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课堂

2024-10-21

小班化课堂(精选12篇)

小班化课堂 篇1

笔者有幸参加了几次市级的听课活动, 就像享受了精神上的饕餮大餐, 心里收获了沉甸甸的满足。由于听课前仔细地研读教材, 进行了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 所以听课之后让我对复习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其中提到了关于如何判断一堂课是不是高效课堂, 主要有“八看”:一看教学目标是不是落实了“三维”要求;二看教学方法是不是实现了“以学定教”;三看课堂上是不是由“教教材”变成了“用教材”;四看教师的角色是不是由“主演”变成了“导演”;五看学生的角色是不是由“观众”真正变成了“主角”;六看教学手段是不是有效支撑教学目标的达成;七看教学过程是不是由封闭走向了开放;八看课堂教学效果是不是实现了“堂堂清”。结合教学实践, 笔者在小班化的课堂中运用高效课堂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与此同时, 也深深体会到了小班化的课堂更加灵活, 给了教师更多的教学能动性。

一、细化目标, 培养学习策略

如果将复习课的主要目标概括一下, 我想可以借用张海燕老师的3M理论, 复习课的最终目标是应该让语言变成学生自己的。如何将目标落实到位, 具体的措施和方法也应在目标中体现出来, 宽泛的、粗略的描述不能让教师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也不能给教师以明确的指导。我与赵蔚老师的教学目标的描述相对都是比较详细的、具体的, 同时都关注到了提升学生自我梳理与反思的能力。我认为复习课的指导不仅是让学生学会使用语言内化语言, 同时更应该是养成良好学法, 形成高效学习策略的过程。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点拨提升自我反思的能力, 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应是更高的目标追求。赵老师课堂上让学生看图讨论应当如何问答的环节, 是让学生自主梳理语言点的过程, 这样的活动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学会了整合过去式语言运用到真实的语境中。

二、了解学情, 弥补教学缺失

复习课的教学有别于新授课, 固然新授课也要了解学情, 但复习课更需反思以往教学不足并加以弥补。在我设计的课堂教学中没有有效的环节能够让学生查漏补缺, 沈老师抛出的问题“学生是否通过我的课能够弥补以往不会的知识?”这值得我好好思考。复习课绝不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堆砌和复现。而应有的放矢, 详略得当。在赵老师的课中, 我们不难发现, 赵老师始终围绕着“过去”这一话题, 通过看图讨论问题, 到小组PK, 回忆图片活动, 再到课外读本的研读都紧扣过去式的主干句型。不拘泥于某些单词词组, 不拘泥于固定的句式, 给学生足够的机会运用语言。

教完生词mobile phone, 笔者展示了一部mobile phone, 学生立刻议论开了:“Is that your mobile phone?”“What a nice mobile phone!”“My mother has the same mobile phone.”“I’d like a mobile phone, too.”“Can I use your mobile phone?”“I can play games on the mobile phone.”“It’s a Chinese mobile phone, right?”像这样随意而不随便的练习经常进行, 每一个人、物、事, 学生总能说上十来句甚至几十句。每每这时, 学生总是绞尽脑汁想着与众不同, 想着尽快尽早地说个别的同学还没有想到的, 常常争着抢着说个不停。此外, 笔者还有意扩大学生接触句子的“面”, 像一些简单的俚语、流行的口语也是笔者课堂的“口头语”, 比如我经常用Can you give me a hand代替Can you help me, I feel the same way代替I agree with you, Do you want a go代替Do you want to have a try等等。长期坚持, 几年所学的句子都能烂熟于心, 学生交际的准确度、流利度都非常好, 常常是信手拈来, 脱口而出。

三、设计主线, 营造真实语境

在备课时, 我非常困惑, 课本教材上的几幅图没有中心人物, 也没有整体情境。如何让复习课设计得完整、流畅成为了我首先考虑的问题。同时鉴于六年级学生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单纯将素材上的练习完成已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 更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所以加上一些课外的知识是很不错的途径。我费尽心思决定选择Garfield这个卡通人物串联整节课, 以节日为切入点来复习节日活动和过去式句型。虽说这样的方式趣味性很强, 同时课外知识的渗透也很便捷, 但为了让所有活动都冠以Garfield这个人物着实不是件易事。听了赵老师的课后, 我恍然大悟, 真是“浮华去雕饰”, 用最简单的weekend话题完全就能满足整体要求, 同时更自然, 更接近生活, 让学生更有话可说。其实除了外在显现的方式可以作为主线, 一个话题同样能够成为课堂主线。

在教“Unit 6 Holidays”一课时, 笔者给学生展现了中国的传统节日、西方的传统节日和国际性的节日, 大多数节日都有其典型的代表音乐。在这些音乐的促进下, 学生接受了大量的语言输入。最后, 笔者让学生创造一个自己喜欢的节日, 并说明节日的时间和代表活动、意义等。有了前面的语言积累, 语言的输出也非常简单, 学生创设了各种各样的节日, 诸如“Icecream Festival”“Countryside Festival”“Love-dog Festival”等, 并且语言的使用都非常准确地道。

四、用透教材, 搭建简约课堂

复习课知识点多而零散, 过多素材的堆叠会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简约而不简单的课堂是赵老师给我的总体印象。综观整节课, 除了课外故事的拓展, 赵老师没有用到其他任何素材, 在课本上简简单单的几幅图上做足了文章, 真是让我自叹不如!说实话, 拿到教材后我根本不知道如何处理那些填空和图片, 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 我选择截取“语料”, 作为我课堂设计中的一个引子。赵老师利用图片拓展学生思维, 让学生自主讨论问题, 之后男生女生PK梳理重点句式, 记忆图片内容复述巩固过去式句型表达, 最后写成短文进行写作指导。这一步步难度层层递进, 语言练习由发散到有序, 每一个环节都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同时真正做到一环多效。个人认为简约高效的课堂就该如此!我的教学设计虽说也有训练学生思维的练习, 也能抓住目标与巩固训练, 但有些环节开放性还不够, 在一环多效、层层相扣递进上做得还不够, 相对来说条理性和科学性还差距很大。

在完成文本教学后, 我把文中“How to be stronger”的建议拓展成如下几个: (1) I like dancing very much, but I’m not good at it.What should I do? (2) Mother’s Day is coming.I want to send her a lovely hat.Which one should I choose? (附图) (3) My sister is fat, she wants to lose some weight.What can she do and what can’t she do?几个话题均来自生活, 真实生动, 学生兴趣盎然。有的答案思维独特, 有的答案见解深刻, 有的甚至让人哭笑不得, 正是在这种玩玩说说的轻松的氛围里, 学生获得了大量的语言信息。

五、指导写作, 提升语用能力

英语教学应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全面技能, 写作的练习对于高年级学生必不可少。复习课上, 除了听、说、读, 写作的锻炼是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最好方式, 也是呈现学生学习成果的最好体现。对于六年级的学生, 写作的教学应更多注重写法的指导, 而不是某一句的描述。赵老师的陈述句变短文的方式可以直观地告知学生如何完成短篇, 我的短文的设置则更具有开放性, 能够让学生的思维不受禁锢, 语言可以更加丰富生动。

结合“Holidays”这一课, 为了更透彻地了解中西国家的节日文化, 笔者引导学生对节日文化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课中笔者在对中西方的节日进行了对比后, 总结了节日的共性———They really express people’s wishes from the bottom of heart:Reunion, miss, memory, gratitude, love and so on.在这种意义的激烈下, 笔者鼓励学生自己创造一个节日, 写明时间、活动和意义等, 并把自己的这种想法以写信的形式告诉我们敬爱的总理。以下一篇为笔者学生的作品:

I’d like this festival—“I am sorry Day”.Why?Because we often do wrong things to others.Sometimes we know and we say“sorry”.But sometimes we don’t, because we are shy to do it.So on Dec.31st—the last day of the year, let’s say“sorry”to those people.我的点评:细腻的你, 总能为别人多想一分!我们真的需要这么一天来结束我们无意中留下的误会!

总之, 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指导, 一环多效, 以学定教是方式策略。有了准确的指导, 科学的方式, 打造简约高效的课堂不再是梦想。在小班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中, 笔者通过构建趣味横生的课堂,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面激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摘要:伴随着新课标改革的实施, 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了传统的大班化的课堂不利于教学的有效提升, 因为大班化的课堂中, 教师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不够的。多年来, 我校一直提倡并实践小班化学习的模式, 通过小班化的课堂教学, 教师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并且有针对性地对每一名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文章结合英语小班化教学课堂的实施步骤, 结合小班化的课堂、有效性地回归的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小学英语,小班化,高效课堂

小班化课堂 篇2

扬州市江都区砖桥中学 闵思妹

【课标解读】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文言文,要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了解课文所蕴涵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要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记承天寺夜游》是八年级上册中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诗文,都是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载体。了解作者情感是领悟景物意蕴的一把钥匙。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本文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所写的。写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作者无法睡眠,到承天寺去找好友张怀民,两个人一同在月光如水的庭院中漫步。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时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本文篇幅虽小,写景抒怀却有独到之处,一切都像信手拈来,却创造了一个明净悠闲的境界。文中十八字写景,运用比喻手法,将随处可见的寻常景物描绘得充满诗情画意,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艺术才思和豁达宽广的胸襟。【教材分析】

《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以游记形式抒发“闲人”之“闲情”的散文小品,全文仅80余字,却蕴涵深厚。夜间赏月,自然是别有一番情致,但不同的赏月者却有着不同的心理感受。“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耳”看似随意而问,但诗人在仕途上沉浮的悲凉之感,愤事嫉俗之情也就戛然而生了。本文以独到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作为“闲人”独有的思想感情。因而领悟“闲”的深刻含义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文中的“闲”,决非清闲之“闲”,决非不理政事,而是作者对贬谪后担任闲职之身份的自嘲。对于一个胸怀大志却遭受打击的“闲人”来说,其抑郁和忧愤是不言而喻的。但作者并未因此而委靡,而是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挫折,在美好的大自然中寄托“闲情”,东月朗照,激发了作者的游兴,想到没有“与乐者”,未免美中不足,因而寻伴,并找到志同道合的“为乐者”张怀民一同赏月。而也只有在这样的心境之中,看到的月景才能那样迷人。“空明”二字更是绝妙,既是对如水的月光的描绘,也是这种“闲情”的写照,亦即作者旷达胸襟的体现。也正因为如此,作者才能发出“何夜五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的感叹。作者将这种超脱的情感融人记叙、描写之中,看似无情,却处处用情,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阅读此文,眼前犹如展开一幅笔墨淡雅的画卷。虽无雄阔的气势,却给人以清新、恬适的感受。【学情分析】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心情。话中有诗,意蕴深远,适合学生的诵读学习。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对文言文阅读分析还不够到位,特别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怀的文言文,讲解本文时,要注意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努力创设情景,以诵读为主,激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读中思、读中品、读中悟。【教学目标】

1、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背诵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复杂的情感。

2、品味文中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3、学会查找并利用资料多角度解读文本,感受学习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

2、评析欣赏法。

3、想象联想法。【教学过程】

(课前:多媒体播放“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品经典美文感悟情怀”)师:先请大家欣赏几张图片。大家刚才欣赏的图片中都有什么?

