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育(精选12篇)
小班化教育 篇1
近二十年来, 我国小班化教育理论及实践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取得了许多成绩。在新的时期, 小班化教育也面临许多困境, 如发达地区的城镇化人口的压力, 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认识、行动等, 如此多的复杂问题, 如果处理不当, 将会严重制约小班化教育的发展。
(一) 城市化人口压力导致发达地区小班化教育形成“悖论”
21世纪以来, 大规模城市化进程使得一线大城市以及二线中心城市的人口急速集聚, 加之教育均衡化政策落实不力, 以及教育事业规模未能得以同步发展的制约, 城市各校入学人数爆满, 使得原有小班学校难以为继。本来, 从美、英等发达国家及我国香港、台湾的经验看, 小班化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而我国一线大城市及二线中心城市的社会发展也有条件实施小班化教育。但极具吊诡的是, 除了极少数城市及区域 (如南京市、大连市西岗区等) 还在全局性坚守小班化教育以外, 其余一些率先探索和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地区 (如上海市) 在急剧萎缩。这样的“悖论”对于尚处于发展中的小班化教育无疑是打击。长此以往, 也许教育现代化之物资设备会与时俱进, 但“人”的现代化必然会渐行渐远。
(二) 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政策的不明确以及行动缺位, 导致小班化教育前景的不明朗
众所周知, 在我国大陆地区, 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对于教育发展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小班化教育投入多, 规模效益低, 使得许多地区的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对小班化建设投入有顾虑。其实, 在欧美国家围绕小班化教育的争论中, 就有以“成本”高、效益低来质疑甚至诋毁小班化教育的。这是十分短视的。因为, 对于人才培养, 是不能用“工业化思维”, 即仅以数量来衡量其效益的, 而更应关注其“质”, 关注其对于每一个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这是无法用简单的“投入—产出”比来计算的。
(三) 理论认识及实证研究相对薄弱, 导致专业指导严重缺位, 使得教师素质不符合小班化教育要求, 制约其发展
我国大陆地区的小班化实验不到二十年时间, 理论探索相对薄弱, 严格的实证研究更是凤毛麟角, 研究成果的说服力不够。一份计量学的统计表明, 从1998年至2009年, 在关于小班化教学研究的文献中, 规范型研究与描述型研究所占比重超过了90%, 这其中就有很大一部分是对概念、优势、原则、意义等内容的探讨, 而实证研究很少, 在225篇论文中, 只有1篇是实证研究, 与欧美国家的研究完全不同。笔者在进行课题研究中收集到欧美国家近十年来100篇小班化教育论文, 大量的对比、数据呈现与分析等, 非常具有说服力。
专业研究尤其是小班化教育实施的具体策略的研究 (而不是空谈概念、原则、对策等) 薄弱, 使得专业指导严重缺位, 这就造成我国原本比较薄弱的小班化学校雪上加霜。我国小班化教育更多的是在薄弱学校开始的, 这些学校的师资水平本身就较弱, 加之面对一个小班化的全新领域, 其原有的课程开发能力、教学策略的使用等等更是难以适应。就笔者近五年参与小班化教育实践经验来看, 众多教师, 尤其是郊县及农村教师, 几乎都难以改变其教学行为, 陈旧的一套对付以往的教学都勉为其难, 更不要说是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 在“常态课”上的教学行为和大班教学毫无二致, 导致小班化实践受到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专家的质疑。
(四) 社会力量的边缘化造成小班化教育社会支持系统的弱化, 也影响小班化教育的发展
教育不是在真空中运行的, 它需要各种社会力量的支持。由于我国目前的教育政策和情况, 加之社会力量难以调动, 来自民间的学术专业支持、社区教育资源、家长力量等少之又少, 小班化教育缺乏社会支持系统。就拿学术专业支持力量来讲, 若不透过教育行政部门的通道, 很难有资金、空间等方面的支持和作为, 其参与小班化实践指导的合法性、合理性都会遭遇质疑。
虽然面临巨大压力和发展困境, 小班化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 未来十年, 在中国梦的感召下, 小班化教育势必会在困境中前行。
(一) 就面上规模扩大而言, 未来是挑战与机遇并存, 内在矛盾与化解矛盾的动力兼而有之
未来有三大矛盾将困扰小班化教育:经济发展对于人的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促使小班化教育的实施具有动力倾向与城镇化进程中大城市人口集聚从而难以实施的矛盾, 政府主导与民间力量不足的矛盾, 小班化教育形式有余而专业提升不足的矛盾。面对这些矛盾, 只有提前布局, 强化顶层设计, 整体运作, 科学安排, 精心组织与实施, 才能化解矛盾, 变困境为机遇, 转劣势为优势, 充分发挥“后发型”优势。上海市小班化的困境及未来的出路就是一面很好的镜子。
(二) 就已经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地区而言, 政府应该进一步给予各方面的支持
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 用历史发展观与科学发展观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小班化教育的重大意义及其价值取向, 保持政策的连续性, 在政策支持、经费投入、师资倾斜等方面一如既往地给予最大的支持。尽管目前这是最大的难题, 但也是最值得关注的关键性问题。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应真正重视基础教育, 教育投入应向基础教育大力倾斜, 因为基础教育这一奠基工程涉及国家和民族未来永续发展之大计。中央政府应当把支持基础教育特别是小班化教育视为教育现代化之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现代化又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将这项工作列入当地政绩发展的考核指标。这也符合世界教育发展的方向, 英国、法国、德国及澳大利亚等国都制定了卓有成效的小班化教育政策, 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三) 就小班化学校而言, 整体提升专业化水平是当务之急
发展才是硬道理。小班化学校只有真正发展了, 才能赢得话语权和社会的普遍赞誉, 才能真正获得政府、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现有小班化学校可以差异化发展。一些优质小班化学校应确立高远的理想, 敢于与国际接轨, 引进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改革举措, 大胆尝试, 引领中国基础教育的方向 (小班化学校有时空的优势) , 为“教育面向未来”做出有益的探索。一些相对薄弱的小班化学校则应放弃粗放型思维, 实现六个方面的转变:从条件到本体 (从过去过分注重“条件性资源”转向以课程与教学这样的“本体”建设为重点, 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策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外围到中心 (从过去只重环境、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等“外围性”教育活动, 转向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主, 高效而有力地提升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 ;从理念到策略 (要着力研究运用何种策略以实现小班化理念) ;从单一到整体 (从过去只考虑“学生发展”, 转向“整体发展”, 即学生发展、班级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 ;从“盆景”到常态 (小班化学校的教育教学在“小班化理念”的指导下走向制度化、常态化, 而不仅仅局限于展示活动中的“盆景”) ;从形式到实质 (改变小班化学校一些浮于表面、形式化的现象, 注重实质, 尤其是有“专业化”知识和策略支撑的实质) 。上述六个转变牵涉方方面面, 是一项系统工程。小班化学校应加强整体性的“顶层设计”, 确保系统工程的同步实施。
(四) 就小班化研究而言, 应强化实证研究, 规范数据收集与分析工作
近二十年来, 我国小班化教育研究依然是以思辨为主, 缺乏实证研究, 或虽然有一些, 但鲜有影响大的成果。现有的本土化研究成果要么以“思辨”“推演”为主, 要么以经验总结为主, 往往论多证少或有论无证, 研究结论“自说自话”, 泛泛而谈有关策略, 这些策略运用的条件、限制、具体操作、效果等都缺乏严格的检验, 缺乏“有实践支撑的理论”和“有理论指导的实践”不可持续, 未来小班化教育研究若想赢得充分的实践指导权, 必然会强化实证研究, 从而既提升研究的品质, 又提高指导实践的水平, 真正使研究转化成“教育生产力”。
另外, 一些区域性推进、整体性研究也是比较“粗放”的, 正如有些学者指出的那样, 多处于“自发”状态, 未有系统的、集群式的规模化研究, 就连上海这样率先实践的城市都是这样。因此, 从整体上全面梳理小班化教育成果, 研制小班化教育整体发展战略、区域性推进机制以及小班化教育评价体系等就成为未来研究的主题。
(摘自《课程·教材·教法》2014.2)
小班化教育 篇2
一、引言
小班化教育指的是,以促进青少年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形式。
小班化教学给我们的启示是:小班化教育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体验成功。在学校的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体会到,要达到这个教学的目标就得要求教师建立一种新型语文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方法,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紫藤萝瀑布》是宗璞的散文,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生动优美的语言和富有抒情色彩的语调描绘了紫藤萝的外形特征,并回忆起十年前的藤萝花感,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人生哲理,由此解开了缠绕心头的由于手足情、生死谜带来的忧虑与悲伤。因此,文章的内涵极为丰富。我在教学设计时就采用设计“主问题”的形式,在全文中设置一个能一线串珠地贯起全文内容的值得学生深层探究的问题,那就是:世界上的花千种万种,为什么作者却独独钟情于紫藤萝花?在分析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把琅琅的读书声还给课堂,“三分文章七分读”,“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朗读不仅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更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在对语言文字的反复吟咏之中,可以达到准确的传情和悟情。朗读到位,还可以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充分明确文章的种种美,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了语感,提高了审美能力。
二、案例描述
1、导语:世界上的花,千种万种,有雍容华贵的牡丹,有傲然挺立于寒霜之中的蜡梅,有飘香于幽谷的君子兰,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而女作家宗璞独独钟情于紫藤萝花,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对比导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符合学生好奇心活跃的状况。通过师生谈话的方式展开教学,简单自然奠定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可以满足部分学生表达自己的意愿,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2.分析作者为什么喜欢紫藤萝? 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教师巡回于课堂中,解决学生碰到的字词方面的拦路虎。3分钟后,朗读声消失,举手者寥寥无几,师启发学生可与同桌讨论一下。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学生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一步:正确流畅的朗读课文,和同住交流能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品悟和语言分析,可以让学生深入文本,理解句子含义,感受文章情感;个性化的理解,个性化的朗读,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
生(1):作者之所以喜欢紫藤萝,是因为它的色彩太美了,“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还有一句“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只是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这么美的色彩,作者怎么会不喜欢,连我也都喜欢这一片深深浅浅的紫色了。
师:紫色是非常优雅的色彩,它使老师想起了戴望舒的《雨巷》中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生(2):作者之所以喜爱藤萝花,是花开得很茂盛,你看“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紫色的大条幅”“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开得这样茂盛,肯定是富有生机的,因此作者喜欢。正因为作者喜欢,她才用生动的比喻、拟人把花写得这么可爱。
师:你把前因后果,来龙去脉都交代得很清楚,那你能把作者喜爱花的情感读出来吗?
