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报业集团

2024-07-08

南方报业集团(通用10篇)

南方报业集团 篇1

摘要: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是国内较早着手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的传媒集团之一。近日, 南方报业推出的包括“南方报业LED联播网”、“南方全线通”等媒介融合产品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期专题将聚焦南方报业, 探讨如何布局媒介融合这盘大棋。2013

2013年,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确定启动“一体两翼”的融合发展布局。“一体”是指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这个主体, “两翼”分别是以南方网为龙头的网络传播主平台和以集团新媒体公司为龙头、以新兴项目为重点业务的其他新媒体产品线平台。

六条产品线推进数字化转型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拥有六条产品线, 包括: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广电媒体、户外LED和“南方全线通”。在网络媒体方面, 南方网是全国十大新闻网站之一, 奥一网跻身全国区域性门户网站第一梯队。

在移动媒体方面, 集团旗下媒体建立大量官方微博群、微信群、新闻客户端, 积极抢占舆论新阵地。目前集团各媒体仅在新浪微博的粉丝累计超过3000万。在全国省级党报官微影响力排名中, 南方日报官微高居第一名。南方都市报官方微博群新浪粉丝数量接近400万、腾讯粉丝超过300万, 综合影响力在媒体微博中排名第一。

在广电媒体方面, 《南方都市报》与广东电台、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电影频道展开合作;《南方周末》开发出“汉字英雄”、“修身座”、“有话则短”等几档电视节目, 并拍摄多部专题片在电视台及网站播出。户外LED和“南方全线通”也有重大发展。

举集团之力做大做强南方网

将南方网打造成为集团“转型发展的核心平台、品牌资源的集聚平台、融合发展的创新平台”。

一是网站资源优化组合。逐步将集团现有网站资源有序注入南方网, 第一步将《南方日报》的官网并入南方网, 接下来集团还将把其他媒体的网站资源陆续注入南方网, 从而彻底改变当前集团新兴媒体建设散小弱的现状。

二是报网内容深度合作。推动南方网全新改版, 建立报网采编策划联动机制, 在重大主题宣传和热点话题引导方面充分调动、聚合《南方日报》和南方网各具特色的内容生产优势、网上网下联动优势, 加强报网联动协作。

三是构建新型采编机制。打通党报党网之间的采编业务流程, 成立跨《南方日报》和南方网的编辑委员会, 增强报网联动的统筹协调力度。

近日, 南方网全新改版上线。新版南方网采用响应式布局技术, 全面整合原来南方网的手机版和南网触屏版, 支持在桌上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类终端上兼容浏览。同时, 新版南方网比以往更加强调网站互动功能, 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来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

增加“用户中心”功能, 可用一个账号登录使用网站中所有需要注册登记的应用。此外, 南方网还推出个性化智能推荐系统, 可以根据用户浏览行为智能推荐内容, 以达到个性化浏览的目的。

做实做强新媒体公司

集团充分发挥新媒体公司的评估、孵化、组织和运营功能, 探索和培育新兴项目, 使之成为集团融合发展的探测仪、孵化器和增长点。

一是打造创新型服务产品。集团顺应政府与市场需求, 充分整合集团内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资源, 利用大数据分析挖掘技术, 打造集舆情监测、舆情分析、舆情解决方案于一身的南方舆情项目。

南方舆情项目构建了“专业团队+兼职团队”的创新模式, 专职人员负责建立工作平台、统一工作标准和转化生产任务, 舆情产品主要依靠集团各媒体以及169位兼职舆情分析师生产。南方舆情项目正在全力深耕广东市场, 随后将逐步向全国发展。

二是抢占户外媒体高地。在户外LED媒体领域,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以《南方日报》和《南方都市报》的户外广告业务为基础, 打造“南方报业LED联播网”, 改变以往户外媒体以广告为主的模式, 强化媒体功能, 通过集团媒体原创内容的二次加工和再创造, 打造新型舆论阵地。

“南方报业LED联播网”在成立之初就创新地率先推出“新闻资讯+公益+广告”的LED媒体传播模式, 借助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媒体资源增强用户黏性。目前, 新视界传媒公司已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LED媒体运营商, 并已形成覆盖珠三角和广东省主要城市、辐射全国主要中心城市的LED联播网络, 自建或者独家代理经营的LED大屏50余块, 总面积超过15000平方米, 在珠三角地区形成了媒体资源覆盖集中的相对优势, 并实现联网联播。

为促进南方报业户外LED媒体的发展, 7月11日, 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系统研究所与南方报业新视界传媒公司战略合作签约及“华南理工·新视界LED媒体技术研发中心”揭牌仪式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隆重举行。

三是构筑社区终端平台。建设“南方全线通”信息系统, 进军社区终端媒体领域。通过分布在室内和户外的终端设备, 包括显示屏、触控屏、大型拼接墙等多种形态, 打通手机、电脑、智能家电等智慧交互终端, 创建跨媒体的大数据云计算服务平台, 向社会公众提供新闻资讯、网络问政、应急发布、民生服务等多种定制信息服务。目前“南方全线通”第一期已经建设了400台终端网络。该项目也成功入选国家新闻出版业发展项目库。

(稿件来源于《传媒与文化产业参考》)

南方报业集团 篇2

《南方日报》是广东唯一主打高端读者群的权威政经大报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前身是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于1998年5月18日成立。2005年7月18日,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更名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一方面强化了“南方”文化脉络,由报刊向多媒体发展,形成品牌集群和人才集群;另一方面确立 “南方”资产纽带,组建传媒集团公司。

“媒体多品牌战略”,首先是培育出品牌报纸,以品牌报纸为龙头,除主报《南方日报》外,形成三个子报系列:南方周末报系、南方都市报报系、21世纪报系。

2003年,南方报业与光明日报报业集团联手打造的《新京报》强势进入北京报业市场,成为中国媒体跨地域经营的范本。

规模: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正在致力于高效整合配置资源,实现集团整体效益最大化。集团现拥有“十一报”(《南方日报》、《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农村报》、《南都周刊》、《风尚周报》、《理财周报》和与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合办的《新京报》、与西江日报社合办的《西江日报》、与云南出版集团合办了《云南信息报》),“八刊”(《南方月刊》、《城市画报》、《名牌》杂志、《南方人物周刊》、《21世纪商业评论》、《商旅周刊》、《南方第一消费》、《鞋包世界》),五个网站(南方网、南方报业网、奥一网、凯迪网、番茄网),一个出版社(南方日报出版社)。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在深耕传统平面媒体的同时,致力于实施新媒体挺进战略,加快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的发展速度,致力于开拓可发展媒体优势的相关产业,实现跨媒体、跨地区、跨行业经营上有突破性的进展。目前,集团成功构筑报纸、期刊和出版社、网络三大平台的立体化组合,逐渐往传媒业品牌集团的方向延伸,沿着打造国际文化传播业品牌的战略目标,以“品牌媒体创新力量”为轴,以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图书出版、文化会展、文化实业和传媒的社会公益活动为“七大舰队”,使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品牌群体架构。

腾讯联手南方报业打造大粤网2009年4月8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成为上海世博会首家签约的平面官方合作媒体,此后投入超过4000万元的广告版面资源用于世博会的公益宣传推广,中国2010年世博会组织委员会、上海世博会执行委员会授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荣誉证书”和“荣誉纪念牌”,以感谢和表彰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为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作出的“积极贡献”。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还先后与广东省世博办联合举办世博广东论坛,与上海世博局合作举办了“2010世博经济论坛”,联合万科合作举办世博绿色建筑活动。旗下南方日报开展了“海宝巡展”以及“世博小记者夏令营”,南方都市报与南航合作推出“坐南都号观世博会”活动,南方周末携手世博法国馆推出“城市符号——大使论坛”。

2010年10月21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与越秀集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根据双方签署的战略框架协议,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和越秀集团将在产品销售、宣传合作、房地产合作、资本运营合作、品牌推广合作以及智库服务合作等六大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并将合作打造户外LED联播网络。

“2010世界中国小姐(Miss World China)”赛事主办方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而赛事活动则自2010年起由集团下属21世纪报系全权负责

2010年1月29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的南都全媒体集群,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媒体聚合”根据协议,在首期三年的合作中,南方都市报将宣传和推广淘宝天下在广东区域的所有业务和活动,而淘宝天下则将协调南都报系承办阿里巴巴集团的展会资源。此外,南方都市报与淘宝天下传媒公司还将逐步建立有关《淘宝天下》采编内容的合作共赢机制,今后双方还会打造一个线下的、强大的电子商务平台。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管委会主任杨兴峰表示,“近年来,包括阿里巴巴集团在内的新媒体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媒体的商业模式提出了挑战。所以,我们集团根据数字化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早在两年前就提出了媒体的聚合战略。”据阿里巴巴资深副总裁王帅介绍,淘宝网目前有1.8亿用户,支付宝有2亿用户,阿里巴巴有4000万企业用户,“这些数量庞大的客户群在上网购物、支付之余,也有在线阅读和线下购物的习惯,所以,阿里巴巴有意介入媒体行业,做一个尝试。”

2009年12月4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与凤凰卫视签署了未来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协议书。双方将在新闻采编、新媒体发展、资本运营、品牌建设、业务交流以及全球市场开拓等多方面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据悉,首期合作项目包括凤凰卫视旗下凤凰新媒体网站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子媒的内容置换、共同打造视频栏目、开展话题调查、联合进行专题策划、共建网络视频财经频道以及进行大型活动方面的合作等各项合作。

南方报业挺进新媒体2009年9月2日,中国电信广东公司与南方传媒集团在广州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广告与宣传、基础及增值电信业务、营销渠道、信息港运营等四个方面进行资源互补,共同开拓通信和媒体信息服务市场。中国电信广东公司除了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提供通信解决方案以外,还将在短信、WAP、彩信上开展内容型及服务型合作。

南方报业:值得庆幸的收购失败 篇3

虽然收购被拒绝,但是我认为:任何想要收购国际媒体的中国媒体集团都不应因这次收购失败而气馁!

