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生物课程

2024-05-31

小班化生物课程(通用11篇)

小班化生物课程 篇1

针对我国的基本国情,遵循医学人才成长规律,国家适时提出了卓越医师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这是促进国内临床医学教育与国际接轨,全方位提高临床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医学各学科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在很多医学学科已发展到分子水平,并且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教学过程中选出3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组成卓越医师教改班,加入该计划的实施。经过本系部专家、教授论证分析和科室老师的讨论,结合卓越医师培养的宗旨,联系学院学生的生源状况以及学生基本素质等情况,提出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组织学和生理学这四门学科在同一学期不同时段完成,让学生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器官水平逐步学习、理解和掌握人体的细胞组成和结构、物质代谢规律、器官的系统功能。其中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为基础医学核心课程,教研室老师尝试对该学科人才培养计划重新调整,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以后医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在重视理论理论教学的同时,实验授课学时相应较大幅度增加(理论教学时数80学时;实验教学时数40学时)。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方式的改革中将协作式、模块式、案例式等多种授课模式融入该学科的教学当中,通过对医学院2013级和2014级两届学生的实际教学中取得的成绩进行综合评价教学效果良好,现将取得的教学改革的探索结果和经验体会加以阐述,希望能够为其他院校该学科教学提供借鉴。

一、探索新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思路和教学模式,彰显“教改”特色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的科学,医学生面对的对象是人体,任重道远,而该学科知识体系复杂而烦琐,学生学习起来难学、枯燥,学过的知识体系容易遗忘,如何提高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对每位生命科学教师都是应加以思考和探讨研究的。经过对卓越医师教改小班的生源素质调查,该班学生高中阶段绝大多为理科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好,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强,按照对医学生教育培养的传统教学思路,教学模式已不适合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卓越医师教改小班学生的组成特点,教研室全体教师积极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将协作式、模块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模式融入教学当中,通过对两届学生的实践教学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达到了培养目的。

1.协作式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该学科教师在案例式教学中将协作式学习模式引入教改小班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知识的课堂教学当中。该模式强调的是以学生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学生互助为主、教师指导为辅为基本手段:组员之间相互协作、取长补短,既要分工明确,还要相互协作,积极参与讨论。这种教学模式效果检查是小组PPT的制作和推荐小组中一名同学全班讲解,组内其他同学补充与纠正,然后教师提问检查教学效果。总体评价协作式学习模式不仅培养了同学的团队协作精神、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还锻炼了胆量,磨炼了意志,培养了感情,同时提高自了学生沟通、交流、表达能力。

2.模块式学习明确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1)理论模块教学。在理论教学中将该学科知识体系分为四大模块。其一为生物大分子篇:主要讲述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酶化学与酶的工作原理;其二为物质代谢和调节篇:主要讲述糖代谢、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生物氧化、核苷酸代谢等;其三为基因信息传递篇:主要讲述DNA的复制、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基因工程技术、基因表达调控和分子生物学的其他应用技术;其四为临床医学专题篇:主要讲述肝脏的生化、血液的生化、肿瘤与基因、信号转导与疾病等。(2)实验模块教学。实验是一切研究的基础,为了培养卓越医师敏锐的观察能力、科学的思维习惯、良好的动手能力以及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时代的接轨,实验教学内容的变更与补充势在必行。该学科实验教学内容的变更与补充重点放在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及全新多元化的实验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的渐行。实验教学模块的构建和分层中其一是:基础实验技术的原理讲述和仪器使用训练:主要完成基本实验技术的理论学习和量器的正确使用及校正、该学科基本实验技术相关仪器设备的认识、构成、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以及动物实验中组织分离、细胞破碎、物质提取和纯化等基本操作训练。其二是:基础实验教学:即基础验证性实验,目前主要开设血清标本蛋白质、葡萄糖、脂类物质含量测定,肝功能和肾功能的相关检测以及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等实验项目。其三是:综合性实验教学:该模块实验教学内容涉及该学科多方面知识体系的综合应用以及和相关学科间知识的融合渗透的等多种形式,临床医学各学科实验该学科综合性实验主要包括血清标本白蛋白的纯化与鉴定、重组DNA的构建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通过开设综合性实验培养和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养成多方位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和启发学生综合利用各学科知识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获得相关实验的实验结果预期。其四是:设计性实验教学:教师提出问题或给出某一研究方向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包括该实验的相关实验原理、涉及的实验技术、实验仪器、试剂、标本、实验操作路线、实验成本核算和实验结果预期。学院开放学生所需要的实验平台并给予一点资金资助,根据不同的实验项目由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组团完成全程操作。目前以分子生物学的相关研究为主,通过开设设计性实验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协作沟通能力、熟悉查阅文献的方法和实验操作水平,为以后从事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奠定可靠的基础。

3.案例式教学可以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能力、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相结合能力。在理论教学环节中,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插案例式教学,让学生既全面系统地认知该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又能够结合实践将该学科与临床加以联系。这种教学方式的关键在于教师在对案例的设计和选择上既要紧扣该学科理论体系又要联系临床检验和治疗,做到案例常见、合理、难易合适以便于学生分析。通过对案例加以分析、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系统全面地了解案例,掌握与案例相关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知识及与临床的关系,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借以培养学生认知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2]。例如,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疾病,通过这个病例可以加深学生掌握和理解糖代谢的知识;糖代谢、脂肪代谢和蛋白质代谢三大营养素代谢的关联;代谢与疾病的关系等。引入这一案例,可以设计讨论的问题有: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发生了怎样的紊乱?糖尿病患者体重为什么会下降,与脂肪代谢有何关系?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为何会减弱,易受到感染?针对提出的问题,学生会主动地去查阅一些相关文献资料,全面了解糖尿病与糖代谢、脂肪代谢、氨基酸代谢的关联及于临床诊治糖尿病的方案。案例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巩固已学知识和与临床医学联系的能力,提高了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相结合的能力。

二、通过多种考核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传统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是期末进行单一的理论考试,而忽视了实践环节,评价效果不科学、不合理。为此对卓越医师小班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学习效果的考核方式除了理论考试之外,还增加了实验考核,并且注重对平时学习过程的检验。卓越医师小班学生的成绩比例分配为:理论考试占60%、实验考试占20%、平时成绩占20%。经过教学改革的实施和学生的努力,卓越医师教改小班相比其他临床医学班取得了更好的成绩:理论成绩平均分87.1分,实验成绩平均达到85.7分。通过对两届学生学期末问卷调查发现同学们对协作式、模块式、案例式等形式的教学模式高度认可,上述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学习临床医学的兴趣、主动学习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习惯;同时也提高了与他人沟通、交流、协作的能力,磨炼了意志,提高了表述能力,为将来成为一名拥有“仁心”和“仁术”的卓越医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问题与展望

卓越医师教育是精英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新型临床医学人才是国内和国际化的需要。近年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很多医学学科已发展到分子水平,要以卓越医师培养契机,改革基础医学核心学科的传统的理论与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为其以后从事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奠定可靠的基础。医学教育工作者应早日探索出适应我国国情的、适应医学科学领域发展规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为我国医学教育史上书写光辉一页,为我国医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摘要:卓越医师教育是精英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新型临床医学人才是国内和国际化的需要。对于新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模式、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法等都需要进行探索和研究。就长江大学医学院开设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体系中知识的讲授方式,即将协作式、模块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模式融入教学当中并取得的成效加以阐述,希望能够为其他院校该学科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卓越医师,多元化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马静,杨丽莎,梁志清.关于“卓越医师”教育培养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2,(2):242-244.

