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和谐 快乐学习(通用12篇)
营造和谐 快乐学习 篇1
摘要:小组讨论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下的一种新的教学手段, 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小组活动交流看法, 互相启发、取长补短, 从而获取知识, 掌握技能, 培养各方面能力。它是不同于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一种方法方式, 在许多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方法。较之传统方法, 它更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增进同学间的交流, 在师生交流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在小组讨论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了, 笔记量减少了, 而对课程反而更感兴趣, 有利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并降低课堂枯燥程度。针对如何营造小组学习和谐氛围, 切实提高小组学习效率, 作者作了分析。
关键词:师生和谐,学生主体,自主学习氛围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奠定小组讨论基础
和谐师生关系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老师在讨论过程中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 不以自己是教师自居, 而用自己的身心影响, 用自己的激情和热情诱发、感染, 使学生和自己协调一致、目标一致, 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前苏联教育家列·符·赞科夫曾说:“不应当把儿童在课堂上的积极而充实的精神生活理解成连续不断的紧张状态, 所谓儿童的生活并不是指让每一个人单独地苦思冥想。孩子是在跟教师、跟同学交谈自己的想法, 有时是相互争论。这里面有游戏的成分, 有开玩笑, 也有笑声……”当然, 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活毕竟是以学习为主的一种精神存在的特殊形式。只要是真正的、有血有肉的不故意造作的生活, 它就会是既自由自在又丰富多彩的。
在我的教学活动中我做过这样的调查:“到底小组讨论有没有真正在讨论必要的问题, 是否真的有收获? ”最后我发现“小组讨论由于老师的存在 , 很少能真正把自己的观点讲出来”, “我们缺少勇气替自己做主, 在讨论中出现的学习问题常推给老师决定”, “小组讨论很少思考, 更多的是枯燥乏味的背书”, “即使是讨论出来的问题的答案, 由于害怕回答错误被老师批评也不敢回答”, 学生的这些反馈触动着我的心。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最大的顾忌是老师的看法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思想。因此, 教师给学生营造放松又严肃、各抒己见又规范的氛围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要注重让学生自己参与、体验, 不能过多地摆布学生, 但不能一味袖手旁观, 而要深入小组, 了解学生的合作效果、讨论焦点、思考难点, 并适时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地、启发性的问题, “一石激起千层浪”, 让优等生“轻松闯关”, 后进生也能“跳一跳, 摘到果子”。
适时的激励评价是提高小组学习积极性的一剂良药, 是鲜活的“兴奋剂”。各组之间可设计各种奖项, 组内可针对优秀学生设计“优秀小老师”等奖项, 针对一般学生设计“进步小能手”、“参与小主人”等奖项, 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和谐空间中发挥自己的才智, 体味成功与快乐。
二、坚持学生主体地位, 形成和谐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 会学习的学生会始终把自己摆在这样一个位置之上。但由于长时间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学生普遍存在依赖教师的想法, 根本不懂得主动学习的真正含义。在小组讨论学习过程中, 学生往往只讨论那些不需要讨论的、显而易见的问题, 而对于需要考虑的问题只是等待教师的答案“认真”地听课、“勤奋”地记笔记 、“苦苦”地背教材 , 一旦面临问题, 毫无愿望力求解决。从表面上看, 学生好像在学习过程中忙得不亦乐乎, 似乎在追求主动学习, 但实际上只不过装个样子而已, 没有真正思考如何积极面对知识和问题。在新课改理念下, 我们必须把小组讨论过程归还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同时交给学生, 让孩子自主学习。
1.组建小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平时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等, 方方面面都观察了解之后组建好小组, 像我教的班级有30个学生, 那么就可以把学生分成6个小组, 每个小组5个人, 两两相对, 剩下一组坐在最前面, 形成“几字形, 这样便于学生上课时讨论。并且在每一个小组选出组长和副组长, 督促组员学习, 以小组为单位, 培养小组荣誉感。
2.自主管理。小组组建后, 可以采用学生管学生的方式, 如英语早自习, 一般要求学生朗读, 那么小组长可以在这个时候发挥作用, 带领组员朗读。轮到默写的时候, 组长可以朗读单词, 督促组员默写, 默写完毕, 组长组织小组成员交互批阅, 并且订正。对于默写特别糟糕的同学, 小组成员有义务督促这位同学反复背诵, 直到默写合格为止, 然后采用一周集体默写的形式, 评比出优胜组。
3.自主活动 。新授课的时候 , 每一个小组选出“小写手”专门负责上黑板板演, 把一个小组预习好的内容写在黑板上, 遇到疑难问题, 组长、副组长带领组员一起到黑板前讨论、查阅资料、合作解决问题。这样一个小组有组长、副组长、举手发言的代表、上黑板板演的代表, 各司其职, 课堂再也不是老师一味唱主角了, 变成每个人都是主人翁、民主自主的课堂。
4.自主评价 。为了促进班级管理 , 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我们在教室的墙上开辟了“成果展示栏”, 针对英语课, 每一个小组都有自己的默写光荣榜, 优秀的小组可以得到五角星作为奖赏。这样评比, 大家可直观地评价各小组的合作成果, 这种评价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 使他们明白别人在关注着自己的表现, 从而有助于学生建立自尊, 激发学习动力。
三、营造自主学习气氛, 让学生绽放思维火花
合作学习不是单纯的放手,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尤其对于初中学生, 他们缺乏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他们又非常有表现欲望, 尤其在碰到感兴趣的话题时, 就会跃跃欲试, 一旦进入状态, 他们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 就会对课文的写作背景、人文环境提出自己的质疑, 这就需要教师动足脑筋, 以新奇、独特的方式提出富有趣味的问题, 营造和谐气氛。在这样氛围的引导下, 学生的兴趣必然浓郁又高涨, 思维必然敏捷又活跃。例如, 我在教主句是过去式宾语从句时, 画了四幅简笔画让学生进行pair work。其中一幅画是这样的:一只猫站在一堆书上吃挂在墙上的鱼。这幅画非常新颖, 学生非常喜欢, 他们积极练习:A:what did the cat say? B:the cat said the books were very useful.接着,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画一些图画 , 并创设情境, 用英语向小组学生描述自己所画的画, 不仅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还在互动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知不觉中练习口语表达, 同学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和睦。
当然, 为了让学生在小组中找到成就感, 激发主动学习的欲望, 老师还可以创设情境、运用口诀加快记忆、制作教具、自编短剧、开展竞赛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教学效果。
总之, 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教学活动的要求, 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意识、团队精神的主要学习形式。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 而且让学生学会协助和做人。在创造和谐教学环境的引领下, 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更科学、更有效, 有待我们不断探索、研究、完善。
参考文献
[1]教学中的直观性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王玉秀.如何优化分组学习.现代教育, 2011 (21) .
