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业发展报告等

2024-05-16

中国报业发展报告等(精选5篇)

中国报业发展报告等 篇1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下, 我国的报业集团迅速成长起来。目前, 我国报业集团的影响范围已经延伸到全国大多数地区。报团逐步走向成熟, 也为报业集团的理论研究拓展了新视野和新思路。报业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应采取什么模式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是当前我国报业集团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报业集团未来发展战略和模式的选择

(一) 多品牌统合式发展战略

多品牌统合式发展战略在我国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是一种具有可行性和普适性的发展战略, 是指在不影响集团品牌报纸的发行量和广告收入的情况下, 大力培育和发展新的报刊品牌, 促使集团朝着均衡、协调的方向发展, 积极稳妥地推进报业集团进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所谓多品牌, 是指经过细分市场、选择目标、品牌集中定位三个步骤, 不断地寻找市场空间, 使每一份报纸都能有合适的定位和相应的受众, 这样就避免了同一集团内部报纸之间由于定位不当而相互争夺市场的现象。 (1)

所谓统合, 就是指报业集团旗下的不同媒体品牌、不同业务单元和不同媒体形态的统合, 把我国的报业集团打造成为数字化时代成长性好、实力强大、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跨地域、跨行业、跨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 (2)

目前, 我国传媒行业的改革可谓日新月异, 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四大媒体之间的行业限制和保护越来越小, 成立集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于一体的大型报业传媒集团, 实现跨地区、跨媒体立体经营, 把单一的报纸经营转化为多媒体协同经营, 从而实现各媒体之间的资源共享, 节约生产成本, 提高媒体竞争能力的效果。

多品牌统合式发展战略的一个成功典范是我国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现有《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南方都市报》等众多有实力的品牌报纸。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相继建立了“南方都市报报系”、“南方周末报系”、“21世纪报系”, 它们的建立使各个报纸之间的品牌凝聚力大大加强,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竞争力得到很大提高。

(二) 一体化与多元化发展模式

按照整合资源的程度, 喻国明教授曾将传媒集团化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系列化阶段, 主要是指同一媒介上的平面联合;二是一体化阶段, 是指不同媒介的跨媒体经营;三是多元化阶段, 即跨行业寻找利于自己做大、做强的各种资源并形成患难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3)

我国报业集团在发展过程中, 不仅要努力实现立体化经营, 还要积极向一体化的目标挺进。在传媒产业中,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具有很高的同质性。因此, 这些都为实现媒体间的人力、技术、设备、发行网络等多种资源共享提供了条件, 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各个媒体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实现多元化和一体化的有机融合, 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在这方面做得就非常成功。

新闻集团在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融合的过程中, 依靠网络、光纤、卫星等传输手段, 从而实现了各种资源在同一平台上的有效整合。在伊拉克战争中, 香港凤凰卫视转播的大量新闻节目都来源于新闻集团福克斯新闻网。新闻集团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各种媒体在世界范围内统筹整合资源, 在统一的信息技术平台基础上, 实现了各种信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新闻集团的一体化趋势日益显现。 (4)

二、报业集团积极与新媒体联姻

新媒体的出现是时代的必然, 它的到来为报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 但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机遇, 各报业集团审时度势, 积极参与。面对挑战, 各报业集团也要积极努力, 主动出击。

“报网融合”对大家来说早已不再陌生。早在1983年, 就已经有人提出了“融合”一词。“媒介融合”一词最早出现在1944年《纽约时报》的网络版上。在国际上, “媒介融合”的标志性事件是美国媒介综合集团坦帕新闻中心的成立。

在媒介发展史上, 报纸并没有因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的出现而消失, 反而与广播、电视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但是网络媒体的兴起对报纸来说就不那么幸运了, 网络媒体现在已经成为报纸读者群的重要争夺对手。面对挑战, 各报业集团采取主动出击的战略, 纷纷开通自己的网站, 提供网络版报纸。另外, 还有一些报业集团尝试报纸和网络二者并重经营策略, 来寻求未来的发展之道。这些都是各报业集团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的报网融合的尝试。

