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论文

2024-08-02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论文(共8篇)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论文 篇1

摘要: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是国内较早着手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的传媒集团之一。近日, 南方报业推出的包括“南方报业LED联播网”、“南方全线通”等媒介融合产品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期专题将聚焦南方报业, 探讨如何布局媒介融合这盘大棋。2013

2013年,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确定启动“一体两翼”的融合发展布局。“一体”是指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这个主体, “两翼”分别是以南方网为龙头的网络传播主平台和以集团新媒体公司为龙头、以新兴项目为重点业务的其他新媒体产品线平台。

六条产品线推进数字化转型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拥有六条产品线, 包括: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广电媒体、户外LED和“南方全线通”。在网络媒体方面, 南方网是全国十大新闻网站之一, 奥一网跻身全国区域性门户网站第一梯队。

在移动媒体方面, 集团旗下媒体建立大量官方微博群、微信群、新闻客户端, 积极抢占舆论新阵地。目前集团各媒体仅在新浪微博的粉丝累计超过3000万。在全国省级党报官微影响力排名中, 南方日报官微高居第一名。南方都市报官方微博群新浪粉丝数量接近400万、腾讯粉丝超过300万, 综合影响力在媒体微博中排名第一。

在广电媒体方面, 《南方都市报》与广东电台、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电影频道展开合作;《南方周末》开发出“汉字英雄”、“修身座”、“有话则短”等几档电视节目, 并拍摄多部专题片在电视台及网站播出。户外LED和“南方全线通”也有重大发展。

举集团之力做大做强南方网

将南方网打造成为集团“转型发展的核心平台、品牌资源的集聚平台、融合发展的创新平台”。

一是网站资源优化组合。逐步将集团现有网站资源有序注入南方网, 第一步将《南方日报》的官网并入南方网, 接下来集团还将把其他媒体的网站资源陆续注入南方网, 从而彻底改变当前集团新兴媒体建设散小弱的现状。

二是报网内容深度合作。推动南方网全新改版, 建立报网采编策划联动机制, 在重大主题宣传和热点话题引导方面充分调动、聚合《南方日报》和南方网各具特色的内容生产优势、网上网下联动优势, 加强报网联动协作。

三是构建新型采编机制。打通党报党网之间的采编业务流程, 成立跨《南方日报》和南方网的编辑委员会, 增强报网联动的统筹协调力度。

近日, 南方网全新改版上线。新版南方网采用响应式布局技术, 全面整合原来南方网的手机版和南网触屏版, 支持在桌上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类终端上兼容浏览。同时, 新版南方网比以往更加强调网站互动功能, 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来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

增加“用户中心”功能, 可用一个账号登录使用网站中所有需要注册登记的应用。此外, 南方网还推出个性化智能推荐系统, 可以根据用户浏览行为智能推荐内容, 以达到个性化浏览的目的。

做实做强新媒体公司

集团充分发挥新媒体公司的评估、孵化、组织和运营功能, 探索和培育新兴项目, 使之成为集团融合发展的探测仪、孵化器和增长点。

一是打造创新型服务产品。集团顺应政府与市场需求, 充分整合集团内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资源, 利用大数据分析挖掘技术, 打造集舆情监测、舆情分析、舆情解决方案于一身的南方舆情项目。

南方舆情项目构建了“专业团队+兼职团队”的创新模式, 专职人员负责建立工作平台、统一工作标准和转化生产任务, 舆情产品主要依靠集团各媒体以及169位兼职舆情分析师生产。南方舆情项目正在全力深耕广东市场, 随后将逐步向全国发展。

二是抢占户外媒体高地。在户外LED媒体领域,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以《南方日报》和《南方都市报》的户外广告业务为基础, 打造“南方报业LED联播网”, 改变以往户外媒体以广告为主的模式, 强化媒体功能, 通过集团媒体原创内容的二次加工和再创造, 打造新型舆论阵地。

“南方报业LED联播网”在成立之初就创新地率先推出“新闻资讯+公益+广告”的LED媒体传播模式, 借助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媒体资源增强用户黏性。目前, 新视界传媒公司已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LED媒体运营商, 并已形成覆盖珠三角和广东省主要城市、辐射全国主要中心城市的LED联播网络, 自建或者独家代理经营的LED大屏50余块, 总面积超过15000平方米, 在珠三角地区形成了媒体资源覆盖集中的相对优势, 并实现联网联播。

为促进南方报业户外LED媒体的发展, 7月11日, 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系统研究所与南方报业新视界传媒公司战略合作签约及“华南理工·新视界LED媒体技术研发中心”揭牌仪式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隆重举行。

三是构筑社区终端平台。建设“南方全线通”信息系统, 进军社区终端媒体领域。通过分布在室内和户外的终端设备, 包括显示屏、触控屏、大型拼接墙等多种形态, 打通手机、电脑、智能家电等智慧交互终端, 创建跨媒体的大数据云计算服务平台, 向社会公众提供新闻资讯、网络问政、应急发布、民生服务等多种定制信息服务。目前“南方全线通”第一期已经建设了400台终端网络。该项目也成功入选国家新闻出版业发展项目库。

(稿件来源于《传媒与文化产业参考》)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论文 篇2

XX分社招 聘 启 事

XXX传媒集团拥有“四报二网二杂志十二家公司”,是XX省市州报首家传媒集团,是XX最重要的宣传阵地和XX文化产业核心支柱,连续三次荣获“XX省文明单位”称号,并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国报业协会评为“2009—2010全国报业经营管理优秀单位”。

集团下属的XX分社于XXXX年X月XX日成立,并出版发行《XXXX》,到目前已发展成为XX地区发行量、阅读率、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报纸。

因事业发展需要,我分社新闻中心拟向社会公开招聘新闻记者、摄影记者。具体岗位要求如下:

一、新闻记者:3人

要求:30岁以下;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含XX年全日制应届毕业生),专业不限;热爱新闻事业,文字功底、沟通能力较强。有相关媒体工作经验者优先。

二、摄影记者:1人

要求:30岁以下;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含XX年全日制应届毕业生),专业不限;热爱新闻事业,摄影技术、沟通能力较强。有相关媒体工作经验者优先。

符合条件的应聘者报名时请携带个人简历、毕业证书、获奖证书等原件与复印件。

联系电话:XXXXXXXX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论文 篇3

一、品牌媒体创新力量

我国报业最初是计划经济体制, 完全由国家控制和监管, 因此报业之间的竞争并不明显。随着改革开放, 市场经济体制取代了计划经济体制, 为了更好地存活下来, 报业之间开始了激烈的角逐。但是最开始报业竞争只是停留在新闻的竞争上, 且更多的是价格竞争, 这种竞争机制是不健康的甚至阻碍报业发展的。这种竞争的结果是暴力新闻和黄色新闻充斥版面, 血腥和明星丑闻占据版面, 新闻的质量直线下降。价格战的后果是报纸纷纷降价, 有的报纸价格甚至低于两毛钱出售, 订阅后赠油赠挂历成为常事。然而报纸价格下去了, 新闻质量却上不去, “同质化”现象严重。价格竞争明显是不利于新闻业发展的, 新闻业的竞争需要的是一种健康的有利于持续发展并能促进社会和国家进步的竞争模式。

