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中小学小班化教育实验的

2024-10-20

直面中小学小班化教育实验的(精选9篇)

直面中小学小班化教育实验的 篇1

直面中小学小班化教育实验的“瓶颈”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潘慧芳

1997年以来,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先后在部分中小学进行了“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十多年过去了,小班化教育实验作为当代中国基础教育的一项全新的教育变革研究,已经从无形走向有形,大班化教学向小班化规制转变的足迹已逐步清晰。大量实验事实证明:小班化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推进素质教育、提升薄弱学校等有明显效果,对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育资源等有革命性的突破。小班化教育代表了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蕴涵着现代教育的理想追求。

然而,近年来小班化教育实验的进程滞缓,一系列有关小班化教育精神的科学追问,揭示了小班化实验深入推进的瓶颈。例如:小班化教育精神真正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小班化教育的思想、教学策略、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与活动、学校的教育管理以及家校关系等教育元素,是否能随着班级人数的减少而得到本质性转变?诸如此类对小班化教育实验问题的科学理性挑战表明,我国小班化教育实验开始由“形似”向“神似”阶段演进。唯有基于对“形似”的反思,才能实现对“神似”的自觉,唯有超越“形似”的“神似”,才能更深刻地实现小班化教育精神的本质。冷静直面当前小班化教育实验中众多表面程式化的问题,有效突破小班化教育转换阶段的“瓶颈”,才能构建出我国小班化教育的新高地。

一、小班化教育环境的效益问题

教育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层面,是最普遍、最具体、最直接影响人发展的校园生活空间与各种外在因素的总和。教育环境不仅作为审美对象对师生身心发展产生影响,更重要的是作为潜在课程会以其特有的方式渗透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中,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进程与效果。为此,教育环境的设计必须要符合教育目的需要,教育环境的投入需要讲求教育的效益。

审视已投入较多财力的小班化实验学校环境发现,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或班级的教育环境都呈现出现代化、人性化和趣味化的取向,但与适性化、个别化、多元化的小班化教育精神若即若离,环境的教育效益定位不准,小班化教育环境的设计还有较大的改革和发展空间。

问题1:有的学校和教室教育环境对学生身心适性发展的提升作用不足

小班化教育精神不仅要求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更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

*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然而,不少学校的环境设计忽略了对学生身心发展的提升研究。

例如,小学校园和教室环境缺少对小学生活力与想象力的激发。不少小学校园和教室环境仅仅注意到了小学生表象思维的特点,强化了环境色彩和环境信息的强度、美感或趣味,但普遍忽略了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的重要特点,进而忽略了对学生灵感和创造力的激发。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唤醒。如果能在校园、教室的角落、窗台、墙面等处,放置各种便于学生观察、赏析或操弄的教学仪器物品等,让学生处处获得学习探究的机会,一定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欲望和潜能。

再如,初中校园和教室环境中的学生自我拥有感和自主参与感不足。初中生主体意识日趋强烈,易于逆反,乐于自主创造。然而,不少初中校园和教室的环境创设没有足够的学生 1 自我领域,没有足够的学生自主参与的环境空间,没有足够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的隐秘空间和氛围。如果能在校园、教室创设学生创作、展示、留言或涂鸦等学生自我区域,给予学生通过主体参与来解决问题的环境空间,一定能让学生在感到满足、充实和愉悦之中,敞开情感和创造之门。

问题2:校园和教室环境中社会情感史化氛围过于运动化和形式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情绪、情感的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这是人文素质的基础工程。然而,不少小学和初中的校园和教室环境中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责任感、义务感、友谊感等一系列高级社会情感文化氛围过于抽象和简单,缺少基础性、学生主体性和系统性:缺少精心地、生活化地、持之以恒地创设学生的情绪、情感逐渐向同伴情感、集体情感和社会情感过渡的活动区。

问题3:校园和教室环境的教育教学功能不足

小班化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形成学生主体的教育教学形态。然而,有些学校的教育环境设计中教育教学功能空泛。

例如,教育教学环境的弹性和动态性不足。小班教育教学需要采用个别化的教育教学方式,这些个别化的教育教学活动需要校园和教室空间的弹性调整来配合。但是,不少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和教室的空间区隔弹性不足,只能移动桌椅,个别学习或小组讨论的小空间不灵活,有的校园教育教学用房改造的主旨不清晰,仅满足于特色教室的创设,无动态化的学生适性学习角落。

再如,校园和教室环境中学生主体的学习化功能不足。一个好的小班化教育校园和教室环境,应能最大程度地体现学生主体的、弹性化的、个性化的、能激活学生内在潜能的学习化功能。但是,目前不少校园和教室环境设计不能反映学生的主体情趣,没有关照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别需求:缺乏学生选择学习、多样学习、互动交流和自主创造的空间,难以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

青少年对世界有着与成人截然不同的独特感受和观察视角。教育教学的物质和心理环境设计不仅要能适应不同年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更重要的是能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学习成绩、社会交往、学习态度、人际关系等产生积极的提升性引导。简单机械的现代化、人性化、童趣化或贵族化的教育环境设计,不是小班化教育精神的本质所在。

二、小班化教学的“大班模式”问题

大班课堂变成了小班课堂,学生因得到更多关照而学习成绩有所进步的浅层效果,常常会迷惑教师,使教师满足于在原大班教学模式表层上踏步,教师的教学思想、方法没能真正实现“小班化”,没有认真研究“小班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本质区别。

问题1:“小班化教学”被误解为班额减少的“小班教学”

现实的小班化教学的实验中,不少教师误将“小班化教学”视为班额减少的“小班教学”,没有能在“为每一位学生设置最合适的课程”上下功夫,没有能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研究小班化教学过程中教材教法多样化、教学设计适性化、辅导原则个别化、教学评量多元化、师生互动优质化、师生合作和谐化等一系列小班化教学特有的问题。

班级人数相对较少是小班化教学的一个外在特征。小班化教学的本质特征是面向学生个体的教学,要让教师在充足的时空下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帮助每一个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和实现个性的充分彰显。可见,“小班化教学”与班额减少的“小班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小班化教学需要教师探讨和揭示差异性、个别化教学的规律,需要在“米粒”上下功夫,需要树立新的教学质量观和效益观、新的学生观和教学观,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本 2 身的系列问题。否则,难以实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小班化教学目的,难以使教学活动得到质的飞跃。

问题2:大而化之的“100%关注”扭曲了小班化教学精神

翻阅小班化实验学校老师写的教学改革论文,看到不少教师热衷于“学生参与率、课堂互动率、个别关注率分别达到100%”的研究,满足于每一节课“100%”的学生都被触及的热闹景象。

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在于能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个体差异及发展不平衡性,提供个别化的教学,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大而化之的“100%关注”,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各有特性和差异性的研究。“100%关注”研究应该改变为“100%不一样”的研究,改变为对学生不同的生理、心理、品行、学习水平、学习速度、学习能力倾向给予不同的引导和不同发展机会的研究,改变为对必修科目的弹性、选修科目的选择性、评价的层次性和发展性、作业的个体性和学习的自由性等因材施教策略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教育的公平性、教育的充分性,才能真正实现小班化教学精神。

问题3:不少校园和教室环境中缺失引导学生差异性学习的氛围

初中和小学中高年级是学习量和内容不断加深的过渡年段,加上学生的身心发展也正由儿童期向青少年期过渡,心理和生理的波动变化较大,学习成绩也会产生波动和分化。然而,不少初中校园和教室的环境创设忽略了引导学生自主、自由、自律地进行学习的情境。因此,校园和教室环境中有必要引入或增加能引导学生差异性学习的氛围,如:校园、教室中是否可以创设适合不同学习进度的教学资源放置区或“课程超市”?是否可以引导师生自主创造别有风格的学习交流园地?

