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传媒

2024-05-26

财经传媒(共4篇)

财经传媒 篇1

8月28日, 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挂牌仪式在京举行。这标志着财经出版传媒事业发展步入新阶段。

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和经济科学出版社及其所属实体等17个单位组建而成, 以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母公司, 下属有3个出版社、5个杂志社、1个影视制作中心、3个投资管理公司、1个印刷厂、1个图书发行公司、2个广告公司和1个仓储物流公司。

据介绍, 新成立的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将在各成员单位业务的基础上, 不断拓展新业务, 主要包括图书、期刊、电子音像、数字网络以及出版物的批发与零售、物流配送与连锁经营;各类印刷品的印制;著作权贸易、代理及合作出版;数字内容的生产、加工与发布及其技术平台建设;网站经营、网络内容供应、网络服务和电子商务;电影、电视等文化节目的制作;广告代理、设计、制作与发布;经济信息、投资咨询, 财经、出版专业人才培训与交流;国内外投融资业务等。

财经传媒 篇2

非常荣幸,今年我被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新闻传播专业(财经传媒方向)录取,对于考研,我觉得是一个选择加积累的过程。个人的学习积累以及院校、专业的选择,直接决定了考研的成败。以下,我将简要介绍我个人的一些情况供参考,然后分享一些新闻传播考研复习的一些心得,推荐一些干货以及书籍,希望能帮到大家。

专业课简单一句话:在精,不在多。决定考北大财新传媒专业后,我在各大新传考研论坛搜集了1T之多的资料,官方指定参考书目就有7本,且大部分是外文翻译书,也报了新祥旭的考研辅导班。网上有个考北大新传方向通用的书单,从基础到提升一共罗列了40余本书,每本书平均300页以上。6月刚开始准备的时候踌躇满志,把所有推荐的、能找到的书和资料都想方设法拿到手,但到了9月,事实上零零碎碎2本最基础的还没看完,跟最初的计划相距甚远,加上这个时候也要开始学政治和英语了,整个人开始慌了,陷入了“完蛋了,一定考不上了”的深深自责。

颓废自责期间,参加了几个招聘,陷入“喜欢的工作不要我,要我的工作不喜欢”的死循环,决定还是回到图书馆好好学习。理了理思路,觉得长线作战不现实,全面围攻不可能,唯有重点进攻还有一线希望。

先拿到16年考研的真题仔细研究了一周,对基本题型、题量进行初步梳理。财经传媒专业试题跟其他学校差不多,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应用,题量通常在5-

6、2-

3、1-2道题浮动,分值分别对应5分/题、30分/题、60分/题,考试内容覆盖范围涵盖新闻学理论+实务、传播学理论(北大财经传媒专业不考察新闻史、广播电视、广告学之类的,考察范围相对不那么宽泛,很有专业特色,方便集中复习,给学渣们减负不少)。

再对以往2年的真题进行分类归纳出高频考点(由于财经传媒从16年才正式去掉经济学内容的单独考察,完全作为新传方向进行招生,因此事实上只有16年一年的真题值得借鉴,但为了更好了解这个专业的考试范围,我在整理的时候还是拓宽到15年)。得出的结论就是:社会研究方法必考(15、16、17年在两门专业课里既考了名词解释,又考了简答,足见其分量)、新媒体必考(这个大热点基本上所有新传考研都一样,作为媒体发展前沿趋势,没哪张卷子不考这个的)、文化产业涉及(这个能很好反映财经传媒的特色,关注产业管理、资本运作等传媒+经济领域)、还有一些传统新传考研的常规内容(如传播理论发展史、新闻实务的采写编评、5w领域各个经典理论等等)。

在经过上述整合工作之后,对于专业课的考察基本上心里已经有一个很清晰的框架谱系了,可以开始着手有侧重进行归纳复习。

针对基础分名词解释,我拿董璐的《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和《新闻传播学大辞典》,辅之陈力丹的《新闻理论十讲》进行扫盲式阅读,摘取部分我觉得常考的词做了一个100题的list,睡觉前扫一眼,觉得陌生的回到书里看看,临考试前坚持个2周,基本上名词解释80%的基础分到手了。针对简答,主要看了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辅之李彬的《传播学引论》,郭书应该是在每个新传考研经验贴里面时时刻刻反反复复被提到的一本经典考研必看的书,主要因为传播学本身就是个舶来品,80年代开始引入中国,国内尚处于发展期,经典理论著书不多,大量专业书以翻译欧美著作为主,素质培养可以广泛涉猎,但对于时间紧迫有急需功利性得分的考研而言,郭书从逻辑到表述,更适合考试。但书无完书,郭书体系上还是有很多不完善的,所以推荐李彬的书进行补充,这本书语言风格上比较风趣幽默,可读性较高。基本上认真做好上述两个步骤,名词解释和简答大体没有问题了,算下来至少70-80分到手了。