1998年5月18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成立, 其是全国省报中第一个报业集团。随着国外传媒集团的品牌发展观念传入中国,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意识到, 价格战不是长久之计, 品牌战将会成为发展趋势, 并且果断地制定品牌发展战略, 在当时还沉浸在价格战中的多家媒体中一跃而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原社长范以锦先生认为, 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强烈攻势下得以突破重围, 媒体在竞争中取胜, 创造自己的产业价值的主要原因是“品牌媒体创新力量”。

(一) 树立媒体品牌意识

薛可在《媒体品牌》中提到:“媒体品牌是能给拥有者和受众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资产, 它的载体是用以和其他竞争媒体的产品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设计及其组合, 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 (1)

媒体品牌的范畴包括很多, 如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金牌栏目、精品频道等。薛可认为, “媒体品牌具有如下特殊内涵:公信力、影响力、忠诚度和美誉度。公信力体现了受众对媒体的信任度, 是一个媒体发挥社会影响力的坚强基础。公信力包括了真实准确、严肃高尚、深刻权威三个关键性因素;影响力实际上是一种控制能力, 这种控制能力表现为传播者对于受传者在任职、倾向、意见、态度和信仰以及外表行为等方面和目的性的控制力量;品牌忠诚度是指消费者能够持续购买和使用同一品牌产品的情感和行为, 媒体品牌忠诚度即受众对媒体品牌忠诚的程度;美誉度是指媒体或其产品在公众心目中声誉美好的程度, 它是衡量一个媒体品牌形象的重要标志, 也是一个媒体品牌重要的组成部分。” (2)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认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 在企业内部树立品牌意识并致力于打造品牌媒体。

(二) 打造多品牌媒体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前身是《南方日报》, 是广东省的省级党报。《南方日报》以“高度决定影响力”为板报理念, 作为省委机关报, 《南方日报》认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跟随党的步伐的同时紧跟时代潮流。《南方日报》不断创新, 锐意改革, 坚持做最权威最有公信力的报道, 不仅如此, 它还坚持权威性、指导性与可读性的统一;并把典型报道、深度报道、批评报道作为其“拳头产品”。《南方日报》作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龙头”, 将“南方”这个品牌不仅在地方更在全国打响。

但是作为集团如果只有一家品牌媒体, 其他媒体要依靠这一家品牌媒体而活, 势必要消耗品牌的资源。且品牌媒体有发展高峰期也同样有衰落期, 只有一家品牌媒体的报业集团势必难逃衰落的结局。1984年4月《南方周末》作为日报的补充正式创刊, 创刊伊始《南方周末》就意识到“作为党报的补充”的使命。经过两次转型, 《南方周末》的风格从娱乐型周刊向贴近生活、关注改革的社会型转变, 并以“彰显爱心, 维护正义, 坚守良知”赢得众多读者的认同。2001年向熹空降《南方周末》选择再次转型, 以“精神缘理论”为主导。“《南方周末》走的是一条精神缘的路。它全国发行, 没有地域优势;综合性内容, 不偏重哪个行业;它通过表达和反映社会共有情绪来团结自己的读者。它不同于城市类报纸, 以地缘关系维系读者;也不同于财经、体育、娱乐等按专业类别划分的报纸, 以地缘关系维系读者;《南方周末》对读者的价值是心理的、精神的, 它所追求的是在心理层面与读者的沟通。” (1) 转型后的《南方周末》以“记录时代进程”为己任。1997年灵活机动的《南方都市报》创刊, 成为广东省唯一一家省级综合类大型城市日报, 版数是全国之最, 并不断开拓市场, 迅速渗透珠江三角洲。《南方都市报》成为中国品牌500强, 正朝着“办中国最好的报纸”的目标昂首挺进。2001年南方报业集团旗下属中国最大的商业类报纸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创刊, 引领了中国商业报纸。《21世纪经济报道》采用与之前不同的市场化理念, 并得到广泛认可。《21世纪经济报道》作为唯一上榜的财经报纸, 入选“2004中国最具价值500品牌”, 同年当选“莱卡风尚大奖”之最新锐媒体。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多品牌战略正在往更广更深层次发展。除了这几家报纸外, 深入基层的《南方农村报》、引领新生活的《城市画报》、致力于“新闻全球化”的《21世纪环球报道》以及2003年才创办的“精英男性杂志”《名牌》, 这几家媒体都有自己的精准定位, 一直广受读者好评。南方报业集团旗下的几家媒体, 市场定位不同, 读者定位不同, 布局相对合理, 这为其在品牌竞争战中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作为传媒业代表的范以锦先生, 时任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 在2002年曾经做过题为“国际化背景下的媒体多品牌战略”的演讲。关于媒体多品牌他认为:在中国媒体全球化竞争日益严峻的时刻, 必须实施多品牌战略。他认为实施多品牌战略, 就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必须从单一的新闻竞争转到塑造媒体品牌的竞争;二是必须从单一媒体品牌的竞争转到媒体多品牌的竞争;三是必须从单纯的媒体品牌产品竞争转到品牌理念所延伸的各个领域的竞争上来。” (2) 他的演讲意料之中的引起与会国内外管理大师的兴趣, 并成为峰会的热门话题。目前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不仅实现了多品牌战略的第一、二点, 第三点也正在逐步实现。可以说是多品牌战略的实施决定了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现在的巨大成就。

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品牌结构

2016年2月16日, 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首家广东省级整体上市文化企业, 标志着其在行业竞争中的胜利。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取得今天的成就不得不说多品牌战略功不可没, 但是不能忽视品牌结构的作用。很多媒体集团的不成功就是因为虽然实施了多品牌战略, 但是没有合理的品牌结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一个合理、科学的品牌结构, 如果用一个物体来比喻这种品牌结构的话, 可以是“伞”也可以是“金字塔”。“南方”是它的主品牌, 在此之下又设置了一些子品牌, 那就是“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等。

(一) 集团品牌

集团品牌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主品牌或母品牌, 集团品牌处于伞和金字塔的最顶端, 母品牌利用自己的资源、口碑为下面的子品牌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集团品牌这种结构并不罕见尤其是在跨国集团中。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主品牌是由“南方”二字打造的, “南方”在地域上的划分一般指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 与北方相对应, 有时也指南面、南边。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属于地方级别的报业集团, 选择“南方”体现出南方报业集团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广东省, 而是把目标放在了整个南方区域, 广东省之外的读者在选择媒体的时候也不会固化思维, 产生排外心理。在精神上“南方”代表的是开放、先进、思想潮流和创新。读者对集团品牌“南方”有好感和信任之后, 自然也会对集团下面以“南方”命名的子品牌产生好感和信任。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就是利用这一点打造出包括《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等以“南方”命名的6家子品牌。