营造和谐 快乐学习 篇2
生活学习环境
一年来,我校十分重视和谐校园的营造工作,在硬件方面:首先是对学校各厕所的改造,让师生生活方便,洁净生活。其次是对各办公室、教室、会议室的改造增添了不少硬件设施,让教师用起方便,卫生舒服。再就是着重对苗圃进行添植、花草树木,让校园生机勃勃。在软件方面:首先修订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公平公证地进行人文管理,让每位教师心悦诚服。其次是打造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每一个角落都彰显文化气息。既美观又育人。让校园是家园。请欣赏图片。
余庆县城关一小
营造和谐氛围 引导自主学习 篇3
一、更新教育观念 ,确立主体地位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 应始终坚信学习者可以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这就明显告诉我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不应成为一句空话,或是贴在墙上不起眼的标语。
首先,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确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转变学生是“收录机”、“容器”、“观众”或是配合教师演“教案剧”的配角的传统观念。“教”完全是为了“学”, “教”要服从“学”,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主角、主人。其次,要克服课堂教学中的“三多”(即教师讲得多、问得多、控制得多)和“三少”(即学生读的少、练得少、自主探究的少)的弊病。最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成为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艺术家,也应该成为传递治学方法,让学生成为真正主人的艺术家。因此,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自己的“启”达到学生的“发”,让学生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 思考、理解、掌握新知。
二、实施教学民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活动中,实施教学民主,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实施自主学习的前提。为了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首先应解放学生的思想,改变发言先举手,上课手背后等许多制约学生发展的传统习惯。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站起来发言,自愿到讲台前演示;也可以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和合作伙伴,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这样做的结果,真正给予了学生自由,放松了学生身心 ,还给学生无拘无束的学习空间。便于学生激发灵感,发展个性。
例如,教学清代诗人袁枚《所见》一课时,我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有的同学擅长朗诵,就让其朗诵。有的同学愿意说,就让其把故事描绘的景象说出来。有的同学擅长画画,就让其把故事描绘的景象画下来,给诗配画。在一节课中,学生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且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率比平时大大提高。充分证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真理。
三、激发求知欲,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鼓励提问,放手质疑 。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要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問题。任何发明、创造、改革,无不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因此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要下雨了》一课时,首先,我让学生针对课题提问,说出自己想知道什么,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如:“谁知道要下雨了?”“它怎么知道要下雨了?”“真的要下雨了吗?” ……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读课文、找答案……,学生的情绪非常高涨,内容非常充实,课堂真正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2)展开讨论,深化理解。叶圣陶先生说:“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味的听讲;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的讲解。”展开讨论,畅所欲言,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有深度、有争议的问题,一时搞不明白,这时我就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在辩论中明析,相互启迪,共同提高。
以《路旁的橡树》为例,当师生学到一棵高大挺拔的橡树挡住了筑路工人向前铺路的计划时,我让学生质疑,有的学生这样说:“把橡树砍掉,因为修路计划要比一棵树重要”。有的同学当即回答:“这样一棵粗壮、结实的橡树砍掉多可惜呀!”还有的说:“修路计划不改,橡树也不砍,就让橡树长在公路中间。”这一回答,显然是不妥的。于是,我让全班同学再读书,再讨论,经过学生们的反复讨论,深入理解,终于明白:路改了可以通行,树砍了就没有了,为保护环境、确保道路畅通,做到两全其美,最好改线修路。
四、课内外结合,培养自学能力
“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句话道出了课内外 结合的重要性。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是有限的。如果发挥好课堂教学向课外的辐射作用。则可以使有限的时间、空间获得无限的延伸。仍以《要下雨了》为例。课后,我布置让学生查找、搜集一些预测天气变化的其他“大自然的语言”。第二天一上课,学生们便开始汇报。有的同学汇报早晨麻雀啭鸣表示天气晴朗。有的汇报蚯蚓出洞爬出地面表示将要下雨。还有的同学汇报了蜻蜓低飞、水泥地潮湿、蚊子成团等下雨前的自然现象。这样做,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语文实践的能力。
总之,二十一世纪呼唤回归自然,呼唤人的主体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一道新世纪的曙光,它将照亮漫漫教学。为了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夺目光彩,让语文成为一泓活水,成为学生爱学、会学的一门课程。教师需要的是积极引导,大胆改革课堂教学。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化作暖暖的东风,吹来素质教育的春天。
营造和谐 快乐学习 篇4
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能给学生创造一个优雅清新的学习环境。班级组建初期,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 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缺乏奋力拼搏的精神和刻苦学习的劲头, 在生活习惯上也表现较差。有几个学生在课桌上张贴了自己心目中的偶像:歌星、影视明星、体坛明星等, 却没有科学家;自习课老师不在时, 有部分学生自由涣散, 随便说话、走动, 班里就成了俱乐部, 有唱歌的、听音乐的、吹口哨的、拍打篮球的应有尽有、五花八门。针对这种情况, 我除了在班级作正面引导提出要求外, 开始着手营造班级的文化氛围。第一步布置教室, 让它体现班级特色, 同学们积极响应, 还出谋划策。班级誓词最为抢眼, 温馨的水粉底色上书写着:我非常聪明, 我潜力无限, 我要在老师指导下, 自主、文明、争光、专心、细心、探究、创新, 以今日的精彩成就明天的辉煌!它指明了学生的努力方向, 也时时刻刻激励、督促着每个学生。我建议在墙壁上张贴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 学过书法的学生还书写“胸怀祖国, 放眼世界”在其上端, 意义更加深远。教室两侧立柱上张贴着火红的条幅“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教室后边黑板上方是菱形红字块“若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 最无益莫过一日暴十日寒”。天棚横梁上张贴“人生像跳动的音符”“让青春无悔”。高处窗户玻璃上贴有“勤奋、刻苦、团结、友爱、拼搏、创新”, 比窗花好看。还充分利用教室墙壁空间, 开辟了光荣榜、才艺展示、班级风采、评比栏等专栏, 后黑板上留出位置, 让学生轮流书写每天一句名言警句。通过让“墙壁说话”, 使班级的环境焕然一新, 同学们十分喜爱这个“家”。在学校轰轰烈烈开展的班级文化建设检查中, 我班受到了嘉奖, 全班同学都欢欣鼓舞、干劲倍增。恰逢学校德育处组织开展诵读《弟子规》活动, 我班同学个个达标、勇于争先, 在举办的背默比赛活动中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再次受到学校表彰。通过系列活动,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共同分享奋斗过程与成功快乐。学生的精神面貌、行为习惯大为改观, 主动学习的劲头也有了。
针对学生阶段性的特点, 班级文化要时时更新、创新。例如, 针对学生出现的浮躁情绪, 我组织学生召开“放飞梦想”主题班会, 让每个学生先谈谈自己的理想, 然后制订出为实现理想而采取的措施和学习计划。此举消除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浮躁情绪, 促进了心与心的交流, 增加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搞好班级文化建设, 是科学管理班级的有效方法。常言道:方法大似气力。就是重在强调方法的作用, 在班级的管理上也是如此。如果没有班级特色文化建设, 班集体也就没有凝聚力, 各项工作就无法顺利开展。实践证明, 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 能够起到鼓舞士气, 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同时也减少了班主任的通病:唠唠叨叨、婆婆妈妈, 事必躬亲的毛病。
充满朝气的班级文化氛围, 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 心态得到改善, 情操得到陶冶, 视野得到拓宽, 品位得到提升。班级文化建设没有固定的模式, 贵在有特色, 有针对性, 应力求做到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我班教室后面的墙壁上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树干”是“健康、快乐、向上”, “树叶”是学生的心里话、理想、目标等, 树上还有两只鸟儿在歌唱。我希望我班这棵“大树”,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健康、茁壮成长。
营造和谐 快乐学习 篇5
学习习惯
在印度和泰国旅游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根小小的铁链就可以把一头千斤重的大象拴住,其实这个铁链非常细,千斤重的大象只要一抬腿就可以轻松挣脱,但大象为什么会被拴住呢?原来在大象很小的时候,就被锁链拴住了腿,慢慢的小象形成了习惯,认为铁链无法挣脱,因此,即使小象长成了大象,它还是被这条铁链牢牢的拴着。看到这个现象之后我有了深深的思考。可能拴住小象时,靠的是铁链的力量,但是“拴住”大象的,却是一种行为习惯。
因此,我想告诉家长朋友们一句话:剥夺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剥夺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剥夺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利益。
其实,孩子的习惯培养和性格形成是息息相关的。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营造和谐、轻松的家庭氛围,是我们每一位家长,我们每个家庭都要探讨的问题。所以,今天我分别从三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第一方面,从英语学习的角度出发,来谈英语学习的误区,以及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第二方面,谈谈如何给孩子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和家庭环境,创造孩子、规划孩子的完满人生。第三方面,谈谈如何将价值教育渗透到家庭教育中。
