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报业集团猜想论文

2024-10-10

未来的报业集团猜想论文(精选5篇)

未来的报业集团猜想论文 篇1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资本闻风而动,文化传媒股多支个股涨停。

在传媒改革进入深水区的艰难时刻,政策暖风吹来,各方预计,大型传媒集团和中小型传媒企业都将因此受益。中国经济网记者就“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这一提法进行了广泛搜寻,看看“新型媒体集团”这一称谓最终将花落谁家。

传媒集团的昨天、今天、明天

1996年1月,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为中国首个报业集团,此后,中国的媒体环境发生了诸多变化,如果划分阶段的话,2005年应该算是一个分水岭。1995—2005年,都市报是传媒业创新的排头兵。但到了2005年,已是互联网的天下,除了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管理方式和激励机制虽然一度发挥了效果,但对于支持都市类媒体的不断创新还远远不够。

2005年起,新旧媒体已经开始并驾齐驱、各有优势,经过近几年发展,传媒业已经进入以国有资本为主的传媒集团和以非国有资本为主的新媒体平台两大阵营。2013年开始,在新媒体的迅猛冲击下,传统媒体、特别是报业受到很大影响。各大媒体集团开始纷纷与新媒体融合或转型,形成了多媒体融合的传媒集团。而以门户网站为代表的新媒体则更偏向以技术支撑为主的传播平台。

新媒体的背景下,区域和行业的边界逐渐模糊,竞争与合作,成为当前传媒业发展的新主流。而新一轮的集团化后,强化参与新媒体领域的竞争能力才是突破现有传媒集团产业困局的必然选择。2014年,拥有资本市场通道的传媒集团,在业务整合方面的动作之大、频率之高,也说明传媒业改革的必要和成效。

“新型媒体集团”谁将入围?

“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此提法引发了业内广泛关注。谁会入围“新型传媒集团”名单呢?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很可能呈现“2+X”的格局。“2”是指新华网、人民网。这其中,魏鹏举又表示,新华网目前处于上市阶段,资本结构可以进行新的调整,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特殊管理股的方式,引入社会资本,而人民网的资本结构基本不会有太大变化。“X”是指会有几家转型步伐较快的地方媒体集团有望入围。提到区域性的媒体,魏鹏举表示,从静态来说,不好说哪个区域性传媒会得到国家支持。从动态上来说,哪个地方的媒体改革力度更大、更前沿一些,文化与科技、文化与资本结合的更好、效益更好,也就具备了更大的公信力、影响力,谁就有可能优先得到国家扶持。

另有学者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最近股市反应,可以推测除新华网、人民网外,上海报业、文广,浙报传媒,粤传媒等,都是很有竞争力的候选者。

基于上述采访,中国经济网提供以下“候选者”名单。

1)人民网: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当家花旦”

2012年4月27日,人民网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募集资金13.8亿。它的成功上市创造了中国资本市场的两个第一:第一家在国内A股上市的新闻网站,第一家在国内A股整体上市的媒体企业。据记者了解,由人民日报社、环球时报社、京华时报社、中国汽车报社、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发起创立;2013年,人民网总营收10.28亿元,净利润2.91亿,毛利率为57.09%。公司未来的重点发展业务共三项:互联网广告、网络舆情业务、移动互联网业务。其中,网络舆情服务被视为人民网信息服务业务的重要增长点。

人民网旗下拥有人民在线、人民视讯、环球网三家控股公司,并在国内各省市设立了地方分公司。与此同时,人民网还积极推进全球化布局,其在国内、国际拥有的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毋庸置疑。

2)新华网:争当创新的排头兵

继人民网之后,中国官方传媒机构新华网已在筹备上市。近些年来,政府鼓励国有媒体通过资本市场来募集资金,同时利用新型工具来提振影响力。在提升“软实力”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还将带动中国媒体业的蓬勃发展。

新华网招股说明书中表示,计划通过发售5,190万股新股,募集人民币15亿元。新华社是新华网最大的股东,直接持有后者82.5%的股权。2013年新华网总营收4.56亿元,净利润1.68亿元,毛利率为63.27%。其中,网络广告业务在2013年为新华网带来了2.9亿元的营业收入,占新华网营收总额的63.6%。

今年6月11日,“新华社发布”总客户端正式上线,称将在年内建起800-1000个党政企客户端,“举全社之力打造国内最大的党政企客户端集群”。新华社旗下还有盘古搜索等新媒体资源,随时可以整合到上市公司之中,可谓充满了想象空间。

3)央视:全国观众都在看你的“大戏”

