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廉政教育活动总结(精选13篇)
“小班化”廉政教育活动总结 篇1
****学院纪委
运用“小班化”形式常态化开展廉政教育活动总结
2018年4月,学院纪委收到区纪委《关于运用“小班化”形式常态化开展廉政教育的通知》(**纪办【2018】23号)后,学院纪委根据学院工作实际,开展关键岗位负责人廉政教育调研,制定详细的运用“小班化”形式常态化开展廉政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经院领导同意后,上报区纪委备案。
2018年5月,学院纪委先后于5月15日和5月22日,组织开展了两期“小班化”廉政教育会,30名来自学院财审处、后勤处、组织人事处及各系部分管实习实训工作人员等关键岗位负责人集中接受廉政警示教育,针对关键岗位容易出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进行早提醒、早预防。“小班化”廉政教育活动的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观看警示教育片,现场谈感受,集体宣誓签立诺廉卡。
两期的“小班化”形式廉政教育会上,组织受教育干部观看了警示教育片《正风肃纪永远在路上》,通过区纪委查处的宿豫区典型案例忏悔视频,去触动每位受教育干部的心灵,敲响反腐倡廉的警钟。并组织受教育干部结合自身工作岗位特点、自身情况,逐个谈认识和感受,现场签订诺廉卡并进行集体廉政宣誓。在“小班化”教育活动中,能够做到突出问题导向,集中倒逼“带病”干部红脸出汗,确保“下药对症”,“疗效”明显。
二、组织廉政教育考试,以考促学严把遵纪守法关。在开展“小班化”廉政教育过程中,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对受教育对象开展党纪法规、反腐倡廉等知识考试,要求每位受教育人员的考试成绩都要达到优秀等第,对于不能达到优秀等第的人员,必须参加补考,直到达到优秀等第为止。
在两期廉政教育会的考试中,全体受教育人员的考试成绩均达到优秀等第。因为学院一直注重党风廉政建设,长期坚持通过校园网的“清风守纪”专栏、部门周例会、党员固定学习日等多项活动,面向全体党员干部开展党纪法规学习和廉政教育活动。
三、纪委书记提要求,赠送廉政书记,受教人员写心得,运用“小班化”形式教育影响深远。
学院组织的两期“小班化”形式廉政教育会,学院纪委书记殷亮同志均全程参与,并针对受教育干部的工作特点,提出党风廉政要求,要求所有参会人员都要加强法纪学习,提高政治站位;要心存敬畏,筑牢廉洁自律防线;要算清“明白账”,做到防微杜渐;切实做到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和廉洁齐家。在教育活动结束时,要求所有参与“小班化”廉政教育会的党员干部,均要结合自己的工作特点和教育活动要求,手写一份廉政教育心得体会,争当反腐倡廉的先锋,并每人赠送一本廉政书籍《政策法规汇编》,内容包括十九大报告、党内监督条例、廉洁自律准则、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区委“六个从严”管理办法等。
今后,学院纪委将常态化坚持运用“小班化”形式开展廉政教育工作,用好“第一种形态”,把好第一道关口。对学院信访举报、监督检查以及纪律审查案件带出的轻微违纪人员,按问题类别进行分类,采取“小班化”形式警示教育,积极承担监督责任。
2018年*月*日
“小班化”廉政教育活动总结 篇2
关键词:美术生活丰富,游戏化
游戏不但对幼儿更重能力的了解和掌握起到一定作用, 并且对幼儿对情感和人格的发展也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因此, 在幼儿发展阶段实行有计划、有目的实行教学目的, 对幼儿成长, 以及实现教学价值都起能够实现。在小班美术活动中, 孩子们喜欢通过“涂鸦”的方式尽情表现自己的个性, 通过自己的画笔来获得成功的经验。在《指南》的引领下, 我们小班的美术活动不再是传统的“教师范画、幼儿模仿”, 而是鼓励孩子在感受与欣赏中表现和创造自己, 大胆地用自己的方式创造图式, 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对《指南》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了解, 笔者对游戏活动中实行美术教育则提出了自己的思路。
一、选择教材要贴近生活
在美术活动的题材选择上应注重生活化和游戏性, 坚持从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入手。这是因为小班的幼儿生活经验不足, 往往只对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才有绘画或制作的兴趣。例如我们开展的一个“宝宝的餐盘”活动, 很符合孩子的兴趣, 说起吃过的好吃的菜如数家珍, 孩子们边说边画自己喜欢的吃的饭菜, 游戏般地再现了生活的情境, 孩子们在活动中快乐无比。
二、活动材料要丰富且多样化
小班幼儿年龄小, 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小班幼儿所喜欢的, 因此我们寓教于乐, 充分选择丰富且多样化的美术操作材料。除了美术画画中经常会用到的画笔、水彩笔以及一些基本工具以外, 还可以进行废物利用, 如利用矿泉水瓶、树叶、旧铅笔盒等生活中各种各样幼儿熟悉的事物都可以作为拓印的材料, 也可以专门为幼儿做一些美术操作材料, 如杯盖、木梳、牙膏等, 让幼儿进行描绘, 以让幼儿感受不同颜色所带来的乐趣为目的。
如在美术活动《我的新衣服》中, 可以为幼儿提供专门没有颜色的图案贴画, 让幼儿根据所讲故事内容, 将对应的贴画贴在角色上, 并且根据自己的构思在贴画上将角色的图案画上。又如在拓印画“秋天的落叶”活动中, 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树叶染上颜料印在纸上, 有的红、有的黄、有的像一只小手、有的像一艘小船……拓印完了树叶, 再加上个手指印做“小甲虫”, 一只只藏在树叶中憨态可掬。看到自己的成果, 他们别提多兴奋了, 玩的手上身上脏兮兮的也不怕, 结束了还恋恋不舍。通过这些有趣的美术活动, 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新奇与具有乐趣的, 能够在玩中让幼儿掌握到一些技能, 充分体现了教学的价值。
三、过程的指导语言要游戏化
小班幼儿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性思维, 因此他们在美术活动中, 往往都是画到哪里算哪里, 甚至有时画上几笔就不愿意动手了。这时, 教师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化语言提示、指导或鼓励幼儿。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有了表现兴趣就会激发创作激情, 投入美术活动。
1. 运用拟人手法, 创设故事场景。
通过教师采用形象的游戏化语言引导幼儿进行画画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比如对《树叶贴画》进行美术活动时, 教师创设了一只小瓢虫, 躲在树叶下:“如果我能多吃几片叶子该多好啊!”“如果树叶下躲着我的好朋友就好啦!”如果教师使用游戏中的语言与幼儿进行交流, 那么幼儿就感觉非常有趣, 会在老师的善意引导下继续进行美术活动。又如在《吹泡泡》中, 笔者为幼儿设计了一副小女孩吹泡泡的背景, 开始先在ppt中让幼儿感受了下小女孩吹泡泡的情境, 让幼儿对此背景图在脑海中有一定印象之后, 让幼儿在背景图上进行作画。通过此些方式, 改善幼儿不愿持续作画的态度。
2. 为美术作品插上想象的翅膀。
在拓印游戏中, 小班幼儿对鲜艳的水粉色彩有着浓厚的兴趣, 如《水果宝宝过生日》的活动中, 用苹果切面蘸颜料在纸上拓印许多圆形后, 用笔添上眼睛、鼻子、嘴巴、手和脚就变成了小孩, 教师也可以利用日常生活经验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胡萝卜印出来的样子真漂亮, 加上头发和脚就是个可爱的小淑女”“我的白菜好像一个老奶奶的头发呀!”“我的藕片好像一个个马蜂窝, 里面住个小蜜蜂”。
四、使用赞扬、鼓励的评价方式
幼儿对于美好事物有其独特的见解, 因此不能从成人的角度出发去评判幼儿所画的作品是否具有美感。而对于幼儿教师来说, 如果通过游戏角色的方式对幼儿美术作品进行评判则非常容易被幼儿所接受。老师可以借助游戏情境语言, 以欣赏的目光评价幼儿的作品。
1. 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评价。
如果小班幼儿喜欢花朵的话, 那么可以采取多种花朵绽开的评价方式, 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比如在《我家的小花园》中, 就哪只小蜜蜂最喜欢的花朵活动挑选它喜欢的花朵。又如在泥工《我的爸爸》中, 我们请小白兔来选“最帅爸爸”, 然后互相打分提出努力的方向。慢慢的, 美术活动成了幼儿最喜欢的活动, 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2. 鼓励幼儿之间进行相互评价。
可以支持幼儿之间采取游戏语言的方式去鼓励其他幼儿对同伴的作品进行评价。如《给小鸡穿新衣》游戏活动中, 小朋友都给自己画的小鸡涂上了漂亮的颜色, 然后展示在墙上请小朋友自己选出“最漂亮的小鸡”, 并引导幼儿从涂色是否均匀、配色是否和谐、舒适等方面进行评价, 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也可以提供幼儿语言组织能力。
3. 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 每个幼儿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绘画特色, 教师要从构思、想象、画面等这些方面着眼, 充分挖掘幼儿绘画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激励性评价, 多使用鼓励性语言“你画的线条真特别”、“这朵花的颜色真美”等等。
浅谈小班化教学中的活动化教学 篇3
【关键词】活动化 互动
一、师生互动
