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化教学

2024-05-08

课堂化教学(共12篇)

课堂化教学 篇1

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化研究, 让学生在“活”中学习, 在“活动”中领会, 在活动中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思维、空间, 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体的课堂。那么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学生活动化呢?我校综合组教师对此进行了专题的讨论, 并在不断的实验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寻找“活动点”

在研究“人的神经反应速度”时, 我首先在学生面前表演了抛接粉笔, 一支、两支、三支, 有时我接住了、有时我失手了。成功时, 同学们为我欢呼, 失败则为我加油。此时此刻, 师生间的隔阂消失了,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被我调动了了起来。当我还没有完成演示时, 许多心急的同学已经开始争着尝试了。我当即选了两位同学上台比式, 先单打, 后双打, 课堂气氛在学生的比试中活跃了起来。随着学生们情绪的高涨, 我顺势引入课题, 再接着引导他们思考:神经的反应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反应速度与人的性别有没有关?”“反应速度与人的高矮有没有关?”“反应速度与人的注意力有关吗?”“反应速度与心理素质有关?”“反应速度与手指长短有没有关?”等等, 全班同学一口气找出了近30个不同的因素。民主、平等、人文、亲切的学习氛围, 解放了学生的心灵, 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得到极大放飞。紧接着我鼓动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定探究课题, 设计实验方案, 开展探究实验。整节课大家在快乐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挖掘“活动点”。通过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经验来学习, 使生物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其实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生活中的科学, 实践中的科学。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 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已有知识和社会环境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学生活动,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身边的环境中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 学会生活。如在讲“鸟与空中飞行相适应的特点”时, 我将孩提时折纸飞机经历引入了进来。课堂上通过纸飞机飞行比赛, 引导学生研究、分析飞得更高、更远的方法:材质的质量;纸张的尺寸;机翼的面积;机头的形状……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纸飞机要飞得更高、更远, 就必须解决“三个力”:重力、阻力、动力。进一步我提出:“鸟是如何解决空中飞行的这三个力呢?”引导大家分析讨论课本中资料, 总结得出鸟适于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水到渠成。

二、设计“活动方法”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根据教育理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以下几种方式的学生活动:

1、游戏式。

人们总是将愉快的事情记住, 而将痛苦的事情忘记, 学生总是对游戏有着很痴迷的热爱, 他们往往能将玩过的游戏牢记于心。陶老曾经说过:“学生有了兴味, 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 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游戏活动能很自然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使其智商和情商都能得到和谐发展。在游戏中, 学生们把学习当成的娱乐, 他们能在快乐中发展。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设计具有很强生物特征的游戏, 比如:拼图、竞猜、填字、角色扮演等等。我们经常玩的游戏是人体骨骼拼图, 消化系统拼图;编制食物网和“不抛起弃、不放放弃”, 跟我做生态球, 听力比赛, 神经调节系列等等。通过各种游戏, 我们把形象的知识给抽象化了, 提高到理论的高度。我们寓知识于游戏中, 极大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欲望, 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积极性, 促进人人动手、个个动脑, 个个争先。每当我走进教室, 学生就会很兴奋地上前追问:老师今天我们玩什么?在介绍《生态系统》一节时, 我们是这样玩的:动物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一个也跑不掉。事先编制好一个网, 请10位同学出来分别代表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 其中一个代表人类。让人坐在网中间, 其他同学将他抬起来代表生态系统中其他成员支撑着人。当人类破坏某一环境因素如使水污染, 同学分析水污染会导致其他相继污染。当说到某因素污染, 代表相应的成分的同学就离开, 同学一个一个离开, 坐在中间的人受到的威胁越来越大, 也越来越紧张, 越来越害怕自己掉下来。通过学生自己体会, 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员是相互依存, 相互影响的;人类如果不遵照客观规律, 按规律办事, 破坏环境, 最终会遭到环境的报复影响人类自己的生存;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一个也不能少,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2、制作式。

人类认识世界是从人的手指开始的。在课堂上, 我们设计了许多制作活动:细胞模型、人体骨骼模型、耳模型、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调作用的模型制作, 环境污染课件、手抄报等等。通过这些活动,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精神与习惯, 同时也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如在学习生态系统时, 我们设计了“大家一起做生态球”的活动, 目的是使学生在制作“生态球”及观察中认识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真正含义。通过实验和观察提高学生学习生态环境知识的兴趣, 培养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树立环境生态观念, 提高环境生态意识。首先, 老师通过展示各种各样的生态球图片和自制生态球, 吸引学生兴趣, 再利用动画引导学生分析瓶中生态系统组成成分, 通过讨论、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制作生态球, 观察、记录, 分析讨论。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 学生思维活跃, 气氛热烈。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直接体验与感悟, 是很难充分发挥活动教学的特殊功能与价值的。

3、探究实验式。

如光对鼠的生活影响, 种子结构和成分的探究, 种子萌发的条件探究、探测脉搏与运动关系, 探究反应速度……。如在探究鱼鳍作用、观察鱼呼吸时, 我们没有完全照搬教材, 在实验材料、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根据实际作了相应改变。在课堂上, 给予学生极大的自由空间, 教师只适当介绍实验内容、目的, 实验器材、提出纪律要求, 然后让学生根据所给材料自己设计方案, 自己开展实验。实验时, 因为当时季节问题, 鲫鱼比较少, 价格较贵, 所以我们选用小金鱼, 实验时发现金鱼比鲫鱼灵活很多, 在观察红墨水从口入从鳃出的时候, 按照教材方法将红墨水滴在鱼嘴前方时, 整杯水马上变红, 无法观察水进出的方向。怎么办?当时教师做了适当引导:“你们可以抓住鱼直接滴在口中观察, 也可以尝试在不伤害小鱼生命情况下采用其他方法”。最后每个小组都找到相应方法观察到红墨水从口入从鳃出现象。方法一:“让鱼在染了红墨水的烧杯里游一会, 再放回清水。”方法二:“将鱼放在桌上蜡盘, 因为蜡盘面积大, 水浅”;方法三:“用手挡住鱼不让游动”;方法四:“用桌上绑鱼鳍的塑料片拦住鱼”;方法五:“用手抓住鱼, 直接往鱼口滴墨水”;方法六:“减少水, 使鱼游速减慢”。开放性的活动为学生创造力培养提供自由空间,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积极观察、思考能力、合作精神,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珍惜生命的良好品德以及不盲从, 敢于向老师、权威挑战的科学探究的精神。

课堂化教学 篇2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是灵活多样的,简单地用一种模式或几个步骤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理念。近年来,我校吸收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精髓的同时,立足朝鲜族教育实际,予以取舍和创新,构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三五三”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我校倡导的“三五三”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主线、检查为手段、合作为平台”的教学模式,它较之传统的课堂主要有两种变革:一是改革备课模式,二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备课和课堂模式的变革,创设了各学科“平等、和谐、开放”的教学局面,实现了有意义,有系统,规范的科学建构。