有一些特殊的因素可以解释为什么《新闻周刊》的东家——华盛顿邮报公司会拒绝南方报业集团:该公司旗下的《华盛顿邮报》,是其领先的出版物,是公司大部分盈利来源。和其他报纸不同,《华盛顿邮报》与政治联系很深。很多报道的故事,都要依靠与其有联系的100个参议员和代表美国50个州的435个国会议员。

这些参议员和国会议员中的一些人显然对来自中国的竞争有所顾忌。当然这些人并不占大多数,大多数认为与中国的贸易和往来对两国都有好处。

然而,如果华盛顿邮报公司将其主要资产出售给南方报业集团,这些少数的恐华参议员和国会议员可能会给华盛顿邮报公司带来麻烦。他们会公开召开“听证会”痛斥华盛顿邮报公司,就像对待英国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的漏油事件一样。

但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在美国其他媒体公司。因为大部分公司与政治并没有密切联系。

被拒绝是一种幸运

而对于《新闻周刊》,它是美国三大主流新闻周刊之一,三者按发行量的排名是:《时代》杂志、《新闻周刊》和《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

领先地位是品牌最重要的特性。一个品类的领先者总是比第二品牌更好。第二品牌总是比第三品牌更好。媒体同样如此。《时代》一直在盈利,《新闻周刊》在亏损,《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深处财政危机,并放弃了这个品类,转而出版月刊。

你如何成为领先者?几乎在每个品类,第一个品牌都会成为市场领先者。

在周刊品类中也同样如此。《时代》杂志于1923年发行,《新闻周刊》是在此10年之后的1933年才面市。多年来,《时代》比《新闻周刊》拥有更多的订阅户和广告收入。《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也是在1933年开始发行。但我们相信《新闻周刊》在早年时更激进,这创造了它是排名第二的出版物的认知。

一旦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影响力确定,往往很难再改变。

《新闻周刊》是强大的第二品牌。但为什么它在亏损?为什么华盛顿邮报公司决定出售这份杂志?

是因为互联网。

互联网正在改变媒体世界,特别是印刷媒体的世界。因为互联网,很多大型的媒体公司深陷困境。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在很多品类,互联网已经成为强大的第二品牌。这给现实世界的出版物只留下一个品牌的空间。在周刊领域中,这个品牌就是《时代》杂志。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南方报业集团就该为自己被华盛顿邮报公司拒绝而感到庆幸。

我们认为很多其他的印刷出版物品类也是如此。在过去,可能有两个品牌的空间,但现在不是了。今天,第二个品牌是互联网。

突破中企海外收购难点

中国媒体参与海外收购是非常好的动向。但是,中国公司收购美国公司之后的难处都在于运营——看看联想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之后的问题。我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分两阶段走:

在第一阶段,收购的全球性媒体公司应该由一个具备全球性媒体经历的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来管理。在美国大型公司的最高管理层人员中有数千人具备丰富的全球性运营经验。而中国刚刚开始运营全球性的公司,具备全球经验的中国执行官的数量是有限的。我们会建议中国企业委任一个中方人员在收购公司中担任“首席执行官助理”(或其他职务名称)。这会给中国的执行官提供一个学习的职位,最终来运营这个公司。

第一阶段会持续多久?我们认为五年是一个合理的时间长度。

在第二阶段,说英语的执行官合同到期后会辞退,而中国执行官如果表现出色,可能会被提升为这个收购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从长期来看,一个全球中国公司应该由一个中国的执行官来运营,但由一位具备全球公司运营经验的欧美执行官在最初五年管理公司,是很好的开始。

中国媒体要谨记的营销定律

不仅通过海外并购的形式,近年来一些中国媒体也在努力直接到海外运营,建立自己的国际化品牌。对直接去海外经营品牌的中国媒体,我有两条基本建议:

首先,一定要考虑好如何在新品类中成为第一。如果有一条几乎总能指向成功的营销定律,那就是:在新品类中成为第一。

CNN(有线新闻网)是第一个全球电视新闻频道,它至今仍然是最大最成功的全球电视新闻频道。在美国国内市场,这条定律同样适用。ESPN是第一个电视体育频道,它至今仍然是最大最成功的电视体育频道。HSN(家庭购物网)是第一个聚焦于向顾客直接销售商品的电视频道,它至今仍然是最大最成功的电视“销售”频道。

要成功,中国的媒体集团就需要聚焦于“打造一个品牌”,而不仅仅是提供有趣、有用和娱乐的内容。

另外一个基本建议是——要打造一个品牌,中国媒体集团应该特别注意另一条重要的定律(很多中国企业不重视这个问题)——最成功的全球品牌要有独特的英文名字:可口可乐、星巴克、谷歌、红牛、麦当劳等。

然而,很多中国媒体公司倾向于给媒体取一个只能反映出这个品类的通用性名字,而不是具有“品牌”特性的名字。但市场竞争的结果,品牌名几乎总是超越通用名。媒体业充斥着通用性的名字,这使得很难将自身与竞争对手区隔开来。

如果中国媒体集团想要推出一个全球品牌,以上两条建议值得特别注意!

(本文译者系里斯伙伴(中国)公司总经理)

南方报业集团 篇4

一、品牌媒体创新力量

我国报业最初是计划经济体制, 完全由国家控制和监管, 因此报业之间的竞争并不明显。随着改革开放, 市场经济体制取代了计划经济体制, 为了更好地存活下来, 报业之间开始了激烈的角逐。但是最开始报业竞争只是停留在新闻的竞争上, 且更多的是价格竞争, 这种竞争机制是不健康的甚至阻碍报业发展的。这种竞争的结果是暴力新闻和黄色新闻充斥版面, 血腥和明星丑闻占据版面, 新闻的质量直线下降。价格战的后果是报纸纷纷降价, 有的报纸价格甚至低于两毛钱出售, 订阅后赠油赠挂历成为常事。然而报纸价格下去了, 新闻质量却上不去, “同质化”现象严重。价格竞争明显是不利于新闻业发展的, 新闻业的竞争需要的是一种健康的有利于持续发展并能促进社会和国家进步的竞争模式。

1998年5月18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成立, 其是全国省报中第一个报业集团。随着国外传媒集团的品牌发展观念传入中国,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意识到, 价格战不是长久之计, 品牌战将会成为发展趋势, 并且果断地制定品牌发展战略, 在当时还沉浸在价格战中的多家媒体中一跃而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原社长范以锦先生认为, 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强烈攻势下得以突破重围, 媒体在竞争中取胜, 创造自己的产业价值的主要原因是“品牌媒体创新力量”。

(一) 树立媒体品牌意识

薛可在《媒体品牌》中提到:“媒体品牌是能给拥有者和受众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资产, 它的载体是用以和其他竞争媒体的产品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设计及其组合, 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 (1)

媒体品牌的范畴包括很多, 如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金牌栏目、精品频道等。薛可认为, “媒体品牌具有如下特殊内涵:公信力、影响力、忠诚度和美誉度。公信力体现了受众对媒体的信任度, 是一个媒体发挥社会影响力的坚强基础。公信力包括了真实准确、严肃高尚、深刻权威三个关键性因素;影响力实际上是一种控制能力, 这种控制能力表现为传播者对于受传者在任职、倾向、意见、态度和信仰以及外表行为等方面和目的性的控制力量;品牌忠诚度是指消费者能够持续购买和使用同一品牌产品的情感和行为, 媒体品牌忠诚度即受众对媒体品牌忠诚的程度;美誉度是指媒体或其产品在公众心目中声誉美好的程度, 它是衡量一个媒体品牌形象的重要标志, 也是一个媒体品牌重要的组成部分。” (2)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认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 在企业内部树立品牌意识并致力于打造品牌媒体。

(二) 打造多品牌媒体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前身是《南方日报》, 是广东省的省级党报。《南方日报》以“高度决定影响力”为板报理念, 作为省委机关报, 《南方日报》认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跟随党的步伐的同时紧跟时代潮流。《南方日报》不断创新, 锐意改革, 坚持做最权威最有公信力的报道, 不仅如此, 它还坚持权威性、指导性与可读性的统一;并把典型报道、深度报道、批评报道作为其“拳头产品”。《南方日报》作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龙头”, 将“南方”这个品牌不仅在地方更在全国打响。