【设计意图:朗读之后,全班齐读这几句话,更深入地体会到作者对紫藤萝花的喜爱之情。】
生(3):这紫藤萝花还很有情趣,你看它在和阳光互相挑逗,每一朵花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多可爱啊。
师:真是独具慧眼,那么作者用“逃逗”一词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把花比作笑容?
生(4):“挑逗”一般形容孩子,这里用拟人的手法,形容紫滕萝花,既写出它的动态美,又富有情趣。把花比作笑容,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又很可爱。
师:写藤萝花的盛开,作者不仅把它比作笑容,还比作什么? 生(5):比作张满了的帆。师:分析得很不错,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刚才五位同学的分析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表明作者喜爱花的一大原因是——
生齐说:在于花的外形之美。
师:有没有同学想到的内容不只是花的外形之美呢?
【设计意图:深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为学习知识情感作好铺垫,充分达到巩固评价的目的。】
生(6):我知道作者喜爱花的原因还在于藤萝花带走了压在她心上的焦虑与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手足情指的是兄弟骨肉之情,《三国演义》中刘备就说过“兄弟如手足”,生死谜就是有关对活着和死去的疑问。
生(7):生死谜,手足情指作者写这篇文章之时,她最喜欢的弟弟得病死去,她为此非常伤心,但看到紫藤萝这样茂盛,这样富有生机,这种悲伤就烟消云散了。作者看到这盛开的藤萝花,又想起十多年前家门外的紫藤萝,那时的花是枯萎的,但十年之后却焕发了生机,由此她想到人和花一样,都会遇到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于是豁然开朗。
师:“豁然开朗”用得很妙,请大家在书上找到这句话,齐读,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生(8):我认为作者这句话的含义是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不幸,但要把不幸变为幸运,要化悲痛为力量,咬紧牙关,挺过去。
生(9):遇到不幸的时候,不要垂头丧气,一蹶不振,而应该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
生(10):要有信念,相信明天会好起来的。师:讲得很好,这句话跟普希金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有异曲同工之妙。师:作者的不幸只是失去了至亲的弟弟吗? 生:不是,她还经历了十年**。师:何以见得?
生(11):十多年前就是指文化大革命,那时候知识分子被打倒了,社会一片黑暗。
3.改文成诗
生作惊讶之状,师以微笑作鼓励,同学完成朗读任务之后,全班同学拿起笔,准备改写。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鱼场。知识的延伸、情感的参与、方法的运用、兴趣的培养正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个性化的理解,个性化的朗读,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
生(12):藤萝花开紫瀑布,赏花思花又忆花。芳香扑鼻精神爽,焦虑悲痛脑后抛。
生(13):远看藤萝遍地紫,近看藤萝不见枝。香味四溢无穷尽,乐在其中不知疲。宛如一条小船,在生命的长河中飘荡。
生(14):不由得,我停住了脚步。那藤萝,像一条瀑布。不见发端,不见终极。那紫,那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与阳光挑逗。散发着芬芳„„
师:老师为我们班同学的智慧与创造力所折服。看来我们班真是诗人辈出啊。
4.说说我所爱的花
【设计目的:旨在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学以致用,学会判断,放飞想象,扩展思维。】
师:宗璞钟情于藤萝花,对它倾注了满腔的热情,我们同学在生活中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
生(15):我喜欢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我喜欢它不畏霜雪的特点。
生(16):我喜欢桃花,都说面如桃花,桃花那么美,所以我爱它。生(17):我喜欢杜鹃花,它虽然普通,但花开时那么热烈,那么红,让我喜欢。
生(18):我也喜欢梅花,因为它意志坚强。如果人有这么坚强地意志,就什么也不用怕了。
师:老师相信你也会像梅花一样具备顽强的毅力。生(19):我喜欢昙花,虽然它一开就谢,但开时的香味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之中。
师:犹如流星,刹那间划过天际,但瞬间便是永恒,是吗? 生(20):我喜欢莲花,不是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说法吗?我就喜欢它不受环境影响。
师:这是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的名句,确实,能做到近墨者而不黑,是难能可贵的。
三、教学反思
本堂课有以下几个优点:
1.有利于发挥大多数学生的主体作用。
主问题的设计,答题范围广,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如针对第一环节的问题设计,语文水平一般的学生可从花的外形着眼进行回答,而底蕴深厚,思维深刻的同学就可以从由花得到的感悟之深展开描述,可见,虽是一个看似平凡的问题,却暗含着分层教育的效果,可引领多数学生进入问题情境进行思考;第三个环节的设计更使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充分调动了全员参与的积极性,这与只有几个尖子生在唱主角的课堂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体现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与创造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本堂课
教师本着尊重学生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放手,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对于他们的回答,尽管有些还不很成熟,但只要自圆其说,又有一定的道理的,教师总是予以肯定,并且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思想,提倡答案因多彩而精彩,使得学生在思考、回答时丝毫不受各种干扰,大胆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哪怕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大胆提问,同时也使自己的个性特点得到很好的发挥。
但教学总是遗憾的艺术,本堂课仍然存在以下失误:
1.朗读不够到位,尽管在教学设计时念念不忘要把“琅琅的读书声还于课堂”,但在引领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中,由于受时间、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以及教师自身朗读水平的限制,朗读并未达到教学设想中的在“反复吟咏中达到准确的传情与悟情,不自觉地进入文章情境之中”的理想境界,同时语言品味还不够深入。
2.宗璞的这篇文章,不仅仅只把笔端触及自己的情感及人生,还从藤萝花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到如今繁华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这一角度,鼓励人们投身于建设祖国的行列之中,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本堂课对文章的这一内涵没有丝毫提及,可见教师的教学设计很难使学生就这方面内容深入探究下去。
四、小班教育要素点评
“小班化”教育不仅是人数的减少,更重要的是教育方式和方法的改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设计不仅要备教材,更要把备课重点放在备学生和教学具的准备上。要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尽量实行课后单独辅导,作业面批以及分层作业和测验。在小班化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好互动教学策略、合作教学策略、反馈教学策略、分层教学策略,确保课堂上学生的操作、交往比大班学生明显增多,每个学生接受教师单独辅导的机会明显增多。
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每个学生,营造温馨气氛,让爱充满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生动活泼快乐,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合作中竞争(分组教学是小班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提倡在合作中竞争,即变个人竞争为小组合作竞争。另外,还需要营造教学氛围方式:采用“关心,赞赏或激励”的教学用语;运用教学体态语,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传递师爱信息;创设有利于人际交往的教学空间形态。
教育创新与小班化教育的思考 篇3
一、当前我国小班化教学的现状
1. 小班化教学在我国快速发展。我国台湾及港澳地区,小班化教学实行较早,特别在香港,小班化教学已成为常态。上世纪80年代末,上海率先开展小班化教学实验研究。1996年,上海进行首轮小班化教学试点,被称为我国“教学领域的一场革命”。此后,小班化教学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教育发达地区广泛开展。到今天,不仅在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在我国的中西部,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学校越来越多,影响也越来越大。这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可喜成绩,有力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
2. 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因各种原因,我国目前的小班化教学暴露出诸多问题。除了有与发达国家面临如资金投入过大、合格师资不足等共性问题,还出现一些中国特有的问题。比如,“小班”异化为“尖子班”、“富豪班”。对升学率的高度“偏爱”是中国教育目前的“顽症”,也是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的“痼疾”。一些地区、一些学校为出“好”成绩、“快”出成绩,将少数成绩拔尖的学生集中成班,为他们配置最好的师资,集中最优的资源,以期取得最好的成绩,而更多的学生则在一边观望,“小班”异化为少数人的“尖子班”,这与原本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小班化教育”宗旨南辕北辙。除了学业上的“尖子班”外,在中国的另一种“小班”则集中在高收费的民办学校中。这些民办学校要么以培养“贵族精英”自居,要么以提供超豪华设备、师资等为“卖点”,尽管都是“小班”,但这种“小班”则是社会少数“富二代”、“官二代”的“专利”,与真正意义的小班大相径庭。
又比如,以“小班化”之“瓶”装“大班化”之“酒”。小班化教学不仅是班级人数的减少,更是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革命。而在目前现实中,我国的小班化偏重形式上缩减班级人数,而更实质性的合格师资的培训、教学方法的改变、课程体系的构建、评价机制的形成等没有跟上,导致依然以“大班制”的模式来进行“小班化”的教学,“形”变而“质”未变,小班化更多时候沦为形式。
另外,对小班化的研究不够深入和科学。尽管小班化在中国开展的范围越来越广,数量越来越多,但很多时候往往是一种自发的、感性的行为或是“政绩”、“亮点”的驱动,缺乏科学的指导和理论的支撑,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有深度、科学性的理论和模式。理论的不足和指导的缺陷也限制了小班化教学在中国的广泛开展及成效的取得。
二、在深圳市宝安区开展小班化教学大有可为
笔者所处的深圳市宝安区,经济社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无论是土地面积,人口数量,还是经济总量上,都名列深圳市前茅。2012年全区GDP同比增长12%,总量达1702亿,现有中小学校200所, 幼儿园184所。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学生30余万人,2003年成为广东省第一个“镇镇为教育强镇”的教育强区,2010第二个通过了“广东省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先进区”评估,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上,宝安教育都成为“大块头”,都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
迈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宝安教育制定了“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力争成为深圳市进入全国教育现代化先进行列的先锋,形成“均衡、优质、特色、多元、开放”的现代教育体系。笔者作为区政协副主席,一直高度关注宝安区教育及未来发展。认为在宝安教育发展中,小班化教育大有可为。
1. 宝安区建设国际化先进城市的需要。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历来被赋予“先行先试”的优先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率先探索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和运作方式。《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也将深圳和北京一起确定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改革”试点地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深圳在更高的起点上提出建设国际化先进城市的目标,而教育的国际化是城市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宝安区域性要素众多,生态人文条件丰富,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及用地空间均占据全市较大比重,对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乃至珠三角打造世界级湾区具有极为关键的支撑作用。2013年9月,宝安区推出的《宝安综合规划(2013-2020)》(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国际化滨海名城、现代化产业强区”的战略地位。现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普遍实行小班化教学,比邻深圳的香港,小班化教学也是常态。综观深圳市宝安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定位,开展小班化教学成为必然趋势。
