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山区农业发展(精选8篇)
论山区农业发展 篇1
论山区企业如何走出困境论文
随着国有经注体制改革深入,国家宏观调控加强和产业政策调整,县属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又面临重新。
调整的先择,特别是贫困山区企业规模小,设备老化,资金短缺,包袱沉重,面向市场和转换经营机制步伐缓慢,企业传统积弊和改革不配配套引起体制转轨过程中摩擦,使企业发展举步维艰,企业改革进退维。
如何在新的先择中找准突破口,正是大家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实施产权制度改革,走抓大、转中、放小之路,才是山区县属企业定出困境的现实选择。
一、贫困山区县属企业面临的困境
(一)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亏损现象严重。仅以房县为例,九二年,独立核算企业139户,亏损企业19户,亏损额88万元,亏损面为13.6%。九三年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50户,亏损59万元,截止94年底工业企业仅创利润170万元。造成上述原顺是多方面的:从外部原因看:一是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抑帛了部分投资类商品需求,特别是我们紧紧依靠的东汽公司,在九三――九四年汽车严重积压,东汽公司被探测进行限产压库,我县机械工业因此而效益正是滑;二是生产成本费用增加,主要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和银行利息上调,九四年国家先后调整了石油、电力、煤炭价格,上涨幅度高于成品出厂价格,企业自身又人以消化,减弱了竞争力,减少了销售,企业银行存款利率上调及企业为维持生产而通过其它渠道拆借资金,使企业利处进一步增大,吞吃了企业利润,还有企业分配制度未理顺,国家调整了企业档案工资基数,企业为攀比而提高工资等;三是税制改革使部分企业实际税负增加,特别是税收减免政策取消后,相当一部分微利企业进入亏损行一,从内部原因看:一是部分企业思想观念落后,市场意识淡簿,将企业的出路寄希望于国家减税让利,片面强调国有企业优惠少、限制我、包袱重、精神不振、无所作为,二是部分企业机制僵化,管理放松,使企业各种物耗费用上升,资金周转不灵,使用效益低下;三是技改投入不足,设备老化,工艺落后;四是面向市场机制还款建立,对市场住处民反应迟印,丧失了不少机遇。
(二)企业改革虽有突破,但进展缓慢。以原房县汽运公司,改组为恒通股份有限公司为标志的股仑
制试点工作拉开了我县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序幕o:截止目前,我县组建股份有限公司两家,新建有睡公司7家,县银桥公司已完成全部改组工作,县黄磷厂完成资产评估工作。县五交化公司已进入资产评刊阶段,企业股份制试初步打破了传统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机制,企业运行机制得到转换,但由于种和原因94年与93年相比显得步子不大进展缓慢,突出表现在:一是改革企业数量不多,仅县银桥公司
一家完成了改革的基本程序,但由于其它原因还未乒式挂牌。县五交化公司开展宣传生动,正进入资产评估阶段。造成上述关况的原因有:一是企业经营者认识还有待于提高。有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改革翻腾,搞改革会影响生产;二是九三年两家改制企业遗留问题未解决,影响了企业经萦营者积极性,司通公司的股本权属界定,华龙公司的的上交管理费等。三是九四年经营形势严峻,扭亏增盈任务重国家宏观调控资金紧缺等。四是企业改革后各种包袱仍很沉重,债务包袱、人员包袱、社会包袱等政策职能虽有改变,但对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仍不宽松,企业外部协调任务仍很多。
(三)、认识虽有提高,解放思想力度仍需加大。企业改革使企业经营机制得到初步转换,一期习惯了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市场经济观念并没有完全取代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仍习惯于用手段来处理改革中的新矛盾,对企业改革已经认识到非改不可,但改革到什么程度,如何改则研学习不够,特别是建立公司制是调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营机制转换需经过一定阵痛,短期内分明显,也给那些极于求成,立杆见影思想造成了新的思想傍徨和困感,导致操作和执行中的麻钝,对于企业缉营管理中出现困难依然是眼睛向上,不愿加大改革力度,因此迟缓了企业改制进
(四),企业改革促进了企业加强管理,但企业管理滑坡现象仍很严重。许多企业内部管理过时和失效,而近几年企业只追求完成经济指标,没对过时背理制度进行修订,企业缺乏严格的管理,劳动定额不实,消耗定额不真,质量检验不:硬。出现安全事故频繁、经济案件经常发生,废不下,成本日渐上升。主要原因有;一是企业经营者管理素质不高;二是经营者认识不高;三是工教育和培训不够;四是企业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并未全部落实在行
(五)、企业投入严重不足,缺乏发展的后劲,一是设备老化、工艺落后。我县大多数企业靠碎敲和一把锤子一张(机床)起步,与现代化企业装备很不协调:二是留利水平和自有资金的比
全省企业人平留利682元,而我县仅200多元,多数企)业留利除劳保费用外,很少有钱用于和技术创新,。三是投入渠道单一,现有企业资金大都是银行贷款,企业实现的利润除上交费用交还本付息后,所剩无几。根本谈不上投入;四是亏损吃掉国有资产,企业发展缺乏后劲。
(六)企业家队伍建设,还需加大力度。
二、贫困山区县属企业走出困境的现实选择
(一)产权制度改革为贫困山区,县属企业走出困境带采了希望。
1、股份制试点企业运作态势良好,三家改制企业盈利水平居全县盈利企业前列。
自九三年我县汽运总公司改制为恒通股份有限公司后,县水泥厂也改组为华龙实业股份有限年银桥公司实际已完成改制工作,改制以来,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目标,内抓企业管理制;外抓项目产品,拓展市场,企业经济效益稳步工:升,使国家、企业、股东三方受益,县恒通后,内部严格实施目标考核,增强广大企业员工紧迫感和自觉感,积极调整经营战略,在稳定占场和汽车维修市场的同时,主动与东汽公司联营,先后兴办了汽配节能灯具厂,不断寻求企业新的县华龙公司改制后认真听取股东意见,兴建包装袋厂,改穿包装质量,多方筹措资金,搞技术改造其技术改造项目鉴定通过技术改造土建工程即将动工,预计将全部完成技改任务,县银桥后,利用原来废弃车间兴办娱乐项目,论山区企业如何走出困境
发展第三产业。力,四年三家企业全部盈利并居全县盈利企通过改制盘活了国有资产,并保证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外地山区单市产权制度改革为深化山区企:业改革探索出了一条路子。
浠水县地处长江中游,是全县38个山区县之一,幅员面积1900多平方公里,人口97万,也同全国其它地方一样,为振兴山区经济作出了很多探索,但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并未改观,据统计93年底,全县预算内企业完成产值计3%,可亏损企业面达到57%,其中资不抵债企业占预算内工业企业的86%以上,国有企业运转并造成大量流失?933年相当于企业固定资产的165,严重的经济现实使得浠水政府采取“一改、两转、三配大力推进企业改革工作,经过一年多努力,浠水县经济状况有了较大改观;截止94年胝,仅工业企业国民生产总值14.3伟凶,比93年增长24.3%,财政收入8686万元,比上年增长40%,工业产值实现23%亿元,比上年增长95%,乡镇企业实现产值38.4亿元,比上年增长145.6%,全县工业扭亏780万元,亏损由年初70%,下降到15.8%。
(三)非国有经济超常规发展,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了经验:一是私营经济发展迅速,94年我县个体么营经济实现产值2886万元,销售收入17925万元,上交利税496万元,占全县收入16%,占全县工农业产值的3.4%,其中占工业7%,发展个体10306户,私营企业30户,增加就业人员、安置人员19624人;二是乡镇企业发展速度高于国有企业。去年,全县乡镇企业完成产值25098万元,比同期增加32.9%,而国有企业只比同期增加29.9%;三是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也加剧了市场竞争程度,变相刺激和促进国有经济的发展。
