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走进小班化课堂(共6篇)
快乐走进小班化课堂 篇1
快乐是人的一种需求, 也是人的一种享受, 它更是当代高中生的理想与追求, 高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 以全新的理念冲击着教学。课堂和谐的师生关系, 宽松的学习氛围, 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让每个学生享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一、语文小班化教学模式所发挥的作用
1. 让学生享受被关注的快乐。
“关注, 关爱每个学生”这不是一句口号, 而是我们教育的价值观, 更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做到的。每位学生都有一种想被注意的欲望, 小班化教学模式由于人数少, 老师与学生之间接触增多, 交往频繁, 久而久之, 教师会对每个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程度以及具有的能力非常了解, 这样方便教师制定出合理的, 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教师用自己的真心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被关注的喜悦, 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 感受到独特存在的价值, 感受到心智成长的快乐, 更加轻松快乐地接受教师的教育, 享受到被关注的快乐。
2. 让学生感受参与的快乐。
课堂只有让学生动起来, 他们的思维才会被激活, 兴趣才会被调动。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机会, 使学生的表现欲得到极大满足, 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 利用成功的快感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乐在其中。例如:教师在进行文言文的教学中, 对于生僻字有时要讲解挺长时间, 大班教学中大家都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学生只做笔记不发表看法, 会使教学气氛感觉到非常沉闷, 教师在讲解半天后, 学生的收效依然甚微;在小班教学中,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参与, 完成生僻字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在每个小组之间游走, 对表现好的小组进行表扬, 对于表现一般的小组进行鼓励以及指导, 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参与的快乐。
3. 让学生体会合作的快乐。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艾瑞克森指出:一个自信最终的确立与形成要具备两个条件, 首先要有一个紧迫的环境, 其次要有一个“化险为夷, 度过危机”的过程。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 让学生与学生间合作无形增多了, 两两合作, 小组合作、链式合作、全班合作等都使学生间的默契大大提高了, 也产生了学生间那种相对紧张, 适度竞争、比较的情绪。由于合作机制的实施, 学生的学习热情立刻高涨起来, 学生自觉性增强, 学习效率就大大提高了。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 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合作精神,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在实践中获取, 他们大胆设想、大胆表现, 与同伴合作, 同老师论证。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看法, 个性得到了发展, 创造潜能得到发挥, 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快乐, 最终促进了学生最优化的发展。
二、如何进行语文小班化教学
1. 激发兴趣, 优化环境。
小班化教学可以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让教师进一步地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 通过对他们喜欢的节目, 歌曲以及刊物进行了解, 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 让孩子认识到教师与他们都有过共同的生活经历。这样一方面会让师生之间互相了解, 产生默契, 另一方面学生也愿意将自己的爱好告诉给教师, 教师在将这些爱好考虑进教学方式中, 就会在课堂教学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述人物事迹时, 可以让同学们把自己认为典型人物进行介绍, 同学们的兴趣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 每个同学都跃跃欲试。有的同学对歌星比较感兴趣, 讲述的人物就包括孙燕姿, 孙楠等人;有的同学对漫画比较感兴趣, 话题中就包括柯南等人。教师在听取学生讲述的人物后, 可以叫他们说出各个人物之间的共同点, 从而加深对人物叙述的描写。教师只要将学生的兴趣作为契机进行挖掘, 就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学生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2. 培养主动发展意识。
教师在进行语文课程教学时, 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 例如课堂知识竞赛、课堂辩论赛等等, 让同学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中, 自觉得加入到学习氛围中去。在课下时间, 语文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课外语文学习小组以及具有实践意义的活动,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开朗, 还可以挖掘出其他特长来。小班化教育模式由于人数较少, 开展实践活动更加方便, 教师对学生的动态也可以把握的更加清楚, 更加有利于教师把握课堂节奏。通过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会对学生的主动意识的培养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并且还有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灵活吸收及运用。
综上所述, 高中语文采用小班化模式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学生在小班环境中, 可以更加轻松快乐的学习到更多知识, 久而久之, 学生的语文成绩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 最后在高考中金榜题名。
参考文献
[1]徐朝晖.对小班化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的思考[J].教学研究.2004 (02) .
[2]谢晓伟.小班化教学促学生全面发展[J].现代教育科学 (小学教师) .2010 (01) .
