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丘陵山区

2024-10-30

南方丘陵山区(通用9篇)

南方丘陵山区 篇1

0 引言

我国丘陵山区分布较广, 占国土面积的43%以上。南方丘陵山区耕地比例在60%以上的省份达11个, 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31.5%, 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35.5%。目前, 水稻是南方丘陵山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种植面积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68.3%[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总体上已进入中级阶段, 而相比平原地区,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明显落后, 多数仍处于初级阶段,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整地机械是丘陵山区实现全面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环节, 也是农机化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因此, 形成和发展丘陵山区特有的整地技术模式、加快推进整地机械化, 对于保障我国水稻等大宗粮食产品供给, 提升粮食作物种植效益, 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丘陵山区自然概况与农机化现状

1.1 丘陵山区自然种植特点

丘陵是指海拔一般在500m以下, 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m的起伏不大、坡度和缓、顶部浑圆、连续分布的圆丘状地貌集群。丘陵是山区向平原过渡的中间阶段, 从气候条件上看, 一般在温暖湿润地区丘陵分布较多[2]。

在丘陵山区, 耕地主要类型有:小冲击坝区、大块峁腰田、大块峁顶田和梯田。小冲击坝区、大块峁腰田、大块峁顶田指地势地表起伏和缓的地区, 田块连片, 面积较大, 其相邻田块间的落差高度一般不超过0.5m, 总面积占南方丘陵山区耕地总面积50%以上。梯田是在丘陵山区坡地上建造的阶梯式农田, 田块随地形变化, 一般呈狭长状, 面积大小不等。南方的丘陵山区是我国水稻等粮食作物的主产区, 其种植特点:一是田块小且形状不规则, 不同的田块之间存在一定的高度差;二是机耕道路过窄或路面高低不平, 田间沟渠多[3]。

1.2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现状

丘陵山区地理条件复杂, 土地相对分散,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农机发展受限。由于在我国农业的长期规划中, 是优先发展平原, 后发展山区, 从而忽视了众多适应丘陵山区农机具的研究和开发, 而当前应用于平原地区的农机设备难以适应丘陵山区的实际需求。同时, 我国丘陵山区绝大多数是经济欠发达地区, 且国家对丘陵山区农机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大, 即使有部分适合的农机具也无力购买, 这样就制约了农机具在丘陵山区推广[3]。

近年来, 农机化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愈显重要。因此, 加强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力度, 特别是稻田整地机械的推广, 以促进农机化更快发展已成热点。当前, 南方丘陵地区稻田整地机械化更是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有利条件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平原地区的稻田机械化整地技术基本成熟, 对丘陵山区稻田整地机械的研发设计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二是政府扶持力度加大。政府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购机户购买整地机的投资减少, 调动了农民购机积极性。三是稻田机械化整地的市场较大。稻田机械化整地能够实现抢收抢种, 节省劳动力成本, 有利于农民进城务工, 具有较大的市场前景。

2 丘陵山区稻田机械化整地技术模式

目前, 稻田机械化整地技术模式主要有两种。

1) 在农场, 多采用犁铧深翻覆盖秸秆一耕耙一灌水浸泡一旋耕作业 (或水田耙作业) 一刮平机平整起浆作业方式;在农村, 多采用焚烧秸秆 (少量收集打捆) 一旋耕作业一放水浸泡一旋耕作业一刮平机平整起浆作业方式[4]。

2) 板茬地灌水浸泡一旋耕埋茬起浆平地。该技术模式一次完成稻田板茬地的耕翻、埋茬、碎土、起浆、平地等多道作业工序, 耕整效果满足机插秧农艺要求。该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生产率、改良土壤, 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是未来丘陵山区稻田整地机械化发展的主要技术模式。

3 丘陵山区稻田埋茬整地机械性能特点

目前, 丘陵山区稻田埋茬整地机械以中小型旋耕埋茬起浆机为主。地势较平坦的地区采用中型旋耕埋茬机 (耕幅1.8~2.4m) ;地势落差大, 田块较小的地区采用小型旋耕埋茬机 (耕幅1.2~1.6m) 。主要机型有:1ZSD—140/180型旋耕埋茬起浆机和1BMQ—160/250型系列水田埋茬起浆整地机两种机型。

1ZSD—140/180型旋耕埋茬起浆机配置半封闭挡土板和空心平地板, 使用中间传动正向旋转, 整机为框架式结构。放水浸泡12h后就能整地作业。1BMQ—160/250型系列水田埋茬起浆整地机采用双刀辊作业。即旋耕刀辊和带圆弧齿的多棱滚筒组成的埋茬起桨耙辊。作业时旋耕刀辊进行翻土工序, 高速旋转的圆弧弯齿完成压草工序, 多棱耙辊完成起桨工序, 将秸秆直接深埋入农田土地内, 从而达到秸秆禁烧和资源充分利用的目的。上述设备虽已在生产中上有所使用, 但其在丘陵山区稻田埋茬整地的适应性、可靠性和作业质量等还存有许多问题, 有待优化结构设计与提升完善。主要问题方面有:1) 采用中间传动, 虽然能解决传动平衡问题, 但在旋耕作业过程中, 中间传动箱对旋耕作业造成较大的阻力, 泥浆易进入齿轮箱, 花键轴和齿轮常被打坏, 影响整机的寿命, 也加大了动力的消耗, 降低了生产效益。2) 旋耕刀辊与两边支架采用焊接方式固定。作业过程中, 旋耕刀辊损坏变形, 更换和修理旋耕刀辊困难。3) 旋耕刀辊采用单螺旋组合形式布置, 刀片数量88把, 刀轴最大转速为230r/min。由于丘陵山区稻田多为黏土性质的田块, 单刀切削负载大, 碎土系数率低。4) 整地拖板为狭长的条状板结构, 拖板一般处于固定的平置状态, 利用其底面将地耙平。如果原来的地面高低不平, 且高度差较大, 平置的拖板由于其厚度所限, 不能将较高地面的土移到较低处, 整地效果差。5) 1BMQ—160/250型系列水田埋茬起浆整地机采用双轴刀辊, 虽然能在未耕地上作业, 但结构复杂, 负荷很大, 运行成本高, 不经济。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 影响了水田埋茬耕整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在此基础上有必要优化改进设计, 以适应丘陵山区稻田埋茬整地农艺要求。研究一种性能可靠的耙辊机构, 使该机构既能满足秸秆埋入深度和起浆溶度的农艺要求;又要满足传动机构简单 (造价低、方便维修) 、安全可靠、高效的要求。设计一种专用刀辊组合形式, 在破土同时进行深埋秸秆, 保证被埋入的秸秆不被钩出。研制一套阻力小、对土壤进行二次粉碎、防止秸秆反弹和自动找平的挡土板、平地板及自调压装置替代现有的挡土板、平地板装置, 使整地效果更能满足农艺要求。通过优化传动设计, 确定最佳的变速传动结构形式和参数, 解决机器作业平衡及稳定问题。