论述这部分是考试的重头戏,分值最高,对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要求也最高,基本上拉开分数差也就在这道题。论述题不像前面的题,主要以基础为主,论述可以称作一个小论文,需要有论点、论据和论证,同时要有严密的思维逻辑。死背硬记各类答题模版或者强行套公式(如某知名教辅书传播学小王子,参考即可,万万不能死背硬记当圣经宝典),看似高大上、实际上你自己也一知半解的专业词汇生搬硬套,老师一眼就能看穿,给分极低。应对这样的题只能进行长时间思辨能力的培养。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广泛阅读大量论文以及研究方法。后面我会推荐一些专业期刊,需要长期坚持阅读,先照葫芦画瓢学习学者的行文风格思路,再慢慢培养自己的观点。

最后,在专业课方面我还想再啰嗦一点,就是一定要注意不断归纳整理,不厌其烦,反反复复把你每个阶段脑子里储存的知识进行输入和输出,落实到笔头,通过画思维导图,理清思绪。长期不进行知识整合,尽管学了很多,但很可能考试时遇到无法完整输出的尴尬,废话太多、没有逻辑、浪费时间又无法切中要害得分,是最大的遗憾。我的建议,从各个不同的分类角度,对各种知识进行横向、纵向多个维度的复述和串联,有益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参考资料:

(北大财经传媒官方有参考书目,大家可以自己去官网看,在此处就不列举了,考试之前都是需要大致过一遍的,这里主要列一些补充的)基础入门

陈力丹《什么是传播学》(入门级,趣味性、可读性高);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为数不多的中文专业书,基础必读,尤其是跨考); 李彬《传播学引论》(语言很幽默、通俗易懂)董璐《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知识覆盖面比较全,专业术语中英文对照,便于传播学基础框架知识梳理,应付常规简答题)《新闻传播学大辞典》(应付名词解释)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入门级,应付常规名词解释、简答)进阶

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

陈阳《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 提升

《媒介研究:文本、机构与受众》 《传播学新趋势》(上、下)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 《单向度、超真实、内爆》 《传播政治经济学》 《娱乐至死》 期刊

《新闻记者》 《国际新闻界》

《新闻与传播研究》 《现代传播》

公众号(主要推荐非营利性质的)

财经传媒 篇3

大众传媒时代财经类纸媒的传播及其特性

据相关资料显示, 在中国先富裕起来的那一部分精英阶层中, 大家所受的专业性文化理论教育背景是参差不齐的。“零点调查”对中国高收入人群理财动态指数的调查数据结果显示, 改革开放以来, 作为财经类报道的主要人物及事件的主人公, 中国先富起来的这部分人群中大多数人都没有接受十分完整的文化教育, 因此他们可以被归类为“低学历的富人群体”。现在, 面对着互联网、手机短信、电视、电台等高科技信息传媒的强势侵入, 面对着大部分未接受正规文化教育的“低学历富人群体”的广大受众, 财经类纸媒正面临着巨大的生存与发展的挑战。再加上大众传媒时代的到来, 更多的普通百姓也在逐渐加入到财经类节目受众的队伍中来, 因此, 财经类纸质媒体, 特别是财经类的报纸, 如何突破自身的局限性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所在从而将那些落在网络、电视、电台等高科技上的受众眼球吸引过来, 这是财经类纸媒传播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

