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快乐课堂刍议(共12篇)
营造快乐课堂刍议 篇1
小学生, 特别是1~3年级的儿童, 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持久性较差等特点, 所以,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 注意采取直观、形象的游戏或活动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 能够积极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一课堂气氛的概念及其作用
1. 课堂气氛的概念
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 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而形成的某种占优势的综合的心理状态。
课堂气氛主要有三种类型:积极的课堂气氛、消极的课堂气氛、对抗的课堂气氛。
积极的课堂气氛是一种理想状态的课堂气氛, 它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师生双方有饱满的热情, 教与学态度端正、目标明确;课堂活动井然有序;学生求知欲强烈、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师生间情感交流充分, 学生参与面广, 双方处于互动积极的状态;师生共同获得实现教学目标的喜悦与满足感。
2. 积极课堂气氛的作用
积极的课堂气氛, 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积极的课堂气氛, 能够给老师和学生愉悦的氛围, 使师生双方精神焕发、思维活跃、灵感迸发;双方在教学过程中情感交融、配合默契;使老师和学生处于积极的最佳心理状态, 激发了师生潜能, 从而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作为一个教师要十分重视课堂气氛的作用, 去创造良好积极的课堂气氛, 使之成为传授知识、培养情趣、启迪智慧、提高觉悟的催化剂。
二小学语文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1. 重视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老师必须首先重视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 把营造课堂气氛作为上好一堂语文课的首要条件。老师在设计语文教案时, 要以小学生活动为主线,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 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2. 搞好每节语文课的“开幕式”
针对周而复始的课堂学习, 在每节语文课教学开始前, 老师一定要策划好能引起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开幕式”, 比如上课开始之前, 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最新的儿童歌曲, 背背激情盎然的诗歌, 或者为学生讲讲昨天发生的国内外大事。这样, 不仅让学生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能集中学生注意力, 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 营造平等、尊重的课堂气氛
老师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往往是至高无上的, 如果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板起面孔高高在上, 就有可能给小学生们形成心理压力, 影响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所以, 语文课堂要营造出宽松、平等的气氛, 师生要彼此尊重、相互信赖, 相互合作,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 以最佳状态进入语文学习, 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
4. 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说明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其智力的发展。所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要倡导让孩子们根据所讲课文内容积极动手,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 把书本内容生动化, 让语文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比如, 在讲一年级语文上册《蝉》一课时, 我们可以事先让孩子们去室外捕捉一些蝉或捡一些蝉蜕带到课堂, 配合课文学习, 之后还可以让孩子们根据课文内容和自身对蝉的观察, 将课文改写成小诗, 将学习变成一种充满情趣的活动课。
5. 多组织学生开展课题讨论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根据本节课所讲内容, 老师可以预先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问题, 让学生们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 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同时也使学生进入探究性的语文学习。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 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 学会自觉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老师让学生大胆发言, 组织讨论学习, 活跃的课堂气氛, 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6. 用多媒体设备辅助语文教学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老师利用多媒体技术, 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 改变了过去单调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 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比如, 在教学二年级语文《北京》一课时, 老师可以寻找一些北京的图片, 配上背影音乐, 制作成PPT课件, 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 并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北京的美。
三结束语
营造良好积极的语文教学课堂气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应结合小学语文的特点、小学生、教学环境等因素, 积极从多层面加以考虑, 想方设法综合运用多种手段, 营造出不断激起孩子们学习兴趣的课堂氛围, 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于国华.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心理气氛[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9 (7)
[2]张绍英.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气氛营造方案研究[J].时代教育, 2011 (12)
营造快乐课堂刍议 篇2
调动学生主动性
摘要: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和谐、常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等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让语文课堂真正 “活”起来。
关键词: 民主和谐 丰富多彩 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富有乐趣的课堂教学氛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收到最佳的授课效果。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自己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营造师生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面向全体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生的差异很大,作为良好师生关系的第一步,教师必须关爱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巧妙利用课堂上随机出现的情境变化,注重学生的情感交流,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用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适时调整活动内容与教学策略。即使他们成绩差,调皮捣蛋,教师也要把知识和爱洒进每个孩子的心田,让他们感受到爱的光芒,进而克服对某门学科的畏难情绪,放弃自卑,自信学习。
(二)面向全体学生 因材施教
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学生,他们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教师对待不同的学生,教育方式、评价视角应当有所区别,就是对待学生要因材施教。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了解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要鼓励优生进一步创新,鼓励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把较容易地问题留给这些学生,为他们参与课堂教学创造条件。学生答错了,十分沮丧,教师要尽可能再给他们一次成功的机会,帮助他们提高。教师要了解他们的愿望、意见、追求,看到每个孩子的优点和缺点,看到孩子那种积极要求上进的心理,及时的加以引导。一次,我班学生龚泽旭抄别人的作业,我知道后很生气,但转念一想何不就此加以引导,在他承认自己抄作业后,我表扬了他的两个优点:“第一,你不想被老师批评,这点很可贵;第二,你写作业认真、仔细,字写得很工整。”学生听了如释重负。接着,我让他自己重新再写一遍。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愿意学习。另外,教师说话态度要和蔼,声音要动听,注重体态语言给孩子亲切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0世纪初的很多权威学者说过:兴趣是个水闸门、兴趣是教育过程必须借助的“保险丝”、兴趣是儿童成长的“指示器”。②可见,培养兴趣是多么的重要!引发兴趣的手段是多方面的,可以通过教师语言进行描绘、叙述创设情境;也可以通过教学硬件让学生欣赏画面创设情境;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直观想象创设情境等。如:我讲《林海》一课。我上课出示课件展示大海的画面,请学生说出大海的特点。然后,接着展示大兴安岭林海的画面,请同学简单概括出林海的特点:一望无边、满眼绿色,林木随着山势起伏如波浪,使学生感受到林海与大海的共同特点。通过提问学生:“你们看过大海,想不想去看林海呢?林海的景色是怎样的呢?”这时,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我要去!”;“我想看林海”;“我已经去过了”等等。顿时,课堂的气氛一下活跃起来。于是通过创设这个情境把孩子们的兴趣引到了课堂上来,使孩子产生了观察林海、探究林海的欲望。孩子有了兴趣入了情境才有了学习的欲望,他们就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三、挖掘学生的潜力,留给学生学习的空间
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创造性,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自由支配、自由发挥的空间,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要给学生学习的空间,必须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问题,有目的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探究问题,合作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达到理解、解决问题。