一、“三五三”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科学界定 我校“三五三”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第一个“三”是指教学过程“三步骤”:即:课前延伸——准备导学案,课内探究—— 五个环节,课后提升——作业检查。“五”是指课堂教学“五个环节”:即,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提升——当堂检测。第二个“三”是指课堂上“三次检查和反馈”,即自主学习、展示提升、课堂检测后的学情检查和反馈矫正。

(一)课前延伸: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本学科特色的“导学案”,并设计出指导课堂教学的方案。

(二)课内探究:“五环”是沿着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进行构建的。即情境激思——定向质疑,自学指导——自主建构,引导探究——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展示交流,达标测评——巩固提升。

1.创设情境:情境激思——定向质疑

创设情境是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目的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情景刺激使学生身临其景,激活想象思维。思维能力的培养,总是从问题开始。合理的问题情境,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有明显的意义。情境可以以教材内容创设,可以以生活中的问题创设,也可以以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创设等等。

2.自主学习:自学指导——自主建构

自主学习是该教学模式操作的基础和前提。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和自主练习等在内的由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组织、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尤其要加强“学困生”的个别指导。

3.合作学习:引导探究——合作探究

合作学习是学生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关键环节。学习小组可依托导学案上教师的预设讨论解决问题,然后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4.展示提升:精讲点拨——展示交流

此环节旨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展示,进行知识的运用迁移,提升学习的目标,拓展出更多的相关内容。这是一个生生、师生、组组互动合作的过程。各小组通过对自学成果的展示、其他小组的点评和教师的点拨实现提升。精讲点拨准确有效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准确把握课标、教材的能力,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力求做到我们一直倡导的“三讲三不讲”原则。

5.当堂检测:达标测评——巩固提升

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精编精选当堂达标训练题,进行当堂达标测试。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测试题,可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等方式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确保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6.“三查”:了解学情,反馈矫正。

反馈矫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反馈矫正形式不仅仅是书面练习、检测,也可以是提问、展示、练习等多种形式。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信息反馈,可以实现检测,矫正和调控教学的目的。

“一查”,自主学习后进行。主要是检查学生自学效果,了解学生本知识点的理解情况;“二查”,展示提升后进行。主要检测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应用已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进行巡视,观察学生练习速度,倾听学生答题思路,发现学生的难点、疑点。“三查”,当堂检测后进行,主要在检查当堂所学新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应用情况下注重反馈。

(三)课后提升:按层次性原则精选作业,或布置实践性、实验性、查找资料等作业进行拓展训练。

总之,我校“三五三”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概括地讲有以下内涵:“以人为本,共生一生”本模式的重要教育理念,“先学后教,教学合一”是本模式的教学思想;“自主、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自学、交流、训练”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展示、检查、反馈”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手段;“达标”是学习效果的基本保证。

“三五三”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操作模式图(略)

二、“三五三”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基本理念

在研究与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将打造优质高效课堂的研究作为重要突破口,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不断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大胆创新教学管理机制,总结出了基于“以人为本,共生一生”教育理念和“先学后教,教学合一”教学思想的“三五三”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我校提倡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它包涵着三层涵义,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只有以人的发展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呼唤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对已有教育原理和实践经验进行整合的教育资源,才能适应教育发展,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共生一生”的教育理念

我校提倡的“共生一生”的教育理念,是生命关怀的基本理想,它包涵着学生的培养目标,是立足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把学生培养成“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相处的人。”

从我校“三五三”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教育理念可以推理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三个能力”,即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创新能力,而这三个能力分别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这足以证明我校“三五三”模式的教育理念与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相吻合。

(三)“先学后教”的教学思想 教育家陶行知说:“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课堂教学的起点是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始和基础,要准确确定教学起点,就是要通过学生先学,指导学生通过“自读――自练――自评”的先学过程,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了解学生为学习新知所作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了解学生先学结果与新课目标间的差距,从而确定课堂教学从何处入手。“先学后教”,学习的重心是学生,教师只起到“设计——引导——点拨——提升”的作用,和学生一道完成学习任务,是学生中的首席。

(四)“教学合一”的教学思想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为批判传统单一的教授法,反对教师“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和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提出的教学方法论。陶先生提出:“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教师,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只有引导学生做教育,才不是假教育。

创设情境化教学课堂 篇3

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大致分为元素和化合物、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内容。其教学难点在于:

1、基本概念和原理比较抽象,难以理解。2、学生对于化学有畏难心理,学习动力不足。3、没有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

针对以上难点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境化教学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探索的主动性。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何创设情境化教学课堂

1、创设贴近生活的实验场景,展开情境化教学模式。在实验中,让学生通过观察颜色、气味、状态、声音等的变化,对实验中的各项信息进行感知,尽力将生活与化学紧密联系起来。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一些化学小魔术之类的有趣的现象。如,小魔术“口吐仙气”,其原理是汽油蒸汽可以点燃,当汽油和空气混合后遇火会发生剧烈的燃烧并发出爆炸声。操作:在长20厘米的尖嘴玻璃管外套一层有色的塑料管,管内放一个吸饱汽油的棉球。把尖嘴管对着酒精灯火焰,向玻璃管的另一端吹气,当气从尖嘴管出来,遇火便会燃烧,离开火焰后会继续燃烧。如果向玻璃管吹气量稍大时,火焰可以离开尖嘴4~5厘米远,并呈现明亮的蓝色的火焰,十分美丽。这时把玻璃管尖端浸入滴有少量甘油的肥皂液,取出后向玻璃管另一端吹气。当肥皂泡连串出现在空中时,用点燃的酒精棉球去点一个个的肥皂泡,便发出一连串轻微的爆炸和火球,非常有趣。这些有趣的实验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帮助他们深刻记忆化学物质的属性。在创设实验情境的同时,教师也可以改验证性实验方法为探索式试验方法。一般来说,学生实验都是安排在新课之后来进行,让学生模仿教师在课堂上做过的实验来自己操作,这样的程序只能起到让学生巩固学到的知识,提高操作能力的作用,在这过程中,实际上学生仍是被动的。因为实验程序遵循着既定模式,并且学生在做实验前就已经知晓了实验结果,因此这过程并未有多少让学生运用知识、发挥智能的余地。但是,若是在讲课之前先进行探索式实验就避免了上述弊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进行探索式实验无论对于学生的化学学习还是对他们其他方面素质的提升都是大有好处的。

2、提出生活中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为了达到某一课的教学目的,还可以在授课前创设问题情境来引起学生思考,比如,在教授酚酞遇碱变红,淀粉遇碘变蓝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先自编个故事提问:比如讲关于一封密信的故事,信的主人希望只有某人才能领会信的内容,因此这封信在别人看来是一张白纸,只在特定条件下才会显示字,这该怎么做呢?这个问题就会引发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甚至相互讨论,继而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或是观察实验,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就会马上提高了。另外,教师也可以用科普故事或科学史上的事件等等来作为课程的开端。