问题4:小班化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深层体验不到位

由于小班化教学时空相对增加,教育的关照度增加,学生有了更多的动手、动口、动脑、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和实践等活动时间。但是,现在盛行的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等教学活动热闹的多,实在的少:走过场的多,深层体验的少:为活动而活动的多,追求活动效益的少。老师会精心设计“以身体之”的活动,但不懂得“体验”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对教学活动能做到“以心验之”。唯有使学生对所经历的教学活动有了深层的体验,才能达到教学的理想效果,才有希望实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和正确价值观的活动目的。“放羊式”的活动课,是新课改以来大班活动教学改革的通病。

问题5:小班化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培养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在小班化教学条件下,学生发展的多元性和创造性有了更大的可能性和发展空间。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最少有清规戒律的制约和世俗情理的束缚、最富有创造性的时期。法国文学家法郎士曾说,教学的全部艺术就是唤起年轻心灵天然好奇心的艺术,它的目的是为了让这种好奇心得到满足。然而,目前南京市小班化教育的示范课中缺少保护和激发学生学习好奇心和探索欲的专题研究。同时,由于班级人数少,学习和竞争的对象相对就少了,课堂中争论和开阔思路的气氛相对较弱。而主动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培养离不开竞争,只有在激烈的竞争中辩论,人的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主动能力和创造精神才有可能得到锻炼。如何想方设法弥补小班化教学在竞争方面的弱点,如何满足和提升学生天赋的好奇心、探索欲和创新意识,如何加强小班化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应该是小班化教学实验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三、小班化学校办学“特色”与学生“特长”错位问题

在小班化教育实验的过程中,不少实验学校根据自身的社区资源、文化传统、师资特点及生源情况,着力培育学校特色。以特色丰富学校内涵,以特色造就学校品牌,已成为提升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声誉的一项举措。

然而,学校办学特色与小班化教育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是什么?学校办学特色是否有助于小班化教育精神的落实?这些问题都需要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的校长能静心思考、潜心研究。

问题1:学校“特色’与学生个体“特长”的本末倒置

一些学校在追求办学“特色”的过程中,不仅不顾及学生个体的“特长”,反而片面追求学校办学特色的“批量生产”。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学生个性天赋、志趣品质各不相同。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他们不同的个性特征,为学生度身定制他们自己的成才方案,将学生领上最适合他们成长的道路上,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是小班化教育的本质。强求学生完全适应学校特色,结果会压抑或扼杀学生的个性特长,根本上也违背了小班化教育的宗旨。

问题2:学校“特色”与学生个体“特长”游离

个性特长是现代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人才培养的基础。然而,不少学校没能精心研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学校特色的关系,学校的“特色”与学生个体“特长”游离。学校在打造特色的时候应该先明确:打造学校特色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发展服务。学校“特色”与学生个体“特长”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对立统一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更加充分而富有个性地发展,才是学校“特色”经久不衰的源头活水。精心研究学校“特色”与学生个体“特长”的关系,让学校特色成为激发学生“人尽其才”的推动力,才是小班化教育深入推进的正确选择。

四、小班化教育的行政管理力度问题

各省市在实施小班化教育实验的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不断地加大对小班化教育实验的行政支持力度,出台了一些推进小班化教育的经费、人事、教育研究等倾斜性政策,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越办越好,在市民中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

然而,随着小班化教育实验的深入推进,教育实验研究“高原区”或“瓶颈”的诸多难题突破,仍有赖于教育行政管理的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问题1:前期研究经验的深入加工提炼和推广不足

小班化教育实验已对小班化教育的思想、教育教学环境、教学策略、教育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部分实验总结已刊登在南京小班化网站和南京教育绿皮书等处。但是,已摸索出的经验几乎都是单一的“如何做”的陈述,缺少“为什么”、“如何推广”的探索,并且还是零星地、感性状地散落在探索学校或教师的个体点上,精心加工提炼和推广不足。

感觉的东西不一定真正理解,唯有理解的东西才能真正感觉。各校小班化教育实验经验需要逐步地由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思考,由点上经验过渡到广泛分享,只有这样,前期研究才能转化为现实而持久的教育实践力量。这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组织多方力量和行政推动,任何一所学校的孤立行为都是难以奏效的。

问题2:小班化教育还缺一支“小班化”的教师队伍

深入推进小班化教育教学研究,提高小班化教育教学实效,关键在于教师。首先,在于教师教育观念的革命性变更。小班化教育需要教师树立现代学生观、现代教学观和现代质量观,才能充分发展小班在时空上的优越性。其次,在于教师能否拥有精致教育的学科教学技术,把握好教育教学策略和方法,否则先进的小班化理念难以进入实践操作层面。最重要的在于教师能否用心爱戴学生,能否把教育教学的着力点用到关注学生、研究学生、指导学生等方面来,能否具备心中有学生的职业操守。

然而,现实的小班化实验学校基本是原来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学校,甚至是办学条件不太好的学校。改变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容易,但要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技术非一日之功。加上还没有建立小班化教育教师评估与表彰的办法,一些教师即便理解了小班化教育精神,但仍缺乏自觉地研究和吸收小班化教育教学专业技能的内在动力,行为表现上往往不能够多一点主动,少一点被动。小班化教育实验教师素质的变化滞后于小班化教育教学环境变化的现象,已成为小班化教育深入推进的显性障碍。如何帮助实验学校师资队伍跟上实验深入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从宏观上统筹教师培训或组织教师队伍流动。促进小班化教师的优质发展,应该是推进小班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问题3:小班化教育的学校人事编制、办学经费、教育研究等倾斜政策仍不够配套和规范

(1)小班化教育的师生比政策至今不明。小班化教育实验开展以来,班上学生数减少了,相应的,教师如何配置的问题一直模糊不清。人事以及编制部门核定教师编制依然比照大班的标准,因此,小班化学校普遍存在教师编制偏紧的现象,在人事编制的核定上,教师任课工作量标准不清,这已成为小班化教育学校校长人事管理、工作量计算的一大难处。小班化教育的人事编制改革问题已摆上议事日程,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认真加以研究,并以文件形式予以确认。

(2)小班化教育的专项拨款办法尚未形成规范文件。目前小班化教育学校的办学经费是按照实验班级给予的补助经费,而不是规范的生均经费。财政部门对于学校办公经费的划拨依据的是生均的方式,班额减少,学校获得的经费总额将随之减少。况且,现行的补助经费还不能满足小班化教育深入推进的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研究能否将下拨经费由原来的按人头拨款变为按班级拨款,从根本上提高小班化教育学校的生均经费,调动学校开展小班化教育研究的积极性,推动小班化教育向纵深发展。

(3)小班化学校的学区生源布局调整和控制无长远规划,社会声誉逐步提高的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的生源饱和,小班化教育的班额度控制已有危机。

(4)小班化教育的支持、指导和督察没有纳入市区教研、科研、师培、电教、督导等部门的职责范围,无一体化的小班化教育教学督导制度、小班化教育教学研究制度、小班化教育学校的评估制度、小班化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奖励制度等管理制度,无研究和解决的“集团军”,直接影响小班化教育的规范和健康发展。

问题4:小班化教育的行政管理主体不明确

目前,大部分地区对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的管理是实验项目的管理方式,没有从体制上将小班化教育纳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范畴。已经呈现出的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与学校之间差距逐步加大、小班化教育教学研究的成果无权威鉴定和推广等一系列问题,尚处于研究状态,而没有明确的市区行政管理责任人或责任制予以及时解决。

可以预见,小班化教育对整体优化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办学的高位均衡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等方面都将起到越来越明显的作用。更有价值的是,小班化教育所蕴含的教育思想、教育教学创新和变革具有普遍的素质教育意义。如果我们能在整合表层的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尽早地梳理和建构出具有地域特色和前沿水平的小班化教育实践路径和理论,就能推动小班化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341.

