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课题研究(共8篇)
小班化课题研究 篇1
“小班化教育课题”之“小班化教学学习心得”
这段时间我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强烈的头脑风暴,从阅读《小课堂酝酿大革命——“课堂在转型”专家研讨会综述》、《后“茶馆式”教学:颠覆课堂教学设计的逻辑结构》等材料,到观摩王燕老师、姜艳老师、彭华老师的富有开拓创新意识的精彩课堂,无不感受到教育变革、课堂转型的需要与必要,也被上课老师勇于探索、大胆尝试的勇气与精神深深折服。
两节语文课都是在基于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学法指导,让学生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既有“兵帮兵”的同伴互助,也有教师精当、适时的点拨指导,课堂上让学生学的时间多了,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老师不再赘述,学生没有发现的问题,老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品词赏句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并润物无声地渗透了学习的方法,学生在学完课文后也能总结提炼出学法。数学课则是以“学案”贯穿课堂,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目标、有方向,从而探究出方法。
虽然两位上语文课的老师还是觉得自己说的过多了,但是我认为课堂的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过程,上课老师们的思维方式其实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都从以往的关注自身的教,变为了现在关注学生的学,这是一个飞跃。学生对什么感兴趣,学生需要什么,学生有可能会暴露哪些问题,怎样让学生通过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教师通过何种形式、何种方法来帮助学生,这都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立刻达成的,这些都需要进行研究。
就课堂转型,我把目光聚焦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习
预习什么,怎样预习,预习时间是放在课外还是课内,预习是否一定需要预习单,怎样处理减负环境下既不在课外增加学生负担,又能达到良好预习效果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学案
学案的重点我认为应放在“导”上,导学,如何引导、如何指导,既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又能导在点上,准确、适时、适度地导,怎样处理学案的设计和学案的运用之间的关系。
三、小组合作
课堂转型最为核心的一句话就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这就需要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而学生的独立学习和预习准备则是合作学习的前提,老师也应该了解学生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讨论则是合作学习的基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学生质疑的、教师预设的、课堂生成的典型问题,让学生教学生、帮学生,教师则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听——梳理——点拨——讲评”,实现针对
性教学。展示则是合作学习的关键和核心,是分享质疑、提升思维品质的环节。小组间的竞争、抢答、质疑、补充、争辩,是展示时常见的镜头,老师意想不到的思路、被学生难住的情况时有发生。小组学习同传统教学相比更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情感发展,从而产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合作学习中,成员间是互相依赖的,教师又是以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从而使小组成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对那些动机、毅力、责任心相对较弱的学生会产生积极的群体压力,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的效果。
是不是小组合作这种形式就一定是最好的呢,我觉得也不竟然。小组合作学习也存在一些问题。
1、分组不合理。其主要表现在:①组与组之间的不平衡;②分组过大,不方便交流,一个小组内4个成员为最好;③对于一个小组,组内的成员只是硬性的按照不同能力相互合作兵教兵的模式组合在一起,教师较少考虑小组内成员的性别、性格、文化背景,致使某些时候学生的合作交流出现问题,最终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信心、同伴关系等产生影响。
Z4 e2、同学关系不协调。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问题,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能有效进行。
3、小组合作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很多学生趁小组合作交流之际聊天,脱离课题闲聊,做小动作,尤其是自理能力差的学生差。有些学生把小组交流当成简单的对答案,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有些小组就把合作交流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相互不交流,这些都导致小组合作交流不能顺利进行。
4、学生参与程度不均衡。在教学实践中,大家有可能发现:好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参与的更多,有的时候,一个好学生可能一节课发言达十多次,这样使更多的困难生成了仰望者,久而久之他还有自信吗?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而且好学生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致使他们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不再进行思考。
5、在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中,教师往往只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重视总体,忽略了个体,这样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对困难学生。
还有就是,是不是每篇课文、每堂课都要用到小组合作呢,是不是老师觉得此时要小组合作了就让学生合作一下了呢?怎样基于学生的立场,让小组合作真正发挥其作用呢?
