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报业媒介融合

2024-11-20

基于报业媒介融合(共4篇)

基于报业媒介融合 篇1

在报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媒介融合发展的势头猛烈。如何让报业媒体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不断顺应社会的发展潮流,这是报业媒介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媒介融合是当今乃至未来一段时间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媒体行业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把握好这股趋势,是提高报业媒介发展水平的重要渠道和途径。

一、媒介融合的分类

媒介融合是当前媒介发展的重要趋势,媒介融合表现在多个方面,整体的媒介融合分类也更加倾向于多元化的分类特点。具体分析,媒介融合主要有几种类型。

一是所有权融合,大型的传媒集团拥有不同类型的媒介,因此能够实现媒介之间的内容相互推送和资源共享。在一些媒介集团的发展中,媒介集团将各自在同一地区所拥有的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和网站进行了融合,这样形成的媒介集团能够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优势融合。

二是策略性融合,是指所有权不同的媒介之间在内容上共享,如分属不同媒介集团的报社与电视台之间进行合作,相互推介内容,共享一些新闻资源。这种媒介融合的方式在当前我国的媒介发展中不是很常见,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媒介融合的方式最直接的目标是资源的共享和优势资源的互补,但互补能力是有局限性的。

三是结构性融合,这种融合与新闻采集及分配方式有关,如一些国外媒体在新闻采编过程中,采用一个团队做多媒体的新闻产品,将报纸新闻加工打包后出售给电视台。在这种合作模式中,报纸的编辑记者可能作为专家到合作方电视台去做节目,对新闻进行深入报道与解释。

除上述三种媒介融合趋势外,报业的媒介融合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式。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媒介融合如今已经成为媒介发展的重要趋势。而在这种趋势的引导下,媒介的融合和发展带来的信息传播方式和效率都在发生变化。对于传统的纸媒而言,媒介融合带来的冲击力是巨大的,如何发挥纸媒自身的优势,提升报业优势在媒介融合中的资源贡献能力,是当前很多报业企业发展中最为关注的问题。

二、报业媒介融合的发展分析

当前,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媒体行业不可避免的大趋势,作为传统的纸媒,报业如何在媒介融合中发挥好自身的力量,提升自身参与媒介融合的能力,这对报业媒介而言是值得探讨的内容。针对当前报业在媒介融合中面临的一些问题,未来,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明确报业在媒介融合中的发展理念

在报业发展中,报业的领导层和管理层乃至基层员工,都要树立正确的媒介融合理念,这是报业参与媒介融合的前提条件。无论是领导层还是基层员工,都要正确认识报业融合和发展,只有进一步提高报业在媒介融合中所占据的地位,才能够全面提升报业参与媒介融合的整体水平。因此,对于报业的发展而言,在发展理念上就需要所有的报业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媒介融合发展理念。

(二)强化对报业参与媒介融合的技术支撑

从技术层面来讲,报业参与媒介融合,需要在技术上变革和更新。报业作为传统媒介,其技术能力不能够完全适应当前多渠道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报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更加重视对互联网等多种现代媒介传播技术的运用,填补当前报业媒介发展中的技术空缺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前媒介融合的发展要求。

技术支持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要运用当前先进的媒介融合和信息传播技术,将现代媒介技术运用到当前的报业媒介发展中来。其次,报业参与媒介融合,对技术的运用和更新也是一种要求。报业从业人员要充分掌握当今的先进媒介技术,同时,根据报业媒介发展的要求,创新媒介发展的技术,提升技术对媒介发展的支撑,全方位提升报业媒介的整体发展水平。

(三)打造报业和媒介融合的品牌

传统报业在发展中已经建立了自身的品牌,报业应借助媒介融合的趋势,守护自身的品牌,并在现代化的媒介发展技术的支撑下,提升媒介融合的整体水平,通过资源的整合,提升报业在媒介融合中的品牌价值。

因此,未来报业在参与媒介融合的过程中,要全面整合自身的资源,包括采编资源、广告资源等,同时,将多元化的媒介融合技术注入报业中,提升报业的整体价值,这样,对于打造报业在媒介融合趋势下的品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传统的报业品牌而言,这是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品牌再塑造。

三、结语

随着新的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的洪流势不可挡,已经成为一种无所不在、影响巨大的现象。未来,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报业要紧跟潮流,从多角度打造品牌,提升报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摘要: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给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对传统媒体而言,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带动了信息传播的变革和进步,同时,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媒介发展的新趋势。本文从传统媒体中的报业媒介的角度出发,分析研究当前报业媒介融合发展的趋势以及未来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报业,媒介,融合

参考文献

[1]周必勇.报业“媒介融合”热的冷思考[J].当代传播,2013(05):53-55.

