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山区农业机械(精选11篇)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 篇1
加快推进山区丘陵机械化发展步伐, 是我省2016年农机化重点工作之一。随着国家对农业和农机工作的重视, 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同时也是一次挑战。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 农村劳动力转移现象的普遍存在, 将有力地推动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
如何抓住机遇, 加快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步伐, 促进丘陵山区农民增收节支, 进一步提高农机使用效益, 已成为当前研究山区丘陵机械化发展的重要课题。
近日, 笔者走访了沂水县西北部几个乡镇的个村社, 三个农机大户, 2个农机具经营点, 通过调查, 对丘陵山区机械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了深入了解, 认为当前大力扶持和发展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时机已成熟, 各级应根据丘陵山区地貌特点和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实际, 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扶持力度, 不失时机地推动山区丘陵机械化发展, 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如何提高山区丘陵的农业机械化水平, 笔者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加强调查研究。改变过去对山区丘陵机械化自由发展的观念, 通过深入调查, 摸清山区丘陵农机具的底数和农机化发展的程度, 研究分析山区农民的需求, 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
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通过整合资金和项目, 加大对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经费和农机技术人员培训经费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山区丘陵农机合作社的规模经营。对拥有农机数量多、辐射能力强的农机合作社实行项目支持。
三是加快新机具研发和推广应用步伐。依托农机企业, 围绕山区丘陵机械化的需求, 在保持小型、适用型农业机械良好发展基础上, 大力推动多元化农机配件和智能高端山区丘陵农机整机和精密配件的生产经营, 打造完整的农机产业链条, 加快山区丘陵农机装备的转型升级。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 篇2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是指以小型机械为主的小田块机械化。大力发展丘陵山区机械化是提高山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转变生产方式,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可靠保证。近日,芮城县农机局对全县山区农机化发展情况进行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芮城县域概况及农机化发展现状
芮城县位于秦晋豫三省交界处,北依条山,南邻黄河。全县面积1178平方公里。境内东西狭长,一面阳坡,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山、川、滩、垣沟俱全。其中,河滩占19%,丘陵占39%,山区占42%,是典型的丘陵山区县。全县共辖10个乡镇,115个村民委员会。全县总人口3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万人,占总人口80%;农村主要劳动力21万人,其中,外出务工8万人,占到农村主要劳动力人口的35%。全县总耕地面积90万亩,农业主产小麦和玉米,小麦面积47万亩,玉米36万亩,是全省粮食主产区之一。
近几年,芮城县农机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下简称《农机化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和《山西省农机化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围绕全县农村工作总体部署,加快实施“兴机富民”工程和“科技兴农”战略,进一步加大农机推广力度,强化农机科技宣传,有力地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技术装备水平。截止2011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514300千瓦。拥有联合收割机533台,其中小麦联收机283台,玉米联收机250台。青饲料收获机112台,耕整机械18000台。小麦播种机3450台,其中小麦精少量播种机1820台,机动割晒机167台。2011年共完成机耕作业819000亩次,灌溉农田64500亩,机收小麦364500亩次。农机化的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切实提高了农村劳动生产率,为农民增收节支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仅联合收割机收割玉米一项就为全县农户增收节支800万元。
二、目前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态势
1、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为山区农机化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特别是山区贫困地区的青壮年劳力大多数走出山沟,寻求致富之路,大量土地被闲置撂荒,这样就为山区农机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商机。
以西陌镇为例,该镇共有农村人口2.2万人,2011年外出务工7000余人,留守在农村的基本都是老幼妇弱,大部分田地荒芜无人耕种。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的一部分种田能手和技术骨干适时抓住机遇,大量租用荒芜田块,租用面积呈连年递增态势。如该镇奉公高智农机专业合作社,2009年租用土地200亩,2010年租用500亩,2011年租用了1500亩。合作社将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经营、耕种,使农业机械在丘陵山区的大面积推广和运用有了用武之地。
2、山区农机化的快速发展,培育了农村新增长点。农民对农机化服务期望愈来愈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后,留守在村中的老弱妇幼不能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活动,特别是在粮食收割与耕作环节,这部分家庭对农机化服务的需求愈来愈强烈,这样既给农机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也为农机经营者带来了脱贫致富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东垆乡许坡村农机大户胡天妮的发展历程为例,1993年,胡天妮购买了一台小四轮拖拉机,用来搞生产、跑运输,逐渐成了远近闻名的万元户。2003年,胡天妮在看到农村劳动力转移、大部分田地荒芜无人耕种的现象后,他抓住机遇,抢占先机,连续购置农机具,组建农机合作社,租赁农村闲置土地4300亩,年实现利润195万元。
3、山区农机化为实现增收节支,优势明显。以风陵渡镇为例,风陵渡镇共有农村人口6.1万人,耕地12.3万亩,劳动力2.3万人,2011年外出务工者0.7万人,近3万亩田地待耕种或转让;另一方面,农业机械增收节支效益显著。调查结果显示,人工收获玉米成本为150元/亩,机械化收割为60元/亩,生产成本降低了35%。由此可见,丘陵山区农机化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降低了劳动强度;二是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促进了农机户及农民增收与节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明显;三是农业机械化弥补和解决了因劳动力转移而使农忙季节农村劳动力紧缺的现实问题,促进了丘陵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四是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五是种田能手抓住机遇,采取承包和租赁等方式把闲置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经营管理。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获取了最大化的经济效益,逐渐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的主流。
4、山区农机化朝着多元化方向不断拓展内涵和外延。随着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和广泛性日益增强,进一步拓展了农机化内涵和外延。当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改变了丘陵山区传统农业以小麦玉米生产为主的单一生产模式,使农业生产经营朝着农副产品后期加工、种植业(如农业、蔬菜、水果、药材)、农副产品加工业等的多样化方向发展,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多样性和广泛性期盼日渐提高,渴望能有更多的多样型机具适宜山区作业。
三、山区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芮城96万亩土地,河滩面积仅占19%,而丘陵、山区占81%,有78.3万亩沟地、坡地和小块地,这是农机化当前发展的主要“瓶颈”,严重制约着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从调查的情况看,山区农机化发展慢、发展难的主要原因和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然条件差,制约着农机化发展慢。丘陵山区坡地多,地块少,分散凌乱,高低不平,交通不便,大型农业机械派不上用场,有的地块小型机械也能进地,因此,农民只能手工操作,无心思在发展农机上下工夫。
二是基础设施差,制约着合作社发展难。由于山区基础设施薄弱,机耕道不配套,大马力、变性能复式机具进田作业和转场困难导致农机合作社发展困难。全县24个农机合作社中,仅有2家位于平原和丘陵山区交汇处,远远满足不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的需求。
三是经济基础差,制约着农机购买力弱。山区严重缺水,十年九旱,靠天吃饭,雨水好时可种小麦、玉米两茬,天旱无雨时只能种小麦一茬庄稼,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经济收入偏低,因此对机具购买力不强,特别是对高性能的农机具只能“望机兴叹”。为减轻劳动强度,大多是每家农户重复购置低效益农业机械,极大浪费了社会资源。
四是农机效益差,影响着机手进山区作业积极性。山区地块小,布局分散,作业时间短,加大了转场困难和高油耗费用加大浪费;加之油然涨价快,山区农机用油没有国家补助;农民收入低,支付作业费用讨价还价,往往造成机手与农民的矛盾,因此许多机手提起到丘陵山区作业,怨言不少,积极性不高,既影响了山区机械化进一步发展,也影响了机手与农户之间的关系。正是由于上述因素的制约,致使山区地力越来越差,农民收入增收困难,农业机械发展艰难。只有切实在山区农业机械化上下功夫、做文章,彻底打破制约农机化发展的瓶颈,才能全面有效提升农机化发展水平。
五是公益维修服务缺,驾驶人员素质低。丘陵山区农机的公益性维修服务网点和设施几乎为零,山区农机具的修理基本上在自家土办法解决,机手安全和技术状态极差,有的机手自买回农机具后,每年从未换过一次机油。农机驾驶人员知识欠缺,导致接受新机具、新技术的能力不强,加快农机更新换代的积极性不高。
四、发展目标及措施
1、在今后全县农机化发展的指导思想上,芮城县农机局的工作力度要向山区倾斜,把主政方向放在山区,把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放在山区,力争在“
十二、五”期间使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一个新的提升。