教授一年级上册的《小鼓响咚咚》这课时,因为整首歌曲以“XX X X | XX X — |”这个节奏型贯穿始终,因此,笔者设计了声势教学环节,采用游戏方式进行。首先,让学生观赏教师的鼓乐演奏《金蛇狂舞》。找出教师敲击了鼓的哪些位置?(鼓面、鼓边)。然后,再让学生听听小鼓响了几声?(XX X X)。接着,让学生模仿教师敲击的小鼓节奏,重复练习几次。让学生回忆教师打出的节奏,是为后面的节奏型做铺垫。然后,师生合作,学生打完,教师接;教师打完,学生接这样交替进行。并请学生注意观察教师的节奏跟他们的节奏有何不同。
学习此课时,教师用游戏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渗透二分音符外,还需要教师渗透的另一个知识点——节奏型。音乐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有一定特征的节奏,叫做“节奏型”。它起着强化主题形象,统一乐曲格调的作用。但是,当教师给一年级学生讲解这个知识点时,就用这样的表述方式,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是枯燥和不明白的。因此,笔者通过让学生观察——敲击鼓的位置、模仿——敲击节奏、合作——师生接力棒、发现——各种时值的音符等步骤,一步一步,由浅入难。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集中,全神贯注地看着教师的示范、努力按要求做,且兴趣浓厚,急迫地想知道下一步的任务是什么,从而产生自主学习的状态。让学生接受信息之后进行反复识记和练习,以达到长久保持。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既轻松又愉快,还能顺利的完成学习目标。
二、小组互动
教授一年级下册的《勤快人和懒惰人》这课时,一部分学生在幼儿园中已学过此曲,对歌曲很熟悉,但是音准却存在问题。因此,我特地设计了接口演唱,将4个小组分别命名:fa小组、mi小组、re小组、do小组。进行师生接口唱。(如图所示)
通过“开火车接龙”这样传统的师生互动方式,让学生只认知、唱准少量的主干音,并在训练中引导学生发现四个组的唱名是呈下楼梯的状态。此时仅仅依靠师生互动是不够的。学生们只将精力集中在自己所要完成的演唱上,而无法对整体进行准确地把握。即通过形象的手势引导,学生能够准确地唱出fa、mi、re、do四个主干音。但是,学生不能保证整个乐句的准确,为了促进他们的音准,笔者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小组与小组间的接龙。(如图所示)
每个组负责一小节,引导学生发现这两个乐句的异同——第一个乐句的最后一个音是sol,而第二个乐句最后一个音是do。接着,小组内部先练习自己负责的一小节旋律。练熟之后,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接龙竞赛,看看哪组唱的最好最准。在此种互动下学生们不再消极跟随老师,而是全力投入互动中去,学生在脑海中就快速记忆这两句,通过组组合作,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了同头换尾的两个乐句,并且音准问题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三、人机互动
小班教学中,除了多让学生、小组互动,更要让学生、小组在互动的过程中,整合进学生个体或小组与多媒体环境的互动。
在《恰利利恰利》一课中,本课的重点在于节奏的掌握,笔者提炼出贯穿歌曲A部分始终的节奏型,并做了节奏示范2/4 恰利利 恰利 | 恰嘣 嘣 ||。然后示意学生们进行模仿,学生念节奏时几乎每一个班都会有五、六个学生条件反射似的念成2/4 恰利利 恰利利| 恰嘣 嘣 ||。这时候,笔者就利用聚光灯的功能及时帮助学生自主发现节奏中前面是2个“利”,后面是1个“利”。使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所在,并且快速纠正,从而使他们轻松、简单地掌握了本课的重点——节奏型。(如图所示)
传统的多媒体课件更多地是教师依照原先设计好的思路、顺序进行操作、展示,很难根据学生当前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但是交互式电子白板就可以根据教师与学生在课堂进行中的需求进行应急处理,进行相机互动。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还是会有教师在预设过程中没有料想到的错误,出错的地方教师可以运用放大镜功能将学生唱错的地方单独显示出来,使学生有意注意发挥作用,强化正确的信息。利用聚光灯与放大镜指向性、集中性强化正确信息,及时纠错,相机互动,学生在教师一步一步深入引导的情况下,完成了既有难度又有兴趣的学习。这种人机互动增强了对重要信息的敏感度,让学生集中于重点,无形中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总之,活动化教学是小班化教学的灵魂。“互动”则是活动化的具体表现形式。通过师生互动,小组互动和人机互动相结合的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出活动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在教学中,互动可以不断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让每位学生都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角;与此同时,学生们又在有趣的活动中建立兴趣,从而进一步推动认知和互动,两者相辅相成,最终使教师在互动中轻松教学,学生则在互动中享受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2]人民教育出版社师范教材中心组编.心理学教程[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小班安全教育活动总结 篇4
我班幼儿刚进园时,大部分自理能力都很差,吃饭很多都要喂,刚开始时我是一边喂,一边耐心的讲一些吃饭的小故事给他们听,后来就鼓励他们自己吃,教他们正确的吃饭姿势。我班没有几个小朋友会自己穿裤子,我手把手的一个个教,当然我是看特殊情况或天气情况,有时候也给予帮忙的。尽量让小朋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鼓励他。对小朋友微小的进步给予肯定与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全班小朋友的自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每天对每个小朋友的健康牌记在心里,留意他们的精神状况,对生病的小朋友细心照顾,多带在身边方便照顾与给予关心。
孩子们在小小班度过了一个愉快而充实的集体生活。为此,我们老师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当我们看到孩子的进步,我们从心里感到欣慰。
二、安全管理方面
在担任班级工作的同时,我还担任保健医生之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还会加强责任制,注重分层管理,层层落实、人人负责。每发生一起意外损伤事故,哪怕是极轻微的损伤,都认真分析事故原因,记录幼儿损伤情况,愈合情况,并做好家长的工作。只要幼儿一进园门,就要求教师“眼睛跟上,嘴巴跟上,腿脚跟上”,把幼儿的安全始终挂在心上,以防幼儿意外损伤的发生。
强化对幼儿的安全教育。针对幼儿年龄特点,在晨检、进餐、喝水、入厕、户外活动、午睡、离园等环节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区角材料投放、墙饰等为载体,创设教育环境,结合实际将安全教育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中,以儿歌、绘画、歌曲、表演、游戏等幼儿喜欢的形式,让幼儿掌握日常生活中必备的自护自救方法。同时,动员家长参与幼儿安全教育活动。各班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栏、亲子游戏等形式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进行幼儿安全教育,确保幼儿安全与健康。
小班化教学总结 篇5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我依然承担着我校小班化教分层教学课题实验,继续在我所带的二年级进行课题实验。现在将前半学期自己的课题实验经过与效果做一阶段总结。一
所做工作
1、调查研究学生状况,科学地进行“隐性分层”(对学生的分层只是教师心中有数)。
随着学生学习水平的变化和接受知识能力的表现,上学期所做的给学生的分层在这一学期里做出适当的调整。只有知人明材,然后才能因材施之以教。本学期我更加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平时自己对学生的观察进行分层。在分层的同时注意不同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把学生分成A(学习有一定困难)、B(学习成绩稳定)、C(学有余力)三层,实行以激励各层学生大胆尝试,要求教师课堂全过程都要实施“分层”策略,进而提高教学效益。但在分层过程中,我做到有尽可能多的客观依据,对学生进行分层。同时注意动态管理,对学习成绩和学习情感有升降起伏的学生,要根据其情况作适当调整,最终达到使学生最优发展,从而转化后进生。
2、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在小班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制定必须对各层次的学生都具有挑战性,但又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为其学习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奠定基础。根据教材、大纲的一般要求和各层学生的实际学习可能性,在教案中的备写中,我力求知人备案,制定出具体的分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一课时都有上限和下限。A层学生只要求掌握最基础的知识;B层学生以掌握基础为主,可将知识适当迁移,并能协助C层学生一起督促A层学生学习;而C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并能做好A层学生的“现场指导老师”。同时教学环节也做到分层到位,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的游戏对他们各自也是不同的收获与体验。