3、创设事实情境。在课堂上,还可以通过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或身边常见的生活小事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和关注。例如,新闻中出现的三鹿奶粉掺有三聚氰胺事件、双汇瘦肉精事件、有色馒头事件等,学生都有所耳闻,但又似懂非懂,教师可从这些事件入手来引起学生的关注,再将事件成因逐一剖析开来进行解读,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

游戏化教学,有趣的课堂 篇4

一、游戏化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 游戏为目标服务的原则。

游戏活动的开展必须为保育目标服务, 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游戏化教学较之幼儿日常的其他游戏不同之处在于:课堂游戏过程是一个有序的控制过程, 它有极强的目的性, 任何一种游戏的设计都直接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 寓学习于游戏之中, 边游戏、边学习。游戏可以用于教学的多个环节, 但选择游戏的恰当时机很重要,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转化为游戏的形式, 何时选用要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我们既不能一味追求趣味性, 忽视教学任务的完成, 又不能面面俱到, 游戏过多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导致喧宾夺主, 得不偿失。要在突破重难点时或孩子处于“思维低谷”时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 收到“石破天惊”的效果。

2. 游戏为发展智力的原则。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翅膀, 充分利用游戏可以发展想象力, 从而发展幼儿的智力。例如故事表演, 要求孩子必须把自己置身于故事情境之中, 融入剧中的角色。一旦孩子会用他们的视觉、听觉、触觉去想象眼前不存在的事物, 并从中获得乐趣, 就意味着他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发展。游戏中, 常用图片、实物、情境引导孩子观察、分析, 有利于孩子思维的发展。游戏还可以促进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虽然它是集体活动, 但是参与游戏的每个人都很重要。当大家讨论如何参与一项游戏活动时, 要鼓励每个孩子开动脑筋, 团结合作去赢得胜利。

3. 游戏多样性、趣味性原则。

孩子天性好奇、好动、好胜, 注意力不能持久, 意志较弱, 在很大程度上凭兴趣支配学习。刚上课时, 绝大部分孩子都很感兴趣, 这完全是好奇心使然, 随着时间的推移, 教学内容略显枯燥, 有一部分孩子的兴趣逐步减弱, 个别孩子甚至兴趣全无。因此如何培养和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便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努力顺应孩子的天性, 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辅助教学。如“单词接力赛”、“猜一猜”、“找朋友”、“角色表演”、“唱唱跳跳”、“开火车”等新颖有趣的游戏活动, 会使孩子耳目一新, 能较好地调动孩子, 满足孩子好动、好奇、好胜的心理。

4. 游戏精心设计的原则。

游戏化教学要真正发挥其辅助教学的功能, 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教师必须精心设计, 使课堂游戏生动、活泼、严谨、有序。所谓精心设计是指既要重视形式, 又要重视内涵;既要重视怎么教, 又要重视怎么学;既要重视步调一致, 又要重视自由发挥, 等等。还要注意在设计游戏时不能一味依赖, 夸大游戏的作用;不能只考虑童趣童真, 而忽略游戏的真实性。

二、游戏化教学须采取的策略

1. 选择恰当的游戏形式。

教师既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兴趣爱好, 又要结合自己的特长, 选择恰当的游戏形式。如:为了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可采取以说为主的游戏;为了发展幼儿的表演能力, 可选择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等;为了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 可选择绘画游戏、智力游戏等。

2. 创设快乐的游戏环境。

快乐游戏环境的创设非常重要。首先是教师的精神状态要饱满, 热情要高涨。老师的情感特别是幼儿老师的情感状态对幼儿的影响很大, 老师笑幼儿笑, 老师哭幼儿哭。其次是游戏化教学中的游戏设计要依托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熟悉的情境中幼儿更容易融入游戏。最后是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道具, 要保证游戏时每个幼儿都有事可做。

3. 把知识蕴藏在游戏中。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把教育目标适当隐蔽起来, 物化在材料中, 使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有更多游戏般的体验, 通过材料的提供把外在的教学要求转变为孩子的内在需要。在大部分课堂游戏中, 教师是导演, 孩子是演员, 有时老师还可成为主持人、裁判员、拉拉队员甚至是演员。要创造条件, 让孩子担当多种的角色, 甚至可以当导演, 充分体现师生、生生互动的和谐氛围。不管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如何, 教师一定要是一个智慧的隐者, 从整体上把握孩子游戏的程序、节奏和效果。如大班科学活动“鸡蛋站起来了”, 教师的预设目标非常清楚:探索鸡蛋站起来的方法, 在活动中, 我一改惯用的边实验边讲解的方法, 提供鸡蛋给孩子自己玩, 让孩子发现:鸡蛋怎么站也站不起来。从而引发孩子的认知冲突, 激发孩子探索外部条件的内在动机。与此同时再提供各种材料给他们, 如:可弯曲的吸管、塑料瓶盖、小口瓶子、橡皮泥等, 引导孩子积极与材料互动, 并通过调节或添加材料让鸡蛋站起来。就这样孩子在自主玩耍中获得了有关平衡的经验, 就这样孩子们在玩中就轻松愉悦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4. 把孩子融入到游戏中。

要使孩子全身心地融入到游戏中, 设计游戏时首先要注意面向全体孩子, 使每一名幼儿都明白自己的任务;其次, 设计要建立在幼儿已有经验基础上, 是最近发展区内的活动, 让所有的孩子都会做、都能做、能做好;再次, 要根据实际水平分层次开展游戏活动, 让全体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最后, 游戏角色分配可根据幼儿的能力, 分别担任不同角色, 也可提供角色让幼儿自己选择, 从而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三、游戏化教学须注意的事项

游戏化教学在幼儿保育中的好处有目共睹, 但在实施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个事项:一是防止东施效颦, 盲目推崇游戏化教学, 不根据自身条件一味地模仿别人;二是避免认识片面, 认为只要有游戏情节就是游戏教学, 不考虑效果;三是力戒形式单一, 游戏只以幼儿的表演为主, 忽略传媒游戏、假想游戏、故事游戏等创造性游戏活动形式。特别是假想游戏,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认为:没有假想, 儿童就无法进入游戏。尽管游戏只是假想和假扮, 但在幼儿看来都是合理、现实的。

课堂教学的游戏化 篇5

在古训“业精于勤,荒于嬉”的影响下,人们夸大了游戏与学习的独立性和对立性,造成课堂教学枯燥单调。石中英教授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学活动中游戏状态的缺乏是造成教师厌教和学生厌学的一个主要原因。游戏的精神应该渗透到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 因此,将游戏形式和游戏精神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的“游戏化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手段之一。

