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愉快的地理课堂

2024-07-26

营造愉快的地理课堂(精选9篇)

营造愉快的地理课堂 篇1

营造一个愉快、活泼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 可以唤起学生们求知的兴趣, 把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挖掘出来, 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提高教学质量。

一、搞好课前“热身”活动

刚上课, 学生思维还没有转换过来, 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可以通过一句幽默的话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课堂一旦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 就具有了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所以, 上课前的两三分钟, 是一节课的热身时间, 可以全权交给学生, 让他们自己活动或表演, 比如即兴演讲、诗歌背诵、美文朗读等。

二、以极富创意的导语创设美的意境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 恰当而新颖的导语, 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心,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就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优化了课堂教学, 这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因此, 一堂课导语的作用不容忽视, 好的导语会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认真求知。我在教学《画风》一课时, 就是以猜谜导入新课的———云儿见它让路, 禾苗见它弯腰, 小树见它招手, 花儿见它点头。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板书:风) 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起来后, 我伺机做进一步导入———生活中的风无处不在, 它看不见, 摸不着, 然而有人却能够把它画出来, 是怎样画的呢? (板书:画风) ———就这样, 课题很自然地被引了出来。因为从一开始学生的注意力就被吸引住了, 因此, 这节课上得很成功。

三、设置扣人心弦的疑问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如果教师平铺直叙一讲到底, 不想方设法设置一些好的疑问就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起学生的思考, 即使教师讲得头头是道, 学生依旧是无动于衷。因此, 教学中必须要有意识地设置疑问, 使学生处于“心愤愤, 口悱悱”的状态, 从而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 点燃思维的火花, 引发探索问题的热情。如教《两只小狮子》这篇看图学文时, 为了使学生理解两只小狮子为什么有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 我这样设疑:狮子在荒郊野岭是靠什么生存?懒小狮子不练功的理由是什么?狮子妈妈说的话有道理吗?怎样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引导学生看图、朗读、讨论、对照、比较、结合实际, 使同学认识到“只有学会生活的本领, 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

四、巧用诙谐幽默的语言

英国学者鲍门说过:“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 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发学习兴趣, 使学生学得更好。”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恰当地运用风趣的比喻, 富有哲理的笑话、诙谐的语言、脍炙人口的诗词等, 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从而使课堂气氛由沉闷到活跃, 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 更积极地投身于知识的海洋, 使学生在发笑的同时, 领会幽默本身所蕴含的哲理。如我曾听过一位老师在上《春晓》这首诗的公开课时, 面对课堂下睡意朦胧的学生, 她是这样处理的:“春天暖和了, 有些小朋友精神容易疲劳, 可是大家要知道如果是:‘春眠不觉晓, 还是睡觉好’, 那就会‘今天不努力, 以后会懊恼’”。教师语调抑扬顿挫, 充满幽默风趣的情味, 立即把学生逗乐了。教室里一片笑声, 驱散了大家的朦胧睡意, 这不正是教学语言艺术的魅力吗?可见, 在教学中语言艺术的高低是制约学习效率的主要因素, 幽默的语言, 能使枯燥的语文教学生机盎然, 学生也能在领略语言美感, 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激起学习的兴趣。

五、及时评价, 让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要求评价要“立足过程”, 通过评价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主要还是靠语文教学中的一些过程性评价。我们不能因为学生一次考试的失误而否定他的所有努力。如当学生对写字感兴趣并写得比较漂亮时, 我们应该肯定他的兴趣, 表扬他写的字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当学生的字写得不好却很努力去练习时, 我们应该褒扬他的勤奋, 对他有一种期待。通过这样的激励, 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将得到发展。平时, 课堂上老师的一句赞扬, 一句引导, 一个点头, 一个微笑, 都是一种好的评价, 都是学生期待和重视的评价。如果说, 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一个小火星, 那么这种评价就是助燃的氧气, 其作用是相当大的。

