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报业转型(精选4篇)
大数据时代的报业转型 篇1
在过去, 报业对读者是谁, 什么职业, 有何需求等问题并不是很了解, 基本靠经验进行估计。但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并向智能化时代迈进。这个时代的特点是信息、决策等以数字为载体存在, 数据赋予背景就是信息, 数据提炼规律就是知识, 借用各种工具通过分析自动决策就是智能。[1]大数据技术的发展, 恰为报业更加全面了解读者提供了一个新的通道。
1 精准分众, 内容有的放矢
利用大数据技术, 报业集团可以对目标读者群的基本资料、阅读行为以及阅读偏好进行精准地把握。过去, 报业集团要了解目标读者群的阅读行为主要依赖于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电话调查和邮寄调查等形式。这些调查不但样本量小, 而且调查结果并不客观。被调查对象在调查过程中大多比较理性, 他们会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而且在现实阅读过程中, 目标读者群存在着许多“怪诞阅读行为”。借助大数据技术, 报业集团就像一名旁观者, 目标读者群犹如鱼缸中的鱼, 可以更加客观、真实、全面地把握住目标读者群的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 从而更好地为目标读者群提供满意的内容服务。那么, 报业集团该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内容创新呢?
首先, 借助大数据技术对目标读者群进行精准分众。
如今网民可以在网上进行免费注册成为相关报业的会员, 在注册的过程中大多会留下相关信息, 如其性别、所在地、年龄和邮箱等, 从而帮助报业集团了解目标读者群的人口学特点。此外, 网民还会利用微博或者QQ账号登录从而成为其会员, 报业集团可以被允许获得网民的个人信息和好友关系, 从而更全面地把握目标读者群的特征。在大数据时代, 网民在网络世界中留下的蛛丝马迹都是一个元数据, 报业集团可以借助大数据对用户进行分类, 实现更加精准的分众传播。所以报业集团必须建立读者数据库, 此数据库不但包括传统目标读者数据库, 还包括新媒体时代目标读者群数据库, 将二者进行整合, 建立新的大数据中心。
以《佛山日报》为例, 近年来佛山日报社不但积极与慧聪调研等第三方调查机构进行合作, 还成立了专业的数据分析部门, 对报纸日常的新闻报道质量、读者满意度等进行监测。对大到“读者满意程度”, 小到“读者对稿件的长度、图片的数量的反馈”等问题进行精准分析。[2]
其次, 借助大数据技术挖掘目标读者群的阅读需求。
过去几年, 许多报业集团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络舆情中心, 对目标读者群的上网浏览历史、浏览频率和浏览时间等进行实时监控。但过去技术有限, 不能对海量数据进行全面分析;而如今可以便捷地对目标读者群的cookies进行深入分析。此外, 还可以对目标读者群的阅读行为进行深度分析, 寻找相关性, 深度挖掘目标读者群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从而更方便地为目标读者群提供针对性较强的内容。
以《芝加哥论坛报》为例, 其在多媒体新闻中心成立了“新闻客户端”团队, 负责对数据进行搜集, 对网站的流量进行实时观察和分析, 了解目标读者的关注点, 从而为前方的记者第一时间提供意见和建议。此外, 还有专业的社交媒体数据分析团队, 对社交媒体上目标读者的意见和反馈进行分析和整理, 及时传送给前方的记者。[3]
最后, 借助读数据技术适时、适地将适当形式的内容传递给适当的人。
如今, 目标读者群的媒介选择日趋多元化, 这些不同的媒介稀释着报业的目标读者群, 他们有些通过笔记本电脑阅读, 有些通过手机阅读。借助大数据技术, 报业集团可以对目标读者群的登录地点、时间和终端等信息进行存储、整合和分析。麦克卢汉说:“媒介即讯息。”不同的媒介形态自然对应着不同的内容形式, 目前报业集团常见的方式是中间页方式, 对分析出来的内容数据和推荐数据进行加工, 利用模板技术形成符合客户端特征 (参考指标包括终端类型、屏幕大小、网速和流量等) 的内容资讯产品。
2 内容生产多元化, 立体化
在这个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 人们生产内容、传播内容和获取内容均更加便捷。然而人们选择内容的成本却不断提高, 网络世界中充斥着太多真伪难辨、参差不齐的新闻信息。所以人们更加需要媒体对相关内容进行把关, 帮助人们收集他们需要的内容。也许将来报业的纸质媒介载体会消失, 但是能提供优质内容的报业不会消失。在大数据时代, 报业集团更加需要在生产优质内容上下功夫。
首先, 在大数据技术分析的基础上, 进行针对性强的议程设置。
