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转型

2024-07-25

传媒转型(精选11篇)

传媒转型 篇1

一、研究背景

今晚传媒集团是天津本土的一家拥有强大实力的传媒“航母”, 拥有《今晚报》、《渤海早报》、《今晚经济周报》、《老年时报》、《中国技术市场报》、《智力》杂志、《家庭育儿》杂志、《今日天津》画刊、今晚多媒体数字、今晚网, 五报三刊二网。在此基础上, 集团不断扩大其报刊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成功发行了《今晚报》海外版系列, 包括今晚报美洲版、今晚报澳洲版、今晚报欧洲版、今晚报加拿大版。该传媒集团在搞好新闻宣传主业的同时, 不断扩大提升经营能力, 现已拥有今晚传媒广告有限公司、今晚发行快递股份有限公司等16家全资子公司。

今晚传媒集团主报《今晚报》是“世界报业发行百强”, 连续6年被评为“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2008年又被世界媒体高峰论坛评为“中国标杆品牌”。此外, 《今晚报》还在海外发行10个海外版, 搭建广泛宣传天津发展的平台, 在天津乃至环渤海人民中已形成口碑, 被认为是天津城市靓丽名片。形成差异化发展的崭新格局, 坚持向规模经营、技术经营、多种经营要效益。

在中国晚报协会第20届年会上, 今晚传媒集团社长贾长华对今晚传媒集团发展时认真谈到:“我们把办好报纸放在第一位, 尽最大努力搞好经营, 办报与发行、广告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总是喜欢把报社比作一条“龙”, “龙头”就是办报, “龙身”则是发行、广告。每时每刻所进行的一切拼搏, 都始终如一地为了:“龙头”昂起, “龙身”腾跃。

做为这样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大报”, 在面临着目前前所未有的整合和转型时期, 今晚报敢于根据内外部的竞争环境和条件确定媒介生存和发展的战略目标, 并对实现目标的途径和办法进行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 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抓住机遇, 努力发展, 让这艘大船也实现“不仅调整好方向, 而且还能乘风破浪, 在大浪淘沙中不断稳固自己的地位”。今晚报的成功转型, 也再一次证明:从媒体发展演变的历史来看, 一种新媒体的产生并不会导致旧媒体的消亡, 而是更激发旧媒体去发掘自身的特色, 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二、今晚报业集团的变革之“道”

1、内容的多重开发

“内容为王”是传媒界最为熟知的从业理念之一, 被许多大型传媒奉为经典。现如今随着数字技术和传输网络的发展, 报业将不是单以报纸为主, 也不是单以内容生产为主, 要进行系统化多重开发。《中国报业》2009年第10期, 有新闻权威在《颠覆传统观念改变盈利模式——面对报业体制改革的思考》一文指出:报业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社会资本的进入, 必然会带来社会资源与报业多类资源的结合, 实现做大做强的愿景。此外, 报业在内容上要有新的突破。今晚传媒集团以其近几年的华丽转身, 也证明了这一观点的前瞻性。

今晚传媒集团作为在本市拥有最广大读者群的平面媒体, 用强大的新闻采集、编辑、传播能力打造出“内容为王”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内容的细致梳理方便读者阅读, 通过多次大规模优化改版的基础上, 完成了“报中报套报”的报纸版序格局。通过“规模经营”, 使报纸成为适度的厚报和信息超市, 达到覆盖城市主流人群、满足信息需求的目的;通过施行“技术经营”, 各版内容精耕细作, 让读者各取所需, 得到最权威、最好看的新闻资讯。该集团主报《今晚报》秉承“一报在手, 应有尽有”, 十分之重新闻采编, 在一系列有重大影响的新闻采访活动、公益活动和文体活动, 如“喜马拉雅山科学探险考察活动”、“亚马逊科学考察活动”、“走进五十六个民族”、“天津女排恳谈会”、“中亚古丝绸之路科考”、“东非大裂谷科考”等活动, 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有的活动甚至在全国和国际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也进一步提升了《今晚报》的公信力、影响力和品牌形象。

注重市民话语, 从市民的眼光和视角来看问题。今晚传媒集团每年出资10万向读者买意见, 2010年度共收集读者的意见、建议近20万条, 报社采纳1000多条。此外, 开办“编辑部客厅”, 今晚报发行处将这种“开门办报”的举措扩大并延伸为“编辑部客厅”, 不仅报社的总编辑直接听取读者的意见, 而且扩展到报社的各个编辑室主任和编辑记者。“编辑部客厅”的每次读者见面会都有不同的话题和亮点。读者们不仅指出报纸的不足之处, 还现场为解决指出的问题提出修改方案。这些方案因为来自读者的反映, 往往切实可行。

以市场为导向, 合理地进行版面结构的调整和布局。当前报纸发展已进入一个关键的变革创新期。作为新闻信息资源重要载体的报纸, 在市场整合和导向调控以及制度创新的多重相互作用影响下, 不可避免地面临全新的发展战略性抉择。报纸要以市场作为导向, 合理地进行版面结构调整和布局, 使其符合报业最新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 信息量增加, 内容更加丰富。《今晚报》有全国晚报“四大晚报”之称, 贴近市民生活著称。当前《今晚报》已进行了多次改扩版, 将重点放在“套报”的构建上。将报纸分成“今晚娱乐”、“今晚体育”、“今晚副刊”、“今晚经济”等数个版块, 同时让专刊形成系列, 最终使《今晚报》成为“报中报”系列组合, 此举旨在强化品牌, 在不出新报, 不增加负担的基础上做到“看似一报, 实际全到”的效果。

2、创意开发内容

提高报业策划水平, 注重新闻拓展的力量, 拥抱创意时代、多向思维、发现新闻亮点。“活动”和“服务”是今晚传媒集团的两个亮点。《今晚报》与中科院合作, 继推出“中国科学家首次亚马逊河流域科考活动”之后, 又推出“中俄科学家首次贝加尔湖科考活动”。这一活动在俄罗斯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显示了中国飞速发展带来的巨大实力。在活动期间, 该报每天在一版显著位置刊发大量消息和图片, 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今晚传媒集团主报《今晚报》、《中国技术市场报》与中国知识产权局等合作, 联合推出“全国节能专利大征集”活动。这一活动将对我国建立节约型社会、节省能源这一重大课题, 起到有力地促进作用。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广泛的深远的影响。2009年9月, 由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与《今晚报》共同主办“五大战略举措创新评选”活动, 评出了“50个创新成就奖”、“50个创新人物奖”、“50个创新品牌奖”。活动刚一开始, 全市各部门和广大群众就以很大的热情积极参与, 社会反响非常强烈。《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新浪网、香港凤凰卫视等多家媒体, 对这一活动进行了报道。

3、适应传播方式的变化

今晚报业集团拥有丰富的新闻内容和信息资源, 极具价值开发的潜力, 如今正积极阔步地尝试与新媒体、新技术进行整合, 朝着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的方向迈进, 将信息资源最大化利用。报网融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报纸和“网络版”, 采编流程也发生相应变化, 新闻热线、新闻版面和报纸网站构建平台, 形成三位一体互动机制, 整合直播、博客 (播客) 、音视频联动、短信等立体传播方式, 报网融合后内容要互动互补。今晚传媒集团现有今晚数字化报刊平台及刚刚新鲜出炉的“今晚网”, 读者可利用这个平台阅读今晚系列报刊, 以《渤海早报》为依托的渤海网, 将网站视野不断开阔, 实现了报网互动, 还有滚动新闻等, 同时整合网络平台, 用公司制的办法来运作新媒体。今晚传媒集团目前正努力实现“媒体融合”, 就是将新闻信息发到统一的编辑平台, 加工以后, 选择适合的、不同的平台发布和传播。