生(齐):月亮。

师:走进古典诗文的世界,我们发现处处都有月亮的影子。这轮明月曾照亮了《诗经》的河畔,曾惊扰了鸟儿的安眠,也曾打湿了乡书的封面……请同学们回忆所学过的古诗文,你想起了哪些有关月亮的名句呢?

王云: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吴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任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谭锦:“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唐.杜甫《旅夜书怀》

向悦: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陈丹妮:“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童新宇: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张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师:说得真好!一轮明月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是温柔多情的:要么是谦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诗人们或借月抒写相思愁绪,或借月表达美好祝愿。

宋代的文学大家苏轼对月亮也是情有独钟。当苏轼因莫须有的罪名被贬黄州,他会借月抒发什么样的情怀呢?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公元1083年10月12日的夜晚,和苏轼同游承天寺,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品经典美文感悟情怀。(板书课题、作者。)

师:首先,请一名同学为大家朗读“教学目标”。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苏轼。(请一个同学读作者简介)课文题目说《记承天寺夜游》,那么,你知道承天寺是哪里吗?跟老师一起去看看吧。课文有几个生字,我们先一起来注意一下。

下面请听老师为大家朗读课文。(注意: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揣摩作者情感。)

师:老师读完了,请大家根据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屏幕显示: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揣摩把握作者情感。)

(生大声朗读课文。)

师:谁来为大家读一读课文?

(一学生朗读课文。)

师:大家评评她读得怎么样?

方程:读得流畅,字音准确。

陈佳伟:节奏感把握得比较好。

张倩:语速有点快,应略微舒缓一些。

师:同学们听得很认真,评价也很到位。还有一处停顿要注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生齐读这句话两遍。)

师:请大家根据朗读要求一齐来读一遍课文。

(生齐读课文。)

师:在诵读声中我们与苏轼同游了承天寺,可老先生满口“之乎者也”,我们还得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师:首先,请对照注释,独立翻译课文,圈划出疑难字词;然后,同组之间合作解决疑难问题;若还有不明白的提出来我们一同解决。(屏幕显示:对照注释,独立翻译课文,圈划出疑难字词;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

(生翻译,交流。师巡视指导。)

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谭宇:“遂至承天寺”中的“遂”是什么意思? 师:谁来帮帮他? 孙叶:“于是,就”的意思,“于是就到承天寺”。师:大家同意这种解释吗? 生(齐):同意。

薛文雨:“盖竹柏影也”中的“盖”是什么意思? 师:谁知道?

王洲宇:覆盖,遮盖。师:有不同意见吗?

李世超:应该是“原来”的意思,“原来是竹柏的影子。” 师:你的回答得很准确。徐兰欣:“月色入户”的“户”怎么解释? 刘佳佳:窗户。师:是吗? 生(齐):是。师:不是。“户”在文中不是指窗户,而是指门。大家知道“足不出户”这个成语吧? 生(齐):知道。

师:这里的“户”就是指门,我们总不能从窗户走出去吧?(生笑,在课本上写下正确释义。)师:还有问题吗?(生摇头。)

师:个别生词的意思我们懂了,那句子的意思呢?老师想考考大家,敢迎接挑战吗? 生(齐):敢!(跃跃欲试)

师:回答得非常好!可学古文只理解了字词的含义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家就课文内容读 出自己的思考和疑问。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下面就请大家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提出你最想问的问题。李林:作者都要睡觉了,为什么突然又起来了?

(一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二是因为月色很美)

周义:苏轼朋友很多,为什么偏偏去找张怀民?(因为他们都被贬黄州,都有着高洁的志趣 且志同道合)

(张怀民,名梦得。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贬黄州,初时寓居承天寺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绝不罣碍於迁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有过人自制力和品格清高超逸的人。曾筑亭於住所之旁,以纵揽江山之胜概,苏轼名之为「快哉亭」,并写水调歌头词相赠。)

髙蔚: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师:这前两个问题谁能解答?就由小组合作讨论解决吧,一会儿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生展开热烈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哪组同学先来展示你们的探讨成果?

王云:写月色的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师:这月色有什么特点? 生(齐):空明。(板书——月色:空明)

师:除了“空明”,还有没有其他词语来形容? 向悦::澄清 孙叶:透明

火秦龙:清亮、空灵 师:(赞许的)同学们说得很好,今晚的月色多么的澄澈透明呀!(板书 澄澈透明)作者是 怎样描写月色的?再请同学们齐读。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师:现在老师将这句话改一下,大家看有什么变化。生:(齐读)

(1)添一添,品意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丛中蛙鸣不断,空中流荧飞舞,村中狗吠鸡鸣,几处纳凉处人笑语阵阵。)你认为添上这些语句好不好,为什么?

添上语句后感觉不好,原文以如积水空明的月光和如藻荇交横的竹柏影来描写月色,不仅创设了一个明净幽闲、清丽淡雅的意境,而且写出了月色的皎洁与空灵。然而添加语则写夏夜的嘈杂之声,既不符合时间,也破坏了原文的清幽淡雅之意境。)

(2)删一删,品修辞

A、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B、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师:原句给人怎样的感觉?

(原句把庭中当作水中来比喻,说藻荇交横,给人如临水池之感,最后以“盖竹柏影也”点透真情,这样明暗交替,使人自然而然地步入一个空灵、皎洁、恬静的月夜之中。)师:请同学们把“如”和“盖竹柏影也”去掉读一遍。生:(齐读)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师:如果这样写,会给人怎样的感觉呢? 潘志伟:这样写,让人感觉是写水的。

不但没了新意,不觉生动形象,更改变了原意。

师:但实际上课文是月色的。可见作者上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写的?

吴玮:是比喻。师:非常正确。(板书比喻)比较这两者,课文的“盖竹柏影也”的“盖”给人怎样的感觉? 万跃:给人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师:是的,原来先前所看到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是一种幻觉,文章先虚写,再实写,虚实相生,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亦真亦幻的美妙月景。(板书虚实)这样美妙的夜晚,这样澄清透明的月光,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呢?(板书意境)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月色?

童新宇:庭院中波光一片,原来是月光皎洁而又空灵;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月光竹柏的倒影。

师:这是怎样的一种意境呢? 陈佳伟:淡雅。汤智:幽静。陈颖:清雅。

师:清丽淡雅,不错。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这一段,边读边体会。生:(齐读)

师:请一位同学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描绘一下月色。张倩:庭院中明亮的月光洒落下来,整个院子就像是一个透明的水潭,潭中各种水草千姿百态,摇曳多姿,仔细一看,原来是竹柏的影子。

师:多美呀,九百多年前的那轮明月仿佛正穿越时间的千山万壑向我们走来。这么美的句子 我们应用什么语气来读呢? 凌杰:欣悦的、欣赏的语气。

师:你试着用欣悦的语气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展开想象再现画面(生朗读。)

师:他的朗读给我们身临其境之感。常言说:“三分文章七分读”,如果一篇文章按十分计算的话,朗读给人的美感可以达到七分。请大家展开想象用自己的声音把这月光之美表现出来,读出韵味,读出美感。(女生美读;男生美读。)

师:一部照相机,如果装入黑白底片,那它照出的照片一定是黑白的,装入彩色底片,那它 照出的照片是(指一生回答)王亚:彩色照片。

师:一个人的心灵就是一张底片,如果用快乐的底片去照自然界的景物,得到的是什么? 周悦悦:快乐的照片。

师:如果用痛苦或忧伤的底片去照得到的是什么? 薛文雨:痛苦、忧伤的照片。

师:那么平时,你是用什么样的底片去照世界的? 刘佳佳:快乐的。

师:很好,情因景生,景为情设,面对一轮明月,诗仙李白曾感叹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写出了诗人在月夜与我外之我的影子及月亮一同畅饮的情景。表现了诗人独斟独酌,举目无知音的孤独之感。眼前的朗月美景,唤醒了诗人心中涌动的情,于是触景生情,作者不禁感慨道:……

生齐读: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尔!结合文章的景物描写和写作背景,思考讨论:此时的苏轼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呢?教师吟诵这句话。

周义:(讨论、交流约3分钟)

师:请各小组谈谈你们讨论交流的情况。

张倩:作者虽然被贬官,但从景物描写来看,色调明朗,可见他心胸比较豁达,乐观。陈丹妮:一个“闲”字,说明他很幽闲。

任凯:他赏月时高兴的心情,课文用了一个“欣然”。

吴玮:作者借明月抒情。明月尚且有人欣赏,怎么作者没有人欣赏呢? 师:哪组同学能解答第三个问题:为什么苏轼被贬黄州还能欣赏到如此空明的月色美景呢? 髙蔚:此时的他被贬黄州,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夜晚赏月正好可以消磨时间。师(问提出此问题的同学):你对他的说法满意吗?

(提出问题者)吴玮:不太满意。

师:那大家知道他为什么被贬黄州,在黄州的生活状况如何吗?(生摇头。)师:老师这里有一则材料,(指一生)你为大家读一读。

(一生读屏显背景材料:(——一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诬陷以诗诽谤朝廷,被捕入狱。获释出狱后,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城东买坡地耕种养家。)

师:从这则材料中大家发现哪些信息? 徐兰欣:他是被诬陷入狱的,获释后贬到黄州,做了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官。王亚:亲自耕田种地养家糊口,生活肯定很贫困。

师:有道理。在城东坡地耕田的经历还使他有了一个伴随他一生的雅号——东坡(板书),在黄州的苏轼就成为“闲人”苏东坡。

师:现在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文中“何夜无月?何夜无竹柏?”与实际相符吗? 生:不相符。

师:是啊,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生讨论。总结。

师: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 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在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作者正是借“何夜” “何处”点明这一真谛。这也正是作者能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缘由。师:大家能从文中找到体现他“闲”的句子吗? 李林:“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周义:“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童新宇:“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赏月。方程:写月色的句子最能体现他的“闲”。

师:大家想想这里的“闲”是不是闲来无聊,无所事事啊? 生(齐):不是!师:“闲”究竟是什么意思?请你给“闲”字组组词,看谁组得词最准确、最合理。向悦:空闲。田江文:闲暇。汤智:清闲。

师:是不是有着空闲时间、清闲生活的人就能欣赏到这月色美景呢?(生沉思、摇头)那“闲”字还有别的意思吗? 谭宇:悠闲、闲适。李世超:闲情逸致。师:说说你的理由。

朱开智:苏轼虽然被贬黄州做着有名无实的官职,但他仍能在自然美景中怡情悦性,从容流连,于月光之下,表明他并不把贬谪之事放在心上,而是心胸宽阔不汲汲于名利。(听课老师及同学为她鼓掌。)师:你很有思想,回答非常精彩!