4 丘陵山区应用稻田埋茬整地机械的优势

4.1 经济效益

4.1.1 省水:

随着丘陵山区稻田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 稻田面平整较宽阔, 适合中小型埋茬整地机械耕作, 为稻田耕作模式的创新奠定了基础。采用集耕翻、埋茬、碎土、起浆、平地为一体的机械作业, 与传统稻田耕作模式比较, 减少了泡田用水及泡田水的渗漏, 相应减少了水资源的消耗, 节省费用约150元/hm2[5]。

4.1.2 省机耕费:

农业机械、油料、农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 客观要求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 降低作业成本。应用稻田埋茬整地机可以一次进地耕作即可完成传统耕作方式三道工序的作业, 不仅省油, 而且作业效率高, 降低了作业成本, 符合养机户与稻农的双重利益。从稻田费用上讲, 采用稻田埋茬整地机的机耕费较老式耕整地耕、水耙两项作业的费用明显降低。

4.1.3 省工:

当前, 农村出现了许多稻田承包种植大户, 稻田的相对集中, 生产规模的扩大, 户主迫切希望运用更先进的机械和更经济的耕作模式, 满足诸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比老式的耕整地耕方式省工。

4.2 社会效益

稻田埋茬整地机械作业效率高, 作业质量好, 地表秸秆覆盖率高, 省油省工, 一次进地可完成耕、耙、平几项功能, 适合丘陵山区稻田整地作业, 能够满足当地水稻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要求, 符合农业机械“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发展原则, 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途径, 提供了新选择。同时, 应用稻田埋茬整地机整地可节省水稻整地用水, 等于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 减少了水稻废水排放对河流的污染, 有助于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4.3 生态效益

应用稻田埋茬整地机整地, 可部分完成稻草的秸秆还田, 因此, 成为稻田保护性耕作的较好机型。传统耕作方式耙田后, 会有许多稻茬漂浮在水层表面, 需要人工捞出, 浪费了人力和有机资源。而采用稻田埋茬整地机作业, 可以有效地将秸秆和稻茬旋埋于泥下, 提高埋茬率, 减少漂浮物。同时, 通过秸秆还田, 可以培肥地力, 并减少因焚烧残茬、残草对大气的污染, 保护人类生态环境。

5 结论

稻田埋茬整地机是一种高效农田作业机械, 可以一次进地完成三道工序的作业, 比传统耕作方式更具优势, 成为农民稻田机械化耕整地的重要帮手。但在我国南方丘陵地区推广应用的机型其适应性、可靠性和作业质量等还存有许多问题, 有待优化设计与提升完善。随着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加快, 重点研究和推广中小型稻田埋茬整地机, 是提高稻田整地机械化水平的重要手段, 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丘陵山区发展稻田整地机械化的有效措施和主要方向。

摘要:丘陵山区的水稻种植和整地有明显的区域特点, 整地机械化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的首要作业步骤。针对丘陵山区的自然生产条件和经济条件, 对稻田机械化整地技术模式进行了分析比较。同时阐述了当前丘陵山区稻田埋茬整地机械性能特点和应用优势, 并提出了优化改进现有稻田埋茬整地机械设计的建议。

关键词:丘陵山区,稻田,埋茬整地机械

参考文献

[1]易中懿, 曹光乔.南方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研究[J].农机科技与推广, 2009。 (7) :13-15.

[2]张延化, 胡志超, 王冰, 于向涛.南方丘陵山水稻机械化收获探析[J].农机化研究, 2012 (, 3) :246-248.

[3]秦钟立, 刘洪斌.丘陵山区精确农业技术体系的分析与展望[J].农业网络信息, 2006 (, 6) :47-52.

[4]张义平, 孙星钊, 宋建农.1BMQ型水田埋茬起浆整地机的研究[J].中国农机化, 2006 (, 4) :69-71.

[5]简兆启.水田打浆机的推广与应用[J].吉林农业, 2011 (, 11) :261.

南方丘陵山区 篇2

摘要:以南方红壤丘陵区宝洞峪小流域作为实验样区,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空间分析和水文分析模块的支持下,采用不同分辨率的DEM为基本信息源,探讨了汇流阈值与汇流网络密度间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汇流阈值与汇流网络密度呈定量统计关系.经过对所得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出了汇流阈值与汇流网络密度的定量回归模型,其中系数6呈较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并随着DEM精度的变化而变化.还提出了一种基于栅格个数的汇流网络密度计算方法,通过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到汇流网络结构研究中.Abstract:The Baodongyu catchment in red soil hilly region of Southern China was selected as the study site. Under the support of spatial analysis and hydrological analysis module of ArcGIS, the research discussed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flux threshold value and densities of conflux network using DEM with different resolving power.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re is a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flux threshold value and densities of conflux network, which can be expressed by a formula. And the parameters b presented on a change trend with the precision of DEM. The research put forward a good approach of computing conflux network density based on raster number, which could be effectively used to determine drainage structure.作 者:李忠武 黄金权 李裕元 蔡晓迪 曾光明 LI Zhong-wu HUANG Jin-quan LI Yu-yuan CAI Xiao-di ZENG Guang-ming 作者单位:李忠武,黄金权,蔡晓迪,曾光明,LI Zhong-wu,HUANG Jin-quan,CAI Xiao-di,ZENG Guang-ming(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82;湖南大学,环境生物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82)

李裕元,LI Yu-yuan(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沙,410125)

南方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收获探析 篇3

我国丘陵山区分布较广,占国土面积的43%以上。南方丘陵山区耕地比例在60%以上的省份达11个,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31.5%,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35.5%。目前,水稻是南方丘陵山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68.3%[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总体上已进入中级阶段,而相比平原地区,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明显落后,多数仍处于初级阶段,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收获机械是丘陵山区实现全面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环节,也是农机化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形成和发展丘陵山区特有的收获技术模式、加快推进收获机械化,对于保障我国水稻等大宗粮食产品供给,提升粮食作物种植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丘陵山区自然概况与农机化现状

1.1 丘陵山区自然种植特点

丘陵是指海拔一般在500m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m的起伏不大、坡度和缓、顶部浑圆、连续分布的圆丘状地貌集群。丘陵是山区向平原过渡的中间阶段,从气候条件上看,一般在温暖湿润地区丘陵分布较多[2]。