(二) 三大报系

“‘报系’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独创的品牌, 是以资产为纽带联结多个媒体而形成的, 报系运营是每一个媒体仍然是市场细分市场的竞争主体, 而报系是局部市场的主体。” (3) “报系”最大的好处就是内部各子品牌可以资源与信息共享, 不仅节省成本, 相互之间的合作也促进了各子品牌的共同发展。2003年, 范以锦先生提出“报系结构”, “首先是培育出品牌杂志, 以品牌杂志为龙头成立报系, 在形成品牌和报系的过程中, 每个报系以龙头品牌为孵化器, 以优质品牌的核心价值为遗传基因, 采取‘龙生龙, 凤生凤’的优生优育办法, 带动优质子报子刊的发展。” (1) 目前,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已经拥有三大报系, 分别是南方周末报报系、南方都市报报系和21世纪经济报道报系。报系不是一成不变的, 也有衰亡和新生, 报业集团要做的就是加强报系内部子品牌之间的联系, 让他们在竞争中共同发展。

三、多品牌发展的弊端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拥有“十一报七刊三网一出版社”, 被誉为中国“报业定位最清晰、结构最合理、综合运营能力最强、在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报业传媒集团。多品牌发展战略对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做大做强是极为有利的, 但多品牌战略并不是完美的, 同样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弊端, 这个弊端也同样阻碍了南方报业传媒的发展。

首先, 多品牌对集团的经营和管理添加了难度, 集团对各品牌管理时要考虑到方方面面, 不能顾此失彼, 在分配资源时也不能偏颇, 否则不利于集团内部的团结和发展。另外虽然集团的各品牌对受众市场的划分和定位都很明确, 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交叉, 资源的浪费成为必然。其次, 多品牌不能像单一品牌那样“独善其身”, 多品牌中的各品牌因为共同冠有“南方”这个品牌, 只要其中一个品牌出现差错名誉受损, 都会或多或少地带累其他品牌。另外多品牌的发展依靠和消耗的是集团的资源, 品牌过多难免会出现发展速度不均匀的情况, 投入的人力、财力过大, 战线拉得过长, 难免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 反而不利于集团的发展。

现今社会人们的品牌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在品牌战中获胜的关键是多品牌经营之路, 逐步成长为中国乃至世界具有广泛影响和较高信誉度的传媒集团。但同时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要想在报业竞争中走得更远, 就要克服多品牌战略的一些弊端, 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只有正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才能做大做强, 成为中国报业的“旗舰”。

摘要: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拥有“十一报七刊三网一出版社”, 被誉为中国“报业定位最清晰、结构最合理、综合运营能力最强、在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报业传媒集团。范以锦先生把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取得成功的原因归结为“品牌媒体创新力量”。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选择了一条通往成功的正确道路——多品牌经营。

报业传媒集团联欢会主持稿 篇4

开场歌曲《xx集团迎宾曲》(作词:xxx 作曲:xx表演者:xx、xx、xx、xx)

主持人开场白((xx、xx)

甲: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乙:来自xxxxxxx等xx周边各地区级报业集团的老总、记者、编辑老师们。

合:大家晚上好。

甲:一曲xx集团员工自写、自创、自演的《xx集团迎宾曲》,拉开了今晚xx地区报业传媒品牌联盟与xx集团纯粮酒厂联欢晚会的序幕。

乙:在此,请允许我们代表xx日报社詹社长、xx集团董事局李主席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甲:出席今晚联欢会的xx日报社的领导有:

乙:出席今晚联欢会的xx集团的领导有:

甲:下面,让我们掌声欢迎xx集团 致欢迎词。

乙:下面,让我们掌声欢迎xx日报社 致辞。

甲:哈达,是真诚、友谊、尊贵的象征,xx世世代代都把献哈达看成是至高无上的礼仪。

乙:“哈达有价情无价”,今晚,xx集团也把饱含真诚的哈达献给所有来宾,欢迎你们的`到来。

甲:我们同时把醇香的xx酒献给大家,

乙:xx集团的酿酒工人也把一组草原歌曲献给远方的朋友。

※:献哈达(草原歌曲)

甲:建设以“快乐工作、共同富裕、共同发展、受人尊重、健康长青”为目标和内容的幸福型企业,是xx人不懈的追求。

乙:下面,请欣赏由xx集团艺术团莫日根、德克西根等带来的马头琴表演。

马头琴演奏

献羊背

古筝演奏(xxx)

甲:刚才大家欣赏的是由xx集团艺术团xxx为大家带来的古筝表演,接下来请欣赏由xx纯粮酒厂包装车间主xxx为大家带来的《草原的月亮》。

乙:“家庭式的关系,花园式的环境,学校式的教育,军队式的管理”是xx集团的管理理念,正是这一先进的理念,引领着xx集团不断向前发展,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甲:xx纯粮酒以诚信立业,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赖,成为广大老百姓放心的品牌,下面请欣赏,xx集团原创歌曲《xx酒歌(作词 xx、作曲 xx)》,让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甲:(临场发挥)来宾互动

甲:劳动创造美好,奉献积善积德,必有福报,下面请欣赏由xx集团艺术团xx为我们献上一曲《福报》(作词xx 作曲xx),祝愿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万事如意、福报绵长、吉祥永驻。

甲:xx是歌的海洋,酒的故乡,是幸福的天堂。

乙:xx集团永远张开热情的双臂,欢迎四海宾朋。

甲:xx地区报业传媒品牌联盟、xx集团纯梁酒厂联欢会暂时告一段落,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的相聚。

合:朋友们,再见。

报业传媒集团改制模式分析 篇5

一、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报业传媒集团改制的三阶段

1. 初步发展阶段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至九十年代初期, 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酝酿期。在这个初步发展阶段, 尽管国家已经明确了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和目标, 但由于种种现实因素的制约, 使文化体制改革活动难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传播, 仅仅是小规模的试点运行。我国的各大报业传媒集团中, 也只有《人民日报》等个别报业进行了企业化管理转型, 并成功转变为事业单位, 日常经营活动均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这是我国报业传媒集团体制变革的一个良好的开始, 为后续各大报业传媒集团进行改制做好了铺垫工作。