2013年7月23日,“央视新闻”手机客户端正式上线。基于中央电视台遍布全球的记者资源及雄厚的视频制作力量,该客户端将作为央视移动互联网内容发布的主要平台,24小时滚动更新向用户提供“看得见的新闻”。央视新闻新媒体“微博、微信、客户端三步走”战略已初步成型,三大平台相辅相成,差异呈现,微信突出“互动”,客户端以“视频”见长,而微博主打“首发”。初步形成以电视传播为主业,电影、互联网、报刊、音像出版等相互支撑的多媒体宣传、广告经营和产业拓展的多元化经营格局。

但中央电视台的资金大部分源于广告收入,央视旗下的上市公司“央视传媒”,坚持“影视、旅游、广告”三大主业齐头并进,为船大难掉头的央视提供更多的扩展可能。

央视属于国家事业单位体制,因此普遍不被视为公共传媒机构。

4)央广传媒:电波传递的温度能有多远

央广传媒发展总公司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投资组建的大型国有独资企业,拥有11家全资分、子公司,8家控股公司,3家参股公司,业务领域覆盖传统媒体、新媒体、媒体零售、投资四大板块,具体业务包括:广播节目制作、广播节目版权开发、高速公路广播、铁路广播、广告、数字付费电视、车载多媒体广播电视、电视购物、网络购物、互联网广播电视、手机报、手机电视、手机阅读、动漫、音像出版、投资等。

央广传媒正在由规模增长向效益提升转型,逐渐成长为主业突出、辅业发展、实力互补的国家级传媒集团公司。

中国广播网(央广网)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是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为了满足用户更多需求,秉持“三屏融合”理念的中国广播网不断拓展在PC端、手机端、视频端的业务布局,目前有中国广播网、中国广播集成平台、央广之声(有声阅读)、银河互联网电视等四大新媒体业务板块,发展成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多媒体集群网站。

5)上海报业集团:风头正劲的改革试点

2013年10月28日经中共上海市委批准,由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整合重组的上海报业集团正式成立。作为被寄予厚望的报业改革试点,上海报业《上海观察》《澎湃》《界面》三大新媒体项目崭露头角,7月22日,澎湃新闻上线,一时风头正劲,也标志着上海报业集团开始在新媒体发展上发力。8月19日,上海报业825新媒体产业基金正式推出;9月份,界面将推出。界面的投资方包括上海报业、海通证券、国泰君安、联想弘毅、小米科技、卓尔财经。从上述规划,我们同样可以窥探到上海报业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6)上海文广:大小文广合并充满期待

2014年3月31日起,原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的事业单位建制撤销,改制设立的国有独资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正式运营。至此,上海传媒业的最新大动作——“大小文广”合并终于落地。

“大小文广”指的是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SMEG)和上海东方传媒集团(SMG),前者是后者的母公司。除了以广播电视频道为主体的SMG,大文广旗下还有已上市的东方明珠、正在IPO排队的上影集团以及东方网、文广演艺等10余家子公司。一直以来,“大小文广”在经营中“父弱子强”的特征为业内熟知。资料显示,SMG内部很多板块、子公司相互竞争突出。这不仅形成了集团资源的内耗,也阻碍了SMG整体上市的步伐。如果“大小文广”的资源能够进一步整合重组,集团将获得更为强大的生命力。

7)南方报业:品牌拓展产业链

南方日报自成立起,一直以其不可替代的权威性、公信力和高品质的主流新闻和深度报道,确立了华南地区主流政经媒体地位,成为广东唯一主打高端读者群的权威政经大报。

在深耕传统平面媒体的同时,致力于实施新媒体挺进战略,加快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的发展速度,开拓可发展媒体优势的相关产业,实现跨媒体、跨地区、跨行业经营。目前,集团成功构筑报纸、期刊和出版社、网络三大平台的立体化组合,逐渐往传媒业品牌集团的方向延伸,沿着打造国际文化传播业品牌的战略目标,以“品牌媒体创新力量”为轴,以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图书出版、文化会展、文化实业和传媒的社会公益活动为“七大舰队”,使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品牌群体架构。

