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校园的营造策略

2024-06-05

书香校园的营造策略(精选9篇)

书香校园的营造策略 篇1

语文“名著名篇阅读”考查涉及内容广、复习范围大,学校一般采取开设专题讲座印发鉴赏文章和采用题海战术强化训练的应对措施。这种死记硬背的应对策略与“注重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的目标相违背。因此笔者向大家推荐一种新型 而有效的应试策略——创建读书会。

一、读书会的理论基础

读书会就是一群爱书者聚在一起 , 分享和交流读书心得的组织 ? 读书会面向所有的学生,以书会友 , 找回阅读的乐趣,激发思考能力,练习清楚表达,学习理性沟通,尊重不同想法,拓展观点视野,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 加强阅读者的分析 ? 组织及表达能力,认识、重回心灵家园,以致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而名著名篇的阅读是一种审美性、思辨性、体验式的阅读,读书会让这种阅读发挥极致。

创建读书会是一种三个年级整体化应试策略。它立足高考,统筹安排,既有全局观,又有局部观。高一高二打基础广阅读,高三抓重点强训练。创建读书会时间跨度为三年,以班级为单位组成班级读书会 , 班级读书会又由读书小组组成,然后由班级读书会组成年级读书会,再由年级读书会组成学校读书会。

二、读书会的实施过程

读书会根据高考必读书目并结合必修书制定每学期的阅读计划。而计划的实施主要通过各种读书活动来实现。

( 一 ) 个别阅读,集体分享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读的书,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让大家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比如,教师可在课前三分钟内安排学生作演讲,内容为自己喜欢的一本书的读书心得。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视野,不再孤陋寡闻。这种形式适合放在高一的第一学期,这是引起动机、激发阅读兴趣的阶段,这一阶段也使学生互相了解,自由组成读书会讨论小组,有利于读书会各项活动的开展。

(二)集体研读,讨论交流

全班共同研读一本书,分章讨论,分点讨论,让学生学会如何精读一本好书,并从中获得其潜在效能。这是读书会运作的第二阶段,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阶段,精读一本好书,需要教师的方法指导, 比如在读《红楼梦》时,教师先授予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学生在鉴赏小说时有法可依就能制定好的议题并展开探究性学习。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在讨论学习分享交流中学生将弥补自己阅读时的不足,全面深入地解读文本,深刻细致地把握文本。

(三)教师介绍好书,形成师生互动

教师结合必修内容介绍相关书籍,拓宽学生视野,使学生了解文学新动向。比如在教《直面苦难》一文时向学生介绍《写给妞妞的一本书》,使学生通过阅读现实生活中的感人事例真切地了解什么是“直面苦难”,从学生的周记中反映出的效果是喜人的。教师在介绍必读的名篇名著时要兼顾知识的传授与体会的分享。比如上《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时,教师就可以全方位地介绍《巴黎圣母院》, 介绍作家、写作背景、故事梗概、人物形象、写作特色等,并把自己的阅读体会与学生一起分享。课后还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巴黎圣母院》,把原著和电影剧本进行比较阅读。读书会不仅是生生交流的平台,而且是师生互动的平台,通过读书会可增进师生情谊,营造互相学习的平等学习氛围。

(四)举办读书报告会,与大师对话

邀请知名作者、学者到学校为学生、老师作报告,使师生能够与大师对话。如果没有条件也可以直接播放百家讲坛的视频录像, 如《易中天品三国》、《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视听渠道既能发挥名师效应,又能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的阅读就是与作者对话, 和作者共同构建文本,因而学生自己的读书报告会会更贴切他们的阅读、生命体验。

(五)举行征文、阅读大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我们可以选择一本书让学生写读书心得,使学生把阅读、鉴赏与写作、交流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小说生动的叙事语言、曲折的故事情节、鲜活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人文内涵是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和精神食粮,让每个读书小组选取一点写读书心得,最后把每个读书小组的读书心得汇总。学生在阅读、体验、感受、鉴赏的基础上再加以思考、领悟、应用与拓展,就会有所发现、创新。采用征文、阅读大赛让学生把发现与创新诉诸笔端,提高写作能力,并将阅读上升到理论层次。

(六)开办诗文诵读会,开设经典剧目演出专场

比如《普希金诗》、《飞鸟集》、《朱自清散文》,这些都是适合诵读的,可以组织学生以朗读的方式来领略经典的语言美、音乐美、意蕴美。而《雷雨》、《哈姆雷特》、《茶馆》这些剧本适合演出,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在校园艺术文化节上呈现他们的作品。演员们在演出前一定会深入理解作品产生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探究作品的情感与思想的蕴含及社会价值,揣摩人物的语言与内心世界。演员与观众都可以通过演出加深了对剧本情节的记忆, 同时也更好地理解了剧本的主题与矛盾冲突,把握了人物形象的内心世界。学生进入文本世界,深入审美情境,在心灵层面上进行交流分享。

(七)举办专题讨论会,研讨阅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比如鲁迅杂文的特色是什么。讨论会的议题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在讨论会上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答案不要绝对化,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个性成长,有利于学生阅读的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读书会所组织的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所能达到的预期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学生能培养阅读的兴趣与养成阅读的习惯,获得审美体验、提升审美情趣、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培养塑造语文素养、文化品位以及精神人格;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养成课外阅读风气、提高学校综合素质,营造书香校园;学生自如应对、正确作答,提高语文加试题之名著名篇阅读题的得分率。因此读书会是一石三鸟的应试策略。

书香校园的营造策略 篇2

一、阅读源于需要,让师生以书为伴

车站小学,是一所座落在柏临河畔的农村小学,曾经蓬勃于以皮影为主的校本课程开发。如今,在沉寂与思考中,和新教育撞个满怀。这种情怀源于需要,叶圣陶先生说:“要做先生先做学生”“老学”才能成为“老师”,各年级语文老师多年来,把各年级必背古诗词集结成电子稿,利用晨读和课后整理时间,进行吟诵、检查,学校每学期都会开展经典诵读的综合素质展示,虽然孩子们是人人参与,但也有因人而异,滥竽充数的。