报业集团必须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议程设置, 在新闻选题上更加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选题作为新闻报道的首要环节, 其好坏决定了新闻最重要的素质——新闻价值。谁拥有优质、新颖、符合读者期待的新闻选题, 谁就会在同等条件下吸引更多读者, 从而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新闻选题对报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在大数据时代, 报业集团必须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目标读者群感兴趣的选题进行深度挖掘。
其次, 在大数据技术分析的基础上, 多角度全面报道新闻。
在这个时评社会化的年代, 每个人都是新闻评论员, 而借助大数据技术恰好可以记录不同读者对新闻的评论, 并且可以对相关评论进行整合与分析。所以报业集团可以先抢占时效性在网络上简单报道相关内容, 进而根据读者的爆料和评论, 进行多角度的后续深度报道。借助大数据技术, 报业集团能够整合不同的观点, 写出更具深度的新闻作品。只有从深度上下好文章, 方能夯实报业的核心竞争力。
再次, 借助大数据技术大力发展数据新闻。
数据新闻是指以数据为中心, 密切围绕数据来组织报道的新闻类型。数据新闻有效地实现了信息的可视化, 有效地减少了目标读者群的认知负载, 增强读者在处理复杂认知问题所需要的记忆能力, 让读者从此类报道中感受到理性之美和深度之美。大数据技术正为数据新闻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记者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对某个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以及目标读者群的反馈进行存储和整合, 并且对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深入分析, 从而为目标读者提供既有深度又可视化的新闻内容, 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最后, 借助大数据技术建立内容数据库。
目前网络世界参差不齐、杂乱无章的海量信息让媒体从业人员也无所适从。然而借助大数据技术, 报业集团可以对相关内容进行搜集、整合与分析;同时也可以对新闻内容进行有序化管理。过去很多新闻内容来源不同, 格式不同, 标引不同, 给报业的内容生产和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障碍。然而近年来, 很多媒体都建立了自己的内容数据中心, 将新闻内容进行有序化、标准化和模式化存储, 实现内容整合, 建立内容共享的一体化平台, 让媒体自身工作人员和目标读者群都能较方便地找到相关内容;同时也使新闻内容的边际效用最大化。
南方报业集团目前已经积累了庞大的内容数据库。其通过一体化平台的内容采集模块, 解决了集团范围内记者编辑们的多媒体形式稿件的数据接入;同时, 对各种数据用一个规范的格式标准, 进行后期处理和分析;此外, 利用大数据技术, 对全媒体内容数据进行聚合、分类、专业分析等处理, 逐步形成符合产品需求的分类及标签体系, 实现集团对内容的有序化、统一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4]
总之, 在大数据时代, 报业集团必须要有大数据思维。利用大数据技术, 进行有针对性的议程设置以及从多角度全方位报道新闻, 从而为目标读者群提供更适合、更完美的内容服务。此外, 还要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去把握新闻内容, 大力发展数据新闻;传统媒体过于局限于微观精确, 容易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最后还必须梳理出一套成熟的内容管理模式, 让内容产生的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尹明华.大数据时代的报业转型[J].中国报业, 2013.11 (上) :46.
[2]陶志强.大数据背景下的报纸转型样本——以芝加哥论坛报、佛山日报的大数据应用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3 (9) :22.
[3]记者站.国内报业用好大数据还要跨过三道坎.http://www.jizhezhan.net/sharedetail.php?id=788.
[4]肖红慧, 陈琼.报业传媒集团大数据内容建设方向[J].中国传媒科技, 2013 (12) :52.