快乐走进小班化课堂 篇2
孩子开学了,一段时间后,这群小班的孩子们初步步入了正轨。于是,我带领着孩子们开展了他们的第一次美术活动:涂色《水果宝宝穿新衣》。活动要求孩子们选择一种对应颜色的蜡笔在空白的水果轮廓内涂色,颜色涂得要饱满,尽量不要留下空白的地方,也不要涂到轮廓线外面……结果,孩子们完成的作品中只有极少数几个孩子是符合本次活动要求的,而相当多的一部分孩子,选择了好几种颜色涂在了轮廓内,还有的涂了一部分,剩下的不涂了;也有的孩子把轮廓外面涂上了五颜六色,水果宝宝部分留下了空白……五花八门。于是,我懵了:怎么会这样?难道他们一点都没听懂吗?这无疑是一次失败的活动。冷静一下,我问:“宝贝们,水果上为什么这么多乱乱的颜色呀?”“水果宝宝也喜欢穿五颜六色的衣服,好看!”这就是孩子的回答,也就是孩子眼中的世界。
我很庆幸自己弄清了孩子的真实想法,给了他们表达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了创作的欲望。艺术本身就是一种表现自己情绪情感的形式,无所谓对错,我不禁又想起一本书———日本鸟居昭美先生的《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他觉得对于孩子来说,通过让别人“听”,他的画才有了意义。让别人“听”、理解,就是他用画画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乐趣。先生甚至还反对在7岁以前教孩子系统学习绘画技能,要到9岁之后才有意义。当然,这不成为幼儿教师懒惰的理由,不教,不意味着放任。相反,我们需要更多的智慧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作品才能呈现得更加丰富。
玩游戏就必须要有材料,材料哪里来?孩子?家长?老师?于是,通过班级QQ群我给家长发了一封信,请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找找生活中可以用来画画的工具,并说说可以怎么画,画什么?而我,则是收集并整理了不同形式玩色游戏的PPT,和孩子们一起欣赏,丰富孩子的经验。于是,一个双休日过后,孩子们就带来了:毛线、积木玩具、棉签、珠子、吸管、蔬菜、树叶、牙刷、奶壶、纸团、瓶盖、鞋盒、针筒等。有的孩子大清早就拎着一袋子的材料,兴奋地告诉我,这是他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的,里面有他小时候喝奶的奶瓶,还有楼下树上摘的树叶……有的孩子高兴地跑过来对我说:老师老师,奶奶帮我把小时候穿不下的毛衣拆了,妈妈说这个也可以画画,用毛线球蘸上颜料滚一滚,我和妈妈在家里试过了,你看,有好多呢,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看得出来,孩子们真正参与了材料的收集过程,在收集的过程中也都花了一番心思,而这一过程也是孩子们体验和感受快乐的过程!
因为快乐,所以孩子们喜欢;因为喜欢,所以孩子们想玩;因为想玩,所以孩子们盼望;因为盼望,所以我们坚持着。每个星期两次这样的游戏成了我们班的特色游戏项目,成了孩子们的习惯。每次游戏之前就会有孩子跑来问:“顾老师,今天我们和颜色玩游戏吗?”“顾老师,今天我想用好多的颜色宝宝,和他们一起做游戏。”“顾老师,上次你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叫颜色宝宝的舞会。今天我们能不能也给颜色宝宝办一个舞会啊?”……于是,我们的新游戏又开始了。我,颜色妈妈,孩子们就是我的颜色宝宝。我邀请我的颜色宝宝们去参加舞会,红色宝宝来跳一支舞,绿色宝宝也来跳一跳……“妈妈,我是黄色宝宝,我也要来跳一跳,我是蓝色宝宝,我要去那边跳一跳……我引领着我的颜色宝宝们在画纸上手拉手,转个圈圈;几种颜色相依相伴融合在一起,最后,白色的礼花喷洒而上。就这样,没有任何的束缚,孩子们随心所欲,想怎么涂、怎么刷、怎么玩就怎么做,虽然简单,但画面是美丽的,过程是快乐的!
短短四个月的时间,我们开展的玩色游戏有很多:针筒喷画、弹珠滚色、树叶拓印、纸团印画、棉签点画、毛线拖画、滚筒刷画等,虽然玩色游戏在材料的准备和收拾整理上很烦琐,特别是小班幼儿,还常常会这边不小心泼掉了,那边弄衣服上了,差不多一次的玩色活动,要有一半的时间在摆放整理洗,但是我们并不会因为繁琐,而选择少开展或者选择用其他的游戏活动来代替,因为孩子们喜欢玩,他们喜欢,我们就欣慰!