但是作为集团如果只有一家品牌媒体, 其他媒体要依靠这一家品牌媒体而活, 势必要消耗品牌的资源。且品牌媒体有发展高峰期也同样有衰落期, 只有一家品牌媒体的报业集团势必难逃衰落的结局。1984年4月《南方周末》作为日报的补充正式创刊, 创刊伊始《南方周末》就意识到“作为党报的补充”的使命。经过两次转型, 《南方周末》的风格从娱乐型周刊向贴近生活、关注改革的社会型转变, 并以“彰显爱心, 维护正义, 坚守良知”赢得众多读者的认同。2001年向熹空降《南方周末》选择再次转型, 以“精神缘理论”为主导。“《南方周末》走的是一条精神缘的路。它全国发行, 没有地域优势;综合性内容, 不偏重哪个行业;它通过表达和反映社会共有情绪来团结自己的读者。它不同于城市类报纸, 以地缘关系维系读者;也不同于财经、体育、娱乐等按专业类别划分的报纸, 以地缘关系维系读者;《南方周末》对读者的价值是心理的、精神的, 它所追求的是在心理层面与读者的沟通。” (1) 转型后的《南方周末》以“记录时代进程”为己任。1997年灵活机动的《南方都市报》创刊, 成为广东省唯一一家省级综合类大型城市日报, 版数是全国之最, 并不断开拓市场, 迅速渗透珠江三角洲。《南方都市报》成为中国品牌500强, 正朝着“办中国最好的报纸”的目标昂首挺进。2001年南方报业集团旗下属中国最大的商业类报纸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创刊, 引领了中国商业报纸。《21世纪经济报道》采用与之前不同的市场化理念, 并得到广泛认可。《21世纪经济报道》作为唯一上榜的财经报纸, 入选“2004中国最具价值500品牌”, 同年当选“莱卡风尚大奖”之最新锐媒体。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多品牌战略正在往更广更深层次发展。除了这几家报纸外, 深入基层的《南方农村报》、引领新生活的《城市画报》、致力于“新闻全球化”的《21世纪环球报道》以及2003年才创办的“精英男性杂志”《名牌》, 这几家媒体都有自己的精准定位, 一直广受读者好评。南方报业集团旗下的几家媒体, 市场定位不同, 读者定位不同, 布局相对合理, 这为其在品牌竞争战中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作为传媒业代表的范以锦先生, 时任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 在2002年曾经做过题为“国际化背景下的媒体多品牌战略”的演讲。关于媒体多品牌他认为:在中国媒体全球化竞争日益严峻的时刻, 必须实施多品牌战略。他认为实施多品牌战略, 就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必须从单一的新闻竞争转到塑造媒体品牌的竞争;二是必须从单一媒体品牌的竞争转到媒体多品牌的竞争;三是必须从单纯的媒体品牌产品竞争转到品牌理念所延伸的各个领域的竞争上来。” (2) 他的演讲意料之中的引起与会国内外管理大师的兴趣, 并成为峰会的热门话题。目前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不仅实现了多品牌战略的第一、二点, 第三点也正在逐步实现。可以说是多品牌战略的实施决定了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现在的巨大成就。

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品牌结构

2016年2月16日, 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首家广东省级整体上市文化企业, 标志着其在行业竞争中的胜利。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取得今天的成就不得不说多品牌战略功不可没, 但是不能忽视品牌结构的作用。很多媒体集团的不成功就是因为虽然实施了多品牌战略, 但是没有合理的品牌结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一个合理、科学的品牌结构, 如果用一个物体来比喻这种品牌结构的话, 可以是“伞”也可以是“金字塔”。“南方”是它的主品牌, 在此之下又设置了一些子品牌, 那就是“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等。

(一) 集团品牌

集团品牌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主品牌或母品牌, 集团品牌处于伞和金字塔的最顶端, 母品牌利用自己的资源、口碑为下面的子品牌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集团品牌这种结构并不罕见尤其是在跨国集团中。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主品牌是由“南方”二字打造的, “南方”在地域上的划分一般指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 与北方相对应, 有时也指南面、南边。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属于地方级别的报业集团, 选择“南方”体现出南方报业集团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广东省, 而是把目标放在了整个南方区域, 广东省之外的读者在选择媒体的时候也不会固化思维, 产生排外心理。在精神上“南方”代表的是开放、先进、思想潮流和创新。读者对集团品牌“南方”有好感和信任之后, 自然也会对集团下面以“南方”命名的子品牌产生好感和信任。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就是利用这一点打造出包括《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等以“南方”命名的6家子品牌。

(二) 三大报系

“‘报系’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独创的品牌, 是以资产为纽带联结多个媒体而形成的, 报系运营是每一个媒体仍然是市场细分市场的竞争主体, 而报系是局部市场的主体。” (3) “报系”最大的好处就是内部各子品牌可以资源与信息共享, 不仅节省成本, 相互之间的合作也促进了各子品牌的共同发展。2003年, 范以锦先生提出“报系结构”, “首先是培育出品牌杂志, 以品牌杂志为龙头成立报系, 在形成品牌和报系的过程中, 每个报系以龙头品牌为孵化器, 以优质品牌的核心价值为遗传基因, 采取‘龙生龙, 凤生凤’的优生优育办法, 带动优质子报子刊的发展。” (1) 目前,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已经拥有三大报系, 分别是南方周末报报系、南方都市报报系和21世纪经济报道报系。报系不是一成不变的, 也有衰亡和新生, 报业集团要做的就是加强报系内部子品牌之间的联系, 让他们在竞争中共同发展。

三、多品牌发展的弊端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拥有“十一报七刊三网一出版社”, 被誉为中国“报业定位最清晰、结构最合理、综合运营能力最强、在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报业传媒集团。多品牌发展战略对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做大做强是极为有利的, 但多品牌战略并不是完美的, 同样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弊端, 这个弊端也同样阻碍了南方报业传媒的发展。

首先, 多品牌对集团的经营和管理添加了难度, 集团对各品牌管理时要考虑到方方面面, 不能顾此失彼, 在分配资源时也不能偏颇, 否则不利于集团内部的团结和发展。另外虽然集团的各品牌对受众市场的划分和定位都很明确, 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交叉, 资源的浪费成为必然。其次, 多品牌不能像单一品牌那样“独善其身”, 多品牌中的各品牌因为共同冠有“南方”这个品牌, 只要其中一个品牌出现差错名誉受损, 都会或多或少地带累其他品牌。另外多品牌的发展依靠和消耗的是集团的资源, 品牌过多难免会出现发展速度不均匀的情况, 投入的人力、财力过大, 战线拉得过长, 难免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 反而不利于集团的发展。

现今社会人们的品牌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在品牌战中获胜的关键是多品牌经营之路, 逐步成长为中国乃至世界具有广泛影响和较高信誉度的传媒集团。但同时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要想在报业竞争中走得更远, 就要克服多品牌战略的一些弊端, 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只有正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才能做大做强, 成为中国报业的“旗舰”。

摘要: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拥有“十一报七刊三网一出版社”, 被誉为中国“报业定位最清晰、结构最合理、综合运营能力最强、在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报业传媒集团。范以锦先生把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取得成功的原因归结为“品牌媒体创新力量”。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选择了一条通往成功的正确道路——多品牌经营。

申请南方报业的自荐信 篇5

当写下上面这个问题的时候,要知道,我为什么要说明这样一个问题:第一,我在申请全中国最好的报业集团的采编职位;第二,因为非新闻本科出身,硕士教育尚短未曾有纸媒实习经验,我还不能提交有力的证明自己能力的作品;第三,我强烈的想要加入南方报业集团。由此,我不得不来说明我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的潜质。

“一个好奇分子,一个上进者”

没有谁像我一样对那么多的东西有兴趣,对那么多的东西好奇,保持着去做不同的事情地热情。在校期间,没有选择安稳清闲的度过大学生活,我参与策划打造了两个学生社团,并且使他们成为最好的社团之一,我参加各种各样的案例分析大赛、辩论赛、创业大赛,新鲜的内容抵消了忙碌,并使我感觉十分充实。当我临近毕业,我依然在努力超越自己,我跨专业、跨学校、跨文理考取北大的传播学硕士,并成为我所在学校历年来的第一人。追逐目标中我也在超越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新鲜与好奇,孜孜不倦的努力,都会帮助我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

“你每次的课堂报告都很吸引人”

说这话的是我们班一个叫lily的女孩,那堂课我被要求做“媒介技术与社会变迁”的课堂报告。北大新传的研究生课程很多是需要做课堂报告的,几个人一个小组按照老师分配的题目在课堂上为大家作报告。那些题目往往很学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耐心的听进去那些很枯燥的东西。那堂课我选择了“电子杂志”–三天前《三联生活周刊》报道的新兴媒介作为切入点,既然理论不能够被忽略,但我却可以让它听起来更有意思些。我加入了新鲜的东西,吸引人的内容,重要的是,我再一次证明,我可以把一件事情,一个事物或者一个道理讲得很吸引人。

“最佳辩手”

大一的时候参加学校的案例分析大赛,面对200人的观众,我的陈述赢得了评委,成为那届比赛大一新生唯一入围决赛的选手。大二代表学校参加杭州市管理案例分析大赛,我们的队伍拿了亚军,我负责现场答辩环节。赛后一个外校的老教授走过来对我说:“你是本场比赛表现最好的选手,可是最佳个人奖我们必须给主办方,你自己要知道,好好努力。”大三,与我曾经的队友一起参加辩论赛,我惊异于–辩论我也可以,那年我除了最佳辩手,还拿了院际辩论赛个人最高奖项。顺理成章,当学校组队要参加挑战者杯浙江省的决赛时,我再次应召入伍,获得了两届挑战杯的浙江省二等奖。思考自己的能力—我能够在与人沟通中敏锐的找到话语当中的核心,并把它表达出来,所以做四辩的时候我总是抓到对方的核心并能在现场的总结陈词中条缕清晰的表达对方的谬误,所以做答辩的时候,我也总是最快最清晰的给评委他们最想要也最满意的答案。只不过当时,我还不知道自己最适合做什么。