2. 宝安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虽然因深圳人口组成和户籍结构的特殊性,当前宝安区教育公办学位紧张的矛盾还将在一定时期、在一定地域存在,但总体趋势正从过去的总体紧张向总体均衡、局部紧张转变,现在又出现局部招生不足的新情况。从长远来看,老百姓关注的焦点正在由“有书读”向“读好书”转变。而小班化教学作为一种为国民提供均衡、优质教育的重要方式,作为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宝安教育的未来发展中势必产生大的影响。
因此,从宝安教育的长远发展考虑,从满足市民对教育优质化、多元化需要出发,选择条件较好的公办学校开展小班化教学的试点非常有必要。深圳市的罗湖外国语学校、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云顶学校、南山育才中学等都在开展小班化教学探索,宝安区一些条件较好的民办学校如中英公学、宝安外国语学校及公办的海旺中学等正在或已进行这方面的实践,都取得很好的效果,也为下一步在全区推进小班化教学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3. 家长及社会对教育多元化需求的需要。宝安区学生结构复杂,家长组成结构也复杂。不同层次的家长对教育也有着不同层次的需求。既有“有书读”就可以的需要,更有“读好书”、“读优质书”的需要,且后者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仅以宝安新中心一所小学为例,学校核定招生范围是周边十大楼盘的适龄儿童、少年。周边楼盘都是高档住宅楼,根据调查,这部分学生家长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普遍具有学历高、收入高、对孩子期望值高的“三高”特征,其中有70%的人有着到国外及港澳的游历,许多人对小班化教学有一定的认识及了解,80%的家长有将来将孩子送到国外深造的计划或愿景。因此,开展小班化教学既符合家长对教育优质化、多元化的期望,更能得到他们的充分支持。
4. 宝安教育丰富的人力资源是小班化教学的前提。小班化教育的核心在于合格且优质的师资资源。宝安区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将其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来落实。宝安区坚持“优者从教,教者从优”的原则,多种形式潜心打造教师队伍。宝安区专任教师学历100%达标,目前已普及小学大专、中学本科的教师学历标准。教育行政人员100%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硕士达到36%,拥有特级教师52名,国家级优秀教师23名,省级优秀教师28名,深圳名师45名等。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小班化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5. 充分的投入和优质的设备是小班化教学的坚实保障。小班化教学的顺利实施需要强有力的经济物质条件的支持。宝安区是深圳市人口大区、经济大区。宝安区始终从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的高度着眼教育事业的发展,明确提出“三个优先保证”(财政安排优先保证教育,土地配置优先保证学校,人才引进优先保证教师)的原则。仅以2011年数据为例,2011年,宝安区义务教育预算内经费拨款17.16亿元,比上年增长7.79%,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占财政支出比例16.35%。在宝安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又再次明确“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拨款比例,每年同口径提高1个百分点”的要求,充足的经费投入为小班化教学提供坚实的保障。
同时,宝安区坚持优质、均衡发展战略,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在“优质更优,短板补齐”的思路下,全区公办民办学校办学条件达到一个新高度。截至目前,全区公办学校全部达到“宝安区优质化学校”标准(相当于原省一级学校标准)。在高标准配置的同时,宝安区又坚持“以信息化提升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将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推进,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每所公办学校按标准建成校园网络工程和数字化校园等,都为小班化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以宝安区海旺中学为例,该校是宝安区“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学校,学校以智慧校园建设为契机,努力推进“智慧课堂”建设(智慧课堂以全面覆盖校园的无线网络、电子书包和移动智能学习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为特征,构建信息时代下的“云”学习模式,让学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智慧课堂的构建,需要师生之间的高度互动和充分关注,传统的大班制显然不能适应。因此,小班化教学更符合智慧课堂建设的要求。而智慧课堂因其高度的互动性、即时性、生成性,符合小班化教学的要求,也为小班化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的途径。
小班化教学是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走向,要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从本国、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探索一条适合教育发展规律的“小班化”之路,从而紧跟世界教育发展潮流。
本栏责任编辑 罗 峰
3. 家长及社会对教育多元化需求的需要。宝安区学生结构复杂,家长组成结构也复杂。不同层次的家长对教育也有着不同层次的需求。既有“有书读”就可以的需要,更有“读好书”、“读优质书”的需要,且后者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仅以宝安新中心一所小学为例,学校核定招生范围是周边十大楼盘的适龄儿童、少年。周边楼盘都是高档住宅楼,根据调查,这部分学生家长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普遍具有学历高、收入高、对孩子期望值高的“三高”特征,其中有70%的人有着到国外及港澳的游历,许多人对小班化教学有一定的认识及了解,80%的家长有将来将孩子送到国外深造的计划或愿景。因此,开展小班化教学既符合家长对教育优质化、多元化的期望,更能得到他们的充分支持。
4. 宝安教育丰富的人力资源是小班化教学的前提。小班化教育的核心在于合格且优质的师资资源。宝安区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将其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来落实。宝安区坚持“优者从教,教者从优”的原则,多种形式潜心打造教师队伍。宝安区专任教师学历100%达标,目前已普及小学大专、中学本科的教师学历标准。教育行政人员100%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硕士达到36%,拥有特级教师52名,国家级优秀教师23名,省级优秀教师28名,深圳名师45名等。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小班化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5. 充分的投入和优质的设备是小班化教学的坚实保障。小班化教学的顺利实施需要强有力的经济物质条件的支持。宝安区是深圳市人口大区、经济大区。宝安区始终从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的高度着眼教育事业的发展,明确提出“三个优先保证”(财政安排优先保证教育,土地配置优先保证学校,人才引进优先保证教师)的原则。仅以2011年数据为例,2011年,宝安区义务教育预算内经费拨款17.16亿元,比上年增长7.79%,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占财政支出比例16.35%。在宝安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又再次明确“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拨款比例,每年同口径提高1个百分点”的要求,充足的经费投入为小班化教学提供坚实的保障。
同时,宝安区坚持优质、均衡发展战略,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在“优质更优,短板补齐”的思路下,全区公办民办学校办学条件达到一个新高度。截至目前,全区公办学校全部达到“宝安区优质化学校”标准(相当于原省一级学校标准)。在高标准配置的同时,宝安区又坚持“以信息化提升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将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推进,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每所公办学校按标准建成校园网络工程和数字化校园等,都为小班化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以宝安区海旺中学为例,该校是宝安区“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学校,学校以智慧校园建设为契机,努力推进“智慧课堂”建设(智慧课堂以全面覆盖校园的无线网络、电子书包和移动智能学习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为特征,构建信息时代下的“云”学习模式,让学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智慧课堂的构建,需要师生之间的高度互动和充分关注,传统的大班制显然不能适应。因此,小班化教学更符合智慧课堂建设的要求。而智慧课堂因其高度的互动性、即时性、生成性,符合小班化教学的要求,也为小班化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的途径。
小班化教学是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走向,要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从本国、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探索一条适合教育发展规律的“小班化”之路,从而紧跟世界教育发展潮流。
本栏责任编辑 罗 峰
3. 家长及社会对教育多元化需求的需要。宝安区学生结构复杂,家长组成结构也复杂。不同层次的家长对教育也有着不同层次的需求。既有“有书读”就可以的需要,更有“读好书”、“读优质书”的需要,且后者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仅以宝安新中心一所小学为例,学校核定招生范围是周边十大楼盘的适龄儿童、少年。周边楼盘都是高档住宅楼,根据调查,这部分学生家长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普遍具有学历高、收入高、对孩子期望值高的“三高”特征,其中有70%的人有着到国外及港澳的游历,许多人对小班化教学有一定的认识及了解,80%的家长有将来将孩子送到国外深造的计划或愿景。因此,开展小班化教学既符合家长对教育优质化、多元化的期望,更能得到他们的充分支持。
4. 宝安教育丰富的人力资源是小班化教学的前提。小班化教育的核心在于合格且优质的师资资源。宝安区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将其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来落实。宝安区坚持“优者从教,教者从优”的原则,多种形式潜心打造教师队伍。宝安区专任教师学历100%达标,目前已普及小学大专、中学本科的教师学历标准。教育行政人员100%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硕士达到36%,拥有特级教师52名,国家级优秀教师23名,省级优秀教师28名,深圳名师45名等。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小班化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5. 充分的投入和优质的设备是小班化教学的坚实保障。小班化教学的顺利实施需要强有力的经济物质条件的支持。宝安区是深圳市人口大区、经济大区。宝安区始终从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的高度着眼教育事业的发展,明确提出“三个优先保证”(财政安排优先保证教育,土地配置优先保证学校,人才引进优先保证教师)的原则。仅以2011年数据为例,2011年,宝安区义务教育预算内经费拨款17.16亿元,比上年增长7.79%,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占财政支出比例16.35%。在宝安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又再次明确“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拨款比例,每年同口径提高1个百分点”的要求,充足的经费投入为小班化教学提供坚实的保障。
同时,宝安区坚持优质、均衡发展战略,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在“优质更优,短板补齐”的思路下,全区公办民办学校办学条件达到一个新高度。截至目前,全区公办学校全部达到“宝安区优质化学校”标准(相当于原省一级学校标准)。在高标准配置的同时,宝安区又坚持“以信息化提升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将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推进,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每所公办学校按标准建成校园网络工程和数字化校园等,都为小班化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以宝安区海旺中学为例,该校是宝安区“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学校,学校以智慧校园建设为契机,努力推进“智慧课堂”建设(智慧课堂以全面覆盖校园的无线网络、电子书包和移动智能学习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为特征,构建信息时代下的“云”学习模式,让学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智慧课堂的构建,需要师生之间的高度互动和充分关注,传统的大班制显然不能适应。因此,小班化教学更符合智慧课堂建设的要求。而智慧课堂因其高度的互动性、即时性、生成性,符合小班化教学的要求,也为小班化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的途径。