四、学法指导
我们老师尚且一课一得,学生一课一法能掌握并能运用便足矣。有舍有得,不舍不得,贪多势必嚼不烂,倒不如仔细研读文本,抓住核心问题,学会一种方法,然后推荐几篇相似类型的文章,让学生运用学会的这种方法来学习、讨论、交流,这样就经历了一个由学到用的过程,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定能
得到提高。
五、课堂模式
课堂转型没有统一模式,但不能没有模式。
就语文而言,我觉得没有哪一种模式可以套用到所有的课文中,但我们可以根据不同课型的特点,从内容逻辑和形式逻辑去梳理出明晰的方向,初步确定每种课型的基本教学模式。
语文有很多课型,如拼音教学系列课型、习作教学课型、课外阅读教学系列课型、学科综合活动系列课型、识字教学系列课型(其中又可以分为归类识字课型、随文识字课型、自主识字课型、识字复习课型等),还有基于主题类课型(其中又可分为神话类课型、寓言类课型、童话类课型、写景类课型、写人类课型等)等等。我以神话类课型为例,简述一下我们教师可以研究的几个方面:
1、明确神话类课型的价值追求。
2、梳理出12册书中的神话课文,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神话课文的特点确定不同的能级目标。
3、结合神话类文本育人价值和内容结构的分析,确定基本教学流程:第一步:课题导入、感受形象。第二步:梳理文脉、明细形象。第三步:品读文字,凸显形象。第四步:感悟道理,总结形象。第五步:续编故事,丰满形象。
4、神话类课型的教学建议。
研究课型的过程中还要关注三个问题,找准这类型课学生的起点,关注这堂课的提升点,选择教学的策略点。还要处理好几种关系,预习、新授、复习的关系;知识、方法和能力的关系;具体和抽象的关系以及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成长感。
小班化课题研究 篇2
一、以人为本,寓教于乐
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坦言:“兴趣是成功的秘诀。”可见,兴趣是动力的不竭源泉,当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地打开创新思维的闸门,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在践行初中数学“小班化教育”的过程中,由于人数少,没有以往人多时那种热闹的课堂,作为教师务必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兴趣、个性、爱好,从而让他们对老师萌发亲切感,充分体现“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乐于投入到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去,使更多的学生感受到自己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还要灵活利用多种辅助性教学工具,通过直观、动态、形象化的演示效果,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享受数学思维的乐趣。譬如,教师在执教“图形的认识”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上讲台当一回“小老师”———把自己带来的学具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一边展示,一边讲解;当然,也可以在自己小组的展示台上操作,那种特有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更能生动地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催化”,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境界。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抽象性是初中数学知识的重要特点,而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思维正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度。因此,在小班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规律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才能让学生更快更好地实现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成功对接,进一步增强自身学习数学知识的需求。譬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条件”知识时,绝对不能像大课堂那样,津津乐道地在黑板上作图、证明、得出结论。鉴于每个学生都知道学校运动会的开幕式时,往往要求每个班级出场时手里举着代表本班级特色的小红旗,因此,教师就能顺理成章地从运动会小旗的制作开始,并让学生研究哪些途径制作一样的小旗,从而在小组合作探究中轻松的找到了答案。通过类似生活情境再现,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日俱增。
三、善于激励,增强自信
大部分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扬,并且在得到激励后表现出的能力远比原来的能力超出几倍,正如俗话所说的“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实践证明: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只有驾驭激励机制,才能让学生不断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能真正体会到自己主人翁的地位,积极参与自主性探究,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譬如,针对学生进行较大难度的数学问题探究时,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大胆地展开想象的翅膀,说出自己别具一格的想法;针对许多学生在求解数学几何题的过程中出现不同的证明方法,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尝试采用不同的方式,以拓宽解题思路;由于种种原因,每一个班级都有部分“学困生”,教师还要善于发现他们研究性学习中的闪光点,及时抓住时机进行予以适度的肯定与表扬,不断增强他们排除困难的自信心。
四、生生互动,集思广益
生生互动是学生进行研究性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发挥小班集体智慧的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互助合作精神,充分体现民主平等的教学新理念。譬如,教师在执教“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可以让学生用自备的牙签搭建三角形,并且提出问题:搭一个三角形需要3根牙签,搭2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牙签?搭3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牙签?搭10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牙签?搭100个这样的三角形又需要多少呢?你是如何想到的?假如用x表示所搭三角形的个数,那么搭x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牙签?你是如何表示x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牙签的?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证明各自答案的途径和方法,那种采用牙签操作的过程是学生比较直观地理解问题的重要手段,教师正是利用了学生对知识的“一知半解”,设置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互助合作中与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教学效果显著。
农村小班化延伸阅读研究 篇3
一、关注阅读环境,推广阅读
阅读的神奇力量在儿童阅读启蒙之初是需要言说的,它是开启儿童混沌懵懂世界的先决,也是引领农村家长对阅读从茫然走向理性的必须。
课题组教师坚持深入到课题实验班每位学生的家庭,调查儿童家庭阅读的现状,宣导“多读书少做题”的课标理念。课题组教师和家长们有着相似的农村学校的学习经历,质朴的农村家长对敬业的敬師有着更多的教育依赖。
1.与小班化教育中的每位学生家长谈论阅读,让广大家长支持阅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更为便捷迅速,交流的平台更为多样。教师们在家访、校访、信访、校信通、家长会等家校交流平台上准确逼真地描画小班化学生个体的性格特点、学习心态、现状及学习潜力,让家校沟通无缝对接,让情感交流欢快通畅。家长听到教师对自己孩子客观公正、准确逼真的鼓励性评价,适时浅显、令人信服的阅读宣导,激起家长支持孩子课外阅读的最初决心。课题组教师及时跟进阅读专题实验,用实验事实来证明阅读的神奇,最终让家长充分支持阅读。
2.为小班化教育中的每个孩子朗读童书,让所有的孩子渴望阅读。如果你相信“我们教孩子去热爱与渴望,远比我们教孩子去做重要得多”,那么朗读便是教孩子热爱与渴望阅读的成功要素。因为朗读发挥着催化阅读的功效。
①在低、中、高年级每天分别安排10、15、20分钟的阅读课,阅读教师或阅读志愿者为学生朗读韵文、歌谣、童话、名著等合宜的课外读物。每天给低年级学生布置10分钟左右的听读童话或阅读图画书的课外作业。