如果从接受学的角度来看, 财经类纸媒的受众基本上都是希望通过阅读相关的经济报道与文章来更好地把握全国甚至全球的经济形式及经济市场运行状况以提高自己经济决策的理性高度与理财的准确性把握。与互联网、手机短信、电视、电台等高科技技术对经济信息、事件报道的及时、迅速、通俗化特征相比较, 纸质类财经报道似乎陷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困境。因此, 财经类纸媒传播要想突破自身的纸质性传播方式的局限性, 只有走专业化深度与通俗化表达相融合的道路, 即所报道的内容一定要有专业性的理论水准, 而其表达的形式与语言则必须尽量做到通俗易懂。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适应财经类纸媒传播所面对的受众及强大的互联网、手机、电视、电台等多种高新技术的挑战。特别是以报纸作为主要载体的纸质类财经报道, 我们都知道, 报纸多是事件或信息就不能像网络、电视、电台那样做到及时、迅速的报道, 而在信息化的大众传媒时代, 迅速、及时是新闻报道的必须属性, 报纸只有发挥自己的优势, 在不能做到迅速及时的报道时, 就必须在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时发挥自己的专业性理论水平与大众易于接受的通俗化表达结合起来, 将自己所要报道的经济事件更加圆润丰满、更加专业化地表达出来, 使大众传媒时代接受财经类纸媒传播的受众得到比网络、电视、电台等带来的更有效更专业的信息。

据对相关财经类读者群体的调查结果显示, 有很多读者表示财经类的新闻报道太深奥, 不易读懂。随着大众传媒时代的到来以及对百姓日常生活的侵入, 互联网、电视、电台、手机等高新技术的迅速普及与迅猛的发展势头, 报纸、杂志等传统纸质类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就被很大程度地限制了。为了能够吸引大众传媒时代广大受众读者的眼球, 财经类的纸质媒体就通过增加对信息加工的力度来谋求自身的生存发展。特别是财经类的报纸, 为了突破自身与互联网等高科技相比所存在的局限性, 并发挥自己所具有的易于保存与理论性深度报道的特性, 财经类的报纸就从增加版面的容量与文章深度上下工夫。

进入大众传媒时代以来, 财经类的纸媒传播为了适应生存环境, 其自身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相对于网络、电视、电台、手机等高新技术在对财经类信息进行传播时发挥出来的优势特点, 财经类纸媒也立足于自身优势, 对信息的传播进行了适合自身优势特点发挥与大众传媒特点及读者需求的积极改善, 朝着让“非专业普通读者读得下去, 专业性的读者受到启发”的方向努力发展, 使纸质类的财经事件报道凸显出自己与时俱进、努力创新、迅速及时、适应大众传媒时代快速节奏与读者需求的文章特性, 使财经类纸媒的传播抓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易于保存的特性。

大众传媒时代财经类纸媒的运作模式思考与探析

进入大众传媒时代后财经类纸媒的传播面对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与更加复杂多元化的消费大众, 因此, 财经类的纸媒运作模式绝对不能走像网络、电视、电台、手机等高科技传播的运作之路, 它必须走适合自身优势特点发挥的传播运作模式, 将专业化、品牌化与产业化结合起来进行市场运作, 在市场元素的自然规律中做优胜劣汰的运行, 来彰显大众传媒

一般说来, 财经媒体报道主要分动态事件的报道和静态管理的话题报道, 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事件报道。以有一定行业或社会影响力的企业事件为主, 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比如“三鹿奶粉事件”、联想成为奥运赞助商等。

案例报道。以企业特殊的、有效的管理方式, 独特的管理模式或发展路径为主, 相对静态, 比如宝洁的品牌营销、丰田的精益管理等。

资讯报道。各种信息的发布, 内容和形式都比较灵活。

人物报道。主要以管理者的经历或管理理念为报道的内容。

财经类纸媒的专业化战略运作模式探析。改革开放深化与市场性运营模式的深入发展, 使纸质类的传播媒体也经历了一个“事业转企”的过程。面对着选择与消费、需求日趋多样化的市场受众群体, 可以肯定地说, 没有哪种形式的媒体传播形式能够完全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因此这就为财经类的纸质媒体在进入市场经济的运营模式之后的继续运作创造了很好的机会。

财经类纸媒传播在大众传媒时代的市场经济规律操作下运营, 作为运营的主体实践者, 其必须在专业化的战略运营模式中对自己所掌握的资源做理性的分析, 在弄明白自己拥有的资源的基础上来确定适合自身优势发展的专业方向, 以针对不同的受众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播理念来实施自己的专业化战略方针。在实施这一方针的时候, 我们必须清楚地明白一点, 那就是财经类纸媒, 特别是作为时效性较强的纸质传播方式的报纸, 在专业化运作的方向上必须要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能够为大多数受众消费群体所需要与接受的专业性方向。例如《第一财经日报》、《第一财经周刊》, 正在以其强大的专业化经营策略从自身的独特资源领域、自己擅长的优势特性及对受众群体的准确把握等几方面来占领着财经报道的市场。