孩子们在一天天地长大,能力在一天天地提高,我们的玩色游戏也必须一天天地深入。玩色形式上的趣味性、玩色内容上的丰富性、玩色技能上的创造性就成为我们下一步需要思考的。就让孩子们在尽情享受创意玩色游戏带给他们的快乐时光中幸福成长吧!
参考文献
让“快乐”走进数学课堂 篇3
长期以来, 因为传统授课模式的影响,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搞“满堂灌”, 学生成为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导致学生学习被动上课积极性不高, 缺乏活力。小学阶段的学生, 学习氛围对于他们的影响很大, 只有给他们创造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 才更有利于与他们的参与, 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让“快乐”走进小学数学课堂对于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非常重要。那么, 怎样才能构建这种“快乐”呢?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 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我们现在教育强调的是知识的学以致用, 而数学知识本身就是来自于生活最终也是要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只不过是教材中的内容把生活中的数学抽象化了。而从学生的角度来说, 小学阶段他们的知识储备相对比较少, 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差, 他们熟知的就是他们生活中经历的, 所以把生活和数学教学联系起来, 非常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
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把教材中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 在现实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 让数学走进生活, 让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数学, 应用数学,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我们在向学生教授人民币的知识元、角、分这部分内容时, 就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历来创设情境。因为学生都见过人民币而且自己也使用过人民币, 我们就可以以一个零售店超市为情境来讲授人民币不同的面值和如何换算, 这样就能够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使学生很容易也很喜欢地参与进来, 教学课堂也就充满了活力。
二、设置游戏创设情境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 游戏是孩子天性的最好呈现。小学生年龄小, 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课堂倾听能力差, 特别容易溜号、走神, 所以上课四十五分钟的时间要想使学生都集中精力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就要从学生喜欢玩、喜欢游戏的这点兴趣爱好出发去安排教学, 使原本枯燥的知识产生吸引力,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进来, 体会学习数学带来的快乐。
如在进行计算练习的复习课时, 为了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需要对多种不同类型的计算题进行大量训练, 这种训练往往因为形式单一会使学生产生枯燥感, 慢慢地注意力和兴趣都会下降。我们如果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合理的整合安排、设计, 就能够提升训练效果。例如, 在讲解方程时, 我们可以首先让学生分组, 通过用天平称物品, 来观察天平平衡时, 两边托盘里的重量有什么关系, 来进入方程的学习中, 认识方程, 理解方程的含义, 在活动中, 灵活运用数学, 感受数学意义, 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数学课上, 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形式多样的、新颖有趣、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情境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
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在影响着我们的课堂教学, 这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多媒体技术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后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向学生呈现所学和相关的信息, 如文字表述、图片展示、动画描述、视频讲解、演示等。而小学数学部分知识比较抽象, 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 单纯靠语言讲解很难清晰地向学生呈现所学知识, 多媒体技术就能够通过学生喜欢的模式向他们呈现所学, 既降低了学生思维、理解的难度, 也丰富了教学内容, 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知识, 有利于他们的消化和吸收。
例如, 我在讲三角形的分类时, 用各种各样的三角形拼成了一艘大轮船的样子, 制成课件, 放映给学生看, 图文并茂的图片不仅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而且把他们的注意力也都吸引过来, 并且很顺利地把一样的三角形分在了一起, 顺利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教师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数学知识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再配以教师抑扬顿挫的点拨、学生的积极参与, 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在优美的情景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领会、把握数学, 使信息的传递与接受变成一种精神享受, 使学生在得到愉悦和满足的同时学习数学知识、开发学生的数学智力、陶冶了他们情操, 使他们感到数学不再枯燥乏味。
四、鼓励孩子们质疑
学生们要想出现思维的创新, 就需要有质疑的精神。小学数学课堂要真正地“活”起来, 学生们快乐起来, 就要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大胆地质疑, 这样往往能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进而开拓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总之, 小学阶段是学生真正走进知识的海洋的起始阶段,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 一位灵魂的工程师, 让学生快乐学习, 应该是每一位施教者终身的职责, 我们要善于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感场所, 不断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使学生思维自然得到发展。教师要用爱心去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因素, 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我们爱学生, 他们的点滴进步都会成为我们快乐的源泉, 我们也会成为快乐的播散者。
参考文献
[1]王德斌.学生把数学课堂当成了“家”——谈“家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J].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 , 2010 (12) .