②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每天安排5至10分钟的朗读时间,由阅读志愿者为学生朗读童书或播放童书朗读音频。
③课题组的教师、热心推广阅读的社会志愿者每月不定期地走进农家大院,给不同阅读热情、阅读能力的儿童和家长朗读童书。
二、关注资源开发,推进阅读
1.培训电子书写,让广大学生体验网络交流的神奇。国家“校校通工程”中直接受益的东部地区农村小学网络畅通。课题组教师在小班化学生中选择悟性较高的两名学生,手把手地教会他们熟练掌握电子书写和简单的文本编辑技术。他们再教会其他4名同学,4名教会8名……如此细胞分裂式滚动的培训方式,大约5个周期过后,班级每个学生便会全部具备网络阅读、网络回应的能力。掌握电子书写技术的同学或自立主题,或参与班级阅读主题,在凤凰语文论坛等友情网站发帖、跟帖,进行阅读回应,让自己的阅读感悟轻松“发表”,在网站阅读主题帖评比、师生网友的交流研讨、评价鼓励中获得下一个阅读循环的动力。循环往复阅读从无序走向了有序,从现实走向了网络。
2.建立阅读档案,让众多学生享受阅读自我评价的快乐。在教育基础薄弱的农村小班化班级建立学生阅读档案是引导每一位学生持久阅读的好方法。档案建立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完整记录儿童学龄前到小学毕业期间的阅读信息、家庭阅读背景等基础资料。及时更新每位学生的藏书目录、家长支持阅读的信息及学生阅读活动、成果的详细记录。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档案由家长协助完成,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档案由学生协助完成。学生小组、班级读书会、教师及家长每半学期在阅读档案中给学生进行一次阅读评价。课题组教师根据档案信息按月对不同阅读喜好的同学分类进行童诗、童话、历史故事、军事科技等图书的阅读指导,让农村小班化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真正拥有自己的阅读爱好。
3.分流图书室图书。让更多的小班化学生拥有流动的图书角。在教育基础薄弱的农村小学,将有限的图书资源最大限度地流动到学生手边是小班化学生更多地亲近阅读的有效策略。我们将学校图书室原有藏书按照适宜阅读的学生年段分流到小班化学生小组的图书角,让小组的每位同学随手可以拿到想读的书、班级读书会推荐阅读的书,让图书在校园内不断地漂流起来。
三、关注阅读创新,延伸阅读
以小学语文教材为延伸基点的延伸阅读不仅是自读自悟的学习方式,而且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这也是我们农村小班化延伸阅读研究的重点和亮点。
1.以习作擂台重组阅读积累,让广大的学生尝试习作表达的轻松。阅读和习作历来是相互联系的板块,阅读得不到及时的表达将影响循环阅读的延续;习作表达离开丰富的阅读积累将显得单薄而缺乏活力。想象类习作是融阅读积累与习作表达于一体的阅读创作活动。《七彩语文习作》和凤凰语文论坛每年一度的童诗童话大赛、每月一期的七彩擂台习作大赛,在教师的引导下吸引了众多农村小班化班级学生的持久参与。同学们根据每期擂台提供的背景文字,将沉积在脑中的阅读积累与生活体验有机地拼接、移植、重组成完全属于自己的童话习作,字数经常超出擂台大赛规定的800字的范围。这与平时的习作状态迥然不同。同学们不管擂台大赛的入围奖、优秀擂手奖、擂主奖里有没有自己的名字,都经历了痛快淋漓的创作想象过程,享受了每月一次的幸福期待。连续参赛的同学纷纷感到习作其实并不难,关键是自己有没有积累,会不会思考,敢不敢想象。很多同学因此爱上了习作,爱上了阅读。
2.以阅读故事替代德育说教,让众多的学生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人。农村小班化教育渴望每一位学生都懂事明理,团结合作,懂得感恩,学会与人沟通……教师纯粹的说教做不到的,而阅读好书却可以做到。学生们静静地阅读、热烈地讨论使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小班数学活动游戏化研究 篇4
定州市东湖幼儿园
张晓丽
摘要:学前教育在人的教育过程中有着越来越突出的重要性。随着对幼儿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教学活动游戏化这一概念备受重视。这一创意理念的提出,随之也出现了小班数学活动游戏化的形式。数学活动游戏化,作为目前最受小班幼儿乐意接受和愿意参加的活动方式之一,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由于游戏化运用还不是很完善,依旧存在着不少问题和缺陷。本文就小班数学活动游戏化来阐述一下它的作用、目前发展状况以及如何将游戏化的意义发挥到最大化的效果。
关键词:小班数学;游戏化;意义;发展;建议 1 数学活动游戏化的概念和实质
所谓数学活动游戏化,就是把游戏引入到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来,也就是说把幼儿教育工作的目标、内容同各式各样适合教学的游戏融合在一起,让小班同学能在这游戏的过程中不断感知、体验和积累与数学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游戏化,顾名思义,将活动融入游戏之中,用游戏本身自主、轻松、娱乐的特点来营造一个积极性比较强的学习氛围,使活动的主题更有自主性和创造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更是将数学活动游戏化概念明确化,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与此同时,数学活动游戏化的实质便是让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以启发或是引导等方式,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更为通俗的说就是,以游戏为饵,诱导学生进入游戏中去,突破以往强制灌输的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可以更好的为学生接受,更能激发出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 数学活动游戏化的特点和手段
由于幼儿在年龄上的特殊性,教学活动的当然也得符合这个年龄段的特点,对其接受能力的有准确的考量。在小班数学活动中游戏化教学呈现出主动性、探索性、综合性、娱乐性和全面性等五大特点。2.1 主动性
转变学习中教师占主导地位的思维观念。明确教师在自身的教育过程或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只是充当引导的作用,学生才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的主人。彻底完成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过程的转变。2.2 探索性
游戏化数学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学生参与游戏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他们能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游戏中去,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认识所学内容,从而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2.3 综合性
数学教学游戏类型主要有以下六种:情节性教学游戏,操作性教学游戏,运用各感官得教学游戏,口头教学游戏,竞赛性教学游戏,数学智力游戏。游戏化教学活动通过以上六种主要模式,根据不同年龄开展不同游戏,综合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2.4 娱乐性
让幼儿的学习充满乐趣,不再枯燥地背诗、不再烦闷地做题,以生动活泼的游戏作为学习知识的媒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不是逼迫孩子进行教学。通过开展各类游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成长。2.5 全面性
数学活动游戏与美术、音乐、体育等结合,让学生可以进行多方面的接触,培养各自的兴趣爱好。同时,数学活动游戏所选择的游戏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特点,动手型、动脑型及动口型全面结合,让孩子全面发展,快乐学习。3 数学活动游戏化的现状
原苏联心理学家马丘斯金等人,首先对趣味活动教学进行研究,这是一次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们依据当代思维最新成果,对趣味活动教学的本质进行了深层次的心理学论证,对趣味活动教学的操作方式、原理等内容都进行了具体而又科学的研究。这以后,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对活动教学进行研究论证,而越来越多的数据、实例都证明,适当地将游戏融入教学对幼儿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
