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传媒集团

2024-08-12

出版传媒集团(通用10篇)

出版传媒集团 篇1

8月28日, 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挂牌仪式在京举行。这标志着财经出版传媒事业发展步入新阶段。

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和经济科学出版社及其所属实体等17个单位组建而成, 以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母公司, 下属有3个出版社、5个杂志社、1个影视制作中心、3个投资管理公司、1个印刷厂、1个图书发行公司、2个广告公司和1个仓储物流公司。

据介绍, 新成立的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将在各成员单位业务的基础上, 不断拓展新业务, 主要包括图书、期刊、电子音像、数字网络以及出版物的批发与零售、物流配送与连锁经营;各类印刷品的印制;著作权贸易、代理及合作出版;数字内容的生产、加工与发布及其技术平台建设;网站经营、网络内容供应、网络服务和电子商务;电影、电视等文化节目的制作;广告代理、设计、制作与发布;经济信息、投资咨询, 财经、出版专业人才培训与交流;国内外投融资业务等。

加快出版传媒集团改革发展的思考 篇2

我国出版传媒集团发展的基本情况

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文化体制改革也在全国逐步展开,这为出版行业组织结构的变革创造了条件。为了探索文化体制改革和应对新的市场环境对出版社的挑战,在沿海一些地区,已经开始酝酿、规划成立出版传媒集团。1999年1月,经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我国第一家出版传媒集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正式成立。随后,出版传媒集团在全国呈铺开之势,北京、广东、辽宁等地先后成立出版集团。中央部委层面的中国科学出版集团、中国出版集团也先后成立。截止目前,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除西藏、青海、海南、新疆等少数几个省区外,其他省区市全部都成立了出版传媒集团。在中央部委和大学出版机构中,也成立了中国出版集团、中国科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等多家出版传媒集团公司。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和行业的发展,不少出版集团的业务已经由早期的局限于一地、一个行业向全国布局、多种经营迈进。比如各地出版传媒集团纷纷登陆出版重地北京,在北京设立分支机构;有的地方出版传媒集团或兼并中央部委出版社,或与民营出版机构合作,或多元化发展,触角伸及房地产、投资等领域。更有8家出版传媒集团将旗下的优质资产拿出来成立上市公司,在深沪主板上市。

不断发展壮大的出版传媒集团担当了新闻出版业的主力军角色,占据了全国出版发行行业的半壁江山。据已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出版传媒集团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33.9亿元,占全国书报刊出版和出版物发行主营业务收入的57.9%;拥有资产总额4202.2亿元,占全国出版发行全行业资产总额的73.7%;实现利润总额194.3亿元,占全国出版发行全行业利润总额的44.6%。

阻碍出版传媒集团发展的主要问题

我国出版传媒集团虽然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经营规模小、区域垄断、公司治理结构不清晰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出版传媒集团在数字化业务上显得应对不足。而与国外出版传媒集团相比,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1.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

我国出版传媒集团脱胎于原来的事业单位出版社,市场化意识相对淡薄,个别出版传媒集团至今没有建立健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仍然沿用原有的落后的经营方式经营业务。也有的出版传媒集团虽然名义上建立,但集团总部有名无实,各出版社还是独立经营,没有协同发展,集团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实践证明,那些发展得又好又快的出版传媒集团,都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出版传媒集团。

2.规模较小,地域化、行业化特征明显

与其他行业相比,图书出版业是一个较小的行业。但这个行业却拥有30多家出版传媒集团,580多家出版社。虽然组建出版传媒集团使公司的经营规模得以成倍扩张。但与其他行业相比,产业集中度仍然呈现出较低的特征,2012年,全国仅有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湖南出版控股集团、安徽出版集团和山东出版集团的主营业务收入和资产总额双双突破百亿元。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没有一家出版传媒集团跻身其中。

此外,出版传媒集团在组建之初就呈现出地域化和行业化特征。这种特征是出版垄断和行业壁垒的一种表现形式,阻碍了出版传媒集团的发展壮大,不利于形成全国统一的出版发行市场。

3.影响力小,与世界一流传媒集团差距明显

这里的影响力小,有两层含义:一是社会影响力小。出版传媒集团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小,在图书出版行业之外,鲜有在社会中有影响的品牌。出版传媒集团的品牌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亟需加强。二是国际影响力小。相对于国外的传媒集团,我国出版传媒集团规模和影响力都不在一个层级上。规模小、业务单一、实力弱、影响力小,使我国的出版传媒集团难以在国际市场上与国外同行竞争,限制了我国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

4.应对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准备不足

当前,世界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重要的阅读方式。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2014年发布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显示,我国每人每天读书仅13.43分钟,纸质图书阅读状况令人堪忧。但数字化阅读却呈持续增长态势,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持续增长,首次超过半数,达到50.1%,较2012年上升了9.8个百分点。

数字化阅读对以纸质出版物为主业的出版传媒集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不少出版传媒集团虽然积极应对,纷纷成立了数字出版公司,推出掌上阅读设备,但收效不佳。在与网络公司、电信公司、IT公司的竞争中,出版传媒集团在数字化阅读上已经处于下风。

在图书发行领域,出版传媒集团下辖的零售书店系统也受到了网络强有力的冲击,以当当网、亚马逊、京东等为代表的网上书店已经使实体书店陷入了困境。各大出版传媒集团没有一家建立起知名的网上书店,这充分显示了出版传媒集团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上力度不够,对出版数字化的应对不足。

加快我国出版传媒集团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1.政府推动,顶层设计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又对文化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作为主管部门的原新闻出版总署近年来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出版传媒集团的改革和发展。2012年2月,新闻出版总署印发《关于加快出版传媒集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充分认识到加快出版传媒集团改革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从积极推进出版传媒集团战略性改组、大力支持出版传媒集团应用高新技术和推动产业升级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为出版传媒集团的改革和发展保驾护航。

2.打破垄断,建立公平的市场环境

影响我国出版传媒集团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地域垄断和行业垄断,出版发行市场被人为划分为一个个孤立的区域。所以,打破垄断,建立全国统一的出版物发行市场,让企业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下竞争和成长,这是促进出版传媒集团改革和发展的最好保障。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书记蒋建国去年底在《求是》杂志上撰文谈到,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文化发展规律,积极发挥政策在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和制度建设等方面作用,为各类文化市场主体提供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

一旦打破垄断,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公平的市场环境,就会为出版传媒集团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3.业务战略转型,向数字化迈进

数字出版是出版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国际上领先的出版公司已经率先向数字化转型。世界著名的出版公司英国培生公司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了数字化转型,建立了学术和专业出版的数字平台,目前数字出版业务的销售收入占培生公司总销售收入的比重接近30%。

与这些公司相比,我国出版传媒集团的数字化道路本身起步就晚,又面临着行业之外的企业对数字出版业务的竞争。因而,出版传媒集团必须高度重视数字出版业务,开发更多的数字出版产品,建立数字出版业务平台,推动出版传媒集团向数字化战略转型。

4.推动出版传媒集团建立全媒体产业链

世界500强企业中的传媒集团全部都是混业经营,跨国发展,多品牌并进。如时代华纳公司横跨出版、影视、网络等领域,旗下有著名的《时代》杂志、《新闻周刊》、华纳环球影业、CNN等子公司,为美国75%的用户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在全美有2亿多读者,在国外拥有1000多家电影院。

而我国的出版传媒集团多局限于出版和发行两个主业,少数几家出版传媒集团涉足房地产、投资、酒店等行业,与世界一流传媒集团相比差距巨大。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出版传媒集团起步较晚,实力还不足以比肩国际传媒巨头。另一方面则是行业之间的壁垒,出版传媒集团很难染指广播、影视等其他媒体产业,只能局限在新闻出版行业内发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成立,使横跨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的全媒体产业链之间的壁垒破除了,给出版传媒集团的全媒体发展铺平了道路。因而,出版传媒集团应该抓住当前这一有利时机,积极进军广播、影视、网络等媒体产业,建立起全媒体的产业集团,增强出版传媒集团的竞争力,提升我国文化的软实力。

出版传媒集团 篇3

一、集团数字化转型的内部环境分析

SWOT (Strengths Weakness Opportunity Threats) 分析法, 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或优劣势分析法。S指优势 (Strengths) , W指劣势 (Weaknesses) , O指机会 (Opportunities) , T指威胁 (Threats) 。长江出版集团数字化转型自身内部既有优势又有劣势。

(一) 优势分析

首先, 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具有文化浓厚和资源丰富的优势。湖北历史文化悠久, 长江出版集团在历史文化、儿童文学、美术等方面具有资源优势, 并且相关出版物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同时, 具有良好的受众基础。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 长江出版集团下的子公司如报社, 出版社等以湖北省为圆心, 构建一个面向全国读者的分布网, 并且集团旗下子公司的发展也日渐完备。此外, 具有丰富的社会资源。集团与国内相关领域关系密切, 与国内外著名的信息技术公司有良好的合作经验, 这些资源为营建集团数字出版奠定了的坚实的基础。[1]

其次, 长江出版集团自身传统媒体发展比较成熟, 数字化转型的新媒体发展呈现良好趋势。长江出版集在数字化转型中积极地做着相关工作。如表1、表2:

长江出版集团以现在网为平台与移动通讯, 网络等合作, 通过手机、PC等各类阅读终端, 面向受众全力构建数字阅读基地。

第三, 积累了一定的原始资金。2008年销售收入37亿元;2009年上半年, 销售收入增长30.10%;2010年销售收入3.91亿元, 同比增长32%。[2]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二) 劣势分析

第一, 观念陈旧。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 而计划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是传统出版业的一个保护屏障, 其使得传统的媒体技术存在的风险小, 从而使得出版集团的经济效益相对平衡和稳定, 这就导致出版集团部分子公司对集团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工作, 重视程度不够, 没有认识到转型的必要性。

第二, 数字化管理达不到配套标准。长江传媒年报显示如表4、图1, 2014年集团净利润为2.11亿元, 较上年同期减少44.20%。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第三, 管理体制的束缚。数字出版具有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分享利益的特点, 同时数字出版的管理体制非常灵活。而长江出版集团在进行数字化转型中受到集团自身的发展体制、发展理念和政策制度的制约, 从而导致集团没有勇气和动力去发展数字出版。

