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出版

2024-09-25

专业出版(精选12篇)

专业出版 篇1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科技的发展和移动类终端设备的普及, 世界已经进入全媒体的读屏时代。通过全媒体的传播手段, 相同的信息能够以纷繁多样的形式呈现, 实现了网络和传统媒介的全方位的互动、互补及融合。全媒体传播方式, 改变了公众的阅读方式和习惯, 使得数字化阅读逐步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推动图书等信息资料的出版工作可以根据读者的不同阅读需求向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数字出版成为传统出版企业实现转型发展目标的方向。专业出版社承担出版特定类型的专业图书的专项任务, 比如水利、农业、化工、法制、美术出版社等, 这种出版产业分工的专业化, 对于推动出版业发展繁荣, 有效提升出版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全媒体传播的新形势下, 出版行业受到严重的冲击, 专业类图书传统性的出版及发行空间受到挤压, 传统的专业出版社发展面临极大挑战和考验。如何实现数字化的转型, 如何推动数字出版发展, 成为专业出版社面临的一项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围绕专业出版社推动数字出版发展的问题, 分析现状、研究模式、提出对策, 希望对于专业出版社的数字出版工作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1 专业出版社数字出版发展之现状

数字出版是指以传统的信息资源为依托, 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立体式信息资源传播的模式。数字出版对专业出版社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部分专业出版社积极探索推进数字出版业务发展, 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进展, 又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

1.1 冲击

1) 数字出版导致专业出版产业链发生突变。在出版产业的原有链条中, 专业出版社占据着主导性的地位, 而读者、作者及印刷和发行企业均围绕出版社实施与出版有关的各类活动。而在数字出版条件下, 传媒科技供应商将产业的整个链条打通, 在产业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 严重冲击着读者市场。数字出版条件下, 由于技术快速发展, 丰富了公众日常阅读的内容及形式, 分化了传统性的读者市场, 使互联网变成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有效路径。

3) 打破了出版行业的原有布局及结构。出版行业原来是内容为王的产业, 而数字出版由于具有个性化、数字性、虚拟性及移动性等特点, 从而赋予了内容以新的内涵, 通常谁的内容资源整合能力越强, 则谁的市场掌控能力就越大, 彻底扭转了传统的出版行业的整体结构及布局。

1.2 探索

在全媒体传播的新形势下, 专业出版社多数积极探索、大胆实践, 在发展数字化出版业务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和成效。

1) 推进图书类优质内容资源的数字化。部分专业出版类企业, 加快把现有的图书信息资源实现数字化的格式转换, 通常将纸质类图书进行数字化的加工与制作, 进行二次销售。

2) 探索构建数字化出版的平台。部分专业出版社结合实际, 以自建或者同第三方科技合作等模式, 建立各类数字化的管理平台, 不仅生产图书类内容, 而且探索掌握营销的渠道, 推进数字化出版业务的发展。

3) 联合电信运营企业发展移动类阅读业务。有些专业出版社加强与电信运营企业的合作, 通过把电子类图书投入在电信企业的移动阅读平台中, 以参与平台分成的方式实现盈利, 取得了较好销售业绩。

1.3 问题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当前专业出版社的数字出版业务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 相关业务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对数字出版业务重视程度不够。有的专业出版社对数字出版的趋势和作用认识不到位, 有的把网络宣传和数字出版相混淆, 未将数字出版业务摆上重要日程, 有的数字出版业务缺乏专门的管理部门, 有的发展数字出版业务缺乏资金保障。

2) 数字化出版发展思路不够清晰。有的专业出版社设计的数字化产品缺少明确定位和整体规划, 在思路上还过多地沿袭出版业传统的经营内容及管理策略, 满足于现有内容资源的数字化加工。

3) 数字出版业务盈利模式较为单一。专业出版社的数字出版业务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 虽然拥有内容上的优势, 但有的同技术服务商合作时, 只提供图书的纸质内容, 未参与对图书内容的数字化环节, 不掌握核心的数字出版环节, 从而处在从属的地位。四是数字出版缺乏专业化人才。在全媒体传播的新形势下, 数字出版业务不仅要变革出版的内容与载体, 而且要变革专业出版的整个流程及工艺, 必须有专业化的人才作保障。目前专业出版社普遍缺乏数字出版的人才, 和第三方的技术服务商合作, 无法解决专业出版社会的人才需求问题。

2 专业出版社数字出版发展之模式

专业出版社的数字出版形式多样, 发展模式不尽相同, 主要有下列几种。

2.1 构建专业化的数据库

专业出版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拥有的信息资源情况, 及时构建专业内容数据库, 对于发展数字出版业务而言, 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然后专业出版社可以在数据库的基础, 对相关内容进行碎片化的信息处理, 进而开发相应的新型产品。

2.2 构建在线专业教育平台

专业性教材通常属于专业出版企业的重点项目, 专业社可以以专业化教材与辅导书, 建立在线式教育培训的载体和平台, 以专业人才培训为主要目标, 将专业类资格考试作为依托, 开发和营销培训视频、电子图书、数字化产品、制作课件及其他增值类服务等。

2.3 推动工具书的数字化

辞书、词典及百科全书等专业化的工具书通常是专业出版企业出版的重点内容, 专业社可以将辞书类纸质产品同电子类词典及在线类词典紧密结合, 开发和营销光盘、U盘、在线及手机等多个版的产品, 稳步推进工具书的数字化出版。

2.4 打造数字化的艺术类产品

对音乐、美术等艺术类的专业出版企业中, 通常音乐类专业社的产品整体上数字化比率男较高, 相对而言, 美术类专业社的产品整体数字化比率较低。因此音乐类专业社应当在碟片赠纸质书及纸质书赠碟片的基础上, 大力发展光盘、在线、条码扫描、app等音乐欣赏产品;而美术类专业社可以重点开发和营销教学在线视频、美术纸质图书及矢量素材等产品。

2.5 推动版权的对外输出及网络销售。

国际数字化出版市场具有广阔的前景, 近年来对国内的一些专业性图书具有一定需求量, 专业出版社在语言与文化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方面, 有条件的专业社要大胆探索, 通过建设驻外分社的方式, 坚持走出去战略, 满足外国读者对国内专业图书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 要发挥网上营销手段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 通过网络销售专业社的数字化业务产品。

3 专业出版社数字出版发展之对策

发展数字出版业务涉及面极广,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并非简单地把传统媒介的信息内容数字化, 不可能一蹴而就。专业出版社必须围绕数字出版存在的突出问题, 统筹规划, 把握重点, 强化落实, 加快推进数字出版业务深入发展。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构建数字出版的业务推进机制

专业出版社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组织领导, 切实把数字化出版业务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成立数字化出版的专门领导机构和管理部门, 统筹传统出版业务和数字出版业务协调发展, 研究和决策数字化出版业务的重大事项, 推动相关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加强顶层设计, 结合专业出版社会实际, 制定数字化出版业务的整体规划, 健全和完善基础管理制度和配套措施, 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筹集资金, 加大投入力度, 强化对内部现有信息管理系统与数字化出版信息平台的有效整合, 切实防止重复性的建设。

3.2 构建数字出版的品牌运营机制

专业出版社要增强品牌意识, 及时对客观环境和内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评定, 锁定目标读者市场, 进而确保品牌战略的愿景, 并制定出版社差异化管理和品牌经营战略。加强品牌的公关、宣传和推广, 注意选择好品牌文化传播的媒介, 积极探索品牌广告的新策略与新方式, 加强对品牌宣传活动各环节工作, 重视活动情况的报道, 树立和传播专业出版社的对外形象, 努力得到读者的广泛认可, 提升读者对出版社产品品牌的忠诚度。

3.3 构建数字出版的多元盈利机制

专业出版社要加强对自身资源内容的梳理盘点, 全面掌握优势性的资源, 要结合自身信息资源的现状, 健全和完善专业内容数据库, 采取自行建设或合作建设的方式, 建立专业化的数字化出版管理平台, 积极整合产业链的各方面资源, 采取主题式打包的方式, 持续对资源内容进行优化和更新, 体系化开发数字化产品, 加强数字化产品的营销工作。加强对存量版权内容资源的深入加工, 加强结构化、碎片化的处理, 加强大数据的挖掘和推送工作, 针对不同记者的个性化需求, 推进规模化、定制化的服务, 探索和完善多元化的数字产品盈利的模式。

