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

2024-05-23

传媒(共12篇)

传媒 篇1

网络传媒当下已成为最新的传播媒体, 不仅受青睐的人群居多, 而且开发网络视频软件的企业也是越来越多, 说明传统的电视传播方式如不继续挖掘自身的优势以及融入网络传媒的特性, 其市场占有率将每况愈下, 同样网络传媒不改善自身的缺陷也会对发展产生影响, 因此探讨差异性对各传媒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1 电视传媒与网络传媒在传播方面的对比差异分析

1.1 传播时效性的对比差异分析

网络传媒较电视传媒在传播方面更具有时效性, 一是由于网络传媒基于互联网这一载体, 只要在有网络的情况下人们都可以通过网络媒体来查阅新闻, 观看视频, 同时还能及时收到来自世界各地发布的信息, 完全不受地域的影响;二是当人们一时间错过了及时的信息, 通过搜索功能同样能观看到及时的社会动态。而电视传媒只能在固定的播放频道或是时段才能看到所需信息, 甚至有些信息人们通过其他途径早就已经获得了的, 也就失去了信息的及时性这个意义, 此外当人们错过了播放传播时间, 就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可以再一次观看, 所以说电视传媒在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上不及网络传媒。

1.2 传播交互性的对比差异分析

以往的大众传媒方式都是由特定的信息发布方, 专门的信息编辑人员通过编排来发布的, 所以人们只是信息的接受者, 电视传媒也是如此。但是在网络传媒中, 任何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和接受者, 而且这种途径也能在无形中增加新闻发布的及时性, 正如当下的拍客就体现了网络传媒的民众性, 此外主动发布即时信息, 增加了人们的社会存在感和价值, 这也是电视传媒所欠缺的一点。

1.3 传播真实性的对比差异分析

正是因为在网络传媒中任何人都可以利用互联网来发布所见所闻所感, 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有些恶意宣传或是低俗, 不真实的信息存在, 导致接受信息的人信以为真, 对其价值观念或是心理状态造成影响, 这也是网络传媒不可消除的一个弊端。但是作为传统的电视传媒, 有健全的信息发布团队, 严格的信息筛选条例, 使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得到提高, 所以电视传媒的权威性较网络传媒获得的认可度更高。

1.4 传播直观感的对比差异

当举办大型晚会或是体育比赛时, 电视传媒通过卫星接收信号能将现场的情况通过清晰流畅的画面传递给观众, 带给观众极强的现场形象感和过程体验感, 因此会更加直观和富有感染力。但网络传媒要想在网络上发布第一现场的表演或是比赛时, 只能通过电视传媒的信号在网络传输, 这样会造成信息的滞后, 以及在网络的影响下, 还有可能出现画面不流畅的现象, 所以在直观感受上较电视传媒效果差。

2 电视传媒与网络传媒在信息反馈方面的对比差异

网络媒体的交互性决定了接受信息者可以随时发表对事物的看法、观点和意见, 同时也会及时有相应人回应, 正如目前的微博互动就体现了这一点。相比于电视传媒来说, 信息接受者虽然也能发表自己的想法, 但通过打电话、发短信或是写信的方式, 信息反馈的效率会低很多。

3 电视传媒与网络传媒在使用人群方面的对比差异

网络传媒由于需要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或是电脑打字, 因此其使用人员以青年为主, 且以中等学历群体为主, 但是电视传媒作为传统大众的第一传媒, 在使用人群上不具有局限性, 老少皆宜, 而且绝大多数中老年人群还是将电视传媒作为信息接收的主要渠道。

4 电视传媒与网络传媒的改革发展方向

鉴于电视传媒与网络传媒的对比差异分析发现, 各有各的时代特性, 因此可以对不同传媒进行信息资源的整合以及缺陷的改善, 促进各传媒的发展以及为人们提供更加可靠真实的信息资源。

一是电视传媒应在自身优势的基础上, 进一步结合互联网技术, 比如现阶段的网络电视, 实现了给人们提供大量视频欣赏的目的, 同时还设置了个性化的双向服务, 观众可以根据自己对视频的喜好和兴趣来挑选节目, 并且能和网络视频一样进行回放以及储存等。电视传媒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的发达, 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 这样不仅让节目的编排和制作更符合时代潮流, 而且电视制作团队通过阅读网络中的大量信息, 再对事件做采访或是发表观点时会更有深度。此外增加电视传媒与观众的互动性, 及时了解观众对电视传媒的详细需求, 让电视传媒更人性、科学, 方便用户使用, 比如现阶段的微信摇一摇参与电视互动就是结合了互联网技术, 让观众观看电视节目的积极性更高。

二是网络传媒, 虽然网络传媒是当下的热点传媒, 而且通过网络能所搜寻到很多电视节目, 甚至是国外的, 这是电视传媒的不足之处, 但却没有强有力的监管措施, 让有些视频播放的内容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因此网络传媒应效仿电视传媒加强监管力度, 成为文明和诚信网络, 给接受网络传媒信息的人提供积极地正能量。此外网络传媒最主要的是技术的投入和更新, 目前国外的互联网企业都在不断推出最新的网络视频技术, 所以国内的网络传媒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因为技术的革新能给信息接收者更好的享受, 同时也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更有力的位置。

5 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电视传媒与网络传媒的差异性, 发现两者在传播时效性、直观性、交互性以及真实性这些方式上有所不同, 而且在信息反馈以及接受人群方面同样存在差异, 因此本文认为电视传媒和网络传媒应互相优势借鉴, 为将来的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在电子和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 网络媒体得到了快速发展, 并且其所具有的特性对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体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力, 由此本文主要探讨电视传媒与网络传媒存在的不同点, 从而找到不同传媒新的发展突破点。

关键词:电视传媒,网络传媒,差异

参考文献

[1]闫俊杰.电视与网络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比较分析[J].新天地:开拓教育新天地, 2011 (12) :482-483.

[2]胡军琅.电视与网络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比较分析[J].科技信息, 2010 (29) :137.

[3]甘井岗.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网络传媒中的运用[J].中国科技博览, 2015 (4) :226-227.

传媒 篇2

【四川传媒学院排名】四川传媒学院特色专业-四川传媒学院录取分数

线

国著名高校成都理工大学系四川省重点高校,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的授予权。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是由成都理工大学申办,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按新机制、新模式运行的一所以艺术类本科为主的独立学院。学院近年来曾荣获 “中国一流高等独立学院”、“社会满意学校”、“全国教育教学管理示范高校”、“全国十大特色院校”、“全国百强教育先进单位”、“重质量·讲诚信,全国AAA级示范学校”、“全国首批创新·就业型大学”等荣誉称号。学院地处成都市国家高新技术开发西区,交通便利,环境幽雅。校园占地面积近千亩,教学、生活用房、学生公寓等建筑面积近35万余平方米,一座以“憧憬”为主题的大型雕塑和30多尊世界科学巨星、文学巨匠、艺术家、名人头像遍布校园内,形成了浓烈的文化艺术氛围。学院依托广播电视系统的行业背景,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一切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办一流教育,育广电英才”的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应用性、复合型、德艺双馨、一专多能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学院围绕广播、电影、电视、网络传媒及IT行业事业发展的需要,设立了播音与主持系、编导与戏剧影视文学系、艺术设计与动画系、新闻系、表演系、音乐舞蹈系、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系、摄影系、传播与经贸系、影视编导与管理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等十一个系。设有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广播影视编导、艺术设计、表演、音乐表演、舞蹈编导、戏剧影视文学、导演、动画、摄影、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传播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广播电视工程、录音艺术、英语播音、时装表演与设计、影视人物造型设计、平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广告设计、装饰设计、电视编辑、电视节目制作、文艺编导、网络传媒、现代媒体编辑、图片摄影及制作、影视摄影及制作、影视制片、广告经营与管理、传媒策划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酒店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40余个本、专科专业或方向,形成了完善的学科群。学院生源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迄今,在校学生1万4千余人,成为西部地区规模最大、学科门类最全的艺术独立学院。学院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不断开拓创新,拥有雄厚的办学实力,购置了一流的专业教学设备,凝聚了一大批多年从事影视、媒体、艺术设计、动画、摄影、计算机等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并做出过骄人业绩的实力派师资队伍,大批优秀毕业生脱颖而出,意气风发地走向祖国大江南北,桃李满天下。由于办学理念与市场需求接轨,以人才市场为导向,在校学习专业能力与将来岗位工作能力零距离接近。办学十年来,已为中央电视台和省内外广播影视传媒系统、大中型文艺演出团体及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等培养输送了一大批记者、编辑、编导、节目主持人、演员及计算机网络维护和广播电视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学院有广播电视系统的行业优势,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渠道,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他们都找到了较为满意的工作,正在人生舞台上施展着自己的才华。一流的专业教学设施学院具有全国艺术类院校中一流的教学硬件设施。建有教学大楼七幢、艺术大楼五幢、视听中心一幢、艺术体育中心一幢、艺术交流中心一幢、计算机实验中心一幢、川内高校最大的美术馆、大型演播厅、表演实验剧场(黑匣子)、艺术实验中心、摄影棚、西部一流的大录音棚、中型演播厅、金色演播厅、银色演播厅、多个小型演播厅、数十间省级专业电台标准的模拟仿真播音教室、160余间多媒体教室等。15个多功能一体化演播室,首家高校高清演播室,可供数百名学生同时实习用的120余间录音室,MIDI工作室;带舞台的多间表演教学厅、排练厅及可同时为数百人使用的多间形体房;高标准舞蹈专业专用练功房、多间化妆专业专用教室;可供动画专业实习使用的大型动画设计机房,为艺术设计类专业建设了上百间画室、艺术陶瓷研制中心和多间造型、模型、雕塑、材料制作等工作室;仿照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新建大型多功能绘景教室;配置有国际先进水平的VICON动作捕捉系统;可供拍摄电影、电视、MTV等用的专业长摇臂、平板滑车、单座摄像升降装置等设备。另外还建设了多间摄影厅、照场、看片室及供摄影用的暗房、洗印设备等,配备了目前先进的高清摄像机、演播室系统。购置了700余台专业摄像机、300余部数码照相机,30余间钢琴房和数间带钢琴的音乐教室,供民族、美声、通俗唱法分类教学的视唱室;配备有3000余台为剪辑和节目制作专用的非线性编辑机,具有四十余台高档线编机的专业机房,数百台液晶显示屏微机的大型计算

粤传媒能否引发“传媒热潮” 篇3

“七年磨一剑”。中国报业网讯广州日报旗下广东九州阳光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粤传媒)在走完7年上市准备之路后,11月5日正式开始网上申购,这标识着中国报业第一股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正式拉开了上市的序幕。

而此前,在大盘频创新高,大盘股欺行霸市之时,传媒板块普遍陷入深幅调整之中,那么,粤传媒的发行上市,能否激起一股传媒行情?能否拯救“传媒大军”?