在丘陵山区,耕地主要类型有:小冲击坝区、大块峁腰田、大块峁顶田、冬水田和梯田。小冲击坝区、大块峁腰田、大块峁顶田指地势地表起伏和缓的地区,田块连片,面积较大,其相邻田块间的落差高度一般不超过0.5m,总面积占南方丘陵山区耕地总面积50%以上。梯田是在丘陵山区坡地上建造的阶梯式农田,田块随地形变化,一般呈狭长状,面积大小不等。冬水田,是浅山丘陵地带特有的一种稻田,田块一般面积较小且不规则,因受环境和气候的限制,它全靠冬季贮水而不灌田,一年只种一季稻,故名冬水田。冬水田和梯田所占耕地面积较小。南方的丘陵山区是我国水稻等粮食作物的主产区,其种植特点:一是田块小且形状不规则,不同的田块之间存在一定的高度差;二是水稻均为水田种植,土壤承载能力低;三是水稻种植分散,品种和成熟时间不一;四是机耕道路过窄或路面高低不平,田间沟渠多。

1.2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现状

丘陵山区地理条件复杂,土地相对分散,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机发展受限。由于在我国农业的长期规划中,是优先发展平原,后发展山区,从而忽视了众多小型、轻便农机具的研究和开发,而当前应用于平原地区的农机设备难以适应丘陵山区的实际需求。同时,我国丘陵山区绝大多数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且国家对丘陵山区农机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大,即使有部分适合的农机具也无力购买,这样就制约了农机具在丘陵山区推广。

近年来,农机化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愈显重要。因此,加强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力度,特别是水稻联合收割机的推广,以促进农机化更快发展已成共识。当前,南方丘陵地区水稻收获机械化更是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有利条件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平原地区的水稻机械化收获技术基本成熟,对丘陵山区水稻收获机械的研发设计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二是政府扶持力度加大。政府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购机户购买联合收割机的投资减少,调动了农民购机积极性。三是水稻机械化收获的市场较大。水稻机械化收获节能够实现抢收抢种,节省劳动力成本,有利于农民进城务工,可形成较大的水稻机械化收获市场[3]。

2 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收获技术模式探析

2.1 水稻机械化收获方式

目前,水稻机械化收获为联合收获和分段收获两种技术模式。

1)联合收获是指使用水稻联合收割机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清选和装袋等数道工序,自动化程度高,稻谷籽粒基本清洁干净,省时省工,有较高的收获效率和较低的损失率;但受气候影响较大,最佳收获时期较短,过早或过晚收获会造成损失率高。

2)分段收获是指利用水稻割晒机将水稻割倒铺放田面,然后在田间或运送到其他场上利用脱粒机脱粒,清选和装袋靠人工完成。这种收获方式可提前收割,通过自然晾晒便于脱粒,减少了烘干和晒场的作业量;但所用机具多,收获时间长,需要劳力配合,人工劳动强度较大,作业效率较低。

2.2 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收获技术模式

水稻的机械化收获受到种植方式、气候条件、土地类型和田块大小等条件的制约,应全面考虑收获条件以及收获机械的适应性、经济型、作业质量等影响因素,选择合理的收获技术模式。

在丘陵山区,小冲击坝区、大块峁腰田、大块峁顶田、应以联合收获为主。小冲击坝区、峁腰田、峁顶田地势较平坦,田块间的落差小,水稻的种植面积大、收获时间较统一,联合收割机可发挥优势、连续作业,有利于提高收获效率、降低损失率,节省劳动力和收获时间。但使用联合收割机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田块面积小,且多为水田,田埂和沟渠较多,不利于收割机的行走,使收割机的通过性差,当泥脚深度为15~20cm时,机具作业困难,收获质量不高,易出现故障,降低收获效率。目前,多数收割机没有秸秆处理装置,不利于秸秆的综合利用或切碎还田,造成有机质的大量损失和环境污染。综合利弊考虑,应改善和提高联合收割机的作业性能和适应性,在小冲击坝区、大块峁腰田、大块峁顶田、推广并普及水稻联合收割机的使用。

在坡度较缓和的梯田,由于受经济条件和地理条件的限制,应考虑购置水稻割晒机、割捆机和脱粒机进行分段收获,可将水稻收割后铺放田间,然后运送到场上脱粒。水稻割晒机结构简单,价格便宜,比人工收获劳动生产率高5~8倍,收割损失减少1/2。对于许多不能采用联合收割机作业的丘陵地区以及经济条件差的农户来说,水稻割晒机是较好的选择,也是丘陵地区较为普及的水稻收获机械。

由于冬水田常年有水,稀泥深度一般超过20cm,使农业机具的行走变得十分困难,所以目前还没有实现机械化收获,水稻的收获主要采用人工收获。但人工收获劳动强度大,作业条件艰苦,人工成本越来越高,以致许多田地出现了弃种弃收的情况。所以,实现冬水田的水稻机械化收获变得日益重要。冬水田较多的地方的一些小型企业近年来根据实际需要相继开发了一些用于冬水田的小型水稻联合收获设备,但其田间通过性能、可靠性和作业质量还存有许多问题,有待提高和完善。

3 丘陵山区水稻联合收获机械性能特点

目前,丘陵山区联合收割机以中小型自走式履带全喂入联合收割机为主。地势较平坦的地区采用中型联合收割机(喂入量1.1~1.5kg/s);地势落差大,田块较小的地区采用小型联合收割机(喂入量0.8~1.0kg/s)。主要机型:湖南益阳资江4LZ-1.0;重庆双恩4LZ-0.3;湖南长沙长丰4LZ-0.6;安徽长江4LZ-0.8;广东韶关丹霞4LZ-0.8;浙江柳林4LZ-1.0;湖南现代碧浪4LZ-1.0;山东福田谷神4LZ-1.5等。上述设备虽已在生产中上有所使用,但其通过性、适应性、可靠性和作业质量等还存有许多问题,有待优化设计与提升完善。

根据现有收割机的结构参数、作业示范和对用户使用收割机情况的调查了解,对适用于丘陵山区的水稻联合收获机械的主要技术参数作了如下分析:

1)机器功率。功率是收获机械的主要技术参数之一。机器功率的大小要考虑田块大小以及田块集中连片的规模,对于丘陵山区田块较小且分散、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的作业对象,适用机型的功率较小,一般选为9~25kW。

2)喂入方式。水稻联合收获机械主要分为全喂入式、半喂入式两种类型。全喂入式联合收获是将切割下来的水稻茎、穗全部送入滚筒脱粒的联合收割机,结构简单,生产率较高,价格比较低,而且可靠性好、故障少,其缺点是茎秆不完整,动力消耗大;半喂入式联合收获是指收获机将切割下来的水稻穗头部分输送入脱粒滚筒脱粒的联合收割机,这种机型保持了茎秆的完整性,减少了脱粒、清选的功率消耗,可实现茎秆(稻草)的再利用。其缺点是输送茎秆输送机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丘陵山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机器维护不便,应选用全喂入式收获方式。