席勒说:“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的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一切有意义的教育,其动力都来自儿童自发的活动、游戏和模仿。游戏化教学就是以游戏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把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贯穿在其中的教学。与生活中的“游戏”相比,教学活动中的“游戏”更加强调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有任务,二者都注重激发参与兴趣和挑战自我的欲望,都注重合作学习,都注重活动体验。

课堂教学游戏化,一方面可以“寓教于乐”,追求教育内容与游戏要素之间的有机融合,实现“游戏”即“学习”,“学习”即“游戏”。另一方面,利用游戏的竞争性和挑战性,可以实现有意义学习,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课堂教学游戏化,使施教者更加关注受教者的人性,更加关注教学情境,更加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整合性。游戏化教学具有生活化的本质,例如作为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电视广告词,也可用于课堂教学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可被用作解释碳的稳定性。

课堂教学游戏化不仅仅是设置“教育游戏”,关键在于“游戏精神”融入其中,它有多种表现形式。

1、游戏化的语言表述,如“秒杀”、“你懂的”、“升级版”等;

2、游戏化的活动形式,如最强大脑;中国好声音;科考队;挑战过关等等;

3、游戏化的教学情境,如宽松、自由、民主等等;

4、游戏化的教学内容,如福尔摩斯破案中所用的化学知识等等。强调课堂教学游戏化本质是“做中学”,凸显教学手段趣味化,教学内容生动化,教学氛围轻松化。

有人误认为,游戏化教学主要体现在英语、美术、体育等非考试科目,而像语、数这些考试科目,由于教学任务繁重而无暇采用游戏化教学。其实,游戏化教学的核心理念是追求趣味性和生活性,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而不仅仅是其是否运用游戏这样的外在形式。例如:在学习《将相和》这篇课文时,由于历史比较遥远,学生对故事中人物的理解存在许多难以沟通的地方,如其中的“击缶”、“负荆请罪”等 , 现在的生活情景都有了很大的区别,因此,把课本剧的软件进行再现,齐国和楚国的生活情景像电视一样出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当时人物地思想情感。特别是对蔺相如在楚王面前地机智、勇敢,无所畏惧都有了更加深入地理解。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分别口述再现情景,在竞争中巩固课本知识。

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 篇6

[关键词]小班化 课堂教学 学习方法 活动的开放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4-083

小班化课堂教学应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这种积极参与是一个有思想的参与,同时也是学生体验真正主体的过程。这种教学活动是为了充分利用小班班级容量小、师生交往空间大的优势,让全体学生思维得到较充分的发展,从而体现小班化教育特点所采取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等多种教学行为的综合方案,是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激发学生热情参与教学活动,做学习主人的前提和关键。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自觉性,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实施。

第一,教会学生自学。学生会借助教材、工具书以及联系实际自学,会将感觉精彩或有疑问的标注在书上,会利用各种媒体收集资料。听魏书生先生的讲座,我发现,学生学习的关键就是一个习惯,也就是自学的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师的教学,其最终目的是达到不复再教,而学生因此能自我探索、自我解决。”因此,如何让学生自学,首先应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循序渐进,要制定合适的目标给学生,比如语文的课文是读熟还是背诵。学生慢慢会发现哪些课文需要读熟,哪些课文要背诵,哪些知识必须掌握,逐渐掌握自学的要点,提高自学效率。

第二,掌握一些具体的、针对性强的学习方法。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学习迁移的机会,指导他们将已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充分运用于相类似的学习情境中,使他们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领悟阅读方法的奥秘。尤其在阅读教学中,这种迁移性学习方法要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同时,当遇到具有共同的结构和思路的同类知识时还可进行节与节,篇与篇的学习迁移。教师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疑难问题的指导。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尊重学生自己摸索、形成的一些学习方法,因为只有当学习方法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习惯时,才能发挥其作用。

第三,指导学生学会发问。一是质疑,对不理解(思想内容)、不了解的词句质疑,对教师或同学的观点质疑;二是以提出问题的形式自己制订学习目标,可以围绕课题、围绕课文内容、围绕中心、围绕艺术技巧、围绕思路等展开。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习才能轻松而有成效。因此,教学要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提取资源,使学生感到学的知识就在身边。另外,适当地加强实践活动,正确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文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第四,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的习惯。这是指学生参与讨论的能力。具体包括:会积极主动地发言,会清楚明白地表达观点,会吸取同伴的有益观点及时修正自己的认识。通过学生亲自体验,想一想、说一说,使学生成为发现者、探索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将学习转化为一种心理需求,充分发挥他们的内在潜能,唤醒他们的觉悟,发展他们的个性,启迪他们主动思维、主动学习、主动想象、主动实践,使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第五,学会赏识,培养学生的自信。合作学习中碰到学生有不同意见,要大加以赞许;学生指出错误,我会积极采纳,并表示感谢等。久而久之,学生就觉得自己处于安全的气氛而无须担心害怕,而且能够自发地尝试自我实现。综合能力和成绩都会有明显提高。例如教学《小柳树和小枣树》,我让学生小组之间交流小柳树和小枣树各自的特点,然后谈谈它们对人们对作用和贡献。在别人的交流中,我又问,你有什么收获或者是体会,再交流。然后我讲课文,让学生在自己交流的基础上,更好地体会到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最后,我让学生小组之间合作,讨论并亲手做一份小礼物送给曾经嘲笑过的同学。

第六,要注重学习活动的开放。课堂形式应多种多样,有的是游戏式,先说说玩具的名字,再来尝试着当当营销员;有的是参观式,学生一边参观着美丽的风景,一边吟诵着景物的名字,“青青的小草”“清澈的湖水”“蓝蓝的天空”“辽阔的草原”……例如教学《浅水洼里的鱼》时,我带领学生参观了沙滩上的浅水洼,目睹了沙滩上的浅水洼中水枯鱼死的惨景,让学生在参观中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认识了更多的字,了解了更多的知识,并从中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同时也应充分开放时空。

“小班化教育”的课堂相对大班而言,显然拥有更为开放的时空。每次上课的时间不可太长,有时一节课的内容20分钟就绰绰有余,避免“满堂灌”。课的空间十分广阔,可以是“超市”,可以是“校园”,还可以是社会,大自然,并可以借助多媒体,飞向超越时空的网络世界。

美术课堂愉悦化教学策略探析 篇7

一、愉悦氛围、放松精神

要想打造出一个愉悦的美术课堂,教师首先就要从课堂氛围入手,向小学生展现出一副和蔼、活泼的姿态,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从情感、精神等方面放下压力和包袱,积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上课的前几分钟,教师可以围绕即将学习的课程设置一些花絮作为开场白。如在学习“各式各样的水果”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五颜六色的实物水果,用小篮子打包成精美的包装,并带到课堂展示给学生,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无尽的兴奋,进而集中精神。然后,教师再一边逐个展示水果,一边教学生水果的绘画方法。这样,学生就能在兴奋、活跃的状态下积极投入学习,感受到绘画的乐趣,从而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创设情境、科学引导