[2]田吉梅,盘强.案例式教学在生理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9):1419-1421.

小班化生物课程 篇2

南京市凤游寺小学

在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扶持下,我们凤游寺小学牢固坚守“为每一个孩子积蓄成才的力量,为每一位教师搭建发展的平台”的办学理念,以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为蓝图,通过几年来的建设,至2007—2008学年度,我们成功创建为南京市小班化教育示范学校、南京市百家优美校园、江苏省科普教育示范基地,获得南京市合格学校及五室建设先进学校的荣誉。现在,我们明确提出学校已经进入内涵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进一步发展会更难,更需要我们下大力气,坚持不懈地努力。而这一切工作的核心追求是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和学校的持续发展。因此,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发展意识,是每一个凤小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今后,学校如何进一步保持在南京市小班研究领域的相对领先位置,使得我校更有内涵,更有活力,更有影响力,必然要在深化小班化教育实践和研究上努力开拓,深度发掘。如何充分利用学校发展的文化资源、小班资源和环境资源,通过资源整合和充分开发来进一步打造学校办学特色,是我们近期来一直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我们认为,在小班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是教学改革必须摆正和处理好的一对关系。小班化教育学校的课程观决定着小班教学观,并由此决定着小班教学改革的品质。小班化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视角既在课堂,更在课程上,追求多元化、个别化和适性化的小班,必然追求多元化、个别化和适性化的课程。

在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市、区教研室、教科所的关心、指引下,特别是南京市教研室书记、南京市小班化教育研究所所长汪笑梅、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郝京华的鼓励、扶持下,我们坚定了通过学校课程发展特色,深化小班化教育实施的思路。

一、整体规划,建构学校课程发展体系

认真思考和建构学校的课程发展体系,在近一段时间内,我们的学校课程发展,突出了五个方面的特点,即:服务于学校办学思想和特色发展;基于学校资源;基于学生需要;以教师为实施、开发和评价的主体;着重小班课程的多样性

与可选择性。以这五点要求来保障小班课程的适性化。

我们重点在四个方面开展了工作:一是在教学上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探索小班课堂管理的规定性;二是在学科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这个层面上进一步开展学科整合教学研究;三是基于凤凰台和六足园的资源,规范开发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如此,我们凤游寺小学就初步明确了具有学校特点的课程发展体系,为进一步打造学校课程特色奠定了基础。

二、聚焦合作,探索小班课堂教学规定性

近年来,在长三角地区的小班化教学研究中,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 学科整合教学这一省级重点课题研究是我们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大特色,是对学科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学科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指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执行学科课程的过程,是在国家课程权力允许的条件下由学校自主决策。

学科整合教学的做法是:集中1—2周时间,把同一年段不同学科教材中具有关联性甚至目标重叠的学习内容,通过梳理,使它们结合在一个共同主题下进行教学。至今,我们已经开展整合教学主题20余个,每学期都在市、区进行展示。这一学年来,我们在专家的指导下,形成了“开发一个,就成一个精品”的指导思想,分别在两个学期内深度开发了《不一样的秋天》和《生生不息》两个单元,分别请了郝京华教授、汪笑梅书记、全区同行和南京市教导主任培训班全体学员观摩、指导了两个单元的教学活动,在活动结束后,都编写了该单元的《学科整合教学指南》。在学科整合教学的过程中,从环境、资源、活动、课堂教学、评价等各方面进行规划和组合,整合学科优势,形成集体攻关、合作实施的教师团队氛围。深度开展的学科整合教学活动使教师打破了学科的壁垒,从封闭的个体劳动走向分享与共进,他们的教学视野从知识逻辑走向认知逻辑,形成了相互支撑的学科合作,同时避免了教学中的烦冗、缺漏,使得工作效率与效益显著提升。而学生在整合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有趣的合作任务、多样的合作方式、广泛的合作时空、持久的学习情境和整体的认知视界,他们与他人分享学习资源和成果,使得学习变得更有活力。南京市教研室汪笑梅书记将我们的研究誉为南京市实践新课改的一个亮点。在5月底的香港小班化教育研讨会上,我校作为南京市唯一的发言代表在会上介绍学科整合教学的有关做法,得到来自港、澳和上海等地的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和赞赏,南京市教研室表扬我们的研究为南京市的小班化教学研究赢得了荣誉,并引起了《南京日报》的关注和报导。今年暑假全市四、五、六年级小学生的暑假作业《过好暑假》中,就加入了我校以整合学习思想编写的《奥林匹克之夏》单元,使得我们的研究成果让全市小学生共享。

四、规范开发,形成两翼并举的校本课程

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依托凤凰台校园文化和六足园的资源,借助专家的力量,认真学习课程理论,规范进行开发,形成了人文类校本课程和科学类校本课程两翼并举的鲜明特色。

一方面,近年来,我们研究凤凰台区域历史文化资源,认识凤凰台文化的教育作用,探索凤凰台的文化品格,建设凤凰台文化的学校资源,取得了显见的成效,在市、区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形成了学校鲜明的文化形象,孕育了学校特色

发展的重要基点。但是,我们深知凤凰台文化必须要走进课程,走进课堂,走进活动。只有通过课程实施,凤凰台文化的文化资源和精神品格才能真正使学生获益。在开发凤凰台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学校领导指导青年教师分析课程目标、建构单元,逐课编写。经过近2年的努力,开发的《千年百尺凤凰台》课程包括:“恭敬、宽容、诚信、勤敏、慈惠”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凤凰台有关诗词文化、建筑文化、历史掌故、民俗文化、乡土地理教育;以宣传、保护凤凰台遗迹为主的社区实践活动等内容。这门课程扎根乡土,弘扬传统,底蕴丰厚,社区资源众多。在2007年江苏省的校本课程开发案例评选活动中受到专家好评,荣获一等奖(南京市仅2家),下学期,南京市教研室将安排我校在全市进行展示。

另一方面,我们学校的六足园蝴蝶探究活动曾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江苏省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江苏省少年科学院科学探究活动一等奖,目前六足园已经实现向社会开放,与社区共享。南京的媒体高度关注我校六足园,电视、报纸、广播多次报导学生开展的蝴蝶探究活动。我校的六足园作为科技活动,已经形成了学校的特色。但是,我们仍然认为,六足园必须作为校内的课程基地,给全体学生获得学习、活动和发展的机会。从2007年开始,我们在著名课程专家郝京华教授的指导下,与郝教授的研究生团队一起着手深度开发以“尊重生命”教育为核心,以学生人人参与为追求的科学探究系列课程,目前正在进行之中。郝教授认为,这项课程的成功开发,将使得学校走向国际课程交流的平台。

我们认为,共同开发课程是一个教师校本研修的过程。因此,我们组织了教师校本课程开发团队,让教师们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在这个过程中向专家学习,从研究中进步,发展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能力。我校汤飞等青年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对他们个人的成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长三角地区乃至更大范围来看,深化小班研究,今后的视角必然落在小班学校的课程发展上。在这一领域,我们虽然有了思路和一些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距离小班的课程理想仍有差距。我们愿意与全区小班学校携起手来,实现研究中的进度共享、主题共享、问题共享和成果共享,以共同赢得小班化教育实验的新高度。