8)浙报传媒:跨界融合的市场先锋

2012年,浙报传媒32亿收购边锋浩方引起传媒业震动,以省委机关报为内核,举“资本壮大传媒,传媒控制资本”的大旗,无论是手笔还是运作的跨界,都让人不得不去注目。

资料显示,2014年6月16日,浙报集团新媒体矩阵的两大核心产品,“浙江新闻”移动客户端和浙江手机报(升级版)亮相。随着两大核心产品问世,浙报集团打造具有“党报特质、浙江特点、原创特色、开放特征”的“三圈环流”(核心圈、紧密圈、协同圈)新媒体矩阵渐露雏形。“浙江新闻”作为浙报集团“三圈环流”新媒体矩阵中的重要一环,将以“推动主流新闻传播、占领互联网制高点为目标”,最终构成“四位一体”(浙江新闻客户端、浙江手机报、浙江在线和视频新闻)的网上党报,与此次政策发布中所提到的“新型主流媒体”相契合。

9)粤传媒:最具有远见的转型实践已开始

广州日报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粤传媒”)成立于1992年12月,是首家获得批准并在中小板上市的报业传媒公司。2010年8月16日,粤传媒公布收购实际控制人广州日报社42亿元经营资产,实现广州日报社经营资产的整体上市。2014年4月16日,粤传媒公告称,公司现金及发行股份购买上海香榭丽广告传媒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事项获得有条件审核通过。

近日,粤传媒公司管理层透露,争取三年内完成转型。粤传媒正通过内部挖潜、外部并购,朝着搭建一家产业化、平台化、移动化的大数据集团公司的目标而努力,简称“三化一大”。

记者手札:

新媒体业务对于传媒集团来说,可能还是一片蓝海;而对于新媒体产业本来来说,则已经历了十余年的野蛮生长。概括新媒体集团的发展战略,就是打造基于用户强关系的新型平台,用户和创新是互联网的生命,这也是上述出身于传统媒体的各大集团能够实现华丽转身的重要理念。另一方面,新型媒体并非新媒体,因此新浪、腾讯、搜狐、网易等网络新闻的传播平台,恐怕没有入围的机会。相反,他们将所面对的是,“新型传媒集团”们正在积极转型、大力开拓新媒体业务,并将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展开席卷多行业的加大变革。传媒行业的整合大戏即将开始。

营销未来之猜想 篇2

目前,世界经济正经历着新科技、全球化和超强竞争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有人把现在这个时期描述为“由旧经济向新经济转型的过渡期”。旧经济模式以源于工业时代的制造模式为基础:为了成功,制造商必须密切注意标准化、规模经济、效率等基本原则。相比之下,新经济源于信息革命,它在电脑化、数字化和通讯方式上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这使得企业和个人在效率和准确性上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企业可以通过定制化、个性化等方式来处理业务并创造出较高的顾客价值。

随着网络经济(Network Economy)的兴起,今天,企业更加能够与其他企业和最终用户进行沟通和交易;企业能够采用电子化的方式来交换信息、订货和付款,从而节省大量的成本;企业能够与顾客进行对话,能够更清楚地了解顾客的需求,从而将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和信息进行定制化和个性化;此外,企业还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采购和销售。

新经济呼唤新营销(全方位营销)

上述现象所蕴涵的信息是:现在,企业必须审视、修正许多基本的战略、渠道、策略、流程和组织方式以充分利用网络经济所带来的新机会,新业务战略需要新营销战略和策略。

在未来,营销人员的工作将不再局限于市场细分、市场选择、市场定位和营销组合管理。事实上,如果营销人员打算开发并传递新的价值的话,他就必须在新经济中开展以下4项工作:寻找新的市场机会;评估这些机会并推荐最好的市场机会;确定最能满足目标市场需求的价值诉求和产品服务;提出最能传递企业价值的价值链。因此,为了获得成功,营销人员必须具备探索、创造和传递价值的技巧:他们必须对顾客认知有充分的了解;他们必须将业务所需的核心内容进行组合并且与合作伙伴结盟……

具备上述全方位营销哲学之后,企业才能设计和推出卓越的产品或服务。为了从全方位营销中获得最大利益,企业必须将主要的业务功能和过程进行数字化。例如,微软采用的“数字神经系统”使公司使用的纸张数量极少,微软的全球员工和业务伙伴都能从电脑屏幕上获取所需的文件和信息。

长期以来,许多企业难以摆脱传统的产销观念(旧经济模式)。旧经济模式企业的业务是以“资产驱动型思维”(Asset-driven Thinking)为基础,其典型的运营方式是:资产→投入→产品/服务→渠道→顾客。今天,明智的企业已经反其道而行之,开始以顾客为起点来进行规划:顾客→渠道→产品/服务→投入→资产。这正是全方位营销观念的要点:企业必须以顾客为起点来重新设计业务,以便于能搜集更多、更深入的顾客信息,然后才有能力为顾客提供量身定制的产品、服务、计划或信息。