六、运用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

多媒体进课堂, 已是当前教学活动的一项很重要的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 可以起到化难为易, 化抽象为具体。它以有趣的音乐、图像、颜色、画面、动作, 强有力地吸引着学生。教师结合课文内容, 把幻灯片、录像片、教学光盘等教学手段穿插到教学活动中来, 为学生的理解创造情境,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兴趣盎然。记得在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 上课伊始我首先播放有关西沙群岛海底世界的录像片, 动听的音乐、优美的画面, 不仅让学生了解欣赏了西沙群岛海底美丽、神奇的景象, 而且让学生得到了美的陶冶,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这样巧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 奏好了这堂课的“序曲”。此时, 学生兴趣盎然, 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明显加强, 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敲响了动人心弦的第一锤。例如在教学《负荆请罪》这课时, 根据这一课的特点, 我让学生将这篇课文排演成小话剧, 学生感到好玩, 因而非常乐于参加。在学生的活动中, 我也很好地完成我的教学任务。因此, 提供给学生一些显示才能的机会和场地, 这样就会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 但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积累, 应用得当, 就会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 拓展视野, 激发学习的动力, 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积极主动地去求索,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如何营造愉快的英语课堂 篇2

一、 建立民主化的师生关系,使教学成为师生持续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长期以来,受“教师——圣者”的思想的影响,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一直是神圣、威严的。命令与惩罚的“控制型”师生关系压抑了学生学习语言的交际欲望,妨碍了学生学习语言的主动性及创新思维的发挥。在当前课程改革思想的指引下要求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产生。这就需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使学生树立自尊、自信的观念。这更需要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组织者和设计者转变。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需要教师树立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英语教育教学观念,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 创设开放的英语课堂语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就是兴趣。学生一旦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地参与各种英语学习活动,并从中获得乐趣。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首先,运用新颖独特的导入,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教师别出心裁,精心设计,能够使学生感到新奇独特,引起求知欲。其次,安排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创设语言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产生联想。再次,巩固记忆,要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和谐统一,在语言交际活动中总结归纳英语知识。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天性和爱好,只是以单纯的讲授让学生接受知识,久而久之,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新课程反对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对于那些接触英语时间不长的学生来讲,英语对他们来讲充满了好奇和诱惑。针对他们所具有的不怕羞,好动和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先从日常英语的教学开始,让他们在全班范围内用英语互相介绍,询问各自的家庭地址、姓名、年龄等,学生们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显得异常活跃,并在不知不觉中熟练运用了这几句交际口语。

三、 灵活设计开放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自然地感受新知识、理解掌握新内容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注意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想像,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之外,还要注意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精选教学材料。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语言源于生活又实践于生活。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冠以生活的素材。如学习“Asking the way”语言点时,我们可以把教室划分为不同的场所区域,制作The Tea House、 Police Station、 Park等卡片,把它们放置于相应的位置,使整个教室变成一座街道纵横交错的小城。然后再引导学生在这种场景里练习: —Where is the Tea House? —It??s ... —How can I get to the Tea House? —Walk along the road and turn right ... 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活动,力求做到组织教学“英语化”,设计活动“情景化”,活动形式“多样化”。另外,我们必须根据教材的主要内容,主动灵活地设计开放性的教学内容。要创设出富有生活味的教学情境,还需教师做好一个导演者和表演者,这也是新课改对教师角色转变的要求。例如我们在学习“—I??m sorry ... —It doesn??t matter ...”这一知识点时,老师可以故意迟到2分钟,推开教室门后,向全班学生道歉: “I??m sorry, I??m late for class.”重复三遍,让一名学生模仿此句。学生说完后,教师再指导学生如何回答: “It doesn??t matter. You should come to school earlier next time.” 让学生模仿。这样学生没有死记硬背,就能很快掌握有关的生词和对话。

四、 运用贴近心灵的评价,激励学生潜能的发挥

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评价者,在新课程理念的熏陶下,教师评价应该摒弃“应试教育”所沿用的只重视分数的单一性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应重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评价语应以鼓励为主,激发每个学生的上进心,调动其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学习的潜力,尊重个别差异,及时发现其闪光点,并给与鼓励,使学生在评价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笔者教学过程中,有一位学生基础很差,但他十分善于角色表演,我就夸他有表演才能,鼓励他以后多进行表演,为了能表演好,他加强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复习,由此,他的英语口、笔头能力大大增强了。这种评价的结果应该是宽松开放的,有利于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调动其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潜力,让他们在评价中感到学习的快乐。另外,根据教学内容所设计的巩固作业也必须具有导向性,作业设计必须强化教学目标,突出教材的重、难点,体现学习方法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其次,作业设计要有趣味性,作业类型要多样、新颖、有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努力学习。