[2]陈薇,吕尚彬.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报业组织结构的创新路径[J].当代传播,2014(04):59-61.

[3]覃斌.报业媒介融合的渠道创新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15(03):50-52.

报业集团与媒介融合的探索 篇2

报业集团的媒介融合

要探索出报业集团和媒介融合的新渠道, 首要问题是要清楚什么是报业集团和媒介融合。所谓报业集团是企业集团的一种形式, 是以报纸为核心, 以报业和带有报业外延性质的实业为主体, 兼营其他非报业经济实体的经济联合体。其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报业集团必须坚持以影响力较大的报纸为主体;报业集团应包括多家新闻出版媒体和依托报业固有功能向外延伸发展起来的其他经营范畴;报业集团应该拥有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

“媒介融合”是在产业融合的背景下产生的, 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 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 关于它的想象更多的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融合在一起。

近年来, 新兴媒体不断冲击着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 媒介融合成为报业运作的流行词汇, 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延伸报业生产价值链。那么报业集团的媒介融合是在什么背景下完成的, 其现状又如何呢?

(一) 报业集团媒介融合的背景

媒介融合不是简单地将媒介糅合在一起, 形成一个所谓的多元化媒介。它事实上是一个复杂的、渐进的过程, 受众、技术和产业等因素共同影响着媒介融合的广度和深度。

媒介融合的受众背景。受众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 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呈现出多元化需求的趋势, 由之前的一味迎合开始转化为自主选择。传统媒体时代“统治”下的受众, 可能满足于文字、音频或其他单纯的节目形态, 但是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 受众的选择性开始被重视, 他们自身也要求自主选择, 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媒介形态和节目内容, 追求多元化和丰富性。

同时, 不同受众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对于受众来说, 收入、文化及适应力的差异使他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不再趋同, 开始寻找新的载体或内容。而受众的角色也开始发生变化, 相较于传统媒体的受众, 现在及以后的受众商业化的气息会越来越浓。在传统媒体时代, 受众在媒介消费方面花费甚少, 媒介传播只是单向的点对面方式, 并且媒介传播的内容较少, 媒介经营大都重视收视率、收听率或覆盖率。但是在新媒体不断涌现并且媒介不断融合之后, 受众即媒介消费者则将按需缴费 (如数字电视点播节目需要付费;预订手机报、电子杂志需要付费;等等) , 商业化意味更重, 这样通过媒介平台与运营商、内容商以及其他组织, 受众与媒介之间充分互动, 实现点对点的传播。这些是促使媒介融合的外力动因。

媒介融合的技术背景。技术是媒介得以发展的重要硬件, 脱离了技术媒介将寸步难行。在媒介的各个核心环节 (如媒介内容制作、播出分配、传输以及接收等) , 都需要技术的支撑, 技术力量决定着媒介的发展程度, 同时也是媒介融合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技术的支撑与保障, 新媒体将很难与传统媒体深入结合。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 媒介产业组织的发展空间也会相应地扩大。而日益发展的技术也推动着媒介融合, 两者互相依托、互相推进。

媒介融合的产业背景。目前, 还是有很多人片面地认为媒介融合仅仅是媒介产业内部的融合, 但实际上媒介融合涉及多个产业, 如广播、电视、电影产业, 信息通信产业, 电子制造产业, 出版产业等。特别是广播电视产业和电信产业, 它们控制了庞大的信息内容、传输网络和受众, 这对媒介融合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这些产业的规模、组织、市场结构及组织的市场行为都会在不同的层面促进或制约着媒介融合的范围和程度。虽然媒介融合的潮流不可阻挡, 但还是需要这些产业来共同推动。

(二) 报业集团媒介融合的现状

目前我国报业的媒介融合实践基本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 主要原因是缺乏细致的、可操作性的理论指导。尤其是报业与新媒体的融合, 不少报纸尝试过报纸网站、手机报纸、网络杂志、短信新闻等融合形式, 但大多数都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反而造成了不少资源和时间上的浪费。