(四)、国家经济产业政策的调整,迫切需要县域企业调整经营战略,国有大中型企业是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主体,因此,搞活国有经济并非是全部搞活所有的国有企业,为了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国家将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搞活大中型企业,对非关系到国计民生产业政策的企业将逐步过渡给非国有企业经营和管理,而作为县城属国有企业很难与实力雄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竞争,因此,必须依托资源组建集团,状大实力,是国有县属企业经营战略调整的现实选择。三、贫困山区县属企业走出困境的思路和措施(一)明确指导思想,制订改革规划,加强改革领导。贫困山区是属企业之所以沉疴难返,是由于长期历史造成的,因此,解决这个问题也需要综合治量。首先,必须制订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一个贫义理论作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之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加快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实施抓大、转中、放小战略,抓大就是围绕县属柱产业和优势企业组建企业集团,转中就是将有一定优势企业,转化为投资多元的股份制企业,放小,放手让边小微亏企业自寻生路,组建股份合作经济或私人经济。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重点推进企业经营机制和政府职能转变,配套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和建立国有资产营运体制,逐步探索贫困山区建立机制和政府职能转变,配套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和建立国有资产营运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途径。
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还必须制订详细的改革规划。根据我县工业发展“起点低、基础差,规模小,星星多月亮少”的现状,围绕“双六”战略,以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为导向,以支柱产业为龙头,十二家“小型巨人”企业为核必,产品关联度高,市场相溶,资源互补的企业为基础。以资产为纽带,组建跨行业、跨部门、跨所有制形式的企业集团,发挥群体优势,形成规模效益。今年要在组织实施好去年拟定的三大工业企业集团的同时,加大流通体制改革力度,在流通领域组建三大企业集团。一是以肉类联合加工厂为主体,以全县畜、禽、鱼场为基地组建食品加工集团,二是以粮油饲料工业公司为龙头,其它经营粮油的基层企业为基础,实行连锁经营;;三是以外贸i产公司为主导,以供销社基层网点为依托组建土特产品经营集团。组建企业集团时应同步进行股份制改组,政府将国有资产授权给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经营,相互参股控制,促进企业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以产品协作为主要联结形式的松散型向以资产为主要联结纽带的紧密型转变,增强企业集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联合体。国有企业股份制改组是搞活国有企业,振兴房县经济的重要举措。今年要在认真总结股份制改组龅经难教训的同时,花在力气,下真功夫,加大力度,加快步伐促进股份制健康发展。一是按照《公司法》及其配套法规,对已经挂牌运行的肥股份制企业依法进行规范;二是瓜住源头,凡是新组建的`企业一律采取股份制形式;三是营状祝好,管理水平高,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可整厂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四是对整厂条件不具备的采取析产求活的方式,将原来企业有活力的资产剥离出来,由原厂(公司)承担债务,组建新厂(公司),实行股份制,做到“死一块,活一块”,五是从优势车间,优势分厂入手,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实行大厂生小厂。为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在稳定和完善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的基础上,积极试点探索国有股转让和内部职工股柜交易的有效途径,促进产权流动和重姐,增强股份制企业的活力。
第三是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对一些经营不活的国有小型企业、集体企业,国合商业中的“边小、微、亏”门店,按照“一厂一法,一企一策’的尽路,采取“租赁、转让、拍卖、破产”等各种,形式,多管齐下,加大企业产权重组的力度,达到资产的优化配置,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一是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企业,按照“企业不消灭亏损,就消灭亏损企业”原则,依法实施破产,本着“先破产,后兼并,再股份”的思路,将存量资产出售,经评估确权后将企业净资产出售给企业内部职工或社会法人,采取“一次性卖断,分期付款”的方式,国家收回投资,企业退出“国家队”,按论山区企业如何走出困境
照《公司法》进行操作。三是嫁接改造,内引外联,招商引资,实现多种形式的联合,:大力发展混合性经济。
有了明确的指导想想和统筹规划,必须要有一个权威机构来组织实施,首先要建立组织网络,分三个层次,县深化企业改革领导小组是企业改革的决策班子,负责研究和决定全县企业改革大政方针,审批改革方案和实施办法,制订相关政策,一是指导层。县深化改革办公室是企改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为企改领导小组提供参谋和决策,行使全县企业攻改的指导培训、监督,协调、职能。二是实施层。以各战线为单位,负责选样试点拟定方案,组织实施,其次要赋予县深化企业改革领导小组一定职能。一是改制企业法人代表的建议权。二是股份制试点资产界定、确认权、有关资产处置权。三是改制企业的审批权。四是监督有关部门执行企业政策的检查权。最后建立落实企业改革规划的责任制,县委,政府要把企业改革工作纳,入对各战线的目标考核,签订工作任务责任书。
(二)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大落实力度。我县九四年出台的企业改革政策,比以往任何一次改革力度都大,但与外地县市和企业承担实际,仍显力度不够,需要进一步完善。(1)完善资产、评估界定政策,一是经审核后的呆滞帐和待处理财产损失采用冲销国有资本金,二是对拨改贷后新办或扩建的企业”在进行股份制改组时将企业自筹资金和留利形成的资产划出,针对不同情况或作资本金,或量化到职工实,上、组成职工合股基金,作为法人股对待,享受量化的职工必须匹配一定的资金,量化部分只分红,不转让、不继承,不交易,三是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时,为便于吸纳股金,可将资产一部分入股;另一部分租赁给股份制企业经营,租赁部分只收租赁费,待企‘业发展状大后,再作为股本投入,四是允许职工负债经营,凡是本企业职工购买本企业不上市股份时,允许多认购少付款,负债经营,三年内付款完毕,认购时;首次会款不少于认购的30%,差额部分可以分红但要缴纳比照银行同期贷款利息的占用金,(2)降低改制费用,1、关于税收,一是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以实计征年底按12%由财政返还,或者按18%27%两个档次征收,个人分红所得税三年内免征,二是暂缓开征国有资产占用税,2、减少资产评估费,也采用两办法,一是在县委28号文件基础上再减50%,即按资产评估额的0.03%收取,另―种是根据企业资产总额大小收取,资产总额在3000万元以上收取8000元,2000―100(万元收取6000元,1000――500万元收取3000元,500万元以下收取2000元,(3)改变改制企业上缴管理费渠道,上缴主管部门管理费从国有股红利中提取。
(三)加快社会保障制改革。要建立和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制度,使企业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相互配套进行。职工养老保险、企业补声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相结合的职工老保险制度。扩大养老、失业保险的覆盖和医疗制度的试点范围,要本着不增加企业负担和有利于建立代企业制度的原则,积极进行探索。可考虑结合公司制改组,从国有股份的分红收入中提取一部分,有作为股权,有的作为债权,交由专门的保险基金机构持有,;其收益和转让收入专项用于补充现有老职工基;
四、贯彻落实《国有资产监管条例》,建立和强化国有资产管理体赳。―一是实行国资局――国有资产臂运主体一一国有产权代表三级管理体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集中行使所有职权,不参与国有资产运营主体,可根据不问情况,分别采取不同形式,经县政府授权组建。(1)成立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直接管理经营国有资产3(2)将现在的经济主管部门采取逐步过渡的办法,由单纯的行政主管部门转变成行业资产经营公司,其经费由财政拨款或向企业提取管理费转变成在资产营运收益中列支,但在机构改革之前可实行双轨并存运行,逐步过渡。(3);授权给企业集团中的核心企业和有控制股能力的优势企业,委托他们对所掌握的部分国有资产实施经营和管理,国家收取占用费。(4)实行委派国有产权代表制。二是全面清产核资,评估界定产权,核定企业法人财产占用量的资本金。三是认真贯彻{两则’》,完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四是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促进并规范产权流动和产权重组。