2. 稳步推进阶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到二十一世纪初期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阶段。在这个关键的发展时期, 主要以组建大型文化集团为切入点, 以达到快速整合市场、调整市场结构的目的。在2001年, 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后, 各大报业传媒集团面临的国际文化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为了应对这一难题, 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 为我国传媒业的改革做出了详尽的规划, 以积极推动我国文化产业集团化建设为目标, 大力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随着国家政策的出台, 我国报业集团化进程正式启动, 形成了一股报业集团化热潮, 一时之间, 全国的大小报业都行动起来了, 纷纷加入集团化热潮中。

3. 重大突破阶段

从进入二十一世纪至今, 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在这个阶段, 我国扩大了文化体制改革的范围, 将九个具有代表性的省市划分为改革试点区域。自试点工程正式启动后, 党中央进一步规范了文化体制改革运动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目标任务等因素, 并取得了不小的收获, 让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二、我国现阶段报业传媒集团可以借鉴的改制模式

1.“广东模式”

自南方日报报业集团进行结构调整之后, 广东省委决定为其更名并同时组建南方报业传媒公司。至此之后, 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就先于其他所有报业正式转型为传媒集团。具体的改制过程可以分为三个环节。

(1) 广东省人民政府出资实施授权经营

由广东省省政府出资, 在传媒集团内部设立专门的管委会, 以此对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实施国有产权经营, 能够有效规范传媒集团的内部运作, 为转型工作扫清障碍。并以此为模范典型, 推动广东省其他报业集团向传媒集团方向转变。

(2) 对采编经营单位进行拆分重组

为了迎合时代的发展需求,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必须要对采编经营单位进行拆分重组, 建立国有独资的传媒集团公司。将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所属的所有经营性部门中的资产进行分离, 独立出来作为国有资本金。

(3) 启动两元式法人并存运营模式

在企业的管理中可以采取两元式法人并存的运营模式, 将南方日报社归于事业法人范畴, 主要对事业单位的企业化运作做出指导, 揽括所有的采编业务、人员管理等问题。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则是归于企业法人范畴, 与事业法人互不干涉, 各司其职。

尽管“广东模式”具有许多可取之处, 但其也存在报业集团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得不彻底的问题。在今后的经营管理过程中, 一定要探寻有效的方法, 落实管办分离问题。

2.“浙江模式”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改制过程最符合浙江省的地域特点, 与国家政策结合的最紧密, 是江浙地区其他报业传媒集团转型的典型模板。它的国有资产授权模式较为规范合理, 具有示范意义。不仅如此,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还采用了科学系统考核机制, 使国有资产得到保障。它采用的是经营性资产分离的方法, 以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工作为核心导向, 除此之外, 不会对企业内部的其他体制造成影响, 较为适合刚刚步入改制潮流中的报业传媒集团借鉴引用。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具体改制过程可以分为四个环节。

(1) 国资委出资实施授权经营

在获得宁波市政府的首肯之后, 由宁波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将国有资产授权给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企业法人进行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宁波市的国资委主要负责出资、直接履行出资人应该尽到的义务和责任, 同时也享有出资人应该享有的权益。由于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直接负责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工作, 所以其应该以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工作为核心导向, 再由事业法人集资注册成立宁波日报集团公司, 以保障经营运作业务得以顺利进行。

(2) 建立联合监管、考核机制

为了能够有效对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和宁波日报集团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管、考核, 就必须要组建一个多方参与的联合考核、监管体系, 以规范传媒集团的工作秩序。

(3) 明确授权对象的权利和义务

授权对象在改制过程中, 应该切实履行国有资产增值、保值工作、对企业中的各项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等义务, 同时也可以享受资产产权转让、收益分配、自行拟定投资决策等权利。

(4) 构建双重考核机制

在改制过程中, 构建一套较为完整的双重考核机制, 基本考核体系能够对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整体进行有效考核, 个人考核体系则能够对企业的高层人员进行个人考核, 使考核范围更加开阔, 涉及内容更加全面。

尽管“浙江模式”能够有效保障报业集团国有资产的增值工作, 但是依旧存在资产授权不合理的问题, 长此以往, 报业集团难以取得预期的收效。不仅如此, 对国有资产界定过于清晰, 使得报业集团很难具备资产运营动力, 最终必然会成为集团发展的阻碍。

3.“上海模式”

以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为典型的“上海改制模 (下转第60页) 式”以上市融资为主要目标, 并通过经营资产分离的方式得以实现。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内部十分注重创新活动, 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方向, 不断寻找改制发展的切入点, 将集团中所有的经营性业务都推向市场, 最大程度上规避风险, 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它具有几个较为显著的特点。

(1) 党委组织部出资

作为国家的金融中心, 上海中的各大报业集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就由国家党委组织部出资改制, 能够有效帮扶集团文化资产的管理分配工作, 将国家的政治思想注入到集团的经营活动中, 利于解放日报报业集团长远健康发展。

1借壳上市

为了尽快实现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的上市融资目标, 集团直接借助新华传媒公司成功上市, 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体现该集团政策高度的灵活变通性。

2所有经营性业务都面向市场

解放日报报业集团调整了经营策略, 将所有经营性的业务都推向了市场, 有效规避了风险, 确保了报业集团能够获得长远、稳定的上市收益。

由于党政部门的介入, 使“上海模式”受到了更多来自国家的行政干预。报业集团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干扰, 逐渐偏离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轨道, 很难突显出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文化资产管理上的专业程度, 导致缺位现象的发生。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 各大报业传媒集团转型已经成了大势所趋。已经做好改制打算的报业集团可以根据目前已有的三大报业传媒集团改制成功典型, 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地域特点, 实现完美转变, 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以推动企业能够健康长远地发展。在明确国有资产主导地位的基础上, 各新闻单位可以从实际出发, 切实结合我国目前的国情、政策, 通过股份改造、上市融资等方式, 培养出一大批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的传媒集团。

参考文献

[1]刘文庭.解放思想拓展空间改革创新发展壮大——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加快向大型传媒集团转型[J].中国报业, 2010, (10) :7-11.

