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业单位(精选8篇)
报业单位 篇1
宽带薪酬作为一种新型薪酬模式逐渐被国内企业所关注。它始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 当时美国经济开始下滑, 企业界兴起了一场以扁平型组织取代官僚层级型组织的运动。宽带薪酬作为一种与企业组织扁平化、流程再造、团队导向、能力导向等新的管理战略相配合的新型薪酬结构设计方式应运而生。2003年由外资企业率先引入我国, 并在各行各业逐渐扩散, 但各公司的使用效果却大相径庭。那么, 什么是宽带薪酬呢?其特点是什么呢?媒体企业是否适用呢?在使用时应注意什么呢?
1 宽带薪酬的含义与特点
20世纪90年代, 美国经济进入衰退期, 大量企业倒闭。企业界兴起了一场以扁平型组织取代官僚层级型组织的运动。通过组织此次变革使组织的运作效率显著提高, 给企业节省了大量开支。为了配合这种新型的组织结构, 一种与企业组织扁平化、流程再造、团队导向、能力导向等新的管理战略与理念相配套的新型薪酬结构设计方式——“宽带型薪酬结构” 应运而生。它具有以下特点:
(1) 顾名思义, 宽带薪酬的最大特点就是“级少带宽”。根据美国薪酬管理学会的定义, 宽带薪酬就是指对多个薪酬等级以及薪酬变动范围进行重新组合, 从而变成只有相对较少的薪酬等级以及相应的较宽的薪酬变动范围。在传统的薪酬设计中, 职位设计往往被设计成至少30多个级别, 薪酬区间的变动比率通常只有40%—50%。而宽带薪酬通常只有几个级别, 每个薪酬等级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的区间变动比率可达到200%-300%。
(2) 由于宽带薪酬是配合组织扁平化而产生的, 它打破了传统薪酬所维护和强化的严格的等级制, 将薪酬的高低与员工能力的强弱直接挂钩, 这促使员工可以通过自身工作技能、专业知识和工作绩效的提高来获得更大的回报, 而不必将提薪仅仅寄托于职位的升迁, 从而让企业摆脱了“攀比的陷阱”。
(3) 宽带薪酬体系的“级少带宽”意味着在同一个薪酬等级中, 有着大量相似的职位, 且相邻的工资有着较大的重叠部分。这适应了扁平化组织所要求的一职多岗、横向流动和团队工作。减少员工横向流动所带来的工作与心里上的阻力。使得员工乐意通过相关职能领域的职务轮换来提高自身能力、获取更高的报酬, 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绩效。
(4) 宽带薪酬通过弱化头衔、等级这些过于具体的职位描述以及单一的向上流动方式, 向员工传递团队文化;通过弱化员工之间的晋升竞争而更多的强调员工们之间的合作和知识共享、共同进步来帮助企业培育积极的团队绩效文化。
(5) 宽带薪酬的带宽与基准薪酬水平, 是以内部的岗位分析比较与外部的薪酬调查为依据的, 具有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性的特点。此外, 在宽带薪酬体系中上级对下级员工的薪酬有更大的决策权, 这有利于上级对下级更好的管理, 也同时能督促上级对下级的工作更加的关注与负责。
从以上特点不难看出, 宽带薪酬的应用有利于刚刚进入市场化运作的媒体单位提高自身的活力和灵活性, 解决旧体制所固有的顽疾。但报业单位是否有应用宽带薪酬的条件呢, 有待我们进一步的分析。
2 宽带薪酬在报业企业的适用性分析
宽带薪酬制度不是万能药, 它有自身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因此, 报业集团内部也不是所有工种都适合宽带薪酬体系。只有那些知识型、创造型、专业化分工不强的员工才适用。因此, 我们这里的讨论, 主要针对报业集团核心员工——采编类。
2.1 处于合适的发展阶段拥有合适的组织结构
首先, 我国大多数报业单位都是由传统的事业单位走向市场竞争不久, 因此大力的提升单位活力、提升市场竞争力成为大多数报业单位的当务之急。这个阶段的企业, 需要也适合差距、浮动可以大幅度拉开及以绩效为中心的薪酬模式。其次, 这些单位通过初步改革, 大都实现了扁平化的组织结构, 这本身就是符合报业单位自身运作特点的, 图1是这种扁平组织结构的典型代表。由图可知, 采编队伍根据不同的板块内容被分配在不同的部门。在每个业务部门中, 均有一名主任、一至二名副主任, 若干编辑和记者。除管理人员外, 部门的主体为平等的团队成员, 他们能够上升到管理级别的机会是非常少的。此外, 作为专业技术性强的工种, 不少采编人员不适合也不愿意成为一名管理人员。因此, 传统的仅仅依靠等级提薪的制度会打击采编人员的积极性。而宽带薪酬制度会让团队成员将更多精力放在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和工作的业绩上。特别对于采编人员, 不论在何岗位, 其工作内容相同, 其绩效报酬主要取决于稿件的数量和质量, 因此会有一个较大的浮动空间。并且, 各专业技术等级也不应影响其绩效薪酬, 是同工同酬的。从这里看出, 采编类的工作已有宽带薪酬的雏形。
2.2 合适的对象和良好的推行环境
首先, 报业单位是典型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 其产品均为智力劳动成果, 媒体单位拥有高素质人群的比例远远高于其它传统行业。高素质人员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宽带薪酬的精神, 更加愿意通过自身的能力获得公平和相应的报酬。其次, 采编人员的业务素素质和创新能力是报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其中, 年轻、资历较浅的采编人员往往在工作一线, 敢于冒险和创新, 是报业集团业务创新与拓展的重要源泉。如果将这类员工的薪酬纳入到传统薪酬体系中, 按级别、资历计酬显然对他们是很不利的, 薪酬的激励作用就会大打折扣。但是, 宽带薪酬以实际的工作表现和成果为评价目标, 给年轻、资历浅的职员以更多的高薪机会。因此, 能够被年轻员工广泛接受。
2.3 合适的工作方式
记者和编辑是报业单位的核心力量, 为了让记者具有更好的统筹和策划思维, 让编辑了解更多的一线采访情况, 采编人员需要定期的进行轮岗。宽带薪酬模式减少了薪酬级别, 将过去处于不同级别之中的大量岗位纳入到现在的同一宽带中, 这样, 上下级极有可能处于同一个薪酬宽带当中。从而对员工进行横向甚至向下调动时所遇到的阻力就小多。加之薪酬的高低能由能力来决定而不是由职位来决定, 员工则更乐意通过相关职能领域的职务轮换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以此来获得更大的回报。此外, 每个部门作为一个团队, 团队协作与互助学习是团队创新与绩效提高的关键。宽带薪酬对头衔与等级弱化, 促进了员工之间的合作与互助, 有利于创造一个学习型组织。
3 报业单位适用宽带薪酬的注意事项
在宽带薪酬的实际运用中, 的确体现出传统薪酬所不具备的优势, 但也逐渐暴露出其自身不足与局限, 因此, 我们必须根据报业单位具体情况通过相应措施来弥补这些不足。
3.1 建立全面薪酬的激励体系