新兴媒体的建设关乎着传统媒体未来的命运。在传媒产业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状况下, 各类报业集团改变单一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 融入新媒体, 并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群, 是一条符合媒介发展趋势之路。媒介融合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媒介形式的融合。传统纸质媒体的受众群比较固定和单一, 受众范围较狭窄, 而网络作为新兴媒体, 其传播活动具有传受双重性, 这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而网络的全球性、开放性, 传递方式的交互性, 内容的广博性等特征, 决定了网络受众不同于传统媒体受众的特点。正是因为网络媒体日益影响着受众的媒介选择, 传统媒体开始意识到网络媒体带来的竞争与机遇。于是, 传统媒体结合新媒体, 利用新媒体的密集信息丰富传统媒体的传播内容, 同时也扩大受众群、扩大传播范围, 深化传播效果。

以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为例, 在媒介融合的形式上比较多元化, 安徽日报除在上世纪90年代初创办《新安晚报》外, 随后又创办了《安徽商报》, 前几年又开通运行了新闻门户网站中安在线, 《新安晚报》又下设一个新安传媒网和99度社区网站, 这就是报纸和网络媒介的结合。同时,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创刊《徽商》杂志, 将报纸、网站、杂志等各种形式的媒介进行大融合, 创造了一个新型的、多元化的媒体, 从形式上先进行媒介融合。目前,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从形式上看, 是一个兼具各种不同媒介融合的“大媒体”。

媒介内容的融合。媒介融合不能只流于形式, 内容上的融合才是媒介融合的本质目的。以安徽日报与中安在线为例, 两种不同媒介实行共享模式, 从采编人员到新闻内容都可分享, 只是发布载体不同, 既满足不同受众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需求, 又节省了人力、物力。报纸受限于排版、印刷时间等因素, 有些时效性很强的新闻就因此弱化了其传播效果。在报纸融合了网络之后, 报社记者采集的即时新闻可以通过网站第一时间进行发布, 提高了传播效率。据了解, 中安在线、新安传媒网的日平均点击率在十几万次以上, 因而安徽日报、新安晚报可以通过在线的论坛等获取更多更及时的新闻线索, 丰富报纸的内容, 并通过网络拉近了受众和媒体之间的距离, 实现和受众的积极互动, 使媒体更直接地了解受众的需求, 使报纸的新闻内容更优质、更贴近受众。两者相辅相成, 优势互补, 达到更快捷、更具时效性、更有影响力的新闻传播效果。

《新安晚报》在2010年创办新安传媒网开设的99度社区, 以运营网络社区为主。据了解, 自网站开通以来, 论坛注册会员已突破28万名, 日发帖量名列本地同类网站前茅, 网站日有效点击率10多万次。虽然99度社区网站和晚报实行内容共享, 但因为网络和报纸的受众群存在差异性, 所以在新闻的传播内容上也有一定不同, 晚报侧重于新闻趣味性和深度的挖掘, 而99度社区网站则侧重网络社区的打造, 把新闻转化为话题, 供网友讨论。

媒介产业的融合。在媒介经营方面, 安徽日报、新安晚报等也是走在发展的前端, 旗下有安徽报业发行公司、安徽日报广告公司、新安传媒广告有限公司、新安传媒印务有限公司等, 这些都为安徽日报报业集团的市场化经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媒介融合对报业集团的影响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单一的纸质媒介已经面临被孤立的险境,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当然也对这个问题有着充分的重视。在技术的不断进步下, 新媒介种类越来越多, 技术的变革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推动着媒介融合的进行, 而如何使新老媒介整合以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是摆在所有媒体面前的问题。

媒介融合为报社本身带来的影响以积极方面为主。一方面, 从单一报纸媒介转变为多样性媒介 (报纸、网站、刊物等) , 扩大了报业集团的受众群。时代在变, 受众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网络覆盖的社会, 更多的人是从网络、手机报等新媒体中获取信息。因此, 媒介融合使报纸原来范围比较狭窄的读者受众群扩大为网友加读者的受众群, 从范围广度和年龄跨度上来说都是非常大的突破。受众群的扩大, 和报业集团的影响力与知名度都有一定程度上的联系, 为报业集团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受众基础。

另一方面, 媒介融合形式下的报业集团在新闻传播方面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传递给受众更多的优质新闻。相较于单一的报纸媒体, 通过媒介融合之后的报业集团, 新闻的来源更加广泛, 报纸、网络、刊物等可以信息共享, 形成一个新闻传播的共享平台 (资源库) , 同时发挥各个媒介不同的优势, 创造更多的优质新闻。这样大大降低了新闻生产成本, 减少了人力、资金和设备的重复投入。各种媒体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 也能凸显自身的特点, 利用不同类型媒介的介质差异, 生产出个性化的新闻产品, 从而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这样受众关注度和品牌可信度当然也增加了, 最终达到媒体可持续发展竞争优势的目的。

