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制度

2024-10-22

传媒制度(共11篇)

传媒制度 篇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要对按规定转制的重要国有传媒企业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特殊管理股制度对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着积极的作用, 有助于国有传媒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实现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的统一, 推动政府从“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特殊管理股制度在我国传媒企业尚未有先例, 但在国外却有着比较成熟的实践。因此, 有必要对特殊管理股的国外相关模式进行研究, 并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一、特殊管理股制度的理论分析

(一) 特殊管理股的范畴

关于特殊管理股, 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而言, 股份是同股同权。我国《公司法》规定发行的股份必须同股同权, 同股同利。特殊管理股属于广义的类别股, 最大特征是同股不同权, 即特殊管理股持有者拥有特殊的权利。按照国际实践经验来看, 特殊的权利主要有:每股具有较多投票权;或对公司重大决议具有一票否决权;或约定特别投票权, 包括董事选举和重大公司交易的表决等。

对于传媒企业来说, 它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有特殊性, 影响人的精神生活和思维方式。因此, 产品的内容管理以及文化导向的把握尤为重要。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 特殊管理股拥有较多的投票权、一票否决权或特别投票权, 在关键的特定事项上有特殊的话语权, 是文化引导的重要抓手。

(二) 特殊管理股制度的模式

按照特殊管理股的特征, 国外企业实践中主要有两种模式可供借鉴:第一种是双重股权制度。双重股权制度中, 股份通常被划分为优级股和普通股 (或AB股) 。优级股 (通常是B股) 每股所拥有的表决权大于普通股 (通常是A股) 。优级股的发行主要是为了给予特定股东对投票的控制权。具体实践中, 也有企业将股份分为普通股和管理股, 管理股功能类似于优级股。此外, 也有企业将股份分为普通股、A股和B股。普通股是一股一权, 主要由公众投资者持有, A股没有投票权, B股拥有超级投票权。第二种模式是金股制。金股是一种份额极小 (通常为一股) 的股份, 与普通股一样为股东持有 (一般由政府持有) 。金股只在公司重大问题上具有特殊权利 (主要是一票否决权) , 不享有一般股份所具有的分红等权益。

二、国际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的实践

双重股权制度在国际上应用范围比较广, 包括传媒企业。金股制度主要在欧洲国有企业私有化过程中运用。

(一) 国际传媒企业的双重股权制度

双重股权制度是在私人公司成为公众公司过程中, 原控股股东或高层管理人员为了防止自身股权稀释而设立。其作用主要在于保持原控股股东或高层管理人员对公司的控制权。双重股权制度最早起源于美国, 后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国际上的一些知名传媒企业, 如美国《纽约时报》、英国《每日电讯报》以及法国《世界报》等, 都采用了双重股权制度。

(1) 国际传媒企业的双重股权结构安排。从实行双重股权制度的传媒企业来看, 大部分将股份分为A、B类, 并赋予二者有不同的权利。以报纸为例, 美国《华盛顿邮报》将股份分为两种:一种是拥有绝对表决权的A类股票;另一种是具有普通投票权且可上市流通的B类股票。与此类似, 美国《纽约时报》将股份分为A、B股。B类股票具有多数表决权, 由苏兹伯格家族持有;A类股票只有有限表决权, 由普通投资者持有。英国《每日邮报》股权结构有所差异, 它将股权分为投票权股和非投票权股两种, 投票权股只占5%并主要由罗斯米尔家族持有, 非投票权股占95%且能在股票市场上流通。相比而言, 法国《世界报》股权结构复杂一些, 包括A类股、B类股、读者股以及企业股份。A类股由领导层和编辑持有, 并规定报社的任何重大决策或人事任免须取得编辑的同意。B类股中, 普通干部占5%, 普通职工占4%, B类股没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世界报》规定凡购买该报至少一份股的人都是读者股股东, 并在章程中约定读者股无意干涉报纸的编辑业务。企业股份主要用来吸引外来的资本, 没有参与编辑决策的权力。此外, 新加坡报业控股公司的股权结构也有其特殊之处。它将股份分管理股和普通股两种, 管理股占总股份的1%, 只发给政府新闻通讯及艺术部批准的新加坡公民或机构。每份管理股在一些重大事项中 (主要是人事任免) 具有200票的表决权。

(2) 国际传媒企业双重股权制度的主要经验。1) 双重股权制度有利有弊。一方面, 双重股权制度有助于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和公司长远发展。公司可以更好地吸收社会资本, 增加公司资本实力, 优化股权结构,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原控股股东和管理人员能够在保持控制权的前提下, 致力于规划公司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 双层股权制度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非控股股东, 包括公众投资者, 缺乏足够的投票权来“用脚投票”, 自身利益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相反, 控股股东在公司的利益与实际的控制权不对称, 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 更有可能牺牲公司利益以谋求私利。《每日电讯报》前控制者康拉德·布莱克便是典型案例之一。2) 控股股东借助优级股实现对企业文化导向的把控。传媒企业的控股股东虽然不干预具体事务, 但它可以利用重要人事任免或决议等方面的表决权, 对企业的政治立场及文化导向形成强大的控制力。新闻集团收购道·琼斯公司后, 默多克通过更换编辑部主要负责人改变《华尔街日报》的采编风格, 从而“打上了默多克的烙印”。新加坡政府通过选择性地发给某些股东管理股而对新加坡报业控股施加控制, 政府虽然不干预报社日常编务, 但报纸总编辑人选必须获得政府批准。

(二) 欧洲国企私有化的金股制度

金股也称“金边股”或“黄金股”, 产生于英国。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开始了国有企业私有化的改革, 为了防止改革后失去对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等企业的控制, 英国政府设立了金股制度以拥有在这些公司中的特别权力。后来, 欧洲其他国家以及亚洲、拉丁美洲国家等也纷纷引入了金股制度。

(1) 英法两国金股的特殊权利。英国设置金股制度的公司涉及石油、航空、电信、水利、电力等领域。政府法令规定财政部通过以下事项对改制公司行使控制权:对投资者持股上限进行限制;规定持股比例超过5%以上的要进行注册登记;对公司章程修订行使否决权;资金的使用方向;派政府代表参加公司的管理委员会。在公司的具体应用中, 财政部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其中一项或者多项。其中, 前两项最为普遍。每个公司金股的特殊权利在公司章程有具体规定, 内容不尽相同。金股的有效期由政府根据需要决定, 但没有永久有效的金股。法国金股的特殊权利范围包括:企业或个人所获股份和表决权超过规定比例时需要政府批准, 否则超过部分不具有表决权并须在3个月内售出, 过期将被强制出售;政府有权在公司董事会或监事会任命1至2名代表, 政府代表没有表决权但有权否决违背国家利益的资产处置决策;公司处置重大资产需要得到政府批准, 否则无效。

(2) 欧洲实行金股制度的主要经验。1) 金股主要体现为否决权。金股持有者不对公司日常事务进行干预。金股一般没有收益权, 只有在涉及国家安全和公众利益时的表决权, 特别是一票否决权。从欧洲各国的实践来看, 金股的表决权主要涉及外资进入、股权转让、重要资产处置、董事的任免、社会公众项目等。其中, 外资的进入限制在金股表决权中应用最为普遍。2) 金股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政府通过法律等对金股的持有主体、转让、表决权范围、有效期等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国企私有化的企业, 金股由政府持有且不能转让, 不能委托给非政府机构或个人。同时, 为防止政府滥用权力、干预企业经营, 金股表决权的范围有着严格的限制。此外, 金股大多有期限, 到期后转化为普通股, 对于没有明确期限的金股, 政府可以根据情况适时撤销金股。

三、对我国国有传媒企业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的启示

从国外的实践来看, 我国国有传媒企业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 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一) 特殊管理股制度的模式

国外双重股权制度主要运用于私人企业公众化, 具有收益权和表决权, 主要在于在掌握公司控制权。金股制度应用于国有企业私有化, 核心在于对重大事项的否决权。国外传媒企业主要实行双重股权制度而较少使用金股制度, 原因在于国外传媒企业更多地归私人所有。目前阶段, 我国国有传媒企业国有股“一股独大”, 股权结构优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此外, 传媒企业业务形态多样且具有意识形态属性, 国有资本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因此, 在我国有传媒企业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 双重股权制度和金股制度两种模式都有其应用的空间。

