查其处理稿件的能力,同时这一环节也是充分发挥责编个人才能的主要阶段。因此,责任编辑如同图书编辑中的专家, 需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业务知识,以及广博的科学知识。责编在稿件加工整理阶段不仅需要尊重作者的写作风格,还要保留作者的写作语言, 但也不能够盲目地相信作者的观点,要勇于在编辑加工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及时与作者进行商讨, 这样才能保证书稿内容更加完善。

1.4在装帧和设计阶段如挑剔的读者

责任编辑除了对图书的内容进行加工外,还包括对图书的版面进行“加工”。一本书既要有好的内容,还要有完美的形式,只有把内容和形式完美地统一,才能够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而装帧和设计的过程也是塑造图书美的过程,因此责编还需要参与到图书的装帧和设计的过程之中[3]。因此在这一阶段,责任编辑还是图书的第一读者,但其扮演的是一个比较“挑剔”的读者,这样才能够保证图书的装帧和设计达到出版的标准要求,使图书的整体能够达到读者的要求,从而使图书得以长期保存, 并具有收藏价值。

1.5在发行和销售阶段如精明的销售

在图书印装完成之后,需要把图书交给发行和销售部门,在这一过程中责任编辑更要了解其中的内容,同时也要了解这本书所适合的读者,因此在这一阶段,责编需要扮演的就是一位销售人员,把自己对于图书的了解详细地反映给发行人员,通过发行人员向广大消费者推广,保证读者能够详细了解图书的内容,并且积极地参与到图书的购买中[4]。 与此同时责编还需要做好售后服务工作,及时的把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作者,使作者能够感受到有读者关注其作品,增加作者的责任心和信心,促使作者在后期修订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尽心竭力。

2责任编辑在图书出版过程中的职岗效能

2.1责任编辑在出版过程中的角色辨析

责任编辑除了对稿件进行初审之外,还要负责稿件的编辑加工整理和付清样的通读工作,并负责对编辑、设计、排版、校对、印刷等出版环节的质量进行监督,并且对这些工作全面负责。而责任编辑并不仅是专业职称,还是一部书稿的具体责任的实施者。因此责编应该在选题策划直到图书出版的整个过程中,对每一个环节均应认真负责,把书稿的内容,包括文字水平和语言规范进行详细的检验, 消除政治性差错、技术性差错等,这样才能够保证高质量地完成任务[5]。

除此之外,责任编辑还需要对书籍的版式、最终的装帧提出相关的设想及建议,和技术人员相互协调,最终保证书稿在内容和形式上达到统一。同时责编也是图书在发行过程中制订相关价格和营销方案的管理人员,因此在出版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角色。

2.2责任编辑的职岗效能

根据以上内容,责任编辑的整个工作程序贯穿了图书从选题到出版的所有内容,包括了解图书选题的可行性论证及制定图书计划,其中还有成本的预算,图书运作阶段的营销计划,以及对图书的组稿和审稿进行统一的设计等。因此责任编辑还需要具有相应的职岗效能,以保证图书在最初的选题到出版等所有环节中承担起相应的工作和责任,保证图书的出版工作顺利完成,并且确保图书能够受到读者的喜爱,被读者所接受[6]。

3结论

综上所述,责任编辑需要具有良好的素质修养, 丰富的编辑工作经验,在图书出版的过程中需要参与到文字加工及文字校对等具有阶段性的工作中, 并且熟悉出版的程序及出版标准,同时还需熟悉相关图文编辑软件的用法,因此这就要求责任编辑不仅要有良好的政策水平、职业道德和务实作风,还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合理的知识结构,逐步由单一的编辑工作者向复合型人才靠拢。由此可见, 责任编辑在图书出版的整个流程中,已经是作者、 出版社以及读者之间的重要桥梁。

参考文献

[1]康桂芳.学术编辑在学术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及工作职责[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104-107.

[2]范莎莎.出版产业化视角下图书编辑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商洛学院学报,2013(3):68-72.

[3]田雁.中日图书编辑异同之解读[J].编辑学刊,2013(4):51-56.

[4]和䶮.全媒体时代的出版“编辑力”探析[J].中国编辑,2012(3):24-29.

[5]中国版本图书馆月度CIP数据精选[J].全国新书目,2014:41-200.