2、积极引进、示范适合丘陵山区使用的小型、微型耕作收割农业机械,进一步加快推广力度,确保丘陵山区农机化水平持续快速稳定提高。至2012年底,计划在丘陵山区推广小型、微型联合收割机50台,年机收小麦面积2.5万亩,推广小型拖拉机和微型耕整机3000台,示范推广小麦播种机200台,机播小麦1万亩;同时结合当地实际,示范推广粮食烘干设备和玉米收割机以及铺膜机等先进农机具。
3、大力推广适宜丘陵山区的先进适用的农机新机具、新技术。一是加快丘陵地区微型联合收割机的推广力度;二是以推广和使用耕整机作业为主导,解决小田块及坡地耕作问题;三是加强与农艺部门协作,大力推广小麦地膜覆盖播种技术。
4、树立农机经营示范户典型。农机科技示范户是农机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点。农机科技示范户指那些拥有农机固定资产在15万元以上,带动至少3人从事农机生产、作业、经营的农机户。对农机科技示范户的扶持是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各乡镇农机协会及各农机合作组织在“十二五”期间的工作重点,特别是在购机补贴、农机作业补贴、作业指导、技术培训、信息传递、贷款扶持等方面要给予大力支持。
五、加快山区农机化发展的建议
1、进一步加大发展山区农机化的扶持力度,出台政策,增加补助,推进山区农机化快速发展。例如针对山区农民经济条件差、购买力不强的问题,可以加大补助比例,刺激农民购买力;针对山区农机作业耗油大、成本高的问题,可以给山区农机用油一定的补贴;针对合作社发展难,可以在扶持上给予较大的专款补贴。
2、进一步加大研制具有山区特色农业机械的力度。现在山区老年人居多,连手扶拖拉机都发动不起来,更不用驾驶了,因此农村急需轻型适用的农业机械。农机制造部门应深入山区调查研究,根据山区地理位置、农民需求,加快研制开发轻巧、便捷、耗油少、易操作的新型的具有山区特色农业机械,为山区农业机械化提供有力支撑。
3、进一步加大农机化新技术培训投入力度,建立山区农机手培训投入机制,使更多的山区农机手尽快掌握新机具、新技术、新农艺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以适应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要。
渭北丘陵山区箭筈豌豆栽培要点 篇3
1. 选茬整地 箭筈豌豆多种在丘陵山区的轮歇地,是小麦作物的良好前茬,也可与春玉米间套,或夏播用作绿肥。山区轮歇地种植箭筈豌豆,应在冬前深耕,早春解冻后浅耕耙松,为播种出全苗创造良好的条件。
2. 选好良种 丘陵山区轮歇地选用晚熟品种西牧324和草原791;间作或用作绿肥选用早熟品种897、西牧333等。
3. 合理施肥 箭筈豌豆生育期短,可结合播前浅耕整地一次性施入底肥。磷肥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差,施用时必须粉碎,如与碳酸氢铵配施要随混随施,不可放置过久,一般亩施过磷酸钙30~40千克,碳酸氢铵3~5千克。
4. 适时播种 箭筈豌豆生长期比较喜欢温凉干燥气候,播种过早易冻死。适宜的播期应以当地终霜期为指标,种在霜前,出苗在霜后。平均气温稳定在10~12℃即可播种,山区约为4月上中旬。
5. 合理密植 ①播种方式。坡地以水平开沟播种为好,保留沟垄结构。行距根据坡度而定,15°以下的20~25厘米,15°~25°的30~40厘米,杜绝撒播种植。②合理播量。生产种子的田块,每亩基本苗8万~10万株,亩播种量6~7千克;用作饲草的田块,亩播种量4~5千克;用作绿肥的田块,亩播种量10~12千克。③播种深度。一般为5~7厘米,防止播种过深不利出全苗。
6. 中耕除草 箭筈豌豆生长较慢,如遇降雨,地面板结,杂草滋生,影响生长。如在出苗前遇雨,要耙耱破除板结,出苗后至开花期中耕1~2次疏松土壤,消灭杂草,保证正常生长。
(作者联系地址:陕西省千阳县农技中心 邮编:721100)
丘陵山区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探索 篇4
1 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探索及效益分析
宣汉县始终坚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到哪里, 农机化发展就推进到哪里, 新型经营主体就培育到哪里, 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就跟进到哪里”。特别是近年来, 宣汉县重点攻关机插秧薄弱环节农机化技术, 成功探索出机插秧轻简化浆泥育秧技术, 突破了技术瓶颈, 创新探索体制机制, 初步完善了盆周山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在全县涌现出了一大批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及专业化服务组织。
1) 主要模式。宣汉县以机插秧推广为突破口, 大力培育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 加强与种植大户、种植合作社的横向融合、互惠互利, 全力推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全县主要推行4 种模式。一是“公司+专合社”流转经营型。通过流转土地, 采取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 实现粮食适度规模经营。2013 年, 大学生桂刚毕业后回明月乡创办了大渔村水稻种植合作社、桂刚家庭农场及丰收农机合作社, 与其父亲的桂花米业公司联营, 建成了达州市第一个集生产、烘干、加工、销售于一体, 具有完整产业链条的家庭农场。2013 年流转经营土地33.33 hm2, 2014 年发展到46.47 hm2, 2015 年已在明月乡黄马村、万古村、平等村、大渔池村流转上千亩土地种植优质稻, 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樊哙镇敬启才回乡创办了进财家庭农场, 流转38.67 hm2荒地种植玉米, 自主改土, 自购机具, 基本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二是“大户+农户”托管服务型。农机大户与农户签订作业订单, 为农户重点提供育插秧作业服务, 并延伸服务到机耕、机防、机收等环节, 其中机耕2 250 元/hm2, 育插秧2 250 元/hm2, 机收2 250 元/hm2。 2014年, 胡家镇鸭池村袁军托管机插秧超过13.33 hm2、2015 年扩大到20 hm2, 石梁村李磊托管机插秧13.33 hm2。全县涌现出一批从事农机专业化服务的队伍, 大户能赚钱, 农民也划算, 实现了大户与农户双受益。三是“能人+农户”互助作业型。主要是发动当地有威望、能力强的能人带领农户投工投劳, 互助开展育插秧作业, 能人适当收取一定的管理费。清溪镇茶店村、君塘镇洋烈村等均推行此种模式推广机插秧。四是试点股权量化改革。在七里乡新芽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区, 发动社员土地作价、出资入股、技术入股、带机入股以及使用财政支农资金购买农机具, 扶持建设新芽农机合作社, 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 目前入社社员114 户, 托管土地33.33 hm2, 建立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核心示范区。
2) 效益分析。上述4 种模式中, 流转经营型, 如明月乡桂刚家庭农场, 2014 年流转经营46.67 hm2种植优质稻, 主要生产、加工中高端大米, 已成功申报“绿色食品”认证, 生产的优质大米市场价达8~10元/kg, 每公顷净收入在3万元左右。农户除每年有10 500 元/hm2的土地流转租金, 还可到该农场或就近务工, 比农民自己耕种, 大大增加了收入。托管服务型, 如胡家镇鸭池村袁军家庭农场, 2015 年除自己经营了7.33 hm2, 还就近为农户托管经营了13.33 hm2, 仅育插秧托管作业服务收入为1.5万元左右, 加上机耕、机防、机收作业服务, 以及落实省、市、县相关补贴, 单季收入在5 万元以上。农民可全托管或单个环节托管, 由于劳动力成本攀升, 机耕、育插、机收等单个环节就可节约用工成本2 250~3 000元/hm2, 按全程托管计算, 可节约用工成本7 500 元/hm2左右, 托管后农民只需加强后期田间管理, 轻松实现高效种田。三是互助作业型, 主要在育插秧薄弱环节推行此模式, 仅育插秧环节可节约用工成本2 250~3 000元/hm2。四是股权量化型, 既能实现轻松种田, 又能让社员年年享受财政资金投入购买农机具量化的股权分红, 目前还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
2 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 新型主体刚起步, 服务力弱。粮食规模经营离不开农机化。调查中发现, 无论是从事托管服务, 还是流转经营, 经营主体均需配齐耕、育、插、防、收等环节先进适用的大中型农机具, 以及配套建设机库棚, 以及烘干、仓储等场地和设施设备, 投资均超过100万元。如4行步进式插秧机单价2万元左右, 6 行乘座式插秧机单价高达10 万元, 除去农机购置补贴外, 购机户投资仍很大, 而插秧机单个作业季仅有20 d左右。农机具利用周期短, 回报周期长, 降低了购买大中型高效农机具的积极性。目前, 宣汉县通过整合项目, 抓点示范, 虽培育了胡家袁军家庭农场、双河万家粮食生产专合社、明月桂刚家庭农场、七里新芽农机专合社等示范社, 但规模经营服务33.33 hm2以上的还是屈指可数。
3) 现有土地经营制度不适应。受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 全县田地普遍较分散, 加之现行单家独户的农村土地经营制度, 人均水田不足666.67 m2, 且分布在不同的田垄, 部分大田也被人为细化, 除高标准农田区域及平坝浅丘区外, 大部分田块机器下田作业十分困难, 土地细碎化不利于大中型机械作业。生产过程中, 农民大多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种植习惯选择品种和生产时间。现有的农村土地经营制度以及田间机械化作业条件, 很难适应高效的机械化作业, 成为制约农机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也是推进粮食适度规模化的最大障碍。
3) 农业经营抗御风险能力弱。目前, 农业“靠天吃饭”的现状还未真正改变。种粮大户及生产经营组织还存在着各种顾虑与担忧, 特别是规模经营后, 担心受天灾、虫灾等自然灾害影响后颗粒无收、血本无归。托管服务风险相对较小, 但在育秧过程中同样担心受异常天气影响。而农业季节性强, 一旦遇到灾害错过季节就会有不可挽回的损失, 经营服务主体不但面临没有收入, 还将陷入纠纷。农业生产抗御自然风险能力弱成为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后经营业主的心理顾虑。
3 推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对策和建议
1) 加强技术示范培训, 为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人才支持。要加大宣传力度, 大力宣传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模式, 依托“四新”技术推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一是强化院县合作。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校紧密合作, 定期选派一批县乡基层农技人员、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及专业合作组织法人赴农业科研院校培训, 培养一批“本土专家”, 促成最新农业科研成果落地试验, 建立良好的院县联动互动工作机制。二是加强示范培训。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 深入田间为新型经营主体培训耕、育、插、防、收等各环节机手, 召开现场观摩会, 蹲点指导技术, 培养一批会操作、懂技术、善经营的农业实用技术人才。
2) 加大引导扶持力度, 为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提供政策支持。借鉴省内外经验, 宣汉县应将农机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转方式, 调结构”的重要载体, 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为农机化发展的重点, 集中力量推广机插秧等薄弱环节农机化技术。建议每年财政预算机插秧示范推广专项, 分年度、分区域, 根据作业负担量, 通过财政累加补贴、争取金融信贷支持, 帮助经营服务主体配置所需的大中型农业机械;并将育秧软盘、播种器、试验示范、技术培训、作业补贴等列入补助范围;除农业政策性保险外, 政府应与保险机构合作, 探索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经营性保险。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为稳定粮食生产,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时, 整合相关项目, 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 篇5