媒介融合引发的思考

(一) 媒介融合对于新闻从业者的影响

以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为例, 媒介融合之后就是在跨媒介介质的平台上整合不同媒介的新闻, 生产流程不同于单一媒介, 集团内不同媒介的新闻采集将一次性完成, 而之后新闻的加工方式与发布渠道却是多元化的, 这就从全方位开发了新闻信息资源。新闻信息的采编也不再是媒介各行其是, 变成了一种跨媒介的团队合作。而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跨媒介的新闻工作能力, 能够同时为报纸和网站撰写稿件。这就需要对现有的新闻工作者进行再培训, 使其掌握不同媒介所需的技能, 也要对高校的新闻学院课程进行改革, 让新闻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就得到有意识的锻炼和培养, 从而成长为媒介融合所需要的复合型新闻人才。因此, 新闻从业人员要紧跟媒介融合发展的步伐, 提升业务水平, 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

(二) 媒介融合对于媒体环境的影响

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 媒体环境也在随之发生变化。首先, 媒介在媒体环境中存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之前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介是作为独立的媒介存在于媒体环境中, 而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 它们从独立体开始被整合进入所谓的报业集团或者传媒集团, 成为众多媒体中的一分子, 并与其他媒体合作互补, 共同发展。对于媒体环境来说, 这样的媒介融合是对杂乱繁多的媒介个体的整合, 去杂取精, 有利于媒体环境有序、良好的发展。

其次, 媒介融合进程中, 不仅仅是传统媒体之间的融合, 也是新媒体之间以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融合发展, 形成新型的媒介整合组织。同时媒介融合也带来了报道内容的方式和手段以及传播平台的变化, 从以前的四大媒体到现在媒介融合之后, 使媒介形态越来越丰富。各地的媒体也会顺应这个趋势, 推动自身的媒介融合, 从而给我国媒体环境的深度发展带来机遇, 推动我国传媒业的发展。

基于报业媒介融合 篇3

关键词:媒介融合,成都报业,发展

数字技术的发展将人类传播带入一个新的时代。麦克卢汉说:“媒介即讯息。”[1]从文字时代到印刷时代,再到电子时代,每一次新媒介的诞生都不仅代表其本身形态的变化,更以其存在对讯息的生产方式及结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引起整个传媒格局的变化。当通讯技术与网络技术联手催生出数字化新媒体时,宣告了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大众传播面临着新一轮的深刻变革。传统媒体如何在数字化时代下生存成为当下一个热议的话题。在技术的支撑下,在经济、市场等因素的诱导下,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传统媒体与数字化新媒体日益走向融合,谋求共同发展。媒介融合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怎样通过整合实现良性发展?本文试以成都报业为视角,对媒介融合时代传统媒体的生存与发展作一探讨。

一、媒介融合时代的报纸

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让我们重新思考报纸的定义。报纸到底是什么?其本质特征体现在哪里?在印刷媒介时代,我们把印刷在纸质媒介上的,“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称为报纸,它“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2]但当数字媒体兴起之后,这一定义受到挑战。数字媒体以数字形式记载并传播媒体内容,打破了报纸以纸为传播载体的一统天下的局面。使人们惊呼:报纸即将消亡。然而纵观报纸的发展史,在中西方出现得最早的报纸形态都并非是纸质。西方最早的报纸《每日纪闻》最初“是一块树立在罗马元老院门口的木牌,用于向广大罗马市民发布元老院的最新决策”。而中国西汉时期的邸报是写在竹简或绢帛上的。尽管它们与现代意义上的报纸还有一定出入,但它们在功能上已有相通之处,被看做是报纸的雏形。纸的发明使报纸内容有了新的承载空间,而印刷术的发明使报纸走上了批量化生产之路,拓展了报纸的传播时空,使报纸大众化成为可能,也由此奠定了报纸纸媒的地位。而报纸发展过程中,其最大的功能在于信息传播功能,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权威性与公信力,这与其载体是否是纸并无多大关系。经过对报纸的发展源流及报纸本身的功能分析,我们可知,报纸的本质核心并不在纸,而在于报。随着新技术的产生,报所赖以依存的载体必然会发生变化,如网络技术发展,报依存于网络,成为电子报。所以,在数字时代,网络技术的崛起并非一定会导致报纸消亡,而是促使它以另一种形态崛起。在媒介发展史上,我们屡次看到这种情况的出现:照相术的出现,使人们惊呼绘画死了;电视出现,使人们惊呼广播死了。但事实证明,无论是绘画还是广播,最终都在市场中找到了自己的差异化生存空间,重新获得了活力。当网络兴起之时,人们惊呼传统媒体要死了,我们当可一笑置之。但同时,我们也要警醒,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技术最终都能完成这种蜕变和转化,如留声机之于随身听。

