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

2024-09-18

中国南方(精选12篇)

中国南方 篇1

中国传统村落, 又称古村落, 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 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传统村落最典型地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是维系华夏子孙文化认同的纽带。2012年9月, 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 将习惯称谓“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 以突出其文明价值及传承的意义。

中国传统村落保留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是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根基。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日益加剧, 因此, 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刻不容缓。本刊将陆续选登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村落建筑予以介绍, 希冀为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尽绵薄之力, 也为设计界提供一些借鉴。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金滩镇燕坊村

燕坊古村是一个明清建筑群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名村, 现存明清建筑160余处, 包括宗祠、学堂、牌坊、民宅、古井、古塘、古墓等。古村房屋规划有序, 各巷道均为青石板、红石板或鹅卵石铺成, 屋内描金绘凤、精雕细刻、字画满堂。目前, 燕坊村有140余户人家, 700余人, 2007年被评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整个村落处于护村墙、护村河的环抱之中, 内部结构和外观风貌, 均折射出明清时期建筑的特色古韵。具有代表性的宅院为:大夫第、州司马第、麟凤院、三槐第等, 宅院门楼“水木清华”、“青阳绚彩”等牌坊挑角飞檐, 建造考究;室内描金绘彩、精雕细刻, 堂上有匾额, 柱上有楹联, 室内有字画, 门宇、家具有木雕和石雕, 被称为“具有明显商业特征的庐陵民居博物馆”, 有着当年赣商大兴土木留下来的100多栋古建筑, 每栋每排建筑风格不一, 造型各异。

燕坊村另一大特色是古牌坊, 现在仍保存完好的牌坊有“水木清华”、“字水潆洄”、“建阳世家”、“双峰第”等19座, 每座牌坊或自成一体, 或与院落相连, 都有精美浮雕, 雕刻的图案为人物故事、吉祥动物、名贵花草、珍禽异鸟。

安徽省查济古村

查济古村落群坐落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 距县城60公里。位于黄山山脉北部, 东靠桃花潭、南靠太平湖、西北与九华山毗连。村庄方圆30余平方公里, 始建于隋初, 兴于宋元, 鼎盛于明清, 废毁于晚清及近代, 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的规模之大, 在皖南堪称第一, 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村落群之一。

查济的建筑以雕梁画栋、翘角飞檐为主, 有别于人们印象中固有的黛瓦白墙的徽式建筑, 充满了别具一格的美。这里的老房子结构是多进式, 每一“进”之间有“四水到堂”式的天井, 天井也有讲究, 一般中间会放一口大鱼缸, 以示聚财、吉祥。

安徽宏村

宏村, 古称弘村, 位于黄山西南麓, 距黄山市黟县县城10公里。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 (公元1131——1162年) , 距今约有900年的历史。

古宏村人规划、建造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 是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巍峨苍翠的雷岗为牛首, 参天古木是牛角, 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庞大的牛躯。引清泉为“牛肠”, 经村流入被称为“牛胃”的月塘后, 经过滤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人们还在绕村的河溪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 作为牛腿。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 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 而且调节了气温, 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 创造了一种“浣汲未妨溪路远, 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 古朴典雅, 意趣横生。

江南传统古村落:浙江诸葛八卦村

诸葛八卦村位于浙江省兰溪市境内, 是全国最大的诸葛亮后裔聚居地。诸葛八卦村按诸葛亮九宫八卦阵布局营建, 整个村落以钟池为核心, 八条小巷向外辐射, 形成内八卦;村外八座小山环抱整个村落, 形成天然的外八卦, 令人称奇。村内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有200多座。村落布局结构清楚, 厅堂、民居型制多、质量高, 宗祠的规模宏大、结构独特, 各种建筑的木雕、砖雕、石雕工艺精湛, 建筑豪华, 结构丰富, 古建筑总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村内地形跌宕起伏, 古建筑群布局合理, 连绵起伏。村中水塘波光粼粼, 竹木茂盛, 巷道纵横, 错落有致。村落景观多样而优美, 既有鳞次栉比的古建筑群, 又有环水塘而建的古商业中心, 全村形成了一个变化丰富而统一的整体, 被专家们誉为江南传统古村落、古民居典范。

湖南省辰溪县五宝田古村

湖南省辰溪县五宝田古村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住区分为大院子、竹山湾和对门山, 四周修建有两丈多高的防匪、防盗和防火的封火墙和闸子门。其内为三开间两进深的木质四合院楼房结构, 结构紧密, 鳞次栉比, 青石板巷道回转曲折, 院中建有古井。院落门坊均由当地特产的玉竹石修砌, 精雕细刻成各种图案, 皆形态逼真, 栩栩如生, 寓吉祥如意和扶正压邪之意。

整个村落按八卦阵营造, 布局合理, 生动形象, 给人以美的享受。现存有清代祠堂1座, 庙宇2座, 清代石墩木面桥2座, 民国石结构桥2座, 古水井3口, 水塘5口, 清代至民国时期巷道37条, 房屋36栋。

整个五宝田古民居群建筑格局统一, 历史风貌保存完整, 规划整齐, 结构紧凑, 布局合理, 且装饰格调高雅, 雕刻精美, 内涵丰富, 气势磅礴的古村落和独特的湘西古建筑艺术风格特点鲜明, 在湖南省各古民居群中具有一定代表性, 极具历史、科学、艺术保护及观赏价值。

江西吉安市陂古村

陂古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位于江西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 距吉安市区28公里。该村迄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融祠堂文化、明清建筑、雕刻艺术、红色遗址为一体, 是一个耕读合一、官商合一、村镇合一、文武合一、古今合一、古代儒商文化和现代革命文化并存的古村落。古村保存有较完整的清代建筑367栋, 有民居、祠堂、书院、义仓、牌坊、楼阁、店铺、码头和一座中西合璧式的小教堂, 独具特色。

温州市永嘉县岩头镇芙蓉村

芙蓉村位于浙江省永嘉县北部岩头镇以南的楠溪江畔, 始建于唐代末年, 为陈姓聚居的大型村寨。其西南山上有三座高崖, 其色白里透红, 形似三朵含苞待放的芙蓉花, 故而得名。

两旁一排排的房屋大多古旧而沧桑, 没有深宅大院的高贵, 更没有雕梁画栋, 但建筑风格却独树一格, 房屋全用卵石原木构筑, 显得更加朴素真实, 自然明朗。在芙蓉古村, 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耕读文化、宗族文化演变的情况, 还可以领略到独特的村寨建筑艺术。全村略呈正方形, 整个村庄犹如一座小城堡, 周围以卵石砌墙, 筑成寨墙, 村中以“七星八斗”布局, “星”指原先村中交通要道口高于地面的平台, “斗”指村中的水池。村中的民宅大多数为木质结构, 参差错落的屋顶, 古朴的外观形态, 使整个村落透着一种和谐美。

“岭南第一村”——广东省杨池古村

杨池古村素有“岭南第一村”之称, 始建于明朝末期, 是典型的明清建筑村寨, 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 虽饱经风雨却面貌依旧, 在岭南地区非常罕见。古村里的居民全部姓叶, 就像一个叶氏族落。在叶氏祠堂前面有一泓池水, 池边有纤细杨柳, 倒映池中, 因此被称为“杨池村”。

杨池古村位于封开县罗董镇内一个世外桃源式的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的大山深处。建筑依托山势, 错落有致, 不仅立体感强, 而且通风、采光、排水理想, 对居住极为有利。

村寨共有60多间砖木结构的古屋, 古屋底层全部采用长方形花岗石砌筑, 起到了很好的防潮、防蛀、防塌作用, 不存在其它古屋那种青苔横生的痕迹。村内民风淳朴, 村民知书达礼, 热情好客, 简直就是当今的“世外桃源”。

四川甲居藏寨

甲居藏寨是一个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以北的藏族村庄。甲居藏寨的民居是独特的藏式楼房建筑, 一户人家住一幢寨楼。有的三五成群相依相偎, 有的远离群楼, 孑然独立。其木质构架部分和屋檐均为红色, 在二层以上的墙体刷白色或墙体原色与白色相间。屋顶都有一个缩小的碉堡般的房间, 红白相间, 房间顶部有四个角, 看上去就像一顶顶皇冠。造型独特、别致, 极富层次感, 且色彩明快、鲜艳, 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等互为衬托, 加上其间错落分布着的一片片梯田, 傍晚时分的炊烟袅袅升起, 犹如田园牧歌般的童话世界。

湖南省吉首市德夯村

德夯村位于湖南省吉首市矮寨镇中部, 是个苗族聚居村。地处云贵高原与武陵山脉相交的大峡谷, 山势跌起, 绝壁高耸, 峰林重叠, 溪河交错;气候四季如春, 温润宜人。2005年12月被国务院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村内有古建筑、古井、古巷道等, 民风古老纯朴, 村里还经常举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福建培田客家古村

位于福建省闽西山区连城县宣和乡境内的培田村, 至今仍保存着 (全国) 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其精致的建筑, 精湛的工艺, 浓郁的客家人文气息, 堪与永定土楼、梅州围龙屋相媲美, 是客家建筑文化的经典之作, 人称“福建民居第一村”、“中国南方庄园”, 有“民间故宫”之美誉。在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村) 评选中, 培田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村) ”的称号。

湘南第一村——板梁古村

板梁古村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高亭乡西北部。这里蕴藏着中国古老的宗法仪式、儒学传统、风水观念、哲学意识、建筑技巧、生态原理等, 被誉为规模最大、保存最全、风水最好、文化底蕴最厚重的“湘南第一村”。

板梁村历史久远, 初建于宋末元初, 强盛于明清时代, 距今有600多年历史, 是原金陵县的重要集镇, 也是桂阳、耒阳、常宁往返的商埠之地。

板梁古村背靠象岭平展延伸, 依山就势, 规模非常宏大。村前视野开阔, 小河绕村而下, 三大古祠村前排列, 古驿道穿村而过, 石板路连通大街小巷。村前有七层古塔, 进村有石板古桥, 村内建有庙祠亭阁、旧私塾, 还有古商街、古钱庄。古村小桥流水, 曲径通幽, 宝塔、古井、石板路布局机巧, 奇石异木令人叫绝。乡村古风别有洞天, 其村落布局充分体现中国传统风水学崇尚自然、奉行天人合一的自然格局。古村占地约3平方公里, 至今仍保留着连绵成片的湘南明清古民居建筑360多栋, 分上中下三个房系, 浑然一体。青石板街巷延绵千米, 古民居、古祠堂、清泉、半月塘、晒谷坪、古驿道、自然田园等有序排列。这些历千劫而不倒的古民居, 栋栋雕梁画栋, 飞檐翘角, 无论是其水磨青砖, 或者是它的砖雕、石雕、木雕, 其工艺都十分精湛, 让人叹为观止, 系统构建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乡村聚落环境特色。