(二) 特殊管理股的特殊权利范围

我国国有传媒企业实行特殊管理股, 核心同样是特殊管理股的特殊权利。如果采用金股模式, 特殊权利应当包括重大人事任免和涉及舆论导向的重大事项的否决权。具体来说, 公司负责人、总编辑或主编的任免应该得到政府批准。涉及董事委任、股权转让以及重要资产处置等, 应纳入特殊权利的范围。此外, 为了文化安全和公众利益, 特殊管理股应该在外资进入和涉及公众利益的重大事项上有表决权。如果特殊管理股偏向于双重股权制度的模式, 那么特殊权利更多地体现为国家所持股份的较多表决权。

(三) 特殊管理股的约束机制

首先, 要把表决权严格限制在规定的特殊权利范围内。对特殊权利的使用边界进行明确, 防止政府干预公司的日常经营与管理, 使政府的角色真正从“办文化”转变为“管文化”。其次, 限定特殊管理股的持有主体。根据我国文化体制的情况, 我国传媒企业特殊管理股可供选择的持有主体包括:党委和政府监管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机构、国家在企业中专设的特殊管理股股东、由企业中的国有股股东代理行使等。再次, 特殊管理股不能转让, 不能委托给非政府机构、企业和个人。最后, 分类设置特殊管理股的期限。涉及意识形态领域的, 特殊管理股不应当具有期限。其他领域的如外资进入, 则应当视情况设定期限。

(四) 特殊管理股制度的配套措施

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有利有弊, 国有传媒企业也不例外, 一个可能出现的突出问题是特殊管理股持有者与公众投资者的利益冲突。因此, 要建立相应的配套措施来保护公众投资者的利益。第一, 要强化信息披露, 提高透明度。特别是在双重股权模式中, 收益权与控制权不对等, 公众投资者几乎被排除在公司决策之外, 建立信息披露与风险提示的相关制度尤为重要。第二, 健全监督机制。例如, 发挥独立董事的制衡作用, 通过公司章程规定限制管理层的权力, 强化行政监管等。第三, 完善公众投资者, 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制度, 包括补偿机制、司法救济等。

摘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通过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把在传媒企业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试点列为工作要点。特殊管理股是新概念, 在国内鲜有实践。文章探讨了特殊管理股的内涵, 认为国外的双重股权制度、金股制度与特殊管理股制度最为接近。文章分别介绍了国际传媒企业双重股权制度和欧洲金股制度的经验, 并针对我国国有传媒企业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传媒企业,特殊管理股,金股,双重股权制度

传媒制度 篇2

1.入会后工会马甲不得随意更改!

2.服从管理,不得滥用权限!

3.接待人员要求:每天在线时间5小时以上 保证活人有经验者优先!普通话必须要好,麦清晰,声音甜美,有责任心!

4.名字后面禁止随意增加备注事宜和有损外交形象的话语!

5.会议期间禁止随意在频道内说与会议无关的话题!

6.禁止在YY内谩骂及非玩笑性语言攻击他人,纠结其他部门成员!

7.管理员应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要长时间的上YY,经常在在线值班厅里呆着!

8.三天无请假无原因不上YY者T群,随时清理不按要求的会员马甲!

9.会员,每天到外交找管理员签到。3天无原因没签到的会严重处理

10.上歪歪后尽量把号挂在外交部门,可以开小号出去玩。但是必须保证叫你的时候你能回应。

11.接待人员在接待厅接待的时候,把提示音开上,你可以去看电影等等。来人时你就到位接待。

12.接待员在接待时期,其他人不准卡麦,卡麦者警告一次,第二次就去小屋子面壁

13.考核人员应安外交的招人要求去考核,考核完之后要时常关注你考核的对象的表现情况

14.每次开会应到场,有事不来开会需要请假,开会时应该积极发言,对外交部的更好发展提出建议

传媒制度 篇3

本期承接上周讨论的焦点,继续讨论哪只个股有望成为传媒板块的龙头。

在股市实战交易中,对热点的把握和对龙头股的研判往往是短线交易是否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在今年的多次热点形成和炒作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龙头股对板块的带动作用,而实战中,根据热点板块的影响力的大小和范围可形成单龙头和多龙头的局面。如前期的热点页岩板块的山东墨龙和宝莫股份,地热板块的大冷股份和常发股份,南海板块的海南瑞泽和海峡股份,3D打印的光韵达等都是相关热点中的龙头个股。

上周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事件的刺激带动下,传媒板块表现活跃,其中受益最多、表现最好的是新华传媒,但在实际热点的炒作过程中,基本面受益最大和最好的个股有时表现或阶段性表现并不是最好的,并不能成为板块龙头,这主要是游资或市场炒作资金在选择炒作标的时往往还要选择考虑目标股盘子大小、股价及已介入主力等因素来决定选择哪只股票作为龙头和双龙头来进行炒作。传媒板块由于十八大即将召开和在十八大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政策有望推出或讨论的可能性较大,未来有持续活跃的可能。

笔者上周曾重点跟大家讨论了传媒股中莫言概念最大受益股新华传媒,但从本周的表现看另一只莫言概念受益股及三季报业绩良好的传媒股皖新传媒表现强于全部传媒股,大有后来居上成为龙头的迹象。皖新传媒是中部地区最大的出版物发行企业,拥有覆盖安徽省全省的图书音像等出版物的分销、零售终端网络和物流体系。公司主要从事出版物发行、音像出版、数字广告、多媒体及文化产业的投资管理等。近期公司全力推动数字传媒出版和教育平台,收入出现持续增长,公司同时介入房地产开发,具备多重概念。最重要的是该股流通盘只有2.14亿,股价启动时也只有11元左右,对喜欢持续拉升炒作的游资来说是较理想的标的,跟新华传媒相比其最大优势是盘子小,新华传媒的流通盘有10.4亿,盘子略显大了些。

二级市场,皖新传媒,前期走势独立围绕11.5元附近盘整多时,近日放量上涨,未来不排除在十八大前继续上涨可能,可逢震荡或洗盘重点关注。另一只龙头潜力股新华传媒在本周大盘持续上涨背景下,却调整震荡,洗盘迹象明显,投资者仍可考虑逢低介入,未来上涨可能性较大。

本周中小板指数基本跟随大盘盘出下降通道,未来仍可看高一线,四季报预增成长股仍可重点配置;创业板指数正在突破箱体中轴720点附近,未来有进一步向箱体上沿750点突破的可能,选择成长绩优股持有仍是最好的策略。

笔者认为,券商、节能环保、移动互联网及部分电子信息是最值得配置的行业板块之一,小盘个股方面,西部证券、碧水源、华策影视、百视通值得中长线关注。

传媒制度 篇4

关键词:辅导员听课,现状,完善

辅导员听课制度是指高校学生管理部门要求思想政治辅导员进入学生第一课堂听课, 掌握学生上课的第一手信息并及时做好登记反馈工作的一项制度。学校党委研究决定, 辅导员应贯彻落实“学生在哪里, 辅导员的工作地点就应在哪里”的工作理念, 确保每天进入学生课堂听课四节, 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秩序、听课状态等一些基本情况, 培养良好的学风。该项制度是我校狠抓学风建设, 迎评促建的一项新举措。通过加大监督成本和监督力度, 将辅导员外围式监督转变为内置式听课, 使辅导员能实时、直观、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到课情况, 实现学风建设从基层做起, 从实际出发, 从微处着手, 由点到面, 目标明确, 针对性强。

浙江传媒学院自2010年3月试行该项制度, 至今已有三年。为更好地了解、掌握辅导员听课制度在我校的实施现状, 课题组向我校不同类型的群体发放调查问卷600份, 回收问卷542份, 有效问卷516份, 问卷有效率达95.2%。

一、调查问卷部分结果

1.调查群体分布:

学生:86.26%;班主任:1.82%;专职教师:6.26%;辅导员:3.23%

2.教学管理人员:1.82%;其他:0.61%

制度适宜推广学校的类型调查:

所有院校:36.40%;专科院校:14.72%;艺术院校:5.44%;所有院校均不适合:43.35%

3.辅导员听课对象调查:

所带年级学生课程:28.16%;所在学院学生课程:38.30%

凭个人兴趣选择性听课:28.78%;其他:4.76%

4.辅导员听课适宜的频率调查:

每天4节:6.35%;每天3节:3.97%;每天2节:11.90%;每天1节:16.67%;

每周1节:25%;每半月1次:6.94%;每月1次:29.17%

5.辅导员通过听课制度能掌握的信息调查:

掌握学生的上课情况:53.03%;掌握任课教师的授课情况:23.63%

课间与学生交流所掌握的情况:13.83%

6.辅导员听课制度中辅导员所扮演的角色定位:

学生工作的管理者:14.08%;教学工作的辅助者:16.67%

学生工作、教学工作的双重监督者:60.56%

7.辅导员在听课制度中会遇到的阻力以及需要协调的关系:

学生对制度的排斥:29.11%;辅导员自身对该制度的不认同:6.33%

会与辅导员原有工作发生冲突:10.38%;以上阻力辅导员均会遇到:46.59%

8.辅导员自身对该制度的认同度调查:

促进工作开展:19.37%;不利于工作开展:52.84%;有利于辅导员工作职业化:21.68%

9.制度受益群体调查:

学生17.48%;任课教师:5.49%;辅导员:10.37%;学生管理部门:66.46%

二、辅导员听课制度施行现状分析

(一) 我校实行辅导员听课制度褒贬不一

经过调查, 36.4%的调查对象认为该项制度应当在所有院校推广, 5.44%的调查对象认为辅导员听课应当在艺术类院校推广, 43.35%的调查对象认为所有院校均不适合推广该项制度。浙江传媒学院是一所艺术类本科院校, 因此根据调查结果, 41.84%的调查对象是支持辅导员听课制度在我校施行的, 43.35%的调查对象则完全排斥制度在我校的推广。赞成与反对者各半, 制度推广褒贬不一。支持者的立场大多与我校推广该项制度的初衷不谋而合, 大都表示通过一年的辅导员听课, 学生的到课情况、上课情况、学风、教风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反对者主要认为大学生活是相对自由和开放的, 大学生都是独立自主的群体, 他们独立、张扬、自信, 因此辅导员进课堂监督上课的方式较适合自律能力相对较弱的中小学生, 必然会遭到自主意识和自我认知都比较强的大学生的排斥。再加上浙江传媒学院是艺术类院校, 学生思维活跃, 个性化明显, 不拘泥陈规, 也不愿受一些既定的规章的约束, 因此新制度在我院推广的群众基础依然十分薄弱, 学生认同度不高。

(二) 辅导员听课适宜的频率调查与现有的制度规定相冲突

学校党委要求辅导员每天进课堂听课四节, 早上第一节和下午第一节课是必听课, 其余两节课是自选课。经过调查, 绝大多数的调查对象认为目前每天四节课的听课量过大, 也过于频繁, 因此有一部分人主张每周听一次课的频率较为适宜, 也有部分人主张每月听课一次较适宜。可见, 在推行辅导员听课制度的背景下, 适当减缓听课量和听课频率, 是目前为大多数支持者所拥护的主基调。

(三) 辅导员听课制度中辅导员定位仍存争议, 制度推广阻力颇多

辅导员进课堂一线听课, 扮演的是何种角色?是学生工作的管理者?是教学工作的协助管理者?还是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双重监督者?不同的角色扮演会遇到不同的阻力, 使得制度推行步履维艰。

如果是学生工作的管理者, 辅导员自身认同度不高是开展工作的最大阻力。之所以不认同, 与辅导员的职业诉求也有莫大的关系。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辅导员职责范围宽泛含糊, 事务繁杂琐碎, 工作中心不突出, 工作绩效难以评价, 加上身处学校管理机构的最底层, 受多个职能部门的领导, 这种“什么事都可以干, 什么事都应该干”的状态造成辅导员身心疲惫, 整天忙碌, 因此辅导员很难获得教师的专业素养, 也没有专门的专业引导与学科研究支持, 更不用说考虑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因此, 辅导员听课制度无疑使原本已经忙碌的辅导员越加疲惫, 它占用和耗费了辅导员相当大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许多辅导员认为由于自身专业和所听课程相差太大, 所以听课仅仅是作为监督者的角色出现的, 对辅导员自身的成长意义不是很大。

如果是教学工作的协助管理者, 则可能会受到任课老师的排斥。目前我校的专职教师大多是高学历、高层次、高职称, 他们有自己的授课风格, 有掌控学生上课情况的自信, 因此部分专业教师尤其是老教师不愿接受也觉得辅导员的这种辅助式地课堂监督没有必要。此外, 辅导员听课的监督职责和辅导员繁杂琐碎的日常性事务常常使辅导员陷入两难。一方面辅导员要监督学生认真听讲, 不玩手机;另一方面又要自律, 确保听课期间不接电话, 少回短信。许多辅导员表示实际工作中要协调好这两者关系并不容易。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要求24小时开机, 24小时保持信息畅通, 因此, 听课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本职工作甚至是一些紧急事件、突发状况需要处理, 而辅导员上课期间接打电话不仅会影响正常的教学, 而且还起到了负面的表率作用, 势必会引起任课老师的不满。还有个别任课老师认为辅导员听课是对他们授课情况的评价与监督, 自然也会受到这部分人的排斥。

三、完善辅导员听课制度的几点建议

(一) 民主听证, 修缮制度, 提高制度推广的认可度

辅导员听课制度在一年的试行中遇到了一些阻力, 直接影响了制度推广的实效, 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学生、专业教师、辅导员自身对制度的不认同。因此, 学校党委、学工部有必要召开一次辅导员听课制度试行一年的听证会, 发扬民主, 对制度运行过程中所凸显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研讨。听证会主要由学校领导、学生管理部门领导、教学管理部门领导、专业老师、辅导员、学生等组成, 大家可以围绕制度推广的可行性、运行的效果、听课的频率、辅导员的定位、制度的障碍、需要协调和处理的关系等几个方面作有针对性的探讨和分析。在此过程中领导、管理部门可及时发现新问题, 深入分析赞同意见和反对意见的背后动因, 以便在制度今后的执行过程中就可以有的放矢, 有针对性地重点强化操作, 减少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的盲区和盲点。此外让大家参与制度的讨论过程也是一个宣传贯彻、提高认同度的过程。在议论、探讨、争执过程中, 相互也就有了对制度的更深了解和认识。即使持反对意见的人也会在争论中不自觉地接受其他各方的意见, 进而明白学校推广制度的必要性。即使当场不同意, 也会在听取各方的意见后, 进行换位思考, 经过进一步的消化进而认同新制度。

(二) 赋予辅导员听课更大的弹性

就笔者而言, 辅导员听课的监督模式应主要作为一种学风抽查、学风监督的保障措施在推广, 若要作为一种制度长期实施, 则应赋予辅导员听课更大的弹性和自主性。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大多数辅导员忙于事务性工作, 政治理论素养不高。专业化不强, 因此在现有的辅导员听课制度的约束下, 很多辅导员疲于应付。高频率固定式听课对辅导员的工作时间和精力有了较大的牵制, 对辅导员的个人成长、职业发展意义不大。因此, 可以尝试对现有的辅导员听课制度作一些微调, 赋予辅导员更多的自主权。比如, 在听课频率上可以考虑采用一周听一次课的最低频率限度, 在此基础上, 辅导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有重点、有目标的选择班级进行听课;再比如说, 辅导员可以根据本院学风的实际情况, 将听课制度作为一项抽查手段。在全院学风良好的背景下, 可以适当减少听课的频率;当学风呈下降趋势时, 可以集中力量重点抽查班级听课。总之, 通过赋予制度背景下辅导员一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能促使辅导员协调好听课与其他本职工作之间的关系, 并能做到结合实际, 有的放矢,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听课制度切实出成果、出实效。