这些研究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把游戏应用于教学的现象也越来越普及。国外数学活动游戏化起步较早,从提出至今,已愈渐成熟,覆盖范围十分广阔。而于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数学活动游戏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是积极的一面,但是,由于技术上不健全,专业游戏设备不完善,我国数学活动游戏还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我国缺少专门从事这一方面的人员,游戏教学知识体系还不够健全。在组织数学活动时极容易造成枯燥乏味现象,这不但达到没有游戏教学的目的,还让幼儿对游戏教学产生反感情绪。而对小班幼儿而言,这更是严峻的问题。因此,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愿望作为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一个任务,在幼儿小班初期,要使他们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这就需要成人正确的引导、恰当的教学内容、方法及良好的活动方式。4 数学活动游戏化意义
随着现在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社会中几乎所有行业都运用到了数学,数学成为了十分重要的文化素养。而数学对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辩证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都起着巨大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数学的教育工作,在孩子年幼的时候便开始培养他的数学理解能力。但是,数学概念抽象,对于幼儿而言,理解困难,孩子并不热衷于学习数学。这样的情况下,小班数学活动游戏化的出现,让幼儿快乐地学习数学变成了可能。数学活动游戏化有以下意义: 4.1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般都拥有探索新事物的欲望,提出自己的新发现、新认知、新思路,有自己对事物的直观认识。传统的课堂教育,老师刻板、学生惶恐,老师教得知识都是有正确答案的,忽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拘泥于答案之中,扼杀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这样,即使学生对课本上的内容做到倒背如流,实践动手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却成为学生的软肋,制约学生成长发展。
数学活动游戏化给学生提供了活动的空间,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它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让学生的学习不再拘泥于课本,让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同时获得知识和信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感受知识的累积。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便会得到提高,创新意识便会取得加强。数学活动游戏化给孩子展现自己的舞台,让他们可以尽情地表现,充分展现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让他们可以按照自己心得想法创造出真实的作品。4.2 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地位
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育是老师讲授知识,学生记忆。通过死记硬背,把老师的知识转化成学生的知识。这种教育的主体地位是老师而不是学生。数学活动游戏化转变了师生关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老师只是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进行知识的学习。这样,既增强了老师的敬业精神和科研意识,也提高了教育科研的水平,让老师理解真正的教学形式。
数学活动游戏化让学生拥有充分自主的权利,改变学生被动听讲的状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发自内心的喜爱,愿意主动进行探索和认知。以前,老师总是过多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没有给予学生思考的机会,但是教学,并不是把老师所讲的内容拿过来就可以,要在原有认识结构上构建属于自己的全新的认知结构才可以。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以积极的心态学习知识、经验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依靠学生自己完成。因此,将游戏注入数学中,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新的知识,而且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地位。老师想方设法地使求知成为学生自觉的追求,让学生凭着兴趣爱好求学,这样的学习才能长久,也才能获得最大的成效。4.3 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中国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严师出高徒”,教室手执教鞭,严厉对待学生,体罚现象较为普遍。但事实证明,这样的教育理念是不正确的。数学活动游戏化的出现,完全改变了师生间对立的关系。它认为,教育的最重要目的是开发人的潜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与老师的交流沟通中学会知识,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老师运用强制的手段如体罚、责骂、告家长等这些方式教育幼儿,会伤害到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对老师产生恐惧,被迫学习,直接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创造力。将游戏运用到数学教育中,给师生间创造了互动的机会,让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平等,老师引导学生学习,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游戏中来,从而让孩子对学习不再排斥、不再厌恶。
师生间的和谐,对学生认知活动有着积极的影响。一般,学生喜爱某位老师,课堂气氛就会变得融洽,这样直接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对学生倾注更多的关心和爱,对有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对学生生活方面的问题给予关心,让学生感到亲切、信任及尊重,能保持学生的良好心境,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5 如何发挥游戏化的作用
5.1 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游戏
要明确游戏的目的。游戏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是为教学服务的,不能单纯的为了游戏而游戏。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都有所不同,所以要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选择适合他们的游戏,以更好地让他们接受知识,学习知识。例如,年龄较小的孩子依赖性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这就要求老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在选择的时候要注重游戏的趣味性,以吸引孩子注意力,多选有图画、实物的游戏。年龄稍大的孩子可以选择具有竞争性、合作性、创造性的游戏,旨在重点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
而孩子们的数学教育是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每个阶段的数学游戏所侧重的重点都应有所不同。不同的教学内容就要有其相对应的不同的游戏,比如,数学游戏比较适合新课的教学,而与音乐、体育等相结合的游戏比较适合巩固复习训练。让幼儿通过参与新奇有趣的游戏,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又能巩固自己已学过的数学知识。这样,幼儿可以在一遍操作,一边观察学习中形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并且激发幼儿的探索冒险精神。5.2 教学游戏的多样化
幼儿获得某一方面的数学知识,不是光靠一种游戏或者一次游戏就可以实现的,要进行多次的巩固练习才能让他们把知识深刻地记忆。而幼儿兴趣容易转移,对一种重复的游戏会很快感到无趣,又因为幼儿本身注意力就易分散,长时间单一的游戏活动反而让幼儿产生疲惫感,这不利于幼儿知识的学习。这就需要多类型、多品种游戏的运用。
从游戏中学到数学知识,这是数学活动游戏化的目的。而为了更好地使幼儿获得知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就应该为统一活动内容而设计多种形式的游戏,灵活运用集体游戏、小组游戏、个别游戏等进行课堂知识的教学。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孩子的实际学习能力,选择适合的、多样的游戏进行教学。同时,老师还可以设计创造新的游戏,根据一些通话故事,穿插知识到里面,用生动的语言以讲故事的新式对幼儿进行教育,还可以进行角色扮演,让孩子们深入故事当中,最直接地学习数学知识。