首先,来谈第一个问题。有时候孩子不爱学习,主要是因为英语学习或者学习习惯不好。其实,改善或者重新塑造孩子良好学习习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我在人大附中碰到一个真实的案例。有个小男孩一直都不喜欢学习英语,他的家长很困惑,找到了我问怎么办。我就问家长:“您觉得这个孩子英语学不好是因为什么?”她说:“他特别不爱记单词,单词的读、写、听能力也都不强。”我说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家长应该换一种教育的方法。后来我了解到,这个孩子是学校田径队的队员,每天早晨起来都有晨跑的习惯,于是我就出了个招。她们家住在人大的校园里面,我说早上孩子有晨跑的习惯,您就把他爱记的单词做成一个小字条,您拿在手上,您和他一起晨跑,一边跑一边问,包括您自己也要跟他一起学习。后来慢慢地孩子觉得这种形式特别有趣,英语单词背的也很快,为什么呢?因为妈妈跟他一起参与了。妈妈跟他一起耐心跑步不说,还边跑边问他问题,他也可以问妈妈问题,这样母子俩有说有笑,有商有量的就把英语学习的问题解决了。后来这个孩子顺利的考上了人大附中。可见,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需要家长们去塑造、去营造的,家长可以牺牲一点自己的时间来帮助孩子解决一些所谓习惯不好的问题。
此外,我们要给孩子营造一种自由的环境,这个自由的环境就是自由学习和自由表达的环境。泡泡英语的英文课堂要求孩子们不能说中文,只能说英文。有一天我上课的时候,坐在后面的小个男孩皮特面红耳赤的举手,我问他怎么了,他说了半天,连起来就是“我想去做一些水”(I wantto make some water)。我当时不明白,后来一个孩子解释说:“老师,他想去上厕所。”上课我问皮特,你为什么说要去做水(make some water)呢?他说因为这个水贵,我要上厕所就是做水。当时我没说什么,也没批评他,因为不确定这种表达方法对不对。后来我问了一下,有一些外地讲师说其实这是一个很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你们看,其实孩子也不知道这是一种很地道的表达方式,只是凭借着自己的理解就讲了出来,这个时候老师应不应该纠正他们呢?其实,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多创造,给他们一个自由表达的环境,让他们自由的去讲自己想讲的话。但是中国的家庭,包括中国的老师们往往不是这样想的。他们总是用自己的学习方法、自己接受的知识影响孩子,不允许孩子有这样或那样的发明创造。我们知道诺贝尔奖刚刚揭晓了,但是在诺贝尔奖的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中国籍科学家的名字。这一次诺贝尔奖项当中,钱永健得到了诺贝尔化学奖,但他只是华裔科学家。为什么教育中国的教育体制下,在中国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培育不出来这样有创造发明能力的人呢?这是因为孩子的创造力在小的时候就被家长和老师扼杀了。通常都是我们学到什么知识也必须要求孩子照着这个知识来学,不给孩子一个想象的空间,我们没有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语言本身是用来交流的,大家互相听懂就可以了,但有些语句从语法方面来讲,不一定正确。这里有这样一个例子,可以和大家分享。在美国的华人区,英语中经常掺杂一些中国式的表达方式,比如说“很久不见了”(long not to see)就是很典型的中国表达方式,随着当地的中国人数的增多,这些表达方式逐渐演变成了很地道的问候语言。再比如,汉语里以前没有“沙发”这个词,“沙发”是泊来词,是从英文单词的读音翻译过来的。同样的道理,英语中也出现了“Jiao Zi”(饺子),“Ma Jiang”(麻将),“Gong Fu”(功夫)等词语。语言是用来交流的,我们应该允许孩子说一些他们想说的语言。在确实出现错误的情况下,我们告诉孩子正确的就行了,而不是批评他:“你怎么可以这样说,老师怎么教你的,你不会查一下字典吗?”这样就扼杀了孩子想表达语言的欲望。
对于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也非常重要。比如说培养孩子科学的记忆能力。我们都知道在中国的很多考试考查的不是创造力,而是记忆力。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东西你都记下来,考试肯定没有问题。人类本来就是一个传承的社会,良好的记忆力是十分必要的,记忆力也会成为孩子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是孩子们小时候很容易遗忘,那么有哪些比较好的训练记忆力的方法呢?我可以给家长们做一个介绍。
第一种,重复记忆法。我们都知道孩子小时候喜欢背儿歌,喜欢读故事,根据心理研究发现,孩子其实是喜欢重复记忆的,他们不会像大人一样觉得重复说一个东西很枯燥,他们会觉得只要是自己感觉有趣的东西,哪怕说上一百遍也不厌烦。就像孩子今天读唐诗,明天可能还会再读唐诗,今天读了《白雪公主》,明天或者后天,甚至明年可能还会很喜欢。我们应该利用孩子这种喜欢重复的特性,用他自己感兴趣的方法训练他的记忆力。比如说今天背了这个句子之后,明天让他说一遍,或者隔两三天再让他说一遍,然后每次都加一点点内容,训练他的记忆力。但是有一条原则,一定要找出他感兴趣的东西,在他取得一点成绩之后一定要给予他一定的鼓励。
第二种,联想记忆法。这个是我们学习单词的方法,记单词时做一些联想,把词串到一块让孩子记忆。比如说学习“苹果”这个词,那我们就要启发孩子:苹果汁怎么说呢?那么装苹果汁的杯子怎么说呢?通过这样积累和联想的方式让孩子记忆。
第三种,直观现象法。这是一个防止孩子忘记的方法,也是我从一位家长身上学到的。这个家长发现孩子在白天学完英语回家就忘记了,回家之后不知道怎么说.毕竟在中**语还是中文,不可能孩子回去天天说英文,但是又要他把英文学好,该怎么办呢?这个家长很聪明,她想了一个办法。比如学到家具单词时,会学到沙发、椅子、电视,她把这些单词全部贴在家里的家具上面。孩子回家时,看到冰箱就看见上面贴了单词,拿上杯子也会说“妈妈,这个单词学过了”,还会给家长念一遍,这样就把学校课堂和家庭环境结合起来了。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防止孩子只会读单词,不会认单词,这是一种直观的记忆法。
第四种,儿歌记忆法。我想给有4到10岁孩子的家长推荐这样一个方法。大家都知道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的口音和方言是不一样的,给中国孩子学习语言带来很多困扰。首先这个困扰来自于老师,我去年在兰州参加了兰州市教育局举办的中小学老师的培训会议,我当时发现兰州当地的老师都是受甘肃一些方言的影响,发音不准确。可能兰州地区还稍微好一点,在四川等地方言的问题就更加严重。这些地区教师讲母语的习惯影响到他讲的英语,也会影响到学生。不可能每个家长都找个外教来教自己的孩子,那么在孩子启蒙的时候,最好的训练语音的方法就是听录音,听原版的英语磁带,看一些原版的英文电影,或者唱一些英文儿歌。儿歌本身就是琅琅上口,而且儿歌当中的韵律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很好的语音训练习惯,所以说儿歌记忆法是很好的训练语音的方法。
前段时间我们刚刚在北京结束了“全国泡泡少儿英语风采大赛”,获得幼儿组冠军的小朋友的发音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赞赏,外教老师跟我们说“如果把我的眼睛蒙上,简直就像一个小老外在讲话。”后来她妈妈介绍,原来这个小孩小时候并不是在国外生活,但是她非常喜欢看英文动画片,也很喜欢听英文歌曲,喜欢唱童谣,她自己也喜欢表现,有时候过年过节就在学校或者家庭当中表演。时间长了,她就越说越好,越来越有成就感。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儿歌在孩子学习英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种,多器官记忆法。顾名思义就是口、脑、手、耳、眼并用的一个方法。其实语言学习和平时学习都和聪明的“聪”字紧密相关。大家和我一起来分解 “聪”字:左边是一个耳,表明学习英语或者学习任何一门科学都是要用耳朵的,特别是语言,首先要听。母语也是一样,孩子一出生不会叫爸爸妈妈,必须是我们抱着宝宝,然后不停的说叫“妈妈妈妈,爸爸爸爸”,慢慢到1岁了,他积累多了自然有一天突然叫出爸爸或者妈妈,家长很高兴,孩子终于会讲话了。学习英语也是一样,先多听,慢慢积累。再看右边,上面两点是眼睛,说明学习还要看,所以刚才我们说直观记忆法很重要。接着是口,就是要说。最后是心,要用心去记忆,而不是死记硬背。多器官记忆法强调眼、口、手、耳并用,并且要用心去记忆。如何做到让孩子用心去记忆,就需要让孩子感兴趣。以上是对培训孩子科学记忆方法的介绍。等孩子长大了,除了会说、会听以外,还要培养孩子阅读的学习习惯。我们大家知道,小时候学习主要以说为主,到后来孩子上到五、六年级,初中或者高中之后阅读能力就是衡量一个孩子学习能力的基础。孩子读了大量的书籍,喜欢阅读,他积累了好字、好句才会出口成章,才会下笔如神。
所以阅读能力的培养非常关键,我也给大家介绍两种比较好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方法。
第一种,一分钟冲刺法。每天让孩子积累一分钟,让他在规定时间之内完成一个任务。我们都知道当人有任务去完成时,才会达到能力的最大化。比如说领导布置了一个任务,有了目标和时间限制之后你才能完成的更加迅速。所以我们要给孩子适当布置任务,比如说给孩子一分钟时间,让他读一本阅读能力能够达到的书籍,然后开始计时,孩子开始读。一分钟过后,家长和孩子一起来数一下这一分钟当中孩子读了多少字。比如说第一次可能是50个字或者60个字,还比较少,你可以鼓励孩子,比如说“你还是不错了,第一次1分钟阅读就可以达到60个字了,我们先休息一会儿,明天看你是不是比今天有进步。”第二天还是把同样的书拿出来让孩子读,孩子第一天读过了,第二天读的肯定比昨天要好,可能读了80个字。这样长久的训练下去,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形成注意力集中的阅读习惯。
第二种,拓展视野法。当今是一个全球化的社会,孩子肯定要走出家门,或去其他的城市发展,比如和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孩子去竞争,也有可能出国读书,和其他国家的孩子去竞争。但是处于不发达城市的孩子,视野就会受到限制。那么就需要运用拓展视野的方法。比如说父母和孩子一起上网,阅读一些英文的新闻或者一些小笑话。除了英语以外,孩子的电脑使用技能也要提高,不只是会操作一些简单的程序,也要加强信息搜索能力。在美国,小学教育为什么比较轻松、自由,因为那些孩子得到信息的能力强,因为他们从一年级开始老师布置的作业里就没有抄写单词和编写对话的内容。美国小学课堂里面老师给孩子布置的学习任务是:今天你们这个学习小组回去收集信息,研究社区当中所有的小朋友看电视的时间,以及他们看电视的习惯,他们获得了什么知识,然后第二天来探讨。或者正式研究一些关于银河系,关于星座,关于天气的内容。这些知识能力远远超越了7岁小朋友认知事物的能力。那么他们会不会失去兴趣呢?美国老师说不要低估孩子的发现能力,其实只要告诉他们如何去运用搜索引擎,这些东西电脑上都有,看不懂字可以用字典,可以用工具书。美国老师在传递一种思想:在读书方面没有任何人可以帮助你,只有自己可以帮自己,只有自己学会借用资源,自己学会运用工具,才能读好每本书。在中国老师和中国家庭中没有这样的学习基石,我们不能只是靠课堂书本上的知识,只是靠看一些书达到信息量的获取,必须让孩子学会运用搜索引擎。
在以后的社会中,有两种技能最不可代替,一种是语言技能,就是交流表达的技能,另一种是学会运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的技能。
下面,我和家长朋友们分享一下中国家庭的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基本涵盖了目前中国家庭教育的四种情况,希望带给家长更多的思考。
第一种,力求完美型。这种情况在中国家庭占了50%以上。什么叫做力求完美型?也就是说,家长希望孩子从出生开始就能顺顺当当,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都走好,不要有任何挫折,不要有任何失败,什么事情都是最好的。吃要给孩子吃最好的,穿要给孩子穿最好的,学习要进重点学校,成绩是第一最好,得不到第一前十名也不错,每年能够得到“三好学生”或者每天得到老师的表扬。
第二种,圆梦补偿型。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觉得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孩子必须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情。当今社会上很多孩子在周末是很可怜的,周六、周日上午下午全部被各种补习班占满。我曾亲自接触过一个孩子,才知道孩子的负担已经重到了何种程度。孩子不想学钢琴,但是妈妈非逼着学,如果不学妈妈就骂她甚至打她。我问这个家长:“您为什么非让她学钢琴?”家长说:“你不知道,音乐对开发孩子的艺术智能和心智都很重要,而且,对于她以后找工作,甚至找对象都很有益。”我说:“您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孩子这么小就考虑找对象的问题,真是未雨绸缪。”这位母亲说:“你不知道,我给你讲一个秘密,你别跟别人讲。在我年轻的时候就是因为不会钢琴被另外一个女人抢了一个很心仪的男人。”后来我说:“其实,您并不是觉得孩子学音乐真的很重要,而是因为您心里的愿望没有完成,所以您必须要孩子去实现。”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家长自己的成绩不好就必须要自己的孩子成绩好,家长自己没有上大学就要求孩子必须上大学。但这个时候家长有没有问一下孩子是否真的喜欢自己所学习的东西?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家长就把这些理论抛掉了。