目前,高新区下发的阅读记录卡,仅仅填上必背古诗词是不够用的。于是《朝读经典》成为需要,是一种及时的营养补充,课外书籍的阅读必须成为精神大餐。春秋寒暑每一天都得记录阅读的痕迹。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要走在前面,有“一桶水”的容量才有能力与孩子们分享“一杯水”的见解。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师生共读,老师们将孩子们共读的精彩分享到家长群,亲子共读也在萌动中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加入阅读的行列,阅读成为一种需要。

二、阅读萌于环境,让阅读变成习惯

新教育实验提出:“要想说得精彩,必须思考得精彩。”当阅读分享成为常态的时候,孩子们心中都在暗中较劲:要以怎样的交流赢得大家的喝彩?课间午间,很多同学捧着书,爱不释手,有的拿着铅笔在书上勾画,有的一边阅读一边做笔记,摘抄精彩的语句或段落,有的拿着书和小组同学聚在一起探讨阅读疑难。课前五分钟的`阅读分享,是同学们最兴奋最不舍的时刻。

阅读是思想之母。我对本班同学提出要求:每节课前一定要有两位同学进行共读内容的分享,同学们按座次轮流进行。对于阅读,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与思考。有的同学不善言辞,有的怯场,有的滔滔不绝而超时……所以课前五分钟的阅读分享,起初的时候,我要求同学们先写在纸上准备好,二分半钟,不能超时,当然也不能低于二分钟,开始训练的时候,可以拿着手写稿念,三次煅炼的机会之后,要有站在讲台娓娓道来的沉着,要有聚集共读书目细节之处与他人不能重复的个人思考,语言表达要抑扬顿挫,能引发听众共鸣。反复练习,部分同学慢慢地学会抓住阅读细节,营造一种引领师生共同思考的阅读分享氛围。

为了做阅读分享中独一无二的自己,同学们已经把阅读变成习惯。总是想不出要分享什么的部分同学,也不停地忙碌在书本与同学们之间,请教小组同学,请教分享高手;回家请教自己的亲人团……

共读分享营造了一种积极的阅读氛围,坚持21天,好的阅读习惯便可养成。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三、阅读重在坚持,让阅读润泽人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著作中这样写到:“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阅读让师生一起成长,在以书相伴,共同成长的生活中,除了师生共读、家庭共读、读书分享以外,我们还必须用文字记录阅读的轨迹,见证我们与阅读相伴的日子。可以是日记、感受或体会,要想写得精彩,必须做得精彩!当孩子们已经爱上阅读,仅仅是老师要求共读的内容,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有的喜欢历史故事,有的喜欢神话故事,还有的喜欢科技知识类,甚至有喜欢剧本的……此刻的他们,三言两语分享一种观点,已经不那么难了,可是要让他们记录阅读感受,他们有些懒怠,好些聪明的孩子喜欢看书,爱说,却不爱动笔;最初的日记要求,是需要每天检查的,这是孩子们记录人生的开端。我鼓励他们,写日记是让他们记录自我人生传奇的起点。这一切都要留存下来,从小建构起成长的资源库。长大了,既便是成不了名人,这个资源库将是你一生最美回忆,无价之宝!

因为老师和家长的每天督促与检查,因为每周的日记分享活动,日记任务已不再那么艰难,日记与阅读相伴的日子里,孩子们的共同话题多了,我发现同学们的日记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趣,文笔越来越流畅、优美,对问题的思考也越来越有个性。

日记与阅读伴随孩子们成长,润泽的是一片片生命的绿洲。

四、阅读聚焦文化,让校园沐浴书香

阅读文化,从文化阅读开始。故事、字谜、笑话、漫画、书法、民歌、对联、诗词;汉字密码解读,华语文化欣赏,汉字魔方等等这些,从中总能让孩子们找到自己的所爱,投其所好,号召家长们一起来帮助孩子爱上阅读,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从故事绘本开始做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就会一发不可收。家长为孩子买书的投资是不可犹豫的,班级的图书柜也是需要家长们一起来丰富的。老师要帮助学生,与家长合作指导学生对图书进行分类:故事类、诗词类、科普类等等,读书漂流、结对共读、读书分享、阅读展示这些活动的开展,都是在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阅读环境,让孩子们时刻享受阅读的成就感!书声朗朗,淋浴书香的校园,将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阅读聚焦文化,这就需要作为老师的我们要以阅读课程的形式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地指导。我思考阅读课程可以从以下方面汇编:兴趣阅读与分享(一二年级)、层次阅读与分享(三四年级)、分类阅读与综合阅读(五六年级),根据学段特点目标明确,有较好的经验阅读的方式方法的指导。

阅读势必需要以课程的方式得到更有效的落实。全民阅读更是需要阅读课程的推进。引领孩子们不忘初心,做新时代的“读书郎”!

除了“世界读书日”开展区级阅读展示活动外,我们学校每学期一次的“阅读文化节”,用仪式的形式,以活动为载体,让师生与家长象盼着过年一样的盼着每学期一次别样而精彩的阅读文化节活动。用仪式的形式给学生幼小的心灵播洒热爱阅读的种子。让阅读与书本、生活融为一体,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接轨,与世界接轨。

营造“书香校园”积淀文化底蕴 篇3

一、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提供阅读的良好环境

1解决书源问题

书香校园的建设首先要解决的是书源问题。我们首先根据学生实际由教导处统一对新教育经典书目和传统经典诗文进行筛选,推荐阅读内容,然后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努力解决书源问题:第一,学校购买书籍,把学校图书室的藏书充分运用起来,构建开放的读书环境。第二,发动学生捐书,在班级中设立“图书角”,实现资源共享。第三,教师向学生家长推荐阅读书目,建立家庭小书房。

2营造书香氛围

第一,发挥宣传窗的作用,设立“读书时间”专栏,内容可以有:新书推荐、经典选读、优秀读后感选登、每日一星等栏目。第二,建设走廊文化,在走廊和教室的墙上悬挂文人墨客的画像名言等,在教室后面的瓷砖部位建立“涂鸦墙”,把班里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第三。建立班级文化,每班都购置书柜和报架,并且在黑板上开辟一个“诵读角”,将经典的诗文进行梳理,精选出一些作品供学生诵读。