万跃:苏轼在被贬的境遇中依然能够欣赏到如此空明的月色,不仅因为他生活清闲,更因为 他有着闲适的心情,是闲情逸致的体现!那文章结尾的一句话流露出作者的什么情绪?(联系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闲”是相对“忙”来说的,由于贬官谪居,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有闲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人生,达观处世的人生哲学。正因如此,作者笔下的月夜才会那 样空灵,皎洁。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使得文章富有感染力。)

师:你的理解很恰当。弃睡起行,邀友同乐,踏月夜游,何其洒脱!请大家齐读最后一句,把这种闲情逸致表达出来。(生齐读。)

请谈谈自己欣赏到了课文中的一点之美。如:一字之美,一词之美,一句之美,结构之美,层次之美,描写手法之美,表达方式之美,情感之美,等等。学生思索。师:好的,同学们之间还要继续地交流一下。(片刻)师:请同学们发表“课文观感”

凌杰:我觉得“相与步中庭”中的“步”字看出作者和朋友张怀民的悠闲默契之情。师:很好,谢谢你看得这么细微的地方。

徐兰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最美是“空明”,写出了月色在庭院中的朦胧之美。

师:画面之美、宁静之美、色彩之美。

周悦悦:“盖”原意是“原来是”,可看出作者欣赏景物时很沉醉,沉入进去了,觉得那些月色就是积水,倒影就是水草,好一会才发觉是竹柏影。师:沉醉其中,产生幻觉。

王亚:“闲人”二字可见作者被贬的忧愁,但对现在的生活持乐观态度。师:呵呵呵,不只是对现在的生活,对未来的生活也是很乐观的。

曹宇:我认为“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但”字笔锋一转,表达了一种失落之情。

师:这位同学发言的优点在于他运用了术语――笔锋一转。周义:我认为“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师:他看到了一个更深沉的问题,不仅看到了作者的处境,也看到了当时社会环境,这也是言之有理的。

总之,我们可以明确这篇课文有“六美”。

1.美在内容的精致。一个完整的故事竟是用84个字表现出来的。

2.美在内容的丰富。写了一晚、一游、一景还有一感,这么短的文章却有着这么丰富的内容。

3.美在结构的灵动。别看只有一个段落,但起承转合,起伏有致。4.美在月色描写。特写镜头,写月色而不露痕迹。5.美在情感的波澜。6.美在“闲人”的意味。

师:透过这空明的月色,你看到了一个有着怎样人生态度的苏东坡 徐兰欣:乐观积极向上。周悦悦:从容面对苦难。潘志伟:豁达乐观。

童新宇:不汲汲于名利,坦荡豁达。师:(翘起大拇指)真棒。是啊!明月尚且有人欣赏,想我苏轼是何等英才,为何没有人欣 赏我呢!(作者虽贬谪黄州,成为担任闲职的“闲人”,但并未因此而消沉,依旧保持着旷达的胸襟。文中充分表达了这种“闲人”的“闲情”。作者是怎样流露出这种情感的? 欣然”,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喜悦和闲适。景物描写把人带入空明澄澈、亦真亦幻、爽心悦目的境界。作者陶醉其中,愉悦之情溢于笔端。文章寓情于叙,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处处都能感受到作者乐在其中的闲情。)师:“一切景语皆情语”,景是情的载体,情是景的灵魂。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不仅要知 人论世,还要根据文章作者用心灵所拍摄的照片,缘景析情(板书缘景析情)。根据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分析作者的内心情感。此时,这空明的月色洒满庭院,它更是人的心境,更是从闲人的心中氤氲而来。从中让我们看到一个在人生的逆境中依然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豁达乐观的苏东坡!

(板书——闲人:豁达)

师:请大家背诵课文,在诵读中进一步感受苏轼豁达的情怀。(生认真背诵课文。)师:背得怎么样了?(所有同学都举起了手。)

师:齐背课文,力求声情并茂。(生有感情的进行背诵。)

师:同学们用这么短的时间背诵的如此流畅,真了不起!为自己的精彩表现鼓鼓掌吧!(听课老师及学生鼓掌。)

师:短短84字让闲人苏轼踏着如水的月光步入了经典,他空明的心境、豁达的情怀闪耀着 独具魅力的光彩!那你知道他这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是在哪个时期真正形成并成熟的吗?(生摇头。)

师:就是在被贬黄州时。当代散文家余秋雨说“苏轼成就了黄州,黄州成就了苏轼。”(屏幕显示余秋雨的这句话)黄州是苏轼最重要的人生驿站。被贬的苦难如重锤敲击着他的心灵,更像雕塑家塑造了他的精神世界!在人生的低谷他完成了自己豁达乐观人生观的塑造,达到了自己创作的巅峰!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奔放地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青春的一去不复返,他积极乐观地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面对自然界的风吹雨打,他从容洒脱地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刻,面队承天寺这轮空明的月亮,面对豁达的苏东坡,你想说些什么呢?(屏幕显示:面对空明的月色、豁达的苏东坡,你想说些什么呢?)

万跃:以前读文章,见到描写月亮的句子,总以为是表达思乡之情的。今天,读了《记承天 寺夜游》,才知道月亮也能传达豁达乐观的情怀。月亮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更加丰满了。周悦悦:以前被别人误解时,我都要沮丧好几天,跟苏轼比比,这又算得了什么呢?只要心胸坦荡,就能快乐生活每一天。

徐兰欣:自然是心灵的最佳归宿。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困扰,这时,我们不妨像苏轼那样到自然中去释放心灵,寻求寄托,让人生更豁达。(掌声)

陈颖:人生之路充满坎坷,我们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消极 的等待、自暴自弃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像苏轼那样,在逆境中磨练自己的意志,丰富自己的人生,让逆境成为塑造完美人格的雕塑家。正如古人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掌声)

师:大家的发言很精彩,让老师也特别感动。苏轼一生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为此,他屡遭 贬谪,历经坎坷,但他无论走到哪里他都能在江山风月中自得其乐。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豁达乐观的坚守如皎皎明月照亮了历史的天空!师:作业: 1.背诵课文。

2.为苏轼和张怀民在庭院赏月设计一段对话。

3请同学们也来写一段景色描写,不要直接出现写自己的心情的词语,但要能够

让读者通过阅读你的描写看出你的心情,或是愉快的,或是郁闷的,等等,要体现 “一切景语皆情语”。

师:同学们,其实苏轼的这种豁达、乐观的胸怀在他的其他诗篇当中也有流露。下面请大家 欣赏苏轼的另外一首词《水调歌头》,在优美的歌声中进一步去体会作者的情怀。播放《水调歌头》歌曲,屏显歌词。

音乐很美,词也很美。明月不老,经典永远不朽;明月不老,精神永远年轻!面对生活的风 雨坎坷,请常读一读苏轼吧,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下课!)

板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事: 寻友赏月 志同道合

景: 庭中月色 清幽宁静 空明澄澈

情: 闲人 复杂情愫旷达胸怀

【教后反思】

《记承天寺夜游》学习完以后,我从各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全面的反思,认为收获不小。

本课我力求营造一个书声朗朗的课堂,把教学重点落在朗读上:整体感知时,我设计了无标点朗读、自由朗读、听读,有感情朗读、齐读、熟读成诵;整节课以读贯穿课堂,在读中感知,在读中读懂读透文本。最后走出文本与作者对话,不仅读懂作者,而且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我觉得本节课的朗读教学是成功的,因为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营造了一个“书声课堂”,学生不但在朗读中快乐地走进了文本,而且很有深度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把学生引入具体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所悟,有所得。设计三大板块:(同游承天,徜徉经典——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品千古美文感悟情怀)思路清晰,由感知文本到感悟意境到品味语言到课外知识拓展,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理解文章、感受思想。整个过程力求学生在自主学习及教师引导下自我发展,探究质疑。这正符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读读背背理解的诵读要求。

我国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品词、析句、培养语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朗读。在反复吟诵中感受到文言词句的丰富之美、意韵之妙,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越读越感到自己真正进入了角色,真正体味到语言文学的魅力。如果说教师的朗读是指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的朗读训练就是与文本的直接对话。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描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从理论上思考,我觉得对于文言文教学,我应将朗朗书声洋溢课堂。

我觉得整个教学设计比较满意,因为它体现了我文言文教学的总思路,它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方法,更因为它是一个充满竞争和乐趣的课堂,是一个享受性的课堂。但是从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看,我期待的效果是学生能认同自己研读教材的结论,而不认为学生具备自主完成较高层次的研读的知识储备。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学生课堂活动的基本表征是学生的表达,比如提出疑问,讨论问题,展示议论或独立思考的结果,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等等。而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我也没有让学生用较多的课外学习(如查寻背景材料)弥补这种不足,所以课堂上学生的活动似乎难以大面积展开,教师仍扮演了主角。从形式上看,本节课学生的群体活动就是朗读。由于对时间因素的考虑和对独立思考的重视,我并没有太多强调合作(讨论),于是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更多地表现为“一对一”的问答。但我仍以为自己较好地引发了学生的思维冲突,有效的引导学生将所知展现出来,而不知之处老师补充指导,真正让学生融入课堂,又能走出课堂。

学生活动应当成为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教师的“教”也应当回应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这节课的教学设想,关注了“学生可以学到什么”,但忽视了“学生怎样用自己的方式去学”。学生活动的质量固然不取决于课堂的活跃热闹程度,而取决于活动所围绕的核心,但教师的思维毕竟取代不了学生的体验。教师的引导作用必须发挥但可以有多种方式,新课标想来是希望教师更“隐身”一些,希望教师的引导作用能更多地在学生活动中显示出来。在这一点上因为自己准备的不够充分,做的还不到位,另外还没有全身心融入到课堂之中,缺乏激情;当堂激励和随机深入引导不能达到水到渠成,一气呵成,今后需要改进。

数学,小班化课堂中“活”起来 篇3

在初中数学中实行小班化教学,可以实施一下几个可行性策略:主动参与策略;合作互动策略;个性落实策略。

【关键词】 小班化教学;以人为本;自主;合作;探究;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2

一、小班化教学的提出

新课改的理念要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每个学生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去,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就要把课堂变成学生自己探究知识、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教师为他们提供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能说的让学生自己说,学生会做的让学生自己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实施全面的优质教育,唯有课堂实施小班化。

那么何为小班化教学?关于小班化,教育界现在为止也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从教学组织的形式看,是指一个教学班学生数量较少。

查阅国内外资料,小班化教学是欧美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80年代,美国的部分州开展了缩小班级规模的实验。目前美国中学的平均班级规模是25个学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美国又提出美国中小学班级规模应缩小到18人。目前德国班级规模与美国相似,全国平均为25个学生。英国20到25人,加拿大25到30人。

从小班化教学的内涵看,其最本质的特征是教学面向个性异同的学生个体,而不是面向整齐划一的全班整体;教学组织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均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组织开展。

综上所述,可认为:小班化教学是在学生数量控制在30人以下的教学单位中面向学生个体,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开展的教学活动。

二、小班化教学的意义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实践,既动手又动脑,创设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情境,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1、师生、生生之间互动

小班化教学中,学生在课堂内平均所占有的时间成倍增加,每个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增加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是新课程理念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在互动中,学生的举止动作都在教师的视野之内,学生发言的人数多、实践的时间多、合作的机会多、接受的个别辅导多、获取的反馈信息多、得到的认可和欣赏多,老师与学生的互动行为多,与学生的接触时间多。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达到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质疑,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以及动手实践。

2、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小班化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中,学是目的,教是手段,教服从于学而又服务于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能根据自身的学习实际,学会归纳,学会发现,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学生的课堂学习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到自主学习,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学习中,每名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发言与交流,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张扬个性,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充分开发和释放出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教师因材施教

小班化教学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在同步发展中求异步发展,有效地进行因材施教,实现小班化教学的目的。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等教学过程中,能较好地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开展因材施教。由于学生人数少,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机会来深入了解每一名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水平,针对每一个学生情况开展有效的教育。这样,在教学的设计时就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找准学生发展的切入点,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

三、小班化教学实施策略

1、主动参与策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自觉性,让学生自主学习

参与教学的策略,重点是在小班的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这种参与是一个积极而有贡献的参与,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在运用参与教学的策略上,要把握住两个操作步骤:1全员参与;2主动参与。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围绕教学目标,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情景,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动口交流与动脑思考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话敢说,有疑能质,乐于参与,同时重视对学生参与程度的指导,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例1:在学习同类项的概念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创设以下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①通过自学,你对同类项的概念是如何理解的?