如:我在《新型玻璃》这一课,首先给孩子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孩子初读课文,了解新型玻璃的名称、特点、作用。并让学生填写表格的名称,写出特点作用等,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自学很快就填写出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及它们的特点、作用。可见,孩子已经对课文有了深刻的了解。那么,可想而知,孩子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老师为什么要包办代替呢?因此给孩子自主学习的空间是非常必要的。其次,给孩子合作、探究的空间。我利用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竞赛;先引导学生读懂第一自然段,悟出这一段先写特点,后写作用的写法,在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启发他们举一反三,读悟2至5自然段,用简单词语概括其特点作用,填写表格。同时我又放手让孩子以推销员、顾客的身份,用买卖对话形式来推荐,介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这时,同学们各个兴致勃勃,纷纷上台表演,有的演顾客,有的演推销员。“我是夹丝玻璃厂的推销员,我们厂家最新研制了一种新型玻璃,名字叫夹丝玻璃……”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接着用“展销会”的形式,启发、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观察、发现我们周围生活中类似于“新型玻璃”的科技新产品,再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语言表达方法去写这些方面的产品,介绍科学知识;即兴交流,教师随即点评。
最后,要给学生想象、创造的空间。进一步鼓励学生走向社会,想一想,看一看,我们周围的生活中还需要什么样的新型玻璃,开展“争当小小设计师”的评比活动。让学生结合生活所需,设计出了“不沾油玻璃”、“吸尘玻璃”等,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课堂知识延伸到了课外,增强了语文的实践性。
四、设计阶梯性作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传统的课堂作业“一刀切”的做法,有许多弊端。如“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鉴于此,我针对学生的差异,制定不同的要求,首先要做到教学目标有阶梯性,抓两头促中间,例如在五年级古诗《泊船瓜洲》时,要求优等生会背、会讲意思、会将古诗写成故事。对中等生要求会背、会讲意思;对差生要求会背,能跟着别人讲。这样各类学生都能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作业,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参考文献:
① 《小学语文》 2011年第10期
营造快乐的数学课堂 篇3
一、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感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交流过程。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与教学效果之间起着一种潜在的“中介”作用。相关调查表明:“学生不喜欢学校的第一位因素不是课程的压力,而是师生关系,学生需要老师的信任、公平、鼓励和表扬。”任何一个教学目标,只有通过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沟通才能得以实现。没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就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另外,教师还应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真心真意地和学生交朋友,使这种新型的民主师生关系成为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形成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良好互动关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事实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焕发出求知的积极情感,才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二、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就是给学生提供让问题意识萌芽的合适土壤,启迪学生积极思维。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等方式,把枯燥的数字、符号,抽象的概念、公式,变成有实用性、愉悦性的具体场景,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其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中。
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认识的愉悦性是自己去体验感受知识,愿意学、主动学才是学生发展的先决条件。新课标提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强调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跳出“书本——教室”这个小圈子,让学生从生活中、从社会生产实践中寻找数学问题,让学生从封闭的教室走向开放的社会大课堂,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由活动,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实现数学再创造。
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受到班内同学的影响,同学之间的交往和对话是多元的。新课标明确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与同伴一起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经历了认知历程和情感相互感染的历程。因此,要让学生获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分享成功的快乐和喜悦。
五、让学生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不断发展,实现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历史性飞跃。中国教育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给数学课增添了无穷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这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厌学情绪、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六、让学生在教师榜样的熏陶下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师有其自身的情感熏陶与激励促进作用。皮亚杰认为,好的“构造”可以是学生在良好的环境和气氛中,依靠对教师的认识、模仿和领悟并在老师的熏陶下达到一个新境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的培育时,教师自身的心理品质和严谨的教风显得由为重要,表现为良好的情感调控能力和自制力以及注意情感的传递效应。教师的讲评、板书、批改和教育中所显露出来的品质对于学生是一种感化,是一种榜样的力量。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要更多地掌握和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尊重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方面的差异,从而使教师不仅能够传授知识,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
刍议如何营造有趣味的语文课堂 篇4
一、营造趣味课堂应遵循的原则
在教学中,想要营造趣味课堂,应当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原则一,教学应当灵活。语文课程是否生动,与教材的编写有一定的关系,然而更重要的是教学内容的设计。因此在授课前,教师应当细心准备教案,教案应当思路清晰,有材料支持,同时还需要体现时代的特点,融入新的观点,提高语文教学的灵活性。
原则二,注重知识性。高中语文趣味教学应当注重知识性,保证知识与趣味相融合的同时,还需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展现教师的智慧,由此推动高中语文课程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选择的方法不能是机械的,应当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与教学目标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主动发掘知识。
原则三,应当追求时效性。在语文教学中,不能脱离实际生活,假如无法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结合起来,就会导致教学的时效性大打折扣。想要构建趣味课堂,就需要借助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实例来开展教学。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运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而且还能够将知识具体化,达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
二、营造有趣味语文课堂的措施
(一)积极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当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学生进行互动,为学生创造自由的环境,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授课时,教师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用亲切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可以亲近,可以与教师成为朋友,有不懂的问题才会主动去询问教师,如此便可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1]假如教师过于严肃,很容易给学生造成压力,虽然从表面上看课堂秩序很好,但是却压抑了学生的天性,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先阅读课文,然后按照文中的情节进行模仿性表演,如此便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表演结束后,教师可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表演时的体会,对人物有了哪些深层的了解,或者对合作表演的学生有怎样的建议等。这样便可使课堂变得更加有趣生动。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适当降低授课难度。降低难度就是要摒弃一些过于困难或者过偏的、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内容。在语文教学中,类似的内容有很多,假如只是为学生讲解这些内容,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从教学目标出发,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地调整教学内容,降低教学难度。例如在学习《归去来兮辞》时,教师可通过分层提问的形式来降低教学难度,如:“从何处归?归向何处?为何要归?”前两个问题都非常简单,但是最后一个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必须掌握作品的中心才能够回答,如此便可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提高阅读效率。