3.4 构建数字出版的人才管理机制

针对数字化出版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 加大专业化人才的引进力度, 积极引进既懂传统出版业务、又能熟练掌握数字化出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不断改善和优化人才队伍的结构。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素质的优化与提升, 强化对现有人才的培养, 加强对数字化出版的基础操作技能及设计能力的培训, 有效提升专业出版社数字化出版人才队伍的整体素养。

3.5 构建数字出版的国际合作机制

专业出版社要在大力开拓国内数字出版市场的同时, 坚持走出去战略, 通过国际上的数字化出版企业进行合作的方式, 依托国外出版企业已有的数字化产品营销平台, 积极向海外输出国内成熟的数字化出版产品, 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进而快速实现打入国际数字出版市场的目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当前网络与传统媒体全方位融合的新形势下, 专业出版社作为国内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机遇和挑战, 加快推动数字出版业务深入发展, 意义重大而深远。因此, 各级文化管理部门和专业出版机构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数字出版业务的发展工作, 不断地总结经验, 完善机制、深化改革, 持续改进和推广有效的措施和办法, 不断提升专业出版社数字出版发展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铁刚.专业科技出版社数字出版之路的思考和探索[J].科技与出版, 2013 (12) :80-82.

[2]张新新.数字出版产业化道路前瞻——以专业出版为视角[J].出版广角, 2014 (18) :33-35.

[3]余庆.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发展战略[J].编辑学刊, 2012 (5) :94-97.

[4]朱静, 王涵, 王一鸣.我国出版企业数字出版发展战略现状及其问题分析——基于全国出版社的调查[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15 (1) :110-112.

专业出版 篇2

一、美国出版业

美国出版史上两个大发展时期:1861-1865年南北战争后;二战后。

美国出版业和出版市场全球规模最大,占21%;

图书出版占销售总额52%;期刊24%;报纸24%;

出版企业设立用登记制;6万家出版机构;年出150种以上出版社150家,其余都是小型出版社或个人出版社。

二、英国出版业

英国出版始于1476年;英国是出版大国和强国;

图书出版占总销售额45%;期刊占28%;报纸占27%;(2009年)

出版社5万家;90%小型社;大型社是跨国传媒公司;大小分化严重;

英国对印刷出版物免征增值税,但对电子出版物和音像制品需缴纳17.5%的增值税;对外资进入出版业没有限制。

三、法国出版业

出版机构3600家,图书出版占总销售额43%,报纸占41%,期刊占16%;法国出版业销售额占欧洲17.9%;法国对出口书刊免征增值税。

四、德国出版业

15世纪四五十年代,谷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术。

法兰克福、莱比锡相继成为德国最重要的出版文化中心。

两次世界大战,受影响;

德国出版销售额占欧洲25%;德国图书出版占全国55%,报纸占27%,期刊占18%; 德国出版业实行统一定价制度(《统一定价法》);

与美英相比,德国电子书市场发展稍后。

五、日本出版业

是世界出版强国;日本占亚太地区出版物市场份额52%;

谈专业出版社的数字出版运营策略 篇3

本文通过分析专业出版单位数字出版运营的特点,阐述了传统出版行业在内外部竞争中应该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在行业内从事建筑图书出版的出版单位多达几十家,天津大学出版社的“建筑邦”与出版业内建筑类数字出版平台、行业外的建筑专业内容平台既有相似之处又有自身特点,形成了内部竞争与外部竞争并存的局面,面对内外部的竞争困境,传统专业出版单位如何创新运营和盈利模式,成为其专业领域数字出版平台生存发展的关键。

传统出版行业竞争加剧

行业内竞争者在出版行业,出版建筑图书的出版单位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英大传媒投资集团、清华大学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等,这些传统的建筑专业出版单位在数字出版平台开发上出现了不同质竞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专注于建筑施工大数据平台和建筑相关培训,英大传媒投资集团开发了电力百科网,清华大学出版社主攻教育,开发了一系列在线教育平台,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关注建筑室内装修平台的研发,唯独建筑邦是以建筑设计专业领域为开发对象,借助建筑邦社区、建筑邦微信、建筑邦APP、建筑邦知识图书和电子书开展全媒体出版服务,传统出版单位在数字出版平台开发上彼此竞争性较小。

行业外竞争者外部竞争者主要是指出版行业外,从事建筑相关的服务的平台,以及潜在的竞争者,建筑邦主要的外部竞争者主要是建筑领域信息的门户网站,如ArchDaily、ABBS、筑龙网、谷德设计网等,这些建筑门户网站上的内容都有以建筑设计来设计作品板块,但是建筑邦不像ABBS建筑论坛与筑龙网几乎涉及建筑相关的大部分领域,也不像谷德设计网、ArchDaily那样只专注于建筑设计师和建筑设计作品,建筑邦充分发挥了其垂直媒体的特性,在提供建筑设计专业知识服务的同时,链接上下游产业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在提高知识搜索准度和即时发布上下功夫。

创新运营模式是数字出版平台生存发展的关键

策略一:集中优势资源,建立专业领域知识服务平台

专业出版单位在出版融合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外部竞争市场中虽然有筑龙网、建筑中国、ArchDaily、ABBS、谷德设计网等平台,专业出版单位依靠自身的优势资源,专业化知识服务平台相继产生,如“建筑邦——建筑设计专业领域全媒体出版平台”、“中国建筑设计专业领域知识服务平台”在传统专业出版单位建设的具有代表性的专业领域知识服务平台。

“建筑邦”是基于天津大学出版社建筑设计传统内容资源优势,建設的包含建筑邦社区、建筑邦智库、建筑邦APP、建筑邦微信公众平台、建筑邦微博、建筑邦电子书、建筑邦纸质图书出版为一体的服务平台。建筑邦社区为世界各地的建筑设计专业设计师、设计机构提供建筑设计专业化设计作品展示、阅读、分享、互动服务。建筑邦智库是集成建筑设计作品的特色资源库,采用垂直化的建筑设计分类标引方式将建筑设计作品细分为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和专题图库五大垂直频道,尽可能满足设计师对建筑设计专业化的知识元、图书、期刊、文档、音视频和案例图片等多方位需求。

2013年2月建筑邦微信公众平台上线,至今已经拥有超过15万人的粉丝群体,日均阅读超过万人的阅读量,成为建筑设计师必不可少的知识获取平台,一位建筑师如此评价建筑邦微信:“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建筑邦微信,看一下建筑邦又发了什么。”

建筑邦APP、建筑邦电子书定位于建筑设计作品的收藏,建筑邦微博关注设计师线上互动,建筑邦纸质图书则是建筑设计专业知识服务的入口,纸质图书与数字出版物互为补充,同生共存。

“建筑邦”正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所有媒体形态聚合到一个平台上、一个阅读工具上,为专业领域内的专业人群提供全方位的立体化服务的例证。

策略二:优中选优,有所为有所不为

建筑邦为了避免与外部竞争者全面竞争,在建筑领域相关产品中采取了聚焦战略,瞄准建筑设计这一单一领域进行集中化运作。

建筑邦(包含建筑邦社区、建筑邦智库、建筑邦APP、建筑邦微信公众平台、建筑邦微博、建筑邦电子书、建筑邦纸质图书)只发布建筑设计案例及与建筑设计领域相关的文章,虽然天津大学出版社建筑图书出版种类繁多,涉及建筑设计、建筑施工等多个门类,但是建筑邦必须做出割合,在“大而全”与“小而专”面前,我们选择了做“小而精”,在风格上展示出建筑设计领域全面、专业的形象,内容选取上以建筑设计案例为主,为建筑设计专业人群提供高效的知识送达和解决方案。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建筑邦集中天津大学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势,舍弃建筑施工、建筑结构、岩土、水利等众多领域,只选择了做建筑设计,是人、财、物之间最佳的搭配方式,以最少的人力成本、版权成本,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采编人员通过约稿形式与世界各地的建筑设计事务所联系原创设计作品,并按照不同的栏目及时、快捷的发布,一些知名设计师的作品通过“邦首发”“邦设计”等栏目发布出去,让世界各地的建筑师第一时间看到最新、最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在建筑设计作品实时发布中,建筑邦微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极大地提升了建筑邦的品牌和天津大学出版社建筑设计传统出版的知名度。