但同时老师也应注意不要过多依赖游戏,幼儿心智还未健全,注意力容易分散,过多的游戏会让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游戏上面,被游戏的那些道具吸引,根本不听老师的讲课内容,自顾自的玩,而忽略了应学的知识本身,这就与游戏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5.3 注重因材施教
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一面,拥有他某一方面的特殊才能。比如说,有些孩子算术很好,有些孩子想象力丰富,有些孩子动手能力较好……每个孩子对事物的敏感度都不相同,发展速度也不一致、。而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应该以自己的个人偏好区别对待孩子,觉得孩子“差”而忽视他。应该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特点,寻找他们属于自己的闪光点。给予孩子展现自己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最大限度地体会别人的认同、体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树立自信心。
可以通过一系列游戏教学,寻找孩子的兴趣与特点,然后采取分组教学,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兴趣、需要及水平选择符合他们自身特点的教学方式。重点开发他们的特点,让他们走一条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道路。要为幼儿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孩子面临的不同问题,逐个分析,加以反馈,根据幼儿的自身特点采取教学方式,以达到使每位孩子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的目的。
然后,选择适合孩子的方式与游戏相结合,进行教学。让幼儿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知识,开发幼儿的不同的能力,就要选择不同的游戏,比如,图片可以让孩子直观地感受知识,团队的游戏让他们强化合作意识,糖果的发放让孩子明白数字的具体概念等等。总之,老师要做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6 结论
通过对新课程的尝试,使我们不仅明确了建构式课程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而且对建构式主题活动的设计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完全照搬某一种课程模式是不科学的,它必须考虑本园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有创造、会融合地去实践,并逐步创设出自己的园本课程。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结合我们幼儿园的实际,不断的学习—总结—反思—调整,树立终身学习,开放合作的教育思想,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和反思总结,使教学理念和水平能够不断的提高。参考文献
[1] 张汉萍.《幼儿园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第14期,第45页。
[2] 吴淑芳.《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研究》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0年第24期,第128页。
[3] 吴科岭《.在“幼儿专业数学”教学中领悟幼儿园数学教学》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第2期,第120页。
[4] 张静.《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开展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年第4期,第110页。
[5] 徐苗郎.《关于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思考》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06年第1期,第129-131页。
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研究 篇5
范坑中心小学
陈金梅
为进一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探索“学为中心”的小学语文小班化课堂教学新模式。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教师单打独斗的问题,一个语文老师包干一个班级的语文教学,班级之间的教学相对独立,同年级班际间的差异较大。其次,由于班额的规模得不到有效地控制,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成了一种口号。如何开发教师这一课程资源,发挥教师间的优势互补?如何根据学生差异实施合适的教学?„„这已成为语文老师共同关注的问题。我校利用小班化的优势,充分挖掘语文教师的优势,以教师协作的空间不同开展协作教学:“班内协作”和“走班协作”,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在“班内协作”中,“主教”和“助教”各司其职,实施分层教学,最大程度地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不足。“走班协作”则是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出发点,打破班级界限进行同质分班,实施分层教学。它实现了教与学的平衡,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突显小班化教育的核心理念——发展每一个。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教师单打独斗的问题,一个语文老师包干一个班级的语文教学,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教学相对独立,同年级班际之间的差异性较大。其次,由于班额的规模得不到有效地控制,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成了一种口号。如何开发教师这一课程资源,发挥教师间的优势互补?如何根据学生差异实施合适的教学?„„这已成为语文老师共同关注的问题。利用小班化的优势,充分挖掘教师的优势,开展协作教学,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对“小班化语文协作教学”的理解
协作教学是教师之间,教师与其他相关人员(研究人员,试验人员,教辅人员,其他专业人员)就某个特定施教目标组成团队或搭档进行协同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他们相互协调,相互学习,互为补充,共同提高,共同完善。”小学语文小班化协作教学就是在小班化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教师的团队协作,团队教师共同分析学生情况,共同制定教学目标,共同选择教学方式,共同监控学生学习进度,共同评价教学效果,实现教学资源的优质互补,更好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形成。
二、小班化小学语文协作教学方式的探索
按协作时间来分,小班化小学语文协作教学可以分成以下几种形式:
课前协作——主要指同一年级组的协作备课,共同研读教材,共同研究学情,共同设计教学环节,共同制作课件等。这种协作方式目前应用较为广泛,它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但它属于“纸上谈兵”型,因为同一份教案经过不同老师的演绎,教学效果是各不相同的。
课后协作——主要指课后研讨,即共同出席教研活动,共同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共同解决集体备课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这种形式的协作虽能激起教师团队的智慧碰撞,但它往往停留于“教研活动”的层面,与常态语文课堂教学有一定的距离,带有明显的“打磨”痕迹。
课中协作——海外较为常见,那就是两位教师同上一堂课,一位是主教,一位是助教。助教协作主教开展教学,帮助主教维持课堂纪律,指导小组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它的不足还是未能实现分层,也未能发挥助教的教学优势,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我们综合上述三种形式的优势,以教师协作的空间不同,选择班内协作和走班协作两种方式。
(一)班内协作——共享教师资源
班内协作是指两位语文教师同在一个班同上一堂课,一位老师任“主教”,由他开展课堂教学,另一位教师则辅助其更好地开展教学,我们称其为“助教”。两位老师共同负责40分钟的教学,通过“主教”和“助教”的和谐协作,实现“三个提高”:提高小班学生的受关注度,提高小班化学生的个别辅导机会,提高小组合作的质量。从而,实现提高小班化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下面以一年级下册《识字3》为例谈谈班内协作。