[2]杨兴锋.从南方报业看传媒集团战略转型的方向与路径[J].中国记者, 2010, (1) :19-20.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论文 篇6

今晚传媒集团是天津本土的一家拥有强大实力的传媒“航母”, 拥有《今晚报》、《渤海早报》、《今晚经济周报》、《老年时报》、《中国技术市场报》、《智力》杂志、《家庭育儿》杂志、《今日天津》画刊、今晚多媒体数字、今晚网, 五报三刊二网。在此基础上, 集团不断扩大其报刊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成功发行了《今晚报》海外版系列, 包括今晚报美洲版、今晚报澳洲版、今晚报欧洲版、今晚报加拿大版。该传媒集团在搞好新闻宣传主业的同时, 不断扩大提升经营能力, 现已拥有今晚传媒广告有限公司、今晚发行快递股份有限公司等16家全资子公司。

今晚传媒集团主报《今晚报》是“世界报业发行百强”, 连续6年被评为“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2008年又被世界媒体高峰论坛评为“中国标杆品牌”。此外, 《今晚报》还在海外发行10个海外版, 搭建广泛宣传天津发展的平台, 在天津乃至环渤海人民中已形成口碑, 被认为是天津城市靓丽名片。形成差异化发展的崭新格局, 坚持向规模经营、技术经营、多种经营要效益。

在中国晚报协会第20届年会上, 今晚传媒集团社长贾长华对今晚传媒集团发展时认真谈到:“我们把办好报纸放在第一位, 尽最大努力搞好经营, 办报与发行、广告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总是喜欢把报社比作一条“龙”, “龙头”就是办报, “龙身”则是发行、广告。每时每刻所进行的一切拼搏, 都始终如一地为了:“龙头”昂起, “龙身”腾跃。

做为这样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大报”, 在面临着目前前所未有的整合和转型时期, 今晚报敢于根据内外部的竞争环境和条件确定媒介生存和发展的战略目标, 并对实现目标的途径和办法进行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 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抓住机遇, 努力发展, 让这艘大船也实现“不仅调整好方向, 而且还能乘风破浪, 在大浪淘沙中不断稳固自己的地位”。今晚报的成功转型, 也再一次证明:从媒体发展演变的历史来看, 一种新媒体的产生并不会导致旧媒体的消亡, 而是更激发旧媒体去发掘自身的特色, 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二、今晚报业集团的变革之“道”

1、内容的多重开发

“内容为王”是传媒界最为熟知的从业理念之一, 被许多大型传媒奉为经典。现如今随着数字技术和传输网络的发展, 报业将不是单以报纸为主, 也不是单以内容生产为主, 要进行系统化多重开发。《中国报业》2009年第10期, 有新闻权威在《颠覆传统观念改变盈利模式——面对报业体制改革的思考》一文指出:报业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社会资本的进入, 必然会带来社会资源与报业多类资源的结合, 实现做大做强的愿景。此外, 报业在内容上要有新的突破。今晚传媒集团以其近几年的华丽转身, 也证明了这一观点的前瞻性。

今晚传媒集团作为在本市拥有最广大读者群的平面媒体, 用强大的新闻采集、编辑、传播能力打造出“内容为王”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内容的细致梳理方便读者阅读, 通过多次大规模优化改版的基础上, 完成了“报中报套报”的报纸版序格局。通过“规模经营”, 使报纸成为适度的厚报和信息超市, 达到覆盖城市主流人群、满足信息需求的目的;通过施行“技术经营”, 各版内容精耕细作, 让读者各取所需, 得到最权威、最好看的新闻资讯。该集团主报《今晚报》秉承“一报在手, 应有尽有”, 十分之重新闻采编, 在一系列有重大影响的新闻采访活动、公益活动和文体活动, 如“喜马拉雅山科学探险考察活动”、“亚马逊科学考察活动”、“走进五十六个民族”、“天津女排恳谈会”、“中亚古丝绸之路科考”、“东非大裂谷科考”等活动, 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有的活动甚至在全国和国际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也进一步提升了《今晚报》的公信力、影响力和品牌形象。

注重市民话语, 从市民的眼光和视角来看问题。今晚传媒集团每年出资10万向读者买意见, 2010年度共收集读者的意见、建议近20万条, 报社采纳1000多条。此外, 开办“编辑部客厅”, 今晚报发行处将这种“开门办报”的举措扩大并延伸为“编辑部客厅”, 不仅报社的总编辑直接听取读者的意见, 而且扩展到报社的各个编辑室主任和编辑记者。“编辑部客厅”的每次读者见面会都有不同的话题和亮点。读者们不仅指出报纸的不足之处, 还现场为解决指出的问题提出修改方案。这些方案因为来自读者的反映, 往往切实可行。

以市场为导向, 合理地进行版面结构的调整和布局。当前报纸发展已进入一个关键的变革创新期。作为新闻信息资源重要载体的报纸, 在市场整合和导向调控以及制度创新的多重相互作用影响下, 不可避免地面临全新的发展战略性抉择。报纸要以市场作为导向, 合理地进行版面结构调整和布局, 使其符合报业最新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 信息量增加, 内容更加丰富。《今晚报》有全国晚报“四大晚报”之称, 贴近市民生活著称。当前《今晚报》已进行了多次改扩版, 将重点放在“套报”的构建上。将报纸分成“今晚娱乐”、“今晚体育”、“今晚副刊”、“今晚经济”等数个版块, 同时让专刊形成系列, 最终使《今晚报》成为“报中报”系列组合, 此举旨在强化品牌, 在不出新报, 不增加负担的基础上做到“看似一报, 实际全到”的效果。

2、创意开发内容

提高报业策划水平, 注重新闻拓展的力量, 拥抱创意时代、多向思维、发现新闻亮点。“活动”和“服务”是今晚传媒集团的两个亮点。《今晚报》与中科院合作, 继推出“中国科学家首次亚马逊河流域科考活动”之后, 又推出“中俄科学家首次贝加尔湖科考活动”。这一活动在俄罗斯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显示了中国飞速发展带来的巨大实力。在活动期间, 该报每天在一版显著位置刊发大量消息和图片, 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今晚传媒集团主报《今晚报》、《中国技术市场报》与中国知识产权局等合作, 联合推出“全国节能专利大征集”活动。这一活动将对我国建立节约型社会、节省能源这一重大课题, 起到有力地促进作用。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广泛的深远的影响。2009年9月, 由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与《今晚报》共同主办“五大战略举措创新评选”活动, 评出了“50个创新成就奖”、“50个创新人物奖”、“50个创新品牌奖”。活动刚一开始, 全市各部门和广大群众就以很大的热情积极参与, 社会反响非常强烈。《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新浪网、香港凤凰卫视等多家媒体, 对这一活动进行了报道。

3、适应传播方式的变化

今晚报业集团拥有丰富的新闻内容和信息资源, 极具价值开发的潜力, 如今正积极阔步地尝试与新媒体、新技术进行整合, 朝着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的方向迈进, 将信息资源最大化利用。报网融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报纸和“网络版”, 采编流程也发生相应变化, 新闻热线、新闻版面和报纸网站构建平台, 形成三位一体互动机制, 整合直播、博客 (播客) 、音视频联动、短信等立体传播方式, 报网融合后内容要互动互补。今晚传媒集团现有今晚数字化报刊平台及刚刚新鲜出炉的“今晚网”, 读者可利用这个平台阅读今晚系列报刊, 以《渤海早报》为依托的渤海网, 将网站视野不断开阔, 实现了报网互动, 还有滚动新闻等, 同时整合网络平台, 用公司制的办法来运作新媒体。今晚传媒集团目前正努力实现“媒体融合”, 就是将新闻信息发到统一的编辑平台, 加工以后, 选择适合的、不同的平台发布和传播。