中国报业第一股——粤传媒

粤传媒即将登陆深圳中小板,它的发行将开创了两个先河——第一家经过国家新闻总署批准的在境内主板上市的传媒公司、首家成功由三板转到主板的公司。

广州日报社成立于1952年,为国有独资企业,1996年组建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是中宣部批准建立的全国首家报业集团。除了旗舰媒体《广州日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还拥有《信息时报》、《足球报》、《南风窗》等14家媒体,拥有7家子公司。其中,粤传媒主营业务包括印刷、广告代理及制作、书报刊零售三大部分,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早已明确表示将充分利用上市公司这一重要资本平台,拓宽融资渠道,实现集团业务规模效益的扩张。《财经》杂志称这是“筹谋七年,中国传媒业巨头广州日报社终于走完了借壳上市的最后一步” 。

清华大学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崔保国教授早些时候对中国报业网表示,广州日报能成功上市是件好事,但更是一种挑战。崔保国教授将其归结为三个方面。首先是来自业务结构的挑战,现阶段的报业企业并没有太大的业务发展空间,但新业务种类的开拓往往又十分关键;其次是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上市便意味着对股东负责;再次是来自报业企业转型的责任,因为转型必须进行改革。崔保国强调,上市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这必然导致上市传媒企业的改革。

粤传媒引发传媒上市热潮

就在粤传媒正式迈出成功上市的一步之时,中国传媒业突然引发了集体上市的步伐。

无独有偶。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也明确表示,其已展开上市规划。日前,国药科技发布重组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武汉新一代科技有限公司未与青岛中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但已与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就公司重组事项达成合作意向,双方将进一步磋商合作具体事宜。

与此同时,辽宁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辽宁出版传媒)整体上市计划已经得到上级宣传和新闻出版部门的批准,目前正在等待中国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如能顺利“过会”,将成为中国第一家将编辑业务与经营业务合并打包上市的出版企业。

此前,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透露:“(辽宁出版传媒)将很快上市……以前考虑把集团的经营性部分剥离出来上市,现在辽宁出版集团公司不再剥离,实行整体上市,其中就包括七个出版社。”他更进一步表示,“今后将通过逐步扩大股份、收购等办法,扩大报业上市的整体性”,并将“支持国家骨干大型新闻类网站通过上市融资,增加实力” 。

事实上,今年以来,中国传媒的上市冲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除了上述企业的上市行动之外,解放日报集团将主要经营资产注入了新华传媒,四川新华发行集团和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则参股了新华文轩(0811.HK)。

“允许任何一家新闻出版传媒的整体上市,而不是局限于过去将报纸的采编业务与广告等商业经营剥离开来的做法。”柳斌杰向媒体表示,中国已经完全放开地方报纸、出版集团、新闻网站在国内外上市。

与此同时,在刚刚结束的十七大的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因此,业界普遍认为,柳斌杰的表态是中国政府将进一步放开新闻出版资本市场的一个强烈信号。这意味着长期以来,中国的传媒业上市过程一直停滞不前的状况,将在今后有望得到较大改变。

欣欣向荣的传媒行业

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传媒集团的集体上市潮将会很快到来,那么这些企业的上市将会给传媒行业和股市中已有的传媒板块带来何种影响?

东方证券传媒分析师张小嘎表示,现阶段传媒市场正处于大变革时期,上市有两点好处:第一,目前传媒行业需要一个改革的平台,上市能够更好地完善市场化机制;第二,上市势必能募集更多的资金,使报业集团加速发展。

另一方面,张小嘎认为,由于目前国内A股市场传媒股较少,越来越多的新闻传媒股上市,必定使投资者在市场中的选择增多,股价波动在所难免。但是,不管怎么说,这对行业来说的确是一个利好消息,资金的增加将推动行业加快发展。

据统计,2005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实现总收入888.76亿元,同比增长7.77%;全国广播电视实际创收764.94亿元,同比增长11.64%;全国广播电视广告收入为458.63亿元,同比增长10.65%;报纸广告经营额为256亿元,比上年增加25.3亿元,增长11.0%。杂志广告经营额为24.9亿元,比上年增加4.6亿元,增长22.1%。2006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1099亿元,首次突破1000亿元,比上年增加168亿元,增幅18%。2006年中国报刊业经营总额为760亿元,其中,报纸总额为691.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9亿,同比增长5.97%。

虽然行业整体增长速度整体偏慢,但个体差异非常明显。排名前15位的省市收入份额已占到总量的68%,收入领先的多以经济发达省份和城市为主。此外,2005年全国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为12569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数为413万户,数字电视用户中的付费数字电视用户为139万户,三项指标同比增长率分别为8.31%、326%和276%。2006年付费数字电视作为有线电视网络发展的新业务,实现收入5.23亿元,同比增长60%。也就是说,经济发达地区的数字电视业务未来增长潜力较大。

同时,2006年起电台、电视台探索进行制、播分离改革,即除新闻类、社会访谈类节目外,文艺、体育、科技类节目要逐步实行制、播分离,实现节目招标采购。这为涉足节目制作的上市公司如中视传媒、电广传媒、东方明珠等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此外,媒体之间的相互融合和渗透也会在资本市场上得到体现。博瑞传播由传统报业进入手机电视开发领域并可能参股有线网络公司,上海新华传媒借助华联超市实现首家出版物流通企业上市,而网络公司的整合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理解为借助于资本市场对广电产业链的整合。当然,外资的介入也会带来众多投资机会。

综合而言,传媒业属于行政垄断行业,尽管今后开放的程度会加大,但保持必要的垄断性仍将是传媒业的基本特点,相关股票也会因此获得一定估值溢价。

上市潮能否引发“传媒行情”

既然对上市公司是一个利好,再加上最近市场新股的联动效应明显(如中国神华上市前曾引发煤炭类股大涨,中国石油上市前引发石化类股大涨),粤传媒的上市是否会掀起一股“传媒行情”?

根据近期新股的上市表现,粤传媒上市高定位将不容置疑,而近来特有的新股联动机制使传媒股在粤传媒发行后将要上市的背景下有望成为市场的新亮点。

周一,传媒板块开始有启动迹象;周二,传媒股逆市躁动,电广传媒、新华传媒都位居涨幅榜前列;周三,这种涨幅没能在传媒股中延续。但是,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前期跌幅较大,而传媒板块本身基本面相当优良,因此有被“错杀”的嫌疑,这些个股短线后市存在较大的反弹机会,尤其是在粤传媒上市前后,一些被“错杀”的优质股短线会有所表现。

从长远角度看,传媒股还是具有投资价值。因为,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传媒行业都有较高的进入壁垒(诸如政策、牌照等),在我国这个壁垒更为明显,其行业具有一定的垄断性、稀缺性。而传媒类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通过跨媒体、跨地域发展从而成为综合性媒体帝国,此过程必然不断发生收购兼并。同时在中国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政府扶持与大股东可能的资产注入预期加强,相关上市公司将从中受益。

谁将成为传媒板块的“明星”

可以预见的是,传媒行业内的企业目前正处在从原来的面向行政计划逐步向面向市场的方向转变。中国其它产业以往的经验表明,在一个具有巨大需求的产业由行政向市场化转变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掌握先机从而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的优秀企业,例如电信业的中国移动、保险业的中国人寿和平安保险、房地产行业的万科、银行业的招商银行等等。因此,在未来3年,传媒行业很有可能会产生一些明星企业,那么,谁又将成为传媒板块的“明星”?

歌华有线(600037):地处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具有非常明显的先天优势,拥有从全国范围看都是极具消费能力的高端用户群体,具有人才优势,将直接受益于总部经济与奥运文化产业以及地域优势。2007年是暂时性低谷期,公司2008-2009年业绩有望实现爆发性增长。

综合而言,公司具有三大优势,包括独家垄断北京有线电视网,获得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奥运将为公司带来跨越式增长的契机。8月底,公司获得首个奥运订单,预计今后一段时间还将不断获得新的订单。数字电视时代,公司将极大地提升有线网络价值,实现由量变向质变的飞跃。

中视传媒(600088):公司是典型的“小公司大集团”,考虑到央视注资溢价、高清数字电视发展潜力等因素,目前公司的高PE存在一定合理性,公司未来前景值得关注。

2007年上半年公司广告、影视、旅游三大业务实现收入分别为1.66亿、1.1亿、0.51亿,收入占比分别为50.7%、33.5%、15.6%,其中广告收入首次成为公司的第一大收入来源,同比增长70.25%。2007年以后,公司实行广告提价,且客户流失不多,毛利率水平会有较大提升,加之北京奥运的推动,2008年公司净利润将迅速增长。

新华传媒(600825):正在发生质的变化,已经由原本单纯以图书发行为主业的出版类公司逐步转型为以报业出版经营与图书发行并行的跨媒体、跨区域的综合文化企业,这显现了上海在打造全国文化体制改革标杆企业所表现的决心,也为公司未来真正实现多媒体跨区域业务整合和上海市媒体出版和发行资源的协同性整合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

解放报业集团将所拥有的消费服务类、专业类报刊的经营业务、发行渠道和报刊广告代理等完整产业链注入上市公司,同时承诺在政策允许前提下,将时政类报刊的经营业务也注入新华传媒。某种意义上,解放报业集团有望实现政策允许下的整体上市。

华闻传媒(000793):2006年11月,上海新华闻与首都机场集团就公司方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上海新华闻承诺将制定确切计划,在适当时机将其拥有的其他媒体项目的股权注入公司,并负责将华闻传媒拥有的媒体和燃气之外的资产和业务进行剥离。首都机场集团成为公司并列第一大股东后,也将对拥有的广告和媒体资源进行整合,并尽快将其拥有北京首都机场广告有限公司股权及其他媒体资产注入公司。