美国学者保罗·莱文森曾对媒介变迁作过仔细分析,他认为媒介的演进经历了“玩具——镜子——艺术”的过程,而“一切媒介的性能终将越来越人性化”。“我们选择媒介的依据是:它们在多大程度上延伸我们生物有机体传播的能力,在多大程度上维持我们面对面交流的能力或前技术传播的能力。”[3]即媒介生存的关键在于它是否能够补救前功能之不足,以延伸人类的机能,最大限度地扩大人类的认知与感知。在数字时代,单纯的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在时空上的局限性已经不能从根本上满足人类认知与感知需求,移动终端(如手机)以其移动性、即时性、交互性、便捷性等优势为多媒介实现功能融合搭建了平台,也为这些媒介实现蜕变与转型提供了空间。因此,数字时代传统报纸必将转型。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报纸产业环境的改变

媒介融合背景下,报纸的产业环境发生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产业边界模糊化

媒介融合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其涉及的产业包括传媒产业、电信产业、IT产业、电子产业等。欧洲委员会绿皮书将产业融合定义为“产业联盟和合并、技术网络平台和市场等三个角度的融合”。[4]融合,必然需要打破原有的产业壁垒,从而导致产业边界模糊甚至消失。从目前来看,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推动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为电信业、广播电视业、互联网产业相融共通,在竞合中发展铺平了道路。这意味着“三网”之间的产业边界趋于模糊,相互联系增强。这种大产业环境的形成所带来的问题是产业联系的增强,使产业规模化发展成为可能,行业准入壁垒打破,资源的流通与资本的利用效率提高,利润增长点成倍增加。但同时,由于“所有的企业都会投入同一个市场,不是与他人结盟,就是要和过去从未竞争过的对象竞争”。[4]所以,不同产业之间竞争对手也在增加,带来竞争压力的增大。从传媒业内部来看,原有的广播业、电视业、报纸业实现整合,组建更大的大传媒集团,既是本身拓展生存空间,实现利润增殖的需要,同时也是以更大的规模携手应对这种行业竞争压力的重要举措。

(二)产业链的拓展

传统的媒介产业链表现为以内容生产为核心的封闭式链条结构,其产业链形式比较单一。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产业之间融合形成关系,促使不同产业链之间的连接与相同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成为可能,从而拓展了产业链,使分布在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流动和价值增值。传媒集团在媒介融合的步伐中,也在不断推动跨界产业链布局,以最大限度实现价值增值。2007年,《成都传媒集团“一五”战略发展计划》提出“三年完成总体布局,产业发展显现规模”的战略目标,要“以内容为核心,打造‘内容输出型传媒集团’”。在此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广泛涉足报刊出版业、广播电视业、网络传输业、广告会展业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等多领域。其旗下有5张报纸及13本先锋系杂志、5个广播频道及9个电视频道,另外还组建了成都传媒集团先锋影视公司及成都市兴网传媒有限公司,分别进军影视业与广电网络业等。成都传媒集团成立近9年来,大力拓宽横向产业链,延伸纵向产业链,在其中寻求新的利润生长点,实现利润增值,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三)受众群的分化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向前推进,中国的社会阶层正在发生演化。党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扩大中等收入者在全社会的比例”,促使社会结构由原有的金字塔式结构向橄榄型结构转变。由此,诞生了一批新中产阶级。“新中产阶层最核心的特征是不占有生产资料,而更多依赖‘组织资本’即管理权力和‘文化资本’即专业技能来获得其社会地位。”他们通常具有一定的知识资本和职业声望资本,以从事脑力劳动为主,其从事职业具有较高的市场回报,对所管理的工作对象有一定程度的支配控制权,收入及财富在社会中等水平,有提供消费的一定物质基础,并且对社会公共事物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5]从媒介消费的角度来看,新中产阶级作为主流社会人群,既构成媒介消费的重要群体,同时又凭借其社会声望与知识资本,在信息消费、时尚消费、娱乐消费、文化消费等诸多方面影响着受众的注意力,是受众群分化的一个表征。传统媒体有必要在内容设置与传播方式上关注此类群体,以实现品牌化发展。此外,网络媒体所搭建的用户沟通互动平台,将受众群分化为一个个虚拟的族群,如娱乐消费族群、阅读消费族群、旅游消费族群等,以及社交媒体以关系为纽带而建立的虚拟朋友圈等,将现实空间中的受众在虚拟网络中实现分化,受众在网络中投放的注意力远超过在现实中投放的注意力,这也促使传统媒体将传播阵地向网络倾斜,建立台网联动传播平台。