营造愉快的地理课堂 篇3

一、用课前热身激发学生的兴趣感

课前热身对于整个教学过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给学生提供各种运用英语的机会, 让学生一开始就要用心思考问题, 感受英语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 课前的热身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兴趣, 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高低。课前热身的形式有很多, 其中有课前报告 (包括报告学生人数、日期、星期几、天气等) , 师生之间的问答、小组之间的问答、播放英语歌曲、教师做动作演示让学生用英语表达等, 这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去适当灵活地选用, 时间控制在3-5分钟之内。我有时采用其中某种形式, 有时几种形式并用, 在教学中深刻体验到, 这个教学环节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 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和愿望越来越强, 兴趣越来越高, 把学生的精神和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上来, 为后面的教学内容和各环节的开展创设了条件, 铺平了道路。

二、把情感注入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去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师必须要有饱满的激情, 以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和带动学生情绪的转变。教无定法, 如何使固定的教材内容在引入、传授、分析和拓展上有所创新, 对于执教者来说是个挑战和考验。

首先, 我用爱心去启动学生的心扉。以和蔼可亲的脸孔、真诚信赖的目光面对他们, 给他们关爱、尊重、理解、支持、帮助、激励和鼓舞。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 是英语教学活动的主体。爱心情感的渗透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决定因素, 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实现英语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是汗水和智慧的结晶, 科学和艺术的融合, 目的是要与学生拉近关系、融洽感情。学生对老师的表情十分敏感, 当他们发现你对他们亲切时, 便受到鼓舞和激励, 当他们发现你对他们冷漠、厌恶、粗暴时, 便产生紧张、焦虑、不安等情感, 造成思维停滞、反应迟钝、讨厌教师、不想听课和学习等消极情绪和压抑感。课堂上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 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 根本不可能把学习搞好。故此, 我十分注重用爱的感染、爱的传递、爱的激情去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循循善诱、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以及启发、诱导、点拨、商量、民主的英语教学做法来引导学生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由老师强制学习变为自觉学习, 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 这样, 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喜欢你, 因喜欢你而喜欢你教的英语, 就会“亲其师而信其教”。学生有了这种快乐的情绪, 课堂上也就有了愉快、积极的学习气氛, 在老师的指导下, 就会积极地用英语进行朗读、对话及交谈, 教学效果就会令人满意。

三、课堂上随机应变, 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 青少年的有意注意集中的时间较短, 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 我们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多采用变化的教学方法就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激起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能长时间保持。教学模式的变化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 新鲜的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的变化, 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大脑中枢形成一个接一个的兴奋点, 从而忘记疲劳, 在轻松、愉快、活跃的学习气氛中进行学习。备课时, 我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知识基础, 班级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实际能力 (包括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交际能力等) , 结合每节课的学习内容, 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 围绕知识点给学生创设一个个不同的情景、条件和任务。让学生整堂课都有猜、看、听、模仿、表演、对话交流和游戏竞争, 甚至唱歌等不同环节的课堂活动内容, 处在积极思考和比试竞争的气氛中。例如:在教学“What's this in English?-It's a (an) ….和What color is it?lt's….”这个内容和句型时, 我先用实物去引导学生理解和朗读这个句型之后, 就让他们在小组和同桌中用实物进行问答和对话交流。但练习一会儿, 学生的兴趣感和积极情绪就慢慢低落了。我马上转换让学生用这个英语句型猜猜我放在盒子里的物品和它的颜色, 谁猜对就奖给谁。这时, 学生们的兴趣感一下子又跃上了高潮, 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 谁也不示弱, 同时我分别叫朗读大声、语音和语感较好的学生上讲台主持提问, 让他们自主学习, 自主练习。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感, 调动了积极性, 而且也练熟了这个句型和所学内容, 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穿插游戏、表演、唱歌等形式, 对活跃英语课堂教学气氛, 增强记忆效率, 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极大的帮助。所以, 我在课堂上随机应变, 采取不同的方式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从不同感官、不同侧面对学生形成刺激, 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感, 帮助他们克服不良情绪, 提高记忆和学习效率。教学方法的变化能使师生在课堂上增加了互动, 让学生在快乐地表现自己的能力和愿望的过程中, 不知不觉地习得知识与技能, 不断体验进步、感受成功,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这是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点滴做法及体会。我们都知道, 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劣对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所以我们必须清楚用什么形式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才能使英语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如何为学生创设新颖有趣的情景, 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乐于学习英语, 善于学习英语, 做学习英语的真正主人, 这是我们在一线上执教的英语教师所必须要学会和掌握的本领, 用我们精湛的课堂艺术去驾驭我们的英语教学, 使我们的英语教学有质的提高, 出现崭新的面貌。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北师大出版社, 2002年版.