日前,公司完成了陕西华商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1.25%股权的重大资产的购买,另以8400万元购买时报传媒84%的股权,使其在新传媒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东方明珠(600832)由于被定位为上海文化广播电视系统内唯一的资本运作平台,上海的媒体和网络资源逐步整合进入上市公司平台应是既定战略。东方明珠公开增发方案已获得证监会核准。根据方案,东方明珠预计发行数量不超过8000万股,募集资金约10亿元左右,主要用于六个项目的投资,包括投资1.6亿元收购东方有线网络有限公司10%股权;投资2.2亿元收购太原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50%股权;投资2.0亿元参与上海地铁电视开发项目;投资1.6亿元用于地面数字电视“户户通”项目;投资2.1亿元用于东方明珠电视塔下球体改造项目;以及1.2亿元增资上海明珠水上娱乐发展公司浦江游览项目等。

论网络传媒和传统传媒的传播互动 篇4

1. 网络传媒的特点分析

首先, 网络被称为第四媒体。这个概念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正式提出的。随着我国互联网行业不断发展, 第四媒体这个概念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其次, 全媒体性。从信息传播手段来看, 网络传媒兼具了电视、报纸、广播的视频、文字和语言等全部特点, 包含了整个传统传播媒介的所有特点, 并且还具备电视媒体所不能具备的信息传播优势, 此外, 网络传媒环境还是一个超海量的广告载体, 任何人、团体和企业以及非政府机构都可以将合法信息利用网络发布, 对自身进行宣传, 这是传统传播媒介所不具备的;再次, 超媒体。正是因为网络传媒信息传播的全面性, 他的传播功能可以超越此前所有媒体, 此外, 网络传媒信息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传播突破了很多限制因素, 社会大众通过网络传媒能够实时跟踪事件发展动态, 接受最新的资讯。此外, 网络传媒还具有超链接性, 在一则新闻信息下方会链接相关内容, 引导受众点击阅读;最后, 自媒体。在网络环境下, 人人都是新闻记者, 每个人都有权发布新闻, 信息收集和发布已经进入到公民时代。前几年流行的微博就是网络传媒环境下的一种产物, 社会上很多突发新闻都是由微博发出, 并引发关注。如2011年7月23日温州的动车事故就是以网络ID为“袁小芫”的微博网友发出的。

2. 网络传媒对传统传播媒介产生的影响分析

2.1 网络传媒发展对传统传播媒介地位的挑战

现阶段, 我国媒介传播领域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变革, 网络传媒不管是从技术手段还是传播形式都和传统媒介有着本质的区别 (2) 。但是在网络传媒发展初期, 其借鉴了传统传播手段和理念, 传统传媒思想在一定时期影响着网络传媒的发展。随着网络传媒的成熟, 反过来对传统传播媒介产生巨大的冲击, 形成以网络传媒为主的新兴传播格局。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共同作用下, 改变了受众了信息获取方式, 网络传媒的受众群体越来越大, 而传统传播媒介受众群体越来越窄, 最终影响到传统传播媒介的生存和发展。影响最为严重的就是报纸。随着电子化出版物的兴起, 纸质媒体生存愈加艰难, 很多纸质媒体发行量持续锐减, 如果不大胆改革, 势必会走上灭亡的道路。2016年9月27日, 河南青年报社发布了一份关于解除报社员工劳动关系的内部公告, 该公告被一些网友误读为“河南青年报停刊”, 并在网络上误传。随后报社做出声明, 只是为了解决报社长期遗留问题、走出发展困境而采取的一项内部改革措施, 报纸正常出版发行, 并不存在网传的报社倒闭、停刊的问题。通过这个事件不难看出, 网络传媒对纸质媒介造成的影响。

2.2 网络传媒给传统传播媒介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发展机遇

网络传媒的一些特征给传统传媒改革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3) 。广播、电视和报纸三大主流传播媒体面对网络传媒的冲击应该及时做出调整, 向着纵深化方向发展,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报纸应该发挥其深度新闻报道的优势, 在新闻报道方面继续做文章, 广播应该发挥其收听方便的优势, 在新闻报道方面应该采用实时滚动新闻报道模式, 电视则应该结合自身的的特点, 将文字报道、视频报道和新闻滚动报道有效结合起来, 面对网络传媒的挑战应该积极做出反应, 保证传统传播媒介向纵深化方向发展 (4) 。

3. 网络传媒发展大背景下传统传播媒介的应对对策分析

3.1 顺应形势, 改变传统理念

网络传媒的出现是受到新技术的影响, 对传统传播媒介是一次巨大的冲击, 面对这种冲击就需要传统媒介工作者转变理念, 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积极探索全新技术, 改变以前陈旧想法, 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和传播理念吸引更多受众群体。最近几年,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网络媒体占据了新闻信息第一时间传播的制高点, 新浪新闻、新浪微博和腾讯等大型门户网站的发展使得传统传统传播媒介发展步履维艰, 如何抢占地第一时间, 获取准确的新闻报道, 就成为传统媒介工作者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为了保证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新闻信息, 应该学会使用全新的传播手段和信息技术。各大传统媒介组织应该依托自身优势建立自己的网络电视台, 报业集团, 利用传统媒介的组织优势发布信息和获取信息。在前几年, 中央电视台依托自身技术和资源优势, 建立了中央电视台网络平台, 他们在利用自身电视资源优势的基础上, 通过网络电视台吸引更多网民群体。随后湖南电视台、浙江电视台分别建立了各自的网络电视平台, 一些电视节目只有在他们的网络电视台中才能点播。

3.2 强化传统传播媒介和网络传媒合作

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传统媒介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应该加强和网络传媒的沟通与合作, 从而实现互利共赢。传统传媒可以利用网络传媒信息量大, 传播速度快的优势, 通过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从而提高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最近几年, 各大电视台加强了和网络传媒的合作, 一些收视率较高的电视节目和电视剧通过在网络平台上播放, 吸引了更多受众, 弥补了电视受众下滑的趋势, 电视台经济效益进一步得到保证。如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 浙江卫视的《奔跑吧, 兄弟》等王牌节目, 网络平台招商能够帮助电视台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强化传统传播媒介和网络传媒合作是未来传统传播媒介的出路之一。

3.3 强化创新

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 传统传媒也一样, 也应该不断加强学习和创新, 努力寻找全新手段和方法, 不断壮大自我。要想保证网络传媒冲击下传统传媒的地位和竞争力, 就需要传媒工作者摒弃传统思想, 不能固步自封, 对新闻报道方式做出调整, 避免新闻内容和形式大同小异。连续几年来,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春节临近时期做春运报道, 关注回家途中的行人, 年三十的《一年又一年》特别节目, 一改过去新闻报道的严肃刻板, 形式更加生动活动, 在2015年年三十《新闻联播》节目片头第一次以全国各地场景作为导入, 一下子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 形式生动活泼, 具有创新性。

摘要:网络传媒是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介, 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一种时代产物, 它的出现对以广播、电视和报纸为主的传统传播媒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网络传媒和传统传媒有着本质的区别, 作为全新的传播媒介, 其具有覆盖面广, 内容丰富, 互动性强等传统媒介所无法比拟的优点。网络传媒的出现对传统传播媒介生存发展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在网络传媒影响下, 电视、报纸、广播三大传统主流媒体的受众肯定会受到严重影响, 面对这种挑战就需要传统传媒适应时代发展进程, 及时做出调整, 在网络环境下赢得更多受众群体。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 首先分析了网络传媒对传统传播媒介产生的影响, 然后论述了在网络传媒发展大背景下传统传播媒介的应对对策, 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助益。

关键词:网络传媒,传统媒介,影响,对策

注释

1 龙丽双.传承还是消解--大众传媒在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中的问题与思考[J].新闻界.2013 (16)

2 李军, 王保金, 曲强.全球化视角下我国体育传媒市场发展的SWOT分析[J].体育世界 (下旬刊) .2013 (06)

3 马宁.河南省高校大学生体育传播媒介使用现状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 (03)

传媒 篇5

民营电视机构的SWOT分析及未来发展

王宇

内容提要: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内地民营电视机构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但也因政策等因素的制约一直未能成为当前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当前民营电视机构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民营电视机构未来将如何发展?本论文采用营销学的SWOT分析法对当前民营电视机构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较为客观的描述和分析,并结合中国广播电视业的发展实际对其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和前瞻性分析。

关键词:民营电视机构SWOT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营影视机构的出现和发展成为我国广播影视改革的重要现象之

一。尽管早在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我国一些地区就出现了堪称我国第一批以拍摄电视剧为主业的影视剧制作公司。但直到1994年11月,京城第一家民间电视机构——嘉实广告

1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开张,才标志着中国民间电视制作群体正式走向前台。在2000年北京

国际电视周上民营电视制作公司数量竟然比参展电视台还多出2倍,共计317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大约有上千家专业电视节目制作公司,新出现的公司每年以将近100%的速度递增。

当前我国内地电视节目制作与发行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种是中央电视台直属和下属的节目制作发行公司,包括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以及上市公司中视传媒等;第二种是各省级广电集团下属的节目制作和运营公司;第三种是非公有制形态的民营电视制作公司。经过10年的发展,民营电视机构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产业现象,作为非公有制经济形态在电视文化产业领域的现实体现,民营电视机构成为我国现阶段文化产业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民营电视机构以非主流的面目出现,只得以作为国有传媒机构的制作和营销补充部分的姿态出现。因此,与国内民营企业多年来在国民经济各大领域蓬勃发展的形式相比,我国民营电视机构整体上则显得起步较晚、速度较缓、规模不大、起点不高。尤其是我国民营电视机构的身份和地位问题至今不甚明朗。行业与市场准入原则、限制

2等仍然存在。

本文采用SWOT法对民营电视机构进行分析,试图对其当前发展进行较为全面客观的描述,同时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考和建议。

一、民营电视机构的SWOT分析

SWOT是英文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即会)和Threats(威胁)的缩写。SWOT分析一般用于将对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其中,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

1优势

民营电视机构诞生之初便是体制外的产物,他们采用市场化灵活的运行机制,坚持以观众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进行运作。这些民营电视机构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生产出具有一定水平的节目,运用开放、协同、各电视媒体参与、进行再包装等经营手段并在短时间内扩大和完成随片广告的征集。