大数据时代的报业转型 篇2
合的应用与思考
[摘 要]MOOR是“后MOOC”时期在线学习模式的新样式。从现有的相关文献来看,没有MOOR与具体学科课堂教学整合的应用研究。MOOR课程与传统数学课堂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MOOR代表了不同的在线教学模式,拓宽了在线教育的应用范畴。通过MOOR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MOOR设计需要调整教学计划,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方式多样化;MOOR课程开发应注重整体性与连贯性。
[关键词]大数据;MOOR;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内涵发展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5-0063-02
一、问题的提出
2013年9月,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帕维尔教授和他的研究生团队在Coursera推出了一门名叫“生物信息学算法”的MOOR课程。在这门课程的第一部分,第一次包含了大量的研究成分。这些研究成分为学生从学习到研究的过渡提供了渠道,使得教学重心由知识的复制传播转向问题的提出和解决。MOOR(Massive Open Online Research,大众开放在线研究)仍带有MOOC的“免费、公开、在线”的基因,所以它可看作是MOOC的延续与创新,它代表了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教育假设和教育理念。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日益普及,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社会对财经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培养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有限的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延伸,而MOOR为我们传统的理论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在线补充,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MOOR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个性化的学习,它让学生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根据个人的空闲时间进行在线学习、讨论、共享与交流等。MOOR可以让学生看到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效果。这既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可提高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财经类院校要想走稳办学之路,办出特色,全校师生都得思考将来的发展问题,包括人才培养的模式和专业的结构。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应该注重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势必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而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则是培养其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大学生科研水平的高低已逐渐成为衡量本科高校综合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标志。
二、MOOR课程与传统数学课堂相结合的意义
MOOR代表了不同的在线教学模式,拓宽了在线教育的应用范畴。正如德国波茨坦大学克里斯托夫?梅内尔教授所说:“MOOC是对传统大学的延伸而不是威胁或者替换,它不能取代现存的以校园为基础的教育模式,但是它将创造一个传统的大学过去无法企及的、完全新颖的、更大的市场。”鉴于此,我们应该运用“后MOOC”的思维去审视与推进在线教育,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实现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人才。
当今社会信息高度发达,竞争日益激烈,无论是哪一方面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如今的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否则很难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事实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直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热点,也是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的前沿课题,而MOOR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MOOR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认识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巩固所学书本知识。MOOR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洞察力和创造力,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有限的课堂上,学生对一些知识点的理解需要点拨和时间来消化,为此,学生可以借助MOOR提供的相应章节知识点的典型应用或者是相关研究来对知识点进行全方位的理解或补充。同时,MOOR可以提高大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法、教学内容,激发广大学生的求知欲,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MOOR不仅向学生展示了解决实际问题时所使用的数学知识和技巧,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他们能利用这种思维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提高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