(三) 对辅导员听课制度中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

辅导员在听课中的角色定位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尽管调查中绝大多数的人认为辅导员应当承担学生管理和教学工作的双重监督者, 但就笔者而言, 赋予辅导员对任课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与监管未免有些强人所难。首先, 辅导员的上级主管部门是学工部, 现实中, 辅导员工作的特性导致对辅导员发号施令的牵头部门众多, 凡是与学生搭边的工作几乎都会牵扯到辅导员。这样的现状已经使辅导员不堪重负, 身心疲惫, 若再从制度上肯定辅导员需对教学工作一并兼管, 则从制度上肯定了多头部门领导辅导员工作的合理性, 势必会引起辅导员的不满。其次, 大多数辅导员的专业与其所在学院学生的课程差距比较大, 因此很难对任课老师的授课情况给予专业性的意见和建议。再说辅导员听课的目的是通过听课掌握学生的到课情况、授课情况、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便于学生工作开展。因此对任课老师的监督一般不应成为辅导员的职责, 只有在任课老师的授课严重影响学生的上课, 不利于学生管理时, 辅导员才有必要基于学生管理的目的, 通过向相关部门作出反馈加以协调。

参考文献

[1]陆静.高校管委会模式分校区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的新型兼容——“辅导员 (班主任) 下班听课制度”.青年文学家, 2011.4

[2]崔红霞.大学辅导员听课制的思考.大家, 2011.19

传媒公司规章制度 篇5

一、本公司对外签订合同,一律以法定代表人的名义签订,其它任何人均无权擅自代表公司签约。

二、法定代表人不能亲自前往或者到场,可以授权公司管理人员对外签约,对外签约的被授权人必须持有“企业法人授权委托书”。

三、不属于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授权签定的各类合同,公司不承担任何经济责任和法律后果。公司各分支机构及内部独立核算部门对外签约,必须在公司授权委托签约的范围和期限内进行签约,否则,造成的损失一律由其负责人承担。

四、签订重大合同必须经过详细认真考察,并提交股东会研究,未经股东会研究批准的合同,不得对外签约。

五、公司及公司各分支机构在运作项目时与所有业务单位必须签订合同,合同款额与发票款额必须相符,严禁票据不符,否则公司终止该笔业务,造成的经济损失由各负责人和当事人承担。

六、公司的《广告业发布合同》、便函、文件等重要法律文书一律由行财管理中心专人专柜保管,统一编号,并予以造册登记,领用时必须经法定代表人同意方可使用,各分支机构员工领用时须经其负责人同意方可使用,空白文书和合同一律不准事先盖章。

七、公司各分支机构使用公司统一印制的各类合同,并由其负责人统一保管,并以分支机构及其负责人的名义在公司授权的范围内对外签约。公司证章管理制度公司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本、副本、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银行开户许可证、文化经营许可证、固定形式印刷品广告登记证、公司行政公章,合同专用章一律由董事长保管,财务专用章由出纳保管,使用公司证件、公章、财务专用章必须事先征得公司董事长同意。公司各分支机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银行开户许可证、公章、财务专用章一律由各分支机构负责人保管,若使用不当,造成法律后果或经济损失,由各分支机构负责人自行承担。

档案管理制度

一、会计档案:每月(季)财务结算后,会计应将档案(包括各类财务报表、验资文件、会计帐薄)一律存入专柜,装订成册,交于行财部主任管理。

二、管理档案:《公司章程》、《公司规章制度》及各类管理考核细则一律单列存放。

三、员工档案:公司员工档案一律装订好单列存放。

四、合同档案:(包括企业法人授权委托书存根、劳动合同、各类协议、广告业发布合同)单列存放,一律保密管理,未经公司法定代表人同意,任何人不得私自参阅。

五、文件档案:公司股东会决议及公司有关文件一律单列存放。

六、来文档案:其它单位来文由分管经理、总监阅后一律单行存放。

七、项目档案:一律按机密文件处理,单行存放,未经公司董事长同意,任何人不得私自参阅。公司各分支机构的档案管理由各分支机构负责人指定专人或自行管理。

文件处理程序

公司对内部行文时,一律以“甘大传字”加文号出现。公司各分支机构、各部门及各内部独立核算部门不得以公司名义对公司内外行文,各分支机构若由于项目运作需要公司出具文件,须按程序并以分支机构的名义向公司总部上报项目运作请示文件,待公司总部同意后予以下发文件后再执行。公司委托各分支机构运作的图书编辑或文化赛事推广项目需要成立编辑委员会或赛事组委会的由公司协调成立该机构,各分支机构可以编辑委员会XX分会或赛事组委会XX分会的名义开展该项目运作。编辑委员会或赛事组委会不具备法人资格,项目运作中发生的一切债权、债务由各分支机构及其负责人处理和承担。股东会决议不能以文件形式出现,过半数股东签字认可后,再以公司名义行文通过或告示,并按国家标准格式行文,使股东意志合法地变为公司的决定。

所有者权益

一、按照《公司法》、《会计准则》的规定,公司必须提取资本公积金和盈余公积金。资本公积(法定公积金):每年按税后利润的10%提取,达到公司注册资本的50%以上时,可不再提取,这部分资金用于公司的再发展,任何人不得挪用。

二、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每年按税后利润的5%提取,这部分资金,用于公司的福利事业及抗风险能力。

三、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必须扣除资本公积金和盈余公积金,再按出资比例进行分配。

本规章制度从20xx年1月1日起执行。

广东xxx大河传媒有限公司

传媒的被控制与传媒的控制 篇6

传媒是一把双刃剑,镜头和笔尖直接引导了民众对这场战争的了解,同时,战争的鲜血和恐怖又产生另一种“背后一刀”的作用。在传媒双刃剑的考验下,战地记者们面临着职业道德的拷问,一方面要遵守政治的舆论导向,另一方面要遵从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更多的人选择了前者。这种选择的直接结果是,人们对战争中传媒公信力的怀疑。参加过一九八二年英阿马岛之战报道的英国记者马科斯·黑斯廷斯坦言:“没有哪个英国记者在自己的国家处于战时还能保持中立。”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政治学教授丹尼尔·哈林的话更是一语中的:“如果我们认为我们从这些人那里得到的消息都是真实的,那么,我们就未免太天真了。”

下面摘录几篇关于美伊战争新闻,以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传媒双刃剑的意义: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三月三十一日解雇了曾因在越战和海湾战争期间的出色报道而荣获普利策新闻奖的著名战地记者彼得·阿内特。同一日,美军中央司令部发言人也证实,美军已经取消美国福克斯新闻网(FoxNews)知名战地记者捷拉尔多·里韦拉的随军报道资格。这些迹象表明,美军已经意识到媒体报道对战局的不利影响,开始加强对新闻报道的审查和管制。

(参见: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3-04/05/con-tent_817363.htm)

美国的媒体在报道伊拉克战争时,基调有明显的不同。诸如福克斯新闻网等有线电视网,有关伊拉克战事的报道充满爱国主义的宣传和支持政府的腔调,如果有人提出批评,几乎会被当成卖国贼。如果美军凭借强大优势逐渐扭转战场上不利局面,迫于布什政府巨大压力的美国媒体,还是会跟上布什的“步伐”。

(参见: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3-04/05/con-tent_817363.htm)

开战以来,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可谓是出尽了风头,随着一次次独家新闻的播出,美英联军宣扬的“旗开得胜、势如破竹”转眼间就“灰飞烟灭”,相反倒是不断有精确制导炸弹投进自由市场、农夫用猎枪打下“阿帕奇”、失去父母的孤儿号啕大哭、伊拉克平民痛骂美国等让联军很没面子的画面报道相继出炉。这些节目一播出,立即引起了美、英两国政府和军队的强烈反应。五角大楼的主人拉姆斯菲尔德表示,伊拉克审问战俘和拍摄美军士兵尸体的录像带违反了日内瓦公约关于对待战俘的条款。他还表示,半岛台“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媒体,它显然是伊拉克的宣传工具”。

(参见: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3-04/05/con-tent_817357.htm)

四月八日,美军在巴格达同时向新闻界开火,各国记者聚集的巴勒斯坦饭店遭到美军炮火袭击,及时向阿拉伯地区乃至全世界直播巴格达真实状况的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和阿联酋阿布扎比电视台遭到了“精确误炸”,伊拉克国家电视台和广播电台也中断了正常的播出。

(参见: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3-04/13/con-tent?鄄829118.htm)

以上关于传媒看似相互矛盾的报道,解释了两个问题:“传媒的被控制”与“传媒的控制”。传媒的被控制,是指国家对传媒的控制;传媒的控制,指的是传媒作为国家权力的一种舆论工具对社会的控制。国家对传媒的控制是对社会进行控制的前提,或者说传媒的控制不过是国家对社会整体实施控制的一个手段而已。