全民阅读与冀版图书出版经营定位 篇9

【关键词】全民阅读;冀版图书;主题出版;双效精品;数字阅读

【作者单位】董明伟,燕山大学期刊社。

近年来,全民阅读已经成为中国出版业的热词,并被党和政府提高到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予以重视。10年来,从国家到省区市再到乡村,各种形式的阅读推广活动都在广泛开展。一方面,不同社会群体的多样阅读需求,为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和潜在的消费空间和需求空间;另一方面,出版的成果是实现全民阅读的内容基础,优质图书和各种数字出版物的生产都离不开出版机构的推动。

河北出版界对全民阅读一直非常重视和支持,在河北省政府主导、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主管的推动下,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和河北两家高校出版社积极投身到“书香河北”“阅读七进”“惠民书市”等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中,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深入实施精品出版战略,积极推动内容创新、经营创新和业态创新,形成了冀版图书的品牌特色,出版总体规模和效益大幅提升,取得了积极的社会反响。

一、全民阅读背景下冀版图书出版的表现及业绩

1. 服务全民阅读,主题出版凸显特色

主题出版一词源于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03年开始实施的主题出版工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明确界定了主题出版的内涵[1],并将主题出版列为近年来出版规划工作的重点内容。“十三五”出版规划首次专设“主题出版规划”,并将其置于各子规划之首,彰显主题出版在出版规划中的重要地位,突出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出版导向的引领示范效应[2]。

冀版图书紧跟国家出版导向,以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为中心,自全民阅读倡导开始,特别是“十二五”时期以来,策划出版了一系列关注市场、紧贴读者的主题出版物。出版形式立体多样,既有文字图书、美术作品,又有音像电子网络出版物;读者群体辐射面广泛,涉及党群、军队、农民、知识分子、青少年等众多社会群体;地方历史文化特色鲜明,围绕燕赵文化策划出版了一系列历史、文化学术图书和通俗普及读物。

“红色经典连环画库”(15种)和“感动共和国的党员先锋丛书”(3种)入选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11—2012年农家书屋重点图书、电子音像制品推荐目录》,其中,《红色经典连环画库——人民英雄》入选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12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项目。《献给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红色美术经典(1921—2011)》获得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并入選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的《国旗护卫队》和“美德照亮人生丛书”获得201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其中,“美德照亮人生丛书”荣获中宣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国旗护卫队》(音像电子网络出版物)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重大问题研究丛书”“力量丛书”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主题出版重点选题”。2014年重点策划的《中国经济强国梦》入选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重点选题,并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我们的价值观”解读丛书、《岁月不能忘记 红色记忆——峥嵘岁月之英雄母亲》《好人365》入选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5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项目”。反映抗震救灾主题的《感天动地——从唐山到汶川》入选中宣部与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选的百种优秀思想道德读物。《图文中国共产党纪事》《冀东八路军》等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重点选题”;《冀中一日》《鸡毛信》《小马倌与“大皮靴”叔叔》《少年英雄王二小》等5部图书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选的“百种经典抗战图书”。

具有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主题出版,主要包括2013年启动、具有公益性质的省重点文化工程——“燕赵文库”重大出版工程,《建安文学全书》《顾随全集》《论燕赵文化精神》等高端学术著作,以及《“河北四侠”集结号》《中华好诗词全民阅读读本》、“吃掉”数学丛书等市场畅销、常销图书。以上图书的出版大大提升了燕赵文化和冀版图书的知名度、营销力和竞争力,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2. 依托重大出版工程和通俗普及项目,打造双效阅读精品

国家出版基金是国家出版规划的有力支撑,是目前出版行业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政府基金,它以打造精品为核心,充分发挥国家级文化基金的导向作用。国家出版规划、国家出版基金以及各省地方政府主导的出版工程、专项资金扶持和出版奖励都具有鲜明的国家导向性和社会公益性,一方面有助于作者潜心创作,另一方面有助于出版社优化选题,提高图书品质[3]。

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充分利用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和“冀版精品出版工程”的扶植,积极策划冀版精品图书,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特别是“十二五”时期以来,17种冀版图书出版项目入选“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精品项目目录,其中包括一批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优秀项目,如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文中国共产党纪事》“中国共产党历届代表大会丛书”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普及图书《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墓室壁画全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编年史(1900—1949)》《诗经学大辞典》先后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策划出版的青少年读物《国旗护卫队》的音像电子网络出版物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3年首届向全国青少年推荐50种优秀音像电子出版物”;“美德照亮人生丛书”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3年(第十次)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自然科学类图书《混杂堆积与环境》获得201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此外,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旗下的6家图书出版社(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除外)和河北大学、燕山大学两家高校出版社共同参与承担了“燕赵文库”出版工程的第一批出版书目的出版,其中,“燕赵文库”12个子项目还被列为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nlc202309090422