“你不适合我们的职位,你应该去做媒体”

在广东移动的面试当中,面试我的姐姐说出这句话时,我本来应该沮丧于委婉的拒绝,可为什么我突然很高兴呢。那次面试,是广东移动在北京的最后一次面试,当我向面试官历数我的经历、我的奖项、我的性格时,姐姐只是微笑。当我说完后,面试就变成了一次畅快的聊天。“你很优秀”这是我听到得最多的姐姐给我的评价,她说我“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特别好,有创新能力,不断尝试新的东西,包括跨专业考研…”“可是,你并不适合我们的这个人力的岗位,你应该去做媒体”我静静地听着,找工作来一直迷茫的气氛似乎在这间面试房中消散,那个隐隐的目标又渐渐清晰起来···

南方报业集团 篇6

STP战略指的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一定的标准,按标准对整个消费市场进行细分后,从中选择一个或者多个子市场作为企业产品的目标市场,并针对目标市场将产品进行定位。其中S,T,P分别是Segmenting、Targeting、Positioning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分别代表着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STP理论的基本关键点在于正确地选择产品的目标消费人群,本文旨在运用STP理论针对南方黑芝麻饮料系列产品的目标市场选择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南方黑芝麻系列产品饮料的STP战略

南方黑芝麻集团是国内首家专注于黑芝麻产业一体化发展的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为食品饮料行业,目前以黑芝麻糊和黑芝麻乳等极具特色、富含个性的产品的生产销售为主营业务,同时从事以白糖、黑芝麻等农产品收储、销售为主要经营业务的农产品物流业务。作为广西的一家强大的地方企业,在多方资源的支持下,如今已成为中国黑芝麻产业的第一品牌。

早在2011年2月,南方黑芝麻集团就推出了饮料黑芝麻露,并且斥巨资邀请了明星王力宏代言,进军饮料市场,然而效果不尽如人意,2012年南方黑芝麻露收入仅2375万元,而成本却高达2009万元,毛利率仅有15.4%,远低于集团糊类产品42.68%的毛利率,因此,对南方黑芝麻饮料进行STP战略分析可以帮助南方黑芝麻集团开拓新的市场机会,避免重复犯错,根据目标市场的开发来制定一个更适合的营销策略,同时也有利于公司集中人力、物力进入目标市场发展,更好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南方黑芝麻饮料市场的细分

黑芝麻本身就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不仅易于吞咽与消化,还具有对肝脏、肾脏的滋补功能和滋养肠胃等保健功效,黑芝麻类产品最开始的目标消费者应该是咀嚼能力尚未发育完全的幼儿、消化功能不好的老人,又因其有养发、滋养的功效,也受到女性消费者的欢迎,因而黑芝麻的受众老人、幼儿、女士以及追求养生的人群应该成为黑芝麻产品的首要目标消费人群。从CMMS1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以年龄来划分南方黑芝麻产品的主要消费人群,可以分为儿童、老年人和女士,如下图1和图2所示:

图中数据主要体现的是南方黑芝麻老款袋装食品消费者的年龄和性别分布情况。如今,由于糊类产品的市场开拓空间趋于饱和状态,从公司将证券简称由“南方食品”改名为“南方黑芝麻”这一行为便可知晓,公司在为转型做准备,从南方黑芝麻集团发的公告“公司发展战略专注、聚焦于黑芝麻,主导产品为黑芝麻系列食品、饮料”也能看出,公司需要在原先黑芝麻糊类产品累积的消费人群的基础上,挖掘对黑芝麻产品关注较少的年轻人、男性消费人群,通过开拓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市场,实行横向竞争战略,从而达到销量总额上升的目标。然而,目前南方黑芝麻集团推出的黑芝麻类饮料种类较少,不如糊类产品口味丰富,但具有免冲泡、方便引用、包装轻便等优点,也比较适合快节奏生活同时追求健康的都市白领。

根据针对南方黑芝麻露的用户群体调查数据显示92.54%的消费者年龄在19-28岁之间,其中24-28岁的消费者占54.48%,由此可见,黑芝麻饮品的主要消费人群可能是学生、年轻白领等,消费者之间年龄的差异,以及性格、爱好、生理情况、经济状况的不同,导致其对消费品的需求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年龄可以作为消费者市场细分的一大元素,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对消费者市场进行划分,老、中、青、婴幼儿市场,等等。

通过以年龄为标准进行的黑芝麻系列产品的市场细分(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年龄区间在13-40岁的人群是黑芝麻饮料的潜在消费者,其中,13-25岁的青少年更多地注重饮料的时尚元素和口味,对新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受经济能力影响消费能力会有较多的限制;而26-40岁之间的人群是现代社会主要的工作群体,大多经济独立、收入稳定,工作和生活中往往有较大的压力,生活节奏快,对饮料的便利性要求较高,开始有保健意识。综上所述,对于这两个年龄区间的消费者,南方黑芝麻作为一个老品牌,推出的新品黑芝麻饮料需要在包装和口味上下功夫,同时,宣传黑芝麻的营养和保健功效,聘请形象良好、人气高的品牌代言人,引起潜在消费者的注意。

(二)南方黑芝麻饮料目标市场的选择

由上述分析可知,黑芝麻饮料的目标消费者和以往黑芝麻糊类产品的受众———老人、小孩不同,饮料的用途更侧重于解渴而不是缓解饥饿,因而黑芝麻饮品的目标市场选择不是继续抓住传统的老人、小孩这些消费人群,而是应该深入挖掘之前对黑芝麻糊关注较少的年轻人、男性消费人群,在糊类产品原有的客户群体基础上宣传黑芝麻饮料的便利性和保健功能,发展更多类型的消费者,从而扩大品牌知名度,达到总体销量的上升。

第一,年轻人、男性消费者由于对黑芝麻糊的关注相对较少,对于黑芝麻的功效并不十分了解,但却是黑芝麻产品的可拓展的受众人群,黑芝麻中的硒元素能够被人体吸收并且降低肺癌和前列腺癌等癌症的发病率,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延缓衰老,现代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对于饮料的要求除了便利性以外还要对身体健康有益,这些黑芝麻的功效都可以作为卖点对目标市场进行宣传。

第二,年轻一代对于南方黑芝麻的品牌印象是怀旧的广告和不熟悉的产品,为避免陷入糊类产品的怀旧围城,南方黑芝麻集团在重视黑芝麻糊的老版广告带来的营销效应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年轻人的消费倾向和诉求,结合年轻一代的生活习惯,加强在社交网络平台上进行广告开发和利用,唤起观众对于产品的怀旧情怀,值得注意的是,年轻一代的消费群体经济独立且消费观念较上一代更为开放,消费能力比较强,对于健康、口感好、包装个性时尚并且食用方便的食品,都容易受到年轻人的欢迎。而且包装便于携带且个性时尚的产品,同时也有着更高的附加值,能让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率。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市场更有开发的潜力和拓展前景,对于黑芝麻集团目前的消费者结构情况来讲,也更应该开发年轻的消费者市场。在中老年消费者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应该将年轻消费者定为新的目标市场,这样能够大大提高黑芝麻饮料的总营业收入占比。

第三,南方黑芝麻糊可能是部分年轻一代的童年回忆,因此,他们的父母对南方黑芝麻品牌可能较为熟悉,以年轻消费者作为黑芝麻饮料的目标市场,可以带动中老年年龄阶段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年轻一代作为饮料市场的主要购买力,选择具备保健功能的黑芝麻饮料赠与父母,以此作为突破口,让产品得以在中老年消费者中渗透和延伸,这样才能在所有的消费者群体中逐渐累积良好的口碑,有利于最后形成忠诚度较高的客户群体。

基于以上分析,南方黑芝麻集团可以分别针对13-25岁和26-40岁年龄阶段的潜在消费者推出集中化市场策略。

(三)南方黑芝麻饮料的市场定位

在经过了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之后,我们需要进行产品定位,将南方黑芝麻饮料在消费者脑海里与其他竞争对手区别开来,植物蛋白饮料与其他功能性保健饮料走高端市场定位相比,更趋向于大众消费者,在决定了以年轻消费者为主的市场定位之后,就要围绕这一领域的消费者制定与此相符的产品定位策略。现在的年轻一代在经济发展迅速、物质选择种类繁多的社会环境下成长,年轻消费者对饮料的要求已经不只局限于口感,同时他们追求营养健康的配方,还希望产品有一定的时尚感,而且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消费者更需要方便携带、方便饮用的饮料。目前南方黑芝麻推出的饮品包装较为保守,颜色也比较低调,因此,首先要改变外包装的颜色,使其向消费者传达时尚的信息,使用能引起年轻消费者感情共鸣的外包装设计从而吸引年轻消费者的眼球,留下给消费者留下良好深刻的印象。南方黑芝麻集团可以通过邀请受年轻消费者欢迎的偶像明星代言,改善产品目前尚显老旧的包装来达到吸引年轻消费者的理想效果。其次,在包装上产品还需要拥有方便消费者携带、随时饮用的功能。黑芝麻饮料都是易拉罐包装,一旦开瓶就要尽快喝完,不能随身携带,所以,如果黑芝麻饮料的新产品的外包装设计成瓶装款式,更方便长时间携带,那么就能极大地方便消费者把黑芝麻饮料作为便携的快消品来消费。再次,要宣传南方黑芝麻系列饮料所含的丰富营养,以及黑芝麻中硒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新产品需要同类竞争者无法替代的优势,在产品的口味上,应该研发多元化的口味来满足年轻消费者对产品多元化的要求。综上所述,南方黑芝麻可将其饮料产品定位为时尚快消品,不管是新推出的黑芝麻乳,还是之前市场反响还不符合预期的黑芝麻露,又或者是其他即将推出的新产品,在包装上都要区别于以往的糊类产品,采用新颖、便利的包装,拓宽零售渠道,满足年轻人快节奏的生活习惯和对饮料便利性的要求。