必须承认,宣传政府当局的决策以及灌输某种符合政府需要的意识形态是传媒的重心之一,这从美英两国媒体对美伊战争的所谓“正面”报道,并由此延伸出的政府要员、资深评论员等对伊拉克政府及萨达姆政权的“全面”评论和分析中可见一斑。

促使传媒这样做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社会上层精英把持着媒体、舆论导向及其传播渠道。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里,影响力较大的传媒组织的领导委员会,通常被财团和银行的董事所控制,新闻媒体因此也被纳入了公司团体的价值体系。AOL时代华纳公司是由AOL与时代华纳二○○○年合并后组成的媒体巨人。时代华纳公司曾是世界最大的传媒集团之一,旗下有CNN、TNT、卡通等电视台,多家著名的杂志、报纸、出版社以及网站,在音乐、电影和有线电视等领域也具有极其强大的竞争力;而一九八五年成立的AOL(美国在线)在合并前是世界最大的ISP(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商)公司,拥有超过二千二百万用户。这些有控制力的集团拥有显赫的地位和大量的财富,并在社会的关键位置占据着主导地位。他们制定公司的总体目标,挑选高级管理人员,充分发挥了这个关键位置的权势。

少数精英把持传媒之后,强烈地诱导着大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如美国精英们就通过传媒对美国社会及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年轻时,美国人看电视的时间超过了上课的时间;成年后,美国人有一半的闲暇花费在看电视上。事实上,超过三分之二的美国人说他们是通过电视获得所有的、或者绝大多数的“新闻”的。更重要的是,他们认为电视是“最可靠的”通讯媒体。其结果可想而知,是传媒制造了世界的景象,所有的信息、意见和想像都首先被精英们“过滤”,然后再传送给普通大众。如美国的普通民众,包括大多数国会议员、政府官员对中国所知有限,对中国见解多来自主流媒体和一些研究机构。举例来说,如果《华盛顿邮报》刊出一篇攻击中国计划生育的文章,就会成为美国议员的知识来源,他就根据这篇报道发表谈话,这个谈话又被他所在的地方报纸登出来,进一步形成美国的“民意”。

在现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上层精英并没有放松对传媒的控制。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就曾以斩钉截铁的语气说过:“广播系统是一种私人的企业,但是它已经代表了整个国家权力,……切斯特农场不过是国家的烟草供给地,而无线电广播则是国家的话筒”(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的辩证法》,洪佩郁等译,重庆出版社一九九三年版,150页)。毫无疑问,诸如广播、电影等大众传媒是完全受他们的控制。传媒的功能即是在国家上层精英控制下发挥的功能,它的力量就是国家的力量。说到底,大众传媒是国家的“话筒”,是权力的工具,它的运作过程是受国家控制与操纵的。这种操纵和控制是通过对传媒内容、传媒使用的语言的规范化和传播过程模式化来实现的。

政府通过对传媒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各主要环节的监控和管理,达到意识形态“大众化”的目的。因为,意识形态一经产生就不会停留在本本上,而必须灌输到大众的头脑中去,化为实践行动。将抽象的意识形态理论转化为大众能够接受的浅显易懂的道理,传媒的作用不可忽视。传媒通过对内容、语言和过程的操纵,最终达到意识形态一致化和思想规范化,即最终达到了操纵、控制的目的。 “一致化”和“规范化”,就是个人和社会承认既定意识形态的权威,并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服从于这种意识形态的支配。不过,“服从”并不等于“同意”。但是,恰恰在这种意义上,传媒才真正体现了它的意识形态威力,即它不仅能控制人的思想,而且能渗透进人的心理结构,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使人彻底失去内心的独立与自由,从而自愿地愉快地接受这种控制和操纵。

现代传媒在科技的推波助澜之下,能够在瞬间把消息传遍整个文明世界,而且依靠传媒来获取信息资料的趋势正愈演愈烈,故现代传媒有“第三只眼睛”的美称。但问题是这只“眼睛”不受人的大脑的控制,而是由上层精英控制。正是这些精英决定着什么是问题、什么是难题、应该向大众公布什么和隐藏什么。因此在现实生活中,社会上真正发生的问题和传媒所报道的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传媒的确为大众的闲聊和政客的辩论设置了话题,但它一方面创造一些话题,另一方面又堵住了一些话题。所以,大众通过传媒这另一只眼睛所看到的世界,是与现实错位的。这种错位造成的结果就是:大众与政府的认识高度一致,从而保证国家意识形态的规范化。当然,现代意义上的传媒在发挥政府传声筒的作用时,除了政治因素的影响外,经济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并且手段更加隐蔽,影响更加深远。

传媒是一个与公众交换信息和符号的系统,它发挥着娱乐、形象设计的作用,它还帮助人们完成价值、信念及行为的社会化。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传媒的这些作用和功能自然都是以赢利为前提和目的的。对传媒而言,能够赢利的关键在于有信息卖点,究竟什么样的事件才最具有新闻意义,什么样的新闻才最具有价值(完全是金钱意义上的),才最有可能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这些是传媒在诸多因素里要首先考虑的问题。“能够引起轰动效应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新闻”,这一原则的确立,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引发了传媒自身系统的一系列变化。

首当其冲的就是传播内容的世俗化增强。从广播电视到报刊杂志,几乎所有的广播电(视)台都有一个文艺或综艺频道来不断播放流行的影视剧或无休止的娱乐节目,几乎所有的报刊杂志都要花整版的篇幅来详细叙述当红明星的轶闻趣事或生活琐事。没有哪个时代能够像今天这样为大众提供一个从多个维度体味自己生活空间的机会: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四大传媒,你可以随时随地全面了解到发生在世界各地的事情,大到国家政务,小到日常生活:一边是国家内阁集体辞职,一边是新一轮的世界小姐评选开始;哪个明星出新片了,哪个总理有丑闻了等等,时尚趣味的游离不定,别出心裁的自我表演,影视无节制的集体偷窥欲望,爆炒社会和文艺明星花边新闻,时髦效应主导社会价值的取向,无节制的集体模仿。这些问题已经日益明显,而且有一种难以遏制的趋势。

二是传媒话语自由度增强。与传统传媒在话语选择权的使用上相比,现代传媒在运用话语选择权时有了更大的空间。话语自由度的增强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可以选择更多的词汇更加丰富地表达意思;另一方面是被选择的词汇具有高度的新鲜性。结果就是原先高度政治化的模式有所弱化,取而代之的则是由一些如“酷”、“爽”、“炫”等流行的、新鲜的辞令所组成的新模式。这种话语显然与某种不断变化的潮流或流行趋势有关。因为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这种话语的时效性也特别突出,它的稍纵即逝也从另一个侧面表现出现代社会大众面对传统的割裂,那种无法确定的心态。每一个个体,虽然是生活在当下的,但是却与传统和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传媒利用一种以时空快速跳跃、不断抛弃为特点的话语,打破了人与传统和历史的和谐,使得大众在面对当下与传统时,表现的如同儿童看抽象画不知所画为何物一样。

三是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增强。当社会经济脱离初级工业化阶段以后,伴随着社会资本的扩大和商品的大批量生产,大众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再是资本积累的问题,而是如何扩大市场把商品销售出去的问题。这时,消费不但成为社会上层精英大力倡导的文化,而且成为社会上层精英所代表的意识形态的锐利武器。尤其是传媒通过广告,就把这种以消费为特征的意识形态推进得淋漓尽致。莱斯理·斯克莱尔在近来发表的《文化帝国主义与在第三世界的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中认为:广告这种消费主义的文化意识形态传播的主要渠道,常常将自己装扮成教育的、至少是提供信息的正面行为。如香烟盒上都打有“吸烟有害健康”的字样,但是没有哪个香烟生产(厂)商为此而(倒闭)破产。广告的类型在国家和国家之间尽管有些微差别,纸媒体、电台、电视以及露天宣传栏广告之间也有些差异,但是商品和服务广告的绝大多数都是与消费相关的,而无关于生产。这就使大众认为,我们的生活应该是这样的:消费、消费、再消费。而这种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正随着全球化的浪潮,大有泛滥的趋势。