五、强化企业管理,建立建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在深化企业改革同时,把企业改组、改制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以改制增活力,改造上水平,改制扩规模,深入开展“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上效益’活动,逐步建立起高效运行的企业管理体系,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
六,切实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政治思想好,事业心强,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家队伍。
论山区农业发展 篇2
关键词:县级图书馆,困惑,对策
县级图书馆,是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基础,数量较多,联系群众面广。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阅读需求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我国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状态较为突出,县馆之间的藏书规模和物质条件相差悬殊。有些图书馆原来相当于省、市级图书馆,后因行政区划变为县级图书馆,这些图书馆的条件就比较好,有些县馆则是刚刚脱胎于县文化馆图书室,其藏书规模、设备条件及服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较差。笔者所处的山区小县图书馆起步晚,基础薄弱。虽然20世纪80年代的蓬勃发展,为图书馆事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无论是从馆舍建筑面积、布局、设备,还是藏书的购置、业务技术、人员配备等基础工作,可以说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到了90年代,发展势头逐年下滑,目前正处于低谷期。具体困惑主要有:
1生存危机。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新形势下,山区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受到严峻挑战一方面。有些领导者对图书馆事业认识不到位,缺少应有的重视;另一方面,由于一些传播媒介的舆论误导和金钱的诱惑,使“山里的孩子爱读书”这一观念受到极大的冲击。读书热已成为过去,代之以经商“下海热、商品文化热”,网吧、电子游艺厅,门庭若市,麻将桌、台球桌旁,熙熙攘攘;相比之下,图书馆却变得冷冷清清。有的县馆,阅览室几天见不到一个读者,外借图书一天流通仅有几册次,偌大一个县城,很多人竟不知图书馆在何处?更多的人分不清哪个是新华书店,哪个是图书馆。在此情况下,一些人对图书馆存在的必要性产生怀疑,提出什么图书馆也要受商品经济优胜劣汰的考验。面对现实,有的县文化主管部门,只得提出“保住阵地,稳定队伍,求生存、谋发展”的退守策略。山区图书馆的生存权,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2经费危机。
很多山区县属贫困县,工矿企业少第三产业不发达,主要依靠农业等维持地方财政收入。山区图书馆是依靠国家拨款的事业单位,一般没有什么经营性收入和赞助。近年来,山区经济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增长缓慢,很多企业效益下滑,出现亏损,财政收入相应减少。由于财政困难对图书馆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图书馆经费短缺。具体表现在:一是专款不能专用。尽管图书馆购书经费单列,专款专用,但是由于人头经费的欠缺办公经费的紧张,挪用专款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新书采购重数量轻质量。由于书价的上涨,为了应付定级考评或上级检查,追求数量上的递增,忽视图书质量,更谈不上藏书构成的合理配置;三是图书老化。由于资金缺乏,已陈旧的老化的图书舍不得剔除,整体图书老化现象严重。四是设备比较老化。现有的设备也已经是用了好多年。该更新时得不到及时更新,满足不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要求。
3人才危机。
专业人才少,是山区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从知识结构上看,读过图书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不仅是凤毛鳞角,系统地受过图书馆业务培训的也为数不多。从工作积极性看,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工作不能按计划实现,致使短期行为突出,处于应付状态,上级叫干啥就干啥,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有的干部等、靠、望思想严重,等着政府拔钱来做事,望着别人发展,主观上不努力,养成惰性,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4藏书危机。
无论从藏书的数量还是质量看,山区图书馆的藏书建设,都不能满足发展山区经济的需要,主要表现为:
4.1政策性文献资料缺乏。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目的是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增加群众收入。要调动广大群众的参与度,让群众了解、知道党的方针路线是很关键的,但是图书馆的藏书大都是文史类书籍,政策性文献资料较少。
4.2科普性文献资料缺乏。要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真正使群众通过农业生产增收,让群众掌握一门种养殖技术是关键,但是图书馆一定程度上科普性文献资料不多,特别是农业科技方面的图书甚少,从而给群众借阅种养殖技术方面书籍带来了不便。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可以说山区县级图书馆正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压力萌芽着生机,前进交织着徘徊。怎样才能使图书馆在逆境中崛起,拓展工作新局面。思考和探索的结果是采取积极对策。
1立体推进,提高认识。一是通过反复学习中央、省有关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指示,在提高有关领导思想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经济、文化、敢治、自然等具体情况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实事求是的把图书馆建设纳入当地党委、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使之切实成为自身的工作行为。二是提高图书馆干部自身的思想认识,采取开展爱馆、爱岗、爱文化等多种形式教育,启动干部自身强化馆内管理,开动脑筋多想问题,积极发扬“主动争取”“自强不息”“务实求实”三种精神,用创造性的工作,用有作为去争得当地党政领导的理解和支持。三是提高群众的思想认识。通过各种宣传工具和组织活动,贯彻上级精神,充分发挥图书馆理论导向,更新观念,科学普及,传播信息,人才培训等自身功能,为当地经济建设、脱贫致富服务,以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2增加资金投入力度。一是把图书馆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要遵循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原则.把图书馆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之中,增添和更新必要的设施和设备,通过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实现县、乡、村的图书文化机构多级发展,建立多体制、多层次、多类型的图书文化活动的稳定网络,满足人民群众不同文化需求。二是采取上下联动,实行“五个一点”,即乡镇村自筹一点;包乡扶村单位帮助一点;社会各界捐赠一点;县财政挤出一点;争取上一级扶助一点;确保对图书馆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有所增加。三是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兴办图书文化事业或捐助公益性文化事业,逐渐建立起多渠道的图书文化建设投资的新体制。