集团创办专门网站也是实现报纸与网络相结合的一个重要方式。人民日报的人民网, 大众日报报业集团的齐鲁网等都是这样的。另外, 集团还可以通过“全媒体”采编播的模式实现报网融合。烟台日报报业集团是探索此种模式的先驱。通过此种方式, 集团有效整合了各种媒体的优势, 提升了新闻报道的质量, 实现了按新闻内在传播规律进行新闻报道。

三、我国报团未来发展的基本走势

2009年, 国家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 鼓励和支持新闻出版单位, 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组建出版传媒集团。从《意见》中, 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国家对新闻出版行业的高度重视并寄予了热切期望, 也可以看出我国传媒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那就是要组建多种经营、多省市甚至多国文化传媒集团, 把我国的报团做大、做强。

《意见》的印发为我国报业集团的跨地区、跨行业经营提供了政策性依据, 此后不久, 半岛传媒与潍坊日报共同成立了潍坊晚报传媒有限公司。此次整合打破了山东省报业长期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色彩, 也为以后更大范围内的报业资源整合打下了基础。

(一) 报业集团的跨媒体、跨地区经营在艰难中前行

在国外, 报业集团的跨媒体、跨地区经营大多采用兼并的方式进行。国外媒体的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 报业集团发展得也十分充分, 进行媒体间的吞并也就显得十分轻松。如1995年美国迪斯尼公司以190亿美元吞并了ABC。2000年, 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实现合并。这些收购案例也为我国报业集团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由于大多数地方性报业集团都是本地区的强势媒体, 在本地区的市场占有率几乎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 发展提升的空间微乎其微。为了本报业集团未来的发展前途, 这些大的传媒集团都表现出强烈的扩张欲望。而这些报业集团要想实现自己的目标, 唯一有效可行的办法就是实施走出去战略, 开辟新的潜在市场。《新京报》和《第一财经日报》的创刊则开辟了我国报业集团跨地区、跨媒体经营的先河。

我国报业集团的跨媒体、跨地区经营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就全国范围来看, 报业集团的跨媒体、跨地区经营依然步履维艰。要想更好地实现我国报业的资源整合, 还必须要依靠国家给予更多、更好的政策支持, 打破我国报业长期存在的市场壁垒。报业集团的跨地区、跨行业经营依然在路上。

(二) 积极拓展资金来源

在国外, 报业集团可以接纳任何合法的资金。而在我国, 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私人资金参与报业运作的, 这些都导致了我国报业资金发展缓慢, 来源狭小, 严重依赖广告收入的状况。我国报业要想更好地发展就必须打破这些体制限制, 快速获得资金, 不断提高我国报业的市场化程度。

目前, 我国报业集团的融资来源主要是靠吸纳社会资金和上市获得资金。在直接吸收社会资金参与报业集团的发展方面比较有影响的事件主要有上海复星高科技 (集团) 有限公司出资创办的《21世纪经济报道》等。 (1)

积极上市融资也是目前我国报业集团发展的大趋势。上市融资是迅速获得大量资金的一种有效途径,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我国的报业集团上市融资还只是停留在试水阶段。从1999年《成都商报》借壳上市, 到2011年浙报传媒在上交所成功上市, 目前我国能够上市的报业集团也只不过十来家, 且这些报业集团的上市方式基本上都是子公司借壳上市或子公司上市。由此可以看出, 我国上市的报业集团不论是从规模还是从程度上都还是远远不够的, 上市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三) 我国报业集团要走全球化发展之路