小班化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篇3

关键词:教学改革;生物科学与转化医学;生物学综合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45-02

秉承兴趣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贯彻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的教学理念,生物科学与转化医学实验课是基于导师根据学生的兴趣,针对性、个性化地设计培养课题的基础上,具体、分步骤地完成、实施课题的实验基础课程。现代生物学综合实验以前是以示教为主,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生物科学与转化医学实验一样,学生们根据兴趣选择不同的实验室,实行小班化授课。每个实验室学生人数不超过4人,具体到每个实验室再根据学生兴趣分成小组,每组人数不超过2人[1]。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传统的实验课程有规范统一的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手册,一般是一个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大组,老师示教,学生跟着操作的方式完成。基于生命科学发展较快,尽管常规的技术方法是一定的,但如何将这些技术方法运用到实际的课题研究中来,在做自己感兴趣课题过程中学习实验技术、方法一直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这两门课程均是实践操作性课程,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与教师示教的方式,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生命科学基本实验/技术方法,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通过实验课程的实施,在实验教学中模拟科研情景,开展研究型实验教学。同时通过实验,学生模拟了一次相对完整的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过程。从实验技能培训、综合实验选题、实验方案设计到科研工作的实战演练,全面培养学生科研的思维和系统组合各种实验技术来实现科研目标的能力。

二、教改内容与方法

避开常规实验教学的统一要求,小班化实验教学更注重学生能力及兴趣的培养。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完成常规实验技术、方法的教学工作,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培养学生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能力的培养。一个学生所需要的能力,针对实验课而言,首先,学生需要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一般的实验仪器要懂得它的使用方法;其次,是对实验主要内容深刻理解,对实验的每一个步骤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最终取得好的实验结果;最后,也是对学生能力要求最高的,就是能根据一定的实验要求,通过查阅文献,设计出一套完整实验方案。激发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尤其加强学生们自学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学生们反馈证明以兴趣为导向的小班化实验课程开设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对全部开设课程无记名反馈时,小班化实验课程得分最高,学生们最受欢迎[1]。

2.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时,就可以改变被动的局面,做到主动学习,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主动掌握知识。基于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生物科学与转化医学实验这门课在设置上努力做到个性化培养。学校安排学生与学院的导师见面,通过与导师的面对面的交流,使学生了解导师们的研究方向,学生可以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经过与导师之间的双向选择,最终确定学生自己该门课的研究方向。老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制订此门课程个性化的教学大纲。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感兴趣的基因及不同的实验室,根据不同的实验室特点去构建相应的质粒、在不同的模式动物中进行相关基因功能表达的实验[2-3]。在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都充分地发挥都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再在实验过程中动手操作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将兴趣贯穿于课程学习的始终。

3.课题设计思路的培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说明,要想帮助他人解决难题。还不如传授给他人解决难题的方法。在小班化实验教学过程中更注重这种解决问题方法的培养。在教学上,如果仅是掌握实验技术、方法,那培养的是优秀的技术员,而学生的培养,通过小班化实验教学,更希望他们学习如何设计课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与导师或指导老师进行沟通,导师、指导老师将对学生的想法及设计的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判及指导。在这样反复实践的过程中,让同学们通过阅读文献,了解课题设计的整体思路。

三、考核方式

由于学生参与的是不同的课题,在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涉及的实验方法与技术不尽相同,因此,这门课程的考核将更接近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察,考核的指标主要有实验记录、实验报告和最终取得的实验结果。实验记录与实验报告是对整个实验过程的书面记录,同时也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不断地分析和总结,才能使实验顺利进行。同时,对实验结果也必须进行考核。一个实验包括了目的、方法和结果,每一个结果都是对一个小问题的解决,实验结果的好坏,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实验设计构思、动手操作能力等息息相关。关键是看当遇到问题时学生们是怎样去解决问题,怎样去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在学期期末,学生们对这一学期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汇报,形式是以小组PPT形式汇报,导师和指导教师参与打分、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但突出考查学生以下几个方面:准备充分,多媒体制作规范,运用是否得当,效果;演讲时精神饱满,有感染力;演讲时思路清晰,逻辑合理,内容充实,重点突出;演讲内容中有自己的思考、联想和创新启迪;回答问题正确;如果是团队,团队分工是否合理,合作是否密切等[4]。

四、问题及不足之处

小班化实验教学开展以来,和传统的实验教学相比较,学生们反馈这种以提升学生能力培养、参与兴趣课题为导向的小班化实验教学较好。然而,在小班化教学过程中也有诸多不足的地方。首先,较传统的大班教学,小班化教学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传统教学只要配备一个教师、一个助教,小班化实验教学目前分到10个实验室,基本是每4个学生配备一个教师、一个助教。而小班化实验授课要投入更多的财力。其次,小班化实验教学因在不同实验室完成,学生们掌握的知识内容不一,实验内容不尽相同,在汇报实验结果时,各有各的特色,对实验结果的考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制订考核标准是目前面临的问题之一。再次,教学效果不一,有平时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如果不动手操作,不积极阅读文献,不主动探索问题,在结果汇报过程中就会明显表现出来,不像传统教学,有统一的实验大纲、实验手册,学生们在考试前背背书就可以应付考试,但小班化实验教学因是全新的教学模式,环环相扣,没有死记硬背的东西,着重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

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生命科学与转化医学实验、现代生物学综合实验课程正是学生在实验室中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吸收知识的一种很好的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课程的设置必将朝着更适合学生的学习习性发展。尽管在教学过程是碰到诸多问题,也有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但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获取,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升,小班化实验教学就有开设的必要。诸多问题及不足可以在教学改革的积累过程中逐步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陈平,黄转,苏雅娟,王美艳,刘志学.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创新能力的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7):104-105.

[2]杨瑾,季宜敬,金俊阳,崔锐博.激发兴趣,开启心智,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3):154-157.

[3]张正峰.提高师范生公共教育学学习兴趣的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9,(10):45-46.