3增强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要想有地位,还要有作为”。事实证明,凡是为山区经济发展服务做得好的图书馆,就得到领导的重视、社会的信任和支持,进而提高和扩大图书馆的地位和影响,增加自身发展的活力。如何为发展经济提供优质服务,各地图书馆都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如建立健全以县馆为龙头,乡(镇)文化站为阵地的县、乡(镇)、村三服务网络,把科普知识、致富信息直接传授给农民;从脱贫先脱愚出发,把宣传与服务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使广大农民摆脱“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的小农经济思想束缚,树立市场经济的新观念;为农村建立起跟踪服务“档案”使服务做到经常化、制度化;举办“农村科技信息发布会”、办“科普简报”,开展“科技赶集”,建立“科普宣传市场”等活动,这
校图书馆员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作用
叶英儿
(浙江省洞头县职教中心浙江洞头325700)
【摘要】图书馆馆员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审美能力、阅读方法习惯、推荐书目等方面起着主导的作用,面对当前学生阅读中的不良情况,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馆员在课外阅读中作用
校图书馆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在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有着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良好的阅读不仅帮助人获取必要的信息,也是与人文的直接对话,它不仅能满足人的求知的心理需要,更能满足人的审美的高层次的需要。
在《课程标准》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然而,一直以来,职高学生普遍存在一些不良阅读习惯。这体现为(1)缺乏阅读习惯,40%以上的学生以电视、电脑等方式消闲,基本不阅读;(2)阅读面窄量小,学生的阅读对象多以娱乐杂志,游戏刊物、“口袋”言情小说、怪异武侠小说、卡通画为主,基本没有接触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书籍;(3)阅读层次较低,在阅读中,学生偏重娱乐性、故事性,缺少更深层次的审美需要与审美领悟。近两、三年来,我们学校将学生课外阅读,写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做为学分加给学生,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比重在不断加大,但他们中流行的阅读对象是恐怖故事、鬼故事或笑话故事之类的,对读四大名著以及国外的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如果没有老师的推荐或者作为任务强制性要求,就很少有学生主动阅读。
面对以上中职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在实际工作中加以指导和解决。
一、让学生明确阅读的重要性。
学生不愿阅读,有自身的局限,也与现代社会的信息获取手段的增多有关。阅读的获取是有其局限性的,尤其是印刷品阅读,较之学生感兴趣的电脑,它显得较慢,整理量大,而且书面阅读虽也有对话,但要获取这一对话,需要读者投之以较多的阅读时间与阅读技巧,而且这种对话是一种相对静态的对话,较之网上的聊天、游戏的动态对话,电视的直观简单接受,学生自然更愿意选择后者,从而忽略或抛弃了阅读的人文意义。所以,要培养职高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印刷品阅读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阅读文学名著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素质的形成。名著是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人类智慧的结晶和文明成果的标志,是历代的典范之作,往往有着深刻思想内涵和巨大艺术魅力。每一部书都是一个世界,可以给学生以不同的教益和人生启迪。像文化经典著作《论语》等,其本身承载着人类最基本的价
些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图书馆的地位,也得到各级领导、社会的认可。
4开展特色服务,打造图书馆品牌。山区公共图书馆应根据各馆的实际情况,开展有地方特色的服务。在服务方式上要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既面向县市读者,又要着重面向农村,使广大山区农民能够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
4.1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山区的公共图书馆,物质条件相对比较差,实践证明,从自身条件出发,扬长避短,同样可把特色服务搞得有声有色。例如采用一室多用、延时服务、增设流通点、联办图书室等方式来为读者服务;采用兴办读书社的形式来扩大服务面,为更多的读者提供阅读服务,抓住机遇兴办电脑培训中心,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图书馆通过协助、辅导乡镇建立农民图书馆,以此作为县馆的图书流通站,将服务延伸到各个乡村,使广大农民同样可以享受到县图书馆的服务。
4.2地方特色服务。地方特色是一种优势,也是一种财富。山区的公共图书馆要利用这种地方特色,为社会服务,为地方经值观念和文化取向,了解它们,有助于青少年奠定自己的精神地基。而《菜根谭》,则有利于青少年更好地为人处世。在借书阅读之前,图书馆员务必强调阅读经典名著的意义,明白无误地告诉借阅者阅读好书带来的好处,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图书馆开展文学阅读指导课是指导学生读好书的关键。
中学语文课具有一定的工具性,它的主要任务是传授语文知识,提高学生使用语言工具的能力,是一门知识性的课程。而图书馆所开展的文学阅读指导,则是图书馆在了解和研究学生阅读需要的基础上,对其阅读目的、内容、方法等给予积极影响的教育教学活动。图书馆通过推荐、提供文学典籍,介绍、传授读书方法,鼓励、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世界等方式,使学生与古今中外创造最精美的精神产品的大师巨匠们进行心灵交流、精神对话,使学生在阅读和思考当中发掘自己的内在智慧、思考力、想象力、审美力、批判力和创造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我们不能否认中小学生他们认识能力低,缺乏阅读目的性和选择力,尚没有完备科学方法的学习和掌握,也就是没有形成懂阅读、会阅读、善于阅读的基本特性。所以他们迫切需要一个切实的启蒙教育,也就是为他们所急需的和能接受的有的放矢的阅读教育。所以图书馆员就要担当起这项重任。
图书馆的文学阅读指导倡导以一种轻松愉快、从容洒脱的心态来进行自主性阅读和学习,它强调的是学生凭兴趣,主动地、独立地阅读文学作品,其过程是放松惬意和无负担。
三、加强阅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中学生阅读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不能正确的运用阅读方法和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图书馆首先要做好阅读方法指导工作。可以开设阅读方式方法的讲座,向学生传授一些学习与阅读的好方法,诸如记忆法、视读法(包括浏览、通读、选读、粗读、精读以及英汉读物的对照阅读的方法等等)、写读法(眼到、心到、手到三要素)等等多种阅读方法的传授和指导。让学生能够做到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阅读需求选择正确的阅读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以良好的阅读
挤建设服务。如我县的客家文化、历史人物传记等等.这些都是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可以充分开发,来为当前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服务。当地图书馆应利用本地在研究这些文化方面的人才优势,抓好地方特色服务。
总之,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实情,山区县级图书馆今后的发展要坚持效益办馆,努力大胆地改革和创新,同时也要立足于自身,从实际出发,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探索发展的新途径,建立新机制,把山区县级图书馆事业推向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大伟.图书馆管理——经济和效益[J].图书馆杂志,2000(3):16—19.
[2]李吉.服务在图书馆管理的作用[J].图书情报工作,2001(7):76—80.