与当前存在的另外两种电视节目制作和发行力量相比,民营公司具有的优势是: ①产品定位明晰。

光线传媒、欢乐传媒等民营公司主要将自己的业务定位在娱乐领域。以光线传媒为例,该公司因在中国成功实践传媒与娱乐一体化、传媒与娱乐品牌化的经验,而在传媒与娱乐行业名声显赫。目前光线已经完全实现了电视节目的工作化生产和经营,并在电视节目的策划、制作、包装、发行、广告以及增值服务各个环节上都位于行业之首。

②运行机制灵活。

光线传媒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经营流程,从策划、制作、包装到发行、广告销售和增值服务,这些环节都是一环紧扣一环,策划环节的策划人员在开发节目产品时就要明确节目的定位、目标受众和市场,这样在广告环节销售人员才可以制定明确的广告销售策略,通过有目标的收集市场信息、行业信息以及客户信息来有针对性的进行广告销售,这个环节媒介部、3数据部和企划部会协同配合,开展策略性的广告销售工作。

目前,以光线传媒、欢乐传媒、唐龙国际传媒、派格太合环球、东方欢腾为代表的民营节目制作商普遍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电视节目和品牌资源。如光线传媒现在拥有12档节目,每日制作量达5.5小时,在全国近300家电视台600台次播放,覆盖中国内地全部地区,收视观众达10亿人以上;唐龙国际传媒则主要从国外引进电视节目,目前在国内的600多个电视频道上每天播出6个小时的电视节目,覆盖青少、娱乐、体育、健康等领域。

2劣势

与在广播电视发展中占有主导地位的国有电视台及其下属制作公司相比,目前民营电视公司仍然缺乏平等的市场地位。他们在与这些国有机构打交道的过程中并不能够完全按照市场化的平等方式进行交易。

①缺乏节目播出平台。

相对于制作平台的开放,播出平台的瓶颈束缚依然限制了我国民营传媒业的快速发展。2003年年初,京、沪两家电视台对贴片广告的政策进行调整,以北京电视台为例,2002年,30分钟的节目可以拿到2分钟的贴片广告时间,2003年则缩减为45秒(国外1个小时节目一般可以换5-7分钟广告)。而在有些频道,电视台还要求制作公司必须以每月预付款的方

4式包销由电视台获得的剩余广告时间。2004年末,北京电视台进行频道调整,将北京4套

变成电视剧频道,而将所有娱乐节目转到北京电视台第二套节目,光线传媒的主打节目《娱乐现场》因与北京二另一档电视台自制娱乐资讯节目《每日文化播报》撞车而被撤出北京电视台。

缺乏播出平台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民营电视机构很难真正实现盈利。目前,民营电视机构与电视台的交易基本上都是以节目换取贴片广告时段,对于以节目制作为专长的民营电视机构而言,要把它们卖出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卖出去以后还可能面临这样的尴尬:虽然节目制作公司与电视台就节目播出时段、冠名、贴片等方面签订了详细的合同,可是执行起来电视台违约的情况屡屡发生。客户对播出时段的更换以及由此给收视率带来的影响非常不满,最终造成的是民营电视机构广告款回收的困难。有的电视制作公司手上握有价值数十亿元的广告时段,但很难将其变为真金白银。

②节目同质化严重。

民营电视机构存在相互“克隆”现象,无论是节目选题还是内容策划都不乏雷同之处。当然,由于政策原因,民营电视机构不能进入新闻节目制作领域,但这并不等于民营电视机构就是娱乐节目播出机构,在娱乐节目之外,还有很多可以发展的领域,但当前的节目提供商们却大多选择了制作大同小异的娱乐节目。在这种缺乏原创节目内容的同质化竞争中,只有少数已经先期进入市场,获得了稳定的受众群体和一定播出机构认可的电视机构才有可能获得发展的机会,那些实力较弱的媒体则只能在同质化的竞争中越来越弱,最终败下阵来。

这样的状况看起来是小公司的淘汰出局,实际上对民营电视机构的长远发展也会带来不良影响。

3机会

尽管民营电视公司现阶段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和困境,但中国传媒管理政策的调整和放松以及传媒市场的发展和成熟正在给他们的发展提供着新的空间和机会。

①管理政策日益宽松。

2003年8月7日国家广电总局向海润、北大华亿等8家制作公司颁发了《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成为第一批获得电视剧制作家中许可证的民营企业。同时,《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也从2002年5月开始执行。截至2003年3月,13家北京公司获得《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许可证的发放是民营电视机构身份被认同的标志。相对民营机构来说,这不过是沧海一粟,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广电总局办公厅主任朱虹表示,政府“正在不断改善和优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发行的竞争环境,推动国有节目制作经营机构和非公有制制作机构共同繁荣发展,允许各类所有制结构(外资机构除外)进入出新闻宣传外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行业。”5对待民营影视的态度,政府从不允许到默许,再到现在的准许,电视社会制作机构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制度保障。

2003年底,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指出,中国的广播影视产业要坚持国有为主、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道路。并且强调要积极推行广播影视产业领域公有制经济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广播影视产业领域的非公有制经济,凡是法律法规未禁入的领域都可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或参与。

当前国家广电管理部门加大对民营资本的开放力度、放宽市场准入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允许民营资本作为经营主体进入出新闻宣传外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在电台、电视台和广电集团(总台)控股的前提下,允许民营资本参与电台、电视台和广电集团(总台)内重组或转制为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允许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注册资金为1500万元人民币以上、净资产为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参与付费电视频道业务及市场开发;鼓励民营资本投资拍摄影片,发行销售国产影片,加入院线或独立组建院线、改建新建电影院;在广电系统国有资本控股的前提下,民营资本经批准可参与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公司的建设投资与业务开发;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影视动画产业,对于信誉良好、操作规范的民营动画制作机构在相关政策方面享受与国有动画机构的同等待遇6。

②电视节目缺口较大。

中国电视节目的缺口大,重播率高,供需极不平衡。2002年中国电视节目播出量达956万小时,可供播出的节目却只有202万小时。目前国内很多电视频道依靠重播节目来维持正常的运行。在电视台播放的各类电视节目中,80%需要依靠市场提供,非新闻节目所占的份额可能更大。

2003年,国家广电总局发出通告公布,我国计划推出的数字电视付费频道将扩大到80个,并在2015年关闭模拟电视,届时数字电视的节目容量将增加到500套左右7。然而到目前为止,数字电视不但内容少,而且同质化非常严重,满足不了个性化的服务要求。数字电视内容的匮乏成为制约我国数字电视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巨大的节目缺口,无疑是民营电视制作公司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据权威调查,消费者对数字付费频道内容需求的排序是:影视、新闻、综合娱乐类、体育、少儿、健康类、教育类。这种情况下,民营节目制作商纷纷把目光投向电影、电视剧、娱乐和时尚频道。这些领域节目的制作和发行有可能成为将来民营电视机构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4威胁

①制度制约。

根据广播电影电视部第16号令,民营电视公司只能制作、经营“电视剧、电视综艺及电视专题节目和动画故事节目”。由于政府和主管部门对于民营传媒企业的法律地位、经营范围等均缺乏明确规定,民营传媒企业仍有不确定因素。他们无法以平等的市场主体身份参与交易。购买方(电视播出单位)以绝对的优势地位凌驾于节目制作商之上,民营电视公司要看电视台的脸色行事,为了生存,民营电视制作公司只能咬牙接受这个更加苛刻的规定。在这个混沌时期,民营电视制作公司必须支付超额的“制度成本”,跟制度博弈。

人大研究传媒学的喻国明教授曾经指出:“政策层面的不明晰,使得大多数民营传媒公司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加之电视台对渠道的垄断,民营传媒公司处境更加艰难。”8

他认为这种政策层面的限制、扭曲同时也激发了民营公司的市场生存能力,迫使这些民营公司向其他产业转移,寻找新的价值支撑点。

②财务压力。

由于政策和法规对于民间社会性资本进入广播影视行业缺乏明确的规定,导致该领域的投资风险加大,民营传媒企业融资困难。由于民营传媒企业没有可以用来抵押的固定资产,不可能像房地产公司那样得到银行大笔贷款。像欢乐传媒这样的企业,1个多亿的净资产几

9乎都是几个股东靠自己的资金运作发展起来的。相对于国有传媒和外资来说,仅从资金规

模上看,民营公司就不堪一击。

③外资进入。

2004年11月底,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联合公布了《中外合资、合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企业管理暂行规定》(第44号令),该规定于11月28日开始实施。随着44号令的实施,外资入股中国内地广电制作产业得到了政策上的肯定。在国内电视节目自身还没有壮大的时候,长驱直入的外资对民营电视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唐龙国际总裁陆兴东认为,国内的节目制作发展,不是资金的问题,而是制度的问题。没有播出权,没有银行、投资机构等评价体系,没有独立的频道运营标准,这是制度的缺陷。在国内市场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开放市场,可能造成版权节目大量被国外控制,国内资源大量

10外流,最终可能逐步沦为制作基地。

二、民营电视机构的未来发展

传媒业发展的历史表明,在这个行业获得成功需要具备几大要素:一是要有一个事业平台,即频道;二是要有像样的投资;三是投资人素质;四是经营者的能力和素质。通过对民营电视机构的SWOT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国家的相关管理政策有所松动,但国家对媒体产权的控制并没有也不会放松,以各种方式进入媒体的资本都会在不同程度上面临内容与渠道的博弈。民营电视机构要想取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善于整合资源,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化劣势为优势,化挑战为机遇,实现媒体产业链条的有机链接以及非媒体的资产与媒体资产的相互衔接,建立起具备核心竞争能力的产业链条。惟其如此,民营电视机构的投资才能获得安全的高速增长,进而推动我国传媒业的整体发展。

我们还需要看到的是:政策因素固然是当前民营电视机构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但民营电视机构自身资金、资源、人才的匮乏,更是民营电视业普遍面临的问题。目前,北京嘉实文化广告公司积极重组自己的组织架构;光线传媒积极尝试兼并、重组,朝着自己所宣称的传媒及娱乐集团的方向迈进;欢乐传媒与唐龙国际忙于公司上市和融资计划„„如果所有这些都能顺利完成,则可形成民营电视机构隐忍待发中的亮点。对于民营电视机构来说,人才、资金、技术三位一体,合力打造,是回避泡沫风险的理性抉择,是可持续发展之道。