除产业环境的变化外,传媒自身的特性也在不断变化。技术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媒介形态的改变,更促成了传媒从内容、流程、传播方式到平台、渠道、产业结构、组织结构等全面的变革。新媒介的使用使报纸形态由单一的纸质媒介向电子媒介转化,单一的文字传播转变为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的多形态传播。种种特质都推动着报纸产业实行相应的变革,完成自身的蜕变,以适应新的市场。而原有的以纸为载体的报纸形态,将实现由“镜子”到“艺术”的跳跃,在更专门化、更精英化的受众群中实现生存时空的延伸。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成都报业的生存与发展策略

陈力丹在《用互联网思维推进媒介融合》一文中说:“媒体融合不是在原来传统媒体基础上的叠加,也不是传统媒体业务与新媒体业务的并行,而要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的共享融通,形成一体化的组织结构和传播体系。”在这种思维引导的前提下,结合上述分析,本文认为成都报业的生存与发展需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坚持“内容生产”为核心的战略方针不动摇,创新生产与传播方式

媒介融合的内生发展逻辑之一是其规模化特质。“规模化”指在融合背景下,传播的组织机构、合作机构、内容生产、传播平台、传播渠道、利润空间等都实现了规模化增长,而这种规模化增长又带动了相应的消费需求的规模化增长,从而形成了传媒的规模化生产形态。规模化生产形态使不同行业之间的资源利用更有效率,也使媒体利用新技术创新生产与传播方式变得可能。莱文森提出的“补偿性媒介”理论认为:媒介的生存关键在于它是否能够补救前功能之不足,以延伸人类的机能。对于报业来说,其最核心的功能就是内容生产,内容的权威性与公信力是其与其他媒体相区别的关键点之一。而对这一功能的补救,在于内容的生产方式与传播方式的变革,要着力于打造生产方式(如语态的更新)、传播方式(如GPS定位、电脑演示、航拍等)、播报界面(文字、音频、视频合一)与全新的传播平台(固定平台与移动平台的互联)等,实现报纸对人的认知与感知能力的延伸,满足人的消费需求。例如,2015年8月,天津滨海新区发生爆炸,“多家媒体采用了普通群众手机录制的视频进行播报,现场一线记者也即时用手机实时传导现场画面。澎湃新闻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做出了《互动地图:直击天津滨海新区爆炸案现场》,在移动端上大量传播。使受众在整体了解地理位置的情况下,点击不同的地点可以进入当地的图片、新闻信息、视频等相关素材,使得受众对爆炸波及的范围、不同地理位置的现状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新浪图片在晨间即发布了天津滨海新区爆炸的卫星监测图像。央视、法制晚报、财新等多家媒体运用了无人机航拍爆炸现场。《新京报》动新闻制作了动画视频《动画呈现天津爆炸现场冲击波有多大》,用动画的方式模拟了爆炸对当地居民和环境的巨大冲击,并辅以自救教程,提升了新闻的实用价值。新华社客户端动新闻也利用3D技术模拟还原了爆炸及二次爆炸发生的情况。”这些新的内容生产方式与传播方式极大地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力,使新闻由“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向“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转化,突显了新闻的即时性与直观性,这当是未来新闻发展的方向之一。

(二)以“服务地方”为内容生产指向,打区域化发展之牌

媒介融合的内生发展逻辑之二是其差异化特质。规模化生产形态要求更高的专业分工与合作,表现在市场上,就是生产更加专门化,消费更加个性化。在当前激烈的竞争态势下,传统媒体最好最有效的参与竞争方式是立足本域,服务地方。当前下载量居前的APP终端,在内容上看,新闻、音乐、女性、阅读、社交、地图、汽车、母婴电商、在线视频、云端、旅游、美食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最受欢迎。报纸当在内容及版块设置上,优选服务类产品,尤其是与本地老百姓衣食住行相关的服务类信息产品,如美食、气象、交通、旅游、房产、服饰美容等,同时在传播方式上要体现随时性与互动性,当百姓需要某信息的时候,可以在各种终端(特别是手机等移动终端)上随时获取,也可以在互动平台上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并得到及时的信息传递,从而扩大报纸在本地的影响力,在占领本地市场的基础上再图扩大至全国及世界。