三、报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和多方融合拓展

“龙生龙、凤生凤”已成为传媒界耳熟能详的一个概念。进入数字化时代, 报业集团这种“龙生龙, 凤生凤”的裂变性的发展模式在平面媒体的多品牌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晚报》通过实现报纸核心竞争力与数字技术的有机融合, 推动报纸出版方式与经营模式的转型, 不断拓展传统报业的发展空间。在办好主报的同时, 也在努力促进子报子刊和今晚网的健康发展, 《渤海早报》在今晚传媒集团强势媒体联盟基础上于2008年9月1日正式创刊, 其主流读者群体为经济社会中有影响力、购买力正在上升的新一代市民, 经过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和调整, 《天津老年时报》的办报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继续保持全国最好老年报之一的地位;《今晚经济周报》逐渐扩大社会影响, 发展势头良好;《中国技术市场报》已经打向全国;今晚网努力做大做强。

四、结语

实现中国报业体制的根本转型, 创建与国际报业接轨的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中国现代报业集团, 是中国报业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课题, 也是历史赋予当代中国报人的神圣使命。虽然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 虽然不能在一朝一夕里完成, 但是, 只要对中国报业有清醒的认识, 真诚地学习和借鉴世界报业优秀的文明成果, 扎扎实实工作, 中国现代报业集团的创建就不会遥不可及。

摘要:如今传媒领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整合和转型时期, 媒体传播由大众时代迈向分众时代和个性化传播时代。报业作为传统媒介, 其生存和发展环境也发生着一系列变化。在这样的媒介生存、发展大环境中, 报业怎样才能尽可能多地争取读者, 拓展市场空间?本文以今晚传媒集团为例, 研究传媒转型时期的报业集团发展变革力, 探究其如何优化发展创新, 如何打造跨地区、跨媒体发展, 在大浪淘沙中不断稳固自己的地位。

传媒转型 篇2

当前,随着互联网信息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给传统的电影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正因为如此,很多人认为在未来的发展中,电视媒体就是被互联网雇用的工人。那么,如何使电视媒体在互联网中取得更大的发展,已经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话题。与此同时,发展互联网+的平台已经成为传统媒介的必由之路。实践证明,这些大型媒体只有开发自己的IP服务,才能创造出平台的价值。

1 从观众到粉丝

一直以来,电视媒介在播放节目时都采用传统的播放体系。在该体系内,观众可以通过书信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节目的看法。但是,由于时间太长,使观众很难及时得到媒介的反馈。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观众可以在观看节目的同时,通过编写信息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节目的看法。比如,在《我是歌手》节目播放后,网民在微博上发表的话题已经超多了上亿条。在互联网+思维下,不仅加强了用户与电视之间的交流,而且增加了电视用户的`粉丝。粉丝被国外专家命名为过度的读者。这些读者参与到节目后,不仅推动了大众文化的传播,而且创造了属于他们自己的一种文化。因此,从某种以上来讲,电视媒体就是生产大众文化的机器。除此之外,在互联网+的模式下,可以开发出粉丝的经济价值。比如,采用众筹的方式,建立粉丝社群,提供专属产品或者服务等。

2 从节目到IP

在最开始阶段,电视节目都是自产自销的方式。电视台在选择节目制作、播出时,具有绝对的话语权。然而,这种方式过于被动,没有考虑到市场、读者的喜好。因此,有的节目在播出后就被打入冷宫,最后不得不停播。主要原因是观众与节目被生硬割裂,无法进行有效对话。在数字媒体时代,电视媒体采用了双向互动传播的方式,密切了观众与节目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促进了二者之间的深入交流。在互联网+思维下,电视节目生产方式转变为IP运营。第一,IP属于内容产业范畴。涉及到的内容一般是文学、动漫、游戏、电视、电影。这几个文本相互交织在一起,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通过这种互文的手段,打造出了更多的产业链,从而为电视媒体创造了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比如,在少儿节目《爸爸去哪》播出后,不仅增加了网络话题的阅读量,而且开发了同名电影、手机游戏、亲自教育产品等,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第二,互联网是优质IP的试金石。在互联网+下,可以自主的播放文学、动漫、影视、文学作品。同时,只有拥有大量粉丝的优质IP,才能作为IP运营的基础。在互联网下,观众与创作者可以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提出自己对节目的看法。那么,创作者在接收到读者的信号时,就会根据他们的意见对作品进行修改、调整,以此来满足大众的口味。最后,IP运营有助于建立一种品牌驱动模式。传统电视节目只有在播出后,才能形成一种品牌的效应。与传统电视机节目的播出形式不同,在IP运行的品牌驱动下,节目本身就是代表了一个品牌,体现着强大的网络人气。一方面,电视节目获得成功后,就会吸引更多的粉丝,提高IP的知名度。另一方面,电视产品给原来的粉丝带来了新的体验,加强了粉丝与IP之间的交流。当消费者充分参与到品牌沟通当中,也就使产品拥有了品牌的资格。

3 从渠道到平台

在互联网+思维下,电视媒体必须向数字媒体平台转型,从而对各种媒体资源进行整合。该平台是集产品创融资、创意生产、营销、用户体验、开发衍生产品为一体的模式。这种平台将不同载体的信息融合在一起,最大化的满足了受众的体验。除此之外,在互联网+思维下,促进了电视与网络的深度融合,从而形成了新的媒介产业形态。该产业结构实现了电视媒介产销一体化的效果,将电视传媒从传统的封闭、垄断模式中解放出来,从而提高了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当平台中的用户不断增多时,就会基于某种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在这方面的商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多元化的产业平台。在数字化时代,要求利用网络信息平台,积极延伸平台的服务空间,比如内容平台、商务平台、娱乐平台、社交品台、教育平台等。实践证明,拥有更多的平台,才能提高电视媒体的影响力。

4 结束语

传媒转型 篇3

孔铭:文化传媒类的个股今年都非常强,一是业绩好,二是并购多。中视传媒也有这样的因素。

中视传媒去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是负增长,这多少有损央视资本平台的美誉。但从今年一月开始,业绩下滑趋势开始扭转,净利润同比增长195.71%,中报保持增长,三季报也是预增。从过往年份来看,四季度是全年业绩高点,因而,全年业绩基本扭亏并且大幅增长可期。

中报显示,占到公司收入的40%的广告业务经营方式转变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子公司上海中视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和中央电视台的广告代理经营模式由过去的承包制调整为代理制,对台广告业务利润同比实现较大提升;此外,报告期内兵团卫视频道广告代理经营也取得了较好的收益,因而公司广告业务利润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同时公司影视业务继续保持稳定,旅游业务持续稳步增长,上述综合因素致使公司本期营业利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每股收益等较上年同期增长。

作为央视旗下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公司一直存在较强资产注入预期,但今年的资产重组工作却是先从对民企的兼并着手。公司股票于5月30日起停牌。初步拟定的重组方案为:公司以发行股份加支付现金方式购买金英马影视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持有的金英马影视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公司同时向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总交易金额的25%。金英马凭借拍摄的多部优秀影视剧作品在影视圈在业内口碑甚佳,如中视传媒成功收购,公司的影视制作类业务有望快马加鞭。收购金英马也体现了公司此前制定的“面向市场,背靠央视”,以影视剧业务为突破口的战略。

文化传媒行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发展大于竞争。相关的企业都有一个很好的预期和未来,中视传媒也是如此,加上明确的业绩拐点,有望迈上新台阶。

本周同行业的浙报传媒公告中期净利大增55%,公司4月份斥资32亿完成收购的杭州边锋和上海浩方两家网游公司贡献了新增利润的大部分,公司向新媒体转型开始释放业绩,公司预计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75%以上。目前公司涉足了互联网游戏,互联网电视和电商领域,未来的跨行业经营存在较大的想象空间。

《动态》:周四晚,乐视网公告:与国美电器达成集采、包销销售10万台乐视TV超级电视的战略框架合作。国美的巨额订单对乐视网意味着什么?