广西富川朝东镇秀水村

富川“秀水瑶族状元村”, 位于广西富川县朝东镇境内, 距县城30公里。在通往湖南江永县桃川镇与广西恭城县的富桃公路边, 前接桂东及粤港澳台旅游黄金线, 后靠桂林、阳朔旅游大圈, 平坦宽阔的旅游公路贯穿其中。

“秀水瑶族状元村”建于唐开元年间, 立村建寨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始祖毛衷, 是唐开元年间进士, 为广西贺州刺史。该村自唐繁衍发展至今, 人口已达2295人。

秀水瑶族“状元村”目前已被列为全区37个重点旅游建设项目之一, 并列为自治区近期培育的重点旅游区, 纳入了桂东历史文化宗教名胜旅游线。秀水所包容的自然、地理、人文方面的精华在风水学术、文化探考、寻古追踪方面均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其人文风情、文化现象、自然风光、田园景致, 无疑将为学术界在探求富川瑶族自治县的民族、文化、经济、历史等学科方面提供良好的环境, 同时也为不同文化与消费层次的游客提供休闲、娱乐、消遣、度假的场所。

中国南方 篇2

中国南方大量石笋剖面研究表明,石笋矿物组成有方解石、文石、方解石-文石三种类型.石笋沉积纹(微)层结构构造特征大同小异,但是文石石笋的放射状纹(微)层构造更显著.文石石笋沉积生长的.气候环境是滴水多而稳定,水温低、气温略高的冷、湿的洞穴气候条件.文石转变为方解石常保留文石的针状、柱状晶形,并存在于石笋沉积生长的始终.文石结构构造转化在常温或低温、常压或低压下自调整作用的成晶成岩环境进行,其强度取决于所在洞穴气候环境、滴水在石笋的渗流和石笋的含水度.转化作用不影响同位素分馏,石笋同时全面记录古气候环境信息.研究文石石笋对重建古气候环境、成岩成矿作用都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作 者:林玉石 黄新耀 张美良 覃家铭 姜光辉 朱晓燕 杨琰 向官生 黄智勇 Lin Yushi Huang Xinyao Zhang Meiliang Qin Jiaming Jiang Guanghui Zhu Xiaoyan Yang Yan Xiang Guansheng Huang Zhiyong 作者单位:林玉石,张美良,覃家铭,姜光辉,朱晓燕,杨琰,Lin Yushi,Zhang Meiliang,Qin Jiaming,Jiang Guanghui,Zhu Xiaoyan,Yang Yan(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

黄新耀,Huang Xinyao(国土资源部,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湖北,宜昌,443000)

向官生,黄智勇,Xiang Guansheng,Huang Zhiyong(湖南龙山土地资源管理局,湖南,龙山,410000)

在中国南方体验“红包”文化 篇3

这是我来中国后第一次在南方过年。春节期间,广东的宴会很多,而有一件事让我这个常住北京的外国人特别感到困惑,就是所谓的“红包”。

每见到一位长者,他们都会拿出一个红包给我,而且至少有100元。我向相熟的朋友打听为什么,朋友说,在广东,过春节的时候,凡是未婚的人,不管年龄有多大,都可以拿红包。

这似乎是个风俗,但渐渐地,我发现,情况并不是这么简单。红包不仅是个礼节问题,在“多边外交”场合,给红包以及给多少钱是牵涉面子的大问题。

我在日本从来没有听说过以“未婚”为标准给红包的事。在日本,大人确实给孩子压岁钱,假设两个家庭互相拜年,每方都是两个孩子,父母们就会给对方的孩子们压岁钱,一般都是5000日元左右(约300多元人民币)。这靠的是默契,纯属民间风俗。而孩子到了大学阶段,大人一般就不给了。

有一天中午,在餐厅的高级包间跟广东本地企业的几位老板吃饭。在甚至都没有问我有没有成家的情况下,他们就拿出了红包。我很不好意思地鞠躬,也不知道该怎么回应,只能说“谢谢,祝您身体健康,全家幸福,万事如意”。

突然间,有个老板的孩子进来了,据说是初二学生,个子很高,也很帅。那位老板很自豪地说:“这是我的儿子!儿子,你给叔叔们拜个年!”儿子只是点了点头,甚至都没说过年好之类的话。下一刻,所有的老板都站起来,把红包扔给了这个小朋友。而这个初二的孩子连“谢谢”都没说,就心安理得地接收下来。

又一眨眼的工夫,孩子把所有红包都收好就消失了,甚至也没说“叔叔再见”。

这一瞬间发生的事,让我沉思了很久。孩子大概自己也知道,自己的出场并不是真的拜年来的,而只是替父亲收一下红包。叔叔們给红包,大概也并不是出于多喜欢孩子,而是通过给孩子红包来跟他爸爸巩固关系,为新年的生意做个铺垫。而且,我感觉,“叔叔”们好像是随时都准备着红包,放在口袋里以备不时之需的。

这一切过程已经远远超出了礼仪和民俗的范畴。我原来就对中国人的实用主义深有体会,此次春节让我进一步加深了感受。

从一个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更关心孩子的成长。中国的媒体常常批评现在的孩子缺乏生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等,但看到大人们把春节这一最传统的节日都视为牟利的机会,把孩子的作用工具化,孩子的问题,恐怕就不能责怪他们自己了。

之后我到了香港,一些香港长辈们也给我红包。还是很不好意思,但打开一看。里面只放着10港币,至多是20港币,比广东的红包少了10倍,心安了不少。一个老总悄悄地告诉我说:“香港人给红包的意思是个‘吉利’,里面多少是无所谓的,一般都是10或20港币。”

打造中国南方区域物流中心 篇4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一份《新港口计划》中曾经写道,湛江“得天独厚,地理环境居我国海岸线最南端,与海南岛隔海对峙,遥作屏障,海港深阔,堪与香港、越南争短长,无论军事、商业、运输,均有其相当价值。时人高瞻远瞩,辟作商海港连接铁路,贯通内地,其吐纳腹地,深达粤、桂、滇、黔、川、甘、陕等。”

当时政府曾计划建设由广东湛江为起点,经广西柳州通四川重庆出甘肃兰州到新疆伊犁的“马歇尔铁路线”,使湛江成为我国大西南、大西北的出海口。专稿论述:“有了马歇尔铁路线,那时的湛江,不唯是纯粹我国商港,而将是国际的军事、经济、交通中心。”这一庞大的计划,由于种种客观和历史原因,后来虽然没有实施,但从这一计划的制订和设计,可以看到湛江地理位置之重要、港口条件之优越、经济腹地之广阔。

二、湛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广阔的经济腹地

湛江不仅建港条件优越,还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广阔的经济腹地。

1. 独特的区位优势

区位方面,湛江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达1556公里,湛江拥有万吨级至5万吨级泊位29个,另有中国大陆最大的30万吨级原油码头、华南第一的20万吨级铁矿石码头和华南最深航道,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通航。

湛江东出南海,西临北部湾,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岛相望,北靠大西南。居粤、桂、琼三省交汇点,是海南岛通往大陆的唯一陆路通道和必经之地。湛江在国际上,地处东亚和东南亚这两个当今世界经济增长较快的经济板块之间;在国内,是大西南与国际联系的出海通道,是沟通我国东部、西部的桥梁。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后,湛江港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加强。

湛江处于太平洋与印度洋的航运要冲,是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欧洲、南美洲、大洋洲距离最近的深水海港。因此,湛江有潜力发展成为中国内地与世界市场之间的最重要物流通道。

2. 广阔的经济腹地

腹地方面,湛江以大西南、华南、中南为主要经济腹地。湛江海、陆、空及地下输油管道运输发达,内联“三南”,外通“五洲”。尤其渝湛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后,湛江与拥有260万平方公里、超过2.5亿人口的大西南联系更为便捷。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为湛江经济第二次腾飞提供了契机。洛湛铁路南北大通道的开通,利用湛江的港口条件,通过发展海铁联运和海陆直运,湛江把物流的腹地从华南沿海进一步深入扩大到中南、西南各地。近年来,每年经湛江港进口的石油、铁矿石及粮食、化肥均占全国同类商品进口总量的十分之一。

湛江不仅能成为中国国内商品,特别是大西南地区的商品的出海口,而且也能够成为海外商品和劳务进入国内市场的登陆点。湛江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岸,界于新、马、泰和粤、港、澳两个经济圈之间,在东南亚和亚太经济圈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中东石油经过马六甲海峡进入中国,距离最近的港口是湛江港;澳大利亚以及巴西的铁矿石等进入中国最近的港口仍是湛江。湛江将成为泛珠三角矿石、化肥、油品的集散地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海上桥头堡,湛江港成为华南乃至东南亚最大的石油、铁矿石、粮食和化肥等大宗货物集散地、中转地和贸易中心。湛江的定位是打造区域性重石化基地和大型物流平台。

湛江在整个亚太经济圈枢纽位置的地缘、海缘优势,使湛江成为中国东、中、西部与东盟海洋运输的重要节点和中转贸易中心。

三、国家规划中的铁路网、公路网、港口骨架

国家规划中的以高速公路为主的公路网骨架—“五纵七横”中,有“二纵”在湛江经过:同江—上海—广州—湛江—三亚;重庆—贵阳—南宁—湛江。

国家规划中的铁路发展主通道—“八纵八横”中,有“二纵一横”在湛江交汇:“东部沿海通道”(沈阳—大连—烟台—上海—杭州—厦门—广州—湛江);“大湛通道”(大同—太原—焦作—洛阳—石门—永州—梧州—湛江);“西南出海通道”(昆明—南宁—黎塘—湛江、成都—重庆—贵阳—柳州—湛江)。