3保证阅读时间

每周一和周五中午分别进行语文阅读和数学阅读。在这段时间内,师生共读,不能将阅读时间挪作他用。另外还要充分利用好每周五的“超市课程”——阅读课,可以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可以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也可以让学生阅读优秀的书籍。

二、打造绚丽的阅读时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改变传统语文教学。做到师生共读

我们学校的班级和人数都比较少,在教学中,我们加快教与学的进程,在有限的时间内加大师生和生生之间信息的流通量,把课内的时间节省下来,给学生增加阅读量。课堂教学实施“课内学一篇,课外带几篇”的同步导读法。在实践中,我们采取了以下一些比较有效的做法:

(1)范读经典,即教师每节课给学生3分钟范读经典诗文或者汇报自己的读书收获,引领学生走进经典。这种做法便于师生产生共鸣,引起师生情感交融,诱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增强学生文化底蕴,让书丰富孩子生命。

(2)导读经典举例式:补充一些与课文有关的阅读材料;捆绑式:根据课文某一方面的特点,选相似的课外读物结合起来看,采用“读一篇、带几篇”的“捆绑”方法,来扩大课内阅读量;荐读式:教师在课内推荐与课文有关的好书给学生,让大家课外阅读。

2促进家校互动,尝试亲子共读

相对于学校来说,家庭教育对学生个性的成长和爱好的形成作用要更大、更直接。我们已经看到现在的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期望是很高的,但他们更多的是看到孩子眼前的学习成绩,而对比较隐性的文化底蕴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的。因此我们尝试通过召开家长会的形式,请专家引领,阐释我们的观点,希望他们能支持孩子在课余时间多看书,并在孩子遇到问题时能以“朋友”的身份予以帮助。通过家访、电话联系、校访等方式向他们推荐好书佳作,要求孩子能和家长一起阅读,并定期进行交流反馈。

3有声之书引路,激发阅读兴趣

我们的有声之书就是教师利用磁带或网络下载百科知识、童话故事、名人小故事、文学名著等有声版音频资料,通过媒体播放。播放的时间由各班的班主任根据实际确定。

4开展互换读物,形成生生间的读书交流

倡导家长利用寒暑假或双休日时间带孩子逛书店,过年时给孩子购买压岁书。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的书籍和学生的课外读物,组建班级图书角,进一步充实班级的图书箱。我们规定,凡是借阅别人的书,读完之后必须把书的主要内容或精彩的地方与书的主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三、利用阅读课,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何使阅读具有“个性化”?教师可以利用阅读课加以引导,鼓励他们每读完一篇文章后。都要给自己提几个问题,自问自答。如果回答不了,可以再试着读几遍,也可以跟同学一起探讨。可让学生弄清文章的写作顺序,理清脉络;可引导学生思考哪句话写得具体,哪些词用得好,它表现人物什么品格或精神。这样学生在读中有所思考,在思考中有所感悟,在感悟中有所体验与理解。也只有这样,学生拿到一篇课文或捧起一本书时,才知道怎样读,怎样圈画,怎样想,也只有这样,学生阅读才会感到津津有味,才会实现“个性化”阅读。

四、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1加强读书交流

(1)写好读书笔记,低年级的读书笔记以摘抄为主,中高年的读书以写心得体会为主,教师要定期进行检查指导。

(2)推行“三级”读书交流活动,即学生每读完一本书向班主任进行汇报,班主任对其进行考核,合格后发给“小书迷成长足迹读书交流卡。学生领到五张这样的交流卡(读完五本课外书)后,即可到学校教导处教导主任处进行交流,合格后发给其“读书小硕士交流卡。”学校将在期末对“读书小硕士”进行表彰,还将其照片与个人读书名言、读书体会等进行展示。

(3)利用好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时间,向同学介绍自己读过的书。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的读书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才。

2进行书香班级评比活动

根据各班级的班级布置、学生阅读量(即班级学生所获得的读书小博士人数)及普及率几方面进行评比。

3结合重大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如利用“教师节”开展以“师爱”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十月开展“爱祖国”读书节活动等。

倡导“悦读”理念,营造书香校园 篇4

一、倡导“悦读”理念,激发师生阅读兴趣

所谓“悦读”,也就是着意营造读者的良好心境,使阅读活动变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审美愉悦,使单纯的“阅读技术”升华为充满人文精神的“悦读”情怀。语文“悦读”教学是一种以培育情感为基础、以发展素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实践。在开展“悦读”活动过程中,学校不仅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读书成为学生的自觉习惯,而且还激发教师的阅读兴趣,让读书成为教师的生活享受。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读书成为学生的自觉习惯

趋乐避苦是人的天性,只有当语文阅读教学成为一种愉悦式的教学时,语文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读书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

1. 鼓励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多元解读文本的能力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方式虽有所改变,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就整体而言仍然是以教师的讲授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学生既少独特理解,更无阅读快感。因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教学建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特别强调主体的个性体验,其中带有“自己”一词的表述有多处:“自己的积累”,“作出自己的判断”,“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提高自己的阅读品位”。

为了不让“个性化阅读”成为空话,我校一贯强调语文教师应打破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改变教师固守教参一讲到底的陋习,允许学生误读,鼓励学生质疑。师生在轻松欢乐的课堂氛围里,智慧与智慧碰撞、体验与体验交织,学生多元解读文本的能力才能逐渐形成。当然,尊重鼓励个性阅读体验,不是言过其实地对学生大加褒奖,更不是鼓励学生天马行空、不着边际地发挥。教师对学生牵强附会、不合情理的解读应给予纠正;对阅读理解有困难的作品,要进行适度的点拨。

2. 传授阅读方法,改变“没什么可读”的被动阅读心态

吕叔湘曾说过:“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可以受用一辈子。”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就是交给学生阅读的钥匙,可以使学生“肯”读、“乐”读、“会”读;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可以使学生通过主动阅读文章,享受自己获得知识的满足感、快乐感,转变学生“没什么可读”的消极阅读心态。让学生为自身的需要去主动读书,而且也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打下了基础。

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读书时不知要注意什么、不知要做什么、不知从何做起的情况,我自己的做法是结合具体课文的导读,教给学生“初读感知内容、学会生字词——细读理清思路、领会其内容——精读抓住重点、品评其语言”的读书方法和“划、查、注、思、记”的方法。使学生读书不再是只读一读、看一看而完事,而是使学生读有目的、读有方法,越读越深入,越读觉得越该读,越读越爱读。