策略三:注重领域内上下游产业协同,加强垂直行业对接合作

nlc202309080930

专业出版单位都具有一定的行业背景,我们熟知的专业出版社有地质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都是在各自专业领域拥有高层次的专业作者队伍和读者群体的出版社,各专业出版社数字出版平台相继出现后,形成垂直类的行业媒体,吸纳了本专业上下游相关领域的优秀作者、读者资源,这些作者和读者既是内容生产者也是内容消费者,特别是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的出现,使传播更加便捷,可以为某一特定领域的特定需求提供全部深度信息和服务,从而开创行业精英媒体的全新方式。

建筑邦依靠建筑设计专业领域的设计企业、设计师为纽带,架起连接上游地产开发商、下游建筑材料供应商、建筑建材展览商的桥梁,建筑邦社区通过设计灵感栏目发布项目信息,产品板块发布建筑设计作品中需要的建材信息、专题栏目发布最近的建筑专题展会活动,在建筑邦平台上地产商可以发布相关的地产项目进行设计招标,设计企业、建材商应标,以上游产业拉动下游产业发展,通过上下游企业进行相互评价实现下游产业与上游产业良性互动。

策略四:转变出版思路,提升服务质量

专业领域知识服务平台的出现使传统出版社由出版商向知识服务提供商转变,专业出版单位读者群体相对固定,建筑邦是以建筑设计师群体为服务对象,通过建筑邦社区建立属于建筑设计师的朋友圈,建筑师之间相互交流设计经验,分享设计心得,在建筑邦平台上实现其建筑设计思想的碰撞。

首先明确群体定位,建筑邦的读者分为建筑设计院校老师和学生、建筑设计师,建筑师群体属于小众,根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的数据,全國建筑设计师从业人数只有141万人,建筑师群体虽小,但是在建筑设计细分市场上,他们拥有很高的阅读需求。

其次明确建筑设计师需求,建筑师注重细节,追求完美,从而设计出一座座宏伟的建筑。建筑师的自主阅读意识很强,能够主动阅读相关建筑设计内容并获取自己所需知识和信息,并对阅读的内容作出独立理性的判断。

基于对读者群和需求的分析,建筑邦通过全媒体形式以“互联网+出版”的方式,实现一种内容多种媒体同步出版,出版纸质出版物的同时,数字出版物通过互联网、手机等终端设备出版,为设计师提供精准搜索和建筑设计作品的智能精准推送,在建筑设计专业出版领域真正实现任何设计师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获取任何与建筑设计相关的内容,让设计师充分获取及时、准确的建筑设计知识和信息。

可见,专业出版单位的数字出版运营的关键在于如何应对出版行业外部的竞争对手和潜在竞争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知识传播的途径,跨界融合成为主流,当出版界还在讨论“互联网+出版”还是“出版+互联网”的时候,互利网企业已经做到了“互联网+专业信息”的融合发展,并产生了规模效益,传统出版企业无论是做“互联网+出版”还是做“出版+互联网”,都必须依靠自身的行业背景和专业的作者、读者,提高信息准确性和获取知识的便捷性,获得专业读者的认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专业出版 篇4

一、编辑出版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安徽科技学院编辑出版学专业开设的实习实训课程 (据2015版编辑出版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有新闻单位见习、出版单位见习、报纸设计制作、书刊设计制作、数字出版编辑软件应用、数字出版设计与制作、多媒体产品制作、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及六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课内实习等。实践课程共49学分, 其中专业实践课程31学分, 占总学分的18.3%。实践教学分为校内和校外两个方面展开, 校内主要依托编辑出版学专业实验室。该实验室面积121㎡, 装配宏碁 (型号) 电脑60台, 服务器一台, 内装方正飞翔6.0排版软件50套, 矢量图处理软件Coreldraw x6 17套, 其中报纸设计制作、书刊设计制作、数字出版编辑软件应用、数字出版设计与制作、多媒体产品制作及六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课内实习安排在编辑出版学专业实验室进行。签约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有安徽省XX县信息产业中心、安徽省XX县电视台、XX市小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XX市大明文化产业园等, 主要承担新闻单位见习、出版单位见习等课程。校内实验室指导教师主要由编辑出版学专业的专任教师兼任, 没有专职实验教师。校外实习指导教师主要由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业务骨干担任。

二、编辑出版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双师型师资匮乏, 教师缺乏行业经验。

该专业共有专任教师5名, 多为近年来毕业的年轻教师, 虽然所学专业基本对口, 但普遍缺乏在新闻或出版单位的工作经验。实习实训课程可以教会学生排版软件等技术方面的东西, 却不能结合新闻和出版行业的实际, 把编辑技能、选题策划技能、营销管理技能等教给学生。“没有媒体从业经验的教师, 不熟悉实践操作程序, 上课只能以理论讲授为主, 实践教学很难与媒体市场接轨, 不能适应当地媒体市场的需求”[1]。

(二) 实践课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不尽合理。

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加大了实践课程的比重, 但从开设的课程来看, 虽然遵循了201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的规定, 但基于训练学生编辑出版行业基本技能的实践课程开设得还不够, 如编辑学的选题策划、书业营销管理等基本技能的实践课。此外, 已开设的实习实训课程在有些课的内容上有重复交叉的现象, 如《书刊设计制作》与《报纸编辑学》;有些课程在学期安排上不够科学, 如《报纸设计制作》安排在第三学期, 而《报纸编辑学》安排在第五学期。

(三) 校外实习基地建立困难, 档次不高。

由于学校地缘劣势, 而编辑出版企业又多分布于较发达城市, 再加之该专业举办时间不长, 知名度不高, 因此, 签约实习基地非常困难。多数情况下依靠教师个人牵线搭桥, 与县域媒体和地方文化企业建立联系, 签约实习基地。知名的新闻媒体、出版企业, 尤其是上市文化企业、数字出版企业出于多重因素考虑, 基本不愿与地方高校签约实习基地。“实习单位在接收实习生时, 没有从政府、高校方面获得相应的利益, 使得实习工作难以开展”[2]。学生校外实习时不能及时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进展, 得到的锻炼远远不够。

(四) 学生重视不够, 人数众多, 实习效果较弱。

尽管学院和新闻传播教研室为了学生实习倾尽全力, 但多数学生并不领情, 不太重视专业实习。因此, 实习效果不尽如人意。校内实习安排在专业实验室进行, 实习效果较好。但由于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实验条件的限制, 以及少数学生实习态度不够端正等原因, 实习效果不能达到理想状态。校外实习由于每届学生人数众多及新闻出版单位工作性质的原因, 实习基地很难集中接收那么多学生集中实习, 也不可能派出那么多实习指导老师, 因此多为走马观花式的参观考察。实习单位派出1-2名业务骨干引导学生到企业各个部门参观考察工作流程, 再由企业领导集中给学生介绍企业经营情况。由于时间短、人数多, 学生不能跟各部门编辑进行深度沟通学习。“多数实习生在长达数月的实习中从未获得实质性的采访锻炼机会, 仅在一、两篇一般性的报道中跟随记者署名后, 实习就宣告结束”[3]。

三、编辑出版学专业实践教学改进的几点思考

(一) 构建长效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成长机制。

学生实践技能的形成依赖于实践教学的实施。实践教学的实施关键在于构建一支行业经验丰富的实践师资队伍。针对编辑出版学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缺乏行业经验的现状, 要从根本上建章立制, 鼓励校内教师“走出去”, 到新闻出版企业挂职锻炼, 把挂职锻炼作为一种制度固定下来, 与职称评审、深造进修、评奖评优结合起来, 妥善解决挂职锻炼教师的工资待遇及晋级进职, 解决挂职教师的后顾之忧。“高校在教师选择上应该更看重教师的实践能力而不是学历。现有教师队伍除了选派到重点新闻院校学习之外, 还应安排到媒体一线挂职锻炼, 保证有一定的时间参与实践, 熟悉新闻生产全过程”[4]。同时, 学校要创新用人机制, 敢于把新闻出版企业优秀人才“迎进门”, 聘为特聘教授, 明确责权利, 可以把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交给特聘教授来上。还可以大胆尝试引进某个企业的技术团队来校授课, 让本校的教师随堂听课, 参与教学。在聘请教师时, 要严把质量关, 加强管理, 不能放任自流。