愉悦化的美术教学课堂离不开愉快情境的创设,教师要灵活变通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善于借助各种多媒体技术,掌握并了解小学生的业余爱好。如学生这个成长年龄段所追求的电视节目、喜欢的书籍类型等,在此基础上来创设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境,安排能让学生兴趣盎然的教学任务,让他们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自觉去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众所周知,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最喜爱的电视节目莫过于动画片,特别是对动画片中的一些人物更是达到痴迷的程度,这就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启示,教师不妨满足学生的这一愿望,将美术教学与动画片播放结合起来,让学生一边观赏动画片一边学习,学生自然会产生一种幸福感、知足感,获得一种学习美术的愉悦感。如在学习“可爱的动物”这一课时,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生画简笔画,并让学生能根据不同动物的身体特征等画出简笔画。此时,教师不妨用多媒体技术先向学生播放一段《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短片,并通过动画短片来向学生展示出“羊和狼”丰富多彩的姿态。然后,要求学生画出自己喜爱的动物简笔画图。这样,所有的小学生都盯着动画画面,有滋有味地进入了绘画状态。一堂课下来,学生们的简笔画成果令教师感到意外和吃惊,他们不仅能够真实地再现画面中“灰太狼”顽皮、可爱又古灵精怪的表情和动作,甚至还结合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画笔为灰太狼换上了新装。还有一些学生生动逼真地再现了懒羊羊的造型,整个一堂课令教师兴奋不已。

三、即兴创作,真情表达

绘画美术不仅是一种技能的展示,同时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好的图画作品离不开现实的生活素材的支持,教师应该积极支持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即兴创作,用美术绘画来展现自己脑海中的世界,通过画面来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将美术教学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善于利用自己的绘画作品来诠释生活,来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和认知。如教师不妨挑选风和日丽、百花盛开的日子,将学生组织到树木丛生、景色迷人的郊外,组织学生郊游并要求学生也要带上画板,组织一些野餐活动,让学生在绿色草地上尽情地玩耍,陶醉在美丽的自然世界中。学生尽兴地玩耍过后,教师再要求学生根据一天的感受,通过回忆、想象来用自己的画板画出一幅春游图,这样学生会借着郊游的兴致即兴绘画,创作出了一幅幅活泼、生动、生机盎然的图画。学生们用自己的图画、绘画表达着对郊游的兴奋,这样就达到了一种正面引导、激励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学生即兴创造的图画作品往往更加真实、更加生动、更富感染力,这就是即兴创作教学的优势所在。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一种幸福的气氛,让他们感受到了学习美术的乐趣。

四、发挥想象、正面激励

绘画美术是一门艺术,艺术需要一定的想象力、创造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不仅能够有效夯实学生的美术功底,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美术教师必须积极抓住小学美术课堂这一契机,让学生在一个小小的天堂中自由想象、大胆发挥,为学生创造自由的想象、创造空间,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想法更具创新,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如在学习“童话里的小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不为学生提供任何指导,让学生自己搜索脑海中的童话故事素材,自己想象绘画出一幅童话里的小屋。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勾画出了一幅幅生动、个性的图画……这样,就达到了创新性教学和愉快教学的效果。

五、总结

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尝试 篇8

实践证明, 学生在越受老师关注的条件下就越容易取得成功 (皮格马利翁效应) 。小班化教学由于班级学生数的减少, 使得教师比较容易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个性, 使学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一学习方式的尝试

小班化学习, 最突出的变化是学习方式的改变。这种改变, 得学生更容易对学习产生兴趣。

1. 小组学习, 合作探究

小班化教学实践之初, 我把学生由原先的“插秧式”改变为“梯形式”, 不仅让老师在上课时和每一个学生都能随时接触到, 同时, 能更加直接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 让成绩好的同学带动后进生, 利用小组的大环境去影响他们, 利用小组竞争模式激励后进生进步, 在利益诱惑下, 当尝到甜头后, 后进生逐渐增强信心, 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2. 自主学习, 深入探究

让学生先学后练、检、议, 在“自学——思考——质疑——反思”的过程中探究新知识, 给学生更多自主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通过各种学习卡进行练习, 或者小组展示, 又或深入思考, 小组交流。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 使得学生的探究不断深入。

例如: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选择部分教学内容通过自学——个别辅导的教学方式, 大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 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复习与新知有关的旧知, 通过对旧知的延伸和拓展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和愿望。

第二, 小组合作, 探究新知。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发现问题, 自我探究, 然后通过小组交流深入探究, 完成学习。

第三, 独立练习, 巩固新知。学生在自我学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练习, 以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第四, 自主评价, 完善学习。在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后, 教师组织学生对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 在评价中完善学习。

第五, 个别指导, 完成学习。针对学生的差异, 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完成学习任务。

二评价方式的尝试

1. 评价方式多元化

在小班化课堂教学评价中, 以“人人有发展”“结果重要, 过程更重要”为原则, 在评价过程中不仅关注了学生最后的学习成果, 更关注了学生学习的过程, 建立了多元化、多维度的评价机制。

第一, 教师评价。教师评价指的是所有任课教师的互动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能更全面地接近孩子的本真, 特别适合小班化课堂教学。

在小班化教育的实践过程中, 我通过“五美少年”的评比, 每个月进行一次学生的评价、总结与反馈。“五美”包括行为美、乐学美、言行美、运动美、读书美。班主任联合每位任课教师每月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态度、上下课表现、作业完成情况、阅读量等做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 并对每个孩子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期望。最后班主任做好统计工作反馈给学生家长。家长和孩子针对教师的评价再进行自我评价, 并且在反馈单上注明自己的困难或收获, 以及需要得到老师的哪些帮助。这样每位任课教师的全方位评价为老师、家长有效和谐的交流和沟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

第二, 自我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能让学生通过自省产生内驱力, 从而更加激励学生的自我发展。

我设计了“学生个人每日评价表”, 具体包括学生的安全、卫生、纪律、学习、习惯养成等评价项目。各项目负责人每日进行评价, 第二天反馈到签到本上, 换取标志, 天天积累, 每月总结一次, 奖励并反馈给家长。这既是回顾反思, 又是促进提高。

第三, 小组评价。小班化教学中学生更多的是在小组中活动, 小组中的表现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所以, 小组评价对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激励作用。

实施小班化教学的班级, 较之其他非实验班级, 更重视班级教学空间和环境的设计。不同时间、不同课堂也出现了不同的座次排列。每人一椅一桌的设置可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要求变换为“梯形式”“围坐式”“u型组”“等号式”排列等, 改变了过去固定的“秧田式”排列。这种坐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意识。在教学中, 充分发挥小组评价的作用, 定期开展小组内互评、各小组间互评的活动, 让个体在小组内其他成员的帮助下更快成长。