(二)借助影视资源,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语文课堂是学习语言与文字的主阵地,同时也是继承传统文化的主要平台。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讲解,学生被动地听。[2]如今,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挖掘学生的潜力。因此教师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在学习新的课程时,教师可通过向学生提问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新课,如此便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例如教师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时,很多教师都会先让学生阅读课文,随后提出几个问题,如《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节的含义是什么?文本具有怎样的价值?林黛玉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因为本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学生在阅读时很容易遗漏一些内容。当学生回想起要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时,已经记不清文章的内容了。此外,这篇文章并不都是白话,还有大量的诗词,学生在阅读时不可能全部都理解,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率。为了有效地避免此种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可先把《红楼梦》的主题背景与特点整理出来,随后提出问题,再为学生播放一段与《林黛玉进贾府》相关的视频。借助影视资料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当学生带着问题来看视频时,就能够充分地理解文章,且能够对重点情节产生深刻的印象。在观看完视频后,假如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把握不清,就可仔细阅读课文,从文中寻找线索。此时再阅读课文,就会更加仔细,阅读效果也会更好。
(三)充分尊重学生,实现师生深层互动
为了充分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就需要改变以往的权威身份,充分尊重学生,引导与鼓励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来丰富知识。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时,教师就可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来收集一些专业人士的朗诵视频,并学习朗诵的技巧。如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深沉且豪迈的,因此在朗读时一定要从容,第一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教师可一边向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一边朗读。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可提出自己的理解,也可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朗读一遍,跟教师比一比,看谁读得更好,如此便可活跃课堂氛围。而在学习《雨巷》时,教师可鼓励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收集诗歌的创作背景,在课堂上展示出来,看谁收集的材料更加丰富,这样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为学生创造民主的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教学设计。[3]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对学生提出的意见进行肯定与评价。师生在深层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对知识与事件等产生深刻的认识,还能够通过教学设计,将其完整地体现出来。由于教学设计融合了学生的知识与价值取向,趣味课堂的形成也就有了一定的基础。
(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强语文练习的趣味性
课堂练习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有效途径,想要提升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就应当注意练习内容与形式的趣味性。[4]例如在讲解《雨霖铃》后,教师就可为学生布置一些趣味性的练习,如可按照诗词的情节以及意境等,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为《雨霖铃》设计一个200字左右的电视脚本。脚本需要包括人物设计、电视画面以及恰当的音乐等。而在复习成语时,教师可为学生设计一些充满趣味性的练习,使学生在充满趣味的环境中认识成语。第一,教师可按照数字来猜成语。例如,1+2+3———“接二连三”,练习题:3.5等。第二,可在表情词后加上一些与眉毛相关的成语。如愉快———喜上眉梢,练习题:兴奋以及忧郁等。第三,写出与历史典故相关的成语。如穆桂英挂帅———威风凛凛,练习题:赵括打仗等。第四,写出与四大名著相关的成语。如《水浒传》中李逵上阵———身先士卒,练习题:林冲上山等。第五,写出与生活相关的成语。如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练习题:摇着扇子聊天等。第六,写出一些与生动比喻相关的成语。如被面上刺绣———锦上添花,练习题:脑袋上推小车等。第七,可进行成语转换。如南辕北辙———背道而驰,练习题:量体裁衣等。采用此种教学形式,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周洁.将小说主题解读导向深入的一次尝试——以《老人与海》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6(7).
[2]苏秀娟.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4).
[3]谢欣宜.让导入为语文课堂保驾护航——高中语文导入教学浅析[J].中华少年,2016(13).
营造快乐课堂刍议 篇5
第一阶段小结
许超峰 石 拓 张方方
营造轻松快乐的数学课堂学习氛围,一直是我们做教师的愿望,我们在这条路上也不断的学习、进步。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课堂参与积极性高。因此,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
现将第一阶段研究情况作如下小结:
一、研究过程
1、走进学生,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情绪渲染时讲授素养之一,它极大程度上决定学生课堂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就必须要倾注自己的“爱”,多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多与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心理动向,帮助学生分析、认识各种学习上的问题,形成师生互爱,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更有利于教学。
2、小组竞争,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
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为了激发各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我们可以设置一些合理的评价机制。首先,把评价落实到小组及个人,并及时评选出优胜小组及优秀小组长,建立激励措施,让每个学生都要充满激情,组员们也都为着共同的集体荣誉奋斗,他们懂得了自己要尽力为“组”争光。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评价方式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堂上要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这样做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建立激励措施,让每个学生都要充满激情,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其次,多方位的评价方式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也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对待学生的学习,不应该只看他有没有掌握,要看重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有没有努力,是否有一种端正的学习的态度,是否对待难题能做到有耐心,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全和潜能的激发。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全面健康的发展。
4、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学习最好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课堂是老师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参与意识的重要场所。因此,教师应牢牢把握好这块阵地,想尽办法使课堂激情四射、学生情趣盎然。这样,学生因为课堂的精彩纷呈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才能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为此,我们可以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手中如果有了精心设计的“激起千层之浪”的块块之“石”,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和积极的竞争意识,就能把课堂教学带入高潮迭起的境界,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情境与教学方法,这样能使学生兴趣陡增,思维闸门顿开,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为高效课堂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为只有轻松愉悦的环境,才能使学生精神焕发、个性张扬,才能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所以,教师要重视形成轻松愉悦的高效课堂气氛,它是高效课堂取得成功的前提。
二、研究效果
通过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为营造轻松快乐的数学课堂氛围打下坚实的基础,小组间的竞争机制,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习积极性大增。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不仅合理肯定了小组的成绩,也肯定了每一位学生的努力,使得学生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自信心提高了。良好的教学情境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良好的课堂气氛又添一分景色。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存在的问题
因为习惯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们不善于观察、不善于思考,对于发现的问题,也不能大胆的说出来。在我们的教学研究中,只是调动了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学困生的交流还是很有限,需要我们再下功夫、再接再厉。
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研究中,我们需要再利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让他们在一个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茁壮成长!