3)行走装置。水稻收获机械的行走装置有轮式和履带式两种。轮式行走装置结构成熟、转移灵活方便,通用性强,但是轮胎接地面积小,在水田作业时下陷较深,转向行走困难,作业时对田地表面土壤破坏较严重,适合于田块较干和土质较硬不易下陷的地区使用。履带式行走装置的履带接地面积大,作业时下陷深度较浅,在深泥脚、带水田或高耕田作业时,具有更好的通过性,对田块的损伤较小,一般性稻田都可正常作业,适应性广。在丘陵山区,机具应具有良好的通过性和适应性,采用履带式行走装置是收获机械发展的主导方向。

结合以上的技术参数分析,根据丘陵山区的地理条件和水稻的种植特点,现阶段重点研发小型联合收获机械,其应具有以下性能特点:小功率(9~30kW),整机体积小、质量轻、结构紧凑,转向调头灵活,整机重量宜在1.5t以下;割台采用液压升降式,割幅不超过1.5m;要有较好的防滑防陷性能,行走装置采用橡胶履带,两条履带中心距离小(50~100cm左右),以利于田间转移。联合收割机的装配、调整、操作要相对容易,保养方便。

4 南方丘陵山区水稻收获机械化发展建议

1)加快丘陵山区基本农田建设,整合土地资源,调整水稻种植模式,适度发展土地规模化经营。调整水稻种植模式,使同一地区的水稻种植品种和时间统一,可避免因成熟时间不一致而造成联合收割机频繁转移、浪费时间并降低利用率的现象。适度规模化经营可解决由于受田块小多、地少等原因而无法推广联合收割机的问题。

2)加大科研投入,加强小型联合收获机械的研制,重点突破关键性技术问题。通过实地调研,根据丘陵山区的水稻收获特点确定机具的技术参数,针对小田块、深泥脚田等收割条件,重点解决收获机械通过性、适应性的关键技术问题。

3)大力推广机械化收获技术,进一步加大政府农机补贴,提高农民购机热情。丘陵山区一般经济条件相对落后,购机一次性投入较大,因此政府要加大在资金、政策方面给予的扶持,以利于联合收获机的推广,调动农民使用联合收割机的积极性。

5 结论

在我国南方丘陵山区,水稻的收获技术模式为联合收获和分段收获并存,以联合收获为主,分段收获为辅,优先发展联合收获机械。小型履带式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适合于丘陵山区自然生产条件和经济条件,是目前较适宜丘陵山区使用的水稻收获机械。重点研究和推广小型水稻联合收割机,是提高水稻收获机械化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丘陵山区发展水稻收获机械化的有效措施和主要方向。

摘要:丘陵山区的水稻种植和收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收获机械化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的重点内容。针对丘陵山区的自然生产条件和经济条件,对水稻机械化收获技术模式进行了探析。同时,阐述了当前丘陵山区水稻联合收获机械的使用现状和性能特点,并提出了加快丘陵山区水稻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丘陵山区,水稻,收获机械化

参考文献

[1]易中懿,曹光乔.南方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研究[J].农机科技推广,2009(7):13-15.

[2]秦钟立,刘洪斌.丘陵山区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的分析与展望[J].农业网络信息,2006(6):47-52.

[3]胡俊平.南方丘陵地区水稻联合收割机的发展[J].农机市场,2008(2):17-18.

[4]杨国军,王强.丘陵地区水稻收获机械的选型[J].农机化研究,2008(2):238-240.

[5]王广庆,闵旭光.南方丘陵地区水稻机械化收获技术推广实践[J].农机化研究,2007(12):233-235.

丘陵山区高速公路勘察设计方法 篇4

文章以汕汾高速公路汕头路段勘察设计为例,对丘陵山区高速公路勘察给出了明确的思路,对具体的设计方法进行了专题性研究。

★ 山区高速公路涵洞勘察设计常见问题及防治

★ 青海湖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 我国环境保护形势研究

★ 高速公路造价控制的因素分析与研究

★ 高速公路勘察设计工作总结

★ 浅析钢铁企业总图设计与环境保护的论文

★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研究论文

★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 优化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探讨

南方丘陵地区种草养牛效益分析 篇5

1 南方丘陵地区肉牛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优势

1.1 南方种草养牛潜力巨大 (驱动因素分析)

长江以南地区湿热条件优越, 牧草生长旺盛、产量高、质量好, 加上南方有丰富的肉牛地方优良品种, 为南方发展肉牛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由于南方光热充裕, 适合牧草生长的周期长, 因此单位面积的牧草产量要比北方高出许多, 载畜量也就相对较高。据预测, 南方6 667×104hm2荒山草坡的生产潜力, 将超过30 000×104hm2的北方草地。这些土地的充分利用, 可使全国家畜饲养量增加一倍。但是优越的湿热气候条件和丰富的肉牛优良地方品种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尚未形成产业优势, 缺乏市场竞争力。

江西地处长江以南地区, 发展养牛业具有许多有利条件, 首先是具有适合牧草生长的气候条件, 江西的年均降水量是北方养牛区的5~10倍, 为牧草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其次, 江西具有大量可开发利用的草场资源。同时, 农民养肉牛的积极性很高, 因为种植业比较效益较低, 而且有部分肉牛养殖专业户养牛致富的带动示范, 许多农民视种草养牛为发家致富的捷径。目前肉牛价格一直很稳定, 没有出现过肉牛价格大起大落现象, 其市场效益稳定。因此广大南方丘陵地区的农民非常看好肉牛产业的市场前景。

1.2 南方肉牛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风险分析)

广大南方丘陵地区肉牛产业虽然发展迅速, 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如政府扶持力度不大, 自身存在饲养周期长、牛源紧张等问题, 但是草牛不配套、养殖成本高、经济效益不佳是制约着广大南方丘陵地区肉牛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南方红壤区有6 667×104hm2的荒山草坡、2 000×104hm2的幼龄果 (林) 园和2 000×104hm2的秋冬闲田还待开发利用, 但现阶段主要存在天然牧草和作物秸秆品质差、饲草周年供应不均衡以及缺乏利用饲草及农副产品资源养牛的综合技术等问题, 导致肉牛产业发展不理想。

特别是南方广大肉牛养殖户 (场) 冬季不备草、夏季草有余的传统与现象, 使得肉牛整个冬季主要靠劣质的稻草过冬, 营养物质的供应远远不能满足牛的需要, 肉牛冬季掉膘严重, 经济效益显著下降, 也制约着南方肉牛产业的发展。