三、南方黑芝麻系列饮料目标市场选择的策略建议

(一)确立以年轻消费者为主体的目标市场,明确产品定位

南方黑芝麻集团饮料产品应该制定合理独特的市场定位方案,了解年轻一代消费者的独特个性和生活习惯。目前,南方黑芝麻饮料还存在包装较为低调、颜色过于陈旧以及产品宣传思路不够吸引年轻人的问题,在重新定位目标消费者市场后,产品的包装和宣传应该随之改变,使之符合目标消费者的需求。由于饮料产品的性质特殊,不适合电商销售模式,更多地是通过传统的销售渠道完成销售过程,所以需要在零售终端实现与消费者的互动,从超市广告、媒体宣传上吸引年轻消费者的眼球,比如,赞助受年轻消费者群体欢迎的电视节目、邀请人气高的偶像明星代言等,同时考虑到植物蛋白饮料的原料成本和年轻消费者的经济情况,可以将黑芝麻饮料定位为时尚快消品,实现薄利多销。

(二)摆脱陈旧形象,赋予品牌新内涵

南方黑芝麻的产品在年轻甚至全年龄段消费者的心目中还是以生产糊类产品为主的品牌,在决心向饮料市场转型以后,首先需要摆脱在消费者心中的陈旧形象,突出黑芝麻饮料与糊类产品的不同,强调黑芝麻原料滋养功效的同时,也要重视作为饮料的解渴功效,更要在包装上与传统糊类产品区别开来,给人以轻快便利的感觉。同时,加强零售方面的销售渠道,除大型超市外,更要加强与年轻人频繁光顾的连锁便利店合作,增加年轻消费者的购买率。

(三)拓展销售宣传渠道,加强线上线下联系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作为年轻人聚集的地方,正在成为快速消费品营销的新战场,而目前南方黑芝麻集团对于网络营销领域涉及较浅,在网络媒体的利用方面,也处于相对空白的状态。随着个人网络视频制作潮流的兴起,社交软件、直播网站、游戏等网络平台往往都是年轻人聚集的地方,都可以考虑寻找合适的机会合作,南方黑芝麻集团要利用好网络的优势,同时结合传统媒体的宣传,以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这样不仅能扩大南方黑芝麻饮料的知名度,还能让集团的其他产品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除了线上营销,黑芝麻饮料营销策略制定的过程中也应该重视线下消费者的价值观,饮料作为快速消费品,需要加强售后的调查和服务,了解消费者的想法,才能有效推动品牌的发展。企业应该不断跟进了解,总结消费者的反馈,记录顾客对产品提出的意见,及时改善产品的不足,提高顾客忠诚度,从而实现以年轻消费者为中心并带动其他年龄段消费者的营销计划,全面提高产品销售额。

四、结语

综上所述,经过了多年的品牌推广,“南方等于黑芝麻糊”这个概念尤其是在老一代消费者中已经深入人心。然而销售利润最终还是由产品来决定的,目前看来,要想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同,企业需要生产出质量优良、符合市场发展趋势且性价比高的产品。将产品定位集中于高性价比、口味多元化的基础上,从而吸引更多的年轻消费者。

摘要:文章采用STP战略法对南方黑芝麻饮料系列产品进行分析,对此系列产品的目标市场进行细分,从而明确其目标消费者和产品定位,并对企业现阶段产品的目标市场选择提出建议。

关键词:南方黑芝麻集团,市场细分,目标市场

参考文献

[1]黄胜锦,周瑾.黑芝麻糊重塑国货老品牌[J].中国食品报,2011,(12).

[2]李明合.南方黑芝麻糊.陷落怀旧围城[J].销售与市场(评论版),2011,(6).

[3]胡泊,张武忠.南方食品:黑色劲旅是怎样炼成的[J].国际商报,2008,(11).

[4]张湘湘.STP战略应用分析实例[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4).

[5]娄阳.南方黑芝麻糊:包装一换更赚钱[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1,(7).

南方报业集团 篇7

为应对新媒体冲击,加快传统报业转型发展,2013年8月南方报业全面启动“创新媒体云”项目。该项目意在将云计算、移动互联与大数据分析技术引入传统媒体行业,对用户需求进行精细分析和深度挖掘,为不同人群提供更及时、更权威、更个性化的信息资讯,为广告客户提供更精准、更到位的整合营销服务,项目建设首当其冲的就是最底层基础IAAS云平台的打造。

2 面临的主要困难

我们调研了近30多个业界领先的云平台厂商,面对众多的技术方案,我们需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 技术绑定问题。云计算技术还在发展中,厂家私有化协议较多,未形成统一标准,几大阵营争夺激烈,一旦选择,有可能被技术绑定。

2. 成本费用问题。采用商业化的云软件,例如vmvare等使得整个IAAS项目建设和运维成本异常高,难以体现云计算节约成本的优势,不易获得集团支持。

3 开源架构——南方报业的选择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大型互联网公司大都采用了开源技术架构,很多商业公司例如IBM、HP的产品也在底层大量应用开源架构,只不过在此之上再丰富开源架构的功能,包装成自己的产品予以销售。开源架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 开源云技术的发展特性吸引更多的IT厂商和互联网巨头应用推广,促进云计算基础架构成熟和相关标准形成;

2. 开源产品使得技术投入成本大幅下降,利于获得集团支持;

3. 开源技术的透明性利于培养自身团队,能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技术支持,一定程度上避免技术绑定,提高云平台研发运维的自主性;

当然采用开源技术也意味着我们需要通过自身的力量解决多种技术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增加故障发生率,延长故障处理时间,但综合考虑开源技术优势,我们还是决定全面采用开源产品实施IAAS云平台建设,初期拟通过购买一些开源技术应急响应服务缓解运维压力。

4 南方报业IAAS基础云平台物理部署

根据业务分类,集团需建设私有云和公有云,其中私有云主要处理集团管控及采编类业务,公有云则处理新媒体公众服务类业务,由于两朵云在面向对象、业务种类、带宽资源上有明显区别,因此将私有云部署在集团机房,而公有云则部署在IDC机房,两者通过光纤连接,并设置严格的安全管控策略。为简化工程复杂度,利于项目实施,集团首先启动私有云IAAS平台建设。

私有IAAS云根据开发、测试、业务的需要设置子区域,各区域采取VLAN划分或物理方式隔离,部署如下图:

5 南方报业IAAS基础云平台管理架构设计

根据功能划分,南方报业IAAS基础云平台管理架构分为三大部分:IAAS基础云平台管理系统、核心支撑系统和辅助支撑系统。其中IAAS基础云平台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整合计算、网络、存储资源,并按照需求自动分配或回收这些资源;而支撑系统主要包括监控、配置、负载均衡等,主要监控系统的运行状况,实现软件的自动部署和高可用。

5.1 主要软件产品选型分析

1. IAAS基础云平台管理系统:OpenStack,目前最主流的云计算开源框架,我们采用了其最新版本Icehouse。OpenStack有很多的组件模块,根据业务需要,我们将选择启用以下组件:

1) Nova:管理云的计算资源、网络、授权及调度。Nova通过Web服务API来对外提供处理接口,这些接口与Amazon的Web服务接口是兼容的。

2) Keystone: 为所有的OpenStack组件提供认证和访问策略服务。

3) Glance: 用于虚拟机镜像发现、注册、检索等管理服务。

4) Horizon: 管理、控制OpenStack服务的Web控制面板。

5) Swift: 提供一种分布式、持续虚拟对象存储服务,用API接口提供对象存储服务。

6) Cinder: 核心功能是对卷管理,整合后端多种存储,用API接口提供块存储服务。

7) Ceilometer: 数据采集(监控数据、计费数据)模块,采集到的数据提供给监控、计费、面板等项目使用。

2. 核心支撑系统:

1) 基础操作系统:OpenStack官方文档支持RHEL、CentOS、Fedora、Ubuntu、Debian、OpenSUSE等。基于集团已熟练应用CentOS的现状,选择CentOS。

2) 底层关系型数据库:OpenStack官方支持MySQL和PostgreSQL作为其底层数据库服务器,两者均可以稳定地提供数据存储服务。MySQL是目前开源社区内应用最为广泛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各种解决方案也较为丰富,运维成本较低。根据实际生产环境案例的经验,双主MySQL方案在大中型OpenStack环境下经受了负载压力的考验,基于上述考虑,拟采用MySQL作为底层数据库服务器,采用Galera作为其集群解决方案。