3、教师精心设计作业,对学生作业进行“分层”。
作业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有效途径。不同组别完成不同程度的作业,A组学生完成基本题,B组学生完成基本题加综合题,C组学生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一些有利于思维发展,培养能力的提高题。对同一道题目,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练习中,教师要鼓励并创造条件让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突破,体现弹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比如说在《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一课的分层作业我是这样设计的:必做题是看拼音写汉字,检测了学生们对一类生字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还有用“我要给••”说句子。选做题是词语搭配,如:窗前的小树、快活地成长等。可以摘抄课文中类似的词语,也可以自己写写这样的词语。提升题是仿照儿歌写一段。这次作业写的很好,孩子们在提升题目上完成的都很不错。不仅发展了孩子的语言水平,也增强了他们表达的欲望。而且,也展现了孩子们与人为善的美好心灵。
4、建立图书角,让学生轮流管理和负责指导自读活动。本学期我发动全班学生捐出自己的图书,在班级创建图书角,另外安排学生负责早上自读的课外阅读时间。在课阅读时间里,负责自读课管理的学生安排好要读的课外书,学生们就从书柜中拿出自己想看的图书开始阅读。二 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1、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兴趣普遍增强。分层教学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
3、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提升教师全面能力。
教师通过学习分层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学观念的改变又促进了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方式,学生被推到了舞台的正中央,让学生有机会尽情发挥自己的水平,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和与同学的相互学习中展示出一个最好的自我来。
4、学生的阅读兴趣浓厚,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半个学期下来,连班上不爱阅读的一号学生都爱上了阅读。每天早上,当我到教室时,孩子们都在吮吸着知识的干露,没有打闹和无所事事的现象发生,也方便了班级管理。三 题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1.创设有利于小班的教学环境。
记得有名教育家曾经说过:“人才不是在课堂上教出来的,而是靠大师的营造的氛围熏陶出来的。”虽说学校在小班化的教学环境中也花了大力气,但是感觉还是很欠缺,这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2.对学困生缺乏耐心
本班的两个特殊学生张盼盼和邱旭已然让我很伤脑筋,但是这个学期以来,陶伟的学习成绩也是不容乐观,半学期以来,平均分只有四十来分,令我很伤脑筋,虽说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效果不尽人意。今后学困生还得加强管理和指导。3.自己的教育观念,学习科研知识,科研能力都亟待调高。我打算后半学期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学习:
1、新课程改革理论学习。2书籍和文章的理论学习:胡兴宏主编的《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在课堂中运用》,《让语文更贴近生活》等。
以上是我对这一阶段的实验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及不足所做的总结,感谢各位领导及老师给予的支持和帮助,面对不足我将继续刻苦钻研,不断探索,以便在今后的实验过程中扬长避短,寻找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法,真正使小班化教学成为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最佳途径之一。
小班化教学中分层教学课题阶段性
总结
郑
丽
红
小班化教学培训总结 篇6
2015年10月9日到13日,在华师开展了小班化教学的培训活动,在培训中,八位老师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小班化教学,以及开展小班化教学的现状。让我了解到小班化教育是以促进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教育的内容、方式、技术、组织形式、教学过程等改革而形成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总结了小班化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注重师生之间的近距离交流:
这一点平时在大班教学时,也经常用到,但在小班试用更觉得得心应手。小班人数少,教师可以利用师生的近距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比如在小组围坐讨论时,我常坐到学生中间一起参与讨论。有时走到讨论得不太热烈的小组中间插上几句。学生有不同意见,教师应加以赞许;学生指出错误,我会积极采纳,并对这位同学表示感谢等等。时间一久,学生就觉得自己处于平等的氛围中而无须做作,而且能够自发地尝试自我实现。同时,小班的老师要上好课,也要不断地探索、实践、总结。在设计每堂课的教学方法时,总是先考虑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活动的中心,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所以同样一种教法,在小班化教学中效果尤为显著。
二、注重小组合作,共同提高
教师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教会学生交流、讨论。在上课时,把要求解决的问题放到小组里去讨论,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然后由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老师给予评价和鼓励。营造一种既有“小组内以合作为主,竞争为副”,又有“小组之间以竞争为主,合作为副”的学习形式。教学时老师的言行举动都要以小组为前提,这样,小组中的个体活动自然得到小组全体成员的关注,组内个体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调动,集体竞争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小组内部的合作。这样不仅能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还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交流,使教学更具人文色彩。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合作。既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又要静心听取别人的想法,来修正或完善自己的观点。同时还要要关注每个小组的学习,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重过程而不重结果,避免流于形式。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多向交流与合作,实现了教与学,人与环境的最佳组合。
三、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素质教育强调遵循个性教育原则,也就是教育要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达到最大程度的因材施教。如果班级人数较多,要求每节课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是不现实的。但在小班化教学中,这种方法能带给老师和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
“小班化”廉政教育活动总结 篇7
一、日常生活中随机地学习
让幼儿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感受数学的作用, 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因此,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加强数学的应用性, 培养幼儿用数学的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 随机引导幼儿学习数学, 能使幼儿在没有思想负担的情况下, 自然、轻松、愉快地获得粗浅的数学知识, 从而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 每件物品都是以一定的形状、大小、数量和方位存在着的, 如皮球是圆的, 手帕是方的, 手指的长短粗细是各不相同的, 等等, 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感知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1.饼干变变变。 吃饼干的时候, 启发幼儿动脑筋让饼干“变魔术”, 一会儿变成三角形, 一会儿变成圆形, 一会儿变成正方形。 这样, 在吃饼干这一生活环节中, 小朋友们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吃, 同时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 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 还避免了浪费饼干的现象。