“营造轻松快乐的数学课堂氛围的探究”
第一阶段小结
课题名称:营造轻松快乐的数学课堂氛围的探究 课题负责人:石拓
如何营造快乐的美术课堂 篇6
关键词:兴趣 体验 美术教育 视觉艺术
中图分类号:J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c)-0247-01
传统的美术课,教师们过于注重美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美术教育具有传递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功能,割裂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漠视了学生情感体验方面的要求。很多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发现不了美,体验不到美,感受不到美的熏陶,当然也就失去了学习美术的兴趣。那么,怎样通过学习美术,给我们的学生带来一份快乐呢?首先,要让学生乐学,并在快乐的气氛中体验趣,在课程中激发情,在课程中追求美。
1 在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中体验快乐
教学中,要让学生“乐学”,这就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力,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美术的教学魅力,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1.1 通過师生互动,让学生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师生双方要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传统的欣赏课中,教师始终是“霸占”讲台,一统天下的“教”,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完全丧失了畅所欲言的机会。老师机械性、重复性的提问封住了学生的口。单纯的机械应答必将随着学生心智的成长而被厌倦,直接导致了学习欣赏兴趣的下降,哪有什么快乐而言?我们认为,倡导质疑与驳问,把疑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尊重其主体地位,从学习实际出发,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欣赏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这就需要在美术课上,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开展几分钟尝试活动。以欣赏梵高的《向日葵》为例,在引导学生欣赏完这幅作品后,安排了十几分钟与“梵高比赛画画”的活动。老师在教室的前后黑板上分别贴了一张大白纸,用事先准备好的绘画工具和学生一起开展了这场活动,我们可以用梵高的绘画风格作画,从中去体会梵高的艺术特点。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去作画,以达到情感的释放。作画时,彼此间可以随时指出对方的优点及不足之处。这样,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兴奋状态,积极主动地参与了体验活动,并把快乐的情绪、活跃的学习气氛延续到整堂课,使课堂焕发蓬勃的生命力,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美术的无穷乐趣。
1.2 通过参与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美术的情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离开了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离开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一切都是苍白无力的。给学生营造一个快乐的学习氛围,应坚持的原则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活动,让大家共同体验学习美术给他们带来的乐趣。例如:在上《你,我,他》一课时,把同学们事先交上来的照片都贴在黑板上。同学们的表情是惊喜的、好奇的,不知道老师到底要干什么,注意力也处于高度集中状态。这时,再引导同学们观察照片中有哪几种脸型?因为是熟悉人的照片,同学们观察时自然也就情绪高昂一些,仔细一些。观察分析后,很多学生不但了解了人的几种脸型,同时,还注意到了平时未曾发现的自己和好朋友的特征。然后,再把自己或最熟悉的人的肖像描绘下来。他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审美情趣,有的同学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把同学或自己的形象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一位同学对他自己的平头,进行了夸张强化处理;还有一位同学将一位瘦小的身形改为威武、超人的身材,表现了他对这位同学的期望。其他同学笔下的作品,也各有特色,各有精彩。当老师把作品收集起来,在投影仪上展示时,他们看到自己的“杰作”被放大了,供全班同学欣赏,心里乐滋滋的。当看到自己的形象被同学们艺术加工变得滑稽、怪诞,又不禁笑得前仰后合。一节课下来,同学们不仅从课上学到了该掌握的知识,同时也增加了彼此间的认识和了解,从中获得了无比的乐趣。
2 在优美的意境中寻找快乐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大多数美术老师把音乐引入美术课堂,从而得到了艺术的融合。由此,我们也意识到,特殊的意境,会造成非同寻常的效果。为了摸清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学初,笔者通过民意调查了解到,学生普遍认为他们的教室环境虽然很干净、整洁,但缺乏美感。针对这一现状,在上第一节手工课时,就告诉学生,手工课最大的好处就是能美化我们的生活。在上《插花》这一节时,笔者我们提前一周在教室四周墙壁上,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折出的纸花瓶,插上鲜花粘贴在教室四周墙壁上。在上课前,摆了几盆干花,造型奇特,立意新颖,再加上一点点淡淡的香味。学生一进来,便有些吃惊,转而就是按耐不住的兴奋,接着,再让他们分组组合,把各组桌面上预备的鲜花按自己喜欢的一种形式插入花瓶。经过他们的手,平淡而乏味的教室,透露出极强的人文气息。学生也特别喜欢上了手工课。这样,不但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也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3 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感受快乐
让孩子们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生活,陶冶情操,从而使他们的身心得到综合性的锻炼和发展,这是美术教育体现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因为作为视觉艺术教育的美术课,其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单单需要到生活里捕捉题材内容,而更本质的是需要使学生通过感受去选择和创造。传统的美术课一般都是“闭门造车”,老师所做的也仅仅是加强学生技能、技法的训练,忽视了大自然不仅是美的源泉,也是美育的课堂和教科书,身在其中,心情是愉快的。为了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我们要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凭着感官直觉,去感知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和谐统一。让他们在大自然中去获得一个宽松愉快的创作环境,感受美术创作表现的多样性。使其在美术学习中去观察想象和创造,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去获得一份快乐的心情。
4 在形式多样的评价中获得快乐
活跃的课堂气氛,形式多样的课堂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固然重要,但如何正确评价学生作业,也是我们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评价要做到多维性和多级性,就要取消只用一个标准来评价所有的作品。对于构思奇特,敢于创新的作品要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对基础较差,但认真完成作业的同学,也要及时提出表扬和鼓励。以激励性的评价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中,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从评价中获得自己的一份快乐也是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营造快乐的语文课堂 篇7
一.表演课
《孟子》选读中有一则“齐人有一妻一妾……”的故事, 讲述一齐人在坟场乞讨却欺骗妻妾是与富贵人欢宴, 而后被妻妾发现的故事。我先将全班分为三个小组, 各小组自行组织演员并排演这个故事。有的小组把它演成现代搞笑剧, 有的小组则原汁原味把它搬上讲台, 学生的表演或夸张诙谐, 或惟妙惟肖, 大家都乐开了花。最后, 在笑声中我让学生总结了这个故事的寓意:抨击了那些不择手段追逐富贵的人。这堂课很好地抓住了该文段的可演性, 既锻炼了学生的表现能力, 又让学生在愉悦中得到了启发, 收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二.游戏课
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瑰宝, 在复习成语辨析时, 我采用了两种当今综艺娱乐节目中流行的游戏形式:一是成语接龙, 一是猜成语。成语接龙就是按学生座位顺序或横行或竖排或斜线进行接龙, 接不上的学生就上台为大家表演节目。猜成语则让学生两两结对, 一个学生上台用动作手势或