财经类纸媒以品牌化战略的运作模式来增强自身在媒体传播市场的影响力。利用品牌效应来树立自身的声誉并逐渐扩大自己在传媒市场的影响力, 这也是大众传媒时代财经类纸质媒体战略化运作的一种有效模式。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应该适当地融入一些人文关怀性的精神以便成功地打造出财经类纸媒自己的专业化品牌。特别是在品牌的形成与拓展过程中, 这类纸媒在对财经类的事件、信息进行报道时应该着重于融入一些适当的人文精神关怀, 这样才能更好地将财经类纸媒优于网络、电视、电脑、手机等高新技术传媒的优势彰显出来。而与人文精神关怀相关内容的增加, 也必将增强财经类纸媒的品牌内涵, 对于财经类纸媒树立自己在大众传媒时代的独特品牌形象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大众传媒时代的财经类纸媒在品牌化操作的过程中, 还应该注意自己品牌形象的综合性与权威性培养。换一个角度来说, 充满人文精神关怀的高度综合性与权威性的财经类纸质报道是大众传媒时代纸质类传媒品牌形象的必修之路。

财经类纸媒产业化运作模式。大众传媒时代的文化产业正处在有利时期, 而财经类纸媒的产业化战略实践则是进一业发展的最原始形式是以纸质类为主要手段的媒体传播。

作为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大潮, 服务于中国经济发展大势的财经类纸媒传播运作, 按照传媒产业自己内在的市场规律运行方式和竞争法则来规范并发展自身的产业化模式, 是推进并实现财经类纸媒适应大众传媒时代的文化产业化体制改革与自身生存发展需要的必经之路。笔者认为, 财经类纸媒传播产业化运作重点应该首先从“对财经类事件与信息的获取、加工、传播”上着手, 在此基础上再形成属于自己的财经通讯社、印刷媒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广告产业等平台, 然后最终形成自己的产业链发展模式, 而不是一个单独运行的财经类纸媒传播个体。而且在财经类纸媒形成自己的产业规模链之后, 还能进一步延伸出相关的资讯产品与广告业务, 从而极大地将大众传媒时代的财经类纸媒的内在潜质挖掘出来, 使其成功地突破大众传媒所带来的困境, 将自身从传统传媒中积淀下来的不利因素变为有利的运营资本。

当然, 财经类纸媒在具体的产业化实践过程中肯定还会遭遇一些问题与困境。与其他先进国家相比, 中国毕竟是一个刚刚打开大门不久的发展中国家。因此, 其首先必须面对的就是中国现有的产业体制与机制对其所具有的限制性。具体来说, 中国现有的现代企业的产业化运营制度还不规范, 因此, 财经类纸媒要想有效地实现产业化运作模式, 还需建立与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相契合的运营机制。只有建立起符合中国文化国情与适合文化产业特性的新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 并在进一步深化改革与体制创新的基础上, 进一步区分文化产业的内容与载体, 促使管理内容必须准确到位、管理载体必须坚守本位, 这样在操作规范的基础上, 大众传媒时代的财经类纸媒才能成功地步入产业化运营的正常轨道。

参考文献

[1].季明:《财经新媒体“江湖”》, 《瞭望》, 2009 (7) 。

[2].王晓乐:《双重力量作用下的财经媒体激变——兼谈中国财经媒体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 《中国出版》, 2010 (6) 。

[3].韩建勇:《新媒体格局下深圳财经电视媒体的“突围战”》, 《电视研究》, 2010 (10) 。

[4].陈静:《新媒体挑战下财经新闻的突围》, 《新闻导刊》, 2009 (6) 。

[5].高韵斐:《第一财经跨媒体传播及其运作的实践与思考》, 《理论前沿》, 2009 (15) 。

财经传媒 篇4

关键词:高校,媒体,高远营销传媒网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时代, 大学生群体, 作为这个时代最前沿、最先锋、最有知识的一个阶层, 对于信息的需求也比任何人以及以往任何时候的大学生更加迫切。当今社会确确实实是一个大媒体时代, 传统的纸媒、电视媒体以及这两年流行的网络媒体, 给了我们每个人更多的信息发布和传播的权利。白岩松在今年记者节的时候也说:现在是一个人人皆记者的时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目前网络媒体的发达。