2.分餐具时的点数活动。 在分餐点的时候, 我请能力强的孩子帮着分餐具, 这时孩子就学着点数已经学会的数以内的数, 分小勺的孩子就看桌上有几个碗, 每个碗放一把小勺, 学习一一对应等。 吃点心时, 教师可以请幼儿数出自己盘子里点心的数量。 有一次吃小西红柿, 我先请幼儿数出自己盘子里西红柿的数量, 然后问他们每人有几个, 再给1个是几个。
3.游公园时认识 “许多”。 教师可以让幼儿数数公园里有多少朵花、多少棵树, 当幼儿无法数清时, 可以教他们用“许多” 表示, 并请他们寻找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有 “许多”, 如有许多的图画书、水彩笔、小碗、毛巾、玩具等。
4.餐点后折纸巾认图形。 孩子在吃完餐点时, 喜欢去玩餐巾, 餐巾随便丢。 针对这个情况, 我就留段时间让吃完的孩子玩餐巾, 但是不是随便地玩, 而是采取了看样学样的方式。 跟着老师把餐巾折成三角形的形状, 有时折成正方形, 有时折成长方形, 等等。 慢慢地, 孩子不仅养成了叠毛巾的习惯, 而且乐此不疲地创造折叠的方法。 当孩子们的方法越来越多的时候, 我就把毛巾分成几个小筐, 每个筐是一种折法, 孩子选择喜欢的样式跟在后面学。 这样有趣的游戏不仅美化了使用后的毛巾, 更激发了孩子对图像变化的兴趣。
5.早晨入园时的数学活动。 早晨幼儿陆陆续续来园, 在人数较少时, 让孩子们数数来到班上的孩子, 来了几个, 谁是第几名。 孩子们总喜欢围在我身边问:“老师, 今天我第几名? ”在这个过程中, 孩子学会了数数, 同时他们学会了简单的序数。
6.午睡时的数数活动。 午睡穿脱衣服时, 可引导幼儿数数自己穿了几件衣服、几条裤子, 从中渗透数数的内容。
二、游戏运动中融入数学教育
1.游戏中融入数学知识, 增加了游戏的难度, 更受幼儿的喜爱。 如小班幼儿喜欢摆弄“娃娃家”的餐具, 教师就可以趁机引导幼儿区分碗的大小, 把碗和杯子分类摆放。 在拼图游戏中, 教师可事先拼好简单的图形, 制成一张张样卡, 然后让幼儿寻找相应的图形片放在样卡上, 并引导幼儿数数、 比较多少。 在娃娃家里, 我设计了“喂豆豆”, 引导孩子给数量、颜色、形状不同标志的娃娃喂不同的东西, 让孩子学着分类。 在乘车游戏中, 我设计了不同形状的车票, 并在车的座位上贴上相应的形状标志, 幼儿在买完票乘车时, 就要拿着票找相应的位置, 在乘车过程中学会了对应。
小班化教育探微 篇8
一、“心”理念——走向主动与深入
小班化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关注每一个”,十几年的实践,让我们对“关注每一个”的核心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们经历了由被动关注向主动关注、由表面关注向深度关注的嬗变过程。我们知道,只有直抵心灵的关注才是真正有效的关注。
为了在管理中落实“关注每一个”,我们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盒,档案盒内分为4个部分:我之初、未来的我、我真行、夸夸我。“我之初”主要记录学生的基础材料,主要包括出生年月、家庭住址、父母姓名、个人血型等。“未来的我”记录学生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自我规划的发展目标,分为阶段目标和长远目标,根据小学6年的学习时间,阶段目标又分为低、中、高3个子目标,每一个子目标的内容涵盖德、智、体、美、劳5个方面。“我真行”主要收集学生每个阶段、每个方面取得的成果。“夸夸我”主要收录评价,从3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一是自评,二是学生互评,三是教师评。一套成长档案盒将伴随学生6年的小学生活,记录了学生成长的每一步,随着学生的发展,内容越来越充实,越来越丰富,这也是每一位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窗口,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制成长方案的依据。
除了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盒,很多教师还创新与学生交流的形式,把过去那种与学生公开化的、教导式的“面谈”改为了隐私性的、对话式的“纸语”——有的在作业本上“留言”,有的用小纸条“飞鸽传书”……后来,学校把教师寄语作为所有教师在作业本上的“规定动作”,如“心心相印”“老班手记”“连心桥”“心语本”“每周关注”……这些都是学校建设“童心文化”,关注童心世界以来,教师实践“心”理念的“独门秘籍”。很多教师通过温馨的方式努力走进学生的灵魂深处,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灵档案”,为每一个学生“煲”罐“基于这一个”的“心灵鸡汤”,了无痕迹地把营养输送给学生,让学生们的心田姹紫嫣红,鸟语花香。
二、“心”管理——走向精细与发展
教育的出发点是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寻求个人意义上的知识、技能、情感,落脚点是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小班化教育更强调“为了这一个”的“个性化”发展,为了在管理中落实“关注每一个”,我们出台了关注每一个的要求:课堂参与率100%,作业面批100%,学年家访100%,学生谈心100%……这一个个100%是为了引导教师更好地“关注每一个”。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深入落实“关注每一个”的管理要求,从备课、教学、测评3个维度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细化目标、分层推进、个别实施,要求做到目标细、梯度清、策略新、指向明。第一,让所有科任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储备、认知技能进行分层,这个结构是不公开的、动态的,要根据学生的阶段发展情况及时调整,这是实施分层式个性化教学的基础,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这个结构来实施。第二,实施分层式、个性化备课。各个年级的学科组在集体备课时认真解读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拟定教学策略,作为“母教案”放在学校网站的资源共享内,各科任教师再根据本班学生的分层结构,细化“基于每个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要点、学习策略、测评形式、矫正措施,也就是教师在进行二次个性化备课时,要细化到每个层级的学生在每个知识点要达到什么目标,甚至细化到一个知识点哪些学生不需要再强化,哪些学生需要重点夯实。二次备课指向的是每一个学生,这是教师上课的“路径”。第三。实施分层式、合作型、个性化教学。上课时,科任教师要依据“蓝图”,把课堂空间“切割”重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把容易被“边缘化”的学生拉到“学习磁场”里来,通过缩小空间拉近距离,让这些经常失去课堂话语权的学生有勇气、有机会拿起“话筒”,得到锻炼,树立自信,激发兴趣,提高成绩。除了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关注每一个学生,我们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设计实施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让每个层级的学生都得到最大、最优的发展。第四,实施分层式、个性化测评。测评的领域要宽,题型要多样化,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对那些难度较大的题目,学生可以选择不做,做了的给予鼓励,不做的也不扣分,保护孩子的自信心。细化目标,让教师学会深度解读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预案,真正做到心中有学生;分层式、个性化实施,让教师学会因材施教、“兼顾每一个”的教学策略,提升自己的教学品质,这一切都是为“基于每一个”服务的。
三、“心”环境——走向开放与生成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为了让每一面墙壁、每一块地面、每一株花草都说育人的话。我们遵循环境设计从“童心出发、让学生参与、给学生空间”这3个理念,努力打造开放性、生成性、个性化的育人环境。
原先我们教室的每面墙壁都贴着瓷砖,每个班在上面开辟了许多专栏,大多数使用及时贴或者泡沫板进行装饰,教师们都觉得布置麻烦,更换困难,也不美观。最主要的是这些工作必须由教师完成。学生成了观众,违背了锻炼学生的初衷。后来大家集思广益,把教室的每一面墙贴上了软木展板,所有的装饰内容全部可以用“工”字钉固定在展板上,这样不仅能轻松装饰,还可以根据版面需要随意移动。这一下,学生的主动性大了,有的班级把公共墙面布置好之后,对教室预留墙壁实施“招标”,每个学生认领一份“责任田”,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喜好,对“自留地”进行布置,有的搬来“全家福”,有的办起书画展,有的开办漫画园,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每个班级定期从更新速度、版面创新、内容选择、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评比,墙壁成了学生展示自我、锻炼才干的舞台。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在打造开放性、个性化的校园物质环境的同时,我们还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远程、分享、交互、开放的功能,构建小班交流的平台,全校每个班级都建立了班级博客:“快乐羊村”“星工场”“活泼猴洞”“豆包的幸福家园”,一个班级就是一个窗口、一个交流的平台。为了让有特长的孩子有展示的空间,挖掘他们的潜能,放大示范作用,我们还开辟了学生电子期刊:《翁泽华书画集》、《徐泽峰文集》、《宋欣怡诗集》……这些平台现在成了师生心灵舒展、心灵成长的“快乐老家”。