MOOR不能完全颠覆传统的实体课堂,也不能代替教师在课堂上的现场讲解、点拨和指导,只能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但MOOR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将其引入到大学数学教学中,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数学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且能够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三、MOOR设计与探索问题
(一)调整教学计划,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将MOOR引入到大学数学教学中来,数学教学大纲,尤其是教学计划中的理论学时和实验(实践)学时需要调整。结合财经类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财经类院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其数学教学计划也要做相应的调整。应及时更新每门数学课程的教学大纲,兼顾知识的连续性与先进性,提高课程的知识含量。二是为了能充分发挥MOOR的作用,MOOR的开发应有计划,突出其实用性。要根据学校条件、学生的学习支撑条件与特点,联系教学实际,科学地进行开发与应用;要聚焦于大学数学课程中学生易掌握的重点应用问题,突出“应用研究”功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科研创新能力。
(二)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MOOR以某个数学知识点为核心,可以采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形式。在MOOR课程中,教师应尽量设置一些与现实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情景来感染学生,这样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积极的影响。通过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励学生完成指定的任务,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课堂学习与MOOR课程学习相结合,要注重实效性。
(三)MOOR课程开发应注重整体性与连贯性。
MOOR课程的设计应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原则,围绕某个知识点深入展开,这样孤立的MOOR课程才能被关联化和体系化,最终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创新。对学生而言,MOOR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
同时,MOOR课程也能促使教师对教学不断思考,让他们把自己从教学的执行者变为MOOR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激发教师的创造热情,促进教师成长,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让教师实现自我完善,为教师的教研和科研工作提供一个现实平台。
不管哪种课程改革模式,其目的都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通讯发达、网络普及的今天,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优越性,让教育网络化,让教育信息化。MOOR这个集网络、信息于一身的新生事物也应伴随我们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成长。
MOOR就是一个创新的在线教育模式,它是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现有知识为基础,结合当前实践,大胆探究,积极提出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的学习活动。而科学研究本质上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科研活动是创新教育的主要载体。通过参与科研活动,可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技能。科学研究是实现科技创新的必然途径,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和提升是一项旨在培养大学生基本科研素质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对财经类院校而言,其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对于MOOR这样的新生事物,我们要积极研究和探索,取其所长,避其所短,既不能盲目追风,又不能一概排斥,忽视现代化手段带来的积极作用。MOOR的应用对财经类院校的特色化以及可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大数据时代的转型升级之路 篇3
“我展示完毕,谢谢大家!”在渝水二小一堂语文课上,自信而大方的小女孩徐静,又做了一场精彩的展示。她的话音刚落,掌声雷鸣般响起。可是一年前,同学是这样评价她的:“她是个‘哑巴,我都没听她说过话。”“她胆小如鼠,怎么劝她都不敢上台。”是什么让小徐静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