3) 底层消息队列系统:OpenStack官方支持RabbitMQ与Apache Qpid作为其底层消息队列服务器,两者均可以稳定地为OpenStack提供消息队列服务,但RabbitMQ应用更广泛,因此选择RabbitMQ。

4) 底层虚拟化管理程序:比起其他的虚拟化管理程序,OpenStack对KVM和Xen的支持最好。相对KVM,Xen的性能更好,但配置和维护更加复杂,并且会给系统内核升级等工作带来更大困难,因此选择KVM。

3. 辅助支撑系统:

1) 监控系统:监控物理机与虚拟机性能,OpenStack平台各组件服务状况的监控是由OpenStack的Ceilometer组件负责。业界常用的开源性能监控系统主要有Zabbix、Nagios和Cacti等。Zabbix从功能、易用性、可扩展性以及应用广泛性上都要优于另外两者。为提高OpenStack平台的稳定性,将监控所需数据库与云平台数据基础库分离, 考虑到PostgreSQL技术特性及集团已有相关人才储备,选择PostgreSQL作为监控数据库。

2) 配置管理系统:业界常与OpenStack配合使用的开源配置管理系统主要有Chef和Puppet。其中Chef社区支持较好,并且OpenStack的发起人之一Rackspace也提供了基于Chef的OpenStack自动化部署方案,这将极大地节省部署时间,避免人工参与可能造成的错误。此外,Chef在性能方面优于其他方案。

3) 负载均衡系统:HAProxy提供基于TCP和HTTP应用的代理,支持虚拟主机。Keepalived的作用是检测服务器的状态,HAProxy+Keepalived组合是免费、快速并且可靠的高可用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4) 授时系统:采用NTP,它是用来使计算机时间同步化的一种协议,提供高精准度的时间校正。

5) 非关系型数据库:由于传统关系型数据库不适合存储云平台产生的大量监控数据和日志数据,因此,按照官方推荐,方案选择使用Mongodb数据平台存放Ceilometer产生的日志数据。Mongodb是非关系数据库当中功能最丰富,最像关系数据库的。它的特点是高性能、易部署、易使用。

6) 分布式存储系统:方案选择目前OpenStack社区使用最广泛的Ceph项目作为分布式存储系统。它可以同时提供对象存储、块存储。

综合上述分析,云管理平台模块选型如表1所示。

5.2 软件部署架构设计

OpenStack集群内的物理服务器按照服务功能分为三类,即管理节点、计算节点和存储节点。

管理节点上运行云平台的认证与授权、虚拟镜像服务、MySQL数据库、RabbitMQ消息队列服务等,负责云平台管理控制;

计算节点负责承载所有的虚拟机,部署OpenStack计算节点模块,负责提供云平台计算能力;

存储节点则作为存储服务后端挂载存储设备,分为传统集中式存储和分布式存储,运行OpenStack的Swift、Cinder模块,提供对象存储和块存储服务。

云平台各组件可按照其重要程度分为两类。重要程度较高的组件例如关系型数据库系统、消息队列系统等,此类系统一旦停止服务,将影响IAAS云平台管理系统的功能,因此这类系统均需要按照高可用的解决方案来部署。重要程度较低的包括授时系统、监控系统、配置管理系统、软件包镜像和网络启动安装系统,此类系统出错后不会对基础云平台的功能造成直接影响,尽快排除错误或恢复备份即可。

云高可用设计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高可用设计分为计算资源高可用、网络高可用及存储高可用,软件高可用设计分为云平台高可用及应用的高可用。

计算资源高可用主要为云主机提供动态迁移,这是为了避免物理机的单点故障,在物理机突发宕机时,云主机可以动态迁移到其他物理机上,以缩减业务宕机时间。但这需要部署共享存储。

网络高可用设计主要体现物理机网络和云主机网络两方面。物理网络即服务器网卡、接入和汇聚交换机都采取冗余连接。云主机网络方面,计算集群中每个节点均额外部署网络虚拟化(nova-network)以及元数据服务(nova-api)模块,避免单点故障。

存储系统的高可用性包括本地存储以及网络存储。计算节点服务器均本地硬盘做RAID1,网络存储盘做RAID5。对象存储服务采取数据冗余设计和多代理节点负载均衡部署方式提供高可用能力,而块存储服务则主要依靠其后端的存储自带高可用机制。

云计算平台高可用设计主要体现在各个控制节点的服务高可用上。控制集群采取冗余方式避免控制节点、管理服务、底层的数据库和消息队列的单点故障。

应用层的高可用性由应用层解决,需支持分布式部署。

5.3 存储系统设计

云平台存储利用传统集中式存储和新的分布式存储技术提供对象存储、块存储服务。

1. 对象存储:部署OpenStack的Swift组件,并与Glance进行集成,存储云主机模板及提供备份的存储后端等。

2. 块存储服务:部署OpenStack的cinder-volume模块,为虚拟机提供iSCSI形式存储,扩展云主机的存储空间。

集中式存储运维技术成熟,适合为数据库类型系统提供直接访问服务,云平台初期的存储主要由集中式存储提供。

分布式存储可任意扩展伸缩,在达到一定规模之后,能提供更好的IO性能,且单位存储空间成本明显低于集中式存储。但由于技术较新,缺乏运维经验,因此先对开发测试区域提供服务,待积累一定经验后,逐步向生产区域推广。为发挥分布式存储高IO处理的特长,分布式存储区域建立万兆网络。

云平台虚拟机动态迁移功能需共享存储资源支持。虽然集中式存储同样能实现共享存储,但云平台的规模会使得它在IO处理能力上出现瓶颈,因此适宜采用分布式存储提供共享存储服务。初期,云平台仅为开发测试业务提供虚拟机动态迁移能力,待分布式存储具备生产环境使用能力后再为生产系统提供虚拟机动态迁移功能。

5.4 网络架构设计

OpenStack中管理虚拟机网络共有两种方式,novanetwork和neutron。尽管OpenStack官方推荐使用neutron,但由于nova-network结构简单、稳定,有大规模使用案例,而以“软件定义网络”(SDN)为核心的neutron由于部署、维护复杂且未有大规模生产环境中成功案例,因此采用novanetwork来管理虚拟机网络。

在nova-network模块中,共有三种工作模式可供选择,Flat、FlatDHCP和VLANManager。其中VLANManager由于可以实现多租户网络隔离和计算节点上网络的高可用性部署,因此采用VLANManager模式管理虚拟机网络。

5.5 IAAS云架构逻辑图(见图3)

6 现有软硬件系统的迁移与整合

云平台建成后,原有软硬件经评估、测试后迁移至云平台。

硬件系统的整合流程如图3所示:

最低的配置原则建议:中央处理器为64位并支持虚拟化功能、至少具备两个千兆以太网口、服务器购置时间不超过两年等。

软件系统迁移有以下建议:

1. 原则上先将启用开发测试云,以检验云平台的稳定性;

2. 将业务系统按重要程度分级,按照从低往高的次序分批进行云迁移适应性评估测试,评估可行的才能迁至云平台;

3. 应用迁移应尽力避免服务中断,可先行在云平台上搭建目标系统,再进行数据备份与迁移,待测试稳定后,停止原有系统的运行并保留一段时间。

7 结束语

开源架构具备技术架构灵活、大幅降低成本、提升技术掌控力等优势,但是也将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到了至关重要的位置。它把原来需要投入给软硬件平台的资金转向投入自身技术团队培养,集团采用开源架构建设IAAS平台是慎重考虑的结果,这个决定将使得整个技术部经历一个较长阵痛期,但是我们认为这种经历长远来看是值得的,它将全面提升集团信息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价值,向真正的互联网新媒体迈进。

南方报业集团 篇8

1大力提高机运职工基本素质及操作水平

随着矿井机械化的发展,设备的不断更新,对职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机运职工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要求具有全面的技术水平。 在矿井机械化发展势头愈益迅猛的今天,机电工作将逐渐成为第一线,这对机电队职工从事专业检修、运行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但机电队伍职工的操作素质不令人乐观,拔尖人才少,技术力量相对较弱。 各煤矿单位在大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进程中,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其中最重要的是提高专业操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如达竹公司金刚煤矿在机电队成立了以职工左小云命名的 “左小云工作室”,还配套制定了相应的奖惩实施办法,旨在有效提高检修职工的业务水平,这就是一个很值得推广的成功经验,也是一项培养人员成功的举措。 在实施过程中,还必须改变目前矿井机运职工的培训形式和方法,杜绝纯教学灌输方式,消除职工的厌学情绪,真正起到培训的应有作用。