四、“心”品牌——走向大众与精品
实施小班化教育以来,为了让每一个孩子找到适合自己奔跑的“跑道”,我们充分挖掘学校、社区资源,利用每周五下午一节课以后的时间,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体基础,开展多领域、多形式的社团活动,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心仪的团队。在保证全员参与的基础上,我们重点打造了三大特色“心”品牌。
童心民乐团——我们把器乐社团里的佼佼者集中起来,组成童心民乐团,在做好常规训练的同时,聘请省内知名专家定期来校指导,编排节目,提高团员的演奏水平,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该团被南京市教育局任命为“少儿民乐团玄武分团”,学校被授予“南京市器乐中心”称号。乐队多次参加各类演出。好评如潮,远赴罗马尼亚、维也纳演出,载誉归来。
童心涂鸦社——为了丰富美术社团成员的艺术修养,提高创作水平,经常邀请省内外的书画大师来校讲学,与社员们切磋交流,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每年有近百人次在国家、省、市级比赛中折桂。在全国书画大赛中,连续6次获得优秀集体奖。
娃娃足球队——这是我校历史最悠久,也是最具号召力和影响力的品牌。多年来,我校一直注重足球运动在校园的普及,每天早上举行全校性的足球健身操,体育课安排专门的足球训练内容,大课间活动安排各种足球游戏。在做好普及工作的同时,又重点抓足球队的建设,组建了3个年龄段的足球队,每天放学后每个球队安排专门的教练训练。学校足球队自组建以来,先后在足球联赛等大型赛事中获得冠军十多次,为国家培养了专业足球运动员10名,目前被评为“江苏省足球后备人才学校”。
五、“心”课程——走向校本与班本
结合小班人数少、教学活动时空组合快捷方便、师生交流频度密的特点,依托紧邻南京军区这一地域优势,重点开发建设了“童心军营”校本课程。本着自主选择、课程建设开放、活动形式多样的原则,组织教师、学生、家长一起编写以“童心军营”为主题的国防教育活动课程教学方案及用书。随着实践的深入,课程内容越来越丰富,活动形式越来越多样,课程体系越来越完善,逐步形成以经常性活动、专题性活动为主的活动方案体系,学校被评为“全国少年军校示范校”。
在做好校本课程建设的同时,我们把着力点放在班本微课程建设上,我们开发班本微课程的指导思想是“基于学生”、“基于班级”、“基于教材”、“基于家长”,把教材整合、学生需求和校外资源三者结合起来,创设对学生有益的班本微课程,让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拓宽视野、习得方法、养成习惯。我们规定各班每2~3周开设一门课程,每门课程都要确定主题、目标,设计教学方案,至少开展3次以上的实践活动,确保课程实施的效果。如请厨师家长开设“人人争当营养师——儿童餐饮的合理搭配”课程,一个课程周期下来,全班学生通过听讲座、看资料、搞调查、做分析、开讨论等形式,充分了解了儿童餐饮方面的许多知识,深刻地认识到饮食习惯对人一生的影响,教育效果不言而喻。
班级微课程的开设,充分利用了家长和社区资源,解决了实际问题,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同时又具有非常强的操作性,再加上实施周期短,实施形式多样,极大地缩短了知识技能传递的时空。拓宽了知识技能传授的领域,班本微课程已经成为我校在课程建设上的一大亮点。
六、“心”评价——走向科学与人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我校以重视发展性、关注整体素质,重视过程性、关注多维标准,重视多元性、关注质性评判为原则,以“实证数据监控教育教学,促进每一个的发展”为指向,研发了“基于每一个数据分析软件”,只要输入任意一个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方面的可测数据,软件就能做出精确分析,绘制这个学生发展走势图,以及与班级、年级整体状况的离散图。教师可以根据走势图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发展状态,然后根据学生存在的不足,制定“基于这一个”的教育教学策略。
小班化教学工作总结 篇9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小班化教学的应运而生,给学校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小班化教学更能适应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培养学生的个性以及创新和实践能力方面,有着大容班级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此,小班化教学有着十分旺盛的生命力。
本学期在领导指导下,在同事的帮助下,我结合自己的理论知识摸索着小班的教学之路。
1、在环境设置上力求要有特色,适合学生的个性发展。
首先,教室的环境设计是以适应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出发点,让教室变的不在是教室,让教室成为孩子们的学习场所、游戏场所、生活的场所,优化教室的空间,让学生的课桌根据实际需要随意摆放,经常变动,既有小组式的集中摆放,又有分散式的摆放,在空间的上使学生感觉到不受约束,有利于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交往。其次,把讲台设置在教室的任何一个角落,而不局限于孩子中间和孩子之外。让教室的每一个地方都成为教师进行教学的讲台,因此教师应没有讲桌,拓宽教师的活动范围。其他电教、生活设施也要围绕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培养这一主导思想,让学生看着舒服,用着愉快。
2、教学力求要有特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创设“互助、互动、合作、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紧紧围绕学生的个性发展。采取“探究教学”“分组教学”“参与教学”“分层教学”“合作教学”等一系列教学新策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加强对个别学生的个别指导。
小班化教学创设“互助、互动、合作、开放”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的“互助、合作”实际活动,师生互动,不断的转换师生的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最大限度使课堂教学走向开放。在此我特别注重小组合作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课堂上经常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异质分组,使小组成员合理搭配,在教学中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大胆表现自己的个性,教师给予恰当的鼓励性的评价,使学生在小组中自主活动,互助活动,发挥学生个人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在面向全体的同时,照顾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情况,实施个别教学的策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尊重、激励学生,保护好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3、加强课外实践,张扬学生的个性
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尤其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践中我还注意分析学生的个性,分析潜能没有发展的原因,调动内因,让学生自己对自己不满,自己和自己“打架”在“打架”中不断发展自己。同时还应特别注意那些成绩平平,在集体中毫不起眼的学生,为他们提供一个施展身手的机会,显露才华的舞台,使他们建立起自信,让每一个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教学实践中,我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①、当小老师的习惯②、问的习惯 ③、记的习惯 ④、读书的习惯 ⑤、复习的习惯 ⑥、考自己的习惯 ⑦、检查的习惯 ⑧、时间运用的习惯。
2、对学生激励与批评并存
3、教学方法力求有新意
4、关注后劲生
小班化教育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建立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致力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着重个人的独创和自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美国教育小班化 篇10