孔铭:公告披露,国美将通过集采、包销形式,利用国美1600家门店,国美在线及国美销售网,一年内计划销售10万台乐视TV·超级电视。乐视网为国美用户定制的GX60和GS39这两个型号产品只在国美销售。

按照国美每年包销10万台超级电视, 39寸和60寸1:1的配比估算,将为乐视网每年带来5个亿的稳定销售额。而每年10万台的订单,也将有效拉低生产、营销的平均成本,提升单台利润率。

此外,国美遍布全国的门店,弥补乐视渠道“短板”,有效拓展超级电视的用户覆盖范围,让更多用户通过国美门店体验到超级电视,有利于提升电商销售量和提升口碑传播速度。

无论从哪个角度,国美的巨额订单对乐视网都是重大利好。目前,广电总局正在对上海等三个试点地区的互联网电视服务进行评估,并且应业界要求将适时扩大试点地区。乐视网无疑将是最大的获益者。

《动态》:8月27日,啤酒花发布2013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7.39亿元,同比增长8.732%;实现净利润7476.02万元,同比增长107.539%。王亚伟也现身其中,怎么看这股的潜力?

孔铭:对于啤酒花来说,半年报的惊喜不仅在于净利润翻番,王亚伟的进驻更是一大亮点。“一哥”执掌的昀沣计划在二季度新进200万股,持股比例达0.54%,一跃成为啤酒花第二大流通股股东,也是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唯一的私募基金。在啤酒花的一季报中,王亚伟并未现身。

这并不是王亚伟转身私募以来第一次看好酒企。就在不久前,王亚伟还重仓兰州黄河,持有391万股。公开资料显示,啤酒花的实际控制人为嘉士伯啤酒厂有限公司,而嘉士伯与兰州黄河早有接触,并要约收购重庆啤酒部分股权。市场分析认为,此次王亚伟看好啤酒花,或许是为了押宝嘉士伯啤酒业务的整合。

如果单从啤酒花的业务来看,公司是全国最大的啤酒原料供应商之一,主营啤酒麦芽和啤酒产品,其中啤酒花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二。同时,公司还是新疆地区最大的啤酒生产商,嘉士伯的入主,让啤酒花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据统计显示,公司生产的乌苏啤酒在新疆地区的市场占有率一直维持在70%以上的高位,垄断地位十分明显。公司引进的果蔬系列饮品已经形成了年产15万吨饮品的生产规模。但主业的营利能力并不强,中报披露,上半年收到处置乌鲁木齐市商业银行股权的款项。若撇除该笔非经常性收益,则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2.11%。

总的来说,这股主营业务没有多大的惊喜,目前最大的题材在于王亚伟入驻,后市能否成功整合尚是未知数。尽管本周公布中报后大涨,成功突破长达9个月构筑而成的底部箱体,但持续性尚需观察。建议投资者谨慎对待。

传媒的转型与社会责任 篇4

关键词:传媒,转型,社会责任,出路

我国有近1 000家广播电台、2 200多家报纸、2 000多家电视频道、8 000多家杂志, 有13亿的庞大受众群, 但传媒的市场化、规模化、产业化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虽然有学者称我国传媒产业已进入规模化发展的快车道, 但传媒业扩张的规模远未形成, 资本运作还处于较低层面, 资源配置和人才储备基本处于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状态, 盲目进入市场分割的结果就是:投机者大行其道, 媒体自身品位降低, 社会运营成本不断增加, 大众传媒的娱乐性骤然上升而公信力逐步下降。

1 传媒转型的利益重置与责任缺失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 以精英文化为特征的传统媒介开始向“平民化”律动, 媒介主体由宣导式的文化占位向效益化的市场占位近逼, 进而形成了传媒市场上游分层、下游混杂的局面。所谓上游分层, 一是指媒介个体实行了体制分离, 即体制内运行和市场化运作两部分, 体制内部分基本保持原有的品貌继续惯性向前发展, 而体制外市场化运作部分则按照客户的需求进行包装和渲染;二是在占位上进行了市场操作层面的分割——即政治占位高的中央级大报和各级党报与市场化经营的媒体各行其道。而市场化经营的媒体又可区分为品牌占位和市场占位2个方面。品牌占位如《南方周末》、《二十一世纪经济导报》等, 以对社会各领域专题的深入报道取胜, 由于其思想性、专业性强, 责任心与人文关怀切实深入, 吸引了一批关注社会、民生等方面的相当一部分高层次读者, 同时也得到了部分品牌意识较强的企业的青睐。而以市场占位取胜的媒体则向都市化、大众化、娱乐化方面大举推进, 其影响力甚至使普通民众只知娱乐而无论其他。因此, 表面上造成了传媒市场的繁荣景象, 实际上已经形成了转型期的文化精神断层。

1) 传媒在市场化运作过程中客观上造成了穷庙富和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媒体的传统运营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而政府的扶持又远远满足不了媒体自身发展的需求, 在这种两难境地, 媒体只有进行市场化经营, 方能解脱当下的困境。于是各报打破一版新闻、二版通讯、三版理论、四版文艺的固定模式, 纷纷开辟副刊、周刊、加版等内容, 版面从四版加到八版、十六版、三十二版;刊物也增加了企业专题报道版面, 或直接加特刊, 以不同的形式收取版面费;广播、电视也采取栏目承包的形式, 一包二包三包, 甚至到五包六包。这种承包方式, 传媒企业本身得不到太大的实惠;

2) 所有媒体哄抢一块蛋糕, 利益驱使导致不择手段。众多媒体面向的只有一个终端——那就是企业。尽管有的人打出“城市经营”这样的招牌, 但政府还得从企业里拔这根羊毛。所以, 不管你想什么歪点子, 最终的板子还是要打到企业身上。毫不夸张地说, 一个差不多的企业每天至少能接100个拉版的电话, 甚至乡办企业、村办企业、街面商铺每天都能接到几个拉版的电话。企业的宣传部门从来没有像近十几年这样受到重视, 不是因为宣传企业的需要, 而是为了应对媒体的需要。因为不管企业对这些电话如何反感, 他们也不敢得罪这些“无冕之王”, 因此中央决心下大力整治媒体秩序, 也确实到了非整不可的地步;

3) 急功近利造成文化精神断层、精英人才缺失。由于媒体急于进行市场化扩张, 致使大量的从业人员根本没有经过新闻专业培训, 就走进了这个曾经被人们视为崇高精神家园的殿堂, 普通百姓谁能分得清哪个是具有新闻出版署颁发证件的记者, 哪个是拉版的记者。总之, 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真正的职业传媒人越来越少, 文化精神断层已经形成。

转型的基本要素:资本、理念、人才、精神, 无一健全。求转无危, 不可得也。

2 传媒转型的出路与社会责任

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迅速崛起, 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特别是对平面媒体的影响更是首当其冲。近年来, 各大门户网站已经从传统媒体的受众中抢走了相当一部分受众, 而这种吸引力势必会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变得越来越大。过去的转型还只停留在经营和技术层面, 如今必须从技术、理念、人才、文化精神等方面, 进行全方位的转型, 才能真正实现传媒的现代化、产业化和规模化, 才能更好地肩负起社会责任, 才能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要。

1) 以数字化为主体, 充分建立各媒体的联动平台, 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目前, 虽然传媒业也进行了区域性整合, 但仍然是旧瓶装新酒, 从形式上进行了简单的重组, 技术上仅仅建立个网站甚至有的媒体只建立个网页, 和相关媒体建立了链接, 这是远远不够的。要真正走出传统媒体的苑囿, 就必须建立自己的服务器, 有足够大容量的信息通道, 有强大的数据库支撑。眼下的媒体之所以很难突围, 就在于我们只在现有的框框下挖空心思地吸引客户的注意, 但是要深入不能深入, 要持久不能持久, 因为我们只为宣传客户策划了某一个点, 这个点是即时性的, 过期以后, 对客户没有附加的价值, 对媒体而言也已翻过了这一页, 这当然吸引不了客户。假如我们把这个点变成面, 那么我们就可以把这个点作为一个引子, 全方位地为客户策划出过去、现在和将来成体系的内聚为企业精神的一个大型报道, 并且可以平面、广电、网络、通信联动, 而且能在网络长久驻留的文化产品。如果这样, 我想没有客户愿意拒绝。因此, 现代传媒的转型, 技术是当之无愧的基础, 而资本是实现技术的前提;