基金项目:同济大学教学改革项目“生物科学与转化医学实验课程建设”(2000104041);同济大学教改项目:“生物学综合实验课程建设”(2000104039)

浅析初中生物小班化教学模式 篇4

一、小班化的教学模式应注意的事项

小班化教学毕竟还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实行起来还会感到有些不适应, 任何新事物的发生和利用, 都会与传统的观念产生碰撞, 小班化教学模式的开展, 必定会带给教师强烈的冲击, 促使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教师应该从初中生物的教学空间、教学课题、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规划策略等方面出发, 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 去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此外,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叛逆时期, 教师一定要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 要时刻注意学生的行为举止, 针对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基础知识掌握水平和学习能力, 因材施教, 适时地调整教学策略, 挖掘每位学生的优点和特长, 让每位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例如, 在教学有关人体构造的内容时, 教师就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层次进行分组, 实行“分层教学”, 给他们充分的空间去进行交流, 学生和自己同等级的成员在一起, 会感到一种“归属感”和“亲近感”。

二、初中生物“小班化”教学的作用

1.小班化的教学方式成就了学生的自我。以往“大班化”的课堂上, 学生想要表现, 却苦于没有机会, 教师想要了解每一位时间, 却苦于时间和精力的有限。而“小班化”的教学就不同了, 小班化教学课堂只有二十人左右, 每位学生都有充足的表现机会, 也能够得到充足的锻炼, 这就为他们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生物课是初中才开设的课程, 刚刚接触到生物课的学习时, 很多学生还很不适应, 存有众多的疑惑, 对生物这门新课程有着各种各样的遐想, 这就需要教师来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 对于他们的疑问给予必要的解答。生物课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因此, 这也需要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做实验, 通过真实的体验获取生物知识, 实现自主探究式的学习。而“小班化”的教学模式, 恰恰能够满足初中生物教学的需求, 因为班级人数少, 所以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动手做实验的实践操作机会, 从而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学会学以致用。“小班化”教学模式的最大优势就是班级人数少, 正因为人数少, 才能够满足每位学生的需求, 而每一位学生也能够拥有充足的学习资源, 与教师的接触也就更多了, 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也就加强了, 动手操作的机会也多了, 也就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成就“自我”。

2.小班化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初中生物的授课方式还是以实验为主, 传统的“大班化”教学模式下, 生物实验通常都是由教师演示, 很少有机会让学生亲自做实验, 因为实验器材是有限的, 而且由于班级人太多, 为了学生的安全和实验器材的安全, 学校很少开放实验室。而“小班化”教学就不同了, 在这种模式之下, 教师可以将二十位学生分成五个小组, 每组四人, 前往实验室进行实验, 这样的话, 实验室的课堂秩序也有了保证, 而教师也有了机会和五个小组进行交流, 如果小组数太多的话, 教师根本顾不过来, 整个课堂也毫无秩序, 杂乱无章, 严重影响教学效率。这样的教学模式, 不仅可以着实地提高每位学生的综合能力, 还有利于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 全班学生拧成一股绳, 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 有助于班级的团结和稳定。

3.小班化的教学方式提高了课堂效率。小班化教学严格控制了班级人数, 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学。以往的课堂上, 教师一人要面对全班四五十名学生, 而且一位教师通常会带两到三个班级, 这样一来, 相当于一名生物教师要教导一百多名学生, 教师肯定没有那么多精力顾及到每一位学生, 对于有些学生, 难免会疏忽一点。如果学生自己不主动、不积极, 那么就很可能被教师所忽略掉。而小班化教学一个班仅仅二十名学生, 教师就能够深入到每一位学生, 了解每位学生的不同需求, 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了问题, 教师可以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因为教师有了充分的时间来对每个学生进行分析, 通过平时与学生的接触和沟通, 可以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 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如何进行小班化教学

1.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初中生物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我们绝不能够仅仅地满足于教材上的基本知识, 还应该教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交流, 勇于探索更多的生物知识。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课外探究活动, 将教学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来。在课堂上, 也要积极地开展探究活动, 而探究活动能否有序地进行, 就依赖于一个良好的探究环境, 所以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特别是动手操作这一块, 教师要向学生做标准化的示范, 书面语言要准确, 设置悬念,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初中的学生对很多新鲜的事物都充满的好奇, 喜欢实践动手, 不满足于课本知识的条条框框。初中生物对于他们而言, 刚好是一门新学科, 而且生物现象千奇百怪, 很容易勾起学生的好奇心理。在小班化教学模式之下,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自主学习、勇于创新, 在面对某一生物现象时, 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有什么想法就要说出来, 和大家一起探讨, 在探索中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娜.谈初中生物学新课程下的自主学习[J].中小学教育, 2012, (04) .

小班化生物课程 篇5

所谓“小班化”教学,就是以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与全面发展为目的,在减少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教育的时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教学策略、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估等环节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班级教学活动形式。而小学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建立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具备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在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细致的辅导和督促,只有在小班化这个平台上,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对每个孩子进行发音和朗读的训练,对每个孩子也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进行有层次性地作业练习。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班化模式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断摸索的新课题,它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对于每位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艺术来说都是一大挑战。我们只有积极探索,不断改进,才能实现小班化教学从内容到形式的巨大变化。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班额较小,在所以在英语课堂上可以运用英语小班化的课堂教学方法。

结合我的工作实践,我原来在一所中学任教,每班人数都在四五十人左右,在这种相对的大班额中,对于课堂的组织,管理都不易达到理想的效果,课堂上学生的参与面也相对较少,现在工作的学校,在我所教的两个学年中,每个班级的人数都较少,这样的小班,非常有利于组织教学,对于整个课堂调控,也是比起以前有了质的飞跃。它给老师更多发挥的空间,也给学生更多合作学习和探究的平台。二.小学英语小班化教学的优越性和教学方法探析

小班化教学应该算是与时俱进的产物,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过“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如何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是我们今天一线教师一直在探讨研究的课题,而小班化教学的应运而生,正好迎合了这个理念,只有在小班化这个平台下,才能更好地实践因材施教。因为小班化教学具有大班教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小班化教学由于班级人数较少,学生性格交叉区的范围增大,师生的交流量增多,更有利于情境的设置。课桌、椅子的排列力求变化,有别于传统式的直排方式,以便于互动、沟通。就我们小学英语的教学来说,座位的安排基本上是两种形式:独立式与合作式。自学、思考、写作等类型的活动采取独立式较好,而对问题的讨论、角色扮演、纠错等则采取合作式较合适。当然,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尝试一下其它形式,如圆形、方形等。多样化的课桌摆放除增加学生的新奇感外,也使每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活动的中心地位,均衡得到教师关怀与指导,缩短师生、生生间心理与空间的距离。有的学生甚至可以不举手直接站起来回答问题,在不变的教学时间内增加学生的发言机会。

并且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任何新鲜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而英语这个学科的特点就是需要教师不断创设新的语境,给孩子表达,畅所欲言,实践应用语言的机会,因此我在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

小组,结合每堂课的教学任务,灵活地组织课堂,使桌椅的摆放为本堂课的教学任务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并结合教材中每单元涉及的中心话题,提前为每个小组布置要准备的材料,和相应的任务,通过这种分工与合作相结合的形式,使每位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真正做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给学生创设语言实践操练的平台,增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既高效的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锻炼了学生合作学习和探求新知的能力,也起到了很好的沟通师生,生生之间情感的作用,可以说获益良多。

例如在讲新授课五年级第二课What do you want to be一课之前,先给每个学习小组布置任务,让他们提前准备有关职业的图片,并进行讨论自己最想从事的职业,然后在班级中展示给大家,并根据课文框架,四人一组创编新的对话,巩固深化本课所学内容,这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的同学在网上搜的图片,有的同学有画笔画出自己喜欢的职业,再经小组讨论,本课的一些重点难点就在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和讨论中,迎刃而解,学生易于接受,不觉乏味枯燥。我也觉得组织学生活动轻而易举,节省了课堂的宝贵时间,从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上,真的是觉得获益良多。