专业的英语老师告诉我们,在美国,几乎所有学校班级学生人数都在20人左右,美国学校“小班化”特点非常明显。美国人认为,当代发达国家在教育效益观问题上都应特别强调公民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社会的平等,强调让每个学生都能受到充分的教育,强调因材施教,发展个性。而“小班化”教育能使学生更充分地采用教育资源,提高每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小班化”教育为美国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师生活动的余地大了,每个学生得到老师的关注和有针对性的辅导机会增多了,学生的个性就有可能得到更充分的发展。相比于中国学校,每个班少则五六十人多则一百来人的班级教育特点,小班化也更有针对性,能更好掌握学生的个性发展。
从美国学校有关资料中,我们看到:中学实施“小班化”教育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契机,但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还有诸多的前提条件。其中,教育者应具备的条件至少有三:
(1)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小班化”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概念、教学的组织方式、教学策略等方面都要作出与“大班”教育不同的调整。
(2)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美国人认为,“小班化”教育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取决于教师。美国教育机构认为,担任“小班化”教学的老师应具备如下基本素质,即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有功底深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有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不同个性的孩子的能力。(3)教师在教学上要“一专多能”。
美国教师一般都是一专多能的,他们是通才,教师平时是这样进行“小班化”教学的:
①独具匠心地设计教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一定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②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认知风格,对他们进行优化组合,使学生之间的相互感染和影响达到最佳效果。
小班化教育之我见 篇11
关键词: 小班化 小班化教育 班级管理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传统学校教育和班级授课制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在发生深刻变化,趋势之一是教育内容整体化和个别化,即教育内容一方面重视认识与情感、意志的结合,以塑造教育对象完整的人格,另一方面针对每个个体的差异,提供最合适的发展。为了适应这种趋势,小班化教育成为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其已是全世界教育研究者的共识。小班化教育实验在中国有近二十年,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也有不少学校效果并不明显。实际上,小班化教育质量是由其量的规定性(主要指教育设施配给、资金投入和师生比例等)和质的规定性(主要包括承担教育责任的教学观念、教育技术等)决定的,主导因素在于质的规定性,即在于教育者的教育理念与教育能力。小班化教育效果欠佳,主要问题在于教育者教育理念更新不足,教师教育能力提升力度并未能与现代小班化教育事业发展要求同步。
小班化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班级教育(大班)相比,具有更强的交互性、开放性与发展的自主性和个性化。与小班化教育相适应的教育理念有:(1)“教育平等”的理念;(2)“学生主体”的理念;(3)“个性发展”的理念;(4)“全面发展”的理念。“个性发展”的理念是小班化教育的核心理念。个性化教育是小班化教育的重要特征,是一种注重学生个别差异,根据学生发展水平需要,寻求最近发展区,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进步的教育机制。小班化教育由于班级人数减少,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了解、研究教育对象,为其制定不同于他人的教育策略,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在各自起点上进步,从而真正落实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教育。目前许多从事小班化教育管理的教师理念仍停留在传统大班教育上,不具备小班化教育需要的先进教育理念和精湛的教育技术,导致将传统大班教育中的各种观念、方法在小班教育中简单套用,使小班化教育只是表面化发展,难以发挥小班化教育优势和效益。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将班级管理限于一般事务处理,仅追求“太平无事”;(2)忽视学生个性而进行划一性、专断型“高压管理”;(3)班级规范和活动流于形式、千篇一律,缺乏活力,忽视学生主动性,民主化程度低;(4)对学生个性化发展没有设定明确目标和实施方案。总之,理念的落后、实践的盲目性,导致小班化教育管理价值目标偏离和缺失,致使小班化教育下的班级管理现状与理应达到的状态和效能相去甚远。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在班级管理方面给了我们很重要的启示,为我们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1.重视个体差异,坚持全面发展观。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表明,作为个体,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七种智能,没有绝对智能的高低之分,只有智能组合的不同,并且每个个体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创造力。根据这种观点确立的教育策略是:了解、正视学生个体智能组合的不同并相信学生的潜能,对学生不能求全责备或要求十全十美。我们的教育必须有利于学生所有智力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转变观念,建立教育是适应学生、尊重个体的教育的观念。因此,引导学生智力发展时必须面向全体,注重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良好发展,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2.引导智能展示,寻找个体智能强项并加以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学生个体智能组合的不同,使得他们各有优势和强项。老师的任务是充分了解并找到学生优势智能的最佳发展点,并用优势智能带动其弱势,得以全面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班级管理中正视学生的智力差异,积极主动地铺路搭桥,引导学生展示智力,帮助学生寻找自己的智力强项和智力发展最佳点,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教育过程中,根据教育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如专题讨论、辩论、小品表演、影视观摩、新闻透视、技能表演、音乐沙龙、社会调查、班级周报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展示特长和个性提供场所与平台,使每个学生发现自己智能强项和兴趣点,为普通学生提供建立自信和多元发展的机会。
3.建立个性化成长档案,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独立的个人都是多种智能的组合,并且各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优势程度不同,因而常常表现出不同智能强项和智能组合。传统评估方式是标准化的考试,无法客观评价学生的智能表现。因此,要正确对学生进行评价,并且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班主任(班级管理者)应充分利用校内外及班级环境,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各种研究性小组,并给每个学生建立一个活动档案和研究专题作品集,让学生体验成功和发现自己的智能强项。对学生活动进行观察和记录,形成档案,通过活动档案对他们进行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等方面的合理评估,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智能强项,引导学生以强项为弱项入口,使强项更强、弱项不断改进。
传统大班教育由于学生人数过多,在实际教育中不便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不便因材施教,不便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采用的是批量生产方法,学生不同天资水平被淹没,使所有人整齐划一。小班化教育由于人数减少,使学生广泛参与成为可能,教育者能够在教育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学习特点、关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具备大班教育和管理不具备的优越性,使教育个性化实现成为可能。
因此,我认为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育能力,是现代小班化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孟媛东.美国小班化教育研究.北师范大学.2012.