试论信息对山区农业开发的作用 篇3
【摘要】 对山区农业开发产生作用的方式有许多,本文通过对政策信息、农业科技信息、资源信息、人才信息、开发模式信息的分析,以便发挥这些信息在山区农业开发中的作用。
【关键词】 信息 山区农业 开发
山区农业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开发的难度较大,因而搞好山区农业开发,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山区农业开发途径、方式有许多,这就需要我们去掌握有关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利用,去解决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就信息如何在山区农业开发中发挥作用谈些个人的看法。
一、政策信息
政策信息对山区农业开发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农业综合开发上我国今后扶持重点:一是发展多种经营。立足国内市场、面向国际市场,充分发挥各地的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合理利用各种农业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种养业特色产品。根据多种经营的扶持范围,参照全国农业行业发展规划,今后一段时期要重点扶持发展牛(肉牛、奶牛)、羊、猪、禽等畜产品,果品、蔬菜、花卉、茶叶等园艺产品,以及中草药、山区林特产品等,并相应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储藏保鲜,实现农产品转化和多环节增值。二是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龙头企业和组织的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结合起来,实行一体化经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重点抓好龙头项目建设,提高项目带动能力。产业化龙头项目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业,它负有开拓市场、科技创新、带动农户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责任。
二、农业科技信息
农业科技信息的应用有助于农民行为方式的改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技能,进而达到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良性发展的目的。农业科技信息是农业发展决策的重要依据,没有充足的信息或缺乏可靠的信息,农业生产经营决策就失去了决策基础,就可能失误,尤其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科技信息成了发展农村商品生产的命脉。农民对商品生产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无论是在产前、产中还是产后,农民需要对消费市场的变化、市场前景预测,生产资料供应,新技术的应用,新品种的好坏,新工艺的使用方式,农产品供求等信息进行深入了解。随着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业科技信息进入农家的方式也变得快捷起来,电脑农业将成为现实。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经济一体化协作把世界经济变成了无数个小小单元的集合体,中国的农业生产已不再是一个局部受限的问题,而是面临着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世贸组织的加入无形把中国的市场变成了全球的市场。因而搞好山区农业开发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业在世界农业中的竞争作用,将世界市场变成自己的市场。
三、资源信息
山区有着丰富的资源,而山区农业的开发又多是侧重在山区固有资源的利用上,因而要充分掌握自我资源信息。首先要了解山区农业的特点和优势,在山区农业开发中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发展农林牧副业生产;其次要开展综合调查,对合理开发山区进行全面规划,要对自我资源如何开发进行分析研究,如何通过自己的资源优势招商引资,能否通过开发将这些资源上的优势转化为经济上的优势。对这些资源信息进行了解和掌握,就能找到开发的途径和方式,根据自己的自然条件,选择自己的开发方向。
四、开发模式信息
在开发模式上开发的主线:一是土地综合治理。可设立项目区,统一规划,综合措施,集中治理,连片开发。通过对土地的合理治理建设,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依托资源优势,瞄准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群众增收门路。在开发的方式上,从有关的农业网站上,我们不难找到许多山区农业开发好的方式方法,这些因地制宜的山区开发模式信息对各地的开发来说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何种模式适合于我,这就需要根据我们的县情、乡情、村情去引进、吸收、消化,在借鉴别人优秀经验的同时进行大胆的创新。
五、人才信息
作为一项有效的开发所考虑的问题有许多,但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人才。当今对农村人才的理解,一是指那些不论学历高低、有无职称,只要是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展现自己的能力和绩效,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即骨干农民、中坚核心农民。二是指包括骨干农民中坚核心农民在内,还有那些从事农业科研、农业科技推广的,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科技人员和提供各种农业产品服务的经纪人。
由于山区农业开发是一项大有可为的事业,因此我们就应该掌握人才信息。一是以开发项目引进人才。以人才带动项目开发。了解哪些人有哪些好的开发项目,哪些好的开发项目能引进好的开发人才。二是要创造条件留下人才。由于地处山区在人才引进上存在着许多困难,没有沿海及经济发达的县市有吸引力。有时引进了,但由于其他原因,人才仍会流失,这就要求我们要研究能让人才留下来的机制。三是要稳定现有的人才队伍。现有人才队伍的稳定是很重要的,不能是找了女婿气走儿,这样的做法得不偿失。
山区生态高效农业发展思考论文 篇4
摘要:介绍了山区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安龙县发展实际,提出了山区生态高效农业发展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山区;生态高效农业;发展现状;对策;贵州安龙
安龙县地处山区,安龙县、黔西南乃至贵州都是“八山一水一分田”,资源匮乏,土地资源与平原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如果盲目发展农业,并凭借所谓的小气候与立体气候资源,争相地盲目比拼、妄谈优势、大上项目,最终会脱离实际,导致项目实施时出现问题,无法顺利落实。就山区而言,为数不多的坝地是优越的资源,但相对于平原地区,又显得微不足道,优势无从谈起。而山区看似是劣势的山地资源,却是平原地区所没有的,盘活利用好山地资源,优势显著。
1山区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对山区农业生产而言,一贯采取的报项目、下指标、定任务等一系列做法实不可取。其实长期以来从上到下下达指标任务,或是从下到上申报立项实施的项目,效果大多并不理想。有些项目从申报之初就已注定不会成功,原因是不符合当地条件,只是为完成政治任务而勉为其难。等到项目及资金拨款下来要安排落实时,方知无从着手、难度很大,硬着头皮勉强实施,也只能玩虚浮、搞变通。即便到最后都通过了验收,实际上都是采取了一定的迂回和达成了一些谅解,大有项目“缩水”“打折扣”的嫌疑,远远没有达到最初的目的和应有的效果。再者,一说到结构调整,“各路诸侯”便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众说纷纭。最后莫衷一是且处处碰壁,经过几番调整,还是原地踏步、一无建树[1-2]。
2发展对策
2.1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针对实际,如何做到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是抓好农业工作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应统一思路,集中力量,创造和利用一切条件,变劣势为优势,整合优势资源,发挥独特地理气候和农业资源丰富、多样,传统名、特、优、稀农产品和新、奇农产品及在各种反季、错季种植方面优势明显的实际,发展现代高效山地农业,走一条以特取胜、出“奇”制胜的山区农业崛起之路。一方水土一方人。山区建设现代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都要立足山区实际,念好“山”字经,尽力争取把握住现代农业发展新机遇,占有应得的市场份额,跻身农业产业化大军,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员[3-4]。
2.2引入现代农业发展理念
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还可进一步引入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实现工业管理、商业经营、科技支撑。用工业方式管理农业,用商业模式经营农业,用科技力量支撑农业。从农业产业上抓出工业的样子来,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角度进一步拓宽新型工业化内涵。
2.3整合资源,形成统一发展格局
在组织市场销售和创品牌上,结合省州县各级提出的`抓销售、抓生产、抓品牌“三抓”的思路和要求,立足资源整合,将一定区域内从事同一行业农业生产的企业组织起来,按照统一品牌、统一质量标准的格局,实行统一调度,统一组织销售,形成同一商品质量统一的格局。这样势必可以既集中盘活资源,又充实活跃市场,还可满足外部大宗订单需求。
2.4分析自身优势,发展主导产业
在此基础上,还须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产业方向和内容的选择上,要切实认真分析自身优势,结合市场需求和诸多因素,选择和把握好主导产业,形成支柱产业。产业选择不易掌握,但必须确定下来,最多2~3个,切不可贪多。对的确存在优势,但又因难以突破瓶颈问题,做强做大不具备条件的,要舍得放弃,否则犹豫不决反而拖累自己。
2.5产业选择上注重切合当地实际
针对个别传统产业如金银花,都达到了1万hm2以上规模,却仍难以做大做强,应该通过认真分析找到原因,并想办法解决存在的问题,而不应该轻易放弃、另作他图。不切实际的产业和项目最终只会费力不讨好,难有成效,最后留下一堆烂摊子。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应该有一个清醒的头脑,也应该引起反省和认识,明白个中的道理。在产业选择上应更加注重切合当地实际,不受市场左右和商家鼓动,跟风发展,盲目上项目,而要真正做到“看得更清楚,做得更靠谱”。同时,应该弄清本地具备什么条件,明确发展目标,分析厘清所具备的优势,从而理清思路,找准方向,形成既定方针并长期一致努力、常抓不懈。就安龙县来说,不必盲目好高、求远求新,只要积极探讨摸索出解决当前现实矛盾和问题的有效措施及做法,种植上重点抓好金银花、茶叶、薏仁米等具有深厚底蕴和人文基础的传统优势产业,最多再加上蔬菜(包括食用菌)产业;养殖上根据统筹需要抓好牛、猪、羊养殖,其中就安龙县而言,应重点抓好种草养牛产业。如此不仅完全符合现代山地农业发展方向,而且只须完善相关链接就能达到目的和取得效益,让老百姓腰包鼓起来,实现产业富民,还能保住绿水青山,真可谓一举多得。与盲目发展种植业与养殖业,目标不明确相比,效果更为显著。
2.6发展符合生态区域的传统产业
在选择产业上,笔者个人认为,就当地而言,上述如金银花、茶叶、薏仁米等产业,不仅是符合生态区域的传统产业,也是可以做大并能惠及更多群众的阳光产业和大产业,同时还是用工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但能让农民和企业增收,还能更好地解决生态问题和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问题。这些产业发展起来后,将更有利于保住青山绿水,还将促使农村劳动力更多在家务农或就近转移就业,并实现增加收入,减少抛家别亲、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相应地还有效解决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3结语
生生不息,靠山吃山。立足于地处山区,只要注重切合实际、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人无我有的独特资源优势,山区也一定可以发挥出山区的优势,依托丰富的山地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形成相应的支柱产业,进而形成以优势主导产业引领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格局,走出一条合理利用立体农业地理气候、别具山区特色的现代高效山地生态农业发展新路子。
4参考文献
[1]于新奎.东营市河口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优势与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10)院126-128.