微观营销将大行其道

以前,大型消费品企业习惯于采用“大营销战略”,即对同一产品用同一方式进行营销并卖给所有的消费者。但是现在,许多企业正在采用一种新的营销战略──微观营销战略,这些企业使自己的产品和营销方案与地理、人口、心理和行为因素相适应,并使之逐步取代了原先的标准化营销模式。

催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三个:第一,大市场已经慢慢地分裂为众多的微观市场,如喜欢标新立异的青年人市场、职业女性市场、单身父母市场,等等。现在,营销人员发现很难只通过一种产品或一种营销策略就能满足所有细分市场的需要。第二,不断改善的信息和调研技术也激发了微观营销的产生。例如,零售终端的POS系统有助于供应商跟踪每个终端的产品销售情况,从而可以及时了解各个细分市场的销售情况。第三,零售终端的POS系统给零售商带来了大量的市场信息,这增强了零售商对生产商的影响力。一般情况下,零售商倾向于针对本地或附近地区的消费者采取有针对性的促销活动。所以,为了讨好零售商并获得宝贵的货架空间,供应商(生产厂商)现在必须做更多的微观营销活动。

最普通的微观营销形式是“区域化”,也就是使品牌、促销手段适合所在的地理区域、城市、居民区或具体的几家商店。此外,企业还可以瞄准人口、心理及行为等微观市场。例如,宝洁公司为它的佳洁士牙膏做了六种广告,每种广告各针对一个年龄和种族的细分市场,包括儿童、美国黑人和西班牙裔人。为了占领这些市场,宝洁公司使用了各种高效的传播手段,如有线电视、直接邮寄、促销活动、电子邮购以及安插在各地的广告牌。

微观营销发展到极端就是大规模定制,即为大量的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定制化服务,所包括的产品和服务可以从旅馆住宿、家具一直到成衣和自行车。

例如,日本的松下工业自行车公司采取灵活的方法大量制造满足每一位顾客需求的自行车。顾客到当地自行车商店后,服务人员会在一个特殊的架子上对顾客进行测量,然后把规格传真给工厂。在工厂里面,测量数据被输入电脑,三分钟之内便可画出一个效果图(如果采用手工可能需要耗费60倍于此的时间)。然后,由计算机指导机器人和工人进行生产。其工厂能够生产1800万种、18类型号、199种颜色的自行车,适合各类人。当然,价格会相对较高,甚至很高,但是在两周之内,顾客就可以拥有一辆定制的、独一无二的自行车。

尽管微观营销给企业带来了许多希望和憧憬,但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许多问题,因为对十几个乃至几百个微观市场搞营销的复杂性要远远大于“大市场营销”;此外,生产不同的产品和进行不同的促销活动会产生更高的制造费用和营销费用。尽管如此,多数营销人员还是认为微观市场营销预示着一个全新的营销时代的开始,他们说企业能够用一种促销手段有效地把产品推销给消费者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品牌管理呼唤新思维

品牌管理在大多数包装消费品企业中正成为固定模式。品牌经理负责规划长期品牌战略,并负责品牌的利润。他们通过与广告代理机构的密切合作来发动大规模的广告运动,旨在创建市场份额和长期消费者品牌忠诚。在早些时候,消费者对品牌很忠诚,全国性的媒体也能够有效地进入大众市场,因此这种品牌管理制度显得合情合理。但在最近,许多企业开始怀疑,这种制度是否还能很好地适应当今迥异的市场营销现实。

有两大环境势力促使企业必须重新考虑品牌管理这一问题。首先,消费者、市场及营销战略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消费者面对的是不断增多的品牌并处于持续的价格促销包围中,其结果是,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可能会减弱。还有,传统的品牌经理一般都是集中力量来搞长期的、针对大众市场的大范围内的品牌建设,而当今的市场现实却要求企业制定并执行较短期的、针对当地市场的销售增长战略。影响品牌管理工作的第二大势力是零售商力量的持续增长,目前,规模更大、实力更强、信息顺畅的零售商正要求供应商提供更多的促销计划来交换稀有的货架空间,促销费用的增多也减少了品牌经理的基本营销手段。