1节目生产的多元化和专业化

综观欧美国家电视节目制作业的惯常做法我们可以发现,通过不断开发新的节目产品,实现产品多元化和专业化的结合,是提高制作公司生产规模、降低成本的主要做法。所谓多

元化是指节目类型上的多样和丰富,有替代产品和选择性产品(不能只是一个品种),以此来化解或者缓解竞争压力。专业化则是指对于每一个类型的节目生产要形成专门的流水线型式的操作模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2跨媒体资源整合与跨产业扩张

国外传媒业发展的事实证明,良好的品牌效应可以使影视企业依靠整体实力对单个影视产品进行底线保证,影视产品又可以从单一盈利发展为对企业整体实力的推动。因此,进入2003年以来,以唐龙国际传媒、光线传媒、欢乐传媒为代表的民营电视机构纷纷进行跨媒体资源的整合和跨产业的操作,以求在经营方面取得突破。以唐龙国际为例,2003年11月,唐龙国际传媒与法国Fashion TV、中国服装设计协会以及众多行业协会达成合作。唐龙把国内的“服装秀”带进Fashion TV的播出网络,把中国服装、服饰等品牌介绍到全球,然后唐龙国际传媒通过节目的版权交易实现盈利。除了跨媒体资源的整合外,唐龙国际传媒还向其他产业进军,开始利用传媒资源进军国内玩具市场,他们引进英国的《机器人大擂台》节目和其中的所有机器人玩具造型,通过自己掌握的节目和广告资源,宣传推广自己的机器人玩具,力图打造一个强势的玩具品牌——酷炫部落。

3探索与电视台的新型合作模式

2003年3月,英扬传播与广东公共频道携手推出一档致力提供广东本地娱乐资讯的栏目《倾城追击》。7月,英扬传播再度与华南三家电视台签下合约,分别在广东卫视、佛山电视台和广西电视台播出《新鲜时空》、《都市制造》和《华灯初上》三个栏目。英扬传播公司的负责人认为与广东公共频道的合作一种和体制内资源的新型合作关系,它意义在于实现了盈利模式的突破。“以前我们既要做节目还要拉广告,电视台将经营风险都放在我们身上,当然资金链容易出问题。而此次我们和广东公共频道的合作,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制播分

11离。他们提供经费,我们制作节目,前者用收视率作为衡量我们制作的指标。”

4直接进入时段经营谋求发展

在饱受缺乏渠道之苦后,国内部分有实力的公司选择借鉴港台经营模式,直接参与经营播出平台,使企业更具竞争力。目前出现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买断时段自己经营,另一种则是通过接入广告经营渗透到节目供应。

电视台的平均利润较高,其回报率为500%至600%;而电视剧的利润回报率只维持在40%左右。作为进入电视剧市场的新力量,润德投资有限公司选择了大范围买断频道时段作为自己破局的利器。2005年,润德斥资亿多元,在两个卫星电视台和21个地方台买下21:20-23:20时段,每天播出两至三集首播的剧集,其中还包括20多分钟的广告时间。此举“将通过稳定的频道和时段,密集性地连续播出电视剧作品,来获得较大范围的规模效应”。为了解决片源问题,该剧场专门聘请了尤小刚、赵宝刚、尹力等知名导演为“润德剧场”拍电视剧,预计年生产量在700部集左右。目前签下的价格最高的剧本是郑万隆编剧的120集的《红楼

12十二钗》,先拍30集,第一部《王熙凤》每集以4万元的价格购买。当然,润德的方式,只适用于那些挟资本而来的民营机构,并非当前大多数民营电视机构所能尝试的方式。

2003年底,欢乐传媒与南京广电集团达成合作:从2004年开始,南京广电集团旗下的文体、生活、信息三个电视频道全面推进制播分离制度,其所有广告时段经营权将全部卖出,欢乐传媒将全面介入南京广电的节目供应与广告经营。无独有偶,2003年底,派格太合与中国教育电视台签署了“整频道广告经营合作协议”,全面介入中国教育电视台的频道包装、推广、经营和节目制作。欢乐传媒和派格太合的举措看起来似乎为民营电视公司的未来寻找到了新的出口。但事实上,去年欢乐传媒在与南京文体频道的合作中亏了200多万,由此产生了撤出来的念头。派格太合则在运作了半年后,面对来自频道层面的出乎意料的阻力,不得不停止了合作,只保留了节目内容提供一项。由此可见,内容和渠道的博弈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会存在。

从散兵游勇发展到集团化作战,中国的民营传媒业在逐步地探索自己发展的正确方向,对于传媒企业而言,这意味着面对渐渐开放的市场,使出浑身解数、谋取更大发展;对于资本市场来讲,意味着尽情开发传媒业这块“最后的资金处女地”;而对于电视观众而言,则意味着将享受到更多更好的电视节目。但是我们还需要看到的是,由于政策原因等多方面的制约,民营电视机构在内容和渠道方面的博弈问题依靠民营电视机构自身无法解决,因此,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像其他领域的民营经济那样,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建立健全法制管理,并在行业规范化管理方面加以引导,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这不但将缕顺民营电视机构与国家电视播出机构之间的关系,也有助于通过增强节目制播机构合力实现中国电视业整体实力的增强。

注释:

2为行文方便,本文将这些从事电视节目制作和发行的民营公司统称为民营电视机构 张阿利,《民营电视节目制作机构发展的十年》,《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第2期

3《民营电视已经从娱乐节目到时尚产业》,中华传媒网,2004-01-05

4赵正 李媛:《盘子过大收入不理想 民营电视机构叫好不叫座》,《中国经营报》2003-12-30

5朱虹《法制建设与广播影视改革发展》,《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第1期

6朱虹,《广播影视大力扶持民营企业》,《中国广播影视》2004年9月号

7笪莉萍,《数字电视给民营电视机构喂大餐》,《上海青年报》2003年12月10日

8马莉,《民营传媒节目做得越多风险越大 唐龙欲转型?》,《 21世纪经济报道》,2003-12-12 9傅春荣,《民营传媒夹缝求生到何时 “国民联盟”惹人关注》,《中华工商时报》2003-08-22

10《广电总局44号令:吹响外资引进号角》,《世界商业评论》2004-12-06

11金杜,《电视业步入收费时代 民营电视制作商迎来生机》,《南方都市报》2003-7-7

11余姝,《民营电视:敢问路在何方?》,《广州日报》 2005-01-03

传媒 篇6

本刊讯 4月18日,由时尚传媒集团承办的伦敦书展主宾国系列高端对话之一“出版与创意”高端对话,在位于伦敦伯爵宫的伦敦书展中国主宾国展厅举行。

这场高端对话邀请到中英两国三位出版与设计领域的重量级嘉宾——中国时尚传媒集团总裁刘江,有“华人创意教父”之称的台湾设计师包益民,世界一流的艺术出版机构斐顿出版社编辑总监和代理出版人Amanda Renshaw共同出席。时尚传媒集团是参加伦敦书展的唯一时尚类传媒出版集团。中英两国嘉宾在有“创意之都”美誉的伦敦就创意、传媒出版等话题展开深度对话和交流,显示了中国近年来在创意领域的上升势头,对促进两国传媒、创意产业的交流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在高端对话现场,三位嘉宾分别就中英两国出版业的创意发展趋势展开介绍。刘江表示,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出版界在视觉创意和技术创新方面都有显著进展。在视觉创意方面,国内图书装帧印刷呈现出两大显著趋势,其一是“返回传统之美”,其二是优秀的装帧逐渐向实用、简约的方向发展。而从技术创新方面来看,随着科技进步、新兴多媒体技术应用纯熟和划时代的电子产品问世,传统出版业以新媒体平台为核心,展开一系列数字产品开发和全媒体出版的积极探索与尝试,原有出版流程被大大优化。Amanda Renshaw女士在谈到中国蓬勃发展的创意产业时说,她深深地对中国感到着迷并且渴望对它了解得更多。并深信出版人的角色将变得更加重要。深度对话在热烈的气氛中持续了一个小时,这次开放的对话也吸引了参展各国的出版商、媒体同行的关注。 (欣 闻)

两大集团强强联手,共创国际合作新纪元

本刊讯 4月18日,在以中国为“市场焦点”的2012年伦敦书展期间,中文天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和麦克米伦出版集团在麦克米伦伦敦总部进行了深度会晤,就双方的战略合作及未来规划等议题进行了探讨。由双方共同投资成立的北京麦克米伦世纪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的第一次董事会也于会晤后顺利举行。

会晤期间,江西出版集团总经理、中文传媒副董事长赵东亮,中文传媒副总经理、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社长张秋林与麦克米伦大众出版集团董事总经理安托尼· 沃森,麦克米伦出版集团大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刘珺,麦克米伦出版集团全球战略规划发展部总监理查德·内森就双方在传统出版﹑数字出版等方面的合作项目进行了规划与展望。

中文传媒与麦克米伦两大出版集团以“麦克米伦世纪”这一合资公司为纽带,实现了资源共享、资本互融、全球同步,为中国儿童带来了大批优质的精神食粮,两大集团还计划将合作的领域从童书出版向社科人文科技等领域延伸,并从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延伸。

另讯:在伦敦书展期间,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一举输出图书版权98种,涵盖英、韩、泰、越等多个语种。其中该社的《三国演义(彩色漫画版)》(20种)分别输出越南和泰国。《名人学校》(8种)输出到韩国和泰国,新出版的图画书《小文系列》(8种)与加拿大凯文与罗宾出版社签约。该社学习借鉴从大韩教科书出版社引进的畅销书《我的第一本历史探险漫画书——寻宝记》,组织国内顶尖漫画创作团创作的《我的第一本大中华寻宝漫画书》,被大韩教科书出版社相中,签下该系列34种的韩文版权,实现反向输出。 (黄 帆)

浙大出版社与爱思唯尔伦敦书展共推英文学术专著

本刊讯 4月16日,浙江大学出版社与爱思唯尔集团合作出版的《中国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前沿》英文学术专著系列丛书在伦敦书展举行全球首发式。

该丛书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以中国优质专业学术资源为依托,以英文专著的形式向全世界读者提供中国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重要研究成果。丛书作者大多为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及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目前,该丛书第一期15种选题已列入“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

传媒 篇7

3月3日, 大众报业集团半岛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与青岛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也是大众报业集团继潍坊、临沂、菏泽之后, 第4次与地市级媒体携手合作, 标志着山东报业整合取得重大进展, 山东报业发展步入新阶段。