五台县位于山西东北部,属土山石丘陵山区农业大县。总面积约425.6万亩,其中,山地329万亩,坡地42.6万亩,平川地54万亩,全县耕地51万余亩,占总面积的12%。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玉米,其次是薯类、黍类、豆类等优质杂粮。近年来,国家、省、市、县支农惠农政策力度逐年增强,支撑机械化现代农业发展形成主流,狠抓机遇,探索思路,转型跨越推进五台县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是我们当前和今后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丘陵山区自然、地理、气候环境状况
五台县自然、地理、气候环境复杂。首先地形复杂,整体呈东北高,西南低,形成阶梯式类型区域,最高处北台顶海拔3061m,素有“华北屋脊”之称,最低处神西乡坪上村海拔仅624m。其次气候环境复杂,最高处最低气温-32℃左右,最低处最高气温35℃左右。按自然、地理、气候环境,以黄土坡为界,划分成上、下两个地区,上地区较寒冷,阶梯式区域山峦绵亘,沟壑纵横,是标准的高寒旱作农业区,下地区较暖和,滹沱河东西而过与阳白沟小银河南北而贯呈“丁” 字形,耕地的水土流失、农作物受盐碱性的危害严重,两地区相差二十多天“节气”。境内海拔高(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气温低(平均温度介于-5℃─10℃之间),虽然气候凉爽,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受病虫害危袭程度低,产出粮食品质好,但无霜期短(无霜期为90-170天),年降雨量540毫米左右,十年九春旱,特殊的自然、地理、气候环境条件制约着农业生产,粮食产量受老天摆布低而不稳。
二、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前景
五台县千方百计加大农业、农机科技含量,创新现代农业生产耕作制度。农村改革开放以来,针对本区域特殊的自然、地理、气候环境条件,引进独特的机械化技术,上地区实施机械化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下地区应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促进粮食增产丰收,改变传统农业耕作制度,农业生产面貌焕然一新。
1984年引进机械化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该技术蓄水、保墒、积温、抗旱,同时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相对改变了农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应用于玉米生产,经试验、示范、推广,正常年景,平均亩单产500kg左右,较对照田翻了一番,为夺取农业增产奠定了机械化技术基础。该项目推广应用经历了“三”个过程,1、建立示范点,激发农民实施项目的热情。项目推广初期,在粮食主产区沟南乡沟南村,茹村乡东茹村建设两个示范点,农机农艺融合,进行配方施肥,幅宽80cm地膜,铺膜后每带60cm,种植玉米行距60 cm,株距40 cm。经试验、示范,单位面积产量猛增,引起全社会关注,激发了广大农民实施项目的热情。
2、领导重视,出台地方补贴扶持措施。机械化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促进粮食增产,引起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县委、政府部门出台了生产资料(包括籽种、化肥、地膜等)、机具购置、机械化作业、实施项目风险金等一系列地方补贴扶持措施,采取农机农艺技术把关,县、乡、村三级领导干部齐抓,掀起实施项目热潮。
3、农机工业助推项目实施。实施机械化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引起农机工业重视,二十世纪80年代,五台县农机修造厂生产畜力、机引铺膜机具促进项目实施,单一机铺面积达到10余万亩以上。90年代引进西安、内蒙、河北施肥铺膜播种联合作业机组,激发带动五台县八一厂全力以赴研制生产复式联合作业机组,生产500余台,农机工业助推了项目实施。二十世纪未,全县拥有施肥铺膜播种联合作业机组700余台,实施面积稳定在24万亩左右。粮食生产登上一个新台阶。
整合农机化试验、示范、推广项目片段,以地膜覆盖为特色的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流程和模式基本形成。五台县农机局承担实施了机械化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机械化旱作农业、“玉米丰收计划”、山区机械化、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玉米丰产方建设等国家、省、市、县机械化试验、示范项目,从春到秋示范推广了农机化作业的新技术、新机具,整合各项农机化试验、示范片段,以地膜覆盖为特色的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流程和模式基本形成,即:春季浅旋耕整地、施肥铺膜播种、植保除草、秋季玉米收获(包括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深(松)耕等机械化作业。上地区实施机械化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形成特色农业生产。
二十一世纪初,引进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其特点是少耕免耕,进行机械化秸秆地表覆盖还田,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经试验、示范下地区效益显著。该技术项目在阳白、东冶、建安三乡镇实施各有其特色。
1、阳白乡智家庄村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1000余亩河滩地种植玉米,进行机械化秸秆地表覆盖还田,秸秆有机肥既培肥地力,又减轻水土流失,选择了高密度玉米优良品种,平均亩单产500kg以上,中低产田变成高产田。
2、东冶镇五级村,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于玉米制种田,1000余亩耕地春季进行浅旋耕整地、硬茬播种,秋季进行机械化秸秆地表覆盖还田,秸秆还田既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又避免了多年使用无机肥造成土壤板结现象。生产的玉米籽种是普通玉米价格的2.5倍,十余年来,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项目富了东冶五级村。
3、建安乡张家庄村,滹沱河擦肩而过,沿河一带耕地种植玉米,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项目,进行机械化秸秆地表覆盖还田,酸性秸秆有机肥中和了耕地的盐碱性,硬茬播种后,缺苗断垄现象消失,并且亩用玉米籽种2kg,较项目实施前节约籽种2kg以上。节本增产增效果显著。
应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项目十余年,实施面积达到2万余亩,2010年引入机械化深松整地作业技术,以少耕、免耕为特色的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流程和模式基本形成,即:春季浅旋耕整地、硬茬播种、植保除草、秋季玉米收获(包括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深松整地等机械化作业。下地区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形成现代农业生产。
五台县贯彻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迅速发展。近年来,国家支农惠农奖补政策一个接着一个出台,尤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额度逐年加大,机械化惠农实施项目越来越多,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起到杠杆作用,牵动农机科技推广队伍迅速发展,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16个,农机科技示范推广大户30个,并且农机专业户正在向农机科技示范推广大户或农机专业合作社转化;农机装备水平骤然提升,大中型拖拉机达到150台,配套机具达到260余台(件),旋耕机械120台(件),施肥铺膜播种机具800余台、手动植保除草喷雾器9000余台、还田机具120台(件),添置49台玉米收获机械,47台机械化深松整地作业机具等。农业机械主力军作用表现的越来越突出,承担着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贯彻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迅速发展。
三、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现状和亮点
五台县丘陵山区应用机械化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改变了农业生产面貌,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农村经济迅速发展,传统人畜耕作农业向现代机械化耕作农业转折,呈现出多种多样亮点。
1、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广大农民在生产实践中体验到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促进粮食生产大幅度增产的作用,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不仅应用于玉米生产,而且应用于高粱、马铃薯、谷子、杂豆等生产,促进多种农作物增产增收,还应用于蔬菜生产,提前育苗,促进家庭院灌、蔬菜大棚迅速发展,反季节蔬菜早上市,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2、优质杂粮生产进入农机化生产“轨道”。近年来农机农艺技术融合,谷子机械化生产的流程和模式基本形成,即:春季进行浅旋耕整地、配方施肥、机械化铺膜、农艺技术播种、植保除草,秋季进行秸秆还田、机深耕等农机农艺技术作业。选择高密度高产张杂5号谷品种,2012年在粮食主产示范园区,沟南乡沟南村建设华北四省(山西、河北、内蒙、陕西)旱作农业杂粮生产示范基地100余亩,种植面积迅速扩展,达到3万余亩。应用该技术种植,行距50cm,株(穴)距33cm,每穴3-4粒谷种,每亩4000余穴,成株12000株以上,分蘖后,每穴平均成穗9穗左右,亩成穗约35000穗,实现了合理密植,正常年景,平均亩单产谷500kg以上,较对照田翻了一番,按4元/kg,每亩产出2000元以上收入,效益显著。
3、机械化播种朝着节本增效高新技术方向发展。①、机械化地膜覆盖栽培区域,春季进行机械化施肥铺膜播种,广大农民对机具的选择是:有精量的不用普通的,有点穴式覆土的不用条式覆土的,精量播种节种又免间苗作业,点穴式覆土相对增大地膜受光面积增效益。②、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区域,沿滹沱河一带玉米秸秆有机肥中和了盐碱地盐碱性的危害,项目实施后,玉米播种量2kg/亩,较项目实施前节约籽种2kg/亩以上,节本增效显著,实施面积迅速扩展。机械化播种作业向着节本增效高新技术方向发展。
4、特色农业生产向机械化二次节水抗旱方向发展。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区域实施深松整地技术,带动机械化地膜覆盖栽培区域应用该项技术。五台县以地膜覆盖为特色的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在茹村乡南大贤、北大贤、南阳、北阳、苏子坡等五村,2011年春季,北阳村引进实施机械化深松整地技术项目,打破犁底层,增加活土层,提高土壤蓄水抗旱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得实惠的事例教育农民,激发广大农民实施项目的热情,2012年春季,苏子坡村委领导高度重视,亲自策划、安排,依托付明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面积1500亩。实施机械化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蓄水、保墒、积温、抗旱,再实施机械化深松整地技术二次蓄水、保墒、抗旱。特色农业生产向机械化二次节水抗旱方向发展。