上述变化及其他一些变化因素极大地冲击并改变着企业的营销方式,并促使营销人员开始重新考虑曾运用多年且表现不错的品牌管理制度。尽管品牌经理不可能很快绝迹,但是,许多企业正在探索将品牌管理职能与销售职能结合起来并设立“品牌销售经理”这一职位,由这些经理开展相关工作并制定更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品牌战略。另一种方法是宝洁公司、高露洁、卡夫、纳贝斯克等企业采用的“产品品类管理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品牌经理向品类经理负责,而品类经理则对整个产品线负总责。还有一些企业组合了品类管理和另一种概念:品牌小组或种类小组。例如,纳贝斯克没有任命几个饼干品牌经理,而是采用了三个饼干品类管理小组,分别负责成人浓味饼干、营养饼干和儿童饼干。每个品类小组由一个品类经理领导(包括几个营销人员、品牌经理、一个销售计划经理和一个市场营销信息专家),该小组负责品牌战略、广告和销售促进等工作,此外,每个小组还包括财务、研发、制造、管理、销售部门的专家。因此,品类经理完全像个小商人,负有整个产品种类的完全责任,有一个完整的人员编制来帮助他们计划和实施种类营销战略。

未来的伙伴关系管理

在新经济时代,成功的企业往往是那些善于与价值链成员进行合作的企业,这些合作伙伴构成了企业的合作网络。许多跨国公司已经从合作网络中尝到了甜头。按照美国一部著名著作《企业经理人E化手册》(Executive’s Guide to E-Business)一书作者的看法,这种合作网络包括以下六种形式的合作伙伴:

战略伙伴。战略伙伴为企业提供了外包的业务流程,如许多超市与自己的战略伙伴专业厂商签约,以OEM的方式通过合作来开发出私有品牌的产品。

非战略伙伴。非战略伙伴可以起到为企业提供日常行政和其他非核心业务的功能,包括会计、财务、人力资源、间接采购和差旅事宜等。

增值供应商。增值供应商可针对特定顾客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零件或半成品,企业的增值供应商往往在一开始便针对设计和发展的需求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IBM是典型的增值供应商。

普通供应商。普通供应商为企业提供基本的元件和半成品。

网络运营伙伴。网络运营伙伴能为企业提供安全、快捷的服务,可以有效地联结合作网络中的各相关企业;它们提供可用于整合合作伙伴的标准和界面,从而强化了企业的能力;它们能提供企业所需的网络硬件,为授权使用者安排安全的网络连线,负责持续推动信息技术的运营,协助处理系统的规划和升级,并提供能联结网络合作伙伴的整合模型。

应用服务供应商。应用服务供应商为那些来自中央数据中心的顾客提供并管理套装的应用软件。

企业应该发展一些值得信赖的业务伙伴,在进行重大决策时,这些业务伙伴可为自己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思科是个不错的例子,思科通过以网络为基础的管理系统与业务伙伴进行合作:借助于“分工合作”(Co-specialization)的方式,思科首先把原本互不相关的资源、技术和知识进行了整合;之后,思科把重心放到了少数核心技术和活动上,而把制造和其他业务功能留给了其业务伙伴。思科的经验还表明:合作网络应以信息分享、高度合作及互相信赖等合作关系为基础。

建立了伙伴关系的企业必须认清一点,和谐性也许不是彼此追求的最重要的目标,偶尔的冲突反而可能是互利性合作和新创意来源的最佳明证。随着合作关系日益密切,业务伙伴们也会更加依赖彼此之间信息的互通,这种相互依赖导致了竞争环境的重大转变──从以制造商为基础的竞争转变成以合作网络为基础的竞争,这种转变随后又会迫使其他公司开始巩固与其合作伙伴的关系,以维系竞争力。

中国商业地产未来发展三大猜想 篇3

一、新型城镇化下的商业地产机遇

美国在1950-1990年的四十年间,城市化率大致从55%提高到75%,同期购物中心数量从不足1000个发展到35000个,出现爆炸式增长。《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和3个“1亿人”计划将给中国未来城市布局优化和人口城镇化提供强大支撑,城市化水平将由现阶段的53%左右提高到60%以上,新增的常住人口将带来更多的消费需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也促使消费进一步升级,新增消费者对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的消费增加,将为商业地产的市场规模扩大提供足够的想象空间。

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棚户区改造为城市核心区开发商业中心腾出了空间,城郊轨道交通建设、城市汽车保有量增长为郊区开发购物中心创造了可能,致力于长远发展的主流开发商将抓住契机,积极寻求投资机会和持有更多商业物业,分享国家经济增长的成果。