二、集团数字化转型的外部环境分析

在数字、网络和移动通信技术及数字电视机、手机等数字终端组成的新媒体时期, 长江出版集团也在努力进行数字化转型, 但是在转型的过程中又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外部环境因素属于客观因素, 包括机会和威胁, 是外部环境对发展有直接影响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一) 机会分析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上图是长江出版集团的盈利预测图, 通过数据分析可知, 在2014年利润最低, 但在2015年和2016年利润都是呈上升趋势的。呈现上升趋势的因素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政府的相关政策起到了引导和扶持的作用。湖北省有关政府部门研究制定了《湖北省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规划》, 并且定期发布《湖北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引导目录》, 数字出版企业准入机制的完善, 出版企业建立奖励机制、惩罚机制、退出机制。对国内其他地区包括国外的数字出版企业在湖北省建立子公司的, 湖北省政府大力欢迎并给予鼓励, 如果其他地区的企业总部移至湖北或在湖北成立独立法人子公司的, 湖北省政府在登记注册、开办运营等方面给予支持。

第二, 湖北省的经济较为发达, 为地方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湖北省的经济水平整体比较高, 是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心之一, 像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的地区一样, 有了高经济的支撑, 既有利于吸引海外投资, 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战略伙伴, 同时也为集团“走出去”提供了平台, 能对外展现企业的文化。

第三, 目前市场上存在许多空缺。目前数字出版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许多传统出版企业还没有投入到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 数字出版在市场上的渗透程度还不是很强, 市场上仍有许多空缺或者空白的领域没有被挖掘出来, 随着数字出版产业自身发展的推进, 这些市场空白将呈现出良好的表现。

(二) 威胁分析

传统出版受到数字出版的挤压。越来越多的受众选择方便快捷的电子阅读形式, 这就使得纸质版的图书发展前景明显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传统出版企业不进行数字化转型, 就难有新的业绩。然而另一方面, 出版集团本身在传统出版市场就占有一席之地, 现在转型发展数字出版, 很可能极大程度上减少其在传统出版市场上的占有率, 甚至吞没传统市场。

长江出版集团进行数字化转型, 就要做好应对出版行业内已经存在的数字出版竞争企业的挤压。已经存在的数字出版企业在数字化发展中都已形成了自己固有的模式, 如kindle模式、盛大文学模式、中国移动模式等, 而且这些模式都越来越完备, 使得后来者很难模仿与复制。已经存在的数字出版企业在数字出版的管理体制、管理经验方面更具有优势, 已经有了很高的品牌知名度, 况且在市场的占有率很多这都对后来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造成威胁,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开展数字出版风险会很大。

三、集团数字化转型的发展之策

随着数字技术的日益普及, 我们迎来了新媒体时代, 在这个大环境下, 长江出版集团数字化转型既有优势又有劣势, 既有机会又有威胁。通过上述分析对长江出版集团数字化转型未来更好的发展提出建议。

(一) 遵照国家政策, 积极转变陈旧观念

国家政策在“十二五”规划中涉及了数字出版, 湖北省也研究制定了《湖北省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规划》, 并定期发布《湖北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引导目录》。长江出版集团应遵照国家政策, 加大集团数字化转型的宣传力度, 开展相关数字化技能的培训工作, 不论是集团管理层、集团负责人, 还是集团的员工都要树立数字化转型的意识, 发展大众数字化阅读, 突出数字出版的特色, 使数字化平台运营多元发展。同时, 集团应实行相关的奖励措施不仅能有效的转变陈旧观念, 还能加大集团整体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的进程。

(二) 利用自身优势, 深化改革管理体制

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有着自身的优势, 因为它本身就有许多作品, 而且是各个方面的。所以集团要在清楚地知道自己具备资源优势的前提下, 瞄准定位, 对优势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和利用。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在儿童教育类、儿童文学类、美术教学类的出版物的发行量远超在同类企业。

所以集团应加大在儿童类文学和美术类方面的数字出版。集团可以改革管理体制, 顺应市场的需求。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时, 可以采用合作、联盟、项目团队的方式来整合集团内外部的优势资源, 同时各出版社在集团的综合管理下, 达成合作、共赢, 加强数字出版的平台建设和运营。

(三) 强化保障措施, 使数字化管理达到配套标准

长江出版集团应加强保护措施, 集团要发展数字出版, 就必须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 在梳理和重构业务流程的基础上, 加强信息系统的优化、升级与应用。除此之外, 要更好地进行数字化转型, 就要使数字化管理达到配套标准, 因此在管理流程方面, 要理清现有的管理职能, 运用标准化、网络化的办公流程, 提升日常的管理效率, 使管理真正达到为业务和项目服务的目的平台。[1]

摘要:如今科技发展迅猛, 数字技术日渐普及, 出版业必定受其影响。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在数字化转型中应如何利用优势、克服劣势、规避威胁、抓住机会, 在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 应对新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对此做一探讨。

关键词: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数字化转型,SWOT分析法

参考文献

[1]祝宁.出版传媒企业数字化发展研究——以长江出版集团为例[D].华中科技大学, 2012.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的在线教育之路 篇4

2014年在线教育风起云涌,火爆的“烧钱”场面过后,传来的是梯子网等一批公司的倒闭,这让很多在线教育公司感到前途渺茫。教育与出版有着天然的联系。专家指出,此时正是传统出版企业进军在线教育的绝佳机会。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基于对国际出版形势的判断和对国内教育政策的把握,通过不断实践,打造了全国领先的“线上+线下”在线教育发展模式并于2014年在数字教育领域营收达到3个亿。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如何规划与布局的?又是如何构建产品体系的?未来发展方向又是怎样的?本文通过系统的调研资料介绍了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的在线教育布局、平台构建、产品体系,以及多元化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从各个方面精心布局在线教育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自2010年起就高度重视在线教育,并定位在线教育为未来战略方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在在线教育领域的整体布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建成华东单体规模最大、电信等级最高的云计算中心,拥有6万台服务器的存储能力,同时,凤凰数码印务在江苏泰州、徐州、扬州等地布点,已建成亚洲第一条数码印刷POD连线设备;在团队建设方面除了8家出版社的数字出版部以外,还拥有8家专门从事在线、数字化教育的企业,目前专业从事在线教育、数字化教育产品策划、研发的人员近2000人;在数字化资源建设方面,以凤凰版数字化教材、助教资源库、助学资源库、题库为核心的数字教育内容体系,为各级各类教育系统提供优质数字教育内容。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目前是国内最大的教材生产商之一,公司旗下“学科网”注册会员数量超过1400万,其中85%为教师会员,覆盖全国中学教师80%,平台拥有资料总数400万套,总容量11000多GB,是国内最大的垂直型教育门户网站。“学科网”依托公司教材教辅出版和发行实力轻易绑定教师和学生对网站的依赖度,目前网站孵化期已经结束,数字化转型孵化进入尾声,公司也将由过去的传统出版向新型数字出版媒体升级。

技术是实现在线教育的途径,如果只是有内容无技术,在线教育就无法实现。早在2012年3月,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就收购了厦门创壹软件有限公司51%股权,也获得了职业教育虚拟实训软件开发技术能力,开始经营在线教育、探索数字化转型;同时利用旗下在线教育平台“学科网”,全力打造“一云多端”项目。该项目是公司未来几年在线教育领域最重要的战略,包括“在线教育进专属电视频道”“打造专属在线教育移动端口”“在线教育多媒体课堂”等多个项目,具体方案是将学科网的海量资源与公司自有的云计算中心相结合形成“教育云中心”,并开发专属的手机、PAD、电脑、电视频道等输出终端,最终形成“一云多端”式的在线教育云平台;此外,近期公司有意与江苏有线共同成立合资公司,未来合资公司将在江苏有线开设教育频道,教育频道播出的内容将来源于凤凰传媒的“凤凰教育云中心”。该教育频道将设定为收费频道,所有收费收入归合资公司所有,凤凰传媒和江苏有线按持股比例享有收益。

二、构建数字化教学平台、创新数字化教学应用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旗下“学科网”凭借庞大的数据库系统、1200万注册会员,在2012、2013年先后开发出网校通、e卷通、校园信息平台、e网通、学易课堂、教育云等产品,为老师和学生提供全方位立体化教育服务。其中针对学校管理的平台产品有数字校园、学易云,针对教师教学的平台产品有学科网、组卷网,针对学生学习有学易课堂等。

2014年凤凰传媒旗下北京凤凰学易科技有限公司与新疆自治区教育厅签属了教学资源合作协议,开发 “教育云服务”,为教师搭设数字化教学功能服务平台。本次合作是“学科网”利用现有海量资源为“新疆基础教育专业发展网络研修平台”提供内容服务,全面负责教研平台的内容对接、更新、维护,这种形式的合作既有利于学校获取更多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又有利于大规模推进省级市场。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旗下的“凤凰学习网”更是全面覆盖幼儿园到高中的课程的学习平台,是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打造的面向学生的大型学习核心平台。平台立足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从传统以文本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向多媒体、交互式学习方式的转型,提供同步课程、专题学习和名师辅导等多种学习产品,并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数字化学习社区。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旗下的“凤凰优阅”更是走在了数字化教育的前列。“凤凰优阅”包括以下平台:优阅移动智能教学平台3.0面向中小学教师、学生及家长用户,满足自主学习需求;在线课堂主要用于支持一般课堂的教学,包括教师管控、课件教学、发送练习、课堂提问等,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好帮手;爱享课是以知识点为核心,开展以录微课、分享、交流为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的App;南京聋校移动版是为南京市聋人学校量身定制的校园管理平台移动端版本,集合消息通知、信息查询、互动评分等各项功能,方便学校管理和日常教学互动;优阅书城集合了K12阶段的各科教学书,方便学生查看,支持教科书本地下载,让学习无处不在。另外,“凤凰优阅”有三款App产品:运动中弧长、时代传媒3D漫游和熄灯以后。

三、瞄准市场需求、整合自身资源、打造多层次产品体系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已经拥有覆盖教学全流程的幼教、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各阶段立体化数字教育产品体系,依据市场需求,推出六种类型数字教育产品。

课堂教学类 有凤凰优课教学系统已覆盖600所学校、凤凰易教系统已覆盖600个班级、凤凰云课堂已建成30个智慧教室、凤凰创壹“虚拟实训软件” 已覆盖江苏省所有四星以上的职业类院校以及58所国家级示范校,并拓展四川、福建、上海、北京、广东、云南等省外市场,这些不同领域的课堂教学产品体系目前均在收费使用。