第三种,顺其自然型。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情况,家长可能是六七十年代出生,可能是五十年代出生,会觉得自己也有兄弟姐妹,父母也没有怎么管我们,我们还是长的很好,很健康。因此,这些人作了父母后,自己的孩子爱怎么着就怎么着,爱玩就玩,想学就学。我想提醒这类家长朋友,父母对孩子严格要求,但不苛求;父母对孩子要宽容,但不纵容,我觉得这两句话是很精辟的家庭教育观点。
第四种,绿色健康型。我总结了这类家庭的几个关键词。第一个是和谐型,在这个家庭中父母不是家庭的权威,孩子可以发表自己意见,可以和父母探讨问题。第二个是家庭中有全家总动员学习的氛围。家长要和孩子一起成长才能使这个家庭成功。家长要形成自我学习的习惯,否则只是靠哪个老师讲一场两场讲座是没有任何效果的。想要建设绿色健康型的家庭,就要具有上述两个特点。举个例子,有一个家长说:“谢老师,孩子白天在课堂上学习英语,回家听录音学习,我也看着孩子每天听录音,为什么她的英语水平没有提高呢?”我说:“我给你讲一个我听到的孩子对话你就明白这个道理了。有一天我在走廊上听到两个小孩的对话。一个小孩说:‘真讨厌,晚上回家就要听英语课文录音。’另外一个孩子说:‘哎呀,没关系,你就随便听一下,反正他们也听不懂。’小孩说:‘凭什么呀,他们看电视、打麻将,让我们听录音,多不公平呀!’”这个对话很自然的反映出孩子听了录音英语还是学不好的原因。孩子跟家长在做比较,因为他们觉得家长在看电视、打麻将,他在听录音不公平,都是人,为什么我要学习,不能玩。他看不到父母的艰辛,也看不到父母白天工作的劳累,只是和父母不正确的习惯做比较。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新东方创始人之一王强老师就是很成功的父亲,他的孩子去年被耶鲁大学录取。我们都知道王强老师是名人,孩子肯定也不错,但是我们很想知道他的孩子为什么知识面这么广。后来有一天我去他们家做客,发现他们家很大,有200平米的空间全是书柜,密密麻麻的林立了各种书。他把书分门别类,哪些书是他爱读的,哪些书是孩子爱读的,他的书孩子可以去读,他的家庭就是一个温馨的图书馆,什么书都可以找到。我和王老师交流,我说这些书孩子都看吗?他说孩子大概三四岁的时候就抱着一本看不懂的书津津有味地看。我说他为什么会这么做呢?他说他们家每天晚饭之后全家一起会有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大家都在看,看完后会互相交流看书的心得。这样日积月累一个很好的看书环境就形成了,因此孩子形成了习惯,没事的时候就会抱着书读。这就是我们讲的绿色健康型家庭。第三个部分我给家长讲的就是价值教育在家庭当中的渗透。我想用一首小诗引出我对第三个问题的阐述。这首小诗是美国著名家庭教育学家塔尔贝克的一首小诗,我觉得这首小诗很好的说明了在家庭中怎样营造和谐的环境,怎样避免不利的环境。
“挑剔当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刻,名利当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寂寞当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宽容当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当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公平当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正直。”
您看,我们想让孩子正直、自信、宽容,那么我们必须给孩子提供公平的环境、鼓励的环境和忍让的环境。我们都不希望孩子苛刻、好斗、害羞,那我们就不能对孩子过于挑剔,不能对孩子经常表示不满。
在香港交流培训的时候,我们参观了香港最著名的一家幼儿园——国际幼儿园。在幼儿园中,我们看到院长在很大很大的海报上贴上了一些警示家长的话。我问这个院长,为什么要贴这些话?她说:“香港地区家长很容易犯这些毛病,我想提醒一下他们在言行举止当中不要说这样的一些话。”我现在把这些话念给在座的家长们,看看大家是不是在家庭当中也说了这样的话。第一:严厉苛刻类,比如说“不应该这样做”之类的话。第二:冷嘲热讽类。比如“难道我没有告诉过你”“你是个傻子,我给你说了还没有记住”等。第三:一概否定类。这也是家长生气时爱说的,“看你这没出息的”“你这一辈子也就是跟在人家后面看后脑勺”等。第四:夸大其词类。比如说夸你的孩子是最好的,全天下谁都比不上。第五:人身攻击类。这也是经常碰到的,诸如“你有病呀”之类的语言。第六:恐吓类。“你给我当心一点”“再不这样做当心我揍你”。第七:漠不关心类。父母心情好的时候当孩子是宝贝心肝,亲10遍都不够,心情不好,或者父母比较忙,如果孩子找你就会说“一边去,没看我正忙着吗。”这些话看起来是一句话,但是对孩子的成长会造成非常大的伤害。所以各位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和言语。
我把在家庭教育当中最重要的要求归纳为十点,希望可以通过这十点塑造绿色健康型家庭。
第一,孩子在场的时候父母们不要争吵。我们经常看到妈妈持一个观点,爸爸持一个观点,两个人争执的很激烈,有的父母会在孩子的面前说你妈什么都不会,你妈只会这个,或者说千万别学你爸,看你爸什么样子。父母的观点要一致,就是不一致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表达观点不一致。我说的家庭教育不只是对父母的教育问题,还包括对爷爷奶奶的隔代教育问题。还有的家庭请了保姆,保姆也要进行教育。所以家庭总动员学习很重要。
第二,对于家庭中的每个孩子要一视同仁。不能对儿子好,对女儿不好,或者对自己的孩子好,对他人的孩子不好,这样无形当中都会给孩子造成伤害。
第三,家长不能对孩子撒谎,或者失信于他们,至少要做到说话算数,这也是培养孩子诚信的关键。
第四,父母之间要互相谦让,不要互相争执。
第五,父母对孩子要关心,特别是和孩子的亲子关系要亲密。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如今的社会爸爸妈妈都很忙,但是孩子在12岁之前是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候的孩子最需要关心,因为他有自己很多的思想,有很多其他渠道的信息,如果他和父母的关系非常疏远,那么今后他和父母的感情也会非常淡。
第六,孩子带小朋友回家作客,父母要表示热情欢迎。
第七,不能对孩子忽冷忽热,心情好的时候宝贝心肝的叫,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发脾气。
第八,家里要形成尊老爱幼的风气,重大事情要尊重孩子的意见。这点在西方国家做的很好,因为中国一直以来都是父母在家庭权威多一些,要倡导民主家庭,孩子是家庭的一分子,很多事情要听一下孩子的想法。
第九,家庭里要多做一些文体活动,比如说一块去打球,一块去郊游,一块进行比赛,爸爸、妈妈、孩子、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起参与,多做一些娱乐活动,形成一个很温馨的家庭氛围。
第十,父母有缺点,孩子也能批评。父母甚至可以故意犯一些错让孩子指出来,孩子指出来以后一定要表扬他,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互动,人都是有缺点的,但是我们可以改正,只要不重新犯就行了,这样就是一个好家庭。
如何营造和谐的语文学习氛围 篇6
【关键词】学习氛围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081-01
对于我们从教者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激情活跃的课堂氛围是师生平等合作基础。好的氛围是能更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容易接受知识,从而拓展小学生思维能力,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进而开发孩子们的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因此,高效课堂特别强调学生要在轻松、愉快中学习。
创造良好的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必须要转变自己的角色,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摒弃自己是课堂的主导者,成为课堂的引路人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个性表达,使学生无拘无束 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只有这样教学环境,学生积极性才会被调动起来从而在愉快的心情中完成一天的学业。
根据我县高效课堂要求和农村实际情况及多年的课改实践现从以下五方面的探究:
1.营造好的学习氛围
小学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营造松和谐平等的气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师生 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合作,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活 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进入 语文学习,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
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将在师生沟通时起到重要作用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特别是与老师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敢于 不屈从于教师,不迷信于权威,不盲从于教材,敢说“我认为”。学生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 间,尽情地自由参与自由表达,往往能产生一种宽松、新奇、愉悦的心理体验,学习兴趣高涨,从而诱 发潜在的创造智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展现语文 课堂的无限活力。
2.通过表扬欣赏培养学生兴趣
小学生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被表扬。老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赞赏是廉价的,也是无价的。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营造积极主动活跃的语文课堂气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直接动力。在语文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没有“兴趣”作保障,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决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全方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出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气氛,才能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参与合作等学习方式的改变。可以说,赞赏出创造力,赞赏出学习兴趣,赞赏出进步的学生,赞赏出有特点的学 生。通过赞赏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 激发了创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养成 起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赏识学生对知识的 掌握及能力的提高,又要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及 方法上的优良行为,还要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 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3.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注意力是最容易被一个新事物吸引的,特别是感兴趣的东西,而多媒体在辅助教学的活动中,通过图像、声音、动画、游戏等形式,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新鲜的视听感受,对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学生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景,必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景的办法,并不仅限于用多媒体,还有许多成功方法。总之,通过创设情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启学生兴趣阀门,诱发学习兴趣,促进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