根据协议, 双方将本着整合资源、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 合作成立青岛新报传媒有限公司, 管理运营《青岛早报》、《青岛晚报》, 双方各占50%的股权。“这是山东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件大事, 也是全国报业改革的一件大事。把整合工作做好, 必将使青岛报业的影响力实现质的提升, 经济效益实现爆发式增长, 将为全国报业改革探索出一条路子, 为全国报业发展树立一个榜样, 创造一种模式。”大众报业集团董事长、总编辑傅绍万说。

“竞争, 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但竞争是有层次的, 是一个不断由初级向高级衍化和迈进的过程。”青岛日报社社长、青岛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晓滨认为, 竞争的高级形态是竞合, 即竞争加联合, “正是本着竞合的精神, 青报传媒与半岛传媒经过深入沟通, 认真协商, 本着互利双赢, 共同发展的良好愿望, 实施了此次战略合作。”

传媒 篇8

按照传播学上的两分法, 人类传播基本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 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人际传播一般是指人们相互之间面对面的亲身传播, 又称面对面传播、人对人传播、亲身传播。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 如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实现信息的传递;人际传播则一方面可通过直接的面对面交流, 另一方面可通过书信、电话、传真、网络等进行间接沟通。

由于两者存在以上三方面差异, 那么, 从客观上就要求两者应相互结合, 进行互补;从传播效果来看, 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相结合, 可以大大提高大众传播的传播效果:一部分人获得大众传播的信息之后, 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亲身传播, 更有说服力地将该信息扩散至周围人群, 然后慢慢由局部而整体, 由小范围而波及整个舆论界, 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在两者结合的过程中, 我们也将更加清楚地看到舆论领袖的强大作用。在这种社会需求与时代背景下, 手机适时而生, 使人际传播、大众传播有了紧密互动, 两者日渐融合, 难分彼此, 大有需要传播学者对人类传播理论重新界定之势。

2009年1月,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为移动、联通和电信分别发放第三代移动通信 (3G) 牌照, 此举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 人们拥有了日益个性化的自由表达空间。3G时代, 手机将更加“大肆”利用网络拓宽人们的传播领域, 影响我们的交流与表达方式, 并将日渐改变我们的生存状态。

除了日常的人际传播外, 越来越多的普通人通过手机移动终端参与到了新闻线索提供、新闻图片上传、新闻事件评说, 甚至新闻现场制作等许多大众传播活动的环节中。手机流媒体:手机报、手机广播、手机电视的登场, 则将手机作为大众传媒的诸多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所以不难发现, 与传统媒体相比, 手机有着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以下几大优势:1.动态交流, 随时随地;2.反馈及时, 互动性强;3.视听合一, 多样传输;4.介质轻便, 经济灵活。3G时代下, 手机比电脑更方便、易普及, 比报纸更互动和形象, 比电视更便携和快捷。就像有学者指出的那样, 就信息能够抵达受众的通道来说, 没有比手机更迅捷的了。不断地与传统媒体对接, 又不断地将之超越, 3G时代下, 手机从一种通信终端日益演变为一种信息终端, 越来越媒体化了。

按照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I·浦尔 (I·Poo L) 认为的“媒介融合就是各种媒介呈现出一体化多功能的发展趋势”的观点, 3G手机无疑成为目前媒介融合的最优和功能最完备的产品。罗春明也曾发表过类似的观点, 他说:在当前“媒介革命”中, 传统的大众传媒正在丧失其某些重要性质, 甚至是根本性质, 与此相反, 人际传媒则正在进入高速发展期, 媒介演变的总走向趋于传播主体个人化, 信息高速公路贯通全球以后, 人类传播最终将演变成为以人际传媒为主体的全球一体化点网状媒介系统。

总之, 以手机为媒介的人际传播, 日渐实现了对大众传播的颠覆, 也使传统的传播理论遭遇到了极大的挑战。从传统来看, 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两者的界限比较清楚, 而从未来发展的眼光看, 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界限则将日趋模糊, 就像有的人所说的那样, 手机只不过是这一模糊状态的一个开始。笔者暂且这样认为:3G手机, 从某些方面而言, 就是大众传媒与人际传媒的一个混血儿。

那么, 这是不是意味着手机将最终取代其他媒介而独存?笔者认为,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 它还不会。因为按照生态学的观点, 任何一种媒体都必然有其特殊时空上的生态位, 所谓生态位即一个生物在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状况。即特殊的生存、发展土壤和条件, 以及在这一状态下的特有行为和作用。正如中国传媒大学田本相教授所说的那样, 手机、电脑、互联网、电视、电影、广播、报纸等媒体是生长在同一个空间的植物群落, 它们各属所占据的只是自己才适宜的生存空间层次, 虽然共同利用同一空间的土壤、养料、阳光和水, 却可以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罗春明:《人际传播媒介论——对一种蓬勃兴起的传播媒介的评说》,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8 (5) 。

[2].成文胜:《第五媒体——短信还是手机》, 《传媒》, 2005 (5) 。

[3].王菲:《媒介融合中广告形态的变化》, 《广告大观 (理论版) 》, 2007 (6) 。

[4].邵培仁:《传播生态规律与媒介生存策略》, 《新闻界》, 2001 (5) 。

[5].罗杰.菲德勒著, 明安香译:《媒介形态变化》, 华夏出版社, 2000年版。

[6].袁薇佳:《生态学视野中传播媒介形态变化》, 《当代传播》, 2003 (6) 。

[7].丛磊、邢厚庚等:《媒介形态变化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新视野》, 《中国远程教育》, 2001 (8) 。

[8].杜兰:《媒介形态变化的复杂性思考》, 《销售与市场》, 2006 (12) 。

[9].张立勤:《20年后媒介形态变化断想》, 《青年记者》, 2007 (17) 。

[10].项国雄、黄晓慧、张芬芳:《新媒体与人际传播》, 《传媒观察》, 2006 (4) 。

传媒 篇9

关键词:新闻传媒,传媒市场化,现状,发展趋势

日常生活中, 新闻传媒是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 从原来的杂志、报纸、电视、广播, 到现在的互联网、电脑、手机, 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近些年来,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 传统的杂志、报纸等新闻传媒方式遇到了极大的挑战, 很多人认为它们会逐渐被替代, 可现实并没有, 这说明它们还有自己的受众, 有它们存在的价值。相信随着人们对信息需求量的不断增大, 新闻传媒将不断改革更新, 信息传播方式也将更加多元化。

1 新闻传媒的发展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新闻传媒的媒介不断更新, 传播的信息也不断丰富, 附着于新闻传媒的相关产业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手机、电脑、微信、微博等都是新闻传媒不断发展进步的产物。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各个国家的语言、文化交流也更加频繁, 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传媒业也逐步转向于传播范围更广、影响力更大的互联网, 淘宝每年“双十一”成交额几秒钟就可以破千万上亿便是很好的例证。

新闻传媒不断发展走到今天, 它始终对人们生活有很大的引导作用, 始终为人民服务。报纸、广播、杂志、电视, 它们无一例外都能够及时宣传国家政策, 对国内外的重大事件进行报道, 是党和政府对外宣传的最直接声音, 最能够反映基层人民的要求和意愿。

在新闻传媒繁荣发展的背后, 有一个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社会公信力。近些年来, 虚假新闻频频发生, 使人们对传媒的信任度下降。据相关调查, 有90% 以上的民众对传媒宣传的信息或多或少有些怀疑, 仅有2% 完全相信传媒传播的信息, 这充分说明了新闻传媒在人们心目中公信度的下降程度。新闻要想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必须要有足够的公信力, 如果人们对新闻媒体信任度下降, 传媒就会失去受众, 进而失去市场。

2 新闻传媒的发展趋势

2.1 多元化

新闻传媒传播的方式将多元化, 短时间内仍将是多种传播媒介共存, 待其发展到一定的阶段, 传播方式将趋于统一, 所有的媒介功能通过一种方式就能完成。比如人们用的手机, 刚出来的时候只能发短信、打电话, 可发展到今天, 它还能上网、聊天、照相、作汽车导航, 并且原来的短信功能也逐渐被QQ、微信等取代, 众多新闻传媒介质的功能都可以通过手机实现。另外, 新闻传媒带来的广告业传播的方式也将更多样化, 广告信息量不断加大, 产生的利润也将越来越高。

2.2 知性化

人们每天通过各种渠道会获得很大的信息量, 其中有内容简单、影响力不大、一会就忘的, 也有意义远大、内涵丰富的, 对于后者, 人们如果只是简单地了解信息本身, 显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因为他们对这种信息有更高的、更深的需求欲望。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理性化, 他们对信息的接受不只是单纯地了解信息本身, 而是希望了解到更深、更彻底、更有价值的信息, 比如一种观点、一种思想。知识是无形的, 它不仅是财富、力量, 更是一种精神资源, 它与机器、土地等有形资本一样能够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未来, 新闻传媒的发展将更加知识化、专业化, 给人们带来有价值的知识化信息, 尤其是在经济新闻领域, 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更趋向于专业化、知性化。

2.3 人性化

新闻传媒承担着为人们传播信息的重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信息需求量的不断增大, 对信息传播的速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人们的这些需求, 新闻传媒技术也将不断发展, 传播的内容将更加丰富, 更贴近和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到自己想要知道的相关信息, 当然, 人们也将越来越离不开新闻传媒的媒介。

2.4 全球化

新闻传媒全球化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全球化可以使企业更好地组合社会上的优质资源和生产要素, 而不是只把眼光放在自己的国家和地区, 最终企业人才、服务、生产、销售等都将全球化。从目前来看, 新闻传媒全球化主要有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两种路径。我国的传媒业也必须有全球化的战略, 要敢于接受全球竞争, 这样才能将我们国家更好地展现给世界, 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值得注意的是,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 新闻传媒企业一定要坚守国内的市场和资源, 借助相关高新技术, 并充分利用本国的相关资源, 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新闻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在进入别的国家和地区之后, 一定要尊重当地的风俗文化,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按照当地民众的需求发展新闻传媒事业, 这样才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化新闻传媒事业。

综上所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新闻传媒已经深入并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新闻传媒传播的范围将更加广泛, 更趋向于多元化、知性化、人性化、全球化, 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金海, 梅明丽.世界十大传媒集团产业发展报告[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13-14.