[2]刘永和.我国小学“小班化教育”实验的方向.2012.
“小班化”廉政教育活动总结 篇12
1. 利用幼儿的日常活动开展数学教育
进餐是幼儿每天都要进行的活动, 我们结合餐点活动让小班幼儿逐步感知数学有关内容。如果老师自己把碗放好, 那么, 幼儿的学习机会就会失去了。我会在每组请一位幼儿来分饭, 在碗中放一把调羹, 再把饭送到小朋友的手中。这样, 幼儿在无意中运用了对应的方法。
我们还利用下午吃水果的机会让幼儿要学会按顺序做事。如: 吃圣女果, 但是每人分4 个圣女果还会有很多, 老师就巡回分给幼儿, 问他们, 你刚才拿了几个圣女果?幼儿会回答4 个, 老师说我再给你1 个是几个?幼儿回答5 个, 老师就奖励他1 个。这时, 幼儿的注意力是相当集中的。简单的餐点活动就包含着数、量、形、对应、排序等内容, 幼儿很自然地掌握了。
2. 利用幼儿园的生活环境进行数学教育
幼儿生活在现实环境中, 每样东西都以它一定的形状、大小、数量和位置呈现在幼儿面前。如太阳是圆圆的、手帕是方方的;每人有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等。幼儿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不断地感知数学知识, 但只是无意识的。教师应在平时与幼儿的随机交谈中寓教于乐, 将孩子在快乐中引入数学领域。如:区分“1”和“许多”, 就可如下随机进行:幼儿带来了各种玩具, 教师就可告诉幼儿这些都是玩具;幼儿在搭雪花片时, 教师可鼓励幼儿用同一种颜色的雪花片, 幼儿在无意中就形成了集合的概念。秋天到了, 在去公园秋游时, 公园里有许多花, 我问幼儿:“小朋友, 数数公园里有多少花?”孩子们很认真地数着, 可数来数去也数不清, 我就告诉他们数来数去数不清时, 可以用“许多”来表示, 但“许多”这个词的运用还需要一段时间, 在生活中让幼儿慢慢地理解, 直到要从幼儿口中用到“许多”这个词, 幼儿才算真正地理解了。由于幼儿生活在充满数学内容的环境中, 教师要抓住机会随时随地进行数学方面知识的渗透。又如:娃娃家的水果、衣服都分类放……这些都为幼儿提供了分类的感性认识, 小朋友排队由矮到高排, 碗、碟从大到小一只只往上叠等这些又为幼儿提供了排序的感性认识。
二、为幼儿提供可动手操作的材料开展数学活动
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愿望作为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一个任务。在小班初期, 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是和成人正确的引导、恰当的教学内容、方法及良好的活动方式成正比的。只有让孩子通过动手操作、摆弄, 才能逐步体验抽象的数概念。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学数学的操作练习材料, 如: 让小班幼儿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种特征进行分类, 就应该让孩子通过自身的操作去体会。教师可提供给幼儿每人彩色小几何图形片3-4 片, 每人一张画有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的练习纸, 让幼儿把图形片分家, 在各个图形中摆入形状相同的图形片。
三、利用丰富多彩的数学游戏开展数学活动
我们设计了发展小班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游戏, 通过让幼儿按游戏规则操作玩具或实物材料, 促进他们尽快掌握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如游戏“小兔采蘑菇”, 兔宝宝跟随兔妈妈学习采蘑菇的本领, 幼儿可以从中学习“比较大小”“比较多少”“1 和许多”“点数4 以内的数”等知识。此外, “捉迷藏”“逛公园”等游戏还可以帮助幼儿认识“上下、前后”这些概念, 让幼儿在游戏中找到其他人或动物, 并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方位词, 如:“我在树上找到小松鼠, 小猫藏在桌子下”等。
四、在各科教育中的数学教育
幼儿早期数学教育应该渗透在幼儿的一切活动中, 特别是在幼儿最喜欢的各种各类的游戏中, 如角色游戏活动中, 小班幼儿喜欢摆弄娃娃家的餐具, 在摆弄的过程中, 就可以引导幼儿区分碗的大小, 把碗和杯子分开来, 一把调羹一只碗, 练习一一对应等。在体育游戏中, 小班幼儿可进一步复习分类, 如游戏:《小袋鼠找食》, 幼儿学小袋鼠跳去寻找食物, 食物可以用沙袋代替、沙袋可做成各种几何形状, 小袋鼠根据袋鼠妈妈的要求去寻找各种形状的“食物”, 找到后分别送到不同的图形圈内。如拼搭活动中用平面几何图形片进行拼搭是幼儿园常见的, 但刚开始小班幼儿并不一定喜欢, 因为他们还不大会拼搭, 教师可为他们适当作一些先期准备, 如教师事先拼好简单的图形, 把这些图形用即时剪下来, 贴在铅画纸上, 制成一张张卡片, 如, 幼儿可寻找卡片上的图形片在卡片上进行一一对应地拼, 就会产生模仿的愿望, 逐渐地取走卡片, 幼儿就会独立拼搭。教师可引导幼儿进行数数、比较、分类等活动。此外, 数学教育还可和各科教学相结合, 如语言教育活动中的看图讲故事、唱数学儿歌, 常识教育活动中的认识周围事物中接触到的数、量、形、空间和时间方面的数学知识。结合音乐活动中, 如:许多歌曲《小鱼游》《我有一双小小手》等, 都可以渗透数学知识;美术教学活动更有利于联系数学内容, 如:可让幼儿在涂色活动中感知图形组合的有趣画面, 通过粘贴、画圈活动可形成同一名称的集合等。幼儿画画或手工制作中离不开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粗细等, 而数学教育又离不开用直观的图画形式启示、诱发。
小班数学知识加以生活化、游戏化, 可以吸引幼儿亲近数学。只要教师从实际出发, 掌握幼儿的认知特点, 设计符合幼儿心理发展规律, 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为一体的数学游戏, 就能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使幼儿玩得开心、玩有所得。
摘要:数学是一门表示事物间数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小班幼儿的数学学习有着显著的特点, 即无意识学习占主导, 被迫记忆内容反而记不住, 容易受外界事物和自己的情绪所支配。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 也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一种活动, 它给儿童带来快乐并使其受到教育。游戏能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使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 轻松自然、绕有兴趣的获取知识。因此, 小班数学活动宜生活化、游戏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游戏化
参考文献
[1]刘义芝.小班数学活动游戏化教学的探究[J].幼儿教学研究, 2014 (10) :35-36.