是课堂教学改革让课堂焕发出如此的生命活力。早在2013年,渝水区就启动了区域性课堂教学改革,渝水区二小、三小点燃了课改的星星之火,如今课改在全区已成燎原之势。课堂变脸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增强了,教育质量整体提升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了。课改现已成为新余市渝水区一张亮丽的教育名片。
列入“政府工程”
2014年11月25日,渝水区委书记徐文泊来到全区课改的先行校渝水三小调研,并听了一场由廖红英老师执教的数学课“解决问题”。40分钟的课堂,徐文泊始终面带微笑,认真听讲。当孩子们精彩展示时,徐书记向这些孩子们竖起了大拇指。随后,徐文泊书记与老师们一起评课。他说,今天渝水三小的新课堂、新教师、新学生、新模式让他耳目一新,很受教育,有五点值得称道:一是建立了师生平等的交流平台,二是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强……区委书记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向人们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改革。
在许多人看来,课改是学校的事情,而渝水区却把课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高位推动。区领导多次参加区教体局召开的课改调度会,课改的领导力度之大是全区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区教体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下设了4个督导巡查组,分片区进行督导。该区将课改工作列入学校年终目标考核的内容,与学校校长签订了课改工作责任状,并设立了课改专项基金,推动课改开展。
区教体局局长肖昆介绍说,渝水区把“教育是最大的民生”的理念落到实处,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民心工程”,不断加大投入,硬件建设日臻完善,提升教育质量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为了寻求教育的转型发展之路,从2013年开始,渝水区的二小、三小试水课改,第二年课改学校增加到10所,第三年则在全区全面铺开。
“最初二小和三小这两所学校主动提出要搞课改,局里是全力支持的。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有很多弊端,主要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当时我们就是想让这两所学校,撕开课改的一个口子,杀出一条血路来,探索教育的转型发展之路。”肖昆回忆道。
渝水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既慎重又态度坚决,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渝水三小很快就从一年级至六年级全面进入课改行列。校长陈忠英说:“课改试点时,我们在五年级和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当时有人提出:六年级是毕业班,搞课改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我们还是大胆地试。结果搞课改的3个班比不搞课改的班成绩都要好,这就更加坚定了我们搞课改的决心,全校都进行课改。”
“一年级的学生能否适应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一年级搞课改是不是早了一点?”记者问。
“从我们的经验看,一年级也可以。众所周知,幼儿园主要以活动为主,进入小学一年级以后则以学业为主,很多一年级的孩子在入学初期很不习惯,不愿意上学的孩子有10%左右,做作业拖拉、完不成的孩子有30%左右。因此,我们学校自编了校本教材《好习惯我养成》一书,运用37度2课堂模式上课,课堂当中教师巧用‘小老师展示‘对子展示‘上板展示等孩子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寓教于乐,从而让每一个孩子善交流、懂合作、敢展示,以往怕上学、作业拖拉的现象再也不见了,比传统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陈忠英回答得很肯定。
肖昆局长说,渝水区不搞“一刀切”,小学低年级搞不搞新课改由学校自己决定,但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全部列入课改范围。通过建立合作、交流、展示的新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创造力,把教育教学真正转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课改不能够单改课堂,而是要教学、管理、评价等教育制度一起改,需要打出一套组合拳。渝水区教体局出台了《关于推进区域性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各学校课改工作目标》《渝水区学校课改工作等级评估办法》等一系列推进课改的制度,为课改营造了大环境。
从传统课堂转变到新课堂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转变的过程异常艰难,并不是开几次会、校长作几场动员报告就可以办到的,必须建立一种新的机制推动工作。渝水区首先是建立和健全了局领导班子成员蹲点学校抓课改制度,每个局领导都有包点学校,形成抓领导、领导抓的工作机制。
2015年8月,渝水区教体局印发《关于建立“区级课改学校联盟”及“课改协作共同体”的实施意见》,决定建立区级课堂教学改革学校联盟,总结课改特色,提炼课改经验和课改模式,引领全区课改健康发展。根据区域相近、校情接近的原则,全区学校结成四个“课改协作共同体”。课改共同体成员学校之间,充分发挥各校的优势,多种途径搭建互动、互助、互学的平台,实行抱团发展。一年以来,课改共同体开展课改研讨活动28次,参与教师900余人次,解决一线教师课改难题70余个。
渝水区建立了新的课改评价机制。各学校对照年度课改工作目标和课改学校等级评估细则进行自评,然后初评,最后复评,每学期一次。对评估结果实行“挂牌、摘牌、换牌”动态管理,对评估中的先进学校给予奖励,以评促改。