我国的小班化教育实验正进入由“形似”向“神似”转换的阶段,众多表面程式化的问题面临科学理性的挑战。小班化教育环境的效益问题、小班化教学的“大班模式”问题、学 5 校“特色”与学生个体“特长”游离问题、“小班化”的教育政策配套等问题,已构成了小班化实验深入推进的瓶颈。

直面中小学小班化教育实验的 篇2

一、小班教学之特点

1. 教学对象的全纳性。

教学对象的全纳性是指每一个学生都被考虑进来, 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设计者和参与者, 学生的不同资质和习惯都应得到尊重和保护。

教学不能成为一种优胜劣汰的机制, 而是让所有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用自己的方式有所获益。在小班化教学中, 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权力, 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一份子, 真正融入课堂。所谓的融入, 是指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习惯主动选择参与课程和教学。这样, 学生不仅能够参与课堂, 并且可以在高密度的师生互动中成为课堂的设计者, 表达自己的想法, 成为课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小班化教学会不会存在差生和后进生的质疑, 学校领导与教师认为, 如果学生存在某种方面的落后, 并不意味着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或者智力有问题, 这可能表明学生没有能够融入课程之中, 因此需要师生在沟通交流的基础上, 一起探寻适合学生能力和习惯的课程参与方式, 而小班教学恰恰能够提供这种深层交流的机会。

2. 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教学目标体现着教学的价值取向。现行课程要求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都获得发展。该校小班化教学正在努力践行这一目标。学校除了关注学生这三方面的整体发展, 还关注每一个学生天赋和潜能相匹配的发展, 这种发展体现在学生与众不同的思考和行为中。只要无损于学生自己和他人, 教师就应包容学生的思考和行为, 允许学生有不同于目标之外的发展。在小班教学中, 学生人数少, 师生比率大, 这成为保证教学目标全面性的有利条件, 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同时也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 教学组织的灵活性。

教学组织的灵活性是指在教学过程摒弃教师对课堂的绝对控制, 将学生纳入教学组织之中, 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作用, 尊重学生的需求和意见, 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保留空间。该校的小班教学注重学生兴趣、习惯和个性化需求, 将预设性目标和非预设性目标结合起来, 采用情境教学和小组学习等方式, 将知识的结果与知识生成过程相统一, 将知识的意义和学生的体验相统一。这就是说, 小班教学的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控制者, 学生也能成为教学组织的选择者和设计者。

4. 教学评价的多维性。

课程评价的多维性是针对现行评价制度以标准化考试为主的现状提出的。标准化考试看起来公平地评价了每一个学生, 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的潜能和学习的过程。该校与小班教学相匹配的多维性教学评价有如下特征:一是评价指向学生发展, 也就是说评价不是为了优胜劣汰, 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展开, 因此评价应该是发展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二是评价主体多元, 破除教师作为评价主体的局面, 将学生同伴、学生自身以及其他教师、家长及社会人员都纳入评价主体系统之中;三是评价方法多样, 不仅采用传统的作业和考试等方式进行统一评价, 还注重采用与学科相适应的多种方法进行个性化评价;四是自我参照评价, 即学生自己作为参照进行相对性评价, 鼓励学生自我超越, 包容学生的差异性。

5. 教学结果的开放性。

在该校的小班教学中, 教学结果的开放性也是一大特点。这意味着每个学生得到了适合其自身的发展, 这就是说, 每个学生在教学中都获得了发展, 但是发展的方面、发展的程度是因人而异的。例如, 在语文学习中, 作为语言学习, 要求学生听说读写的发展;作为写作, 要求学生的理解表达能力得到发展;作为文学, 要求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提高;作为艺术, 要求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优化。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势必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让学生在这四个方面都得到一致的发展。

二、小班教学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1. 提供平等的机会。

教育应该为每一个儿童提供同等的机会, 让每一个儿童都能真正融入教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小班教学中的学生享有平等的机会, 由于人数较少, 使教师有意识和时间注意到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在他们的课堂上, 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都有发言的机会。这给了学生平等表达的机会, 而表达的背后则蕴含着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独立思考和独特理解。

2. 保护儿童的个性。

儿童作为生命个体的独立性以及儿童生活的独特性, 既表明不能用成人标准来衡量儿童价值, 又表明儿童的发展是因人而异的。总而言之, 儿童的价值必须由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决定, 儿童的发展应该是和其自身情况相匹配的。

该校小班教学充分保护了学生的个性, 教学目标的开放性和教学组织的灵活性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展示。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班教学的包容氛围中选择适合的方式, 得到相应的发展。例如, 喜爱默读和喜爱朗读的学生可能会得到更多阅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小班教学就是要保护这种发展, 而不是强迫所有学生必须默读或者朗读。

同时, 多维性的教学评价也保护了学生的个性。就像让长跑运动员和游泳健将比赛游泳一样, 不能因为长跑运动员输给了游泳健将就判定游泳健将是更棒的运动能手。该校的教师不粗暴地运用唯一标准来衡量不同的学生, 相反, 千方百计为禀赋各异的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 帮助他们认同自己的独特性及其价值。

3. 尊重儿童的自由。

儿童的自由, 即儿童有用自己的方式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权利。无论这种方式在成人的视角是多么的幼稚、效率低下, 只要这种方式不会伤害他人和儿童本身, 我们就应该尊重和保护这种方式。如同密尔在《论自由》中说:“人性倒像一棵树, 要求按照使其成为活物的内部力量的倾向朝四面八方生长、发展。”每个人都要按照其本性, 从事自己适合的事情。尊重儿童自由, 就必须给儿童自由选择、自由设计、自由行动、自由反思和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在小班教学中, 该校放弃了教师事必躬亲的方式, 放弃了为学生寻找捷径的方法, 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在有限的班级人数下和小组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与每一位同学、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 让学生亲身思考、亲身经历、亲身体验。任何教育归根结底都是依靠自我教育, 无论多么优秀的教师使用了多么科学的方法, 用了多么丰富的课程资源, 学生的发展始终源于学生内部。这就如同厨师烹饪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 但最终消化吸收多少还是看个人的肠胃功能那样。

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实验分析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实验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逐渐提升对小班化教学的重视程度,但是在小学语文的小班化教学实践中,由于缺乏健全的教育体系,致使小班教学一直处于摸索阶段。加强对小班化教学实验分析可以为实现小班教学提供较好的依据,进而有利于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的实现。

一、小班化教学的概念分析

对于小班化教学,目前教育界缺乏明确的定论,从教学组织方面而言,小班化教学是指班级中拥有学生的数量相对较少。在美国和德国的教育中,其小班教学的人数通常为25人左右。由此可见,小班教学是将学生的数量控制在30人以下,以便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理念分析