实施宽带薪酬的直接后果是晋升的困难, 而仅凭薪酬激励是不能满足知识型员工的。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当人们的物质激励得到满足后, 会需要更多精神上的激励, 如晋升。同时, 全面薪酬理论告诉我们, 除了晋升, 工作内容的增加、工作挑战性的提升、专业或管理技能培训以及其他福利同样能够使员工得到激励。因此, 作为报业集团, 可以做到以下几点:①设计专业技术等级, 以此对员工的专业能力给予肯定。②进行双阶梯或多阶梯的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管理, 为员工价值的实现创造多种途径, 帮助员工寻找到职位升迁以外的发展空间。③通过部门内部不同岗位与部门之间的工作轮换, 变更员工的工作内容, 全面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④为优秀的员工提供外出培训与考察的机会。
3.2 建立公平、有效的考核机制
宽带薪酬的有效运行是建立在良好的绩效考核基础上的。因此, 绩效考核的公平性与客观性直接影响到宽带薪酬实施的效果。宽带薪酬的一个特点就是部门经理对下属员工拥有更大的决策权。这样的好处是要求部门主任对下级员工更加关注负责, 但如果部门主任不能对员工进行客观评价, 就会破坏了内部平衡, 大大削减了宽带薪酬的有效性, 造成不良后果。因此, 在对采编人员进行考核时, 建议可以专门设置一个评分小组, 该小组成员由具有丰富专业经验并清晰了解界报业导向的专家组成, 并与考核人员均无管理关系和利益分配关系。由评分小组对每日的稿件, 按照订立的一些评分标准进行匿名评审, 再取平均分。绩效考核结果划分为两部分, 80%为稿件评分, 20%为部门经理的评价。这样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证采编人员的绩效考核的公平性与客观性, 另一方面可以强化部门经理管理的强制性。此外, 由于不同类别工种的绩效考核方式不同, 因此在设计宽带薪酬时, 应根据不同工作性质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分为几大序列进行设计, 再针对不同序列进行宽带设计。这样的做法既可以减少高级管理人员的不公平感, 又有利于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
3.3 运用交互式宽带薪酬管理模式控制成本
宽带薪酬的高浮动性虽然体现出灵活、适应性强的优势, 但也给组织进行工资确定和人工成本控制带来一定难度。因此, 我推荐采用交互式宽带薪酬管理, 该方式的特点是根据市场行情和内部比较灵活的确定带宽的上下限。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Ai′指某一薪酬等级的薪酬下限;Ai″指相应的某一薪酬等级的薪酬最高点;Bi指企业确定的能够充分刺激员工积极性的有效薪酬强度, 一般应大于1;Pi指根据对某一薪酬等级岗位调查得出的市场平均薪酬水平;Mi指企业根据自身薪酬承受能力而对市场平均薪酬水平进行调整的修正参数;Ji (基准薪酬待遇) 也就是员工薪酬滑动范围的60%点是指一个适合本职工作, 符合岗位职责要求的企业普通员工所能得到的薪酬水平, 亦即某岗位的正常薪酬水平。因此, 只需要定期动态的调整Pi和Mi就可以实现企业薪资成本的控制。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只要报业单位针对自身情况, 合理的应用宽带薪酬机制, 宽带薪酬将会给报业单位带来美好的春天。
摘要:通过对宽带薪酬的特点分析, 结合报业单位组织、人员结构、运作特点, 对宽带薪酬在报业单位中实施的作用, 特别是实用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阐述。针对报业单位的特性, 提出了报业单位建立宽带薪酬应注意的三大问题。
关键词:宽带薪酬,适用性,报业单位
参考文献
[1]高文智、侯召军, 交互式宽带薪酬管理模式研究[J], 企业技术与开发, 2006, (09) .
[2]洪雁、王贯中、李成标, 宽带薪酬应用研究评述[J], 现代管理科学, 2006, (10) .
[3]李航、郭俐虹, 简谈出版社导入宽带薪酬的问题[J], 出版发行研究, 2007, (06) .
报业单位 篇2
1分钟自我介绍加小组讨论和最后的提问
我们是今天的最后一组
本来有八个人的,但是有两个人没去,只剩六个人了
大家都是复旦的,三个新闻学院三个外系
总体感觉我们这组不太high
自我介绍大家都比较规矩,小组讨论的时候甚至出现过一次冷场 不过气氛很好
赞一下我们复旦的同学,没有出现前面同学说的浙大那种话霸 让别人没有表现机会
我们这组的讨论题是今天青年报上的一则“韩国克隆造假”的消息 具体讨论过程我就不说了
最后跟杨总提了个问题,他答完之后本来想跟他交流一下的 但是他马上跟我们说了一句祝大家圣诞快乐,回去过平安夜吧 然后就结束了
希望明天的同学能有更好的表现
最好明天早上买份解放日报或者新闻晨报、青年报看看 讨论题都是从这些报纸出的,bless
报业单位 篇3
2012年全球读报人口有25亿,超过地球上半数的成年人,另外还有6亿人阅读数字版的报纸,总营收2000亿美元,但仍较一年前减少了2%,较2008年减少22%,主要原因是受美国广告下滑的拖累,美国报业广告5年以来下滑了42%。
全球报业发行仍维持稳定,仅较一年前减少不到1个百分点,主要是受到亚洲发行成长的拉动,但依地区不同也有不同的增减。2012年亚洲增加了1.2%,新西兰和澳洲增加了3.5%;其他地区都是减少,包括北美(-6.6%)、西欧(-5.3%)、东欧(-8.2%)、中东和北非(-1.2%)。
以报业5年的发行增减比较,更能看出各地区的变化。2008~2012年,亚洲增加了9.8%,中东和北非增加了10.5%,新西兰和澳洲增加了1%。减少的地区有北美(-13%)、拉丁美洲(- 0 . 8 %)、西欧(-24.8%)、东欧(-27.4%)。从5年平均来看,全球报业发行减少了2.2%。
世界报业与发行人协会强调,这是第一次把中东的发行纳入统计,中东地区随着女权的开放,女性读报人口增加,伊朗的读报人口中女性占1/3,科威特报纸的女性读者多于男性。但各地读报人口比例有显著差异,伊拉克仅有5%的人读报,但在科威特与阿联酋则高达 70%。
至于广告,一年来增长与衰退各半,拉丁美洲成长了9.1%,亚洲增长了3.6%,中东和北非增长了2.3%。其余各地仍持续下滑,北美(-7.6%)、西欧(-3.4%)、东欧(-5.6%)、新西兰和澳洲(-8.3%)。
以5年为期,更可以看出报业广告在各个地区的消长走势。2008~2012年,拉丁美洲增长了37.6%,亚洲增长了6.2%,其余各地都大幅度下滑,包括北美(-42.1%)、西欧 (-23.3%)、东欧 (-30.2%)、中东与北非 (-22.7%)、新西兰和澳洲 (-24.9%)。美国报业的主要营收过去来自分类广告,现在80%的分类广告已经脱离报业走向了网络,由网络从业者经营。
至于报纸的数字版,虽然有过半数的网络读者登录报纸网站,却仅占总网络消费量的7%、阅读时间的1.3%,而阅读的网页也仅占0.9%。美国报纸的数字版有近一半采用计量收费,其中有仅对主要内容收费、不分内容完全收费以及采用别种收费方式。
在不算亮丽的成绩单面前,执行长呼吁报业要恢复主流价值,引导读者对社会的关注与参与,才是报业的未来,才能永续生存。但从现实考虑,许多报纸不得不寻求业外收入,像美国报纸27%的收入来自业外。虽然如此,却也不时看到报纸的主流价值,仍在恶劣的大环境发光发亮,格外引人注目。
ProPublica网站的调查新闻编辑部由前《华尔街日报》主编主持,为公众利益深入调查政府与企业弊端,撰写报道供90家合作媒体发布,采编不足50人,经费全数由慈善基金捐助,自2007年成立以来,获两次普利策新闻奖。
Inside Climate News是一个小型非营利、非党派的新闻网站,以报道干净能源、气候变化为主轴,全职编采仅有7个人,而且分别居住在不同地区,彼此靠网络联系,最近以一篇密执安州石油污染的追踪报道,获得普利策新闻奖。
报业单位 篇4