渝水区还建立了课改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课改理论文章、实践操作要领以及区域内各学校课改动态信息;建立全区课改qq群和各学科课改qq群8个,加强学校之间、教师之间交流。多措并举,形成合力, 渝水区课改的“集结号”分外嘹亮。
打造绿色的课堂
“哪个小组的同学说说廉颇为什么和蔺相如不和?”
“我们小组觉得廉颇认为蔺相如没有为赵国攻下一座城池,没有功劳却位居自己之上所以不服气,不和。”一问一答,不是教师与学生的问答,而是学生之间的互问互答。这是渝水区仙来学校课堂上的一个镜头,也是渝水区各学校课堂教学的新常态。
记者在渝水区的学校采访发现,教室内的课桌摆成几块,学生面对面相对而坐,便于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教室四周都是黑板,每一个学习小组一块,用于学生展示。学生拿教鞭,教师下讲台,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而教师则变换为“导演”的角色。在这样的课堂里,再也看不到老师滔滔不绝的“满堂灌”,而更多的是学生自己在快乐地学习,学生回归了学习的主体地位。
渝水二小校长李霞把这种课堂比喻为没有“篱笆”的教育,学生健康成长的“大氧吧”。作为最早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学校,渝水二小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着力构建“3Z氧吧课堂”,即“(心灵的)自由、(管理的)自主、(成长的)自然”。学校鼓励教师实行“三个打破”,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学得更好,教师可以打破对教材的依赖,对其进行删减和重组;可以打破教室限制,开展“1+N班”同步交流学习或室外实践活动;可以打破“40分钟”的束缚,对课时进行压缩或者适度延伸。“三个打破”促进了氧吧课堂从关注课堂改革到关注课程改革的自然升级。
在渝水三小校园,记者感受到浓烈的课改文化气息。“追梦三十七度二课堂”等一幅幅课改大标语写在教学楼的横梁上,营造出“每一面墙壁都说课改”的大氛围。作为渝水区最早开展课改的学校之一,渝水三小课改日渐步入深水区。2015年1月,该校被列入全国新课改绿海战略名校联盟。
“为什么是37度2?”记者问三小校长陈忠英。
“37度2是一种适性的教育思想,一种激情的教育温度,一种温情的教育管理。有人说,人的正常的体温是37度,所以37度2是一种激情的温度,但又不浮躁不发烧,在管理上表现为一种温情。37度2的课堂就是激情课堂。”陈忠英接着形象地描绘了37度2的课堂形态:变学生排排坐为团团坐,变一块黑板为多块黑板,变一张固定的讲台为四面都是讲台,变一位教师讲解为多位“小老师”的展示,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为自学、对学、群学、展学、查学等多种学习方式,变教师的备教案为做电子导学案,变教师的单向评价为师生的多元评价,变单一的40分钟的课时为50、40、30分钟大小不同的课时,变封闭办学为开放办学,让家长以志愿者的身份追踪课堂。
课堂一变天地宽。渝水区城乡学校的课堂气氛都十分活跃,学生或看、或问、或讲、或评、或演、或唱、或写,再也看不到打瞌睡、讲闲话、做小动作等现象。学生的学习主动了,尤其是潜能生,通过对学、群学、兵教兵、兵练兵,由原来的备受冷落转变为每位教师和本组同学主要的关心对象,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课改让能发言、敢发言、会发言的学生多起来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了。渝水三小对最早参与课改的四个实验班的语文、数学、英语期末成绩跟踪与分析,语文教学成绩进步或保持的占82.4%,数学教学成绩进步或保持的占91.7%,英语则占79.3%,课改的成效日益显现。
灵动而高效的课堂,主要是靠教师来实现的,所以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至关重要。渝水区采取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课改培训。全区各学科56名骨干教师成立了7个学科课改科研小组,精心组织实施“三个一”活动,即每月确定一个研究课题、召开一次研讨会、举办一次精品课展示活动。发挥集体智慧,对课题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攻关,破解难题,提炼成果。
渝水区充分发挥课改基地的孵化作用,加快课改的推进速度。该区将渝水二小、渝水三小作为全区课改骨干教师实训基地,采取“1+N”的方式,对全区各学校的课改工作进行分类指导。全区各学校到二小、三小观摩教学的人数达1600余人次,跟班学习人数300余人。区教体局组织二小、三小本土课改专家对全区50周岁以下的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分片集中培训、进校手把手指导等多种形式的课改培训,参加培训的人数达1200余人。同时,开展“五个一”系列活动,要求课改取得初步成效的学校校长,面向全区校长作一次关于课改的专题讲座,向全区教师开放一批课改公开课,展示一部课改专题片,开放一项渗透了课改元素的特色活动课,举办一次课改论坛,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在“请进来”的同时,渝水区大步“走出去”,广泛学习借鉴外地的课改经验。该区组织校长、教师到安徽、江苏、上海、湖北、重庆等地课改名校挂职锻炼、跟班学习、参观考察等,让他们学经验、长见识,既增强了他们推进课改的紧迫感,又提高了驾驭课改的能力。
课改成就了一批名师。渝水区有9位教师被评为区域课改名师、课改先锋及课改之星;16名一线教师以课改专家的身份走出校门甚至远赴吉林、贵州及厦门等地指导课改。渝水三小与贵州8所学校签订了课改帮扶三年计划;近两年,渝水三小共接待来自贵州、安徽、山东和深圳、萍乡、宜春、吉安、南昌等地前来观摩的校长、教师共1000人次。
历经新课改洗礼,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了,课上得自然、纯朴、高效。
渝水二小刘学清老师上的一场公开课为听课的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节语文课,围绕着识字教学这一目标,刘老师从简介洪客隆商场开始,再展示自己买的商品。笑盈盈的刘老师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一名学生拼读音节出错,越来越紧张,甚至于结巴,刘老师叮嘱:“别紧张,慢慢读。”刘老师是简简单单教语文,学生是轻轻松松学识字,细节到位见深度。整个这堂课,一根线,一串珠,一道精神大餐。