学生自主学习类 有学易学堂、学习提分系统、凤凰网络课程、凤凰智能英语、凤凰易学、凤凰自主学习平台、凤凰课课学等丰富的学生自主学习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自适应学习等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已服务近100万学生用户。其中凤凰智能英语在江苏盐城、昆山、南京、安徽很多地方在大面积使用,以及凤凰课课学推出一年已有几万包月付费用户。

家庭教育类 有正在建设100系列家庭服务系统,已完成作业100、答疑100、中考听说100的建设,已服务近100万家庭用户。其中作业100自去年9月份上线以来,已有60多万家长注册用户。2015年,正在开发语文100、数学100、英语100等学科100产品。

幼教类 有幼儿园数字课程(资源)、幼教教学系统、家园共育平台三个初步完成的体系,有待进一步开发。凤凰天舟“顶呱呱幼儿园整体解决方案” 已覆盖100所幼儿园并进行收费使用。

平台类 建成了以学科网、凤凰学习网、凤凰教育网为矩阵的在线教育网络平台,并形成了网校通、e卷通、视频通、学易学堂等丰富的产品体系;同时,针对目前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三通两平台”的要求,已建成“学易云”智慧教育云平台解决方案。

移动学习类 与知名电脑制造商共同开发定制PAD,与“凤凰教育云中心”及学校教育管理系统互联,仅运行相关学习应用软件。PAD还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实现与凤凰传媒纸质出版物连通。另外,定制PAD将学龄儿童新媒体的使用习惯与在线教育相结合,不仅满足了当下学生的媒介使用习惯,且从技术上排除了利用PAD进行游戏的可能, 消除了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忧虑,具有较强的推广性。

同时,集团依托互联网服务推广特殊类型教育,比如并购厦门创壹软件公司,拓展职业教育虚拟实训软件开发的业务;开发出智慧课堂模型,并利用手持设备和多媒体三屏互动模式,将该模型推广到了江苏省部分学校和盲人学校等特殊教育学校,按照学校和学生使用数目收费。

四、加大资金注入,坚持多元化发展

2015年,凤凰数字传媒公司将有大笔资金注入在线教育领域。对于资金走向,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将现有的内容资源进行扩展、开发,重点放在各类资源库建设上,如数字化的助教资源库和多媒体教育资源库,形成数字化资源主导覆盖教学全线的数字教育产品体系;第二,投资平台建设,加大力度统一平台的开发、整合相关产品,形成统一化“凤凰云校园”;第三,以政府产品、运营商合作为抓手,开拓大众类数字化产品;第四,与教育部门一起在试点学校试验数字教育产品,并帮助一些学校解决硬件、软件问题,以加大市场推广力度。目前,各地教育资源、资金分布不平衡,集团会考虑一些学校的硬件、软件配备问题,以期让更多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总体看来,在线教育在蓬勃发展,出版社与互联网企业都还在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基本上处于同一起跑线。教学内容是在线教育的核心,内容的精品化、差异化和稀缺性是未来在线教育发展的方向,因此,出版社坚持以内容为核心、开发创新性内容,并以技术合作为支撑,以具体产品为主导,再依托地方教育平台建设和开展多元化发展,做好地面营销为主的渠道,就完全有能力应对在线教育的挑战,建立起新的教育出版服务体系,从而获取在线教育热潮中的真金白银。

出版传媒集团 篇5

出版传媒联动的必要性

新闻界所称的传媒联动, 主要是对新闻事件的合作报道, 但传媒联动也同样适用于科技信息的传播。科学传播中的传媒联动, 是指在科技传播机构个体之间对同一科技信息相互协作联合行动共同报道的活动。事实上, 书刊出版机构联动现象很早以前就出现了, 在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进行联动前, 期刊社与出版社合作将期刊上发表的科技信息汇编或选编结集出版已相当频繁。在科学传播国际化的背景下, 各种科技出版传媒各自为政就难以构建中西融合的科学传播平台, 因此科技出版传媒联动是非常必要的。

联动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一位传播学者曾提出这样一个假设:一位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化学元素, 广播、电视可以最先报道, 说个大概。这两者因时间短促, 也许只能说个大概轮廓。报纸不但有更多时间进行采访, 也有更多版面登出详情;杂志更可以就这个发现作进一步的探讨, 写出学术性的专文来介绍与分析。等到这个发现已成为公认的成就, 有久存于世的价值时, 便需要写一本书或几本书来传世, 并且将这个发现列入化学、自然教科书里, 把知识传给后一代。 (4) 由此可见, 在科学传播过程中不同传媒有着各自的优势, 传媒联动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某一科技信息在广播、电视上播出后, 印刷媒体可以继续跟进报道, 印刷媒体的报道往往使信息更详细、更全面、更有深度。

联动可以扩大科技信息的传播效果。传媒联动可以充分发挥传媒各方传播渠道的优势, 通过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的全面覆盖把科技资讯最快速、最全面、最生动地展现在广大受众面前。不同传媒针对同一科技题材进行报道, 可以在广大受众之中形成传播强势, 取得最佳传播效果。在媒介融合渐行渐近的今天, 科技出版机构各自为政将难以胜任构建中西融合科学传播平台的重任。

联动可以降低生产投入获得最佳效益。科技出版传媒联动有助于进一步开发同一科技内容资源, 可以相对降低获得信息的成本, 降低传播个体信息生产的成本, 实现“一次内容生产, 多种传媒发布”。科技出版传媒联动可以通过各方的参与和交流, 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互用, 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形成对传播资源的最大占有和有效利用, 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联动可以突破区域传播实现国际传播。目前, 世界各国传媒市场还没有完全对外开放, 跨国传播新闻往往受到各种限制。但科学无国界, 传播科学技术完全可以突破限制, 实现科学技术的跨国交流。出版传媒联动进行科学传播可以把区域传播转变为国际大传播, 即打破区域局限, 实现科技信息全球覆盖, 促进中西科技的大融合。

出版传媒联动的形式

同类出版传媒的联动。同类传媒之间的联动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各家传媒的优势, 相同传媒联合行动以形成传媒合力的一种传媒合作行为。由于联动传媒之间存在较多接近性, 具有便于操作、易于沟通和协调等特点, 因此同类传媒之间的联动在出版物的对外引进和推出方面可以大有作为。例如, 由广东科技出版社牵头, 与江西、吉林等十几家科技出版社组成的百通公司, 该公司在对外引进、推出图书方面起到很大作用, 与海外数十家出版机构建立了业务联系, 有的已成为长期合作的伙伴。 (5)

不同出版传媒的联动。不同介质的出版传媒联合行动就是跨媒体联动, 把科技信息传输到不同传媒上以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其优势在于各种资源 (包括作者资源、内容资源、受众资源等) 被多种传媒和渠道共享, 从而能够节约成本、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扩大传播范围。跨媒体联动是现代传媒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实现科学传播国际化的有效途径。在科学传播中, 跨媒体联动最常见的是印刷传媒与电子传媒的联动。目前一些科技期刊由数字传媒提供商按原版原文制作电子数据库 (如“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万方数据库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 供用户付费浏览, 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研究人员主要依赖数据库而非纸质期刊来查阅科技资料。纸质期刊与网络传媒的联动, 已经有效地扩大了传媒整体科学传播的覆盖面与影响力。

科技出版传媒联动的措施

目前我国的科技传媒联动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使得传媒联动的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例如, 传媒联动处于低层次阶段, 科技信息重复摘录现象严重;传媒联动忽视传播效果, 传媒各自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传媒联动只是一种短期行为, 缺乏长远打算;传媒不善于利用外部人力资源, 与科技精英的合作甚少。针对以上传媒联动中存在的不足, 笔者认为科技出版传媒联动构建科学传播平台应采取以下措施:

重视科技信息的二度开发。以往传媒联动只是一种低层次的联动行为, 科技内容往往没有进行二次挖掘, 科技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各个传媒传播科技信息要走出相互摘录的误区, 要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自己拥有的各项资源, 对科技信息当中蕴涵的科技价值进行深入挖掘, 并根据不同层次受众的需求对科技信息进行再加工, 把科技信息当中蕴涵的科技价值通过不同传媒充分展示出来。如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就十分注重信息资源的二度开发和利用。该学会除了主办世界著名的《国家地理》以外, 还利用学会成员在各项考察、探险活动中获得的资讯出版了《旅行家》 (Traveler) 、《探险》 (Adventure) 、《国家地理儿童杂志》 (World) 、《国家地理探索者》 (NG Explorer) 等姊妹刊。此外, 该学会还发行地图、电视、音像制品和网络作品;通过网络在线销售图片赢得了相当可观的收入;与美国国家广播公司共同成立的国家地理电视频道, 以23种语言在全球142个国家和地区播出, 拥有1.49亿的收视观众, 使得该学会的各项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与利用。 (6) 美国地理学会大力开发自己掌握的各种资源、并在不同的传媒上进行传播的做法完全值得科技传播机构在科学传播中加以借鉴。

重视不同介质传媒各自优势的互补。书、报、刊的文字和图片, 广播的声音和电视的声像都有各自的优势。有些需要深度报道的科技信息借助于书、报、刊传播效果更佳, 有些科技新闻借助于电视或广播传播效果更好些。传媒联动最关键的还是科技内容资源的整合, 不同的传媒应当根据不同受众的兴趣和需要加以报道。如《科技与出版》杂志设有“科技前沿”栏目, 把其他传媒上刊载的近期科技动态加以整理、摘编发表, 由于提供了最新的科技前沿信息, 所以令科技出版人员颇感兴趣。一般说来, 针对同一科技信息或动态, 报纸等大众传媒应当从普通受众利益相关的角度对科技信息加以报道, 专业期刊则应从学科前沿的角度加以阐释, 专业书籍则可以比较系统全面地展开论述。大众传媒应着重传播正在发生变动的、处于萌芽状态的科技资讯;科技期刊应着重传播处于科技前沿的、正在积累的科技知识;科技书籍应着重传播经过长期积累的、比较成熟的科技知识。唯有如此, 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对科技信息的需求。