“十三五”开局之年,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和两家高校出版社既重视关键领域的骨干工程,又关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通俗普及项目。河北出版传媒集团策划的39个出版项目成功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简称“十三五”出版规划);河北大学出版社策划的《朋友——李春雷短篇报告文学精选》《〈飞鸿堂印谱〉品读》两部图书入选2016年全国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选题;燕山大学出版社策划的《李大钊评传》获2016年度河北省重点出版物选题立项支持。

3. 出版“数字化、全媒体”转型,阅读品牌立体化

根据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可知,2015 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较2014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比2014年增加0.02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26本,比2014年略有上升[4]。由此可见,尽管近年来数字阅读已成为出版业新宠并快速成长,但是纸质阅读的读者基数依然巨大,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将在冲突、博弈中共生共存。

面对习惯碎片化阅读和屏幕化阅读的新生代人群,有针对性的产品策略和发行营销能为以纸质图书出版为主的出版社创造新的销售增量[5]。燕山大学出版社创办较晚,但是数字化转型意识较强,先后开通了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积极宣传图书产品,培育读者群体,2016年还开设了一家淘宝网上书店,探索图书网上发行的自主路径。

河北出版传媒集团目前既是内容提供商,又是数字出版商。在内容平台建设和网络营销体系构建方面开展了有益的尝试。为了适应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和全民阅读需求的新态势,2014年河北出版传媒集团组建了数字业务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教育出版数字化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河北出版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思路。立项的“教育出版数字化工程”和2015年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入选的“国家数字复合出版工程”获得了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6]。目前,冀版图书出版在数字化转型中大体有以下几方面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第一,数字化教育出版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河北教育资源云平台建设进展顺利并于2014年实现商业化运营,日最高访问量达70多万次。冀版图书实现了公告版冀版教辅纸质数字融合的数字化开发,并于2014年秋季顺利上线。

第二,资源数据库和内容发布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出版资源数据库基本实现了新版图书的全文档入库,部分优质内容资源已开始立体开发和数字化运营;教育资源数据库品种日益丰富,功能日趋完善。花山文艺出版社目前正在全力打造大型数字化全媒体出版项目“美丽河北”,包括“美丽河北丛书”以及“美丽河北”多媒体资源库[7]。

第三,数字产品研发推廣进展顺利。《职业技能随手学》手机出版项目、多媒体印刷读物《资治通鉴(精选本)》等数字产品受到各级领导、业内人士和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喜爱。特别是《资治通鉴(精选本)》多媒体印刷版可供点读笔、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使用,并首次实现了大规模的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与先进数字出版技术的结合。

第四,网络营销和跨界(跨区域、跨行业)合作模式初步形成。河北出版传媒集团一方面加强与电信运营商以及其他传媒公司的合作,发力全民数字阅读,比如2016年5月与中国移动、咪咕数字传媒有限公司签署了“河北省全民阅读数字阅读暨‘互联网+传媒’战略合作”协议;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与京津地区出版企业的深度合作,比如2015年11月与北京出版集团合办的北京出版集团石家庄图书大厦专营店正式开业[8]。

二、文化产业融合新态势下冀版图书出版存在的问题

第一,从选题策划来看,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内部及其与高校社之间存在生态位重叠。比如河北人民出版社和花山文艺出版社在青少年读物出版方面重叠,河北美术出版社和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在画册选题上重叠,河北教育出版社在儿童读物、社科、文学图书策划上与花山文艺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重叠,河北大学和燕山大学出版社则在教材、学术著作出版选题上与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旗下的6家出版社存在生态位重叠现象。

第二,从品牌特色来看,高校出版社在学术出版、高等教育出版方面优势不足。由于依托母体高校创办,高校出版社具有明显的高等教育属性和科研创新优势,但是目前两社没有把本校国家级精品课程等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转化成高校精品教材,其出版物以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职高专教育教材居多,高等教育特色不明显。此外,高水平的学术著作和人文社科图书凤毛麟角,优质作者资源流失到名牌出版社现象比较普遍。

第三,从图书获奖、受资助程度来看,高校出版社远远落后于河北出版传媒集团。综观“十二五”时期以来冀版图书的出版现状可知,无论是图书品种、规模还是项目资助、国家获奖数量,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均高于两家高校出版社,两家高校出版社的市场竞争力整体不强,在学术出版、高等教育出版方面的优势不明显,获得的荣誉多为全国高校出版社系统评选结果或本省区域内行业认可奖项。