在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理念中,其为教育形式带来了改革契机,可以在符合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能力。在小学语文小班化的实现中,必须遵循以下几点教育理念:首先,教师需要转变自身传统的教育理念,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而小班化教学要求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教师的思想观念得以转变,才可以保证小班化教学的顺利实施。其次,在教学方式方面,传统的教育方式主要采用灌输式教育,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习兴趣相对较低,而小班化教学则需要针对学生的个性,采用个性化教育方式。

三、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策略分析

1.加强对教学资源的运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对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可以较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随着小班化教育的实行和我网络资源的不断发展,教师应该注重对网络资源的使用。在常规教育方式的基础上,加强对网络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扩展知识体系,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更好的提升。例如,在观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计算机来搜集相应的资料,并且将图片制作成PPT模式,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体会到观潮时的情境,继而可以引发无尽的遐想。当多媒体播放完毕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讲述自身的感受,在学生学习热情最高的时刻,教师对文章进行讲解,可以较好地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2.注重实践教学

在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小班化教学的实践性,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发展。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通常是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虽然可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但是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而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改革,如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可以实现小班化小学的实践性意义。在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中,注重实践性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较好地体现语文的魅力,并且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

3.加强小组学习

在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并且采用小组探究的方式来提升学习效率,并且通过小组学习方式,较好地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例如,在幸福是什么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通过小组学习来讨论幸福的概念。有的学生说吃饱就是幸福;有的学生说穿暖就是幸福;还有的学生说星期天就是幸福。当讨论完成后,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即得到满足就是幸福。由此可见,通过小组教学的方式,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并且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探讨中。另外,这种探究方式可以较好地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地做到引导式教学。

四、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可行性分析

在对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中,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学校需要对班级的组成形式进行科学的划分,使其可以满足小班化教学的需求。(2)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要采取引导式的教育方式。(3)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和情景式教学。(4)教师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否则小班化教学将会演变成小市场。(5)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延伸,提升学生的积极性。(6)教师要将作业的形式转化成为探究性作业,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而言之,只有满足多项需求,才可以保证小班化教学的顺利开展。

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可以在满足教育改革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目前的小班化教学中仍然存在较大的缺陷,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及教师的不断努力,逐渐完善小班化教学,使其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孙来勤,曹兰芹.美国的小班化教学实践、绩效分析及启示[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93-97.

直面中小学小班化教育实验的 篇4

为了培育农村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巩固莲都教育强区,推进莲都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区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在刘宗林副主席带领下,组织教育组委员和区教研室有关专业人员对“推进我区农村中小学小班化教育”课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视察。调研组深入太平、双溪等小学进行了实地视察,听取了校长关于“推进我区农村中小学小班化教育”基本情况的介绍。并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政府主管部门有关的通报。委员们在进行认真讨论后,就推进我区中小学小班化教育需要完善的政策、采取的对策举措等提出了意见与建议,现将情况综合如下:

一、我区农村小班化教育的背景和现状

1、农村学校生源萎缩的现实。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加上低出生率等原因,农村学校的学生数随着不断减少。目前,莲都区农村17所小学中,有9所小学的平均班额少于30人,其他学校也有部分班级的班额已经少于36人,农村学校逐渐趋向自然小班。

2、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随着城区学校的扩建,大量优秀师资调入城区学校,农村学校的师资不断削弱,教 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导致城乡教育差距越来越大。莲都区基础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缩小城乡差距,办好人民满意的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3、培育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他们期盼有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希望子女能平等地接受优质教育。而目前莲都区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在城区,且城区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些城乡结合部的学校还相对比较薄弱。在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学校开展小班化教育实验,培育优质教育资源,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迫切需求的重要途径。

4、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小班教育”已被认为是现代教育的标志,是实现教育均衡、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从国际教育形势看,小班教育是一种必然趋势,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基本普及小班教育。国内一些发达地区,如上海、江苏等地也开始提倡并施行小班教育,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为了贯彻落实莲都区区委、区政府关于建设莲都教育强区,推进莲都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教育局深入分析了我区农村学校发展的现状,把培育农村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作为重点,提出了农村学校逐步实施小班化教育的思路。

XX年秋季,教育局确定莲都联城中学、太平小学两所学 校为试点学校,发挥莲都外国语学校和梅山小班的资源优势,开展农村小班化教育实验,探索农村学校特色发展之路。XX年秋季,又增加了西溪小学、泄川小学、双溪小学、丽新小学、峰源小学、严鸟小学、双黄小学、黄村小学、水东小学等9所学校,形成了以农村学校为主、点面结合的农村小班化教育实验布局。到目前为止,全区共有13所学校开展小班化教育实验,实验班级达到208个,接受小班教育的学生达到7005人,其中初中2594人,小学4411人,农村学校学生2205人。

二、我区农村小班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农村小班化教育促进了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缩小了城乡教育的差距,对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看到,农村小班化教育发展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与困难。

1、小班化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莲都区农村小班化教育实验虽然从XX年就已经启动,但一直没有正式立项,还停留在自然小班的基础上。对小班教育的研究,教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研究热情不高,行为跟进不及时,导致整个实验推进缓慢,影响了实验效果。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也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对农村小班化教育实验没有规划,对学校小班教育的校园布局、教室布置、班额控制、教师编制、经费投入等方面都没有明确的要求和 规定,学校开展小班化教育的硬件和软件都达不到要求,影响了基地学校各项实验工作的开展。

2、小班化教育管理处于低水平

莲都区农村小班化教育实验在全省、乃至全国都走在前列。在其他地区,小班化教育主要在城市学校。面对农村小班化教育这一新生事物,我区农村学校的校长在认识上都很重视,充分认识到小班化教育对于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作用,但在实践上还缺乏深层次的研究,对小班化教育管理的实践还处于浅层次低水平。造成的主要原因:一是缺乏现成的可借鉴的经验;二是缺少外出学习考查的机会;三是一些校长习惯传统的做法,缺乏开拓精神,不能根据实际研究出符合学校特点的教学管理机制和措施,大多停留在部分教师自发的研究上。

3、小班化教育师资队伍比较薄弱

我区开展小班化教育实验的学校多为农村学校。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教师编制按生均数进行了调整,而开展小班化教育实验的学校规模都比较小,按生均数配置的教师数必然与小班化配置的班级数形成矛盾,各实验学校都出现了师资紧张的问题。由于我区开展农村小班化教育实验的学校大多地处偏远山区,受城区学校扩张的影响,这些学校的骨干教师分布极少,主要以老教师和新毕业生为主,这些教师的教育理念相对落后,教学能力相对薄弱。小班化教育实验是 一项探索性很强的研究工程,对教师的探索精神和专业素养要求都比较高,而目前的师资水平还达不到要求,需要对师资进行专业培训,使其适应小班化教育。

4、实验专项经费比较紧张

小班化教育需要创设良好的环境,目前,所有开展实验的农村学校教室布置都与实验前没有区别,硬件条件达不到小班化教育的要求,许多设备需要更新;教师对小班化教育的理解还不深入,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亟需进行理念更新。而我区开展小班化教育实验的学校规模都比较小,公用经费比较紧张,开展实验研究交流、外出学习都需要足够的经费支持。因此,需要政府和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安排适当的小班化教育实验专项经费,解决实验学校的设备更新费用,及教师参加培训学习、交流研讨、课题研究等活动的费用,保障实验工作正常开展。