现代传媒借助科技的威力,迅速在全球建立起了它的帝国,如前面提到过的AOL时代华纳公司,它拥有一系列极具经济价值的品牌,包括CNN、Netscape、HBO、《时代》杂志、时代华纳电缆公司和华纳兄弟公司。目前,AOL时代华纳公司收入主要有六大业务:美国在线(ISP)、电视和广播部门、有线电视部门、出版、影视娱乐以及音乐。现代传媒的变化进而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甚至有人戏称二十一世纪是传媒的世纪,这仅仅是表面上我们所看到和感受到的,更深层次的是传媒的帝国主义导致文化帝国主义在全球疯狂扩张。这种文化帝国主义之所以能够所到之处毫无顾忌,其原因就是它控制了当地的媒体,制造了使人服从于“霸权文化”的条件,并且限制了对它进行有效抵抗的可能性。如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广阔的公路上,可以看到的只有路两边耸立的“麦当劳”、“可口可乐”等广告牌,目的就是要使大众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接受或认同他们的商品,进而是文化。因此,在传媒消费性外表的掩盖下,隐性文化霸权主义就像一只贪吃的巨鳄,正在大口大口地吞噬着我们地球上为数不多的文明成果。

传媒制度 篇7

1 电视传媒与网络传媒在传播方面的对比差异分析

1.1 传播时效性的对比差异分析

网络传媒较电视传媒在传播方面更具有时效性, 一是由于网络传媒基于互联网这一载体, 只要在有网络的情况下人们都可以通过网络媒体来查阅新闻, 观看视频, 同时还能及时收到来自世界各地发布的信息, 完全不受地域的影响;二是当人们一时间错过了及时的信息, 通过搜索功能同样能观看到及时的社会动态。而电视传媒只能在固定的播放频道或是时段才能看到所需信息, 甚至有些信息人们通过其他途径早就已经获得了的, 也就失去了信息的及时性这个意义, 此外当人们错过了播放传播时间, 就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可以再一次观看, 所以说电视传媒在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上不及网络传媒。

1.2 传播交互性的对比差异分析

以往的大众传媒方式都是由特定的信息发布方, 专门的信息编辑人员通过编排来发布的, 所以人们只是信息的接受者, 电视传媒也是如此。但是在网络传媒中, 任何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和接受者, 而且这种途径也能在无形中增加新闻发布的及时性, 正如当下的拍客就体现了网络传媒的民众性, 此外主动发布即时信息, 增加了人们的社会存在感和价值, 这也是电视传媒所欠缺的一点。

1.3 传播真实性的对比差异分析

正是因为在网络传媒中任何人都可以利用互联网来发布所见所闻所感, 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有些恶意宣传或是低俗, 不真实的信息存在, 导致接受信息的人信以为真, 对其价值观念或是心理状态造成影响, 这也是网络传媒不可消除的一个弊端。但是作为传统的电视传媒, 有健全的信息发布团队, 严格的信息筛选条例, 使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得到提高, 所以电视传媒的权威性较网络传媒获得的认可度更高。

1.4 传播直观感的对比差异

当举办大型晚会或是体育比赛时, 电视传媒通过卫星接收信号能将现场的情况通过清晰流畅的画面传递给观众, 带给观众极强的现场形象感和过程体验感, 因此会更加直观和富有感染力。但网络传媒要想在网络上发布第一现场的表演或是比赛时, 只能通过电视传媒的信号在网络传输, 这样会造成信息的滞后, 以及在网络的影响下, 还有可能出现画面不流畅的现象, 所以在直观感受上较电视传媒效果差。

2 电视传媒与网络传媒在信息反馈方面的对比差异

网络媒体的交互性决定了接受信息者可以随时发表对事物的看法、观点和意见, 同时也会及时有相应人回应, 正如目前的微博互动就体现了这一点。相比于电视传媒来说, 信息接受者虽然也能发表自己的想法, 但通过打电话、发短信或是写信的方式, 信息反馈的效率会低很多。

3 电视传媒与网络传媒在使用人群方面的对比差异

网络传媒由于需要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或是电脑打字, 因此其使用人员以青年为主, 且以中等学历群体为主, 但是电视传媒作为传统大众的第一传媒, 在使用人群上不具有局限性, 老少皆宜, 而且绝大多数中老年人群还是将电视传媒作为信息接收的主要渠道。

4 电视传媒与网络传媒的改革发展方向

鉴于电视传媒与网络传媒的对比差异分析发现, 各有各的时代特性, 因此可以对不同传媒进行信息资源的整合以及缺陷的改善, 促进各传媒的发展以及为人们提供更加可靠真实的信息资源。

一是电视传媒应在自身优势的基础上, 进一步结合互联网技术, 比如现阶段的网络电视, 实现了给人们提供大量视频欣赏的目的, 同时还设置了个性化的双向服务, 观众可以根据自己对视频的喜好和兴趣来挑选节目, 并且能和网络视频一样进行回放以及储存等。电视传媒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的发达, 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 这样不仅让节目的编排和制作更符合时代潮流, 而且电视制作团队通过阅读网络中的大量信息, 再对事件做采访或是发表观点时会更有深度。此外增加电视传媒与观众的互动性, 及时了解观众对电视传媒的详细需求, 让电视传媒更人性、科学, 方便用户使用, 比如现阶段的微信摇一摇参与电视互动就是结合了互联网技术, 让观众观看电视节目的积极性更高。

二是网络传媒, 虽然网络传媒是当下的热点传媒, 而且通过网络能所搜寻到很多电视节目, 甚至是国外的, 这是电视传媒的不足之处, 但却没有强有力的监管措施, 让有些视频播放的内容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因此网络传媒应效仿电视传媒加强监管力度, 成为文明和诚信网络, 给接受网络传媒信息的人提供积极地正能量。此外网络传媒最主要的是技术的投入和更新, 目前国外的互联网企业都在不断推出最新的网络视频技术, 所以国内的网络传媒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因为技术的革新能给信息接收者更好的享受, 同时也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更有力的位置。

5 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电视传媒与网络传媒的差异性, 发现两者在传播时效性、直观性、交互性以及真实性这些方式上有所不同, 而且在信息反馈以及接受人群方面同样存在差异, 因此本文认为电视传媒和网络传媒应互相优势借鉴, 为将来的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在电子和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 网络媒体得到了快速发展, 并且其所具有的特性对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体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力, 由此本文主要探讨电视传媒与网络传媒存在的不同点, 从而找到不同传媒新的发展突破点。

关键词:电视传媒,网络传媒,差异

参考文献

[1]闫俊杰.电视与网络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比较分析[J].新天地:开拓教育新天地, 2011 (12) :482-483.

[2]胡军琅.电视与网络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比较分析[J].科技信息, 2010 (29) :137.

论网络传媒和传统传媒的传播互动 篇8

1. 网络传媒的特点分析

首先, 网络被称为第四媒体。这个概念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正式提出的。随着我国互联网行业不断发展, 第四媒体这个概念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其次, 全媒体性。从信息传播手段来看, 网络传媒兼具了电视、报纸、广播的视频、文字和语言等全部特点, 包含了整个传统传播媒介的所有特点, 并且还具备电视媒体所不能具备的信息传播优势, 此外, 网络传媒环境还是一个超海量的广告载体, 任何人、团体和企业以及非政府机构都可以将合法信息利用网络发布, 对自身进行宣传, 这是传统传播媒介所不具备的;再次, 超媒体。正是因为网络传媒信息传播的全面性, 他的传播功能可以超越此前所有媒体, 此外, 网络传媒信息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传播突破了很多限制因素, 社会大众通过网络传媒能够实时跟踪事件发展动态, 接受最新的资讯。此外, 网络传媒还具有超链接性, 在一则新闻信息下方会链接相关内容, 引导受众点击阅读;最后, 自媒体。在网络环境下, 人人都是新闻记者, 每个人都有权发布新闻, 信息收集和发布已经进入到公民时代。前几年流行的微博就是网络传媒环境下的一种产物, 社会上很多突发新闻都是由微博发出, 并引发关注。如2011年7月23日温州的动车事故就是以网络ID为“袁小芫”的微博网友发出的。