(本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说”,即有条理地表示数学内容)

②判断下列各组中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并说明理由?-6ab2与2ab2;x3与7y3;-7x2yz3与3yx2z3;3与6。

(本小题通过几个简单的小例子,引导学生对同类项进行判别,加深对同类项概念的理解,教会学生学会“做”)

③已知2a3bm与-3anb2是同类项,求m+n的值.。(本题根据同类项的概念,列出关于未知数的方程并求出未知数,引导学生学会“思”)

小班化的课堂教学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水平,创设科学的数学情境,旨在引导学生尝试自主学习,引领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思考解题方法。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来学习新知、理解新知和运用新知,最终达到内化与升华原有知识结构.。

例2:已知矩形ABCD,若AB=6cm,BC=8cm,把顶点A与C重合时折痕为EF,求EF长。

先让学生通过动手折叠矩形,对折叠的特征有了全面的认识,然后提出问题进行探究。

连接AC交EF于O

①O点有什么特征(O点在AC的中垂线上)

②△AEO与△FOC有什么关系(△AEO≌△FOC)

③EF与OE、OF有什么数量关系,为什么?(EF=2OF=2OE)

④如果连结EC(或AF),则AE与EC又有什么关系,为什么?(AE=EC)

⑤设AE=x,则EC、ED能否用x来表示(EC=x ED=4-x)

⑥△EDC的三边符合什么定理?能否求出x与△AEC的面积?(能)

这样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或合作交流,然后在教师的“引导、合作”的理念下,师生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有位名人说“听来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不住,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学生在动手动脑下学习,这不仅可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还可以通过演变过程了解他们的区别和联系找出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使知识系统化、综合化、整合化,这样能激发学生的乐学情绪,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和与人交往的能力、习惯。

2、合作互动策略:生生互动

互动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班级群体效应,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投入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独自站讲台,让学生也有上台讲解的机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使学生进行多角度的交流,体验成功。

有名人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你和我交换仍然是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有两种思想”。

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挖掘生生互动的潜力,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激发学生的生生互动的参与热情。教师要具有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启发学生在交往中引起争论,激活思维、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加深理解,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复习一次函数的应用时,以下情景作为初始问题(八年级上册171页13题改编)能达到小班化课堂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

教师多媒体出示:小明和小慧都在和平中学读书,他们不但是邻居而且还是好朋友,所以走同一条路;有一天放学回家,小明骑电动自行车,小慧骑自行车,他们行驶的路程S(千米)与时间t(分钟)的关系如图所示,这个问题中有数学吗,若有请提出来,并用数学方法解决;

对此问题可按以下进行:先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A、B、C、D,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给学生充足时间的思考和观察,先由一个小组的一个人举手的形式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可以是同一个小组不同的人),然后由提出问题的人指定某一组来回答,回答问题是举手的一个人,但可以是同一小组的不同的一个人,如果指定的这个小组无人能答时,允许其他小组的人抢答;教师旁观、支持、调控,不参加问题的回答但适时适度引导或点拨。其余同学同步思考、参与作答、练习。

作为学习的学生如果能在教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下既能提出问题又能解决提出的问题,这是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并且能在这种环境下互相倾听、质疑、直至豁然开朗,在交流中能理解别人的想法、从中获益这是数学学习的新境界;这也新课程教学理念所要求的一个亮点。

3、个性落实策略:因材施教

了解学生个别特点是落实个性化的基础。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各学科学习的情况与成绩,有何兴趣、爱好与擅长以及不足之处,然后有目的地因材施教。

单纯的人数减少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班化教育,小班化教育的核心在于实现以人为本,充分开发每位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像服装的量身裁衣一样,为小班的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制定适合他的教育模式。

因此要重视分层教学,小班教育提倡“均等教育”“奉行无一人掉队”“少一倍学生,多几倍关爱”的教育理念,教育应正视学生存在的个别差异的事实。因此,无论在备课教学目标,教材过程,课堂练习,作业的布置,均应满足是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考虑每一位学生的起点行为,以发挥学生多元智慧与身心潜能。作业布置上有弹性;评价分层:纵向评价(平时测验、练习)横向评价(生生间互评互比)。

如“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教学目标可定为:共同目标,记住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并能用它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层次目标:A层 能推导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并能熟练运用它去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灵活性、综合性的问题;

B层 理解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的推导过程并能用它去解决一些稍为复杂点的问题;

C层 了解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的推导过程,记住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

如:计算下列各式:(1)(x+3)2;(2)(a+b)2;(3)(x+y+5)2。学生训练时,老师不宜明确指明哪些学生做什么题组,你可以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解决不同层次的题目,基础较弱的同学只要能解决(1)(2)就可以了,允许部份学生集体讨论完成第(3)题。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设计一些全体同学都能做,但不同层次的同学能获得不同收获的题目。

综合多种教学策略的运用,小班化教学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达到了活有序、散有点,思有创、学有趣的目的。

“小班化”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教育资源的优化,缓解了大班教学中的许多矛盾。但是它只是提供了一种前提基础,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不加以改变,也还是“穿新鞋走老路”,那30人的班级和60人的班级又有什么区别呢?那只是资源的浪费。在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如何加强学习,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真正发挥出小班化数学教学的优势,是最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爱的阳光照耀到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古光《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年第16期

徐乐《探索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年第23期

李今垠《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

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尝试 篇4

实践证明, 学生在越受老师关注的条件下就越容易取得成功 (皮格马利翁效应) 。小班化教学由于班级学生数的减少, 使得教师比较容易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个性, 使学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一学习方式的尝试

小班化学习, 最突出的变化是学习方式的改变。这种改变, 得学生更容易对学习产生兴趣。

1. 小组学习, 合作探究

小班化教学实践之初, 我把学生由原先的“插秧式”改变为“梯形式”, 不仅让老师在上课时和每一个学生都能随时接触到, 同时, 能更加直接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 让成绩好的同学带动后进生, 利用小组的大环境去影响他们, 利用小组竞争模式激励后进生进步, 在利益诱惑下, 当尝到甜头后, 后进生逐渐增强信心, 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2. 自主学习, 深入探究

让学生先学后练、检、议, 在“自学——思考——质疑——反思”的过程中探究新知识, 给学生更多自主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通过各种学习卡进行练习, 或者小组展示, 又或深入思考, 小组交流。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 使得学生的探究不断深入。

例如: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选择部分教学内容通过自学——个别辅导的教学方式, 大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 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复习与新知有关的旧知, 通过对旧知的延伸和拓展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和愿望。

第二, 小组合作, 探究新知。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发现问题, 自我探究, 然后通过小组交流深入探究, 完成学习。

第三, 独立练习, 巩固新知。学生在自我学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练习, 以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第四, 自主评价, 完善学习。在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后, 教师组织学生对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 在评价中完善学习。

第五, 个别指导, 完成学习。针对学生的差异, 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完成学习任务。

二评价方式的尝试

1. 评价方式多元化

在小班化课堂教学评价中, 以“人人有发展”“结果重要, 过程更重要”为原则, 在评价过程中不仅关注了学生最后的学习成果, 更关注了学生学习的过程, 建立了多元化、多维度的评价机制。

第一, 教师评价。教师评价指的是所有任课教师的互动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能更全面地接近孩子的本真, 特别适合小班化课堂教学。

在小班化教育的实践过程中, 我通过“五美少年”的评比, 每个月进行一次学生的评价、总结与反馈。“五美”包括行为美、乐学美、言行美、运动美、读书美。班主任联合每位任课教师每月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态度、上下课表现、作业完成情况、阅读量等做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 并对每个孩子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期望。最后班主任做好统计工作反馈给学生家长。家长和孩子针对教师的评价再进行自我评价, 并且在反馈单上注明自己的困难或收获, 以及需要得到老师的哪些帮助。这样每位任课教师的全方位评价为老师、家长有效和谐的交流和沟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

第二, 自我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能让学生通过自省产生内驱力, 从而更加激励学生的自我发展。

我设计了“学生个人每日评价表”, 具体包括学生的安全、卫生、纪律、学习、习惯养成等评价项目。各项目负责人每日进行评价, 第二天反馈到签到本上, 换取标志, 天天积累, 每月总结一次, 奖励并反馈给家长。这既是回顾反思, 又是促进提高。

第三, 小组评价。小班化教学中学生更多的是在小组中活动, 小组中的表现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所以, 小组评价对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激励作用。

实施小班化教学的班级, 较之其他非实验班级, 更重视班级教学空间和环境的设计。不同时间、不同课堂也出现了不同的座次排列。每人一椅一桌的设置可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要求变换为“梯形式”“围坐式”“u型组”“等号式”排列等, 改变了过去固定的“秧田式”排列。这种坐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意识。在教学中, 充分发挥小组评价的作用, 定期开展小组内互评、各小组间互评的活动, 让个体在小组内其他成员的帮助下更快成长。

第四, 家长评价。家长是学生的第一启蒙老师, 家长也是学生学习、进步的重要伙伴。家长对孩子的评价不仅补充了学校评价的空缺, 更能随时随地进行, 使得评价更具针对性、时效性。

“学生每日在校情况反馈表”, 是我们针对学生家校评价易脱节而设计的, 内容包括:教师对学生上课发言、上课状态、行为习惯以及各科每天作业情况、各次测试成绩等的反馈, 同时还包括学生在家中的自学状态, 行为习惯的表现记录。反馈表极大地方便了家长与教师及时沟通, 多方面了解学生的校内外情况, 便于教师和家长对症下药, 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进行重点指导。

第五, 个性评价。每个孩子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对孩子的评价也要体现个性化, 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成长。为此, 我针对不同孩子的特点, 为每个孩子设立了不同的目标, 帮助每个学生发现自身的闪光点, 使每个孩子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目标, 在努力后体验成功的喜悦, 增强自信。这样的评价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第六, 成果评价。学习成果是学生学习的量化评价。学习成果评价的基本目的, 是通过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等活动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能力提升情况。通过评价结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也是教师自我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

例如:数学学科就开展了除笔试之外的其他方式的评价, 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我加入了口试内容。在正确列出算式的基础上, 还要能够清晰地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种评价几乎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当然评价方式多样化的同时还应该做到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小班化教学为自主评价的全面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评价方式多元了, 评价的结果也更科学了, 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也及时了, 学生的参与面更广了。小班化教学不仅关注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同时也关注了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发展, 还关注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 更有效地关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质疑能力及思维能力。

2. 评价载体多元化

第一, 小黑板评价, 直观展示评价结果。小班化教学因为人数较少所以教室内有更多可以支配的空间, 我为每个小组都配备了小黑板, 摆在小组相应的后面墙边, 放手让学生积极参加。比如数学科目进行小组讨论时, 便可以在小组讨论分析后, 派一名代表在小黑板上呈现他们的思考成果, 让教室里的每个角都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地方。