重视传媒联动的策划与组织。以往传媒联动只是为了报道一个特定的科技题材, 报道结束后, 合作与联动也就终止了, 传媒之间的合作往往是一次性的, 缺乏长期合作的谋划, 传媒联动通常是临时搭台、临时唱戏, 缺乏长期合作的打算。传媒之间的合作与联动要逐步实现有组织、有计划的联动, 不同传媒在实施联动之前应进行精心的策划, 包括报道的总体规模、各个传媒的报道重点、报道时机、报道方式等。甚至是某一传媒内部各部门的联动, 也应当进行精心策划。例如,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实施的“三千工程”战略之所以在国内科技界受到好评, 主要得益于这项工程是经过精心策划的, 每家世图分公司的出版活动都是步调一致的。所谓“三千工程”, 即向国外出版商购买原版影印科技期刊1000种;购买原版影印科技学术著作、教材1000种 (套) ;购买科技文献、数据库光盘1000种 (套) 。这项“三千工程”完成的跨度是2001年到2008年。在实施这项工程中, 世图进行过多次深入调研、召开过专家咨询会、选聘了100名专家教授作为顾问, 在此基础上, 世图首选出100个最新、最急需的学科专业, 要求每家世图分公司第一年出100本, 第二年出200本, 第三年新书和再版书要达到300本。由于这项工程策划十分成功, 所以得到国家的政策与资金支持。 (7)

重视与华人科技精英的合作。在当今世界上, 华人科技精英遍布各地, 其中尤以旅美华人当中的科技精英最为引人注目。旅美华人当中有许多科技精英, 他们已取得众多科技成就, 在科技界享有很高声誉。旅美华人科技精英不仅在物理、化学等方面成绩斐然, 而且在超导研究、艾滋病研究、生物化学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他们是一个对美国和中国科技作出了杰出贡献的特殊群体。发动世界华人科技精英参与科学传播, 不失为实现科学技术中西融合的一条捷径。华人科技精英与传媒合作的优势在于:他们既精通汉语, 又精通居住国语言;既了解居住地区受众的需求和兴趣, 又熟悉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因此, 他们可以协助传媒从事许多科学传播工作。例如, 海外华人科技精英可以在科技书刊出版方面协助出版传媒从事许多具体工作。由于他们精通汉语与他们居住国语言的互译, 所以他们是比较理想的书刊翻译者;由于他们掌握某一科技领域最前沿的信息, 并且了解目标受众的需求, 因此他们是科技书刊理想的选题策划者、撰稿者和社外审稿者。传媒只有与海外华人科技精英开展合作, 才能借助他们的声望和影响, 切实有效地使中华科技精品大规模走出国门, 远播五洲四海;才能凭借他们的知识和技能, 把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西方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 实现科学技术的中西融合。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出版传媒联动的必要性及出版传媒联动的形式, 针对传媒联动存在的不足, 提出科技出版传媒联动构建科学传播平台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出版传媒,联动,科学传播,中西融合

参考文献

[1]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2006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简报》,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8 (1) 。

[2]居浓、王婧:《核心期刊“版面费”真相》, 《南方周末》, 2008年2月28日。

[3]聂震宁:《要“走出去”, 也要“走下去”》, 《科技与出版》, 2009 (4) 。

[4]许清茂:《杂志学》,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5]张昕、黄姗姗:《科技出版30年硕果点滴:科技出版“走出去”30年经验探讨》, 《科技与出版》, 2009 (3) 。

[6]黄升民、周艳:《中国报刊媒体产业经营趋势》,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出版传媒集团 篇6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 国民阅读习惯悄然改变的今天, 以互联网为流通渠道, 数字内容为流通介质的数字出版产业正在高速发展。 传统出版企业纷纷进军数字出版, 开始数字化转型。 然而, 许多传统出版企业在数字出版领域一直是投入大于产出, 能够实现盈利者寥寥无几。[1]

凤凰传媒作为全国领先的传统出版集团, 也在2008 年开始重点发展数字出版, 经过3 年的努力, 在2011 年[2]实现数字出版首次盈利, 成功找到了公司数字出版的盈利点, 实现了传统与数字出版的共同发展, [3]成为业内的成功典型。 因此, 探究凤凰传媒传统出版业务与数字出版业务之间的关系, 找到支持公司数字业务开展、传统与数字业务齐头并进的根源, 能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提供依据, 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凤凰传媒传统与数字出版业务的价值链分析

1、凤凰传媒传统出版业务的价值链分析

凤凰传媒传统出版业务主要包括教材教辅、一般图书的出版和发行。 由企业基本价值链的构成, 结合凤凰传媒传统出版业务的实际运营情况, 本文将公司传统出版业务的价值链构造如图1 所示:

(1) 凤凰传媒传统出版业务的辅助活动。 一是企业基础设施。 其包括机器设备、图书物流配送中心、销售门店、著作权、书号、高层管理人员、总编辑等。 公司拥有6 家国家一级[4]出版社;全资子公司江苏新华印刷厂、江苏省出版印刷物资公司, 都拥有先进的排版、印刷、装订设备。 二是人力资源管理现代出版业的发展虽然与数字技术紧密结合, 但是, 对出版企业价值创造最大的依旧是具有敏锐眼光和创新精神的编辑和发行人员。 因此, 人力资源是出版企业的重要资本之一。 与一般企业类似, 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主要包括招聘、录用、培训激励和薪酬管理等。 三是技术开发。 选题开发是出版企业最首要的技术, 是不同企业进行优劣比较的重要标准之一。 市场调研技术是选题策划的基础和依据。 印刷技术是出版企业主要应用的第三个技术, 在于制造出高质量的出版物。 四是采购。 在采购方面, 凤凰传媒的传统出版业务需要采购运输工具、印刷设备、印刷所需材料如纸、墨、装订用材料等;运输工具有各类型货车、叉车、铲车、升降机等大型印刷设备是凤凰传媒主要的采购品, 也是采购活动中支出最多的部分。 此外, 公司还需要为出版物发行人员准备差旅费和津贴。

(2) 凤凰传媒传统出版业务的基本活动。 一是内部后勤。 第一, 选题策划活动。 这是作为内容生产的起点, 是最重要的内部后勤活动之一。 第二, 原材料搬运、存储、分配活动。 原材料主要是指印刷图书所需要的各种材料, 如油墨、橡皮布、线、印刷用纸等。二是生产制造。凤凰传媒传统出版物的生产流程与一般出版企业基本相似, 在一个选题确定之后, 约定作者写作, 书稿再经过三审, 三校[5]后才能安排最终印刷。三是外部后勤。凤凰传媒传统出版业务的外部后勤活动与一般出版企业相似, 主要进行出版物物流管理工作。出版物印刷完成后, 成品图书、音像制品等将被运输并存放在图书配送中心。订单下达时, 中心仓储管理人员会按照订单要求调拨出版物, 再将出版物发送给各地新华书店。四是市场营销。凤凰传媒公司具备强大的营销队伍, 拥有96家图书发行子公司, 图书发行人员[4]占公司员工总人数的22%。出版物的营销活动与其他产品的类似, 都要经过市场调研、广告促销、定价、选择销售渠道等工作。凤凰传媒传统出版物的销售渠道主要有:新华书店门店、大型图书展销会、馆藏订货会、中标工程、连锁书吧等, 还有许多渠道工程正在建设中。五是售后服务。在出版企业的基本活动中, 选题策划、编辑加工是决定其产品质量的关键, 但是, 没有完善的服务系统, 无法得到读者的真实反馈, 企业就不能把握读者需求, 调整选题, 提高出版物质量。凤凰传媒重视读者反馈, 旗下网站凤凰天下, 专设了读者俱乐部;旗下出版社如江苏文艺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站内均设有论坛和客户服务中心, 让读者畅所欲言, 从而接收读者的反馈。

2、凤凰传媒数字出版业务的价值链分析

凤凰传媒的数字出版业务主要包括存量资源的数字化和音像品的制作, 根据公司数字出版业务的实际运营情况, 本文将它的价值链构造如图2 所示:

(1) 凤凰传媒数字出版业务的辅助活动。 一是企业基础设施。 凤凰传媒数字出版业务与传统出版业务都需要公司基础设施的支持, 因此, 在二者的价值链中绝大多数基础设施如企业文化、 政府关系、总编辑等都是相同的。 在这里对个别设施进行解释:公司数字出版业务的卖点之一是教学数字光盘, 与图书一样, 生产出的数字光盘都存储在物流中心里, 并通过门店销售。 因此, 数字出版业务依然需要物流配送中心和销售门店这些基础设施。 二是人力资源管理。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与传统业务相比, 数字业务同样需要招聘各类员工, 并对他们给予培训和激励等一般管理活动, 这里不再赘述。不同的是, 数字出版业务更加需要数字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训。 三是技术开发。 在技术开发方面, 由于数字出版的特性, 其对云计算、互联网、电信网络等数字技术的需求更高。 凤凰传媒在开始涉足数字出版以来, 一直致力于数字化解决方案的开发, 其间涉及的技术, 如电子书制作技术、二维码、跨平台阅读技术、结构化版式技术、内容结构加工技术、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等, 公司都在一一开发和掌握中。 四是采购。 在采购活动方面, 数字出版业务增加了用于制作数字光盘所需材料的采购。 对一些数字技术关键项目, 公司会采用项目招标的方式, 选择最优的技术公司负责项目实施。 另外, 同绝大部分企业一样, 版权问题是凤凰传媒数字出版业务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作者和公司的收益保障问题、数字版权归属问题等。

(2) 凤凰传媒数字出版业务的基本活动。一是内部后勤。内容的选择即选题策划, 同样是数字业务价值链基本活动的伊始。另外, 用于数字光盘制作的原材料也要进行搬运和储存, 该过程与传统出版业务相同。二是生产制造。目前, 凤凰传媒的数字出版业务主要以存量出版资源的数字化开发、教学数字光盘制作为主。其中, 除了数字光盘有实物载体, 其他出版物都是以数字资源的形态展示在网站中, 是无纸化的生产。因此整个数字内容生产过程只有作品的审核、编辑、校对、外观设计, 最后一步就是确定电子文档。审稿与编校活动的流程与传统出版业务相同, 不再赘述。三是外部后勤。凤凰传媒数字出版业务的外部后勤活动, 只涉及教学数字光盘的物流管理工作, 流程与传统图书的物流活动相同。四是市场营销。除了数字光盘, 公司数字出版物是通过网络发行的。目前, 公司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渠道建设已经初具规模:旗下凤凰教育网、凤凰学习网等教育网站已全部建成, 网站会员正快速增长;旗下出版社结合自身出版资源, 开发了多个基于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 并已在App store等渠道[4]正式上线;此外, 还诞生了创意美术、手工网和学校艺术教育等一批上线新媒体。五是售后服务。数字出版依旧需要售后服务和读者反馈机制, 凤凰传媒数字业务最新上线的凤凰学习网、凤凰教育网, 在提供大量教育教学在线资源以外, 分别设有社区论坛、在线论坛, 凤凰学习网还有官方微博, 这些都是公司为广大读者提供的信息反馈渠道。