二、电商冲击下商业地产难上加难

在地产开发业内,流传一种说法:住宅开发是小学生做的,商业地产是大学生做的。住宅开发以短平快为特点,成本体系简单、产品定价容易、开发周期短、盈利较为确定。而商业地产的开发难度和风险却远高于住宅开发:一是成本较为复杂,短期成本包括土地、建安、税费,中长期包括招商推广、人工维护、资产折旧等成本;二是租售价格可比性弱,由于定位、区位、等级不同,租售价格的确定和实现都有很大不确定性;三是回报周期过长,不同于住宅开发1-3年的投资周期,商业地产投资周期长达10-20年,在开发、运营等环节中容易出现租金下滑、定位过时等风险。

如今在网购市场冲击下,商业地产开发运营更是难上加难,2008-2013年网络零售市场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1%迅速提升到10%,电商对传统商业地产项目的冲击正在从量变到质变转化,销售额下滑导致实体店倒闭的状况越发严重,在这方面国内外所处的境遇大体一致,暂无可参考的经验。未来,商业地产开发运营对开发运营商的市场准确把握、运营持续创新等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传统商业与电子商务优劣势对比

传统商业最大的特点是基于购物中心、百货超市等实体店作为交易载体,在产品展示、消费体验方面,有电子商务无可替代的优势。但由于租金、人工、推广等费用高,为了平抑成本确保盈利,必须在产品出产价上增加价差,因此价格成为传统商业最大的劣势。

电商之所以发展迅猛,主要基于其低廉的产品价格和送货上门的物流服务,且大数据的应用促使电商拥有更为灵活、有效的销售手段:在电商正在大批量订购好评率高、销量大的产品时,传统商业购物中心却还将滞销产品摆在柜台最显著的位置!但随着交易品种和规模的扩大,电商交易也暴露了一些问题:非正品质量问题、产品色差尺寸误差以及零散运输过程中对产品损坏等原因造成的较高退货率,分散小货量运输产生的物流成本不经济等。

某种角度讲,现阶段电商的爆炸式发展是对传统商业前期投入所应获得的利润回报的一种侵蚀。购物中心、百货超市将厂商的产品进行展示、推广,让消费者对产品和品牌有了充分的了解,基于这样的认识消费者才会选择购买。而如今商场已沦为试衣间,电商却由于同质低价而获得了最终的交易量。

四、商业地产未来发展三大猜想

电商对购物中心、百货商场的冲击实际上是对车轮理论的又一次印证:创新型零售模式开始总是以低成本、低价格和低毛利为特征进入市场,在与原有零售模式的竞争中取得优势,但最终又被更好的模式所取代。笔者认为,现阶段出现繁荣的电商模式生命周期很短,商业地产将在进一步融合创新基础上产生更为有效的商业模式。为此,对未来商业地产发展趋势作如下三个猜想。

一是商业地产布局将打破基于克里斯特勒中心地理论的市场中心等级体系,出现两极分化,即高等级商业中心、低等级社区商业将继续得到蓬勃发展,处于两者之间的中等级购物中心、百货超市数量将大幅减少。电商对零售市场分销能力的提高,导致百货超市等传统业态辐射能力下降,最终退出市场。实体店减少数量累积到一定程度之后,厂商所面临的问题是新产品推广和品牌价值维护难度增加,因此不得不去高等级商业中心寻求合适的铺位。位于轨道交通中心、人流量极高的高等级商业中心一般集合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于一体,受到电商冲击也较小,在未来将成为零售业的核心展示平台,品牌专卖店、旗舰体验店将成为发展主流。位于住宅区底商的社区商铺服务半径短,多与日常生活消费有关,也基本不受影响。

二是开发运营商对商业地产运作模式将有诸多创效尝试。为了规避风险,开发运营商可能会选择将商业地产的部分资产转让给基金公司,自身仅从事轻资产的运营管理。为了减少电商对零售市场的利润侵蚀,开发商运营可能会提高餐饮、娱乐等体验式消费的铺位面积比例。为了提升零售板块的竞争力,开发运营商可能会更多地运用大数据整合资源,比如划分高低档两个细分市场,即通过奢侈品牌和限量版商品的高溢价销售平衡高成本,而对普通标准量产商品执行比线上更低的价格以获得现金流。

未来节能八大猜想 篇4

未来,科学家将发明一种在下水道中使用的发电机。这种发电机小巧轻便,专门放置在下水道中,用来收集下水道中污水冲击的能量,从而推动发电机发电。下水道的水能丰富,这种小型发电机具有很大的开发潜能,应用广泛,可以大大节约能源、创造能源。

猜想二:使用自动节能的家用电器

未来,家用电器上都将安装能源使用分析模块。这些智能家用电器可以根据季节特点、环境温度以及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来自动控制家用电器的运行模式,杜绝待机耗电、过度使用等情况发生,并有效地避免人工控制节能的不稳定性。