所谓新媒体, 业界目前比较公认的一种描述是:利用数字电视技术、网络技术, 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 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终端, 向用户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连线游戏、远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一种新的传播形式。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 新媒体以其内容丰富新鲜, 具有强大吸引力和震撼力的视听觉感受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受众。传统报业面临的冲击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报纸发行量的下降。随着新媒体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受众习惯于在网络上、在移动终端上了解新闻和信息, 加上报业由于纸张成本的涨价而集体提高了报纸的定价, 因此购买报纸的读者有所下降。
第二, 读者的部分流失。尤其是报业的年轻读者流失严重。信息社会的年轻人更喜欢接受和使用新鲜事物, 每天我们到处可以看到用手机等移动终端阅读新闻的年轻人身影。新媒体因其方便快捷、易携带、信息丰富、更新快等特点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受众。而报纸读者的老龄化趋势则日趋显著。
第三, 广告量的增长率下降。广告经营是报业经营的一个重头, 是衡量报纸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目前, 报业广告的增长率从持续20年的高速增长跌落下来, 而相反网络广告却异军突起, 以强劲的增长速度发展。根据i Research艾瑞咨询即将推出的《2015年中国网络广告行业年度监测报告》统计, 2014年, 中国整体网络广告市场规模为1540亿元, 同比增长40.0%, 达到新的量级。
传统报业尤其是晚报业现在正面临着新媒体的重重冲击, 已经进入了报业的转型期。从传播学的角度讲, 新媒体的传播特性相对传统报纸具有明显优势。例如, 网络传播更新的速度更快;网络传播中信息的无限性和可检索性满足了受众更大的信息需求;网络媒体是多媒体, 更亲近人的多种感官;网络传播中交互性强, 可以双向传播。这些都对人们尤其是更喜欢接受新生事物的年轻人群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传统报业的地位虽然有所动摇, 但不可轻易颠覆, 报业依然有许多优点是新媒体所不能比拟的。例如, 报纸历史积累的公信力、影响力、新闻采集能力、效率高、权威性和深度等已成为典范。因此, 报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 扬长避短, 采用创新的模式来突破报业的“瓶颈期”。
第一, 以内容为核心, 以权威性为保障。既然报业在时效性和视听觉表现力上不如新媒体, 那么报业可以在内容上花大功夫。在信息时代, 信息即金钱。谁掌握了更多的信息即具有了竞争力。在媒体的竞争中, 内容是主要竞争力。报纸对信息的发掘、采集、选择、整合、发布能力是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网络媒体虽然发布的新闻时效性强于报纸, 但网络媒体有个致命的弱点, 就是报纸等传统媒体有原创性新闻的采访权和发布权。因为政策性限制, 网络媒体现在还没有信息采集权, 所以网络媒体的信息也大部分来自报纸, 原创的信息大打折扣。其次, 报业由于其悠久的历史积累, 其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也是其他新型媒体无法比拟的。报纸内容更为严肃、严谨。加上报纸拥有一群专业化、素质高的优秀采编人员, 其所写的文章内容更具说服力和可信度。
第二, 改变报道风格, 加强深度报道、系列报道和专题报道。虽然报纸的时效性不及新媒体, 但报纸可以开拓报道的深度和广度。新媒体的用户在获取新闻信息时, 大多只是浏览大概内容, 而且新媒体一般也只是提供基本事实的报道。而受众想了解更多更详细的相关报道就可以把目光投向报纸。报纸可以依靠其庞大的采编队伍, 加强对相关新闻背景信息材料的收集、整理, 挑选有重要新闻价值的信息, 并可以请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诠释, 进而进行系列追踪报道。此外, 报纸在教育、普及知识方面也是很有优势的。在这一点上, 报纸可以开专版进行专题报道。
第三, 与新媒体融合、合作。报业可以利用新媒体的优势, 进行优势互补。新媒体的优势在于其先进的技术平台, 多媒体的传播渠道;报纸的优势在于其全方位的内容。若将两者融合便能形成有力的竞争力。报纸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进行跨媒体经营, 是当前报业发展的趋势。大楚网就是湖北日报集团与腾讯公司进行合作的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还有各大报业在微信平台建立的公众号都是有益的尝试。
第四, 改变版面设计。报纸的内容固然是核心要素, 但版面的设计可以起到加强的作用。我们已经进入“读图”时代, 读者期盼和要求视觉冲击力强的图片, 层次清晰明了的版式。因此, 报纸在排版时可以借鉴新媒体的方式, 新闻直白实效, 重视标题, 分层显示, 将重要新闻的导读放在头版;以视觉冲击力强的图片吸引读者, 引起读者共鸣, 凸显新闻价值。强调色彩运用, 图文并茂。
第五, 增强与受众的互动。报纸在互动性上明显弱于新媒体, 为了弥补这一弱点, 报纸可以借鉴新媒体的做法。例如, 在报纸上给予一定的版面专门刊登反馈信息, 读者进行反馈的形式不再仅限于读者来信, 读者热线, 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手机APP、微信公众平台QQ、E-mail、BBS、博客等通道建立互动关系。
现在虽然报业处于转型期, 但这也是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报业应该抓着这个机遇, 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借鉴新媒体做法, 提高报纸的内容和质量, 为报业发展创造更高的起点。
摘要:传统报业的发展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其在大众传播中的强势地位不可轻易动摇。但随着数字化、互联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 新型传播媒体如网络传播已经开始对强势的传统报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面对新媒体的冲击, 传统报业尤其是晚报应如何积极应对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转型期,对策
参考文献
[1]于萍.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转型[J].市场瞭望, 2007.