(二) 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实践课程体系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关乎学生实践技能结构的优化。实践课程设置应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 借鉴其他高校同类专业的课程设置, 根据编辑岗位的技能要求开设相关实践课程。目前该专业开设的相关实践课程不够系统, 缺少培养学生传统编辑技能的相关课程, 如编辑学实务、选题与策划、书刊营销与管理等。数字出版方面的实践课程只是开设了一些软件类课程, 网站架构、数据挖掘、多媒体设计制作等实训及版权贸易、网络营销方面的课程均未开设, 而这些实践课程对学生形成核心编辑力是至关重要的。实践课程的开设时间要贯穿全学程, 从新生进校的第一学期就要开设专业认知实习, 大二、大三开设专业核心实践课程, 大四进行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在这些课程开设顺序上, 应注意课程内容前后衔接顺序, 以免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

(三) 构建客观和灵活结合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

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与理论教学效果的评价差别很大, 不能按照传统考试方式进行评价。根据编辑出版学专业实际, 采取既客观又灵活的评价方式进行。客观评价主要用于校内实验室实习, 学生成绩可以由实习作品+实习日记+实习报告+考勤等几个方面组成, 实习作品是学生实习的最终成果, 体现了学生对实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同时反映了其技能掌握程度;实习日记是学生每天工作内容的真实记录, 是其劳动量的真实体现;实习报告是学生对实习的总体概括, 是其实习的体会和感受, 反映学生对实习的理性认知;考勤则是学生工作的形式体现。灵活评价主要用于校外实习, 由校外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实习态度、创新意识、业务能力、团队精神等综合评定成绩等次。

(四) 构建多层级校外实习基地。

校外实习是学生技能形成的重要环节, 校外实习基地是校内实验场所的必要补充。因此, 构建多层级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对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地方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构建校外实习基地存在诸多不利因素。首先, 地缘劣势, 多数地方高校位处中小城市, 其编辑出版学专业与新闻出版行业联系较少, 与近年来兴起的数字出版企业联系更少;其次, 近年来新闻出版企业本身经营困难, 企业员工工作压力较大, 企业自顾不暇, 致使企业不愿意接受实习生;最后, 实习生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 学校不愿缴纳实习费用, 加上学生实习安全等因素, 这些不利因素使地方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签约校外实习基地非常困难, 可以说“剃头挑子一头热”。但如果学校重视, 与不同层级文化企业保持经常联系, 并缴纳一定的实习费用, 付给校外指导老师一定的指导费用, 签约实习基地并非十分困难。地方高校可以采取远近结合的办法, 先从市县级媒体和文化企业入手, 与他们签约实习实训基地, 一些简单的实习课程可以就近开展, 对于较为前沿和复杂的实习课程可以按期送学生到层次较高的媒体和企业实习。在实习单位业务范围的选择上, 可以兼顾电视台、电台、报社、出版社、广告公司等传统业务单位, 同时要积极拓展与网站、数字出版公司等新型媒体的合作。此外, 随着自媒体发展, 大型企事业单位的文化宣传部门是学生实习的较好去处。

总之, 地方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办学过程中要紧跟新闻出版行业发展趋势, 努力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构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采取灵活新颖的评价机制, 切实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改善实践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4]王小芬.新闻传播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J].新闻传播, 2014 (8) .

[2]李玉迪.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媒体实习的问题及对策[J].传播与版权, 2016 (8) .

出版印刷专业英文简历 篇5

Name: xxx Gender: Female

Date of Birth: 19860420 National: Han

Account where: Tianjin

Graduate institutions: the University of Hebei College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s

Highest level of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repair by: Editor Publishing

Talent type: general job

Language ability

English familiar with the four

Computer capacity

Proficiency in office software, office, Founder Feiteng typesetting technology, Photoshop, CorelDraw and electronic magazines such as the production process

Job intentions

Job type: Full-time

Position: text or publicity associated with the reporters, editors, planning, graphic design, secretarial, office assistants, etc.

Hope Location: Tianjin

Wish to pay: Negotiable

Self-evaluation

Honest and kind-hearted, warm and cheerful, with friendly and adaptable, good at learning new things and accept with good expression and language ability, the work of a conscientious and responsible, initiative, able to bear hardships and stand hard.

Educational background

September - University of Hebei, in June in College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s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editing and publishing

Practice experience

互联网+专业出版=? 篇6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思维;智能数据库;信息提供商

【作者单位】王旭坤,法律出版社。

进行产品升级,依然沉醉在来稿加工、粗放制作的简单循环中,产品就死了,手里的牌也没有了。没有营销升级,再度陷入传统打法顺其自然,产品就埋没了,一把好牌也能打到烂。做一行,就要力争做赢家;做赢家,需因时制宜。“时”是什么?互联网时代。

一、互联网思维和“互聯网+”

近三五年,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世界互联网发展呈现出从PC端到移动客户端的显著趋势,各环节的信息交流广泛数字化,并日益加速,移动互联网改变着信息传输的效能,已冲击到各行各业。

互联网时代是我们每个人从生产到生活都离不开的背景。

互联网思维又是什么?据不完全考证,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在2011年的一次演讲中最早提出互联网的思想,例子举的就是媒体行业,优卡网把很多时尚杂志的内容集成到网站上,因为传统杂志没有互联网的思维。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在2012年频繁提到互联网思想,并总结为专注、极致、口碑、快。后来许多知名媒体人,如罗振宇等也总提“互联网思维”。2013年是国内互联网行业收获颇丰的一年,电子商务、新媒体成为焦点,经中央电视台为首的众媒体广泛使用,开始成为最时髦的词汇,各家有各家的提炼法,包括著名的20条准则。

2015年以来,最热的是“互联网+”。这源于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的提案,他认为“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简单的说就是“互联网+××传统行业=互联网××行业”,实际效果绝不是简单相加,也不是颠覆,而是让××传统行业得以升级换代,抑或诞生新生态。

2015年,“互联网+”正式写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这意味着信息科技和传统产业生态融合的全新定位,意味着“互联网+”正式被纳入顶层设计,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

近年,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加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迅速融入传统产业。互联网技术属于信息技术的范畴,也是最能体现信息技术价值的一环,互联网之后必然是物联网。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这一切离传统出版行业远么?

笔者认为近到触手可及。我们正处于一个做什么都离不开互联网的时代,不懂得利用互联网做产品、卖产品必然故步自封,不在互联网思维层面思考行业发展战略,风险将陡增。

二、从二维空间到多维空间的突破

互联网大佬们说:随便把哪个行业拿过来,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重新审视一遍,就发现可做的事情还是蛮多的。那么,传统出版社+互联网=?专业类出版社+互联网=?

下面笔者结合专业出版领域,从核心产品来谈如何在互联网时代用互联网思维颠覆更新传统出版。

举例而言,作为终端用户的我遇到一个著作权纠纷案件,首先要打管辖。那么在浩如烟海的专业纸书中,先要挑几本不错的(通过朋友推荐或者搜索引擎),再查找相关理论或资讯,接着去搜索相关案例一一比照后,确定自己的行为方案。然后输入案件的关键信息(如当事人、案由、争议点),它马上智能推送出管辖相关的理论探讨(经过专业的编辑与筛选),并自动依次排列出相似度较高的判决以供参考。请问,你选择么?