第二, 岗位评价, 充分发挥激励作用。为使学生能从自律进而实现自治, 班级设立了诸多岗位, 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职责, 进行自我管理。学生参与班级自我管理的机会越多, 责任感就越强, 班级的面貌也就越好。“我的地盘我做主”“图书管理员”“黑板清洁员”……这些荣誉都在每周的小奖状中以喜报的形式展现。

第三, 档案评价, 重视分析促进功效。我们的小班化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内容很多, 为了使评价体系更系统、更全面, 我们设立了小班化教学学生成长档案, 详细记载学生各方面情况, 表现、成绩、喜报, 自己评、同学评、老师评、家长评, 每月一评, 学生、家长都很重视。同学问互相观摩, 取长补短, 充分发挥了以评价促进步的作用。在此项工作中, 我们没有停留在仅仅建立学生档案层面上而是更加重视建档后运用档案分析与跟踪调研。老师根据学生成长档案所提供的资料, 建立了班级成长档案, 对班级整体、学生个体进行分析, 对自己的管理与教学进行反思, 以不断地调整教育策略, 寻找适合每个学生的最佳教育方式。

第四, 活动评价, 强调个性特长展示。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各不相同, 为进一步发展特长, 张扬个性, 我打算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如:小歌手比赛、手抄报比赛、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绘画比赛、小小书法家比赛、礼仪小名星比赛等活动。这些切入点小, 贴近学生生活, 展示学生特长的小活动让学生们乐在其中, 个性飞扬。

以上, 是我在小班化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摘要:小班化教学是在学生数量控制在30人以下的教学单位中面向学生个体, 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小班化教学可以直接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 将更多的课堂时空留给学生,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同时建立多元评价机制, 评价载体多元化也是小班化教学的有效手段。

浅谈 语文课堂 小班化教学 篇5

【摘要】 当今世界,小班化教学已成为当今发达教育的一种共同趋势.所谓小班化教学,我认为应该是指一种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是指在缩小班级规模压缩班级学生名额后,真正形成“以人为本”的教师与学生互为主体的“双主体”式的教学活动方式.它增加了师生间交流的密度,大大提高了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大大高于以往的自主学习,自我表演的机会,使孩子的个性得以张扬,使教学真正走到实践中去.目前小班化教学已成为教学的一个新的亮点,不少地方已经开始实施小班化教学,是因为它以素质教育为背景,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重视以教师的高尚人格魅力、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行熏陶学生,注重加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和合作.(1)【关键词】语文 小班化教学

如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能力,是教师们需要思考的现实问题和不断摸索的实践过程.我校已实行部分小班化教学的管理模式,这对于教学工作是非常有利的,而这对于语文这门讲究情感的特殊学科来说显得更有优势.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小班化教学优势呢?对于我们这些在传统教材熏陶和教育成长的人来说尤为困难.但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摸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在和大家来分享一下.一、激发参与意识,引导积极参与

小班教学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小班化教学为学生的参与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案例1:《地球爷爷的手》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通过熟透的桃子会自己落地这一现象,深入浅出的向学生介绍“地心引力”的科学知识,鼓励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在教学这一课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师:谁愿意把你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同学听?

生1:我想开心地朗读第二自然段,因为小猴和小白兔玩得很高兴。(朗读)生2:我想把“又大又红”读得长一点,因为树上的桃子非常大非常红。(朗读)

生3:我想把“唱啊,跳啊,”读得重一点,开心一点,说明小猴和小白兔玩得很高兴。(朗读)

生4:我想把“一定很好吃”读得重一些,因为桃子非常香,非常好吃。(朗读)

生5:读小猴的话时要读得真心实意,因为小猴和小白兔是好朋友。(朗读)师:读得真棒,请全班小朋友 也像他们一样朗读第一自然段到第三自然段。师:小猴看到树上的桃子又大又红,就请小白兔吃桃子,他对树上的猴子爸爸说些什么?谁来读一读小猴说的话?(生读)

师:小猴的这句话该怎么读,爸爸才会答应它?大家想想平时你是怎么央求你爸爸的,试着读一读。

生1:要读得有礼貌。(生试读。)

生2:可以在“您”后面停顿一会儿。(生试读。)生3:“好吗?”可以读得轻一点。(生试读。)

生4:我想轻声地读,因为小猴子在求猴爸爸给它办事。(生试读。)生5:可以读得可怜一些,这样一来猴爸爸才会答应给小猴摘桃子。(生试读。)()

在该教学片段中,教师并没有过多地参与,而是让学生尽情地言说自己的阅读感受。但在整个对话过程中,由于教师积极地引导,让学生充分地深入文本,使师生始终围绕文本进行合理的对话。学生这种参与意识与参与态度是普通班所不能做到的。

2二、以学生为主体,碰撞智慧火花

预习是学习课文之前必不可少的工作,可是实际上,大部分学生普遍不太重视预习。每次布置预习的作业,都是空写一番,到第二天检查,我都无语了。在学生的眼里,预习根本不是作业,有的或者只是敷衍一下。但我还是一直坚持了,几年下来,收获甚多。其实,任何工作都是有反馈才会更有积极性,教师应不断调整,摸索出适合学生且效果显著的方法来。案例2:预习《 乌鸦喝水》

第二天检查预习结果

利用多媒体动画形式表现《乌鸦喝水》第一段的内容,想想:乌鸦怎样才能喝到水?

师:乌鸦喝不到水,心里很着急,你们能帮它想个好办法吗?

(问题一提出,同学们立即展开热烈的讨论,多数讨论的结果是把小石子扔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就在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了――)

生:我还有一种办法,只要用小石子敲掉瓶口,乌鸦就喝着水了。生:我对你的办法有疑问,瓶口被敲掉后,有锯齿状,乌鸦要喝水不就被玻璃片划伤了吗?

生:而且,乌鸦在敲破瓶子时,一不小心瓶子破了,水漏光了,怎么办? 生:虽然乌鸦用石子敲瓶口喝水有些危险,只要它小心点就没事了。师:你们能具体说一说吗?(学生具体说方法)

师:你们想得很周到,这办法看来行得通,但得小心点才行。你们还有其他好办法吗?

(思维的火花一经点着,孩子们立即争先恐后,各抒己见。)

生:乌鸦拍拍翅膀往远处飞走了,不久,它衔来一根麦杆,它把麦杆插入瓶子里,对着麦杆吸起来,终于吸着水了。

生:乌鸦绕着瓶子走了一圈,想出办法来了。它先衔走瓶子下的小石子,瓶子立即倾向一边,再用尽全身的力气去推瓶子,瓶子倒了,瓶底的水慢慢地流到瓶口,乌鸦低下头就喝着水了。

……

(课后,大家意犹未尽,有的孩子还写了《乌鸦喝水》的故事新编。)(3)对于“乌鸦怎样才能喝到水”这一问题,其实教师也不一定能想出很好的办法,因此从这一层面上说,师生是平等的。而且,该教师善于创设民主、平等的对话气氛,善于引导对话。有了如此平等的对话关系,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想出了“敲瓶口、吸麦杆、倾瓶身”等办法.这样的预习检查实践下来觉得还比较有效,因为人数少,操作比较有效,哪怕是那些后进生也会表现的很积极。而且,学生的情感、思想,也能调动启发出来,那碰撞出的一定会是智慧之花,并且必定长开不谢。以学生调动学生,以学生考察学生,这是引导大家自主自觉学习的很好方式,比之教师不厌其烦地讲上几遍,效果似乎更突出更长久些。而这也只有在小班化的课堂里才能真正地落实到位。

三、小班化的课堂变舞台,情感体验活跃课堂

小班化的优势是不仅能让学生“讲”起来,还要让学生“动”起来。文学与表演本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时让学生编排课本剧,在表演中体验人物情感,把人物描写更直观地表达出来,既提高了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他们在生动有趣的体验中感受文学的魅力。(4)

我经常选取适合学生表演的课文让学生排演,效果都还不错。《三个儿子》是一篇孝敬父母的文章,人物形象极为鲜明,因此想到了排课本剧,强调他们把握好人物神态动作,文中教室内的学生即“群众演员”要配合。上课时小组轮流上台表演,整个过程表演者的投入和观看者的兴奋与快乐自不必说。其中精彩的“加戏”令我耳目一新,当然我也在悄悄记录他们忽视的文中重要内容。表演全部结束后,教室里面响起了掌声,我压抑着心中想要评价的冲动,先请各主要演员说说感想,可以自我评价,也可以评其他组的演员,尤其是同一个人物的表演者可以互相比较一下。这下,那些“主演”可来劲儿了,纷纷讲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不少同学说的和我记录的很吻合,说明老师能看出来的问题,其实很多时候学生也能看到。等他们畅所欲言之后,我补充了他们所遗漏的内容,比如人物语气语调上的不足,比如说前两位妈妈在赞扬自己儿子的时候,语气中都要充满得意。但它们的语气却不一样,第一位妈妈语速要快,语调要高。第二位妈妈语速更要快,语调更要高。而第三为妈妈,他不炫耀自己的儿子.表演时,语气要平淡,语调要平稳。而三个儿子的表演,都非常的“入戏”。通过表演,让同学们写感悟心语,就显得极为简单了,而且写得非常深刻。记得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爱的海洋中。父母的爱,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爱„„但我们是否想过像文中的那位“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孩子一样,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回报爱。只有学会回报爱,才能拥有宽广的胸怀,获得展翅高飞的力量和美好的希望。

小班化教学给语文带来了崭新的理念之泉,给教学吹来了喜人的清新之风,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真正“动”起来。

在小班化的课堂里学习语文,从培养学生情感入手,从学生长远的发展考虑,给学生一个全新的“立体”的语文,而不仅仅是背诵默写。给他们一个空间,或许他们会还我们一个惊喜。这些只是我个人在小班化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今后还将不断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升腾学习语文的热情,从阅读中得到享受,有感而发,汇聚成文,这样学好语文就可以是一桩简单的事情。

我爱小班化教学,因为这样的课堂会让学生“动情”,继而会“入情”。

【参考文献】1.《浅谈小班化教学的优势》

“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探新 篇6

一、激情引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所以,实行小班教学,师生的距离更要拉近,教师的语言要体现情感性、趣味性。另外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这样才能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逐步培养有意注意,培养目的性,这样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当这种兴趣激起时,再引导学生探索实践。

二、引导实践

小班化教学为学生创造了更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或思维方向上加以点拨、引导。尽量教给学生自行发现、分析综合问题的思维方法,达到授之以“渔”,这样让学生带着已掌握的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够主动发现、主动研究、主动探索。由于小班教学,节省了许多时间,可增添许多实践体验的机会。做到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让学生在“动”中学。这种用“动”的方法学习是符合教学规律的,符合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思想。

在这个环节教师起到了启发、引导作用,学生受到了读、领会、实践的训练,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三、合作讨论

实行小班化教学,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建立了更为融洽和更为和谐的关系,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给学生造成了一种畅所欲言、敢想敢说敢做的心理,即使不爱发言的学生,也会消除以往的畏惧心理,这样学生主动参与,使他们愿意合作、交流。根据小班人数少的特点,教师要有目的或根据学习能力、活力轮流参加,或可自由选择合作对象,参加各种小组,但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放置时间的空号,教师要积极参与小组之内,要进行点拨,调节个人的见解,初步归纳结论,做到因材施教,使之个性得到创造性的发展,这个环节教师起到了参与民主、点拨的作用,学生进行了说,也进行了训练,这也是创新的保证。