报业单位 篇5
所有权的变迁深刻地改变了报业的生态环境, 在传统的家族报业时代, 固然也存在普利策和赫斯特的黄色新闻之争, 但许多由家族创办经营的报刊却有超越商业利润的价值追求。在这种价值观的引导下, 这些优秀的家族报纸高度重视报纸的品质, “刊登适宜刊登的新闻”, 不以经济利润为价值追求, 对来自政治势力和商业利益两方的压力保持高度警觉, 宁可牺牲眼前的经济利益也不愿损害报纸的长远发展。正是在这种环境下, 才逐渐使新闻专业主义萌芽生长。
然而, 当家族报业慢慢远去, 报刊逐渐成为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后, 报刊业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上市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 他们仅仅关注资产负债表、利润率、广告额, 在他们眼中, 新闻和其他商品没有任何区别, 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是最优选择。与家族报业不同, 激励上市公司经营者的不是新闻职业理想或专业主义追求, 而是来自华尔街那些手持股票的投资者的压力, 一旦利润率下降, 公司股票价格立刻下滑, 经营者将面临来自投资者的巨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 “市场驱动新闻业”应运而生, 这种新闻业和以往的新闻业截然不同。
产权变迁对新闻业的影响
美国学者麦克马纳斯指出, 媒介企业内部存在两种规范, 一种是新闻部门形成的新闻规范, 可以把它称为新闻生产的新闻理论。在这一理论中, 一个事件是否能成为新闻主要取决于自身的重要性, 即新闻价值, 以及认为这一事件是重要事件的读者人数。而另一种规范是市场规范, 一个事件是否能成为新闻与发现新闻、报道新闻的成本成反比, 与事件对投资者、赞助者各方的损害成反比, 而与新闻所吸引的广告商出资规模成正比。在传统的家族报业时代, 报纸所有者重视编辑记者的地位和作用,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内部新闻自由。记者编辑不仅可以抵制来自政治和商业方面的压力, 甚至连报纸老板也不能强迫记者编辑的判断和选择。然而, 当MBA逐渐掌控报业之后, 这种情形便不再出现了, 而相反的事件却屡见不鲜。1992年5月1日, 《温尼伯自由报》的巴里·穆林在他的专栏里批评自己的报纸在前一天对洛杉矶暴乱的报道, 他说, 美洲大陆的重要新闻事件被埋没在早晨版的后页不起眼的地方, 头版报道如一对本地英雄和有关生物溶解的高尔夫球座的消息。随后, 出版商命令穆林与总编面谈, 最终穆林离开报社。 (2) 市场规范严重地消解了原本就孱弱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对报刊业的发展产生了多重影响。
第一, 委托—代理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公司治理结构看, 在家族报业时期, 作为委托人的发行人把报纸的日常编辑出版工作交给新闻部门, 把经营管理工作交给经营部门。这两个部门之间有一堵无形的“墙”, 把世俗的“国家”和神圣的“教堂”隔离开来。比如《芝加哥论坛报》在办公大楼的东门、西门各设有一部电梯, 而通往广告部的电梯不能在四楼停下, 因为四楼是编辑部的所在地。在“国家”和“教堂”发生冲突的时候, 作为委托人的报业家族往往更愿意站在编辑部这一边。如《财富》发行人说, “我们是不能接受将利润的原则凌驾在某些重要的价值观之上的, 比如事实、诚信等。我更不会让广告、美元来左右编辑部的立场。”然而, 当报业成为华尔街的俘虏后, 报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出现了重大变化, 委托人不再是心怀理想的报业家族, 他们的目标不是使报纸成为社会公器、第四等级, 委托人变成了手中持有公司股票的投资者, 尤其是占有较大股票市值的华尔街机构投资者, 作为委托人的投资者要求代理人实现经济利润最大化, 这种要求往往与新闻部门的专业追求格格不入。
第二, 报业组织结构的平衡被打破, 商业文化压倒新闻文化。在家族报业时代, “国家”和“教堂”之间维持着相对的平衡, 家族报业并不轻视世俗的经济收益, 但更看重报刊的社会价值。《纽约时报》发行人阿瑟说, “一个伟大成功的报纸, 一定会是一个伟大成功的企业……一个报纸必须在经济上站得住脚, 但最重要的, 还是要能得到大众的信托和信赖。”但伴随着大量接受过工商管理训练的MBA进入报业, 市场规范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国家”和“教堂”之间的墙被推倒了, 正如斯坦福大学新闻学教授威廉·伍说, 新闻业从一开始就是一项生意, 只不过在最初, 这项生意不受华尔街的干扰, 由报业家族的传统所支配。但是当报业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时, 压力就猛然加大, 报纸要面对咄咄逼人的盈利压力。
当MBA进入新闻业之后, 新闻采编开始反映媒体中那些持有MBA学位、只管理公司运营的经理人的意向。在MBA们看来, 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 必须缩减新闻部门成本, 减少新闻报道开支。同时, 让新闻部门和经营部门联合起来, 实现市场营销学的“整合营销传播”, 但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洛杉矶时报》就曾因此吃过苦头。1995年, 华尔街出身的马克·威利斯执掌《洛杉矶时报》, 他坚决主张打破编辑部与经营部各自为营的状态, 让版面编辑和产品经理一起决定版面内容, 这种经营方式到1999年终于给报社带来灾难。报纸的广告部门与洛杉矶体育馆Staple Center签署了利润分享协议, 但编辑部并不知情, 编辑部对该体育场进行了大幅报道, 这一事件被其他媒体披露后, 成为当时重大的丑闻, 大量记者离开报社, 而报社也被论坛报业集团收购。 (3) 有人就此事件评论说, 媒体经营似乎往往遵守“看不见的手”式的游戏规则:当编辑部与经营部彼此不相干时, 公司往往处于最佳时期;而当它们彼此帮助时, 灾难可能就会出现。 (4)
第三, 报纸从提供新闻变为提供娱乐, 受众从公民转为消费者和商品。家族报业把新闻看作实现民主的手段, 认为公民获知新闻事件能够更好地行使民主权利。而在上市公司看来, 新闻仅仅是一种商品, 加拿大汤普森报业集团总裁汤普森曾说, 我们经营的是一个生意集团, 只不过碰巧是在做报纸的生意罢了。在这种观点看来, 新闻只不过是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然后把注意力卖给广告商。在这种观念中, 受众仅是一种商品, 报纸不再提供新闻, 而是千方百计提供刺激感官的娱乐。如香港《苹果日报》老板黎智英一味鼓吹, “读者爱看什么, 我就给读者什么, 我们不是卖杂志, 是卖共鸣, 卖感觉。”然而, 只有广告商需要的受众才是有效受众, 而广告商的需要决定了媒介的内容。
第四, 对利润的追求超过了对公信力的追求。公信力是媒体安身立命之本, 但是, 美国Roper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 从1973—2000年, 美国新闻界的公信力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选择对媒体有“较多信任”的人数从1973年的25%下降到2000年的10%, 而“几乎没有信任”的人数从1973年的21%升至2000年的41%。 (5) 媒介公信力的下降是多方面原因产生的, 但上市公司制的运作方式必然会损害公信力。如果认为媒体的总收益由经济利益和社会影响共同构成, 经济利益可以立即体现为股票价格的上升, 而社会影响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对报业产生正面作用。经济利益往往会和报业社会影响相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 商业化的报业将会倾向于经济利益, 因为它可以立即带来回报, 而需要长期耕耘才能有所收获的报业社会影响则旁落一边。