5、小班教育规划还不到位。莲都区农村小班化教育主要停留在自然小班的基础上,政府部门对学校小班教育的教室设置、班额控制、教师编制、经费投入等方面都没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影响了实验基地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推进我区农村小班化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1、高度重视农村小班化教育工作

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广大农民对培育农村优质教育资源寄予了厚望。深入开展农村小班化 教育实验,提升农村学校的办学品位和教育教学质量,是巩固创强成果、整体提升我区教育教学水平、培育更多高素质农村人才的大事,同时也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把它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从农村学校的实际出发,加强全区小班教育的科学规划,制定小班教育的设置、班额、编制、投入等方面的细规,研究解决农村小班化教育学校的办学规模、基本设施、师资力量、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具体困难,确保小班化教育学校成为群众满意、质量较高的农村学校。

2、安排小班化教育专项经费

“小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标志,是实现教育均衡、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要用超前发展的眼光重视小班化教育,要千方百计多渠道安排农村小班化教育实验专项经费,逐步完善小班化教育学校的基本设施,补充添置必要的设备,营造符合小班教育要求的校园和教室环境。要加大力度对实验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专业素养和研究水平,使实验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全面推进小班化教育积累丰富的管理经验。

3、适当增加实验学校的教师编制

在按照生均比例配好师资的基础上,考虑小班化教育实验工作的实际需要,适当增加实验学校的教师编制,使实验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去研究思考小班教育的问题。要建立实验 教师的轮训制度,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教师去发达地区带岗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小班化教育的能力。

4、进一步提高待遇,鼓励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

财政虽然已经安排农村补贴,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但城乡的工作、生活环境差距太大,教师对城市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仍然很迫切,农村学校仍然留不住骨干教师。加上农村多为寄宿制学校,教师既要当好教师,又要肩负起“父母”的重任,工作十分辛苦。进一步提高这些学校教师的待遇,让他们感觉到在农村学校工作的优越性,确保农村教师“留得住、用得上”。也要积极鼓励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去任教,对下乡支教的教师要给予奖励性工资,使他们安心从事农村教育工作,逐步改善农村教师结构,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

5、加大教师培训和研究指导

首先要加大力度培训小班化教育实验的教师。一是自主培训,以本地优秀教育资源培训薄弱学校的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二是请专家讲学指导,提高实验教师的认识,深刻领会小班教育的精神,促进专业发展;三是外出学习考察,通过实地观察和体验,加深对小班化教育的认识,提高实践能力;四是带岗挂职锻炼,派出骨干教师到发达地区学习,把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教学经验带回来,促进教师的共同发展。

袁华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室布置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为了深入开展我校“小班化教育”试点工作,根据学校小班化教育的若干意见,并结合我校目前教学环境现实状况,年级组决定把“优化教学环境”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全面加强教育教学环境的建设,帮助学生营造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使每个孩子尽情享受学习的乐趣。

二、主题:多彩教室、幸福小班

三、基本原则:

教室整体表现出小班化特有的“丰富、美观、精致”的特点,凸显人本性、实用性及班级的个性,并体现出我校教师对小班化教育理念认识上的进一步提升。

四、具体措施

1、教室划分为三个功能区域。

教学区:课堂教学的主阵地;

办公区:原先的教师办公室和教室有一段距离,不利于教师及时准确地关注到班级情况和每个学生的表现,对小班化教学工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教师办公室的其它一些功能也难以发挥出来。为了做到小班化的师生零距离接触,增加师生接触的频率和时间,增强师生的亲情度,决定把教室的后角落设为教师办公区,这样设臵:有利于实行学生作业面批、个别辅导和答疑。这是小班化教学的一大特点,也是个性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师生间保持零距离接触,相互间做到“呼之即来”,才能真正做到作业面批,发现问题及时向学生指出,并落实到位,也为及时为学生

答疑解惑创造了条件。同时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每个学生不同学科的上课表现,以及每位学生的日常表现。

学生阅读区:原先教室后面一大部分都是空的,没有合理利用空间资源。为了配合小班化进程,我们专门将其设立成为一个学生阅读区。在此区域,设立班级图书柜,通过对学校现有藏书进行整理,把部分与教学相配套的的适合学生阅读、教师参考的书、书柜搬进教室,还可以通过发动学生借、捐、订等办法,增加藏书量,这个做法填补了学校图书馆“不能随时随地借阅”的弊端,每个学生可以在课余随时查阅资料和阅读课外书,同时有利于教学和阅读结合,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拓展,每学年(或学期)更换书籍(或学生),才能真正落实教育部规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任务,在促进学生阅读写作等方面的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文学修养,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有助于改变目前农村小学生阅读量严重不足的局面。

2、配置相关硬件设施:

多媒体(已有)、书柜、多功能储物柜或收纳柜1排(放学具、学生衣物、饮水用具等用)、教师办公桌椅1套、绿色植物2盆,另外装些小架子挂雨伞和抹布。

3、班级文化版块布置要求

特色班牌:也称为教室外展板,统一粘贴于教室门外墙上,可围绕“多彩教室,幸福小班”这一主题并根据班级的特点自行设计栏目、背景,内容可以如:班级口号、班主任寄语、我们的风采照等。

国旗:统一端正地粘贴于教室前黑板上方,国旗左右不再粘贴任何东西。班训:

班训一律粘贴于前黑板上方,力求简明有新意,体现奋斗目标。

星级评比栏:这是结合课改和小班化教育要求对合作小组进行评价的一个栏目,标题新颖,设计美观、大方,还要实用,真正起到促进学生成长的作用。粘贴栏:可臵于教室前门后墙面,可选择课程表、值周安排表、包干区分配表或班级值日安排及班级制度等内容粘贴;

黑板报:传统的黑板报可以用个性的设臵来代替,比如粘贴名人名言贴画、学生作品展示,或设为师生留言板,热点新闻等等,自我展示板等。

课桌椅摆放:根据课堂需要摆放成利于组织课堂教学的样式,采用马蹄形、月牙形、秧田形等尤其要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个性设臵:除以上布臵以外,根据班级特点与需要设臵1-2处个性创意角,如:生物角、科技角、英语角等,力求整体布局合理、美观而有教育意义;佳作欣赏,粘贴美观大方、有创意,要体现竞争性,展示优秀鼓励后进。

班级文化布臵除以上外,教室内黑板、窗户、讲台、柜台、物品、课桌的摆放,甚至是天花板等方面的整齐、洁净、温馨,都属于班级文化的组成.教室净化—五无四化

“五无”,即地面无杂物、痰迹,墙面无污渍,桌椅无刻印、污渍,门窗无积尘,卫生无死角。学生每天打扫教室,培养学生爱护教室公物和主人翁精神,树立净化教室、保持教室卫生人人有责的思想。

“四化”目标,即日常管理制度化、行为语言规范化、学习用品摆放定位化、卫生打扫用具整齐化。教室内的常备用具和学生常带之物,如书包、学具、饮水用具等,应分类集中,放之有序,眉目清楚,避免杂乱现象。

班主任精心准备:

1、班级:

2、班主任:

3、班级目标:

4、班级口号:

5、班训:

6、班主任寄语:

7、任课教师:

8、班级分组:

直面中小学小班化教育实验的 篇6

(2013学年—2015学年)