2) 服从服务于国家大局, 弘扬主旋律, 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5.12”地震期间, 中国媒体及时、客观、开放、透明的报道, 在第一时间传达了灾区的信息, 不仅保持了社会安定, 消除了各种谣言和恐慌, 也大大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更重要的是, 中国媒体这一次真正掌握了在世界公众面前的话语权, 它不仅为中国政府和媒体赢得了国际信誉, 也让一些有偏见的国外组织、媒体和政要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 难以妖魔化中国。这是我国媒体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在“98抗洪”、“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来临时, 以及在奥运会、国庆大阅兵、亚运会等重大国事面前, 我国媒体能冲得上, 顶得住, 全心全意为国家服务, 为人民服务, 保持了媒体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 要紧跟国家政策, 加强对国家政策的解读和宣导。2009年, 国家颁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纲要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 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 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 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 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可以说, 《纲要》是适合新时期教育发展、有利于国计民生的重要举措。媒体应该抓住这一契机, 大力宣传职业教育, 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 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鼓与呼, 协同企业和学校做好招生、学习、就业的宣传和督导。传媒的转型, 离开这些重大社会题材的报道和策划, 就没有说服力、感染力和公信力;

3) 贴近社会实际, 围绕客户需求, 使媒体成为客户的参谋、助手和发言人。长期以来, 媒体习惯了说客户想听的话, 报道客户已发生的事, 从来没想到和客户走到一起, 以主人翁的精神为客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并亲自参与其中, 然后站在发展的高度上对客户进行全方位的包装和宣传。《重庆日报》在这方面作了有益尝试, 重庆市委市政府推出“两江新区”的战略规划后, 《重庆日报》即刊发了特刊“两江扬帆”, 整整八个版, 全方位介绍了两江新区的发展战略以及与浦东、滨海新区差异化的发展路径。渝惠食品集团董事长秦文武读后大呼畅快:“构思大气, 图文配合精巧。”他还特地找到重庆日报的负责人, 希望请日报作该集团的宣传策划“参谋”。如今, 媒体的客户, 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 都想看到自己在广大群众中的完整形象。所以转型要着重转观念、转思维、转方法, 而不是转形式、转手段、转心计。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2-237.

[2]卿志军.人文精神与新闻业竞争[J].当代传播, 2003 (4) :81-82.

[3]彭焕萍.中国电视新闻的平民化进程[J].当代传播, 2005 (5) :72-74.

[4]吴飞, 姚晓玉.数字报业:传统报业发展的方向[J].当代传播, 2007 (2) :30-32.

数字时代国际传媒集团的转型之策 篇5

从上世纪中期开始,盛极一时的企业集团化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渗入传媒产业,一些大型的媒介组织通过资本运作方式,使自身实力不断加强,逐渐发展成为跨国界、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性传媒集团。如今,这些跨国传媒集团已经成长为对传媒产业格局有重要影响的中坚力量。

以媒介技术为先导,发挥科技优势

在数字时代,媒介形态的更新速度加快,新兴媒介形式为人们认知、了解、接受和使用的时间大大缩短。虽然,诸如新闻集团、维亚康姆集团等跨国传媒集团在20世纪通过收购、兼并、控股等方式,建立了涵盖多种媒介形态的渠道平台,但单纯依靠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平台吸引和影响受众的策略已远远不够。面对新媒体的涌现,传媒集团在自身渠道建设方面依然需要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媒介形态,搭建更为全面的媒介平台,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受众的需求。

以全球著名的新闻集团为例,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新闻集团从报业经营起步,陆续将媒介平台延伸到广播、电视,电影、杂志等媒介领域,以传统媒介平台为主要渠道进行产品信息的全球化传播。2005年,在网络媒体日益彰显影响力的形势下,新闻集团又将目光瞄准了新媒体领域,在互联网上以向受众提供音乐、娱乐、游戏等方式,开辟新闻博客和社区网络市场,吸收数量众多的网民成为新闻集团的受众群体。2007年,新闻集团加大投入力度,又与美国NBC环球公司合作建设视频共享网站,抢占网络视频这一领地。2009年,面对应用于电子阅读的智能手机、PDA、电子阅读器等媒介形态的蓬勃兴起,新闻集团又尝试开发电子阅读设备,始终紧跟媒介技术发展的进程,利用新的媒介形态使集团内部的渠道平台更加完善,发挥多媒体协同配合,产生快速,高效的传播效果。

以内容资源为基础,发挥规模优势

对于传媒产业来说,内容经营是各大传媒集团在制定经营战略过程中的关键所在,新闻集团也不例外。面对数字时代竞争的加剧,新闻集团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在不断开发、生产新的内容资源的同时,增强对内容价值的深层次、全方位的挖掘。新形势下,互联网、电信、IT等行业的加入给传媒产业链带来了赢利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变化,加强对内容资源的经营就显得尤为重要。新闻集团也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

2009年12月,新闻集团CEO默多克在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新闻与互联网研讨会上的发言中,阐述了在传媒产业新的商业模式下,内容生产商扮演的角色、承担的成本,以及“优质的内容不应该是免费的”的观点。随后,新闻集团将矛头直指谷歌,宣称“任何机构都要为使用我们的内容付费”,并计划对其旗下的所有报纸网站中的内容收费。这一举措的推出,表明了新闻集团对媒介内容资源进行经营的理念,不仅使新闻网站成为内容发布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利用受众的付费阅读实现内容资源的价值增值。

以品牌经营为目标,发挥影响力优势

以媒介技术的推动、媒介内容的深化经营为导向的发展过程中,新闻集团坚守的发展方向是树立和维护新闻集团品牌在传媒产业中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优势的形成,一方面来源于对受众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源于产业内部的号召力。

数字技术传播下电视传媒转型研究 篇6

一、电视媒体转型的背景

如今,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互联网逐渐成为主流媒体,成了一种新兴的媒体。新媒体充分利用了数字技术的优点,能够实现文字、图像、声音三者合一的快速传播、全球传播、互动传播、匿名传播、个性传播等功能,并且迅速拥有了大量的用户群。这种快速便捷的传播方式,能够用户自主选择其感兴趣的内容,更有利于信息的传播。相比于人数迅速增加的互联网用户群体,传统媒体的优势在逐渐变弱,传统电视媒体同样也面临这样的困境。为了适应现代信息时代的发展,传统电视媒体急需转型,需要借助数字技术,结合网络实现数字化转型,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

二、电视媒体的转型

传统电视媒体结合数字信息技术,开始由传统单向的传播数据的形式向新媒体方式迈进。基于数字技术基础上进行的非线性传播,新媒体能够实现与受众交互的目标,能够使用户群具有更多的选择权。传统电视媒体在数字技术下开始向以下几方面转型和发展。

(一)数字电视转型构建了新的电视媒介形态

数字电视转型结合了新媒体的优势,能够使传播的信息更清晰,传输的效果更好,内容也更加丰富,同时能够实现与用户群的互动,服务面更加广泛。除此之外,数字电视还实现了电视媒体的非线性传播、点对点传播、网状传播的功能,包括互动传播、选择性传播。它改变了传统的单向的传播数据的方式,彻底改变了观众只能单向无选择性地收看电视的模式,实现了可以随时随地看电视,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进行观看,实现了从看电视到用电视再到玩电视的转变,新的电子媒介播放形态从此诞生。

(二)数字电视转型构建了新的电视媒介生态

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信息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传媒发展带来了发展生机,新媒体蓬勃发展,并逐渐成为主流传播媒体。传统电视在信息化时代相对弱化,不再具有优势,传统电视媒体主要是一种单向的传播数据的模式,受众群体只能被动地接收媒体传播的信息。因此,为了适应数字化的发展,传统电视媒体必须实现向数字化电视媒体的转型,构建全新的电视传播媒介生态。转型中的电视媒体需要利用数字技术形成数字报刊、数字电视、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并通过统一平台将各种信息整合在一起,构建一个利用多种媒介传播的媒体生态。它可以实现信息一次生产、多次发布的功能,从而实现立体化、固定与移动化、全方位与细分化的传播。