2整治机运环境,规范机运安全行为

南方煤矿普遍条件与北方煤矿相差较远, 以达竹公司一般矿井为例,薄煤层(采高0.8~1.3米)或极薄煤层(采高0.8米以下)占了很大的比例,年产量也就几十万吨,如为高档普采工作面或炮采工作面则需布置2~3个,辅之的掘进工作面多为炮掘由于南方煤矿复杂的地质构造,掘进后的巷道成形、尺寸、直线度、几何度都受到一定限制,无疑给后序的机运设备安装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为此,为确保安全生产,保证人员操作安全,给操作人员营造一个安全的操作环境,切实做到本质安全,必须对现有的机运环境进行安全整治,使之符合最基本的安全生产要求必须按照要求掘进巷道,尽量做到平直,减少弯度和坡度,否则后序安装1必须增加小绞车安装数量或刮板输送机数量, 同时增长运输战线;2增加强安装工作量及运输工作量;3设备的增多,伴随着用工人员数量的增加,出故障、出事故几率也相应增大,带来的问题也增加了;4安装必须符合煤矿机电设备安装要求,进一步减少返工带来的影响,留足相应的安全空间和距离确保操作人员与设备之间的安全。 我们的职工现场违章现象还较突出,多数事故追究起来都是违章造成的,这也说明我们职工的现场操作行为亟待规范。 近年来,类似的事故出了再出,201年7月13日达竹公司小河嘴煤矿井下发生一起未停机收浮煤致手臂被折断的重伤事故,但同样的事2012年4月15日在达竹公司金刚煤矿井下又发生了。 两起事故的发生都绝非偶然,防护网也是齐备的,警示标志也是有的,设备方面是合格的,班前会上也是强调了的,但事情还是照样出了,说明我们的职工操作行为上出了问题。 因此,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让职工充分认识到不规范行为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必须严格遵循设备的运行规律扎实推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法,切实规范现场职工的操作行为。

3改革现有工资分配机制,稳定和发展技术队伍

工资分配直接关系到职工的根本利益。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物价的不断上涨,甚至于一段时间物价居高不下,要求“涨工资”的呼声一片。 大多数煤矿机运班组仍采取计时结算工资办法,而职工对工资问题一向很敏感,如今的计时结算工资制体现出班组内部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思想还未得到改观,甚至还较突出,犹如计划经济时期的“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 尽管有考核制度、办法,但在目前这种运作机制下显得十分苍白无力。 然而大部分人对此倒是乐此不疲,同时也造成不少职工出工不出力、“混”出勤,这样做的后果不但给一些具有懒惰思想的职工提供了“温床”,同时也给一些工作勤奋积极、技术水平较高的同志带来负面影响。 这也使职工队伍养成了一种技术上不求进取的作风,干活无责任心,敷衍塞责,得过且过,同时也造成工作效率低下,无战斗力。 同时包干的工资分配体制,也不利于职工劳动技能的提高,班组内部劳动技能、技术水平有差别,工资利益却无差别,这本身也是一个不合理的有悖于常理却依然存在的不争的事实,无疑是制约职工队伍技术水平提高的“瓶颈”问题。 职工没有学技术、钻业务的积极性,也造成检修力量青黄不接,技术水平始终停滞不前,而真正想学、愿学的人感觉到学会了无一点儿实惠,相反在实际中会做得更多、受到考核的次数也会相应增多,终会形成两个极端,长此以住,必定会削弱职工队伍的整体水平,并影响职工队伍的整体稳定。 建议可以采取基本工资+技能工资的考核分配办法,有效调动技能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促进其他职工努力学习钻研技术业务,从而提高队伍整体技能。

4强化现场监管,加强现场动态检查、考核

企业的生产在现场, 职工的操作每天基本上都是比较单一的, 而现场的条件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 还是以上述事故为例,出事绝非偶然,也不可能是这一次这么做就出事了,以前从未这样做过, 应该是习惯性违章行为, 但我们现场还有跟班人员,难道这么长时间都没有发现过一次吗? 这也说明我们的监管缺位,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也没有进行全面的安全巡视。 现如今达竹公司在全力推进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 用闭环管理整治现场隐患。 班组长可以了解职工哪些地方做错了, 及时对其纠正。 这些“三违”、隐患在系统上录入后,都明确了责任人员、整改时间、验收时间,整个过程形成闭环。 凡不能及时对隐患进行整改的,系统就自动对隐患责任人所在单位进行追加处罚,这就使得隐患发生时, 现场人员必须马上对隐患进行整改,“时间就是金钱”,在这个时候体现得最明显。 通过从严考核,促使系统推动我队管理人员不得不自发地、主动地查找隐患,降低安全生产风险。 同时,系统上详细的隐患、“三违”数据又让职工看到了安全管理中的薄弱作业点、薄弱时间段及安全意识差、行为不规范人员,这就为管理者提供了准确的安全管理重点,并使人与系统形成互动。 不但如此,煤矿单位不但需要加强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推行,同时要进一步加大现场值班队履职,严格管理,过硬考核,真正实现“煤矿事故可防可控、必防必控”。

5有效根治隐患、“三违”

隐患、“三违”是安全生产的大敌,也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罪魁祸首。 当前,煤矿井下安全事故绝大多数是因为隐患未得到及时处理或“三违”行为所致。 这固然与我们当前企业的管理存在一定的关系。 要想彻底根治隐患、“三违”,就必须切实做到“零容忍 ”, 出台相应的考核奖惩制度 , 给职工讲清 、 讲透安全生产与隐患 、“ 三违 ” 的关系 , 适时配以多样化 、 易于接受的宣传方式 , 让职工群众逐渐意识到治隐患 、“ 三违 ” 最终的受益都是生产者自身 ; 让隐患 、“ 三违 ” 成为 “ 过街老鼠 , 人人喊打 ”, 真正发动职工群众 , 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 自觉遵章守纪 , 将安全生产行为变成潜移默化的行动 , 让 “ 要我安全 ” 转变为 “ 我要安全 ”, 主动 、 积极消灭隐患 , 有效杜绝 “ 三违 ”。

6划分、划清职责

如今不少煤矿一、 二线职责也有一些混淆,“谁使用、 谁负责” 几乎是一句嘴上的口号, 没有真正体现出技术含量的重要性。 采掘一线一说整不来就喊机电队,举手之劳的事也不处理认为反正这个活路队上不出钱也会有人管。 从实际中反映出来采掘一线不想学的人还很多。 职责的不清,造成队与队之间推诿扯皮,虽然经矿统一协调平衡,事情最终处理,但影响生产的现象时有发生,矿上干预的时候也较多,管理也较被动。 因此,必须明确相互之间职责, 杜绝影响生产的现象发生。 提高矿井机械化,机电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机电工作决不单是机电队的事,包括我们的采掘队同样肩负着不同程度的机电维修任务因此, 必须提高包括采掘队职工在内的所有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采掘检修队伍的技能,才能同步适应矿井机械化发展的迫切需要。

7结语

南方报业集团 篇9

行业发展日新月异, 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励总分析了在当前广电网络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励总认为, 过去在相关行业政策的“保护”下, 广电网络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但其创新性也受到一定限度的制约。在当前互联网视频、IPTV、OTT, 以及移动互联网视频等新兴业务快速增长的环境下, 有线电视网络行业正面临着一个全新的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到来。在这个新时代中, 广电网络处处面临着挑战, 同时遍地也充满着机遇, 广电网络行业的产业格局将发生深层次的变化, 用户需求以及用户体验将成为整个产业发展方向中不容忽视的核心竞争力。为在新时代中找到广电网络未来发展的方向, 广科院与华数集团共同成立广播科学研究院南方分院, 期望创新产学研用新模式, 共同推动我国广播电视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对于广科院南方分院成立后从事的主要工作, 励总做了简要介绍。广科院与华数集团将依托先进的科技先导理念, 在技术研究开发、项目研发推广、专项资金申请、测试认证、行业标准制定等方面充分发挥双方资源优势, 广泛开展有线无线卫星广播电视融合网、软件定义机顶盒终端和平台、广电网络家庭网络和接入网络技术、多屏互动技术、智慧城市和智慧家庭、基础能力平台、大数据应用领域等的研究、交流与合作, 制定规范和标准, 坚持技术创新与业务模式创新相结合, 构建产业发展与技术研究之间的桥梁, 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务、新业态和新服务的快速发展, 促进技术成果到实际应用的高效转化, 将广播科学研究院南方分院逐步打造成为中国广播电视领域重要的研究机构和广播科学研究院的分支机构。

为了能顺利实现广科院南方分院的发展目标, 励总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 励总表示华数集团将全力以赴, 不惜投入, 向南方分院全面开放浙江有线电视网络, 将其做成全业务应用的试验网, 希望南方分院首先在浙江创出基于未来广电网络有线、无线一体化, 真正满足用户需求, 提升用户体验的, 覆盖全业务的全新商业模式。第二, 广电网络行业已经受多年小而散、小而全, 尤其在技术和业务上没有统一标准, 分散割据的苦头。励总希望南方分院在试验网基础之上, 提炼成果、积累经验、规避教训, 为我国整个广电网络行业探索尝试、提炼总结出有线电视网络未来技术和业务的行业标准, 形成有益的发展模式, 并向全国广电网络进行推广, 为广电网络行业有一天能够成为有标准、上规模的运营商行业做出积极贡献。第三, 励总希望南方分院不仅局限在广电网络行业中, 也希望分院的成果能够帮助全国各地有线电视网络在当地智慧城市、智慧家庭的建设中, 在当地产业汇聚的过程中, 甚至在我国信息化时代经济转型的过程中, 发挥积极作用, 为广电网络行业在一方城市、一方经济、一方信息化平台, 以及为千家万户老百姓智慧家庭的建设中, 提供出真正有益的、有成果性的服务和产品。