同时,学生也非常喜欢这种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样使他们感觉自己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变以前的被动学习为现在的主动学习,而学习态度的转变,是最可贵的,通过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积极的准备,再到课堂上热烈的讨论,积极的参与,不可不说小班化教学对学生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小班化教学为我们的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把自己围绕课程的内容,精心准备的作品,来到讲台也大家分享,满足了小孩子爱表现,活波好动的天性,还记得我们的孩子身穿演出服装,热情洋溢的英语课本剧表演,还记得我们的学生根据课文话题,在小组讨论中,表现出来的好奇大胆,在小班化教学中更有老师和同学共同努力配合的足迹,可以说是这种教学模式让我更喜欢小学的英语教学工作,因为它给我的教学提供了很多发挥、创造的机会。

三.不断探索总结,因校制宜地实践小班化教学理念

小班化教学,还有很多值得思考和探索的地方,相信在我以后的教学中,会不断总结英语课小班化教学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因为小班化教学不是说说口号,而是要在每天的教学中不断完善,并且小班化教学也没有固定的模式,相信在不断探索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会摸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的具有我校特色的英语小班化教学的特色之路。

小班化生物课程 篇6

策略一:丰富活动组合形式——聚集人气

根据各中队人数少的情况,每月的少先队活动课,两节由各中队单独开展,两节采取单班双级复式组合形式。

单班双级复式 单班双级复式,是指两个不同年级的队员组合上课,采用两种形式,一是以低段、中段、高段的形式来开展,二是高、中段队员指导低段队员参与活动。在实际活动过程中,采用复式组合形式,增进了不同年级队员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了队员的参与热情,少先队活动课堂的气氛浓烈起来。

增多辅导交流 单班双级复式组合的形式,促进了不同年级中队辅导员的合作和交流。一是合作备课、相互切磋;二是轮流上课,助理记录;三是集中反思,共同进步。

策略二:多方合作整合资源——有效设计

学校采用同级异科整合与异级同科整合两种方法,激发队员间合作、辅导员与队员合作,以及家长与孩子合作,有效设计少先队活动课。

同级异科整合 同级异科整合,是指在单个中队独立开展少先队活动前,将少先队活动课程与其他不同学科的课程进行整合。少先队活动课程可以与班队活动整合,也可以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班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或思品课相整合。例如徐老师在一(1)中队开展少先队活动课时,就将一年级上册的少先队活动课《时刻准备着》与思品课《我是小学生》进行整合,完成两类学科的教学任务。

异级同科整合 异级同科整合,是指在不同年级的中队里将同类学科的课程进行整合后实施教学活动。如李老师将一年级上册的少先队活动课《队知识我牢记》与二年级上册的少先队活动课《我为中队出份力》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在二年级教室内以单班复式组合形式开展队活动课。

分层递进设计 课前,不同年级的两位中队辅导员需坐在一块儿,静下心来思考:哪些内容适合不同年级的队员在复式班里开展?活动中每个队员要达到怎样的发展要求等。如《我爱社会主义祖国》少先队活动课,五(1)中队队员要学跳少数民族的舞蹈或了解少数民族的民俗,在中队辅导员的指导下制成课件并展示,六(1)中队要求队员要了解祖国伟大成就,寻访成功人士,在辅导员指导下写好寻访手册并交流。

相似融合设计 中队辅导员可以与科任老师合作,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加工,寻找两类不同学科教学内容的相似点、相融点、发展点。如5月是安全教育月,三(1)中队和四(1)中队的辅导员将少先队活动课教材中的《我平安 我健康》的内容与《生命与安全》教材中的《防溺水》知识进行整合,设计出《防溺水 记心中》少先队活动课。

复杂活动设计 中队辅导员在设计少先队活动课的过程中,倡导队员参与。如一(1)中队与六(1)中队在合作设计《学榜样做榜样》少先队活动课时,六年级队员将队员的书包和抽屉拍成照片,制作成幻灯片,小队合作配上解说词。一年级队员在中队辅导员的带领下,课前观摩六年级队员如何整理书包和抽屉,学习整理的方法。

自助餐式设计 自助餐式活动,是指辅导员或队员提供多种活动素材或建议,队员们根据自己或小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素材与建议设计活动。如《寻访身边的追梦人》少先队活动课,提供给队员多种寻访意见:可以几个人组成一个小队,可以自由组合,可以抽签组合,可以按年级组合,还可以运用其他方式进行组合等,寻访的过程可以采用电话、访问、询问他人等途径。

小队自主设计 小队自主设计活动,并不是让队员自己设计整节的少先队活动课,而是中队辅导员将本节课的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或者课堂中某个环节的活动要求告诉队员,队员自主设计活动。如三(1)中队开展《健康运动 促我成长》少先队活动课时,两个中队分成四支小队,有的小队设计的方案是展示自己队里的健身达人活动项目,有的则设计了跳绳比赛活动。

家庭辅导员指导 少先队活动课的设计需要家长指导。家庭辅导员的参与,会让少先队活动课更具教育意义。如设计《爱我家乡之包饺子》少先队活动时,四(1)中队与五(1)中队的队员,课前请家长指导包饺子,课上把家长协助准备的食材带到课堂,一块儿动手包饺子,你教我,我学你,其乐融融。

策略三:分层实施雏鹰争章——“章”显队味

学校将分层争章具体体现在不同年级间合作中的分层,各个中队活动中的分层,各小队活动中的分层,队员个体的活动中的分层。

课内分层争章 在以单班双级复式组合形式开展少先队活动课时,虽然两个不同年级的孩子在一块儿学习,但争章标准不同。高年级和低年级分别按照本年级少先队活动课程的争章标准进行活动。

校内外齐争章 学校少先队结合教导处,总务处,德育处的工作安排进行争章。如在大课间活动中争运动章,在校本课程中争剪纸章,在写字课中争书写章,在早自学里争阅读章等等。此外,结合日常行为规范活动,鼓励队员争获“雅行章”。将少先队活动课程与争章活动延伸到队员家庭,学做家务,调查家乡的特殊产业,颁发家务能手章。

学校还在思考:其他两个校区由于人数更少,是否可以采用单班三级复式组合形式开展少先队活动课程?是否可以让科任老师也参与到中队辅导员的角色中来?留守儿童较多,是否可以在校园网页上建立亲子争章活动基地,让孩子们通过网络,与远在外地打工的父母互动争章?探究适合农村小班化学校的少先队活动课程模式,还在路上……

小班化生物课程 篇7

一、小班化教学特点

从班级容量上看, “小班化”人数每班18—25人, 人数与规模比例具优势;从教学环境上看, “小班化”教室布置可以根据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 灵活多变、更富有个性化和针对性地达到因材施教;从教学模式上看, 班额数少, 可改变传统课堂师生单向交流方式, 师生、生生交流频率加大, 激发学生热情, 强化自主性, 每个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且作业作精细的批改, 增加师生面批机会, 指导效率提高。同时, 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教学效果上看,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培养学习能力, 促进潜能生进步等。“小班化”教学能使学生求知能力、做事能力、共同生活能力、生存和发展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从教学评价看, 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评价更全面, 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体现。