三、凤凰传媒传统与数字出版业务的协同关系分析

1、传统与数字出版业务共享价值活动的分析

将凤凰传媒传统与数字业务的价值链进行对比, 得到如图3 所示示意图。

(1) 传统与数字出版业务共享基础设施

传统与数字出版业务的基础设施, 如总编辑书号等重要的出版资源, 无论是对传统出版还是数字出版都十分必要, 直接关系到出版物内容的质量, 因此完全共享。

(2) 传统与数字出版业务共享内部后勤。 传统或是数字出版都以选题策划为起点, 首先, 这是由于出版企业“内容提供商”的性质[5]而决定的。 其次出版行业是一个以“新产品设计”为主导的行业, 产品的生命周期较短, 所以出版企业都需依靠敏感创新的选题眼光。 最后, 选题策划其实就相当于传统制造行业的产品设计等生产活动, 它通常与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活动密切相关, 因此是出版企业的最基本活动。 基于此, 凤凰传媒的传统和数字出版共享选题策划活动。

(3) 传统与数字出版业务共享生产制造。 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生产制造流程十分相似, 除数字光盘外公司的数字出版都是无纸化生产, 因此它的生产活动中没有传统出版所需的印刷、 装订活动。但是稿件的“三审三校”是二者共享的流程, 即在电子版稿件最终定稿之前, 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生产基本相同。 因此, 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业务共享生产制造活动。

(4) 传统与数字出版业务共享售后服务。 能够较快捷的得到读者的反馈是数字出版物的优势, 在网络互动平台中, 出版企业能及时获得读者对出版物的体验、建议、愿望。 凤凰传媒的数字出版以存量出版资源的数字化为主, 所以, 用户对数字出版物的反馈实际上就是对传统出版物内容的反馈, 它所反映的消费者的兴趣、偏好, 能够为传统实物出版物的出版量确定、未来选题策划的方向提供重要的依据。 因此, 传统与数字出版业务共享售后服务活动。

(5) 传统与数字出版业务共享其他辅助活动。以上四类活动是传统与数字业务主要共享的价值活动, 另外, 两个业务之间还共享了辅助活动中的部分流程, 如图黑体字部分显示:传统与数字出版业务都需要选题、市场调研技术的开发;都要进行出版物的物流管理工作, 建立信息管理系统、订单服务系统、招聘物流管理人员, 不同的是传统出版业务的物流管理工作是针对教材教辅、 一般图书, 而数字出版业务则是针对教学数字光盘;二者都要招聘一般员工, 并激励员工。

2、资源共享下传统与数字出版业务相互促进的分析

凤凰传媒传统与数字出版业务的资源共享, 为公司的两类出版业务的相互促进提供了基础,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数字出版延续传统出版的 “内容为王”。 数字出版需要内容的支持。 作为大型出版公司, 凤凰传媒以教育出版为核心的传统出版业务有着强大的优势, 不仅拥有出色的编辑团队, 更掌握着丰富且优质的内容资源。 在公司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业务共享内部后勤、选题开发技术、市场调研技术、生产制造活动的基础上, 公司传统出版的优势正在继续为数字出版提供强大的支持。 除了教育出版, 公司一般图书资源的数字化也需要传统出版优质内容资源的支持, 比如凤凰享听网、《凤凰读书报》就是在整合凤凰传媒及其他出版单位优质内容资源的基础上, 为读者提供服务。 因此, 凤凰传媒传统出版业务的内容资源, 支持了数字出版业务的开展与成功。

(2) 传统出版受益数字出版的 “ 先评价” 模式传统出版由于与真正的读者之间存在很多中间环节, 因此出版企业获得的客户信息常常是滞后、扭曲的。 数字出版物则是通过网络发行, 渠道的特殊性使得出版企业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数字出版物的点击量、购买量、客户的阅读历史等信息。 网络信息技术的便捷性, 更方便了读者边在网络上阅读边发表评论和用户体验。 因此, 数字出版相比传统出版能获得更多、更快的客户反馈。 凤凰传媒正是利用数字出版的便捷式客户反馈, 促进了其传统出版业务的推广与完善。

四、协同关系下凤凰传媒出版业务的发展建议

凤凰传媒传统与数字出版业务是相互促进, 优势互补的, 这种协同关系也为两个业务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结合公司的经营状况、核心优势等基本情况, 本文对两大出版业务提出了在协同关系下的发展建议。

1、打造数字化新华书店

凤凰传媒传统与数字出版业务共享销售门店政府关系等基础设施, 因此, 公司可以打造数字化新华书店, 推动传统与数字出版业务共同发展。 一方面, 公司可以充分利用自身销售门店数量、规模的优势, 结合数字技术优势, 在传统新华书店中开辟数字体验区。 另一方面, 公司还可以发挥自己与地方政府的良好关系, 研发数字化新华书店多媒体终端机, 并免费安装在市委市政府、机场、党政机关、学校等公共场所。

2、构建多媒介融合的数字出版平台

凤凰传媒传统与数字出版业务共享内部后勤生产制造活动, 因此, 公司应该充分利用传统出版尤其是一般图书的优质内容资源, 结合数字技术优势, 构建多媒介融合的数字出版平台。 以一本图书为中心, 可以牵带出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介产物。 公司可以把这些元素都集中在一个网络平台即将同一题材的电子图书、图片、有声广播、电影片段等联系在一起, 实现在同一平台内以数字出版物为中心, 多种媒介产品立体化开发。

3、推行“先行电子书”

凤凰传媒传统与数字出版业务共享选题开发市场调研技术、售后服务活动, 因此, 公司可以尝试推行“先行电子书”, 利用数字出版获得顾客反馈信息的便捷性, 推动传统图书的营销活动。 公司可以利用编辑资源, 用专业的市场调研方法, 敏锐、创新的选题开发技术, 策划优秀的图书;通过先出电子书, 了解图书的潜在需求量, 精确市场预测结果, 再出纸质书, 从而减少滞销库存。

4、其他发展建议

在图3 所示的凤凰传媒传统与数字出版业务价值链的对比图中, 除了共享的价值活动, 两个业务还有各自独立的活动, 如外部后勤、市场营销、其他辅助活动。 在充分利用共享资源促进传统与数字业务共同发展的同时, 公司还要在这些独立活动方面继续努力, 尤其是要对业务基本活动中的市场营销活动不断完善、创新。

(1) 创新教材教辅的配套式产品组合。 传统出版不仅能够借助数字技术打造数字化书店, 还可以搭档数字产品, 创新传统书籍的销售形态。 未来, 凤凰传媒可以将《凤凰数字课堂》与传统教材组合在一起, 单独销售的同时进行配套销售。 公司可以从江苏省的中小学开始试点, 再逐渐推广到海南、上海、浙江等有业务覆盖的大省市。 教材本就是公司传统出版业务的特色, 品牌优势明显, 若再以热卖的数字光盘与之组合, 就能进一步增加苏教版教材的内容吸引力和市场适应力, 从而巩固公司第二大教材供应商的地位。

(2) 开发个性化的数字教育服务。 在数字教育资源得以积累的基础上, 公司可以开发个性化的数字教育服务。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个性化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 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教育, 已经不是传统意义的课本, 它包括电子教材、教案、网络课程等在内的融合多种媒体的课程包, 是个性化的学习解决方案。 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凤凰学习网和凤凰教育网的网络教育平台, 结合数字教学资源, 开发一套实现一对一教学帮助的个性化数字服务系统。 这种特殊的教学推广方式既满足了学生的需求, 又能提高网站的综合利用率, 应该成为公司数字教育出版业务的重点开发项目。

本文通过构造凤凰传媒传统、数字出版业务的价值链, 分析并对比两个业务价值链中的每一个价值活动, 最终得到以下结论:第一, 凤凰传媒传统与数字出版业务共享了部分价值活动。 第二, 凤凰传媒传统与数字出版业务的协同关系主要表现在:数字出版延续传统出版的“内容为王”、传统出版受益数字出版的“先评价”模式, 传统与数字出版业务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第三, 结合凤凰传媒传统与数字出版业务之间的协同关系, 本文为公司的出版业务提出了三点在协同关系下的发展建议。

摘要:本文以凤凰传媒为例, 分析其传统与数字出版业务之间的关系, 探究两个业务取得成功的原因。本文以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为依据, 结合协同的概念, 在深入了解公司传统与数字出版业务的基础上, 分别构建了二者的价值链, 并得到二者构成协同关系的认知以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结论。

关键词:凤凰传媒,传统出版,数字出版,协同

参考文献

[1]李东红.传统出版社数字出版盈利模式探析[J].编辑之友, 2012, (02) :41.

[2]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年度报告[EB/OL].http://static.sse.com.cn/disclosure/listedinfo/announcement/c/2012-04-10/601928_2011_n.pdf, 2012-04-10.

[3]王化兵.同心多元, 做强做响——凤凰集团暨凤凰传媒董事长陈海燕答《出版参考》记者问[J].出版参考, 2012, (21) :10—11.

[4]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年度报告[EB/OL].http://static.sse.com.cn/disclosure/listedinfo/announcement/c/2013-04-24/601928_2012_n.pdf, 2013-04-25.