3. 鼓励经典阅读,展示阅读成果,使学生从阅读中体会到成功的快感

关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无论2001年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是《语文课文标准》(2011年版)都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并对阅读量提出了明确的总量要求。针对这一要求,我校的做法是不断拓展语文教学的领域,开发校本课程,开设阅读选修课,将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把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制定了初高中必读和推荐阅读书目,并适时补充每周美文阅读材料,并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读书笔记和读书报告。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也渴望享受阅读的成功体验,渴望得到教师、同学及家长的肯定与认同。为让学生享受到更多的阅读成功体验,学校为学生创设了多方位展示其阅读成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和阅读动力。如每班开展的课前5分钟名著故事交流,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向同学介绍自己所读章回故事情节,还必须接受同学的提问,完成答辩。这种思想的碰撞,必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阅读质量,使阅读成为一种生活需要。另外我校每学期的读书节期间,演讲、故事会、辩论赛、汉字书写大赛、优秀读书随笔评选、个人作品集展等一系列活动就是很好的展示平台,在活动中把学生的读书心得和成果推向前台。这些举措既满足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愉悦了学生的精神,让他们体验到悦读带来的精神充实和成功的快感,也有利于唤醒学生的终身阅读意识,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激发教师阅读兴趣,让读书成为教师的生活享受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个性化阅读体验,特别是主动积极钻研文本受到的情感熏陶、获得的思想启迪、享受到的审美乐趣,是教师指导、引领、点拨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基础,是教师连通学生、教科书、文本之间对话的基础。只有喜欢阅读的语文教师,才可能有丰富的阅读体验;只有乐于“悦读”的语文教师,才会在享受阅读愉悦的同时,甘心与学生分享阅读的独特感受。基于此,学校管理层可以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教师的“悦读”兴趣。

1.“走出去、请进来”。

走出去,开阔视野;请进来,提升学习。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举办专家讲座,并组织教师撰写心得或读书笔记。读书范围广泛,可为文学作品,也可为专业书籍;文章形式多样,自由诙谐的感悟式小品文、严谨科学的学术论文皆可。在校内外创设老师相互交流读书心得的平台,如校内刊物。还可以邀请专家担任指导教师和评委,指点提升教师的读书论文。这样教师既享受了阅读的愉悦,教师的文章有更多机会见诸报刊,也让教师的“悦读”兴趣高涨。

2. 举办语文教师沙龙。

学校可以先每学年向老师推荐30-50本书,并要求教师阅读后完成一定字数的读书笔记。再依托教研组,每月开展一次“语文教师读书沙龙”,以自由、轻松的方式替代呆板、严肃的教研会议。沙龙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读书交流。读书交流采取年级组轮流承办的方式,主题围绕阅读与教学,让年级组各显其能。这样既为教师创设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又使教师之间得到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机会。

3. 建立教师博客。

学校通过鼓励教师建立自己的博客或手机微博,为“悦读”提供一个师生研究交流的空间,让读书成为教师的生活享受。在学校官网上,学校可以为教师们开辟博客专区,让他们畅谈读书心得。利用手机微博,教师可以把每天读书的收获记录下来并发布。依托这些现代的信息化手段,教师与学生拥有了真正平等、自由、可畅所欲言的交流平台,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悦读”的真正价值。

当然,读书不应只是体现在师生活动中,而应是师生生活的自觉追求。可以为每位学生甚至老师建立个人的阅读档案,把这种“悦”读转化为生活的常态。可以在教室、图书馆、食堂、宿舍乃至走廊过道等公共区域的布置上营造书香气氛。还可以让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相结合。例如,师生一起展示读书随笔,一起布置读书园地,同台演讲,合作朗诵,形成和谐师生关系,推动“悦”读的常态化。

二、注重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回归“悦读”教学中心

语文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语文教学可以因教师风格的差异而异彩纷呈,但是教学目标和内容都必须围绕一个中心,教学的种种举措和行为也都应该指向这个中心。课改以来,这个中心常被指向“人文性”。阅读教学的核心就是引导学生感悟文本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价值态度,这导致运用语言往往被忽视。这里所提出的“悦读”教学,要求语文教学必须由“人文唱主角”向“语言为中心”转变,应该把重心放在对具体语言材料的积累、品味、感悟上,放在对语言材料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体会、认识语文运用的规律。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凸显语言学习中心呢?

首先,教师必须吃准阅读教学学段目标,以此为依据确定学期目标、单元主题目标,并设计课堂教学目标,避免教学目标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严重错位。其次,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文本)特点,从教材中找准语言训练点来设计教程。如《出师表》这篇课文有三个特点,一是文体特点:“表”;二是人文特点:效忠之情;三是语言特点:表达效忠之情的语言运用。“表”已非常用文体,只做了解,而效忠更是封建愚忠,不值得提倡。所以教学重点应放在本文的语言运用上。最后,注重读写结合,促进语言文字运用。学校将作文教学与课内阅读教学整合,即以课文内容作为习作素材,把语言形式运用与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整合,糅看、听、思于一体,融读、说、写于一炉,效果很好。所以,语文课不宜一味追求把课文“讲深讲透”,甚至过度解读,这会大大削弱学生的阅读兴趣,减少阅读快感。

总之,在语文“悦读”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多角度、全方位激发师生阅读兴趣,并坚持以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为教学中心,不仅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还带动全校教师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陶冶了师生情操,营造了其乐融融的书香校园氛围。

参考文献

[1].温儒敏、巢宗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高等教育出版社。

[2].樊正娟《关于语文愉悦式教学中“愉悦”的解读》,现代教育科学。

如何营造书香校园 篇5

——— 新教育实验探讨

“营造书香校园”是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中的基础工程,对于新教育实验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营造书香校园呢?