小班化教学是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走向,要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从本国、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探索一条适合教育发展规律的“小班化”之路,从而紧跟世界教育发展潮流。
体育教育小班化教学实践 篇4
体育教育的主体是老师,老师要指导整个教育过程;体育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学效果的好坏要通过学生达到的效果来体现。 通过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的总结,我们发现,其实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通过设计教育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对学生的成长将会起到非常大的影响。 好的教学效果体现在学生的身上,不仅仅体现在外在肌肉的力量,骨骼的发育完善,内在器官的健全发展,还包括学生整体价值观,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在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育要善于营造不同于课堂智力教育的教学环境,要以学生的身体身心健康发展为出发点,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要善于挖掘体育活动自身所蕴涵的魅力,并通过合理的教学组织,让学生参与进来,体会到体育活动的乐趣。
为了实现教学大纲设定的教学目标, 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针对我们学院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对已经进行过体育课程改革的12级学生进行了一次无记名满意度问卷调查。
1、学生满意度现状以及改善措施
发现他们总结出对目前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兴趣不高、感觉课后收获不大。 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在于认为自己的技术差,完成规定技术动作有难度, 或者认为现在开展的教学对自己没什么用处而且项目不够吸引人。 这样学生只是被动的完成,对于学生个人的素质培养、能力提升没有任何的实质性的帮助。
这一严峻的现状让我们知道传统的大班教学,如不顾及教学效果、忽略学生自身身体素质的差异,是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这也与当下素质教育的目标相违背。 所以,将课堂教育与学生的个性发展相结合,实施小班化教学,对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于是对于学院的12级和13级部分学生中选择了两个班级,采用小班化教学,一改以往的大班教学,希望通过这个改革性的措施可以提升学生的满意度,使得他们的体育技能和实践能力可以得到真正的提高。
2、小班化教学
小班化教学活动是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全面展开为目的, 在缩减每个班级学生数量的基础上, 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课堂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模式等的全面改革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班级教学活动形式。
小班化教学的根本宗旨是倡导通过高质量的教学,不让一个学生落后,让他们在享有均等的教育机会的原则下,使自己成为具有主动性和创新精神的当代大学生。
雷纳德·凯恩的一项研究发现,在规模较大的班级内,被剥夺了参与课堂发言讨论机会的往往是那些性格内向或能力较差的学生。长期以往只会恶性循环,而在小班教学中,每个同学或得老师的个别指导机会增多,教师的期望空白区也会减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更好更详细的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这样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讲解实验过程中,增加师生交流的机会,使得师生关系以及生生关系得以发展,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让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让学习过程不再流于形式。
3、小班化教学实践成果
12级学生中有两个小班化教学的试点班级, 从学期考核的成绩来看, 平时成绩和测验成绩均要高出普通大班化教学的班级;从学生调研满意度调查来看,小班化教学班级里的同学满意度明显高于普通大班化教学班级, 由于课上和老师交流讨论的机会变多,话语权明显变多,从单纯的被动学习技能,到积极主动的思考,他们的自主参与做得比之前一个学期要认真很多, 每个同学都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增多,无形中给了自己很大的学习动力,老师们根据小班化教学的特点,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课堂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模式等的全面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正效应。
4、小结
目前,高职学院的主要教育教学目标是培养技术型人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在技术型人才大量稀缺的今天,它被称为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第三条路,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职院要做到从各个学院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以培养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技术型人才为己任。 从这一出发点出发,大学体育教学小班化教育可以算是一次成功的改革和飞跃,它吸取以往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关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在保证教学效率的前提下更注重追求教学质量和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并有利于学院培养创新性人才。
摘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对学校教学满意度情况以及他们的实际特点,就南京技师学院体育课的教学,提出了小班化教学来提高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的建议,并进行实践,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小班化教育 篇5
小班化教育----做最好的自己 大丰市三龙初级中学
陈铁飞
一、感受小班情怀,美丽并不遥远
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小班化教育成了一个全新的模式而成为我市农村教育的一大亮点,当小班化这一新的教育实践越来越深入教育心灵的深处的时候,它留给我们的不只是新奇,更多是探索和思考.1、小班化教育永恒的美丽
其实,小班教育是并不神秘,我国古代无论是宫学还是私塾,创办伊始都是以小班形式出现的,往往只有几个人或是十几个人,小班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原生态。半部《论语》治天下,溯本清源,孔老夫子就是小班化教育的开山鼻祖。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则不复也。”意思是说小班化教学注重启发式,举一反三,摒弃填鸭式、满堂灌;孔子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是强调了小班化教学要注重师生互动,合作学习,注重知识的传播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孔子还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说小班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原始的教育实际上就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小班化教学,而作为当时的新生事物,小班化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存和发展的力量,这种教育形式成了学校教育的典范,这些教育思想已成为几千年来我国教育的经典而引领着学校教育前进的步伐,折射出小班化教育的永恒的美丽。
2、新课堂背景下,区域教育的发展呼唤小班教育
近些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教育资源日趋丰富,义务教育也走上了一个新的平台。六有工程、校校通、三新一亮等工程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我市的教育现代化的步伐,使我市的教育进入了领跑盐城教育的格局,特别是面广的农村教育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教学资源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优质和优效,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大班教育,不仅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也必将使学校教育走进一个峡谷。如何将这些优质的资源转变成精致的教学效益,是罢在学校面前的一个全新的课题,特别是随着生源高峰期的结束,老百姓对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校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而小班化教育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的途径,小班化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优质精致的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提高学生的素质,而小班化教育,由于班额人数少,增加了师生之间交往的额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均衡地得到老师的关怀和辅导,这就有效地保证了在教育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目标的实现。小班化教育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要求,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创新,这也给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观赋予了新的含义。因此,要求在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时更要重视对学生创造性能力和发展性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一种使学生主体意识焕发和个性获得适度解放的教育环境,讲究教育的个别化和个性化。传统的大班教学,学生一般只能跟在教师后面,循规蹈矩,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小班化教育,由于教学的空间条件发生了变化,上课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与活动;“大班”教育不利于因材施教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小班化教育有利于教师实施分组教学和个别辅导,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益,因此小班化教育是适应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小班化教育是素质教育“主动学习”的需要,由此可见,小班化教育是适应新课改,促进教育走出瓶颈的必由之路。
3、小班化教育,想说爱你不容易
小班化教育从设想走向实践,其过程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因为小班化不只是改变班额,而且是其内在的如教育理念、思想、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变革,以及隐藏在其背后的学校的管理机制、模式的创新,也不只是教室的设施设备的发展和教室布置的变化,而且是学校文化和班级文化的一种全新的构建。围绕实施小班化教育,市教育局制定了大丰市小班化评估标准,这个标准是结合了我市教育的现状和要求提出的一个指导性蓝本。虽然具有很强的可操性,但由于小班化教育仍然是实验阶段,同时受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和资金不足等方面的限制,实现这一目标仍然有很大的难度,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
二、亲历小班教育,这里风景独好
与其说小班化是一个实践,不如说首先是一个实验,它和所有的教育实验一样,首先都是从形式的改变入手,以量变促质变,进而达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彻底转变。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现成的小班化模式不能盲目效仿,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循序渐进地开展,潜移默化地发展,以达到理念、模式和方法的平稳过渡,和谐统一,防止出现好高骛远,走入困境。顺应小班化发展的需要,经过三年的努力,我校的小班化初步实现了初一到初三的滚动发展,围绕如何进一步构建小班文化,提高小班化教育质量、构建小班教学模式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符合我校实际的小班化教学的实践。