营造愉快的地理课堂 篇4

【关键词】小学 语文 课堂气氛 轻松快乐

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师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合作,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进入语文学习,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二、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四、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五、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六、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

在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1]王洛倩.创设良好的英语氛围,提高学习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2)

[2]颜移秧.职专思想政治课新课导入浅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1,(06)

[3]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09,(05)

[4]韩荣.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革新, 2010,(01)

营造愉快的地理课堂 篇5

创造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 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前提。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 教师就要设身处地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 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 为学生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学生才会自由大胆地发表见解, 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如何为语文课堂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呢?

一、优化课堂导入, 提高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保持良好的集中注意状态, 就能认真专注、自始至终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导入在教学环节中应该扮演自然、恰当、精彩的角色。就像一部精典电影的开头, 虽然一带而过, 却能安抚情绪, 诱导人的感情, 激发学习兴趣, 让他们身不由己, 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入学习情境中。

艺术性的导课必须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 用最精炼的语言达成事先要达到的目标。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时, 可以这样导入:“有这样一件有意思的事:音乐家想为该词谱曲, 但他们嫌这词太长, 于是有人向几位诗人提议把它浓缩一半, 诗人们哑然一笑:‘想把东坡的《念奴娇》改短?千古绝唱啊, 别说减一半, 一个字都动不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千古绝唱的《念奴娇》, 看看能改动一个字吗?”短短的几句话用设问和反问, 故意显出疑惑, 使学生的思维由课前的茫然状态转变为惊疑后的思考, 实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创设教学情境,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在创造声情并茂的课堂教学情境方面, 多媒体技术具有其他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它能够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才能愿学、乐学。应用多媒体教学, 再现课文中的事物及人物, 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体会作品的意境, 领会文章的主旨。当我们进行初中古诗文教学时, 多媒体技术更是优势明显。它可以带领学生们穿越时空, 去感受千年以前的气氛, 从而激发出真实的情感, 丰富了想象力, 进而达到我们以境, 以景促情的教学目标。教学朱自清的《春》时, 我在优美的音乐背景中展示动态的五幅“春景图”, 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意境, 让学生身处学习氛围之中, 在欣赏乐曲中进行听说训练, 描绘一幅幅生动优美的春景, 在陶醉中背诵优美语句和段落, 学生们能够足不出户, 就直观形象地感受到了无限的春意和春光。如果在学生朗读课文时, 再伴以优美的音乐, 学生就能主动参与, 兴趣盎然, 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三、营造宽松氛围, 焕发课堂活力

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的课堂氛围, 老师需要用真挚丰富的情感学生, 鼓励学生, 师生之间有一种民主的互动。只有在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时, 我先让学生沉浸在《父亲》一歌的音乐背景中, 再为学生创设敞开心扉的话题:在你的人生经历中, 你的父母肯定给予了你许许多多的关爱, 也许是你伤心时的一句问候, 也许是你高兴时的一次分享, 也许是你无助时的一次交流, 也许是……想一想, 其中的哪件事最令你感动, 把你记忆中最美好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短短的几句话, 发散学生的思维, 为学生营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问题是思维的导火线, 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离不开问题的设计, 教师只有根据学习内容巧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学生带着一串串问题深入思考, 在释疑解惑中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 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思考、倾听和辨论中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在学习朱自清的《背景》时, 通过质疑探究、精心赏析展现父亲的背影, 体会父亲的四次背影中, 哪次背影最感人, 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 在教学中设计一系列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作者是怎样描写刻画父亲的第二次背影的?找出对父亲的衣着描写, 突出了什么颜色?为什么突出这种颜色?在动作描写中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描写父亲走路的姿势?……这样环环紧扣的问题, 为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感受到父子情深, 更深切地体会到“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大的是父母对儿女的恩情”, 让学生学会感恩。

营造愉快的地理课堂 篇6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两个最主要的因素, 正是由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构成了教学过程。然而, 遇到教师乐教、学生厌学这一棘手的问题怎么办?要弄清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 由于学习本身的性质还是教师教育态度造成的。要改变学生的厌学情绪, 必须从消除引起学生厌学心理的不良因素入手。