5、农机化强农惠农政策加快了可持续发展农业进程。农机购置补贴刺激着大中型机具装备水平提升,农机作业补贴促进着项目实施。2011年新增玉米收获机械30台,还田机械25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区域,机械化地膜覆盖栽培区域,实施玉米机械化收获、秸秆还田项目,集中连片,大面积展开。农机化强农惠农政策加快了可持续发展农业进程。
四、制约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因素
五台县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经历(1985年至2012年)近30个春秋,主产作物玉米(2012年约60%耕地种植玉米)农机化生产的流程和模式基本形成。春季应用浅旋耕整地、施肥铺膜播种(或硬茬播种)、植保除草等机械化技术,已被广大农民群众接受、掌握,成为春耕生产惯用技术手段,秋季应用玉米收获、秸秆还田、深(松)耕等机械化技术生产片段,是整个农机化生产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和困难问题,急需解决。
1、受传统人畜耕作农业的影响,存在着守旧思想观念。农业生产延用传统精耕细作方式方法,只追求新品种,没注重现代农业新技术作用,存在守旧思想观念,制约了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
2、大中型机具不足制约着秋季农机化生产发展。五台县属丘陵山区贫困县,农民的经济收入少,购置大中型机具能力弱。大中型机具不足是秋季农机化生产的“瓶颈”,直接影响着玉米收获、秸秆还田、深(松)耕等机械化技术项目的发展。
3、机具稳定性、适应性较差。玉米机械化收获刚刚起步,部分厂家产出的机具还处在试用阶段,作业期间机具经常出现故障,易损件不能及时供应,厂家跟踪服务不到位,机具稳定性差是制约因素之一;各厂家生产的机具各有其特点,同一机型随地区不同、品种不同,适应性各不相同,影响着玉米收获机械的应用。五台县农业生产属一年一作地区,应用机械化节水抗旱技术,玉米秸秆稠密坚硬,丘陵山区小地块适宜小机型,小机型小功率机具难以承担玉米机收秸秆还田项目,小机具适应性较差是制约因素之二。
4、多种原因造成玉米收获损失率高。①、常规玉米种植行距50cm左右,而机收标准行距60cm;②、土地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块地划分成小块地,各家各户经营,种植垄行纵横交错复杂,不利于机械化连片作业;③、各家各户种植时间和种植品种不一,导致结穗高低、收获期不一;④、机具操作手技术技能差,不能正常操纵发挥机具技术性能;⑤、购置的机具收获损失率不达标准等。多种原因造成玉米收获损失率高。
5、大中型机具成本回收期长。①、购置大中型机具价格高:购置1台大中型自走式玉米收获机械需资金10至20万元,除农机购置补贴外,至少10万元左右;②、作业时间短:秋季玉米收获期20至30天;③、机械化效率低:丘陵山区平川地少,沟坡梁地多,各家各户种植收获时间不统一,连片作业少,导致机械化效率低;④、作业费运高:每台机具平均作业1000亩左右,亩作业收费70至80元,亩平均耗油3.5公升,每公升柴油7.3元,每亩平均燃油费25.5元,亩配备运输车、人工、维修费等,每亩平均支出50元左右,每台机具秋季作业纯收入2至3万元,机具成本回收期4年左右。回收期长,制约着机具购置。
6、残膜污染越来越严重。机械化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改变了农业生产面貌,该项技术被广泛、持续应用,每年每亩投入2.2kg左右地膜,若重复应用10年,每亩残膜22kg左右,残膜累积污染越来越严重:①、污染环境。初春秋末,残膜在田间沟渠飘集,在树梢飞挂;②、污染畜牧养殖饲草。牛羊误食残膜,得病死亡;③、污染耕地。影响着农作物种子发芽出土,导致缺苗断垄现象常有发生,等等。
五、推进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为了以“转型跨越”取代“常规演变”促进秋季农机化生产片段发展,完善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再以秋季玉米秸秆还田,加快推进五台县丘陵山区机械化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针对整个农机化生产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和困难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强化农机化实效宣传教育,改变守旧思想观念。搞好玉米机收秸秆还田示范点建设,实施项目受益于农民,用农民得实惠事例教育广大领导干部、农民群众,改变守旧思想观念,争取各级领导对实施项目的扶持力度,激发广大农民实施项目的热情。以现代机械化耕作农业取代传统人畜耕作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2、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农机户,促进大中型机具增长。①、农机购置补贴向大中型机具倾斜;②、机械化作业补贴优先大中型机具作业补贴;③、争取机械化项目资金和地方补贴资金向购置大中型机具和作业,进行累加补贴。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大中型机具增长。
3、提高机具稳定性、适应性。农机推广部门要将机具实际使用性能及不足之处的信息及时反馈给机具生产厂家,厂家要依据不同地区反馈信息更新机具技术性能,再投入实践中,循环往复,机具经销商和生产厂家要注重售后跟踪报务,完善机具的使用性能。机具使用者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选择购置适应机具,提高机具稳定性、适应性。
4、多措施并举,降低收获损失率。①、农机农艺紧密配合:狠抓播种与机收两个环节配套,主要是播种与机收行距必须相适应,一是播种行距(50cm左右)不变,选用两行玉米收获机械(如河北冀新4YH-2A1型玉米收获机械),二是改制或引进标准行距(60cm)的播种机具,选用标准行距玉米收获机械(如山东金亿4YZ-3B型玉米收获机械);②、为降低收获损失率创造条件:根据我县实际情况,不同区域选择不同玉米品种,同一区域选择生长、成熟期相同或相近品种,尤其同一地块选择同种品种,到收获季节组织种植户统一收获,实现连片作业;③、提高农机操作手素质,通过“雨露计划”,“阳光工程”集中培训农机操作手的安全生产、机具保养与维护基础理论知识,利用送科技下乡活动,深入到乡村、田间地头、与农机操作手面对面、手把手传授实地机具操作的技术技能,提高农机操作手素质,保证作业质量。多措施并举,降低收获损失率。
5、缩短机具成本回收期。①、建议追加扶持力度,降低机械化作业成本:建议丘陵山区农机购置补贴、机械化作业补贴有别于平川,一是丘陵山区小块地多,平川地少,山高坡陡,机械化效率低;二是办理农机惠农补贴手续,除交通等费用外,实得补贴不达标准,望上级部门追加丘陵山区机具购置补贴和作业补贴,同时争取燃油补贴,降低机械化作业成本。②、引导跨区作业,提高机械化效益:本地玉米收获期20至30天,要引导购置机具农民从事跨区作业,延长机械化作业期,提高机械化效益。③、创造条件,降低作业成本:农机部门,县、乡、村各级领导要共同推进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为项目实施提供便利,统一规划,统一作业,提高机械化效率,降低作业成本,缩短机具成本回收期。激发广大农民实施项目热情,提升玉米机收秸秆还田装备水平。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 篇6
关键词:杂交中籼稻;丘陵山区;适应性试验;贵池区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6-52-01
池州市贵池区地处沿江江南,境内地形复杂,有圩区、丘陵和山区之分,不同的地形和气候形成了不同的种植结构。为改变丘陵山区中籼稻品种老化、产量不高、米质不优、适应性不强等现状,寻求适合丘陵山区的优良品种,笔者于2014年在贵池区殷汇镇进行了杂交中籼水稻品种丘陵山区适应性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杂交中籼组合共9个,分别为新两优6号、徽两优6号、C两优343、丰两优4号、Ⅱ优084、两优6326、Y两优302、广两优100,另设扬两优6号为对照品种。
1.2 试验方法 试验地点设在贵池区殷汇镇殷汇村7组林邦文试验田,面积0.15hm2,试验田前作为冬闲田,排灌方便,肥力水平中等偏上。5月11日播种,秧田播种量10kg/667m2;6月10日移栽,栽插规格为16.7cm×26.5cm。小区面积20m2,每个品种设为1个处理,随机排列,重复3次。基肥施45%史丹利复合肥20kg/667m2;移栽后8d,结合除草剂追施尿素7.5kg/667m2。其他田间管理按常规进行。大田生育期记载分蘖、生育动态,成熟期取样考种,每小区单打单晒,分别称重。
2 试验结果
2.1 不同品种的产量比较 由表1可知,各参试品种产量最高的是新两优6号,单产561.7kg/667m2,比对照扬两优6号增产16.4%;其次是C两优343,单产542.3kg/667m2,比对照增产12.3%;其他品种产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徽两优6号、Ⅱ优084、丰两优4号、Y两优302、扬两优6号(ck)、两优6326、广两优100。
2.2 不同品种的经济性状比较 从构成产量的经济性状分析,有效穗以Ⅱ优084最多,为19.2万/667m2,广两优100最少,为14.1万/667m2;每穗总粒数新两优6号最多,达到182.5粒;千粒重以徽两优6号最高,为28.1g(表1)。
2.3 不同品种的生育期比较 各品种全生育期在129~137d,其中以扬两优6号和Y两优302最长,分别为134d和137d,新两优6号比对照早5d(表1)。
2.4 不同品种农艺性状比较 新两优6号分蘖中等,中后期生长稳健,株叶形态好,根系发达,剑叶直立,抗病虫害能力强,抽穗整齐,后期青秆黄熟,穗头中等。徽两优6号长势旺盛,株型适中,生育期适宜,穗大且结实率高。C两优343分蘖力强,株型适中,剑叶稍长而挺直,青秆黄熟,穗大粒多。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新两优6号、C两优343、徽两优6号、丰两优4号等4个品种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好,产量较高,抗病性(稻瘟病)较强,适合在贵池丘陵山区单季稻生产上进行示范种植。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 篇7
1 影响丘陵山区农机推广的因素
咸丰县地处武陵山区, 属于丘陵山区, 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丘陵山区地形复杂, 垂直差异明显, 土地类型多样, 田块分散, 种植规模不一, 属于粗放型种植, 加上水土流失等问题, 从客观因素上限制了农机化发展。另外, 丘陵山区耕地平整难度大, 平原式耕地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实现。加上丘陵山区地表起伏变化大, 要削高填低, 将不规则的小丘变成方块形的大丘, 而且要搞好农机耕道和水渠配套, 工程量是相当大的。
2 农业机械推广工作的现状
当地农民对农机的使用意识不高, 受独户耕作的传统方式影响, 很多农民都是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 农机农具需自购自用, 不仅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 而且农机的利用率也不高。这就导致农民对农机所带来的工作效益认识不充分, 也就出现使用率不高的状况。虽然当地政府遵照国家的指示, 大力宣传农机的重要性, 号召农民要使用农业机械, 但也仅仅是形式化的表现, 并没有投入相应的资金用于农机推广工作, 更没有建立起农机服务部门, 也就没有专业的农机指导人员对农民进行指导与培训。政府没有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 采用适合于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 农机的推广和使用成效较低。
3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的使用建议
3.1 政策引导, 提高农机使用意识
政府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推广农业机械的指示, 从战略高度上提高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 把加快推进农机化发展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机的使用进行宣传, 从多方面提高农民对农机的使用意识, 比如采用农机下乡的方式, 为农民推荐优惠和实用的农业产品;通过黑板报、海报的宣传方式, 用直观、易懂的方式推广农机投入使用的优势、使用的步骤说明等。
3.2 资金投入, 加大农机培训指导
当地政府可以和农机制造公司建立长期的合作模式, 建立农机组织, 成立“互助基金”, 向农民会员提供借款, 或以贷款的形式购买适合的农业机械;当地政府直接投入资金, 聘请一批具有专业农业机械技术和行业知识的专家, 定期对农民进行专业的培训与指导, 让农民掌握专业、先进和适用的农机技能, 比如对农机的驾驶、操作和维护, 从而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3.3 采用适合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