[2]许慧.激情数学激活思维——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快乐教学[J].学生之友 (初中版) (下) .2010 (5) .
[3]宁林宝.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浅淡[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 (第二卷) [C], 2005.
让快乐走进数学课堂 篇4
关键词:数学,快乐,高效
愉快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在全面推行高效课堂教育的今天,愉快教学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减轻学生负担,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积极进行愉快教学,在轻松愉快、情绪饱满、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的状态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高效率地学习数学,诱导学生乐学、爱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情感氛围中轻松地学习,使他们感到学习数学知识是件愉快的事情,最终达到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推动数学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目的。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不正是我们“快乐学习”的教学思想吗?所以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推行快乐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营造和谐愉快的师生氛围
苏联心理学家赞科夫认为:“我们应使学生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能自由呼吸。”课堂教学作为一种集体的学习活动,必须有师生积极配合,课堂的气氛应是“多样的统一”,是热烈的,又是轻松、和谐的。如我在九年级数学讲圆的概念时是这样安排的:教师:“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呢?难道不能做成别的形状,比方说,三角形、四边形等等?”学生一下被逗乐了,纷纷议论:“不能,它们不能滚动。”教师:“那就做成这样的形状吧!”(说着,在黑板上画也一个椭圆,并用彩色粉笔点出其中心)学生先是迷惑,继而大笑,经过一阵窃窃私语,有学生答道:“如此,车轮前进时,就会一会儿高,一会低。”教师:“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轮就不会一会儿高,一会儿低?”经过讨论,学生终于找到有说服力的答案:“因为圆形车轮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是相等的。”从而引出圆的定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民主、平等,以学生为主体,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以形成一种活跃、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其次,例如,“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是教学中的重点又是难点,学生普遍感到内容简单但很难灵活运用。于是我首先介绍中国古代著名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关于勾股定理内容的著名叙述,即“勾三、股四、弦五”,接着又列举并解答了《九章算术》中记载的一个关于勾股定理应用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钦佩古人数学钻研精神的同时,对中国古代数学成就倍感自豪,继而克服因“畏难”而造成的学习困难。数学宝库中趣味故事和趣题十分丰富多彩,只要我们根据教学实际适当选用材料,就能使课堂妙趣横生,充分体现“快乐教学”的优越性。
二、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师生和谐的教学节奏
教具是辅助教学的必备要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录像、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被广泛引进到数学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的应用,能使文字、符号与声音、图像相结合,将抽象的数学直观化、形象化。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学习起来自然轻松。例如,“轴对称图形”“图形的旋转”“从不同的方向看”都是教学中学生较难掌握的内容,部分学生缺乏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进而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但是,如果利用课件模型现场操作,动画效果既分解了教学的难点,又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直接体验到课堂思维本身的乐趣,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从而拓广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实现师生和谐的教学节奏。