面对饱和的国内市场, 西方大的传媒集团都在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他们凭借着先进的技术, 雄厚的经济实力企图占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的市场, 以求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先机。目前, 我国的报业集团走国际化的发展之路的条件还不成熟, 但一些报业集团也在积极努力, 尝试着走国际化道路, 积极开拓国外市场。汕头经济特区报社与美国《国际日报》一起创办《中国新闻》, 每天有《大陆要闻》等8个专版在美利坚合众国发行。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报业集团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不管是从管理水平上还是经营理念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报业集团所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 是无数传媒人不断努力拼搏的结果, 值得珍惜。但是, 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也应深刻地认识到我国报业集团所面临的困难。目前我国大多数报业集团的规模还比较小, 资金还不够雄厚, 技术还有待提高, 还面临着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的挑战, 更无法与西方跨国传媒集团相抗衡……面对这一系列问题, 我国的报业集团要积极进取, 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努力实现跨媒体、跨地区经营。另外, 我国的报业集团还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不断提高自身国际化水平, 力争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摘要:中国报业集团经过多年的发展探索, 已成为我国报业市场的主体和报业经济的支柱。本文从我国报业集团的发展实际出发, 具体分析在数字化背景下我国报业集团发展新趋势, 并认为我国报业集团组建跨地区、跨行业传媒, 走全球化发展之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报业集团,新趋势,多品牌

参考文献

[1]张殿元.中国报业传媒体制创新[M].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7.

[2]范以锦.南方报业战略:解密中国一流报业传媒集团[M].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5.

[3]戴心平.文化产业振兴与党报集团的发展[J].中国报业, 2010.

[4]周小普.全球化媒介的奇观:默多克新闻集团解读[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5]王慧慧.霸者无疆:默多克和他的新闻集团[M].重庆出版社, 2006.

中国报业发展报告等 篇2

但是,中国报业近十余年来的发展演变,却是一个例外。虽然它也置身于中国改革开放、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并受到社会诸因素的影响,但是它远远没有实现社会发展所提供的巨大可能性,形成了中国报业与社会发展的“剪刀差”。

“剪刀差”的由来及表现

剪刀差,是一个经济学名词。它主要是指在工业产品交换中,工业产品价格偏高而农产品价格偏低的不合理的价格差距。

这里借用剪刀差一词,是要说明中国报业与社会发展所存在的差距。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表明,中国报业无论是从种数,还是发行量、普及率,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相对于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尤其是经济水平、城市化进程和教育水平,报业增长的幅度还显得太小、太低。如果以1978年为两者共同的气跑点,到1991年,由报业与社会各自所在位置,画上两条连接起跑点的线,则可以形成一个张开的剪刀,与标志工农业产品价格差距的剪刀差十分相似。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资料,代表中国社会发展整体水平的几项主要指标,在1978年以来的十几年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以经济而言,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从3588亿元,至1991年增加为19580亿。后者相当于前者的293.8%亿。后者相当于前者的293.8%。其间年均增长率为8.6%。国民收入1978年为3010亿元,1991年为16117亿元,后者相当于前者的283.7%,其间年均增长率为8.4%,人民生活方面,在1978年,职工平均工资为615元,1991年上升为2365元,为1978年的162.8%,其间年均增长率为3.8%。居民消费水平,在1978年人均175元,至1991年上升为803元,后者相当于前者的227.5%,其间年均增长率为6.5%。这些主要经济指标的全面上升,带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就人口和城市化进程而言,中国社会的发展水平也在逐年提高;而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又是报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城镇规模的扩大,意味着潜在读者群的增加。1978年中国总人口为9.62亿,其中城镇人口1.72亿万,约占总人口的17.92%。至1991天,全国总人口为11.58亿,其中城镇人口与1978年相比,净增1.33亿,提高到26.37%。城镇居民的增加,为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此外,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文盲半文盲的比例不断下降。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国成人文盲率为31.9%。八年后进行的第四次人口普查,文盲率则下降为22.27%。比1982年下降了9.6个百分点,其间绝对的文盲数减小了约7000万人。

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和教育的普及,为报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但是反观中国报业的实际表现,这种可能性又没有实际变成现实。1978年,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的报纸总印数为127.8亿份,1991年上升为176.6亿份,后者为前者的138.2%;年均增长率为2.5%。如果除去同期人口年均增长1.5%这一因素,报业的年均增长仅为1%。这一增幅远远低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8.6%、国民收入8.4%和居民消费水平6.5%的增幅。如果以1987年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报业增长虽然低于经济和其它指标,但毕竟是正增长。1987年,全国省级以上报纸总印数为204.9亿份,至1991年降为176.6亿,减幅为13.8%,而同期的社会经济、城市话进程、文化教育,并没有停步,而是大大地向前推进了,这就使得报业与社会发展的剪刀差愈益明显。