2. 网络传媒对传统传播媒介产生的影响分析

2.1 网络传媒发展对传统传播媒介地位的挑战

现阶段, 我国媒介传播领域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变革, 网络传媒不管是从技术手段还是传播形式都和传统媒介有着本质的区别 (2) 。但是在网络传媒发展初期, 其借鉴了传统传播手段和理念, 传统传媒思想在一定时期影响着网络传媒的发展。随着网络传媒的成熟, 反过来对传统传播媒介产生巨大的冲击, 形成以网络传媒为主的新兴传播格局。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共同作用下, 改变了受众了信息获取方式, 网络传媒的受众群体越来越大, 而传统传播媒介受众群体越来越窄, 最终影响到传统传播媒介的生存和发展。影响最为严重的就是报纸。随着电子化出版物的兴起, 纸质媒体生存愈加艰难, 很多纸质媒体发行量持续锐减, 如果不大胆改革, 势必会走上灭亡的道路。2016年9月27日, 河南青年报社发布了一份关于解除报社员工劳动关系的内部公告, 该公告被一些网友误读为“河南青年报停刊”, 并在网络上误传。随后报社做出声明, 只是为了解决报社长期遗留问题、走出发展困境而采取的一项内部改革措施, 报纸正常出版发行, 并不存在网传的报社倒闭、停刊的问题。通过这个事件不难看出, 网络传媒对纸质媒介造成的影响。

2.2 网络传媒给传统传播媒介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发展机遇

网络传媒的一些特征给传统传媒改革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3) 。广播、电视和报纸三大主流传播媒体面对网络传媒的冲击应该及时做出调整, 向着纵深化方向发展,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报纸应该发挥其深度新闻报道的优势, 在新闻报道方面继续做文章, 广播应该发挥其收听方便的优势, 在新闻报道方面应该采用实时滚动新闻报道模式, 电视则应该结合自身的的特点, 将文字报道、视频报道和新闻滚动报道有效结合起来, 面对网络传媒的挑战应该积极做出反应, 保证传统传播媒介向纵深化方向发展 (4) 。

3. 网络传媒发展大背景下传统传播媒介的应对对策分析

3.1 顺应形势, 改变传统理念

网络传媒的出现是受到新技术的影响, 对传统传播媒介是一次巨大的冲击, 面对这种冲击就需要传统媒介工作者转变理念, 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积极探索全新技术, 改变以前陈旧想法, 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和传播理念吸引更多受众群体。最近几年,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网络媒体占据了新闻信息第一时间传播的制高点, 新浪新闻、新浪微博和腾讯等大型门户网站的发展使得传统传统传播媒介发展步履维艰, 如何抢占地第一时间, 获取准确的新闻报道, 就成为传统媒介工作者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为了保证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新闻信息, 应该学会使用全新的传播手段和信息技术。各大传统媒介组织应该依托自身优势建立自己的网络电视台, 报业集团, 利用传统媒介的组织优势发布信息和获取信息。在前几年, 中央电视台依托自身技术和资源优势, 建立了中央电视台网络平台, 他们在利用自身电视资源优势的基础上, 通过网络电视台吸引更多网民群体。随后湖南电视台、浙江电视台分别建立了各自的网络电视平台, 一些电视节目只有在他们的网络电视台中才能点播。

3.2 强化传统传播媒介和网络传媒合作

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传统媒介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应该加强和网络传媒的沟通与合作, 从而实现互利共赢。传统传媒可以利用网络传媒信息量大, 传播速度快的优势, 通过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从而提高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最近几年, 各大电视台加强了和网络传媒的合作, 一些收视率较高的电视节目和电视剧通过在网络平台上播放, 吸引了更多受众, 弥补了电视受众下滑的趋势, 电视台经济效益进一步得到保证。如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 浙江卫视的《奔跑吧, 兄弟》等王牌节目, 网络平台招商能够帮助电视台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强化传统传播媒介和网络传媒合作是未来传统传播媒介的出路之一。

3.3 强化创新

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 传统传媒也一样, 也应该不断加强学习和创新, 努力寻找全新手段和方法, 不断壮大自我。要想保证网络传媒冲击下传统传媒的地位和竞争力, 就需要传媒工作者摒弃传统思想, 不能固步自封, 对新闻报道方式做出调整, 避免新闻内容和形式大同小异。连续几年来,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春节临近时期做春运报道, 关注回家途中的行人, 年三十的《一年又一年》特别节目, 一改过去新闻报道的严肃刻板, 形式更加生动活动, 在2015年年三十《新闻联播》节目片头第一次以全国各地场景作为导入, 一下子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 形式生动活泼, 具有创新性。

摘要:网络传媒是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介, 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一种时代产物, 它的出现对以广播、电视和报纸为主的传统传播媒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网络传媒和传统传媒有着本质的区别, 作为全新的传播媒介, 其具有覆盖面广, 内容丰富, 互动性强等传统媒介所无法比拟的优点。网络传媒的出现对传统传播媒介生存发展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在网络传媒影响下, 电视、报纸、广播三大传统主流媒体的受众肯定会受到严重影响, 面对这种挑战就需要传统传媒适应时代发展进程, 及时做出调整, 在网络环境下赢得更多受众群体。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 首先分析了网络传媒对传统传播媒介产生的影响, 然后论述了在网络传媒发展大背景下传统传播媒介的应对对策, 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助益。

关键词:网络传媒,传统媒介,影响,对策

注释

1 龙丽双.传承还是消解--大众传媒在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中的问题与思考[J].新闻界.2013 (16)

2 李军, 王保金, 曲强.全球化视角下我国体育传媒市场发展的SWOT分析[J].体育世界 (下旬刊) .2013 (06)

3 马宁.河南省高校大学生体育传播媒介使用现状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 (03)

传媒制度 篇9

3月3日, 大众报业集团半岛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与青岛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也是大众报业集团继潍坊、临沂、菏泽之后, 第4次与地市级媒体携手合作, 标志着山东报业整合取得重大进展, 山东报业发展步入新阶段。

根据协议, 双方将本着整合资源、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 合作成立青岛新报传媒有限公司, 管理运营《青岛早报》、《青岛晚报》, 双方各占50%的股权。“这是山东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件大事, 也是全国报业改革的一件大事。把整合工作做好, 必将使青岛报业的影响力实现质的提升, 经济效益实现爆发式增长, 将为全国报业改革探索出一条路子, 为全国报业发展树立一个榜样, 创造一种模式。”大众报业集团董事长、总编辑傅绍万说。

“竞争, 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但竞争是有层次的, 是一个不断由初级向高级衍化和迈进的过程。”青岛日报社社长、青岛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晓滨认为, 竞争的高级形态是竞合, 即竞争加联合, “正是本着竞合的精神, 青报传媒与半岛传媒经过深入沟通, 认真协商, 本着互利双赢, 共同发展的良好愿望, 实施了此次战略合作。”

传媒制度 篇10

按照传播学上的两分法, 人类传播基本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 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人际传播一般是指人们相互之间面对面的亲身传播, 又称面对面传播、人对人传播、亲身传播。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 如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实现信息的传递;人际传播则一方面可通过直接的面对面交流, 另一方面可通过书信、电话、传真、网络等进行间接沟通。

由于两者存在以上三方面差异, 那么, 从客观上就要求两者应相互结合, 进行互补;从传播效果来看, 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相结合, 可以大大提高大众传播的传播效果:一部分人获得大众传播的信息之后, 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亲身传播, 更有说服力地将该信息扩散至周围人群, 然后慢慢由局部而整体, 由小范围而波及整个舆论界, 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在两者结合的过程中, 我们也将更加清楚地看到舆论领袖的强大作用。在这种社会需求与时代背景下, 手机适时而生, 使人际传播、大众传播有了紧密互动, 两者日渐融合, 难分彼此, 大有需要传播学者对人类传播理论重新界定之势。

2009年1月,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为移动、联通和电信分别发放第三代移动通信 (3G) 牌照, 此举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 人们拥有了日益个性化的自由表达空间。3G时代, 手机将更加“大肆”利用网络拓宽人们的传播领域, 影响我们的交流与表达方式, 并将日渐改变我们的生存状态。