当然,一个数据海量、断识权威、设计美观,使用便捷的数据库,在互联网时代已经在制造中,不是我们就是别人。

反观传统专业出版社大多在做什么呢?第一步,做一个分类比较科学、资讯比较权威、排版比较用心的系列纸书,这也是传统出版社正在提供的大量产品;第二步,通过二维码的嵌入,让产品突破惯常纸质图书的平面阅读,实现关联阅读、立体学习,或者制作相关的配书光盘、视听产品(课件)等;第三步,做一个相对微量,但是非常专业的小数据库,满足部分用户专题阅读和基本搜索需求;第四步,把更多的数据与信息整合起来,当用户输入一个问题,试着给出答案;第五步,整合相关联的微库(或者说一片云),连成更大的,不断迭代更新,实现人机交互和基于用户的无限次二次整理加工,一步步提供更多维、更好的产品。

可以说,绝大部分传统出版社现在都处于第一个道场,那就是持之以恒做纸书,在二维空间里面做产品。把一本纸书做到极致,这当然是基本功,且很有功德。比如法律社科人文板块做得比较好的北大社麦田书坊,其每一件法政类产品几乎都可以赢得市场和口碑双高评。此外,有的出版社或民营公司的视听产品也很成功。但归根结底,二维空间的纸书与电子书,三维空间的讲座与课件,仍是一个单独的“碎片”,只能单方传递,没法实现信息交互;只有一个整体,没有体认用户需求的多频次重新整理组合“小产品”,还在第一个道场扑腾。

我以为,判断一个出版企业是否进入第二道场的关键,是其产品是否可以实现“人机交互和来自用户的多频次二度加工”。这两个关键词怎么理解?“人机交互”是指人机互动。我输入一个指令,它通过调取数据库或者资源库的某项记录执行,呈现指令结果。比较典型的是现在传统电视向互联网电视的发展,原来的电视只能看录播节目,继而可以直播,现在则可以点播,点播就是典型的交互性体现。如何理解“用户的多频次二度加工”?就好比我有一个诉求或面临某个难题,在我周围有大片的信息云,通过输入某个或者某几种指令,把几片云拽下来,形成一个新的小一点的产品,这个产品再生产是建立在原有大数据资源基础上的,基于个体需求调取重组,从而解决问题或满足诉求。以数据库为例,以前是知道答案在哪去找资料,现在是知道问题更智能地推送答案。二度加工是基于用户的个性需求,且增加了智能成分,信息可以无限量更新重组,不必像纸版那样不断报废、加印、再版。

環顾四周,出版界能进入第二个道场的,多是科技出版公司或大型集团。国内比较突出的有知网、法宝、超星等,国外牛气的,如施普林格、爱思维尔、威科与CCH等,基本上早就变身为信息供应商,卖数据、卖教育、卖培训。它们多年前就开始布局资源库,尤其是数字资源,且已整合成一个个较为庞大的数据库产品。此链条上分布的主体一般为“资源拥有者—资源整合者—客户对象—终端用户”。笔者认为出版社进入第二道场的主力产品就是智能数据库,这是有前瞻性的专业出版社现在着眼和发力所在。

三、互联网+专业出版=专业领域的信息提供商

互联网+法律出版社=?我以为这答案早就公布在我们的官网上——法律图书出版商和法律信息提供商。互联网+传统专业出版,那就是各自领域的信息提供商。伴随其“互联网+”的过程,传统二维产品之外,将研发更多数据库产品,定位从各板块多条产品线共存到多种专业资源的平台整合,从而获取更多的商业机会和经济回报。

清华出版社总编辑吴培华在清华社“十三五”规划中写道:“今天的时代,已经到了以作者为中心的传统出版模式向以用户需求转型,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的新型数据服务业务模式转型,也就是内容为王向信息服务为王转型的时代;围绕用户需求提供服务,而不是简单的产品。”越来越多的大学社和专业社已意识到这一趋势,就看谁能早日从战略规划实现战术落实。

虽然互联网技术是许多传统出版社的短板,但技术绝不是壁垒,可以被社会分工所弥补。“互联网+”意味着出版的业态升级,我从来不参与讨论纸书是否会消亡以及传统出版的价值问题,因为时代并没有改变人性,出版传媒其“宗”仍然是信息、知识、经验与智慧的传播,身处依靠数字资源为基础与技术驱动的互联网时代,仍可谓万变不离其宗。

出版界用互联网思维洗洗脑,是“明宗求变”。专业出版社尤其要在智能数据库上发力,这绝非七八年前热议的电子书、音像产品或者互联网出版物同等量级的产品。

李彦宏说:“互联网行业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不断地变化,不断有新东西出来,新公司,新业态,新的思维方式。变化没有什么不好的?即使有人把我颠覆掉,对手做的产品更牛,那也很有意思,我再弄一个比他先进的出来。”百度现在玩得最火的是人工智能,这是物联网的一个基础,预计5年以后,50%以上的搜索将通过语音和图像形式来实现。

除了网络大咖总结起来的那些:专注、极致、口碑、快、用户中心、粉丝效应、迭代累加等,我更想说,互联网思维更是一种永远学习、不断创新、永不止步的求索之道。

[1]王义之. 百度李彦宏最早提出互联网思维区别传统企业[EB/OL]. http://www.it863.com.cn/html/2014/mi_0117/42354. html.

[2]政府报告中的互联网+是什么 [EB/OL]. 腾讯网,http://news.qq.com/a/20150413/065424. htm.

[3]陈海燕. 互联网×数字出版=?[J].中国编辑,2015(5).

[4]刘学明.“互联网+”时代的出版业,慎谈转型[N].出版商务周报,2015-05-15.

专业出版领域知识服务系统设计 篇7

20世纪80年代,信息服务产生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普及,成为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信息技术打破摩尔定律继续以超高速迅猛发展,信息给人们的科研和决策也带来了诸多麻烦。信息元作为信息传播的最小单位,可以不断地连接、组合形成新的结构。信息元的这种无穷组合能力促使新信息不断产生,导致信息爆炸,形成信息烟雾。在众多信息和数据库面前,科研工作者和决策者却感到获取有用信息变得更加困难。为了让人们从“信息超载”和“知识饥渴”的困境中走出来,在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服务领域———知识服务。知识服务从各种显性和隐性知识资源中按照人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提炼知识,是一种用来解决用户问题的高级阶段的信息服务过程,它是一种面向知识内容和解决方案的服务。

区别于传统的信息服务,知识服务是用户目标驱动的服务,面向知识内容的服务,它非常重视用户需求分析,根据问题和问题环境确定用户需求,通过信息的析取和重组来形成符合需要的知识产品,并能够对知识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价。此外,知识服务是面向解决方案的服务,它关心并致力于帮助用户找到或形成解决方案。同时,知识服务是为用户解决问题工程的过程性服务,帮助用户进行知识的捕获、分析、重组及应用,根据用户需求来动态和连续地组织服务。

1 行业现状与需求

在当前语境下,专业知识服务[1]工作的开展,无论是对出版企业还是技术提供方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尤其是在专业知识领域[2],具体要求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资源的要求,区别于无体系、无规范及无专业保证的互联网资源,出版社具备专业的编辑团队及知识来源,是开展知识服务的最佳基础;二是对技术的要求,只有依托于先进的技术手段及产品设计理念,才能实现合理的知识呈现、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案;三是对知识服务的理解程度,在知识服务开展过程中,知识服务提供方要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及用户特点,基于对知识服务内涵及外延的了解,建立行业及专业的知识谱系及服务模型[3]。

近年来,国外学界对知识服务概念及范围的研究甚嚣尘上,与知识服务概念研究热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知识服务实践开展却相对滞后,能真正系统开展知识服务的机构很少。但是,众多数字出版企业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国内外众多出版机构都开展了在该领域的探索,并在探索的基础之上依托多元化的产品形态及运营模式,为用户提供基于知识的服务,为我国出版界开展知识服务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标是提供一套可行的解决方案,满足专业出版领域的知识体系构建、知识加工及标引、知识库构建以及对外提供知识服务的需求。

2 系统架构设计

2.1 系统总体架构

系统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2.2 资源采集及管理

专业出版领域的资源是专业出版社最核心的资产,将这些资源进行数字化、结构化及知识化,结合构建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库,再对外提供知识服务[3],这是本解决方案要实现的目标,也是整体框架设计的依据。