4.充分体现个性发展的作业形式
孔子说:“要因材施教”,作为小学班主任我清醒认识到:不论是何种作业形式,过量的作业只会使学生不堪重负,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从而产生反感和厌学情绪,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变统一的布置作业为不同学生作业不同,根据所授内容在一定范围内,指定一些分量或难度有所不同的题目由不同学生完成。这样,可使学生在有尊样有自信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完全可以让其少做些琐碎的作业,推荐他们做些课本以外的练习,以拓宽加深其知识结构;对于中低层次学生,在推荐作业之前,教师需精选一些示范题进行讲解,做些必要指导。
5.提高教师的个人魅力
营造和谐 快乐学习 篇7
一、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现代教学理论研究表明,课堂教学有两条主线:一条是知识交流主线,一条是情感交流主线,情感交流主线其实是指师生之间那种平等、民主、友好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构建和谐课堂环境的基础,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俄国伟大的思想家别林斯基说:“爱是教学的工具与媒介。”信任孩子是教学成功的保证,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总是用自己真挚的情感去换取学生对自己的好感,课上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眼神、热情的赞语激励学生,课下与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谈心。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他们的心情会特别的好,自然师生情感也就融洽了,学生也就快乐了。
二、激励每一个学生
大量事实证明,赏识孩子、激励孩子是发挥孩子无限潜能的保障,爱因斯坦母亲的伟大之处,就是她始终没有放弃爱因斯坦,对他抱有热切期望。激励是一种信任,激励是一种友善,人们只有在激励中才容易改正错误,小孩子更是愿意听好话。我们的学生年龄小,他们的好胜心强,渴望得到教师的欣赏与表扬,当教师表扬他的时候,他会心情愉快;当教师批评他的时候,他会心情沮丧。据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位心理学研究者证明,一个人在没有激励的条件下,他只能发挥20%~30%的才能;当受到激励的时候,他就能发挥80%的才能。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总是对学生充满了信心,认为他们都是可塑之才,他们都有美好前程,所以,当他们有了点滴进步时,我会这样激励他们“:孩子,你的努力我看到了。”“你好聪明!”“老师很喜欢你的认真。”当学生有错误时,我也不一棍子打死,而是用微笑鼓励他们:“你会成为一个好孩子的。”“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会做好的。”等等。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教师是爱他们的,就会在教师的激励下快乐起来。
营造和谐 快乐学习 篇8
关键词:高职英语,和谐关系,建立,英语兴趣,培养
英语一直是高职学生们不太喜欢的学科, 这给老师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顺利地上好每一节英语课让学生在这门学科中有所收获是我们一直期待并努力的目标。在教学中, 我逐渐发现有两方面很重要。
一、用心对待每一位学生,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会有意识地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进行评价, 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 因此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如果对教师没有好感, 就对他教的课程不感兴趣。反之, 如果教师只注意、喜欢成绩优秀的学生, 对他们经常赞扬, 而冷落成绩不太好的学生, 对后进生置之不理, 就会逐渐造成成绩较好的学生骄傲、自满, 后进生自卑、气馁, 慢慢就会产生抵触情绪, 对学习失去信心。一旦学生与老师产生了对立情绪, 教师的教学就显得无能为力了。相反, 如果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关心和尊重, 就会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 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 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关心每一位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 和学生打成一片, 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才能热爱老师, 听从老师的教诲。在这种互相尊重的气氛中, 教和学就会很和谐地进行, 学生很乐意地接受知识。
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有了和谐的课堂气氛还是不够的, 我在和学生的交谈中了解到, 有很多学生很愿意学习, 但是成绩就是差, 长时间听不懂, 到最后就不得不放弃了。因此, 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找到适合学生的教法, 让学生对本门学习的积极性能坚持下去。
1. 消除学生英语学习的焦虑情绪
语言学习中的焦虑主要是指学习需要用外语或第二语言进行表达时产生的恐惧或不安。焦虑是影响语言学习的较大的情感障碍。高职学校的学生基础本来就薄弱, 英语方面听力口语较差。在教学中, 学生会羞于用英语进行表达或交流。教师的言谈举止及情感状态会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直接的影响。因此, 教师说话时应尽可能使用鼓励性语言, 以鼓励与表扬为主, 营造轻松、愉快、民主的学习氛围, 有助于学生保持愉悦的心情, 提高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英语的动机, 从而有助于他们集中精神, 增强信心, 勇于参与到教学中来。
2.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处于主体地位, 学生处于支配地位, 这种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到学习者的中心地位, 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会产生疲劳感, 觉得很枯燥。教师可以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前提下, 使用各种可能的手段, 包括检查和自我检查, 将学生的外部动机调整到最佳的程度, 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大部分的教学需要外在的硬件条件才能实现, 教师可以使用丰富多样的硬件, 如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现代教学设备优化英语教学的课堂环境。对于成绩较好一些的学生, 教师可在课堂上经过自己的精心设计和组织, 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注意, 使之产生知识结构上的欠缺感和不满足感, 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求知欲, 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方达成一种心理上的共鸣与同步, 使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与大脑中固有的旧知识相结合, 相互渗透。对于成绩差的学生, 教师可以先引导, 然后给他一个较易的相关任务来完成, 选择恰当的外部奖励措施, 以此来鼓励学生, 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久而久之就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在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学模式下, 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机械学习变为意义学习, 从某种程度上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总之, 学习英语的行为不是完全出于自愿, 但通过教师宏观系统地使用动机调控策略, 学生能够认可并接受英语的重要性, 因而会较为主动地学习。
三、采用鼓励、赞赏的正面教育, 增强师生的互动交流
在互动学习中, 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 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 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在传统的教育中, 教师往往是对好学生表扬得多, 批评得少。而对文化基础弱、纪律差、成绩落后的学生就置之不理, 看到他们上课不听讲、睡觉很反感, 甚至用过激的言语刺激他们。其实了解了这部分所谓的“坏学生”后, 你会发现其实他们反应很敏捷, 记忆力很强, 只是有时教师没有耐心地深层次发掘他们的闪光点, 只是横向比较, 不是纵向比较。例如, 我班的几名男生英语基础很差, 上课经常打瞌睡, 不做笔记, 很少朗读。但是通过谈心后, 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时, 我就多提问他几次, 表示老师在关注你。由易到难地、一点一点地引导他前进, 并且对他的一点小进步都及时地表扬, 使他感到我没有放弃他, 看到自己被肯定, 他也逐渐树立起了自信心。这样一学期下来, 他不知不觉地把上课回答问题当成了一种习惯, 不再破罐子破摔了, 渐渐地融入了积极学习的同学当中。
对高职的学生进行教学是一件苦差事, 但是它也在考验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心。我们只有真正地走到学生中间去, 把学生当作朋友, 让学生对我们产生充分的信任感。学生爱上了老师, 也就爱上了其所教的课。
参考文献
营造和谐 快乐学习 篇9
一、合作性学习与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内涵
1.合作性学习
合作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按不同性别或能力分为若干小组, 为共同完成某一目标或实现共同利益进行互相帮助、互相交流、互相鼓励, 并以集体的成功为评价依据, 最终促进个体健康发展的一种学习策略。
在合作性学习中, 师生、生生平等, 关系和谐, 容纳异己, 师生平等交流协商与互助,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 每一位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领域水平得以提升, 身心各项机能得到锻炼, 身心获得和谐发展。“通过合作, 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提高, 很多学生随着交往活动频率的增加而逐渐消除了人际交往中的紧张感, 交往中错误行为发生的比例也显著降低。”[3] 合作性学习使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 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交往、表现、求援的需要, 在学习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监督, 在交往中产生心理相容, 有利于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促进学生自由发展。“合作方式的优点在于:第一, 在没有权威人物的环境之中, 学生们不会感到威慑与压力;第二, 由于不同学生的兴趣、个性、学习方式及注意的广度迥异, 因而进行合作不仅有利于取长补短, 最大限度地解决问题, 而且有利于搭建互相学习的平台”[4] 。在合作学习中, 师生形成一种伙伴关系, 在具有和谐、民主的气氛中进行交流和讨论, 借助集体的智慧提高自身的素质。“大家彼此反馈、彼此开放、彼此愿意被质疑, 在平等、合作、互动中得到发展”[5] 师生融为一体, 师生间能够平等对话与交流, 真正体现教学的民主;在合作性学习中, 学生借助集体的力量, 分工协作, 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 广泛查阅书籍、网上搜寻、咨询专家等, 拓宽了获取知识渠道,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各种信息进行选择、加工的能力, 有利于扩大学生视野,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人的身心和谐发展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 “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6] , “教育必然要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制约, 也就是说, 教育活动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才能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才能使人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7] 正如第斯多惠所说:“正确的教育应该加强人的所有器官, 锻炼人的感觉灵敏性, 发展人的思维能力, 培养人的评议能力, 激励人们敦品励行, 养成尊重真理的习惯, 遏止利己倾向, 换言之, 即加强体力, 发展智力, 培养德行”[8] 。人的身心和谐发展是指人在德、智、体、美、心理等各方面获得全面的、充分的、协调和自由的发展。[9]