三、幽默让数学课“活”起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幽默是人类智慧火花的闪现,它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形式表现出来,能达到愉悦身心、启迪心智的效果。而幽默运用在教学中,则是教师睿智的语言艺术,因为它可以将教师的教育意图直接传达给学生,实现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它可以让学生笑着接受教育,还能让他们从老师幽默的语言中明白,老师是在教育我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与轻松。有经验的教师上课时,课堂上常出现开怀大笑而又秩序井然的现象,这都得益于教学中的风趣与幽默。例如,在研究鸡兔同笼的问题时“有头100个,脚240只,问鸡兔各有多少只?”学生看到题目,议论纷纷,有的用心算,有的用笔算,始终算不出结果,学生思路纷乱,一时想不出好的解决办法。每只鸡的两脚和每只兔的4只脚在捣乱,如果兔和鸡的脚只数一样,那就好办了。于是,教师说,我们命令:“全体兔子立正(像人一样两脚着地)提起前面的两只脚。”全班学生哄堂大笑,个个睁大了神奇的眼睛。老师说:“现在,兔和鸡的脚只数相同了。上面有100个头,下面有多少只脚呢?”学生齐答,脚的只数是头的个数的两倍,是100×2=200(只)。教师问:“和原来脚的只数相比,少了多少只呢?”学生计算后马上得出是240-200=40(只)。“这40只脚到哪里去了呢?”教师问。学生回答:“被兔子提起来了。”教师又问:“现在笼子里有多少只兔子?多少只鸡呢?”学生欢呼叫道:“有20只兔子,80只鸡。”这样一个抽象而枯燥的题目,在教师幽默的教学中,变得那么浅显,生动而有趣,犹如满天迷雾被太阳驱散,一切东西都看得明明白白,幽默与风趣,令学生们发出了愉悦的微笑。烦人的数学题,在教师幽默形象的讲解下变得生动有趣,充分体现了“快乐教学”的魅力。
让快乐朗读走进语文课堂 篇5
朗读是语文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优势所在, 引导学生读出情感变化, 才能享受朗读的乐趣, 受到情感的熏陶, 产生独特体验。
一、抓住关键词句, 指导学生读出情味
如《难忘的一课》中的“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 现在‘光复’了, 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和“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 但是想不到还有什么话, 比他刚才教给孩子的那句简单的话“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 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朗读这些语句时, 教师要先指导学生理解句子中带点的词, 然后反复朗读, 要求把带点词语读重音, 读出感情来, 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这个礼堂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 现在光复了, 画上了中国自己的伟人, 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啊! 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谊使作者的眼睛湿润了。也确实只有“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这句话, 才能表达作者当时的全部感情。在教学时, 紧紧抓住“光复”一词, 引导学生在理解句子的含义基础上读出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的自豪感情。
二、抓住人物语言, 指导学生体验角色
如《自己去吧》中, 小鸭妈妈和小鸭、小鹰妈妈和小鹰的对话, 《胖乎乎的小手》中爸爸、妈妈、姥姥和兰兰的对话等, 都是极好的语言训练材料。学生对分角色朗读兴趣浓、热情高、参与意识强, 在教学时, 老师可利用学生分小组读、指名读、开火车读、角色表演读等多种形式, 引导学生体验读书的快乐。这样, 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增强语文课堂的活力, 而且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三、抓住人物语言,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朱作仁谈朗读》一文中指出: “讲读是死的, 如同进行解剖, 朗读是活的, 如同给伤口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 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是呀, 朗读不但可以感受文中的思想美, 情感美, 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将相和》一文时, 教师让学生找出廉颇说的话来读一读, 引导学生抓住“很不服气”这句话来理解整段话, 突出他有“计较个人地位”的思想。如“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语气要读得稳重些; “得给他个下不去”要读得缓重些来突出廉颇对蔺相如地位比自己高而不服气。而蔺相如又是怎样对待廉颇的呢? 要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蔺相如说的那段话。“秦王我都不怕, 还怕廉将军吗? 大家都知道, 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赵国, 就是因为我们武有廉颇, 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 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 秦国必然乘机攻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 为的是我们赵国的利益啊!”教师要特别指导学生读好第一句, 可用两种不同的语气来指导, 第一种要用普通反问句时的高声调、重语气来读, 第二种用沉缓的语气来指导, 让学生对比, 哪一种语气让人觉得蔺相如是在自吹自擂, 哪一种语气更能反映出蔺相如对敌狠, 对己和的高尚品质。通过这样的朗读训练, 把学生的学路直接引向文章的思路, 从而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 从阅读中去感悟读书的快乐。
四、适时范读, 激发朗读的兴趣
人们常说:“言传不如身教”, 在朗读教学中, 教师的“身教”“领门”, 即恰到好处的范读对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乃至语文素养的达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睁眼看看现状, 原本应是“读书课”“诵书课”的语文课成了“讲析课”“习题课”; 教室里教师声情并茂、抑仰顿挫的朗读越来越少, 校园里的琅琅读书声似成美好的回忆……开口读书, 常用汉字读错、常见语句读破, 文章韵味读没, 感人肺腑的文章被念得伤痕累累、支离破碎, 如此现实, 怎能不令我们惊心、担心、忧心!