第一部分 概况与背景

一、学校基本情况

双山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位于双山街道办事处贺套村,学校占地23200平方米,生均占地33.38平方米,建筑面积5290平方米,绿化面积5600平方米,内部水、电、暖、消防设施一应俱全。学校设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音乐室、舞蹈室、电子琴室等十多口功能室,都达到山东省一类标准。学校图书室有图书15400余册,面向学生全面开放,以班级为单位借阅。学校订有报刊杂志90种,教参工具书176种,能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为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学区东面是8600平方米的高标准塑胶跑道操场,设施齐全,总计投资230多万元,看台可容纳1500名学生观看比赛,是我校优秀教育资源的又一亮点。

我校现有17个教学班,在校生768人。教师53人,专任教师49人,学历达标率为100%。在教育系统举办的优质课评选中,我校先后有10人获得章丘市优质课一等奖,有4人获济南市优质课一等奖,有8人分别荣获“章丘市优秀教师”和“教学能手”,有章丘市级、济南市级“骨干教师”7人。先后有12人获章丘市教师素质大赛一、二等奖。同时,学校被确定为济南市古诗文诵读实验基地,先后荣获济南市绿色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章丘市规范化学校、章丘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济南市文明单位、“十一五”课题研究基地(有两个课题已在我校立项),先后四年被评为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2007年英语组、体育组被评为“济南市优秀教研组”。

几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学校发展为中心,以教师发展为基础,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办学宗旨,走“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路子,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学校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极大丰富了师生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先后与建工学院和经济学院合作成为两所大学的社会实践基地,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了学校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二、学校开展小班化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1、优势条件

(1)学校有一支有思想、有干劲、有活力的教师队伍,他们敬业、有爱心,事业心和责任强,其中不乏业务骨干教师。广大教师通过课程改革实验,特别是通过近两年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制订与实施、片区教研活动和城乡联盟办学,教育行为有了较大转变,科研意识普遍增强,为实施小班化教育提供了支撑。

(2)学校教育资源配置齐全,教学设施现代,为使学生享受优质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供了必要的硬件环境,也为实施小班化教育奠定了基础。而且学校生均占地面积较大,学生活动场地宽裕,有利于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小班化教育教学活动。

2、主要问题和不足

(1)教师理念滞后。部分教师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他们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方式、教学策略同小班化教育理念仍有较大差距,“穿新鞋、走老路”仍很普遍,制约着小班化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进。因此,转变教师观念是学校开展小班化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

(2)实验经费制约。创设小班教育环境、增配一定教学设备、进行多样师资培训、开展小班课题研究等都需要一定的经费保证。但在目前学校学生数减少、生均公用经费紧张条件下,很难优先保证开展小班化实验所需的物质与经费。

(3)专业引领缺乏。学校名优教师少,骨干教师流失现象严重,教师队伍不够稳定。而且部分教师缺乏忧患意识和专业成长的内驱力,青年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特色不明显,不利于教师专业成长和整体素质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小班化教育的推进。

第二部分 理念和目标

一、核心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创设和谐愉悦的小班化教育环境,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力求通过三年的努力,促使每一位学生学业质量提高、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并努力形成我校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促使教师自我发展和学校内涵提升。

2、具体目标

(1)探索、实践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及方法,加强自主、合作学习和个别化指导,注重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效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使小班化教室的教育资源、环境布置彰显育人功能。

(3)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交往空间,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开放式的教育环境,建设和谐的校园和温馨的班级文化。

(4)探索小班化情景下的有效教学模式,提高小班学生的综合素养,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特别是后30%学生的个性成长。

第三部分 策略和措施

一、转变观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小班化教育是我校继行为教育特色创建、城乡联盟办学后又一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办学品位的重要举措。它不仅仅是人数的减少,更重要的是教育方式和方法的改变、教师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因此,在大班化传统教育根深蒂固前提下,要切实搞好小班化教育试点工作,首先就必须转变全体教师观念,端正认识,树立新教学观、师生观、质量观和人才观,用新的教学理念和学习理论指导教学。

在充分调查、分析基础上,制定学校小班化教育总体规划,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层层推进”的办法,全面指导、落实小班化教育的实施。建立小班化教育学习研究制度,每月一日定期进行专题研讨,分析情况,交流经验,学习理论,及时发现和解决小班化教育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积极探索与小班化教育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模式改革。

二、加强学习,积极开展专题培训

加强小班化教育理论学习,明确开展小班化教育的意义,强化“用读书的厚度提升研究的高度”意识,激励教师自主学习,大力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和观念。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业务学习、专题论坛、课题研究、课例展示、经验交流等校本培训活动,力求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充分认识小班化教育的基本特征和内涵,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小班化教育的实施能力。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交流合作。适时邀请专家来校进行小班化教育教学的指导,组织教师走出去观摩学习,拓展视野,提高认识。

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着重围绕教育办《小班化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构建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三年中,充分发挥教研组、小班化任科教师,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深化小班化教育改革。

三、营造氛围,大力改善教育环境

优化学生的学习空间。班级环境布置力求突出小班化教育的特点,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课桌椅排列、墙面布置、教育设备安置、学生作业壁柜都能“说话”,使班级成为师生共做、共学、共享、共赏的乐园、家园。

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积极创设宽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师民主平等意识,尊重每个学生,营造温馨气氛。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力,在班级的文化建设上,张扬教师和学生个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关爱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得所成,努力培养更多不同层次的、全面发展的学生。

四、注重实效,构建新颖德育体系

建设班级文化,优化育人氛围。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评比活动,创设积极向上、富有激励与人文关怀的小班文化环境氛围,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制订具体的班级文化建设的考评方案。每学期对班级文化建设总体进行一次全方位的评比。鼓励学生制作自己的“成长记录”,把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滴摘记下来,激励自己,超越自我。

营造书香校园,创建书香班级。开展“创建书香校园,共享读书乐趣”活动,举行班级经典诵读比赛、读书主题班会、书香班级与学生“阅读之星”评比、优秀读书笔记展览等,让书香飘满校园,让读书成为校园一道亮丽风景线。

实施自主德育,开展体验式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工作,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引导学生自我分析,帮助学生自我反思。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促进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发展。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德育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健康心理。

五、关注课堂,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学校制订小班化教学常规要求,努力构建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

备课:教学目标要求分层,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坡度合理;教学方法和手段恰当,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有针对学生的不同要求;分层次精心设计练习,落实到人,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每堂课后有针对性的教学反思;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创设最佳空间形态,有课桌排放图示。在备教材的基础上,重点备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潜力),还要备教学实施空间组合变换(如桌椅排列、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位置的变化及互动轨迹)等。

上课:实施个别化教育,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关心、赞赏、激励”的教学用语,营造温馨氛围;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得到“阳光普照”,使小班的课堂通过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努力呈现“六多”现象:学生发言的人数多、实践时间多、合作机会多、接受的个别辅导多、获取的反馈信息多、得到的认可和欣赏多。

作业:要求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分层实施,总量适当,难度适中,循序渐进,使学生在作业中得到个性发展,体验成功与快乐。调控难度,分层设计,根据学生实际能力选取基础性作业题,强化后30%学生基础,提高学习信心;提倡“二次批改”,主要学科每周“二次批改”至少2次。对后30%学生的作业要面批,帮助他们分析得失原因。改正错误,鼓励进步。建立后30%学生作业记录本和“错题集”。作业评价恰当,提倡使用激励性作业批语。