二、合作性学习对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促进
合作性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它是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1.合作性学习能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有利于学生全面、自由发展
合作性学习活动不同于集体授课或个体学习的课堂教学, 它把学生完全放在主体地位,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自由发展。在合作性学习活动中, 它要求每个学生既有个人探究的任务, 又有共同承担的责任, 同时个人和小组集体的利益能促进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发生变化, 由单纯地接受帮助, 变为给予帮助, 由单纯的被动接受型变为积极探索型。另一方面, 合作群体的思维和智慧可以为整个群体共享, 可以彼此取长补短, 在交互式学习中, 能够发展学生的潜能, 使学生的各个方面得到锻炼, 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素质的和谐发展, 全面提高。
2.合作性学习能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 促进学生充分发展
和谐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开展交互式学习, 获得充分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合作性学习中, 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 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交往、表现、求援、游戏的需要, 形成和谐的学习环境。在学习活动中, 不同智力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的学生相互启发, 相互补充, 修正不足, 从而使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在交互学习中, 不同个体、不同层次的认识与理解的融合, 将构成彼此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获得充分发展。同时, 合作性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中, 教科书和教师的教学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唯一来源, 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 易对教材和教师产生依赖性心理现象。在合作性学习中, 学生分工合作, 围绕一个主题, 借助群体的力量, 学生可以通过多渠道, 获取各方面知识, 使学生各方面得到进一步锻炼, 获得充分发展。
3.合作性学习能锻炼各方面能力, 促进学生协调发展
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更多的是一个顾问和指导者, 师生平等交流, 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融为一体, 教学不再是单项交流或双项交流, 而是多项交流。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集思广益、相互切磋, 能够降低个别学习的孤立性, 学生的认知、行为、情感等方面得到发展。特别是在异质性合作小组中, 学生在共同的活动中必须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 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 使学生在交往中产生心理相容, 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学生之间开展讨论、争辩、交流, 取长补短, 集群体的智慧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 学会认知, 学会交往, 学会做事, 学会做人等, 学生的认知、行为、情感等获得协调发展。
三、创设合作性学习环境, 开展合作性学习, 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
目前, 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和教师思想观念上的滞后, 合作性学习在中小学课堂上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展, 教学活动中仍然强调个体学习, 忽视合作, 缺少交往互助;注重应试升学, 强化竞争, 缺乏共创共享思想等问题。为此, 必须改革教学模式, 开展合作性学习, 构筑学习共同体, 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1.激发合作性学习的动机, 营造合作性学习的情境
积极地创造合作性学习的动机, 营造合作性学习的情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 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10] , 因此, 在教学中, 首先分析学生实际认知水平, 然后提出稍高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的问题, 以求得学生在一定困难水平的面前出现认识冲突, 增强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促进其发展。“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 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11] , 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科学设计课堂结构和教学内容, 让学生走进生活, 从共同的生活中发展问题、收集资料, 创造共同协作、共同学习的学习情境。另一方面, 由于中小学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 教学中注意动静结合, 质疑、思考与讨论相结合, 通过讨论和辩论削弱对教师的依赖性, 培养学生勇于畅叙己见, 直抒胸臆, 凡是能够提出具有科学性、新颖性、创造性的问题或在探索中取得进步的同学, 均予以肯定, 激发探究热情。同时正确对待学生间的争议, 引导学生合作讨论, 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 努力营造合作学习的情境。
2.构筑学习共同体, 开展交互式学习
构筑学习共同体, 搭建合作性学习的平台, 有利于进行学生交互式学习。E.L.博耶尔 (Ernest L.Boyer) 在《基础学校:学习的共同体》一书中首次提出学习共同体的概念[12] , 佐藤学预言“21世纪的学校是‘学习共同体的学校’”[13] 。学习共同体是指参与学习活动的学习者和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 团体成员通过参与、合作、沟通、交流等方式, 分享各种学习资源, 共同完成一定学习任务, 构建的学习型团体。它的核心特征是合作性, 为此, 在学校中必须构筑学习共同体。由于“一个合作的学习共同体的基础, 就是合作——为了共同体目标而共同努力、同伴关系、分享的领导、共同发展和共同学习, 而非竟争与少数人掌权”[14] , 因此, 构筑学习共同体, 首先, 明确学习团队的目标和信念, 它是学习者的学习方向和动力。“相互之间的共同的、有约束力的思想信念作为一个共同体自己的意志, 就是这里应该被理解为默认一致 (consensus) 的概念, 它就是把人作为一个整体的成员团结在一起的特殊的社会力量”[15] 。其次, 明确学习的任务和责任, 对层次不同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 分工协作, 使组内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协作, 提高组内成员的合作度, 努力创设一个平等、民主和共享共创的学习氛围, 从而搭建有效合作平台的目的。再次, 师生共享话语权, 打破常规的小组合作形式, 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任务, 保持共识, 容纳异己。只有这样, 才能构筑学习共同体, 搭建合作平台, 使人人敢于探究、愿意合作, 相互协作, 共同成长。
3.留心每一位学生, 关注学习的全过程
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观察每一位学生, 了解每一位学生, 发现学生间的差异, 因材施教。鼓励每一位学生, 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 成为学习的主人。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注重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 同时, 教师应融入合作性学习活动中, 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变化, 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对问题解决的真实情况, 及时调整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绪。教师融入学习活动中, 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 有利于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4.运用评价机制, 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
学校首先对开展合作性学习的教师进行积极地评价, 以激励教师的教改热情。其次, 积极地引导教师对合作学习中的学生进行积极地评价, 使学生得到鼓励和精神支持, 激起学生更大的合作学习兴趣。对学习活动的评价, 可以采用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主体评价。“评价的形式也不应仅限于教师的评价, 还可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组与组间的评价等。教师的点评和穿针引线可以使学生个体的情感、态度、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 学生在不断碰撞、融合中得到合理的启迪和情感的交流, 使其发挥更高的合作积极性和更大的创造潜力”[16] 。再次, 评价内容上, 注重对学生在合作性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情感、态度、合作能力和学习策略及表现出来的发展潜能等进行综合性评价。通过合理科学的评价, 构建和谐的学习环境, 激发开展合作性学习的热情。
5.加强指导, 培养合作技能