猜想三:建造节能型住宅

未来,特殊纳米材料将被广泛用于建造住宅。采用特殊纳米材料建造的外墙能起到调节室内温度的作用,从而减少空调的使用。住宅的屋顶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各类家用电器使用,多余的电能还可以销售给电力公司。

猜想四:改进热水供应系统

目前,任何一个家庭或宾馆,每年都要因为等待热水流到厨房或浴室的水龙头或水槽而浪费大量的水和电。随着人们所购买的房子越来越大、宾馆越建越大,以及所用水管的直径越来越大,水电的浪费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因此,我们可以在原有的管道系统中,加装水泵及相关设备,加快热水的流动速度,从而节水节电。

猜想五:穿上空调服

目前,在炎热的夏天,由于空调的大量使用,城市电网往往不堪重负。未来,人们将穿着用特殊材料制成的空调服,从而减少使用室内空调。这种空调服利用太阳能发电来工作,可以自动将人体周围的温度调节到适宜的温度。如果每个人都穿上这样的衣服,室内的空调就不再需要长时间使用,从而节约大量电能。

猜想六:安装节能环保玻璃

未来,居住在繁华市区的人们将不再被来自马路上喧嚣的噪声所困扰,因为每家每户的窗户上都安装了一种节能环保的玻璃。这种玻璃由一种新型的环保材料制成,可以利用声波发电并将电能储存起来。到了晚上,这些电能可以用来照明或取暖。这样,既节约了能源,又屏蔽了烦人的噪声,可谓一举两得。

猜想七:安装节能警示器

未来,科学家将发明一种节能警示器。这种装置可以对能源的使用量进行监测,并将数据传输给内置计算机。计算机经过分析,发现能源使用量超标时便发出警示音,并能及时提示主人。它帮助人们从源头节能,从生活小事中节能。例如,粗心的主人若忘记拔下电源插头,节能警示器会警示主人,防止电能白白浪费。总之,这种装置可以调动全民在生活中随时节约能源,使每个人都参与到节能行动中来。

猜想八:人造发电树

民营出版未来发展猜想 篇5

在出版业风起云涌的变幻中,民营出版却似乎越来越被边缘化,得不到合法的地位、资金少、图书品种少、回款慢、周转难等一系列问题使民营出版处境艰难。而 “畅销书九成出自民营出版”的成绩让我们不得不对民营出版的英雄们致敬,民营出版一直在为生存不断进行探索。

目前民营出版成功的探索模式大体有四种:

①归附出版集团,扩大出版实力。比如路金波的万榕归于北方联合出版传媒,张小波的共和联动归于凤凰出版集团,改名为凤凰联动。出版集团化是应对国外出版集团竞争的必然选择,它的优势在于规模化、资金雄厚,但是按地域划分的模式多少也体现了局限性和不合理性。比如宁夏出版集团的实力是无法和北方联合出版传媒相比肩的。民营出版归附大的集团,优点在于有了大笔的资金支持,可以扩大图书品种;缺点在于极有可能丧失民营出版本身的灵活性和活力。

②吸引风险投资,保持自身独立性。这样的代表是沈浩波的磨铁。磨铁一直是出版圈里畅销书的制造者,随着自身的不断发展,吸引外部投资是磨铁的一种良好方式。吸引风险投资,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是这样有利于保持民营出版自身的独立性。

③外来资本投资出版,建立多种盈利模式。这方面的代表是盛大文学。盛大文学是盛大进军出版的产物。盛大文学属于民营公司,它同时拥有线上、线下、无线三种方式的出版模式。线上的有盛大文学先后收购的起点中文网、潇湘书院、榕树下、晋江文学网等,线下的有华文天下、聚星天华、聚石文华。无线的有盛大无线公司等。盛大文学不仅仅是一家网络文学公司,它的野心是建立版权帝国,从而为自己的游戏、影视、旅游提供给资源。盛大文学充当的角色更多不是一个出版中心,而是资源站。当手持阅读器遭遇版权危机的时刻,盛大文学无疑是汉王等公司的最佳合作者。