[2]薛晨霞,李敏,,春新,等.如皋市发展高效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陕西教育(高教版),(9)院112-113.
[3]曹天富,雷振宇.科学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生态高效农业[J].农村经济与科技,(7)院14-15.
发展山区经济的思考 篇5
东阳市山区经济现状
山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信息不灵。综观发达的平原乡镇,起初都是依靠信息,掘到了改革开放的头一桶金,而当时的山区,还停留在农耕农作上,当山区农民认识到仅靠土地不能给自己带来致富时,而平原乡镇的建筑业主、商业主等已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创业就容易多了。
2、交通不便。交通不便同时带来信息不灵和企业的成本提高,在原来东阳市的18个山区乡,几乎都办过企业,但成功的企业廖廖无几。
3、观念陈旧。①接受信息速度缓慢,有好的信息如果农民接受速度慢,就会错过赚钱的机会,信息加速度就是金钱。龙井茶加工能使茶园单位面积的经济收入增值了十几倍,八十年代末与东阳市相邻的新昌、嵊州龙井茶加工搞得红红火火,东阳市原宅口乡依托集市(集市中有大量嵊州人流动),信息就率先传到该乡,办起了东阳市第一茶叶市场。而三单乡接受该信息的时间迟了整整四年,也就是说这里的茶农错过了四至五年的赚钱机会,信息传递接受速度之慢,简直是不可思议,难怪拥有一万亩茶园的三单乡其市场的兴旺程度还不如五千余亩茶园的原宅口乡。②部分群众思想惰性,容易满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山区农民温饱已基本得到解决,有的群众就满足了,陶醉了,“过去当皇帝都没有电灯亮,现在我们有电灯亮,生活比过去的皇帝还惬意了”,但他们忽视了时代在进步,社会文明程度在提高,他们对外界高质量的生活只是在电视画面上能看到,看到人家高质量的生活也不心动,反正摸不着,从而缺乏追求,出现了山区部分群众“小钱不愿赚大钱赚不来”的懒惰思想。③嫉妒性强。有的山区群众虽然自己不能致富,但当人家富起来时又会产生嫉妒心,“穷也要多个伴儿”。三单乡的青石业是该乡的特色工业,该行业一哄而上,现已拥有17家。但该行业的创始人现已停产近一年,引起停产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嫉妒性所致也是原因之一。④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近几年出现的果(菜)贱伤农事件时有所闻,前几天三单乡前田村一农妇挑着香料烟叶到嵊州销售,由于价格贱,舍不得卖,却只能蹲在那里流泪……究其原因是当时种植时忽视了“供过于求价格就跌”这一经济规律。
4、政府扶持政策见效缓慢。市政府为了扶持山区经济,无论在资金上和政策上都给予了倾斜,但见效缓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应当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即扶持不应流于形式上,应注重其效益。
5、未能有效地实施土地流转影响了特色农业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户解决温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出现了规模种植者缺少田,不种田的荒着田,制约着发展特色农业和规模经营。
6、缺乏法律意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叫合同经济,几年来实施的订单农业为发展和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但在订单农业中,农民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近年来商贩在订单时双方的权利义务不明确,最终导致农民权益受损事件时有发生。
范文网
发展山区经济的思考
1、更新群众观念。一是扶贫先扶志,更新“温饱即安,满足于现状”的观念。二是淡化群众的依赖思想。三是增强群众致富的信心。
2、政府引导。①信息引导,山区经济落后最大的原因是信息迟到。抓住信息就是抓住金钱,如三单乡的龙井茶加工,为什么靠近新昌、嵊州的村率先搞得红火,为什么宅口的茶叶市场办得好,其主要原因是宅口每月有6个集市,集市上流动着大量的嵊州人,加速了信息的传递。对于信息传递缓慢的山区,政府部门不失时机的加以引导是加快信息传递的有效途径。②培植特色农产品市场。东阳市各山区都盛产着特色的农产品,如虎鹿的香榧、马宅的药材、八达的蚕桑、佐村的食用笋、宅口及三单的茶叶等等,但这些特色农业到目前尚没有一个上档次的特色市场,似乎是“深藏闺秀无人知”的感觉,市场能使农产品效益提升的同时,也能起到传递技术的作用,三单乡善部坑村龙井茶的加工技术就是从新昌茶叶市场带来的,所以政府应重视特色农产品市场的培育。③引导劳动力转移。山区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山区经济发展缓慢的表现,要使山区经济发展,政府部门要加以引导,使剩余劳动力走出去,向二、三产业转移,
这一点今年三单乡党委、政府可谓是抓到了点子上,该乡成立了劳务输出服务中心,建立了劳动输出信息窗等。4、政府扶持。①资金扶持。资金短缺是山区农民兴办特色农业的困难之一,需要政府资金扶持。近几年,通过政府扶持,涌现了许多农业龙头企业,但据目前的情况看,扶持的社会效益不很明显。政府有限的资金要用在刀刃上,使其能产出效益,要注重资金使用效益的回访,变现在的无偿拨款为有偿使用,以迫使经营户产出效益。②政策扶持。山区未能处理好土地流转是山区特色农业的又一制约因素,政府部门要制订一定的政策来制止抛荒和推动土地流转。
论山区农业发展 篇6
[摘要]库区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关系到库区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本文以库周山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库周山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库周山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循环农业;农业产业结构;库周山区
生态循环农业是指在良好的生态条件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促使农业生产始终运行在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因此,结合库周山区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调整优化库区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壮大生态循环农业,增加山区农业发展后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库周山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传统农业占比较大,生态农业发展缓慢
库周山区因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人均耕地较少,农户居住分散,在以户为单位的土地承包经营体制下,大多数农户均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己生存需求,农业市场化和规模化程度低,自给自足的粮猪型二元结构的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因农业生产条件差,农业生产收益低,农户不愿投入资金和技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导致生态农业发展速度缓慢。
1.2山区基础条件较差,农业发展极不均衡
库周山区因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土地瘠薄,坡台地多而肥沃耕地极少,立体气候明显,自然落差较大,灌溉渠系等配套设施跟不上,导致农业发展极不均衡。城镇近郊及低山河谷地带土壤较肥沃,人均耕地占有面积极少,农民耕种水平较高;高中山区人均耕地占有较多,宜耕土地较少,农民耕种水平较低,形成极不均衡的农业发展现象。
1.3文化教育滞后,资金技术人员缺乏
库周山区在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社会化发育程度较低,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封闭落后,导致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差、技术水平不高,接受新技术、新观念、新思维能力不强。加上大量有文化、有技术的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老弱妇幼,接受和掌握新技术更难;山区农村贫穷落后,农业比较效益低下,投资回报率较低,难以引进外部资金投资农业,农业技术人员流失严重,进一步制约了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
2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对策
2.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结合库周山区气候、经济和人文条件,针对性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布局和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在低山河谷地区,大力发展具有地区优势的脐橙、蔬菜等管理精细、产值较高的特色农业;在海拔800m以上地区,大力发展烟叶、中药材、反季节蔬菜、核桃和板栗等特色经济作物或林木种植;将粮食作物生产布局在人均耕地较多、生产力水平一般的中山地区,利于粮食的商品化发展。同时,利用农村土地改革的契机,推动土地流转,将土地经营权流转到部分有资金、懂技术的农业生产行家手中,逐步形成具有适度生产规模和特色经济效益的新生态循环产业,便于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有机结合和农业品牌的创建,使传统农业逐步向规模化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农业转型[1]。
2.2全面普及农村沼气,促进农业循环发展