解决思路
媒体产权制度的变迁带来了一系列负面现象, 这一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首先, 改善公司治理结构, 建立独立董事制度, 实行利益相关者 (stakeholder) 管理。美国报业是按照现代公司制度运作的企业, 改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出现的问题。在由股东、董事会、经理层组成的公司权力结构中, 股东是上市报业公司的所有人, 有权召开股东大会修改公司章程、选举董事会成员, 但股东的权力是有限的, 股东无法决定支付给他们的股利, 在投资或收购决策中也没有发言权, 他们不雇用经理或决定经理报酬, 在一系列对报业经营有重要关系的事件中, 他们并没有直接决策权。在利益得不到满足时, 他们可以用脚投票, 抛出手中股份。因此, 在报业日常的经营管理中, 不应只以股东马首是瞻, 应该完善董事会制度, 如建立独立董事制度, 让不在公司任职、与报业没有利益往来的社会贤达人士担任报业董事, 承担起监督公司运作是否符合社会责任的工作。企业界的实践表明, 独立董事制度对规范公司经营、履行社会责任具有积极作用。
同时, 报业应该引进利益相关者管理模式, 这一管理思想来源于对企业责任的反思。传统观点认为, 股东是企业所有者, 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为股东服务。但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 股东并不是企业唯一的所有者, 真正拥有企业的是企业的各利益相关者。企业应该考虑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而不能只追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从这一理论视角出发, 报业在服务于股东利益的同时, 还应该考虑消费者、社区、政府、环境等方面的利益, 报业不应仅追求经济利润, 还应该履行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 即报业必须在法律规范的范围内行动, 而且行为必须合乎社会伦理道德, 服务公民、社区、社会道德, 改善社区生活质量、提高公民民主参与意识等。
其次, 增进报业内部新闻自由。内部新闻自由关注新闻编辑部的专业自主权, 可以分为两个层面, (6) 一是新闻从业者在其专业范围内的自主权, 如采访权、报道权、确定编辑政策及与发行人共同决定言论取向的权利。二是作为劳动者所要求的人事、薪水、福利等方面的决定权。随着家族报业被公司报业取代, 报社内部新闻自由也在逐渐下降, 约翰斯通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一项研究显示, 在70年代有半数以上记者认为在决定新闻重点、选择报道题材方面拥有完全自由, 而且新闻稿被删的次数并不多, 但1986年韦弗用同样指标进行研究却发现, 1982—1983年间, 记者所拥有的自主权比十年前要少。 (7)
要改变市场规范对新闻规范带来的损害, 编辑记者应该在报业体系内争取更大的内部新闻自由。作为劳动者所拥有的基本权利应该首先得到保障, 人事、薪水、福利等物质条件是新闻记者追求专业目标的前提条件, 而专业范围内的工作自主权则是内部新闻自由的核心。 (8) 因为这一权利是新闻从业者构建职业意识、履行职业使命的关键, 从这个意义上说, 扩大内部新闻自由是恢复报业内部组织机构权利失衡的手段, 被上市公司破坏的编辑部与经营部之间的权利失衡, 可以在内部新闻自由的扩展中重新恢复平衡。
最后, 应该树立媒体的长远发展观。家族报业往往倾向于从长远眼光看待媒体发展, 而不计较一时一地的利害得失。诸如“虚假广告”、“有偿新闻”等虽然可以在短期内为报社带来经济回报, 但这些急功近利的行为却会给报业带来长久的伤害。在公司化之后, 报业公司也应该从报社的长远发展出发, 树立经营百年老店的方针, 放弃饮鸩止渴的短期行为, 通过构建媒体公信力来赢得长期的持续回报。因为“从长远来看, 民主制度所要求的社会责任支持报纸实现其商业目标, 而非对此加以阻挠。商业目标的实现, 要通过获得公众信任和社会影响这样的途径, 这样做又能反过来进一步推动公共使命的实现, 因而创造出一种良性循环。” (9) [基金项目:
参考文献
[1]陈颖:《保持西方主流媒体地位的典范——奥茨家族时代的〈纽约时报〉》, 《青年记者》, 2005 (6) 。
[2]哈克特、赵月枝:《维系民主?西方政治与新闻客观性》,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69。
[3][4]许知远:百年《洛杉矶时报》的衰落与复兴, 《经济观察报》, 2001年10月22日, 第4版。
[5]张洪忠:《大众媒介公信力理论研究》, 人民出版社, 2006.127。
[6][8]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153。
[7]吴飞:《新闻专业主义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298。
报业单位 篇6
一、市场定位准确有效
普利策在进入报纸行业之前的市场分析为其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1883年, 普利策做出了令人费解的举动, 出高价买下了当时正在亏损的《纽约世界报》, 并为此负债累累。其实普利策事先已经对纽约的报业市场作了周密的调查和分析, 他认为《世界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因为《世界报》有美联社的特许证, 这本身是无价之宝;民主党在纽约占主导地位, 却没有一家强大的报纸;纽约的报纸虽多, 但没有一家受市民欢迎的报纸;纽约的移民达50万人之多, 且初识文字, 对报纸有一定的需求。《世界报》后来的巨大成功充分证明了普利策的分析决策是正确的。
普利策的做法让我们足以看到一份报纸的最终成功不是偶然的, 而是必须事先做到准确的市场分析, 没有市场何来发展。当前, 中国报业的市场化运作尚不够成熟, 存在恶性竞争和无序竞争的情况, 各路媒体热衷于炒作“星腥性”之类的煽情媚俗新闻, 以为这样就能抓住读者的心。其实, 报业市场的份额是巨大的, 办报人应该在市场细分时找准市场定位, 向目标读者要市场, 并不断的去发现潜在的读者市场, 多角度地开发市场资源, 找到自身的生存发展空间。
二、秉承正义感, 维护人民利益
普利策就有着铲除腐败、主持社会正义的新闻职业理想。这归因于他早年信奉戴维森的生活哲学, 即生活应该有意义, 应该不断完善。批评的眼光、不满的精神和追求美好成为他的天性。他认为“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 什么是最大的道德伦落呢?当然是腐化堕落”。因此他坚守着报纸言论和经济独立的立场, 在报纸的开篇辞中都表现出普利策独立革新、揭露社会弊病的办报宗旨。1878年《邮讯报》那篇著名的“要为人民大众服务, 而不为任何政党谋利”的编辑方针被学者评价为“美国新闻事业的理想的前所未有的最好的表述”;《世界报》也提出了“将揭露一切诡骗和无耻, 抨击一切社会罪恶和弊端。它将以真挚诚恳的态度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编辑方针。当然, 揭露社会弊端同时也是商人的一种经营策略, 它迅速扩大了报纸的影响和发行量。例如, 他在《世界报》指责1901年购买巴拿马运河的4000万美元下落不明问题, 总统罗斯福扬言要把普利策送进监狱, 但该报的社论坚定地回答:“罗斯福先生错了, 他不能使《世界报》沉默不语。”最后, 他赢得了这场斗争的胜利, 也为人民和新闻界赢得了新闻自由的胜利, 这样的大胆社论和最终的胜利能不为其带来声誉和销量吗?