[2]James M.Kouzes, Barry Z.Posner.Credibility:How Ieaders gain and lose it.why people demand it.Lated[J].San Francisco:Josey-Bass Pubishers, 2009:1-2.

[3]周伟.媒体前尚报告——一个行业的变革全景和未来走向[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2:193-194.

传媒 篇10

关键词: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品牌格局,品牌定位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传媒的生存状态发生了巨大的转型。就国内传媒市场而言, 卖方市场已向买方市场转变, 故而没有强有力的传媒品牌, 就难以在成千上万的媒体中脱颖而出, 更难以吸引读者和高端广告主的目光, 发挥引导舆论和社会的作用;另一方面, 受全球化浪潮和中国加入WTO的影响, 国际传媒竞争日益迫近。世界著名的跨国传媒集团先后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进入中国市场, 以其在世界范围内有相当知名度的品牌媒体和品牌产品影响中国传媒市场。

中国媒体在品牌创建方面刚刚起步, 蕴藏着极大的潜力, 同时也面临着世界跨国媒体集团的巨大挑战, 因此, 我国具有一定实力的传媒集团更需要将品牌营销放在整个集团发展战略的重要地位加以认识。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作为湖北报业市场的领军者, 其旗下的《楚天都市报》、《特别关注》等报刊都成为全国报刊市场上的知名品牌, 其品牌创建的经验值得借鉴。

一、点、线、面品牌格局的历史变迁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组建于2001年7月8日, 其前身为湖北日报社, 2007年4月28日正式改名为湖北日报传媒集团。随着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综合实力的壮大, 集团的品牌格局也不断扩大, 经历了从单一格局向多品牌格局再向家庭品牌格局扩展的走向。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目前的主业经营包括六报七刊一网站:六报是《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农村新报》、《体育周报》和《三峡晚报》;七刊是《新闻前哨》、《特别关注》、《可乐》、《前卫》、《大武汉》、《城市情报》和《党员生活》;一网站即荆楚网。目前, 集团内部各子媒体基本实行了部分或全部的市场化经营, 其现行的家庭品牌格局显示出了集团的点、线、面三代品牌的格局变迁。 (如图1)

二、具有特色的品牌定位

1、强化党报公信力, 《湖北日报》被定位为集团泛化品牌

《湖北日报》是中共湖北省委机关报, 也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系列报刊舰队的旗舰。历经50多年的办报岁月, 《湖北日报》树立了“政治家办报”的观念, 是引领集团舆论导向的权威媒体。虽然都市报在经济上是龙头, 母报退而求其次, 但在中国特殊的国情下, 党报政治优势所体现出的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对于整个集团的发展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带动作用, 它所蕴含的品牌价值和市场潜力也是巨大的。因此,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在整体战略中将《湖北日报》作为泛化品牌来打造, “责任造就公信力”向读者和广告商传达了一种具有强大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的集团理念, 在公信力的基础上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效结合。

2、把握环境机会, 《楚天都市报》占领“报业市场盲点”

随着我国第一份大众化报纸《华西都市报》的成功创刊, 都市类报纸迅速成为了我国新闻改革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在这样的改革大潮中,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以其敏锐的触觉和深厚的业务实力迅速抓住这一环境机遇:在认真分析了当时武汉市场上的政经文化形势和作了仔细的读者调查后, 发现武汉报业市场上确实存在着面向几百万普通百姓的“读者空间”、立足于百姓生活的“新闻报道空间”和与百姓亲密对话的“社会活动空间”, 在挖掘出“市场盲点”的基础上, 于1997年1月1日创办了《楚天都市报》。这张报纸第一次提出了“贴近市民, 贴近生活”的定位, 明确了“想市民之所想, 急市民之所急, 帮市民之所需, 解市民之所难”的“本土型楚天”办报思路。凭借这一思路, 《楚天都市报》抓准了大面积中低层市民消费者的需求, 从而打破了湖北报业市场三份机关报打天下、报纸零售市场疲软的僵局。《楚天都市报》创刊后迅速崛起和壮大———以武汉为中心, 向湖北各城镇乃至全国中等以上城市渗透, 如今最高日发行量已超过130万份, 成为武汉报业最具特色的一个亮点。

3、另辟蹊径, 期刊界跃出“黑马”———《特别关注》

在中国期刊市场中, 妇女类和老少青期刊多, 唯独以中年男士为主要读者群体的期刊少得可怜。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以其独特的眼光创办《特别关注》, 把它定位为“成熟男人的读者文摘”, 为中年男士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让男士们在杂志中看到了智慧、希望和直面挫折的勇气。

创刊仅6年的《特别关注》杂志几经改革创新, 其发行量连年翻番。2006年12月期发行量一举突破200万份。10多年来, 全国还没有一本新刊单期突破百万份, 业内人士惊呼“中国期刊市场跃出了一匹黑马”。湖北省新闻出版局这样评价《特别关注》:“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精选细编重策划”, 同时《湖北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2004~2010) 》将《特别关注》列为重点扶持发展的文化品牌。

4、《楚天金报》———“针锋相对”的定位策略

《楚天金报》的创办采用的是“针锋相对”的策略:“与其让其他报社的报纸来抢占《楚天都市报》的市场份额, 分割这块利润丰厚的蛋糕, 不如在自己的报业集团内再创立一份报纸, 抢占对方地盘, 巩固自身势力。” (1) 《楚天金报》从创刊之日起, 即将报纸定位为“新一代都市风情报”和“新一代市民生活报”, 在锁定受众普遍兴趣点的同时, 通过更为精确的读者定位和丰富报道品种拓展新读者群, 以财经证券新闻和经济生活服务类版面专业报道吸引都市白领阶层, 其经济新闻所占版面超出武汉市同类报纸。作为集团内的第二张大众化市民报纸, 《楚天金报》虽由处于亏损状态的原《市场指南报》整合重组而成, 具有“先天不足”的劣势, 但却凭借其理念和实践中的创新在襁褓中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楚天金报》以其在情感、教育、服务等方面的新闻和策划优势, 尤其受到广大时尚白领女性的青睐, 也在一定程度上与都市报的定位形成了错位。目前, 在湖北暨武汉报业市场上, 《楚天金报》市场的占有率稳居第二, 不仅补充单一媒体的发展局限, 也为集团的整体经营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这是不得不为业界所称道的。

三、思考与建议

1、打造高端品牌, 提升媒体影响力

大众化报纸确实可以做到最大程度地囊括各类读者, 但它却不能充分满足读者个性化的信息需求。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 读者的信息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报业的分众化市场也日趋成熟。虽然目前的武汉报业市场由于地缘原因, 尚不完全具备北京、广州等城市的政治经济氛围, 综合性市民类媒体仍然是多数报业集团有限的可选择的投资对象之一。但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作为湖北地区报业的领军者, 要在全国打造出影响力, 就不能仅停留在大众化报纸的同质化竞争中, 而应具有前瞻性, 把握住“专业化”和“主流受众群”的发展趋势, 做到“专业化品牌”和“大众化品牌”两翼齐飞。如果现在市场机会还不成熟可暂不推出, 但一定要有这方面的意识, 有足够的积累和准备, 未雨绸缪。例如, 《楚天金报》的前身《市场指南报》, 当时定位为财经类报纸, 但经过几番改革最终还是没办好, 那么现在就应对该报发展的历史做些疏理, 对财经报纸与大众化市场之间的平衡点作些研究思考, 这样才能做到一旦“环境机会”出现, 立刻占领细分市场。

2、完善内容结构, 赢得年轻读者

青年人是未来的建设者, 是祖国的希望所在, 这个受众群体不可忽视。失去这一读者群体将失去媒体的市场拓展空间。因此, 一方面,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旗下各子报通过市场调研要掌握年轻读者的信息消费方式和感兴趣的领域, 在此基础上对报纸的报道内容和形式作出适当的调整;另一方面, 要充分利用武汉自身的人文和教育优势———武汉作为仅次于北京、上海的全国第三大教育科研中心, 市内有59所高校, 拥有77.3万在校大学生, 相当于我国的一座中等城市。这是武汉报业一块巨大的蛋糕, 但此优势长期被武汉报业所忽视。笔者建议, 在期刊逐渐“分众化”的今天,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可利用这一优势进一步细分杂志市场, 办一份针对在校大学生的杂志。比如, 利用《楚天金报》在教育栏目上的优势推出一份面向128万考研学子的资讯指导专刊。

经对《楚天都市报》和《楚天金报》读者群年龄结构的调查发现, 两报在增加年轻读者群的培养方面还有较大的空间。 (如图2、图3)

3、切中消费者心理, 力争更加科学、准确的品牌定位

品牌不只是产品, 品牌占据的是消费者的内心世界。在市场细分的过程中, 报业集团多是以人口学因素的传统变量来划定目标读者的。笔者认为, 除此之外, 在买方思维日渐成为主导的今天, 消费者心理认知研究对于品牌定位和品牌形象塑造等一系列工程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从消费者的心理认知出发, 报业决策者才能做到更加科学、准确地给品牌定位。报刊是表达信息、思想的特殊精神产品, 办报 (刊) 人不仅要分析报刊的目标受众是哪些人、他们的性别比例、年龄比例、社会阶层等基本的人口学因素, 还要研究他们的个性特征、生活方式和信息消费方式, 以及怎样最大程度地切中这一群体的心理期待, 满足他们的诸多需求。

办报 (刊) 人不仅要从报刊的内容定位上做到与读者“心贴心”, 还应充分利用广告、公关等活动使这种感觉得以强化, 进一步与读者建立感性的关系, 把报刊品牌塑造成读者情感的代言人———关注与他们休戚相关的情感, 无论发生什么事都做他们的坚强后盾和同盟者, 把品牌建设成一个理想生活的窗户, 让它能实现读者的种种愿望, 或让它代表一种具有挑战精神的思想意识等。

综上所述,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在品牌创建方面作了大胆的改革尝试, 其经验值得借鉴。一个成功的传媒只有靠知名的品牌产品和品牌媒体, 才能打造出立足于中国之林、世界之林的辉煌。

参考文献

传媒 篇11

初见王敏,不由自主地联想起《穿PRADA的女王》里,梅丽尔·斯特里普扮演的时尚杂志女主编。和电影里的斯特里普如出一辙的优雅打扮,同样是媒体王国为数不多的“女王级”人物,也同样是风格干练的女老板。只是,如果说有什么区别,王敏显然比电影里那位女主编更容易亲近,也更柔和。