湛江港是新中国第一个自己设计和建造的现代化深水大港。湛江港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八大外贸枢纽港口之一,是中国的“南方大港”,可辟为年吞吐量1.5亿吨以上的国际大港。

四、湛江运输网络主要由港口群、铁路网、公路网、航空网、管道网构成

1. 港口群

湛江港是新中国第一个自己设计和建造的现代化深水大港。1955年7月4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4次会议通过《关于建设湛江港的决定》。1956年5月1日湛江港投入使用。1974年7月11日,全国第一个5万吨级油码头在湛江建成并交付使用。湛江港面向太平洋,背靠大西南,自1956年开港以来,经过50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我国华南、西南和中南地区共用的重要外贸口岸及海洋运输的主枢纽港,是中国沿海十大港口之一。整个湛江港区水深港阔,具有天然的深水航道,适宜建设深水码头,容易形成规模经营,是世界上少有的现代化深水良港,可辟为年吞吐量1.5亿吨以上的国际大港,目前正朝着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港口的方向发展。

湛江面对广阔的南海,拥有1556公里的海岸线,约占广东省海岸线总长的五分之二,占中国海岸线总长的十分之一,发展空间巨大。湛江港内港岸线长241公里,为世界第一大港鹿特丹的3倍,其中有适于建深水港的海岸线97公里,水深26米至40米的深水岸线6.5公里,可建30万吨货运码头和50万吨级油码头。湛江港拥有30万吨级码头3个,20万吨级码头1个,15万吨级码头1个;7至10万吨级码头9个,5万吨以下码头一批,码头的结构会更加合理,功能更齐全,亿吨大港的能力格局初步形成。

湛江港建成了石油、矿石、煤炭、化肥、粮食、木材、集装箱等专业化泊位和专业化设施,特别是相继建成了我国最大的30万吨级陆岸油码头、亚洲人工开挖最深的25万吨级航道和华南地区规模最大、专业化程度最高的20万吨级铁矿石码头,湛江港发展成为华南地区通航条件最好的港口,对中西部地区的辐射作用不断加强,水路中转业务覆盖到东南沿海地区。近年来,每年经湛江港进口的石油、铁矿石及粮食、化肥均占全国同类商品进口总量的十分之一。

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契机,以互利互惠互补为原则,实施腹地战略,推进湛江港口与大西南铁路、高速公路沿线腹地的共同开发、共同建设,与周边港口和腹地城市建立长期伙伴关系,争取更广阔的经济腹地。要积极实施外拓东盟的战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启动后,区域内的商品和货物的流动成倍增加,湛江港是我国大陆通向东南亚航程最短的港口,也是西南地区货物进出口的主通道,湛江需要努力搭建好港口物流和商贸平台。

“十一五”期湛江将投资超100亿元,重点建设10项港口码头、航道工程,包括续建雷州流沙港货运码头,新建湛江港宝满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散装化肥码头、通用散货码头、成品油码头,在原有25万吨级深水航道的基础上继续疏浚至30万吨级,建设湛江钢铁基地铁矿石码头、煤码头,东海岛中石化储备油库接卸码头,徐闻10万吨级油码头和海安新港码头一期工程等。2008年超1亿吨,“十一五”期末达到1.3亿吨,力争达到1.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0万标箱,真正确立南方大港和大西南出海主通道的地位。到2010年,建成层次分明、布局合理、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以湛江港为中心、环雷州半岛港口群,初具区域性中心大港规模,成为全球海洋运输和贸易网络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向我国西南沿海和环北部湾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奋进。逐步完善和提升湛江主枢纽港的功能,通过竞争发展使港江港口成为华南乃至东南亚最大的石油、铁矿石、粮食和化肥等大宗货物集散地、中转地和贸易中心。至“十一五”期末,湛江新增生产性泊位42个,新增泊位吞吐能力1.35亿吨,建成南方大港。

2. 铁路网

1997年,国家铁路枢纽站湛江火车站新站投入使用,规模列粤西第一、广东第三。未来的湛江,将是我国的南方铁路枢纽。湛江铁路网络建设,需要突出四大干线:

(1)南向:粤海大通道

由广东湛江通往海南特区的铁路,1998年4月20日正式动工,现已投入营运。粤海铁路通道北起广东省湛江市,在海安火车轮渡站跨越琼州海峡至海南省海口市,再沿海南西部到达三亚市,全长542.6公里,设计通过能力1000万吨/年。粤海铁路通道,对湛江、海南物流具有重要意义。湛江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同中国大陆联络的咽喉枢纽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

(2)西向:黎湛复线

黎湛铁路1954年9月25日正式动工,1955年黎湛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全长315.8公里。黎湛复线在湛江交通运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西经南昆线(广西南宁—云南昆明)、焦柳线(广西柳州—河南焦作)、黔桂线(广西柳州—贵州贵阳)等铁路连接大西南腹地,对湛江的经济腹地的延伸,具有重要的作用。使湛江与拥有260万平方公里、超过2.5亿人口的大西南联系更为便捷。1999年8月18日黎塘至河唇段复线工程全线投入营运,年运力可达2000万吨,对于加快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建设,加强沿海与内陆腹地的经济联系,促进粤西和大西南发展有重大意义。

(3)北向:洛湛铁路

洛湛铁路是未来大湛南北通道(山西大同—广东湛江)的组成部分。正在建设中的洛湛铁路,其大致走向是:河南洛阳—湖北荆州—湖南石门—湖南永州—广西梧州—广东湛江。洛湛铁路的修建,将开通一条南北走向的由华南地区辐射和牵动中西部地区的南北大通道,为湛江打造中国南方物流中心,增加更为强劲的动力。

(4)东向:广湛铁路

广湛铁路是湛江联系广州及珠江三角洲的通道,使湛江真正成为广东发达地区联系广西、海南及大西南的结合部,成为三省区之间的交通运输枢纽。1959年,河茂铁路(湛江河唇—广东茂名)建成通车。1990年三茂铁路(广东三水—茂名)修通,全长322公里,与广佛线、河茂线联结一体,至此,湛江至广州的广湛铁路连成一线,使湛江能更方便地承接珠三角及港、澳、台等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的转移。

3. 公路网

湛江的公路网建设,正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目前,湛江公路运输网的主骨架主要由两条国道和三条高速公路构成。

承东启西:国道325线(广东广州—广西南宁)

国道325线虽然在广东湛江境内只有70公里,但它是广东、广西、海南三省货物运输的主要通道。

纵贯南北:国道207线(内蒙古锡林浩特—广东湛江海安)

纵贯湛江南北的207国道,是湛江的交通动脉,它是海南省汽客渡通往大陆的必经之路,也是海南、广东与中南地区、华北地区等内陆北方地区的主要通道。

高速公路网:广湛高速、渝湛高速、湛徐高速

2000年底广湛高速公路湛江段建成通车,它是国家计划2010年完成的“两纵两横”公路主骨架的一部分,是粤西与珠三角经济联系的重要通道。

渝湛高速公路,由大西南的重庆为起点,经贵阳、柳州、南宁,最后到达终点广东湛江,渝湛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为大西南的物流发展提供了旺盛的市场需求和新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湛江打造和建设现代物流中心提供腾飞的翅膀。

湛徐高速公路,由湛江市至湛江徐闻县海安,在琼州海峡与海南高速公路对接。它的开通将对加速海南货物北运提供了契机。

广湛高速公路、渝湛高速公路、湛徐高速公路三大高速公路干线贯通后,湛江与海南、珠江三角洲、广西及大西南经济腹地的公路网相连接,将进一步加强湛江与这些地区的经济联系,有利于湛江经济腹地的进一步拓展。

4. 航空网

1952年湛江民航机场首次恢复通航,开通湛江至广州航线。1984年,湛江民航机场第三次扩建,能降737等大型客机。1997年第四次扩建后,湛江民航机场可日夜起降波音757等大型客机。现有航线20余条,可与广州、北京、香港、汕头、成都、海口、三亚、长沙、重庆、昆明、贵阳、武汉、深圳、上海等大中城市通航。

5. 管道网

1980年10月1日,湛江至茂名输油管道全线建成投入使用。全线长115公里,年输油能力500至1000万吨,长度居全国第5位。

2004年,中国石化投资30亿元铺设珠三角成品油管道。历时两年,即将投油。该输油管道以湛江为起点,以茂名为枢纽,以深圳为终点。全长1135公里,覆盖阳江、江门、肇庆、佛山、中山、珠海、广州、东莞等八大城市,设计能力为每年输油950万吨。这将是由湛江海港为起点的横贯广东的能源大动脉。目前,广东省的油品主要靠海运,而海运受天气、航班等因素影响较大,远没有管道运输方便、快捷和安全。

珠三角的管道网还将以湛江和茂名为连接点,与2005年底投入使用的西南成品油管道相连接,届时,将形成一条长约3000公里的“蓝色大动脉”。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的成品油,可通过管道经湛江、茂名源源不断地抵达珠三角腹地,缓解珠三角油荒。

五、发挥湛江运输网络优势,打造未来的中国南方区域物流中心

21世纪物流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物流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改革和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湛江认清自己独特的区位优势、广阔的经济腹地,充分发挥湛江的交通运输网络优势,发展大港口、大工业、大物流,成为承东启西、通南贯北的运输大枢纽。

湛江拥有发达的海、陆、空和管道运输立体交通网络,港口是湛江最重要的优势资源,湛江港拥有中国第一座30万吨级原油码头、20万吨级现代化铁矿石码头和华南沿海最深的航道,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海运是国际物流运输中最普遍的方式,特别是远洋运输是国际物流的重要手段。

2008年中国南方冰雪灾害案例 篇5

2008年从1月10日开始,一场持续近1个月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袭击了中国南方十九个省区市,其影响范围之广、所造成的灾害之重为历史罕见,属五十年一遇,部分地区为百年一遇。此次灾害天气是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受拉尼娜极端气候影响所致。受灾害影响,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交通中断,电力、供水设施遭受重创,春运受阻,群众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时值春运高峰,南北交通大动脉京珠高速公路广东、湖南段被冰雪覆盖断路,积压了大批车辆,受困者有的长达十几天;广州、杭州等地的火车站大批旅客滞留,许多旅客不得不留在当地过年。几十万子弟兵和武警战士,数十万警力,18万电力抢修人员,成千上万名干部群众都紧急行动起来。投入人员之众、物资之多,为1998年抗洪以来所仅见。