1、让温馨走进教室,营造亲情小家
亲情小家是我们对班级小班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一方面,我们投入资金为所有班级配备了学具柜,让现有的教学媒体尽可能地用到班级。另一方面,在教室的布置上突出一个“新”,就是要让班级环境的设计变得更加“讲究”,小班教室的布置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和学生的情趣,让每堵墙每扇窗都成为一个美的展示,能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让教室具有家的情调。
亲情小家,重在培养情同的手足同学感情。我们首先是改变教室的格局来体现一种活泼的班级形式,其一是根据学科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的要求,对课桌的排放适时进行了调整,以满足合作讨论交流和个性化指导的需求,课堂呈现了一定的开放性,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课堂过于封闭的局面,学生不再是个独立的学习个体,而是为沿着一定的方向解决一定的问题的学习共同体。其二是在此基础上,我们把无差生教育作为一个重点来突破,用结对的形式开展了“点燃希望,友情帮学”活动。就是每一个学科按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结对或者是分组,形成帮学小组,确定帮学目标和方法,课堂上设置了帮学环节,课外规定了帮学的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每一节课的内容或每一天的内容都采用检查式的辅导,这样,学困生得到了帮助,优秀生得到了巩固和锻炼,可以说事半功倍,特别是同学们在帮学中增加了友情,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让同学在相互协作和启发中获得了一种情感上的交融,营造了一个充满亲和力的小家氛围。课程拓展,让学生获得自由发展的空间。亲情小家,还要让每一个成员依据自己的特长自由的发展,构建多元发展平台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把他们中的每一个人的长处发掘和发挥出来,是我们小班化的一个探索。首先,我们在班级设置了个性展示和成功展台,把同学们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展示出来,让他们不断地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以此为出发点,我们拓展课程的发展空间,注重课堂的灵活多样。把学科课程向学生发展的需要延伸,比如,语文课增加了文学学鉴赏,数学课增加趣味数学,英语课增加交际英语,物理课增加实用制作,音乐课,增加了舞蹈和器乐,体育课增加了棋牌,信息课增加了实用编程等,这些课程的设置,为学生的特长发挥提供了条件,使得班级学生由单一的知识学习转为能力的培养,从而使班级学生更加多姿多彩,为营造和谐向上的班级文化打下了基础。
2、打造贴心教育,营造精神乐园。
小班化让班级学生减少了,学生得到的教学资源更多更均衡了,老师和学生的心也贴得更近了,而作为学校教育也必须更加“贴心”。正如成局长所说的那样,小班化推进要从形似走向神似,而神不只是一种机机制,更是一所学校的精神和文化。为此,我们立足学校实际,努力偿试构建小班化环境下学校的教育,让学校教育成为一种精神的美餐而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获得更为温暖的精神关怀。打造贴心的小班化教育,首先是要回归教育本位,用教育引领教学,让每一个学生获得一种精神力量。一方面,我们大力弘扬龙中精神,通过设计校标、创作校歌,展示校史等,让学生感悟学校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从而激发学生爱我龙中、报效国家的热情。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从规范走向优雅学生行为要求。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要在文化的熏陶中,懂得礼仪、合作和互助,具有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从而促进校园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针对学生的实际,学校开展了序列话的教育活动,从感恩行动到学生讲坛,从讲自己的成长故事,到让爱在我们心中传递活动,我们都做得有深度和力度,做出了特色,做成了品牌,让同学们在教育中成人,培养了同学们的情操。
贴心教育更在于特色文化的一种支撑和引领。在这方面,我们确定了各年级小班文化特色,初一年级的主题是生态生命,让同学们走进自然、感受自然、从而感悟生命的珍贵和美丽;初二年级的主题是生命生活,让同学们反思生命的价值,感受生活的热烈和社会发展,从而感悟生命的内涵,激发同学们感恩他人,回报社会的信念。初三年级的主题是生活希望。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从而进一步树立信念,燃起青春的风帆。围绕三大主题,各班级根据本班同学的愿望,确定一个主题来作为本班的文化发展方向,从而用文化来引领同学们的健康成长。比如:我校初二(2)班把爱心作为主题,制定了爱心宣言、爱心目标、爱心内容、爱心计划、爱心行动,爱心感悟,从而把爱作为本班同学的共同价值取向来规范班级,凝聚人心,具有很强的文化感染力和感召力,让班级更具有家的色彩。
贴心的教育,更加让学校绽放出生命的火花,从而让校园变成了生命的乐园,让学生感受到生命成长的幸福。
3、着眼学生的智慧,构建灵动自由的课堂
做深入的小班化课堂模式的实践和探索,才是小班化之本。推行小班化,不只是做硬件的投入,文化的构建,更主要的是着力把重点投向课堂,让小班课堂发挥出更高的课堂效益。小班化课堂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构建灵动的充满人本、人文和人情的课堂才能让小班课堂充满活力和富有智慧。对照何局长对课堂“灵动”的要求,我们首先是把传统的大班课堂和小班课堂进行差别对比分析,然后再对原有的课堂进行改进和创新。传统的大班课堂不能充分适应学生个性差异,无法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此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受到忽视。由于小班化在教学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教育设计和教育方式方法的变化,教育变得到位、全面和细致了。而要实现让课堂有“灵气”和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就必须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
近年来,我们在实践中换一个思路构建的课堂,初步形了2+4课堂框架。即两种组织形式:分组和学案导学。4个学习模块:自学、交流、展示和拓展。⑴首先把学按学业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分组,一般是4人组或6人组,分组时,可以让学生自由组,老师做调整,但要尽量地做到均衡,这样有利于学生相互合作。⑵把教材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变成学生的学案,学案要能体教材的知识和能力发展,要给学生探究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并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并指明哪些是独立完成,哪些是合作完成的。学案要能体现出目的、要求和方法。⑶学生自学和交流。自学和交流就是把能让学生解决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解决,交流是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合作探究的根本,从而把学习从单个的个体学习变为群体学习,在这个环节中,要做好学生的互帮互学,让学生基本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让学生教学生,学生启发学生,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从单兵作战到多兵种合作,有效地构建一个学习共同体,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得到充分的发展。⑷展示就是在上面的基础上把学生自己的所学所悟所感所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讲,可以是唱,可以是演,展示是让学生强化所学,也是提升所学,更是学生的互教互学,学生在展示中学习,更在自由的展示中成长,无论是表达能力,还是交往能力,无论是探究还是审美,无论是自信还是勇气,都会在潜移墨化中得到升化。拓展是老师把学生中的精彩部分进行提练和扩展,形成学生的系统性培养学的能力。从而把课堂推向高潮。
2+4课堂框架从提出到实践,逐步走向推广,从而改变了多数课堂的面貌,也引发了许多精彩的案例,教学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这是我们小班化教育中一个最有深度和力度的举措。
4、自主校本教研,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小班化之路实际是小班化理念的提升之路,也是老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之路。作为新生事物,我们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对它还非常的陌生,我们的理念、思路和方式还远远滞后于它的内在需要,还有许多课题有待探索,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自主校本教研成了我校小班化发展的一个内在的要求,也是我校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1、滚动培训,让老师认识小班化。我校按照“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小班培训,并做到三个一,即每周对教师进行一次小班化理论学习,内容主要是新农村新教育上的小班化文章和国内外小班的最新成果,每周看一节优秀课堂教学实录并进行评点,每周写一篇小班教学案例,同时,还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的办法,让老师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加强合作交流,借鉴和学习兄弟学校小班化教育教学开展的经验,并适时邀请专家来我校进行小班化教育教学的指导,得到专家的引领,使我校小班化教育教学研究更为深入。
2、课题研究,让老师感知小班化。在推进小班化的过程中,老师们会有很多的困惑和问题,如何让这些问题和困惑变成资源?我们的做法是把其中有代表性的方面做成课题来研究,现阶段,我们把课题分成校级课题和市级课题两部分,并采用分步、分级实施的办法,即必须先做完校级课题,才允许参加市级课题的研究,而市级课题必须是校级课题的引伸和拓展,并且课题基本上切入点都很小,很容易做,这样,老师们才能够适应,才有能力做完。近年来,我校完成了十多个校级课题的研究,今年又有五个市级课题结题,课题研究不仅提高了老师们对小班化教育的认识,也提高了老师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小班化教育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3、互动教研,让老师走进小班化。自主校本教研,首先是强调理论与课堂实践的融合,我们的做法是,在每周四的业务学习中增加解读自己一周的精采教案的环节,能用理论来解释教学行为的合理性、科学性和针对性、培养老师用理论指导教学的意识。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多数老师感受到了理论对课改的指导作用,尝到了甜头,使得理论学习成为了自己的一种内在的要求,从而变成一种更加自觉的行为。第二是发挥备课组集体备课的作用,在备课中,立足课堂教学设计环节中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做专题研讨,并就本校学生的现状提出解决方案,在研讨中不仅解决了教师自身急于解决的实际问题,又使老师的理论水平实现了提升,使得理论不再是一种空洞的说教,而成为课改的一种动力,在此基础上,学校开设了每周讲坛,让老师讲述自己的小班教育故事或是感悟,较好了调动了老师们参与的积极性,也使得校本培训成了更加自觉和自主的行为。第三是教师业务能力展示活动,全面提升了老师驾驭小班课堂的能力,我校的教师业务能力包括教学基本功展示,教学能力展示和教学成课展示,特别是教学能力展示要求全员参与,从备课到说课到上课,环环相扣,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促进老师们教学的创新和拓展,涌现了一大批精彩的教学案例,通过评点和小结反思,让老师们不断地成长,极大的提高了自己的业务能力,从而让小班课堂更富有活力,精彩纷呈,老师们的教学水平有很大的提高,近年来,先后有7位老师在市优质课比赛中分获一、二等奖,30多篇论文发表和获奖,两位老师在盐城市优质资源课评比中分获二、三等奖。从而为小班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展望小班之路,我们只能快速奔跑
小班化教育的大天地 篇6
小班化教育的最主要特征是通过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方式的变革、教育评价的重构等寻找适合每一名学生发展的方式。改革之初,区教育局就倡导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不拘一格的“粗线条”管理方式。
区域层面,只要求实验学校在“一个理念体系”的引领下,遵循小班化教育规律,积极尝试,科学探索,不要刻意复制整齐划一的固定模式。这个理念体系包括小班化教育的“一个核心、三个内涵”和小班化课堂教学的“两大要求”。
“一个核心”即发展每一个。“三个内涵”是适应化——因材施教的适性教学;多元化——丰富多元的课程与评价;个别化——尊重个别差异的和谐发展。“两大要求”指组织教学策略的总体要求和課堂行为策略的总体要求。组织策略方面,要求先学后教,依学定教,顺学而导,这也是小班化课堂的转型目标。课堂行为策略方面,要求师生“双自主”(教师——主持、主导;学生——主体、主动)。这是提醒教师在小班化教学中既要勇于放手,适时让位,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又要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潜能。
学校层面,要求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尝试实践,改变常规——反思总结,形成策略——继续实践,形成特色”的工作路径中,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局面。
清芬路小学“精细课前设计、精细课中过程、精细课后练习”的全精细管理把高控制转为高互动,促成了课堂创新。汉口回民小学的“雅真小班”运用“双自主”“四环节”实现“主动参与,导学探究”的目的, 将以生为本、尊重差异、“发展每一个”的理念转变为教育现实。西马路小学采用“双师进课堂”的方式上小班的英语课,增加了课堂互动的密度,形成多向交流、高效交往的生动局面。