丘陵山区耕地起伏变化大, 平整难度大, 平整式耕地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实现, 因此大型的农机施展不开, 反而降低农机的使用效率。根据这一实际情况, 要采用适合于该地形的小型农业机械。比如说, 小型收割机, 它突破了丘陵山区无法使用大型收割机收割的作业瓶颈, 推进了收获作业的机械化, 缩短了劳动周期, 并让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解放出来;还有小型松土机, 适合于用松土齿进行破碎或凿裂坚硬的土层及一些带有石块, 土层被破坏过的耕作区。
4 结语
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推广受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目前还存在很多困难, 需要政府政策的有效引导, 提高农民使用农机的意识;也需要当地政府积极响应国家的指示, 投入充足的资金, 加大对农民使用农机的指导与培训力度;更关键的是要因地制宜, 采用适合于当地丘陵山区的小型农业机械。这样一来, 在政府、各农机部门和当地农民的共同努力下, 克服困难, 齐心协力, 为丘陵山区农机推广工作出谋划策, 并逐步实现各地区农业机械现代化的目标。
摘要:这几年党中央不断提出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可见国家对农机推广的重视程度。因此, 各省市地区的农机推广工作都在逐渐开展起来, 其中关于丘陵地区的农机推广也受到了极大的重视, 并把工作重点放在了丘陵地区农业机械的使用与普及工作中。湖北省咸丰县地处巫山山脉和武陵山脉之间, 属于丘陵山区, 农业机械应用程度还不算高, 为了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推广农业机械的指示, 就要在丘陵山区加大对农机知识的推广普及与实际操作力度。
关键词: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建议
参考文献
[1]闫建.山地丘陵地区农业机械推广的现状及应对措施[J].农机管理 (农业开发与装备) , 2014, 3:17.
[2]王庭茂.丘陵山区亟需发展农机化——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论坛侧记[N].农业机械 (特稿) , 2009:24-27.
南方丘陵山区稻田机械化整地探析 篇8
我国丘陵山区分布较广, 占国土面积的43%以上。南方丘陵山区耕地比例在60%以上的省份达11个, 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31.5%, 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35.5%。目前, 水稻是南方丘陵山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种植面积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68.3%[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总体上已进入中级阶段, 而相比平原地区,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明显落后, 多数仍处于初级阶段,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整地机械是丘陵山区实现全面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环节, 也是农机化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因此, 形成和发展丘陵山区特有的整地技术模式、加快推进整地机械化, 对于保障我国水稻等大宗粮食产品供给, 提升粮食作物种植效益, 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丘陵山区自然概况与农机化现状
1.1 丘陵山区自然种植特点
丘陵是指海拔一般在500m以下, 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m的起伏不大、坡度和缓、顶部浑圆、连续分布的圆丘状地貌集群。丘陵是山区向平原过渡的中间阶段, 从气候条件上看, 一般在温暖湿润地区丘陵分布较多[2]。
在丘陵山区, 耕地主要类型有:小冲击坝区、大块峁腰田、大块峁顶田和梯田。小冲击坝区、大块峁腰田、大块峁顶田指地势地表起伏和缓的地区, 田块连片, 面积较大, 其相邻田块间的落差高度一般不超过0.5m, 总面积占南方丘陵山区耕地总面积50%以上。梯田是在丘陵山区坡地上建造的阶梯式农田, 田块随地形变化, 一般呈狭长状, 面积大小不等。南方的丘陵山区是我国水稻等粮食作物的主产区, 其种植特点:一是田块小且形状不规则, 不同的田块之间存在一定的高度差;二是机耕道路过窄或路面高低不平, 田间沟渠多[3]。
1.2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现状
丘陵山区地理条件复杂, 土地相对分散,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农机发展受限。由于在我国农业的长期规划中, 是优先发展平原, 后发展山区, 从而忽视了众多适应丘陵山区农机具的研究和开发, 而当前应用于平原地区的农机设备难以适应丘陵山区的实际需求。同时, 我国丘陵山区绝大多数是经济欠发达地区, 且国家对丘陵山区农机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大, 即使有部分适合的农机具也无力购买, 这样就制约了农机具在丘陵山区推广[3]。
近年来, 农机化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愈显重要。因此, 加强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力度, 特别是稻田整地机械的推广, 以促进农机化更快发展已成热点。当前, 南方丘陵地区稻田整地机械化更是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有利条件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平原地区的稻田机械化整地技术基本成熟, 对丘陵山区稻田整地机械的研发设计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二是政府扶持力度加大。政府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购机户购买整地机的投资减少, 调动了农民购机积极性。三是稻田机械化整地的市场较大。稻田机械化整地能够实现抢收抢种, 节省劳动力成本, 有利于农民进城务工, 具有较大的市场前景。
2 丘陵山区稻田机械化整地技术模式
目前, 稻田机械化整地技术模式主要有两种。
1) 在农场, 多采用犁铧深翻覆盖秸秆一耕耙一灌水浸泡一旋耕作业 (或水田耙作业) 一刮平机平整起浆作业方式;在农村, 多采用焚烧秸秆 (少量收集打捆) 一旋耕作业一放水浸泡一旋耕作业一刮平机平整起浆作业方式[4]。
2) 板茬地灌水浸泡一旋耕埋茬起浆平地。该技术模式一次完成稻田板茬地的耕翻、埋茬、碎土、起浆、平地等多道作业工序, 耕整效果满足机插秧农艺要求。该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生产率、改良土壤, 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是未来丘陵山区稻田整地机械化发展的主要技术模式。
3 丘陵山区稻田埋茬整地机械性能特点
目前, 丘陵山区稻田埋茬整地机械以中小型旋耕埋茬起浆机为主。地势较平坦的地区采用中型旋耕埋茬机 (耕幅1.8~2.4m) ;地势落差大, 田块较小的地区采用小型旋耕埋茬机 (耕幅1.2~1.6m) 。主要机型有:1ZSD—140/180型旋耕埋茬起浆机和1BMQ—160/250型系列水田埋茬起浆整地机两种机型。
1ZSD—140/180型旋耕埋茬起浆机配置半封闭挡土板和空心平地板, 使用中间传动正向旋转, 整机为框架式结构。放水浸泡12h后就能整地作业。1BMQ—160/250型系列水田埋茬起浆整地机采用双刀辊作业。即旋耕刀辊和带圆弧齿的多棱滚筒组成的埋茬起桨耙辊。作业时旋耕刀辊进行翻土工序, 高速旋转的圆弧弯齿完成压草工序, 多棱耙辊完成起桨工序, 将秸秆直接深埋入农田土地内, 从而达到秸秆禁烧和资源充分利用的目的。上述设备虽已在生产中上有所使用, 但其在丘陵山区稻田埋茬整地的适应性、可靠性和作业质量等还存有许多问题, 有待优化结构设计与提升完善。主要问题方面有:1) 采用中间传动, 虽然能解决传动平衡问题, 但在旋耕作业过程中, 中间传动箱对旋耕作业造成较大的阻力, 泥浆易进入齿轮箱, 花键轴和齿轮常被打坏, 影响整机的寿命, 也加大了动力的消耗, 降低了生产效益。2) 旋耕刀辊与两边支架采用焊接方式固定。作业过程中, 旋耕刀辊损坏变形, 更换和修理旋耕刀辊困难。3) 旋耕刀辊采用单螺旋组合形式布置, 刀片数量88把, 刀轴最大转速为230r/min。由于丘陵山区稻田多为黏土性质的田块, 单刀切削负载大, 碎土系数率低。4) 整地拖板为狭长的条状板结构, 拖板一般处于固定的平置状态, 利用其底面将地耙平。如果原来的地面高低不平, 且高度差较大, 平置的拖板由于其厚度所限, 不能将较高地面的土移到较低处, 整地效果差。5) 1BMQ—160/250型系列水田埋茬起浆整地机采用双轴刀辊, 虽然能在未耕地上作业, 但结构复杂, 负荷很大, 运行成本高, 不经济。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 影响了水田埋茬耕整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在此基础上有必要优化改进设计, 以适应丘陵山区稻田埋茬整地农艺要求。研究一种性能可靠的耙辊机构, 使该机构既能满足秸秆埋入深度和起浆溶度的农艺要求;又要满足传动机构简单 (造价低、方便维修) 、安全可靠、高效的要求。设计一种专用刀辊组合形式, 在破土同时进行深埋秸秆, 保证被埋入的秸秆不被钩出。研制一套阻力小、对土壤进行二次粉碎、防止秸秆反弹和自动找平的挡土板、平地板及自调压装置替代现有的挡土板、平地板装置, 使整地效果更能满足农艺要求。通过优化传动设计, 确定最佳的变速传动结构形式和参数, 解决机器作业平衡及稳定问题。
4 丘陵山区应用稻田埋茬整地机械的优势
4.1 经济效益
4.1.1 省水:
随着丘陵山区稻田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 稻田面平整较宽阔, 适合中小型埋茬整地机械耕作, 为稻田耕作模式的创新奠定了基础。采用集耕翻、埋茬、碎土、起浆、平地为一体的机械作业, 与传统稻田耕作模式比较, 减少了泡田用水及泡田水的渗漏, 相应减少了水资源的消耗, 节省费用约150元/hm2[5]。
4.1.2 省机耕费:
农业机械、油料、农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 客观要求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 降低作业成本。应用稻田埋茬整地机可以一次进地耕作即可完成传统耕作方式三道工序的作业, 不仅省油, 而且作业效率高, 降低了作业成本, 符合养机户与稻农的双重利益。从稻田费用上讲, 采用稻田埋茬整地机的机耕费较老式耕整地耕、水耙两项作业的费用明显降低。
4.1.3 省工:
当前, 农村出现了许多稻田承包种植大户, 稻田的相对集中, 生产规模的扩大, 户主迫切希望运用更先进的机械和更经济的耕作模式, 满足诸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比老式的耕整地耕方式省工。
4.2 社会效益
稻田埋茬整地机械作业效率高, 作业质量好, 地表秸秆覆盖率高, 省油省工, 一次进地可完成耕、耙、平几项功能, 适合丘陵山区稻田整地作业, 能够满足当地水稻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要求, 符合农业机械“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发展原则, 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途径, 提供了新选择。同时, 应用稻田埋茬整地机整地可节省水稻整地用水, 等于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 减少了水稻废水排放对河流的污染, 有助于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4.3 生态效益
应用稻田埋茬整地机整地, 可部分完成稻草的秸秆还田, 因此, 成为稻田保护性耕作的较好机型。传统耕作方式耙田后, 会有许多稻茬漂浮在水层表面, 需要人工捞出, 浪费了人力和有机资源。而采用稻田埋茬整地机作业, 可以有效地将秸秆和稻茬旋埋于泥下, 提高埋茬率, 减少漂浮物。同时, 通过秸秆还田, 可以培肥地力, 并减少因焚烧残茬、残草对大气的污染, 保护人类生态环境。