目前, 我国有些报纸、媒体只看重企业赢利, 置维护社会正义和百姓利益的社会责任于不顾, 出版内容低俗, 充斥着颓废享乐主义的情调, 对普通百姓的疾苦关心不够。很少有媒体能够以正义为尊, 为工人、民工、农民站出来说话, 伸张正义。这样的报纸怎么可能去实现贴近受众的经营目标呢?这种倾向只会导致报纸被受众抛弃, 最终走向灭亡。因此, 对比普利策, 我们缺乏的也许就是维护正义的立场和以此为策略的经营理念。
三、创新特色、精巧营销
在报纸内容和形式方面, 普利策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操作理念。对新闻写作方法的改进, 他要求制作新闻标题一是短, 二是含义深, 三是生动有趣, 强调写标题、写故事和评论都必须立意新颖;在版面安排设计上, 开创了横贯整版的大标题的方法, 并首次使用报眼。他要求报纸每天必须刊登一篇“不同一般”的新闻;使《世界报》成为美国最早使用彩色印刷的报纸, 独树一帜地在《世界报》倡导套色增刊, 并最早在报上刊登套色连环画;开创美国报纸巨大篇幅之先河, 《世界报》周日版初为20版, 后增至24版, 在出版10周年纪念号时为100版, 25周年纪念号为200版;创办娱乐性的专页, 在《世界报》周日版上采用专供妇女、青年和体育迷的专稿, 大量刊登新闻图片和政治漫画, 还率先使用插图 (木刻图画) 。埃默里认为“普利策是使星期日报纸成为一种有利可图的新闻和娱乐手段并充分展示其潜在力量的第一个人”;提倡“煽情主义”的“人情味”写法, 使其风靡一时。他要求写东西要使读者动情, 提倡标新立异的题目、简明精炼的句子、铿锵有声的动词、体裁紧凑的文章, 他要求“把文章缩短、再缩短!”
另外, 他的营销手段也是一流的, 例如使自由女神落户纽约港, 雇用内莉·布莱作72天环球旅行, 这些都大大提高了报纸的声望和销量。
普利特对报纸的要求和营销手段是适合美国当时的社会环境的, 但同样对现在我国的报业有借鉴意义。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报业虽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陈旧僵化的传统办报模式的羁绊, 但却出现了众多报纸爆炒内容雷同的社会新闻的怪现象, 这是一种低层次竞争状态下的虚假“繁荣”, 只有像普利策那样不懈的追求新鲜, 在内容形式上吸引读者, 并通过营销把报纸推向每一位能争取到的读者, 作为一家图发展的报纸才能在读者心目中建立特色印象, 从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稳固地立足于竞争白热化的报业市场。
四、人性化管理
普利策的事业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 他培养的得力助手是其左臂右膀, 帮助他创造奇迹。有人概括普利策的管理策略是:感情留人、高薪“挖”人、知人善任、“慈父”爱人, 也可以说他是精神物质双重鼓励。在精神激励上, 他像一个啦啦队的队长, 身上总有一种热爱职业的热情, 让每位从报纸总编到排字工人的报社员工感受到他的真实情感。他讲究人尽其才, 通过分析每一个雇员的才干、兴趣、弱点来分配其给合适的工作岗位, 在工作中使其扬长避短, 并且在当时条件下给予最丰厚的物质回报。
中国报业虽然已经在机制和观念上实现了一些突破, 但一些报纸却在经营管理中走入了片面重视制度化管理、忽视人性化管理的误区, 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甚至存在拉帮结派以及任人唯亲等现象, 造成人才资源隐性浪费, 内耗过多, 效益低下。市场化运作、人性化管理仍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总之, 虽然我国报业的现状仍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但因为与普利策所处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政治环境不同, 所以不可全盘照搬, 盲目模仿, 失去自己的特色和主动性。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决定了中国报业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绝对自由”, 所以我们应该在借鉴普利策的经营理念同时, 结合自己的特殊性, 最终实现适合中国国情和民众口味的新闻理想。
摘要:美国报业巨匠普利策独特的报业经营理念开创了新闻业的一个崭新时代, 虽然时隔多年, 地域不同, 仍对我国报业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在市场定位、报纸品格、内容形式及营销等诸多方面都是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普利策,报业经营,创新理念
参考文献
[1]刘新利:普利策在平衡报纸的责任意识和市场意识方面的贡献.[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07)
[2]常民强:从普利策的新闻观看我国大众化报纸的办刊理念[J].渤海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2)
报业单位 篇7
关键词:报业集团,改革发展,现代企业制度,扩大增量,盘活存量
0 引言
我国报业集团发展已走过10年历程, 在经营结构、发行策略、广告开发、资本运营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有相当一些报业集团在组建集团之后, 盈利水平低, 有规模而没有产生明显的规模效益。究其原因, 除了外部经济形势变化, 更主要的是报业集团自身市场意识薄弱和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当前, 世界经济动荡起伏, 网络新媒体迅猛发展, 传媒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传统报业市场份额面临逐步被切分的危险。传统报业如何走出瓶颈、摆脱发展困境, 推进报业集团又好又快发展, 做大做强以应对当前以及未来的挑战, 关键是解放思想、适应市场、不断变革。理性对待, 稳健操作不失为当前经营管理较好的策略, 实际操作上就是[1]扩大增量、盘活存量。