1.3 今后牛肉产业的前景分析

一是当前肉牛供求正在向偏紧转变, 加上肉牛繁殖周期长、繁殖量少, 因此货紧价扬将是今后相当长时间内肉牛市场的主要特点, 现在发展正当其时。

二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消费对象的日趋多元化, 加之我国与世界交往越来越多, 来华旅游人数增加, 国内对牛肉特别是高档牛肉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大, 牛肉市场前景广阔。

三是在人工成本增加、饲料原料价格上涨、社会物价水平总体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下, 肉牛价格将维持在较高价位, 养牛效益也会最终与肉牛养殖周期长、高投入的特点形成正比, 实现稳步提高。

四是最近在全世界流行的猪流感使得生猪养殖大受影响, 人们对牛肉的需求量与日俱增, 肉牛养殖前景十分看好。

2 高安裕丰农牧有限公司种草养牛效益分析

2.1 公司简介

高安市裕丰农牧有限公司是江西省一家大中型以种草养牛为主的民营企业。创办于2003年, 公司现有总资产1 000多万元, 占地80 hm2。有职工45人, 畜牧师2人, 技术人员3人, 已建成标准化牛舍5栋, 每栋600 m2, 总面积为3 000 m2, 建成青贮池2座, 每座600 m3, 可青贮饲草料1 000 t建成综合饲料库2栋, 总面积800 m2, 已建成兽医室, 办公室, 员工宿舍, 食堂, 配电房, 水房等配套设施, 总面积3 000 m2。公司现在存栏育肥肉牛达500余头, 全年可出栏肉牛1 000头。从规模上来看, 属于中等规模的养殖场。

2.2 种草养牛的效益分析 (亩产价值分析)

2.2.1 肉牛养殖的生产成本投入分析。

为了便于比较, 成本是根据肉牛饲养日按头日成本计算。生产成本包括直接生产费用和间接生产费用。

直接生产费用包括采购小牛犊成本、精粗饲料费用、饲养人工费、固定资产折旧、水电费用、兽药费用。

该公司粗饲料主要由桂牧一号、黑麦草、全株玉米、稻草、花生藤、豆腐渣等组成, 均以采购为主。其中, 桂牧一号和黑麦草自产20 hm2, 农户及其他合作组织包产60 hm2, 到了收割季节, 公司组织人力进行收购, 为0.16元/kg;全株玉米为0.34元/kg, 年需求17万元;稻草为0.26元/kg;花生藤为0.16元/kg。混合精饲料来源则以采购为主。每头牛每年饲料的费用为2 750元/年·头, 平均为7.7元/头·d。

饲养人工费即饲养员报酬和福利费。按孙黄初和张立军的方法计算, 饲养4~6头肉牛的年人工费1 000元, 10~l5头人工费2 000元, 20~30头以上按人工费3 000元, 60头人工费6 000元计算, 综合折算出日头饲养人工费。

固定资产方面, 该公司现有牛舍6栋, 每栋造价为15万元, 牛舍建好后, 还需要进行相关路面建设及水电设施的配套, 约为150万元。固定资产折旧费按每头存栏牛平均投资3 000元, 10年折旧, 净残值率按照原值的5%确定, 年折旧率为9.5%, 即285元/年, 0.78元/头·d。

小牛的采购成本和兽药费不同规模按一致的水平, 小牛采购价22元/kg, 体重为170 kg的小牛犊为主, 则每头牛犊的采购价为3 740元。兽药费按每头每年50元, 水电费按每头每年50元计算。

生产中的间接生产费用主要是管理费和利息, 养殖户和专业户的管理费按每头每年10元, 养殖小区按20元计算, 规模养殖场按管理人员计算, 每人每年为6 000元, 500头存栏的规模养殖场按管理人员5人计算。利息仅计算小牛的资金利息, 按6%标准进行计算, 确定为288元/年·头。其他间接生产费按一致处理, 也不列入计算之内。

从表2可见, 影响肉牛养殖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为饲料价格。虽然小牛犊在肉牛生产中成本占到50%左右, 在市场调节下, 小牛犊价格走向影响肉牛出栏价格, 价格消长基本是同步, 出栏肉牛价格高于或等于小牛价格, 因此占总成本 (非饲养成本) 37%的饲料成本是影响肉牛养殖效益的主要因素, 另一影响因素是品种的改良和肉牛养殖技术, 在本调查中育肥肉牛全部按改良牛计算和分析。

2.2.2 肉牛养殖的生产经济收益分析。

全部按出售育肥牛计算收入, 出售育肥牛体重均为650 kg, 出栏价为16.6元/kg, 则每头牛的收入为10 790元;其他收入为牛粪, 或作农家肥或者做沼气原材料或出售, 按每头牛每年100元计算收入 (每天排粪20 kg) 。

净收入 (利润) 计算:总收入-总支出=净收入育肥期投入=天总成本×育肥天数育肥期收入=天总收入×育肥天数, 计算日头净收入和出栏头净收入。

从表3可以看出, 该公司肉牛生产的经济效益较好。原因是该公司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 收集了国内十多个牧草品种, 利用自有丘陵山地, 进行了一系列多点筛选试验, 并结合江西农业大学反刍动物营养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 从中筛选出一些适合于南方红壤丘陵区种植的优良牧草品种, 并着重对其中表现最好的部分品种如桂牧1号, 进行了高产栽培技术及产量和品质周年变化动态研究。在所有测试品种中, 桂牧1号的叶部产量和总产量均最高, 2个氮水平2年的平均叶产量和总产分别为14 500和20 000 kg/hm2。桂牧1号属于暖季型牧草, 其生长季节为3~11月, 从3月中下旬开始返青, 11月底至12月初, 初霜时停止生长, 3~4月和11月由于温度较低, 其生长缓慢, 所以在舍饲条件下, 它们的供草期为5~10月。矮象草、索兰德狗尾草、圆叶决明和罗顿豆也是适合南方丘陵地区种植的牧草品种。

此外, 南方红壤丘陵区有2 000×104hm2的冬闲稻田, 每年10月下旬收完晚稻至次年4月下旬插早稻有6个月的空闲时间。这些稻田土壤肥沃、水分充足, 是理想的种植冬季牧草的地点。黑麦草属于冬季牧草, 品质好、适口性极佳, 如管理好, 可在12月份开始刈割, 从而解决冬季青饲料缺乏的问题, 种草养牛的经济效益将会更好。

3 结论

本调查研究表明, 高安裕丰公司这种中等规模养殖场成本低是因为利用了自有的丘陵山地种植桂牧一号牧草和利用当地老百姓冬闲田种植黑麦草, 作为养牛的青粗饲料, 使得饲料成本降低, 经济效益明显。因此, 充分利益南方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牧草产量高 (生物量大) 的优势, 通过种草与养牛的结合, 牧草的潜在效益就能有效地转化和增值, 种草养牛模式在南方丘陵地区值得推广, 而且完全可行。

参考文献

[1]蔡小艳, 管淑艳, 赖志强, 等.我国农区种草养畜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与前景[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7 (4) :59~60.