5 结论
稻田埋茬整地机是一种高效农田作业机械, 可以一次进地完成三道工序的作业, 比传统耕作方式更具优势, 成为农民稻田机械化耕整地的重要帮手。但在我国南方丘陵地区推广应用的机型其适应性、可靠性和作业质量等还存有许多问题, 有待优化设计与提升完善。随着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加快, 重点研究和推广中小型稻田埋茬整地机, 是提高稻田整地机械化水平的重要手段, 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丘陵山区发展稻田整地机械化的有效措施和主要方向。
摘要:丘陵山区的水稻种植和整地有明显的区域特点, 整地机械化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的首要作业步骤。针对丘陵山区的自然生产条件和经济条件, 对稻田机械化整地技术模式进行了分析比较。同时阐述了当前丘陵山区稻田埋茬整地机械性能特点和应用优势, 并提出了优化改进现有稻田埋茬整地机械设计的建议。
关键词:丘陵山区,稻田,埋茬整地机械
参考文献
[1]易中懿, 曹光乔.南方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研究[J].农机科技与推广, 2009。 (7) :13-15.
[2]张延化, 胡志超, 王冰, 于向涛.南方丘陵山水稻机械化收获探析[J].农机化研究, 2012 (, 3) :246-248.
[3]秦钟立, 刘洪斌.丘陵山区精确农业技术体系的分析与展望[J].农业网络信息, 2006 (, 6) :47-52.
[4]张义平, 孙星钊, 宋建农.1BMQ型水田埋茬起浆整地机的研究[J].中国农机化, 2006 (, 4) :69-71.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 篇9
自1996年起, 江苏省开始对丘陵山区进行农业综合开发。近几年来, 加大对丘陵山区开发的力度。到2008年6月, 全省丘陵山区已综合开发开发利用面积13.079万hm2, 占可开发利用面积66.29万hm2的19.7%。其中, 中低产田占有较大的比例, 尚有很大的开发空间。2004年以来, 全省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投资56亿元, 吸引社会资本118亿元。改造农田58.067万hm2。其中, 建设各类高效农业基地24万hm2, 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286个, 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7.65亿kg, 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431元。农业综合开发为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丘陵山区是江苏省难得的土地后备资源, 而且是近期开发条件比较成熟的农业大区。也是江苏省主要工业产业、城镇居民生活和大水体环境保护的重要生态屏障, 是“长三角”现代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最佳地区之一。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 不仅关系到当地农村、农民“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 也直接关系到全省城乡统筹发展、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江苏省丘陵山区开发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但目前尚无一套量化可行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用以评价丘陵山区的开发成效, 考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其中的经验。遵循省委省政府的决策要求, 针对丘陵山区的资源条件、经济状况、技术水平和市场潜力等诸多因素综合评价, 建立了江苏省丘陵山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从资源利用、生产效益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评价江苏省丘陵开发, 扬长避短, 更好的加快丘陵山区开发, 促进丘陵山区农民增收。
针对绩效评价体系中的指标, 在江苏省三大区域中丘陵开发具有代表性的5个县市进行调研 (表1) , 可以看出, 江苏省不同区域丘陵开发中各指标值差别比较大, 其中苏南地区的溧水和溧阳开发指标值较高, 其次是苏中地区的仪征, 苏北地区, 盱眙的开发指标值高于赣榆。
2 丘陵山区开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主要思路
2.1 指标体系设计的主要思路
2.1.1 参考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有关决策和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 在连续出台的四个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央1号文件中, 都对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几年来, 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视察, 并就新形势下继续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做了重要指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联席会指出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任务是, 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有效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切实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2.1.2 结合省委省政府对农业综合开发和“两个率先”的目标的要求2008年11月召开的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指出新时期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要紧紧围绕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 实行规模开发、科技开发、产业开发、多元开发,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加快发展高效设施农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创新农业开发体制机制, 提高农业开发综合效益, 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2.1.3 结合国内外丘陵开发的经验各国因国情的不同丘陵开发途径和手段并不完全相同, 实现程度也并不相同, 但归纳起来呈现出一些明显的共性特征。主要是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高、农田的设施水平高、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化程度高、科技对农业发展的促进程度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程度高。
2.1.4 结合丘陵山区综合开发现状和借鉴丘陵开发实践丘陵山区的综合开发必须注重效率、效益、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开发方向主要是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和观光农业。以此为标准筛选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
2.2 指标体系设计的主要原则
2.2.1 有效激励与实事求是相结合
指标的选取和标准值的确定, 既充分体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 力求设定较高的参照标准, 以鼓舞人心、激励斗志;又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 从现阶段江苏省省情特点和各地实际出发, 不提不合实际的过高标准, 保证工作有基础, 目标有信心。
2.2.2 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
指标体系既要具有前瞻性, 又是对农业丘陵山区综合开发程度的评估与测定, 是实施路径乃至相关政策的勾划, 主要目的是付诸实施, 具有现实性。因此, 在保证指标的综合性强、涵盖面广的前提下, 力求数据便于获得, 易于测算。
2.2.3 提高效益与科技领先相结合
坚持把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先进管理方法应用作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重点支撑, 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 把有限的投资向开发效益好的项目倾斜, 把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提高开发效益紧密结合, 通过科技应用将单位面积产生的效益最大化。
2.2.4 目标进度与“两个率先”要求相结合
按照省委、省政府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加快推进“两个率先”的总体要求, 既努力在实现进程上与“两个率先”的要求相衔接, 与实现科学发展的要求相衔接;又充分考虑江苏省丘陵山区开发相对薄弱的基础和现状, 在进度要求上留有一定的余地。
2.3 指标体系的框架
指标体系从土地产出、资源利用、科技贡献、环境保护和农民就业与增收五个方面作为一级指标评价对象, 具体分析时将一级指标细分为二级指标, 共5个一级指标, 下设16个二级指标。
3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指标选择依据
构建任何一种评价指标体系都必须有理论上的依据。江苏省丘陵山区开发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也需要根据农业本身的性质和丘陵山区的特点构建。丘陵山区的开发必须讲求效率, 同时要以科技创新为灵魂, 以可持续发展为开发原则, 以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为目标。根据这些原则, 选择以下五个方面为江苏省丘陵开发的一级指标:土地产出、资源利用、科技贡献、环境保护、农民就业与增收。
3.2 指标的选取和目标值的确定
3.2.1 土地产出
土地产出率是GDP与土地面积之比, 反映单位面积的产出情况, 主要包括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幅度、单位面积效益提高幅度、单位面积投入产出比。
根据调研结果和江苏省现状, 在没有大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 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大科技应用力度等途径, 丘陵山区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幅度可达到5~7%, 单位面积效益可提高15~20%, 单位面积投入产出比约为1:1.75~1:3。近期目标定在范围值的最大值。
3.2.2 资源利用
资源利用率是指开发区域对资源的利用效率, 包括耕地面积占区域面积比例、高效农业面积比例、规模经营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
全省丘陵山区中耕地面积所占比例是46.8%, 以此为现值, 根据调研的结果, 丘陵区耕地面积每年增加的百分比一般在3~5%, 据此确定近期目标值为55%。目前, 江苏省高效农业的标准为亩均效益在2000元以上, 2007年全省高效农业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例为27%, 根据调研现状和达到小康的标准, 确定该指标的目标值为55%。全省丘陵山区规模经营的比例是30%, 根据现有的比例, 近期目标定为40%。
3.2.3 科技贡献
该指标表示农业科技在丘陵山区开发中的作用及创造的效益, 具体指标用新品种覆盖率、新技术普及率、科技培训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的比例和农业科技贡献率表示。