首先, 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 应当注意自己的表情语言和体态语言, 面带笑容, 环视全体学生, 把微笑带给每一个学生。切忌语言粗俗乏味, 应使用文明礼貌、富有鼓励性的评价语言。扫除学生怕老师的心理障碍。

其次, 课上课下注意爱护、关心学生。天气变了, 提醒学生们多加衣服;教室空气不好, 亲自打开门窗;室内光线太暗, 亲自开灯等一些微乎其微的小事, 都能使师生之间产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有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

二、激活学生思维, 创设乐学氛围

“教”必须致力于“导”。诱导, 就是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变“苦”学为“乐”学。要教给学生学习的“艺术”, 如学习《春》这篇课文时, 我紧紧抓住初一学生对直观教学的乐趣, 让学生用彩笔绘“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等,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照图文, 让学生用心感受文章所描写的意境是通过文字表现出来的。如“朗润”一词, 在文中美到极至, 单纯的绘画是无法表现词语内涵的, 而仅这一词, 就能描绘出春天那清新、明朗、滋润的景象, 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感受语言的特色, 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兴趣, 同时又发展了学生的智力, 丰富了学生的情感。

课堂教学一方面是要讲究教学艺术精湛, 还要考虑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为分析课文设计的思考题, 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 不能只追求表面的热闹。如果学生不经过认真思考就能回答出问题, 即使教学形式活泼有趣, 也不能起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甚至是浪费课堂时间。学习《孔乙己》一课, 我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差, 思维能力弱等不利条件, 有梯度的设计了几个问题: (1) 咸亨酒店的酒客都有哪些人?他们有何差别? (2) 孔乙己属于哪一类酒客? (3) 人们对他抱着怎样的态度? (4) 人们为什么要取笑孔乙己? (5) 孔乙己品行中相矛盾的一点是什么?这些问题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 全班同学经过思考后, 各抒己见, 疑难之处, 教师点拨精当, 孔乙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展现在了同学们的眼前。

三、练习新颖有趣, 创设竞争氛围

竞争能使一个人的脑细胞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 竞争能使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 竞争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陶行之先生认为:“学习有了兴味, 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 学与乐不可分”。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 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面向全体, 创造性的进行抽签问答, 接力背诵, 表演课文小品, 抢答竞赛等活动, 这种竞争有个人之间的, 也有小组之间的。如学习《孔乙己》这课后, 要求以学习小组为主, 编排课本剧, 写剧本, 分角色, 然后编排。有的小组表演《在咸亨酒店里》, 有的表演《分豆》, 有的小组进行创造性续编《孔乙己离开咸亨酒店后》《孔乙己之死》, 收到了喜人的效果。学生获取了“真知”, 达到了巩固练习的目的。我们先后对寓言、小说、童话等都进行了尝试性改编, 学生们从中汲取了不少经验。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课后,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要求扮演文中的角色, 兴致极高。几个小组展开竞争, 观众评价。看后, 请同学们对照课文, 评论哪一组角色表演逼真, 哪一组表演太离谱, 然后再进行优化组合, 再表演, 教师反复指点, 直到台上台下目光、表情融为一体, 真正体现出了作者的创作目的。

课堂引进竞争氛围, 激发了学生自信心、好胜心、上进心和荣誉感, 也激起了学生成功的欲望。在练习过程中, 学生不怕困难, 不觉疲劳, 注意力高度集中, 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

四、采用电化教学手段, 创设情境氛围

更新教学手段, 引进现代教学技术, 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趋势, 使用录音、录像带、影碟, 在不同体裁的课文教学中发挥着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如音乐能创设特定的氛围, 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帮助学生记忆教材。如学习《爱莲说》, 教师随着古代名曲《出水莲》那悠扬的曲调, 范读课文, 把学生引人到诗的意境之中, 学生情不自禁地随老师诵读起来, 那种学习场面真可谓处于师生愉快和谐的佳境之中。

营造愉快的地理课堂 篇7

课堂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过程。虽然从教育内容角度来说, 教师是传授者, 处于主导地位, 学生是接受者, 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 但是这并不能抹杀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教师更不能因此而侵害学生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享有的身心健康发展权利, 将国家现行的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扭曲为只看重学生成绩、升学率的应试教育, 而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个性化和多样性, 尊重学生。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地指导、引导, 不断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的能力, 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丰富社会经验, 最终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的。