(三)推出个人定制化产品,在细分受众的基础上实现有效受众的规模化

规模化经济及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获取技术的费用与均摊到个体消费者身上的固定成本会随着消费者的叠加成倍地降低,技术对差异化人群的处理所带来的转置成本不高,细分技术和新增客户容量所需的成本较低较小,因此在技术上能较好地增强差异化下的客户规模,把细分后的客户群做大。对差异化规模化的制约关键在市场因素上。在总市场容量不变的情况下,对其依据细分变量进行市场细化分割,在此基础上,运用大数据技术,细分变量为受众推出有针对性的个人定制化产品及相关信息服务,可在差异化基础上实现受众的规模化效应。

媒介融合对传统报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当前的成都报业在此环境中已出台不少应对之策,如改革组织结构、采取“媒体联动”的内容生产机制等,但这还只是浅层次的改革,要在竞争中发展壮大,还得转变传统观念,树立互联网思维,打破行业壁垒,推进内容及生产传播方式的更新,突破技术瓶颈,加大融资力度,完善纵横向产业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

参考文献

[1]麦克卢汉(加).人的延伸——媒介通论[M].何道宽,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1.

[2]阴艳.新闻业务基础与实战练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58.

[3]保罗·莱文森(美).软利器——信息革命的自然历史与未来[M].何道宽,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1.

[4]王菲.媒介大融合——数字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融合论[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23,5.

基于报业媒介融合 篇4

笔者认为, 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传统报业实现数字化生存的创新过程中, 实际上也包含五个非常重要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日程设置阶段, 这个过程发生在数字化生存已经被纳入报业的改革日程;第二个阶段是相互适应阶段, 发生在数字化生存已经对报业的变革产生了一定作用;第三个阶段是重新调整阶段, 在数字化生存过程中, 报业不断自我完善并逐渐适应了这种变革;第四个阶段是激活澄清阶段, 数字化技术已经在报业内部得到愈加合理、有效地运用;第五个阶段是常规操作阶段, 数字化生存已经成为报业的常规工作内容之一。

1 报业数字化生存的第一阶段———设定日程阶段

根据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 报业在日程设置阶段已经意识到新媒体、新技术的重大影响力, 并将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实现数字化生存这一问题提到日程上来。所谓报业的数字化生存, 就是指报业通过采纳数字化新技术, 通过不同的传播渠道, 第一时间内向受众传播不同媒介形态的信息。这些信息除了文字、图片报道外, 还包括音频、视频等内容。

早在1990年初期, 我国一些报纸就开始将注意力投向互联网, 希望在线展示自己的“面孔”。然而, 当时许多报纸的网络版, 实际上是报纸这种纸质媒介没有经过任何加工、处理的翻版。近几年以来, 《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等媒体强强联手创办千龙网, 《新民晚报》创办新民网等等, 开始了报纸筹办新闻网站的热潮。报纸创办综合性新闻网站以后, 除了及时发布各种新闻信息以外, 还可对这些新闻信息进行“数字化”再开发, 借此实现新闻信息的增值。这就是说, 通过内容整合、协同策划, 报纸与新闻网站的影响力都将得到延伸。例如, 报纸记者在获取重要新闻后, 可以先在新闻网站上发布简短的即时新闻;接着撰写更加详实的新闻报道, 发表在报纸上;当第一批报道与受众见面后, 报纸可以邀请报道对象到新闻网站做访谈嘉宾, 或者从新闻网站上获取受众反馈来的各种信息和线索, 然后进行追踪报道。

2 报业数字化生存的第二阶段———磨合适应阶段

报业与网络媒体在共享一段时间的信息资源以后, 就开始进入报业数字化生存的磨合适应阶段。在这个阶段里, 报纸的新闻采访方式、新闻报道方式和新闻编辑方式等方面都将出现一些新变化。

当前我国报纸的新闻报道方式还是以文字为主。这种文字新闻报道方式, 既不如音频报道生动、形象, 也不如视频报道客观、立体。当报纸借助数字技术实现数字化生存后, 其文字新闻报道方式将逐步转变为以多媒体新闻报道方式为主。也就是说, 音频、视频报道将不再是广播、电视的专利, 报纸记者除了用文字进行新闻报道外, 还可以利用声音、图画、照片乃至三维动画、影像等多媒体表现形式, 对新闻事件进行客观的、全方位的、丰富多彩的报道。