出版传媒集团 篇7

因特网的出现和大规模流行标志着数字传媒时代的来临,数字传媒时代的特点是信息的海量化、传播的自由化、读者的选择多样性和阅读成本的低廉性。信息的海量化是指当前互联网上音频、视频及图形文字信息数量十分庞大,形成了知识的爆炸。传播的自由化特点则是指的信息传播手段越来越多样化,人们足不出户也可以在例如论坛、博客和个人网页这样的平台上发布和传播信息,理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的源头,这一点和传统媒介时代是不同的。读者的选择多样性是和传播方式的自由化紧密联系的。

根据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数据,到2010年底,我国的网民人数为3.24亿人,在总人口中占的百分比达到24.6%.其中宽带上网人数超过了2.5亿,手机上网人数也超过了1亿。而且目前我国的网民增长率及网络普及率都已经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预计在今后的数年里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在这种新的形势下,由传统阅读模式向数字阅读模式或者混合阅读模式转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传统媒介行业的从业人员在观念上的转变又决定了传统媒介否能在未来的文化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2 编辑出版行业的一般性要求

通常所说编辑出版一般指的是纸质媒介的出版,其主要工作范围包括分析图书市场、提交选题、组稿、图书编辑、包括版芯及封面设计印刷等在内的后期制作、最后是图书的出版和营销过程。

分析图书市场是出版的前期工作,要进行严密的分析和周密的市场调查,确定读者群体的需求,提交选题则是在前期分析图书市场的基础上确定出版的主题。组稿则包括确定作者或者写稿人并向其提出约稿,对收到的稿件进行校正和修改等。图书编辑、后期制作属于出版印刷厂家的工作范围,编辑行业虽不直接负责,但应该随时跟进并对质量和进度进行监督。出版营销则指文化产品的推出和市场销售等过程。以上说的是传统媒介时代编辑出版行业的基本要求,在新的数字媒介时代,这些工作流程显的内涵和外延显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和转变。

3 数字传媒时代对编辑出版提出的新挑战

在数字传媒时代,读者拥有更自由的选择范围,更低廉的阅读代价、更广泛的信息渠道。这些特点对于编辑出版行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作为编辑出版行业的从业者和研究者,则应该认真分析这些特点,从容地应对挑战,抓住机遇。

3.1 大众阅读形态的变迁

在数字传媒时代,大众的阅读习惯已经悄然的发生了变化,这种改变不但包括阅读习惯的改变,更包括思维习惯上改变。大学以上学历的高知识人群,特别是年轻一带的高知人群,已经习惯了用电脑和手机进行阅读和信息的获取,信源结构的改变也同时促进了思维方式的转变:更高的自主性使得读者可以选择接受不同形式的信息组合。

3.2 网络化生存概念的提出

伴随着数字化传媒时代的到来,媒体从业人士和研究者们已经开始思索如何将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结合起来。主要形式包括:用传统纸质出版物来承载互联网上的信息,以及利用现有的出版资源为读者提供互动服务和个性化服务。传统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收到了以互联网阅读为主的数字阅读形式的冲击,但其巨大的惯性作用仍不可忽视。换句话说,很多人仍然保留了对纸质阅读的喜好。

利用现有的出版资源为读者提供互动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则是指充分利用出版业已有的丰富社会资源,结合网络这一工具,更好的为读者提供服务。在这一方面,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有的出版社在推出相关图书的同时推出作者与读者的互动网站,为读者与作者建立沟通的渠道,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3 如何建立统一信息平台及内涵的思索

面对数字化传媒时代的挑战,编辑出版行业应该向规模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力争形成规模优势。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打破行业之间的壁垒障碍、优化生产的流程、共享和整合新技术发展的成果,都是我们应该认真思索的。而要整合合内部资源,在工作上实现有效的协同,一个值得研究的方法就是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信息的无障碍共享和流通,从而为传媒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4 传统纸质媒体如何应对数字化传媒时代的要求

网络化的阅读方式以面对海量信息的浅阅读为主,虽然一方面能够更多更快的获取信息,但缺乏深度思考的空间。在这一方面,传统纸质出版物却有用武之地。传统纸质媒体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图书出版质量,结合数字传媒时代的特点,更好地实现为读者服务的目标。

4 新条件下对编辑出版技能的要求

在传统传媒向数字化传媒转变的时代,对编辑出版行业从业人员的技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编辑出版的行业规范和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在新的数字传媒时代,编辑人员的素质要求不仅仅是在文字表达方面的规范和正确,更体现在如何更好的向读者展示信息和知识,而且显然后者的价值更重要。

在这样的条件下,对编辑人员的素质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要建立起数字信息在结构、表达、索引等方面的通用规范标准,提倡和加强知识产权上的保护等。

5 小结

本文首先阐述了数字化传媒时代的特点,分析了新时代下对编辑出版行业的一般性要求,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数字传媒时代对编辑出版提出的新挑战,包括大众阅读形态的变迁、网络化生存概念的提出、如何建立统一信息平台、以及传统纸质媒体如何应对数字化传媒时代的要求。最后,对新条件下对编辑出版技能所提出的要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摘要:讨论了数字化传媒时代的特点和新时代下对编辑出版行业的一般性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讨论数字传媒时代对编辑出版提出的新挑战,分析了新条件下对编辑出版技能所提出的要求及如何进行应对。

关键词:数字传媒,编辑出版,网络化

参考文献

[1]田胜立.数字传媒时代对编辑规范和人才的要求[J].编辑之友,2007,(6).

[2]黄升民,谷虹.数字媒体时代的平台建构与竞争[J].现代传播,2009,(5).

出版传媒集团 篇8

今晚传媒集团是天津本土的一家拥有强大实力的传媒“航母”, 拥有《今晚报》、《渤海早报》、《今晚经济周报》、《老年时报》、《中国技术市场报》、《智力》杂志、《家庭育儿》杂志、《今日天津》画刊、今晚多媒体数字、今晚网, 五报三刊二网。在此基础上, 集团不断扩大其报刊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成功发行了《今晚报》海外版系列, 包括今晚报美洲版、今晚报澳洲版、今晚报欧洲版、今晚报加拿大版。该传媒集团在搞好新闻宣传主业的同时, 不断扩大提升经营能力, 现已拥有今晚传媒广告有限公司、今晚发行快递股份有限公司等16家全资子公司。

今晚传媒集团主报《今晚报》是“世界报业发行百强”, 连续6年被评为“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2008年又被世界媒体高峰论坛评为“中国标杆品牌”。此外, 《今晚报》还在海外发行10个海外版, 搭建广泛宣传天津发展的平台, 在天津乃至环渤海人民中已形成口碑, 被认为是天津城市靓丽名片。形成差异化发展的崭新格局, 坚持向规模经营、技术经营、多种经营要效益。

在中国晚报协会第20届年会上, 今晚传媒集团社长贾长华对今晚传媒集团发展时认真谈到:“我们把办好报纸放在第一位, 尽最大努力搞好经营, 办报与发行、广告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总是喜欢把报社比作一条“龙”, “龙头”就是办报, “龙身”则是发行、广告。每时每刻所进行的一切拼搏, 都始终如一地为了:“龙头”昂起, “龙身”腾跃。

做为这样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大报”, 在面临着目前前所未有的整合和转型时期, 今晚报敢于根据内外部的竞争环境和条件确定媒介生存和发展的战略目标, 并对实现目标的途径和办法进行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 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抓住机遇, 努力发展, 让这艘大船也实现“不仅调整好方向, 而且还能乘风破浪, 在大浪淘沙中不断稳固自己的地位”。今晚报的成功转型, 也再一次证明:从媒体发展演变的历史来看, 一种新媒体的产生并不会导致旧媒体的消亡, 而是更激发旧媒体去发掘自身的特色, 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二、今晚报业集团的变革之“道”

1、内容的多重开发

“内容为王”是传媒界最为熟知的从业理念之一, 被许多大型传媒奉为经典。现如今随着数字技术和传输网络的发展, 报业将不是单以报纸为主, 也不是单以内容生产为主, 要进行系统化多重开发。《中国报业》2009年第10期, 有新闻权威在《颠覆传统观念改变盈利模式——面对报业体制改革的思考》一文指出:报业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社会资本的进入, 必然会带来社会资源与报业多类资源的结合, 实现做大做强的愿景。此外, 报业在内容上要有新的突破。今晚传媒集团以其近几年的华丽转身, 也证明了这一观点的前瞻性。

今晚传媒集团作为在本市拥有最广大读者群的平面媒体, 用强大的新闻采集、编辑、传播能力打造出“内容为王”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内容的细致梳理方便读者阅读, 通过多次大规模优化改版的基础上, 完成了“报中报套报”的报纸版序格局。通过“规模经营”, 使报纸成为适度的厚报和信息超市, 达到覆盖城市主流人群、满足信息需求的目的;通过施行“技术经营”, 各版内容精耕细作, 让读者各取所需, 得到最权威、最好看的新闻资讯。该集团主报《今晚报》秉承“一报在手, 应有尽有”, 十分之重新闻采编, 在一系列有重大影响的新闻采访活动、公益活动和文体活动, 如“喜马拉雅山科学探险考察活动”、“亚马逊科学考察活动”、“走进五十六个民族”、“天津女排恳谈会”、“中亚古丝绸之路科考”、“东非大裂谷科考”等活动, 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有的活动甚至在全国和国际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也进一步提升了《今晚报》的公信力、影响力和品牌形象。

注重市民话语, 从市民的眼光和视角来看问题。今晚传媒集团每年出资10万向读者买意见, 2010年度共收集读者的意见、建议近20万条, 报社采纳1000多条。此外, 开办“编辑部客厅”, 今晚报发行处将这种“开门办报”的举措扩大并延伸为“编辑部客厅”, 不仅报社的总编辑直接听取读者的意见, 而且扩展到报社的各个编辑室主任和编辑记者。“编辑部客厅”的每次读者见面会都有不同的话题和亮点。读者们不仅指出报纸的不足之处, 还现场为解决指出的问题提出修改方案。这些方案因为来自读者的反映, 往往切实可行。

以市场为导向, 合理地进行版面结构的调整和布局。当前报纸发展已进入一个关键的变革创新期。作为新闻信息资源重要载体的报纸, 在市场整合和导向调控以及制度创新的多重相互作用影响下, 不可避免地面临全新的发展战略性抉择。报纸要以市场作为导向, 合理地进行版面结构调整和布局, 使其符合报业最新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 信息量增加, 内容更加丰富。《今晚报》有全国晚报“四大晚报”之称, 贴近市民生活著称。当前《今晚报》已进行了多次改扩版, 将重点放在“套报”的构建上。将报纸分成“今晚娱乐”、“今晚体育”、“今晚副刊”、“今晚经济”等数个版块, 同时让专刊形成系列, 最终使《今晚报》成为“报中报”系列组合, 此举旨在强化品牌, 在不出新报, 不增加负担的基础上做到“看似一报, 实际全到”的效果。