大学生, 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对于媒介的接触, 有其自己的特点, 而关于大学生媒介接触和媒介素养的文章, 网上也有很多, 很多大学里都有一些官方的媒体, 以西南财经大学为例, 就有《西南财大报》、财大电视台、财大之声广播站以及光华园网站等主流校园媒体, 当然, 这些媒体由学校主办, 学校全额出资, 主要是教化和倡导主流价值观为作用。同时, 西南财大也有一些非官方媒体, 这些媒体主要是一些优秀的学生自己创办的, 也有一些借助于学校部门的支持, 也有一些纯粹是个人或者几个学生创办和维护的, 自主经营。其中的代表就是高远营销传媒网和聚优惠团购网站。本文将以西南财经大学学生自主创办的高远营销传媒网为例, 介绍高校非官方媒体的定位和经营思路, 希望对后来的研究者有所启示。

一、创办:兴趣使然、团队力量

高远营销传媒网 (网址www.mediumarket.com) 的创立之初, 是由几位喜欢写文章的同学一起建立, 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方式, 来提倡一种写作的精神, 鼓舞大家一起写作, 而建立一个网站, 可以将一个人的文章方便提供给更多的同学进行阅读和交流, 成立之初, 完全是兴趣使然。建立三个月之后, 网站的知名度越来越大,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了解高远营销传媒网并成为其中的作家为网站写稿子。网站也正式转型, 在坚持共同学习与进步的基础上, 进行商业化运作, 迄今为止, 网站已经召集了全国各地喜欢文学和写作的大学生作家超过70位, 这些大学生作家来自西南财经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暨南大学等30多所全国各地的大学。因为兴趣, 大家走到了一起, 也同样因为兴趣, 这群年轻人做出了更多的成绩。

二、定位:服务为主、双向沟通

任何一种媒体形式, 他的服务性都是不可或缺的, 高远营销传媒网在创立之初, 就强调一种服务性, 只不过当时的服务对象是自己内部的作家, 经过半年多的发展, 网站的受众已经由内部向外部扩展, 目前, 西南财经大学的同学是主要受众, 也包括一些其他高校的同学。

网站进入商业化运作之后, 运营总监高承远、编辑唐兴蓉、市场部经理王振以及财务范娟经过激烈的商讨, 决定仍然强调网站的服务性, 同时给财大同学更多的表达自己想法的空间和渠道。学校发布的一些信息, 有时候由于完整性和覆盖面的考虑, 会比较冗长, 而且学校资源往往是很多, 没有一定时期的针对性。高远营销传媒网秉承“做财大第一草根服务网站”的传播理念, 不断为同学们提供有价值的、及时的资讯和服务。在这里举出一个典型的例子:西南财经大学每年都要召开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双选会, 学校会将企业的名单以一张电子表格的形式挂出来, 同学们看企业的时候要全部下载后才可以, 高远营销传媒网组织人手, 在第一时间将所有的表格进行分类整理, 放置在网站分门别类的位置上, 让同学们不需要下载, 只要打开网站, 寻找自己真正喜欢的企业进行查看, 这大大的节省了大家的时间。

三、经营:互惠互利、整合资源

高远营销传媒网的经营模式, 和许多网站的经营模式是“貌合神离”的, 很多网站的经营是依靠优质的内容和服务带动大量的点击, 之后以广告或者电子商务为主要的赢利点, 而这些广告基本上的不加选择, 良莠不齐, 这也导致消费者真假难辨, 最后做出厌恶决策, 纯粹不去关注那些网站上广告的商品和服务。

高远营销传媒网也是以广告为主要的盈利模式, 但是网站上挂出的广告, 都是经过同学消费并推荐的一些商家, 同时, 网站不定期的举办全校性的征文比赛、评论大赛等活动, 把人气聚集到网站上的同时, 可以为校园消费市场提供一些广告服务。如西南财经大学东门的食轩快餐连锁、口香堂餐厅、正大眼镜、名扬鸡煲城、尚辣火锅, 本来口味、品质、服务和价格都深受同学们好评, 经过高远营销传媒网的传播和同学们口口相传的二次传播, 生意越来越好, 食轩快餐连锁还准备与高远营销传媒网建立更多的战略合作, 更好地把自己的品牌和商品、服务推荐出去, 毕竟, 对于大家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周燕琳.高校媒体舆论引导与媒介环境重构——以广西新建本科院校为例[J].新闻传播, 2011, (08) .

[2]夏鲲.大学生校园媒体的实践与校园文化发展探讨[J].中国报业, 2011, (14) .

[3]徐向元.高校校园媒体及其作用——以淮北师范大学为例[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03) .

上一篇:党建实践下一篇: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