存量资源以图书、期刊等出版物为主,这些资源由于出版时期不同,其存储介质也不尽相同。早期出版物以纸质为主,到了20世纪80~90年代,出现了排版软件,例如方正书版、InDesign等,这时资源存储的介质已经数字化,基本上以方正书版文件、PDF、WORD等形式出现。

对于存量的纸质图书,可以通过扫描、OCR识别形成PDF文件实现其数字化。但是数字化只是第一步,想要获取到知识,还必须将资源进行结构化,本方案中结构化的数据采用XML来描述,XML的标准以国际通用标准配以国内标准的扩展。例如,国际通用的DOCBOOK5.0标准,并扩展中文图书特有的一些属性,从而形成本方案的图书结构化标准。

WORD结构化加工工具是基于微软Office提供的API接口开发的基于WORD的插件,安装后直接在WORD面板中出现一个新的面板,其提供的功能可以对WORD文本进行自动化及人工加工。对于方正书版文件,采用方正经典可以直接导出DOCBOOK标准的结构化资源包;对于PDF,可以通过集成业内成熟的数字加工技术来实现结构化。结构化的数据需要存储管理起来,对外提供浏览、下载、导出等服务,也可以参与重新加工的业务流程,这也是目前专业出版社内资源管理系统的常见功能。

2.3 知识体系构建

专业领域知识体系是知识的框架,它有效揭示了知识的内在关联和组织方式。领域知识体系是知识资源构建的基础,是知识组织的核心框架,它将知识和资源通过各种方式关联在一起,形成庞大的知识网络,通过知识体系的作用实现领域内容基于知识主体的内在连接、关联和关系推理,从而为使用对象提供精准的知识服务及知识延伸服务。

知识体系构建[4]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对资源进行知识提取之前,知识体系就必须先建立起来。本系统中知识体系包含3种,包括多维度主题分类、领域主题词表以及领域本体。多维度主题分类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多个领域内也都有了比较成熟的分类体系。领域主题词表是目前知识服务应用的主要知识体系,也是目前出版单位正在或者准备构建的知识体系,由于词表中的词数量众多庞大,因而需要花费相当的人力物力来进行此项构建工作。领域本体在目前国内出版单位涉及得非常少,它是最复杂的一种知识体系,相比主题词表,它需要构建者对领域内的知识有更充分的理解,并且所需要构建的内容也更为多样。

从分类体系到主题词表再到领域本体,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构建,主题词表可以基于资源管理系统的分类体系、关键词、概念等内容进行构建,而领域本体则可以基于主题词表,将其关系扩展后得到。领域本体通过提取领域内的抽象实体以及实体之间的关系而形成,可以构建丰富的概念间的语义关系,其形成的知识图谱[4]是计算机智能技术最主要分支之一,这也是提供语义检索、智能问答的基础[3]。

本系统提供的领域本体构建界面如图2所示。

2.4 知识加工

对于知识服务而言,结构化的内容资源一般不能算作是可靠的知识点。例如拆分图书得到的章节片断,其内容一般与前后章节存在上下文关联,因而不能直接作为一个独立的知识点存在,需要从中进行提炼,而有些内容并不包含任何知识点。另外,一些图书的插图及描述也可以作为独立的知识点存在。因此,需要对结构化数据进行知识加工与标引并形成知识。知识加工模块业务架构如图3所示。

知识发现指从结构化内容资源中根据预置的规则和算法自动抽取出知识点的过程,规则和算法都是为了实现自动提取这个动作。发现规则指系统预置的用于提取知识点的规则。对于不同类型、不同领域、不同载体的内容资源,提取规则可能存在根本性不同。本系统中,发布规则模块采用组件模块方式实现,通过接口向外部提供规则调用服务。这种设计思路方便基于接口进行复杂规则的扩展。

系统预置一些常用规则如下:

(1)末级章节规则。将图书、期刊等结构化后的最深章节提取出来作为知识点。这种规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规则,适用于词典、论文集、科技期刊等专业出版领域常见的出版物类型。

(2)图表提取规则。将结构化后得到的图表、属性及其文字说明提取出来作为知识点。适用于人物、地点、事件等专业知识。

(3)位置模板提取规则。制定针对文本内容的位置模板,例如第一段或者某些固定的词语之后。数学中的“公理”之后一般紧跟着该公理的描述。通过这样的规则就可以提取到某些固定格式的知识点。

(4)摘要提取规则。通过语义分析技术[5]及数据挖掘技术[5],可以从大段文本中提取出摘要信息作为知识点。

发现算法指将发布规则、内容资源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处理。每种算法都可以集成多个发现规则,例如将图书拆分的末级章节提取摘要后作为知识点,其中就集成了末级章节规则和摘要提取规则。也可以对多条内容资源进行一个知识点的提取,例如多个章节描述了一个知识点的多个属性,则可以直接将其内容资源合并之后进行提取。

知识标引是将待标引的知识纳入到知识体系网络内,将其与知识体系关联。不同的知识体系对应有不同的标引方法,包括分类标引、主题词标引以及知识本体标引。由于知识标引的数据量庞大,因而一般采用自动标注结合人工干预的方式来实现。以主题词标引为例,进行标引分类后,基于分类进行主题词标引会更加简单,自动化标引结果也会更加准确。主题词标引也分为手动标引、自动标引结合人工修正两种方式。

(1)手动标引。先标引分类,然后点击该分类,在主题词区域显示出该分类下所有的主题词列表,选择一个或多个主题词后,点击“确定”,则知识和选中的主题词之间建立了关联关系。选择主题词也可以通过检索主题词表来实现。

(2)自动标引+人工修正。当知识进入待标引知识库后,系统自动调用自动化标引工具,将知识内容作为参数传入工具,工具经过处理后返回推荐的主题词。自动标引后的知识将进入待审核状态,专业人员可以点击审核按钮,进行审核,如果确认标引错误,可以进行人工调整,方法等同于手动标引。

自动化标引工具是实现知识自动化标引的载体,通过提供接口来集成到系统中。该工具提供的功能也可以通过接口描述来体现,在本系统中包括知识体系同步接口、自动化标引接口以及反馈修正信息接口。知识体系同步接口将分类体系、主题词表及本体导入并同步更新。自动化标引接口提取内容文本特征和关键词频率,综合内容特征和关键词频率并对照知识组织方案规则实现内容自动分类和知识点标引。可采用如下内容特征方式实现自动化分类标引:

(1)基于元数据属性特征。在进行资源加工时,对于每个资源都会标引比较多的元数据,包括标题、作者、关键词、来源等。可以通过这些标引的元数据属性特征实现内容自动分类和知识点标引,例如相同来源的、相同作者的、关键词相同的。

(2)基于文本内容特征。首先,对已经入库的文本内容提取其关键词作为其特征向量;然后,在获取到用户录入的检索内容时,自动提取该内容的关键词作为特征向量,在自动标引时,查询与其特征向量最接近的知识主题分类、主题词表等作为其标引项。

(3)基于知识体系。在构建知识体系时,会构建知识体系之间的关联关系,作为知识体系下的内容会自动继承这种关联关系,在获取到一个资源时,将相关知识分类下的资源作为该资源的标引项。通过这种方式建立的关联关系,知识的相关性程度比较高。

反馈修正信息接口主要用于机器学习方面。自动化标引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与谬误概率,需要人工修正。对于错误标引的处理结果,需要通过反馈修正信息接口将其反馈给自动化标引服务,自动化标引服务会据此对标引算法进行自我完善,进一步提高自动化标引的准确率。可以使用负面标引清单的方法来实现,将错误的知识提取放入负面标引清单,同时在服务内置的知识关联表中,降低知识所标引的错误主题词和正确主题词之间的关联度。这样,下次进行知识标引时,同时出现错误主题词和正确主题词的概率就会降低,再结合其它正确主题词,便可提高自动化标引的正确率。

对标引完成后的知识,需要专业数据人员介入,结合系统自动化功能,对知识进行再次验证、校对处理,保证知识化加工和标引的准确性与规范性。

2.5 知识管理与发布

知识资源库[1]是基于内容资源库而构建的,专为知识服务和知识内容产品化抽取整合的带有知识特征的知识化内容资源库,是具备知识服务目标属性的内容资源库。基于内容资源库可以创建多个知识库,知识库自身特征决定了知识库和知识体系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知识库创建时除了设置库的名称、库码、领域、类别等基本属性外,也需要选择一个或多个知识体系或其分支以建立关系。