第四,从出版和发行渠道来看,冀版图书出版尚未形成统一的市场经营体系。从图书出版发行和数字化、网络化传播角度看,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和两家高校出版社之间行业界限分明,两者出版力量悬殊,尚没有形成全省统一的市场经营体系,有关图书内容生产、数字化传播的全局意识没有形成,公共阅读服务平台建设有待完善。

三、关于冀版图书出版的改进建议及思考

1.在选题策划上加强顶层设计与规划

目前,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成立了精品出版物策划创作中心,并设立了精品出版专项资金和奖励资金,在冀版图书出版方面发挥了指导和支撑作用。河北大学出版社和燕山大学出版社的图书策划部门要主动学习和借鉴河北出版传媒集团的成功经验。河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应该加强选题策划的顶层设计与规划,对集团和两家高校社的图书选题策划和年度出版计划进行综合分析、统筹规划,提出宏观指导建议并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减少出版选题和内容生产的生态位重叠。

nlc202309090422

2.经营上凸显各社专业优势,打造分级阅读精品

不同的读者群体有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同一集团、同一省份不同出版社应依托各自的专业优势,细分产品市场,服务于特定的读者群体,凸显品牌特色。比如,同样是策划与出版教育类图书,河北人民出版社应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特色,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应突出低幼、儿童故事或科普知识特色。总体而言,河北教育出版社应发挥在基础教育、中等教育教材或读物方面的优势,河北大学出版社和燕山大学出版社应以本校的一流学科、特色专业或精品课程为依托,打造高校精品教材和学术科研著作。

3.在跨界合作中形成统一的市场营销和公共阅读服务体系

与河北出版传媒集团相比,河北两家高校出版社还属于传统出版企业,在数字网络出版方面没有自主研发能力,集团旗下的河北冠林数字出版有限公司致力于在已有出版资源的基础上,用数字技术再造出版流程。因此,河北大学出版社和燕山大学出版社应该尝试与河北冠林数字出版有限公司在高等教育数字产品研发、出版资源专业特色数据库、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及电子图书制作销售业务方面加强深度交流与合作,实现冀版图书出版的集群优势和规模效益。

此外,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和两家高校出版社还要重视与图书馆的跨界合作。近年来数字图书馆建设日益成熟,丰富的数字阅读资源已成为全民阅读推广的重要内容来源,冀版图书出版要在维护出版社、作者版权的前提下,与图书馆开展合作,实现纸质图书与数字图书资源的同步更新和信息推送。

4.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加强图书出版的区域合作与创新

河北大学出版社和燕山大学出版社应该加强彼此的战略合作,在大学教材和学术科研著作出版方面形成合力,通过建立出版基地、共同申報项目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可以与北京出版集团、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加强战略合作,在内容生产、转型升级、市场共建、资源对接、“走出去”等方面展开深度交流与合作,合作方式可以是项目合作、联合运营管理或资本运作,等等。

数字化时代,冀版图书出版要突出顶层设计,高度整合全省各社出版资源,加强与京津地区图书出版社的战略合作,同时利用好图书馆和当当网、亚马逊、京东商城等电商提供的大数据信息,全面准确把握读者阅读习惯和偏好,以优质的出版内容为核心,以数字技术为支撑,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阅读精品。

[1]肖林霞.论主题出版的选题策划及创新[J]. 出版发行研究,2015(12):56.

[2]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出版总署就实施“十三五”出版规划答问[EB/OL]. http://www.scio.gov.cn/xwfbh/gbwxw

fbh/xwfbh/xwcbzs/Document/1479067/1479067.htm,2016-05-31.

[3]范文静,刘益,王蕾.全民阅读转型与提升展望[J]. 出版广角,2016(01):19.

[4]杜羽,刘彬.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N]. 光明日报,2016-04-19.

[5]范军,张晓斌.2013—2014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M]. 中国书籍出社,2014.

[6]河北出版综述[A].董毅. 中国出版年鉴2015[C]. 北京:《中国出版年鉴》杂志社有限公司,2015:322.

[7]河北出版传媒集团“五项工程”谋求发展新突破[N]. 河北日报,2016-01-18.

[8]河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河北出版传媒集团联手河北移动、咪咕数媒全面发力全民数字阅读[EB/OL]. http://www.hbcbgd.gov.cn/system/2016/06/28/011045230.shtml,2016-07-13.

上一篇:细化过程下一篇:配对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