渝水三小五(2)班学生高妍昕讲述了她自己在新课堂中的真实故事。“语文老师上个星期布置了我们准备一些思乡、乡愁的诗词、歌曲和散文等。这时老师就让我们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各队准备了丰富的节目,然后分小组一一上台展示。经过老师一次次的挑选,终于选择了我们小分队。我从容不迫地走上了台,深深地做了几个深呼吸,昂首挺胸地站立在讲台上……”高妍昕深情地回忆着那难忘的一幕,她和小组的同学表演了不同的节目,吟诵古诗、读散文、唱故乡的民歌、背诵有关故乡的谚语,“秀出我自己”。她认为,新课堂让自己快乐地成长。
对课改持欢迎态度的还有家长,虽然他们以前对课题抱有过怀疑的态度。三年级一学生家长兴奋地告诉记者:以前一回家,总要督促孩子完成作业。课改以后呢,孩子一改以往懒散的状态,一回家就主动完成家庭作业,并主动对第二天的课程进行预习、圈圈点点,为第二天的课堂展示做积极准备。课改改变了课堂的生态,打造了高效课堂。
搭建素质教育的立交桥
每到周三下午,仙来学校的学生就异常开心,副课改成了社团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各个功能教室热闹非凡,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在一起上课。所有的课程都打破了行政班的限制,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特长自主选择教学的课程。仙来学校校长简蜂介绍,学校把这种“走班制”课程叫做“乐活课程”,源自校训“快乐学习、快乐生活”。“乐活课程”开设了桥牌、剪纸、礼仪、十字绣、葫芦丝、笛子、打毛衣、书法美术等16门特色课程,共26个班,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课程,发展自己的特长。
书法室里,同学们正挥毫泼墨;十字绣教室里,孩子们一针一线地忙活着。还有那一朵朵美丽的绢丝网花、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一个个活泼矫健的运动身影……每周一次的“毽子达人”“跳绳达人”“篮球达人”的体育达人秀评比,每月一次的“打陀螺”“滚铁环”等趣味运动竞技,点燃了孩子学习的热情,学校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盈着多彩的元素与快乐的音符。简蜂说:“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和挖掘,稍加引导,就能开发出一门门课程来。”
从课堂教学改革向课程改革跨越,成为渝水区课改的一个亮点。全区各学校依托自身的优势,打造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把课程的触角延伸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办学特色。
在仙来学校的走廊过道、柱子上,布置了名言标语、成语故事、励志故事等内容。在教室和办公室建起了书橱,配置了大量的适合师生阅读的书籍;精心设计了教学楼开放式阅读区——“诚信书吧”及“书香驿站”;充实了教师阅览室(“仙来书苑”)和学生阅览室(“快乐书屋”),为师生创设了舒适的阅读环境。
仙来学校将每天早晨课前时间(7:55~8:08)统一定为晨诵时间,以诗歌和经典作品开启学生新的一天;每天中午课前时间(2:05~2:23)统一定为午阅时间,教师带领学生自主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为推进读书活动深入开展,该校还举行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读书活动:如100本优秀《读书成长记录册》评比;“庆六一共沐书香、共诵经典”诗文诵读比赛;诗词文化进校园活动等等,让师生在参与中品尝读书的快乐。学校拿出专项经费给每个班级购买50本适合不同年龄层诵读的书籍,并且每班每周开设两节诵读课,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给学生的一生奠基。为推动学生读书活动的开展,学校要求教师以身示范、带头读书,每一个教师每两个月需要读一本书,书籍由学校免费提供,并进行教师读书评比考核。
像仙来学校一样,全区学校都依托自身优势,形成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打造“一校一品”的办学特色。渝水一小的“独思、后教、多练”,渝水四小的“生本教育”,渝水六小的“目标引领、学练结合”,珠珊中学的360联创课堂,水北中学的“五步四学模式”……不少学校将课改理念延伸到德育创新和学校管理层面,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大数据时代的报业转型 篇4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管理;挑战;转型途径
一、引言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我国的管理会计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会计工作的过程中的不仅需要管理会计人员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还需要企业管理人员能够采取积极的心态应对大数据时代为企业带来的挑战。
二、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面临的挑战
1.企业对大数据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认识不足
当前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往往认为自身无论是设计或购买相关的设备、技术,还是培养专业人才,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企业的发展需要投入的成本非常大,没有必要对大数据时代的相关技术进行运用。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能够使得相关的会计程序良好运转,就能够保证企业的财政正常。这样的现象势必会影响会计工作在大数据时代下的推广,当前中小企业管理更应当充分认识和应用大数据资源是管理会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战略型、价值型转变的关键。