截止2月12日,灾害波及21个省(区、市、兵团),因灾死亡107人,失踪8人,紧急转移安置151.2万人,累计救助铁路公路滞留人员192.7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77亿亩,绝收2530万亩;森林受损面积近2.6亿亩;倒塌房屋35.4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111亿 元。其中湖南、贵州、江西、安徽、湖北、广西、四川等省(区)受灾较为严重。

一.本次抗灾的基本经验

一是必须坚持领导重视,靠前指挥。这是取得这次抗灾救灾工作决定性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充分证明了领导重视,深入一线,是成功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

二是必须坚持军警民携手,共同抗灾救灾。这是取得这次抗灾救灾工作决定性胜利的根本性因素,充分证明了应急管理工作中军地协同作战是成功应对突发事件的最有效途径。三是必须坚持部门协调联动,形成救灾合力。这是取得这次抗灾救灾工作决定性胜利的基础性因素,充分证明了及时启动应急联动机制是成功应对突发事件的前提。四要在2008进一步抓好以下工作:抓好“一案三制”、“一网五库”建设;抓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抓好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抓好应急宣教培训工作;抓好应急能力评估体系建设;抓好典型经验总结和推广;抓好应急管理区域合作。

二、主要启示

(一)建立统一的、专门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机构

从灾害综合管理的角度看,借鉴国外灾害应急管理机构设置的经验,我国应当建立统一的、专门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具体方案如下:建立一个由国务院主要领导人(副总理或国务委员)牵头的处理包括自然灾害在内的各种危机事件的综合协调部门,该机构独立设置,隶属于政府机构序列;在该机构下设立专门应对自然灾害的职能部门,如自然灾害局。该职能部门的主要功能分为日常运作和应急管理两个方面。综合协调部门的日常运作就是定期召集专家对一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包括自然灾害在内的各种危机进行预警分析,向国务院有关领导定期汇报研究成果,提出应对危机事件的相应措施;同时,该机构还应该建立重大危机事件会商制度。综合协调部门在平时主要起预警、监控、咨询和业务指导作用,一旦危机事件爆发,随即应当转为国家应对有关危机事件的具体指挥与协调机构,针对已经发生的危机事件权威地分配资源,在灾害预防和灾区的重建方面发挥协调有关部门的核心作用。

(二)制定灾害管理基本法,健全自然灾害法制与计划建设

由于我国灾害问题的复杂性、群发性,迫切需要制定全国性的灾害管理的基本法律,并

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使立法工作适应于我国目前和未来的灾害管理工作需要。(1)制定综合的《灾害管理基本法》,洪水、地震等重大灾害的灾害管理法,部分配套法规,加强地方减灾立法等,同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灾害管理基本法》是规范各级政府、组织、团体及个人在减灾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的法律。它对灾害管理的基本内容、基本原则、管理制度、管理组织及大政方针予以原则性规定,其中最重要的是有关灾害管理组织和灾害防御预算方面的内容。(2)制定国家的减灾总体规划,并将其纳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使经济建设与减灾工作协调进行;(3)在国家减灾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自上而下制定各有关部门、各级政府的切实可行的减灾规划,对已有的减灾规划重新审议,补充、提高、完善;(4)制定各级政府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用于指导政府、有关部门、厂矿企业及居民在重大灾害发生后作出紧急反应,协调行动,减轻灾害损失。

(三)建立全国性统一的灾害信息系统

灾情信息是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统一的灾情信息系统,可以及时向国家领导及各部门传递自然灾害的综合信息,利于国家和部门迅速作出反应,正确决策,不失时机地采取减灾应急措施;可以为全社会提供我国各地的自然灾害信息,加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教育;可以为中外企业的投资行为提供投资风险方面的材料,可以为保险业提供科学的保率依据,为金融业提供贷款风险依据,从而为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我国自然灾害种类繁多,而灾情信息分散于各部、局、省、市、自治区。目前我国主管灾害的专业部门,如气象局、地震局、水利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都各自建有内部的信息网络系统,有些已经开展了部分的信息交流。但由于条块分割,使得一般政府官员、社会公众无法了解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灾害总况,这对于国家制定统一的减灾国策、立法、管理、经济、建设、教育、军工等等方面都是一个根本性的缺陷。因此,我国应建立全国性统一的灾害数据库,然后以遥感、遥测数值记录、自动传输为基础,建立空、地、人的立体监测网和综合信息处理系统。

三.雪灾过程中所反映的问题及建立预警机制的必要性

(一)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抵御灾害能力差

一是反映在交通建设方面。从上面的数字就已经看出这次雪灾对交通设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然而灾害同时反映出了铁路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尤其在春运、暑运、节假日运输等时段,铁路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再加上连接主要经济区域的铁路通道单一,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和突发情况,势必造成运输秩序混乱,也势必对经济社会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雪灾期间,南方铁路运输线路瘫痪,导致大量回家过年的乘客滞留在火车上。相关部门虽然做出了最大努力尽力解决乘客过年问题,政府也采取了相关措施安抚乘客在车站过一个“祥和”的年,但是,这样大的物力、人力和财力的支出和损耗仍然是非常大的。铁路建设落后的问题在于中国的铁路是一个高度垄断的行业。北京理工大学社会问题学专家胡星斗教授解释道,铁路是一个大垄断的体制。铁道部虽然是一个部,但实际上它是一个企业,在部里面进行统一核算,各个分局和机务段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不讲效益、不讲成本。这样的体制使任何一种外资或民营资本进来以后都要亏本,因为他们都要被纳入这个统一的核算体系,丧失自主权。这充分说明我国铁路部门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是电网建设不完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薄弱。雪灾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南方电网大量瘫痪。大雪带来的凝冻天气使电网受到严重破坏,南方很多地区大面积停电,不仅影响日常生活,更为严重的是停电致使生产中断,很多市场处于停滞状态,给经济带来重大的损失。而这反映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我国电网的抗灾能力差,质量没有完全的保证。这是由于发电企业的产品——电本身不存在区别性,无法实施普通商品的差异化竞争,电力

行业是自然垄断行业,其垄断性不能保证电网公司能提供最优质的产品。由此反映了我国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备反映了我国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制度不合理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对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是以GDP作为标准,由此导致了很多问题。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一些地方政府为追求高额GDP,大搞形象工程,盲目上项目,盲目引进外资,而忽略了关系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导致基础设施和自然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薄弱。

(三)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

而我国的现状是很多地方经济建设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铺张浪费严重,财政支出应该更多地应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而由于不合理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制度和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又使本来就不多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挪为他用,导致建设的落后。因此,在突发事件来临之时地方抵御突发事件的能力软弱,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四)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备,管理体制及相关流程滞后

信息管理系统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发生灾害及各类突发事件时,都是以部门为单位逐级汇报,缺乏快捷、有效的沟通渠道。信息量并不是不够大,也不一定不及时,最大的问题在于信息分散和部门垄断,无法在危难时刻统一调集,迅速汇总。虽然有一些信息收集的制度和措施,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收集网络,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又没有专门的机构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无法转化为预报,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了我国各级政府普遍缺乏有效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机制。

(五)缺乏相应的宣传与教育,公众危机意识淡漠

央视报道大雪初降之后,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兴奋,鲜有人意识到是灾害。等到雪灾确认,南方地区又没有配套设施供暖御寒,更缺少物资应付雪灾,大范围断电,为迅速融雪、疏导交通,在高速公路上撒下了逾千吨的工业盐,结果又大范围污染了水源。报道中经常遇到“百年不遇”、“五十年一遇”等词汇,不论是“百年不遇”还是“百年一遇”,人们的防御意识都应该加强。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矛盾层出不穷,不论是自然灾害还是社会突发事件发生的比率有增无减,这就更加要求人们提高风险意识,灾害来临之时才不会引起社会的恐慌,短时间内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降低损失。

(六)城市灾害防御系统不完备,必备物资储备不足

要保障南方的用电,在大雪严寒、水电供应有限的情况下,只能是通过火力发电来满足,电煤也就成为保证电力正常供应的核心能源。然而,这次雪灾发生之后,南方煤炭企业受到严重破坏,而由于交通线路的阻塞,北方的煤炭无法及时运到南方导致南方用电紧张局面加剧。另一个表现就是雪灾发生之后,南方很多商品的价格猛涨,尤其是食品价格迅速增长,关系到民生的物品价格如果增长到一定程度很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社会危机,这就体现出了城市战略物资储备的重要性。

四.应对自然灾害。具体的预警机制的建立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增强预警意识

这是对一个国家建立建全预警机制的根本性要求,只有在觉悟和意识上有认识,才能在根本上对其提高重视程度。这也是建立预警机制的前提和基础,基础不牢,后继的工作哪怕再出色也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只有提高了意识,才能真正地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异常情况时及时作出反应,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尽早地反馈情况来及时应对突发事件。国家在自己增加意识的同时,宣传力度方面还需要加强,也需要媒体的正确引导来提醒我们时刻保

持清醒的头脑和预警意识。

(二)建全预警管制政策和体制

建立一个完善的,从上到下,统一领导,分级管制的体制。上级政府发出指示,下级各部门收到指示后,立即履行自己的职责,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以保证以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措施来避免灾害的发生。这种分层管理模式是积极有效的。

(三)信息的有效沟通

这里的信息有效沟通包括信息的有效正确输入、处理、输出、反馈,来保证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可以构建一个信息平台来完成,一个良好信息平台的建立可以保证信息传输渠道的顺畅,也可以保证从上到下都及时地得知情况,了解动态,知晓措施。政府可以迅速将有关情况向公众通报,保证公众知情权,有利于人民减少恐惧心理,积极乐观地面对突发事件。这一点在非典时期的香港表现十分突出。当香港的非典疫情爆发时,当时的香港卫生司司长陈冯富珍每天都准时地出现在香港的频道中,将最新的情况,采取的措施以及收到的成果向香港市民公布,这样,稳定了香港同胞们的情绪,来积极应对疫情。