二、大班制教学中的“小班化”辅导教学模式设计

研究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以及课后巩固设计体现小班化优势的教学方式。

(一) 课前预习部分的小班化辅导模式研究

教师按学生分层指定预习内容预习模式。对班级学生按照学习综合成绩或能力, 将学生分成A、B、C三层 (A组是潜能生, B组是中等能力的学生, C组是能力强的学生) ;预习内容展现方式:预习学案、网络平台、多媒体展示等方式;预习指导方式:分层次分组次集体指导预习 (重点指导对象放在A组) ;预习效果反馈:教师及时对每次预习情况进行预习评价, 以等级或分数作为评价标准。此预习模式的具体实施由任课老师根据实际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间进度进行选择实施方式;本模式主要建立在分层教学理论基础上, 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需求, 为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预习内容, 教师面对面地为每一位学生进行预习指导, 达到了解所有学生的预习情况的目的。

(二) 学生-学生结对子互助预习模式

将班级学生按照2-4人进行分组, 分为AB两人一组或AABB四人一组, 其中A学生为成绩优秀的同学, B学生为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 根据预习要求, 合作查阅资料 (方法不限) , 每一组合作上交一份预习报告。教师对预习报告进行评估, 根据学生的预习汇总情况, 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 达到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教学的目的。本模式重点在于对不同小组的预习情况进行摸底, 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情况, 从而在课堂中有效面对不同学生存在的问题。

(三) 学生自主设计个性化预习预习模式

教师提出预习内容, 学生根据预习内容, 自主查阅资料 (方法不限) , 上交个性化预习报告, 预习报告中保证涵盖查阅到的相关资料, 根据相关资料及课本知识点提出问题。教师对上交的报告进行问题汇总, 以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中的小班化辅导模式研究

(一) 班级学生A、B、C分层展示模式

根据学生交流表达能力与学习综合能力相结合进行分组:A组为综合素质能力均较强的学生组;B组为成绩较好, 但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组;C组为综合能力较弱的学生组。课堂设计建立在有良好的预习基础上进行, 并按小组层次设计相应问题。

(二) 教师负责制, 学生AABB或AAABBB分组, 优秀学生和潜能生混合小组展示模式

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将A优生和B普通生进行混合编排4-6人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讨论学习。主要为实现生帮生, 生练生。同时, 展示中教师引导普通生解决问题。但汇总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 组间同学进行讨论, 这类问题多由优生进行组织回答, 从而激发优生的挑战欲和追求新、难、奇知识的动力, 有效提高这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 教师制定教学框架, 组长负责制展示模式

学生6-8人为一组, 优秀生和潜能生混合小组, 组长由责任心和交流能力较强的同学担当。教师负责制定本节课的基本教学流程、问题设计以及维持秩序。课前安排组长组织解决教师安排的预习内容, 并列出每位同学的问题。

三种设计模式的部分操作细则要求:1.每月对小组按照学习和课堂展示情况, 成员进行互动交流,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2.教师制定的教学框架以及设计的教学问题要严谨合理, 如有出入应及时修正、调整。3.课堂教学流程中, 以学生的展示为主, 教师对学生展示要提出特定要求, 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4.要慎重选择组长, 保证组长能力较强、责任心强, 实行组长竞选。

摘要:生物学科教学中, 在预习环节、教学环节、复习评价环节设置不同的“小班化”辅导方式, 研究大班制教学中的“小班化”辅导对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

小班化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篇8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传统的实验课程有规范统一的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手册, 一般是一个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大组, 老师示教, 学生跟着操作的方式完成。基于生命科学发展较快, 尽管常规的技术方法是一定的, 但如何将这些技术方法运用到实际的课题研究中来, 在做自己感兴趣课题过程中学习实验技术、方法一直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这两门课程均是实践操作性课程,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与教师示教的方式, 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生命科学基本实验/技术方法, 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通过实验课程的实施, 在实验教学中模拟科研情景, 开展研究型实验教学。同时通过实验, 学生模拟了一次相对完整的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过程。从实验技能培训、综合实验选题、实验方案设计到科研工作的实战演练, 全面培养学生科研的思维和系统组合各种实验技术来实现科研目标的能力。

二、教改内容与方法

避开常规实验教学的统一要求, 小班化实验教学更注重学生能力及兴趣的培养。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完成常规实验技术、方法的教学工作, 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 培养学生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能力的培养。

一个学生所需要的能力, 针对实验课而言, 首先, 学生需要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对一般的实验仪器要懂得它的使用方法;其次, 是对实验主要内容深刻理解, 对实验的每一个步骤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最终取得好的实验结果;最后, 也是对学生能力要求最高的, 就是能根据一定的实验要求, 通过查阅文献, 设计出一套完整实验方案。激发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尤其加强学生们自学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学生们反馈证明以兴趣为导向的小班化实验课程开设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对全部开设课程无记名反馈时, 小班化实验课程得分最高, 学生们最受欢迎[1]。

2. 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 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时, 就可以改变被动的局面, 做到主动学习, 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 主动掌握知识。基于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生物科学与转化医学实验这门课在设置上努力做到个性化培养。学校安排学生与学院的导师见面, 通过与导师的面对面的交流, 使学生了解导师们的研究方向, 学生可以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经过与导师之间的双向选择, 最终确定学生自己该门课的研究方向。老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制订此门课程个性化的教学大纲。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 选择感兴趣的基因及不同的实验室, 根据不同的实验室特点去构建相应的质粒、在不同的模式动物中进行相关基因功能表达的实验[2,3]。在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 都充分地发挥都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将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 再在实验过程中动手操作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将兴趣贯穿于课程学习的始终。

3. 课题设计思路的培养。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这句话说明, 要想帮助他人解决难题。还不如传授给他人解决难题的方法。在小班化实验教学过程中更注重这种解决问题方法的培养。在教学上, 如果仅是掌握实验技术、方法, 那培养的是优秀的技术员, 而学生的培养, 通过小班化实验教学, 更希望他们学习如何设计课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学习过程中, 学生可以与导师或指导老师进行沟通, 导师、指导老师将对学生的想法及设计的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判及指导。在这样反复实践的过程中, 让同学们通过阅读文献, 了解课题设计的整体思路。

三、考核方式

由于学生参与的是不同的课题, 在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 涉及的实验方法与技术不尽相同, 因此, 这门课程的考核将更接近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察, 考核的指标主要有实验记录、实验报告和最终取得的实验结果。实验记录与实验报告是对整个实验过程的书面记录, 同时也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 进行不断地分析和总结, 才能使实验顺利进行。同时, 对实验结果也必须进行考核。一个实验包括了目的、方法和结果, 每一个结果都是对一个小问题的解决, 实验结果的好坏, 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实验设计构思、动手操作能力等息息相关。关键是看当遇到问题时学生们是怎样去解决问题, 怎样去思考问题, 以及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在学期期末, 学生们对这一学期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汇报, 形式是以小组PPT形式汇报, 导师和指导教师参与打分、评价, 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但突出考查学生以下几个方面:准备充分, 多媒体制作规范, 运用是否得当, 效果;演讲时精神饱满, 有感染力;演讲时思路清晰, 逻辑合理, 内容充实, 重点突出;演讲内容中有自己的思考、联想和创新启迪;回答问题正确;如果是团队, 团队分工是否合理, 合作是否密切等[4]。