第四, 家长评价。家长是学生的第一启蒙老师, 家长也是学生学习、进步的重要伙伴。家长对孩子的评价不仅补充了学校评价的空缺, 更能随时随地进行, 使得评价更具针对性、时效性。

“学生每日在校情况反馈表”, 是我们针对学生家校评价易脱节而设计的, 内容包括:教师对学生上课发言、上课状态、行为习惯以及各科每天作业情况、各次测试成绩等的反馈, 同时还包括学生在家中的自学状态, 行为习惯的表现记录。反馈表极大地方便了家长与教师及时沟通, 多方面了解学生的校内外情况, 便于教师和家长对症下药, 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进行重点指导。

第五, 个性评价。每个孩子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对孩子的评价也要体现个性化, 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成长。为此, 我针对不同孩子的特点, 为每个孩子设立了不同的目标, 帮助每个学生发现自身的闪光点, 使每个孩子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目标, 在努力后体验成功的喜悦, 增强自信。这样的评价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第六, 成果评价。学习成果是学生学习的量化评价。学习成果评价的基本目的, 是通过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等活动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能力提升情况。通过评价结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也是教师自我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

例如:数学学科就开展了除笔试之外的其他方式的评价, 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我加入了口试内容。在正确列出算式的基础上, 还要能够清晰地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种评价几乎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当然评价方式多样化的同时还应该做到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小班化教学为自主评价的全面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评价方式多元了, 评价的结果也更科学了, 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也及时了, 学生的参与面更广了。小班化教学不仅关注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同时也关注了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发展, 还关注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 更有效地关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质疑能力及思维能力。

2. 评价载体多元化

第一, 小黑板评价, 直观展示评价结果。小班化教学因为人数较少所以教室内有更多可以支配的空间, 我为每个小组都配备了小黑板, 摆在小组相应的后面墙边, 放手让学生积极参加。比如数学科目进行小组讨论时, 便可以在小组讨论分析后, 派一名代表在小黑板上呈现他们的思考成果, 让教室里的每个角都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地方。

第二, 岗位评价, 充分发挥激励作用。为使学生能从自律进而实现自治, 班级设立了诸多岗位, 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职责, 进行自我管理。学生参与班级自我管理的机会越多, 责任感就越强, 班级的面貌也就越好。“我的地盘我做主”“图书管理员”“黑板清洁员”……这些荣誉都在每周的小奖状中以喜报的形式展现。

第三, 档案评价, 重视分析促进功效。我们的小班化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内容很多, 为了使评价体系更系统、更全面, 我们设立了小班化教学学生成长档案, 详细记载学生各方面情况, 表现、成绩、喜报, 自己评、同学评、老师评、家长评, 每月一评, 学生、家长都很重视。同学问互相观摩, 取长补短, 充分发挥了以评价促进步的作用。在此项工作中, 我们没有停留在仅仅建立学生档案层面上而是更加重视建档后运用档案分析与跟踪调研。老师根据学生成长档案所提供的资料, 建立了班级成长档案, 对班级整体、学生个体进行分析, 对自己的管理与教学进行反思, 以不断地调整教育策略, 寻找适合每个学生的最佳教育方式。

第四, 活动评价, 强调个性特长展示。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各不相同, 为进一步发展特长, 张扬个性, 我打算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如:小歌手比赛、手抄报比赛、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绘画比赛、小小书法家比赛、礼仪小名星比赛等活动。这些切入点小, 贴近学生生活, 展示学生特长的小活动让学生们乐在其中, 个性飞扬。

以上, 是我在小班化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摘要:小班化教学是在学生数量控制在30人以下的教学单位中面向学生个体, 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小班化教学可以直接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 将更多的课堂时空留给学生,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同时建立多元评价机制, 评价载体多元化也是小班化教学的有效手段。

课堂化教学 篇9

1.激发兴趣、唤醒生命式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激发学生兴趣、唤醒生命的课堂提问, 可以调动起学生兴奋昂扬的精神状态, 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最优效果。

当今世界, 大众传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生动的认识世界的平台, 将现代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 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唤醒学生生命。在讲授鲁迅《药》时,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药》, 让学生比较文本与电影的不同, 并提出这样两个问题:“小说中是老栓去刑场买药, 电影中是黑衣人上门送药索钱;小说中夏瑜坟头是一圈“红白的花”, 电影中是一圈白花。你认为哪个设计得好些?”教师组织学生观摩改编自名著的影视作品, 让学生比较二者细节的异同。这样的形式往往可以抓住学生的兴奋点, 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唤醒其生命与批判质疑的意识。

2.思维碰撞、激扬生命式

想要让学生投身课堂中, 最常见的方式是让同学们进行辩论探究, 从而使其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 激扬生命, 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在鲁迅先生的《祝福》一文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作这样一个提问设计:“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了。一个人的死, 大致有这么几种情况, 一是自然死亡, 二是意外死亡, 三是自杀, 四是他杀。那么祥林嫂的死亡属于哪一种呢?原因又是什么呢?”这样的一个提问可以引起学生们的热烈讨论,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引领、指导, 随着讨论的进行, 最后自然会找出真正的元凶—封建礼教。

思维碰撞、激扬生命式的课堂提问设计, 可以是开放的。学生在思考与辩论中探究文本, 在思维碰撞中尽情激扬生命。真理越辩越明, 道理越争越清。值得注意的是, 在此过程中要确保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思考, 而不能游离于话题之外。

3.联系生活、拥抱生命式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宁静的夏天拂晓, 我跟孩子们来到池塘边, 于是孩子们体味到朝霞、拂晓、闪烁这些词在感情色彩上的细微差别。”教师的课堂提问可以联系大自然、社会、学校家庭等, 张开双臂, 给生命一个大大的拥抱。

在舒婷《致橡树》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我们可以用一首诗将课文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妙/ 不妙/ 他递过一张纸条/ 还有一个/ 大胆而深情的微笑/ 匆匆地解开/ 匆匆地扔掉/ 世界上仿佛没有了别的声响/ 只觉得心在狂跳/ 烦闷、欣喜、苦恼/ 怎么办、不知道、我哪会知道。”教师的提问可以设计为:高中男女同学间往往会产生一种朦胧的情感, 这是很正常的。那么当‘爱情’提前到来的时候, 对照《致橡树》中提到的爱的条件, 你该怎么办?”联系学生实际遇到的快乐亦或是成长的困惑, 都能有效地调动他们已有的经验, 和文本碰撞、遇和, 这样可以化外为内, 拥抱学生生命个体, 促进他们的成长与发展。