(四)建立专业专家灾害评估组

预警机制的完善需要一个理论扎实和实际经验丰富的专家评估团体来对一些突发事件进行评估预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紧急方案。这样可以保证我们用最科学的方法来紧急应对突发情况,也可以发挥专家们的所长,对他们的下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为以后类似事件做好预案准备。

(五)合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预警机制的支持

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积极完善各地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由于预警机制是针对突发事件和异常情况的,所以,在实际操作时具有综合性、灵活性、不知性和变异性,当灾害发生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政府可以建立一个专项的预警基金,目的是在灾害发生时可以及时地拨款给予物质上的支持,来保证人民群众尽可能少地受到伤害和尽可能多地得到保障。这样也可以减少对一些慈善机构的依赖,而且一些临时的募捐也具有不稳定性,会对受灾群众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带来一定的阻碍。

(六)预警信息系统的构建

中国南方 篇6

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习总书记正式提出“中国梦”这个重要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号角正式吹响,受益于“中国梦”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城镇化建设、节能环保、养老医疗等相关板块投资机会凸显。记者了解到,市场首只“中国梦”主题基金——南方中国梦灵活配置混合基金将于5月15日正式发行。

据了解,南方中国梦基金将重点投资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要相关领域的上市公司,为投资者分享“中国梦”提供投资渠道。Wind数据显示,2014年一季度,电子、传媒、通信、医药生物等相关板块上涨均超过5%,大幅超越上证综指同期-3.91%的涨幅。

不仅如此,南方中国梦作为一只灵活配置基金,股票投资仓位可以在0-95%中自由调整,具有明显的“攻守兼备”运作优势:在市场行情向好时可增加股票仓位以提高收益;在看不清市场前景的时候控制仓位,力争投资组合的稳定增值。

值得一提的是,南方中国梦灵活配置混合的拟任基金经理彭砚先生具有7年证券从业经验,对成长风格投资有较深入的研究。彭砚表示,中国梦投资将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的带动作用。相信在政策的支持下,中国梦投资板块将出现一批代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企业,有望为投资者带来长期的超额回报。

银华日利规模突破百亿元 日均成交超15亿

今年以来,银华日利备受场内资金青睐,规模呈现快速增长趋势。Wind数据显示,一季度,银华日利规模61.84亿份;截至5月12日,银华日利基金净值为101.757元,基金规模超100亿元,较一季末的61.84亿元增幅超过60%。

不仅如此,作为一只交易型货币基金,银华日利在二级市场的交易规模也呈现温和放大趋势,交投日益活跃。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3日,银华日利近一个月以来日均成交额为超15亿元,其中5月8日、9日两天的单日成交额更是放大至25亿元以上。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银华日利规模能够快速扩张主要源于三方面原因:

首先,相比其他场内保证金理财工具,银华日利兼具流动性和收益性优势。流动性方面,银华日利实现场内的T+0回转交易,即投资者在交易时间段可以随时卖出基金、并即时买入股票等资产;收益性方面,银华日利在低风险的前提下,收益不仅远高于活期利息,在货币基金中也排名靠前,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2日,银华日利自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为4.78%,今年以来已实现1.757%的收益。

其次,今年以来,股市震荡行情明显,市场缺乏趋势性投资机会,在此背景下,兼具流动性和收益性的银华日利便成为场内保证金的“避风港”,吸引大量避险资金介入。

最后,银华日利还具有多种附加功能,例如,银华日利是融资融券的抵押物,且抵押率高达90%,与现金做担保品直接融券相比,先买入银华日利并用其充抵担保品融券卖空股票,可在实现同样空头头寸情况下,有效降低融券成本。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乐器功能初探 篇7

从地理上来看,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主要分部在西南四省区、中南大部分地区和华东部分地区及青海、甘肃南部地区, 总人口约5000万左右, 共分34个单一民族, 这些少数民族分散在中国的南方各地, 散居地域达430多万平方公里, 约占全国面积的二分之一, 他们的居住方式大体呈现“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 人口过百万的南方少数民族主要有:壮、侗、苗、瑶、藏、彝、土家、哈呢、白、黎等族。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以多山地、高原和丘陵为主, 地形条件较为复杂, 其主要地区颁布在亚热带气候区, 气候特征是炎热多雨。这一地区自然资源极为丰富、金属矿藏繁多、亚热带多种植物生长茂盛, 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为古代先民提供了天然的赖以生存物质基础。这一片神奇的土地, 不仅养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 千百年来, 这里积淀的文化底蕴而呈现出的独特的文化景观, 也逐渐被世人所瞩目。神奇的雪城高原, 多姿多彩的侗方苗寨, 中原大地的湖光山色, 隽永秀美的江南水乡, 无不浸透着中国南方地区的文化气息。日本的文化学者们, 根据植物生长的特征与人类文化的自然联系, 将这一地称为“照叶树林”文化带, 是中华农业文明文化的发详地。

从历史和种族的角度来考察,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主要是古代百越、百濮、九黎、氐羌等几大族群的后裔, 其中, “九黎”“氐羌”族群是从黄河流域的中、上游部落分离出来, 后南迁与当地族群融合而成。“百越”“百濮”则源于南方本土, 历经数千年的分合衍化, 融合而形成现代的“壮侗”“藏缅”“苗瑶”“孟一高棉”“南岛”等族群。这些派生出来的族群, 在各自特定的环境中, 在生活方式、习俗及道德观念等方面, 通过历史的积淀, 表现出相对稳定的形态。而在这些民族当中, 大多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 要保持本民族的风俗习惯, 各种通过先辈们的实践得来的知识及以表达感情的方式等得以传承。因此, 能歌善舞的南方少数民族就把音乐作为一载体, 通过演唱、演奏和舞蹈等具体的方式保持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这种用音乐来沟通和交流的方式, 主要是通过民间歌曲的演唱来表达, 因此, 南方少数民族的音乐活动, 在这些民族的群体性生活当中, 显得十分重要。当然也就成为当代音乐家及其他文化学者研究的主要方式。近十几年来, 对南方少数民族民歌的系统研究无论从其演唱形式、内部结构形态、语言特征、唱腔内容、还是演唱的技术等方面均有一定深度, 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同时也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和歌唱家。基于上述的原因, 有关南方少数民族民歌的理论探讨, 本人不再赘述, 本人拟以《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乐器功能初探》为题, 以分类归纳的方式, 通过对音乐本体——乐器在中国南方少数民族音乐生活中的功能特征分析作一些个人探究。

二、南方少数民族乐器分类概况

中国南方34个单一民族都有本民族所钟爱和使用的乐器, 有的乐器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被使用。尽管有的乐器被其它民族所通用, 但其使用的形式或者方式可能是不一样的, 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南方少数民族使用乐器的差异, 体现这些乐器功能特征所具有的含义。因地理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原因, 南方少数民族乐器多以竹制和金属铜制品居多, 而且在数量和品种上也十分可观, 各类达300余种, 约占全国乐器总的一半以上, 从音色和外形观察, 南方少数民族乐器形制多样, 音色独特, 按其发音机理成声特点可分为下面四大类:

1. 弦鸣乐器:

其特点是以弦线 (丝) 振动为声源体而声的乐器, 通常将弦线张于某种形状的腔体之上, 用以增强共鸣效果, 音色特点细腻柔美。按对弦振策动方式又可分为下列几类:a、击弦类——竹筒琴 (瑶、壮) b、弹拨类——月琴 (彝、哈尼) 、傈傈三弦 (傈傈) 、拉祜小三弦 (拉祜) 、天琴 (壮) 、独弦琴 (京) c、擦弦类——牛腿琴 (侗) 、七弦琴 (壮) 马骨胡 (壮) 。

2. 气鸣乐器:

其特点是以气流振动作为声源体的乐器, 气流通常要有管状或其它形状的腔体与之相结合而形成气柱, 此类乐器数量多, 品种也很丰富, 主要代表性乐器按声源机理又分为下列几类:a、唇振类——角 (瑶) b、边棱类——吐良 (颇) 、双筲 (布依) 展道杆 (苗) 塞筲 (苗) 侗笛 (侗) 鼻筲 (黎族) 、鼻笛 (高山) c、簧振——巴鸟 (各民族) 、排笙 (傣) 葫芦丝 (傣、彝) 、芒筒 (苗、侗) 、娣妹筲 (苗布依) 、勒浪 (布依) d、嗓振类——合欢筲 (壮) 。

3. 膜鸣乐器:

其特点是以弹性膜振动为声源的乐器, 此类乐器的发音机理为膜振性质, 通常是将膜体以一定的张力绷附于能起共鸣作用的腔体或框体之上。音色古林风雅, 主要代表性乐器按膜面分又可有如下几类:a、单面类——达玛 (藏) b、双面类——侗族大鼓 (侗) c、双面活动膜类——象脚鼓 (傣) 、蜂鼓 (壮、瑶等) 、黄泯鼓 (瑶) 。

4. 体鸣乐器:

其特点是以乐器整体振动而直接发出音响的乐器, 音色粗犷、数量各类繁多, 主要代表性乐器按体形划分有以下类型:a、管体类——克 (佤) b、棒体类——叮咚 (黎) c、板体类——竹排琴 (傣) d、槽体类——木鼓 (佤、苗) e、框架类——师刀 (壮、瑶) f、球体类——串铃 (藏) g、钟体类——羊角钟 (各民族) h、古喇叭类——盘铃 (羌) i、钵体类——铜鼓 (各民族) j、盘体类——高边锣 (壮) 、叮当夺 (侗) k、乳凸类——芒锣 (傣) l、簧体类——口弦 (多民族) 。

三、南方少数民族乐器功能特征

如此之多的南方少数民族乐器, 的确令人叫绝, 它不仅成为南方少数各民族创造的音乐文化的神奇魅力。乐器作为传达音乐的本体 (工具) 除了它固有的功能特征外 (却被音乐使用的各项功能等) , 通过资料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 南方少数民族所使用的乐器, 有的还具有其它方面的特殊功能, 无论作为一种音乐现象, 或是文化现象, 充分了解和探究其中的奥秘, 无疑是我们研究和挖掘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的重要途径, 下面就南方少数民族所使用的乐器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方式和特点, 作归纳式浅析其功能特征。