三、报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和多方融合拓展

“龙生龙、凤生凤”已成为传媒界耳熟能详的一个概念。进入数字化时代, 报业集团这种“龙生龙, 凤生凤”的裂变性的发展模式在平面媒体的多品牌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晚报》通过实现报纸核心竞争力与数字技术的有机融合, 推动报纸出版方式与经营模式的转型, 不断拓展传统报业的发展空间。在办好主报的同时, 也在努力促进子报子刊和今晚网的健康发展, 《渤海早报》在今晚传媒集团强势媒体联盟基础上于2008年9月1日正式创刊, 其主流读者群体为经济社会中有影响力、购买力正在上升的新一代市民, 经过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和调整, 《天津老年时报》的办报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继续保持全国最好老年报之一的地位;《今晚经济周报》逐渐扩大社会影响, 发展势头良好;《中国技术市场报》已经打向全国;今晚网努力做大做强。

四、结语

实现中国报业体制的根本转型, 创建与国际报业接轨的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中国现代报业集团, 是中国报业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课题, 也是历史赋予当代中国报人的神圣使命。虽然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 虽然不能在一朝一夕里完成, 但是, 只要对中国报业有清醒的认识, 真诚地学习和借鉴世界报业优秀的文明成果, 扎扎实实工作, 中国现代报业集团的创建就不会遥不可及。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论文 篇7

一、研究缘起:媒介融合与理念变迁

本文试以报业为对象, 考察在全媒体时代面对产业环境的变化, 媒体如何实现经营战略的创新。回溯近十年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 以2005年报业寒冬论的流行为分水岭, 互联网逐步取代都市报成为新的传媒创新旗帜, 从2005“南京宣言”号召报业联合抵制网媒对内容的免费使用, 到2006“香山会议”寻求与新的行业创新领袖合作, 国内报业经历了对网络从封闭对抗到开放合作的理念变迁, 并得以实现其竞争力的持续, 逐步完成向全媒体时代的战略转型。

全媒体概念于1998年首先被提出, 并于2007年前后形成第一波讨论高潮, 当下的全媒体热潮已在反思技术融合带来的新挑战, 例如对新型人才的培育、对内容的流程管理等。从媒介形态的变化角度审视, 全媒体得以兴起的深层逻辑与受众细分相关:媒体作为供给方的大量增加, 加上受众兴趣的多元化, 促成大众群体分裂。然而, 媒体内容的大量增加使得受众可以选择更感兴趣的内容, 形成高水平的关注度与忠诚度, 如此受众结构从原来松散的大群体, 分裂成较为忠诚的小群体, 因此形成具有鲜明兴趣与生活形态的受众区隔。3因而, 传媒集团要追求影响力经济, 即要通过全媒体对视觉、形象、触觉的全覆盖, 实现对受众注意力的垄断。

从产业变迁的角度审视, 对于报媒而言, 一方面要选择最适合的媒体形式和管道, 深度融合, 提供超细分服务, 以实现对受众的全面覆盖;另一方面, 长期形态分明、区域分立的界限, 阻碍了产业资源的自由流动, 国内统一的大规模市场优势难以被开发, 在利用新旧媒体合理搭配、向全媒体转型的过程中, 传统媒体均在探索以跨界、混搭实现对旧有能力瓶颈的超越, 打造新的竞争优势。相对于已有的能力结构而言, 新空间内的竞争将导致传媒集团出现能力缺口。“因此, 全媒体背景下的传媒集团创新成长必然要选择合作创新来实现创新, 通过多种合作模式弥补自身的能力缺陷, 以保证在新的竞争空间保持竞争优势”。4

所谓全媒体战略, 意味着既有传播形态分立、各自为战、小富即安的时代即将结束,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市场版图的厘定过程, 媒体将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面临更为丰富的机会与挑战, 竞争与合作变得同样重要, 甚至更多时候合作更重要。而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 其目的都将以用户价值的实现为目标, 因此根据全媒体这一核心内涵, 我们首先以用户为中心展开分析, 解析以用户为中心的全服务理念, 进而回到媒介经营的角度, 结合全媒体时代的核心理念, 总结报业创新的实施路径, 为全媒体时代下媒体的经营战略提供坐标。

二、结构调整:以用户为中心的全媒体服务拓展方向

从用户分众化、注意力碎片化的趋势出发, 所谓全媒体应是从全面满足用户体验需求出发, 设计传播产品的形态以及接受方式和沟通渠道。从现有新媒体市场的经验来看, 用户体验决定着一个新传媒产品的市场成败, 其原因在于全媒体内容传播主要依赖于互联网和手机, 而这两种媒体的界面皆为用户导向, 无论是内容收费模式还是以内容为基础的广告售卖模式, 都取决于用户的点击行为。

1.面向用户界面的全媒体内涵

当前不少传媒集团提出了以全媒体追求影响力经济, 即通过对视觉、形象、触觉的全覆盖, 实现对受众注意力的垄断, 即把“全”定位于用户利益的实现, 而不是传媒集团业务布局的大而全。因此, 我们把用户价值的实现作为分析的起点。

在用户构成方面, 传统媒体面临的最大威胁在于年轻群体的流失。由于新媒体的冲击, “80后”与“90后”正日益远离印刷媒体, 报业从10年前的信息平台中心地带走向边缘化, 报业的全媒体战略已经不仅限于固守自身的地盘, 还要力图跟随最年轻最活跃的群体, 进入最鲜活的生活信息核心场域。

综合前述两个方面, 全媒体时代报业要关注的核心环节是顾客界面, 即用户所能接触到的各种与报业品牌相关的元素。5按照CNNIC的研究, 网民的互联网应用可以分为4个层次, 普及率从高到低依次是信息获取、娱乐获取、互动参与和网络消费。6任何一个传媒集团品牌所提供的顾客界面如果无法满足上述四个层次的用户需求, 都很难称之为成功实践了全媒体战略。从当前的实践来看, 信息获取的普及程度已相当高, 利润和市场空间已摊薄至极低水平, 但是很显然, 互联网的主要受益源并非信息服务, 而是来自上述其他三个层面的持续开发, 形成依托全媒体的全方位全服务, 发掘全面性的用户价值。

2.对新型社交媒体影响力的占有

微博无疑是全媒体时代报业经营创新的重要一环。全媒体以用户利益至上, 既要考虑媒体与受众的直接互动和沟通, 也要考虑受众之间如何借助媒体提供的互动界面实现信息共享, 从而发挥受众的能动性, 增加媒介内容被消费的概率, 尤其要鼓励对传媒产品有共同兴趣的用户围绕传媒产品建立圈子, 通过有效的机制提高传媒产品对受众的粘性, 这才是真正发挥了互动性和友好性, 而微博显然是最适合的平台。