1992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8%,职工平均工资亦增长了10%以上。与此同时,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城镇人口进一步增加,文盲半文盲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持续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报纸种数虽大有增加,但是在发行量、总印数,尤其是日报普及率方面,仍在1991年的水平上徘徊。因此,中国报业与社会发展的剪刀差,还有继续拉大的趋势。

中国报业的实际水平

中国报业发展报告等 篇3

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副司长、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总协调人林江在接受《传媒》杂志采访时说:“数字报业”与“报业数字化”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其关键就在模式选择,本质区别就在于数字报业的模式是先做网络,后做报纸;而报业数字化的模式依然是先做报纸,后做网络。在“报业数字化”的概念中,数字化的目的是为纸介质报纸的出版、印刷、发行和广告等传统业务服务的,即报纸还是第一位的,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数字化的处理,形成网络报纸、手机报纸等产品。它遵循的还是先做报纸、后做网络这样一个传统的业务流程和经营架构。而“数字报业”的概念是建立在报业的核心能力之上的。报业的核心能力,在于对新闻和一切有价值内容的发现、选择和创造能力,在于内容的聚合、管理和分发能力,在于内容的营销和增值服务能力。这就要求报社从工作流程、组织架构、管理体制、运营模式、交易方式等各个方面,都要围绕数字内容产品的生产、传播和营销来展开,至于采用什么样的传播技术、显示技术和介质技术,完全取决于哪种技术能够更好地展现这种核心能力,更好地将这种能力转化为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

许强:编辑选题策划创新要注意用“历史视角”

许强在《中国新闻出版报》撰文说:编辑如果善于从历史的视角来思考问题,便较易实现选题的创新。如“凤凰卫视中文台”推出的栏目“口述历史”、“如烟往事”,就是从历史的视角考察事物和观点的起源、发展文化,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当前事物。同理,对于眼前的事物和现象,仅看到它的历史和现在仍旧是不够的,还应当看到它的未来。因此,编辑在进行策划组织报道时,特别需要建立起“未来视角”,即思索和引申出事物或现象的未来发展方向,预测将来发展道路与趋势从而起到融贯古今、发人深省之作用。

石天强:畅销书需要关注的主要是情节而不是人物性格

石天强在接受《中国图书商报》采访时说:我们本土畅销作品与畅销作家的稀缺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很多作者不愿意去关注情节,不愿意做一名畅销书作家;他们似乎更愿意关注人物的性格,更愿意突出作品的文学价值。但我们还是应该注意到,人物只有存在于一定的情节中才会更有意义。其实我们应该有一种关注故事的意识,大众愿意看到的是故事,并通过故事去理解人物。但我们很多作家不愿意去编一个好看的故事,他们认为这是弱智的行为,这实际上是不对的。很多畅销书都是从故事层面上写得很好的,通过自己的丰富知识制造一种悬疑或者编一个感动人的梦想。在今天,文化价值处于剧烈的变化中,新的文学观正处于建构中,很多旧的价值观也同时存在。在这样一种文化价值多元的世界中,文化精英集团如何面对畅销书这种消费产品,在价值观上的确存在着激烈的冲突,而这种冲突也通过对一些作家的评价反映了出来,比如如何看待余秋雨、易中天他们的写作。

安武林:寓言文学出版存在四大症结

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安武林在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年会提出,寓言文学出版存在四大症结:第一,文体的局限性。每种文学的问题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寓言也不例外。但我们的寓言一直停留在继承的水平上。第二,寓言缺乏创新。寓言无论是写作技巧还是形式都缺乏创新,作者鲜有新探索、新尝试。第三,读者的审美疲劳。寓言文学的社会价值和审美功能都可以从其他文体中找到,创作者在寓言的语言、形式上不够丰富。第四,寓言内涵的丰富性没有得到作者的重视。寓言道理浅显,内涵不丰富,已成了读者对寓言文学的基本看法。