教师范读是让学生感知教材、生发情感的有效手段之一。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往事依依》中回忆了她中学时代的国文老师和白话文老师, 她在文中这样写道:“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有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教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 真是悲歌慷慨, 我们这些做学生的, 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 ‘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 望着滚滚长江水, 回顾千古兴亡事, 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 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正是有了教师的全情投入, 摇头晃脑, 音调或婉转, 或铿锵, 如痴如醉的朗读, 才成就了鲁迅、于漪、刘国正等杰出的人才。试问, 从古到今哪一个有作为的政治家、演说家、文学家、教学家, 不受教师朗读的影响呢?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一辈子的, 他声情并茂、抑仰顿挫的朗读是点燃学生朗读的火焰,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歌声。
学生模仿力强, 尤其是低年级学生, 学着老师读, 他们觉得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因此, 教师的范读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十分有效。范读时机的选择也要恰当, 不是学生初次接触文本就范读, 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能力, 在什么时候范读依具体情况而定, 可在学生遇到困难不能解决时范读, 在学生要求范读时再范读, 教师要做到语言准确, 富有激情, 表情到位, 感情到位, 真正为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尝试 篇6
实践证明, 学生在越受老师关注的条件下就越容易取得成功 (皮格马利翁效应) 。小班化教学由于班级学生数的减少, 使得教师比较容易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个性, 使学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一学习方式的尝试
小班化学习, 最突出的变化是学习方式的改变。这种改变, 得学生更容易对学习产生兴趣。
1. 小组学习, 合作探究
小班化教学实践之初, 我把学生由原先的“插秧式”改变为“梯形式”, 不仅让老师在上课时和每一个学生都能随时接触到, 同时, 能更加直接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 让成绩好的同学带动后进生, 利用小组的大环境去影响他们, 利用小组竞争模式激励后进生进步, 在利益诱惑下, 当尝到甜头后, 后进生逐渐增强信心, 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2. 自主学习, 深入探究
让学生先学后练、检、议, 在“自学——思考——质疑——反思”的过程中探究新知识, 给学生更多自主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通过各种学习卡进行练习, 或者小组展示, 又或深入思考, 小组交流。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 使得学生的探究不断深入。
例如: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选择部分教学内容通过自学——个别辅导的教学方式, 大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 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复习与新知有关的旧知, 通过对旧知的延伸和拓展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和愿望。
第二, 小组合作, 探究新知。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发现问题, 自我探究, 然后通过小组交流深入探究, 完成学习。
第三, 独立练习, 巩固新知。学生在自我学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练习, 以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第四, 自主评价, 完善学习。在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后, 教师组织学生对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 在评价中完善学习。
第五, 个别指导, 完成学习。针对学生的差异, 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完成学习任务。
二评价方式的尝试
1. 评价方式多元化
在小班化课堂教学评价中, 以“人人有发展”“结果重要, 过程更重要”为原则, 在评价过程中不仅关注了学生最后的学习成果, 更关注了学生学习的过程, 建立了多元化、多维度的评价机制。
第一, 教师评价。教师评价指的是所有任课教师的互动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能更全面地接近孩子的本真, 特别适合小班化课堂教学。
在小班化教育的实践过程中, 我通过“五美少年”的评比, 每个月进行一次学生的评价、总结与反馈。“五美”包括行为美、乐学美、言行美、运动美、读书美。班主任联合每位任课教师每月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态度、上下课表现、作业完成情况、阅读量等做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 并对每个孩子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期望。最后班主任做好统计工作反馈给学生家长。家长和孩子针对教师的评价再进行自我评价, 并且在反馈单上注明自己的困难或收获, 以及需要得到老师的哪些帮助。这样每位任课教师的全方位评价为老师、家长有效和谐的交流和沟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
第二, 自我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能让学生通过自省产生内驱力, 从而更加激励学生的自我发展。
我设计了“学生个人每日评价表”, 具体包括学生的安全、卫生、纪律、学习、习惯养成等评价项目。各项目负责人每日进行评价, 第二天反馈到签到本上, 换取标志, 天天积累, 每月总结一次, 奖励并反馈给家长。这既是回顾反思, 又是促进提高。