生在与教师及与同学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内化于自身。因此, 有深度的话题对学生理解文本至关重要, 它可以有效增加学生语文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例如, 在《泪珠与珍珠》的教学中, 通过学习和对话, 学生的解读涉及到了主题的几个层面:思乡之情、人生感叹、成长的艰难。但至此, 由于自身思维局限, 学生对文章的解读似乎很难再往下深入了。于是, 我们设置了这样一个话题:泪珠, 滚动的珍珠, 心灵的感动!你曾过有多少次的流泪, 它们于你的成长有什么关系?学生的思维有了一个具体的触发者提示性语言来表达一个成语, 而台下的另一个学生根据他的表演来猜测对应的成语, 在规定时间内猜对成语最多的那一对学生胜出, 奖品则是本老师的一副涂鸦之作。一堂原本单调、枯燥的语言教学课, 就这样变得趣味盎然。
三.歌唱课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中有“乐民之乐者, 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 民亦忧其忧。忧以天下, 乐以天下, 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一段要求背诵。对于文言文、古诗词的背诵, 我一直在思考有没有更快更容易的方法让学生记住它。于是在这堂课上我做出了一个尝试, 让学生用熟悉的歌曲旋律来唱这段文字, 看谁谱得好, 唱得好。我身先士卒地用台湾民谣《兰花草》的旋律演唱了这段文字, 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上台表演, “小周杰伦”郑德福《菊花台》版的演唱获得满堂喝彩, 一致公认为最佳。这节课后, 经常能在班级里听到各种流行歌曲旋律的唐诗宋词演唱。我微笑着, 我明白文言文、古诗词的背诵再也难不住这些孩子了!
四.竞赛课
《先秦诸子选读》范围广, 容量
点, 他们和教师围绕这个话题展开了充分的对话,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对主题的解读逐步深入。
5、作为对话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还要及时调控对话方向, 使对话在有序有效的状态下进行。
钱梦龙老师上鲁迅的《故乡》时, 有这么一段插曲:
生:跳鱼怎么会有青蛙似的两只脚?
师:什么鱼啊?
生:娃娃鱼。
师:你真见多识广!我想跳鱼也有两只脚。可是我没见过, 你们谁见大, 复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学生自主复习了一段时间后, 我设计了这样一节竞赛课:全班学生分为四组, 每组又各推举四个代表主答。首先是必答题, 分别有通假字、解释词语、选择句式等形式, 这一部分由每组的四个代表轮流回答;其次为各组代表抢答题, 包括解释词语、古今异义词、解释成语等形式, 这一部分以各组代表为抢答单位, 成员之间可以补答;最后是小组抢答题, 包括补充名句、判断句式、文学常识等形式, 所有学生都可以参与抢答, 得分计入本组, 总分最高的组胜出, 并颁发奖品———一袋奶糖。整节课课堂气氛非常好, 学生踊跃抢答, 高潮迭起。
上好一节快乐的课要做到两点:一是老师的精心设计, 和现实相结合, 让知识贴近生活,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 做到这一步, 其实已经成功了一半;二是学生的积极配合, 这就要求师生间具备良好的默契度, 学生对老师有充分的认同和信任。两者相结合就能出现手舞足蹈, 生成“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的成功的课了。综
谭新军, 教师, 现居广东肇庆。
过?
生: (齐) 没有。
师:可是少年闰土就知道, 这说明什么?
生:闰土见多识广, 他“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 这是我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学生提出的问题显然是游离主题的, 钱老师及时调控对话方向, 宕开一笔, 引导发问, 使学生加深了对闰土的认识, 使师生之间的对话回到了有序和有效的状态。综
营造快乐的初中物理课堂 篇8
一、让学生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体验快乐
受传统的思想观念和物理学科特征的影响, 师生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说显得僵硬, 缺乏生机。物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长期形成了古板冷酷的形象。学生不敢或不易与教师进行交流探讨, 这样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培养都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在新课改的理念要求下, 教师要和学生学会平等交流。教师要真诚的关爱每一位学生, 让学生从内心去喜欢教师, 赢得学生的认可, 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 教师要善于运用自身的人格魅力, 发挥学科优势, 同学生们建立深厚的师生情, 形成融洽的学习氛围。这样, 在物理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 让学生从喜爱物理教师逐渐过渡到喜爱物理课。同时, 努力做到“亲其师, 信其道”, 即把学生能够同物理教师交流转移到物理学习中来。
二、关注学生兴趣爱好, 使学生得到快乐
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只能说走出了快乐课堂的第一步。要想进步一打造快乐课堂, 还是在物理教学中做到“投其所好”。在和学生交流中, 了解到学生对以下类型的课程不喜欢, 也不愿意听, 导致教学效果较差。一是老调重弹的复习课、各种考试的试卷分析课;二是难度较小且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自学的新授课;三是不让学生亲自动手的物理实验课。有鉴于此, 从他们的实际出发, 在复习课、各种考试的试卷分析课上, 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学会面对同学在讲台上讲解。这是基于对学生的充分信任:每次考试后, 学生都着急核对答案, 对于做错了的, 急于找到错误之处。这样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自己分析试题的过程, 而且这种分析很深刻。同时, 在课堂上让学生这样做, 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 学生的参与程度和主体性都体现出来了, 课堂教学氛围可想而知。
而对于难度较小且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自学的新授课, 我选择做一个“甩手掌柜”,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 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既体验作为教师的经历, 也能让学生这个“教师”更有教学责任感。当然, 教师这个“甩手掌柜”也不是什么都不干, 而是要对学生的讲解进行恰当的评价, 对于学生讲解不清楚的地方进行适当和精确的讲解和点拨。这样做下来, 无论是对于学生的组织能力还是表达能力, 都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也让学生体会到了作为教师的艰辛和不易。对物理实验课的教学, 这是教学中的重点是也是难点。很多教师对于学生很不放心, 生怕出问题, 弄坏实验器材等等。但是我的理念是实验器材就是为学生服务的, 即便损坏, 也是正常的。因此我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 在顺利地完成既定实验的前提下, 进行一些更为深入的物理探索。这样, 他们不仅玩得高兴有趣, 而且还能学到知识。
三、重视物理实验探究, 让学生体验快乐
物理, 近代被称为“格物学”, 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他们对实验充满好奇和兴趣。因此, 物理实验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获得心理上的喜悦, 又有利于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打破思维定势。例如, 在第十章“浮力”教学中, 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大海能够浮起来一艘大轮船, 但是将一根针放进去却沉入海底了呢?”又如, 学习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时, 我让学生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我们的生活的世界中, 摩擦力消失了会怎么样?”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两指弹出万般音”, 层次不同的学生都能够踊跃参与讨论, 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从探讨的主体可以分为两类:师生探讨和生生探讨。
(一) 师生共同探讨
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决定其对师生探讨更为需要。而这一形式需要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基础之上。因此, 教师应该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努力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这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要做到上述要求, 就需要教师要信任和关爱学生, 其次允许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再就是要多肯定学生的想法。同时, 初中生因为其阶段特征导致其在物理学习中出现理解较为困难的情况。要解决这些物理教学中的问题, 只凭教师的借口头表述不行, 需要借助多媒体课件活着视频这样的新的教学手段, 在课件上模拟相关物理学过程, 通过这些多媒体课件或者教学视频, 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 在观察中产生疑问并同教师讨论, 让他们在体验中体会物理学习的快乐。
(二) 学生分组讨论
在有些教学章节中, 可以采用生生讨论的方式。如在学习第八章“压强”这一知识点时, 我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压力作用同其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1.为什么家里的菜刀用久了就要拿去磨一磨?2.大家的书包为什么大多数都是宽带而不是细的呢?3.啄木鸟为什么长了个又细又长的喙, 这对它啄木有什么用?通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以及亲身感受和相互讨论得出的结论要深刻得多。