乔东亮:出版产业必须走专门化集团化道路

北京印刷学院副院长乔东亮在“首届数字时代出版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说:要想改变目前我国出版产业结构不合理,出版业的产值和利润过分依重教育出版的格局,增强大众出版和专业出版在我国图书市场的比例,增强图书的规模效应和优势,就必须打造真正的大规模的专业化的出版集团。专业出版集团具有雄厚的实力,可以大规模、多功能、跨地区经营,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重组业务领域、调整产品结构、最大程度地利用内容资源,降低成本,创造新的产品和新的品牌,最终达到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覆盖面的效果。

姜奇平:出版业是“长尾”作用的典型领域

中国报业发展报告等 篇4

随着科技发展一日千里, 各种新兴媒体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互联网的兴起, 改变了我们的时代和我们的生活方式, 也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三足鼎立的格局。同时, 进入21世纪以来, 随着手机的普及, 手机报、移动新媒体平台应运而生。我们真正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试图分析当今传统报业面临的来自新媒体的挑战, 并探索发展对策。

一、报业面临新媒体的严峻挑战。

中国报业虽然才刚刚起步, 但是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尤其是来自新媒体的挑战。如今, 新媒体迅速兴起发展, 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剧增, 互联网如今成了传统报纸生存发展的巨大威胁。

(一) 网络媒体吸引大量年轻受众, 报纸读者群年龄结构逐渐趋于老龄化

与无线广播和电视相比, 报纸的文字信息比广播、电视的声音、图象更详尽, 更深入, 也更易于保存。而与互联网相比, 报纸的这些优势便不那么明显了。互联网是迄今为止所有传媒的表现形式与优点的集大成者:它有广播的便捷, 是电视的画面与声音的有机合成, 它有报纸的详尽、深入和可保存的优势。从本质上来说, 互联网和报纸都是传播信息的媒介, 但互联网在技术手段上优于报纸, 能为读者提供更便捷、更有互动性和更低成本的服务。

报业的发展有着失去年轻读者的倾向。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针对北京市场进行的调查显示, 北京综合性报纸读者的平均年龄已超过41岁, 35岁以下的年轻读者由过去的经常阅读报纸转变为现在几乎不读报纸的比例为11.6%。与之形成对比的则是年轻人已习惯于从互联网上获取新闻及相关信息。报纸读者老龄化的危害, 可以说严重影响了报纸的的发行量和报纸的可持续发展。

(二) 报纸的广告分额减少, 报纸发行数量下降

我国的报纸行业在过去一直被称为“暴利行业”, 然而卓越新闻项目2009年3月15日的第六次年度报告——《新闻媒介现状报告》 (State of the News Media Report) 揭示了近年来传媒业就业岗位大规模减少、广告收入急剧下降以及利润空间大幅度萎缩等一系列问题。报纸广告收益的下降, 是导致报业失业率提高的主要原因。

如今, 国内的报纸走向了市场化, 报纸的生存也主要依靠广告收入而非发行收入。广告收入对于报纸的生存非常重要, 甚至可以说是报纸的“血液”。然而, 目前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倾向于减少在平面媒体、直邮等传统广告渠道方面的投资, 而增加对网络广告的投资。新浪、网易、搜狐三大门户网站广告收入呈现持续性的增长。广告份额减少, 直接影响了报纸的竞争实力, 从而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难以立足, 发行量持续下降, 而随着发行量的下降, 广告商向报纸投放的广告数量和费用又会同步减少, 造成恶性循环。

二、传统报业的发展对策

面对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发展及其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传统媒体应该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探索自身的发展战略。在充分发挥纸质媒体竞争力的前提下, 利用新媒体作为新的传播渠道, 整合资源、取长补短, 找到新的平衡点和发展之路。