二、创设开放自主的课堂学习环境

我们的教育所要培养的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学生, 是具有主人翁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 而不是消极被动、缺乏主动性和没有责任心的下一代, 要培养主动发展的学生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的主动性。要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的主动性必须注重学生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有赖于一个宽松的环境。在这种大环境下, 我们需充分信任、尊重和理解学生, 随时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 这样学生可以得到充分发展, 学习效果也可以得到很大程度地提高。

1. 给学生提问的自由

学生的智力水平因受到遗传、年龄、家庭教育、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基础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并非完全一致, 学习相同知识时产生的疑惑也不尽相同。所以, 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会不一样。有的学生问的问题非常简单, 有的学生问的问题则比较有深度。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问题, 不要嘲笑打击, 要耐心地为学生解答问题, 同时更不要害怕被学生问住。教师要真心鼓励学生提问、给学生提问的自由, 并对学生的提问进行适当地引导, 提高学生提问的水平。

2. 展示学习成果的自由

学习成果地展示, 一方面是对学习的总结, 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验学习成果的展示所带来的成功的愉悦, 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品质。成果展示可以有多种形式, 常用的有撰写小论文、开主题班会进行辩论和研讨、搞展板、出黑板报、办手抄报等形式。

3. 采用灵活多变的课堂形式

我们的课堂形式除了传统的教师在三尺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听之外, 还有讨论课、活动课等形式。通过采用类似“实话实说”“聊天”“幸运五十二”等节目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或在活动课中引导学生注意多学科地融合, 灵活运用歌曲、绘画等艺术及我国古典诗歌, 作好小组各成员任务地分配、管理与评价, 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热情、于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还能使学生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和情感的满足, 锻炼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参与合作的能力, 使他们成为充满活力、富有个性和善于学习创造的人。

4. 要充分开放学生的思维

多元性、开放性是地理课堂应具有的特征, 强调多元价值取向, 答案不求标准统一, 根据自身不同的知识、经验和思维, 允许学生大胆去展开想象, 去追求不同思维。我们要重视思维过程的展示, 使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知识、智力、情感的开展过程。这是学生人格意义的构建过程。这个过程当中, 我们教师要及时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正确引导学生, 得出比较科学合理的结论, 既能使学生思维不拘泥于传统的思想束缚, 也不与科学的结论背道而驰。

三、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中学这一时期是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 是学生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从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所以这个阶段的学生身心各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 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如果教师在学生这一特殊阶段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公平竞争, 让学生学会与同学团结协作, 这样学生在与同学的交往中, 他们的才能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从而调动个体与集体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 有效地促进外在的知识结构向学生内在的认知结构转化, 同时使学生在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尊重、学会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识的过程中提高创造性的品质。

四、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大多数中学生在开始学习地理时认为:地理是枯燥的、乏味的。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将枯燥无味的地理学习转变为有趣的学习、让学生爱上地理呢?我个人认为, 提高地理课堂的趣味性就是其中一个操之可行、行之有效的途径。尤其是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前面三章内容, 这三章内容相对较抽象、难理解,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难调动起来。如果教师在讲授时巧用典型生动的事例、谚语、顺口溜等进行导入、点示或总结, 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形象的事例、优美的诗词等将抽象的理论通俗化、形象化, 使学生听之有趣、思之有理、爱上学习。例如, 在讲“水循环”时可以通过问学生诗词,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是不完全正确?又如在讲“我国年太阳辐射能量分布规律”时可以引用俗语“蜀犬吠日”后再问学生产生这种地理现象的原因。再如, 讲“太阳系的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的相对位置关系”时, 学生很难记准记全,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生一句顺口溜“水里淘金, 地里起火, 众星来救, 木星出丑, 天海冥亡”来形象记忆;又如, 齐秦唱的《直到世界末日》中:“他们说季节越来越无常”“就连雨水也跟着受伤”讲述的是酸雨;韩红的《天路》可以作为青藏铁路的导入, 歌曲播放完以后, 老师可以问这条天路是什么?讲的是青藏铁路。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便可以轻松而快捷地记牢, 从而变枯燥的学习为有趣的学习。

当然, 要做到给学生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除了做到以上四点外, 教师自己还须提高自身的德育素质、专业业务素质、相关学科的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 在和谐、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中, 方可尽快将学生塑造成为一个“四有”新人, 具有奉献精神、创新精神的人, 真正成为国家的建设者和保卫者。