(二)走班协作——尊重学生差异
“走班”协作是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出发点,打破班级界限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重新分班,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进行同质分班,两位老师各教一个班开展分层教学。这种协作要将两个班的语文课安排在同一课次,且两个班的教学进度要保持一致。最重要的是,课前得对这两个班的学生进行课前的知识测试和学情分析。下面以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为例,谈谈走班协作。
首先根据课前预测和学情分析,将102和103班的学生进行同质分班:A班和B班。A班由周老师执教,B则由李老师执教。执教内容是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中的
“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2、优势分析:
布卢姆曾指出:“个别学生要达到掌握的水平可能需要类型质量不同的教学,其结果可以使不同的学生学到同样的教学内容,达到同样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而“走班”协作是实现分层教学的最佳途径。走班协作意在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实现教学的最优化。这种“协作”教学立足学生的学情,突显小班化教育的核心理念——发展每一个。它实现了教与学的平衡,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种协作适合低段的识字课和语文园地及复习整理课。因为这些课的课堂结构不是那么严密,这些课的教学板块相对独立,而且孩子们在这些课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层次更加明显。如果继续按正常教学,采用“一刀切,齐步走 ”的方法进行复习,不但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也不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三、语文协作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研读教材,制订方案——协作教学的前提。不是每篇教材都适合协作教学,不同的教学内容应开展不同形式的协作教学。因为协作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最优发展,它改变的不仅只是形式。同时,也不是天天搞协作,毕竟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协作教学的劳动量是平常教学的一倍,不适宜天天协作。所以,制订协作方案是协作教学的基础。协作方案包括协作时间、基础教学内容、协作教学内容、协作教学的方式和协作理由阐述五项内容。在集体备课中讨论通过,成为开展协作教学的行动指南。
2.共同备课,优化教案——协作教学的基础。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一个人备课只是一个人的理解,而协作教学中的共同备课则是集多人智慧于一体。智者萧伯纳曾经说过:“你有一种苹果,我有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之后,就能产生多种思想。”共同备课就是针对协作教学方案中制定的篇目,年级段教师经过“个人自备——集体研讨——整合修改——反思跟进”四个步骤开展共同备课。共同备课不仅促进教师间的情感交流和思维碰撞,而且有效地整合了教师的集体智慧。从而提高备课的含金量,优化了教案,还丰厚了课堂教学内涵。协作教学下的共同备课往往是以年级段为单位,在彼此都熟悉该段的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对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研究,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想学生之所想,疑学生之所疑,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共同备课出来的教案必定是适合整个年段的共享教案。
3.扬长避短,精诚协作——协作教学的关键。“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在协作教学中教师必须扬长避短,把各自最优的一面展现在学生面前。所以,协作教学中的语文老师在期初都要填写一张自我诊断书,比较客观地剖析各自的教学优势与不
足之处,然后在小组里进行自我推荐,积极主动承担适合的教学任务。而且,协作成员在互相欣赏之余,在共同备课及协作后的反思研讨中,还能各抒己见,为着共同的目的群策群力。
4.“助”“教”协作,和谐教学——班内协作的必备条件。两位教师必须同时进教室,根据课前的沟通与教案中事先规定的事项进行和谐协作。置身于同一课堂的教师都扮演着两个角色。当一个老师在执教时,另一个老师就是他得助教;当另一个老师在执教时,刚才那个执教的老师就成了他得助教。助教不仅要听课记录,还要时时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协助执教者处理突发事件,维持课堂常规。这一切既不影响执教者的正常教学,也不能干扰学生的学习。
5.有序“走班”,安全为先——走班协作的有效保障。协作教学中的教师必须要有较强的时间意识,严格执行协作教案中规定的时间进行协作,切不可出现两个班“走班”时间不一致的现象,如果一个班级提早走班,一个班级走班滞后,那么,教学效果不佳不说,还会使“走班”陷入混乱,缺乏安全保证。“走班”步调一致,有序开展协作教学。
小班化数学教学探究策略研究 篇6
在小班化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呢?我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一、引导发现,注重自主探究的尝试性
爱因斯坦曾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究其实质,乃是一种怀疑精神,一种探究意识的体现。它是探究教学的起点,没有问题意识也就没有创造。实施问题教学,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产生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个性,是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有人形容当前的课堂教学是“问题轰炸”,学生疲于接应,被动应答,自己思索提出问题的太少了。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都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教学时,我精心创设诱人深入的问题情境,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利用学生原有知识和现有知识的差别,原有经验和当前面临现象的冲突造成的认知矛盾,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产生“为什么?”、“怎么办?”等疑问,激发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兴趣。
二、倡导合作,追求自主探究的研究性
按照建构主义的教学论,学生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由于已有经验、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会各不相同。在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小组合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组织形式,它让孩子展开协作而不是竞争,是通过“社会协商”磨合自己对现实世界的经验解释,达成共识。因此,在自主探究前,先建立合作小组,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的学生分配的同一组内,组成4人的小组,形成“组内合作互补,组间相互竞争”的氛围。小组合作过程中,每个孩子的地位是平等的,孩子可以尽情阐述自己的观点与发现,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获取大量的信息,积极与他人思想发生碰撞,促成自己对知识内涵的理解,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放手实践,品味探究成败的过程性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不经历失败,怎么体会到成功的欢愉?”只有给予表现自我的自由,给学生以心灵的解放,学生才有可能自由表达。所以,自主、合作、探究要重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学生只有在参与探究过程中去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能健康成长。只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学生的表现会让我们去喝彩!即使探究失败了,对学生也是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的。成功者享受的是探究成功的喜悦,失败者得到的是探究欲得到满足的欣喜!