④引进先进理念,靠单品种取胜。这方面做的比较成功的是华楠和吴又联手的读客公司。读客公司成立较晚,在2006年成立,但是读客公司却创造了《藏地密码》、《黑道风云30年》等大量畅销书,原因在于读客公司把广告思维引进了出版业,使出版传统的思维得以打破。读客的定位很准,不追求所谓的高雅,图书定位在通俗读物上,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做金字塔的塔底”。读客不做大,只做小。读客公司的人并不多,他们的策略是做一本书像一本书,不服气的同行讥讽也好,不屑也罢。读客成为了图书单品之王,它让我们看到:大的并不一定好,小的不一定不好,关键还在于你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实际上民营出版的洗牌一直在进行,民营出版最终也将进入深度调整期。众所周知,传统出版的链条很长,从前期的市场调研、选题策划、图书编辑到后期的印刷成书、营销、发行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在这方面,民营出版无疑和出版集团是无法匹敌的,民营出版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和出版集团相比,民营出版没有整体的优势,那么可以把握局部的优势。在我看来,民营出版的优势不在整体性,而在精确性。

出版的整合和拆分是两大趋势,出版集团化出版资源在整合,出版内部在不断分工、细化和拆分。在我看来,现在的出版业还不够发达,因为出版链条拆解的还不够细。出版业最终将要像汽车业一样,有人只做轮胎,有人只做发动机,有人做整车。出版业实际上已经有了一些细分的部分,比如开卷做的就只是图书的市场调查,设计工作只做图书的版式和封面。做整车的不一定比做发动机的赚钱,做轮胎的技术性不高,但也不一定比做发动机少赚。小的民营出版实际上可以放弃做“整车”的观念,可以找到自己最有竞争力的领域。

我预测,未来十年,小的民营出版至少将有这么几个发展方向:①出版市场调查公司,②出版策划公司,③图书设计公司,④出版营销公司,⑤出版发行公司,⑥数字版权公司,⑦出版经纪人,⑧ 出版经理人……

出版市场调查公司将打破目前开卷一枝独秀的格局,出版市场调查公司的调查数据不只来自于新华书店,它将使调查对象扩展到民营书店和网络书店,甚至更广的领域,数据也将更精确,除了图书销量数据之外,出版市场调查公司将出具更详细的分析报告和预测报告,以及同类书的走势等。

出版策划公司将成为出版的一个核心部分,未来好的出版策划公司将靠自己的创意和出版机构合作,提供良好的策划案,策划将变得更专业,更具差异化。出版策划公司一开始也许将比较艰难,因为标准不好制订,但是出版总归要迈出这一步,同时出版策划公司也将慢慢变得不可替代。

图书设计公司现在本就存在,它做的也大多是技术活,但是在封面的设计上,好的创意也是竞争的核心部分。图书设计公司的优势在于容易操作,容易界定工作成效。图书设计公司也将慢慢由技术工种向创意产业转型。未来,图书设计师也将成为一个令人尊重且收益丰厚的角色。

出版营销公司将引进出版之外的先进的理念和操作手段,比如出版机构可能和PR合作,PR在一定时间内在各个媒体上将要达到什么效果,出版机构将清晰可见。根据不同的媒体覆盖量,建立不同的价格档次。出版营销公司是最佳营销方案制订者,它的精髓在于让图书或者其他出版物能以最快的速度传达到读者的视野中,同时使出版机构快速获利。

中国图书市场的渠道是各自为王,一个出版机构建立一个渠道,渠道分散,费时费力,难以使图书到达读者面前。建立一个统一的中盘,或者是只做中盘的几个公司,为出版机构提供便利将是前途无限的,这也为小的民营出版不必自己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而费神,而是专心投入到自己擅长的领域提供了可能。统一的销售渠道的建立,将是非常难的事,但是也并非没有可能,总有人会迈出这一步。

数字版权公司,将是数字出版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版权提供者或者中转站,它的功能是为数字出版提供图书资源,它将实现双向传输,从图书到数字出版物,从数字出版物到图书。数字版权公司可能是一些文学网站,也可能只是版权代理商。

出版经纪人,是指图书作者的经纪人,这种经纪人未来十年将像娱乐明星的经纪人一样遍地都是。出版经纪人的职责是和出版机构为作者争取权利,谈定出版价码,为图书的传播和营销制订方案,监督出版机构是否对作者侵权,甚至可以为作者进行危机公关。出版经纪人在中国还没有出现是因为图书作者大多收益不高,收益不高体现在作者对图书本身的价值和价值划分不够明晰,出版经纪人的角色将使作者可以避开不必要的活动,避免自己的权益受损。

出版经理人和现在的出版机构的领导不是一个概念,出版经理人将是这个行业里的畅销书制造者和得到认同的出版人来担当。出版经理人将是现在企业CEO的角色,能统领一切,这样的人才在未来将是价值无限。

上一篇:发展困惑下一篇:分布式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