[2]庄卓君.小班数学活动:图形乐园[J].教育导刊:下半月, 2015 (2) :39-42.
小班化教育情况汇报 篇13
蛟河市朝鲜族中学校
2015年3月27日
“小班化”教育是基础教育富有全球性、前瞻性和开拓性的一次教育变革,是我国现代教育发展的一种新标志,也是当今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我校生源逐年减少,班额人数骤降的形势下,开展“小班化”教育研究和实践不仅切合实际,也是实现优质教育的最佳途径。我校按照吉林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自2014年9月份开始启动、并实施了“小班化”教育。下面,将我校实施“小班化”教学改革实验工作以来的主要做法、存在的问题向各位领导作以汇报。
一、阶段工作回顾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小班化”课改有效引领
按照吉林市教育局关于《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朝鲜族中小学“小班化”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认真研究制定了学校整体课堂教学改革方案,确定了重点实验年级、科目、教师。召开了实验年级教师座谈会,进行动员部署,要求实验教师敢为人先,争做课改先锋。由校长亲自担任课改工作小组的组长,三位副校长担任副组长,下设了课改办公室,成员由教务处三位主任和教研组长组成。领导小组明确责任,保障“课改”的各项活动有力开展。(二)强化教师培训,确保课改良性行进
“小班化”课程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各方面的有机配合。我们认为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教师的能动关系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否被全面地领会,教师的实践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意图是否被忠实地执行,教师的敬业精神决定了教师对教学的投入程度,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态度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参与热情,教师的学生观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对待学生,教师的情绪及其自我调节直接影响到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因此,我们多次召开全体教师大会,对“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进行再宣传再动员再部署。同时,我们组织教师每周三下午进行一小时的理论学习,内容包括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编写,小组建设等,并观看延边州优质课教学录像,力求“学其形、得其神、行其真”。我们还安排老师们参加了由吉林市教育学院组织的各种“小班化”教学培训,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了“小班化教学设计”研究,提出“以人为本,发展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小班化教育理念,确立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与反馈”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2014年初步定七、八年级为实施年级,2015年开始初中年段全面推行。经校长室研究确定了第一批“小班化”教学的实验教师;即 初一朝语文学科--张鲜华、初一数学学科--金春花、初一生物学科--金桂花、初一音乐学科--金海旭、初二数学学科--赵太衡、初二英语学科--朴春玉、初二汉语学科--权慧莲、初二物理学科--尹英玉、初二政治学科--金莲锦、初二历史学科--朴润子、初二地理学科--韩贞玉 共11人。按照方案,学校安排上述老师们参加了吉林市教育学院组织的2014年10月份和12月份的两次培训,同时教务处也进行了理论培训。(三)聚焦课堂参与活动,加强推进课改步伐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渠道。2014年11月份进行了2次实验教师“小班化”教学公开课活动。“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开展以来,要求每位教师要对课改进行中发现的问题、困惑进行汇总积累,在教研时交流研讨。学校还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开动脑筋,研究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相关学科教师参加听课评课,现场互动研究,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大家畅所欲言,相互取长补短,寻找发现课改中的亮点。并针对如何分组,如何组织有效的组内交流,如何进行课堂展示,如何搞好当堂检测和学生评价等内容进行了研课活动。
二、新的课堂呈现给我们的情景
为了了解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学习的效率、导学案的使用等情况,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工作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引导教师继续转变传统观念,改进“教”的方式、提高业务水平,从而进一步有力地推进我校“小班化”教学工作,学校教导处于2014年11月13日在七、八年级学生中开展了“构建高效课堂学生问卷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对新型课堂模式和学习方式比较认同,学习方式得到了较大的转变。学生希望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讲解最多不能超过20分钟,以10-15分钟为宜。这次的问卷调查让全体领导小组再次认识到了“小班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虽然我校的“小班化”教学改革刚刚起步,但是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教师教学行为变了。
教师们从台上走到了台下,由主演变成了主导,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由传授者向促进者转变;由管理者向引导者转变。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由源于教材向开发课程资源过渡。(二)学生学习方式变了。
学生学习方式多了,活动空间大了,思维变的活跃了„„我们的学生已经开始学会在小组合作中分享学习的快乐,在展示交流中展现与众不同的想象与创造。(三)课堂的氛围活了。
课堂教学改革使让课堂成了学生展示的平台。课堂上,师生间的关系平等了,学生越来越自信了,生生之间学会合作了,与众不同的见解越来越多了。
三、存在的不足和困惑
1、教师的教育思想需要进一步转变。在实施过程中,有些教师形式上是“小班化”了,但依旧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课,思想没有根本的转变。还有一部分教师由于缺乏理论支撑,研究断断续续,应付心理严重,操作存在形式化。
2、合作交流展示实效性有待提高。个别教师片面理解“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只单纯地追求课堂热闹,课堂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混于其中,乐得清闲”,课堂上该凸显的教学重点未凸显出来,该突破的教学难点并未得到突破,课堂缺乏有价值的知识生成。
3、办学条件应进一步改善。对于学校来说,“小班化”课程改革对学校的设施、设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许多的图书、仪器、实验用品,学校无法添置。教师的业务培训需要“走出去”、“请进来”,密度应强,所需费用数额较大,这也给学校增加了较重的经济负担和培训经费。
4、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缺乏原则。答得好的,究竟好在哪里并未指出;答得不好的,怕挫伤学生积极性,不予置评,误导学生。
四、坚定信心, 继续推进“小班化”教学改革
1、进一步强化学科教研组,认真研究学科特点、课型特点、教学个性、学生情况,不断完善我校课堂教学新模式。
2、结合吉林市教育局和吉林市教育学院民教部的工作安排,有计划地分期分批派教师外出学习。不断加强对教师培训力度,继续更新教育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小班化”廉政教育活动总结】推荐阅读:
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经验总结08-15
农村自然小班化教学研讨活动总结08-27
马沟小学小班化教学互助交流活动总结07-05
3小班化教育交流新昌-小班化教育07-04
小班化教育07-04
小班化教育模式初探07-28
小班美术活动游戏化论文10-01
小班安全教育总结活动成效09-21
小班化阶段总结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