媒体王国的上市路

今年3月,王敏执掌的郁金香传媒第三次成功融资。

此轮融资的投资方是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投资额达到了3000万美元。加上之前的两次融资,包括全球第二大广告公司JC Decaux以及著名的美国华平基金(Warburg Pincus),郁金香至今已获得总额7000万美元的融资。

这一融资额度,已经超过了分众传媒、聚众传媒两家公司在上市前的融资总和,成为目前国内传媒业融资数额最大的单一项目。由此,郁金香传媒赴纳斯达克的上市之路也正式开启。

作为户外广告的先驱人物,王敏在这一行的经验已将近10年。“最早我是做不锈钢进出口的,接着到了一家事业单位。也算是缘分,当时我被领导挑中,牵头创建了当时西南飞帆广告公司。这是上海当时最早的户外广告公司,我的广告生涯也是由此起步。”

不过让领导有些吃惊的是,看上去瘦弱的王敏似乎拥有无限的能量。仅仅1年时间,王敏就给公司带来了几千万元的利润。而最初,领导给她的盈利指标只有8万元。此后,王敏转战另一家著名的户外广告公司魏柯庆余,之后又顺理成章地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从户外广告牌到今天的LED广告“女王”,王敏说其实就是“一念之差”。

“有时候就是女人的第六感吧,帮助我完成了恰倒好处的商业决策。”王敏说,郁金香进入户外巨型数码电子显示屏(LED)领域的第一站,是从上海徐家汇东方商厦的LED大屏幕开始的。“有一次路过东方商厦,远远看到商厦墙面那块磁翻板广告牌时,我突然想,如果这是块巨大的LED广告,是不是会让人眼前一亮?”一个崭新的商业创意在一瞬间形成,而王敏事实上也没有料到,公司从此以后的发展会如此迅速。

从2005年进入LED领域以来,郁金香致力于发展全国性的LED大屏幕网络,目前该网络已扩展至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深圳、杭州、南京、沈阳等12个最重要的核心城市。由郁金香传媒所运营的LED大屏幕总面积已超过了10000平方米,居亚洲第一位,并已进入全球领先之列。

王敏说,郁金香至今已为超过300家的国际、国内一线品牌客户成就了“全城瞩目”的传播价值。在中心城市核心商圈的地标建筑上设立LED大屏幕,发布动感商业广告这一商业模式,也被国际资本巨头广为认可和追捧。

和庄泳并肩作战

说起王敏,还有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前游泳世界冠军庄泳,现在是郁金香的另一员大将,也是和王敏一同拼搏商场的姐妹。

“庄冰当时一直呆在香港,我因为工作的原因,也常常去香港。后来有个朋友介绍我们认识,巧合的是,我们发现对方原来是以前的邻居。”王敏感叹,也许是这种奇特的缘分将她们绑在了一起。

当时庄冰从泳坛退役以后,一直在香港发展,一度是凤凰卫视和ESPN的主持人。王敏经常来往于香港和上海,自然而然,两人的沟通和交流也因此日益频繁。当王敏有了开公司的想法时,便第一个向庄泳发出了邀请。此后,庄冰从香港回上海发展,专心做起了这份事业。“郁金香”就是这样,从两个女人的手里茁壮成长起来。

“创业自然会遇到无数挫折和难题,最艰难的时候,我们甚至会抱在一起大哭,一直哭到疲倦,然后擦干眼泪重新讨论如何解决问题。”王敏说,在郁金香成立后的这若干年里,她们的眼泪越来越少,对意外的应变能力也越来越强,“同甘共苦这么多年,可以说我和庄泳既是同事,又是姐妹,我们之间甚至还有很多亲情的成分。”

现今,王敏和庄泳在工作上有着明确的分工。王敏负责郁金香传媒的战略部署,而庄泳则更多侧重干执行战略和政府协调。两个人不仅天天见面,晚上回到家还常常褒电话粥,实是情深似姐妹。

享受时尚快乐的生活

CEO的身份之外,王敏说自己是个快乐的小女人。“老公对我的工作非常支持,我也决不会把工作状态带到家里。”说起自己的另一半——上海大学房地产学院的副院长,王敏一脸幸福。“生活上我常常丢三落四的,老公经常会打电话提醒我,有没有带好信用卡,有没有把什么东西掉了。”

即使工作再忙碌,王敏也会和远在美国读高中的女儿保持每天一个电话。“我和女儿的关系就像朋友一样。女儿很懂事,常常问我公司情况如何。我会说,‘董事长一切正常’。”为人妻、为人母,王敏说自己在生活上想做个享受型的小女人。

晚上,王敏还是个Party animal。办公室写字台边上一包晚礼服的新行头似乎就是最好的证明。王敏说,是为晚上的宴会准备的。她对时尚的品位,还为她赢得了2006年《艺术家》杂志的年度人物大奖,这本杂志由已故画家陈逸飞先生创办。

传媒 篇12

关键词:机制创新,策略,分析

2009年, 在面临新媒体冲击、金融危机影响、同城周报恶性竞争等不利条件下, 重庆新女报传媒公司实现利润增长率20%, 这是自2001年新女报创刊以来, 连续第8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利润增长率。重庆新女报传媒公司近年来通过大胆创新机制, 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但是快速发展的背后, 国有传媒企业固有的体制束缚一直是制约发展的瓶颈。

一、现状:国有传媒企业体制的矛盾与困惑

作为重庆市首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 早在2004年,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就将新女报社由文化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为文化企业单位, 宣告成立重庆新女报传媒有限公司, 并计划在转制的基础上实施改制。但是由于“改革是在摸索中前进”这一思想指导下, 直到现在, 新女报传媒的管理体制涉及深层次改革方面 (如股份制改造等) 并未真正实现。新女报传媒仍然实行的是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领导下的编委会负责制, 总编辑作为报社的法人代表, 同时兼任公司的执行董事、法人代表。这种体制具有一定矛盾性, 按照现行政策, 报社作为事业法人, 凭一纸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颁发的报纸出版许可证, 便可开展采编业务。公司作为企业法人, 则需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 获得营业执照, 才能开展经营业务。事业法人与企业法人分属不同的体系, 享受不同的政策待遇。现阶段已经明确了的改革的指导思想, 是实行采编和经营“两分开”, 但作为核心的资源 (包括人力资源) 是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两分开”的。因此, 解决矛盾的权宜之计是采取“两张皮”的做法, 亦即实行“一套班子, 两块牌子”。这种特殊的体制并不是新女报传媒自身所能决定的。

二、对策与出路:大胆创新机制获得发展

既然无法决定体制问题, 那么唯一的选择就是在稳定现行体制下, 尽可能创新机制, 获得发展。近年来, 新女报传媒整合优势资源, 构建“三报一网”传媒架构, 坦然应对新媒体挑战, 提出打造“中国第一女性传媒”战略构想, 在管理机制、分配机制、经营机制、员工培训机制以及人才培养和储备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

(一) 优化管理架构, 完善现代媒体企业管理机制

新女报传媒着眼于打造现代媒体企业, 依照现代企业系统管理理论, 通常媒体企业的管理系统主要由采编管理子系统和经营管理子系统以及行政管理子系统构成。鉴于新女报传媒已由过去的单一女报逐步发展成为“三报 (新女报、当代女报、健康人报) 一网 (女网) ”的复合传媒架构。如果继续按照传统的“三部 (编辑部、广告部、发行部) 一室 (总编室) ”模式设置机构, 显然跟不上发展的需要。2009年对管理框架进行了理顺, 传媒下设机构按属性分别归属管理、经营和媒体三大板块, 各大板块相对独立运行又彼此协作, 而且只是功能上进行划分, 并不形成一级管理层次, 因而既遵循了现代企业系统管理理论, 又符合扁平化管理思路。

(二) 改革分配制度, 建立以绩效考核为中心的分配机制

通过细化岗位设置, 重新确定岗位系数和“五险一金”缴费基数, 适当拉开不同级别之间以及同级别不同岗位之间的收入差距, 向采编经营一线适度倾斜, 为在基层服务多年的优秀员工提供晋升机会, 并完善各项激励机制, 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根据集团下达的经营目标任务, 对经营板块的责任人全部签订了《年度经营目标责任书》, 视经营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 确定对责任人的年度奖励或惩罚。为量化采编人员对经营的贡献, 将目标责任制度导入采编板块:对采编板块责任人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 根据年度发行、广告目标任务的实现情况兑现奖励。此举有效解决了采编和经营各自为政的弊端, 实现了采编、经营的有效联动、整合营销, 确保了经营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管理板块员工每个月的收入, 也根据当月报社利润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浮动。

(三) 创新经营机制, 拓展经营空间

新女报传媒在坚持特色经营的基础上, 大胆创新经营机制, 拓展经营空间。在采编中心下设事业部, 加强对广告客户的服务, 加大采编与经营的互动。2009年, 新女报传媒面临自创刊以来从未有过的严峻局面, 大环境受金融危机影响, 小环境受医疗广告政策干预, 经营收入一度出现下滑, “事业部工作室”模式, 在市场投放量紧缩的情况下, 对拉动经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应对不利的经营环境, 在实行广告代理经营的基础上, 实施部分行业自主经营, 吸引了不少适合新女报定位、有女报特色的高端品牌客户。

(四) 复合能力培训常态化, 完善员工培训机制

新女报传媒在对员工能力系统的打造和知识结构的更新方面一直不遗余力。每年都选派20余名中高层管理人员外出考察学习, 并在报社内部开展员工培训计划, 对基层员工进行培训。对中层人员坚持轮岗培训, 让采编板块的中干熟悉经营管理知识, 让经营管理板块的中干熟悉采编业务。通过轮岗, 使占报社管理岗位绝大多数的职位能够满足复合型发展需求。另外, 为提高员工的复合技能, 还鼓励员工在职深造和进行科研活动, 规定员工在本单位工作期间, 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位, 奖励1至2万元;员工开展与本职工作或本单位发展密切相关的项目科研活动, 取得具有一定价值的成果, 由单位提供科研经费。

(五) 提前介入后备人才成长, 打造人才快速培养机制

上一篇:西进运动下一篇:创新性设计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