首先,要有鲜明个性化的班级文化。各班要在广泛酝酿、讨论的基础上,确定出自己个性化的班名、班风、班口号、班歌、班徽等,在此基础上,提出班级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努力付出行动,力争打造出班级特色。其次,要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各班要建立图书角,采取买书、借书、图书漂流等方式,让图书角真正成为孩子们最喜爱的精神家园。让“今天你阅读了

吗”成为师生每天自问的最经典的一句话。

第三,要成立多种形式的读书社团。比如成立读书沙龙、故事会、少年诗社、课本剧团等。通过晨诵、午读、表演等形式,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第四,积极开发全人课程、学科课程等班本课程。如节日课程、感恩课程、生日课程、远足课程、礼仪课程、种植课程、朗诵课程、英语课程、信息课程等。通过班本课程的开发,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第五,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比赛和评选活动,以赛促读,以评促写。如开展讲故事比赛、诗文诵读比赛、课本剧表演比赛、主题演讲比赛、读书之星评选、书香班级评选、书香家庭评选等。

第六,努力做好校园文化建设,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每一个角落育人。不论在校园的任何地方,都能让师生随时可见名言警句,可读经典美文,以陶冶其

书香校园的营造策略 篇6

一、确立了书香校园发展目标

2003年学校联办伊始,就制定了书香校园建设三维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读书成为习惯;让阅读成为教师的自觉需求,读书与生命同行;创设学习化、人文化、潜移默化的校园阅读生态环境,打造书香校园。

二、加强了书香校园环境建设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无声的育人载体,对于陶冶师生的情操、启迪人们的智慧、激发人们的进取精神、积淀高雅丰厚的校园文化底蕴,有着潜移默化、举足轻重的作用。

规划了区域性书香环境。学校按区域规划了阅报区、经典引领区、古诗词诵读区、书香留痕区、阅读区、环保廊等校园环境设施。经典引领区:利用每一面墙壁,每一根柱子,集充分展示古、今、中、外的名家生平简介和主要代表作品,尽可能地让每一堵墙壁都能向孩子们传递阅读信息,形成了一本开放的《导读索引》。“广闻博识”阅报区:学校办公楼一楼大厅设立了“阅报区”,添加了阅报栏。“阅报区”里的柱子、天花板上向学生介绍了伟人的阅报故事、读报的方法,还介绍了我国一些重量级的报纸的由来和发展历程;在“阅报栏”中,有英语报、电脑报、作文点评报、中国青少年报等五十多种报刊供孩子们阅读,报纸定期更换,常读常新。环保长廊:设立了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和生物资源四个专题阅读区,又形成了一本活生生的开放的《生态百科全书》……

创建“三级”校园图书网络。一是设立阅读中心。由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组成,藏书量达62000多册,生均图书超过50册,电子读物达30000多册,生均30多册。二是设立校园书吧。2006年以前在环保休闲长廊开辟了“绿色书吧”,设立了童话世界、英语角、中华经典、环保园、科学宫殿等专题阅读区。2006年学校二期工程竣工以后,在博学楼和启真楼各楼层共设立了“小海豚书吧”、“蒲公英书吧”、“阳光书吧”、“小蜜蜂书吧”等多个根据学生年龄阅读特点而分布的中文书吧,还设立了一个全英文书吧“彩虹书吧”。三是设立班级图书架,每班图书架存书量超过1000本,大幅度提高图书的流通率,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资源。

三、纳入课程,规范管理

学校把阅读课纳入课程,规范管理,加强与学科的整合。做到了定时间、定课程、定教材,将阅读渗透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定时间、定课程。坚持三个保证:每天保证二十分钟的阅读时间;每周保证一节阅读指导课;每月保证一节大阅读课。

实施585诵读工程:每天上下午第一节课前5分钟的经典诵读;每天早操前8分钟的经典诵读。

语文课(第一节除外)课前3分钟进行学生读书交流与汇报。

编撰《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学校编撰了《经典诵读》校本教材,教材的内容均为我国历代经典诗文,并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安排了三个学段,三个学段的内容各成一册,形成了完善的内容体系。

以“书香校园”建设为纽带,加强读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在音乐课中,我们让学生不仅在视觉上感受旋律的美,而且注重培养学生思想发展和审美意识,并引导他们查找、了解相关的音乐名人故事等,比如精选了一批唐诗,并赋上旋律,录制成古诗配乐,让学生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熟记了经典;美术课堂中,引导学生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感受用绘本的形式表达出来,使美育和德育、智育有机整合……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让书香熏染教师。

设立教师必读书目。主要包括四类书:一是夯实精神底蕴的书,如《谁动了我的奶酪》《智慧人生》等;二是拓宽教育视野的书,如《给教师的建议》、《走进心灵》、《班主任工作漫谈》等;三是学生喜欢的书,如各种童话、历险记等儿童读物;四是与课题研究相关的书,为老师们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举办读书沙龙活动。每个科组、级组每学期组织教师读书沙龙活动1次以上,每位教师每学期参加读书沙龙5次以上。每次沙龙确定明确的主题,如“《班级读书会》带来的思考”、“我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我读我悟,共触心灵”等。活动中,教师们结合自己最喜欢的文章、作品的章节,交流对作品内涵的理解与感悟,实现了教师间思想的沟通与碰撞。

设立教师“自由论坛”。每星期五学校例会前半小时,是学校教师的“自由论坛”时间,论坛形式不拘一格,教师们自由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彼此推荐所读的好书。

此外,学校还通过开设专家讲座、将教师读书纳入教师工作评价体系、“书香留痕”读书展评等激发教师的读书热情。

让书香熏染学生。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各班和各级部,举办“好书伴我快乐行”活动,以“小小故事会”、“书海絮语”、“小小课本剧”、“演讲比赛”、“读书卡片展评”、“向你推荐”、“好书漂流”、“读书征文比赛”、“知识竞赛”、“诗歌朗诵”、“ “专题辩论”等小板块,向大家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多角度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竞赛活动。构建书香校园“展示台”,让学生乐读好读,在班级黑板报中,开辟学生日记、读书笔记专栏,每个班级在学校读书专栏中建立读书专集;鼓励学生积极向社会上各类报刊、杂志(如《广东第二课堂》)投稿,为学生的发展寻找自我展示的平台。

五、把书香延伸到家庭、社区

开展富有创意的亲子阅读活动,让“书香”走向家庭,走向社会。

学校在塘厦镇石潭布、莲湖、横塘居委会进行创建“书香之家”的动员,引导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本书,每学期按照学校“书香之家”的评价标准,评选出读书氛围浓厚的“书香之家”;定期开办家长学校培训班,大胆探索亲子学校教学的有效方式,让广大家长自觉地走向“和孩子一同成长”的道路,促进家校相互合作共同发展,构建学生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此外,学校还积极协助各社区建立社区图书馆,2003年至今,学校共评选出了600多个“书香之家”,帮助两个社区建立起社区图书馆。