四、问题及不足之处

小班化实验教学开展以来, 和传统的实验教学相比较, 学生们反馈这种以提升学生能力培养、参与兴趣课题为导向的小班化实验教学较好。然而, 在小班化教学过程中也有诸多不足的地方。首先, 较传统的大班教学, 小班化教学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 传统教学只要配备一个教师、一个助教, 小班化实验教学目前分到10个实验室, 基本是每4个学生配备一个教师、一个助教。而小班化实验授课要投入更多的财力。其次, 小班化实验教学因在不同实验室完成, 学生们掌握的知识内容不一, 实验内容不尽相同, 在汇报实验结果时, 各有各的特色, 对实验结果的考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制订考核标准是目前面临的问题之一。再次, 教学效果不一, 有平时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 如果不动手操作, 不积极阅读文献, 不主动探索问题, 在结果汇报过程中就会明显表现出来, 不像传统教学, 有统一的实验大纲、实验手册, 学生们在考试前背背书就可以应付考试, 但小班化实验教学因是全新的教学模式, 环环相扣, 没有死记硬背的东西, 着重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

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而生命科学与转化医学实验、现代生物学综合实验课程正是学生在实验室中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吸收知识的一种很好的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 课程的设置必将朝着更适合学生的学习习性发展。尽管在教学过程是碰到诸多问题, 也有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但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获取, 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升, 小班化实验教学就有开设的必要。诸多问题及不足可以在教学改革的积累过程中逐步得到解决。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 现在的教学方式已经从知识教学转向主题教学。生物科学与转化医学实验、现代生物学综合实验等实验课程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 实行小班化教学, 注重学生能力、兴趣的培养。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问题及不足之处等方面入手, 探讨小班化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实践表明:小班化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 获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教学改革,生物科学与转化医学,生物学综合实验

参考文献

[1]陈平, 黄转, 苏雅娟, 王美艳, 刘志学.激发学生兴趣, 提升创新能力的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7) :104-105.

[2]杨瑾, 季宜敬, 金俊阳, 崔锐博.激发兴趣, 开启心智, 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 28 (3) :154-157.

小班化生物课程 篇9

一、构建意义

首先, 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 大班化、统一的大类教学模式导致教学方式方法、内容、要求的同一性。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 相同的教学要求使得很多学生无法完成学习任务, 从而使得学习效果不佳。采用分层小班的方法, 可有效解决人才培养中的这一问题, 根据各层面学生的特点, 实施有效、针对性的教学组织和考核工作。

其次, 大类的教学模式以不变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应对动态的学生思维发展, 使得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素质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和提升,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降低是不可避免的。采用分层小班化教学可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释放学生的主观思考特性, 使学生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实现学习收益的最大化,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 专业人才培养的设备, 往往因学校规模、专业特点、行政班级多、设备价格昂贵等原因限制, 导致教学过程中, 无法确保每个学生充足的动手实践机会和时间。采用分层小班化的教学组织, 围绕核心技能的培养, 能大幅度提升学生对专业设备进行实践操作的时间和机会, 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水平。

二、构建内容

1. 核心课程界定

以专业人才培养对应的岗位或岗位群为依据, 选定专业所培养的核心技能, 将核心技能的培养对应的课程作为分层小班化实施的载体, 开展教学改革工作。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 培养目标是面向长三角及江苏制造业, 具备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维护、管理等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针对主要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 界定“电机与电气控制”“PLC技术应用”为专业核心课程开展分层小班化教学组织和实施工作。

2. 学生分层依据

分层的核心在于开展有效的针对性教学, 使每个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最大程度的提升。分层, 并不是分好班、差班或快班、慢班, 分层要基于专业特点、课程特点、学生学情, 科学确定学生分层依据, 设计与其密切相关的考核要素, 从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核心能力培养角度, 采集与之相关的关键、量化数据, 对年级专业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在实施过程中, 采取动态管理机制, 确保学生“能上能下”。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效益、综合素质都能在自身的现有基础上实现最大程度上的提升。

3. 课程标准修订

为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要对原来统一要求的课程标准进行修订, 遵循“不以知识点的多少为依据, 以知识点的深度和难度为依据”。针对岗位能力培养内容、分层学生的基础情况, 有针对性、侧重点地调整课程实施的教学内容容量、深度和难度, 确保不同层面学生的学习效果、效益最大化。同时, 由于教学内容容量、深度、难度的差异性, 不能将层面学生的课程成绩作为最终成绩进行认定。在不改变学分的基础上, 可采取系数的形式, 对学生课程学习的综合成绩进行二次修订。例如我校“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试点实施时, 对A层面学生认定系数为1.05, 对B层面学生认定为0.95,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三、保障措施

1. 师资保障

分层小班化教学的开展, 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组织教师对相关分层小班化教学的历史沿革、国际国内研究现状、最新研究成果等知识进行培训和学习, 明确实施中的注意问题, 把握深度和难度。其次, 分层小班化教学, 容易实现“一对一”辅导, 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要选拔、培养双师素质、实践能力强的教师进行试点工作。最后, 要做好思想工作。分层并不是放弃部分学生, 教师层面的思想定位要准确, 防止在教学过程中因此而发生打消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现象。

2. 硬件保障

专业核心课程开展的分层小班化教学, 大多采用目前通用的理实一体教学模式。由于小班化导致教学班级数量上的增加, 对实施课程的实训设备数量、质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开展此类教学的实训室, 要有充分的实训硬件支撑。以我校“电机与电气控制”试点实施课程为例, 配备的电气控制实训室有3个, 72个工位, 在硬件上确保了小班教学的实施、一个学生一个工位的要求。

3. 思想保障

学生的思想工作, 是开展分层小班化教学的重要保障措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宣传发动工作, 防止部分学生潜意识中认定快班、慢班, 由此而产生的消极、自卑心理。我校试点实施中, 组成以班主任、专业教研室主任、课程负责人、任课教师等为成员的团队, 通过班级宣讲、班主任重点突破、实施过程中的沟通等方式, 使学生端正思想态度, 正确认识此项工作的真正意义, 积极配合, 有效推进此项工作。

4. 教务管理保障

实施分层小班化教学, 与现有的大类培养、专业行政班统一的教学管理方式必然会产生矛盾和冲突。二级教学实体单位要自主创新, 在教师排课、流动管理、成绩录入等教务管理方面寻找分层小班化教学与学校目前的教学管理模式结合点, 实现一定程度的突破和创新, 确保分层小班化的教学组织和实施。

5. 督察激励保障

为保障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要在制度上加以约束, 以起到保证教学效果、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作用。首先, 要有督察机制。二级教学单位要成立专门的督察小组, 在课程标准修订、学生分层情况、教学实施情况、流动管理、成绩认定等方面, 实施全程的监督和管理;定期对项目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适时调整教学实施。其次, 要有激励机制。倾向性扶持实施教师的外出相关培训, 提高其教学水平和能力。实施教师尽量专一, 不安排其他课程, 同时要在工作量上予以适当体现。

专业核心课程实施分层小班化教学, 针对性强, 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核心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提升学生的专业设备利用率。工作中要先试点后推广, 积极做好学生分层、课程标准修订、师资培训等筹备工作。要结合学校实际, 寻找核心课程分层小班化教学模式与学校现有教学管理模式的契合点, 有条不紊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工作, 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让.论分层教学理念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 2014, (10) .

[2]段胜峰, 李罡.大班额场域下的分层教学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 2013, (1) .