2.企业管理会计信息搜集储存工作不到位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社会市场上很多的数据资料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大数据时代要求企业能够及时搜集社会市场上的所有的信息,并对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强调信息存储的充分性、全面性以及持续性,整个信息储存过程中,信息规模非常大。根据有关统计,当前的百度每天新增的数据量超过1 TB,系统每天处理的数据超过 1PB,这些数据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同时此类型的数据分布也会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深入分布也会更加广泛,其数据也会越来越庞大,这就需要企业具有更大的信息储存空间。但是,就目前的企业情况来看,还没有达到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储存管理要求。
3.企业管理会计信息无安全保障
当前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数据库中收集的信息量非常庞大,往往包含大量的个人资料信息,以及组织、客户、市场、未来发展计划信息等。那么,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如何保证这些信息的安全、不外泄显得非常重要。例如:大数据时代下,各类手机平板等移动工具的使用,这类软件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要求获取个人的信息以及所在的地理位置。如果此类信息泄露,不仅会对客户的安全造成威胁,还会造成企业失去相应的客户,降低企业的信用程度,对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三、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挑战的转型途径
1.树立良好的企业管理会计意识
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企业有关部门需要相关管理会计经验,积极阅读有关大数据时代的相关刊物、专著、资料等,将相关的大数据知识融入管理会计的学习中,以此推动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使大数据对管理会计的影响与作用为企业管理会计人员所认知以及了解,保证管理会计全面实施发展。除此之外,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大数据对管理会计的巨大推动力,进而带动企业的中基层管理者与员工自觉将大数据应用于管理会计实务工作。
2.构建大数据云计算的会计信息系统
为了加强企业财政部门对财务的管理力度,在企业的管理会计工作中,需要加强企业有关部门管理会计工作的信息构建。随着企业的发展规模不断的扩大,企业面向的市场越来越大,接触资金活动也会越来越多,企业日常的开销也逐渐增多。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管理部门更应该建立系统的信息管理方案,对管理会计工作进行全面的调控,制定规范的数据的存储系统,以便直观的体现企业信息流动方向进行估算,使企业管理者能够更好的对和管理会计进行管理。管理会计过去更多是面向企业内部的数据,我们可以称作为小数据。我们会对企业内部的人财物、产供销做财务分析,基于企业内部的小数据做实现财务的管控。今天,大数据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外部的数据更多。外部的数据中,一些是来自互联网的数据,一些是来自公众的数据,这些数据会改变我们财务分析的方法、工具和模型。比如,全面预算是管理会计的核心,也是倍感头疼的环节,核心是缺对标的数据。如果我们把国内外同行在同区域的费用定额,以及与本公司的差距通过大数据应用分析出来,预算过程中的矛盾就会大大降低。
3.加强财务软件的管理功能模块和大数据信息平台开发融合
管理会计的发展为本土ERP等、管理软件的转型升级提供新动力。本土ERP软件与国外先进管理软件的差距,很大程度上在于系统所蕴含的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概念框架、工具方法以及最佳实践和模型库。财务软件管理功能的数据来源不再仅仅是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的分析,应该加强开发可以利用市场信息、财政税务等综合信息的大数据信息平台,在充分融合大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得出管理会计决策信息。管理模块和大数据信息平台的融合,必将为企业战略决策,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以及企业有效运营和发展带来一片生机。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企业的数据日益丰富,企业管理逐渐走向网络化管理,在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的过程中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抓住大数据时代的相关契机,迅猛发展。
参考文献:
[1]季丹群.大数据时代下对传统制造企业管理会计的挑战[J].商场现代化,2014,12(28):163-164.
[2]程平,张砾.大数据时代云会计在税收业务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旬刊,2015,14(22):127-130.
【大数据时代的报业转型】推荐阅读: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观05-14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挖掘09-26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管理11-09
大数据时代的教育10-25
大数据时代的人才管理05-11
大数据时代的媒体融合05-13
大数据时代的企业决策05-14
大数据时代的终端安全05-15
大数据时代的应用研究06-12
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