在系统数据结构设计上,知识库和知识体系并没有相互的从属关系。从理论上讲,一个知识体系或其分支可以属于多个知识库,一个知识库也可以拥有多个知识体系或分支。然而从实际使用的角度看,建议一个领域的知识体系对应一个领域的知识库,这样结构完整,也便于使用。

内容资源经过知识化加工后,形成知识,经过加工系统中的流程审查后,最终进入知识库,知识在加工系统中,会被标注到某些知识体系下,因而在知识入库时,会自动进入知识体系关联的知识库内。知识库可以整体发布以供知识服务系统来导入使用,这样可以将知识库构建和知识服务分离开来,实现知识库的多元渠道发布应用。

知识库导出支持多种格式,如在线导出、镜像导出和U盘导出等。使用在线导出时,知识库中被抽取的内容通过网络传输到运营平台,自动更新也在线上完成,具有时效性。若运营平台用户由于某些原因无法连接网络,也可通过镜像导出或U盘导出获取知识资源,在这两种导出方式中,自动更新需借助人工手动完成。

2.6 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最主要的功能之一是提供检索,其它功能,例如知识推荐、知识问答等实质上都是检索功能的多种应用方式。知识服务提供的检索功能包括简单检索、高级组合检索、二次检索、相似检索、跨库统一检索以及语义检索等。其中,语义检索是体现知识服务最优秀能力的功能之一。

对用户提问的知识点进行语义检索,包括3步:(1)从知识图谱中遍历查询知识点;(2)根据预置的路径算法获取该知识点关联的其它知识点,默认算法是获取该知识点的相邻知识点及其之间的关系;(3)从资源关联装置中获取该知识点及其关联知识点关联的知识条目。

以“小儿腹泻“为例,调用知识图谱管理装置提供的接口,在图数据库中使用图遍历方式查询该知识点。获取该知识点相邻的知识点及相互间的关系,如图4所示。

获取“小儿腹泻“知识点以及相邻知识点下的关联知识条目。获取到资源后,生成解决方案,一个解决方法有多个方面的组成单元,每一个方面的组成单元都有相应的资料。生成方案需要根据检索得到的信息按照两级关联进行整合,第一级是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第二级是知识点与知识条目之间的关系及权重。例如“小儿腹泻”有两种关联的治疗方法,则将此两种方法合并到治疗这个方案组成单位下,然后针对每一个治疗方法再选择权重值最高的关联知识条目作为治疗单元下该治疗方法子单元的资料。方案展示装置用于展示解决方案,包括解决方案展示区和知识图谱展示区两部分。

3 结语

本文根据出版社目前资源搜集及数字化转型现状,提出了一套可用的专业出版领域的知识体系构建系统,并且针对不同出版社的知识体系构建情况,形成了分类体系、主题词表以及领域本体3个层级的知识管理及服务解决方案。本文描述的系统包括资源采集与管理、知识加工与标引、知识管理与发布以及知识应用,并对关键的知识加工及知识应用环节进行了详细介绍,以尽可能满足专业出版单位需求。

摘要:基于开放域的知识服务系统已较为成熟,但是对于传统出版领域,尤其是专业出版领域而言,它还是一个非常新鲜的技术。在分析行业现状及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专业出版领域知识服务系统,构建专业领域知识体系,对专业出版领域的资源进行知识化加工及标引,形成知识库,并基于知识库提供面向不同用户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关键词:专业出版,知识服务,知识标引,知识库构建,语义检索

参考文献

[1]王胜海,沈英.网络智能知识服务系统设计[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2(1):29-31.

[2]秦长江,侯汉青.知识图谱—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新领域[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1):30-37.

[3]丁蔚.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J].情报学报,2000,19(2)124-129.

[4]魏瑞斌.机构知识图谱的构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专业出版 篇8

(1) 拥有一支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高级职称人数占教师总人数的59%, 有多名教授、博士。这些教师有的长期从事编辑出版实际工作和理论教学工作, 有的从事会计业务工作及会计基础理论教学工作, 既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又有较高的理论教学水平。

(2) 拥有《大学教育》、《中学教学参考》、《小学教学参考》、《创新作文》4个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刊物, 同时拥有独立核算的财务。这几个刊物的编辑部可直接作为编辑出版专业学生长期稳固的实习基地;财务部门则可为会计专业学生提供会计核算实训、毕业实习等。良好的师资和办学资源, 为毕业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奠定了良好的智力和能力基础。

1、汉语 (编辑出版)

(普通专科, 文史类)

培养目标:通过系统学习, 学生能够在政治思想、知识水平、编辑出版、教学和科研能力等方面, 达到国家规定的专科毕业水平, 能胜任与专业相关的各种工作。

就业方向:在教育部门从事教学以及书刊出版、新闻宣传和在文化教育部门从事编辑、出版、文员等相关工作。

主要课程: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现代文学、当代文学、文学欣赏、应用写作、实用编辑学、校对学、印刷学、网络编辑与出版、书店管理、书刊市场运作、办公自动化等。

2、会计

(普通专科, 文理兼招)

培养目标:掌握会计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从事各种会计实际工作, 具有比较扎实的经济和会计理论基础, 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较强的分析、解决会计业务和技术问题能力以及较高的组织管理能力。

就业方向: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 具备管理、营销、贸易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不仅能在国内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 而且能从事涉外跨国企业的会计实务。

主要课程:管理学、会计学、经济法、财务会计、计算机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国际会计、企业会计、财务报表分析、国际贸易。

地址:广西南宁市建政路37号广西教育学院

咨询电话:0771—5860192, 5860895

专业出版 篇9

一部系统介绍当代水利科学技术的大型专业辞书《水利大辞典》,在纪念水利高等教育百年、河海大学百年校庆的前夕正式发行了。该书是在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 年出版的《水利词典》基础上,由河海大学组织学校相关学科教师百余人精心编纂修订而成的,由姜弘道教授、唐洪武教授担任执行主编。这是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总结水利科技发展、普及水利科技知识、传承水利科技文化的又一标志性力作。该书特别适合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水利工作者,以及中等以上水利类专业的教师、学生阅读和使用。

新出版的《水利大辞典》内容全面、选词科学、取材精当、格式规范、资料新而丰富。具有如下学科特点和时代特色:1)反映现代水利新发展。2)词目更新与时俱进。3)释文内容修订更新。4)附录资料数据可靠。

《水利大辞典》的出版是一项充分体现河海大学专业特色的文化工程,又是一项专业面宽、参编人员多、十分耗时费力的编纂工作。有近60 位河海大学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参加了《水利大辞典》的编撰和修订;有80 位专家,包括特聘的校外专家,参加了《水利大辞典》的三轮审稿。他们严谨治学、字斟句酌、反复推敲、认真审订,为保证和提升《水利大辞典》的编纂质量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专业出版 篇10

新出版的《水利大辞典》内容全面、选词科学、取材精当、格式规范、资料新而丰富。具有如下学科特点和时代特色。

(1)反映现代水利新发展。在基本保持原《水利词典》框架的基础上,根据水利事业的新发展,由原来的5类23个分支调整为8类31个分支。调整后的分支学科包括:水利(综合),水利史;水文学,水资源,地质;工程力学,水力学,河流动力学,土力学,岩石力学,工程结构,水工材料;防洪抗旱,农业水利,城市水利,给水排水工程,水力发电,水电设备,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海洋水文学与海岸动力学,港口,航道,河口,海岸;环境水利,生态水利;水利经济,水利管理;水利科技,水利信息化,水文化等,很好地体现了现代水利的新发展。