[2]刘经荣, 石庆华, 谢国强, 等.红壤地区种草养牛的养分循环利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4 (1) :68~72.

[3]冯选明, 龚云灯.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 开展种草养牛羊, 主动适应国际市场[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2 (11) :4~5.

[4]杨秉玺, 刘鑫.种草养牛与建设养殖小区两种模式的探索[J].黄牛杂志, 2003 (6) :61~62.

南方丘陵山区 篇6

本文拟从场址的选择、适度规模、栏舍的生态化设计、生态养猪模式的选择、饲料营养调控、粪污无害化处理以及资源化利用等方面来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从而为我国南方丘陵地区生态养猪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1 场址的选择

应选择交通便利, 水电供应稳定, 地势高燥, 坐北朝南, 土质坚实, 便于排污的丘陵山坡;小区周围3km应无大型化工厂、矿厂、皮革厂、肉品加工厂、屠宰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等污染源;必须离干线公路、铁路、城镇、居民区至少1 km以上;小区空气环境质量必须符合NY/T388-1999的规定, 水质必须符合NY5027-2001的规定, 土壤应符合NY391-2000的规定。同时, 猪场周围应有相应的农用地, 种植牧草、茶叶、果树等, 粪污排泄物经处理后可就近消纳, 以利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循环利用。

我国南方丘陵地区的优势在于山多, 植被良好、空气清新、水质无污染, 发展生态养猪的空间较大。

2 适度规模

发展适度规模, 合理规划既可拓展养猪业的发展空间, 解决畜牧业用地紧张的困难, 又为排泄物的治理、改善养殖环境和疫病防控打下良好基础。生态养猪小区规模, 要根据废弃物的处理和再利用, 对小区周边环境如土壤、水、大气等的影响程度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以及所利用植物的消纳能力, 能否构成一个功能齐全、和谐发展的生态系统来确定。相关研究表明, 每亩农田承载母猪粪便能力为1头, 承载存栏育肥猪粪便能力为3头;每亩果园承载母猪粪便能力为2头, 承载存栏育肥猪粪便能力为4头。生态养猪小区的适度规模一般不宜超过5 000头/km2。

3 栏舍的生态化设计

栏舍生态化设计是猪场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 也是保障猪群健康生产的基本要求。一是要通过改善场区环境和改变饲养管理方式来改善舍内环境;二是要充分考虑猪的适应能力并给以适当的锻炼, 不要盲目追求环境参数标准而把猪养成“温室花朵”;三是要尽量利用自然环境的有利因素, 实行自然调节和人工设备调控相结合, 利用自然条件便于夏季防暑降温和冬季防寒保暖, 利用自然通风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四是猪舍的设计可主要采用节水节能型和便于无害化处理的设计, 如污水与自然雨水分流, 污水利用地势落差沉淀排放。

4 生态养猪模式的选择

目前, 我国生态养猪现有多种模式, 现介绍一种养种结合模式:养种结合是利用养猪业与种植业有机地结合形成食物链, 提高物质良性循环和转化速度。主要有“猪-沼-果”、“猪-沼-稻”、“猪-沼-菜”等结合模式。

5 节能减排的饲料营养调控技术

目前我国解决猪场粪污的基本思路是采用末端处理方法, 并不能从根本上完全解决污染问题, 且存在耗资大、日常维护难的缺点。因此, 通过营养调控, 提高饲料利用率, 减少氮、磷、铜、锌及重金属等的排放, 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是发展生态养猪的一条重要措施。主要的营养调控及节能减排技术有以下几点: (1) 减少猪粪氮排泄量。最有效方法是在保证日粮氨基酸能满足其需要的前提下, 降低日粮的粗蛋白含量。大多数研究表明, 按照理想蛋白质模式以可消化氨基酸为基础来配制符合猪营养需要的平衡日粮, 可将传统日粮的粗蛋白水平降低2~3个百分点, 而不影响动物生产性能, 可使单只猪的氮排出量减少16%或0.9 kg。 (2) 通过向日粮中添加对环境无污染的代谢调节剂, 如酶制剂、酸制剂、活菌制剂 (微生态制剂) 、促生长剂等, 提高日粮营养素利用率以减少粪尿排泄量。例如, 日粮中添加植酸酶, 能有效地提高氮, 尤其是植酸磷的利用率, 减少排出量的幅度为2%~50%;添加益生素可降低氮的排泄量2.9%~25%;添加微生态制剂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 降低氮的排泄量等。 (3) 通过加工减少饲料中抗营养因子, 提高饲料消化率。如饲料颗粒化过程中的高温可使其中的淀粉和蛋白质熟化, 会改善蛋白质消化率, 从而减少氮的排泄量等。

6 粪污生态化利用技术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 猪场粪便、污水进入无机环境 (土壤) , 被微生物分解转化为可给态养分和土壤肥力, 供绿色植物利用, 通过光合作用后转化为有机产品, 形成最简单的物质循环形式。但不进行处理或处理不当则会成为污染源, 如果仅为防止污染而将其处理到达标并排放, 不仅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 而且必然会加大处理投资和能耗。因此, 必须根据资源化利用方式来决定处理工艺, 以减少处理投资和能耗。在我国南方丘陵地区适度规模猪场, 粪污无多级利用条件时, 可处理后作活性有机肥或做有机无机复合肥及液肥销售;有条件的猪场可利用沼气、种植果树、蔬菜、水稻、蘑菇、养蚯蚓、养蝇蛆等, 实现资源化多级利用和转化, 争取做到污染物的零排放, 实现清洁生产和生态化养殖, 改善养猪环境, 提高猪群生产力和健康水平, 保障产品品质, 这是养猪场走生态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建议 篇7

如何抓住机遇, 加快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步伐, 促进丘陵山区农民增收节支, 进一步提高农机使用效益, 已成为当前研究山区丘陵机械化发展的重要课题。