将养殖粪污、农业废弃物为原料入池发酵,生产沼气供给能源,经沼气发酵无害化处理后的沼液沼渣可作优质肥料,直接还田施用,这是连接农村养殖业和种植业的纽带,有利于防止农村养殖污染,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降低化肥农药施用量,改良土壤结构,减轻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在库周山区,应大力发展和全面普及农村沼气,保证库区农户户建一口沼气池,把养殖粪污和生产污物全部入池发酵,沼液沼渣全部还田,从而实现养殖污物零排放和农业种植无公害,促进库区农业的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
2.3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引导劳务有序输出
库周山区的特点是人多地少,经济文化水平滞后,在库周山区发展循环农业,必须提高农业生产者的从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对农民进行生态农业生产技能培训和现代管理技术培训,提高农业劳动者从业生产管理技能水平,使其学会和掌握管理技巧,懂得相关农业项目运营知识,因地制宜发展循环农业[2]。同时,为了减轻库周山区生态环境压力,降低山区耕地承载负荷,发挥农村剩余劳动力作用,增加库周山区农民收入,应有目的地对农村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务工,缓解库周山区农民就业压力。
3结语
在库周山区发展循环农业,应针对库周山区特点,结合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普及农村沼气,强化知识技能培训,合理引导劳务输出,从而构建山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建立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之间相统一的生态循环农业体系。
参考文献
[1]杨春和,乔启成,顾卫兵,等.南通市低碳型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7):378-380.
浅论山区公路设计 篇7
我国地形条件复杂多样, 960万平方公里广大国土面积上分布着高原、山岭、平原、丘陵和盆地等地形。各种地形散落分布, 彼此交叉, 构成了我国独特的地质地理条件。其中, 山区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70%。全国2081个县和县级市中, 山区县占907个, 接近50%。无论从哪个角度讲, 山区都是我国陆地面积中的主要组成之一。山区地形条件复杂多变, 构造独特, 相对于其他地形环境下修建公路, 山区公路的设计与修建的难度更高, 致设计和建设的费用更多。特别是在我国西部, 这里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 海拔4000米以上, 所有世界屋脊之称。这里地形复杂, 空气稀薄, 日照强烈, 气温变化剧烈, 已经成为公路施工建设的难关险隘。一般来讲, 山区环境下, 陡坡、急弯、长路等现象出现频繁, 不仅为设计、施工带来困难, 在施工和建成投入使用后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这是山区公路设计与修剪工作中一定要特别注意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山区公路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山区公路的设计和建设中, 运输承载能力已经不再是唯一主要的关注对象。安全、环保、舒适性等要求在公路设计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山区公路设计建设所需要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 需要的设计与施工水平越来越高。山区公路修建已经成为衡量公路设计和施工单位实力水平的一把标尺。
2 山区公路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安全性问题
安全性是直接决定建筑工程能否投入正常使用的根本要件。鉴于山区公路复杂严酷的地形条件, 安全问题更是山区公路设计中需要加倍注意的重中之重。山区环境常见的连环弯道、高角度陡坡等问题都必须在施工设计中予以专门解决。数据表明, 在弯道较多的地段, 公路中有效行车的视距相对缩短, 转弯半径普遍较小, 使得交通意外事故发生的几率大幅上升。同样, 长下坡路段也是交通事故的高发区。
2.2 环境保护问题
传统的公路设计思路中, 往往只关注于公路质量、公路性能、施工条件等公路自身直接相关的因素, 而忽略了公路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实际上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 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一直存在。山区公路由于处在典型的自然环境中, 其修建过程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就最大。公路沿线进行的挖方填方等施工, 大面积破坏了当地植被, 导致水土保持能力下降, 进而造成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同时, 大规模的人工建设活动, 对于保持当地自然风光和生态资源也是十分不利的。
2.3 经济性问题
鉴于山区地形复杂, 沟壑纵横, 为了减少因大量挖方填方的而产生的巨额工程量, 设计单位往往会采取绕行的设计方案, 由此导致公路长度不断增加。公路总长增加, 带来了一系列的反应。设计、建设以及投入使用后的保养维护费用上升, 人员、材料、设备工具等要求也随之加大。另外, 公路总长增加, 意味着经由此路的运输路线延长, 车辆行驶里程增加, 油耗及其他配套费用都要增加。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 运输费用的增加, 对于企业市场竞争力而言无疑是种削弱。过多的运输费用、过长的公路里程和运输时间已经成为限制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问题。在进行山区公路设计时, 务必要将公路对当地经济的影响纳入设计方案的考虑之中。
3 山区公路设计要点
3.1 加强安全性设计
山区地形复杂多变, 路面高低起伏不定, 大落差、弯道和陡坡十分常见。这些都是影响山区公路交通安全的重要问题。为提高道路安全性, 山区公路设计强调以平曲线为主的设计思路, 平曲线由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组成, 曲线半径要大于极限最小半径的3倍, 一般情况下超高控制在4倍极限最小半径以内。这个半径范围, 能够保障各种车速下行驶车辆的安全性。同时, 在道路外侧设立护栏等防护措施也是降低事故严重程度, 提高交通安全保障的重要措施。
3.2 重视公路边坡治理
道路边坡对于促进稳固公路、改善路基、美化景观和协调生态具有显著作用。如果山区公路边坡状况不好, 会对道路运营状况和服务水平造成较大影响, 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在山区公路设计中加强对公路边坡的改善与巩固, 提高边坡质量与稳定性, 是提高公路使用性能, 保障道路安全通畅的重要措施。高边坡失稳导致滑塌和崩坍, 或高路堤压实不够产生的滑移与沉陷是山区公路常见的边坡病害。对于这种危险路段, 在公路设计勘察阶段就要加以注意,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展设计, 确保边坡的稳定与安全。通过长期不懈探索与经验总结, 抗滑桩和锚索加固、预应力锚索、地梁、SNS柔性防护系统、三维植被网植草防护、土工隔栅和土工布、土工模袋混凝土、夯 (冲) 击式压路机等方法出现在世人眼前。上述措施经过实践检验, 被认为是在设计阶段治理山区公路边坡病害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方法虽多, 但具体采用哪一种要根据当地具体条件决定。
3.3 加强景观设计
优秀的公路设计方案, 不仅能够保证公路的使用性能、服务水平和安全性能实现最优化, 还能将美学因素纳入其中, 使公路这种人造产物融入自然环境景观中,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随着公路设计施工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精神文明的不断追求, 公路景观美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也已经成为公路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山区公路美学设计由景观设计、平面线设计、纵断面设计和公路绿化四个方面构成。这四个方面各有特点又互相联系依存, 设计中要注意确保要素平衡, 和谐统一, 才能取得较好的美好效果。
3.4 重视环境保护
3.4.1 集约高效利用土地, 减少地质条件破坏
山区公路设计要牢固树立珍惜土地、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意识, 减少公路建设对土地, 特别是耕地的占用。同时, 山区公路建设中挖方填方的大量实施, 会导致对山体结构局部的改变, 在地质构造脆弱的地方还可能导致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重大灾害发生。在山区公路设计过程中, 要注意地质、地形条件对公路路线选择的影响, 科学选择公路路线, 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3.4.2 保护生态环境, 减少水土流失
要加强对山区公路沿线自然环境, 特别是生态环境保护区的保护措施, 尽可能的保证当地生态系统的连续性与原生状态, 减少道路施工对当地植被的破坏, 阻止水土流失现象的扩大。设计时, 要避开存在水土流失病害的地段, 保持挖方与填方的平衡, 对地质灾害易发地段, 要采取巩固措施, 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 结束语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公路交通事业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山区公路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还有许多困难亟待克服。充分发挥施工设计对山区公路建设的基础性指导意义, 切实做好山区公路安全设计、边坡设计、环保设计、景观设计, 全面提升山区公路建设质量、运营水平和安全保障,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对于提高我国公路施工企业竞争能力, 实现我国公路交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郭长和.试论在高速公路设计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3, 3:13.