总之, 初中物理教学的好坏, 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 不仅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 还取决于其挖掘教学资源以及课堂设计的能力。同时, 教师的评价态度或者评价制度对于学生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要学会用欣赏和发展的目光去看待学生取得的进步, 细致观察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闪光点”和“成功点”, 要对这些成绩的取得给予肯定和表扬。
摘要:在新课改的理念不断深入的今天, 改变传统物理课教学中的生硬课堂氛围, 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显得迫切而重要。本文从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出发, 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重视物理实验探究等方面着重探讨如何构建快乐课堂, 以期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做出些许贡献。
关键词:初中物理,快乐课堂,体验
参考文献
[1]胡乔翰.让快乐充盈物理课堂[J].物理教学探讨, 2004 (8) :20-21.
[2]高远良.加强参与体验快乐——给学生一个快乐的物理课堂[J].理科考试研究, 2014 (7) :32-33.
营造生态课堂 放飞快乐心情 篇9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 我深感肩上所承担的责任是那么重大,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开始, 是孩子们系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第一步。因此, 我一直致力于为学生构建绿色的生态课堂, 我和学生之间不再是“征服与被征服”, 而是信任和和平的关系, 我们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共同创设自由对话的“心理场”。因此, 我们的数学教学, 必须克服教师满堂讲, 学生被动听, 少数学生参加学习活动, 多数学生陪坐的倾向, 要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 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以构建真正的生态数学课堂。
一、创设情境, 提供生态课堂有效生成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置身于生动的教学情境时,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又能促使学生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 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深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 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因此,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可用创设疑问、谜语、故事、歌诀、直观演示、操作、游戏、巧设“陷阱”、设计“障碍”等途径创设有效情境, 促成学生自主参与各种学习活动, 努力为学生积极思维创造条件, 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份吸引力, 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 发现规律, 促使生态课堂的有效生成。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 我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个同学所分到的苹果的个数: (1) 有8个苹果, 平均分给2个同学。 (2) 有6个苹果, 平均分给3个同学。 (3) 有1个苹果, 平均分给2个同学。当第三小题出示后, 本来兴奋的学生, 这时个个面带不解的神情, 无所适从。此时学生的思路受到阻碍, 想早点知道“谜底”, 随着教师的导入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自然而然主动参与到本节课的学习活动过程中来。
二、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保证生态课堂的有效生成
课堂教学是一种关系, 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往。建立合作、融洽、民主、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 能保证生态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有效生成。师生关系是学校课堂的主要人际关系, 应该是平等和谐、教学相长的关系。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和谐直接影响着生态课堂的生成, 影响着教学的成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以形象生动的语言、风趣幽默的讲解、充满科学美的逻辑推理, 诱发学生探索未知的欲望, 为学生建立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才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 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同时保证生态课堂的有效生成。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人际关系不仅仅是师生的关系, 还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一个团结向上、凝集力强的课堂教学环境能够很好地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作为一名数学教师, 要协调课堂中学生之间的关系, 帮助学生彼此友爱与互助, 乐于一起探索学习, 共同分享学习的乐趣与收获。
三、设计有效探究学习活动, 促使生态课堂的有效生成
设计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是实施探究性学习活动, 提高探究性学习效果的重要方面, 也是促使生态数学课堂有效生成的重要手段。那如何才能设计出有效的探究学习活动呢?我有以下看法。
(一) 创设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
如教学长方形的特征, 有的教师习惯于先让学生沿着长边对折, 量一量, 得出结论;再沿着宽边折一折, 量一量, 得出结论。这种教学表面上看似乎全体参与, 全体动手, 实质上是让学生按教师设计好的步子一步一步走到终点的。这种流于表面的浅层参与, 难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热情。如果让学生自己想办法, 看一看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就给全体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 他们会从不同角度, 用不同方法得出结论的, 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扶得过多, 只会培养学生思维的惰性, 不利于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的培养。
(二) 提供让全体学生参与的时机
一般应当在做好铺垫, 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处尝试解答新知识, 使所有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 享受成功的喜悦, 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下面的学习。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在教学中, 能让全体学生动手、动口的就不让部分人代替, 能让多数人动口、动手的就不让少数人或个别人代替。要使全体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 就要把握好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学习状态, 教师心中要时时想到“学困生”, 不但要给他们多吃偏饭的机会, 还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例如, 课堂批改, 重点批改学困生的作业;小组议论, 安排学困生先发言;课堂提问, 优先考虑让学困生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等。对他们的每个微小进步及时予以鼓励, 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总之, 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 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 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 从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使生态课堂时时体现, 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提高。
(三) 精心设计问题, 促使学生“真正”互动