(一) 报网结合, 办数字化报纸。

新闻网站、数字报纸等针对的群体主要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 这一群体的读者不大喜欢看传统的报纸媒体, 而更习惯于上网浏览新闻。报网结合, 刚好可以覆盖这一细分读者群, 从而扩大自身的受众群体, 增加广告收入。另外, 在网站上刊登重要新闻, 可以增加报刊的知名度。网站能够通过搜索引擎、链接、站名广告、独家新闻等多种方式, 吸引读者登陆网站。报纸网址也可以通过户外广告、海报等做宣传, 指引读者访问。网站还可以作为报刊订阅、专刊和过期刊物销售的新渠道。形成一个拥有论坛、调查问卷、民意测验的报纸网站, 能将报纸与读者联系起来, 通过这种互动方式把读者回应、素材、信件等反馈给报纸主编, 同时提高印刷版读者的忠实度和参与度。

国内许多报社正努力拓宽这一领域。如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它与浙江在线新闻网站于2006年2月20日正式推出全国首家数字报。在网站的网页上可以清晰的阅读报纸版面上的文字和图片, 并且可以将见诸报端的新闻转化成语音收听, 将声音、画面、文字合为一体。

(二) 与手机媒体合作。

进入21世纪以来, 手机逐渐普及, 随着3G技术的推出, 手机报纸将迅速从彩信模式过渡到3G模式, 手机多媒体的特性逐渐突出, 发展日趋完善。这就为报纸利用手机平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自2004年7月18日, 全国第一家手机报纸《中国妇女报·彩信版》开通后, 各大报业集团纷纷推出手机报, 争夺市场先机。《广州日报》等报纸更是推出了手机多媒体报纸, 通过无线下载后, 用户可以阅读到一份图、文、声结合的多媒体版的报纸。手机报突破了报纸传统的图片、文字表现形式, 代之以视频、音频、图片、文字、动漫等多媒体表现形式, 整合了多媒体资源, 极大地增强了吸引力。另外, 用户在手机上浏览新闻之余, 还可以在互动版块对当天新闻发表评论, 提供新闻线索, 或查看其他读者的评论。这就突破了传统媒体单向定时发布信息的模式, 做到随时随地与读者进行互动, 随时发布最新消息。手机媒体外形小巧轻便, 也更容易携带, 尤其受到平时工作繁忙而没有时间翻看报纸的广大白领的喜爱。另外, 手机媒体的形式也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参与度, 进而激发了用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 内容为王, 加强报纸深度报道, 提高公信力。

作为内容为王的产业, 内容资源优势直接关系到主动权。传统报纸产业的根本优势在于内容。报纸在本地新闻和深度报道上的优势, 至今是网络所无法企及的。为此, 世界报纸协会理事长鲍尔曾说:“如果报纸真的会消失的话——这一点在可预见的未来是不可能的——很明显谁将向网络媒体提供丰富的内容。”现阶段, 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在尚未取得新闻采集资格的条件下, 只有靠转载和引用传统媒体的新闻, 重要的原创新闻并不多见, 报业的内容更具公信力和权威性。据不完全统计, 网络媒体80%的新闻内容取自传统媒体, 并且很大一部分都来源于传统的报纸媒体。

要想办成一张报道深入, 公信力高的报纸, 就要坚持自身较为严格的管理、审查办法, 要重视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此赢得广大读者的信任。另外, 报纸要发挥自身采编优势, 对新闻事件或人物进行独家的“权威采访”或“深度报道”, 对新闻事实发表独特的见解或作详尽的诠释, 满足读者的需要, 解疑释惑, 逐步形成自己发布新闻的权威性。

(四) 调整自身经营管理, 拓宽渠道, 多元发展。

报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相关研究表明, 报纸广告与GDP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宏观经济的下滑, 必然对报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 报纸行业应该调整自身经营管理, 积极应对挑战。