4.咀嚼回味、反思生命式

进入到速度时代, 一切都在加快脚步, 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每节课的步骤流程安排的满满当当, 课堂讨论进行的也是如火如荼, 甚是活跃热闹, 但往往缺失了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静下来、慢下来、咀嚼回味的反思环节。在每节课将要结束的时候, 教师可以针对文本提出一个有价值、值得深思的问题, 让学生停下来, 想一想、思一思, 咀嚼回味式地进行一种“慢阅读”。反思是对生命的强化和升华, 是促进生命发展的重要方式, 既是终点, 也是起点。这样的反思性提问设计, 可以使学生对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形象进行重新咀嚼, 强化学生原有的记忆, 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反思自我、反思生命。

小班化教育与数学课堂教学 篇10

一、小班化的数学课堂, 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它既是教育的结果, 又是教育的一种条件。只有针对学生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这就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就是承认差异, 重视差异, 在个别化教学中,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有的放矢, 区别对待, 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按自身不同的条件都得到发展。以往的大班建制, 每个班级学生人数往往都达到50人, 教师能在短短的课堂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已然不易, “因材施教”只能是一种奢望, 而小班化的教学为“因材施教”提供了可能。由于人数少, 教师有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了解、剖析每一个学生, 读懂学生这“一本书”, 注意让学生主动、自由、充分、和谐地发展个性特长。教学中, 我们强调面向全体, 因材施教。例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我将班里的28名学生按照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水平分成三个层次, 这个分层的结果学生是不知情的, 只有教师心中有数, 并且学生所在的层次可随着教学活动的进展和学生能力的变化而变化。在“备好”了学生之后, 我要做的就是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练习; 布置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弹性作业。学生都能完成练习、作业, 在老师的表扬、同学的鼓励下, 自尊要求得到了满足, 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

二、小班化的数学课堂, 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现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 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 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尤为强烈。”数学素质教育中提倡“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的教育思想, 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协作的过程, 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应正确指导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及其作用, 使他们能自主投入到学习中。当下, 大班教学时教师常用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已逐渐被淘汰, 小班化的教师更快地从已经习惯了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中走了出来, 他们不再“自斟自饮, 自弹自唱”, 而是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 在小班化的课堂上, 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例如, 在小班化的课堂里, 先鼓励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尝试解决、攻克例题, 这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当然, 教师绝不能“袖手旁观”, 应与学生在一起, 密切观察他们的自学情况, 并适时点拨。点拨可以从实验入手, 实际操作或演示就可很快得出结论。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教师再对学生不全面的理解进行补充和纠正, 同时使知识系统化。这样, 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就相当明确, 自主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在运用旧知识进行求证的过程, 也是学生数学思维得以进一步锻炼的过程, 同时也为学生进行“自主发现, 自主探索”的学习, 提供了个性化学习的肥沃土壤。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尤为强烈。”在小班教学中, 教师能更注重启发引导, 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并尝试自己解决, 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小班化的数学课堂, 有利于合作探究的实施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观和策略, 在增进学生的交往、促进学生社会技能与情感的发展及有效学习方面, 具有较显著的优势。在合作中, 学生是为了共同取胜, 而不是个人取胜, 从而感到比较安全, 较少担心不成功。他们主要考虑的是“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考虑结果的正确与否, 经常运用发散思维方式。合作中可以进行分工合作, 成员的活动有可替代性, 相互之间可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 互相学习模仿, 成员之间互相信任、支持、喜欢, 容易产生积极的情绪, 使学生学会积极地与他人交往,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小班教育中, 由于班级规模的缩小、教学活动空间范围的扩大和师生角色的转换, 使学生之间的合作显得日益重要, 同时, 合作学习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论及自己的思想, 与同学进行充分交流, 学会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评价,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省。小班教学所注重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信息交互的效益由此得到了充分保证。

小班化教学既继承了班级授课制的所有合理内核, 又克服了个别教学的缺点, 既不过分增加教育成本, 又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实践表明, 在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数学课堂上师生关系融洽, 学生参与意识、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得到发展, 数学课堂展现出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毛放著.小班化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

[2]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7.

[3]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中国人事出版社.

生命化课堂教学的建构 篇11

生命是教育的起点和终点,教育应该以生命为核心。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关照生命是课堂教学的天职,生命化课堂教学是一种必然选择。生命化课堂教学是以学生的生命为教育的基点,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还给学生学习自由、自主探究的权利,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人格提升和个性张扬,生命活力得以焕发,生命价值得以提升的过程。①课堂教学理应是学生舒展生命、体验生命、享受生命的乐土,但课堂教学偏离学生生命的现状尚未得到根本改观,因而,建构鲜活的生命化课堂教学应当备受关注。

一、课堂教学中漠视学生生命之现状

1. 单一的课堂教学目标,学生生命的完整性被肢解。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其生命是完整的,学生不仅拥有物理生命,还拥有精神生命,他们渴望情感得到满足,生命价值得以提升。基于生命的完整性,学界提出了三维目标,以此来促进学生生命的整体、全面发展。然而,在功利主义、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知识仍然受到了人们的顶礼膜拜,“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设计与达成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关涉学生情感、生命价值的目标成为附庸与点缀,甚至遭到了遗忘。于是,我们在课堂中看到了这样的场面:学生承受着巨大的作业、考试与竞争压力,鲜活的生命被禁锢于“知识”的藩篱中,其结果只能是生产出缺乏生命感的知识容器。实际上,知识的本意是服务。

于智慧的人生,个体获取知识的真正目的在于获取知识背后的智慧,在于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以及提升个体生命的质量。②遗憾的是,在偏重于知识目标的课堂教学中,只见知识不见人,知识至高无上,思维过程、人格修养显得微不足道,这从根本上缺少了对学生生命的整体关怀,其完整性被肢解了。

2. “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生命的灵动性被压抑。生命不仅意味着生存、活着,更在于生命的意义,在于自主支配自己的生命。③课堂教学理应尊重学生生命的自由、自主,并创造适宜的环境,促进其生命的发展。然而,长期以来,我们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中的客体,忽视了其主体地位,缺乏对其生命自主发展应有的尊重。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状况,课堂教学复演着一出出“教案剧”,教师扮演着“主角”,学生充其量只是“配角”,甚至是毫不起眼的“群众演员”,或可有可无的“观众”。教师采取“灌输”的方式把自己事先准备好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全然不顾学生在场,不顾学生的个人看法、自我判断、独立思考及意义生成,学生的自主性被这种近乎独白的教学方式逼迫到无一席之地。长此以往,在程式化、刻板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填鸭”的对象,成为了掌握知识的“书呆子”,其创造性、灵动性被泯灭了,其所学知识也将几近无用。