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互动, 共同发展的”。教师和学生是人格平等的主体, 双方相互作用、互相影响构成了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教师在这个共同体中是平等的, 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只有让学生生活在真正互动生态课堂中, 智慧的火花才会迸射。学生的参与是积极的, 思维是活跃的, 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 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有效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同时, 也培养学生一些良好习惯的养成, 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我爱我的学生, 我时常自我反省, 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 我喜欢跟他们围坐在一起, 谈天说地。有一次, 我在教室和孩子们高兴地交谈着, 突然张瑜对我说:“杨老师, 我从你的课中学会了自信, 我比以前更喜欢数学了!”旁边的一个小男孩说:“老师, 原来也可以这样学数学, 我喜欢这样的课堂, 我真希望我每天都可以当小老师。”慢慢地, 在学生们对我投以羡慕和敬佩的目光时, 我倍感欣慰与自豪, 然而我又是何等地羡慕他们。在新课程下, 他们尽情张扬着自己的个性, 放飞着美丽的心灵。家长喜悦的心情, 放心的眼神, 我看见了, 也感觉到了, 我的心开始快乐, 我的心开始无悔, 我开始相信自己的选择!感受着学生学习数学的愉快, 我真的感受到了一种淡淡的, 但是又特别甜蜜的幸福。
摘要:只有在这样的“生态”课堂上, 学生的思维才不会受到压抑, 不同的声音才会产生, 不同的观点才得以自由绽放;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情感愉悦的课堂, 学生的情感得以舒展, 个性得以张扬, 生命的潜能才会不断的开发, 创新能力之花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之果。
营造快乐课堂刍议 篇10
一、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现代教学理论研究表明,课堂教学有两条主线:一条是知识交流主线,一条是情感交流主线,情感交流主线其实是指师生之间那种平等、民主、友好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构建和谐课堂环境的基础,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俄国伟大的思想家别林斯基说:“爱是教学的工具与媒介。”信任孩子是教学成功的保证,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总是用自己真挚的情感去换取学生对自己的好感,课上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眼神、热情的赞语激励学生,课下与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谈心。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他们的心情会特别的好,自然师生情感也就融洽了,学生也就快乐了。
二、激励每一个学生
大量事实证明,赏识孩子、激励孩子是发挥孩子无限潜能的保障,爱因斯坦母亲的伟大之处,就是她始终没有放弃爱因斯坦,对他抱有热切期望。激励是一种信任,激励是一种友善,人们只有在激励中才容易改正错误,小孩子更是愿意听好话。我们的学生年龄小,他们的好胜心强,渴望得到教师的欣赏与表扬,当教师表扬他的时候,他会心情愉快;当教师批评他的时候,他会心情沮丧。据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位心理学研究者证明,一个人在没有激励的条件下,他只能发挥20%~30%的才能;当受到激励的时候,他就能发挥80%的才能。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总是对学生充满了信心,认为他们都是可塑之才,他们都有美好前程,所以,当他们有了点滴进步时,我会这样激励他们“:孩子,你的努力我看到了。”“你好聪明!”“老师很喜欢你的认真。”当学生有错误时,我也不一棍子打死,而是用微笑鼓励他们:“你会成为一个好孩子的。”“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会做好的。”等等。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教师是爱他们的,就会在教师的激励下快乐起来。
关注学生体验 营造快乐课堂 篇11
关键词:创设情境;学生体验;快乐课堂
教学过程应当是一个双向性的互助活动,而今教师扮演的角色对学生的影响则大大超出了自己的职能范围。因此,在教育教学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时代,教师一直在努力寻求一个学生体验与教师快乐教育的平衡点。小学数学很容易被认为是一个枯燥的学习过程,有不少人因为觉得数学无味而选择放弃数学,甚至产生一种畏惧数学的心理。我一直希望能够更多地让学生走入课堂,开启快乐学习之路。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数学的应用化教学在如今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及以及应用,我也尝试着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为同学们打造一个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应用化教学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在生活中选取一个情境,将情境引入课堂,在同学们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下去学习一些新的数学知识以及解答数学应用题。除此之外,运用生活化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将数学带出课堂,带离书本,走进生活,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他们会渐渐发现数学不仅是一门学习的科目,更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在这种生活化情境下对学生进行提问,相信学生能有更高的积极性,会主动地参与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之中,这样课堂气氛也会更加活跃。
二、剥离对错,兴趣化教学
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最枯燥的莫过于简单的对错,学生经过思考后得出的答案如果被教师简单地定为对和错,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兴趣逐渐消失,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的引导部分学生很有可能出现各式各样的答案,为了引出新知识,教师势必认同一种较为贴切的答案,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绝对不能完全否认异同的答案,因为其他答案可能是基于已有的知识做出的回答,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学会鼓励和引导思考,让他们知道不能完全停留在过去的思维模式上,而是要学会开拓新的思路。
兴趣化教学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所选择的教育方式不能太过死板和陈旧,选用小学生喜欢的事物来引导思考也是十分重要的。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多营造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摆脱沉闷的昏昏欲睡的课堂现象需要老师的积极努力,而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只有营造出生动的课堂气氛,小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有兴趣地去学习数学。
三、课堂活动自主化教学
在课堂上小学数学老师要尝试通过课堂活动的形式,结合教材内容和学习环境创设有效的课堂活动情境,学生可以不再被动地接受新知识,而是主动地探究,在动手操作中深化知识点记忆,更深入地进入情境。
例如,在学习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时,我发给同学们每人一张纸让他们先尝试着在纸上画出来,让他们探索各自的特点。直线没有端点,可以无限延长,不可以度量。线段有两个端点,不可以延长,可以度量。射线有一个端点,另一端可以无限延长,不可以度量。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再“纸上谈兵”,而是实在地对三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去了解知识内容,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
课堂活动需要注意的是课时长度以及可行性,并且在设计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喜好和兴趣,使得课堂活动能够更加有效。自主化教学其实不单单停留在课堂活动上,通过其他的一些方式,比如奖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总之,真正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的方式都有助于自主化学习。而自主化学习又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以及打造快乐数学的重要因素。
如今数学教育对新课程的要求是“新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我们不应当单纯地注重教学结果,而应将更多的重心转移到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体验,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解题技术,更加重要的是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体验和思维情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的各项思想素质健康发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温玉华.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快乐数学漫谈[J].关爱明天,2015(9).