除课堂构建上各具特色外,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微策略”也丰富多彩。天一街小学的“多向评价小黑板”,前进二路小学的“三阶段学习单”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助学工具。
二、培训精细化,为有活水来
教师是保证小班化教学改革质量的关键。江汉区坚持师资培训与项目实施的同步推进并适当超前,确保培训的全员性、时间性和实效性。
确定三条研训途径:实践研究——体验小班化课堂教学;课题研究——以专题研修、专题磨课、专题培训等方式,引领教师实施小班化课堂教学;项目研究——总结、推广小班化课堂教学研究成果。实现三种研训类型:创设“针对型”对话培训,举办“需求型”专题培训,开展“自悟型”尝试培训。
培训主要从区级培训和学盟培训两个层面展开。区级培训主要在区小班化项目组领导下开展,包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课例与研究相结合的指导等,侧重于帮助教师跨越理念与行为之间的断层,真正转变教学行为。学盟培训指在小班化实验学校之间实行的“联体互动,抱团发展”培训,侧重于分享资源、合作共赢,加强优质师资对薄弱学校小班化师资的支持。在教研室的专业指导下,无论哪一个层面的培训,都既积极总结和提炼传统教学中的有效方法,又积极探索小班化教学的新方法,不断提升一线教师实施小班化教学的能力。
做细做精的培训不仅为小班化教学输送了优质的人才,帮助小班化实验学校逐步形成了骨干教师梯队,更为重要的是从根本上更新了教师的思想,真正实现了教的行为的转变:教师从关注教学的流程变为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从形式上的“坐到学生中”变为心灵上的“和学生在一起”。
三、研究微型化,带来新风采
研究是带动小班化教学改革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抓手。遵循区级“本色课堂”教学理念,江汉区抓住“五大模块”开展小班化教学研究:小班化本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小班化本色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小班化本色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小班化本色课堂教学管理研究、小班化本色课堂班级文化建设研究。教研室采取区、校、师三个层面的立体研究方式,在不同阶段开展不同主题的研究。如,在小班化本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阶段,以主干项目为载体,按照自主申报和区域调剂相结合的原则,除了各实验学校申报研究专题之外,还特别鼓励教师独立开展低起点、小切口、新角度的个人微型课题研究。
这样的研究既有“点”的挖掘(如福建街小学“基于小班化的本色课堂分层教学研究”),又有“面”的铺展(如回民小学“本色课堂的小班适性教学策略研究”);既有对“老话题”的深化性研究(如天一街小学的“小班教学的多彩评价研究”),又有对“新技术”的探索性研究(如西马路小学的“运用网络平台开展小班家校沟通的研究”)。这些源自于小班并服务于小班的项目研究,全面提升了小班化教学的研究深度和实践效能。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汉区教育局小学教研室)
责任编辑 姜楚华
“四个一”——小班化教育的根本 篇7
一、关注每一个教育理念
“小班化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提高学生受教育的程度, 运用课堂教学拓宽的时空, 高质量地开展素质教育, 小班化教育如果不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 则难免“穿新鞋, 走老路”。因此,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教育观念, 在教学技能上“一专多能”, 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 并要对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作业辅导批改、教学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实施综合性的教学改革。
一是要积极开展教师学习讨论, 更新教师理念。要让每个小班教师树立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 促使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关爱, 增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以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 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要让教师明显地感受到小班教学与大班教学在教育理念上的区别, 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实践新的教育理念。
二是要定期开展小班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每次围绕一个主题, 解决一个问题, 开展教育教学的研讨。要将好的教育教学经验推广到全体小班教师当中去, 推出小班教育教学理念新、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 树立小班教学的先进榜样。
二、寻求每一点政策支持
“小班化教育”目前尚在试点阶段, 一旦在较大范围内推广必然会遇到政策障碍, 如经费投放、教师编制、资源配置、课程标准等, 这关系到小班化教育如何提高成效。我认为这方面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作为校长要充分认识到由于班级规模缩小、班级数量增加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必须科学地分析与评价, 认真做好规划, 及时向地方政府汇报, 争取列入地方年度财政预算, 以保障“小班化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要重视“小班化教育”的宣传。要加强与社区、家长的联系, 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 组织向社区汇报等工作, 让社区、家长了解“小班化教育”, 从而支持“小班化教育”。同时, 要经常性的邀请专家、领导来校指导、视察, 形成一种合力, 给“小班化教育”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
三是要抓紧落实学校“小班化教育”的制度建设。出台适合小班化特点的评价制度, 以评价为导向, 促进“小班化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创新每一本校本课程
课程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 小班教育涉及各类必修课、活动课的教材编制。但是目前小学的综合、活动课程以及隐形课程, 都没有统一的教材, 各校组织力量开发校本课程, 耗时费力。因此, 推广小班教育, 课程教材的建设要纳入实施计划之中, 依据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的原则设置课程。
一是均衡性。各门课程比例适当, 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度调整, 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 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
二是综合性。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 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在“小班化教育”中要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 对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都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是选择性。在完成国家规定课程的基础上,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实际, 充分挖掘地方、学校自身资源, 给学生提供对课程选择的可能性。
四、打造每一校办学特色
“小班化教育”对学校进行特色建设提供了便利。笔者认为, “小班化教育”的特色建设不可缺少以下几项:
一是道德教育。美国的一些教育工作者认为, 在小型班级内, 学生与成年人之间较紧密的个人交往有利于进行某种品德教育。现在, 越来越多的孩子在不辨是非的环境中长大, 小班化会是一种补救办法。教师有机会使用更多样的教育方法吸引学生。而且, 这种小型化的班级更易于使家长广泛参与其中, 来自他们的支持、鼓励及言传身教给学生营造了一种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小班化更便于进行“养成”式的渗透教育, 强化道德行为规范, 把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 这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十分有益的。
二是个性塑造。“小班化教育”生数较少, 有利于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班化教育环境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开放程度;较大的学习时空有利于组织各种学习形式, 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物质条件;小班教师实施班级管理的跨度较小, 能优化管理, 有利于形成良好班风, 为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 把每一个学生作为具有独特个性的主体加以尊重, 发展学生的个性, 培养人格健全、知识全面的人才。
小班化教育管理的情感策略 篇8
柳斌同志曾说过:“教育是充满感情, 充满爱心的事业, 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 单纯的知识教育不能造就新一代‘四有’新人。”所以, 在小班里实施情感教育策略时, 就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 以“自信”教育、“赏识”教育、“理解”教育和“合作”教育来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
一、“自信”教育
成功教育的起点应该是使学生充满信心地走向成功。在小班教育管理中, 首先渗透自信教育。由于小班人数相对较少,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这样可以激励学生坚持不懈、不断进取。
自信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让学生体验成就感有助于建立自信心, 帮助学生看到自己在学习上的成功, 哪怕是小小的成功。如课堂提问、家庭作业、单元考试等方面, 都可以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感, 进而激励他们更加刻苦地学习, 以取得更大的成功。在课堂复习、呈现、训练、巩固等各环节中应该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 改变自我评价, 增强自信心。在课外, 对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有针对性地和他们谈话、交流, 先肯定优点、再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克服认识障碍, 排除心理、情绪和行为障碍。
因此, 教育者积极创设条件满足学生自信心理需要, 激励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究,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赏识”教育
夸奖是一门学问, 也是一门艺术, 运用得当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首先, 夸奖必须做到公正合理, 实事求是, 恰如其分, 不要夸大, 也不要缩小。如果夸得不准, 学生就会产生疑问, 起不到激励作用。其次, 夸奖要真实, 只有真心真情地夸奖, 学生才能给予积极的回应。真诚的夸奖会使学生受到真心的感染, 树立“今后我要做得更好”的决心和信心。再则, 夸奖要及时, 学生学习有了进步就应该及时给予夸奖和鼓励, 让他们体验到成就感和荣誉感, 进而把今后的事情做得更好。
赏识教育应当是开放性的, 如在班级表扬、张榜公布或大会颁奖, 能够让受表扬者得到最大的心理满足, 获得更多的自信。夸奖的形式很多:如和蔼的目光、微笑、抚摸或点头示意等, 也可以用简短的语言称赞“G reat!”“Excellent!”等进行精神鼓励, 或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教师面对学生不能一味地去挑剔、埋怨、责备, 而应更多地去发现、去欣赏学生的闪光点, 欣赏他们的点滴成功, 并且让学生学会自我发现、自我欣赏、拥有自信。
三、“理解”教育
理解教育是一种尊重教育。由于学生群体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 个体内不同的智能发展也不平衡。对学生教育管理自然就不能整齐划一, 统一作出要求。否则, 就会伤害学生, 造成师生之间的误解。对学生采取冷漠、嫌弃甚至粗暴的行为, 这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误解形式。真正的“理解”是源于“心”的启迪和感化。这是教育成功的基本前提。
每个孩子来自于不同的家庭, 成长环境的不同就带来了所受的教育的不同, 孩子的个体素质就显得良莠不齐。有的孩子顽皮, 有的孩子聪明, 有的孩子听话, 有的孩子桀骜不逊。在小班里, 不管是什么样的孩子, 他们的内心深处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理解、喜爱和接纳。老师如果摆着高高的架子, 把自己放在学生的对立面, 一见学生“犯规”, 就心烦气躁, 动辄训斥, 甚至体罚学生, 即使学生怕了老师, 但也是怕而不服, 不会体谅到老师的一番苦心, 反而会引起师生关系的紧张。如果能丢开老师的架子, 经常在学生当中, 亲近学生, 积极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能力, 认识自我, 合理地要求自我, 帮助学生设制不同的目标, 只要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长进或有所进步, 就给予表扬和鼓励。那么,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 就能使老师的感召作用在学生身上得到充分的发挥, 从而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四、“合作”教育