2、创意开发内容

提高报业策划水平, 注重新闻拓展的力量, 拥抱创意时代、多向思维、发现新闻亮点。“活动”和“服务”是今晚传媒集团的两个亮点。《今晚报》与中科院合作, 继推出“中国科学家首次亚马逊河流域科考活动”之后, 又推出“中俄科学家首次贝加尔湖科考活动”。这一活动在俄罗斯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显示了中国飞速发展带来的巨大实力。在活动期间, 该报每天在一版显著位置刊发大量消息和图片, 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今晚传媒集团主报《今晚报》、《中国技术市场报》与中国知识产权局等合作, 联合推出“全国节能专利大征集”活动。这一活动将对我国建立节约型社会、节省能源这一重大课题, 起到有力地促进作用。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广泛的深远的影响。2009年9月, 由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与《今晚报》共同主办“五大战略举措创新评选”活动, 评出了“50个创新成就奖”、“50个创新人物奖”、“50个创新品牌奖”。活动刚一开始, 全市各部门和广大群众就以很大的热情积极参与, 社会反响非常强烈。《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新浪网、香港凤凰卫视等多家媒体, 对这一活动进行了报道。

3、适应传播方式的变化

今晚报业集团拥有丰富的新闻内容和信息资源, 极具价值开发的潜力, 如今正积极阔步地尝试与新媒体、新技术进行整合, 朝着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的方向迈进, 将信息资源最大化利用。报网融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报纸和“网络版”, 采编流程也发生相应变化, 新闻热线、新闻版面和报纸网站构建平台, 形成三位一体互动机制, 整合直播、博客 (播客) 、音视频联动、短信等立体传播方式, 报网融合后内容要互动互补。今晚传媒集团现有今晚数字化报刊平台及刚刚新鲜出炉的“今晚网”, 读者可利用这个平台阅读今晚系列报刊, 以《渤海早报》为依托的渤海网, 将网站视野不断开阔, 实现了报网互动, 还有滚动新闻等, 同时整合网络平台, 用公司制的办法来运作新媒体。今晚传媒集团目前正努力实现“媒体融合”, 就是将新闻信息发到统一的编辑平台, 加工以后, 选择适合的、不同的平台发布和传播。

三、报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和多方融合拓展

“龙生龙、凤生凤”已成为传媒界耳熟能详的一个概念。进入数字化时代, 报业集团这种“龙生龙, 凤生凤”的裂变性的发展模式在平面媒体的多品牌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晚报》通过实现报纸核心竞争力与数字技术的有机融合, 推动报纸出版方式与经营模式的转型, 不断拓展传统报业的发展空间。在办好主报的同时, 也在努力促进子报子刊和今晚网的健康发展, 《渤海早报》在今晚传媒集团强势媒体联盟基础上于2008年9月1日正式创刊, 其主流读者群体为经济社会中有影响力、购买力正在上升的新一代市民, 经过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和调整, 《天津老年时报》的办报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继续保持全国最好老年报之一的地位;《今晚经济周报》逐渐扩大社会影响, 发展势头良好;《中国技术市场报》已经打向全国;今晚网努力做大做强。

四、结语

实现中国报业体制的根本转型, 创建与国际报业接轨的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中国现代报业集团, 是中国报业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课题, 也是历史赋予当代中国报人的神圣使命。虽然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 虽然不能在一朝一夕里完成, 但是, 只要对中国报业有清醒的认识, 真诚地学习和借鉴世界报业优秀的文明成果, 扎扎实实工作, 中国现代报业集团的创建就不会遥不可及。

出版传媒集团 篇9

我个人认为,我们机遇在于广播电影电视和出版整合将推动出版业全媒体化。所谓的全媒体,是在具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表现手段基础之上进行不同媒介形态(纸媒、电视媒体、广播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之间的融合,产生质变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全媒体”是人类现在掌握的信息流手段的最大化的集成者。从传播载体工具上分可分为: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网络、电信、卫星通讯等。在管理机制整合之前,我们的视角只是放在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较量上,而整合之后,我们应从大传媒的视角去重新审视我们的内容产业的生产与运营,不仅仅是纸质图书与数字图书这两个内容载体介质的问题,而是全媒体概念下的内容产业与传媒的话题,这将是中国出版业一场真正的革命。

我们的出版集团、出版社似乎又要开始强化“转变观念”这个词的频率了,可这次并没有这么简单,因为我们在传统出版这单一的业务形态中干得太久,已经形成相对封闭的思维方式。一旦打开大门面对电视电影广播、互联网及移动网络传播等全媒体的各般武器,我们将可能束手无策,因为我们都一直自认为是“其他行业”。如今成立自家人,武器随你挑随你玩,我们却玩不了了。所以,我们先慢用“转变观念”这个词来要求大家,而是加快对全媒体的了解和认识,以及能全面掌握使用。这一点,我希望从出版业的各级官员们开始,不然,就无法进行正确的战略决策。如果做个调研,你会发现,如今仍有不少的出版集团领导、出版社社长、国营书店经理不能熟练地使用互联网,不会使用微博、微信,甚至QQ、MSN。更可笑的是,我发现仍有个别在重要岗位的领导不会使用Word、Excel办公软件。不得不说,我们这个行业确实是传统到家了。再说新技術,当前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已经渗透到传媒行业的各个环节,国际传媒公司都开始积极利用新技术改变传统的业务模式,而我们却还在知识普及阶段,总认为这是技术行业的事儿。

近日,在为某出版集团中高层做培训时,我提出在新闻出版总署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整合的背景下,出版集团应思考和研究的三个课题:如何用全媒体思维面对新的出版产业链布局;如何主动进行全媒体渗透、整合;如何实现营销的创新。

第一,我们首先要重新审视“内容”的内涵,在我们原有的概念中,报纸杂志、唱片影带里的创作,都叫做内容,所以我们常常用“内容为王”来显示自己不可捍动的内容生产商的地位。但是在数字时代,“内容”的概念早已经拓展,随着网络的普遍使用,内容的范围由原来狭义的出版媒体内容扩大为一个广泛的概念,可以是文本、图形图像、Web页面、业务文档、数据库表单、视频、声音等。因此,我提出传统的出版业必须学会用全媒体的思维实施出版内容产业链的布局以及战略战术。从机构上我们必须有全媒体的考虑,在内容生产上,我们必须学会全媒体产业链的策划,即将同一内容策划为图书、广播电视、互联网及移动媒体、数据库、云计算、动慢、延伸产品等,即通过各种传播工具将内容全方位、无限量传播,同时,运用各类媒体将内容产业制成不同形态与传播方式的赢利产品。这才是一个真正的传媒集团的产业链。另外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传统书业要想在互联网时代重新获得竞争席位,必须进化成为互联网的新型传媒企业。这就要求传统出版业首先必须接受互联网行业的商业游戏规则和价值判定方法。这是思考方式的革命。不接受不认可互联网行业的游戏规则,不接受不理解互联网行业的思维方式,就难以完成进化的任务,就会在产业转型中失败。

第二,出版业要想主动进行全媒体渗透、整合,除了思维方式的改变,便是积极实施全媒体人才战略,这种人才的改造、储备、使用成为重中之重,同时,要培养精通全媒体并能整体策划的多元化人才。在新技术的运用上,出版业有不少失败的案例。比如互联网时代兴起之时,各出版集团和出版社纷纷打造自己的网站,但由于用传统的思维对待互联网,如今绝大多数的出版集团和出版社的网站成了摆设。在B2C电子商务兴起时代,出版业也同样曾兴起了B2C热潮,但如今存活并成规模的也只有一二。因此,面对数字广播、手机媒体、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新媒体,我们应吸纳和培养怎样的人才,应放在重要的战略层面考虑。没有人才,一切都是空话。而拥有了人才,我们才可以运筹帷幄地实施全媒体出版与传播战略。在此强调,我所提出的“主动”二字是必须落实在一个出版内容的全媒体全程策划层面,区别与出版图书后等着卖数字版权、电影电视版权的传统模式。

第三,我们必须认识到,伴随着新媒体形式的出现,受众的媒体消费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受众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因此,传统的出版营销方式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求我们及时调整思路,进行出版营销观念的创新、营销产品的创新、营销组织的创新和营销技术的创新。比如,知识产品内容的营销创新,不同的媒体形态有其不同的营销方式。同一知识内容通过何种媒体渠道进行推广,还有,微博,微信,二维码等各种社会化媒体的营销创新,O2O等模式的营销创新,等等。应该说,新媒体的产生,给我们出版营销创新带来巨大的空间,关键看我们如何使用。

出版传媒集团 篇10

新世纪以来, 江西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随着新兴媒介的快速成长和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 江西文化产业深受影响。广电传媒出版等行业的传统竞争优势不断弱化, 行业组织构架、营销模式、生产服务等要素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在此背景下, 广电传媒出版等行业出现了许多新问题, 存在着转型升级的需要。基于此, 本文旨在探索与研究信息化背景下江西广电传媒出版行业的发展情况, 文章将从现状分析、影响机制、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方面着手, 提出并得出相应的观点。

1 现状研究

1.1 江西广电传媒行业发展研究

表一为2012—2014年全国和江西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 近三年来, 江西的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所占比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2—2014年, 全国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占家庭总户数的比重分别为51.5%、54.1%和54.8%。与之相比, 江西有线广播电视用户占家庭总户数的比重分别为44.6%、48.3%和48.6%。然而, 江西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增长幅度较快, 2013年, 江西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同比增长10.39%, 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上述数据说明, 江西广电传媒行业尽管发展基础较弱, 但是发展速度较快。

1.2 江西出版行业发展研究

表二为2012—2014年全国与江西图书和期刊总印数情况, 从中可以看出, 近三年来, 江西图书与期刊总印数的增长幅度均明显高于全国。2012—2014年, 全国图书总印数同比增长分别为2.85%、4.87%和-1.51%, 与之相比, 江西图书总印数同比增长分别为3.12%、2.59%和5.33%。全国期刊总印数同比增长分别为1.91%、-2.26%和-5.44%, 与之相比, 江西期刊总印数同比增长分别为2.70%、1.54%和3.93%。这说明相比全国, 江西图书和期刊的传统印刷业务增长明显。由此可知, 江西数字出版业转型偏于缓慢, 增长幅度较低。应当说, 这与江西出版行业较为保守、观念较为落后有关。

2 信息化对广电传媒出版行业影响研究

2.1 广电传媒行业

广播电视与信息技术密不可分。广播电视是基于信息技术而形成的现代传媒应用技术。我国广播事业与信息技术同步发展, 两者相辅相成。从历史来看, 我国报业逐步告别“铅板”制作, 走向“电子和光电制版”制作, 新老技术的更替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江西广播电视事业为例, 广播电视行业从手工冲洗照片、胶卷式摄像机逐步过渡到多媒体、数字设备、计算机播送, 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扩大了江西广播电视事业的市场。可以看出, 信息技术的进步极大的影响了广电传媒行业的发展。