参考文献

[1]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陈澄, 江晔.地理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3]陈庭, 杨士军.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营造愉快的地理课堂 篇8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 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高效, 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开启快乐学习模式是轻松学习、高效学习的前提。在高中地理课堂中, 教师应积极探索创新、有效的教学方式, 精心设计每一堂课, 使枯燥的地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一、扎实基础, 提升学科知识水平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 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领航者, 教师自身学科知识水平对教学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有部分地理教师在教学中, 自身对知识理解不透彻, 课堂上照本宣科, 不给学生深刻讲解, 简单地画画重点, 让学生进行机械记忆, 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更加缺乏生机, 加大学生学习地理的负担, 使地理课堂变得死气沉沉, 不仅使学生对地理知识失去兴趣, 同时这也是地理教学的失败。教师没有扎实的学科水平作支撑, 难以丰富地理课堂, 使课堂变得活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因此, 在地理教学中, 教师自身的学科知识水平对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起着关键作用。良好的基本功是教学活动中驾驭课堂的基础, 只有自身知识深厚, 在课堂中才能胸有成竹、收放自如, 才能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

在进行授课前, 教师应充分查阅相关资料, 对知识进行全面地理解与掌握, 在教学中结合地理学科特点, 给予学生充分讲解, 解开学生头脑中的疑团, 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学生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在课堂上乐学、好学, 思维变得活跃, 快乐而有活力的课堂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些对古诗、成语、歌谣的理解也反应出扎实的学科知识水平。如“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联系到地理知识, 体现的是自然地理环境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沧海桑田”说明的是海陆变迁现象。教师可利用这些知识丰富课堂, 激发学生兴趣, 为学生营造快乐的学习地理知识的氛围。

二、知识融于生活, 拉近学生距离

处处留心皆学问, 地理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 有的地理知识不太容易懂、不太容易记忆, 教师可以把理论化、知识化的问题转化为生活中的现象, 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 使学生易于理解, 拉近地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畏难情绪, 使学生乐于去思考,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生活的能力,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快乐。教师还可以从学生实际出发, 将生活中的现象用地理学科的知识加以解释, 如“为什么我国冬天温差大而夏天普遍高温?为什么冬天人们偏向于穿深色衣服而夏天喜欢穿浅色衣服?为什么我国南方相对于北方要暖和一些?”等。将这些生活中的问题融入到课堂中, 引导学生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 不仅可以增进学生与地理的亲近感, 还可以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真正体会到“学以致用”。这种将知识融入生活, 将生活融于知识的教学方式增添了学习的乐趣, 使学生不再感觉学习地理课程就是为了考试, 而是一种探究生活奥秘的趣味性活动, 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

在生活中, 跟地理知识密不可分的神奇的自然现象比比皆是, 如地转偏向力形成的奇特现象, 即“信风”现象。中学生一般具有浓烈的好奇心, 这些奇特现象能充分挖掘他们的好奇心, 增加学习动力, 在好奇心的作用下, 他们会不知不觉地融入到学习中去, 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思考、发现问题, 让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充满挑战的探究活动, 充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 使枯燥的课堂充满生机。将知识生活化, 将生活知识化, 是地理教学中激发课堂活力, 营造快乐学习氛围的有效途径。

三、借助多媒体, 生动地理课堂

在课堂中应用多媒体也逐渐被学生所接受, 与传统的板书相比, 多媒体能够将文字用图片、声音、动画等方式表现出来, 直观而生动, 可以活跃课堂氛围, 有利于地理教学活动的开展。如在学习《自然灾害与人类》时, 可以用多媒体将各种自然灾害的场面以及给人类带来的损失和痛苦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 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 从而产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又如对“三峡工程”的教学时, 可用多媒体将三峡领域展现出来, 无需实地考察即可对三峡流域进行直观地了解, 开阔学生视野, 打通学生的思维, 激发兴趣, 使其主动地去查阅相关资料, 进行合作式学习, 从而锻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合作与思考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同时增添了课堂的活力, 营造一种充满快乐的课堂氛围。

在地理教学中, 教师应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力, 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习, 这样才能使地理课堂焕发活力, 给课堂填充无限的快乐, 从而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最终达到好学与乐学。

参考文献

[1]卢中华.让快乐学习进入高中地理课堂[J].考试周刊, 2012 (6) .

[2]叶小峰.浅议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快乐模式”[J].考试周刊, 2014 (5) .