四、质疑归纳

根据小班实行分组教学的特点,讨论之后,小组同学推选一位同学汇报,其他同学补充,让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在相机评价时,引导思考,讨论归纳。对富有个性的、新颖的见解,要大家鼓励。肯定小组的成功,最后再去概括、归纳,让学生掌握创造学习的主动权,这个环节教师起到了组织、激励、释疑作用,使学生发现的问题得到解决,品尝发现的乐趣,激发了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这也是学生说、练的过程,也是创新的途径。

五、练习发展

根据小班的特点,有利于发展个性,设计练习发展要体现针对性、趣味性、新颖性,突出重点,有梯度,要根据本班实际注重设计一些变式训练等,这是为了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这个环节,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既巩固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又发展了创造能力。教师起到了组织、激励、检查的作用,这也是创新的方法。

总之,这种教学模式遵循了小班教学的特点和优势。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法重在引导、启发、点拨、激励,学法重在自学、领会、议论、练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合作性、创造性。这种教学模式,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英语小班化课堂教学探究 篇7

一创设现代环境, 营造温馨气氛

首先, 小班化教学扩大了学生探究活动的空间, 即在一个不变的空间中减少学生的人数, 从而降低空间密度。增加了学生个体参与活动的时间。上课发言的机会要比大班学生多, 能为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和发展的机会, 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即使是性格内向的学生也会在融洽的氛围中变得快乐而自信, 对教师产生亲近感。

其次, 小班化教学模式由传统的“秧田式”座位改为“茶座式”, 学生面对面交流、探究, 更易于激发学习兴趣并培养学习情趣。

二转变教育理念, 搭建别样舞台

1. 张扬学生个性, 教师成功“撤退”

在英语课堂上可以看到, 老师展示学习目标、学生自学, 小组交流, 然后是全班展示, 由每个小组抢答决定, 最先站起来那一组有优先展示权, 其他小组要认真听讲, 并且随时可以质疑答案, 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一步就是教师纠错、点评, 同学们围坐在一起讨论、交流, 气氛热烈。一节课下来, 老师占用的时间不过十几分钟, 几乎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得到了展现。

2. 善待“错误”, 在“错误”中成长

在课堂上, 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错误, 对学生多一份表扬、鼓励, 少一点挖苦、讽刺。记得一位数学老师的一节课, 讲的是商是小数的除法, 有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讲一个题的计算时, 将商的小数点漏写了。这位老师这样点评道:“今天你可真不错, 能当着这么多同学发言, 解题的思路也完全正确, 只是结果离成功只差‘一点’了, 你想获得成功吗?”那个学生点了点头。老师接着对他说:“那请你再想一想, 告诉大家。”很快该生就发现了自己的错误, 老师又给予了他充分的肯定。因此, 老师的肯定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三采撷灵动点滴, 创设新型课堂

自学质疑:让学生课前参与备课, 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引导学生边读书、边思考、边做记号, 启发和鼓励学生自问。学习新知识之前, 让学生自学建构式生态课堂学习指导, 依据每节课制定学习目标、学习重点等, 并自主完成各项学习。

交流展示:交流展示学案中学习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 教师要善于组织互动交流, 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让学生通过交流展示共享学习成果。可先进行小组交流展示, 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展示, 最大限度地扩大交流展示的面。

互动探究:要选择具有探究质疑的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探究。互动探究问题的选择:一是选择自学中发现性探究, 英语的语法学习有很多规律可循, 教师在编写语法学案时, 可给学生一些例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规律, 这有利于学生记忆;二是选择学生在自学中发现的困惑疑点进行探究, 注意这些困惑和疑点应是本单元学习的核心内容, 在课堂上大家都会的, 就不再重复, 有疑问的, 有不同意见的, 进行讨论。

精讲点拨:要针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进行精讲点拨, 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突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教师针对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 精讲点拨或调控。

检测反馈:要注意反馈信息, 完成反馈习题, 进行针对性的矫正教学。要重视“双基”的矫正反馈, 确保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四挖掘教学方法, 丰富教学策略

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 是为了充分利用小班班级容量小、师生交往空间大的优势, 使全体学生得到较充分的发展, 从而体现小班化教育特点所采取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等多种教学行为的综合方案, 是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 是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 做学习主人的课堂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 其作用是从小班的特点出发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活动的方法和步骤。主要有以下几个策略:参与教学策略、合作教学策略、分层教学策略、兴趣教学策略、自主教学策略、活动教学策略、互动教学策略、创意教学策略、评价教学策略、多媒体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小班化教学策略初探 篇8

一、全面的教学关照, “一个也不能少”

让每名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 是素质教育中小学数学课标对我们的要求, 学生人人参与其中, 习得知识和技能, 是一个成功课堂的重要标志. 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主动学习习惯,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小班化教学正好为每名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关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使得人人都可以参与集中.

比如教学8、9 的乘法口诀时, 在“熟记口诀环节”主要有这么几种方法帮助学生熟记口诀:1. 齐读口诀 (目的是在齐读的过程中, 帮助部分写错的学生不知不觉中找到错误, 给他们机会偷偷订正) . 2. 自由读口诀. 3. 比赛背口诀. 4. “划过拳”法记忆 (1 只螃蟹8 条腿, 两只螃蟹16 条腿, 3 只螃蟹24条腿……) , 其实这就是很好的辅助识记8 的乘法口诀的好方法, 可以带着孩子们划一划拳, 在快乐的气氛中记得8 的乘法口诀. 通过这些活动, 创造人人参与的课堂, 在数学上实现关照全体学生.

二、实效的小组合作, 自主探航

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土壤, 教师教学时必须重视和合理引导,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学习活动又是合作教学最基本的形式, 有小组讨论、小组交流等等, 在教学中, 想办法让学生们互动起来, 使原来学业上的竞争对手, 变成既是对手, 更是合作伙伴, 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达到教学目标, 培养自主和互助的能力, 小班化教学为学生合作学习提供了方便.

在接下来介绍自己教学的过程中, 在施教低年级《认识角》的时候, 在“折一折”这个环节, 我先让学生观察“圆片”, 学生说没有发现任何角的痕迹, 我启发学生小组里通过折一折的方式去创造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在巡视的过程中, 发现大部分小组的孩子都是用“对折”———“再对折”的方式, 折出了一个角, 尽管孩子们不知道她叫“圆心角”, 尽管孩子们也不知道她是“直角”, 可是他们知道自己是通过创造了一个顶点, 两条边进而创造了一个角, 很好的顺应和内化了角的本质属性.

三、高效的课堂互动, 共情共进

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想办法激发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 通过互动, 产生师生共情和生生共情, 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同时, 个体的独立思考, 独立见解也能给大家带来启发, 可以给孩子带来成功的体验, 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的过程也可以增进课堂中的人际关系, 开发课堂交往潜能, 从而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交往、相互影响和谐互动的教学局面. 实现高效的师生互动, 把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个体, 学习小组高效的结合在一起, 变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多向交流. 形成全方位的和谐互动, 要在课堂教学中, 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和优势, 积极开展小组学习. 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发挥优化组合的整体功能. 在学生介绍完学校之后,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 如:科技楼的背面是什么建筑物? 存车处在多功能厅的哪个方向, 等等. 教师把不同参照物慢慢引申出来, 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发现, 改变参照物对方位的影响. 最后, 教师继续引导,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小组之间可以展开讨论, 利用一问一答的形式, 使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继续加深参照物以及方位等知识.

四、有效的课堂反馈, 查缺补漏

及时的练习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当下所学习的知识, 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班级学生知识接受的状态, 有助于教者自己依据批改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易错点、重难点.学生对于概念的掌握, 数学知识的掌握, 数学知识和技能的习得, 都在练习中加强和体现. 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个别学生个体情况掌握, 有针对性的帮助他们查缺补漏. 小班化的教学正好为此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在学完方位之后的做一做, 安排了运用方向词语描述自己家的位置并标注在平面图上的活动, 意在为学生提供应用新知的机会, 培养空间概念.

五、科学的评价方法, 促进发展

新课改的今天, 评价可以推动教学发展, 充分利用小班学生少的优势, 采用灵活多样、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和方法, 牢牢把握新课程所确定的数学课程的总目标, 即对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出的四个方面要求, 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评价目标应紧密围绕这些方面展开, 形成多维性的评价目标体系. 让评价不仅成为教学质量的反馈, 教学调控的依据, 而且充分发挥其激励和向导功能, 促进学生的提高和发展.

小班化教学为学生自主互助学习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只要我们精心设计课程施教的每一个环节, 积极认真的引导学生, 让学生人人参与, 体会小组互助和自主学习的乐趣, 慢慢地让学生爱上数学, 学会“数学”地生活!

摘要:随着农村人口结构和现代教育的发展, 小班化教学势必成为今后农村课堂教学的一种趋势,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 如果及早意识到这个潮流的到来, 研究应对策略, 到时定能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新的更加广阔的平台, 使每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全面的个性发展.真正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小班化课堂 篇9

“我今天来到回民小学, 走进校园, 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因为我看到这里的孩子很快乐, 感到回民小学与其他的学校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这种与众不同的气质来源于我在这里感受到教育的真谛, 那就是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叶显发教授在2013年“江汉区小学小班化教育阶段性成果”展示活动上的讲话

镜头二:

———江汉区清芬路小学教师在小班化课堂上的行走路线图

镜头三:

“Let's enjoy the party time!”小班的英语课堂上, 孩子们在情景对话中分享着生日派对的快乐和美味。郭老师俯身行走在每一个小组间, 关切的目光落到每一个孩子身上, 那充满鼓励的笑容和轻声的提示让Paul这个刚转学来不久的“流动花朵”也一改往日的腼腆, 终于说出了一句“Can I have a banana?”当Paul从郭老师手中接过那个甜滋滋的香蕉, 他开心地咬上一大口, 这份甜蜜已然停驻在每个小班孩子的心间。

———江汉区小学教研室教研员郭慧老师在西马路小学执教小班化英语教学引路课

这些真实的话语、画面和情景都发生在武汉市江汉区小学小班化教育改革进程中, 从城市化运动所自然造成的“小班”教学到追求优质、精品教育的“小班化”教学, 近三年时间里, 江汉区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课堂改革之路。

放眼大趋势, 开辟突围之路

江汉区是地处武汉市中心地带的老城区。近年来, 随着旧城改造、人口迁移和出生率降低等因素的影响, 江汉区部分小学所在片区的生源人数逐步下降, 已然形成了多个班额在30人以下的教学班级。面对这个大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不可逃避的选择, 江汉小教人直面变革, 开始积极思索:

一是依据政策, 分析教育发展趋势。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 在学有所教上持续取得新进展……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 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而开展小班化教学对提高教学效益、促进教育公平起着积极作用。

二是客观评价, 分析当前小班化教育的利弊。其优势在于小班化教育教学的“小”, 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有利于新课程的改革, 使“人文关怀、平等对话”有了体现;学生真正能够开展交流、互动, 从而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有了落实;学生真正能够探讨、实践, 从而使培养“实践、创新”能力成为现实。而随着目前全国各地小班化教育实施范围的扩大, 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在现实中存在着以“小班化”之“瓶”装“大班化”之“酒”的现象。小班化教学不仅是班级人数的减少, 更是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革命。不少小班化改革实验偏重形式上缩减班级人数, 而更实质性的合格师资的培训、教学方法的改变、课程体系的构建、评价机制的形成等没有跟上, “形”变而“质”未变。