浅论山区公路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 篇8
关键词:山区公路;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U416.3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10)11-0154-02
福建属山岭重丘区,山区公路在全省公路总里程中占相当大的比重。随着公路总里程的增加,公路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如高填深挖诱发山体滑坡、坍塌等地质灾害;砍伐树木,破坏了原有植被,由此造成水土流失、引发泥石流等。对此,公路工程建设应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在设计阶段开展环境保护设计,实现山区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福州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场公路位于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红庙岭山区,分为垃圾场专用道路、焚烧发电厂进场公路、垃圾场二期进场道路等。毗邻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因此公路项目在建设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以下是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采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 减少占用耕地及森林植被
红庙岭公路工程位于山区,受地形限制,线形多沿山脚、山间展开;而山区可耕地多分布于山脚、山间,因此导致工程项目占用耕地的比重比较大。同时,深挖的路堑对森林植被造成的破坏也比较严重。
对此,工程建设设计时首先针对路基横断面进行认证,在技术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尽量缩小断面尺寸,这样,不仅节约工程投资,而且能够减少耕地占用。其次,路线经过耕地或天然林时调整设计标高,采用低路堤或浅路堑,避免高填深挖。再者,对于高填深挖段,考虑增设挡墙、护坡、护脚等防护措施,减小边坡宽度,节约用地。
2 避免对生态环境的扰动和破坏
公路建设项目毗邻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对该生态敏感区的扰动和破坏主要体现在公路工程建设破坏了自然景观的完整性、连续性,同时形成边坡、取土场、弃土场等人造景观。
为了避免、减少本项目对生态环境的扰动和破坏,在设计阶段,通过对纵断的反复认证,力求填挖平衡,同时合理调配土石方,严格控制土石方工程量,减少弃方与借方。在取弃土场的选择上与改地造田结合起来,减少取弃土用地。在施工阶段,严格按图施工,确保各项措施实施到位。
3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是山区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主要影响之一。山区公路建设难以避免高填深挖、借方及弃方量大,对地表的扰动面积较大,若未作适当防护或排水构造不完善极易发生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的关键在于:首先,减少填挖高度以及边坡坡度,弃方应集中堆放,合理设置截水沟及急流槽,防止坡面冲刷引起水土流失;其次,设计合理的坡面防护,采用拱式、门架式等开放式防护,中间植草防护;其三,路基开挖的土石方可作为路基填料的,应就近挖填;其四,弃土场宜选择在沟谷的顶部,或者坡地、平地上,在项目完成后同时做好弃土场的防护排水;其五,各参建单位统一思想,行动一致,做好水土保持的各项预案。
4 水环境的保护
公路工程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路线傍水而行,河岸进行调整后对改变了原来的水流形态,引起新的冲刷;路基弃方在水力作用下进入河道,污染了水体。
对水环境的保护,一方面,在平面选线阶段就应当适当避让水体,特别饮用水源,应保证一定的避让距离;第二,在无法避让的情况下,应保护自然水流不改变流向,不压缩天然过水断面;第三,做好路面路基排水,将路面水收集引导排入指定水体;第四,合理设置取弃土场,设计合理的防护与排水措施,避免水土流失。
5 公路景观生态建设
山区公路的建设不可避免地破坏了自然景观的完整性、连续性,上述的种种措施,旨在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与污染。公路景观生态建设则是让项目本身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红庙岭公路项目周边山体天然植被保护良好,绿化景观建设遵行自然原则,放弃了常规的规则栽植方式,以恢复原有植物群落结构为主,适当点缀一些体现季节变化的开花彩叶植物覆盖坡面,使公路绿化与路外自然景观相得益彰,使本项目有机地融入自然景观之中。
回顾整个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场公路建设的管理过程,在工程设计之初,作为项目业主单位的工程管理者,首先要求项目设计单位福建省林业勘测设计院的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山区公路建设的特点与环境保护相结合问题,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全盘考虑,统筹兼顾,优化设计方案。其次在施工过程中,精心组织,按图施工,认真督促工程监理单位及施工中标单位严格按照国家建筑施工规范及标准进行建设,严格执行标后监管体系并积极引进市政工程質量监督单位及安全站等监督体系,在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情况下保证施工安全,确保工程万无一失。另外,在加强质量及安全教育的前提下,提高各参建单位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充分理解一个工程项目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以上仅是笔者在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场道路建设过程中针对山区公路建设的特点以及环境保护这项目之间的关系,提出一些浅薄的看法,总结出公路工程中建设过程必须注意到环境保护的一些措施,为自己和他人今后涉及到相似的工作时的决策提供参考。
Discusses the Mountainous Area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allowly
Zhang Yi
Abstract: The article through synthesizes the treatment plant road project to Fuzhou Hung Miao trash the summary analysis,according to the mountainous area road’s project characteristic,raises became an official the district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o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ll sorts of adverse effects,concisely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
【论山区农业发展】推荐阅读:
山区现代农业发展10-06
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06-16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09-10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09-22
山区特色农业机械化05-14
后发展山区07-13
山区旅游业发展研究05-26
山区职业教育发展研究08-08
山区农村产业发展战略07-16
房山区发展规划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