多法并使,营造愉快英语课堂 篇9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所有教学方法实施的前提和基础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在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播的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仅组织学生的智力活动,而且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 生在心情愉快中学习,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就成了学生能否学好英语阅读知识的前提。首先,教师要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和学生友好相处 是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种稳定、持续的关系,不仅是在知识、能力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灵上的沟通、交流,首要 的是教师要对学生关心、信任及尊重。课堂上,教师要与学生以平等、同志式的关系与学生相处,从各个角度上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关心与信任,使同学们在没有 束缚,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融入集体和谐的氛围中,同学们对英语阅读的学习更加积极,理解能力得到逐渐的提高。其次,通过师生合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行科学 性的教学活动。英语课堂上要经常开展口语交际活动,教学中,我时常鼓励学生之间围绕本课的阅读内容进行互相提问,并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因为和蔼可亲的教师 释放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所以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了知识。最后,每天的英语课我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把微笑带 进课堂,以我的良好情绪促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来接受本节课的阅读教学任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引起师生共鸣、学法和教法的共振、知识和 能力的统一,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

二、直观教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大脑左右半球的协同功能得到发挥,思维活动效率高,就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视觉在学习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教一些新单词时,我都会准备大量相关的实物、挂图、卡片等,让学生从眼、耳、口一同去感受这个单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教文具用品单词的时候,就让学生自己准备各式各样的文具用品,教他们认,然后让他们自己说;在教人物外貌描述时,就让他们描述自己准备的喜欢的人物图片,并分角色表演出来。学生积极参与制作,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情景教学

任何一种语言郝是人们在交际的过程中产生的,同时它又是人们交际的工具,它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在生活中不断发展.只有把英语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到英语就在生活中,看得到.听得到,让英语贴近生活,学生才会真正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中国人学英语缺少的就是语言环境.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模拟生活情境,把课堂变成人际交流的社会环境,提高学生的兴趣与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例如:我在教“How do you make banana smoothie?”单元的时候,就带上所需的材料.按步骤现场操作给学生看,再让他们自己亲自动手,最后一起品尝劳动果实。没翻一页书.学生就在“玩”中学会了这个单元的重要句型。还有一节课有关电话订购pizza.在我一切准备就绪后,就让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打电话订pizza(接电话的是另一位老师).学生很吃惊,也很期待,一堂生动的英语课最后在pizza送来的时刻结束,全班都很兴奋。

四、游戏教学

爱玩是孩子的本性。利用这一点,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永远对下一节英语课充满期待。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有针对性的游戏,从各方面锻炼了学生,例如课前的热身,我说一个句子给每组的第一个学生听,然后由他们一个个往下传,到最后一个时复述给全班听,与原句出入最小的一组为获胜者。有时会出现一些啼笑皆非的句子,不过大家都很开心,而且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在训练学生听力的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如.在救学生方位介词的时候,就让他们画画.根据我的英语描述画出物体的正确位置并涂上颜色,从而复习了有关颜色的单词。还有很多有效的游戏.如猜单词、角色扮演、英文歌曲比赛、课本剧表演、英语才艺表演、英语海报设计等等。这种“活动式,,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主动性.靈活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学生之问相互启发,相互讨论、学习,思维由集中而发散,又由发散而集中,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这样.同学们相互弥补、借鉴、启发、点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开发了学生的潜力与创造力。

五、情感教学

情感教学是一种融知识的传授和情感的激发为一体的教育方式。它以形象而生动的语言和行为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理世界,引起共鸣,使其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自主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新课标注重育人为本,作为教师,我们应强化德育意识,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英语课堂教学之中,落实德育目标,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但如何让严肃的德育在课堂上变得生动有趣呢?我认为走出课堂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例如,到动物园去学习有关动物的单词,了解动物的现状,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或是在学“How can I get to…”时参观一下我们当地的风景区,让他们从自身做起,爱护环境卫生。上影视课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选择一些简单优秀的或励志的英美电影,让学生了解英美的习俗,丰富了视野,拓展了知识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同时让学生从中找出情感因素加以讨论,并写下简单的观后感,写作也得到了提高.这样学生就能从枯燥的日常课堂中发现乐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另外老师也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吝啬表扬的言辞,在适当的场合对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表扬,激发学生幸福、快乐、奋发、自信的情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上一篇:玻璃块行业下一篇:监理过程中的工程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