1 增量和存量的概念及报业集团的增量和存量的内容
增量和存量的概念是在中国发展进行宏观调控中, 提到的词语。在经济学范畴“增量”[2]是指要增加的固定投资, 就是增加的资金流量;“存量”[2]是指原来就形成生产能力的、或原来就有的固定资产。具体到报媒行业的增量和存量, 内容更广泛。存量除了集团固定资产和货币外, 广义概念还应包括集团所拥有的品牌资源、信息资源、智力资源、影响力以及社会资源。报业增量就是在存量的基础上, 通过集中整合、运用集团资源, 挖掘潜力和开拓新领域所进行的重点投资获取新增加的资产和经济效益。存量和增量是企业发展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
2 制约报业集团发展的几个主要表现
当前, 一些报业集团在前进的道路上, 经营管理遇到了若干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和瓶颈制约。
2.1 缺乏强烈的市场意识, 没有明确的长远发展思路及理念
虽然报业集团改制很多年, 但在很多人眼里只是换换牌子, 思想上仍停留在等靠要的行政事业思维, 观念陈旧, 固步自封, 满足于按部就班, 行动上不思进取, 得过且过;对报业是生产报纸这一特殊商品的企业性质认识不清, 缺乏强烈的市场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 没有科学地企业发展规划、思路和经营理念。
2.2 企业体制、机制问题没有彻底转变, 成为制约集团发展的瓶颈
报业集团的建立是规模经济和报业产业化的需要, 同其它企业集团一样都是企业。报业集团的企业性质决定了企业内部设置、生产和营销必须符合企业经营规律和市场规律。当前, 一些报业集团根据上级要求和行政手段, [3]虽然拥有了几家、十几家报纸, 总量扩大、规模扩张了, 但还是行政事业的设置和经营管理模式, 造成机构臃肿、管理混乱、资源浪费、投资无序等状况。
2.3 缺乏经营管理人才, 没有灵活的用人机制、激励机制和薪酬机制
中国报业走向市场是一种必然选择, 具有现代企业意识和经营理念, 勇于开拓创新的经营人才是报业集团发展的保证。一些报业集团在人员安排上制度僵化落后、走过场, 不是以市场需要和工作出发, 还存在着论资排辈、任人唯亲等情况, 这严重阻碍了集团发展活力和动力。
2.4 资金有限, 融资能力较弱, 投资回报率低, 且缺乏科学性
一些报业集团资金有限、投融资能力差, 阻碍了企业发展。不开源节流, 在投资上缺乏科学合理的长远规划, 严谨认真的可行性研究, 好大喜功, 重短期利益, 投资方向难以把握, 不管资金回报, 乱投资, 缺乏资金风险意识、安全意识, 造成了投资回报率低, 甚至资金损失和浪费, 使集团发展面临困境。
3 当前背景下, 如何“扩大增量、盘活存量”并提升报业集团运营效率
3.1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科学发展
进一步明确报业集团的企业性质, 加强集团全体职工的企业意识、市场意识、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教育。转换思维, 改变作风, 凝心聚力, 在改革体制、创新机制、盘活资产、资金运用、用人机制、考核制度和奖惩机制上下功夫。认真谋划企业发展重点和主攻方向。整合、盘活报业集团现有资源, 进行合理配置, 提高资源的使用价值, 集团资产保值增值。积极科学地开拓新领域, 增加企业盈利能力, 扩大集团经济实力和竞争实力。
3.2 建立健全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彻底改革报业集团行政事业管理体制, 明晰产权, 完善治理结构, 建立健全产权代表责任制度, 制定灵活的用人机制、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4]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集团同旗下子报及各经营单位全面理清产权关系,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建立以资产为纽带, 产权明晰, 权责明确的母子公司体制。母公司在人员聘用、薪酬机制、管理制度、营销模式、办报经营、资金运用、融资模式上给与子公司更多自主经营权, 鼓励、支持子公司发展壮大。
3.3 优化和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 形成科学的产业链
对现有资源有保有压, 集中整合报业集团优势资源, 对盈利能力强、前景广阔、重要的项目进行开发、利用, 逐步形成报业集团以品牌效应、广告经营和报纸发行为主导, 多元化相关产业扩张的产业结构。
报业集团的品牌资源、信息资源、智力资源、社会资源、技术设备、闲置房产通过与其他领域优势企业合资合作及民间资金的融资, 盘活存量、扩大增量获得新的发展机遇。优化产业结构, 实施客户差异战略、成本优势战略和目标集中战略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关停、合并受众人群少、经济效益差的夕阳报纸;开办以市场为导向, 贴近生活、读者群需求大、现代时尚的报刊;细分报纸市场的层级结构, 避免集团内部报纸同质化竞争。
3.4 积极开展资本运营
报业集团开展资本运营符合现代企业发展规律, 是集团化发展的需要。通过资本运营不仅可以获得大量资金, 同时也促进传媒资本在更大范围的重组, 增强传媒产业的抗风险能力。目前主要有兼并、收购、控股、参股、租赁、上市等方式, 科学合理的资本运营可促进报业集团实现跨越式发展, 也是报业经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宇“.用好增量、盘活存量”传递金融调控三大信号.新华网, 2013年06月21日.
[2]网络百度.
[3]张春林.论报业集团子报经营思路的创新[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9 (05) .