信息技术给广电行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一是, 信息技术极大改善了广电传媒产品的质量。通过数字传送、卫星广播或光纤技术, 可以实现区域全覆盖, 同时极大的减少了干扰和杂质。二是, 信息化技术提高了新闻报道能力。随着数字新闻采访设备和数字采访车的应用, 我国新闻行业经营能力和经营水平明显提升。三是, 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极大的培育和壮大广电传媒行业的市场。信息化技术为实现高清播放创造了条件, wifi与手机无线满足了用户“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情况”的观看需求。四是, 信息化技术实现了广播节目的精细修改。数字广播的应用实现了对音频和视频文件的修改, 对于一些存有杂质的视频和音频, 信息技术可以轻易进行优化。

信息化催生了新媒介的出现。IPTV, 即互联网电视, 互动性是IPTV的显著特征, 网络电视的出现给广电传媒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同时, 网络电视也逐步打破广播电视原有的市场垄断特性, 为行业走向市场化奠定了基础。播客技术, 即数字广播, 通过利用便携式数码播放器制作节目, 然后上传网络进行分享。如果说微博是新一代的微小型报纸, 那么播客则是新一代广播。移动电视, 即公交移动电视, 具有“强迫收视”功能, 受众被动型的接受信息, 这为移动传媒扩展了利润空间。数字广播电视, 将广播节目储存为一个音频, 进而导入计算机网络中, 通过信息技术将其加长、缩短或修改等, 进而弥补了传统广播的死板编排劣势。同时,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 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高质量的接收广播产品, 这也弥补了传统行业的不足。

2.2 出版业

数字出版物发行将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当前我国数字化出版产业发展势头强势, 在此背景下, 传统出版物销量大幅下滑。数字出版具有传统出版无法匹配的优势, 成本低、低碳环保, 便于流通和交互性是数字出版天然具备的优势。只要通过数据库建设便可实现出版物内容的加工, 没有资源的浪费, 有效保护环境;复制环节中, 不需要损耗原有材料, 不需要额外的资源;发行销售环节不产生物流成本和储存成本, 这些都是数字出版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与此同时, 我国各级政府大力支持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多次明文要求扶持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

大数据将给出版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当前, 大数据影响着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随着大数据研究的深入, 大数据的商业价值逐渐凸显。大众点评、美团购物、微信支付、快的打车等软件的成功经营显示了互联网正逐渐取代传统媒介, 成为未来商业的必然选择。数字阅读的快速增长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生存压力, 电子商务营销给传统出版发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当当网、亚马逊、淘宝等商业模式的成功充分诠释了数字营销的巨大需求。同时, 个性化和实时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也是传统出版业必须面对的难题。大数据可以迎合消费群体中逐渐呈现的个性化需求。与之相比, 传统出版业的技术能力却明显落后, 并不适应现代商业的发展节奏, 无法做到精准营销。

3 问题分析

3.1 广电传媒行业

3.1.1 三网融合背景下江西缺乏融合实力

当前, 我国广电网络技术进步迅速, 要求相关企业在网络电视、手机电视、企业整体改造方面进行整合, 使得产业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具有统一平台开展业务。与之相比, 江西技术支撑力不足。江西本地广电企业并没有这样的技术实力, 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互联网等并未得到有效的整合, 互联网市场中所占的份额非常低, 手机电信网络则较少能看到江西本地的媒介产品。IPTV业务开展较慢, 市场推广程度不高, 群众反映较少。从这些情况中可以看出, 三网融合背景下, 江西本地企业缺乏融合能力。

同时, 江西企业也缺乏融合的积极性。江西广电传媒企业未能积极开展电信互联网融合, 未能主动抢占网络电视的市场, 这是由于缺乏自信。江西企业将自身定位于本土企业, 着力打造“内容为王”的运营模式, 但未能在技术上主动出击, 不敢抢抓信息化潮流的机遇。相比沿海省份而言, 江西企业认为自身与互联网企业存在较大的定位差异, 追求保守, 不敢主动出击、融合网络升级发展。

3.1.2 江西企业观念守旧, 缺乏新业务拓展意识

江西部分企业对新业务重视程度不够, 没有改变传统的思维概念, 面对IPTV等新媒体的冲击, 企业并未足够重视。部分传媒公司甚至没有建立相应的新制度, 也没有锻炼团队, 并未采取措施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产业升级。可以想象, 这些公司未来将难以适应发展迅速的信息网络化潮流, 无法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

3.2 出版业

3.2.1 大数据的应用和推广没有优势

客观而言, 江西传统出版社在大数据的应用和推广方面没有优势。无论是资金投入、人才储备、经营模式, 还是技术壁垒, 江西出版企业都没有优势。许多出版集团甚至漠视数字出版的发展潮流, 一味经营着传统的印刷业务。另外, 由于江西地处中部地区, 出版业在全国实力不强, 相比北上广深, 江西企业的实力弱小, 难以和亚马逊、当当等竞争。这种情况造成江西本地企业墨守陈规, 偏安一方。然而, 可以预见,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 未来出版行业必然出现新的发展模式, 对于江西而言, 由于大数据应用和推广的劣势, 将难以把握发展机遇, 落后于积极进取的数字出版集团。

3.2.2 盈利模式仍在探索

传统出版社维系着保守的思维, 通过印刷品营销获得收入。但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 传统盈利模式逐渐受到挑战。当前, 对于江西而言, 比较成熟的数字盈利模式只有专业、时尚和科技期刊等, 其余的出版社多在探索之中。另外, 由于出版行业生存压力大, 因此宁愿将资金投入有产出的传统业务, 也不愿投入到数字业务以获取经验。但随着互联网计算的不断深入和强化, 沿海发达省份将在数字出版方面逐渐具备优势, 进而抢占未来必将出现的商机。因此, 保守的经营模式将最终被市场淘汰。江西出版行业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这点, 积极面对数字出版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3.2.3 复合型人才缺乏

数字出版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 既要懂得传统出版业务的内容和知识, 也要懂的信息化技术, 能够驾驭这两种知识的人才稀缺。对于地处中部的江西而言, 地理位置的劣势造成了人才的稀缺。同时, 由于江西出版行业并未足够重视数字化业务, 进而加重了人才的稀缺。从数字出版集团的成功发展历程来看, 复合型人才是企业经营的根本, 也是企业成功的重要基石。因此, 江西省的出版企业应当大力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引进, 加大复合型人才的投资, 加大对复合型人才引进的政策倾向, 而并不能只一味追求“内容为王”的营销模式。

4 对策研究

4.1 广电传媒行业

一是, 构建集团核心竞争力。通过利用本土企业的优势, 以节目内容资源、文化资源为突破口;以本土客户为目标;以国家推动文化资源改革, 加大文化资源投入为契机。锐意创举, 不断创新, 通过培养本地客户的收视习惯, 结合信息化技术的优势, 不断聚集复合型人才。通过打造江西市场的绝对竞争力, 逐步壮大企业实力, 最终以中部地区为战略目标, 争夺市场份额。二是, 坚持“内容为王”的发展战略。不断坚持频道专业化, 新闻频道为例, 突出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核心竞争力, 以江西本土文化为抓手, 突出地方优势, 紧抓地方文化。以江西本地资讯为辅助, 包括房地产、气象台、旅游、水电煤气、交通医疗等信息, 以服务江西大众为根本从发点, 着力于想江西人民所想, 忧江西人民所忧。建立具有绝对竞争力的江西本地传媒企业。三是, 栏目品牌化。打造若干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收视栏目。集中力量建立内部研发机制, 搜集复合型人才, 大力打造深受欢迎的品牌栏目。

4.2 出版行业

一是, 理念和观念的转型。没有永远不变的市场, 任何事物的改变都会带来意识形态的改变。江西本土出版企业应当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潮流。首先需要明白数字出版的核心在于更方便满足客户需求, 出版社与读者之间应当建立紧密的联系, 针对读者的喜好、年龄、层次提供不同的选择。传统出版行业应当遵循“以人为中心”, 利用信息化所带来的技术优势, 为客户提供创新性的产品, 真正做到从消费者自身出发, 为消费者量身定做适合的产品。二是, 建立以服务为中心的营销理念。信息化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 内容为王的营销模式已经难以适应行业的发展, 服务为王的营销模式将以更强的竞争能力逐渐取代传统营销模式。利用信息化技术, 梳理类别, 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独特产品将更加适合80、90后的消费需求。通过结合本地出版企业自身优势, 以江西客户为主导, 融合服务为王的创新优势, 打造大出版的营销模式, 将文字、动画、图片融合一起, 大大拓展出版行业的经营范围。三是, 大力实施技术和人才的转型。当前, 江西出版企业还不能适应信息化的潮流, 企业不能利用信息化技术为自己开拓资源和市场, 技术的发展往往落后于企业自身的发展。但是, 对于出版企业而言, 技术转型势在必行, 为此, 江西出版企业需要大量引进信息化技术型人才。江西出版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应当具备信息化技术和编辑两个方面的知识, 既能够承担编辑出版工作, 又具备信息化知识, 能够将信息化知识应用于编辑出版工作。这样才能真正承担起数字出版的管理工作。四是, 多元模式营销。在数字信息化时代, 营销的方向和渠道已经发生重大的改变。利用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方式营销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通过跨媒体、立体式多元营销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信息化背景下江西广电传媒出版行业的发展状况。调查结果显示, 江西广电传媒出版行业信息化水平偏低, 发展较为缓慢, 观念陈旧, 创新意识不强, 盈利模式有待探索。基于此, 本文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广电传媒,出版,信息化

参考文献

[1]申江婴.中国通信信息业发展趋势对话[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10.

[2]洪波.战略风险管理理论及其重要性[J].集团经济研究, 2007, (08) :66-67.

[3]续俊旗, Bernd Holznagel.融合背景下的中欧电信管制比较[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9.

[4]苏金生.电信业管制模式与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5]廖跃华.跨国公司风险管理新视野——战略风险管理模型[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02) :10-13.

[6]金德尔伯格.经济发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6.

[7]佚名.部门企业专家争议融合前景[J].发展, 2010, (08) :14-15.

[8]邵培仁.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9]贾岩.国际工程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6.

上一篇:会议实训下一篇:计算机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