1. 歌舞伴奏:

从南方少数民族乐器自身的结构特征来看, 大多数乐器音域较窄小, 音色独特, 演奏比较简单, 具有容易掌握的特点。因此, 很多民族的族民都能操作多种乐器, 他们在群众性的音乐活动中, 你拉我唱、你吹我打、共同参与, 极富韵味。所以, 为歌舞伴奏成为南方少数民族音乐活动的主要形式, 充分体现这些乐器使用时的伴奏功能, 如藏族的弦子舞, 主要伴奏乐器有:长柄鼓、六弦琴、扬琴、笛子、弦胡等, 堆谐的主要伴奏乐器有六弦琴等, 又如彝族的“打歌”其伴奏乐器有芦笙和笛子或单弦子等乐器伴奏, 类似上述形式的活动在南方少数民族歌舞音乐活动十分频繁多见, 几乎大多数的歌舞活动均离不开乐器的伴奏, 因此南方少数民族乐器为歌舞伴奏功能, 是其主要伴奏特征之一。

2. 乐舞活动:

南方少数民族音乐活动具有形式丰富多样性的特点, 乐舞便是他们较为喜爱的活动形式, 这种所谓的“乐舞”的特点是将“歌”“舞”“乐”进行综合融为一体, 其中的乐器演奏, 在这种形式中作用显著, 它不仅演奏音乐旋律, 可以伴奏歌唱声部, 它还有体现鲜明的舞蹈节奏韵律。如甘孜踢踏舞, 主要伴奏乐器有:长柄鼓、六弦琴、扬琴、笛子等, 瑶族的“长鼓号子舞”主要乐器有瑶族长鼓等。

3. 跳乐:

这种音乐活动形式主要以多种乐器与舞蹈相结合, 乐器以丝竹类为主, 音乐特征主要决定于乐器、旋律、及共生的节奏、音色等, 风格多样、细腻生动, 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 如彝族、白族的“打歌” (又称跳乐、打跳等) 主要乐器有:笛、芦笙或单弦子与歌唱衬词伴奏, 阿细跳乐, 主要乐器有大三弦、小三弦、木叶、竹笛等, 又如彝族的罗作舞 (又称拍掌舞) , 乐器有直箫、笛子、滇胡、四弦、三弦、草杆等与歌唱、击掌共同为舞蹈伴奏。另外, 类似于跳乐形式的还有打击乐器与舞蹈结合的形式, 如壮族的铜鼓舞, 主要乐器是铜鼓等等。

4. 合奏:

如果你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采风创作, 而没有关注或亲自聆听这些少数民族的器乐合奏的话, 将是一大遗憾。客观地讲, 器乐合奏艺术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存在及发展, 远比不上汉族地区, 但其原始的组合形态与演奏方式却令人深思, 具有很广的研究价值。在乐器的使用上, 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可谓一大特色, 他们在的组合方式上也有较为固定的编排, 观看这些地区的合奏艺术, 从另一方面也可以找到其某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同时, 也反映出少数民族人民的团结向上, 乐观豁达的民族精神。按合奏的形式与组合特点, 它又可分为“吹打乐”“丝竹乐”“合奏乐”等形式, 如苗族的芦笙合奏, 这种组合在大型的节日盛典时, 少数民族乐手每人演奏一支大小不等的芦笙, 按大小与高低进行组合, 有时多达几百人, 吹奏起来声音宏大、气势壮观、振撼山谷、颇有振山动地之势。又如藏缅族群的纳西族丝竹乐中的侗经音乐和白沙细乐, 这种合奏形式不同于苗族的芦笙合奏, 它又具有自己的特点, 在乐器的组合上, 主要有横笛、竖笛、波伯、筝、苏古杜、火不思、琵琶、二簧等, 这些乐器高低声部较为齐全, 具有浓厚的纳西古乐的遗风。同时, 细听起来, 它与汉族地区的丝竹音乐比较, 又具有江南丝竹的某种韵味, 这种形式的存在, 也成为当代音乐家研究南方少数民族合奏艺术的重要范例。此外, 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重奏音乐也颇具特色, 如:壮族的壮族弦索、苗族的展道杆二重奏、弦索二重奏等。

5. 独奏:

南方少数民族所使用的乐器, 因音色极富特色, 尽管大多数乐器音域窄小、但独奏起来十分优美动听, 富于民族风韵, 重要的独奏乐器有葫芦丝、巴乌、独弦琴、天琴、啵咧、口弦等。

6. 戏曲伴奏:

在较为发达的南方少数民族之中, 有的民族已形成本民族的地方戏曲艺术, 随着这种艺术形式的发展, 为戏曲进行伴奏的戏曲伴奏艺术也发展起来, 在伴奏乐器的使用上, 除吸收汉族某些乐器外, 本民族人们喜爱的一些特色性乐器也被纳入进来, 以增加地方特色, 有的乐器甚至成为主要的戏曲伴奏乐器, 如广西壮族师公戏中的马骨胡、蜂鼓、云南傣剧中的葫芦丝等。

7. 宗教乐用法器: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自古崇尚巫风, 盛行巫乐。巫术发展成滩乐随之盛行, 自佛教、道教传入本地区后, 又有佛乐、道乐传入进来, 进而形成各种宗教音乐。祠庙举行的法事活动所用的乐器, 有的除充当乐器外, 还可被充当法器, 在法事活动中, 具有双重功能, 如藏族宗教音乐中的羌姆乐舞所使用的乐器有:长柄鼓、大钹、加林、法铃、简钦、冈令、法螺、法号、额阿、达玛等乐器组成, 其中法铃、法号、法螺既是乐器又是法器。

8. 农事工具或吉祥物:

实际上, 许多乐器的早期形态只是一种鸣响器具或劳动工具而存在的, 如铜鼓是我国西南地区乃至东南亚国家广泛使用的一种敲击乐器, 然而, 在历史上, 铜鼓的早期功用只是一种用来盛装粮食的器具, 后来, 人们在铜鼓的两面刻上吉祥的图案, 每年选定良辰吉日, 集体敲击铜鼓, 期望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于是铜鼓逐渐演化为一种乐器, 不过, 在西南地区的农家小院, 还保留收藏铜鼓的习俗。因此, 铜鼓又是人们象征丰收吉祥的吉祥物。可见, 铜鼓的功能是多方面的。

9. 对话功能:

尽管乐器发声不能像人讲话一样表现出一种语言交际功能那么广泛直接, 但用乐器发声来交流思想感情却的的确确存在于南方少数民族当中, 乐器的功能表现为感情交流的工具或是传达信息的手段, 如:流传在广西金秀忠良的床头琴 (口弦的一种) , 就是通过双方对床头琴的演奏来倾诉男女之间表情的专用乐器, 十分生动有趣, 又如苗族的塞萧 (流行于广西隆林、西林等地) , 男女双方通过己定言词求取曲调, 由男青年演奏, 女方听到萧声便依据不同约定曲调, 可以判断男方的意图, 再如西南地区的洞乡村寨里, 大都建有鼓楼、在鼓楼里挂一大鼓, 寨里族民听到鼓声便知有某种信息传达, 于是集中在鼓楼前, 听候指令, 这些实例都展现了南方少数民族乐器的通信功能或对话功能, 这一现象的存在, 不能不让人叹为观止。

10. 信仰民俗的崇拜物:

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有祖先崇拜的遗风, 这种风俗习惯, 在某中意义上讲是凝聚本族村民的纽带, 在他们的古歌当中, 就通过演唱把祖先讲述的神话教给族民, 如有一段关于洪水与葫芦的神话传说故事:洪水淹没了大地万物, 毁灭了一切生灵最后只有两兄妹藏在葫芦内而成为“人种”, 葫芦被破开, 人种出来了, 从此就有了人类和各民族的区分。这段有关创世内容的古歌, 告诫一代又一代当地族民, 葫芦是他们祖先的崇拜物, 葫芦便成为各民族祖先的偶像, 于是将葫芦做成葫芦笙这种乐器后, 葫芦笙、芦笙也就成为信仰民俗与祖先崇拜相关的民族传统乐器了。

四、结语

有关南方少数民族乐器功能, 本文浅述了以上十个方面, 在上文十种功能之中, 有的可能本人在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但我想, 既然它们都是存在的事实, 或许可以留给人们一些思考, 但愿本文是多多益善。

参考文献

[1]冯光钰袁炳昌.《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京华出版社.2007.09

[2]乐声.《中国乐器博物馆》.时事出版社.2005.01

[3]袁静芳.《乐种学》.华乐出版社.1999

[4]杨秀昭.《中国南方少数民族音乐研究》.1991

[5]曾遂今.《音乐社会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6]陈聆群.《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

[7]田联韬.《藏族宗教音乐初探》.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01

[8]田青.《中国传统音乐》.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1989.04

[9]蒋廷瑜.《铜鼓艺术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12

中国南方 篇8

研究表明, 当前, 我国南方地区农业大棚降温技术的运用并不令人满意, 有效降温技术的研究是目前我国南方地区农业大棚建设中的当务之急。本文介绍了如自然通风、蒸发降温和外部遮阳等目前常用的降温技术, 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 研究内容对大棚降温技术在我国南方地区农业大棚的工程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常用大棚降温技术

1.1 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是最经济的大棚降温方法, 主要来自于由空气或温度梯度所形成的压力差。研究人员通过对塑料连栋大棚各种通风孔的通风率进行实验, 结果表明, 卷膜通风系统较天窗通风的通风率高至2.32倍;当风速为3m/s时, 大棚棚脊的通风率比棚拱底部的通风率大60%;在相同条件下, 防虫网可以导致通风率降低18%~22%[2]。垂直天窗通风可以导致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随时间逐步下降至一个稳定的状态, 同时, 通过实验, 侧面窗口的自然通风对大棚通风率、温度、湿度和气流速度分布的影响, 结果表明, 通风率随风速呈线性增加。当农作物附近的空气流速高于棚顶附近时, 棚顶附近的温湿度比高于农作物附近的温湿度比。