新品种覆盖率是指使用新品种的面积占丘陵山区总面积的比例, 新技术普及率是指使用新技术的面积占丘陵山区总面积的比例。据调研, 江苏省丘陵山区新品种覆盖率在60~90%之间, 结合江苏省现状近期目标值确定为90%;新技术普及率在45%到80%之间, 近期目标值确定为80%;科技培训人员占丘陵开发区域农业从业人员比例为22~32.8%, 近期目标值定为35%;发达国家农业增长的科技贡献率为70~80%。2006年, 江苏省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5.7%, 全国为48%左右, 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根据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水平, 结合江苏省现状, 确定该指标的目标值为60%。
3.2.4 环境保护
该指标表示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程度, 用来衡量开发行为的可持续发展性。具体指标包括:绿化覆盖率、土壤改良面积、节水灌溉面积、化学投入品减少比例。
绿化覆盖率是指常年种植绿化作物的面积占丘陵山区总面积的比例, 土壤改良面积比例是值已改良的土壤面积占中低产田总面积的比例, 化学投入品减少比例是指单位面积化肥、农药等化学投入品减少的百分比。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确定“到201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0%, 丘陵山区属于宜林地区, 绿化率应该高于全省水平, 根据调研结果, 江苏省丘陵山区的绿化覆盖率目标值定在45%;江苏省丘陵山区土壤改良面积比例在13~31%之间, 结合江苏省现状, 近期目标确定为31%;节水灌溉面积比例在30~66%, 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科技的发展, 该指标将越来越大, 近期目标值定为60%。生物药肥与化学药肥施用面积比例为10~42.9%, 结合各地区现状, 近期目标值定为45%。
3.2.5 农民就业与增收
农民就业与增收是丘陵山区开发的终极目标, 是评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指标。包括农民就业率提高比例、农民人均纯收入。
根据调研结果, 农民就业率提高比例8%;第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农民收入增长的目标, 即: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农民人均纯收入到2012年突破1万元, 比全国提前8年以上;力争到2017年实现比2008年翻一番, 比全国提前3年左右”。2007年江苏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561元, 按照2012年农民纯收入过万的要求, 近期目标值应达到8000元。根据以上指标的选取和指标值, 指标体系如表2。
3.3 指标权重的分配
采用专家评价法, 将一级指标赋予一定值的权重, 按照百分比分配到二级指标,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分配见表3。
4 江苏省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绩效评价
4.1 评价方法
用调研所得的2000年、2005年、2007年的现值除以近期目标值, 得到现值所占近期目标值的百分比, 从3年的时间段上分析江苏省丘陵山区开发的进展, 分析哪些方面的开发进展较慢。用百分比乘以权重得出最后的评价结果, 可以得出以三年的时间段上江苏省丘陵山区开发总体水平的进展。评价值的最大值是100, 表示已达到近期目标, 最小值是0表示该指标值的内容尚未开发, 指标值越大离目标越近。
4.2 绩效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显示, 2000年江苏省丘陵山区开发处于开始阶段, 开发现状值占目标值的比例大多在60%以下, 相当一部分指标值显示, 开发程度处于目标值的30%左右, 总体开发水平达到目标值的39.4%。到2005年, 开发程度有了较大的进步, 大多数指标值都达到了目标值的50%以上, 有一半的指标达到了60%以上, 总体开发水平达到了60.6%。
2007年全省丘陵山区的开发程度达到了76.7%, 除科技培训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比例以外其它指标均超过指标值的60%, 为近期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2007年的开发状况看, 比较薄弱的有3个指标, 分别是:高效农业面积占种植业例 (66分) 、科技培训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比例 (58分) 、农民就业率提高比例 (63分) ;需要加强的也有3个指标, 分别是:土壤改良面积 (70分) 、节水灌溉面积 (70分) 、农民人均纯收入 (71分) 。
5 对策建议
5.1 加大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
江苏省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有待更大的资金支持, 数据显示, 已综合开发开发利用面积仅占可开发利用面积的19.7%。目前丘陵山区开发尚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 土地利用类型多样, 基础设施条件较差, 难度大, 单位面积资金投入比中低产田要求大。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不能只依靠财政资金的投入, 在不断增加财政资金对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的同时, 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积极引导“三资”加盟投资农业综合开发, 使工商企业成为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投资经营主体。
5.2 加强科技培训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 在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中显得犹为重要。新品种引进推广、新技术普及、高效农业模式、标准化清洁生产技术、设施技术控制, 均为现代农业技术, 绝非仅掌握传统农业技术者所能充分运用。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要取得更大成效, 必须加强多层次、多形式科技培训, 坚持定期和不定期、常年和季节性科技培训, 要讲究培训实效。技术要先进适用, 讲课要通俗易懂, 大力普及推广新技术。
5.3 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丘陵山区属于缺水地区, 为节约水资源, 应大力改善丘陵山区的农业基础设施,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节约水资源的又能保障丘陵山区的农业用水。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要求之一, 也是实现小康的重要途径, 丘陵综合开发要通过农机研发基地建设和农机教育培训工程, 大力推广农机新机具新技术, 健全农机服务体系, 并加大对推广农机的财政投入, 完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丘陵山区交通、通讯等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俗语说“要想富, 先修路”, 农业综合开发还要重点建设道路实现“村村通”。
5.4 保护生态环境
丘陵山区开发中一个独特的优势就是生态环境好, 具备生产高品质农产品的优良条件。在开发过程中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 要充分发挥丘陵山区的资源优势, 坚持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适量施用化肥和农药, 实行节水灌溉, 推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 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统一。
摘要:基于江苏省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具有代表性的五个县市 (溧阳、溧水、仪征、赣榆、盱眙) 开发情况的调研基础数据, 结合国家和省委和省政府对丘陵山区开发的目标和要求, 形成江苏省丘陵山区综合开发绩效评价综合 (指标) 体系, 通过专家评价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确定江苏省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总体水平。
关键词: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指标体系,绩效评价
参考文献
浅谈镇江市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 篇10
1 主要成效
1.1 丘陵山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近两年我市在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中, 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 通过沟渠涵闸桥综合配套, 田水路林山的综合治理, 极大地提高了项目区农田的灌排和交通能力, 为丘陵山区发展高效现代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丘陵山区高效农业发展明显加快
在丘陵山区项目建设中, 全市突出经济林果、花卉苗木、茶叶等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 加大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两年来, 在句容市丘陵山区建成应时鲜果、茶叶、花卉苗木等经济林果基地0.33多万hm2, 丹阳市在丘陵山区发展优质茶生产基地266.67余hm2, 丹徒区依托省级丘陵山区高效农业基地项目集中打造的镇江市十里长山生态农业示范园, 已建设完成葡萄、茶叶等基地1 000 hm2。
1.3 丘陵山区新农村建设明显推进
我市在丘陵山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时, 坚持把项目建设与农村水利建设、道路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有机结合起来, 项目区道路通畅、水利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 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如丹阳市杏虎村、句容市后白镇西冯村、茅山镇丁庄村、天王镇戴庄村等原来都是穷得叮铛响的“北大荒”, 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 现在变成了闻名远近的富裕村。
1.4 丘陵山区开发的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中, 我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 项目建成后, 大都成为了各地发展现代农业的典型。丹徒、句容一些乡镇, 通过丘陵山区农业开发项目的示范带动, 农户发展高效农业的积极性非常高, 主动要求承包土地, 发展高效农业, 如句容华阳镇石狮村等的一些在外打工的农民, 看到家乡开发项目区蔬菜基地仅春节一茬蔬菜每667 m2就能收入上万元, 纷纷返乡租地种菜。
2 主要做法
2.1 领导重视、规范管理是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
镇江市委、市政府历来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十分重视, 坚持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专门制定了《镇江市高效农业发展规划》, 重点围绕三大板块、七条走廊打造高效农业基地。为了切实落实好市委、市政府的规划要求, 近年来, 镇江市农业开发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主要有《镇江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选项立项管理办法》、《镇江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镇江市优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评比办法》等, 为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选项和建设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保障了丘陵山区开发的健康发展。