近日, 笔者走访了沂水县西北部几个乡镇的个村社, 三个农机大户, 2个农机具经营点, 通过调查, 对丘陵山区机械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了深入了解, 认为当前大力扶持和发展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时机已成熟, 各级应根据丘陵山区地貌特点和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实际, 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扶持力度, 不失时机地推动山区丘陵机械化发展, 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如何提高山区丘陵的农业机械化水平, 笔者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加强调查研究。改变过去对山区丘陵机械化自由发展的观念, 通过深入调查, 摸清山区丘陵农机具的底数和农机化发展的程度, 研究分析山区农民的需求, 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

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通过整合资金和项目, 加大对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经费和农机技术人员培训经费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山区丘陵农机合作社的规模经营。对拥有农机数量多、辐射能力强的农机合作社实行项目支持。

新沂市丘陵山区造林技术 篇8

1 树种选择

造林树种的选择是造林成败的关键,当地可供选择的造林树种有侧柏、铅笔柏、黑松、火炬树、刺槐、石榴、花椒、板栗、桃、杏、核桃、香椿、泡桐等。由于山地丘陵区干旱瘠薄,不同坡向、坡位的小气候和土壤水分和肥力存在差异,因而要根据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树种。(1)山地丘陵的中上部,石多土少,岩石裸露70%~80%,土层仅存于岩石的空隙之间,厚度≤30 cm。因此,可选择侧柏、铅笔柏、黑松、刺槐、石榴、花椒、火炬树等造林。(2)山地丘陵下部,岩石裸露30%以下,土层较厚,除选择侧柏、铅笔柏、黑松、刺槐、火炬树、香椿等树种外,还可以选择一些经济树种,如杏、桃、核桃、石榴、花椒等。(3)山脚下,地势较平坦,土层深厚,梯田较多,应大力发展核桃、柿树、樱桃、板栗、泡桐等经济林[1,2,3]。

2 丘陵山区整地

整地是丘陵地造林的基础,是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改善幼林树生长条件的重要环节,整地可以改善土壤局部土培条件,增强土培通透性,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减少栽植用工,缓解造林季节争劳力的矛盾,利于苗木成活及生长。

2.1 整地时间

整地适宜在雨季进行,既省工又省时,土壤又能充分吸收降雨,提高含水率。整地后当年秋季或第2年春造林,雨季前松土1次,使土壤充分蓄水,增加土壤含水量。

2.2 整地方式

在保证造林质量的前提下,丘陵山地的整地方式可以分为3种:(1)鱼鳞坑整地。适宜于坡度15~45°、水土流失严重、地形破碎的沟坡,按株行距挖成半月形坑穴,生熟土分开放,表土先堆放在左右两侧,然后在坑的外缘筑20~30 cm的半环形石堰,再用表土回填坑内,活土不低于20 cm,坑与坑按“品”字形排列,大鱼鳞坑长径80 cm,短径50 cm,深50cm;中鱼鳞坑长径60 cm,短径40 cm,深40 cm;小鱼鳞坑长径50 cm,短径30 cm,深30 cm,株行距4.0 m×2.5 m。(2)水平阶整地。沿水平线里切外垫,做成外高内低、宽0.7~1.3 m的台阶,外边比内边高出10~20 cm,阶间距离1.3~2.0m。(3)穴状整地。适宜在坡度15°以下的坡台地及地势平缓的沟底和梯田应用,形状可方可圆,大穴穴径为80~100 cm,深60~80 cm;中穴穴径50 cm,深40 cm;小穴穴径30 cm,深30 cm[4,5]。

3 造林季节

春、秋季均可栽植,雨水充沛的地方一年四季均可造林。但建议秋季栽植,栽植时间可据树种和立地条件等确定[6]。

4 栽植

在选择耐旱树种的基础上,应实施旱作造林系列技术。(1)应用保水剂。栽前采用保水剂,蘸根或在栽植穴内混拌保水剂颗粒,均能明显提高成活率和促进新稍生长。(2)地膜覆盖。地膜覆盖可以抵制土壤水分的蒸发,并有明显的增温效应,尤其是春天具有明显的保墒作用。覆盖方法是在苗木周围覆盖直径约40~50 cm的塑料薄膜,薄膜的大小一般和栽植坑相同,并以少量土压住薄膜。(3)截干深栽。萌芽率强的阔叶树实行此法,成活率可提高40%。截干一般从苗木地径5~10 cm处剪掉上部,深栽后地上留2~3 cm,成活率明显提高。(4)蘸泥浆深埋。裸根苗起苗分级后,为防根系失水,采用泥浆浸蘸后才能运输。栽植前若泥浆已干,可再蘸泥浆后栽植。栽植深度比地径深1~2 cm,如果是针叶裸根苗,还须用土将地上部分堆埋4/5,发芽后去掉。(5)ABT生根粉。ABT生根粉无毒、高效、广谱,具有补充营养和生根作用[1,2,3,4]。

5 抚育管护

一是松土除草。有利于保墒,避免杂草争水肥。二是修枝除萌。造林后,对下部萌蘖力强的树种应及时除萌,有利于调节树势,减少水分、养分消耗。幼树3~5年时,于树落叶之后至春季发芽之前的休眠期进行第1次整形修枝,连续进行3年,促进幼树生长[1,2,3,4]。三是封山育林。造林未成林前严禁放牧和一切人为活动,以保证苗木正常生长。承包到户,实行“谁开发,谁负责,谁受益”的原则。四是灌溉。对于水源充足的地方,考虑苗木进行充分灌溉,提高苗木成活率[6]。

参考文献

[1]王民生,刘三保,刘小宁,等.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抗旱造林综合技术初探[J].陕西林业科技,2001(1):24-27.

[2]彭福坦.西藏林芝地区抗旱造林技术[J].广西林业科技,2005,34(3):145-147.

[3]冯全章.海东地区中高位山旱地抗旱造林技术研究[J].青海农林科技,2008(2):88-90.

[4]康华,艾晓琴,闫学昌,等.陕西渭北旱塬黄土高原沟壑区营造林抗旱综合技术研究[J].防护林科技,2006(3):49-51.

[5]王大等,张肃俊,张莉,等.铜山县丘陵山区林业发展途径探讨[J].林业科技开发,2005,19(5):45-46.