三、数字化技术下电视媒体转型的优势

数字技术下电视传媒转型打破了传统的受众被动接收信息的模式,用户能够实现和电视节目的互动,用户可以分类查看节目,并且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喜爱的内容。同时,电视传媒转型后也打破了传统单一依靠广告盈利的模式,能够从收视费和其他服务多个点获得盈利。除此之外,转型下的网络电视传媒形式集中了传统媒体的优势,能够把各种来自不同层级和地域、形式各异、指向不一的传播内容凝聚在一个传播平台上,改变了原来有线电视传播渠道的层级和地域的限制,能够让用户群更加自由地选择节目的频道和时间。

四、数字技术下电视传媒转型的影响力

数字媒体改变了传统的电视媒体的交互方式,让受众群具有更多的选择权,在信息传播和接受方式上有了很大的改变,拓展了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全媒体时代的来临,能够更好地推动社会变革。同时就政治意义来说,数字技术下电视传媒的转型,使电视媒体政治功能实现了从宣教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改变了受众只能被动地接收信息的模式。政府不再是扮演主要角色,而是作为参与者和引导者,公众获得参与治理政治的权利,推动了电视媒体传播的公开化,这对建设民主性社会有更多的帮助。从经济上来说,数字技术下的电视传媒转型使电视媒体的经济功能不断增强,有利于社会的经济增长。

五、结语

在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迫于新媒体的优势,传统电视媒体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在这种数字化信息时代的趋势下,电视传媒需要结合数字技术实现自身的升级,改变传统的电视媒体传播方式。结合数字技术下的转型,传统电视传媒如今已经有了很大的成效,数字网络电视的推行使传播方式由以前的单向传输数据的方式向用户能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改变。数字技术下电视传媒转型也受到技术和政策上的限制,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推进传统电视传媒的转型。

参考文献

[1]莫智勇.数字技术传播下电视传媒转型研究[J].江淮论坛,2012(1):182-185.

[2]刘璐平.传统电视面对新媒体如何战略转型[J].科技传播,2015(10):189+188.

传媒转型时期管理文化软实力构建 篇7

1 对传媒转型的影响因素

1.1 政治文明的影响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制度的提出和发展为传媒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并给传媒角色的创新开辟了新的路径。在政治制度的引导下, 媒体理论的管理和创新方面都实行了新举措。这对媒体转型时期的文化管理有着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的指导意义。

1.2 网络媒体的影响

随着信息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人们越来越多的以电脑为主要传播工具来进行资源共享, 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获得大量的媒体信息, 大大提高了信息获取的效率和内容量。新闻媒体信息借助于网络媒体进行传播之后, 对其传播的范围而言, 将突破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隔阂, 真正地实现了新闻信息的全球化覆盖。世界各地的人们只要挑选自己想要关注的频道, 就能收到世界各个角落的新闻信息。这一现实状况对传媒的转型来说既存在巨大的机遇, 同时也使传媒的转型面临一些新的问题。

1.3 社会转型期的影响

我国正处在重要的社会转型期,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之下, 大众传媒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例如, 大众传媒凭借信息量丰富、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的优势在对公共政策设置方面的影响力逐渐加大, 大众传媒的社会属性也随之不断的加强, 越来越成为连接政府与民众的双向桥梁。这一趋势无疑能够极大地促进大众传媒公信力的增强, 促进大众传媒的健康发展, 增强大众传媒、公众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为传媒转型提供有利条件。

2 媒体文化需要中西文化的融合

媒体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中国文化的发展是源远流长的, 中国的传媒是以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精华作为内容基础的。中国传媒正是以雄厚的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底蕴来面对世界传媒业的激烈竞争的。然而, 在传媒文化的管理上, 只依据中国的文化是不够的, 还要融入西方的文化精髓和管理学。传媒管理者要从中西方文化中取其精华来丰富和改革中国传媒业, 一味的墨守成规只会造成传媒文化管理的落后, 从而与世界传媒文化脱轨。中国传媒文化的管理要以国家的发展和伟大复兴为前提, 要有敢于探索的精神, 要有向其他国家传媒文化的学习精神, 要有勇于创新改革的时代精神。

3 构建传媒文化软实力的渠道

传媒文化的管理价值是随着社会发展的过程应运而生的。传媒文化一般是在少数代表人物的带动下, 发展传媒机构的文化模式。传媒的管理层制定机构的基本理念、基本目标和行为规范, 在引导教育下被大多数传媒人所接受, 在传媒人的言行举止上得到具体体现, 这就体现了传媒文化管理的实际意义。

在中国传媒界, 这一观点被广泛的应用在实际中。如百度的李彦宏和阿里巴巴的马云, 他们的个人魅力和道德精神都对员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 我国在优秀的传媒文化管理的建设上, 还需要进行更加全面的探究。

3.1 表现领军人物的个人魅力

因为, 传媒企业的领导人的精神魅力对整个企业文化和员工的工作态度具有深远的影响。彰显企业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就是表现出了企业的文化魅力。企业的文化、精神和凝聚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企业领导人的非凡魅力所传播的。只有企业内人心凝聚, 团结一致, 传媒企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 传媒文化才能更熠熠生辉。

3.2 注重媒体企业的社会责任

媒体文化管理的表面形象是通过传媒企业社会责任的加强来体现的。传媒企业是社会大家庭的一份子, 要以一种感恩的态度对社会做出回报, 通过媒体传播公益事业, 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中国的传媒企业应当自觉得承担起中国各民族文化安全的社会责任, 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理想。传媒文化管理只有在彰显其社会责任感的基础上, 才能广纳贤才, 提高企业知名度。

3.3 传媒文化的内在需求

培养媒体人对传媒事业的奉献精神是传媒文化的内在需求。要以尊重员工为基础, 遵循公平、公正的工作原则, 重视员工的思想和建议。传媒管理领导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 让员工参与到传媒企业的活动, 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建立民主开放的企业文化体系。在这样的轻松的工作状态下, 媒体人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4 跨越文化沟通的必然趋势

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传媒企业在国际间的交流频率日益增加, 传媒企业更多地受到国际大环境的影响。这样, 跨文化沟通就显得非常重要,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传媒企业在跨越文化沟通的重要产物, 但这一过程是非常艰辛且漫长的。为了更好地实现跨文化管理, 合资双方要有共同追求的目标, 从而创造出新时期的企业文化精神。

5 总结

传媒文化管理的转型不但适应了中国文化的发展需求, 更给中国的人们生活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在现今社会, 媒体对社会的影响力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所以构建和谐的传媒文化是势在必行的。要有正确的发展目标, 高度奉献的敬业精神, 创作出好的作品, 向人们传递和谐向上的正能量。

摘要:中国的传媒文化主要是吸取了西方文化管理的精髓, 同时以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作为传媒文化的扎实基础。中国的传媒文化管理具有自己的管理模式, 而要想实现传媒文化的卓越、快速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企业文化主要是企业家的文化的体现, 对于传媒文化来讲, 外在的形象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 要注重传媒人物的外在形象, 并借此来增强传媒文化对企业所产生的社会责任。并且还要注重传媒人对其职业所表现出的敬业精神, 以此来体现内在的重要性。本文就传媒转型时期管理文化软实力的构建进行论述。

关键词:传媒转型时期,管理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文崇坚, 帅锦平.传媒转型期管理文化软实力构建[J].上海管理科学, 2012 (1) .

[2]胡莹.新闻转型时期中的传媒责任体系构建[D].江西师范大学, 2006.