报业单位 篇8
随着科技发展一日千里, 各种新兴媒体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互联网的兴起, 改变了我们的时代和我们的生活方式, 也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三足鼎立的格局。同时, 进入21世纪以来, 随着手机的普及, 手机报、移动新媒体平台应运而生。我们真正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试图分析当今传统报业面临的来自新媒体的挑战, 并探索发展对策。
一、报业面临新媒体的严峻挑战。
中国报业虽然才刚刚起步, 但是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尤其是来自新媒体的挑战。如今, 新媒体迅速兴起发展, 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剧增, 互联网如今成了传统报纸生存发展的巨大威胁。
(一) 网络媒体吸引大量年轻受众, 报纸读者群年龄结构逐渐趋于老龄化
与无线广播和电视相比, 报纸的文字信息比广播、电视的声音、图象更详尽, 更深入, 也更易于保存。而与互联网相比, 报纸的这些优势便不那么明显了。互联网是迄今为止所有传媒的表现形式与优点的集大成者:它有广播的便捷, 是电视的画面与声音的有机合成, 它有报纸的详尽、深入和可保存的优势。从本质上来说, 互联网和报纸都是传播信息的媒介, 但互联网在技术手段上优于报纸, 能为读者提供更便捷、更有互动性和更低成本的服务。
报业的发展有着失去年轻读者的倾向。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针对北京市场进行的调查显示, 北京综合性报纸读者的平均年龄已超过41岁, 35岁以下的年轻读者由过去的经常阅读报纸转变为现在几乎不读报纸的比例为11.6%。与之形成对比的则是年轻人已习惯于从互联网上获取新闻及相关信息。报纸读者老龄化的危害, 可以说严重影响了报纸的的发行量和报纸的可持续发展。
(二) 报纸的广告分额减少, 报纸发行数量下降
我国的报纸行业在过去一直被称为“暴利行业”, 然而卓越新闻项目2009年3月15日的第六次年度报告——《新闻媒介现状报告》 (State of the News Media Report) 揭示了近年来传媒业就业岗位大规模减少、广告收入急剧下降以及利润空间大幅度萎缩等一系列问题。报纸广告收益的下降, 是导致报业失业率提高的主要原因。
如今, 国内的报纸走向了市场化, 报纸的生存也主要依靠广告收入而非发行收入。广告收入对于报纸的生存非常重要, 甚至可以说是报纸的“血液”。然而, 目前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倾向于减少在平面媒体、直邮等传统广告渠道方面的投资, 而增加对网络广告的投资。新浪、网易、搜狐三大门户网站广告收入呈现持续性的增长。广告份额减少, 直接影响了报纸的竞争实力, 从而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难以立足, 发行量持续下降, 而随着发行量的下降, 广告商向报纸投放的广告数量和费用又会同步减少, 造成恶性循环。
二、传统报业的发展对策
面对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发展及其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传统媒体应该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探索自身的发展战略。在充分发挥纸质媒体竞争力的前提下, 利用新媒体作为新的传播渠道, 整合资源、取长补短, 找到新的平衡点和发展之路。
(一) 报网结合, 办数字化报纸。
新闻网站、数字报纸等针对的群体主要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 这一群体的读者不大喜欢看传统的报纸媒体, 而更习惯于上网浏览新闻。报网结合, 刚好可以覆盖这一细分读者群, 从而扩大自身的受众群体, 增加广告收入。另外, 在网站上刊登重要新闻, 可以增加报刊的知名度。网站能够通过搜索引擎、链接、站名广告、独家新闻等多种方式, 吸引读者登陆网站。报纸网址也可以通过户外广告、海报等做宣传, 指引读者访问。网站还可以作为报刊订阅、专刊和过期刊物销售的新渠道。形成一个拥有论坛、调查问卷、民意测验的报纸网站, 能将报纸与读者联系起来, 通过这种互动方式把读者回应、素材、信件等反馈给报纸主编, 同时提高印刷版读者的忠实度和参与度。
国内许多报社正努力拓宽这一领域。如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它与浙江在线新闻网站于2006年2月20日正式推出全国首家数字报。在网站的网页上可以清晰的阅读报纸版面上的文字和图片, 并且可以将见诸报端的新闻转化成语音收听, 将声音、画面、文字合为一体。
(二) 与手机媒体合作。
进入21世纪以来, 手机逐渐普及, 随着3G技术的推出, 手机报纸将迅速从彩信模式过渡到3G模式, 手机多媒体的特性逐渐突出, 发展日趋完善。这就为报纸利用手机平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自2004年7月18日, 全国第一家手机报纸《中国妇女报·彩信版》开通后, 各大报业集团纷纷推出手机报, 争夺市场先机。《广州日报》等报纸更是推出了手机多媒体报纸, 通过无线下载后, 用户可以阅读到一份图、文、声结合的多媒体版的报纸。手机报突破了报纸传统的图片、文字表现形式, 代之以视频、音频、图片、文字、动漫等多媒体表现形式, 整合了多媒体资源, 极大地增强了吸引力。另外, 用户在手机上浏览新闻之余, 还可以在互动版块对当天新闻发表评论, 提供新闻线索, 或查看其他读者的评论。这就突破了传统媒体单向定时发布信息的模式, 做到随时随地与读者进行互动, 随时发布最新消息。手机媒体外形小巧轻便, 也更容易携带, 尤其受到平时工作繁忙而没有时间翻看报纸的广大白领的喜爱。另外, 手机媒体的形式也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参与度, 进而激发了用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 内容为王, 加强报纸深度报道, 提高公信力。
作为内容为王的产业, 内容资源优势直接关系到主动权。传统报纸产业的根本优势在于内容。报纸在本地新闻和深度报道上的优势, 至今是网络所无法企及的。为此, 世界报纸协会理事长鲍尔曾说:“如果报纸真的会消失的话——这一点在可预见的未来是不可能的——很明显谁将向网络媒体提供丰富的内容。”现阶段, 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在尚未取得新闻采集资格的条件下, 只有靠转载和引用传统媒体的新闻, 重要的原创新闻并不多见, 报业的内容更具公信力和权威性。据不完全统计, 网络媒体80%的新闻内容取自传统媒体, 并且很大一部分都来源于传统的报纸媒体。
要想办成一张报道深入, 公信力高的报纸, 就要坚持自身较为严格的管理、审查办法, 要重视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此赢得广大读者的信任。另外, 报纸要发挥自身采编优势, 对新闻事件或人物进行独家的“权威采访”或“深度报道”, 对新闻事实发表独特的见解或作详尽的诠释, 满足读者的需要, 解疑释惑, 逐步形成自己发布新闻的权威性。
(四) 调整自身经营管理, 拓宽渠道, 多元发展。
报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相关研究表明, 报纸广告与GDP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宏观经济的下滑, 必然对报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 报纸行业应该调整自身经营管理, 积极应对挑战。
报纸行业的产业格局可以尝试“以报为主, 多元发展”的方针, 实行跨行业经营, 发展资本经营、高新技术、房地产等重点多元产业, 有效地分散主业经营过度集中的风险, 壮大文化产业。传媒集团以生产内容产品为主, 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革新内容产品优化报刊结构, 调整产品定位。报业可以改造价格结构, 促进多样化的收入来源。报业集团 (报社) 目前大多是仅仅作为信息发布的平台提供信息, 还可以尝试提高服务的附加值, 为读者和广告客户提供高效的服务。比如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已经形成了以经营媒体为核心的报业发展产业布局, 同时还创办投资公司, 多元发展。广告、发行、印刷支持互动的报纸产业链逐步发展成熟, 进而向资本经营、房地产、高新技术三大重点领域进军, 为主业经营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另外, 报社应该大力投资紧缺人才, 积极吸纳信息收集、IT、营销和管理方面的一流人才, 对报业人才结构再次进行革命性的重构, 以更好的进行经营管理。
三、结语
在数字化时代,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和挑战, 报纸行业遇到了发展的“寒冬”, 但也并不是完全没有优势可言。从某种意义上说, 新媒体的冲击带给传统纸质媒体的不仅仅是挑战或灭亡, 更是一个良好的发展和改革的机遇。只要正视新媒体的发展, 广泛吸收新媒体的优点, 不断发挥自己的长处, 取长补短, 多元发展, 报纸媒体就能够顺利“过冬”, 在信息时代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正所谓, “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
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迈耶, 张卫平译, 《正在消失的报纸——如何拯救信息时代的新闻业》, 新华出版社, 2007.9
[2]赵志立, 《从大众传播到网络传播——21世纪的网络传媒》,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6
[3]郭立群、李建新, 《新旧媒体博弈:择善而学相促而进》, 新华网, 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