例如,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 造成2046人遇难, 193人失踪, 12135人受伤, 其中1434人重伤。人民网为此策划组织了“为逝去的生命祭奠———青海玉树地震网上纪念馆”专题报道, 这组报道改变了传统媒体讲故事的方式, 不仅做到了与在线受众的互动和交流, 而且还为受众”动态”提供了整个事情的发展过程。这组报道捕捉到一个又一个极具震撼力的场面, 把一些活生生的人的经历带给受众。“为逝去的生命祭奠———青海玉树地震网上纪念馆”数字化报道方式的成功, 预示着报纸在实现数字化生存后, 新闻报道方式将发生的革命性变局。

3 报业数字化生存的第三阶段———重新建构阶段

重新建构阶段通常发生在创新意图已经在报业内部获得认同, 报业根据磨合适应阶段出现的问题, 对组织结构进行重大调整。例如, 美国最大报业集团甘尼特报团在新媒体的严峻挑战下, 对其旗下89家日报全面推行以“信息中心”为主题的媒介组织变革。一些权威媒体称, 甘尼特报团的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报纸”。

美国甘尼特集团在调整媒介组织以前, 首席执行官可瑞克·杜博就已经向万余名员工发送电子邮件, 就“信息中心”的概念、内容、实施方式、改革意义等内容与广大员工进行广泛的交流。按照可瑞克·杜博的解释, 所谓“信息中心”就是以受众的需求及参与为核心, 全天候、多媒体、多平台采集并发布新闻和信息的模式。在“信息中心”工作模式下, 该报团将采集受众所需要的、极其本地化的新闻和信息, 然后在受众喜欢的时间、地点和接受终端发布。为了实现“信息中心”这一新型组织结构的建构, 甘尼特报团将“信息中心”具化为七项变革措施:建立数据部、倡导公共服务、主张社区对话、将新闻报道本地化、提供个性化内容、建立多媒体平台、实现数字化生存。

4 报业数字化生存的第四阶段———澄清激活阶段

当报业的数字化生存进入澄清激活阶段, 这时数字技术的使用在报业内部已经是非常广泛的了。在这个阶段里, 报纸记者已经被训练成为能够跨越多种媒体写作的通才, 此外, 新闻经理人、故事建构者、新闻情报员、多媒体记者等新的职业岗位在这个阶段也同时出现了。

新闻经理人处于报纸多媒体信息处理平台的中心, 处理着经过这里的所有新闻流。新闻经理人还必须与故事建构者、新闻情报员保持经常的沟通, 并密切关注他所获悉的各种各样的故事。美国坦帕新闻中心任命一名记者掌管该集团内所有媒体的体育报道, 这名记者实际上就承担着新闻经理人的责任。

故事建构者主要将注意力集中于故事的来龙去脉, 同时具备从不同角度看故事的能力, 并在此基础上寻找故事的各种细节。故事建构者要考虑故事里的多媒体因素, 一个优秀的故事建构者, 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好编辑, 他能够在第一时间里将同一个故事打造出不同的媒介表现形态。

多媒体记者熟悉和了解每一种媒介形态的长处和短处。他不仅擅长采访, 而且乐于收集、编辑影音资料, 并针对不同的媒体特点写故事。在数字化生存环境中, 多媒体记者能在新闻故事发生时, 以多种媒体形式尽可能多地捕捉到各种信息, 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将新闻传播出去。

5 报业数字化生存的第五阶段———常规操作阶段

当报业进入常规操作阶段后, 以上四个阶段的创新内容已经成为报业日常操作的一部分。此时, 报业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发展策略, 以求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从适应创新内容到将这些创新内容纳入正常运行轨道, 报业已经完成了其实现数字化生存的所有创新阶段。到了下一个创新阶段开始的时候, 整个创新过程又周而复始。

在报业的常规操作阶段, 沟通无处不在。从报业的高层领导到普通编辑, 从记者到其他工作人员, 他们在进行信息采集和内容发布的过程中, 时刻都在进行着各种形式的沟通。沟通和融合此时已成为报纸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所有目标的实现都在报业内部的交流和沟通中进行。不管是负责送报的卡车司机, 还是报纸的编辑、记者, 此时都能清楚地说出报业融合操作的目标和具体工作流程。

摘要:本文探讨了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报业的“数字化生存”之路。

【基于报业媒介融合】推荐阅读:

报业广告05-26

报业经济05-30

报业危机06-07

报业单位08-03

报业改革08-17

报业管理08-26

报业市场09-18

中国报业10-28

报业财务管理10-14

报业集团转型10-18

上一篇:改革电工电子教学下一篇:防灾减灾安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