报纸行业的产业格局可以尝试“以报为主, 多元发展”的方针, 实行跨行业经营, 发展资本经营、高新技术、房地产等重点多元产业, 有效地分散主业经营过度集中的风险, 壮大文化产业。传媒集团以生产内容产品为主, 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革新内容产品优化报刊结构, 调整产品定位。报业可以改造价格结构, 促进多样化的收入来源。报业集团 (报社) 目前大多是仅仅作为信息发布的平台提供信息, 还可以尝试提高服务的附加值, 为读者和广告客户提供高效的服务。比如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已经形成了以经营媒体为核心的报业发展产业布局, 同时还创办投资公司, 多元发展。广告、发行、印刷支持互动的报纸产业链逐步发展成熟, 进而向资本经营、房地产、高新技术三大重点领域进军, 为主业经营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另外, 报社应该大力投资紧缺人才, 积极吸纳信息收集、IT、营销和管理方面的一流人才, 对报业人才结构再次进行革命性的重构, 以更好的进行经营管理。

三、结语

在数字化时代,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和挑战, 报纸行业遇到了发展的“寒冬”, 但也并不是完全没有优势可言。从某种意义上说, 新媒体的冲击带给传统纸质媒体的不仅仅是挑战或灭亡, 更是一个良好的发展和改革的机遇。只要正视新媒体的发展, 广泛吸收新媒体的优点, 不断发挥自己的长处, 取长补短, 多元发展, 报纸媒体就能够顺利“过冬”, 在信息时代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正所谓, “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

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迈耶, 张卫平译, 《正在消失的报纸——如何拯救信息时代的新闻业》, 新华出版社, 2007.9

[2]赵志立, 《从大众传播到网络传播——21世纪的网络传媒》,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6

[3]郭立群、李建新, 《新旧媒体博弈:择善而学相促而进》, 新华网, 2008.9

中国报业发展报告等 篇5

1相关理论概述

1.1数字化媒体的内涵

数字化媒体在内涵上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以数字技术为基础进行信息传播,数字化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等特点。传统报业数字化转型能够使信息传播不再受到时间的限制,迅速到达用户, 使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得到极大提升。

1.2报业全媒体概念的界定

报业全媒体是指报业集团在信息报道过程中,除采用传统的文字和图片报道外,加入音频、视频,从单一的依赖纸质媒介,单落点、单形态、单平台的传播变成综合运用互联网网站、手机报、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站, 将信息传播内容通过纸媒、声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多终端进行传播[2]。

2中国报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1受新媒体冲击,市场份额不断缩小

网站、手机等新媒介的不断涌现,使传统纸媒受到很大的冲击,新兴媒体依靠先进的技术、丰富的信息传播渠道、即时的更新速度等优势迅速占领传媒市场, 纸媒的市场份额在不断缩小。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6)蓝皮书指出2015年中国传统报业的“断崖式” 下跌仍在持续,全国各类报纸的零售总量与2014年相比下滑了41.14%。

2.2经营模式单一,创新意识不强

就传统报业而言,普遍存在经营方式单一、创新意识不强的问题。在盈利模式上,过分依赖广告收入,在新型人才的培养上,受传统传播模式的限制,传统报业人员对新媒体认识较低,新型人才数量较少且技术落后, 造成企业缺乏内生动力,远远不能适应互联网的兴起所带来的变化,这大大增加了报纸行业发展的风险。

2.3企业化程度不高,亟待市场化转型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媒体始终被当作国家的宣传平台,扮演着舆论引导、信息宣传的角色,加之,我国报业一直被当成事业单位看待,导致整个报业尚未形成合理有序的竞争环境,资源得不到最优配置,造成我国报业企业化程度普遍不高,始终没有完成市场化的转型。

3中国报业转型发展路径选择

中国的传统报业的转型发展不是简单的将新闻报道搬到互联网,而是多渠道、多形式的融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3.1传统报业的数字化转型

新技术、新科技的发展给传统报业带来极大的冲击, 也为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的科技给传统报业提供了新的信息传播平台和传播手段,只要传统报业能够抓住时机,吸收先进手段为己所用,扬长避短,将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与新科技的优点进行优势整合,形成优势互补,资源互补,就能实现真正的转型发展。报业数字化转型不仅是内容的调整和渠道的延伸,更重要的是报业自身内容结构的调整,资源的整合,新的战略部署的制定[4]。