传媒转型 篇8

影响传媒转型的因素

1.政治制度对传媒转型的影响

良好的政治制度对文化传媒起到了正面的带动作用, 为传媒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在政治制度的支持和保障下, 新媒体技术被不断改革创新, 为传媒转型时期管理文化软实力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信息化下媒体对传媒转型的影响

网络资源在当今社会已经被人们所接受和熟知, 网络的利用率也随之增加。现在人们已经习惯于在网络上获取各种信息和资源, 与此同时, 网络也为媒体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发展平台。传播范围广已经成为网络广为人知的特点, 媒体可以在网络大环境中为转型谋取福利, 通过这个广阔的平台, 完成媒体转型任务。虽然网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媒体进行转型过渡, 但是, 在大趋势良好的情况下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待解决的问题。合理的对网络进行利用, 才可以开辟出传媒转型的新道路。

3.社会转型对传媒转型的影响

由于中国社会正面临着和媒体相似的转型期, 社会转型期的环境就不免会对传媒转型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因为传媒面向大众的特性, 所以, 大众传媒在公共政策设置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同时也在政府和人民群众间建立起了和谐良好的沟通渠道。大众传媒的良性发展也为自身的成功转型做出了推动性的贡献, 让大众传媒走入公众心中, 在人民群众间起到良性的信息宣传作用, 为传媒转型的成功添砖加瓦。

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媒体转型

文化无国界, 而文化的传播通道之一就是媒体。我国媒体之所以有良好的发展势头, 是因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而中国传媒也因此在世界传媒大舞台上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中国传媒如果封闭自己不接受外界的新鲜事物也只能是止步不前, 在中国传媒的发展中需要对其他国家文化发展的优势进行分析, 必要时也可以与本国文化进行结合, 融入到世界文化的大家族中。改革是传媒转型时期必须要经历的阶段, 在改革过程中不断创新, 也是对传媒转型做出的贡献。

如何构建传媒文化软实力

1.领军人物起代表作用

由于传媒文化的管理是在传媒发展道路上顺应形势而产生的少部分人带领的体系结构, 起到领头人作用的就是传媒企业的领导。企业领导需要结合传媒的特色创造出有特点的企业文化, 并且在企业中形成对文化的统一认知。传媒企业的发展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 而是通过集体的力量丰富传媒企业的内涵, 共同营造一个对企业发展产生良性推动作用的氛围。

2.增强媒体对社会责任的认识

上文提到媒体是面对大众传播的特殊性质, 所以, 在媒体文化管理中就要特别注意媒体对社会责任的认识, 媒体作为一种传播媒介, 需要向大众传播正向积极的信息, 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主动担负维护社会稳定、保证文化健康的责任。从软环境上得到大众的认可, 为媒体的发展招贤纳士, 间接推动媒体企业的转型发展。

3.增强媒体的内在文化

媒体公司需要制定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 在工作过程中, 需要对媒体工作者的思想进行了解, 不能一味的注重媒体企业效益而忽略了媒体人的感受, 应该多从人文角度提升企业的信誉, 在企业内部形成民主开放的工作氛围, 为媒体发展创造出良好的环境。

媒体转型中的跨文化沟通

在加入WTO后, 我国的传媒企业更加走向了国际化, 国际文化沟通的重要性也显而易见, 在发展中将中西方文化进行优势互补, 进一步完善中国的文化内涵。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 在当前形势下也是一条比较明智的道路。跨文化沟通也是当前媒体文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顺应时代的发展, 才能把中国的传媒事业做得更大更强。

总结

互联网背景下传媒业的转型 篇9

1 传媒业的现状

我国传媒业作为国家信息和文化产业中的主导产业,发展迅速。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以及通讯社等在用户总量和事业规模上都已居世界前列[3]。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传媒业的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特别是近几年,这种趋势更加明显。我们对报纸行业进行了分析,可以说传统报业自2005年以来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总的报纸发行量和广告收入持续下滑,而在中国,传媒业还不够成熟,2008年,全国报纸总印量16年来第一次出现下滑,报纸行业处于困境中。网络媒体等新兴的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尤其是报纸等平面媒体似乎已经产生了巨大影响[4]。此外,通过网络通信,新媒体广告分流的影响力迅速增长,而传统广播电视广告收入的增长率显著下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宽带的普及,新媒体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极大的冲击了传统媒体产业[5]。

在互联网衍生的电子传媒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传统传媒业正面临着态势不小的冲击,互联网必然导致传统媒体巨头洗牌。

2 改革发展研究

2.1 借鉴案例分析——淘宝为例

淘宝网是运用大数据较为成功的一个例子,通过对淘宝网的研究,为传媒业的发展提供先例和借鉴。

2.1.1 淘宝网的大数据战略布局

自建立以来,淘宝网发展迅速,其数据处理的战略也在一步步完善,从2005年的淘数据到之后的数据门户、数据魔方、淘宝指数、经济云图,淘宝大数据战略布局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完善,带来了模式创新和利润的最大化。例如,淘宝中的消费者主要通过支付宝进行支付,通过对消费者数据的收集及分析,可以得到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年龄分布,地域分布,以及其支付能力等重要信息,通过对消费者进行进一步分类以及消费偏好的研究,可以为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其消费体验。

2.1.2 淘宝网的数据工具

淘宝网在其大数据发展布局中开发了很多数据工具。在挑选货物方面有数据魔方、宝贝运营大师、淘榜样和生e经,来进行爆款分析、关联宝贝分析和竞争对手分析,从而了解热卖商品、进行关联销售等。在流量方面有小艾分析、一键导购、店铺黄金眼、搜索排名监控专家,来监控和分析店铺总体页面和宝贝流量。在客户服务方面迎客宝可以提供售前服务查看用户历史评价记录,客服智多星可以售前服务来了解用户偏好,售中服务及时改价,售后服务来提供用户点评。同时淘宝网还通过决策通的RFM分析来进行老客户分群,淘问卷来进行客户调研和问卷调查。

2.1.3 数据分析方向

一是页面数据分析,页面数据分析的重点是失跳率即店铺老客户的流失情况和商品的访问深度;二是评论分析,消费者的评论和建议对商家能够提供很好的指导作用,例如商品质量价格、物流速度和客服态度等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三是流量分析,针对的消费者的稳定性不同,通过流量分析可以掌握消费者动态和偏好,从而进一步提高卖家利润。

虽然淘宝并不属于传媒业,但是它对于大数据,云端,互联网的应用值得传媒业学习利用,借鉴改革。

2.2 模型分析——问卷调查的回归分析

为研究影响传统传媒业转型方向的重要因素,我组人员还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与问卷发放。针对个人的问卷设计,我们主要围绕传统媒体优势、新旧媒体比较以及新型媒体的发展前景等方面展开,通过这些问卷,一方面我们可以得知受众对新旧两种媒体发展的态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具体了解到在新兴媒体转型过程中消费者真正在意的是哪些因素。首先,我们发现传统传媒业在人们心中依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传统媒体拥有的优势正是网络等新型媒体的不足之处,传媒产业在转型过程中应给予这些因素充分考虑,取长补短。

传统媒体应该加快与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融合,传统与创新并存。这也给受到阻碍的传统传媒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既然互联网的发展局势势不可挡,就要充分利用好它,紧跟技术发展的潮流,万万不可满足于自身成就或倚仗传统媒体的独有优势闭门造车,那样无疑会被技术发展的大浪打翻。

在问卷的最后,我们针对消费者每月愿意花费在新型媒体上的支出以及在这种支出下,针对影响媒体转型不同因素的重视程度进行调查分析。

1)广大用户都有对迅速挖掘信息以及定制自身的信息能力的需求,这就需要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将信息和用户需求智能化匹配,打造巨型的云信息服务平台。

2)打造大数据平台,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信息与个人的智能化匹配,方便用户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用户生活教育水平和质量。

3)通过调查发现,消费者也很关注互联网背景下传媒业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媒体应避免传播不当言论或可能对读者产生误导的信息。激烈的媒体竞争、经济利益的驱使、职业素质的欠缺以及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了一些虚假新闻的产生,有损媒体的形象,也给社会群众带来危害。因此,在互联网转型的过程中,我们更应注意媒体治安。

3 未来发展建议

综上所述,我们的创新点为结合所有新媒体技术,将互联网云端大数据相结合,通过数据分析,研究顾客的喜好,定时为顾客推送所喜爱的内容,全方位立体化的新媒体企业。

首先,利用完备的全球大数据系统,在云端计算的技术支持下,对传媒受众进行信息需求分析,依附于互联网将信息即时推送。具体来说就是运用“大数据+云端+互联网”终端的这一信息网络,通过收集分析受众之前浏览的网页,得出受众的偏好,再根据这一偏好为受众设计个性化的推送服务[6]。这样一来,突破了传统媒体的束缚,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个性化的终端服务更是抓住客户的心理,更有利于媒体的发展,数字化是其未来发展繁荣的必然趋势。