六、多元评价,张扬学生个性

小班化教育需要个性化的评价,以多元评价来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要结合学校近年来正开展的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和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行动计划两项自主性发展项目,努力构建科学的、简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小班化评价体系,包括小班化课堂教学评价、教师发展性评价、学生发展性评价,拓展和深化小班化教育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小班化教育实效性。

改变原来注重评价学生知识掌握,而较少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做法,确立全面、正确、客观的评价体系,把教师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通过小组评价法、鼓励评价法、个案评价法、形象评价法、等级评价法等多种评价,让学生喜欢自己、喜欢他人、喜欢班集体,在小班这方欢乐而充满活力的小天地里茁壮成长。

第四部分 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

为保障小班化教育的顺利实施,学校成立小班化教育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小班化试点工作,具体负责“三年规划”的整体推进。各分管领导、处室、教研组、教师具体落实,根据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负责本规划的全程实施和管理,努力做到团结协作、分工明确、条理清晰。

二、经费保障

鉴于我校办学经费紧张,迫切希望上级各部门能结合小班化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优先保证实验经费,在师资培训、课题研究、小班化教学环境建设、学生活动设施配备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加大小班化教育的资金投入,为小班化教育的优质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保障小班化教育教学的需要。

三、师资保障

实施小班化教育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和师生交往新模式的构建。但目前学校还缺少一支能适应小班化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因此,一方面,学校将创设教师学习、探索、研究和展示的平台,为教师提供轻松、愉悦的环境,激励教师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另一方面,也迫切希望上级相关部门及时进行专业指导、理论培训,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指导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分析、解决各类问题,及时反思,总结。

章丘市双山街道中心小学

直面中小学小班化教育实验的 篇7

一、努力创设小班化教育的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

1. 优化小班化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验环境。

学校自从确定2010年的下半年实验要小班化教学始, 学校上至领导下至一般教师都非常重视学生实验环境的建设。化学教研室全体教师群策群力, 根据化学实验课程自身的特点, 将原先的大实验室一分为二, 期间重视各个细节, 拟好草图后汇总到基础医学部领导, 再研究决定最佳方案, 总务处根据研究好的图纸带领工人在暑假期间马不停蹄地改建好实验室, 为新学期能够及时进行小班化实验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 优化实验教学的心理环境。

小班化的实验教育除了实验室设施及布置所构成的教学环境外, 还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交往所形成的教学氛围及人际关系等心理环境。 (1) 师生关系的快速确立, 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提高了课堂效率, 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常一次化学实验课安排是2~3节课的时间, 而指导教师在学生实验课前的边讲解边示教的时间一般为20~30分, 众所周知化学实验过程中因为要碰到各种有毒、有害、有腐蚀的试剂以及水、火、电等, 一般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只要个别学生注意力分散, 没有听清教师上课前的讲解时的注意事项, 实验时很容易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故, 同时化学实验时一般要用到的实验仪器较多, 操作方法各有不同, 要求也较高, 若上课时不认真听讲, 自己实验时就手忙脚乱, 实验结果往往会出现较大的问题。因此为了预防个别学生上课时开小差, 在教师讲解时我们规定全体学生都要集中站在教师前面, 由于人数较以前大班时少了一半, 这样30人左右的学生基本都在教师的有效视线内, 教师很容易控制课堂纪律, 学生不容易开小差, 或者说没有开小差的机会, 即时给予适当的提醒, 或是利用提问的方式, 在不经意间就能拉回学生的注意力, 使他的注意力很快地重新回到课堂上, 跟上教师的节奏, 并且教师很快能将学生大致的面貌快速地记忆下来。当讲解完后学生才回到自己的实验台, 由于是按照学号分别站位, 指导教师对整个实验室每位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能够了如指掌。掌握全班学生实验的动态, 及时发现实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及时给予纠正, 个别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必要时甚至于手把手的带教, 因为人数较以前少了一半, 故一般一次实验课下来, 几乎每位学生都能及时得到指导教师的亲临指导的机会, 无形间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教学信息的传递。对学生严格要求, 细心指导, 培养他们预习、复习的习惯。由于人数较大班时少了一半, 指导教师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定期检查每位学生的预习报告或抽查提出问题, 学生没有预习往往一问三不知, 并规定要作为平时实验成绩的一部分比例, 这样学生为了得到好的成绩势必能更好地促进学生预习的好习惯。在检查与提问的过程无形中就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小班化实验教学为建立师生的良好关系奠定了基础。 (2) 优化课程的设置, 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化学实验进行小班化教学涉及到教学的方方面面, 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应具有一定的教学组织能力, 对实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等各个环节都要游刃有余。小班化教学由于资源的优势, 在一定程度上为课程的设置安排提供了广泛的空间。能够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引导学生在实践和研究中将理论与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 充分体现师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真正满足学生掌握化学基本实验操作的需要。

二、积极实施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的研究

为了适应小班化的实验教学环境, 引导学生积极尝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的研究。

1. 自主学习。

在重视学生完成预实验报告的基础上, 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促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思考问题, 进而使学生学会创造。

2. 探究学习。

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操作上, 让学生充分自主动手实践、探究, 指导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引导, 以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三、初步的成效

化学实验进行小班化教育不仅是切合时势的教育改革, 同时也正是教育改革的一次磨练, 一种机遇, 通过三个学期的尝试, 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1. 实验小班化教学, 学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多样的实验教学方法促进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小班化实验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较全面的提高, 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更为和谐。

2. 实验小班化教学, 教师得到了较大的进步。

大家知道, 学生每一次的实验的顺利开展始终离不开指导教师的努力,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为教师的自身发展带来了契机, 自从开展小班化实验以来, 对教师的促进作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1) 教学观念得到了转变。指导教师虚心求教, 认真探索, 努力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方法, 正是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师们开始更重视新的教学方法的研究, 力求激发学生的实验的积极性, 努力引导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 (2) 教学科研能力得到了提升。作为一名医学高职高专的教师, 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培养具有职业技能的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所以, 能否把握好课堂教学, 能否紧扣教学要求上具有质量的实验课, 能否在和学生具体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得到较好的反馈, 这是至关重要的。实验小班化教学为教师们创造了条件, 在这片“试验地”里, 毫无拘束地自由探索, 尝试有效的教学方法, 以此使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科研工作也是随着小班化的实验教学在不断被重视, 教师充分意识到要研究教学改革, 以科研促教研,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平时在教学中注重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发展自身的创新能力, 善于把自己和他人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 进而上升到理论高度,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发现问题, 在问题中求证, 从问题中总结, 强化了科研的意识。

直面中小学小班化教育实验的 篇8

关键词:小班化教育;意义;策略

小班化教学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充分发挥其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农村小班化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在农村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小班化教学主要是通过缩小师生比,让师生更加密切联系,拓展教学时空,学生能更多地得到教师的帮助,教师也更加全面地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用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有利于农村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我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要均衡发展”。但是,实际上由于城乡之间依然有很大的差距,无法做到均衡发展的要求。实施小班化教学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这也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有效途径。

3.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差异教学

一方面,小班化教学过程中更能增加教学活动的密度和效率,在有限的空间与时间内加强了个体间的互动和交流,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同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的个性特征得到充分的释放,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的操作策略

1.实施分组教学

小班化教学在人数上比起大班教学要少,教师更容易掌控小组学习情况,也更易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不同形式的分组,提高交流效率,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活跃学生的思维。