(作者单位:东莞市塘厦镇第一小学)

营造书香校园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篇7

一、有感于读书宣言

在21世纪教育沙龙上, 来自教育界、文化界和新闻出版界的120多位专家、学者, 怀着对国家的历史使命感, 共同通过了一份全民族阅读宣言——《阅读, 让全民族精神起来》。宣言中有这样的句子:“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 要兴旺发达, 繁荣昌盛, 要昂首于地球群脉之巅, 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必须依靠一种振奋的民族精神, 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 就意味着失去凝聚;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 就等于没有灵魂。这所有的一切, 都呼唤我们捧起书本。在我们的灵魂深处存一笔精神财富, 我们将享有一生, 荫及子孙……一个学习型的民族, 才是一个不老的民族。”作为学校, 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和培养有品格的接班人的圣地, 如果仅把学生置于文本阅读之中, 没有超文本阅读的本领, 没有好的阅读氛围, 那么我们精心培养出来的人才绝不会是有着创新精神和高尚生活品位的人!我们有感于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的理想与追求, 应该为孩子们创造亲近阅读, 亲近中华经典, 亲近名著的环境, 引导孩子们读无功利主义的美好文章, 在指导与阅读中共同提高我们教师与学生的阅读和审美情趣。

二、在行动中我们感受快乐

为了营造学习型、书香型校园, 在学校党支部的倡导下, 在“营造书香校园”实施方案的引领下, 分阶段分层次实施“书香校园”计划。

1. 书香教师。

学校党支部重点抓教师层面的阅读:进一步增加图书室的藏书量和藏书品位, 根据现代教师的心理和教育教学需要, 学校领导亲自到武汉等大城市为教师购回大量的高质量的书籍, 阅读后写心得体会和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在教师中掀起读书热潮。我们还将读书活动和师德教育、党员先进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读书活动, 教师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取向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 灵魂受到洗礼。以前很多老教师认为自己即将退出教育战线, 放松了对自己的学习要求, 在读书活动中深刻体悟到“活到老, 学到老”的真谛。中青年教师更是在读书中受益匪浅。提高了阅读和鉴赏能力;提高了写作水平, 结合课改精神, 许多教师参与的课题实验, 教育叙事研究等文章相继问世;提供了教师交流的材料, 品读优秀书籍, 相互交流思想是人生的最惬意的一件事;自身学习和生活品位得到提高, 静心的阅读可以净化人的灵魂, 远离低俗。我校在开展有声有色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 也将为党员送去精神食粮作为一项温暖工程。

2. 书香班级。

我校的创建书香校园活动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在创造书香班级的活动中, 我们做到宣传到位, 活动方案到位, 师生认识到位, 班级图书建设到位。我们还在学校网站中宣传读书的妙处, 交流读书心得;在夕会中宣读学生作品, 共同体验读书的幸福。在参与中, 师生们共同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

3. 书香家庭。

家庭是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为了使广大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创造书香校园的活动中, 通过家长学校对广大家长进行宣传, 让部分家长参与学校“读书节的成果展示”活动, 亲身感受读书带来的欢乐, 并诚挚地建议每个家庭要有孩子读书的空间, 要有可读之书。特别是和孩子们共同诵读经典, 共同提升家庭阅读品位, 促进家庭、学校的和谐发展。在12月份, 我校将评选出各年级的“书香家庭”, 并在家长学校上进行表彰。

教师、学生、家长读书感言:

教师:阅读, 让博学和睿智丰富我们。高品位的阅读可以磨练人生意志。阅读可以奠基我一生的精神;阅读让我感受到快乐, 使我变得崇高。

学生:读书伴我成长;我读书, 我快乐。读经典著作, 让我与名人对话。读书使我更有理想!

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 共同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命运带给我们的喜怒哀乐;我读书, 全家快乐!读书, 让我走进孩子的心灵;读书, 使我们的家庭更有生活情趣!

在打造“书香校园”的活动中, 广大师生、家长的积极参与, 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学校文化建设涵盖了精神、物质、制度、课程、行为等方面的文化内容, 我们只是从一个小侧面浓缩了学校的文化建设的一个方面。营造书香校园不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 永远没有终结, 它将成为市小人对学校文化建设的不懈追求。我们无法用平实语言和文字来描述校园中鲜活的人和事, 他们身上所彰显出来的气质不就是一所学校的文化品位吗?

三、反思与期待

发挥图书室作用营造书香校园 篇8

关键词:发挥,作用,营造,书香,校园

2013年5月26日, 李克强总理正在瑞士进行访问, 一位瑞士大学生问李克强, 你作为中国总理, 是否还有时间读书, 李克强说, 无论多忙, 都要抽出时间读书, 如果不读书, 就难以有思想火花闪烁, 也难以了解人类文明进程。试想一个日理万机的大国总理把读书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 都要抽出时间读书, 足见读书对于一个处于飞速发展社会中的人们来说, 有多么重要。那么我国目前国民的阅读情况又是如何呢?有调查显示:2011年我国人均读书仅为4.3本, 远低于韩国的11本, 法国的20本, 日本的40本, 更别提犹太人的64本了, 结果显示中国是世界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之一。看到这则消息, 用振聋发聩来形容自己的感觉一点都不为过。总体调查情况如此, 那么正在校园内接受教育的学生目前情况又如何呢?情况相当不容乐观, 很大一部分同学不懂得阅读的重要, 不想阅读, 也不会阅读, 阅读量少的可怜, 甚至有的已经步入高中的学生也想不起读过几本课外书。一方面是读书量的大量不足, 一方面是不去读书, 不会读书。如何提高同学们的阅读兴趣, 如何把校园营造成孩子们读书的乐园, 成了摆在从事教育的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我从一位校图书管理员的角度谈一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打造优质采购