其次,面向经济学理论和传媒学理论基础相结合的传媒经济方向的国际贸易,注重一国对其他各国的文化输出,在宏观角度,对各国的文化信息与输出信息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在完全信息博弈的基础上制定文化输出策略,拥有全球化的视野和思维。

最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i Pad、i Watch及各种智能手机已经普及人们的生活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网络信息会以三维立体的形式展现在眼前,相信这种全方位、立体化、个性化的视听盛宴一定会给每个人带来更大的冲击[7]。相信在未来,这种科技和文化的融合一定会成为主流方向,会是互联网传媒的又一大突破与盛世。

摘要:传统媒体面临着互联网的冲击、全球化的挑战、新媒体的发展和原体制的制约等挑战,中国传媒业逐步探索真正可行的改革之路已是大势所趋。国内传统媒体趋向衰落,亟待转型势不可挡,如何将互联网与传统媒体完美融合发展这一问题亟待解决,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传统媒体企业的转型要有全球化的视野和思维,除此之外,数字化传播是传媒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从传媒业的现状分析传媒业转型的必要性,具体从相关领域成功企业比如淘宝,总结借鉴一些方法 ,又采用统计分析从国内发展趋势研究真正适合我国的发展之道。

关键词:传媒业,互联网背景,大数据,云服务,新媒体

参考文献

[1]王晓红.我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J].新闻知识,2015(1):100-102.

[2]郭全中.传媒业未来格局[J].新闻前哨,2012(1):9-13.

[3]郑保卫.论新时期我国传媒业的改革与发展[J].现代传播双月刊,2008(6):26-28.

[4]杨晓白.美国互联网发展现状与展望报告[J].青年记者,2009(7):71-74.

[5]阎彦.经济下行,俄罗斯传媒业遭遇寒冬[EB/OL].第一财经网,http://www.yicai.com/news/4574051.html.

[6]郭全中.我国新媒体产业发展分析[J].学术百家,2014(8):20-24.

传媒转型 篇10

若此次私有化交易成功,分众将成为继阿里巴巴和盛大之后最大一起中国概念股私有化交易。同时,分众传媒将宣告从纳斯达克退市,或许将带动更多在美中国概念股退市。

目前,对分众传媒提出要约收购的机构为董事会主席江南春发起的方源资本、凯雷集团、中信资本、鼎晖投资以及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组成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联合体。

不过,江南春没有对此做出正面回应,其手机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而分众传媒副总裁兼新聞发言人稽海荣仅表示,这是股东的事情,公司还在审议要约过程中。

分众内部人士则透露,一方面,是因为中资概念股在美估值一直偏低,美国投资人也不太理解中国特色分众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公司将会有长期的战略调整,这种调整会影响到财报的表现。因此,需要进行私有化。

一位国际投行人士则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作为基金来说,总是要选择退出的,不排除分众传媒私有化后,又在A股或者港股市场以比较高的价格上市。

屡遭“事件”股价下挫

在美的中资概念股,屡次遭到做空机构的光临。去年11月22日,做空机构浑水(Muddy Waters)发表了一份有关分众传媒的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分众传媒电视屏数量夸大50%,并指出分众传媒只为内部人士考虑,21个收购都减记为零,很可能是为了规避审计,投资者怀疑其中的现金流向。报告指出,分众传媒内部人士和他们的商业伙伴通过出售分众传媒的资产大发横财,而股东损失惨重。

受此消息影响,分众传媒的股价盘中一度跌破10美元,最低报每股8.79美元。这同时也是继2008年“3·15”央视将分众传媒定义为“垃圾短信”制造者之后,又一次受到的质疑。

事实上,分众传媒在2005年7月登陆纳斯达克之后,随即开始疯狂收购。2005年10月16日,分众传媒以超过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框架媒介100%股权;2006年1月7日,分众传媒以3.25亿美元合并聚众;2006年3月21日,分众传媒3000万美元收购WAP PUSH手机无线广告运营商凯威点告;2006年8月31日,分众传媒收购影院广告公司ACL;2007年2月28日,分众传媒以2.25亿美元收购好耶。分众传媒将其广告渗透到了楼宇、公寓、手机、电影院、超市、互联网等领域,分众无孔不入。

而这种快速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早在2007年,分众传媒在今年11月初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注册申请书和关于二次售股的招股说明书中,没有披露由于在互联网广告领域开展多笔收购,而导致毛利率受到负面影响的事实。因此,该美国律师事务所代表在分众传媒二次售股中购买其美国存托凭证的投资者对分众传媒提起诉讼。

对于此次私有化要约,据海外媒体报道,美国律师事务所Robbins Umeda LLP近日宣布,已开始对分众传媒董事会成员是否违反信托责任,以及是否具有其他违法行为展开调查。这些潜在的违规或违法行为被认为与分众传媒首席执行官江南春联合方源资本、凯雷、中信资本等机构提出的无约束性私有化建议书有关。Robbins Umeda的调查将集中于分众传媒董事会是否采用公平的流程,全面评估上述私有化建议书。

对此,分众传媒副总裁兼新闻发言人稽海荣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公司欢迎合规的调查。不过他对此调查显得难以理解,调查应该在要约通过之后,而现在公司还在对要约的审议过程中。

上述国际投行人士表示,对于这种由于信息披露不全,而导致被诉讼的事情,显示了中国公司与美国投资人的想法差异。

业务难以被理解

同样,对于楼宇广告为主的分众传媒的业务类型,也许也是美国市场所无法理解的。

在分众传媒位于上海的办公室,《投资者报》记者看到,位于28楼电梯口的大显示屏的下面有三个小屏幕。据介绍,这三个小屏幕有互动装置,可以通过二维码,让屏幕上的广告优惠立马实现。

分众内部人士透露,这只是分众传媒的业务发展的一个方面,还会继续往这方面拓展。作为公司的长期战略要调整,这种调整是公司必须要做的,但是会影响到财报的表现。

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表示,通过二维码与支付宝的合作,广告的价值更加可衡量。但是在她看来,也就是个合作而已,如果分众要自己转为移动支付等方面发展则比较难。对于分众来说自己没有支付平台,也没有自己的账户体系,要转为支付,显然比较难。

上述国际投行人士也表示,分众与支付宝的合作早已开始,但也没有看到这个方面有什么大的突破。从经营业务层面,户外广告的业态已经很成熟,分众要大规模转变的可能性不大。

该投行人士认为,分众传媒要做的就是以目前比较低的价格回购,然后再到其他市场以比较高的价格发行。

对此,普华永道中国企业购并合伙人刘晏来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从投资类型上看,去年以来,中资美概股总体出现问题,在美国受到比较大的抛压,股价出现了大幅下跌。分众传媒可以用较低的价格私有化。而从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交易目标公司看,其中媒体和娱乐行业出现了小的高潮期。一方面,这个行业更具备投资价值,另一方面,监管也更加放松。这也说明基金相对会对这些概念的股票更感兴趣。

转型期传媒业的文化应对之策 篇11

直面大挑战

环境篇:全球化挑战

加入WTO,意味着中国传媒业开始主动应对全球化挑战。由于世界交通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全球媒体已形成一个庞大的体系。报刊、杂志可在世界范围内快速流通,卫星技术使地球上的不同角落同时接收到相同的广播、电视节目,互联网上大容量、高速度传播的信息更是让人应接不暇。

传媒的全球化,首先是传媒市场全球化。这使得中国传媒表现出对世界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其次是传播内容国际化。从传播语言、传播信息到传播形式,呈现出国际化趋势。第三,传媒人才国际化。精通专业、掌握外语、具备跨文化理念的高端人才受到媒体的青睐。

中国传媒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一定要把提高自身的国际传播能力作为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打造国际一流媒体,构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的现代传播体系,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称的国际传播能力,使我们的图像、声音、文字、信息更广泛地传播到世界各地。

行业篇:新媒体挑战

伴随社会进步和高新技术发展,新媒体不断产生。网络、手机媒体、数字广播、移动电视、楼宇媒体等各种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新的挑战。新媒体的威力和魅力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信息传播速度快,适应了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需求。二是信息承载容量大,满足了信息社会人们选择信息、利用信息的需求。三是传播技术领先,反映了高新技术时代的特色。