通过对已有的自然通风技术研究分析, 发现风效应和浮力效应是在亚热带地区获得合适的微气候和通风率的主要控制因素。浮力效应不能完全被忽视, 但当外部风速超过2~2.5 m/s时其对自然通风的影响并不明显。因此, 针对我国南方地区的农业大棚, 在屋顶和屋脊采用相对较大的通风口可以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降温效果, 但当夏季温度过高或高温天气持续时间过长时, 最好还需配合其他的降温技术予以辅助[3]。

1.2 蒸发降温

蒸发降温是最有效的调节大棚内温湿度的降温方法, 然而其适用性受限于当地的气候。

1.2.1 湿帘风机系统

近期研究人员通过在一个占地面积约为3 072 m2的8连栋塑料大棚内使用湿帘风机系统进行试验, 结果大棚内部平均温度较外部温度降幅可达到4.8˚C左右[4]。通过对湿帘风机相关参数进行仿真实验, 显示大棚的长度和湿帘的高度对于大棚内温度的变化相当的敏感。不同材质的降温湿帘对温度、相对湿度等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基本因素能产生明显的差异, 实验表明采用片状木质湿帘大棚的农作物产量最高, 稻草制湿帘大棚的产量其次, 棚外环境下的产量最低。

1.2.2 喷雾系统

该系统主要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高压喷嘴将水流变成液滴直径为20~60μm的超细颗粒水雾喷入大棚, 使其迅速蒸发, 利用水的蒸发潜热大的特点, 大量吸收空气中的热量, 然后将潮湿空气排出室外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但是这样的方法无疑会增加大棚内的湿度, 尤其是遇到南方夏季所谓的“桑拿天”, 空气湿度本身就比较大时是不太适合采用的。

1.2.3 棚顶喷淋

棚顶喷淋降温是在大棚棚顶的表面喷洒水而形成一层薄薄的自由水面, 然后利用水的蒸发作用来降低大棚内的温度, 由于蒸发率的增加使得棚内温度降至自由水面附近空气的湿球温度。夏季, 研究人员在广州测试了种植黄金叶和满天星等绿化植物的大棚的棚顶喷淋系统的降温效率[5], 棚顶内壁温度在开启喷淋系统的30 min内降低了7.5 ℃, 且一直保持在34 ℃以下, 大棚内温度较外部环境温度低5~6 ℃。棚顶喷淋相比于喷雾的好处就在于不会造成大棚内空气湿度的明显增加。

1.3 外部遮阳

通过外部遮阳的方式可以阻挡过强的阳光和辐射进入大棚内。研究人员通过2种方法测试了大棚外部遮阳的降温效果。一种是在封闭的大棚条件下进行外部遮阳, 然后采集大棚内外的温度和湿度;另一种是打开大棚顶部的窗户保持通风, 使大棚内外的环境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后, 然后展开外部遮阳, 再采集大棚内外的温湿度数据。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种方法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因为在封闭的大棚内, 空气无法流通反而造成温度的升高, 农作物无法生存。所以, 目前一般都采用第2种方法, 即使夏季一天中随着时间推移日照强度逐渐增强导致大棚内的温、湿度分别呈上升和下降的趋势, 但两者最终都会稳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波动。

2 结论

中国南方地区夏季的气候特点是雨水充足、昼夜空气相对湿度相差较大、日照辐射强烈, 本文通过对自然通风、蒸发降温和遮阳三类常见大棚降温技术的研究和比较, 得出我国南方地区有效农业大棚降温技术的选择必须要结合地方的气候条件、环境资源状况、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等诸多因素来综合考量, 也可以考虑采用多种降温技术的组合来获得更加理想的降温效果。

摘要:中国南方地区每年夏季的高温天气是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的不利因素之一, 农业大棚的使用成为一种在高温气候条件下保证农作物可持续生产有效且可行的选择。主要介绍自然通风、蒸发降温和外部遮阳三类夏季常用的大棚降温的技术;同时, 对这些降温方法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探讨。事实上, 影响降温效果的因素有很多, 如当地的气候、环境资源状况、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等, 所以为了达到理想的降温效果, 不同降温技术的组合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大棚降温,自然通风降温,蒸发降温,外部遮阳

参考文献

[1]Sethi, V.P.and Sharma, S.K.Experimental and Economic Study of a Greenhouse Thermal Control System Using Aquifer Water.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2007 (48) .

[2]Wang S.X.and Wang, X.Ventilation Rate of Various Vents in Plastic Covered Multi-Span Greenhouse.Transaction of the CSAE, 2009 (25) .

[3]南方农业设施常用降温方法及其基本原理[j].广西农业科学, 2010 (7) .

浅谈中国南方古村落的水圳 篇9

一、水圳简介

水圳是在我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 是人工修建的水渠, 其主要功能是供给生产生活的用水、日常污水的排放、构建景观环境、调节气候生态、民众祈愿表达等。它不仅是我国古代城镇、村落中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水支撑系统, 它还是聚落景观的精华和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例如:著名的安徽宏村的景点之一就是水圳, 水圳九曲十弯, 在整个宏村布局中形成“牛肠”的形态。宏村人的祖先利用自然溪水在宏村的溪河上流建石坝, 用石块砌成数米宽的人工水渠并利用地势落差, 把这些自然溪水引入村中。水圳经月沼, 最后注入南湖, 通过南湖用来灌农田, 浇树木, 形成家家有清泉的良好环境。水圳沿途建有无数个小渠踏石, 人们浣衣洗涤、浇花灌园都极为方便, 是古代村落的“自来水”, 形成独具特色的宏村村落景观, 丰富了村落景观, 现在成为了游客拍照写生的好地方。

二、水圳在景观中的作用

1、水圳景观的特点

水圳景观是中国南方传统村落中空间艺术特色的精华之一, 其特点表现为:

(1) 水圳的走势控制和引导着聚落的整体空间结构, 为聚落提供了富有形态和空间变化的线性开放空间, 水圳及街道和两侧的建筑构成了具有高墙深巷、埠桥流水、蜿蜒转折的景观意向以及大开敞-封闭-小开敞-封闭的韵律节奏, 其中“大开敞”是指在水圳进入村落前与田野形成的开阔的入口空间, “封闭”是指水圳两侧建筑围合而成的线性水巷空间, “小开敞”是指水圳与其它物体形成的其他小型开放空间。人们利用天然水系的同时, 巧妙地安排人工水系, 因地制宜的修建水圳, 利用村落的地势落差布局水圳并使水圳连接着家家户户。

(2) 为保证每户人家都能用水, 在修建村落时就会考虑到修建水圳, 因此, 沿着水圳漫步, 不仅能够欣赏到南方特有的粉墙黛瓦、飞檐走角、青石板路、深幽古巷的优美画卷和自由蜿蜒的水圳形态、急缓交替的水流节奏、丰富多变的埠头小桥、悦耳动听的潺潺水声, 并且当地村民日常真实生动的劳作场景、甜蜜温馨的邻里亲情也能尽收眼底。水圳景观就这样形成了。

2、水圳与街道

水圳的布局为纵横贯穿于村落中分为明圳和暗圳, 明圳是敞开的, 暗圳上则铺石板与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为方便取水则沿着暗圳铺上几个踏石, 可从踏石走下水圳直接取水。暗圳连接着房子和街道, 居民从家里出门就会经过水圳并从暗圳走到街道上, 暗圳连接着房子和街道, 可以说水圳与街道是紧密连接在一起的, 这样形成贯通全村街道网。通常在两座建筑之间还会有些狭窄的巷子, 是房主为出入方便而修建的, 这些巷子与水圳连接的街道也是相通的, 它们一起形成了村落的街巷网, 还有一些水圳与村内的道路并行, 逐渐形成了村内的商业街。

3、水圳与建筑

水圳和建筑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 从皖南古村落的整体分布来看, 民居村落都依山傍水且顺应地势而建, 利用地势的坡度, 造成了水系的落差, 这样一来, 水圳里的水常年流动, 建筑与水一静一动, 使山村充满了灵性和活力。建筑与建筑间的水圳和街道会形成一种曲径通幽的水巷空间, 很具诗情画意。“在重要的建筑前, 水圳通常做成暗圳, 铺砌的方式很讲究, 有些还铺上花纹, 十分美观, 在转弯或从街的一边到另一边的地方也会做成暗圳, 但是, 上面只会铺上普通的石条。”

三、水圳的村落人文特色

1、村落生活关系

在我国安徽、云南的水圳多为村镇的生活水圳, 水圳内是活水, 由人工开凿引入村, 提供给村民日常生活用水, 也作消防之用。

(1) 洗涤之用

为了能使水圳水流通畅并形成一定的落差, 隔十米左右就在水圳上用木板闸成一个小水坡, 再铺架上一两条石块, 妇女们可以利用小水坡上侧较宽的水面, 在石块上搓衣洗涤, 春夏两季, 小水坡中常放置着人们用来装稻种的箩筐, 水圳里的流水冲刷就能自然冲洗箩筐, 平日妇女们浣洗之际, 相互交流, 闲话家常, 水圳边弥漫着浓郁的乡土人情。

(2) 休憩空间

水圳的暗圳一般会与房子门前的空地相连, 平日村落里的居民一般在空地上洗菜, 洗碗, 洗农具, 小孩在水边嬉戏, 这样, 暗圳、街道、空地的相连逐渐形成提供给人休憩、玩耍的开敞空间, 一些豪宅为了利于水田的浇灌总是建在水圳水流面积宽阔的地方, 这样, 豪宅门前的空地与暗圳形成的空间更大, 范围更广, 便逐渐成为村民集聚的公共地带。例如:闽西客家培田村的久公祠, 建在村落前沿北侧拥有最好农田的水圳旁, 村民常聚集于此, 久而久之, 这里成为村民聚集的公共空间, 现在各种布告也都贴在这里。

2、风俗文化

每逢婚丧嫁娶、正月舞龙灯、迎候王等特别日子的活动时, 这些队伍都要经过水圳所在的街道, 另外, 不同的村子也会形成自己的风俗习惯, 例如:闽西古村落培田村, 为保证水流的清洁, 在其族谱里规定:路内圳水所以护祖堂而便汲饮也, 务宜长流清洁, 毋得投以秽物等件, 违者重罚。”违反规定的人要受到处罚, 为此, 家家都遵守规定并从小教育自己的孩子, 形成当地特有的习俗。