那么, 如何利用小班优势, 依据小班教学的特点和要求, 研究小班教学的科学方法, 形成小班化教学特色, 从而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实现区域基础教育教育更均衡、更公平、更充裕的发展呢?江汉区以首批小班化教育实验校为试点, 以小班化课堂教学领域的改革为先导, 实现从“被动小班化”到“主动小班化”的阶段性突破。

管理粗放式, 催得百花竞放

小班化教育最主要的特征是通过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时空的重组、教育方式的变革、教育评价的重构等来寻找适合每一个学生充分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方式。若在课堂教学中将其固化为某一两种模式, 无疑是剥夺了其本身的灵性特质。如同江汉区小学教育品牌“本色课堂”的建设过程一样, 江汉区教育局副局长杨振威倡导遵照教育和人的发展的规律, 回归教学的本真状态, 小班化教学改革也要循大道, 不拘一格, 采用“粗线条”的管理方式激活了一池春水。

在区域层面, 只要求实验校在“一个理念体系”的引领下, 遵循小班化教学规律, 积极尝试、科学探索, 没有整齐划一固定模式地去“复刻”。

这个理念体系内包括小班化教育的“一个核心、三个内涵”和小班化课堂教学的“两大要求”。

小班化教育的“一个核心”即“发展每一个”;“三个精神内涵”是“适应化———因材施教的适性教学;多元化———丰富多元的课程与评价;个别化———尊重个别差异的和谐发展”。

小班化课堂教学的“两大总体要求”一是组织教学策略的总体要求:“先学后教, 依学定教, 顺学而导”, 这也是小班化课堂的转型目标;二是课堂行为策略的总体要求:“师生双自主 (教师:主持、主导;学生:主体、主动) ”, 这是提醒教师在小班化课堂中既要勇于放手, 适时让位, 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又要善于出手, 发挥引导作用, 激发学生的潜能。

在学校层面, 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自主意识和首创精神, 在“尝试实践, 改变常规———反思总结, 形成策略———继续实践, 形成特色”的工作路径中, 形成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格局:清芬路小学“精细课前设计、精细课中过程、精细课后练习”的全精细过程实现了由高控制转为高互动, 达成课堂时间与空间的活化与创新。汉口回民小学的“雅真小班”运用“双自主”“四环节”实现“主动参与, 导学探究”, 将以生为本、尊重差异、“发展每一个”的理念转变为教育现实。西马路小学采用“双师进课堂”的方式上小班的英语课, 提高了课堂上人人互动的密度, 形成多向交流、高效交往的生动局面。不仅在整个课堂构建上各具特色,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微策略”也是丰富多彩的:天一街小学的“多向评价小黑板”、前进二路小学的“三阶段学习单”等等都成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助学法宝。2014年12月江汉区举行了“小班化课堂教学展评周”活动, 经过一周的集中展示, 不同实验校、不同学科的课堂精彩纷呈, 虽是百花齐放, 但又殊途同归, 共同在为实现“发展每一个”这一核心理念而努力。

培训精细化, 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小班化教学改革中, 教师是保证实验质量的关键。他们如同源头活水, 为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深层次研究提供着最重要的驱动力。江汉区坚持师资培训与项目实施的同步推进并适当超前, 确保培训的全员性、时间性、实效性。

确定三条研训途径:实践研究———体验小班化课堂教学;课题研究———以专题研修、专题磨课、专题培训等方式, 引领教师实施小班化课堂教学;项目研究———凝练小班化课堂教学研究成果。

实现三种研训类型:创设“针对型”对话培训, 举办“需求型”专题培训, 开展“自悟型”尝试培训。通过自我成长、集中培训、实践锻炼使教师更快专业成长。

培训主要在两个层面展开:区级培训和学盟培训。一是区级培训主要在区小班化项目组领导下开展, 主要包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课例与研究相结合的指导。其侧重点在于帮助教师跨越理念与行为之间的断层, 真正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变。二是学盟培训即在小班化实验校学盟内实行“联体互动, 抱团发展”的培训方式, 其侧重点在于分享资源、合作共赢, 加强优质师资对薄弱学校小班化师资的支持。在教研室的专业指导下, 无论哪一层面的培训, 都既积极总结和提炼传统教学中的有效方法, 用到小班化教育中来, 又积极探索小班化教育的新方法, 不断提高一线教师驾驭小班化课堂的能力。

做细做精的培训不仅仅为高效的小班化教学输送了优质的人才资源, 帮助小班化实验校逐步形成了骨干教师梯队, 诞生了多个全国、省、市级教学竞赛的一等奖获得者, 更为重要的是从根本上刷新了教师群体的思想, 真正实现了教的行为的转变:教师从关注教学的环节流程变为关注学习的生命个体, 从形式上的“坐到学生中”变为心灵上的“和学生在一起”。在2014年清芬路小学“和幸福有个约定”研讨活动中, 江汉区教育局局长唐一飞这样说:“我为什么说清芬路小学在小班化探索上, 又上了一个台阶呢?我觉得在几个变化上体现出来了。其中一个是由重形式变成了重内涵。以往我们是重形式, 大家人数不多, 由排排坐变成了团团坐, 由老师在前面讲改成大家都讲。刚才的电视片里, 学生说:‘我的课程我做主’;分享的时候主持人说, 从‘一个都不能少’到‘一个都不能差’, 一字之差, 反映出的是内涵上的变化。”

研究小专题, 有效化整为零

研究是带动小班化教学改革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抓手。江汉区将小班化教学的研究置于本土教学品牌“本色课堂”的背景之下, 规划从五大模块进行小班化教学研究:小班化本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小班化本色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小班化本色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小班化本色课堂教学管理研究、小班化本色课堂班级文化建设研究。采取区、校、师三个层面的立体研究方式, 在不同阶段开展不同主题的研究。目前, 在小班化本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阶段, 以主干项目为载体, 按照自主申报和区域调剂相结合的原则, 除了各实验校申报研究专题之外, 还特别鼓励教师独立开展低起点、小切口、新角度的个人微型课题研究。

这样的研究既有“点”上挖掘的, 如福建街小学“基于小班化的本色课堂分层教学研究”, 也有“面”上的, 如回民小学“本色课堂的小班适性教学策略研究”;既有对“老话题”的深化性研究, 如天一街小学的“小班教学的多彩评价研究”, 也有对“新技术”的探索性研究, 如西马路小学的“运用网络平台开展小班家校沟通的研究”……这些源自于小班并服务于小班的项目研究全面提升了小班化教学的研究深度和实践品质。

小班化环境下有效的课堂互动策略 篇10

一、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

通过师生的认知互动、情感互动、实践活动互动等从而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展, 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为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实质参与。

1. 认知互动法。

即通过教学主体间的知识交流来实现特定认知目标的教学方法。内容主要包括:创设问题情境。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 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使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为达到这样的效果, 问题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要“精”, 具有典型性;问题要“巧”, 能深化主题;问题要“新”, 能启发学生以新视角去观察、分析;问题要“活”, 答案适度的开放性可引导学生的思维发散。有效提问。有效的提问是师生互动的基础, 在内容上是融合新、旧知识, 所以, 必须经过认真思考才能获得的。在难度上应恰处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在方式上应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在对象上应面向全体, 调动绝大多数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且在提问是要因人而异, 根据具体学生的特点来提问每种层次的问题。如:对于基础问题提问中下学生, 对于思维性强的问题提问中上学生。

2. 情感互动法。

具体的方法有:爱心互动法。有了好的心情, 更需要好的课堂情感。我觉得教师在课堂中最需要的是充满爱心, 不要去批评学生, 要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如果有这样的课堂气氛, 学生便会很大胆、很活跃, 也很自信。教师要从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学生的发展。在课堂中, 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教师关注的对象。当老师关注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学生反过来也会关注老师, 他会感觉老师每时每刻都在关注我, 期待我, 我要认真学。这样的学习气氛, 更能使师生的互动有效地进行。激发理智感。教师以新颖、别致的方式呈现问题, 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恰设目标, 激发自信, 可促进学生产生胜任感;引导探索, 促其进入欲罢不能的状态, 激发起认知活动的强大内驱力。

3. 多元评价互动法。

言语评价。这是老师们最常用、最直接产生效果的评价方式。在数学课的结尾, 老师与学生一起进行课堂总结, 伴随着教师的肯定、激励, 伴随着同学的补充、修正。书信评价。在学习了“量的计量”一些内容后, 可布置学生写数学日记的课外作业,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用上课堂里学习的那些计量单位, 写上一段生活叙事。学生写好后和父母一起阅读, 然后再在班级里进行交流, 与同学、老师分享。这样的评价对于孩子的学习无疑是有效的。不仅是知识的检查与反馈, 同时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与沟通。不仅有教师与学生间的人际情感交流, 还有生生之间的人际情感交流, 同时伴随着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情感。这样的评价, 会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情绪状态, 有利于学生智力潜能的发挥。实物评价。“对学生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获得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 而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种简单肯定或者否定。”从这个意义上说, 师生互动评价应该是奖惩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增强个性互动的艺术性。教师还要善于运用互动艺术, 提高个性吸引力, 充分了解学生, 有意识地在年龄、志趣、爱好、个性、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理想与追求等方面与学生表同, 可增加教师的相似性吸引力;在经历、阅历、知识、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与学生表异, 可增强教师对学生的互补性吸引力。

二、实现有效的生生互动

组织学生中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研究, 形成教学过程的多通道。在课堂上交流思想的过程中, 要体现在相互讨论、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上。

1. 构建合作学习氛围。

合作教学可促使小组成员积极参与, 互教互学, 保证每个成员都能掌握学习内容, 合作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尊心, 成就欲, 合作、友善的态度, 集体荣誉感及交往、协调能力。教师可通过小组学习法、小组竞赛法等多种途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这一方法努力使学生形成这样的学习状态:首先, 为每个学生提供了“想说就说”的机会, 在互动中使每一个学生都处于一种轻松的心理状态, 不用担心说的对不对, 好不好, 进入容易激活思维的状态;第二, 在互动中, 鼓励学生提出多样化的解题方法,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 相互学习, 共同发展;第三, 在互动中, 学生之间都会获得一种平等交流的机会和权利, 有利于健康的心理发展, 合作精神、交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 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 自控能力较弱, 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只顾自己说或不愿听别人说的现象。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听课习惯, 课堂教学的效率将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 让学生学会倾听, 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实施真正有效的师生互动。要让学生学会倾听, 教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同学生一起不断地建立听课的规则, 并引导他们自觉地遵守规则。如要求学生发言时面向听众, 不仅要看老师, 更要看同学。教育学生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倾听同学发言时要用专注的眼神看着发言者, 并报以真诚的微笑等等。

走入生活小班化,高效互动趣课堂 篇11

关键词:教学模式;小班化教学;学习效率

课例呈现与评析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PEP教材Unit 3 My friends Part B部分,教材通过Mike和陈杰讨论一张同学合照的情景呈现了描述人物外貌和穿着的单词和句型。

1.趣味导入,让学生迅速进入生活化的英语氛围

Lead-in导入教学设计:

Greetings:

T:How are you,boys and girls?