除了日常的人际传播外, 越来越多的普通人通过手机移动终端参与到了新闻线索提供、新闻图片上传、新闻事件评说, 甚至新闻现场制作等许多大众传播活动的环节中。手机流媒体:手机报、手机广播、手机电视的登场, 则将手机作为大众传媒的诸多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所以不难发现, 与传统媒体相比, 手机有着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以下几大优势:1.动态交流, 随时随地;2.反馈及时, 互动性强;3.视听合一, 多样传输;4.介质轻便, 经济灵活。3G时代下, 手机比电脑更方便、易普及, 比报纸更互动和形象, 比电视更便携和快捷。就像有学者指出的那样, 就信息能够抵达受众的通道来说, 没有比手机更迅捷的了。不断地与传统媒体对接, 又不断地将之超越, 3G时代下, 手机从一种通信终端日益演变为一种信息终端, 越来越媒体化了。

按照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I·浦尔 (I·Poo L) 认为的“媒介融合就是各种媒介呈现出一体化多功能的发展趋势”的观点, 3G手机无疑成为目前媒介融合的最优和功能最完备的产品。罗春明也曾发表过类似的观点, 他说:在当前“媒介革命”中, 传统的大众传媒正在丧失其某些重要性质, 甚至是根本性质, 与此相反, 人际传媒则正在进入高速发展期, 媒介演变的总走向趋于传播主体个人化, 信息高速公路贯通全球以后, 人类传播最终将演变成为以人际传媒为主体的全球一体化点网状媒介系统。

总之, 以手机为媒介的人际传播, 日渐实现了对大众传播的颠覆, 也使传统的传播理论遭遇到了极大的挑战。从传统来看, 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两者的界限比较清楚, 而从未来发展的眼光看, 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界限则将日趋模糊, 就像有的人所说的那样, 手机只不过是这一模糊状态的一个开始。笔者暂且这样认为:3G手机, 从某些方面而言, 就是大众传媒与人际传媒的一个混血儿。

那么, 这是不是意味着手机将最终取代其他媒介而独存?笔者认为,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 它还不会。因为按照生态学的观点, 任何一种媒体都必然有其特殊时空上的生态位, 所谓生态位即一个生物在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状况。即特殊的生存、发展土壤和条件, 以及在这一状态下的特有行为和作用。正如中国传媒大学田本相教授所说的那样, 手机、电脑、互联网、电视、电影、广播、报纸等媒体是生长在同一个空间的植物群落, 它们各属所占据的只是自己才适宜的生存空间层次, 虽然共同利用同一空间的土壤、养料、阳光和水, 却可以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罗春明:《人际传播媒介论——对一种蓬勃兴起的传播媒介的评说》,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8 (5) 。

[2].成文胜:《第五媒体——短信还是手机》, 《传媒》, 2005 (5) 。

[3].王菲:《媒介融合中广告形态的变化》, 《广告大观 (理论版) 》, 2007 (6) 。

[4].邵培仁:《传播生态规律与媒介生存策略》, 《新闻界》, 2001 (5) 。

[5].罗杰.菲德勒著, 明安香译:《媒介形态变化》, 华夏出版社, 2000年版。

[6].袁薇佳:《生态学视野中传播媒介形态变化》, 《当代传播》, 2003 (6) 。

[7].丛磊、邢厚庚等:《媒介形态变化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新视野》, 《中国远程教育》, 2001 (8) 。

[8].杜兰:《媒介形态变化的复杂性思考》, 《销售与市场》, 2006 (12) 。

[9].张立勤:《20年后媒介形态变化断想》, 《青年记者》, 2007 (17) 。

[10].项国雄、黄晓慧、张芬芳:《新媒体与人际传播》, 《传媒观察》, 2006 (4) 。

传媒制度 篇11

关键词:新闻传媒,传媒市场化,现状,发展趋势

日常生活中, 新闻传媒是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 从原来的杂志、报纸、电视、广播, 到现在的互联网、电脑、手机, 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近些年来,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 传统的杂志、报纸等新闻传媒方式遇到了极大的挑战, 很多人认为它们会逐渐被替代, 可现实并没有, 这说明它们还有自己的受众, 有它们存在的价值。相信随着人们对信息需求量的不断增大, 新闻传媒将不断改革更新, 信息传播方式也将更加多元化。

1 新闻传媒的发展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新闻传媒的媒介不断更新, 传播的信息也不断丰富, 附着于新闻传媒的相关产业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手机、电脑、微信、微博等都是新闻传媒不断发展进步的产物。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各个国家的语言、文化交流也更加频繁, 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传媒业也逐步转向于传播范围更广、影响力更大的互联网, 淘宝每年“双十一”成交额几秒钟就可以破千万上亿便是很好的例证。

新闻传媒不断发展走到今天, 它始终对人们生活有很大的引导作用, 始终为人民服务。报纸、广播、杂志、电视, 它们无一例外都能够及时宣传国家政策, 对国内外的重大事件进行报道, 是党和政府对外宣传的最直接声音, 最能够反映基层人民的要求和意愿。

在新闻传媒繁荣发展的背后, 有一个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社会公信力。近些年来, 虚假新闻频频发生, 使人们对传媒的信任度下降。据相关调查, 有90% 以上的民众对传媒宣传的信息或多或少有些怀疑, 仅有2% 完全相信传媒传播的信息, 这充分说明了新闻传媒在人们心目中公信度的下降程度。新闻要想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必须要有足够的公信力, 如果人们对新闻媒体信任度下降, 传媒就会失去受众, 进而失去市场。

2 新闻传媒的发展趋势

2.1 多元化

新闻传媒传播的方式将多元化, 短时间内仍将是多种传播媒介共存, 待其发展到一定的阶段, 传播方式将趋于统一, 所有的媒介功能通过一种方式就能完成。比如人们用的手机, 刚出来的时候只能发短信、打电话, 可发展到今天, 它还能上网、聊天、照相、作汽车导航, 并且原来的短信功能也逐渐被QQ、微信等取代, 众多新闻传媒介质的功能都可以通过手机实现。另外, 新闻传媒带来的广告业传播的方式也将更多样化, 广告信息量不断加大, 产生的利润也将越来越高。

2.2 知性化

人们每天通过各种渠道会获得很大的信息量, 其中有内容简单、影响力不大、一会就忘的, 也有意义远大、内涵丰富的, 对于后者, 人们如果只是简单地了解信息本身, 显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因为他们对这种信息有更高的、更深的需求欲望。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理性化, 他们对信息的接受不只是单纯地了解信息本身, 而是希望了解到更深、更彻底、更有价值的信息, 比如一种观点、一种思想。知识是无形的, 它不仅是财富、力量, 更是一种精神资源, 它与机器、土地等有形资本一样能够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未来, 新闻传媒的发展将更加知识化、专业化, 给人们带来有价值的知识化信息, 尤其是在经济新闻领域, 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更趋向于专业化、知性化。

2.3 人性化

新闻传媒承担着为人们传播信息的重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信息需求量的不断增大, 对信息传播的速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人们的这些需求, 新闻传媒技术也将不断发展, 传播的内容将更加丰富, 更贴近和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到自己想要知道的相关信息, 当然, 人们也将越来越离不开新闻传媒的媒介。

2.4 全球化

新闻传媒全球化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全球化可以使企业更好地组合社会上的优质资源和生产要素, 而不是只把眼光放在自己的国家和地区, 最终企业人才、服务、生产、销售等都将全球化。从目前来看, 新闻传媒全球化主要有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两种路径。我国的传媒业也必须有全球化的战略, 要敢于接受全球竞争, 这样才能将我们国家更好地展现给世界, 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值得注意的是,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 新闻传媒企业一定要坚守国内的市场和资源, 借助相关高新技术, 并充分利用本国的相关资源, 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新闻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在进入别的国家和地区之后, 一定要尊重当地的风俗文化,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按照当地民众的需求发展新闻传媒事业, 这样才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化新闻传媒事业。

综上所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新闻传媒已经深入并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新闻传媒传播的范围将更加广泛, 更趋向于多元化、知性化、人性化、全球化, 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金海, 梅明丽.世界十大传媒集团产业发展报告[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13-14.

[2]James M.Kouzes, Barry Z.Posner.Credibility:How Ieaders gain and lose it.why people demand it.Lated[J].San Francisco:Josey-Bass Pubishers, 2009:1-2.

[3]周伟.媒体前尚报告——一个行业的变革全景和未来走向[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2:193-194.

上一篇:企业人才体系构建下一篇:创新变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