在广科院南方分院成立同时, 总局科技司、广科院、华数集团等相关单位对南方分院承担的第一项任务——在浙江开展广播电视有线、无线、卫星融合网络关键技术研究及业务应用示范——进行了项目论证。该项目实现目标是:

1、在三网融合总体框架下, 以NGB的技术成果为基础, 综合利用广电频率资源, 以NGB-W白皮书为指引, 采用多种无线广播和无线宽带接入技术, 发挥产业链资源优势, 建设广播电视数据示范网。

2、坚持开放性原则, 发挥广电网络优势, 保证融合网络接口开放, 促进有线、无线、卫星互联互通, 规范统一, 可管可控可信。为国家信息安全、文化安全战略提供基础保障。

3、坚持技术创新原则, 充分考虑技术产业生态发展, 推动新技术、新规范和新产品的快速应用部署。

4、面向个人、家庭、区域和城域等不同覆盖范围下的融合业务需求, 探索广电有线、无线、卫星一体化融合服务的创新模式, 实现广播电视网络运营向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伴随着广科院南方分院的成立, 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科研模式和科研发展的方向。广科院与华数集团的强强联合, 将技术与运营和商业模式连为一体, 使得广电科研方向能够更加贴近实际需求, 同时借助于科研成果创新出能够供全国各地广电网络运营商参考、借鉴和复制的运营模式。我们期待南方分院在广科院与华数集团共同努力、不断创新下, 能够尽快运作, 早日结果。

南方报业集团 篇10

长沙南方职业学院是海航集团主办的高职院校, 海航集团是一家以航空运输为主体、涵括五大经营板块的大型产业集团。学院依托集团企业优势背景, 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 逐步形成了“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走出了一条“依托海航、对接产业、校企共育”的发展特色之路。

一、创新建立了以理事会为重点的产学融合、校企合作机制

(一) 依托集团优势, 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

2012年, 海航集团下发了“集团支持长沙南方职业学院、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快速发展的实施方案”, 方案中明确指出: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 成立海航集团教育产业发展理事会, 以理事会为扭带, 推动产学融合、校企融合, 创新“校企一体、共生共荣”的长效运行机制。学院建立了海航集团、航空等企业、学院、系部及专业的五级校企合作对接体系, 为学院的校企合作共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制定校企合作共建制度, 完善校企共育的机制

学院与海航集团建立了一种自上而下强力推动、自下而上合作共建的良性运行机制。航空产业集团等各人力资源部门牵头, 从政策、师资、设备、资金、技术、就业等方面给予长沙南方职业学院支持, 形成校企共育保障机制。学院成立了海航集团人力资源部、航空等企业专家参与的校企共建委员会, 参与专业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互培等, 加速推进学院航空服务专业与海航集团航空企业对接、课程内容与海航集团相关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海航企业生产过程对接的进程, 开展校企联合招生。以航空服务专业为学院特色专业龙头, 迅速建立一批特色专业群, 提升学院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 打造大企业集团办学的典范, 推动海航集团教育产业可持续发展。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建立和完善学校与集团企业合作长效机制, 建成集团办学“产学融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新模式,

(三) 建立督学制度, 形成监督与评估机制

集团教育资源委员会主任担任总督学, 海航集团教育产业发展理事会成员任督学。总督学负责组织检查、监督、指导、评价学院的发展建设, 协调集团内教育资源, 促进学院快速发展。每年至少组织召开一次督学会议, 研讨学院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管理体制建设等方面的原则意见, 总结校企共育工作并制定下年度督导计划, 同时, 负责调研、巡查、考核海航集团各公司支持学院发展建设执行情况。

督学负责协调航空企业集团内教学资源, 促进学院建设发展;督促、检查落实航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共建共育”情况;考核与学院共建专业的进展、选派到学院工作的兼职教师和实训教师;安排学生实习岗位、就业岗位等, 管理捐赠和低价出售给学院的教学用设备等。

二、校企共育制定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学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性文件, 是人才设计的蓝图。学院航空服务专业根据民航类人才培养特殊要求, 确定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原则。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过程中, 企业专家全程参与。共建企业提供内部各类岗位职业技能标准, 校企共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学进程及考核标准等。海航集团为学院提供技能型人才的年度需求计划及中期需求。集团各企业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实训基地。

大力推广“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航空服务专业学生更多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学院与海航集团旗下的“首都航空”、“天津航空”、和“三亚凤凰机场”等10多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协议, 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一是选培对象即为就业对像, 校企双方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各自航空企业岗位的规格标准培养学生, 毕业后直接在订单企业就业。二是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完全对接, 企业将最新的行业标准融入课程体系, 将职业证书考试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对接, 让学生在毕业时即可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缩短了学生由实习岗位到生产岗位的过渡期, 增加了学生就业的机率。

三、校企共融, 共建“双师结构”教师队伍

学院充分利用海航集团的企业平台优势, 加大教师实践锻炼和培训力度, 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 建立了师资“校企共享”的“快车道”

海航集团为学院建立了100多人的兼职教师师资库, 学院随时可以根据各专业的发展需求聘任企业兼职教师。如海南航空就安排具有丰富经验的乘务长等多人到学院兼课, 完成航空服务和空中乘务专业技能培训教学任务。企业也可以根据职工岗位培训需求, 聘任学院的教师到企业授课, 校企双方为教师的双向流动在管理流程、福利待遇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如企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与学院的职称证书对接互认, 企业选派来的专业技术人员可在学院评职称等, 师资共享的“快车道”使得校企教师的互聘变得更加顺畅、快捷、高效。

(二) 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校企共育的办学机制, 也为学院选派教师到企业锻炼提供了方便, 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可以将企业的专业前沿技术带入课堂, 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操作水平。学院新进教师, 先安排到企业生产一线实践锻炼一年, 获得生产实践经验, 提高专业实际操作能力, 再返回学院任教。系部的专业教师每隔一年或两年都要到企业挂职锻炼半年, 了解企业最新的专业生产技术。目前, 学院航空服务、酒店管理等专业先后有10多位教师在海南航空有限公司、海口美兰机场、三亚凤凰机场、长沙天玺大酒店、三亚亚太国际会议中心等地挂职锻炼。学院在专职教师培养方面, 基本形成了“学院—企业—学院”不断替换的模式。这种对教师的培养锻炼模式, 既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又加深了学院与企业的密切合作, 能起到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的作用。

(三) 从企业聘用“技术能手”打造兼职教师队伍

学院根据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到集团企业挑选技术能手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承担专业实践操作课程和校外实习的教学任务。一方面, 利用校企合作共建委员会这个平台, 采取企业推荐方式, 从集团兼职教师师资库中聘用合适的人选;另一方面, 学院在集团内部办公平台上张贴滚动招聘启事, 采用自荐和企业推荐结合的办法, 挑选技术人员到学院授课。各产业集团培训部负责人与学院对口系 (部) 负责人可交叉任职, 培训教员与学院教师实行“双肩挑”的定期交互挂职制度, 定期开展理论授课与实践授课的互换。各产业集团每年提供一定岗位, 用做学院教师顶岗和挂职锻炼, 并保障其权益。目前, 已有10多位地面服务专业人员承担学院机场运营管理、危险品运输、安全检查技术和值机与行李运输等实践课程的教学;海南航空的3位空乘人员承担学院民航礼仪和客舱服务等课程的教学, 按照准空乘的职业标准, 完成航空服务和空中乘务专业技能培训教学任务, 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四、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

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方面, 学院加大了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如航空服务等专业, 校内建设了模拟客舱实训室、票务实训室、值机实训室、安检实训室、VIP实训室、形体实训室、化妆实训室、英语语音实训室等专业实训室, 实习、实训开出率达95%以上, 完全能满足校内实践教学的需要。

另一方面, 依托海航集团各产业校企合作共建这个平台, 可作为学院相关专业的校外实习和顶岗实训基地。学院先后与首都航空、西部航空、成都航空、海航股份、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黄花机场、三亚凤凰机场等20多家航空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有力地保证了航空服务等专业教学、生产实习和毕业生顶岗实习的需要。

五、校企共建教育教学评价机制

学院建立了校企共育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除内部评价体系外, 重点建立了企业用人单位评价, 政府及社会中介机构评价, 社会和学生家长评价, 兼职教师评价、毕业生跟踪评价等外部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学院每年通过多种方式开展社会评价活动, 如走访调研、现场考察、座谈会、阅卷调查和网络调查等。

同时, 学院每年召开合作企业代表座谈会, 家长座谈会, 校友座谈会, 听取各方的办学意见和建议。通过这些方式, 学院将各类社会评价信息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教学—评价—反馈—整改形成一个完整系统, 全新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使学院的教学工作和日常管理处于最优的运行状态, 极大地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 有力地促进了学院的快速发展。

学院走依托集团、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的办学模式已有多年, 学生就业率和企业满意度较高, 人才培养质量普遍得到社会的认可, 这种办学模式受到了有关领导及新闻媒体的关注与肯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才需求市场的变化, 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创新和深化办学模式, 提升教育质量, 提高办学水平, 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范唯, 马尔立.校企融合培养民航类高质量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 (31) .

[2]艾尼瓦尔·阿皮孜, 袁健, 董燕.“校企融合过程导向能力为本两轮循环”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职教通讯, 2012 (5) .

[3]叶东.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视野中的校企合作探析[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4) .

上一篇:资源枯竭型煤炭企业下一篇:危险识别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