S:Fine,and you?

T:Very well.Now look at the video“We are friends.”

【设计意图:观看教师自制的本班学生学习生活的团体照片配有柔美深情的英文歌曲We are friends的合成视频,感悟珍贵友情时光的同时迅速进入英语学习氛围之中。】

2.就近取材,让学生进入无痕的输入

观看完视频后,教师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身边朋友,介绍完后教师与学生的朋友握手示好,呈现友好氛围,并用手指学生朋友的眼镜询问颜色,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引出文本。

Presentation呈现教学设计:

T:We are friends.Can you introduce your friends to me?

S:This is my friend Bi Jingyuan.She is tall and thin.She is quiet.

T:Hi,Bi Jingyuan.Nice to meet you.

Bi:Nice to meet you,too.

T:She has glasses.What color?

Ss:Black.

T:What about Wu Yifans glasses?Now lets listen and answer.(板书blue glasses,强调glasses的末尾-es发音,然后通过PPT展示文本中人物及其他网络中人物照片,教授本课词组句型。句型讲授时反复练习He has blue glasses.与His glasses are blue.类似句型,学会运用不同的句型表达相同的意思。)

【设计意图:运用课件,继续让学生在情景中学句,以词带句,句中学词。教学中注意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并通过丰富多彩的人物图片,感受语言表达的差异与多样化。】

3.多样操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小班化课堂中,利用多样化的操练方式,可以改变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的教学传递方式。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或者生活中的情景进行多样化操练,并充分发挥小班化的优势,将互动教学、合作教学、分层教学等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Practice操练教学设计:

(1)新知亦讲亦练,高效互动学习

a.巧用网络视频资源,视听结合。在讲授完glasses及其在句中运用后,我播放flash动画My grandmas glasses,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认真倾听,整个过程学生任务驱动,听说结合,吸引了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b.妙用课本歌曲,动静结合,边唱边练。Friends,是一首非常活泼动听的歌曲,学生手舞足蹈,大声歌唱中操练了词组long hair和short hair及其在句中的用法。

c.自编Chant,说唱一体。教师自编Chant,让学生在有节奏韵律感的Chant中准确掌握shoes发音的同时,回顾练习了本课容易混淆的两个句型。Chant如下:

Black shoes,brown shoes,he has brown shoes.

New glasses,old glasses,his glasses are new.

Long hair,short hair,she has long hair.

Red schoolbag,green schoolbag,her schoolbag is green.

(2)分工合作,说画雪人,走进生活

四人小组合作,一人绘画,三人描述,最后上台汇报。汇报时一人汇报,另外三人在本组汇报后提问。最后,全班一起评出“绘画明星组”“最具特色组”“最佳听众组”优胜小组。

【设计意图:在合作中,组员各自发挥其优势,学生间互动互补的效应增强。在合作交流中逐步实现语言知识的内化的同时感受语言学习成功的喜悦,学生的提问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与思考的学习习惯。】

(3)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动画故事可拓展

学生在观看完动画故事My friends后,完成每人手中的检测题。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带着任务观看动画,视听练融为一体,提高注意力,寓教于乐,拓宽知识面,水到渠成地学会如何恰当而全面地描述身边的朋友。】

4.关注个体,让学生享受分层特色作业

Homework:

Listen to the tape,read and remember these 5 phrases.

Describe your friends to your parents.

Make cards about your friends.

【设计意图:学习活动推向家庭、推向生活,鼓励学生将所学语言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对于不同能力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作业,激励小班化中的每一位同学都学有所获得同时,做到学有所用,不同层次地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小班化模式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断摸索的新课题,它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对于每位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艺术来说,都是一大挑战。我们只有积极探索,不断改进,才能实现小班化教学从内容到形式的革命变化。希望在我们老师的培养下,学生个个都能说会道,能言善辩,使得小学英语在小班化条件下真正成为学生爱学的一门课程。

参考文献:

徐丽芬.新课标下小学英语小班化教学的应用与研究[J].考试周刊,2013.

小班化课堂 篇12

一、教学中“学习起点”缺失原因

1. 教师课堂教学环节的缺位

为了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起点”的关注情况,笔者所在学校教研组对100份教学设计样本(本校语文教师12人,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2人,其中5人教龄在15年以上,4人在10 ~ 15年,1人在5 ~ 10年,2人在3年以下)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从图1中可以看出,教学设计中,陈述教学目标的有5人,未达半数;表述了教学过程与“学习起点”关系的有4人,也未达半数;作业布置的有8人,占很大比例。大部分教师把“学习起点”的分析看成一个单独的环节,在教学设计中看不出他们为了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而采取的具体措施。有的教师虽然分析了学生的实际基础和差异性,但在设计中却看不出其为了适应差异而安排的教学举措。其背后的原因可从以下几点分析:

首先,依赖经验判断。从调查结果可看出,教师的“学习起点”分析多采用经验判断式,只有2位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其次,止步粗疏评价。大多数教师没有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和富于变化的学习状况展开分析,没有仔细地预测学生在各环节的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因而对“学习起点”的分析极其粗疏,多以三言两语的简单评判为主,有的甚至出现“只见判断,不见分析”的现象。再次,欠缺分析深度。教师对“学习起点”的分析蜻蜓点水式居多,只强调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学生学习有无难度或学生预习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等初步判断,对“学习起点”与教学内容间的关联缺乏理性的分析,没有寻找“学习起点”与课文的契合点,因而难以把设计中的“学习起点”转化成教学中的有效促进手段,反而沦为课堂中的点缀。

从分析中可以看出,教师对学情与教学间关联性的认识存在较大问题,缺乏从教学全过程把握“学习起点”的意识。而教师只有把学习“起点分析”融入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作业布置各环节之中,才可能发挥其重要作用。

2.学习起点分析与学生课堂感受错位

为了了解学生对“学习起点”的掌握情况,笔者对全校170位7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情况进行了访谈,结果如下:在学科兴趣方面,对语文课感兴趣的学生占31.5%;预习情况上,经常预习的学生占14.3%;发言情况看,在课堂上不常举手发言的占55.9%;课堂参与情况上,在课堂上经常听同学发言的占42.0%;注意力情况上,在课堂上时常走神的学生占38%;师生交流情况,认为教师时常关注自己并进行语言或目光交流的占35.2%;只有12.5%的学生认为教师知道自己对课堂内容的学习状况,63.3%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上时常存在“你懂了的内容教师反复讲,你不懂的内容教师偏偏不讲”的现象,68.9%的学生认为不需要教师对一篇课文的方方面面都讲得很详细。

此外,学生认为语文课收获不大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成绩提高主要靠自己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教师课堂讲的大多是没用的,能帮助提高应试技巧却不能真正增强语文能力。二是上没上语文课没多大差别,只要事先看一遍课文,再借助教辅资料,即便不听讲,教师所讲的基本都在自己的理解范围内。

从两次的调查结果中,教师应该反思课堂教学,进一步从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从“学”的视角重构课堂,才可能让课堂重新焕发生机活力。

二、“学习起点”关注策略

1.课前操作策略

第一,课前调查。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接触的人和物都不尽相同,知识水平也不同,因此想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课前调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首先,必须了解学生的理论起点(指按照教材进度应该具有的知识和技能积累)。教师须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体会教材编写意图,设立有意义的教学目标。其次,还应了解学生的实际起点。对学生的分析不能只来自教材编排体系,更应考虑个体差异,理性设计教学过程,努力为学生支撑起探究空间,使其在最近发展区获得成功。

教师在课前做调研是一项较庞大又繁复的工程,它需要教师深入学生并采取问卷调查、抽样调查、谈话交流、作业分析等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可以让学生利用工具书自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可以保证调查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教师与学生谈话,可以直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从学生的课后作业或预习作业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帮助教师了解“学习起点”,进而根据学生的学习要求,确定讲课内容的详略。

2.课始操作策略

时间、精力等诸多限制,教师不可能做到每节课都开展调研,新课导入时的“谈话策略”就成为探测学生“学习起点”的最好时机。课堂上根据所授内容让学生充分展示已有知识状况,这既是学生对自身学习进行再思考的过程,也是拉近师生距离的好方法,也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并快速找到最近发展区,及时调整教学流程。

在教学《木兰诗》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寻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在师生谈话互动中,引入互文、顶针等知识点。课始谈话的形式能切实了解学生的相关知识储备,清楚地探测到学生的“学习起点”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然后纠正、提升并完善他们已有的认知。

3.课中操作策略

课中教师可采取多途径捕捉学生反馈的信息敏锐捕捉他们所传递的“学习起点”信息,及时对教学做出调整,尽最大努力做到对“学习起点”的准确把握。

第一,摸底练习。新课教学通常可以设计摸底练习来了解“学习起点”,在反馈中清楚寻找起点,从而调控教学设计。如教学《石壕吏》时,教师可以设计对文中字词的注音,重点句翻译等问题,检测学生课前预习的成效。

第二,交流倾听。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交流探讨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学生回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问题,及时捕捉学生的信息,并通过对信息的处理来调整教学预设。在教学《伤仲永》时,一位同学提了这样的问题:“伤”是“哀伤、叹息”的意思,那么本文“伤”的就是仲永吗?后经教师的启发,大家发现“伤”的不仅仅是“方仲永”,还有诸多对象,得出了如下的讨论结果:方仲永(天资过人,后却泯然众人);仲永之父(为名利所困,不使学);邑人(吹捧,趋之若鹜的不良心态);资质普通却不努力学习的众人(得为众人而已耶,想要成为普通人恐怕都不能够)。

第三,设计活动。在课堂上设计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如朗读、表演、视频欣赏、访谈、小组展示和竞赛等,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让不同特长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展示,更有助于教师在活动中观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做到心中有数。

在教学《石壕吏》时,可通过小组讨论、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化身故事中的人物,感受故事中人物的说话语气,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活动。参加朗读的成员可以由组内推荐,也体现了小组内部的民主色彩。

实践结果表明,此环节在课堂上非常出彩,示范的同学恰到好处地拿捏,读出了官吏的凶狠和老妇人的凄苦,博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也让学生对唐代末年老百姓要忍受数不清的兵役有了深刻的认识,远比教师用口头传授的效果好得多。

4.课后操作策略

第一,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进行“纵向反思”,也可跳出自我,找出与别人文本解读和上课技巧的差距,进行“横向反思”,更可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或同事的教学实践,进行“集体反思”。三种模式中前两种均属“个人反思”,受自身素质、观察视角、知识与经验、专业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反思内容及程度均较低,“集体反思”能有效弥补“个人反思”的不足,显得非常必要。

第二,作业批改。教师采用多元化方式批改作业,可以是教师指导下的最能体现学生成就感的“自批”,可以是加强组际交流和优势互补的“互批”,更重要的还有教师的“面批”。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也是回顾教学—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作业批改”则是教师准确把握教学指向的有力手段,教师通过“作业批改”可获取反馈信息,从而调节教学计划,学生通过作业评估可以调整学习计划,以获得最佳学习效率。

可以看出,教师对“学习起点”的关注呈现阶段性的特点,且相辅相成。教师在教案设计阶段所作的“学习起点”分析是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观察及课后对学生作业批改的评价上做出的。

上一篇:油画意境下一篇:民间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