[2]王贺山.浅析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实施快乐数学教学活动[J].关爱明天,2015(6).
营造快乐课堂刍议 篇12
一、培养学习兴趣, 提升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牵引力与加速器. 在教学中, 教师应把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作为重要的任务. 学生对数学发生了兴趣, 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 为跨越学习中障碍增添动力. 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生活化、形式多样化, 激活课堂氛围, 数学内容相对其他学科比较枯燥、抽象, 如果能使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 学生接受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如立体几何的第一课时为了树立空间问题的观念, 可以给出这样的问题: 1只切三刀把一块豆腐最多切成几块? 2六根火柴棒, 以每根火柴棒为一边最多可搭成几个正三角形? 3蚂蚁从正方形的一个顶点沿正方体的表面到对应的顶点爬过的路程要最短, 如何爬? 通过这样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 激活了课堂气氛, 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还间接向他们传递了一个信息, 数学知识不是枯燥的定理、公式, 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包含着数学. 这样, 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了数学知识, 同时也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探究
情境教学是新课改下师生最愿意接受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创设灵活多样的教学情境, 教师可利用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来创设应用性问题情境, 把抽象问题具体化. 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 再注意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和时间, 学生一定会想学、乐学、主动学. 例如: 某商店在中秋节前进行商品降价酬宾销售活动, 利用“均值不等式”选择最佳降价方案; 还可以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 多为学生提一些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或其他有趣的知识,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不仅如此, 我们还可以创设实际操作情境, 帮助学生动手制作或操作学习用具. 例如根据太阳光的投射来测量教学楼的高度,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测量, 应用三角尺等工具对生活中的建筑物进行实际测量; 创设有趣的数学游戏, 让学生在玩中乐、乐中学, 从而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其次, 创设数学竞赛情境, 有效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充分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同时, 提高了学生之间良好的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
三、面对难点问题, 通过设疑解决
著名的数学家笛卡尔说: “我思故我在. ”其意思是我思考, 所以我存在. 对于学习数学来说, 这是一个很好的座右铭. 例如: 在学习“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时, 面对这个难点内容, 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以及公式如何得来. 还要学会举一反三, 利用这个公式来解决与之相关的问题.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 因为学生已经了解了等差数列的概念以及一些相关的知识点, 但是, 要与之建立联系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所以, 我们可以应用设疑法来解决, 首先回顾学过的等差数列知识, 如:
1an- an - 1= d, ( n≥1) , d 为常数.
2如果 a, A, b 为等差数列, 则 2A = a + b.
3如果 m + n = p + q, 则 am+ an= ap+ aq, ( 其中 m, n, p, q 为正整数) .
在学生复习旧知过程中提出这样的疑问: 在一个倒金字塔的铅笔架中, 最下面一层只能放一支铅笔, 连续往上每一层都会比它下面一层多放一支. 最后这个铅笔架的最上层放了120支铅笔, 能否算出这个架子上一共放了多少支铅笔? 这个问题出来后让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思考, 联想学过的知识, 引导学生将两个相同铅笔架的铅笔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从而得出每个铅笔架的铅笔数, 进而猜想出:等差数列前n项求和的公式. 教师通过设疑引发学生思考, 再逐步引导学生推导, 通过计算轻松地得出结论, 解决了这个难点问题.
四、探寻规律, 轻松记忆
学习数学需要掌握、记忆许多的定义、公式、法则, 如何帮助学生探寻规律, 轻松记住一些必要的公式、法则是数学老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根据规律.
比如三角函数诱导公式记为: 奇变偶不变, 符号看象限, 和差倍公式推导靠替换.
又如函数图像的变换: 记作“图像变换一切从反”.
五、根据高考需要, 合理安排复习
学习高中数学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应对高考. 所以, 数学复习课堂上, 要根据高考的命题方向来进行课堂设计. 对于高考要考试的内容, 要有一个合理的掌握, 复习学习不同于新知识的教学, 要有重点地进行, 对于高考不考的, 可以少复习, 甚至是不复习; 对于高考的重点, 要进行重点复习, 对于近几年来高考的知识点, 一定要调查清楚. 比如立体几何中的平行和垂直证明是学习中的难点, 也是高考必考的重点, 所以在进行复习的时候, 对于这一方面一定要重点复习, 针对有关的知识, 合理地安排内容; 而像几何选讲这样的内容, 在课程中虽然有安排, 但是, 在高考中属于选考的内容, 因此在复习的时候, 甚至可以把这一章的内容省去.最后,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复习, 在学生这个群体中, 学习能力与水平基础均不同, 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要进行充分的备课, 做好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 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于复习的内容, 要进行科学的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