教学中, 小班的师生易于合作。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情感的合作, 二是认识的合作。师生情感合作是认识合作的基础, 是为认识的合作服务的, 如果没有师生情感的合作, 在认识中很难达到一种愉悦的体验, 提高教学效率。
情感合作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发挥主导作用。首先, 教师应不断完善自我、增强自身魅力, 重视提高自身素质, 仪表端正、师德高尚、知识渊博, 有很强的教学能力和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其次, 经常与学生进行教育性的交往, 以自己的真诚和无私对待学生, 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困难, 在交往中增进师生感情, 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再则, 关爱学生, 对所教的学生充满热爱的情感, 这是教育学生的基础和前提。处理师生的关系, 不是一个方法问题, 而是一个感情问题。所以, 合作不是一种教学形式, 而是一种教育能力。
加强教育管理彰显小班化特色 篇9
1. 校园环境布置人文化, 让校园充满和谐气息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学校, 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育人环境, 为了优化我校的育人环境, 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从办学观念、学校历史、学校规章、校园标识等方面综合考虑, 制定了校训、校歌、校风、校规等, 形成特色鲜明、统一和谐的校园理念。
教学楼内的文化建设以和谐为主题, 每一个楼层展现不同。一楼为“与心灵相约”, 体现人自身发展的和谐。二楼为“与自然拥抱”, 展示人与自然的和谐。三楼为“与社会同行”, 表达人与社会的和谐。正如我们在办学理念当中所倡导的那样:育人为本, 为和谐发展办教育。把走廊和班级的墙壁变成展示学生劳动成果的展示台, 学生的书画、手抄报、作文营造了人文化的学习氛围。通过教育资源、环境、课程的配置, 为学生提供优良的人文教育环境与个性化学习环境, 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2. 班级教室布置个性化, 让班级充满文化的气息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 还是悬挂图片标语, 或是利用墙报, 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 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并最终要学校的墙壁也能“说话”。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 是教师授业、育人的阵地, 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我校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 组织学生设计布置突出班级个性的教室, 彰显班级文化。
教室的环境设计以适应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出发点。让每一面墙、每一件物、每一个标记都给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影响, 让学生一走进班级就受到熏陶和启示。如: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 我校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设计了“星星乐园”、“星星榜”、“我的一片天”等栏目, 符合低年级学生持久性差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作业好、认真听、爱发言、乐助人、懂礼貌、爱学习、爱奉献、守纪律、会劳动”等方面进行记录, 具体的评价标准如:作业好, 作业上交及时, 书写准确、工整、干净, 能够及时更改作业中所出现的错误;爱发言, 上课时能积极举手发言, 发言声音清楚、洪亮, 在小组讨论时, 能与别人积极交流、讨论;会听讲, 在上课时能认真听讲, 积极思考问题, 在别人发言时, 会倾听等。学生在记录中看到自己的不足与进步, 从一周的评比时间来看, 每周一评, 真实而具体地反映了学生的点滴进步。每月对从以上十方面评选出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鼓励, 同时教师将为这“十颗星星”发放喜报, 并以“星星榜”为展示台, 同时将“星星”的照片展示在自己的“星座”上。十大星星分别是:作业星、听讲星、发言星、助人星、学习星、卫生星、礼貌星、奉献星、纪律星、劳动星。充分体现了小班化的育人特点。
“我的一片天”这一栏目的设计主要是为了给学生展示个人风采提供舞台, 共有两个项目:“小画笔”——挑选学生比较满意的美术作品进行展示;“铅笔头”———根据低年级的写字要求, 对书写工整、干净的作品进行展示。
通过这些栏目, 为学生展示自己提供了一个舞台, 也激发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参与班级活动的意识, 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有特长提供了保障。
二、加强班级自主管理, 让学生在鼓励中成长
1. 把班级还给学生, 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 才是真正的教育。班级是学生自由成长的地方, 是学生放飞梦想的地方, 正如世界上没有一个父母能代替孩子学走路一样, 我们不能代替学生在班里当家作主, 更不能代替学生成长, 而是应该站在学生身旁或身后, 放手让他们做自己的事情, 相信学生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在班级中设立多种岗位, 打破常规的班级管理干部的选举方式, 实行竞争选举的办法, 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竞争, 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现个性优势的舞台。利用开学初的第一次班队会, 以模拟演讲的形式, 拉开竞选的序幕。
“假如我是班长, 我要改变班级的管理方法, 建立一个‘民主管理意见箱’, 大家来监督……”, “假如我是班长, 我将在班级里创办一些兴趣小组, 发挥大家的兴趣特长……”, “假如我当选班长, 我要当好老师的小助手, 同学们的‘勤务兵’……”演说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高潮, 同学们提出了各种各样尖锐的问题, 最后经过集体评议产生信得过的班级干部。
竞选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完全按照学生自己的意愿产生了班集体的管理机构, 正如魏书生所说:“干部不觉得自己总是处于管理者的位置, 同学们也不觉得自己总处于被管理者的位置。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经常有转换的机会……”
2. 角色化分工, 让班级充满自主的气息
指导学生自主管理, 让学生快乐成长是小班化教学提倡的班级管理模式。在班级中进行角色化分工, 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赞美, 每个孩子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着不同的闪光点, 所以根据小班化的特点, 给每个孩子都安排适合自己特长发挥的角色, 在他们按自己的角色工作时找到自信和快乐, 让他们在按角色工作时通过对照发现自己的不足而不断改正自身缺点, 从而不断进步。
例如, 在班级管理中这样给他们分角色:每个组中, 数学学得好的担任本组数学顾问, 负责检查收发数学作业, 给本组学生出小测验题, 负责解答本组学生在数学方面遇到的问题, 不会时问老师;还有语文顾问、英语顾问。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 让他们也有成就感, 负责安排本组的值日工作。对于淘气的学生, 让他们担任教师助理, 负责每天的贴星工作和教师临时对各组提出的一些要求。总之, 让学生人人有角色, 人人有事干。检查作业的学生看到别人写得好, 自己一定不好受;贴星的学生看见别人与日增多的星星不可能不急;整天协助教师管理班级的助理同学会慢慢发现自己淘气给班级带来的不利方面。总之, 给学生一个适当的角色, 孩子们都会努力展现自己的价值。
三、拓展小班化教育渠道, 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
教师队伍的成长是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提高小班化班级管理能力, 我校开展了一系列小班化教育教学的培训, 采取多样的学习方式帮助教师理解小班化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方法、组织实施的策略等, 并认真查阅先进发达地区的做法经验, 加深教师对小班化教学的深层认识。我们对班主任提出了“三全”要求, 即全身心投入, 全过程跟踪, 全方位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让师生在活动中都得到提高。
1. 开展系列主题活动, 让班级充满育人的气息
活动是产生情感最直接的途径。学生人数少, 便于教师的活动管理, 我校积极倡导班主任以班级为单位, 结合班级学生实际, 选取最佳教育契机, 开展系列小班化主题教育活动。以教师为主导,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做教师的“小谋士”, 为班级的活动出谋划策, 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思想受到教育, 能力得到提高。我校充分利用班会、队会、晨会时间, 让学生展示自我, 体验成功。
如六年级在周一到周五的晨会中, 会安排一系列活动:周一“家教感言”栏目, 让学生介绍一下父母教育自己的最好的办法, 使其他学生从中受益。周二“小雷锋在你身边”栏目, 激发起学生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的热情。周三“朋友”论坛栏目更是让学生看到家长、教师以及其他学生对自己的看法或期望, 更能让学生发扬优点、改掉缺点不足。周四“连线”栏目, 每当学生有困难或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 可通过这个栏目求助教师或求助同学, 可当面解决的马上解决, 不能当面解决的课后帮助解决。周五对一周的晨会进行总结。
低年级结合班级学生特点, 在晨会时间开设“班级小喇叭”栏目, 在栏目中设立主题“夸夸我的好伙伴”, 这样使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中、家里来寻找自己的榜样, 找到同学身上的闪光点, 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教育目的。
在每年春天到来之季, 针对越来越差的自然环境, 对学生开展“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的观察活动。在每年十月的爱国月中, 针对低年级的学生特点, 开展“献给祖国妈妈的礼物”主题活动, 在活动中通过让学生为祖国画一幅画, 也可以唱一首爱国歌曲, 通过这种主题活动, 让学生抒发对祖国的爱, 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得到升华。结合五一劳动节, 开展“劳动小能手”服务竞赛,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好品质。
2. 开展多元化活动, 让班级充满活力的气息
实施小班化教学以来, 我校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文体活动, 来满足孩子的心理要求, 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 换种说法就是调节了孩子的学习节奏。学生心情得到放松的同时, 发展了特长。
例如学校利用每周一次的文活、体活时间, 组织各班开展体育比赛、文艺比赛。如:接力赛、拔河赛、踢毽、跳绳比赛、赛歌会、手工制作表演等。在活动中, 不仅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充分享受到生活的乐趣, 更能让班内一些体育、音乐、美术特长的学生得到展示的机会。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不再感到枯燥。可见, 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是学生特长得到迅速发展的“催化剂”。
通过小班化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学校班级向心力的形成, 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 师生相互沟通, 师生关系融洽, 形成了特有的班级文化, 对班级的管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 使得全班同学在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思想作风的影响下, 为实现班级目标而共同奋斗。
摘要:“小班化教育”是当代小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是摆在教育界面前的具有前瞻性和开拓性的重要课题。我校为农村学校, 生源已大大减少, 班级规模多为小班, 教育资源包括师资和校舍, 相对宽裕, 提高每个学生充分享受教育资源的设想可以变成现实。在这种情况下, 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的教育资源, 探索小班化教育的有效策略, 促进学生的自主全面发展, 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小班化教育,教育资源,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小班化教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9.
[2]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3]袁振国.新教育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小班化教育 篇10
然而2011年初, 这一状况发生了变化。经湖南省龙山县教育局批准, 这里成了全县唯一一所初中小班化教育教学试点校, 率先在全县实行小班化特色教育。近两年来, 学校克服了生源差、发展空间狭小、办学经费不足等不利因素, 在“两县夹一乡”特殊地理位置中, 在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 闯出了一条以小班化教育为依托的特色兴校之路, 并受到了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获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
特色一:“同伴引领+集中培训”的校本研修模式, 把教师逼上了课改的“梁山”