(2)词目更新与时俱进。在不大量增加《水利词典》词目总量和总字数的基础上,通过删旧增新,重点增加了近20年来水利学科与水利事业新领域中的词目,新增词目近1/3。

(3)释文内容修订更新。对20年前出版的《水利词典》老词条逐条仔细审视,决定取舍,更新内容,核准数据,反复修改。全书共收编词目4 700余条,计142万字。

(4)附录资料数据可靠。全书12个附录,除保留《中国分区水资源总量估算》外,其余附录均根据最新资料和数据作了大幅度的修订和更新,包括中国水利史略年表、中国总库容20亿m3以上的水电站大型水库、中国高度100m以上的大坝、中国装机容量25万kW以上的抽水蓄能电站、中国装机容量25万kW以上的水电站、国外总库容大于300亿m3上的大型水库、国外高度220m以上的大坝、国外装机容量200万kW以上的水电站、国外主要港口、中国主要水利及相关期刊、国外主要水利及相关期刊。此外还附有词目英汉对照索引、词目音序索引。

《水利大辞典》的出版是一项充分体现河海大学专业特色的文化工程,又是一项专业面宽、参编人员多、十分耗时费力的编纂工作。有近60位河海大学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参加了《水利大辞典》的编撰和修订;有80位专家,包括特聘的校外专家, 参加了《水利大辞典》的三轮审稿。他们严谨治学、字斟句酌、反复推敲、认真审定,为保证和提升《水利大辞典》的编纂质量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2009年专业出版奋力前行 篇11

2009年,各科技出版社在保持各自优势的前提下,出版了许多“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科普生活图书,虽然整体亮点不多,却出现了多点开花的销售局面。

收缩战线 提升品质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IT行业和机械工业技术行业等受到极大冲击,由此也间接影响到了关于相关行业的图书,再加上,图书品种的大幅度上涨,书店卖场在追求单位面积所创造的利润的情况下,对动销率比较低的科技书的上架率降低,最直观的现象就是,销量纷纷大幅下降,同时相关图书的首印数开始减少,由原来的5000册下降到4000甚至是3000册。在巨大的市场压力下,一些品牌出版社不得不调整战略规划应对危机,如清华大学出版社、电子工业社、人民邮电社、机械工业社等出版单位纷纷控制品种数量,将着力点放在了提升图书质量或品牌服务上。

人民交通出版社也计划对关键技术图书、工具书和科技专著进行整合,进行产品收缩,提升产品质量,在做好选题规划的同时,做好营销规划与后续服务。

开拓新领域,抢占新市场

2009年的科技出版界,正透过危机,努力探索市场生存之道,寻找自身经营发展的最佳定位。化学工业出版社这样的中央级综合科技出版社,期望凭借多年积累的优势资源,走专业化集约化之路,在巩固旧有优势出版门类的同时,以集中投入、强势营销的方式,伺机全面介入大众出版,开疆扩土,其中涉及妇幼保健、食疗药膳、老年健康、中医养生、实用心理,时尚生活、自然科普、旅游等多门类。而人民邮电出版社则在传统出版领域不仅加大了摄影类、经管类图书的出版力度,还成立社科人文分社开发旅游类图书。

对于一向发展就比较艰难的地方科技社,他们更是小心谨慎,在保证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前提下,也进行了比较适用的发展规划。如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在2009年就更多地关注了经济危机下生产经营活动中资金的安全性问题,相应地调整产品线,努力缩短回款周期,培育优质经销商;在出版门类的拓展上更加谨慎,以坚守特色门类为主,同时积极介入政府出版项目、“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等有资金保障的出版活动。

由于国情的原因,当前少儿类图书具有很大的市场。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在少儿图书出版上的成功经验,使得当前绝大部分科技类出版社都涉足少儿图书的出版,且都有不错的销售表现。如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小学生成长必读故事”系列图书2009年累计印数达四次之多。2009年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牵手作家李志伟,也高调宣布正式进军少儿图书出版领域。

金融危机激活了科普图书的出版

2008年底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得许多企业通过裁员、减薪等方式来加以应对,甚至有许多企业面临着倒闭破产的境地。这就促使产生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大量农民工返乡。为了另谋职业,增加技能,再加上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加大技工的培训,这样的市场需求大大提升了一些科普图书的销量,如《家电维修入门》《汽车驾驶入门》等。与此同时,各科技出版社也做出了及时的反应,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等地方社纷纷组织出版了如“一技之长”丛书等一系列农民工职业技能类图书,应对国家经济转型、产业升级。

为更好地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科学普及出版社策划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书系”,旨在出版发行一系列优秀科普读物。同时,还在全国积极开展了科普阅读活动。科学普及出版社从国外引进上百种优秀科普读物,希望通过引进国外优秀的图书补充国内科普图书市场,带动国内优秀科普图书的出版。

专著图书以打造精品为主

专著类图书由于投资大、占用优秀编辑资源、收效周期长,各出版社对出版此类图书持谨慎态度。此类图书的出版一般都是依托著名专家作者,确保此类图书的学术价值。

科技部公布的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入选名单中,中国电力出版社的《能源动力中多相流热物理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电力电子变压器》和《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三个项目获得资助,为出版社打造精品图书奠定了坚实基础。2009年迎来55岁生日的科学出版社早已形成了重大图书出版工程群,始终坚持将专著图书打造成精品。

目前,各地方专业社也多通过争取各级出版资金资助的方式保证专著类图书的出版。除山东省泰山科技专著出版基金、江苏省金陵科技著作出版基金、重庆出版社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等老牌出版基金,近年来各省的新闻出版局或出版集团共设立了20多个出版基金。这些基金多数采取补贴方式,对一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出版项目进行资助或奖励。各出版基金的支持,缓解了各出版社专著图书出版的压力,各社也遵循“宁缺毋滥”的原则,将心打造学术精品,好钢用在了刀刃上。如2009年福建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王正国院士著作——《实用创伤外科学》就得到了福建省出版总社重点项目专项资金资助,还被增补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据不完全统计,金陵科技著作出版基金成立的19年间,共资助出版科技著作i00余部,其中70%的资助项目获得省以上各级图书奖,其中不乏“国家图书奖”之类的政府大奖。

2009年底,2008—2009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评审结果公布,各科技出版社收获颇丰。国家出版基金设立并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使得我们更有理由期待,2010年科技社会有更多的专著类精品图书的呈现。

农家书屋成为角逐的焦点

农家书屋使得农业图书成为2009年图书市场销售的亮点。各出版社都将农家书屋作为2009年重点工作来抓。各地科技社为适应“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需要,多由社领导挂帅,负责策划“三农”图书选题,协调编印发流程,为“三农”图书的出版、为“农家书屋”建设保驾护航。

江苏科技出版社在社长黎雪的主持下,策划了大型出版工程《“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并明确提出全书要“让党的农村政策、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金阳光普照农村大地,惠及农民朋友。”河南科技出版社的3位社领导亲自带领发行人员,深入全国各地,实地了解各地“农家书屋”建设情况,开拓“三农”图书发行新渠道。

为使“三农”图书出版发行工作进展顺利,湖北科技出版社抽调精兵强将成立项目组,由刘健飞社长主持工作,两名分管领导协助,使“三农”图书出版发行工作成为该社名副其实的“社长工程”。

2009年,湖北科技出版社的“新农村书屋丛书”、辽宁科技出版社的“农民增收金点子丛书”、江苏科技社的《中国农民健康读本》等“三农”图书陆续在广西、江西、云南、贵州、安徽、河南、四川等省的“农家书屋”工程政府采购中中标,也正逐渐成为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三农”图书品牌。

除了农业类专业出版社、地方科技社是较早做三农图书外,2009年化学工业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等重量级出版社的加入,使“三农”图书的竞争力量骤然增加。

化学工业出版社材料专业新书推荐 篇12

本书是为了适应我国光学功能薄膜行业发展的需要编写而成的, 填补了国内在此类专业书籍领域的空白。书中介绍了平板显示器件中所用各种光学功能薄膜的产品结构、性能特点、制造方法、市场动向及发展趋势等。

《橡胶黏合应用技术》

本书介绍了橡胶黏合的基本理论, 各类被粘接基材的表面处理方法, 商业黏合剂的选用, 橡胶与金属、织物、橡胶、塑料等基材的黏合等。本书注重实用性, 可作为橡胶制品企业技术人员、设计人员的实用工具书。

《复合材料成型技术及应用》

上一篇:多尺度模拟下一篇:地理校本课程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