学校图书室藏书质量的高低, 决定着图书室能否有质量地被利用。美国图书馆专家杜威提出: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指导原则是“在适当的时间, 以适当的形式, 给适当的读者提供适当的图书”这就要求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 制定切实可行的采购方式。目前我国的图书发行量可以说是空前高的。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图书中采购到高质量的图书, 是提高同学们读书兴趣的第一步。因此, 首先建议学校要求公开招标的书商提供的必须是近三年来出版的新书。在国家对青少年必读书目要求的基础上, 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 让学生和教师参与到学校的图书采购工作中来:通过给每个年级的学生发放调查表, 收集汇总同学们具有代表性的意见。另外学校各学科的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学科主任也拿出各组的汇总意见, 这样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做到采为所用。

二、开办图书角

在教室的每一层, 都有一个图书角。放两到三个书柜, 透过书柜的玻璃。学生可以清晰的看到里面的图书。最大限度地把图书展示给同学们。有时短短的课间几分钟。不用跑图书室就可以确定自己要看的图书, 灵活机动。学校图书管理员定时到各个楼层办理图书借阅, 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借阅率。走进校园, 随处映入眼帘的图书, 营造出校园浓浓的书香。

三、把图书阅读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随着对素质教育的不断重视, 对同学们的知识广度要求越来越高, 紧紧靠从教科书中获取知识已远远不够。因为学生课堂教学中的阅读, 学生是带着任务去读的, 时间有限, 局限性大, 容量也有限。所以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不能满足要求。而课外阅读就具备了更多的优势。因为课外阅读不带任务, 轻松了很多, 是一种放松状态的愉快阅读。引导同学们进行一定量的课外阅读, 不但帮助同学们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还可以作为“第二课堂”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通过语文课, 语文老师可以根据课程安排, 适时建议同学们有选择地做一些阅读。配合教材做些补充, 丰富课堂教学, 提高授课效果。再有就是各班每周都有班会课, 通过与班主任沟通, 在班会上适当的时候, 让同学们走上讲台, 展示自己最近所读的书籍, 谈感悟, 谈心得, 相同的年龄, 共同的爱好很容易在同学们中间引起共鸣。另外在这项工作的基础上定期开展“读书节”活动, 该活动主题明确, 结合实际, 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老师、学生都是活动的主题、活动的参与者。共同的兴趣架起了同学们之间沟通的桥梁, 也架起了师生之间的桥梁。

四、优质的图书服务

书香校园的营造策略 篇9

1、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倾向分析

大学生阅读兴趣是其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反映,分析了解其阅读倾向,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并进行科学的引导。国内外各大学校每年都对读者阅读需求情况和本校图书馆运行情况进行调查以评估图书馆的工作业绩,通过调查以数据直观地反映读者的各种需求。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校教学科研工作,了解当代大学生的阅读情况以及对图书馆的需求与利用情况,我们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举办了一次读者调查活动,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采取问卷法收集资料,就大学生阅读兴趣、图书馆服务等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根据调查情况,我们将大学生的阅读倾向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类:

1.1 满足专业学习的阅读

学习是在校大学生的主要生活,阅读与所学专业有关的书籍,是大学生提高专业水平、完善专业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这类读者是高校图书馆最普遍也最多的。他们具有很明确的学习目的,根据专业学习的要求借阅所需的参考书,学习自觉性较高,有良好的读书习惯,不但阅读本专业的参考资料,还阅读与本专业相关或相近的文献资料,巩固所学的知识,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扩充知识面。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很多大学生还选择了继续深造。调查表明,约有90%的大学生对各种基础教材、专业理论教材、教学辅导书、考试用书、工具书等学习用书的需求大于一般图书,学生对专业书籍的借阅体现出种类集中、复借率高的特点,主要是一些题集、图谱、学科研究等教学参考书。

1.2 为适应未来市场需要的阅读

当代大学生普遍意识到,市场经济已经把他们的命运与社会需求紧紧联系在一起,能力和素质将影响他们的就业与择业,决定着他们的未来。因此,其阅读呈现出较强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特征。计算机、经济、商贸、现代管理、金融类书成为大学生阅读需求的热点之一。为了多拿几个资格证书,增加将来求职时的竞争力,各类考试书籍也成为热门,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与考试有关的图书资料成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借阅的重点。

1.3 为解决心理或精神方面问题的阅读

大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达到真正成熟的特殊时期,是心理断乳的关键期,而他们又面临着求学、求职、求偶三大人生课题。自我的认同、学业的成败、职业生涯的规划、社会交往的拓展、与异性之间的关系等,都会给他们带来压力,他们一般会表现出独立性与依赖性、理想性与现实性、心理闭锁与寻求理想、求知欲强与鉴别力弱的冲突。为解决这些冲突,面对成长中的“烦恼”,大学生喜欢到图书馆中寻求解决办法,在书本中和网络上寻找帮助。统计表明,有70%以上的学生借阅过心理学方面的书籍。

文学类、传记类图书也深受当代大学生欢迎。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学阶段学生们忙于应考,没有时间看文学类图书,而他们内心深处对文学名著还是充满着渴望,大学阶段最好可以补上;另一方面是因为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具有浓缩“社会”的特征,对心理渴望迅速成熟的大学生来说,既是其社会化的速成教材,又可以从中汲取精神上的食粮,启迪自己的人生。

1.4 为跟随潮流、紧追时尚的阅读

当代大学生是最为敏感的社会群体,他们对流行的回应是十分强烈的。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实现自身价值,追求知识更新,他们的求知阅读呈融入时代潮流的倾向。当图书有了“畅销”的热度时,跟随潮流、时尚的阅读也就随之有了热度。如易中天的《品三国》、于丹的《论语》系列等等。大学生的这种从众心理和现象的存在既有积极的一面,它能够使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潮流的文献利用率明显提高,其社会教育职能得到充分地发挥;但是也有消极的一面,导致有的大学生读者“盲从”地借阅,而不管这种文献是否适合自己。

阅读不仅是一种认知行为,更是一种心理活动。大学生的阅读倾向反映了大学生对自身发展和社会需要关系认识的现实和实用的态度,反映了当前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即社会对具有创新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具有综合知识结构人才的迫切需要。大多数大学生的阅读心理是积极健康的,但也有不少学生的阅读心理存在着一定问题。据国内有关部门调查研究,大学生的阅读中各类不良阅读心理发生率达到46.8%,不良阅读心理的大学生中心理问题发生率接近40%,心理不健康大学生中不良阅读心理发生率超过60%。[1]