2.实施差异性教学

直面差异是教育智慧的核心。在教学中教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直面差异,是小班化教学的重要意义。首先,教学目标要有差异,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实施差异化教学必须实施差异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教学目标。其次,教学方法有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方法也不同,不能以偏概全,忽视教学方法的差异性。只有在有效的教学方法中促使学生获得知识,才是切实提高教学实效的根本。最后,作业的设置有差异,作業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但不同层次的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是不同的,因此,作业的设计也要具有层次性、差异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小班化教学在农村的发展已是一种趋势,它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能有效地优化教学过程,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小班化教育,实现农村小学教育的高速发展。

直面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 篇9

峨边五渡中学许克全

十年前,素质教育摇旗呐喊,一路沸扬,驻足于农村大街小巷。广大农村中小学转变了办学理念,全面实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光荫荏苒,新课程改革鸣锣开道,现代素质教育观念植根农村,家喻户晓。“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极大地提高了农村学生的入学积极性。学校教育迎来了生机勃勃的春天;特别是艺术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尊重。教育主管部门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指导、督查力度逐步加大。中小学艺术师资队伍逐渐增强。各农村中小学显著提高了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开齐开足了艺术教育课程,各类艺术教育活动日益丰富多彩,教育手段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灵活多样,艺术教育成果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以峨边五渡中学为例:早在2000年,学校就创办了以激励学生写作积极性,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烽火埂文学社”,出版了多期《春之梦》。除每年举行两次运动会及广播体操比赛之外,其他艺术教育活动也开展得可谓如火如荼。一二九歌咏比赛、元旦文艺节目汇演、期期举行的书法、绘画作品展览等等,充分反映了学校在艺术教育方面曾取得的可喜的成绩。据不完全调查,全县三十余所中小学都在不同程度上掀起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全面提高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地位。随着国家办学投入的不断扩大,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截止今年春,多媒体已在全县各中小学安营扎寨,农村中小学的艺术教育理当提升到新的高度,向着更深、更广的空间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农村人杰地灵,物产资源丰富,有着清新田园风光和优美的山川景象;农村中小学是孕育艺术的土壤。但是,农村人文环境良莠不齐,因为主、客观原因的制约,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深度还不足,广度还不够,发展的空间还很大。就我县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来看,艺术教育仍然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观念滞后、师资短缺、形式单

一、设备不足、保障机制不够等情况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极大地影响了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家长的一般心态,受“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他们看重的往往是学生升学考试学科的成绩发展情况。至于艺术教育,仿佛不仅是以后进入专业院校才可能考虑的问题,而且会影响子女的学习、升学。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他们还认为女孩应该稳重内敛,唱唱跳跳有辱斯文,甚至 1

把学唱、学跳视为轻浮的举动。凡此种种,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家长的支持,束缚了学生求知激情的延伸。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通知》强调: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然而,多数学生却把音乐、美术课程看成“副科”,是缓解和释放学习压力的减压阀,无足轻重,对之不感兴趣。“乐此不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常常发现在自己的班级中,特长生往往不是学习成绩优等的学生,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多数不在音乐、美术上下功夫,甚至根本不感兴趣。这是我们教师的遗憾。

自国家推行素质教育以来,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师严重不足的情况有所缓解,但专业化程度还亟待提高,就我县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师实际来看,科班出生的可谓凤毛麟角,大部份从事艺术教育的都是“兼职”;专业技能不精,知识积淀不深,综合素质还有待丰富和完善。从事艺术教育往往局限于单纯的课堂音、美知识传授,甚至停留在“唱唱、画画”的浅层表面上。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还不够强。“教育振兴的希望在教师”,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要有足够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作保障。

学校教育以教学质量为生命,各级主管部门评价教师的首要条件依然是教学质量,作为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岂敢对自己的工作掉以轻心!在艺术教育评价机制尚不明朗的前提下,专职艺术教师往往在统一考试面前为语、数、外等“主科”让路;兼职艺术教师更容易出现重心向“评价”学科偏移,以致于艺术教育的授课、管理、考核流于形式,淡化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甚至产生挤、占挪用现象,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宗旨。造成这些现象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呢?那就是没有一种与语、数、外等同的评价机制。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中小学的设备、设施不断完善。作为一个振兴民族希望的蓬勃大业,显然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但是,如果我们现在站在学校教育的制高点上来看,不难发现艺术教育所占的空间还很小,场地还不足;开展艺术教育活动的条件还不完善。多数学校甚至连兴趣活动的场所都不具备,更不要说乐器和其他设备了。多媒体进入了校园,网络连接到学校,但用在艺术教育上的频率还不高,效果还不够理想,真正的艺术教育还没有大张旗鼓地兴办起来;艺术教育的质量还不容乐观。改善艺术教育的设备、设施,配臵专用场所都还需要化大力气。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清醒地知道:积极投入到校园艺术教育活动中的学生比例还很小;大部份学生还只是艺术教育的看客。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通知》指出:“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要面向全体学生。”可见,艺术教育活动不能只是少数人的“戏”,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学会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艺术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激发他们对艺术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发挥想象力和潜能。只有这,才能使艺术教育要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艺术人才的摇篮,学生个性自由充分发展的乐园。对于当前农村中小学而言,要实现这一目标,可谓任重而道远。

直面现实,展望未来。既要看到艺术教育的巨大进步,又要认识到艺术教育的步履艰难和潜在的希望。我们在积贫积弱的年代战胜过强敌,创造了辉煌;在综合国力稳步上升的今天,只要我们信心还在,信念和理想还在,那就没有解决不好的问题。“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怎样实现艺术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呢?

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发展艺术教育是推动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教师都要进一步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转变“应试教育”观念,摆正艺术教育的位臵,加强政策宣传,使家长和学生都要接受一次精神上的洗礼。从根本上充分认识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更好地张扬学生个性特长;弘扬名族的传统文化。

“教育振兴的希望在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质量合格,技能过硬的艺术教师队伍势在必行。优化教师结构,强化岗位培训,提高艺术教师的素质修养和课堂实践等。特别是充分运用好现有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而且要加强运用技能的学习;真正做到为艺术教育提供专业师资。还要提高艺术教师的地位,提倡利益平等,以稳定艺术教师队伍。

物质决定意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在重视艺术教育的前提下,下功夫改善艺术教育的设备、设施,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加大艺术器材的投入,配备应有的艺术教学器材,改变目前艺术教育硬件项目的落后困境,正真实现改善办学条件,确保艺术教学质量,使农村中小

学艺术教育充满生机。

虽然目前艺术教育的评价机制尚有待完善,但在不久的将来,必将会有推动学校艺术教育良性发展的一系列科学考评机制,为艺术教育保驾护航。科学的考评机制不仅要评价学生,也要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校决策进行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对艺术技能的掌握和认知水平,更重要的是要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领域的发展水平。更要把静态的评价教学结果和动态的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分析评价结合起来,通过改革,逐步建立起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艺术课程评价体系。以利于更加深入地挖掘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潜力;拓展艺术教育的广阔空间。只要这种时机一旦成熟起来,农村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就会活力四射,精彩灿烂。

2009年3月

附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善农村中小学艺术活动的通知》

2、中国青年报《中小学艺术教育地位上升》

3、丝路花语《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及策略》

上一篇:暑期社会实践实验报告下一篇:姜屯普法办六五普法中期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