3.2传统报业的渠道融合

要实现报业的转型,渠道融合也是必然选择。传统单一纸媒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求,这就要求转型后的报业在原有的新闻纸基础上,还应注重自身网站的发布、 手机报等新媒介的发展,多渠道、多终端实现信息发布的全面覆盖。要针对不同的社会群体,不同的接收终端, 采用多样化的信息传播渠道,在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到每一个受众客户。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6)蓝皮书指出2015年我国手机上网人数超过6亿,逼近网民总人数。面对日益发展的手机移动客户市场,报业转型应充分利用好新媒体、新科技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 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在巩固现有发布渠道优势的同时, 布局好移动新闻发布渠道。

4中国报业转型发展对策研究

作为传统行业,中国报业的转型发展任重而道远, 需要各个方面的综合努力,中国报业要依托自己主业的优势资源和优势资产,同时还要吸收先进的新型模式, 取长补短,发挥优势,实现真正的转型发展。

4.1开设权威专栏,报道独家内容

作为信息传播媒介的媒体,无论在形式上怎样创新, 其最终还要归根于其所承载的内容,相较当下网络媒体, 传统报业拥有大量积累的固定读者、新闻采访权和权威品牌形象等行业优势。因此,传统报业一方面要立足于报业自身积累多年的高信誉和高权威性,通过多渠道开设权威专栏,报道独家内容,发展引导舆论导向;另一方面,要立足于报业拥有的最好的新闻采编队伍,为各种媒体提供优质内容。

4.2重视人才培养,提高新型人员素质

传统报业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是推动传统报业可持续转型发展的基石。因此,报业企业要真正实现顺利转型升级就必须努力打造出一批能够符合当下数字化媒体发展需求的高端复合人才。一是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各项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二是加强对社会人才和高校人才的选拔培养,要想在信息社会立于不败之地,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还比较薄弱,要广泛的吸收人才,挖掘一些在网络时代具有前瞻性的新型人才,此外,还要深入到各个高校进行招聘,选拔出优秀的人才进行培养,充实人才队伍[5]。

4.3加强设备投入,强化技术研发

传统报业的数字化转型是建立在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之上,因此,新技术的研发也是传统报业在数字化转型时期需要大力投入的部分。一是及时更换硬件设备,数字化转型要求传统报业必须高度重视设备的升级换代,以适应信息及时发布的需求;二是加快研发速度,在网络时代的信息快速传播的环境下,加快对新产品的研发速度才能把大众的目光吸引过来,不断更新的信息和新颖的传播方式是确保用户持续增加的基础[6]; 三是重视客户体验,新媒体时代用户的选择变得越来越多,要想真正的留住客户,就必须注重客户的体验,只有真正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不断设计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才能真正吸引客户,绑定客户。

4.4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政策引导

要想真正实现我国报业的数字化转型,除了报业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以外,政府的政策支持也是重要的一环。因此,政府必须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传统报业不断去拓展新的平台,加强对传统报业政策的支持力度,提升其竞争力;鼓励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手。此外,近年来,为追求点击率,一些媒体往往夸大事实,甚至是捏造新闻事件,媒体的公信力大大减弱。这就要求我们的政策制定者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这些虚假新闻进行坚决的打击,引导新闻从业者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7]。

参考文献

[1]唐薇.中国传统报业数字化转型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3.

[2]赵菁.媒介融合下的中国报业转型发展[J].传媒观察,2014(1):19-21.

[3]皮泽红.中国传统纸媒向全媒体融合战略转型中的瓶颈及其对策[J].战略决策研究,2014(3):96-104.

[4]张菁菁.报业全媒体化的现状、困境及路径选择——以烟台日报传媒集团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5]蔡杨.新媒体背景下的重庆报业发展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2.

[6]孙学进.浅议全媒体时代区县广播媒体的发展[J].新闻研究导刊,2015(16):181.

【中国报业发展报告等】推荐阅读:

中国报业10-28

报业广告05-26

报业经济05-30

报业危机06-07

报业单位08-03

报业改革08-17

报业管理08-26

报业市场09-18

报业财务管理10-14

报业集团转型10-18

上一篇:初中政治课的教学方法下一篇:社区银行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