从微博产品的特性和国内外相关媒体的实践看, 搭乘微博这趟以“节点共享的即时信息网络”为特征的轻型快车, 7将会全面拓展新闻媒体的触角, 占领市场。微博可以成为报纸的重要新闻源, 成为报纸内容的导读窗口, 并且充当报纸与受众及受众之间有效的沟通渠道, 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以《南方周末》为例, 它是中国深具公信力和发行量最大的新闻周报, 发行覆盖全国各大中城市, 每期发行量稳定在160万份左右, 然而《南方周末》官方微博却拥有374万以上的粉丝, 其覆盖面大大拓宽, 扩大了南方周末品牌在互联网领域的影响力。

公众人物进驻微博也为报纸带来了可观的利益, 2010年3月, SOHO董事长潘石屹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 由潘石屹本人在微博上推荐, 并留下了此文的链接地址。《经济观察报》的发行量数以万计, 而潘石屹的粉丝却是数以百万计, 借助当事人的影响力以更有效的方式帮助媒体免费推广, 这无疑是实现双赢的最佳方式。

3.从全媒体到全服务

有了内容和平台, 还须注意线上线下的延伸和融合。其实, 从当前实践来看, 传统上在线下完成的相关环节, 绝大多数都可以转移到线上, 或者通过延伸界面的设定可以有效地管理传统意义上的线下环节。以奥一网为例, 除了将新闻整合, 容纳中国和世界重大时政、社会新闻、经济新闻之外, 还开设了奥一论坛, 致力于打造一个畅所欲言的舆论平台和生活方式分享平台, 充分体现了互动性。除此之外, 奥一网还开设了“积分商城”, 可以由网民的积分来兑换实体商品并配送到家, 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融合。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19楼”, 除了提供快速、贴心、有效的城市生活服务信息之外, 也有类似的功能, 例如“金币商城”可以用积分金币换取优惠券去商家购物, 在“网购好店”和“我爱网购”板块中, 网民可以对满意的商品进行分享, 与其他网民互动。值得注意的是, 受众地位的提升不但不会弱化媒体的地位, 相反会因为受众持续与媒体互动而延长媒体接触的频次和强度, 从而提高媒体的粘性。

三、创新路径:面向传媒集团全媒体战略的优化策略

面对向以用户为中心的结构转变趋势, 我们从传媒的流程再造与产业重组等策略着手分析, 尝试结合相关多元化对传媒创新与风险间的理性边界做出界定, 并最终结合正在发生的变革提出问题。

1.实现多重价值:流程再造与产业重组

多重价值实现是对传媒的垂直供应链提出的要求, 其操作性思路与前文所述的合作互补理念相一致:“一个媒体的全媒体产品未必一定要完全通过自己的平台发布。与内容包装商、渠道提供商、平台提供商等共同完成产品的多种形式生产、多种渠道传播、多种平台‘贩卖’, 可能是媒介融合带来的产业重组与流程再造的更深层含义”。8以实现内容资源和广告资源的多重价值开发为目标, 我们归纳以下创新策略:

首先, 关注传统媒体的流程再造。《南方都市报》研发并建设信息集成中心, 对报业组织进行全媒体流程再造, 将数字化的内容向报纸、网络版、微博、手机、广播、手持阅读器等, 多渠道、多终端输出。9烟台日报传媒集团2008年3月在全国首开先河, 整合集团所有媒体记者, 组建了全媒体新闻中心, 开始了从传统报业到全媒体的运作方式、生产流程以及各种运营平台的探索, 并形成一个全新的业务方阵———mid@YMG新媒体集群。《宁波日报》、《南方日报》、《新民晚报》等报媒也纷纷确立自身的全媒体战略, 具体形式包括将新闻生产的流程进一步细分化、专业化, 培养全媒体记者队伍等等。这样的报道便不再是单落点、单形态、单平台的, 而是在多平台上进行多落点、多形态的传播。10对于本质是争夺注意力资源的传媒经济来说, 全媒体的理念有助于报媒实现对受众注意力资源的充分开发。

在产业重组方面, 从2011年开始, 一系列跨行业、跨地域的跨界并购令人印象深刻。2011年6月, 大众日报报业集团投资8亿元入股山东广电, 持股11.96%成为第二大股东;12月,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并购《亳州晚报》。11尽管行业与地域的跨界将带来更大的壁垒和风险, 但我们见证了技术与资本的驱动力量, 使报业在再造、融合思路之外, 实现了更加市场化的操作。

2.相关多元化:创新与风险间的理性边界

除对传媒供应链的重组和再造之外, 多元业务布局成为重要的创新路径。当前, 多数传媒集团已经向上下游产业拓展产业链, 还有的向资本运作、文化地产、创意产业等领域进军, 呈现出多元化、资本化、园区化趋势。传媒集团的多元成长路径, 总体上体现为传媒产品集中化→有限相关多元化→有限非相关多元化, 那么在此路径中, 怎样的多元化规模和多元产品边界才是合适的?

正因全媒体不等于全进入, “有限相关多元化的战略规划是传媒集团创新成长的效率实现、风险规避的理性边界。”12从组织结构的角度考量, 当今企业组织结构正逐步转型为以动态分工和知识共享为特征的网络组织结构, 有限相关多元化是搭建网络产业链的重要路径, 因为从规避风险、提高传媒集团成长效率的层面考虑, 那些能够使得传媒集团特长技能和经验知识获得扩散与分享的媒体细分市场才是传媒集团优先进入的选择, 这也就是哈梅尔所提出的核心能力决定边界的本质原因———所谓的有限相关多元化, 其实就是基于传媒集团核心能力演化出的诸多传媒产品系列, 传媒集团核心能力决定着核心产品的边界, 而核心产品决定着传媒产品的边界。

3.改制和上市:通往效率和资本的选秀之旅

根据过去10年的经验比较, 新旧媒体间存在着技术方式、盈利模式和操作理念的巨大差异, 增量改革已使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释放出巨大能量, 然而在传统媒体领域, 尽管技术方式的跨平台复制已有显见成果, 僵化的人员编制和流通不足的资源仍然阻碍着报业在增量空间的影响力扩散, 既有的传媒体制导致劳动与资本两大生产要素的弹性不足, 成为新媒体经验与机制难以扩散的原因。

自2010年报刊退出机制和跨地域兼并的限制放宽起, 都市报等早已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 而核心的制度设计使其常遭遇事业单位的身份制约。随着2011年末新闻出版总署开始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原则推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 传统媒体对效率和资本的客观需求与长期以来对传媒改制的被动跟进间的矛盾终于有待化解。