2.2招商引资、多元开发是做大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规模的推进器
近年来, 镇江市在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过程中, 以项目为平台, 积极开展招商引资, 吸引了一大批民间资本和工商资本投入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 据统计, 两年来, 全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共吸引各类资金20多亿元。业主开发成为我市丘陵山区开发的重要力量。如丹徒区以十里长山生态示范园项目为载体, 吸引了江苏虹枫集团投资1.2亿元发展高效农业。句容市后白镇依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吸引了岩藤生态农业园、丰润农业园等一批民间资本的投入, 做大了丘陵山区农业规模, 提升了丘陵山区开发效益。
2.3 组织农民、合作开发是促进丘陵山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 我市对合作经济组织申报的丘陵山区开发项目优先安排, 并做好项目规划、工程设计、社员科技培训、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句容市2012年实施的13个丘陵山区开发项目, 其中有9个是由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实施的。通过项目建设, 合作社的规模、技术水平, 服务功能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带动农民致富的能力明显增强。涌现了一批合作经济组织开发丘陵山区典型。如天王镇戴庄村, 在农业开发的扶持下, 引导广大社员发展有机稻米及经济林果等产业, 使该村农民人均年收入从2003年的不足3 000元增加到2012年的13 710元, 高于句容市平均水平。
2.4 依托科研院所、科技开发是丘陵山区开发产生持续效益的源动力
镇江市境内有五所国家级、省级农业科研院所, 更有全国知名农业专家赵亚夫, 农业技术开发引进消化吸收能力强, 这些为我市丘陵山区开发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撑。在近两年丘陵山区项目建设中, 全市共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70多项, 培训农民3.7万人。如丹徒区十里长山生态示范园项目引进茶果新品种近百个, 其中珍稀白茶、宇选四号、新高芽变等新品种, 填补了镇江地区的空白。知名专家赵亚夫以做给农民看, 带着农民干的精神, 把农业科技直接传授到农民手里, 其一手创办的万山红遍农业园, 目前已建成句容市白兔、后白、天王, 丹徒区宝堰等多个分园区, 这些园区已经成为引进、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新科技的前沿阵地。另外通过科技培训, 还培养了一批农业科技骨干, 其中高级农艺师7人、农艺师21人, 这批农业科技人才必将为丘陵山区开发产生持续效益发挥重要作用。
2.5 提高标准、园区开发是打造丘陵山区开发亮点的重要途径
近两年来, 镇江市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围绕市政府规划的千亩以上高效农业基地, 按照适度规模经营的要求, 统一规划, 统一布局, 努力打造现代农业园区。通过近两年的建设, 打造了丹徒区十里长山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丹阳市司徒镇屯甸优质茶叶园区、句容市后白镇花木草园区和郭庄镇经济林果园区、茅山镇花卉苗木园区及经济林果园区等, 这些园区的建设, 提高了丘陵山区开发的档次和水平, 必将促进和推动我市高效农业、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3 建议
今后, 镇江市丘陵山区农业开发工作将继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进一步推进镇江市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
3.1 进一步明确丘陵山区开发的工作目标
今后一段时期, 我市将继续围绕镇江市政府高效农业发展规划, 打造高标准的现代化农业园区, 力争每年每个项目县打造1~2个高标准的农业园区。通过几年建设, 努力打造2个0.33万hm2以上、5~6个670 hm2以上、10个左右333.33 hm2以上高标准的现代化农业园区。
3.2 进一步推进丘陵山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镇江市的丘陵山区开发工作将利用丘陵山区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品种特色, 发展壮大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同时注重丘陵山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 重点培育一批开拓市场能力强、产品竞争能力强、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管理规范、与农民利益联结紧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开发业主, 加快我市农业现代化,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3.3 进一步提高丘陵山区开发的科技含量
镇江市要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多的优势, 继续打造科技开发的镇江特色。下一步农业开发在选项时, 要重点突出依靠科技, 通过竞争选优的方式落实科技推广单位, 提高项目建设水平和效益。
3.4 创新机制, 进一步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 篇11
贵州省是全国烟叶生产大省, 烟叶生产机械化种植是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方向, 贵州省烟草公司提出用3年时间, 基本完成烟叶基地单元田间机械化成熟农机配置, 全面提升基地单元农机装备水平, 实现以合作社为主体的农机专业化服务。要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要解决烟叶种植机械化移栽问题。烟叶人工移栽费工费时、移栽时需弯腰, 劳动强度大, 特别是现阶段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到经济发达地区打工, 农忙季节劳动力缺乏, 人工移栽成本超过机械移栽成本, 探索机械化移栽模式日趋成熟, 移栽技术必将成为丘陵山地下一阶段农作物种植环节发展热点。
1 机械化移栽配套育苗技术
要实现烟叶生产机械化移栽, 首先要解决好配套育苗技术问题, 育出的苗要与移栽机配套。目前, 贵州普遍采用漂浮育苗技术方案, 漂浮育苗是当今国内比较先进的一种育苗方法。近年来, 我国大部分产烟区已经由过去的苗养袋育苗转为漂浮育苗。采用漂浮育苗可以培育出无病、茎高和均匀一致的壮苗, 便于机械化移栽, 特别是移栽后, 烟苗的整齐度好、根系发达, 能有效地减少大田病虫害的发生, 提高烟叶的产量与质量。还可以减少烟农的投入和节约劳动力, 增加烟农收入。
1.1 育苗流程
育苗流程是, 选择基质和场地→制作育苗池和棚体→确定播种期→消毒育苗设施→装盘播种→催芽→苗床管理→施肥→间苗、剪叶、炼苗→病虫害防治→炼苗→出苗→移栽。
1.2 育苗应注意的问题
(1) 基质及育苗场地选择。基质使用漂浮育苗专用基质;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交通方便、开阔向阳、排水顺畅、无污染和有干净水源的地方。
(2) 育苗消毒。播种前要对苗床、育苗盘及大棚等所有设施进行严格消毒, 消毒药剂主要采用二氧化氯、生石灰等。
(3) 装盘播种。装盘时应先把配制好的基质湿润, 达到手握成团, 确保装盘基质水分适宜、松紧适中, 播种要均匀, 种子要与基质充分接触。
(4) 苗床管理。主要通过对苗床的光照调控、温湿度调控、育苗期肥水管理、剪叶操作中的消毒、刮根和晒盘炼苗等重点技术环节的管理, 使育出的烟苗茎秆粗壮、根系发达、株型敦实、均匀且无病虫害, 满足机械化移栽对烟苗的要求。
实际育苗情况如图1、图2和图3所示。
2 烟草移栽机的选择
长期以来, 贵州烟叶移栽一直是传统人工移栽方式, 不仅效率低, 劳动强度大, 移栽株距不均匀, 移栽深浅度不一, 移栽质量差, 成活率低, 而且3~5人1天只能移栽0.2 hm2 (3亩) 左右。而用机械化移栽的移栽深度和行距可以方便调整, 大大提高秧苗移栽质量, 生产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目前, 国内移栽机主要有钳夹式移栽机、吊篮式移栽机、扰性圆盘式移栽机和导苗管式移栽机等[1,2,3]。根据贵州丘陵山区地质地貌及田块小的特性, 烟叶移栽机结构选择钳夹式, 该移栽机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苗类作物都可以移栽, 特别在贵州丘陵山区除完成烟苗移栽外, 还可以用于油菜、蔬菜等作物移栽, 扩大了移栽机使用范围, 提高了机具使用效率, 综合经济效益较好, 推广起来农户容易接受。其主要工作部件由开沟器、齿轮传动系、栽植盘、镇压轮和钳夹等组成, 移栽机工作时需要2人操作, 其中一人操作拖拉机, 另一人将烟苗放在转动的钳夹上, 烟苗被夹持随栽植盘转动, 当达到苗沟时, 钳夹被打开, 烟苗落入苗沟中, 然后覆土、镇压完成移栽过程。
3 机械化移栽试验
3.1 试验地点及自然条件概况
试验地点选择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白瓦窑乡。白瓦窑乡是贵州省烟草种植区, 烟草种植面积约400 hm2 (6 000亩) , 该乡交通方便, 农户使用农机具热情较高, 完全能够满足项目4 hm2 (60亩) 以上烟草机械化移栽试验要求。
3.2 试验样机名称、台数
试验样机名称:单行烟草移栽机一台, 配套动力:25.7 k W (35 hp) 拖拉机。
3.3 试验样机主要技术参数
试验样机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行数1行
栽植深度40~100 m m
成活率≥90%
伤苗率≤5%
作业效率0.13~0.20 hm2/h (2~3亩/h)
3.4 试验条件
试验日期:2013年4月15日至6月5日 (烟草种植季节) 。
试验地点: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白瓦窑乡烟草种植区。
地表温度:11~18℃。
风速:0.73~1.86 m/s。
环境噪声:53.4~57.7 d B (A) 。
土壤类型:黏土、砂壤土。
土壤坚实度:4 188.3~4 375.6 k Pa。
土壤含水率:15.2%~18.9%。
3.5 试验结果
单行烟草移栽机试验结果见表1。移栽机、移栽试验情况及烟叶长势如图4、图5和图6所示。
试验结果表明, 从4 hm2 (60亩) 烟田烟叶机械化移栽试验效果看, 通过现场测试, 选择的钳夹式烟草移栽机完全能够满足烟叶机械化移栽种植需要, 达到了贵州省烟草种植农艺标准要求, 比较适合贵州丘陵山区小田块使用, 作业效果较好。
3.6 存在问题
尽管选择的钳夹式烟草移栽机试验过程中各项性能指标基本达到要求指标, 但由于钳夹式烟草移栽机属于半自动化移栽, 在试验过程中发现烟叶移栽质量与拖拉机手操作水平和农户放苗熟练程度有很大关系。要解决这一问题, 只有通过加强机手培训, 熟练掌握钳夹式烟草移栽机结构特点和操作要领, 才能真正满足烟草机械化移栽种植需要。
注:1亩=1/15 hm2。
4 结论
钳夹式烟草移栽机机械化移栽替代人工移栽, 最大限度地保证烟苗栽植株、行距均匀一致, 人工移栽很难达到机械移栽的理想的效果。同时, 移栽又是一项费工费时的作业, 机械化移栽降低了劳动作业成本, 有利于争抢农时, 提高了生产效率, 扩大了机具使用范围, 增加了机手收入, 解决了农忙季节劳动力缺乏问题, 应用前景较广。
参考文献
[1]刘磊, 陈永胜, 毕新胜, 等.吊篮式移栽机栽植器的性能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26 (4) :504-506.
[2]王文明, 窦卫国, 王春光, 等.2ZT-2型甜菜移栽机栽植系统的参数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 2009, 40 (1) :69-73.
[3]张为政, 王君玲, 张祖立.悬杯式蔬菜移栽机的设计[J].农机化研究, 2011 (8) :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