[3]舒火明, 吉家文, 李新华.分层教学在解决中高职融通生源多样化中的应用[J].当代职业教育, 2013, (7) .

小班化生物课程 篇10

《汽车销售实务》课程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 主要由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两部分组成。实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践行课堂理论、提高实际销售能力的目的, 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创新及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

该实训课程一贯采用“大班化分组教学”模式, 以每班40 人规模为例, 5 至6 个人组成一个小组, 1 周6 节实训课, 1 节课按45 分钟算, 扣除准备场地、资料整理等时间, 每位学生1 周实训时间不足1 小时, 一学期实训时间不超过20 小时。学生能否通过实训课程达到教学目的成了困扰老师和学校的难题。加上专科学生普遍存在的基础知识薄弱、自控能力不强等问题, 实训教学效果更加难以保证。

为了提高实训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1], 学院对《汽车销售实务》实训课试行“小班化”教学模式。通过一年实践表明, 该教学模式有效增强实训教学效果, 有利于学校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受用人企业欢迎的、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动手能力的技能型高素质人才[2]。

二、小班化教学实施过程

本课程实训环节利用专业营销实训室、莲花4S店展厅、杭州市公共实训基地等实训资源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发现实训环节需要分组进行情景展示和模拟, 但由于实训资源有限, 大班化教学 ( 40 人) , 每组5 人, 需分为8 组。实训环节需教师随时进行过程性指导, 按照顺序小组分别进行展示, 因此对其他未展示小组组员的管理成为课堂的难点。且对8组学生的指导, 一个教师精力有限。因此, 大班化教学不能很好的保障实训环节质量。针对此类问题, 现探索将《汽车销售实务》课程实训项目实行小班化教学, 小班的人数控制在20 人, 课程以项目化教学展开, 每一个实训项目均采取小班化和分组训练相结合的形式。

以一次课的实训安排为例, 将一个班 ( 40 人) 分两小班A班 ( 20 人) 和B班 ( 20 人) 。A、B班任务不同。A班在正常排课时间展厅接待时, B班利用本次课对客户需求分析项目进行准备, 包括查阅资料、走访4S店、拜访销售顾问, 情景模拟。具体安排如下表1。

小班化教学方式改革之后, 学生对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和任务更加明确, 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也更多, 不过需要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策划和安排其他小组的任务, 监控学生自主学习过程[4]。

三、课程考核机制

本课题的考核采用项目化任务的考核方式。小组分配到任务后, 由小组长进行人员安排, 确定每人分工, 按照制定好的项目考核方式完成相应任务。在考核机制中融入职业素养考核, 其中技能考核与素养考核比例为6: 4。上述考核机制以企业实际工作为实训内容, 让学生能够自如地在工作场所与客户及同事进行无障碍的沟通和交流; 能够讲求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 团队成员间协同合作, 提升员工的向心力、凝聚力, 树立良好的从业心态和奉献理念; 能够贯彻企业战略意图, 有效完成预定销售目标, 能够自觉将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 具备良好的执行力。强化岗位核心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

四、结语

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模仿教师的讲解与演示内容, 有利于保证教学质量, 有助于学校对实习场地的规划与设备的优化配置, 也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管理。小班化教学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高职教育的“教”与“学”, 也是未来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陈路兴.“小班化、小项目、小竞赛”在机电专业实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新课程, 2015.2.

[2]王卉.高技能人才供需现状及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 2010.

[3]刘诣.高职教育的实训教学模式探究[D].天津大学, 2009.

小班化生物课程 篇11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  小班化教学  有效性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数学教学事业也在不断发展。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突出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原则,实现积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一谈在初中小班化教学中的经验和看法。

一、当前小班化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班级的人数应该怎样协调,一个班多少人最科学合理;班级小组合作的形式和策略,怎样讨论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师生交往中,教师怎样和学生有效结合起来;分层教学中策略的使用不足等。笔者结合这些问题进行探究。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班级人数的调整,小组合作的开展和师生交往的互动

小班化教学中,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也决定着班级小班化教学的效果。人数很多,很多学生听不到全面的讲解和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就影响学习。人数过少,班里只有10位同学,学习的氛围就不活跃,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就开展不好。笔者经过研究发现,人数在35人左右,上课过程中,学生听讲最认真,个别学生对于新的问题都勇于提出来,参加的积极性增加,从作业反馈来看,绝大多数同学都掌握了教学的内容,所以笔者认为这样的人数最适合学生的学习。

小班化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非常重要。对于一些题目,学生可以通过合作交流互动,共同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带领学生重视合作的形式和内容的结合,真正调动学生合作起来解决学习的难题。教师要通过让学生合作交流,找到学生学习的优点,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比自己思考更加快地学习,更加大的进步。这样的合作交流的形式最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分层教学中若干教学策略的使用和研究

1.分层教学的策略研究

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的具体化的措施的一个措施,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水平上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科学认真地分析,重视以人为根本,促进学生的发展,承认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重视学生人人发展,实现学生人人进步的策略和方法。

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目标的预设和生成,教师应该重视教学的互动过程,重视教师的评价和目标的检测,重视将小班化关注个体发展的教学核心本质落实在实处的教学手段。

教师要根据以上的考虑,重视将分层教学的策略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要重视落实分层教学的方法,追求分层教学的效果,加强分层教学的调整。

2.情境策略的使用

教师的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的环节,情景的创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重要的影响。教师要创设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全面参与,让学生尝试体验,运用数学知识,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功,巩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情境,根据教学情境的设计的目标和原则,特点等,研究教学情景的呈现形式,重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调整教学情境的策略。

3.活动策略的使用

小班化教学中,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的密度和强度,效度都增加的时候,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的意识,突出教师和学生关系的和谐,重视学生能力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张扬。小班化教学的活动应该要更加具有实践价值,要体现机会均等,重视面向每个学生。

教师应该围绕小班化教学的设计的目标和过程、效果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并结合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参与策略,怎样团结的策略,怎样实现自主探究的策略,怎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策略等,进行细致深入地研究,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4.小班化教学评价的策略的使用

教师因为小班化教学的特殊性,教学的评价的强度和密度也要处理好,教师要加强教学评价的密度和强度,重视教学评价,增加对学生的影响力。

教师要对小班化的教学评价的内容、方法、角度等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调整,让每个学生都建立好的学习的习惯,收获好的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保证每个学生健康优秀地快乐成长。

四、小班化教学的若干创新性建议

1.小班化分层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基础上,实现以学生为根本,根据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发展为目标,承认学生学习的差异,尊重学生学习的差异,实现学生人人成才人人发展的手段,教师要广泛科学地实施与探究,不断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

2.教学情境是好的教学的环境,教师要创造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全面参与,教会学生尝试体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巩固学生的学习能力,教会学生体验成功。

3.教师要更加精致地开展小班化教学,保证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密度和强度都增加,提高教学的效果,采用更有实践意义的活动形式,保证学生学习机会的均等。

4.小班化教学评价中,形式要追求多样,实现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保证每个孩子都获得学习的自尊、自信、自主和自强。

【参考文献】

[1] 薛玲.“小班化教学”探新奇,中国江苏网,2001.9.18.

[2] 李孔珍.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观[J]. 教学与管理,2006(3):7-8.

上一篇:体育课课下一篇:遵纪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