2012年10月10日, 国务院决定第六批取消和调整314项行政审批项目, 其中有15项涉及影视传媒印刷业项目, 这些改制的层层推进使得报业存量改革的路径逐步成形———随着效率的有望释放, 资本作为产业力量的重要支撑, 正吸引着一大批传媒企业跃跃欲试。2012年传媒上市的局面更加壮观, 据《第一财经日报》统计, 截至5月12日, 全国已有近20家文化企业排队上市, 涉及影视、出版、传媒、广告、动漫多个领域, 传媒对资本的热切追求可见一斑。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论文 篇8

一、报业集团转企改制现状分析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据调查,从报业占整个新闻出版业总产值的比重来看,我国报业集团占据了整个新闻出版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已经形成了以党报为先锋、其它报类共同发展的局面。通过对报业集团的转企改制,并没有影响到报业整体规模的发展,相反伴随报业竞争的日益激烈、读者对报纸的要求日益严格,报业集团发展得更为迅速。因此报社不光要注重外部环境,更要全面展开转企改制,保持发展态势,不断扩大规模,加深服务层面。

(二)报业集团经营模式相对稳定

从我国报业行业发展的历史来看,报业集团在吸取经验和教训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已经形成了以广告补偿经营模式、发行制经营模式、辐射拓展多种经营模式、纵向拓展经营模式等为代表的、相对稳定的经营模式。与此同时,报业集团顺应转企改制大流,在转企中不断创新,不断拓展领域,取得了傲人的成果。

(三)试点单位转企改制成效突出

许多转企改制的试点单位,在改企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改革管理体制、资源整合、深化内部改革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试点单位的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其它报刊的发展。

二、报业集团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成本管理作为报业集团管理的核心部分,是报业集团各种活动的综合反映,也是我国报业集团转企改制后是否盈利的关键所在。

首先,有效的成本管理能够促进报业集团获取更大的收益。报业集团可以通过成本管理引进先进的管理和操作技术并充分利用资源以达到节约成本和资源共享,将成本管理和其它管理工作有效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调动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为报业集团创造了最大收益。同时,成本管理的完善程度也关系到报业集团的运转是否有效。近年来,由于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竞争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报业集团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大,竞争为我国报业集团带来动力的同时,也为其发展制造了一定的阻力,要想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获得长足发展,加强报业集团的成本管理势在必行。

三、转企改制后报业集团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我国许多报业集团还处于从事业单位向企业单位过渡的阶段,报业集团成本管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本管理基础工作不到位

转企改制要求报业集团形成自负盈亏、自主纳税、自我发展的新型公司化运作的法人主体,但是许多报业集团的会计人员还未能适应转企改制的变化,还存在着原始票据填写不规范、不完整,不能为报社的成本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基础工作做的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报业集团成本管理的进度,影响了成本管理的效果,使会计工作与成本管理不搭边,没有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

(二)成本管理范围狭窄

成本管理等同于财务管理这一观念在许多报业集团仍然存在,将成本管理仅仅局限在财务管理方面,限制了成本管理的范围,无法进行完善的成本管理。比如说一些报业集团在成本管理方面只是关注于采访的成本、发行的成本、原料成本、工作人员所需成本等,这种只注重于单一的、某一过程的成本管理适应不了转企改制后报业传媒集团的发展,更无法达到有效成本管理的目的。

(三)成本管理没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现在许多报业集团还试图通过扩大发行量以获取更高的理论控制成本,进行成本管理。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为报社创造了收益,但是这并非长久之计,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符。毫无根据的扩大发行量有悖于供需关系,不问市场的容纳能力就向市场投放产品的做法绝对不是获取收益的最佳方案,主要还要考虑量与结构的合理搭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起着主导作用,报业传媒集团进行转企改制也是融入市场经济的一个途径,转企改制后的报业传媒集团更应该在成本方面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制定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成本管理制度。

四、解决成本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在转企改制的发展过程中,报业集团的成本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以适应转企改制对报业提出的要求,从而促进报业集团的发展。在成本管理中要注重加强改制中的各个环节、加强经费管理、注重广告激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改制中各个环节的成本管理工作

成本管理要从细节出发,注重各个层次和各个环节的成本管理工作,在不影响报业传媒集团正常运转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成本管理。首先,从原料采购方面来看,原料采购可以说是报业传媒集团进行实际操作的第一步,也是实际节约成本的第一步,做好这部分的成本管理工作,是协助我国报(下转第111页)(上接第226页)业传媒集团进行转企改制的关键。报业集团可以通过实行招标采购制度、建立于中小纸厂家的有机联系、加强联合采购力度等,从而从源头加强成本管理来促进报业传媒集团整个运行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其次,在采编费用管理上,要发挥转企改制后的资源互补优势,减少资源损耗,通过降低资源开发成本而使报业传媒集团的利益最大化。第三,针对印刷过程进行针对性的成本监控。我国报业集团在转企改制后,要在印刷过程中发挥转企改制优势,进行企业内部奖惩制度,从而加强对印刷过程的成本监控。第四,注重发行过程的成本管理。发行量多少和发行结构事关报业传媒集团盈利的多少,也是报业传媒集团进行成本监控的最后环节,这个环节所支付的费用都具有直接性,因此,加强对这部分成本费用监控所产生的效果也十分明显。

(二)加强各种经费的管理

成本管理主要体现在经费的管理上,对经费的管理也是促进报业传媒集团成本管理的有效途径。随着转企改制的推进,许多员工综合素质都已经不适应当前报业传媒集团发展的要求,要加强对这些员工的培训工作,培训费用要合理管理。同时,在公务经费方面,要进行企业制度下的人事体制改革,从而控制人员流动而产生的资金浪费。

(三)建立广告激励机制

广告的收入可以说是报业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有重点的对广告业务进行监管是有效控制成本的关键所在。在转企改制后,要更近一步建立使用企业单位的广告业务往来,包括建立广告客户信用档案、客户跟踪记录、建立等级信用政策等,确保广告支出和收入的科学性与安全性,通过创收来促进成本管理的有效性。

报业集团在转企改制后,以获取利益为主要目标,实行企业单位制度。在成本管理中要注重可行性,切记“空想主义”,将成本管理落到实处,以适应转企改制的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

摘要:随着转企改制的不断推进, 我国许多报业集团都进行了相应的转企改革, 但是, 许多报社并非主动进行, 转企对于报社来说可谓是一把双刃剑, 机遇与风险并存。改企是政府的硬性要求──“必须转”, 而对于市场来讲, 转企就会面临着一定的风险。面对转企中存在的风险, 许多报业集团大胆想象, 引入民营资本, 充分利用自身资源, 为改企提供动力。但是, 要想从根源上化解风险, 必须从内部着手, 报业集团成本管理成为焦点问题, 处理好转企时期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是企业化解危机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转企改制,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珍妮特.纽约时报报业集团:网络业务“绝对优先”[J].青年记者, 2008, (5) .

[2]赵强, 王丽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大部门制度改革[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 2010.

上一篇:企业补充保险下一篇:室内陈设品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