小班化不仅是学生人数的减少, 更是教学观念的更新。传统教育教学思想的禁锢无疑是课改最大的“拦路虎”。课改“领头羊”向道文校长一针见血地指出:“推进小班化最大的障碍不在学生, 而是教师。”由此, 一场轰轰烈烈的课改运动在华塘中学兴起。学校出台强硬措施, 强势推进小班化教育。
一是高调同伴引领。学校教科室筛选出九名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崭露头角的新秀, 上小班化教学示范课。让教师对照反思, 扬长避短。二是集中培训。集中给一线教师“洗脑”, 这是学校全面推进小班化教育教学改革亮出的又一“杀手锏”。学校先后组织了三次大规模的集中培训。有经验介绍, 有专家讲座, 还有对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办学经验的观摩学习,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原来课还可以这样上, 学生学得既轻松, 效果又好。”通过学习培训, 年轻教师梁光涛感慨地说。
与此同时, 学校行政对上课“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师实行问责, 一次上课不达标当堂诊断, 二次不达标的诫勉谈话, 三次不达标的勒令整改, 老师们被逼上了课改的“梁山”。
特色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课堂学习模式, 使小班成了学生快乐学习的舞台
学校教科室在综合其他课改经验的基础上, 推出独具华塘中学特色的小班化“分层次自主合作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方式以六人学习小组为单位, 分成六步走, 即:确定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成果展示—反馈评价—练习巩固。这种学习模式最大的特点在于“自主+合作”, 这样教师讲的少了, 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了学生, 教师仅起到了一个引领的作用。
学校还出台了硬性规定, 每堂课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15分钟, 交流讨论时间不少于15分钟, 教师讲授时间不超过15分钟。这几个15分钟的规定, 把学生从“填鸭式”的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 小班的课堂成了他们的世界, 成为了他们快乐学习的大舞台。
特色三:“班级委员会+六人小组”的班级管理模式, 为学生搭建展示个性才能的平台
班级委员会管理和六人小组管理是小班班级管理的两大法宝, 班级委员会管理体制把全班同学分成纪律监督委员会、财产管理委员会、班务管理委员会等若干个管理委员会, 每个委员会设主任一名, 成员若干。这样, 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 人人都是班级的管理者, 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六人小组是学生基于共同志趣与相似学习能力基础的自由组合。各小组在学习、纪律上展开竞争, 实行量化管理。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 许多同学取得了明显进步。“以前总违纪, 现在好了, 时时有人提醒, 有人帮助, 我对学习又有了很大的信心。”142班段XX同学高兴地说。
无论是班级委员会还是六人小组, 其核心是旨在激发学生人人参与管理班级事务的能力, 让班级和小组成为学生充分展示其个性才能的大舞台。
特色四:“德育导师制+学生个性成长建档制”的德育模式, 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奠定了基础
积极实现小班幼儿生活教育游戏化 篇1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到:“应珍视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一日生活是幼儿园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指南》中各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和幼儿的生活是密切相联的,幼儿的学习在吃、喝、拉、撒、睡、交往、探究活动中发生着、进行着。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们针对生活环节所开展的教育活动随意组织的多,精心准备的少,专门研究的更少,这使各个生活环节蕴含的教育契机和教育价值不同程度地流失了,幼儿在生活环节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幼儿洗手时玩水、玩肥皂,不愿意主动喝水,喝不完的水随手倒掉……当老师面对幼儿的这些“违规”行为时,常常以维持秩序为首要目的,使用的语言多是强制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是简单粗放的,其结果是让幼儿在生活中显得消极被动、压抑紧张。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我积极探索如何在一日生活环节中融入愉悦、乐观的游戏精神来解决幼儿的生活问题,让幼儿在玩乐中实现教育的目的。
一、创设游戏化情境,使幼儿在饮水、餐点等活动中得以发展
游戏是一种主动性的过程,在领会《指南》精神、领悟游戏精髓的过程中,我在一日生活的很多环节创设了游戏化的情境。如饮水环节我创设了“快乐饮吧”情境,引导幼儿把饮水点想象成一个经营性质的饮吧,里面有果汁、咖啡等饮品。幼儿来到快乐饮吧“消费”时,我会主动热情地说:“欢迎光临!请大家自觉排队,文明喝水,不推、不挤、不加塞,主动给端饮料的顾客让路,剩余的饮料不要往地上倒。本店将为每人提供2~3杯饮料。”此时,幼儿在游戏性的情境中体会到了乐趣,也会在老师的提醒下自觉排队,努力变成彬彬有礼的“小绅士”“小淑女”。幼儿接水时,我会在旁边温馨提示:“先生(或美女),您要喝什么?”对于个别待在一边不站队的幼儿我会主动、热情地招呼他们:“您喝杯果汁吧,您想喝什么果汁呢?”这样,幼儿就会自然地进入游戏情境中,产生“喝一杯”的欲望,喝了一杯“橙汁”,再来一杯“可乐”,还要来一杯“奶茶”。幼儿在喝水时不断思考、想象自己想喝的饮料,有的幼儿还会创造性地提出其他各种各样饮料的名字——果汁奶茶、可乐咖啡、彩虹水、月亮水等。这种游戏化的情境充满礼仪教育的对话,温暖又快乐,不仅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每天的饮水量,也发展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游戏的情境中,幼儿还获得了一个轻松的语言交流的环境,达到了让幼儿想说、敢说、有机会说的目标。
吃点心时,我创设了“自助餐厅”的游戏情境,为幼儿提供了自我服务的游戏情节。幼儿在“自助餐厅”主动自觉地排队,按秩序取盘子、拿点心。我还把“按数取物”“一一对应”“内化生活常规”“生活礼仪”等内容融入其中,这不仅避免了硬性约束给孩子带来的不快,使他们保持了良好的心情,还关注到了点数、按数取物能力发展较慢的孩子。
二、用轻松愉快的方式引领幼儿完成对生活技能的掌握
洗手是保证幼儿健康、防止传染病的第一道防线,可是要教会小班幼儿按六步洗手法认真、仔细地洗手却非一件易事。于是我把六步洗手法的动作编成了手指游戏:
指尖向下,冲冲手心,冲湿手背,关上水龙头;
一、二、三,打肥皂,掌心相对搓泡泡;
掌心相对搓指缝,布包空拳揉一揉(两手动作交替进行);
手指交叉搓手背,左右互换搓手背;
指尖并拢手心转,两手互换手心转;
拇指为轴转一转,两手互换转一转;
手心手背冲干净,关上水管甩干手;
好习惯,每天做,细菌、病毒不入口。
在生活中,我带领幼儿反复做洗手游戏,在幼儿对儿歌和动作烂熟于心的基础上再引导他们实际操作,使洗手过程游戏化,结果幼儿很快掌握了洗手的方法。
我还利用幼儿喜欢当老师的心理,开展了“我教爸妈学洗手”活动。家长反映,幼儿教家长洗手时特别认真,对每一个动作要求都很严格。有一位家长洗完手忘了甩三下,就被自己的孩子叫回来说:“你忘甩三下了,地上有水,小朋友会滑倒的。”一位当医生的家长评价说:“孩子教我们的洗手方法比专业医生还细致。”对于个别掌握慢的幼儿,我利用每一个盥洗时间耐心指导他的洗手过程,努力做到让幼儿按自身的速度向着目标前进。
我还采用“说做一体”的模式教幼儿学技能,把生活技能动作进行分解,按动作的先后顺序编成简洁有趣的儿歌,引导幼儿边说边做,让他们在语言与动作的对应中学习,轻松愉快地掌握生活技能。如用“关关门、系纽扣,抱抱臂、点点头、弯弯腰”几个动作,引导幼儿系纽扣、叠衣服等。
三、创设游戏化的就餐情境,让幼儿愉快进餐
很多幼儿就餐时喜欢左顾右盼,不是和旁边的幼儿说话,就是用勺子拨拉着饭菜玩,就是不好好吃饭。如果教师用讲道理的方法督促这些吃饭不专心的幼儿,并不足以提高他们的就餐兴趣。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把自己假想成喜欢的小动物,于是我抓住幼儿这一心理特点,创设了游戏化进餐情境,调动了幼儿进餐的积极性。如:一个平时很喜欢恐龙的幼儿吃饭时趴在椅子上玩,我就会说:“小恐龙怎么还不吃饭啊?不吃饭他怎么让自己比其他恐龙长得高、跑得快呢?”这个幼儿冲我一笑,赶紧坐好吃起饭来。
早点时分发小面包有许多幼儿会摇头不接。吃饭时也有不少幼儿看着碗里的鸡蛋面不愿意动小勺,老师苦口婆心地劝说效果也不理想。这时我想起前段时间带领幼儿种植土豆时的情景,于是我就用“小土豆要长大”作为游戏的主题,点心和饭菜都是“小土豆”快快长大必需的营养,让幼儿们赛赛谁吸收营养时用时短、吃得多。在这种游戏情境下,幼儿很愉快地把饭吃完了。
不断探索生活教育游戏化让我懂得,创设一个充满游戏精神的生活情境,充分表达了对幼儿个体差异的尊重,最容易为幼儿所接受。我愿意创设一个充满爱与尊重的、富于理解与激励的环境,帮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浅谈小班化教育的质量观 篇12
教育质量观是人们对于教育质量总的看法和观点。对于教育质量,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看法, 大致可以概括为历史的片面的质量观和当代课程的综合质量观。历史的片面的质量观对教育的理解有:第一, 知识本位观。这种质量观把学习前的知识看成学习后知识的必要准备, 是否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准备了充分的基础, 成为判断质量的依据;第二, 培养的学生的技能是否满足国家、社会以及用人部门的需要;第三, 人格本位观。这种观念认为教育是学生的自我实现过程, 是学生个体的认知、情感、兴趣、特长、意志、品质等个性发展程度的反映。这种质量观强调学生理智、心智的发展和完善比功利的目的更重要, 人格的陶冶比知识的掌握更重要。而当代课程的综合质量观在前述三种质量观之间取得平衡, 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和学科自身内在规律, 在既定的社会条件下, 培养学生满足社会现实和长远需要以及学生个性发展的充分程度。在承认功利的同时, 又追求功利的超越。
正是在这样的教育质量观的指导下, 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目标, 其实质是要求我们把学生当做完整的人来对待——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鉴于这样的认识, 我们再来理解小班化教育的质量观, 有没有“小班”两字, 其本质有什么不同吗?答案不言而喻。其实大班也好, 小班也罢, 首先面临的是共性的教育问题, 小班的“个性”应寓于大班的“共性”之中。小班化教育也是建立在现代教育质量观的基础上, 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 实现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只是小班从客观上创造了良好的教育条件, 使科学的教育理念可以得到更好的落实, 弥补了大班教育中的不足。
我们认为, 在质量观上, 小班与大班没有根本的区别。但是, 当我们站在小班的平台上看“质量”的时候, 我们会发现, 这样几项“质量”的本体元素显得特别重要:
第一, 质量观中的教育公平元素。部分学生的质量不是全部的质量, 每一个学生的质量, 才是真正的质量。小班化的质量观, 认为让每一个学生都公平地得到关照, 公平地享受教育, 公平地具有教育发展的优质条件, 从而实现最优化地成长。在小班化的质量中, 每一个都重要。小班化的质量是百分之百的质量。那种只重视所谓“好学生”, 只重视“状元拔尖”的质量, 不是小班化的质量, 当然, 也不应该是大班的质量。
第二, 质量观中的个性发展元素。“多元智能”理论揭示, 每一位儿童都是有优势潜能的。我们的教育, 理当为每一位儿童的个性化的优势潜能的开发和发展提供最好的专业服务与辅导。我们的教育质量, 一方面要讲究“规格”, 即统一的要求;另一方面, 也要重视“个性”, 即每一位儿童优势潜能的生长, 二者不能偏废。小班化为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教育土壤, 既有利于统一的质量“规格”的提升, 又有利于质量“个性”的张扬。任何“一刀切”、“统一化”的教育质量, 都不是小班化的质量, 当然, 也不应该是大班的质量。
第三, 质量观中的情绪学习元素。大连著名教育家冷冉先生最早提出了“情·知教学”理论:“情感与性格和知识与智力一样, 同属于教育的培养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一样地贯彻实现。情与知一样, 同是学习的基础, 二者互相促进, 互为条件, 和谐共进。”情绪既是学习的动力因素, 也是学习的结果因素, 是教学质量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全国各地小班教学的经验一致说明, 小班在学生的情绪学习方面有着大班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让每一位学生都情绪饱满地参与课堂, 让每一位学生都把今天的学习、明天的学习作为一种快乐的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语) , 这是小班十分重要的质量观。
综上所述,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小班化教育的质量观, 那就是:小班化教育要实现每一个学生全面而个性地发展。
小班化教育质量观的实现要从小班化教育的主观设计开始。小班化教育能否取得预期效果, 首先在于对教育教学能否进行精心地设计, 并以此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课程、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及评价方式, 既达到共性的知识储备、技能发展、情感提升等三维目标, 又培养个性化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学习力 (学习的动力、能力、毅力) ,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主动、活泼、充分地发展。
【小班化教育】推荐阅读:
3小班化教育交流新昌-小班化教育07-04
小班化教育模式初探07-28
“小班化”廉政教育活动总结05-10
课程改革呼唤小班化教育07-28
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经验总结08-15
小班化教学教育论坛课堂有效性07-02
直面中小学小班化教育实验的10-20
发挥小班化优势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11-07
浅谈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学校德育工作10-14