丘陵山区秸秆综合利用的探索 篇9

1 秸秆利用的现状

农作物秸秆自古就有, 过去粮食和秸秆产量都低, 农作物收获后秸秆用于烧火做饭取暖、家畜饲料、堆沤积肥、造纸等, 基本上都让农民利用了, 不存在就地焚烧现象。而现在化肥、良种等新技术的应用, 粮食产量有了质的飞跃, 秸秆产量也在增加, 其中玉米是种植面积最大, 产量最高, 产秸秆最多的农作物, 玉米秸秆的利用也悄悄的发生了改变。作为役用的大牲畜逐步淘汰;电磁炉、液化气的使用;政府给贫困区农民家庭冬季发放煤炭;造纸厂的关闭;化肥使用量的大增;使秸秆从原来用途中的宝贝变为农业垃圾。闲弃在农田的秸秆影响来年耕种, 新的利用方式又未形成规模, 对农民来说付之一炬是最省事的办法。但是, 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也成为农业、林业、消防、县乡两级政府以及村干部最头疼的问题。

1.1 秸秆还田

1987年秋, 武乡县首次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 县农机局组织了机械化秸秆还田演示会, 县政府对购买大型还田机的农机户每台补贴1 000元, 当年新增10台, 但受当时历史条件所制约, 之后的几年未大面积推广开。

十年后, 农民对秸秆还田有了新的认识, 还田机有较大的增长, 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整秆深翻还田都有了一定的市场, 但年还田量超不过0.13×104hm2。

农机购置补贴的实施, 加速了农机化的发展, 但作业费的加大导致农民用不起机械, 秸秆还田和机耕面积都有萎缩。

1.2 过腹还田

武乡县现存栏8 500头牛、13×104只羊, 役用大牲畜很少, 青贮、黄贮秸秆在集中养殖的地方实施, 年贮量约1.5×104t。散养户冬季喂一部分秸秆, 夏季就喂青草了, 大的规模养殖未形成, 养殖户估计消化多少秋季贮存多少, 年消化秸秆面积超不过3×104t。

1.3 燃料消耗

农民生活条件的提高和冬季给农户发煤炭使农民放弃烧秸秆取暖、做饭的习惯, 改用电磁炉做饭, 炭火、暖气取暖。素称梨果之乡的上司乡近20年来发展了许多核桃树, 即使在冬季未发煤炭的年代, 农民做饭取暖也从来不用秸秆, 修剪下来的树枝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好燃料, 何况玉米轴卖不出去也够农民几个月燃料用的。

2 秸秆综合利用之艰难

2.1秸秆还田

秸秆粉碎能培肥地力, 虽然农民对此有很大的认知度, 但由于多种原因, 此技术推广收效不理想。首先是作业费太大, 农民承受不了。整秆深翻还田十多年前就有农民自愿实施, 与粉碎后深耕相比少一道工序。大型拖拉机配高柱犁整秆深翻还田每0.067 hm2收费20元, 粉碎后深翻两项作业每0.067 hm2收费30元。而如今粉碎还田、深耕、旋耕每项收费都在40元以上。国家对农机购置实行了补贴, 对农机专业合作社也进行了扶持, 但农机户急功近利, 农机合作社也未做出表率, 只想利益最大化, 尽快收回投资或产生更大的利润, 增加了农民的负担。谈到作业费大时, 农机户说:油料费贵, 工价高, 不得不这样。实际上十年前每0.067 hm2作业费15元左右, 每1 L柴油3元左右, 现在每1 L柴油近6元, 作业费涨到3倍, 购机费除去补贴外农民也没有比十年前多花。另外, 部分机手为降低成本, 刀具磨损了不换新的, 前进速度过快, 还田机离地太高, 导致作业质量达不到要求, 甚至有驾驶员说:“出一次钱 (每40元/0.067 hm2) , 就粉不好秸秆, 出两次钱粉两次才能粉好”。农民承受不起作业费用, 对作业质量不满意, 影响到第二年春播时, 只能放弃可做可不做的秸秆还田作业项目了。

发放作业补贴起不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作业补贴只在部分示范区实施, 补贴款约占作业费用的50%, 手续繁杂, 再加上其他因素, 使补贴作业达不到预期效果。

2.2 作为饲料使用

役用大牲畜基本上被机械代替了, 肉用的牛、羊也在减少, 养殖户除把豆秸、谷草当饲料外, 喂玉米秸秆只是补充。青贮、黄贮量约1.5×104t/年, 尽管政府积极支持发展畜牧业, 但年不超过3×104t的秸秆消化量和2.58×104hm2粮田所产秸秆量相比, 只是冰山一角。

2.3 其他利用

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关河造纸厂由于经营不善和污染漳河水的原因早已关闭, 秸秆代木、气化、氨化、固化成型、作菌类培养基、压块燃料等加工利用项目, 基本没有得到发展。

3 秸秆综合利用的几个途径

3.1 大力推广机械化收获

机械化收获可一次完成果穗的收获和作物秸秆的粉碎还田, 是收获后秸秆处理最简单有效的方法。生产企业要用优质的产品, 良好的售后服务来赢得用户的好评;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宣传和培训, 让农民知道机收、秸秆还田标准, 监督机手严格执行标准, 管好用好补贴资金, 操作好招投标程序, 如利用GPS卫星定位系统、计亩仪等先进设备计量面积, 有效防止虚报冒领等违法违纪行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要起到带头作用。

3.2 积极支持发展畜牧业

牛、羊的舍饲圈养是消化秸秆、利国利民的好项目。例如2013年涌泉乡多维牧业有限公司收购各类作物秸秆, 玉米、高粱秸秆120元/t、干谷草240元/t、干豆秸400元/t, 凡签合同供应秸秆1 000 t以上的单位或个人, 公司赠送价值3×104元的秸秆收割机一套, 有力地促进了秸秆的回收利用。

3.3 作为新能源发电

距武乡县城2 km建有年发电能力2×600 MW的西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如能将秸秆作为燃料供应给该公司, 可为国家节约大量原煤。

3.4 秸秆代木

将农作物秸秆通过一定的工艺粉碎、压制可制作板材, 保护了森林, 节约了资源。

3.5 秸秆造纸

各种物品的包装绝大部分都是纸箱包装, 纸张消费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只要将造纸工业中的污染控制好, 秸秆造纸也是利国利民的好项目。

3.6 将秸秆粉碎压制成“砖”, 用以烧锅炉等取代煤炭

目前乡镇所在地机关和许多农村富余户都用小锅炉取暖, 将秸秆粉碎压制成“砖”代替煤炭, 只要成本不比买煤炭大, 用户一定会欢迎的。

3.7 加强机耕道建设

农村机耕道路因长期缺乏管护, 宽度变窄, 路况变差, 许多过去大中型拖拉机能通行的道路, 现在通行小型拖拉机都有困难, 严重威胁着农机生产安全。加强机耕道建设不仅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也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迫切要求。

4 结论

秸秆综合利用能够培肥地力, 增加农产品产量和提高农产品品质, 增加农民收入, 减少污染, 提供就业渠道。同时, 减轻了森林防火压力, 大大降低了焚烧秸秆带来的负面影响,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无法用数字来衡量的。

上一篇:人文护理精细化管理下一篇:煤炭企业资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