营造和谐 快乐学习 篇10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为例, 它的设计思路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 家庭、学校、家乡 (社区) 、祖国、世界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主要因素;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 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因此, 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从平凡而广泛的社会生活之中挖掘出具有蕴涵教育价值的素材, 把那些与学生生活世界紧密联系的事物、现象等引入课堂, 让他们去探索、去感悟、去理解、去发现,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投入持久的激情。我们只有在以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为主的课堂中, 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学生好奇求知的心灵才将得到充分的呵护, 学生大胆质疑的个性才将得到充分的张扬, 学生互相合作的习惯才能得到充分的培育, 也只有这样的课堂, 才是真正属于学生的课堂, 真正是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 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主动性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 学生的道德思想、道德情感、道德行为才能充分的展示。比如教学《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一课, 我充分利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问题, 启发学生思考:交通在给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出行等带来方便的同时, 你认为还带来了那些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按照“交通问题面对面、交通问题大家谈、交通问题我破解、交通问题瞭望台、交通问题我先行”的活动流程, 把自主权交给学生, 让他们充分去探索、感悟、发现、理解、争辩、归纳, 结果学生学习的情绪高涨, 气氛热烈, 效果十分明显。
二、建立和谐的课堂结构
《品德与社会》教材在编排上重在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理导行, 其特点是概念少, 活动多, 教师讲授知识少, 学生内化吸收多。大量的调查、访问、实践等探究活动既是教学的主要内容, 又是教学的重要形式。在教学中, 常常采用的是情境化、模拟化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进入他们所熟悉的社会现象之中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在这个活动中, 教师要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中去, 在设计这种情景时, 要力求体现社会化、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始终坚持以“导”为主, 将学习的时间让给学生, 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空间和活动余地, 凡是学生能探讨得出的决不取而代之;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 决不急于求成, 给学生一个发展的平台, 给学生多一点表现的机会, 给学生一点自主探究的喜悦。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 通过表演、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 引导其逐步解决问题, 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课堂上学到知识和技能、领悟其道理, 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教学《把温暖送给残疾人》一课时, 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明白残疾人由于生理有缺陷, 生活上有许多困难需要我们同情和帮助的道理, 我们设计了一个模拟情境来激发学生对残疾人的同情, 体验残疾人渴望得到帮助的心理需求。事先让几名学生排练一个短剧, 课堂上进行表演:一位盲人在大街上慢慢的走着, 手里拿着一根竹竿不停的探着路, 忽然被大街上的一块石头绊了一跤, 探路的竹竿喀嚓一声断了, 盲人重重的摔在地上, 满身是灰尘不知所措, “哈哈……”旁边传来了一些人的取笑声, 这时一位小姑娘却走过去, 递上手帕, 用力地把盲人扶起来, 并帮他搽去身上的灰尘, 还护送他回家, 盲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并不停的说“谢谢!谢谢!通过学生生动形象、绘声绘色的表演, 给学生以很强的感染力。然后我分别让盲人、小姑娘、旁边取笑的人谈谈自己的感受, 有的学生当场流下了眼泪, 有的学生立即站起来发表意见, 给小姑娘的掌声不断。再让学生分组对他们的不同行为进行辨析, 学生发言踊跃, 对不尊敬、歧视残疾人的人是群情激愤, 个个谴责。学生们在愉快的气氛中, 观其形、动其情、悟其理, 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强化教育。
三、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道德不是熟记几句格言就可以了事的, 要重在导行”。过去的失败教训告诉我们, 空洞的说教, 机械的记忆, 低效的活动, 重复的练习是不能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的, 只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把握品德教育中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 才能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教师是师生关系的主要创建者, 是课堂教学环境的主要营造者, 课堂上真正的民主、平等、和谐, 源于师生的一种爱。教学过程中师生信息交流的双向过程, 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有位特级教师曾提出“八多”, 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即:“多挤一些时间给学生, 让学生充分地动;多给学生一些自由, 让学生在一定的规则下自由学习;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快乐, 让学生充分发展个性, 多让学生参与,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多用几把尺子去衡量, 让学生进入竞争的氛围;多给学生一些笑容, 让学生感到教师的亲切;多给学生一些空间, 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多指导学法, 让学生学会学习”。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 我们教师要放下架子走下讲台, 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讨论, 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教育实践活动, 做到“堂上明理”、“堂上导行”、“课后践行”, 真正把学生当成伙伴、朋友, 以微笑恰当地关注每一个学生, 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教师的亲切, 从内心深处去启发引导他们, 唤醒主体意识, 实践深化明理, 从而促进其良好品德的形成。
营造和谐 快乐学习 篇11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课堂学习氛围;激趣法;倾听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0-0078-02
音乐课作为国家规定的小学必修科目之一,它是培养学生获得基本音乐知识技能及提高音乐素养的重要阵地。它需要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作保障才能够达到音乐教育教学目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小学阶段的孩子人生观、价值观、交友观尚未成熟,他们活泼、好动、兴趣广泛,教师应善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从音乐内容本身引申开去,从教师的肢体语言和非肢体语言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本身来源于生活,在欣赏一首作品时,音乐通过人的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直接与人的生活经历相撞击,形成瞬间或长期对作品不同层次的情感,从而得到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对倾听者产生影响,同时还会产生时空的超越,如身临音乐中所表现出的那个环境与时代,能够用自己的情感去思考,得到新的结论(自己认为满意音乐的结果)。这个过程中,欣赏者经历了一次音乐之旅,获得了非同寻常的的成功感,成功伴随而来的是喜悦。喜欢音乐自然对音乐也就发生兴趣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使学生在良好的倾听环境中欣赏音乐,有的时候需要静下心来听,有时候需要一边游戏一边跳舞来倾听,全身心地溶入到音乐中,真正地去体验音乐,从而发现音乐带给他的很多无穷乐趣。在这样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氛围是积极向上的、和谐快乐的。
二、用多元评价激励学生
在我的音乐课上所有学生都知道一点:在音乐课上没有差生,只有认真与不认真的区别。无论是谁都有自尊心,且都愿意听到别人的赞赏。但人无完人,何况小学生正处在成长阶段,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在教学中,我采用最多的是形成式评价与终结式评价、横向与纵向评价和肯定与鼓励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有时三种评价方式综合运用,效果不错,学生学习起来积极性很高,充满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期末音乐学习质量评价时,我通常会采用形成式评价和终结式评价相结合,将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与期末考试时的发挥水平联系起来全面评价。既让学生分辨清楚自己哪方面较好,又明白自己哪方面还存在不足和差距。
在平时音乐课上,我常用横向与纵向结合评价方式,每个学生的个人学习情况都不尽相同,与他们的接受能力、创造力、记忆力、判断力、想象力等很有关系,所以每个学生跟其他学生比起来学得可能不一样(横向),但和他自己的发展轨迹比起来可能又进步了一大块(纵向)。所以我通常会看其纵向发展,当然在肯定其进步的同时告诉他和老师的期望还有一段距离,他的内在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听了这些评价,学生哪个不摩拳擦掌、再接再厉呢?这是一种尊重与被尊重的良性循环。
三、留出学生交流的时间
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多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不同见解。比如欣赏完某一首曲子后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哪些歌词、音乐符号等不太懂,都可以及时沟通、交流。学生上课听到某一问题的情绪反应如小声议论,这正是他们想说的时候,这时我总是让学生学习小组交流一下想法,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站起来说一说,请其他小组跟着分享。这时因为有小组做后盾,学生胆大了,敢说了,甚至忘记了举手,这人说完那人就赶紧站起来说自己的不同心声。
四、利用音乐净化学生心灵
音乐是人类第二语言。美的音乐(优美的旋律、悦耳的音响效果)不但能愉悦身心,而且能使孩子的情操得到陶冶,行为变得高尚。小学音乐教材上的音乐内容本身所传达的信息都是健康向上的,真正踏下心来听会有净化心灵的作用。音乐本身也是给人一种美妙的信息。听优美的音乐会使学生的心灵也变得丰富多彩、乐观阳光,那么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也会变得懂事、乐学。
五、良好的倾听习惯可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
别人说话不要随意打断,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礼貌。小孩子容易想到什么说什么,课堂上应该尽量让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但低年级小学生不知道深浅,什么都敢说,有用的没用的都说。上课时间就四十分钟,当然可以拿出一点时间让他们交流,但大部分时间还是要完成教学目标的,因此就要培养他们轻易不打断别人说话的习惯。当别人回答问题或者表演时洗耳恭听,不要轻易打断、嘲笑,听完后再发表评论或者补充;在倾听音乐时候,不能随意小声议论,当有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忍不住小声议论时,用食指竖着放在嘴上示意他先不要着急说,一会儿听完曲子再说出自己的感受与大家分享,长期坚持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发挥礼仪效应,营造民主和谐氛围
在音乐课上给学生约法三章:当别人回答问题或者唱歌、表演后你认为不是很出色时不能嘲笑;做动作表演时不要轻易打扰别人,如有碰撞赶紧道歉;不能过分使劲跺脚,以免打扰楼下的学生上课。学生逐渐懂得了这些礼仪要求,上课谁没这么做,学生的舆论就会谴责谁。所以维持课堂秩序的情况几乎不存在。学生从小已经明白音乐课是应该这样上的,而且就应该这么要求自己,教师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上课不就都很轻松了吗?