四、加强指导,提高自主探究的实效性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不同于科学家的探究,教师不能撒手不管、信马由缰,放任自流。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中,教师应是“引线人”和“及时雨”。教师的引导、点拨一是要“准”,要在学生思维的堵塞和拐弯处予以指导、疏理;二是要“巧”,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应力求随机应变。在学有困难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时,在中等生“跳起来摘果子”力度不够时,在优等生渴求能创造性地发挥其聪明才智时予以点拨。只有通过教师的引导,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不断地“从漫无目的的发问到选择性的提问”,“从自发的行为逐渐到井然有序的活动”,才能使孩子的思维一会儿云山雾罩,一会儿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五、注重评价,调动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有探索,就会有发现;有发现,就是学习的成功。“成功”所带来的喜悦感是进一步探索学习的最大动力。对于 小学 生来说,他的“发现”即是新,是独特,是与众不同。在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教师要特别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注重展示学生的个性思维,哪怕在我们看来是非常微不足道的。通过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提供展示的平台、写激励性评语、建立成长 档案、自己评、小组评、教师综合评等有效的形式,促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让每一位参与探索与思考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实现个人价值。
小班化课题研究 篇7
“小班化”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小班化”教育指的是:以促进青少年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 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 通过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形式。本文所指的异质学生是指在我们平时的体育教学中, 所存在的由于身体形态特异、身体瘦弱和性格孤僻内向的学生。这个群体在班内所占的比例不大, 但在大班化的体育教学中, 由于体育老师的课多又很集中, 学生人数多, 老师根本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 去关注班级中异质学生体育学习的学习状态。如今随着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小班化体育教学的进一步推广, 使我们体育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每一个学生, 本研究的推出为体育异质学生的转化带来了积极影响。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校初中七年级8个班。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笔者查阅了2006~2011年间的《体育教学》杂志相关内容及毛振明等专家、学者的部分著作; (2) 问卷调查法:实验前、后各发放一次问卷; (3) 观察法:主要运用随机观察和定点观察的方法; (4) 实验法:选择本校初中七年级1~8班进行小班化教学实验; (5) 数理统计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并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
三、异质生成因分析及小班化体育教学转化方法简述
1. 体育异质学生产生的原因。
首先由于遗传的因素, 造成了不少的异质学生或肥胖、或瘦弱, 体质不能承受和正常学生一样的体育课负荷;其次, 学生心理因素也是造成学生异质的一个因素。他们有的个性懦弱、意志力薄弱、心理自卑、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由于大班化体育教学教师的精力比较分散, 对异质学生不能因材施教, 也挫伤他们的自信心。
2. 小班化体育教学转化体育异质学生的方法。
(1) 课堂练习, 对体育异质学生优先辅导。正常学生上体育课时, 教师一一讲解示范, 他们就会心领神会, 并能很好地完成动作, 而异质学生就不一定那么容易了。因此, 在课堂练习中, 教师必须对异质学生优先安排辅导。异质学生掌握动作慢, 完成技术动作往往达不到要求, 教师不能横加指责, 要耐心、细致地加以讲解、辅导。当他们有一点进步时, 就要给予表扬、鼓励, 只有这样, 才能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 逐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2) 适当降低难度, 减轻异质学生的学习压力。《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的考核制度中, 考虑了个体差异, 增加了自评、互评等办法。但是,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 由于学生的形态、生理、心理, 以及人际关系等因素及其差异是多方面的, 我认为, 教师应根据异质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多方面的“倾斜”, 恰当降低评价标准, 做到分层评价。 (1) 时间上的降低。在耐久跑教学中, 要求800米用3’20~3’40完成, 体质较差的学生可放宽到3’50, 即使有的学生实在达不到, 也会在练习中奋力一搏, 但随着体育课练习次数的增加, 要求逐渐提高。不能对异质学生一味地照顾, 放宽尺度。要让他们觉得自己在进步, 对自己有信心。 (2) 距离上的缩短。在七年级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练习中, 好的学生可以在罚球线上投, 力量差的在罚球圈沿上投。然后逐步提高。 (3) 器械上的减轻。具体方法:在投掷场地插一旗, 并划一条标志线, 异质学生可用轻器械投掷。如一般的同学用2公斤, 异质学生可用1公斤。要求他们力争完成自己的投掷目标。 (4) 分值上的鼓励。不同分值比赛, 在篮球比赛中, 可以采用能力强的学生投中一球得一分, 异质学生投中一球得二分的办法进行比赛, 区别对待。 (3) 分组教学中实行“灵活分组法”。 (1) 混合分组法。现在小班化教学每班只有38人。我把学生分成六人小组, 将正常学生和异质学生混合编为一组, 课堂中, 教师没有分身术, 不可能面面俱到, 这就要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 去帮助异质学生完成练习。教育先行者陶行知先生提倡“小先生制”—也就是让学生教学生, “即知即传”。学生一面学, 一面教, 学生的教育力量有时比教师大得多。开展小组比赛, 效果很好。 (2) 同质分组法。在分组中, 让同等起点的学生编成一组, 利用群体“互助”、“互争”、“互动”去完成教学任务, 使群体整体提高和进步, 达到育人目的。在体育课中, 让每位学生动起来, 人人做练习, 人人参与锻炼。在这种分组方法中, 教师教学精力可向异质学生小组倾斜, 在教师的特殊关注下, 逐步培养异质学生自主练习的能力, 让他们和集体融合在一起。 (4) 对体育异质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重在鼓励。 (1) 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异质学生以全面能力评价代替单纯的分数评价, 灵活性评价与多样性评价相结合。可以采用口头、手势、书面等评价方式;在测试时学生认为自己的考核结果不理想, 可以允许学生重试, 成绩进步可以加分, 鼓励学生超越自己。 (2) 制订特殊的考核办法。体育异质学生最怕的是体育测试, 因为他们付出再多, 其测试成绩与正常学生还是差距很远, 如果采用正常的考核办法, 他们就会以“考也是零分, 干脆不考”而放弃测试。为此, 应为体育异质学生制订特殊的考核办法, 比如可以采用逐步提高法。开始练习的成绩, 登记一次成绩;经过一段练习后的成绩, 再登记一次成绩。只要两次成绩对比, 成绩进步了则为及格, 而后确定新目标。运用这种记分方式对体育弱质学生考核, 能够公正明确地显示自身身体素质的提高与进步, 有效地调动异质学生参与考核的意识和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兴趣。
四、结论
1. 问卷调查结果综述。