第三, 小组评价。小班化教学中学生更多的是在小组中活动, 小组中的表现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所以, 小组评价对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激励作用。
实施小班化教学的班级, 较之其他非实验班级, 更重视班级教学空间和环境的设计。不同时间、不同课堂也出现了不同的座次排列。每人一椅一桌的设置可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要求变换为“梯形式”“围坐式”“u型组”“等号式”排列等, 改变了过去固定的“秧田式”排列。这种坐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意识。在教学中, 充分发挥小组评价的作用, 定期开展小组内互评、各小组间互评的活动, 让个体在小组内其他成员的帮助下更快成长。
第四, 家长评价。家长是学生的第一启蒙老师, 家长也是学生学习、进步的重要伙伴。家长对孩子的评价不仅补充了学校评价的空缺, 更能随时随地进行, 使得评价更具针对性、时效性。
“学生每日在校情况反馈表”, 是我们针对学生家校评价易脱节而设计的, 内容包括:教师对学生上课发言、上课状态、行为习惯以及各科每天作业情况、各次测试成绩等的反馈, 同时还包括学生在家中的自学状态, 行为习惯的表现记录。反馈表极大地方便了家长与教师及时沟通, 多方面了解学生的校内外情况, 便于教师和家长对症下药, 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进行重点指导。
第五, 个性评价。每个孩子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对孩子的评价也要体现个性化, 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成长。为此, 我针对不同孩子的特点, 为每个孩子设立了不同的目标, 帮助每个学生发现自身的闪光点, 使每个孩子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目标, 在努力后体验成功的喜悦, 增强自信。这样的评价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第六, 成果评价。学习成果是学生学习的量化评价。学习成果评价的基本目的, 是通过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等活动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能力提升情况。通过评价结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也是教师自我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
例如:数学学科就开展了除笔试之外的其他方式的评价, 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我加入了口试内容。在正确列出算式的基础上, 还要能够清晰地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种评价几乎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当然评价方式多样化的同时还应该做到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小班化教学为自主评价的全面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评价方式多元了, 评价的结果也更科学了, 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也及时了, 学生的参与面更广了。小班化教学不仅关注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同时也关注了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发展, 还关注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 更有效地关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质疑能力及思维能力。
2. 评价载体多元化
第一, 小黑板评价, 直观展示评价结果。小班化教学因为人数较少所以教室内有更多可以支配的空间, 我为每个小组都配备了小黑板, 摆在小组相应的后面墙边, 放手让学生积极参加。比如数学科目进行小组讨论时, 便可以在小组讨论分析后, 派一名代表在小黑板上呈现他们的思考成果, 让教室里的每个角都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地方。
第二, 岗位评价, 充分发挥激励作用。为使学生能从自律进而实现自治, 班级设立了诸多岗位, 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职责, 进行自我管理。学生参与班级自我管理的机会越多, 责任感就越强, 班级的面貌也就越好。“我的地盘我做主”“图书管理员”“黑板清洁员”……这些荣誉都在每周的小奖状中以喜报的形式展现。
第三, 档案评价, 重视分析促进功效。我们的小班化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内容很多, 为了使评价体系更系统、更全面, 我们设立了小班化教学学生成长档案, 详细记载学生各方面情况, 表现、成绩、喜报, 自己评、同学评、老师评、家长评, 每月一评, 学生、家长都很重视。同学问互相观摩, 取长补短, 充分发挥了以评价促进步的作用。在此项工作中, 我们没有停留在仅仅建立学生档案层面上而是更加重视建档后运用档案分析与跟踪调研。老师根据学生成长档案所提供的资料, 建立了班级成长档案, 对班级整体、学生个体进行分析, 对自己的管理与教学进行反思, 以不断地调整教育策略, 寻找适合每个学生的最佳教育方式。
第四, 活动评价, 强调个性特长展示。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各不相同, 为进一步发展特长, 张扬个性, 我打算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如:小歌手比赛、手抄报比赛、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绘画比赛、小小书法家比赛、礼仪小名星比赛等活动。这些切入点小, 贴近学生生活, 展示学生特长的小活动让学生们乐在其中, 个性飞扬。
以上, 是我在小班化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摘要:小班化教学是在学生数量控制在30人以下的教学单位中面向学生个体, 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小班化教学可以直接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 将更多的课堂时空留给学生,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同时建立多元评价机制, 评价载体多元化也是小班化教学的有效手段。
【快乐走进小班化课堂】推荐阅读:
走进快乐语文的世界论文05-14
生活走进课堂06-26
走进情感的课堂05-30
走进语文大课堂07-09
京剧走进音乐课堂10-05
让陶艺走进课堂06-27
让赏识走进课堂07-05
让日记走进课堂07-13
走进小学语文新课堂07-10
有效教学走进历史课堂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