3. 整齐划一的课堂教学评价,学生生命的独特性被阉割。正如“世界上不可能有、也不可能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个体的生命都与别人与众不同,每个个体的生命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样子”。教育必须落实对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唯一性的尊重。④当然,课堂教学评价也应该尊重学生生命个体的独特性,并促使学生张扬其个性。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采取的是整齐划一的纸笔测验,运用同一尺度来衡量学生的发展程度,并以此为甄别学生的依据。尽管多元化评价方式不断进入人们的视线,但受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引导,结果性、数量化的分数仍旧是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主要甚至唯一的标准。教师作为“园丁”,把学生修剪成了模样相似的“绿篱”。单一的评价方式、冰冷的分数不仅无法认识到更为根本的学生情意、创造性等,而且压制了其个性发展,其结果只能是制造出一个个失去活力与个性的“标准件”。这种整齐划一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无疑会造成让人悲哀的局面,学生生命的独特性被阉割了。

二、生命化课堂教学之建构

1. 多维的课堂教学目标,关照学生生命的完整性。课堂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活动发挥着指引作用,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长期以来,人们追求理性,知识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情意、价值观等目标被作为非理性遭到了排斥,这种异化的课堂教学目标导致了错位的课堂教学,学生成为了知识容器,成为了“支离破碎”的人。实际上,学生的生命是整全的,基于此,我们应该确立生命化课堂教学目标。生命化课堂教学目标是多维度目标的和谐统一,不仅重视知识教学,而且致力于找寻失落已久的课堂教学的另一半,即情意、价值观的培养,旨在促进学生生命完整地成长。在这样的课堂中,知识不再是中心,生命才是永恒的主题,学生以其生命的全部参与其中,生命得到了全方位的关照、全方位的舒展。如此,学生便不再是只掌握知识的“单面人”,他们不仅可以获得知识,而且可以体验到知识的丰富意蕴,可以得到灵魂的启迪、情感的交融,从而实现其生命整体性、多层次发展。

2. “启发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凸显学生生命的灵动性。在传统的“授—受”式课堂中,教师不辞辛劳地做着“驯”的工作,学生只是被动地服从,学生的灵动性、创造性被扼杀了。实际上,学生是自由的生命个体,他们有创造的潜能,有一种天生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⑤因此,在生命化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的不是“驯”的工作,而是唤醒与激发,即启发学生在自由自在的氛围中自主建构知识、发展智慧。首先,教师要还学生以自由发展权,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而非紧紧束缚。其次,教师要扮演好“启发者”的角色,引发学生自我发展的本性,激发其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成为自由发展的“建构者”、“创造者”。“启发式”的课堂教学成为了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土壤,成为了培育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殿堂,成为了凸显学生灵动性的舞台。

3. 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评价,张扬学生生命的独特性。学生是一个个充满个性的生命个体,每个学生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然而,课堂教学通常采取统一标准衡量学生的发展程度,这种不顾学生个体差异的评价方式,无疑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在一定程度上扼制其个性发展。在生命化课堂教学中,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身上潜在的个性潜能,重视学生身上的个性闪光点,并以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张扬学生独特的生命价值。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绝不会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分数不再是“优胜劣汰”的依据,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珍视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关注学生在学习、道德及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学生个性化成长才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旨归。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得到了善待,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到了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注释:

①刘孝华.浅析新课程背景下的生命化课堂教学[J].教育探索,2010(3):56-57.

②张天宝.鼓励创新: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J].课程.教材.教法,2004(2):24-30.

③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④肖川.生命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基[J].人民教育,2007(12):9-10.

初中英语小班化课堂教学探究 篇12

一创设现代环境, 营造温馨气氛

首先, 小班化教学扩大了学生探究活动的空间, 即在一个不变的空间中减少学生的人数, 从而降低空间密度。增加了学生个体参与活动的时间。上课发言的机会要比大班学生多, 能为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和发展的机会, 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即使是性格内向的学生也会在融洽的氛围中变得快乐而自信, 对教师产生亲近感。

其次, 小班化教学模式由传统的“秧田式”座位改为“茶座式”, 学生面对面交流、探究, 更易于激发学习兴趣并培养学习情趣。

二转变教育理念, 搭建别样舞台

1. 张扬学生个性, 教师成功“撤退”

在英语课堂上可以看到, 老师展示学习目标、学生自学, 小组交流, 然后是全班展示, 由每个小组抢答决定, 最先站起来那一组有优先展示权, 其他小组要认真听讲, 并且随时可以质疑答案, 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一步就是教师纠错、点评, 同学们围坐在一起讨论、交流, 气氛热烈。一节课下来, 老师占用的时间不过十几分钟, 几乎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得到了展现。

2. 善待“错误”, 在“错误”中成长

在课堂上, 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错误, 对学生多一份表扬、鼓励, 少一点挖苦、讽刺。记得一位数学老师的一节课, 讲的是商是小数的除法, 有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讲一个题的计算时, 将商的小数点漏写了。这位老师这样点评道:“今天你可真不错, 能当着这么多同学发言, 解题的思路也完全正确, 只是结果离成功只差‘一点’了, 你想获得成功吗?”那个学生点了点头。老师接着对他说:“那请你再想一想, 告诉大家。”很快该生就发现了自己的错误, 老师又给予了他充分的肯定。因此, 老师的肯定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三采撷灵动点滴, 创设新型课堂

自学质疑:让学生课前参与备课, 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引导学生边读书、边思考、边做记号, 启发和鼓励学生自问。学习新知识之前, 让学生自学建构式生态课堂学习指导, 依据每节课制定学习目标、学习重点等, 并自主完成各项学习。

交流展示:交流展示学案中学习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 教师要善于组织互动交流, 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让学生通过交流展示共享学习成果。可先进行小组交流展示, 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展示, 最大限度地扩大交流展示的面。

互动探究:要选择具有探究质疑的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探究。互动探究问题的选择:一是选择自学中发现性探究, 英语的语法学习有很多规律可循, 教师在编写语法学案时, 可给学生一些例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规律, 这有利于学生记忆;二是选择学生在自学中发现的困惑疑点进行探究, 注意这些困惑和疑点应是本单元学习的核心内容, 在课堂上大家都会的, 就不再重复, 有疑问的, 有不同意见的, 进行讨论。

精讲点拨:要针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进行精讲点拨, 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突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教师针对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 精讲点拨或调控。

检测反馈:要注意反馈信息, 完成反馈习题, 进行针对性的矫正教学。要重视“双基”的矫正反馈, 确保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四挖掘教学方法, 丰富教学策略

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 是为了充分利用小班班级容量小、师生交往空间大的优势, 使全体学生得到较充分的发展, 从而体现小班化教育特点所采取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等多种教学行为的综合方案, 是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 是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 做学习主人的课堂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 其作用是从小班的特点出发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活动的方法和步骤。主要有以下几个策略:参与教学策略、合作教学策略、分层教学策略、兴趣教学策略、自主教学策略、活动教学策略、互动教学策略、创意教学策略、评价教学策略、多媒体教学策略。

上一篇:新技术下一篇:智能化网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