本人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就小班化教学的教学分组方法进行跟踪调查, 对小班化教学的教学分组方法做出反馈意见。实验前发放问卷320份, 回收313份, 回收率97.8%;实验后, 发放问卷320份, 回收315份, 回收率98.4%。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出以下几组数据:
从上表可以看到经过灵活的分组教学后, 喜欢体育课的同学从55%上升到85%, 不喜欢体育课同学由25%下降到5%, 可见灵活分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上表可以看到很大部分同学觉得分层评价合理, 认为现行分层评价是可行的。
从表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在小班化教学中运动技能有了明显进步的, 只有个别学生认为没有进步, 这一结果说明了小班化教学对运动技能的提高起到明显作用。
2. 经过近一年的小班化教学, 并进行素质测试, 测试结果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 通过小班化教学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小班化教学给教师、学生带来了展示自己的机会,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农村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研究 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教学研究
在以前农村教学中,由于现实情况的限制,一般在课堂教学中是大班形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老师无法对每个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能力也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学生听课兴趣也下降了,导致很多本来基础就差的学生更不愿意学习。数学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初中的时候,学生就开始接触到函数,这相对来说开始变得抽象,所以,在农村会发现有很多基础不好的学生就辍学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农村的初中学校也开始尝试小班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认知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一、分组学习,研究合作
学校开展小班教学,就是建立在班级人数比较少的基础上,所以,在小班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的组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生的性格进行平均分配,让学生能够进行友好的交流和合作,从而能进行探究式学习。将学生进行分组也可以便于老师对学生的管理,对每个小组出现的问题进行适当及时的指导,也可以充分调动更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讲到“全等三角形”这一章节的时候,学生在上课之前,用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动手做几组三角形,每一组两个边是相等的。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对每组进行抽查提问,让学生回答什么是两个全等三角形。等学生回答完以后,然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接下来就是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定理进行讲解。
举不同形式下的全等三角形的例子,让每组的学生结合自己做的三角形和老师所讲解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在小组内讨论这些图形是否为全等三角形。对于学生中间遇到的问题,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组内讨论解决,给予适时的引导和帮助,对于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引导全班进行讨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更好地掌握了数学知识,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情景,创设问题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初中数学比小学数学更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但是由于难度的提升,所以,很多想学好的学生就会心生畏惧。开展小班模式进行教学,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创设课堂的教学情境,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这些问题解决。同时,老师也要根据学生之间的不同,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以帮助更多的学生学好数学。
例如,在讲到“平行四边形”的时候,我们一般可以先对学生讲解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有哪些。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情景的创设。让学生举出在生活中能见到的有关平行四边形的例子。学生则会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能够将老师在课堂上讲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学生会找出答案:“家中常用的木制挂衣架,铁丝网的推拉门,小区门口的电动门,升降机的支撑铁网”等。学生的答案均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见到,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学生学习数学也是为了将数学能够更好地运用到生活中,所以,因地制宜,在课堂上设置这样的情景,可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课堂以学生为主体
现在的教学理念中,提倡的是学生为主体,老师只是课堂的指引者。这在小班数学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例如,老师在讲解新内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尝试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新知识进行预习,并尝试着对例题进行解答,并检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掌握情况。了解了学生的情况之后,再出几道类似的例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对于做对的学生,可以适当地增加难度,对于做错的学生可以进行适当的讲解。如此循环下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独立地解答数学题,也可以激发学生探索在数学中所要学习的知识。在学生独立完成题目的时候,老师要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挖掘学生的优势,让学生更有信心地去学习数学,锻炼学生的思维。
综上所述,对于农村的初中数学教学,可以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试着进行小班化的教学方式,也需要每一个教学工作者共同努力,积极探索更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方式,让农村的初中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卢进林.农村初中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6(4):18-19.
【小班化课题研究】推荐阅读:
刘桂玲小班化课题研究总结报告09-15
小学体育课题研究,,小学小班化体育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申报表08-20
小班礼仪 课题07-18
小班化教学之教师研究08-24
初中小班化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10-18
3小班化教育交流新昌-小班化教育07-04
小班化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