面对新媒体的挑战,传统媒体不能视而不见,也不应闻风丧胆。只有面对现实,采取以下应对措施:一是积极发展新媒体。一些实力强大的传统媒体可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进军新媒体领域。二是与新媒体联合,优势互补,互为所用,融合发展。三是升级传统媒体,推进传统媒体创新,增强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我们不但要看到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的严峻挑战,更应该看到新媒体给传媒带来的机遇和希望。在传媒业的变革浪潮中,新媒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需求篇:多元化挑战

多元社会,多元价值;多元文化,多元需求。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一方面,传媒要满足受众日益丰富的文化需求,努力提供受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服务。另一方面,又要坚持正确的导向,主动抵制低级趣味和庸俗文化的侵蚀,传播先进文化,服务社会进步。

面对受众需求多元化的挑战,传媒业首先应根据自身条件和优势,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技术、创新服务,更好地为受众服务。其次,整合内外资源,精心布局,理顺产业结构,细分受众市场,提供更为专业的服务。第三,创新企业文化,改善内部管理,提升品牌形象,打造媒体的软实力。

深化大转型

职能篇:

由单一宣传职能向宣传加市场职能转型

改革开放以来,包括报纸、广播、电视在内的传统媒体从单一宣传职能向宣传、市场双职能的转变,扩展了服务范围。传媒业不断进行产业化经营探索,持续壮大宣传主业之外的相关产业,逐步融入市场经济的大循环。在探索过程中,大多数媒体都走过了“相关产业——无关多元产业——产业归核集中”的道路。从未来增长趋势看,媒体产业化经营的市场份额及其收入将会逐步提高,并最终超过广告业务及其收入。在新形势下,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域经营将是各类媒体产业化经营的战略思路。然而这一转型还远未结束,表现在媒体自身仍保留了一块特殊的领地,使媒体产业化升级受到了体制的束缚。解除这一束缚,需要新一轮思想解放和新一轮变革力量的冲击。

管理篇:

由机关化管理向企业化管理转型

伴随着媒体由单一宣传主体向宣传加市场经营主体的转型,也会带来内部管理由机关化向企业化的转型。媒体的企业化管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革原来的干部人事制度,由单一事业编制发展成事业编制加派遣制双轨并行,形成了“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调能变,收入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一些更为先进的媒体,严格实行干部竞聘、员工竞岗、工作竞标的管理办法,并建立了与之配套的激励约束机制。二是工作流程和质量控制借鉴企业化的作法。三是在薪酬分配方面,探索出一条适合媒体单位的计酬和奖励办法,既兼顾公平,又体现效率。四是引入内部市场机制,增强自身活力。这一系列举措,体现了新时期的媒体与计划经济时期媒体的管理方式不同,但人事制度改革的不彻底,为媒体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瓶颈,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创新解决。

市场篇:

由相对垄断向充分竞争转型

作为市场经营主体的各类媒体,必然成为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媒体搭建了传播的平台,不断拓展并完善自身的传播范围和传播渠道,吸引了更多的广告投放。为扩大影响力,报业媒体首先尝试组建报业集团,除在当地形成拳头优势外,还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报业联盟,抢滩全国高端市场。电视媒体也充分利用技术进步,借助卫星电视,打破原有体制下电视收视的行政局限,在行业内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收视率成为衡量电视节目影响力的首要指标。而广播媒体,自七十年代末起,受到电视的巨大冲击,一度成为弱势媒体。九十年代起,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汽车时代的来临,广播媒体顺应市场变化,创新实践,探索出一条以交通广播为典型代表、主要面向都市人群的专业化办台模式,迎来了新的春天。与此同时,电台之间和频率之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除传统媒体外,近十多年来,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几经沉浮,国内的几大门户网站已成为事实上的主流媒体,对文化、经济、政治的影响力已不容忽视。为此,报刊、广播、电视也依托自身的内容资源,利用互联网形式,实行跨媒体经营。借助数字技术和网络形式,弥补单一传播形式的不足,打造集图文、声音、视频为一体的立体传播。而媒体业盛行的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域经营正是市场竞争的结果。面对媒体间激烈的市场竞争,唯有不断创新体制和机制,才能使媒体业在竞争中获得整体成长。

传媒业企业文化建设的

主要内涵

由上述三大转型带来的新旧文化冲突,要求传媒业顺应时势,构建新型企业文化。一览当今国内知名媒体的价值主张,“责任”意识首当其冲。然而,同样是市场经济中的一分子,媒体的责任与其它企业的责任不同,有着特殊的内涵和意义。其二是创新。媒体正处在深度转型期,包括技术、经营、管理等领域的系统创新,是媒体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其三是服务。媒体正处在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中,增强服务意识,以受众为本,提供高质量的内容和服务是媒体生存之基。其四是和谐。媒体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浓缩。无论从事新闻报道还是提供文化娱乐和资讯服务,媒体都要始终不忘和谐的主旋律。总之,媒体企业文化建设要紧紧围绕以下内涵。

铁肩担道义——建设责任文化

媒体构建企业文化,要意识到责任是媒体立身的第一要务。媒体的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必须对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的真实性负责;二是必须对新闻报道及评论的舆论导向负责;三是必须对传播的内容及提供的服务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负责;四是对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先进文化负责;五是对构筑适应时代需要的社会价值核心体系负责;六是对自身发展和员工发展负责。以上六大责任的落实,有赖于媒体的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各个媒体的精神、使命、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来强化责任观,促使媒体行使好各方面的责任。只有履行好自身的责任,媒体才能拥有广泛的公信力、影响力、生命力,才能成长为长青型的企业。

推陈出新——建设创新文化

媒体构建企业文化,要意识到创新是媒体活力的源泉。媒体的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于媒体传播的内容而言,意味着更新、更快、更准、更多。二是对于内容的表现形式而言,意味着品牌、网页、版面、栏目、节目、制作团队的不断推陈出新。三是对于媒体的经营管理而言,意味着媒体领导人大胆尝试,锐意改革,开创媒体经营管理的新模式。四是对于媒体行业而言,意味着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媒体的生产力和影响力,促进媒体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政治服务。总之,媒体属于文化创意产业,创新是媒体兴旺发达的活力源泉。“要么创新,要么死亡”是媒体的生存法则。

受众为本——建设服务文化

媒体构建企业文化,要意识到服务大众是媒体生存的基础。传媒三十年来取得的成就之一,就是深度融入百姓生活,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媒体的服务应坚持以下三个关键点:一是要求媒体坚持以受众为本的原则,把受众的需求放在首位,提供受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二是要求媒体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努力增强媒体服务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和公信力。三是要求媒体坚持以受众是否喜欢、受众是否满意为评判媒体服务的重要标准,以受众需求为导向,研发、策划、创作更多更好的受众喜爱的信息和服务,丰富、方便广大受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多样统一——建设和谐文化

媒体构建企业文化,要意识到和谐共生是媒体繁荣的先决条件。媒体是全社会的媒体,是全民的媒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更加开放,思想文化领域日趋活跃,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提高透明度,成为传媒工作的基本原则。媒体的和谐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二是要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三是要把正面宣传为主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只有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准确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建设性监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才能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才能沟通社会各方,从而真正体现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同时,要通过分配与考核制度的不断完善、人事制度的不断改革,营造使各类人员充分体现能力与价值、共同进取的内部和谐氛围。和谐是时代的主旋律,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谐的今天,媒体担负着特殊的重任。因此,媒体应加强对和谐的认识和理解,努力塑造和谐文化。

传媒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

媒体作为企业化的组织,与一般的企业比较,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媒体的企业文化建设,除了具备一般的企业文化的共性外,还具有媒体的特色和个性:一是传媒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必须首先是先进文化的实践者,因此,传媒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迫切性更强。二是传媒要抓住机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实现新的战略转型,企业文化是有力的抓手。三是传媒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载体,自身的企业文化理念必须与其高度一致。四是传媒要应对当前的经济危机,进一步发掘内部潜力、增强活力,各种矛盾将更加突出,此时,正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最佳时机与关键时刻。

上一篇:说话人识别技术下一篇:解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