3、风水观念

风水是古人趋利避害, 追求美好生活意愿的体现。在风水盛行的地区, 穿越整个村落、川流不息的水圳被赋予了很多的文化内涵, 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正所谓水圳能够“纳四水于村中”而后川流不息, 以示财源茂盛, 有节有流, 源远流长, 人口繁盛。以徽州水圳为例, 由于受到徽州风水观念的影响, 通过水圳将其引入村落之中, 象征人丁兴旺、财源滚滚, 根据“曲有情”、“水曲则财禄聚、水直则贫贱亡”, 水圳总体形态采取左右婉转形态, 依据“气乘风则散, 界水则止”、“天门开、低户闭”, 将水圳上水口设置的十分开阔, 将水圳下水口设计得十分闭锁, 确保聚落人气、财气旺盛、不泄露。

四、结语

在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的今天, 城市生态环境客观要求我们善于利用自然又能与其和谐相处。水, 作为一种晶莹剔透、洁净清新, 既柔美、又强韧的自然物质, 以其特有的形态和所蕴含的人文思维, 早已成为我国园林、村落景观中不可缺少的、最富有魅力的元素。水圳景观是人类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重要成果, 其形成的村落水系空间不仅丰富了村落景观, 而且经过历史、地域、文化的积淀, 逐渐形成了独具人文特色的水圳景观, 它对于我国城乡建设的任务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并成为完善景观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本文以水圳景观对村落景观构成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 从水圳景观的空间结构和人文景观的方面分析了水圳景观的特点, 结合这些特点探讨水圳与建筑、街道的关系以及水圳景观如何形成村落人文的特色。最后, 得出了水圳景观对于我国城镇化建设是具有很大研究价值的结论。

关键词:水圳,水圳景观,历史村落景观

参考文献

[1]胡敏, 赵中枢.历史水圳景观的保护整治理论方法探微——以绩溪古城历史水圳景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 2012.

[2]李秋香.闽西客家古村落——培田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南方生态型中国林蛙养殖浅谈 篇10

1 中国林蛙南方养殖优势

中国林蛙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部, 随着市场的供不应求, 中国林蛙养殖业逐渐南移。林蛙南移引种试验已有几十年的时间, 从结果可以看出中国林蛙可以在南方正常生长、发育、繁殖, 对于南方的生态环境也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近年来有人对在半人工生态系统中南移到浙江新昌的中国林蛙的冬眠、抱对、产卵、取食等生物学特性及一些影响其生长繁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认为中国林蛙的南移养殖将更有利于其生长繁殖。也有研究认为林蛙南移养殖可能出现生长变缓、死亡率变高、行为性习惯改变和林蛙发育不良等不适应的养殖反应, 但如果进行一些必要的生态因子改进和补充, 如灯光诱捕昆虫, 进行实物诱导性饲喂, 人工局部控制养殖环境和温度、光照等效气候, 总之, 中国林蛙南移的养殖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生长期:

南方气候特点是无霜期长、湿润、多雨、冬季短, 林蛙摄食周期长, 只要人工营造立体多层绿色生态环境, 做到种、养、繁殖有机结合, 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 使地表温度控制在30℃-35℃以内, 实行全封闭养殖并繁殖充足的活饵料, 就能保证其生长不受影响。

1.2 活饵料:

南方昆虫的品种、数量、密度均比北方高, 天然饵料丰富, 使得其食物多样化, 能减少人工投料的量, 更有利于中国林蛙的健康和快速生长。

1.3 生态环境:

南方植物品种丰富, 生长速度快, 特别是阔叶乔木和灌木, 当年或第二年即能形成绿色生态环境。

1.4 哈士蟆油含量:

一是蛙油及蛙体有效成份主要是各种氨基酸、酮类、醇类, 以及复合多肽生物活性因子, 这些物质的形成主要是因其物种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合成决定的, 而不是由地理位置决定的;二是经对蛙油、蛙体主要指标进行检测与天然蛙油、蛙体比较, 其有效成份含量没有差别, 均能达到指标。

1.5 经济效益:

南方天然饵料丰富, 只要人工养殖饵料的温度、湿度条件适当, 饲料繁殖的速度就会更快, 成本更加低廉。有了活饲料的保障, 在南方养殖密度可比北方提高数倍, 单位面积产量也能提高数倍, 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2 中国林蛙南方养殖模式

中国林蛙养殖场地一般选择山边, 周围环境幽静, 阳光充足、四周无禽畜养殖场、无噪声、无明显工业污染的环境, 养殖场附近要有优质充足的水源。首先, 对山地或农田进行平整, 建设水泥柱养殖大棚, 覆网, 周围建50CM的水泥护墙, 以防止蛇类等林蛙的天敌过来捕食林蛙。每个大棚面积以1亩为宜, 按15米×45米的规格搭建, 铺好进、出水管道, 中间堆土约20公分用来种植葡萄和蔬菜, 两侧分别开挖一条水沟, 便于林蛙抱对产卵, 在夏天, 要在大棚内放置瓦片, 为林蛙提供阴凉湿润的环境, 人工造就林蛙仿自然生态环境。在大棚内安装诱虫灯, 一个大棚可放置10个诱虫灯, 这样可以为林蛙提供额外的生态食物, 以减少饲料成本。为了提高林蛙的生长速度, 要需要建立饵料室, 培育黄粉虫和蚯蚓, 作为林蛙全人工仿生态养殖的饲料。在养殖棚内铺设投料布, 以便于投料。林蛙养殖密度, 一般一个大棚投放1000对幼蛙, 雌雄比为1:1, 经养殖两年后, 可作为商品蛙, 捕获、加工。 (见图1)

3 中国林蛙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

中国林蛙养殖在幼蛙到成蛙养殖过程中会出现红腿病、胃肠炎、旋转病、传染性肝炎、腐皮病、脱肛病等疾病, 要及时注意防治。其中, 红腿病表现的症状为林蛙精神不振, 低头伏地, 不进食, 后肢内侧腹下皮肤有出血点、斑, 弥漫形成红色部分, 蛙指头端发生溃烂, 腹部、腿部肌肉有条状或点状出血斑。解剖后会发现, 林蛙脾肿大, 肝、肾有时有血点或出血斑。出现这种病状的原因主要是养殖密度过大, 环境不卫生使病毒浸入体内引起。大多数是由假单胞杆菌引起。不要防治方法是定期对蛙圈进行消毒。对于病蛙, 每日使用兽用红霉素、庆大霉素对其进行1次淋浴, 此外, 还可在饵料中拌加红霉素。得胃肠炎的林蛙, 在发病的初期, 林蛙会东窜西窜, 喜欢转入泥土中, 到了后期, 林蛙表现为瘫软无力, 反应迟钝, 不食不动, 在捕捉时, 很少有挣扎现象, 往往缩骨弓背, 伸腿闭眼。解剖后发现, 胃肠道有充血和发炎的现象。导致肠胃炎的原因是林蛙摄食腐烂变质的食物或感染细菌所致, 还有变态幼蛙开食太早也可能引起该病。肠胃炎的主要防治方法是, 在蝌蚪变态后, 不能过早投喂饵料, 投喂饵料时, 要保持清洁卫生, 经常清除残留饵料, 还要对大棚进行每周一次的全面消毒, 对于病蛙, 可在饵料中拌加兽用青霉素、链霉素、酵母粉、磺胺类药物。

参考文献

[1]李利人.中国林蛙养殖高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2]马常夫, 于春林.哈士蟆的生态观察和养殖问题的讨论[J].动物学杂志, 1960 (01) .

[3]冯玲, 李春杰, 李忠林.中国林蛙蝌蚪期食性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 2003 (03) .

[4]王向利, 张建忠.林蛙养殖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M].林业科技情报, 2010 (02) .

中国南方 篇11

中国中小盘指数主要反映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内地中小企业整体状况。目前中国中小盘指数成份股的估值普遍大幅低于内地类似上市公司股票的估值。截止2011年6月30日,该指数的市盈率(P/E)约12.2倍,市净率(P/B)约1.7倍,而内地市场上代表中小盘股票整体走势的中证500指数市盈率近50倍,市净率约4.5倍。

进一步看,香港市场和内地市场中小盘股票的估值差距也要大于大盘股票的估值差距。同期代表香港市场中资大盘股的MSCI中国大盘股指数市盈率14.4倍,市净率2.4倍,代表内地大盘股的沪深300指数市盈率约24.2倍,市净率2.8倍。

中国南方 篇12

该次研讨会以“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为契机, 探讨国家在新时期的海洋开发及国际合作战略、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科技创新、水产品安全及贸易等核心议题。

北海是中国西南地区唯一既通高速铁路、高速公路, 又有机场和深水海港的城市。早在2000多年前, 广西北海就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 1984年, 北海成为中国首批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 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重要组成城市、中南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近年来, 北海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政策, 紧紧抓住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历史机遇, 奋力前行, 海洋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 “十二五”期间, 北海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2015年的经济总量是2010年的2.38倍, 年均增长15.4%, 从2012年起增速连续4年排在广西首位。2014年, 北海市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345亿元, 比2010年翻一番, 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40.3%。

广西北海市长林山青说, 北海正在重点打造港口经济。但北海的发展绝不是北海自身, 北海的通道建设对西南、中南地区的发展都有很大的辐射作用。

目前, 北海出口加工区B区一期工程的建成封关运行, 特别是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和北海港口岸的扩大开放, 为北海落实“一带一路”规划, 扩大面向东盟的开放合作, 加快构建更有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提供了强大的通道支撑。

记者了解到, 北海是广西海洋科研机构最为密集的城市, 正在加快建设北海国家 (海洋) 农业科技园区, 目前已经有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清华大学海洋技术研究中心等17家国内一流的科研机构签约入驻。

林山青表示, “十三五”期间, 北海将加速发展海洋经济, 致力建设海洋强市。要扩大远洋渔业发展规模, 逐步建设中国—东盟现代渔业经济区, 建设渔业开放口岸和加工园区, 打造渔业的物流集散地, 使来自东盟甚至更远地方的捕捞船的渔获量可以在北海实时交易。此外, 还要做大做强海洋生物制药等相关产业的深加工、精加工, 打造南方海洋科技城, 形成全产业链。

上一篇:可视对讲门禁系统设计下一篇:情感性社会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