总之音乐课堂是大家的,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更是每位教师和学生需要和追求的。因此我们有责任创设这种氛围以保证教师的乐教与学生的乐学。
参考文献:
营造和谐 快乐学习 篇12
完善制度是创建快乐文化的基础
企业文化往往存在于企业的制度中, 存在于管理者和员工的一言一行中。制度是固化的企业文化, 制度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行军。在创建企业文化的同时, 必须先对制度进行检查, 对与希望形成的企业文化理念有冲突的制度进行调整。
目前, 许多酒店的人事制度受各种限制性因素的影响, 都不太完善。例如, 有些酒店的薪酬制度不尽合理, 许多岗位的工资、奖金体系不能真正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 更有甚者, 有些酒店想方设法压低员工的薪酬支出, 极大地压制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有些酒店未建立“员工任用以‘能’为本、干部能上能下”的制度, 未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考核体系和完善的员工个人发展体系, 许多员工进入酒店工作后便感觉到职业发展前景暗淡, 在酒店工作就是熬年头, 只有管理岗位上的原任者退休或到其他酒店工作, 自己才有可能继任, 这样一来, 很多优秀的人才等不及酒店提拔便已离开。在这种制度下, “吸引优秀的人、发展优秀的人、留住优秀的人”只是酒店一个不易实现的愿望, “用环境留人、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也是一句空话。
没有制度保障, 未建立一个公平的员工任用、提升和报酬分配制度体系, 快乐工作文化就无从建立。酒店只有在关注员工的发展、与员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制度上进行创新, 才能给创建快乐工作文化一个坚实的基础。为此, 酒店建设快乐工作文化必须贯穿在人力开发和管理的整个过程中, 从招聘、培训、人员测评、绩效考核、薪酬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扩大化和丰富化、岗位轮换等方面完善制度建设, 帮助员工寻找到快乐工作的源动力——个人发展, 才能让他们真正实现快乐工作、快乐发展的目标。
情感管理是创建快乐工作文化的保证
建设快乐工作文化必须得到广大员工的认可, 要想得到员工认可, 管理者就必须关注员工在酒店工作的感受。如果每个员工都能感受到酒店和管理者对自己的关心与爱护, 就会对酒店产生感情, 自觉接受酒店所提倡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
现在一些酒店的管理人员长期脱离一线工作, 他们根本不了解员工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状态, 也很难体谅并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不仅如此, 有些管理者观念落后, 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思维方式上, 管理方法简单粗暴, 这样就无法令员工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心境, 长此下去, 会形成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对立情绪, 不仅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也为员工的不稳定埋下了隐患。
随着员工个性发展意识日益强烈, “大棒”式的管理越来越不适应企业的发展, 员工越来越强烈地要求民主、平等、尊重。员工的情感变化决定着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 从而影响酒店的发展。可以说, 从前领导者职位所赋予的不容挑战的权威已荡然无存, 如今的管理者应善于团结下属, 而不是控制下属。制度是“硬”的, 感情是“软”的, 管理者不能只会照章办事, 而要善于体察员工的心理, 以情感人。创建快乐工作文化、营造和谐工作环境要求酒店管理人员必须更新观念, 对员工进行情感管理。
情感管理是管理者以真挚的情感, 关注员工的内心需要, 激发他们的正向情感, 通过情感的双向交流和沟通实现有效管理。实施情感管理, 首先要求酒店管理者必须对员工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状态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酒店工作时间长、临时加班多, 特殊的作息时间给员工的生活安排带来诸多不便。不仅如此, 由于酒店属于服务行业, 员工常会面对来自顾客的挑剔及组织和工作本身的许多冲突和压力, 这些都对员工的忍耐力和承受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想让员工快乐地工作, 管理者必须比其他企业的管理人员更细心更周到地去关心员工、体谅员工, 与员工进行情感交流, 让员工在辛苦的工作中体会到组织和上级领导对自己的尊重和关怀, 从而保持快乐工作的心境。
针对酒店业员工管理工作的性质, 一是管理者应从工作需要和员工需求的角度出发,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 适度增加工作时间的灵活性, 尽可能避免加班加点, 以保证他们的休息时间;逐步推行灵活的休假制度, 根据酒店的工作特征, 有计划地安排员工度假旅游, 让他们体会到工作的价值和生活的快乐。二是管理者应时常进行换位思考, 站在员工的立场上, 体会他们的难处, 体验他们在特定情景下的感受, 通情达理地谅解他们的行为, 提出让他们心悦诚服的解决方案。在团队合作过程中, 管理者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 既要唱好“主角”, 还要甘当“配角”, 树立“为员工服务”的理念, 经常思考“我应该为他们做什么”, 努力为他们的工作创造条件、提供方便。三是管理者应尊重员工的人格, 维护他们的尊严, 提升他们的工作自豪感。四是管理者在管理员工时应做到:在批评时有同情, 在惩罚时有惋惜, 在表扬时有祝福, 在奖励时有嘱咐。在员工受委屈的时候, 不宜一味批评, 而应正确引导, 并从生活、心理各方面体恤员工, 让他们感觉到酒店及领导的关心与关怀;对落后的、遇到挫折的员工, 不能视为包袱, 不能只停留在制度措施的实施上, 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从错误和问题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学习提高。只有这样, 才能使员工心情舒畅, 以积极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工作, 从而形成最大的团队合力。
情感管理的效力会像火焰一样迅速扩展到整个酒店, 并创造一种文化氛围——员工们认识到酒店是他们应该扎根的地方。情感力量是一种内在自律性因素, 它犹如一只“看不见的手”, 可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 有效地规范和引导员工的工作。
员工调整个人心态是创建快乐文化的根本
创建快乐工作文化不仅要求酒店从制度方面加以保障、从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方面加以改善, 还要求每位员工都积极参与, 主动调整个人心态, 并在工作中寻找快乐。
快乐是一种心情, 心情是可以调整的。从员工个人角度而言, 调整心态是保证好心情的根本。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员工首先必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即在上岗前充分认识到服务工作必然是辛苦的, 工作时间不同于其他工作, 而且可能会时常接受来自顾客的各种不合情、不合理的要求, 有时甚至可能是无端的挑剔和苛责。只有在岗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把这些难题当成对自己的磨炼, 是自己成长中宝贵的财富, 才能有足够的信心和毅力克服这些困难。
许多员工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他们总认为自己是酒店中最辛苦的工作人员, 同时认为经理或顾客都是“鸡蛋里挑骨头”, 殊不知这种心态最不利于维护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为了密切与顾客、同事之间的关系, 员工必须学会两点:一是友善、热情地对待他人。情感是互动的, 你对他人友好, 他人就会对你友好;你对同事友善, 同事就会对你友善;你对顾客热情, 顾客就会回敬你同样的热情。所谓“送人玫瑰, 手有余香”就是这个道理。二是换位思考。员工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就能体会顾客的难处, 体谅管理者的不易, 从而真正做到友善对待每个人, 快乐工作每一天。
快乐工作还要求员工必须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虽然身处服务行业, 但并不意味着员工从此将浑浑噩噩地消磨工作时光, 而是应为自己设定一年、两年、五年乃至十年之后应达到的目标和状态, 这是长期地快乐工作的动力。一个人成功的行为往往是有激情, 也愿投入, 那么最终的结果也是同等的, 在耕耘与收获彼此作用的过程中, 人们会感到一种推动行为成功的力量。快乐工作文化的建设也体现出这一规律。如果员工喜欢自己的工作, 那么他的工作积极性就会很高, 成功的概率也较高, 而这种成功又会推动员工更积极努力地投入工作中。如此一来, 员工个人的干劲和成就会呈现一种良性循环状态, 他的长远的奋斗目标终将实现。
【营造和谐 快乐学习】推荐阅读:
国旗下讲话稿:学习世博礼仪 营造和谐校园08-10
营造和谐科学课堂10-27
努力营造和谐工作环境06-08
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09-10
营造和谐氛围,共创优秀班组10-20
用和谐语言营造的和谐氛围 ――电影《桃姐》经典台词10-06
弘扬廉政文化 营造廉洁和谐氛围07-05
“课间文明,营造和谐”倡议书05-30
课间文明营造和谐倡议书07-26
国旗下讲话 倡导文明礼仪,营造和谐校园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