2. 阅读疗法在高校图书馆的实施

高校图书馆是搜集和传播信息的重要场所,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它是大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美国精神病专家高尔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图书馆是一座心智药房,存储着为各类情绪失常者治疗的药物”。高校图书馆不仅要为大学生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和空间,还要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和服务职能,在关注学生阅读倾向,开展各种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让“导”和“读”科学地结合在一起,帮助大学生调适和化解各种心理问题,促进其增强自我意识和自我接纳的程度,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读书是解决大学生心理困扰的理想方式之一,阅读疗法由于其经济、方便、及时;保密性强,无压力、无顾虑、无强制,不伤自尊而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大学生非常喜欢到图书馆,借助图书来排解心理障碍,振奋精神,拓宽视野,获取知识,解决困惑。近半个世纪以来,这种心理疗法在西方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阅读教学及医学领域,每年都有专著和许多论文发表[2]。在我国也早就有“读书治病、读书养身”之说。虽然阅读疗法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已有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阅读疗法的干预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在解决恋爱和性烦恼、社会适应问题时。[3]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加强阅读宣传与指导,加强阅读疗法的宣传与指导,不仅要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同时也要给心理正常的学生以正确引导,通过预防以促进其心理发展和人格完善。

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推广阅读疗法服务。

2.1 加强阅读疗法的宣传

阅读疗法是一种集预防、治疗和发展健康心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心理治疗方法。阅读疗法服务是调适和化解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式。阅读疗法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此不了解或了解不深。因此,图书馆应通过各种渠道加强阅读疗法的宣传,如举办有关“阅读治疗”的知识讲座。主动开展一些有关心理健康、人际交往、求职指南等方面的知识讲座,把“阅读治疗”的相关知识融合进去;在图书馆网站上开设专栏,宣传阅读疗法,使学生知道当自己遇到心理问题时,可以通过阅读什么书刊资料,能为自己指点迷津,化解危机。

2.2 开辟阅读辅导室,开列推荐书目

有条件的图书馆应积极开辟阅读辅导室或休闲区域,陈设沙发、茶几,营造幽雅、温馨、轻松、悠闲的读书环境,让读者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为自己的心灵减压。同时,要注意收藏有益心理健康,富有人生哲理和知识性的图书、报刊和电子读物,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如大学生喜欢的报刊《心理辅导》、《心理世界》、《心理与健康》、《中国青年报》、《读者》、《青年文摘》等;图书《怎样解除焦虑与烦恼》、《自卑挑战》、《如何排遣你的烦恼》、《卡耐基交际大全》、《走出情绪低谷》、《如何排除你的烦恼》、《自卑挑战》、《浪漫爱情的心理奥秘》、《奇妙的自我心理暗示》、《健康心理学》等等。

图书馆还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学者针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学习、择业、交际、恋爱、性心理等,编写专题书目或推荐书目,帮助学生有选择、有针对性地阅读图书。

2.3 利用网络平台开展阅读宣传,加强阅疗辅导

当代大学生越来越喜欢利用网络阅读、学习、交流,图书馆也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开展阅读宣传,并利用网络对有阅读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阅读疗法辅导。可以在图书馆主页上开辟专栏,将有关交际、恋爱、性教育、心理健康、就业等专题的知识、文章、报刊书目等荟萃在一起,方便读者阅读,还可以通过导航连接到全国权威的心理网站,为读者的进一步阅读指引门径。

2.4 成立读者协会,开展各种读书活动

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的人才资源,邀请人文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定期举办讲座,引导学生有效阅读。成立读者协会或其他社团性组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读者协会的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状况,组织“你我同行——共同成长小组”、“你我他——人际交往技能训练”、等团体活动,开展集体阅读与个人阅读相结合,读者体会相互交流等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坚忍的意志和积极向上、乐观、豁达、勇于开拓创新的良好心理素质。

2.5 培训和提高图书馆馆员素质

阅读指导和阅读疗法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图书馆员对学生阅读行为的正确引导。因此,图书馆咨询馆员必须具备哲学、心理学、医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从知识结构上具备操作实施阅读及阅读疗法指导的能力。咨询馆员还要以平等友好的态度,与读者亲切交谈,建立心灵沟通的桥梁,取得读者的情感认同,推荐读物,引导、帮助学生确立良好的阅读动机,激发强烈的内心需求。咨询馆员在开展“阅读治疗”服务时,还要注意收集整理服务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原始资料和数据,找出更科学、更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更有针对性的“阅读治疗”服务规律,以便更好地开展服务。可以采取选派人员外出进修,鼓励馆员自学,请有关专家来馆指导等多种方式,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

当然,在宣传和实施阅读疗法的同时,我们也要客观地认识到阅读疗法的不足之处。不能盲目地夸大阅读疗法的作用;在具体实施时,要根据读者的不同情况“对症施书”——有选择有针对性地推荐图书,引导阅读。

3、结语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规定:“高校图书馆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同时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以读者第一、服务育人为宗旨,健全服务体系,做好服务工作。”高校图书馆要关注大学生的阅读倾向,进行阅读指导,鼓励青年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与书交朋友;同时,要积极开展集预防、辅助治疗多功能于一身的阅读疗法,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满足当今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需求,促进其人格完善。这既是大学生们的阅读需要,也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需要,也是高校图书馆的教育功能进一步拓展的需要。

摘要:高校图书馆不仅要为大学生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和空间,还要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和服务职能,在关注学生阅读倾向,开展各种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时,积极开展推广集预防、治疗和发展健康心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阅读疗法服务,调适和化解大学生心理障碍。本文以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对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倾向进行了分析,并对高校图书馆实施阅读疗法服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阅读倾向,阅读心理,阅读疗法

参考文献

[1]王文兵.不良阅读心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9).847.

[2]杨兵,邱有生“.阅读治疗”在美国[J].图书馆论坛.1995.4.75-76.

[3]孔繁胜,付婉秋.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活动之实证研究[J].图书馆学刊.2008(4).43-45.

[4]王波.阅读疗法[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上一篇:矿井冲击地压下一篇:营造和谐 快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